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7 14:48: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乡村治理概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我乡践行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四精”理念,努力将打造成为后花园和全域旅游乡镇。
乡集镇建设规划范围达2.56平方公里,改造提升内容包含:倾心打造114户一线沿路房屋坡面、墙面改造和门套、窗套、隐形防盗窗安装;重点提升二、三线集镇居民160余户墙面和附房统一改造;高标准铺设沥青路面;采用陶瓷PC材质铺设的人行道改造提升;新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市民广场完善集镇功能;通过强电和弱电下地、节点打造映衬、绿化与亮华的点缀来展现乡村振兴示范集镇征村形象。
整个集镇建设共计设立25个工程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的22个,已全部完工20个,已完成工程量50%以上的1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3058.1342万元,目前拨付800万元,下面就各个项目概况做一下简单情况汇报。
为加快推进我乡集镇建设,积极落实“四精”理念,体现一体化规划、布局,改善集镇人居环境,我乡将每周一调度、每月一考核,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将干部绩效考核纳入项目建设进度中,进一步压实、压紧干部职责,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打造高标准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任务。
一、科学经营,着力构成齐创共建的工作格局。
坚持把乡村药品“两网”建设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惠民利民的主要任务来抓,科学规划,广泛发起,具体推进。
1、增强组织指导。县委、县县政府高度注重乡村药品“两网”建设,经过深化调研、评论,确立了县创立省级乡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的工作目的,制订下发了《县年乡村药品“两网”建设施行方案》。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指导小组作为“两网”建设的指导机构,具体负责创立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督办和综合协调。各乡镇的指导小组增强指导、协谐和保证,保证辖区内“两网”建设顺利推进。村级均设药品监督信息员,实时向上反应基层工作动态。各乡镇、责任单位一直把创立工作放在重点突出地位,力保人、财、物、事落实到位,为“两网”建设供应了充分的组织保证。
2、完善责任系统。经过分化任务,细化规范,明确了各乡镇县政府和责任单位职责,提出严格依照施行方案分级、分块、分人抓好落实的办法。县县政府对创立工作责任单位执行单项审核、一票否决制度,各级责任落实到人、奖惩兑现,县政府指导、乡镇指导协调、村级信息员各尽其责的药品安全责任系统纵向深化。以“两网”示范县创立工作为主题,屡次召开药监、卫生、工商、质监等部分指导大会,明确各部分职责,强调多部分共同,各责任单位围绕职能、有机结合、部分联动、具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横向紧扣。
3、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把宣传发起作为示范县创立的“集结号”,多渠道、多条理、多方式开展宣传,广泛发动。充分发扬电视台、三峡日报版、网等主流媒体优势,紧紧抓好部分网站、食品药品监管信息、“两网”示范县创立工作简报等宣传阵地,宣传报道创立工作的发展状况和先进经历。各乡镇在公路干线、集镇、村委会、村卫生室等地广泛设立宣传牌、宣传口号,普及食品药品监管法律、安全知识,宣传乡村药品“两网”建设主要性,调动全民参加创立的自动性和积极性。全县共建永世性宣传牌35个,宣传栏200个,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乡镇、村覆盖面到达100%,营建了浓厚的创立气氛,齐创共建理念家喻户晓。
二、重点打破,着力打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紧紧围绕创立省级乡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的目的,以切实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用、规范乡村药品市场次序为主旨,乡村药品市场环境分明净化规范。
1、开展专治。本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的思路,本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乡村药品市场监管为重点的药品安全专治行动,确立药品流通环节、运用环节和乡村药品市场次序三大突破口,成立工作专班,执行精密化稽察,督促乡村涉药单位整改药品贮存前提不符合要求、药品养护工作不到位、药品收购渠道不规范、药品质量认识淡漠等主要问题,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坚决立案查处。专治行动共查办药品、医疗道理违法案件106件,充公销毁价值2万余元的假劣药械,依法收缴罚款8.845万元,乡村药品质量分明提高,涉药人员责恣意识加强,药品市场次序日趋好转,专治工作获得分明成效。
2、健全监督网络。在乡村药品“两网”建设中,不断健全“两员一网”形式,县县政府聘用的7名乡镇药品监督协管员、乡镇县政府聘用的115名村级药品监督信息员,构建起乡村覆盖面达100%的监督网络。各乡镇均设有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全县102个行政村都依照有专人、有标牌、有制度、有告发电话、有台帐的“五有”规范设立了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办公室夺目地位张贴全县乡村药品监督网络图,吊挂监督告发公示牌。还,在各乡镇“两网”宣传栏、主要责任单位网站、各药品经营运用单位监督告发电话,发起更多社会群众参加监督队伍,真正完成全民监管。
3、规范供给渠道。制订施行了《乡村药品配送企业治理方法》、《规范药品供给渠道治理制度》和《乡村药品案件申报制度》,认真探究供给网络建设办法,严格执行供给渠道治理方法。一方面规范药品收购行为,保证购进药品质量,要求全县乡村药品经营企业、运用单位购进药品时必需对供药单位的正当证件进行审验,购进药品必需签署含有质量保证条目的供货合同,并坚持完好规范的供货方档案。另一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药品购销行为,认真开展乡村药品经营、运用单位购药渠道的监督检查,重拳反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过为,获得优越结果。
三、勇于创新,着力彰显亮点纷呈的创立特色。
严密结合县情和山区特点,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创立内容,勇于开辟、打造亮点,展现山区特色“两网”共同魅力。
1、打造诚信系统。在增强药品日常监管基本上,深化履行药品、医疗道理经营企业的药品安全信誉系统建设,严格依照评价规范评为守信、警示、失约、严格失约四级,并将后果经过药监部分网站等平台向社会,经过安全信誉品级评价的手段督促医药企业自律,企业界部治理水平和药品质量治理才能不断提高。坚持从药品质量治理动手,增强药房革新和基本设备建设,开展以“售真药、标真价、送真情”为主题的“规范药房”建设活动,打造“安心店”,共制订11项基层医疗机构药械质量治理制度,制造药品监督公示牌220块,近效期药品一览牌200块。当前全县已有106家基层医疗单位授牌“规范药房”,评价工作仍在进行中。
2、延长创立触手。本着以民为本的创立理念,因地制宜、勇敢创新,采取开展学习调研、完成账户交代、执行制度保证、增强宣传培训四项办法成功破解乡村药品“两网”建设和新型乡村协作医疗有用对接的难题,已有7个乡镇的7家定点零售药店采取了7个村组(居委会)共485户的“新农合”门诊帐户,帐户报销金额达1.76万元。定点零售药店纳入“新农合”门诊报销范围并全部进入本质运作,乡镇覆盖率完成100%,在全市尚属首例。当前相关部分正在讨论“新农合”门诊统筹治理的新办法,力争2010年使更多零售药店参加“新农合”门诊报销行列,坚持“新农合”质量、服务、价钱有序竞争的优质服务环境,为更多农民群众带来便当实惠。
3、完成动态监管。增强信息化建设,坚持县乡村药品“两网”电子地图,全县全部涉药单位的分布概况、联络方法、经营范围、答应证号及证件有用期、近两年的检查记载和诺言品级明晰可查,为完成“监管无盲区,保证有力度”的目的供应高效办法和技能保证。执行“靶向监管”,药品流通及时监控系统试点运转优越,“电子眼”使监管效率分明提高。充分运用现代技能,以最大限制保证参合农民便利查询和快捷报销为起点,完成新农合定点零售药店与县“新农合”门诊账户治理系统联网,参合农民帐户信息“在线审核、即时结算、及时监控和信息汇总”的目的在各家“新农合”定点零售药店成为实际。
四、与时俱进,着力坚持稳固效果的长效机制。
着眼久远,具体履行经费保证、目的治理、教育培训机制,稳固深化乡村药品“两网”建设效果,耐久发扬用药安全防地保证功能。
1、坚持经费保证机制。县财务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务预算,并为“两网”示范创立工作划拨专项资金,各乡镇积极筹拨“两网”建设款子,保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逐年增进,为工作长期开展供应了财力保证。坚持企业投资、社会筹资、群众捐资的鼓励制度,不断拓宽经费筹集渠道,积极服务医药经济发展,鼓舞医药企业自立投资硬件设备建设、基本环境改善,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参加“两网”建设,执行资金专项治理,优化资源装备,保证经费发扬最大效益。
本文介绍了北京农村雨洪利用工程概念的提出,2010年北京农村雨洪利用工程概况、雨洪利用工程的模式、工程运行所带来的效益,对雨洪利用工程给予肯定。
关键词: 概念概况模式效益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北京市雨洪利用工程的提出
雨洪利用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是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作用的一种方法。北京市曾于20世界90年代初,开展了“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雨洪利用研究”课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北京城区和农村雨洪利用的对策和技术措施。随着技术的成熟,北京市自2006年至今,一直在加大对雨洪利用工程的投资,且每年都对工程的运行情况作出评估。
二 2010年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概况
(一)2010年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的总体概况
2010年,北京市以实现雨洪利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迎汛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等“五个结合”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山区增加水库蓄水、平原增加回补地下水、村庄增加农村生产可用水量等“三个增加”为基本原则,按照坑塘雨洪模式、沟道雨洪模式、塘坝雨洪模式、庭院雨洪模式,在门头沟、房山、顺义、昌平等13个区县,充分利用村内的废弃坑塘、低洼地、砂石坑等,拦蓄雨水、蓄滞雨洪,建设150处雨洪利用工程,增加蓄水能力232.41万m³。(见表1)
表1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建设情况表
(二)2010年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的五种模式简述
将雨洪利用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防洪除涝、安全迎汛相结合,与污水治理、再生水利用相结合,与改善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总结出坑塘、沟道、塘坝、庭院和膜面五种雨洪集蓄模式。
1、坑塘雨洪利用模式
利用村内现有废弃坑塘、鱼池、砂石坑等,经过清淤、土石方整治、边坡护砌、坑塘改造以及沉淀、过滤等设施建设,集蓄雨水,形成景观水面,灌溉绿地。
2、沟道雨洪利用模式
山区县在水库下游地区,利用山涧沟道、排水沟渠,通过疏浚、拦污、沉淀、过滤等设施的建设,汇集和存蓄雨水、泉水,用于农田、绿化灌溉。
3、塘坝雨洪利用模式
利用山区沟谷的现有塘坝,进行维修改建、闸门维修、防渗护砌,利用地形高差,集蓄山坡、沟谷天然雨水,增加集蓄水量,保证周边粮田果树的灌溉用水以及旅游景观用水。
4、庭院雨水利用模式
利用村庄的屋顶、集雨樽以及不透水的硬化路面等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
5、膜面雨洪利用模式
利用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室顶和设施大棚膜面作为雨水收集下垫面,通过集雨管沟、净化设施和集雨池将雨水存储起来,利用微灌等技术将收集的雨水用于设施农业灌溉,满足作物旱时用水。
表2 2010年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集蓄模式表
三、 2010年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发挥的效益
2010年新建150处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完工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建工程通过蓄水,形成了景观水面,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入渗,回补了地下水;部分工程通过配套灌溉设施,利用雨水灌溉,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通过清除垃圾,绿化美化,解决了以往坑内乱倒垃圾、臭气熏天的脏、乱、差现象。
(一)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实现雨洪高效利用
1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
工程运行后,可截污蓄清,拦蓄雨洪水,增加农村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2010年建设的150处雨洪利用工程,在汛期实际蓄水量达到250余方。
2补充灌溉水源
通过建设泵站、铺设管道、配套灌溉设施,利用工程集蓄的雨水补充设施农业、大田作物、绿地高耗水期的灌溉用水,满足作物生长需水的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黄安农庄位于黄安村口,农庄后面有一山泉,由于山庄资金有限,未能很好的治理利用,山泉水白白的流走,使当地的有限资源浪费。
该项目结合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农庄后面的山泉水与硬化路面雨水;修建集泉池,形成景观池塘,积蓄雨水用于200平方米绿化灌溉和周边景观及农地灌溉用水。
3回补地下水
利用现有沟道、坑塘、砂石坑等收集、存蓄雨水资源,拦蓄地表径流,延长滞洪时间,减少雨水径流外排,利用沙性土壤良好的渗透性能,增加雨水的自然下渗回补,不但减少了雨水的蒸发损失,而且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程度,补充地下水,涵养水源。
(二)治污蓄清,循环利用
1雨洪利用与农村治污相结合
利用土地渗滤、水生植物净化、湿地处理方法对村内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出水进入雨洪坑塘,同时集蓄雨水,灌溉周边绿地及农田,实现雨水、中水的循环利用,改善村内水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循环水务建设。
平谷区鲍家庄村原坑塘是村民生活垃圾堆积地和污水汇集地,坑塘淤塞、水体污染严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蓄水功能,严重的污染地下水。通过采取垃圾清运、净化设施等工程措施,对坑塘进行综合治理,使其恢复、扩大蓄水能力。
2雨洪利用与湿地建设相结合
利用雨洪工程存蓄的功能,针对农村存在少量低浓度污水,通过种植荷花、睡莲、蒲草等水生植物,构建人工保护湿地,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降解、土壤阻截、植物吸收等作用,净化水体,恢复生物多样性,发挥贮蓄雨洪、净化水质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多重功效。
八家地郊野公园雨洪利用工程位于东升乡八家地郊野公园内,项目总面积4万㎡,草地绿化面积24137㎡,湿地总面积13095㎡,包括北侧潜流湿地和南侧两块表流湿地,蓄水总库容15000m³,工程竣工至今共收集雨水近4万m³。项目利用公园内积水涝地建设湿地收集利用雨水,利用水生植被过滤,实现雨水的循环流动和自然净化;建设水体循环系统,营造了动态水景观的同时有利于保持了湖体水质净化。综合以上,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净化和利用。
结 论
北京市2010年雨洪利用工程的实施,从以上论述内容来看,确实发挥了工程的效益,既储存了蓄水量,补充了水资源可利用量,回补地下水,又治理了脏、乱、差、臭的水环境,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缺的压力,为北京市营造人水和谐的氛围,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乡村水环境型雨洪利用工程和都市型雨洪利用工程。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水务局 、市规委,《北京市城市防洪规划》,1995年开始实行;
[2] 北京市水务局 、市规委,《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2003年3月4日市规发(2003)258号公布,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104-03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土壤颗粒等沉积物,从非特定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形成污染,尤其是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上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因此,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本文根据巢湖流域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农用投入品等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巢湖流域农业基本概况
巢湖流域是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综合生产水平较高,水稻、油菜、棉花、蔬菜、家禽及水产已发展成为巢湖流域最具特色的6大主导产业。同时也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是国家重要的粮油棉、水禽、水产等商品原料生产基地。
2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随着工业“三废”和城市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投入增加,点源污染逐渐减轻,相对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如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渠、水塘;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过多、过量和不科学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无序排放。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占有率。特别严重的是造成地下水污染,导致农民的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目前,巢湖流域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2.1 化肥用量较大,有效利用率较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肥的施用量逐年攀升,有机肥施用量逐年下降。据统计部门统计,合肥市巢湖流域2015年化肥用量达22.4万t,平均施用水平为593kg/hm2,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公认的安全警戒线225kg/hm2。据测算,化肥利用率仅为30%~40%,加之部分农户施肥方法不当,主要是以撒施为主,加剧了肥料的流失。不仅养分损失,还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体,污染了环境。
2.2 农药施用量较大 由于近年来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加重,有害生物抗药性增强,品种结构不合理,部分农民施用农药技术落后,造成药剂浪费严重,加之化学防治范围不断扩大,施药次数增加,农药残留污染日益明显。2015年全市农药施用量5098t,平均14.2kg/hm2,其中杀虫剂占33%以上。农药利用率仅为35%,大部分农药流失到土壤、水和空气中,造成污染。
2.3 农膜用量较大,土壤残留逐年累积 2015年全市巢湖流域的农膜施用量高达6545t。平均18kg/hm2。由于农膜不易降解,平均回收率为70%左右,另外30%滞留在农田中,从而形成“白色污染”。
2.4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较低 近年来,我市巢湖流域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家禽饲年养量近亿只,生猪养殖198多万头。据测算,畜禽养殖年排出粪便300万t,除部分进入农业生产循环外,大部分未经过无害化处理,随意排放、流失,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5 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垃圾无序排放 我市巢湖流域447.39万农村居民常年生活污水及垃圾,大多未经处理就露天排放,随雨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形成生活污染源。
3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情况
3.1 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自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就把治理巢湖流域治理作为重中之重,进入“一体化”新时代,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认证相结合,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更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
3.2 加快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尿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市多管齐下,利用农I种养业优势,开展种养优势互补,促进生态循环。一是科学合理利用畜禽粪便资源。随着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畜禽粪便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农户将畜禽粪便堆肥发酵后,用于发展大棚蔬菜,或用于养鱼育蚌。二是加工成有机肥料。各地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稻鸭共育”、“山场养鸡”、“林下养禽”、“水上养鸭”等养殖模式,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养殖亮点,既发展的生产,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居民感知;关山村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各个地方充分发掘自己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成为各级政府各个地方开发的新热点。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农村经济环境的改善,但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村城市化问题、乡村空心化问题、农民收益边缘化问题、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等,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宁乡县关山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从旅游区居民的视角,研究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制作居民感知、旅客感知调查问卷表,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访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差异,提出策略或建议。
三、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设计
(一)区域简介
关山村属宁乡县金洲镇,金洲镇位于长沙“两型社会”先导区金洲新区北部,东距长沙城区24公里,西距宁乡县城15公里,南距长常高速互通2公里,具有良好的近郊区位优势。关山村的总面积为6.86平方公里,人口2660人,共626户,用地呈狭长状,南北长达4.5公里。关山因三国时期的蜀将关羽在此屯兵而得名,2009年关山村列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与改革试点试验区,2013年荣获“国家级4A景区”称号,进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崭新时期。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访谈
1、问卷设计
本研究沿用李克特测量法,问卷量表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感知调查;第二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感知调查;第三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感知调查;第四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调查;第五部分是开放式问答,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看法;第六部分则是人口统计学部分。
2、问卷调查与访谈
为了获得详尽、具体、真实和到位的一手数据和二手资料,笔者携助手深入关山村展开数日的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方面,向关山村居民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2份,有效率达到89.2%;访谈方面,笔者与助手几人分别访谈了关山村第一书记和村民,并且获得了关山村区域概况、旅游发展规划、党组建设、领导视察与讲话文件、旅游宣传册等二手材料,并予以整理。
四、实证研究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笔者将问卷数据汇总后输入SPSS17.0软件中,得到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61,大于0.8,量表具备较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量表数据收集与处理之后的结果:KMO和Bartlett’s检验值为0.808,大于0.7,显著性水平0.000,低于默认值0.05,由此可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好,可以展开接下来的分析和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关山村居民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分析
1、关山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感知
在就业、居住、农产品销售以及总体的经济发展方面,关山村居民享受到了旅游开发、建设与经营带来的福利,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拉大都是关山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经营与开发带来的实质收益的认同度比较低。
2、关山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感知
关山村对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正面感知部分均在3.5以上,可见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确实给关山村的景观、绿化、居住环境、排污、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对关山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负面感知部分均在2.4-3.5之间,在环境保护方面仍然有待努力和改进。
3、关山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社会文化可持发展的感知
旅游给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让农村变得开放的同时,也发掘和传承了当地的文化,但政府和群众之间在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上还没有达成一致,关山村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在旅游收益分配与旅游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非议。
4、关山村居民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感知
对于政府对旅游的建设与支持,关山村居民比较满意,对旅游发展的满意度较低,最大的不满还是来自于旅游经济收益比村民期望的要少。从数据中可以得知,旅游类收益占家庭收入比重为无的样本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三方面的感知均最为强烈。
五、结论和建议
(一)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乡村农户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参与者、直接获益者,也是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因此农户在旅游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旅游发展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关系到旅游是否得以可持续发展。当前横亘在关山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户从旅游经济上获得的收益不足、相关主体之间利益分配不够合理。为此,从以下三方面对关山村乡村旅游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来提出建议:
第一要问政于民。通过公平公开地推行选举,修订与解决当地社区及村民在政治权利方面的缺位问题,尽最大力度废除歧视村民的政策壁垒,选举一些代表政治思想较为先进、主观能动性较强、参政意愿较强的优秀村民代表加入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第二要听证于民。在关山村重大旅游规划、建设与发展问题上开展村民听证会或者民主会,尤其是在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上的问题,要让村民充分发挥话语权,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第三要让利于民。乡村旅游对采用政府主导+外来投资者经营的合作模式展开,往往将社区居民及村民排除在外,其所能得到的经济利益很少。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提出要采用社区参与的方式加强社区居民及村民的拥有和控制,让利于民才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长久之计。
(二)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多元的建设、治理和改善的过程,当地旅游暂时没有面临容量需要限制的问题,但在环境质量评估方面,需要引进较为系统、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处理、排污等问题要严格控制,预防第一、治理第二。
(三)乡村旅游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政府和旅游开发者要继续深挖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凝练关山村的旅游文化精神,对如何更好地展现当地旅游文化与优良传统作出更精致的设计、更生动的展现,以文化为载体,开发更具体验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倩,段鹏辉.浅析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失地农民保障问题[J].价值工程, 2010,29(8):241-242.
[2]钟林生.可持续旅游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论题探讨[J].旅游学刊,2014,29(3):6-7.
[3]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4.
[4]左晓斯.可持续乡村旅游研究―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
(20__年5月11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__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3万头、牛出栏数41.65万头、羊出栏数30.14万只、禽出栏数8733.71万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__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1万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__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2万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__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4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8万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城区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__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村垃圾污染。一是对生活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扶持建设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行“畜禽—沼—果(草、渔)”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和零排放。二是建设农村垃圾清运及集中处理系统,引导农民将生活垃圾堆放到指定场所,并及时进行垃圾集中处理或及时填埋。三是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对新建企业的环保评估结果和已建成企业的排放标准和实际排放情况要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未达标的要限期整改达标,决不姑息迁就。
关键词畜牧业;科技;推广现状
1吴店镇基本概况
1)吴店镇概况。枣阳市吴店镇位于枣阳市城区正南方,是枣阳市养殖大镇,版土面积366km2,耕地面积8400hm2(其中水田5733.33hm2,旱地2666.67hm2),全镇3.2万户,10.04万人口,养殖户1.8万户。2)吴店镇畜牧业情况。2016年底全镇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5.3万头、0.7万头、2.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4.6%、11.3%、133%,禽存笼121.87万羽,同比下降23.3%;猪、禽出栏(笼)分别达到19.15万头、210.88万羽,同比分别下降17.2%、2.8%,牛羊出栏分别达到0.8万头、3.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5%、11.5%,是全市养殖大镇。规模以上养殖场(户)288家,其中猪248家、牛5家、羊12家、禽23家。千头以上的规模猪场58家,100头以上的牛场3家,200只以上的羊场8家,5000只以上的蛋鸡规模养殖场22家。3)吴店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吴店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现有职工26人,从事公益的协防员10人,监督员2人,检疫员4人,品改员2人,其中肉牛品改1人,生猪品改1人。
2畜牧科技推广现状
近年来吴店镇紧紧围绕“畜牧强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畜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1)大力开展畜牧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畜牧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服务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在职职工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先后有2人次在华农、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参加畜牧兽医知识更新培训,邀请省畜牧兽医局专家到该镇现场讲课、指导;利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培植科技示范户12户,引领240户养殖户发展畜牧产业;加强和农广校合作,开办阳光工程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工及返乡创业人员40人;借助社会力量,邀请襄阳正大、襄阳希望等饲料、兽药厂家的技术人员开展饲料、兽药、饲养管理培训班2期,其中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班1期,培训360人次;家禽养殖技术培训1期,培训135人次;肉牛养殖技术培训1期,培训20余人次。2)不断引进新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吴店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先后投入5万余元,新建牛品改罐点1个,生猪人工授精点1个,购置品改设备,培训品改人员,品改点建设达到“十有”标准,每年完成牛冻配3800多头﹙其中黄牛1400多头,水牛1100多头﹚,冻配率达到90%,冻配平均受胎率达到80%,产犊成活率达到90%以上,按照每头品改牛增值0.3万元计算,年可为养殖户增收750万元,从而大大提高了畜牧养殖效益。该镇还借助社会力量,引导规模猪场利用优质种公猪面向社会提供,年可提供优质生猪冻精0.5万头份,此外畜牧兽医服务中心2016年建成人工授精点1个,购买公猪2头,添置各种品改设备,达到有品改办公室,有固定的品改员,有配种室,有齐全的冻配设施,辖区内能繁母畜养殖档案,有配种登记表、品改员工作责任制和品改操作规程上墙,为吴店镇猪、牛生产发展提供了新的种源。
3存在的问题
1)经济条件限制牛改工作的发展。由于公益经费少,输配点少,需要养殖户长途牵牛到附近罐点,不方便群众,不利于品改工作的开展。2)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养殖户对品改的认知度不够,目前有大部分养殖户得到了品改带来的经济实惠,而仍有少部分养殖户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然靠传统的养殖模式,这一点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3)认识不高,推广工作难到位。当前,地方领导对依靠科技发展畜牧业的思想认识不够,在畜牧发展中满足于多养多收,不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使众多科研成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4)环保压力大,畜禽粪污治理难度大。乡镇中心既要发展畜牧产业、还要搞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作难度大。
4新常态下搞好畜牧科技推广的思考
关键词:旅游业;农村空心化;缓解机理
1问题的提出
1.1农村“空心化”的界定
自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家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业转移,许多地区的农村出现“人走屋空、土地荒废、空巢老人”的现象,“农村空心化”这一词语出现在了大众传媒中。这一现象和问题也自然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逐渐成为农村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对“农村空心化”的概念都进行了较为成熟的界定,综合来看,前人主要是从地理学与建筑学、经济学和人口学三个维度对“农村空心化”进行界定。在地理学与建筑学方面,刘彦随认为,农村空心化是由于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以及城镇化引发的“人走屋空”,导致村庄用地规模扩大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外扩内空”的不良演化过程[1]。更多的学者是从经济学、人口学方面进行界定,如王进业、张军认为“空心化”主要是指随着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出现人才缺失、资金流失、土地抛荒、组织涣散的现象[2]。周祝平认为农村空心化是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促使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农村剩余的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独特现象[3]。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农村空心化,不仅包含农村要素(如农房、劳动力、资金、土地)的数量变化,也包含这些要素的结构性改变。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这两方面的改变均加以考虑,并扩充考虑更多的农村要素,在本文语境中,“农村空心化”是指在不断推进的社会城市化转型过程中,由于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转移,进而导致农村包括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村庄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等整体功能发生变迁的动态过程。
1.2农村空心化的治理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村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心理感知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农村空心化”这一动态过程在国民语境和学界研究中都似乎具有了负面含义(农村空心化在学理和伦理上的是非探讨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关于农村空心化治理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多。如薛力、刘洪彪、刘立新和张冲、张志胜、许彦彬等学者就提出要从文化建设、乡村规划、农村干部培养、土地流转、农村管理体系重构等途径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3-7]。目前,乡村旅游业在很多地区快速发展,旅游业劳动密集性、人才门槛低、附加值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等产业属性对于吸引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功能方面都具有天然的优势。然而,相较于前述其他治理途径的研究,目前关于旅游业对农村空心化缓解作用的内在机理研究较少。在本文中,笔者选取江苏中部地区两个典型村落,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尝试分析旅游业对农村空心化的缓解途径和机理,为我国农村空心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了位于江苏中部兴化市两个自然村落——坂伦村和东旺村作为研究对象。两村落位于里下河地区,历史上都是传统的农业村落,在20世纪90年代,均出现明显的外出打工潮,村落里都出现了严重的老人儿童留守、土地抛荒、农舍废弃等典型“空心化”现象。随着新世纪以来兴化垛田油菜花带动的旅游业发展,因毗邻千岛菜花风景区的天然优势,东旺村出现了明显的劳动力回流、外资引入、乡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逆空心化过程,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空心化缓解较为明显。笔者对这两个村落进行了翔实的问卷调查和深入的访谈,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来探讨旅游业对缓解农村空心化的途径和机理。为方便表述,下文中用“传统村”来表述未发展旅游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坂伦村;以“旅游村”来表述已发展旅游业,村容村貌发生明显改变的东旺村。
3结果与分析
3.1传统村与旅游村空心化程度的差异
通过对两个村落的实地调研,发现传统村在前述农村空心化的各个维度上均比旅游村要严重。在空心化的基础维度劳动力结构方面,两村落差异明显,其中传统村中18~60岁劳动力仅有7人,占比8.21;而旅游村为109人,占比24.66%;与之相对应的,这两个村落18~60岁劳动力流出方面,传统村为55.65%,旅游村为40.45%。在产业结构方面,传统村从事传统农业的人数为65.8%,而旅游村为42.8,产业结构提升明显。在乡村基础设施方面,传统村仅有几年前政府拨款修建的简单水泥道路,无停车场、路灯等公共照明;公共厕所及垃圾桶等公共设施缺失,村民仍然使用自家旱厕,垃圾自主堆放。而旅游村则有高等级公路直达村落,村里道路全部硬化,道路两侧公共照明、绿化带完整,村落有公共停车场两处,多处垃圾桶进行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公共厕所、下水系统完善.在公共社会服务方面,两村落相差无几,医疗教育单位均缺失,就医、子女教育问题都需要到城镇解决。唯一不同的是传统村落基本医疗保险由村民自己承担,旅游村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统一解决。综上所述,在各个子维度上,传统村的空心化程度均比旅游村更为严重,旅游业对于农村空心化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3.2旅游业缓解农村空心化的机理分析
3.2.1旅游业与农村人口空心化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所在村落的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就地就业,减少了劳动力外流的根本动因;根据D.J.Bagne修正的人口学“推-拉”理论[8],旅游业带来的直接就业产生了劳动力的“拉力”,成为缓解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此外,乡村旅游业的就业岗位,大多对于职业技能要求较低;且由于其劳动特点,对于女性更为偏好,因此为大量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使农村妇女劳动力能够就地就业。这种农村妇女的就地就业,直接缓解了农村空心化带来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且由于婚姻家庭的关系,对于其配偶——农村男性劳动力,也产生了一定的“拉力”,间接减少了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距离、时长。3.2.2旅游业与农村产业结构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之后,大量游客的进入,使得农村产业选择由单一的经济效益导向逐渐转变为游客需求与经济效益双导向,使得农村的三种产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第一产业方面,由于游客游憩体验和观光的需求,农村的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发展,传统农业门类也由单一的种植业向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多元化农业发展。在第二产业方面,由于游客对于优质自然社会环境的偏好,外向型工厂式加工业向内需型手工业转变,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职工收入,并减少了现代工业对农村自然环境的污染。而第三产业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住宿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发展迅速。农村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一产为主,逐渐向三产为主演变。3.2.3旅游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大量游客的进入,使得良好的自然环境、方便的基础服务在农村地区转变为刚性需求,为了赢得更大的旅游市场,农村地区会通过外资引入、政府扶持、本地投资等多种方式,提升本地基础设施水平。本次调研中,旅游村的道路、给排水、公共照明、卫生设施等,都是为了满足游客需求、旅游要求而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上述产业结构的转变、基础设施的提升,增加了本地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增加了本地就业生活的信心。本次调研中,大量18~35岁的青壮年认为,在就业岗位增加之外,本地交通便利程度的提升、现代零售业如超市、现代游憩产业如餐厅、休闲广场、游乐厅等的设置,是他们选择本地就业的最重要动因。
3.3旅游业缓解农村空心化的不足
3.3.1旅游业淡季导致农村季节性空心化旅游业的淡旺季之别,是旅游业的重要特点,在本研究区表现的更为明显,本次研究中的旅游村其核心旅游资源是里下河地区的垛田油菜花,虽然经过地方政府的推广和扶持,本地油菜花大多已改种为花期长的品种,但每年仍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非油菜花开期间,其他旅游吸引物缺乏,导致旅游村游客市场季节性变动极大,旅游季节较短。在非旅游旺季,大量本地居民仍旧选择外出务工,使得旅游村出现明显的“季节性空心化”。3.3.2居民收益比重低导致社区参与不足旅游业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而基础设施的改善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大多数乡村旅游业的初期发展均依靠外资的引入,而这就导致了农民话语权和收益的降低。在本次调研中,有不少村民并不满足于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增长,对于旅游业总收入和本人收益之间的差距颇有微词,从而对旅游业的发展并无明显的信心和兴趣。这种情况,势必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对农村空心化的缓解作用也存在能否持续的疑问。3.3.3游客需求导向对农民需求的影响前文提到,旅游村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提升明显,这一方面满足了游客需求,也提高了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对游客需求的过度重视也导致了对本地居民一些生活需求的忽视。在本次调研中,道路交通、公共卫生等游客与居民能够共享的公共服务确实得到了很大提升,而对于一些本地农民需求较大、游客几无需求的公共服务,提升非常有限。如教育和医疗服务,旅游村发展至今也没有得到任何提升,本地居民仍然需要将子女送往城镇解决教育问题,为了优质的教育资源,甚至把子女送往大城市,成年人也因此到大城市就业生活;医疗同样如此,这都形成了农民外出的推力。随着村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社会福利、教育与医疗资源,在农民居住地、工作地的选择中越来越成为重要因素。如果旅游业不能提升这些方面,其对农村空心化的缓解作用将会越来越低。
4结语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旅游业对于农村空心化现象的缓解途径主要有就业、经济效益、基础公共服务等,这几个途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对于农村空心化现象有明显的缓解效应。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诉求出现新的变化,农民外出务工出现新的推力,乡村旅游业需增加社区参与程度、改善季节性缺陷、重视农民新需求、满足农民新诉求,增加新的拉力,缓解新的推力,才能更好地、持续地缓解农村空心化,从而推动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J],科学出版社,2011(15).
[2]王进业,张军.“空心村”综合征[J].农村展望,2003(1).
[3]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6).
[4]刘洪彪.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的整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5).
[5]刘立新,张冲.农村空心村现象及原因分析——以涞水县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3).
[6]张志胜.土地流转视域下“空心村”治理.新视野[J],2009(2).
[7]许彦彬.人口学视角下的空心村治理研究[J].西北人口,2012(5).
桥溪村位于桥墩镇东南部,与五凤片区相毗邻,2019年村社规模化调整时,由原横墙、天星、蕉坑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545户、2446人口,下辖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7名。2020年村集体收入118.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2万元。2020年被评为温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
二、文明村创建工作成效
我村于年通过县级文明村验收。近年来,我们在抓好农村党建、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同时,始终将文明创建贯穿每项工作之中,形成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手抓”的工作格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抓党建、树形象。新村融合后,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提出了“共融共促谋新篇、合心合力建新功”的工作目标,多管齐下,对新班子队伍进行高标定位,建立“承诺同作、工作同抓、责任同担”的“三同”管理机制,极大激发了全体干部的工作热情,为新村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投入资金50多万元,建成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县级党建示范点。
2. 优环境、促民生。自2019年以来,我村全面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活动,委托设计单位对全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全村范围内的民居按统一风格进行改造,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天星、横墙所有民房外立面改造,完成6.9公里四好公路建设,完成平水古道桥溪段建设,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绿化亮化等工程,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成为了各地争相观摩学习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3. 强阵地、树标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村把文化阵地建设列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筹集资金近300万元,利用原村小学校舍改造文化礼堂、乡村大舞台、乡贤纪念馆,并以三个村历史衍变和整合撤并为背景,精心打造“乡村记忆馆”,集中展示历史沿革、乡风民俗、乡贤事迹、好人好事等,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地标。
4. 聚乡贤、谋发展。本村民风纯朴,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高涨,在村两委的积极引导下,多年来共募集乡贤出资1000多万元用于村里的各项事业建设,并在率先建成了全家首个乡贤纪念馆,大力弘扬乡贤艰苦创业、爱乡敬老、无私奉献的精神。
5. 摒陋习、树乡风。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浙江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立“一约四会”和“乡贤理事会”,结合本村实际研究制定《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光盘行动”、“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成立由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乡贤组成的乡风评议组织,针对村里的好人好事、道德风尚和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乡风评议活动,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和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
6. 崇孝道、护幼苗。积极利用村文化礼堂、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广泛开展敬老护老活动,不定期组织公益志愿者队伍为村里老人上门体检、送医送药;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庆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为全村老年群众举办敬老宴,同时经常性组织下乡文艺演出、戏剧演出、灯谜竞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实施“春泥计划”。积极做好“春泥计划”的宣传工作。把春泥计划的目的、意义、内容告诉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家长,提高春泥计划的知晓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春泥活动计划室、道德讲堂等阵地,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类活动,组织温州技术学院师生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学生的假期生活。
7. 强氛围、育新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在村内显著位置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宣传标语,营造氛围的宣传浓厚,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新的风尚。积极开展了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十星级文明和身边好人、家庭户、好媳妇、好邻居、好少年等评选活动,邀请书法家为群众开展“晒家风、亮家训”送书画下乡活动,积极培育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8.优服务、重治理。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全天候安排人员值班,制定“最多跑一次”清单,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有效化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多年来,全村无重在刑事案件、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等发生,未发生一起涉“黄毒赌”事件,村内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巩固文明村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创建市级文明村。
二是在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制约本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