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5 14:45: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体育教育的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完善、加强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公平监督、约束与评价机制
在法制上重视、完善现有有关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真正实施,把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工作纳入各种检查和评比。例如,纳入高校的评估体系。真正引起的高校重视,从而加大对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在体育教师人员培养、完善适合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教材、场馆设施上的投入。
二、加强从事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锻炼的科研工作
当代,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但关于体育锻炼对残疾人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研究报道却极为少见。在国外,有些学者曾做过关于残疾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在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学者曾做过有关体育锻炼对弱智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然而,大范围的关于各类残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要更好地开展残疾学生的体育活动必须有科研工作做保障,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不断地改进残疾学生体育运动方法,才能了解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以及体育活动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结果;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做到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使康复锻炼知识、方法、运动处方原理等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实效。医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均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体育科学也应为特殊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各种康复装置、康复手段、科学合理的锻炼处方是帮助残疾学生学会自立、自强的一种手段。随着《全民健身纲要》的施行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贯彻执行,我们有必要重视和加强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锻炼的科研工作。
三、教材选择“普适性”和“个别化”的统一
教材内容选择是特殊群体体育课程中的难点问题。从目前高校体育保健大纲来看,这个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原因,是难以切合特殊群体的特殊要求,特殊群体的特殊性在于其个体化,这和课程的普适性原则存在着矛盾。关键是如何创造一定条件,把这种矛盾统一起来,这和普通学生的因材施教原则是相通的。但是,由于特殊群体的个体差异性更大,难度也就相应突出,这是目前特殊群体体育教育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从理论上说,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应有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内容,进行个别化教学指导,但实际上由于高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及其他原因,针对特殊群体的教材内容,只能满足普适性,对个体的特殊需要尚无解决手段。而且,在教材内容选择上,未能很好考虑科学的系统性与个体的实用性,对于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能达到什么目的,对特殊群体将来的终身体育习惯培养有什么帮助没有明确的目标,教材就不能不表现出相当严重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不看对象,一味片面追求养生康复,而传统的养生之道基本上是针对中年和老年的,忽略了这个群体首先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其次才是有特殊体育需要的人群。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讲,特殊群体可以进入大学并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体育教育,这已经体现了形式上的平等或起点的平等,但受到人们对特殊群体认识的限制,人们还不能从多角度来考虑特殊体育教育,在这方面,我们的学术积累还比较薄弱。因而,还不可能真正实现全方位地帮助、教育特殊群体学生,要实现过程和结果的平等,非得把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的学术研究水准大大地提高不可。
四、设置一定的理论课
实践课是在理论课的指引下完成的,理论课又可以帮助学生对体育建立一定的理性认识。每一学期要开设一定量的理论课,理论课讲授关于残疾人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与身心健康、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原则、怎样制定运动处方、传统保健内容的基础知识以及所学专项的技术、战术、竞赛规则、裁判法等。这样对学生强身益智、防病治病、涵养道德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并为走上工作岗位继续坚持体育康复锻炼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高中体育课 选项教学 思考 建议
1.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的实施背景与简述
为贯彻“健康第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2003年上半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全新的修订,并于2003年9月份在我国各地开始推广实施。
1.1选项准备。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次课,在室内对学生进行选项指导,主要介绍各选项的特点、学校场地器材、体育师资情况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再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学习项目。
1.2选项分班。
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通过老师的全面宣传,学生在填报志愿时能够做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体育老师也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可选报2个志愿,以最喜爱的项目为主项,老师根据场地设施及学生报名人数和男女平衡的原则进行分班订项,原则上做到第一选项录取。
1.3评价方法。
选项课教学采用高一年级必修与高二高三年级选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必须在高中3年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测试的成绩都将融入学分评定之中,让学生在德行及体育技能方面共同进步。
2.选项教育的优势及成效
2.1传统教学与选项教学的差别。
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学生中往往会出现“饿的吃不饱,多了不消化”“喜欢的项目就动,不喜欢的项目就坐”等情况,发展参差不齐的现象,以及教学形式单调,教材内容重复,学生练习情绪较低,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等问题。而通过2年的体育选项课的教学,85%以上的学生对选项教学持欢迎的态度,学生在课上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能轻松地掌握选择的体育项目。
2.2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有明显提高。
在我校实施选项教学3年以来,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在优秀与良好等级上人数逐年上升,一方面依靠国家对体育的投入、学校领导的重视和体育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选项教学对学生能动性的促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得以充分发挥。
选项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掌握专项技能效果显著,并基本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促进了学生学习动机的良好转化,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更大兴趣;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完美体现,教师和学生一样,上课更有积极性与激情,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为学生搭建一个发展体育才能的平台,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促进竞技体育的提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进行选项教学以后,学生的竞技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开设选项教学,使有同样兴趣、爱好的学生相聚在一起,运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运动能力快速提高,学校处处洋溢着拼搏向上的气息。
2.5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运动已日益成为人们生存的必要的基本条件,通过体育选项课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体育项目的科学锻炼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和能力的掌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对选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体育选项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和突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3.1体育选项教学必须以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为依据。
学生选项过于集中,绝大多数学生喜欢球类,而学校的场地和配备的器材从数量到质量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更不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并且由于球类运动占用的场地面积过大,对学生的保护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学校要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比较完善的学习硬件设施。教学中培养体育特长生,以特长生带动小组学习,练习时尽可能以集体活动为主,农村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地多开展一些适合当地特色的体育项目或者自制一些教学器材,带动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的学习。
3.2选项教学中存在课堂管理问题。
由于学生来源于不同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不能很快认识、熟悉,给教学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课堂上会出现学生“串门”,凝聚力不强,出现“小集体”等问题,影响教学的秩序和教学效果。
建议:多开展集体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定期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德育渗透,严格课堂考勤记录等工作,把考勤记录、课堂表现纳入到学生的学分评定成绩之中,督促学生的发展。
3.3选项教学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现象。
在选项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也会因为自身素质的不一样,而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素质好的学生不愿意与素质较差的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建议:在练习一定阶段并了解学生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而设定,要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多采用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锻炼。成绩的考核也应该区别对待,只要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在保持或者逐步提高的,那么该生的考核成绩就可以达到良好或者优秀。
3.4体育选项教学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加强。
选项课的实施,对体育教师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体育教师不能局限与“懂”“会”,而是要“精”。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技能将会越来越强,如何使普通的学生变得优秀,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建议:学校定期开展教师的外出培训,多向优秀的兄弟学校学习课改经验;教研组组织教师加强相互交流,建立专项教学备课组制度,加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建立一支观念新、素质高、善思考、勤努力的体育教育群体。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通过自学、校本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结语
高中体育课实施选项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各种问题还会不断出现,我们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认真解决,寻找一条符合新时期学生的健康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职业中专 体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98-01
引言
在我国教育结构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已近1:1,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各项教学体系正日臻完善,作为其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正趋成熟,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努力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目前职中体育教学面临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正确认识体育课的价值
职业学院学生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主要接受职业和就业教育,学校领导及学生显得对体育课的重视有点薄弱,对体育的认识也存在不同。另外还存在体育基础差、场地少、器材差等困难,体育理论课缺少教学计划,没有规律的早操、课间操等课外活动。职业院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及其他专业课。因此,改革职业院校体育课是当务之急,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是非改不可的。
二、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差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特殊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年龄的差别较大,决定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当前,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中虽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一旦离开课堂和教师就不懂如何进行身体锻炼。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的目标。
三、课余体育活动难以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名存实亡,导致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以及参加锻炼的人数大大减少。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领导不重视学校的课外活动课,体育教师指导课外活动没有纳入工作量,积极性不高。另外体育课外活动受场地、器材不足的限制,以及师资缺乏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太浪费时间,会使成绩下降,学生在对课外活动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样严重影响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在今后职高体育教学中,应树立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大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下面结合本人日常体育教学的一些尝试,谈谈对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思路
首先,校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要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使其端正体育课的学习态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次,体育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和自身的练习意识,为学生树立好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体育学习变成自觉行为,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二)充分利用专业特点开展体育教学,加强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的专业对体育课的需要不是很明显,因此,体育课在学生的学习分量上所占的比例很小;反之,重视程度就高。如英语专业学生,由于他们的专业基本上属于脑力劳动或熟练技术等方面的劳动,这些劳动与体育课表面上没有多大联系,体育课相对来说就不重视,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体育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研究和分析这些专业的特点,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到体育课中,来发展学生的专业身体素质,使体育教学和专业技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学生对专业劳动的适应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体育教师结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提供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体育教师要在职业教育中有所作为,必须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为扎扎实实提高教育教学所服务。
(四)改革体育课考核成绩评定的方法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现行的体育教学方式是以班级进行,采用同一教材和考核标准。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不需努力练习也能达优;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再进行练习也不合格,这种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把现行的成绩评定改为体育教学练习过程评定与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总之,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结合职业特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对职业高中学校体育进行改革,是一个迫在眉睫且复杂的工作,建议学校体育工作者能积极共同探讨,早日形成科学系统的职高学校体育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黄金城.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做法.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赵卫.职业高中体育教育若干问题探讨.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第03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中学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可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在现今的中学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严重滞后和缺乏。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功能发挥。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剖析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1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教育理念陈旧。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纯粹是为了考试而服务,甚至由于器材缺乏和场地的限制,仅把体育课程当成娱乐放松的游戏时间,可有可无的对待,这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真正意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当然体育课程在有的学校也被当作重要课程,成为学校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但这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教师带来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一些年轻或经验不足的教师无法适应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低下,达不到预期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以教致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
2、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一切为了考试服务,考什么学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说我们过去在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时,只考虑到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较少从中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对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开放性重视不够,以致于很难吸纳更多的、学生喜欢的内容进教材,让体育教学显得乏味、呆板和无缺,会让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的负面情绪,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学习效果差。
3、教学方法不够完善。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这种偏离教学真正涵义的教育完全丧失了体育课的价值。真正的”教学”是有”教”有“学”,忽视了“学”的过程,教师就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制定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所以失败的方法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体育教学的失败。此外,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和机械式模仿学习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阻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教学质量低下的后果,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培养创造性思维。同时课堂过分看重服从纪律,强调听从指挥,步调一致,这种做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阻碍创造思维的发展,偏离了教学目标,主定了教育失败的结局。
2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路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发展适应新世纪的体育教学。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体育在职教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领导,健全职教系统的体育教学、科研、竞赛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以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的需要。
2、改革课程体系和脱离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中学生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然而,每周两节体育课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保留原有体育课大的基础上,增设体育选修课或体育专项活动课。他们对各项运动非常痴迷,热爱有加。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各项活动中。他们旺盛的精力得到宣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避免了许多违纪事件的发生。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得时间,系统地专门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有利于学习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地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3、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一是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二是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开启学生地心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兼融其他学识和技能。这样教学时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三是要有较强地教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活动地组织和训练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广泛地社会交往能力。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较好地体质状况。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地体育教学。四是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改革刚刚起步,肯定就有其不足和不完善的一面。新生事物想把原来的传统全部改变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这些还要靠我们在实践中慢慢的摸索。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大部分学生已经在这样的新的教学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身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充分说明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肯定。至于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想随着改革的慢慢开展一定会很快地得到解决,以使新的体育教学发挥出更大作用,培养出杰出人才。
3 改进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是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首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本质与内涵,才能够在实际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地去践行、去实施。与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所不同的是,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能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二是实现中学体育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想真正让中学生积极、广泛、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尽快实现多样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过分重视技能教学,而步入了一些误区。为此,我们必须尽快走出来,并做出改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总结与点评。然后再让学生就刚才探讨出来的一些结果到操场上进行验证,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中学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体育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在于个体的身体素质对于成绩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尽量不要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而是改用过程性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为生本理念的贯彻实施提供保障。
总之,体育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不断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思考和处理体育教学有关的重大问题,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新华,高文清,赵元吉.我国体育教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0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中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由于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或技术学校升级而来,大部分教学人员是以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师的专业知识、学历结构、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并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和高职院校的大量扩招,合格体育师资数量更加紧缺,教职人员配比和师生比例失调。2.教学内容单一。目前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多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运动为主设置体育课堂教学,如果把对学生的技能开发仅限于此,没有更新更多的项目引导,就不能照顾到学生个性能力及体育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练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及新鲜感,制约学生智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身体锻炼及其效果,忽视了当今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缩小了体育教学的时间空间。部分体育工作者、管理者本身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为教学而教学的误区里,忽略了体育教育功能内涵延伸的知识传递,不重视高职体育教育的后期效应,造成很多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后,体育活动从此画上了句号。
体育教学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滞后。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各种场馆缺乏的程度比较严重,拥有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硬件设施的差额数量相当大,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体育部门推行素质教育,增加学生喜爱的项目,因场地器材等解决不了,往往使计划落空,出现了因缺乏必备的场地器材而导致一些项目的教学拥挤不堪,甚至根本没法开展的现象。
体育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高职院校一般沿用普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缺乏高职院校的个性,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没能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技能特点、职业特征进行设计开发体育课程,并且总体上也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羁绊,严重压抑了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能脱离职业对学生体质的要求,要贴近职业特点,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来开设体育课。
有关体育教学的建议
从培养兴趣入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及方式。突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普修课形式,吸收或引进有健身、康复、娱乐、休闲等功能的体育项目和选修课形式,把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列入到教学中,多选择实用性、趣味性、对抗性较强的教材内容,避免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挖掘教材中的竞争、娱乐因素,运用体育运动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和职业转换中具有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以发展个性、强化意识、终身受益为出发点,扩大选项范围,增加娱乐性强的休闲类项目,把学生的体育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
创新体育教学理念。要使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其要旨首先必须从转变教育者思想和观念做起,大胆改革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不能把体育教学仅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要始终灌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养成终身体育能力习惯。以适应将来就业的需要和终身体育的需要,并将其纳入终身体育教育体系之中,发挥主干作用,使高职体育教育与教育现代化接轨。
1、体育课的主要任务
在中小学体育课上,学生只有掌握了运动知识与技能,才能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才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只有参加体育活动才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才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体育健身的方法。这两个方面可涵盖《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的所有方面。《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就能逐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通过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通过锻炼进一步增强体质。
2、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竞技运动教学观念误区。竞技运动以挖掘人的最大潜能为目的,虽然从个体上的价值和培养人的精神等方面来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但竞技运动毕竟是少数人的运动,而体育教育则面向全体学生,是培养全面人才的教育活动,把体育课上成训练比赛课,这是与“健康第一”的思想相背的。
2.2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传统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表现为教学组织形式的程式化,过多的条条框框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不喜欢的东西成为课的主导,多少年以来一直习惯于“教师是主导”,而忽视“学生是主体”,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厌倦情绪,从而视上课为负担。
2.3教学方法的陈旧。传统体育教学多采用传授式教学法,主要强调教师的“教”,至于学生的“学”,并不重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技术动作学习的系统性,例如:教授篮球课时,先是从原地运球开始,依次教行进间运球,原地传球,行进间传球,投篮,直到学会动作再开始比赛。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发展,打击了他们的学习情绪。
2.4考核方式单一。长期以来,体育考核习惯于终结性的定量评价,用“一把尺子,一只跑表”去衡量所有学生。其结果是有些学生可以“临时抱佛脚”而取得高分,而不少学生虽然刻苦训练学习仍“不及格”。这种考核方式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既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当前学校体育的要求。
3、面对《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3.1把握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是在原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构建的,是具有综合性特点的课程。它超越了单一的学科范畴,建立了身体、心理、社会整体健康为目的的课程结构,涉及了体育、生理、心理、保健、卫生、环境、社会、营养等诸多学科,具有基础性、实用性、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因此,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3.2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意识形成的作用。体育活动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体育活动既能促进身体健康,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它对心理健康的改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改善情绪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消除疲劳,培养意志品质,治疗心理疾病等。对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形成竞争意识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通过运动技能、健康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通过游戏竞赛活动,使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3.3积极改革教学方法。(1)更新教学观念,变“教”为“诱”。在教学中改变过去教师的灌输的方法,结合实际广泛运用发现法、诱导法、问题法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指导教学。(2)结合各地实际大力提倡简化教学法。各地各校应从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在技术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技术环节,简化教学过程,降低对技术细节以及动作规范性的要求,强调通过体育,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基本上达到教学要求,运动能力得以提高。(3)创造学生互教互学、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学中应以大力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并经常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虚心好学等方面的思想教育。(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活泼、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师不要使用命令式的语言,使师生关系处于平等、和谐、互助的环境之中,形成一种和谐、自然、默契的课堂气氛。
3.4改革考评方法。《课程标准》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树立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特点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评价观念,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掌握与运用,学习的态度与表现,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意志品质等;评价的方法应将定量与定性、终结性与过程性、绝对性与相对性、教师与学生评价和同学间互评结合起来,力求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既考虑学习态度,又注重学习效果,把掌握体育健康知识、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的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学评价能够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体育和健康水平。
4、结束语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试行,给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理念。但是,无论是新教学大纲还是《课程标准》,其核心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对学校体育教师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出发。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体育课主要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二是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安全地开展游戏或竞赛活动。完成这两项工作,就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增进学生健康、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时立新: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武汉体育教育学报2002(1).
关键词:台湾 职业教育 自我管理 学习访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71-02
1 台湾职业教育的特色
1.1 职教体系结构合理、独立完整
在台湾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及博士教育5个层次,形成独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平行发展,齐头并进。与此同时,全台湾还有许多职业培训局,主要承担大量的职业培训教育,包括岗前的、转岗的、长期的、短期的培训,这些培训与台湾职教相结合,互助互利共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职教体系。
1.2 符合就业、技能品行两手抓
1.2.1 注重学生品行教育
这次走访的朝阳科技大学倡导“精进教学品质,致力国际接轨,厚植就业能力,体现全人教育”的人才培育策略,达到培养专业技能与职业伦理兼备的优质人才,达成毕业即就业,上班即上手的目标;建国科技大学以培养高度专业性与实用性、具备运用科技资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富有社会服务之奉献精神,并为产业界所乐用之人才,进而成为社会之栋梁为教育目的等。这些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反映了他们对学生品行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视。
1.2.2 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台湾的科技大学统一实行“一毕(一张毕业证书)、二语(两种语言能力)、三奖(三项获奖)、四证(四张相关证照)”的教学目标,所有学生在学校期间都要按要求通过学校的技能培训,在毕业时取得多种职业技能,便于选择多个工作岗位。
1.3 课程体系设计合理
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专业本位和能力拓展结合、专业要求和开发个性结合、职业教育与能力培养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结合、基本能力与学程模式结合、本位学习一证照教育结合、本位学习与延伸教育结合以及一般能力与特色培养结合。
2 所学访院校的特色之处
2.1 开展劳作教育
劳作教育在台湾的职业院校中大为推广,是针对大一新生所开设的一门0学分必修课,这门课程的成绩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劳作教育的内容包括室内、室外及卫生间清扫工作3个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打扫的时间以及以上3个部分工作的完成顺序,具体工作内容由小组负责人进行分配。
2.2 多元化图书馆
在这次台湾之行中,3所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大小、新f,或古朴、或时尚,给人的印象是多元化的。图书馆除了包括基本的借阅区、电子阅览区还包括了个人学习区域、小组讨论区、影音资料欣赏区等多种区域。环境的布局,或集中、或分散,如果希望安静的一个人读书,可以预约个人自习室;如果想要进行讨论,可以在休闲区进行讨论。
2.3 学生发展中心
朝阳科技大学的学生发展中心,与该院的心理咨询室功能相似。有相关咨询老师在发展中心值班,也有老师在各个学院轮流值班。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求助这里的老师和同学。
2.4 宿舍管理
3所学校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他们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住校。1万多人的学校,只有将近30%的学生是住在宿舍。有的宿舍是在校内的,有的学校部分宿舍是借助空置公寓。宿舍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房型和配置均有不同。印象最深的是嘉南药理大学的宿舍有单间和套房。按家长的要求,这个区域的学生是没有门禁限制的。可谓多种形式多种管理。
3 结合该院的特点,提出几点建议
3.1 改革义工制度
在这次学习访问过程中,台湾的劳作教育对笔者触动很大。劳作教育对学生是一种锻炼,效果得到了老师、家长及社会的多方面认可。
该院现有的义工制度,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小组分配,每次义工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在这个现状下,有些学生会出现相互依赖的现象。结合该院的义工现状,提出如下改革建议:(1)将小组工作中的任务进行个人化,由原来每个小组负责一间教室或一个区域,细化到小组的每个人负责打扫工作中的某个部分。例如:一间教室由4个学生负责,可以按工作种类进行分配,也可以按区域进行人员分配。那么当相应区域作的好或不好时,我们可以直接对相应的负责人进行奖励或处罚。(2)推举区域负责人,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就像宿舍选择宿舍长、楼层长等相同,可以选择出义工的区域负责人。可以通过评选对区域负责人的工作进行肯定。按照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奖励。(3)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可以对该门课程进行重修。所谓的重修,是指学生在制定时间段内完成个人的工作任务。
3.2 加强社团建设
其实该院现在有很多社团,但是在学生中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响。建议是不是能够再多开设一些兴趣类或者技能类的社团。让该院的社团形成一种规模,让新生在入校后,就像选修体育课一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社团。扩大社团的规模,丰富社团的活动。通过精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精彩。
3.3 建立多元化图书馆
该院的存书量、借阅空间等与它们相比都占有优势。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一些功能上的调整。比如:添加一些个人自习室、小组讨论区、休闲区等。是否能按照专业进行借阅区域的划分,同时在借阅区添加一些椅子方便学生在借阅区阅读。在阅览区做一些装饰,使环境变得轻松便于阅读。
4 结语
通过该次到台湾职业院校的学习访问,让我们大开眼界,获益良多。让我们以新的视角认识了台湾的职业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差异,找到我们的不足。经过小组的讨论,要把看到的、学到的好好吸收,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找到形态更合理、结构更优化、质量更科学,且符合该院学生特点的管理方法,为该院的骨干校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程广文,孟祥仁.专业变迁:社会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台湾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3(22):18-25.
[2] 王新民,林文.中国台湾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研究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6):59-65.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终身体育,生理特点,心理特点
学校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自身体质的重要课堂,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健美操课以其多变的动作、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内涵以及运动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及其对塑造美好形体的明显效果,满足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精神需求,越来越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并逐渐成为很多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继续进行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之一。为此,本文剖析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通过健美操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1.1 生理特点。高职院校中,女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19岁,正值青春发育旺盛的花季年龄。她们在中学阶段学习了一些体育知识,具备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但是由于各自所处的教育环境部同和先天的身体素质水平不同,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均有明显差别。在大学阶段,女大学生身体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加上身体的个性差异,在上体育课时往往会选择运动量适中、难度适中的项目来健身。
1.2心理特点。17—19岁的女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尤其追求向往美好事物。她们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苗条的身材。她们接受新生事物更快,追求时尚,而且在这个阶段,她们对趣味性、娱乐身心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她们需要一项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获得美好形体的运动项目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2.健美操教学符合高职院校院校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健美操是一项全身运动的体育项目,可以通过自身各部位的多次重复运动,达到适中的运动负荷量,使肌肉力量增大,脂肪减少,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身体匀称、协调、健美。健美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讲究造型美,动作美观大方、活泼奔放、富有力度、准确到位,每一个动作都能有效地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姿态,培养健美的体态和高雅的风度,塑造健美体型。对于爱美的女大学生来说,健美操练习无疑是实现身体美、姿态美、神情美、心灵美的一种理想而且有效的途径。因此,根据以上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适合对她们进行健美操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让她们喜欢上这项运动,一直坚持练习下去,受益终身。
3.由健美操教学引导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1通过健美操教学,激发女大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她们锻炼身体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健美操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健美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根据本人几年来教授职业大专院校健美操课程的体会,要想使学生对健美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注意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观看录像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健美操锻炼的价值,懂得欣赏健美操的魅力所在,提高她们对健美操的认识程度。
(2)通过理论课进行讲解,让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深入了解健美操运动。学习任何事物都需要有理论的指导,学习健美操也不例外。健美操学习不是机械的动作重复,也不是简单的动作模仿,它要求练习者深入了解健美操,要懂得健美操动作与音乐、服装甚至化妆之间的关系,要学会自己编排动作并配上与动作相符的背景音乐,还要学会选择服装和比赛化妆,需要有很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要掌握这些内容,必须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在健美操教学中,健美操理论教学是一个容易被教师淡化的环节,然而我认为,这恰恰是让学生学好健美操、坚持不懈地练习健美操的重要环节,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健美操,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练习中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3)灌输健美操在陶冶情操,塑造体形,培养乐感、节奏感、美感和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很多女大学生最初选择练习健美操,是因为健美操能够塑造美好体型,锻炼苗条身材。当然,这是练习健美操的主要作用之一,然而健美操的功效绝非仅限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健美操在培养乐感、节奏感、美感和身体协调能力方面的突出效果,让学生对健美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判断美的标准,这也是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和练习健美操的兴趣,把健美操作为她们锻炼身体的一种基本方式的重要环节。
3.2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学校体育教学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对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应以一定的体育项目为基础。健美操运动形式多样,运动量可大可小,容易控制,动作可易可难,不受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可以根据练习者自身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情况随时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幅度。正因为健美操运动具有以上这些特点,所以说健美操是一项非常理想的终身体育项目。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为了教学而教学,而应该在教授学生健美操课程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帮助她们养成锻炼的习惯,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4.结论与建议
健美操的特点非常适合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一项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项目。在健美操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方法,让女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一技之长”,养成并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她们认识到体育的价值,让她们终身锻炼,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洪.健美操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王晓,等.健美操教学对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
[3]熊伟玲.健美操教学与女生终身体育情趣和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2003(1);
关键词:新课程;目标;参考用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48-02
一、参考用书的使用体会
1.教学步骤条理清晰,课堂内容更趋选择性
大纲时代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需要按照大纲的内容来开展课堂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缺乏灵活性。[1]结合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一书,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只是提供了一个内容选择的标准,而更多的是强调体育教师在这个标准之下自主搭配课堂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走、跑、跳、投等身体素质的发展,但是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些刚进入体育教师圈子的教师,显然难度过大。让教师发挥自主探索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只是符合部分从教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教师,目前,考进编制5年内的新教师还是占了很大比例,并且还不包括个别地区个别学校的体育代课教师,对于他们而言,确实很难做到依据标准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因此,规范课堂教学内容对新教师而言是一种心理上的帮扶,通过教材中所列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选取技能动作教学,只要体育教师能够认认真真的落实常规课,在完成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之后肯定会从教学实践当中寻找到类似的教学手段,同样的教学内容上完之后我们可以创新出其他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这才是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研室编写组老师们的用意所在。
2.提高备课效率,有助于扩散教学思维
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往往把握不准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明确教学手段。而该本教师用书中详细的列出了每个技能动作教学时的常见错误以及纠正方法,让体育教师及时明确技能动作教学中的重难点,对症下药。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花样繁多的体育课时教案不断出现,个别教师力求创新,在教案的设计方面不拘一格,大胆求新。而教案只是教师上课时的一种文字体现,其中需要有教学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运动负荷预计等安排,在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时不应偏离最核心的部分,因此,编者在本书中详细列出了教法提示及学生练习方法提示,引导教师做好教案的设计。另外,编者还把动作要领安排进了每一单元的动作技能教学环节,有利于体育教师课前备课时快速定位技能动作教学步骤,大大缩短了查阅体育专业书籍的时间,提高了备课效率。
3.重视单元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时效
单元教学计划,也称单项教学计划,其主要任务是将每学期主要的教材内容的总任务、每次课的任务、每次课的重点与难点、每次课的组织教法与要求合理地确定出来。[2]它是学期教学计划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也是教师编写教案的主要依据。单元教学计划是保证体育课达到四个领域目标的基础,但在现阶段,很大一部分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习惯,有的也只是初步确定学期的教学内容,并未以单元的形式具体制定每课次的教学内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学年、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是重要原因,没有一个总体的教学工作安排,就很难落实课时教学工作,想到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学生掌握不了技能动作,教师也不会有专业技术教学上的提高。《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一书,以单元教学计划的形式将跑、跳、投、球类以及体操类的必学内容根据水平目标进行划分,在每个单元内容里设置每次课的任务和重难点,学生通过一个单元里若干课次的学习,逐步掌握教材规定的技能动作,也有利于体育教师形成制定单元计划教学的意识。
二、参考用书的使用建议
1.适当增加室内课教学比例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教会学生技能之后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并且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认识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规则、卫生健康以及运动损伤等能力,强化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而现阶段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室内课教学比较迷茫,因为一堂体育室内课的准备是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和时间的,并且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解说能力,因此,很多教师会选择让学生下棋、自习以及开展室内游戏等。
该套教材从水平一至水平三,都安排的是室外课的体育教学内容,而未涉及室内课内容,这确实是一个缺憾。既然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的引导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都是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适当的增加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内容就显得更加全面和重要了。因此,在室外课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体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讲授营养卫生、人体生理结构、体育运动项目规则以及运动损伤及预防等知识。根据水平计划安排相应的室内课教学内容,增加室内课教学内容在教材当中的比例。这样做有利于改变体育教师以往安排学生在室内下棋、自习的现象,也能让个别教师有选择室内课教学的依据,增强上课讲授时的自信。
2.适当扩充课时教学内容
该套教材中,有个别课时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简短,比如水平二第三单元技巧类《后滚翻》课时教学内容、第四单元《低单杠》课时教学内容以及水平三第三单元《支撑跳跃》等,只有两个课时的安排。而对于后滚翻、低单杠以及支撑跳跃等技巧类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短短的两课时内是几乎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即使编者的初衷是为了拉平一学期的课时教学安排,也不能减少单元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如果按照一个教师每周两个课时来计算,一个学期需要上32节左右的体育课,这其中还不包括下雨天、教师调课、事假等特殊情况,而本套教材当中每一个学期则安排了35节左右的课时教学内容,这样看来要严格按照教材上的规定分课时教学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多增加一些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师能有更多课时内容选择的余地。另外,单杠、后滚翻以及支撑跳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提示学生注意身体的保护,因此,需要加大保护与帮助的力度,必要时还要写明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与步骤,强化体育教师课前备课的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多方位的思考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质,比如,想提高学生投掷铅球的成绩,首先要去分析投掷铅球时所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包括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上下肢的绝对力量以及腰腹髋部的力量等,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教学,并且可以汇编出一套和必学内容指导用书相配套的教师用书,进一步帮助一线体育教师完善体育课堂教学。
3.编写教材应考虑地区及城乡差异
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学生体育基础差距较大。场地和体育基础设施缺乏是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目前,很多地级市以上的城区学校多半都开设游泳课、足球课甚至是网球课等,而对于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是无力办到的,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农村体育教师不能有效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因此,省编教师参考用书的作用不仅仅是引领体育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更关键的是可以引导他们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因校制宜,因材制宜。比如,书中所列的单双杠教学,这是完全针对器材设施配套齐全的学校而言的,在编写出完全的体操类单双杠单元教学计划之后,可以增加一栏拓展教学内容,专门针对没有单双杠器材的学校进行创新式教学,以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写入教材,在单元教学计划的最后部分可以用鼓励性的言语鼓励体育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另外,以健美操、舞蹈为主的教学内容,需要强调一定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除了要在指导用书背面附上教学光盘之外,还应适当的增加培养学生韵律感、节奏感等课时教学内容。
省编教师参考用书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以新课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考虑城乡间不同的体育教学情况,有效引导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体育器材的二度开发,鼓励他们因材制宜、就地取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提升认知
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除了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选取标准之外,教师用书也需要有一个权威的选取标准,因此,这本省编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确实是值得广大省内体育教师使用的,[3]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该本教师用书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扩充,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价值,体育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教材”,也不是随意的“放羊式教学”,它所要求的是让体育教师能够用教材去教,重心在于学生的技能、知识传授,要求在于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具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需要遵循教育规律,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进行教材的钻研,通过实践当中的磨课来寻找适合学生乐于接受学习的教学措施。省编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只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盏明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要靠自身不断的钻研,创新教学手段,逐步积累课堂教学经验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