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信息通信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05 14:45: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信息通信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信息通信建设

第1篇

【关键词】通信 设计 协同 生产 管理

设计协同是当下设计行业技术更新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设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设计协同建立统一的设计标准,所有设计专业人员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设计,从而减少现行各专业之间(以及专业内部)由于沟通不畅或沟通不及时导致的错、漏、碰、缺,真正实现所有信息共享,实现一处修改其他自动修改,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同时,设计协同也可以对设计项目的规范化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1 通信企业设计协同信息化建设原则

协同设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建设思路是,以数据流为主线,用数据流穿起工作流程。打通数据流转过程中的各生产环节,可以跨项目组、跨部门、跨系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由系统自动推送到共享知识库或其他相关业务系统中,而其他系统产生的生产用数据也尽量自动推送到本系统中。通过对数据流的管控,实现协同化作业。

使用数据流为主线的优点就在于,不需要用事务流程把各个生产环节强制串联起来,只需要控制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即可形成流水线作业,这样也给了项目组处理问题时的灵活应变能力。基于这种思路,系统针对各生产环节所提供的子系统之间,采用松散Q合的形式,每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联动自动运行。

2 通信企业设计协同信息化建设方案

2.1 设计工序协同

目前,生产过程中对数据的管理比较弱,存在相同的数据要重复录入到不同的系统中,人为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还有些数据仅在于项目组内部流转,无法提供给其他项目组,使得数据无法像作业流水线那样自动传递给下一个环节。

通过将设计工作按工作时序划分,同时分析确定各阶段工作的工作量占比,将部分低端容易替代的环节分拆出来交给人力成本较低的服务外包单位甚至高校实习生来承担,可以降低高端技术人员的工作量,释放出来的时间可以用于争取和承担更多的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同时,项目组人员可跨专业使用,从项目组办公场所、人员调配使用等源头方面来加强一体化,减少重复到同一现场勘查的次数和专业间的沟通成本,从而节省项目组成本以及需要甲方、物业配合的时间。

表单是管理内容的载体,记录了所有的管理事务内容栏目,流程是管理过程的载体,记录了管理事务在多人多组织间的处理步骤与顺序。基于工作流引擎,定制灵活的审批规则,以加强对工作中流程的管理,通过表单和相应附件的电子化流转,在保证审批质量的同时加快了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2 成果及知识协同

在设计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纸质文件,如勘察草图、预算、设计说明、会议纪要、单项合册、档案等,这些纸质文件承载着重要的知识信息。但纸质文件体积庞大,不易存储、检索与查询,容易受损,损坏后不可修复,传递速度慢,容易遗失,安全性低,不便于集中保存管理。

通过建立高效的文件管理功能,各工序人员完成工作后,资料可以立即传到系统中,并通过流程提交的方式告知下环节人员,下环节人员可以无需等待立即开始工作,设计成果及过程文档可以跨专业、跨部门共享使用,也有利于过程阶段性成果的统一归档,解决设计中各个工序间的数据共享、资源协调问题及设计人员间交流与通信问题,同时,通过系统对过程成功资料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归档,以便员工逐步积累形成企业的知识资产有效共享利用,也可对项目运作文档的共享与评估,规范项目组运作。

2.3 工作量精细化考核

目前,基于粗放型的管理,仅依赖项目经理日常的报表来记录项目组成员的工作量。数据的精准度受项目经理记录详细程度,以及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同时不同项目组之间的均衡也没有准确的尺度规则。通信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聚集了一大批技术专家人员,对于不直接形成产值但对公司市场拓展和业务争取有帮助的技术营销、项目技术支撑工作,也需要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衡量。

通过编制项目定额库,按专业将设计工作按多维度进行划分,同时强化工作量的过程记录,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可以做到精细化考核。提供员工的实时工作量统计和明细查询,有利于员工的绩效激励,提供实时的项目进度查询、人力资源查询,可对对于全公司人力资源的使用情况实时掌握。

2.4 引入电子签章

设计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的设计图纸或档案,在业务过程中需要审批及最终归档。在对外提交或电子文档归档时,无法避免项目档案采取纸质与电子文件同时收集的双轨制方式,电子文件需打印成纸质文件后经相关责任人手工签名后归档,造成人力物力大量重复投入,同时纸质档案的归档保存也消耗大量的设备和场地等成本。

通过引入一个合法第三方CA电子认证技术,解决远程审核签名问题,解决电子档案安全性和合法化等问题,实现过程成果文件签名、盖章具备合法性及不可抵赖性,以使档案的管理和流转实现真正的电子化和无纸化,同时推动设计协同工作量分配的真实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通信企业设计协同信息系统的建设与高效运转,是帮助企业全面提高设计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是积累与传承知识财富,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对通信设计业务的了解,依托成熟的产品技术经验,基于“协同化作业,精细化管控,以数据流为主线,用数据流穿起工作流程”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数据流的管控,实现设计工序协同化,设计成果集中化,设计过程信息化,设计流程标准化,绩效考核精细化,为通信企业建设高效的设计协同信息系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在吉.通信咨询设计企业流水线协同生产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第2篇

关键词:人防通信 信息化 建设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通信新概念和新技术层出不穷,通信网正在朝着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本文着重从人防通信的特点,基于建设信息化通信系统进行几点探讨。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信息化战争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战争形态,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高效、快速的通信系统,使信息得以快速的传递、交换、处理,从而保证战场信息系统的整体运作,使各种武器装备、各分系统释放出十倍、甚至百倍的能量。在信息化战争中,尤其是军事通信解决了战场信息实时传递、武器控制横向一体化,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后勤支援等功能一体化问题后,信息在战争中的作用有了质的飞跃。

人防通信,几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伴随着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现已建成省、市、县三级通信网,为平时抢险救灾和应付突发事件,战时快速准确的传达上级指示、执行上级命令提供了可靠保证,在维护国防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战争中,军事通信成为现代战争制胜的关键。没有现代通信,不可能产生信息战;不发展现代通信,就不可能打赢信息战。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人防通信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传统观念,完成人防通信由“传话筒”发展为“倍增器”的转变。

二、顺应信息战需求进行建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通信装备实现了五大变化:从模拟通信装备变为数字通信装备;从单一功能通信装备变为综合通信装备;从品种多样的通信装备变为系统通信装备;从独立通信装备变为融入武器系统一体化装备;从大型通信装备、固定通信装备变为小型通信装备、移动通信装备。军事通信,从独立保障文电传递到融入作战指挥、武器装备系统,从属于战场变化到主导战场变化,从保障战斗力生成到成为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军事通信的能力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地位作用也发生了极大的提高。

信息化战争中,由于通信在整个信息系统中起着联接诸军兵种、贯穿全过程的作用,加之通信系统覆盖范围大、环节多,在作战中,攻击敌信息传输系统特别是该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关键设施,破坏敌指挥控制能力,使敌指挥员无法了解战场情况,失去制信息权,成为战争的首要目的。

要赢得未来防空袭战场上的主动,夺取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必须加快人防通信信息化的建设,努力提高人防通信装备的数字化水平。这是打赢信息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适应未来信息作战的要求,加强人防通信“一体化”建设,增强整体通信能力。信息战的实施依赖于顺畅的通信联络,通信手段落后注定要在战争中处于被动。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人防通信现状与信息作战要求之间的差距,加强通信建设,加快通信装备的发展,早日做好信息作战的通信准备。

三、立足人防特点进行建设

人防通信既不同大众公用通信网,又不同军事通信,建设人防信息化通信系统应根据人防工作的特点,立足人防的现实,根据两防一体化得要求,做到战时应战,平时防灾,重点建设,重在实用的原则。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警报通信。城市人民防空警报通信,是人民防空战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民防空部门所独有的通信设施,地位重要特殊。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和平时防灾应急救援的需要,应尽快建成布局合理、手段多样、设备先进、传递快速、管理科学及灵敏可靠的警报通信系统。一是要逐步建立起一套数字化的空情报知通信网络;二是要研制人防部门空情分发系统,将接收的空情分发给需要空情信息的地方;三是要将空情信息传输给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综合处理;四是要开发人防指挥自动化软件公用平台和信息互通的警报发放控制软件,以便警报控制系统接入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

2.短波与超短波通信。由于短波与超短波通信的固有特点,长期以来,始终是军事指挥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军队。民用方面,短波与超短波通信在人防、水利、气象、邮电、交通等各个部门,用以传送图像、数据、语言、文字等信息,为应急抢险、防洪抗灾、服务社会等发挥着积极作用。短波与超短波通信作为人民防空指挥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平时抢险救灾和应付突发事件,战时快速准确的传达上级指示、执行上级命令提供了可靠保证。

在战争和灾害期间,短波与超短波通信是主要的通信手段,这已被大量的历史事实反复证明。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等,短波与超短波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是其它通信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现代通信的特点是高度信息化。信息化对通信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微型计算机、移动通信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短波与超短波通信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实现了集成化、数字化、一体化与网络化,数据和图像已发展成为通信的主要业务。

3.卫星通信。近年来在人防信息化的建设中,卫星通信它以其覆盖广、容量大,距离远、质量优、不受地理环境限制、具有灵活的可移动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移动通信指挥车能极大地增强通信保障能力,提高人防指挥反应速度,为防空、防灾、抢险救灾、应急救援提供有力保障。根据需要移动通信系统应包括以下系统:单边带短波通信系统、超短波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网络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警报信号发放系统。

可利用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通信等手段为指挥中心领导提供现场图像、语音、数据等多种信息,保证领导掌握事发现场实时、直观、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还可为现场指挥的超短波通信提供中继,从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理能力。

四、注重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第3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通信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人们也对电力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通信行业的发展要求,实现通信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因其对电网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有很大影响,必须及时进行分析。

1概述

通信系统信息化也可以称之为通信信息化,主要是指实现通信维护、网络管理等的信息化操作。为了实现电力通信电网智能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电力专业的需求,电力通信正在加快通信信息化发展;同时构建信息支撑平台,主要满足电力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各项操作。该平台主要由通信综合检测预警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门户系统、通信资源管理等组成。综合检测预警系统,主要对环境、机房环境及动力环境等情况进行监控。一般从网管系统中获得所需数据,借助数据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及时对网络运行与维护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实现资源调配、故障处理、网管调度及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录入等操作。专业门户管理主要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统计内部数据等操作,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跨系统转换,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

2我国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发展现状分析

电力通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管理手段、方式和模式均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第一,人工管理阶段。该阶段是电力通信信息化的起步阶段,由于电力通信发展规模较小,线路构成较简单,通信专业服务对象单一,所以此阶段操作较简单,主要利用人工方式进行管理,而且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时都以纸质方式储存。第二,通信信息管理电子化阶段。随着通信网的建设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很多通信网络数据都实现了电子化操作,可以利用电子手段记录信息。该阶段主要结束Word与Excel表格方式储存信息资料,借助通信手段实现了个别设备与网络的管理。但因不能保证网络资源与网站运行状况,网络运维与网络监控的联系较少,无法实现关联操作;此外,此阶段的电路连接方式与故障查询等操作均要浪费大量时间,不能及时定位、查询并处理故障,很难满足故障处理需求。如今,很多电力公司都停留在此阶段。第三,通信网管理信息化阶段。此阶段电力网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通信网所进行的业务开始向多样化发展,提高了通信网的承载力与业务可靠性,同时要求实现通信网络的科学化调度也要向精细化管理发展。

2.2分析我国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我国电力通信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形成了稳定可靠的业务支持能力,但是从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实际建设分析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力通信网络管理方面。第一,时展速度较快,我国电力管理通信网的手段不能紧跟时代潮流,监控、维护和管理通信网络的运行平台不能满足实际运行要求,没有实现一体化操作,质量水平高低差异悬殊。由于使用的系统不同,导致数据交换和联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第二,我国电力通信网运行维护技术与手段还不健全,还不能实施统一化流程管理;缺少技术平台支持,主要为人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下,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求。第三,从技术手段与支持平台分析,通信网络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目前电力通信网络处于大幅度建设和发展中,呈现出较强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必须要求高质量的通信网服务管理操作,但是从实际发展来看,还不能实现输、调、变等的稳定操作,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3建设电力通信信息化的思路探讨

3.1完善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功能建设

从电力通信信息化体系实际建设来看,设置监控与环回的主要目的是满足通信网络系统中的各项性能与指标的实时监控。安全管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电力通信安全,避免非通信网络用户接入到通信网络中。网络故障管理主要对网络运行中的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结合故障类型合理确定故障位置,然后评估故障对通信网络造成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尽快修复故障,维持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性能管理主要对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与设备的情况进行分析、检测和控制,进而保证电力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配置管理主要负责网络设备与系统中资源配置等操作。

3.2科学合理地分析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

构建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时,内外部条件等均会影响通信网络体系的建设,一般会受到技术经济标准、通信网络机构与管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人们习惯从通信网络建设完成状况评价其建设功能与配置系统的高低衡量通信网络建设水平。但是此种评定方法较客观,对于实施监控的电力通信信息化体系,一般会受到监控系统设置的影响,同时还要求监控系统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一般通信服务质量与通信规模呈正比关系,随着通信规模的增加,通信服务质量要求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在实际建设中,为了建设高质量、稳定的电力通信系统,就必须要求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覆盖包揽性,此种要求也是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系统必备的特性。

3.3在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中建设网络系统

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立初期,主要对个别通信网络进行管理,为了实现让系统全面地管理所有通信网络,必须借助网元数据及时对网络、网元管理层等多方面的系统设计进行分析,满足系统设计要求。数据采集与数据接入主要在复杂网元数据收集层操作,网元管理层实际上只有电力通信网络中一个独立的网元,主要负责支撑上级网络管理层等操作,在管理网元基础下,可以从管理网元的联系、网络管理层的增加等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结合通信网络能力,实现更改、创建、调整或中止等操作,及时对网络性能与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上级各服务管理层提供数据支持。

4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特点分析

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全面性。在同一平台上完成各个系统的构建,实现了系统间的无缝连接,实现了资源调度、现场处理与故障监视管理。第二,安全性。在系统操作层、网络层、应用软件层与管理层均采用数字签名、日志、数字签名等方式实施安全管理。第三,开放性。通信运行管理系统利用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操作,可以给上级提供符合电信管理网等标准的网管接口,其他网管系统使用X接口。第四,可扩展性与可扩充性。实施通信信息化后,提高了数据可靠性,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维持了系统的持续化操作。第五,经济性。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实现网络全自动与自动化操作。第六,先进性与实用性。系统内部主要进行分布式处理,可扩展性较强。利用多粒度双重方式平衡,软件重用技术,缩短了软件开发时间,提高了软件质量,实现了厂商设备环境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操作。

5结语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大规模建设,促进了电力通信企业的发展,不仅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成为电力通信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从电力通信业务保障方面分析,系统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促进了电力通信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通信系统的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电力通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所以还要经历很长一段发展时间,必须加强通信网络资源数据的挖掘,提升系统应用水平,促进电力通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东斌.浅谈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J].电工文摘2013(4):65-67.

[2]高鹏,王萍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11(2):26-29.

[3]武利军.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

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15.85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信息化通讯要求的不断提出,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已经迫上眉睫,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管理要求,针对网络管理层次多、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本文作者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解决方案,以及为网管系统设计和方案选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电力通信网管系统通建设。

1.网管系统发展前景

在进行选择网管系统时,许许多多的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最终决定,比如一些简单的指标:技术经济指标、通信网络结构、通信系统规模、网络管理要求等。但大可不必舍本逐末,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依据就是网络管理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功能越全、配置越高就是越好,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打个比方,假如管理仅仅给予通信设备实时监控关心,那么选择监控系统的最佳方案;再比如,管理要求仅仅关心通信设备信息,那么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要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同时需要有通信服务的提高,则必须进行能够包括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的选择。

2.建设网络管理系统的目标

说到底,用户和网络经营者对网络的要求是有效、可靠和经济。相对于通信网络本身的发展建设,网络管理要满足上述条件,理论与实践都远远滞后。原因在于通信网络设备的更新速度很快、通信设备功能和规格没有统一规定、众多的生产厂家、网络管理的行业标准不完善、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这些使得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根本不可能一步到位。

二.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1.1 TMN的体系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TMN有点集中于其成熟和完整性,它是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不足在于他的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TMN的使用。这些问题在建立网管系统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进去。

1.2 兼容其他网管系统的标准

如果能在接受TMN标准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三.网络设计即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1.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2.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3.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4.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计划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5.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四.系统功能与结构

1.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1.1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 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1.2.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1.3.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1.4.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

2系统结构

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2.1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

2.2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2.3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2.4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2.5前置机: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2.6网管系统的软件: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2.7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历史数据, 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2.8网管核心模块: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2.9通信调度应用平台: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2.10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网络高级分析软件包括网络故障分析、性能分析、路由分析、资源配置分析。

五.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也不容忽视,网络运行中一方面,网络管理的重要性日益体现,系统本身的运行可靠性必须予以重视,比如说是系统的重要部分采用冗余技术;并且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平台结构,存在内外交换管理信息的必要及渠道,必须对系统不正常的操纵和数据的存取会危害通信网络正常运行。SNMP协议可以提供访问控制、隐私和认证服务,我们只是对系统的访问进行控制,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化和广泛,就有必要提供隐私和认证服务。再加上与TMN标准体系的结合,网管的安全问题需要使用者上心。

结语

因为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发展起步比较晚,和一些公用网和其他一些专用网相比都落后了不少,随着网络规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目前这种状况的不适应性。电力通信网中行业中未见真正的规模较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相信我们这些从业于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和开发的建设者们有能力与决心解决好目前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杰;高会生.电力通信网运行方式建模[J].电力系统通信.2011(10)

第5篇

【关键词】通信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引言

迄今,我国加入WTO的时间已有近16年之久,自那一刻起标志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向全球化经济更进一步。同时,经济的发展带给通信行业的竞争也越显激烈。通信领域的龙头企业也从最初的“邮电局”的垄断形式,发展成为更加多元化的通信企业。变革带来的不仅仅是通信企业的飞速发展,同时还伴随着严峻的市场竞争。信息化的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我们在通讯行业的综合能力,我们从中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和未来。在此我们将重点说明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发展目标。

1目前信息化技术在通信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通信企业的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近些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业务拓展、网络支持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加入了相应的数字信息化的管理。

1.1业务拓展与支持

通信运营商首要发展的就是基础类型业务的拓展,在业务中加入相应CRM系统的语音服务、客情电话管理系统、通信故障检测系统以及客户服务系统[1]。就像是我们日常使用的通信方式的客服电话,如联通1000号、116114服务台、移动公司的12580等。同时还加入了适当的增值服务业务,如彩信服务、来电显示、数据管理等。这些服务业务不仅仅减轻了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提升了用户自主的选择权利[2]。通过加入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将营业厅的服务业务转换为网络化的办理模式。使用户的使用更加满意。

1.2网络运营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通讯企业的发展生存的根本。保障网络运营安全是我们开展通信服务的基础工作,也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通信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程序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通讯过程中的长话接通率,从而提升客户的使用感受。

1.3企业内部控制

通信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结构组织,因此在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系统结构。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和干预能够有效地对内部进行控制。建立相应的员工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工程运作管理系统等与办公自动化相关的综合性的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信息统计的需求,还能更加高效的开展办公。有效的缩短了相关信息的传递时间,使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更进一步。

2通信企业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在通信企业信息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无异于是通过信息化的先进技术促进通信企业的更好发展,从长远来开这就是一个1+1>2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通信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更好的协助其控制资本运转。

2.1客户需求最大化

现阶段要获取更多的客户,就需要给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快捷、方便的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来简化对应的业务流程,从而使客户在对通信产品使用的过程中感到快捷方便[3]。并依据其消费的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案和科学的建议。

2.2优化资源利用率

通信企业的利润来源多数是依托于为客户提供语音通话、数据流量以及其它的增值性的服务来获取的。这种盈利方式对于网络的支持,联合性的协作方式有着更大的需求。而网络信息资源正好符合其发展要求。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建立形成统一的、规范的管理方式,以更好地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减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本投入和沉淀,使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优化。

2.3控制运营成本

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引导企业更好地发展。将信息化的技术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具体环节中,如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发展方向、企业设立的目标、目标执行中的监管、对现有业绩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体系进行管理。通过数字的表述能够直观、有效地发现问题,并快速进行调整[4]。当然无论如何发展,企业的发展目标都不能够脱离实现效益的发展中心点。

3结束语

通信企业发展信息化的建设,是企业的运营管理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它的引入和建立必须充分的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条件。针对性的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变革。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成分考虑到建设的成本以及资源的利用率,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最终实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通信企业。

参考文献

[1]陈强.通信网络结构在现代物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2):160.

[2]冀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信息系统规划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8):34+36.

[3]徐昆渝.浅谈通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5):00203.

第6篇

【关键词】 海岸电台 通信基站 信息化建设 目标 方案

海岸电台的出现使得我国船舶出行的安全能够得到更大的保障,如今我国的海岸电台方面的发展还算可观,尤其上海海岸电台,其如今已经成为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海岸电台之一,在近年来的海洋救援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见海岸电台的重要性,但即使如此该方面也依然有不小的优化空间,尤其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功能已经难以满足当代要求,对其进行优化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建设目标

1、监测并控制站点电源。电源正常是保证海岸电台正常运作的前提之一,然而我国在此方面还不够完善,其如今也成为了该方面建设中的一个重点方向,实现该目标后即可以有效监测各个参数,如电流、功率等,甚至其可以通过分析此些参数来确定系统是否处于正常运作下,若出现故障或有潜在风险,其会自动进行筛选并将相关数据传回监视终端,而当微波设备出现异常或直接死机时,其也可以利用丰富的远程功能将其复位,并恢复运行。

2、监测并控制UPS。UPS的监测工作也十分重要,其往往包括多个方面,如逆变器工作状态以及电池实际情况等,在完善对其的监测时应保证其能够监测到任何一个设备,并能够实现信息整合以及传输。如此一来,值班人员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甚至可以利用远程功能来进行电池维护工作,使其在使用时间过长时进行放电操作,以免因此引发事故,而当电源设备方面出现异常时,其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监测控制功能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送回监控室,并引起相关人T注意[1]。

3、监测并控制通信链路设备。通信链路设备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海岸电台通信质量,如其发生故障势必会对救援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应充分完善该方面杜绝意外事故发生。通过对其的监测可以使相关人员明确明确的工作状态,其所发出的告警信息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送回监控室,当微波设备中存在误码率时,其也可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但其在自动判别故障以及修复方面的功能还不够全面,因此其需要相关人员对信息进行甄别,最终找到故障所在位置[2]。

二、方案的具体实施

1、监视供电情况。海岸电台中能够进行供电的有多种模块,较为常见的是三项市电已经直流供电等,在监视此些模块供电情况时,系统往往使用GX-200型号的智能精度电量检测仪,且可以针对所有模块进行统一监测,并检查电源参数是否正常。在发现有重要的参数时,其可以自行甄别并进行记录,采用的方式多为曲线记录方式,此种记录方式也成为了值班人员进行工作交接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供电情况处于不正常状态下时,其能够根据自身的监控功能进行告警等操作,并引起值班人员注意。

2、发挥人工远程复位微波设备的作用。如今远程启动已经成为很多系统中均能够实现的功能,为相关操作人员节省很多的时间和操作步骤,救援活动必须争分夺秒,任何一件意外事故的出现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在进行海洋抢救时的微波设备出现故障,会严重耽误抢救工作的开展,该设备在被攻击后往往会自动开启保护程序使自己死机,此时若临时指派人员去重启设备势必会浪费一定的时间,但通过远程操控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3]。

3、实现远程维护蓄电池功能。蓄电池放电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当系统处于长期运行状态下时,交流继电器以及开关模块方面的电池均会产生巨大的负担,此时可以由中心室对UPS进行监控,并将其与监控系统相连,如此一来在远程维护蓄电池时相关人员即能够随时观察到UPS的情况,一旦放电过度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监测到其电池欠压时必须停止操作,此时其也会自动恢复继电器的功能,并重新回归运作状态。

4、监控微波链路。电台中的微波数量众多,且其为了能够将作用发挥的极致,设计人员往往会将其进行组织并形成微波链路,若要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则需要将所有NEC微波进行整合,使其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如此会更加便于收集信息和监控状态,使中心室能够同时接收到各个微波链路的信息,当出现故障时其也可以将故障的位置指出,相关人员即可以开展抢修工作。

总结:综上所述,研究关于海岸电台通信基站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我国船舶出行安全,更与挽救生命息息相关。如今虽然我国的海岸电台建设已经得到了初步完善,但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以期能够使其功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梁都朝,安雯雯. 探究海岸电台通信基站信息化建设[J]. 珠江水运,2012,(02)12:94-95.

第7篇

1.1海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迎接海洋21世纪,我国很早便提出构建“数字海洋”的战略设想,并将其列入2015年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发展计划中,在这一国家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下,数字海洋信息基础建设已经进入试点性节点部署阶段,各地区海事局也相应提出了“数字海事”的发展目标。就全国范围来看,海事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海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过去海事建设模式与当前海事业务发展相背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海事信息化建设进程,建设信息系统逐级推广虽然能够满足各业务部门对数据的需要,也便于执法工作的开展,但是数据的共享以及部门之间的协同受到这种“垂直体系”的限制,无法满足横向业务需求,并不利于海事信息资源的整合;其次,海事信息化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只有改变当前的预算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动海事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再次,海事信息化管理缺少统一的行动准则和规范,因系统功能重叠,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管理效率低下;最后,海事信息化管理人才相对缺乏,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因缺少专业人才,相关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

1.2海事通信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海事通信技术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海事通信仍存在一些不足,除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海事通信专业人才难以满足需要等海事管理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外,限制海事通信发展的因素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不足,技术设施建设仍很滞后,与世界上一些主要海洋国家相比,我国海事部门无论是在投入水平、发展程度还是设施覆盖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以日本为例,沿海各搜救站均配有独立的集成通信控制系统,海事通信技术设施覆盖率在90%以上,而且覆盖距离以及每年通信技术设施维护费用也远超过我国,这也使得我国水上安全信息的传播以及定位搜救反应时间远不及日本。二是应急和预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管理和技术的落后,海事通信的应急反应存在很大的缺口,预控信息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我国当前的海上交通发展需求。

1.3海事通信在海事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性

海事通信是水上运输的生命线,其在雷达导航、船舶避让、遇险搜救、港口调度、气象信息等方面发挥着“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大量海上突发事件的经验证明,海事部门搜救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收发信息的准确性,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很多时候都是分秒必争,信息存在微小误差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甚至会酿成很大的灾难,这也是将海事通信系统比作海事系统建设的神经枢纽系统的原因所在。海事通信不仅关系到水上运输的安全,也直接影响到海事信息化管理的顺利开展,是实现海事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海事信息化管理的信息来源于海事通信,海事通信系统实际上构成了海事信息化管理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以“数字海事”为目标的海事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海事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鉴于海事信息化管理面对的对象具有流动性特征,而海事通信系统能够提供及时、稳定、全面的信息,因此也成为了海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持。与此同时,海事通信也是有效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以及价值转换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被视为资源,其在利用过程中会发挥出很大的价值,但是前提是要保证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可传播性,因此,信息化建设除了要能够及时收集和监管信息外,还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处理获取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即要实现信息资源价值的转换。对于海事部门而言,海事通信的畅通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有助于提高海事部门的服务水平。

2关于海事通信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通信技术设施建设

现行的与海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等,主要涉及的是人员登记、海难救助、船舶及设施管理、事故调查等内容,而对于海事通信管理的相关规定却不够完善,很多法规对这方面的规定都存在一定的漏洞,法律法规的滞后与海事通信的发展不相适应,使其在水上运输中难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完善海事通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补充相关内容,并明确通信管理执行部门的权责范围,对存在的扰乱海事通信的行为必须给予严厉的打击,加大处罚力度,以此来推进海事通信建设。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海事部门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更新,不断引入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公众通信网络、3G通信技术以及今后可能广泛应用的卫星定位技术;加强海事通信技术设施建设,包括水上交通安全电视监控系统、船舶管理交通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技术设施建设,提高这些系统的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强对重点水域的布控,不断缩小盲区;同时还要提高技术设备的质量,确保在发生设备故障以及遭受外界环境干扰时仍能够正常通信,注重对相关技术的自主研发,提升系统软件的实用性。

2.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海事通信部门而言,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应同步进行,其原因在于二者存在很大的内在关联性,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塑造优秀的人才队伍,同时管理制度的执行也依靠优秀的人才队伍,从这二者的关系来看,管理制度与队伍建设是并重的。首先,应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促使日常工作逐步实现责任化和制度化,可吸收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的一些日常工作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规范程序,引入绩效制度,实现绩效指标化,同时也要结合海事通信部门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网络维护、岸台值守、设备使用保养等细节管理,从各环节的逐一优化来实现整个工作质量的提升。其次,注重对现有人员的培训,通信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也快,对相关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可通过考察、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技能,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海事通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紧随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对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设备有所掌握,并通过实战演练及应急预演来增强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再次是要完善人才引入机制和干部选拔机制,目前海事通信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所占引进人才的比重也比较少,还难以满足当前以及今后海事工作的发展需要,应拓宽通信人才的引入渠道,除了通过考试这一途径外,也可以根据部门的实际需要以及相关工作的具体需求来选用一些政治合格、业务素养较高、专业过硬的人员,可通过聘用、借调以及特殊人才引入等多种方式来引进富有通信相关工作经验且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并完善相关薪酬制度,应给予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待遇,并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减少优秀人才的外流。对于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绩效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促使相关人员加强学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2.3转变预算管理方式,将通信建设纳入海事信息化发展规划中

为确保信息化建设预算的准确性,应改变当前基建工程式的项目建设预算管理方式,同时将信息系统建设引入回溯机制,为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根据系统运行需求和维护情况来对系统的各个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完善海事通信系统功能,牢牢掌握海事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海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功能,并不能一蹴而就,不应盲目追逐新兴的通信技术,应结合自身发展现状,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稳扎稳打推进海事信息化基础建设。海事信息化建设虽然要依靠先进的海事通信技术来实现,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还涉及到规划、组织、实施等多项工作,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像,因此并不是单纯引入通信技术便能够实现的,应有步骤的实施。通信技术与信息化密不可分,但是通信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追求新技术,但是在规划中又不能被技术所束缚,应将通信建设纳入海事信息化发展规划中,以通信技术为支撑,以此来达到预期的规划效果。

3结论

第8篇

关键词:海岸电台 航海安全通信 信息化 远程维护

1.概述

广州海岸电台是我国最大的海岸电台之一,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海岸电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履行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承担着整个南中国海域的船舶安全通信值守任务。

其中8个无人值守站点分布在沿海偏僻山区或者在海岛之上,设备繁多,给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如信息不能集中管理,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判断出故障原因,不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增加了排障时间,不利于通信安全。鉴于海岛供电的不稳定性与链路设备的重要性,本文照着从这两方面介绍站点的信息化建设。和控制功能,能采集三相电源与发电机的相电压、线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工作状态、告警信息,能动态采集直流模块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工作状态、告警信息等,并将数据和状态传输到中心机房监控终端。当微波设备出现死机、告警等状态时,可以对微波设备进行远程重启复位。

(2)实现对UPS的监测和控制功能。中心机房值班人员能实时监测每台网络UPS的市电、电池、逆变器工作、旁路、自测等各种工作运行状况,并可远程对电池组进行充放电维护。系统实时响应电源设备的报警信息,当出现异常时,第一时间反馈给值班人员。

(3)实现对通信链路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功能。系统能动态采集微波及其E1口的误码率、工作状态、告警信息等并实时传输到中心机房监控终端。值班 3.方案的实施

(1)实时监视三相市电、柴油发电机、直流供电模块的供电情况

系统设计使用GX-200智能精密电量检测仪,全面检测市电进线配电柜与发电机的电源参数。监视进线柜三相电源与发电机的相电压、线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对于重要的参数,可作曲线记录,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可以通过历史曲线图查看每天的电压、频率、有功、无功的最大值、最小值、当前值及电压、电流峰值。实时检测站点供电的质量,当电源参数超过设备的安全电源要求时如缺相、断电等,系统即可提供及时的语音报警以便管理员及时地采取措施,同时通过供电参数的历史曲线可方便查看站点的实际供电的品质,为合理地管理机房供电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直流供电,站点采用经国家相关机构认证及通信产品泰尔认证(TLC)的电源设备和成熟的技术,系统能动态采集模块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工作状态、告警信息等,并将数据和状态传输到中心机房监控终端。

(2)实现人工远程复位微波设备

以黄山鲁站点为例,如图1所示,系统将直流电源与微波设备之间加入交流继电器K1—K4,常规工作状态置于常闭点。而交流继电器的控制电源接在开关模块DS-7065上,DS-7065的控制信号再通过协议转换器与网络服务器等传回值班室操作平台上。当微波设备遭雷击进入自我保护状态而死机后,在中控台操作平台可通过人工操作软件重启微波设备。

(3)实现远程维护蓄电池功能

和上述功能类似,在交流电源与UPS输入之间串接交流继电器K5,常规工作状态置于常闭点。而交流继电器的控制电源接在开关模块DS-7065上,DS-7065的控制信号再通过协议转换器与网络服务器等传回值班室操作平台上。同时将UPS运行状态接入到监控系统当中。在中控台远程将K5断开即能断掉UPS市电输入而对蓄电池进行远放电功能。在放电过程当中,监控软件一直检测UPS的运行状况,当检测出UPS电池欠压的时候自动恢复继电器K5 从而恢复正常供电对UPS进行充电,这样能够很好的避免蓄电池放电放尽的情况出现。

(4)微波链路状态监控

将电台所有NEC微波组成一个局域网,通过信息采集系统,把各站点微波运行状况汇集到中控台值班室远程终端,实现实时监控。NEC网管系统主要由网管主机、网管软件及安装在IDU上的Pasolink管理卡(PMC)三部分组成。NEC网管主机位于网管中心,网络管理员可以远程监控与管理NEC微波网络和网元。网管软件分为PNMSj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和PNMTj网络管理终端软件两种。Pasolink管理卡PMC是安装在Pasolink IDU内的模块,它担负着网元与网管系统之间的通信,同时能从Pasolink设备中采集事件和性能数据并储存起来。对于Pasolink NEO设备,PMC已经集成在IDU CTRL盘中。而对于Pasolink V3/V4设备,则需要额外在IDU中安装复位、蓄电池充放电等功能,减少了人员调配,提高了排障效率,有利于安全通信。站点采用经国家相关机构认证及通信产品泰尔认证(TLC)的电源设备和成熟的技术,积极采用新技术,实现集中监控管理,让值班人员时刻了解用电状况,对各种故障作出准确判断。当微波自动保护死机时,可通过光纤远程对直流电源进行复位实现对微波的重启,改变以往人工前外复位的模式,能为排障节省宝贵的时间与人力资源。

(3)有利于推进机务系统的科学化管理

第9篇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促进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和期刊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政策的支持、学术评价机制的完善、拓展优质稿源是其关键要素,但在整个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经营和运作上进行改革是最关键、也最符合市场经济的手段。目前国内就学术期刊的平台建设进行了很多探讨,但对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平台建设的探讨还较少。本文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提出建设我国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网络平台的设想,供业界参考。

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

国外学术期刊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和规范的运作模式。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学术期刊6.5万种,这些期刊每年出版的论文约140万篇。欧美发达国家拥有的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数量占绝对多数。在编辑方面,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和编辑出版范式是确保刊物高质量的前提;在出版方面,形成了商业出版集团、专业学(协)会、专业期刊社等群雄并起的局面;在经营方面则表现为灵活多样的营销形式和模式。从国外学术期刊的情况可以看出以下发展趋势:出版规模上呈现集团化和规模化;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版内容上学科分化明显,越分越细,特别是科技期刊;在引入数字化出版后,出版周期越来越短;服务和产品进一步多元化。由此可见,专业细分和出版周期缩短是信息社会对学术期刊出版的要求,集团化、规模化和数字化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发展方向,学术期刊出版需要基于自身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学术服务和产品。

我国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有三大特点。一是数量不多,有影响力的更少。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信息通信类期刊只有五六十种。据《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统计分析,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1998种,其中英文刊65种,而“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类”中只有《Journal of Semiconductor(半导体学报)》1种。二是目前国内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还是以传统期刊出版为主,出版周期较长,需要真正的数字出版运作。三是目前国内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大多由第三方机构运作,缺乏专业背景和专业资源,无法进行学术互动,难以实现延伸化发展。

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网络平台的概念与创建目的

目前,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已经写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被确定为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要进一步做好我国信息通信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桥梁,促进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亟需打造国内信息通信学术期刊品牌,建设信息通信学术期刊创新平台。

概念。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指以信息通信学术期刊、信息通信学术图书出版及其网上在线稿件(书稿)提交、审稿和数字化出版等为主要功能,以信息通信学术信息检索数据库(可检索和下载相关图书、期刊和资讯等内容)、信息通信学术会议及活动的策划和筹办、相关论文的引用分析及会员社区等为延伸功能和服务的综合性学术出版、研讨交互平台。

其中有几个关键概念。一是信息通信,指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既包括传统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也包括在两者融合下产生的新技术领域;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能更准确地反映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通信方式。二是学术期刊群,基于已有的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通信类期刊,后期通过重组(收购)、集约(协议约定)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被SCI、EI、CSCD等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顶尖信息通信学术期刊群。三是学术图书出版,基于出版社优良的图书出版能力和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学术期刊群资源)的积累,深入挖掘和策划精品选题,着眼于行业内系列技术图书和精品学术专著的出版。四是数字出版平台,包括学术期刊、学术论文、学术图书内容的在线提交和审稿系统、数字出版(包括在线预出版、在线出版和线下的电子出版)等。五是会员社区,通过会员制以及丰富的线上线下研讨和交流活动,形成会员社区,聚集信息通信领域内的学术人才,推动学术创新。

创建目的。建设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打造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通信学术期刊出版集团;二是通过重组(收购)、集约(协议约定)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顶尖信息通信学术期刊群;三是通过丰富的线上线下研讨和交流活动,形成会员社区,聚集信息通信领域内的学术人才,推动学术创新。

信息通信学术期刊网络平台建设设想

平台的组织架构与功能。根据上述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的概念,可以推论出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的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其中,学术期刊出版、学术图书出版和传统纸质出版在主要流程上是一致的,基于学术期刊群,寻找和开拓精品学术图书,开展业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如会议、沙龙、培训等。数字在线出版平台是其创新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实现了学术期刊出版从传统纸质媒体向纸质媒体与数字化媒体平台的转变,其主要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数字在线出版平台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平台,强调与学者的交流互动。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数字在线出版平台的功能,对软硬件设备和专业人员的需求必然加大,这方面也将会是学术期刊创新平台建设投入的重要部分。

盈利模式。学术出版只有真正满足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被行业和市场所需要,才会成为符合事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能够长期发展的出版领域;同时,要始终秉持以读者为中心,为公众服务、为科学家研究服务的理念。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的盈利模式如图3所示。

盈利来源一方面是传统的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和广告收入,还有学术图书的项目资金资助和销售收入;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来自数字出版及延伸服务带来的收益。如学术图书和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包括线下和线上的,可以分为订阅和下载模式,订阅和下载可以按章节、时间、字数等多种方式计费。

可以学习Nature Publishing Group,创办开放获取类的期刊。开放获取是一种新的数字期刊出版模式,主要采取作者付费模式(对无研究基金支持或发展中国家的论文作者免费),论文可在其网站上免费传播、获取,以加快国际学术交流,也降低了出版成本。

还可以增加预出版功能。预出版是指已确定出版的图书或发表的论文,在纸质或数字化正式出版前,将其部分或全部内容以电子版的方式免费或有偿提供给评论者或所需用户。预出版已在国外多家优秀出版商中使用,其可以进一步加快学术交流,并提前将出版内容与读者沟通交流,获取收益的同时,可获取读者对此预出版物的需求的客观数据,以此控制纸质出版物的数量和营销对象、方式等,进而有效降低成本。

此外,还可以将文献数据库的基础功能免费开放给用户,而将高级检索功能有偿地提供给需要的用户,以便用户检索相关文献和资讯。如对已有文献数据库的数据资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得出评价分析类报告,有偿提供给所需用户。

在会员社区中,将会员划分为不同等级,依据所具有的功能及用户的需求向他们提供不同的服务,包括文献阅读/下载、数据检索、资讯推送、会议服务等,相应收取不同的会费。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会员数据库和阅览或检索者的兴趣爱好等信息开展深度营销,并与运营商或移动应用开发商等合作开发相关增值业务,推送给会员。

网站上的广告也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此外,还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会员开展学术会议、交流和展览等活动,收取组织服务等费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