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画蛇添足寓言故事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08 22:09: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画蛇添足寓言故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画蛇添足寓言故事

第1篇

今天,我读了《画蛇添足》这个寓言故事,它让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这个寓言故事主要记叙了门客们为喝祭酒,而比赛画蛇,一个门客由于画得比别人快,很得意,给蛇添上了脚,最终,没喝到酒,还受到了另外一个门客的嘲笑。

有一件事让我懂得了跟《画蛇添足》一样的道理。

有一次,妈妈在家休息,很少下厨的爸爸自告奋勇来掌勺,我给爸爸当起了助手。先做咸鱼,爸爸从冰箱里拿出咸鱼,洗净放入碗里,并且加入配料,还加了一点盐。然后,爸爸再在锅里倒上适量水,在水上放个蒸格,把咸鱼放在蒸格上,盖上锅盖,打开煤气。等到蒸得差不多的时候,爸爸从锅里拿出鱼,让我品尝味道如何。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小心地放进嘴里一尝,“啊!”我大声叫了起来。爸爸问:“力力,你怎么了?”“爸,好咸啊!”我说。“怎么会啊,我来尝尝看!”爸爸也夹了一块咸鱼,“真的很咸啊!”我想起爸爸在蒸鱼前加了点盐,就问爸爸:“你怎么在咸鱼里放盐啊?”爸爸这才恍然大悟,说:“是呀,我真傻,怎么会在咸鱼里放盐啊,这不是在画蛇添足嘛!”

通过这件事和《画蛇添足》这个故事,我明白做任何事都应该客观反映事物,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第2篇

一、寓言故事寓意现实化的教学策略

之所以称之为寓言故事,是因为其寓意。但是中国古代的很多寓言故事的寓意非常深刻,很难被幼儿理解,对幼儿不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挖掘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使其寓意现实化是寓言故事教学的重点。比如,《拔苗助长》原本的寓意是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然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中班幼儿来说却难以理解。因此我把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重点放在做事“不要着急”上,这对中班幼儿来说就相对简单多了。

二、寓言故事情节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有了现实化的寓意之后,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内化吸收是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所在。比如,在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中,当幼儿了解了做事不能太着急后,我就将《拔苗助长》的故事情节进行情境迁移。在幼儿的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事情是因为着急了而做不好的。比如,穿裤子太着急了就容易把裤子前后穿反。又如,说话太着急了,说得太快了别人就听不懂。这些经常会发生在幼儿身上的着急事件会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当幼儿着急的时候。教师不妨用“拔苗助长”暗示一下,幼儿往往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好地发挥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

三、寓言故事语言原汁化的教学策略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原因在于其语言的简单精炼,一件事情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是现代汉语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幼儿理解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我们要尊重原创,让幼儿感受原汁原味的寓言故事的语言文化的优美,从而为后续自主阅读寓言故事奠定基础。比如,《掩耳盗铃》《郑人买履》等寓言故事用语对仗工整、平仄有韵。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解释这些字、词的具体含义使幼儿理解。但不要刻意修改寓言故事的名字和其中的内容。使幼儿失去接受古代优秀文化的机会。

四、寓言故事内容画面化的教学策略

第3篇

从前,有三个人得到一壶酒。他们决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有一个先画好了,拿酒准备喝,见另两人还未画完,就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呢!”但脚未画完,另一人已把蛇画好了,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能给它添脚呢?酒该我喝了!”。

范文:

One day three men got a bottle of wine. But the wine was not enough for them three and each of them wanted to drink the wine alone. Then they all agreed that they each would draw a snake on the ground and the one who first finished drawing would be given the wine. So they began to draw on the ground with sticks.

第4篇

Please use about 150 words to write the fable story of "add the snake to the foot", so that it can be published in the column of "idiom introduction" in an English publication. Main idea of the story:

从前,有三个人得到一壶酒。他们决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有一个先画好了,拿酒准备喝,见另两人还未画完,就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呢!”但脚未画完,另一人已把蛇画好了,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能给它添脚呢?酒该我喝了!”。

Once upon a time, three people got a pot of wine. They decided to draw a snake on the ground, and the first one to drink the pot of wine. One of them drew the picture first, took the wine and prepared to drink. Before the other two finished, he said, "I can still add feet to the snake!" But before the feet were finished, another man finished drawing the snake and said, "how can you add feet to a snake that has no feet?"? It's my turn to drink! ".

范文:

Model Wen:

One day three men got a bottle of wine。 But the wine was not enough for them three and each of them wanted to drink the wine alone。 Then they all agreed that they each would draw a snake on the ground and the one who first finished drawing would be given the wine。 So they began to draw on the ground with sticks。

One day three men got a bottle of wine。 But the wine was not enough for them three and each of them wanted to drink the wine alone。 Then they all agreed that they each would draw a snake on the ground and the one who first finished drawing would be given the wine。 So they began to draw on the ground with sticks。

It was not long before one of the three finished drawing his snake。 He found the other two were still busy with their drawings。 “How slow you are ! ”said he, “I can even add feet to my snake before you finish yours。 ”

It was not long before one of the three finished drawing his snake。 He found the other two were still busy with their drawings。 “How slow you are ! ” said he, “I can even add feet to my snake before you finish yours。 ”

第5篇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将字写端正。(5.5分)

xiē xī  duàn liàn  biān cè  bǎo lǎn  diàn táng  hǎi jiāng

chōu chù  sōu suǒ  zhēn zhuó  mǎng zhuàng  làn yú chōng shù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线划出。(2分)

正月(zhēng zhèng)  扫兴(xìng xīng)  即(jí jì)兴  无垠(yín yíng)

三、写一写同音字。(6分)

jiàn—宝() 射() 关() huì— 智() 教() ()聚

mù—()色银() 羡()  chǔ—()国存() ()理

四、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一定要细心啊!(2+2+1+2.5+1+2=10.5分)

1、请补充完整。

姜太公钓鱼——_____________ 铁杵磨成针——__________________

台上三分钟,_______________,小小胡琴拉断腰。

2、试着按语境填写歇后语。

(1)“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的同学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

(2)暑假中,黎明小学的同学为远在青藏的孩子送去衣服、文具、书籍……虽然这些东西都不是新的、贵的,却是青海的孩子最需要的。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书,我快乐。”我读过的课外寓言故事是、等。

4、选择合适的成语填一填。

画蛇添足张口结舌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1)、他的计划(),漏洞百出,大家都反对。

(2)、长跑比赛即将来临,为了班级荣誉,同学们积极锻炼,没有人敢()。

第6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即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虽然这是对初一学生的要求,但要想达到4万词的阅读量,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提高他们的输入量。这在语言技能二级要求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即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由此看来,丰富的阅读资源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书本上的内容比中、低年级增加很多,但仅有的阅读资源大多数为阅读理解短文,依然难以满足高年级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切实地秉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根据教和学的需求,为学生们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面对教师精心挑选的“阅读大餐”时会感觉索然无味。如果这样的话,那么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呢?久而久之,一定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对我校高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研,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会为教师选择阅读资源提供参考。

一、调研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研的对象是我校六年级3个教学班的102名学生,主要考查他们对童话故事类、寓言故事类、科幻故事类、日常生活类、逸文趣事类、人物传记类、科普知识类、社会文化类、地理常识类等9类阅读材料的兴趣,并按照兴趣高低进行排序,具体调研数据见表1。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科幻故事类、逸文趣事类的阅读材料最易激发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目中,位居第一位的阅读材料在各个类别中都有分布,但科幻故事类与逸文趣事类阅读材料尤为突出,它们分别占据了全体学生的31%和26%。第二,童话故事类、科普知识类、社会文化类与地理常识类的阅读材料也能够激发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折线图(见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高年级学生在将这9类阅读材料按喜好程度排序时,从第1到第9,选择童话故事类、科普知识类、社会文化类与地理常识类阅读材料的学生人数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递增或递减趋势。这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这4类阅读材料的兴趣一般,但它们也能激发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日常生活类、人物传记类与寓言故事类的阅读材料不易激发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调研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高年级学生心目中位居最后一位的阅读材料各类均有分布,但日常生活类、人物传记类与寓言故事类的阅读材料比较突出,各自在学生中的比例是25%、22%和15%。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折线图(见图2)清楚地看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将9类阅读材料按喜好程度排序时,选择日常生活类、人物传记类与寓言故事类的学生人数基本呈递增趋势。这说明日常生活类、人物传记类与寓言故事类这3类阅读材料的受众群较小,这些学生对这3类阅读材料的兴趣较低。

二、调研结果分析及启示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而言,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否合适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才会突显出阅读的效果。

所谓阅读兴趣,是指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和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通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对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阅读材料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将阅读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会“为了阅读而阅读”,那就会丧失阅读的乐趣,那这样的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真实想法、清楚学生的阅读需求就成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偏爱科幻故事与逸文趣事类阅读材料的原因及启示

科幻故事是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科学上的某些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得到的预见,以完成某种奇迹的小说。科幻故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虚幻、虚构、神奇,人物和事物都有神奇的力量、魔法及魔力等。31%的学生将科幻故事列为第一名,这说明学生对具有奇幻特点的阅读材料非常感兴趣。针对这一点,我们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择英语阅读材料时,可以优先选择科幻故事类的阅读材料,如英国Julia Donaldson编著的“Oxford Reading Tree”系列故事中的Castle Adventure,《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9》中的Journey into the Earth、Adventure at Sea、The Magic Carpet或Voyage into Space等故事中的某一章节内容。

逸文趣事是以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入手,描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主要是幽默故事。它的选材多源于日常生活,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展开、结束,会给人一种意外的感觉。26%的学生将逸文趣事列入第一名,这说明学生对具有幽默、惊奇特点的阅读材料也很感兴趣。针对这一点,我们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择英语阅读材料时,可以优先选择逸文趣事类的阅读材料,如“攀登英语”中的Mr. Farmer,《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6》中的The School Fair、The Castle、The Lost Costume或The Big Boots等等。

2.对童话故事类、科普知识类、社会文化类与地理常识类阅读材料兴趣一般的原因及启示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一般童话中有很多超自然人物,如会说话的动物、精灵、仙子、巨人、巫婆等。如此看来,童话也具有奇幻的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对童话故事类阅读材料表现出很高的阅读兴趣,但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童话故事类阅读材料的兴趣一般。这可能是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很多被译成中文的著名的童话故事,如Snow White、Little red hat、The Ugly Duckling、The Little Girl Selling Matches、Cinderella、Jack and The Beanstalk和The Emperor’s New Clothe等,所以他们对童话故事类阅读材料的新奇感逐渐地丧失,但由于这类阅读材料具有奇幻的特点,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对童话故事还是有一定的兴趣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在为这些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选择他们没有读过或很少有人读过的童话故事,如The Magic Porridge Pot和The Princess and the Pea等。

无论是科普知识、社会文化,还是地理常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科学课、品德与社会课、英语课中都有所了解,因此他们对这3类阅读材料没有什么新奇感,兴趣自然不会太高。但人类的探索永无止境,社会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总会有新的发现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在我的调查中,这些学生对这3类阅读材料还有一定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科普常识类的阅读材料,如A Fruit Is a Suitcase for Seeds,或者是有关社会文化类的阅读材料,如April Fool’s Day,还可以是一些有关地理常识类的阅读材料,如Saving Egypt’s Great Desert。

3.对日常生活类、人物传记类与寓言故事类阅读材料兴趣低的原因及启示

在英语教材中,学生会读到很多有关日常生活类的内容,如Uncle Jack’s Farm、School Sports Day、The Concert、Redrock Bay Health Club、Choosing a Gift、The Mountain Bike Race、In the Emergency Room等。学生已经对外国的日常生活情境有了很多的了解,因此他们对日常生活类的阅读材料失去了强烈的新奇感,也就很难再表现出什么兴趣了。同时,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如鹬蚌相争、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揠苗助长、画蛇添足等。在英语课上,我们再对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用英语呈现一遍,无异于画蛇添足,自然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据我们了解,学生读过的人物传记并不多,或者可以说是少之甚少。人物传记大多是通过对典型人物,如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艺术家等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的描述和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其首要特征是真实,这些内容和日常生活类阅读材料类似,很难让学生对这类内容产生兴趣。

因此,我们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择英语阅读材料时,这3类的阅读材料可以不考虑。但如果选择的寓言故事类、日常生活类与人物传记类的阅读材料具有趣味性、幽默性、奇、幻等特点的话,我们也是可以让这些学生读一读。例如寓言故事类的The Flying Turtle、The Golden Ax、The Fashionable Crow,日常生活类的My Name Is Yoon,人物传记类的Meet Ben Franklin等。

三、思考

虽然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阅读的效果才会突显,但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不但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阅读心理、实际水平及阅读目的。

1.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选择阅读材料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可以使我们突破感官局限,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媒介理解与把握没有感知过或根本不可能感知的事物。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尽管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维系的,但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已经开始具有了抽象逻辑思维,慢慢地进入文学期。这时,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逐渐发展,兴趣逐渐分化,在阅读上便直接表现为他们的阅读取向趋向多元。在上述的数据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学生会涉猎各类阅读材料,因此,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趋向多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选择阅读材料

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首先要避免材料的成人化,应该按照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寻找材料。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读书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并将读书兴趣的发展分为依次递进的六个阶段,即绘画期、传说期、童话期、故事期、文学期、思想期。一般来说,学龄儿童位于第一阶段,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布在第二、三阶段,也就是说小学生对“传说”和“童话”最感兴趣。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完全相符。因此,我们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传说或童话类的阅读材料及其他具有奇、幻特点的故事作为阅读材料。

3.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这又往往与生词量有关。如果文本中的生词太多,学生就读不懂阅读材料,也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还会导致他们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造成障碍。因此,在挑选阅读材料时,文本的生词不能超过总字数的3%,让学生在熟词的大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与文本内容。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成功感。因此,我们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的删减。

4.根据学生的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

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目的,阅读也是如此。阅读目的是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而预先设想的,贯穿阅读过程的始终。如果存在明确的阅读目的,阅读的效果就会比较好。因此,我们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学生的阅读目的。如果想让学生感知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英文诗歌、散文;如果是为了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果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社会文化类的阅读材料;如果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而进行模仿写作,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结构化比较强、逻辑清晰的阅读材料。

参考文献:

[1]白薇.英语绘本的选择及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英语教与学, 2013(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7篇

一、“望文生义”是汉语造字的最初依据和特色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象形字依照事物本身的屈曲描摹而成。“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意思是凭直觉,就可辨其字,知其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信是也”。利用已有的象形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就成了会意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由表音的声符和表意的义符两部分组成,如推、拉、招、扔都是用手作形符,表示这些字的意义都与手的动作有关。这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方法)都有很多用意的成分,这种或多或少的表意,就有了很多望文生义的思维在里面。

但是字形的演变不断在削弱汉字字体里的表意成分,加之后来的汉字简化,更是让我们越来越在字体中看不到它的意义。所以“望文生义”的可能大打折扣。再者,由于汉字是一定历史的产物,蕴含在汉字里的意义发生变化,因此后来望文而生的意义,会跟古代有很大的差距。例如“虹”字,怎么会“从虫”?古人因为不能解释自然现象,而认为是“龙喝水”。

二、“望文生义”的语汇特征

词汇是语素(文字)的组合关联,汉语词汇是汉字对应的语素义的叠加与生成。成语作为特殊的词汇类型当然具有这样的特征。

1.语素多义性给“望文生义”提供可能。语素的多义性是语言的普遍特征,正是这种多义性特征才让有限的语素造就无限的语汇。如“首当其冲”:“冲”读“chōng”时,有12个义项;读“chòng”也有5个义项。在“首当其冲”中的“冲”意义为“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要冲”,却常被望文生义为“不顾一切,一直向前:冲锋,横冲直撞”。

2.成语结构的凝固性特征。成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语言生活中,形成的习惯用语、固定词组。特殊的语境,削减了“文”与“义”之间联想的可能性,让“望文”后的“生义”往往游离于本意之外,变成语病。很多成语都有故事,或是历史事件,或是生活常识,或是寓言故事等。如果不了解背景,不了解它的渊源就很难准确把握它的意义指向。如目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极度成熟的地步,常会误认为缺乏整体观念。

三、汉语思维的结果与延续

1.思维的经验性。经验与逻辑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两种重要形式。经验包含无限丰富的感性现象,而逻辑则体现为经过抽象化了的概念体系。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则表现出对感性现象、经验直觉的特别兴趣和情有独钟,语言上的表现是汉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就是历史生活经验的沉淀与浓缩。很多历史故事,如“完璧归赵,投笔从戎,卧薪尝胆,四面楚歌,三顾茅庐”等;很多寓言故事,如“杞人忧天,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很多传说故事,如“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很多生活劳动经验,如“瓜田李下、亡羊补牢、囫囵吞枣、敝帚千金”等,都是以非常简单的形式,将人们的思考与经验浓缩在成语中,流传下来。所以,如果对相关的历史史实、神话、寓言的情节或历史生活背景缺乏了解而仅凭字面,就很难准确地把握它的真正含义。

2.思维形象性。如果说思维方式是分析问题、探究真理的工具的话,那么中国人最多运用、最得心应手的利器无疑是化抽象为形象的类比。如“高山流水”,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不能解释为“高山上的流水”。又如“胸有成竹”,来源于北宋画家文同画竹的故事,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就真的出现过某翻译人员把它翻译成“肚子里有一根竹子”的笑话。

第8篇

1、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狐假虎威: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3、刻舟求剑: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4、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5、画蛇添足: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6、庖丁解牛: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7、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8、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9、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10、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11、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12、亡羊补牢: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3、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14、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15、掩耳盗铃: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16、杞人忧天: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17、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18、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第9篇

寓言就是“寓意于言”,是一种用散文或韵诗的形式通过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通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往往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和鲜明的教育功能。寓言往往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则高度凝练,极富表现力,多运用比喻、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法来阐发深刻的哲理。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如《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如《狐假虎威》《蚊子和狮子》等。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借此喻彼等。

一、把握故事内容及其塑造的形象

寓言在结构上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所以同学们首先要把寓言当做故事去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拟人化的植物或动物等),主要形象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进而领会寓言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东郭先生和狼》中塑造了东郭先生、农夫和狼三个不同的形象,作者通过对东郭先生和农夫对狼的不同态度与言行的对比,认识到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得出寓意“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二、领会寓言的寓意

学习寓言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领会寓意,进而在同学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学以致用。同学们在把握寓言的寓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看题目,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如《画蛇添足》即由题目得出寓意:做多余的事,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其次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或者寓言中的某些重点语句。如《狐假虎威》中的最后一句是:“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借别人的威风”是理解这则寓言寓意的重点;再次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是弄懂寓意的关键,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和反映,寓言故事中的形象一般都象征着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物。再如《猴子和鳄鱼》这则寓言,由猴子和鳄鱼的表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同学们可以得出这则寓言的寓意:骗人者反而受骗、邪不压正等。

三、掌握寓言运用的表现手法

寓言情节新奇,往往能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它经常借助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将深刻的道理寄托在寓言故事中,如《黔之驴》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虎从畏驴到食驴过程中的心理、动作描写得细致逼真,层次清楚;作者对驴虽着墨不多,却抓住它的形体“庞然”,以及其特有的动物本能“鸣”“蹄”来写,形象传神,使一只生性大胆而颇有心计的虎的形象跃然纸上,又恰当地表现了貌似凶猛而外强中干的驴的形象;讽刺了当时统治集团中仗势欺人而色厉内荏的某些上层人物,指出他们必然覆灭的下场。所以同学们在阅读寓言时,要注意学习寓言中丰富的表现手法、精练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鹦鹉救火

陵金安

有一只鹦鹉,离开家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飞了几天,它又累又饿地来到了一座山林,打算暂时在这里安身。一只小松鼠看到了这只来自异乡的鹦鹉,马上蹦蹦跳跳地跑遍了整个山林,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所有的动物:“快去看哪,来客人了,来客人了!”动物们为鹦鹉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鸟儿们唱起动听的歌,小鹿们翩翩起舞,小猴们采来美味的浆果,鹦鹉面对这一切,十分感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待鹦鹉特别好,鹦鹉也尽自己的能力为大家做事,大家都很喜欢它。

虽然生活得很快乐,但是时间一长,鹦鹉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于是它向大家告别说:“这么多天来,大家对我的照顾,使我非常感激,但我必须回家去了,希望你们多多保重。”动物们依依不舍地把鹦鹉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是不得不分手了。

过了些日子,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座山林忽然起了大火,烈焰滚滚,映红了半边天,百里之外都看得见。山林中的动物们无处逃窜,死伤无数,情况让人惨不忍睹。

鹦鹉远远地望见了这边的大火,心中暗叫“不好”,它不辞劳苦地日夜赶路,赶到了着火的山林边。它一次次地飞到附近的河边,将羽毛在水中沾湿,然后把水洒向山林。也不知这样来来回回飞了多少趟,鹦鹉累得头昏眼花,几次险些被热浪吞没,身上的羽毛也被烧焦了,但是火势一点也没有减弱,反而越烧越旺。鹦鹉毫不气馁,还是不断地洒着水。

天上的天神看见了,就对鹦鹉说:“你也太自不量力了,凭你用羽毛洒的那一点水,是根本扑灭不了山火的,你这是何必呢,搞不好还会把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鹦鹉回答说:“我知道也许帮不了什么忙,可是我曾经寄住在那里,那里所有的动物都非常善良,待我非常好。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为它们竭尽全力,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活活被烧死!”

天神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立即扑灭了山林中的大火,鹦鹉的朋友们终于得救了。

(选自《中国寓言故事》,有改动)

1.文中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体现了小动物们的 。

2.寓言第三段中的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中第五段主要运用了 描写,本段的段意是 。

4.请你总结本则寓言的寓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古希腊]伊 索

在大森林中,有许多危险威胁着动物。除了猎人的陷阱外,最让驴担心的是野兽的袭击。

有好几次,亏它拼命地奔跑,才逃脱猛兽的毒爪。可是光会跑不行啊,每次,它都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死去活来的。它想,要是我能变成一头狮子,我就是森林之王,那么那些臭野兽就不会追赶我了。

这天,驴在森林里寻觅着鲜甜的青草。突然,它发现在不远的那边,低矮的灌木丛上有一张狮子皮,猛一看,狮子头栩栩如生,怪是吓人。这恐怕是猎人不小心丢下的呢。驴子心想:这下可好了,我可以扮成狮子了,披上狮子皮,所有动物都会被吓跑,不但野兽不会来追赶我,小动物们也会被我吓走,那么我就可以吃最鲜美的青草了。驴子越想越高兴,披上了狮子皮,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去。

一只小兔子正在草地上玩耍,披着狮子皮的驴悄悄地走近它,忽然出现在它面前,把兔子吓得“哧溜”一声钻进了地洞。

一只小松鼠在松树上悠闲地吃着松子,欣赏蓝天白云,忽然,披着狮子皮的驴走近它,它吓得慌忙逃窜到另一棵更高的大树上。

一只小鹿正吃着青草,当披着狮子皮的驴出现在它面前时,它也吓得撒腿就跑,头都不敢回。

驴子把它们一个个吓成这样,高兴极了,哈哈大笑起来。动物们由笑声听出原来是驴子披着狮子皮吓唬他们。大家都觉得驴子太过分了,责怪驴子不应该吓唬自己羸弱的兄弟动物。

这时,站在高处的小松鼠看到一只狐狸向它们走来,它喊道:“狐狸来啦!狐狸来啦!快逃啊。”小动物们听到喊声纷纷躲的躲、跑的跑了。

驴子正想跑开,转念一想,我现在已经是狮子了,所有的动物中我最了不起了,我用不着害怕狐狸了。于是慢悠悠地转头,大摇大摆地走到狐狸面前,停了下来。

狐狸猛一看,吓了一大跳,赶紧毕恭毕敬地走上前,说:“我亲爱的狮子大王,原来您老人家也在这里呀!我马上走,我马上走,不敢打扰。”说完,掉头溜开了。

驴子得意极了,这正是以前袭击它、追赶它的狐狸,它也不敢侵犯它了,吓得跑掉了。开心的驴子忍不住引颈高亢,“昂昂”地叫起来。

驴的叫声传到了尚未走远的狐狸耳中,它明白原来是捣蛋的驴子,披了一张狮子皮来吓他,转身,向驴子猛冲过来。

笨拙的驴子想逃跑,一迈腿,却被狮子皮绊住了,怎么也跑不了。狐狸扑了过来,一口把这头蠢驴咬死了。

披上狮子皮,就以为自己是狮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蠢驴就是蠢驴,本事是靠练出来的,一招一式都需要苦功夫,不是靠装出来的,假借狮子皮装出来的威严,当然不可能长久,这是一揭就穿的谎言。撒谎者到头来被自己蒙骗,丢掉了性命,活该。

(陈思丹/编译,选自《伊索寓言》,有改动)

1.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

羸弱 引颈高亢 蒙骗 栩栩如生

2.给本则寓言拟一个标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