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通货膨胀的趋势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08 15:02: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通货膨胀的趋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通货膨胀,是国内外经济学家们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个被广泛使用的经济学概念,至今为至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定义。以至于颇具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也只能这样:“不存在一个唯一的、普遍接受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

总体而言,国内外经济学家们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和主要观点,大体可分为“物价派”和“货币派”两类。“物价派”通常用一般物价水平或物价总水平的上涨来定义通货膨胀,承认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存在,即货币不是中性的,如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萨谬尔森;“货币派”则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而物价上涨只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且并非完全的表现形式,如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货币增加既可以引起物价上涨,也可以引起产量增加;只是在长期内,货币增加才全部反映在物价上涨上。即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成立的,而长期则不成立。这也意味着短期内货币是非中性的,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

在本文中,我们综合以上两派观点,借鉴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在研究通货紧缩时的观点,同样重点强调通货膨胀中的“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即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通常还伴随着经济过热(或偏热);反之,则定义为通货紧缩。以此标准而衡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五次通胀、一次通缩”(图1所示):1980年(6.0)、1985年(8.8)、1988年(18.5)、1994年(24.1)、2004年(3.9)和1999年(-1.4)。

经济学家通常把CPI超过5%看作是严重的通胀,CPI在3%-5%之间看作是温和的通胀。从括号中的CPI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前四次通货膨胀都是超过5%的严重、甚至是达到两位数的恶性通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价格改革;二是由于经济过热、特别是投资过热所带来的过度需求。而2004年的通货膨胀显然是一次温和通胀,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通货膨胀显然和2004年一样,属于温和通胀。因此,我们重点与2004年作比较,来研究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二、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分析

我们从通货膨胀的“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出发,来研究和探讨目前通货膨胀和2004年的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中看出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1、物价上涨都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开始的,但上涨农产品的类别和程度有所不同

图3所示,2004年的通货膨胀,起因是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从2003年四季度到2004年四季度,粮食生产价格涨幅连续超过两位数,最高的2004年二三季度的同比涨幅达到35%;而目前粮食生产价格今年二季度最高才达到74%,其中只有玉米价格涨幅达到2004年的水平,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涨幅都远低于2004年。相反,目前生猪的生产价格今年一季度同比涨幅达18%,二季度达20.5%,已经超过2004年一季度的水平。2004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几乎包含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农产品主要类别;而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体现在畜牧业价格上。因此,目前的农产品价格指数远低于2004年的水平,今年二季度的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8.8%,而2004年的最高水平是二季度的14.7%。

造成这种状况的背景是,与2004年由于粮食减产所引起的供给突发性缺乏所引起的粮价上涨不同,实际上,在连续三年粮食增产和今年夏粮丰收后(图4所示),我国粮食价格并不具备连续大幅上涨的条件,粮食的供求关系在总体上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

而目前猪肉价格上涨有其内在的原因:首先,是前两年猪肉价格下跌严重,2005年四季度和2006年二季度的同比跌幅都达到了15%左右的水平,导致很多养殖户放弃养猪,使存栏量大幅下降;其次,是粮价上涨带动了饲料价格的上涨,豆粕、玉米、维生素和蛋氨酸等添加剂价格纷纷上涨,饲养生猪成本增加;最后,近年来养猪业受禽流感、链球菌、高热病、猪蓝耳等疫情影响,生猪存栏数量减少,猪饲料生产也受到很大影响。

2、货币供应量虽然都是增加的,但其表现形式和来源却有所不同

在2004年,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是与美元挂钩的,当时的美元处于贬值过程中,因而带动人民币相应贬值。而目前人民币汇率是浮动的,总体上的变化趋势是人民币小幅度逐渐升值。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内资产价格普遍上涨,刺激了居民的投资需求,使存款短期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在图5所示的货币供应量上。就直接表现为目前M1的增速明显超过了M2的增速,而在2003-2004年,M1和M2的增速基本上差不多。

目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图6所示),使外汇占款增加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而2004年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则更多地来源于投资需求的增加,一个很重要的间接证据,就是我们可以看出在2003年至2004年的上半年,我国的进口增速普遍高于出口增速,显示出国内需求的旺盛。

在当时人民币跟随美元贬值的背景下,进口价格是上升的,这显然会加剧国内的物价上涨。而在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增速普遍高于进口增速,这时的进口价格是下降的,显然有利于抑制国内的物价上涨。

3、总体经济状态虽然都是偏热的,但过度总需求的来源却有所不同

从目前二季度11.9%的GDP实际增长率来看,远超过2004年的水平,但这并不能据此判断目前的经济状态是过热的,因为不同时期的潜在GDP增长率是不同的。随着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供给能力得到了大大增强,因而现在的潜在GDP增长率肯定比2004年时高。一个重要的佐证就是目前的煤、电、油、运等瓶颈行业并未出现如2004年一样的紧张局面。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与2004年一样,整体经济状态都是偏热的。

从总需求来看,2004年的过度需求主要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一季度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达到4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只有25.9%的水平。相反,与2004年相比,消费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图7所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已经由2004年一季度的9.2%,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15.4%,整整提高了6.2个百分点。因此,与2004年相比,目前偏热的总需求除来自净出口外(图6所示),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不容忽视。

对于以上观点,还有一个重要的佐证就是在目前的三大物价指数中,反映工业品出厂价格的PPI并未出现明显上涨(图8所示),同比增长连续五个月保持在3%以下,甚至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2004年

PPI同比增长最高是10月份的8.4%,最低是1、2月份的3.5%。在PPI的构成中,生产资料约到3/4,生活资料只占1/4。与2004年相反,目前的CPI同比涨幅已超过PPI,6月份差距达1.9个百分点。

三、目前通货膨胀的趋势分析

产品价格增长率=劳动成本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从以上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两个出口:一个是保持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引起物价下跌,这就是升值;另外一种就是物价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成本上升,这就会导致消费的升级。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以前靠“低价工业化”竞争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然要受到以“高价城市化”为动力的“要素价格重估”增长模式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物价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对中国而言,在加快升值与适度通胀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况下,选择适度通胀不但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消费水平。根据有关研究,如果使用非农就业作为我国就业水平的指标,菲利普斯曲线效应在我国是较为明显的。即使不使用非农就业数据,而是单纯使用城镇失业率数据也可以多少看出菲利普斯曲线效应的存在(图9所示)。因此,对较高通胀率的容忍将可能提高目前的就业率。

从以上的综合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虽然在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但目前来看并不存在大幅度上涨的条件和基础。主要理由有三:

一是从物价看,由于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可使粮食价格在未来保持基本稳定,使肉、禽、蛋的生产成本保持基本稳定,畜牧业产品价格并没有持续大幅度增加的成本动力。目前的猪肉价格上涨已使粮食与猪肉的比价上升10-14:1的水平,远高于5:1的合理水平,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由于生产周期的原因,目前的猪肉供应可在3-6个月内得到缓解,供求关系的转化只是时间问题。肉价上涨对物价的影响,短期内虽然比较突出,但并不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也将远远不及粮价的上涨。因此,从这一点看,今年的物价上涨水平不应高于2004年。

二是从货币看,按经济学的一般定义;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物价上涨现象。物价上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且货币供应过多对物价上涨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时滞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M1对CPI、尤其是CPI中食品价格的上涨具有相当高的先导指向性作用。从2004年1月至今的M1与CPI及CPI中食品价格的相关系数看,随着领先月份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其中5-6月的相关系数最大(表1所示)。M1对于CPI的最大先导指向月份是提前6个月,M1对于CPI中食品价格的最大先导指向月份是提前5个月。

从图10来看,近期M1同比增速的高点在2007年2月,据此推算,今年在7-8月出现CPI同比的高点的可能性最大。

第2篇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由5.25%下调至0-0.25%。迄今为止,美联储已经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消除了美国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短缺,但是这造成了全球新兴市场面临巨大冲击,一是短期国际游资大量的流入造成物价和资本价格难以维持稳定,二是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使得新兴国家面临严重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三是外汇占款不断增加进一步放大货币供应量,加重通货膨胀预期。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国内经济通货膨胀压力逐渐明显。2011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升高,4月份居民价格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30 %,通货膨胀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缺乏成熟、系统的价格波动监测预警的定量指标,使得在应对经济危机、市场变化、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时茫然无措。所以,目前最为紧迫的是探究通货膨胀监测预警的定量指标,健全价格波动预警机制。

二 、通货膨胀监测预警定量指标的构建

根据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通货膨胀监测预警定量指标。

(一)数据处理

在国际因素方面,本文选取国际原油价格(oil)、人民币兑美元汇率(e)、外汇储备(fer)。在国内因素方面,选取固定资产投资(FAI)、shibor同业拆借利率(i)、上证综合指数月度收盘价(stock_sh)、粮食价格指数(cpi_corn)、肉禽及其价格指数(cpi_pork)。本文使用数据采用月度数据,时间跨度从2006年10月―2010年12月,国际石油价格来自OPEC网站,股票价格指数来自国研网,其他数据来自中经网。

(二)通货膨胀监测预警定量指标的构建

因子分析(FA)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相对于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更侧重于解释被观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协方差之间的结构。实质就是用几个潜在的但不能观察的互不相关的随机变量去描述许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协方差关系),这些随机变量被称为因子。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通货膨胀监测预警指标。其中因子提取方法采用主成分法,选择方差最大旋转方法进行因子旋转,采用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输出结果如表1。

表1因子载荷阵

由表1可知,因子旋转之前,部分因子的载荷系数比较接近,旋转之后,因子载荷矩阵的元素取值向两级分化,更加有利于分析。依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两个影响通货膨胀水平的因子F1和F2。

从旋转后的分子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F2在国际原油价格、利率、股票价格指数、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指数上拥有较高的载荷,而这些因素是影响当前的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因此,F2反映了各个具体因素及其综合作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作为通货膨胀监测预警定量指标。

(三)CPI与F2的关系

在样本区间,将F2的因子得分与CPI标准化数据的历史趋势进行比较,结果如图1。

图1

由图1可知,在样本观测期间,F2很好地拟合了标题通货膨胀趋势,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波动幅度、波峰与波谷,并且F2的变化总是快于标题通货膨胀的变化,对标题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四) F2作为通货膨胀监测预警定量指标的有效性研究

1. F2的波动性特征比较

作为通货膨胀监测预警定量指标,不应该具有很强的波动性特征。表1中列出了样本观测期间F2的波动性特征,并且与标题通货膨胀进行比较。由表2可以看出,F2的波动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波动性比较稳定。

表2波动性特征比较

2.F2对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检验

作为通货膨胀监测预警定量指标,要求F2能够完全解释总体通货膨胀πt中的趋势成分。xt=πt-f2是平稳序列,其中Xt是短期相对价格变化导致的F2的波动,Xt应该是一个平稳的序列,不应该有任何的趋势。表3中列出了样本观测期间F2短期波动成分的ADF检验结果。

表3解释能力的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Xt在1%的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可以确定Xt是平稳序列,即Xt ~I(0)说明F2能够完全解释总体通货膨胀πt中的趋势成分。

3. F2反映通货膨胀变化趋势的比较

F2拟合标题通货膨胀趋势的程度可以作为评价有效性的又一指标,首先计算通货膨胀的趋势值,利用HP滤波得到通货膨胀的趋势值,然后计算F2因子的RMSE值。RMSE={[ΣTt=1(πttrend-f2)2]/T}1/2,RMSE越小,说明F2的拟合效果越好,更加能够准确地反映通货膨胀的变化趋势。计算得到F2的RMSE值为0.871261,说明F2对通货膨胀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拟合效果。

4. F2与标题通货膨胀的协整关系

通货膨胀监测预警定量指标应当与标题通货膨胀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才可以成为长期指标被应用,新增数据才不会导致历史估计结果发生改变。本文采用协整检验观察估计得到的F2与标题通货膨胀的均衡关系。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表明F2与标题通货膨胀至少具有1个协整关系,两者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表4协整检验

注:加“*”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5. F2的预测能力的检验

通货膨胀监测预警定量指标的重要意义是在于对标题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判断核心通货膨胀预测能力的依据是给定当前的标题通货膨胀基础上,考察F2包含多少关于未来标题通货膨胀的信息。利用方程πt+h-πt=αh+βh(πt-f2)+εt+h的回归平方和来评价模型估计得到的核心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表5中给出了6种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F2的R2值。

表5预测能力的检验

由表5可以看出,随着h的增大,R2值有所增加,说明F2作为通货膨胀监测预警定量指标在h=2及更大比h=1对标题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更好一些,F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通货膨胀的预测指标。

三、结论

(一)国际因素对当前的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影响,表明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实行一揽子的经济刺激计划,对经济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导致资产泡沫化严重,股票价格对当前的通货膨胀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实际利率处于负利率的状况,直接导致银行存款分流下降,致使更多的资金流入资产领域,资源错配严重,推动资产的泡沫化,通货膨胀的上涨。

第3篇

自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通货膨胀发生了大幅波动。通货膨胀自2007年中期逐渐提高,至2008年2月高达8.7%的峰值,2008年后半年特别是金融危机加剧以后,通货膨胀快速下滑,到2009年2月降为-1.6%,随后通货膨胀持续上升。2011年以来,通货膨胀一直维持高位运行,2011年通货膨胀为5.4%。面临通货膨胀的持续走高,我国是否进入高通胀时期成为热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将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分解为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对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通货膨胀长期走高的最主要因素,这与我国在危机后的国进民退的趋势紧密相关;影响通货膨胀短期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震荡导致我国通胀大起大落。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介绍本文所选取的变量和数据处理;第四部为通货膨胀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 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后为了避免经济衰退,各国都大量印发货币推出扩张性政策刺激经济。伴随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是否会成为危机以后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关注的焦点。我国2007年以来通货膨胀大幅波动,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的观点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从货币角度解释,认为我国需求增长过快和货币超发为通胀的主要原因,另一种解释则是从货币因素出发,认为我国通胀主要是结构性因素和成本推动。成本推动有主要区分为国内成本推动和国外成本推动。国内成本推动主要指国内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对通胀的影响;国外成本推动主要指进口商品价格特别是大宗商品对我国通胀的影响。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方面。赵昕东和耿鹏(2010)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分解发现价格变动的绝大部分归因于需求因素。黄益平等(2010)研究发现过剩流动性和产出缺口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纪敏(2009)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外部冲击通过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货币冲击三条渠道对国内价格波动产生影响。李斌(2010)分析了流动性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随着流动性过剩向流动性不足逆转,物价也将表现为主要由初级产品和资产泡沫膨胀引发的结构性通胀向由于泡沫破裂导致的通货紧缩转化。曹协和、吴竞择和何志强(2010)研究表明扩大货币供给应对经济金融危机这种操作模式存在货币需求缺口错配的问题,经济危机后出现货币实际供给高于长期合意需求水平现象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刘凤良和鲁旭(2011)通过研究CPI和PPI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传导机制得出当前通货膨胀应为需求主导型,而系统宽松的货币条件是促成需求旺盛的重要原因,治理通胀应从流动性入手,并引导货币供给流入到生产领域。张天顶和李洁(2011)在扩展phillips曲线基准模型下,全球流动性扩张对国内通货膨胀发展变化来说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张晓慧等(2010)研究发现“结构性”价格上涨已经并很可能在未来成为通胀的主要表现形式且由金融投机引发的初级产品价格暴涨成为导致CPI、PPI大涨的重要原因。韩剑(2009)运用开放条件下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对美国、日本、欧元区和中国四个样本国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工业化国家全球产出缺口对国内通货变动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中国,原油和食品等初级产品的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也更为显著。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研究表明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国内的文献对通货膨胀成因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没有区分影响通货膨胀的长短期因素。本文通过将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分解为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对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得出影响通货膨胀长期趋势因素和短期波动因素。

三、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为了分析通货膨胀成因,我们选取了反应外部冲击的大宗商品价格(CRB)和美元指数(USI),以及反应国内宏观经济状况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应量(m2)、固定资产投资(Invest)和反应国内劳动力成本的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Wage)。除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季度数据,其余变量都是月度数据。本文的样本区间为1999年1月~2011年12月。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季度累计数,因此我们首先要通过计算获得GDP当季发生数,即用本季的当年累计数减去上季的当年累计数。然后通过Eviews6.0软件自带的频率转换功能将将其转换成月度数据。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同样经过频率转换变成月度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都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利用X12进行季节调整,然后对其取对数。对货币供应量数据直接取对数。通货膨胀率取月度CPI指数。然后对选取的变量利用HP滤波获得所有变量的趋势向和波动性成分。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性成分为产出缺口。接下来对所有变量的趋势性成分和波动性成分做相关性分析。

四、 趋势性成分和波动性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1. 趋势性成分相关性分析。通货膨胀的趋势性成分说明我国的通胀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除美元指数外的所有变量的整体趋势都在逐渐增加。美元指数之所以下降是因为美元指数下跌,说明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比价下跌也就是说美元贬值,那么国际上主要的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那么所对应的商品价格应该上涨。美元指数可以看作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向全球经济的渗透,通过贬值在世界范围内攫取利益。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的价格趋势呈反向变动,这是由于大宗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美元标价的。利用每个变量的趋势性成分计算其于通货膨胀的相关系数。表中的整数代表其余变量相对于通货膨胀的滞后期数。

从长期趋势的相关性(表1)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期相关系数高达0.942 7。其次是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外部因素美元指数和大宗商品价格与通胀的相关性低于国内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工资与通胀的相关性最低。由此可以看出,长期通胀趋势主要是受国内因素的影响,其中投资的影响最大。这与我国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结论是一致的。特别是危机后,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推出,使我国通货膨胀压力陡然上升,最终演变为目前的高通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 而非消费需求。一些固有体制性因素依然是投资扩张的重要原因,如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经济考虑和政绩考核引发了扩张性冲动。遏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在于抑制过旺的(地方政府)投资需求,至少是要抑制由货币过多带来的盲目投资和投机需求。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货币超发成为通货膨胀逐渐上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 波动性成分相关性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短期固定资产投资与通胀的变化无关,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与通胀的变化一致,通货膨胀波动滞后于货币供应量。大宗商品价格与通胀有很强的一致性,美元指数在高通胀时期与通货膨胀反向变化。平均工资在短期与通胀的变化方向相同。与长期趋势类似计算通货膨胀短期波动与其他变量短期波动的相关性。

从表2可以看出,大宗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同期相关性最强,其次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波动。滞后两期的大宗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为0.791 6,说明通货膨胀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具有滞后性,两期后达到最大。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呈现出相对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货币供应量的短期波动成分对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有限。美元指数与通货膨胀呈负相关性,美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但影响程度较小。表征劳动力成本的平均工资与通货膨胀呈正相关,同期相关性较弱,只有0.332 2。固定资产投资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比较小,皮尔逊相关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为零。综上通过短期波动的相关性分析,影响通货膨胀的短期因素主要为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波动,反应货币政策因素的货币供应量和美元指数对通胀的短期影响较小。固定资产投资对通货膨胀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1999年1月~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应用HP滤波方法将通货膨胀及影响通货膨胀的各个变量分解为长期趋势因素和短期波动因素,然后分别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影响通货膨胀长期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其次为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影响通货膨胀短期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其次为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我国通货膨胀在2001年以后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关。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危机后我国政府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避免了我国经济出现大的衰退。但是由于我国的一些固有体制性因素,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经济考虑和政绩考核引发了远远超过四万亿的投资,进而导致了我国通货膨胀自2009年以后的持续走高。因此抑制通货膨胀的持续走高,必须抑制过旺的投资需求,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模式转变为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的转变。滞后两期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的短期波动的相关性较强,大宗商品价格可以作为预测通货膨胀短期波动的指标。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较大,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短期波动,我国应该采取措施获得大宗商品价格的定价权,从而避免外国供应商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操纵。

参考文献:

1. 韩剑.全球产出缺口与中国的通胀变动:基于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9,(8).

2. 赵昕东,耿鹏.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解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

3. 纪敏.本轮国内价格波动的外部冲击因素考察.金融研究,2009,(6).

4. 黄益平,王勋,华秀萍.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金融研究,2010,(6).

5. 李斌.从流动性过剩(不足)到结构性通胀(通缩).金融研究,2010,(4).

6. 曹协和,吴竞择,何志强.货币政策、货币缺口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10,(4).

7. 刘凤良,鲁旭.CPI与PPI的“虚假传导”及其修正一个相对稳健的实证框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8).

8. 张天顶,李洁.全球流动性扩张的通货膨胀效应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1,(3).

9. 张晓慧,纪志宏,李斌.通货膨胀机理变化及政策应对.世界经济,2010,(3).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基金项目(项目号:ZB100 102)。

第4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信贷渠道;信贷规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势头仍旧比较明显,而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型投资对需求的拉动、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使得价格呈现持续走高的态势,房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就是较为明显的通胀表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物价水平的持续走高,防止经济滞胀、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探讨通货膨胀与信贷规模之间的关系,并建议从信贷和货币的角度对通货膨胀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调控。本文选取信贷渠道这一视角去研究通货膨胀的问题,并提出抑制通货膨胀的相关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通货膨胀与信贷渠道的关系

我们知道,金融机构信贷、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动态关系,完善的金融市场是确保信贷渠道通畅的重要基础,而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渠道的有效性,因为其会影响到信贷供给者的相关决策行为,而通货膨胀也会对金融市场上信贷双方的选择与决策产生影响,引起金融市场上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的变化,最终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和信贷效率。反过来,信贷政策的制定,又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出更多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有效对策和经济措施。

通过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的变化并不能直接导致信贷量的变化,虽然在通货膨胀时期,金融机构的信贷渠道会遭受一定的阻碍,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传导效率呈现下降的态势,但是,信贷规模的扩大也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后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内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成本上升诱发繁荣成本推动型膨胀和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结构型膨胀,而金融机构的信贷和货币供应链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加上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会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长期而又相对剧烈的影响,因此信贷规模的扩大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形成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而金融机构信贷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具实效性,影响效果会显得相对突出和明显。因此,政府应当采取应当从紧的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应对通货膨胀趋势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基于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信贷渠道等因素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采取更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的相关措施和建议,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

(一)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合理控制

对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进行有效控制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抑制通货膨胀、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部门要想更好地做好目前的经济工作,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实行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及投资过热等现象进行合理控制,进而促进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的经济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合理引导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工作

由于信贷对于通货膨胀具有更明显、更快的短期影响效果,因此要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渠道进行合理控制,政府部门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对信贷投放节奏和总投放量的把控,将金融结构的信贷工作水平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均衡性。其中,信贷指导工作主要涉及到金融结构信贷投放比例的合理划分、信贷规模的非理性增长、月度或季度之间的异常变动、信贷投放速度过猛或过快等。

(三)制定健全的通货膨胀衡量指标,实现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动态监测

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是把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而CPI主要是由居住类价格和食品类价格构成,住房消费的权重偏低,很难准确反映房价上涨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以及居民住房支出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对传统的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进行优化,如对食品类价格的权重适当降低,适当提高居住类价格权重等。同时,中央银行要实现对通货膨胀的实时动态的监控,就需要及时对最新的经济与金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水平进行有效的预测,合理运用各项调控工具。

(四)加强各调控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目前,央行应当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并充分考虑到货币政策时滞性对通货膨胀调控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构建良好的信息采集和沟通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必须加强货币政策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例如货币政策只有同财政政策、汇率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实现积极的协调与配合,才能对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的趋势进行最有力的控制,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①要实现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稳健货币政策的适时转变,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②对政府的财政赤字进行有效控制,将财政性支出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③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防止房价的反弹和过快上涨;④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优化居民收入分配格局。

四、结语

总之,货币供应量、信贷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我国的物价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通货膨胀产生正向效应和反向效应,我们应当准确把握住银行信贷对物价水平的积极影响和调控职能,制定更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实现预期的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的秩序稳定和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叶,伍俊良,周广.我国银行信贷与物价指数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2]张学叶,林永强,周广.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7).

第5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工业增加值;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作者简介:闫超 (1985―),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王淑华 (1964―),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企业管理硕士。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1-0028-03

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是描述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否具有较为显著的相互影响,不仅可以作为判断我国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于政府制定相应经济政策以进行宏观调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迄今为止,西方学者已经对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由于所选样本的地域、时域以及数据来源各具差异,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有些学者认为,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还有学者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凯恩斯认为,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这种思想被后来的学者加以继承和发扬。经济学家汉密尔顿认为,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托宾(1965)认为,在假设资本与货币完全替代的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实际产出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泰勒(1981)和西尔斯(1992)也认为,通货膨胀率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国内学者刘金全和谢卫东(2003)认为,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则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导致了“滞胀”。如坎普斯(1961) 和哈尔伯格(1996)等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会阻碍经济增长。琼和马歇尔通过对5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其中16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10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卢卡斯与法国经济学家阿莱则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卢卡斯 (1976) 认为,当人们能够事先预期到政府的政策时,相应的通货膨胀政策就无法对实际经济产生作用。阿莱 (1969) 基于1700年到1913年间的英国工业生产数据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发现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中,我们试图通过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和代表经济增长的工业增加值增速数据,来计算和检验我国通货膨胀率是否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以及具有何种方向的影响。

一、 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在本文的研究中,考虑到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相关数据都具有多种态势变化,我们可以将原水平值数据分解为周期成分和趋势成分,这样,不仅可以计算和检验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水平值数据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率和工业增加值增速数据的周期成分和趋势成分之间的影响关系。

我们利用变量IPt和?仔t分别表示月度 (同比)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月度通货膨胀率,选取的数据样本范围为1996年1月至2008年3月,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锐思 (RESSET) 金融研究数据库以及中经网(db.cei.省略)数据库。

我们首先对通货膨胀率序列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表1给出了单位根检验的ADF统计量和PP统计量的检验结果。

检验发现,在10%的显著水平下,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分序列为平稳过程。在5%的显著水平下,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差分序列为平稳过程。因此可以推断通货膨胀率序列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序列都是1阶单整过程。

由于通货膨胀率序列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序列当中不存在确定的线性趋势成分,因此,我们采用H-P滤波方法对序列中的周期成分和趋势成分进行分离。图1和图2给出了月度通货膨胀率序列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序列的时间路径,选取的样本范围为1996年3月至2008年3月。

图1 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时间路径及其成分分解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样本区间内,我国通货膨胀序列出现了4个波峰,分别为1996年、2001年、2004年和2008年。其中,1996年和2008年的波峰达到了较高值。我国通货膨胀率序列在1999年、2002年和2006年分别出现了3次波谷,其中1999年达到了样本期内的最低值。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序列波动始终较为剧烈,但趋势成分路径却相对较为平滑。从图1和图2中的趋势成分可以看出,工业增加值增速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波峰和波谷是基本对应的。从图中的周期成分 来看,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聚类现象。我们发现通货膨胀率当中的周期成分出现了较为稳定的特征,这能够体现出价格变化具有单向性。

我们在简化式VAR模型中检验工业增加值增速与通货膨胀率之间Granger影响关系。

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是上述模型当中滞后变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根据动态相关性,我们选择进行工业增加值增速和通货膨胀率水平、趋势和波动成分之间的双向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得到表2的检验结果。

表2的检验结果基本上与图1和图2所显示的特征相一致。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仔t对于IPt序列有较为显著的Granger影响,其F统计量值为2.96757,而概率值为0.02187。?仔t的周期成分对IPt的周期成分的Granger影响非常显著,其F统计量值为3.08233,而概率值为0.01825。?仔t的趋势成分对IPt的趋势成分的Granger影响也非常显著,其F统计量值为4.69424,而概率值为0.00141。可见,?仔t的任何成分都对IPt中的相应成分具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这说明价格水平变化对实际经济产生了影响。在反向影响关系上,对于序列有较为显著的Granger影响,其F统计量值为13.0582,而概率值为0.00000。IPt的周期成分对?仔t的周期成分的Granger影响非常显著,其F统计量值为10.7051,而概率值为0.00000。IPt的趋势成分对?仔t的趋势成分的Granger影响也非常显著,其F统计量值为30.7766,而概率值为0.00000。因此,IPt的任何成分也都对?仔t中的相应成分具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这说明实际产出对于价格水平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二、政策启示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我国通货膨胀率序列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序列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这意味着我国不存在货币政策中性。适度的通货膨胀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增长的。因此,为了保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能够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就应该努力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将通货膨胀率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以刺激我国经济增长。(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 刘金全、谢卫东.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J].世界经济,2003,(06).

[3] 莫里斯・阿莱.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4] W・琼、P・J・马歇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于促进论和促退论者见解的国际论证[J].经济学家译丛,1987,(10).

[5] Allais,Maurice, Growth and inflation:a reply to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discussants,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Ohio Staet University Press,1969,(03), 441-462.

[6] Campos R.,Two views of inflation in Latin America, Latin America Issues,1961.

[7] Harberger,Amold G.,The inflation problem in Latin America, A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Buenos Aires,1996,(03).

[8] Lucas, Robert E.,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output-inflation trade-offs,Econometrica,1976,151-58.

[9] Seers, Dudley, A theory of inflation and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economic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Latin America, Oxford Economic Papers, 1992, 6, 9.

第6篇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四次通货膨胀及湖南对外贸易情况分析

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的四次通货膨胀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通货膨胀分别为从1988年开始的延续到90年代初的严重通胀,其通胀率为18%;1993、1994年的严重通货膨胀率最高达21.7%;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温和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为3%左右 ;从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开始蔓延的通货膨胀,通胀率为6%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通货膨胀中湖南对外贸易的情况

在通货膨胀的四个阶段,湖南的对外贸易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湖南省的出口总额在通货膨胀时期总体上是下降的趋势。在通货膨胀年份即四个通货膨胀阶段,出口总额都会有一个下降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

(2)湖南省在通货膨胀严重的年份进口总额有明显于其它年份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是由于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使得国外商品的价格优势和竞争力增强,当国外的商品相对于国内的商品具备这种优势,进口商会选择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那么进口总额就会会增加。

(3)湖南地区生产总值与外贸进口依存度在通货膨胀阶段呈同向趋势。外贸进出口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进出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从最终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角度看,该指标还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外向程度。90年代以来,湖南省对外贸易得到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也有所上升。虽然湖南有一定的贸易顺差,但是作为一个内陆省份要发展经济就要走上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随着贸易顺差的减小将给湖南的拉动型通货膨胀带来影响。

二 、通货膨胀对湖南对外贸易影响的机理分析

1.通货膨胀通过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对湖南对外贸易的影响

从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看,前些年,我省对外商品出口连续走高,对外贸易连年出现顺差。主要是由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市场需求的增加。我省的主要进出口伙伴是美国,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和地区。这些活跃的市场与地区对对外贸易中拉动出口增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由于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的主要价格指数都处于偏高位运行,出口成本的增加导致了出口总额的下滑。

我国通货膨胀具有结构性特征,即上游产品价格增幅较大,下游产品增幅较小。价格上涨趋势向下游传导时显示出一定的阻碍效果。如今,湖南已经形成依靠出口为主导的工业化、高储蓄率的货币、净出口和固定投资拉动的通货膨胀模式。湖南的进出口总额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下滑的趋势较明显。同时在一系列出口政策变化以及升值等影响下,有出口下降程度显著。净出口额的滑落的现象。固定投资比例的增加虽然并没有使得湖南省的对外贸易严重的紧急衰退,但是固定投资的份额在不断的增加,这表示着投资的持续增加将导致大量的产能过剩和不良贷款问题。短期内的投资过热虽然会引发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更加趋于严重。

2.通货膨胀通过成本传导途径对湖南对外贸易的影响

成本传导途径的传导机制是: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国内这些基础产品的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国内的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目前国际油价已创新高,达104美元/桶。高油价进一步拉高了通货膨胀预期。自2003年开始,全球经济就处于一种扩张的态势,流动性开始逐渐过于剩于,国际市场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已出现了大幅上涨。湖南省进口贸易中的原料和燃料等初始生产要素是国内无法自产而又必需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提高厂商的生产成本,引起物价上涨,会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将使得商品的出口价格上涨。对外贸易企业的劳动力的生活成本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而要求更高的工资补贴。这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支出。特别是我省现在的出口一般是以制造业产品为主,劳动力的缺失会导致对外贸易的停顿.

三、通货膨胀对湖南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1.通货膨胀对湖南进出口总量的影响

(1)通货膨胀对湖南出口总量的影响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出现通货膨胀的1994年出口总额比上年出口总额减少了3.25亿美元。而其他出现通货膨胀的年份,虽然没有直接的进出口额的下滑,但实际上却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达到相应的进出口水平,这说明了通货膨胀对出口相关的贸易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以2008年的通货膨胀为例分析, 2008年湖南省的进出口总额是84.09亿美元,而2010则下降到79.5亿美元。下降了4.59亿美元。我省主要的出口贸易方式是一般贸易,其对成本价格敏感;2008年的主要出口贸易行业是钢材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这些行业成本受原材料等初始生产要素的价格影响大。

(2)通货膨胀对湖南进口总量的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四次通货膨胀所对应的年份结合表一来分析。

从四个通货膨胀阶段所对应的反映湖南省进口总额的图3来看,四个柱状图基本成v字形态。这些数据反映的是通货膨胀之后的年份进口水平低于通货膨胀的时期。1988年1989年的湖南进口总额分别高于1990年0.6亿美元和0.5亿美元。1994年到1995年也高于通货膨胀后的1996年1.12亿和0.96亿美元。2004年的数据显示湖南的进口总额高于2006年的2008年的湖南省进口总额是41.61亿美元,而到了2010年湖南进口总额猛增了25.69亿美元达到了67.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7.2%。这与之前未出现通货膨胀的年份的进口缓慢态势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国内的通货膨胀使然。

2.通货膨胀对湖南对外贸易产品的影响

2008年到2010年的通货膨胀时期,湖南省出口行业及所占比重都有一些变化,钢材行业由2008年的占总出口额的22%下降到2010的所占比例的15%,未锻造锰产品则是由2008年占湖南省的出口的5%到2010鲜少出口。虽然湖南省总的进出口额是增长的,但是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出口已不是拉动通货膨胀、发展对外贸易的强势增长点。

在进口的行业产品方面,机电产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经过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形势,机电产品的份额下降了5.91%,但是其他产品2008年到2010年的比重增加了20.61%,这说明在通货膨胀的形势下,进口产品的种类增加,进口份额逐渐趋于平衡。2008年占湖南进口产品第二位的铁矿砂及其精矿到了2010年有钢材产品所替代,钢材产品2010年占进口比重的15.01%,其原因可总结为国际原材料和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进口铁矿石等初级产品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转而进口钢材成品更具有价格优势。湖南进口产品中的高科技术产品的份额也有增加,增幅0.6%,这是由于进口高科技术产品由于中国物价的上涨具有了价格的竞争力会带来进口额度的增加。

四 、当前通货膨胀形势下加快湖南对外贸易的应对策略

湖南经济作为中国整体经济的一部分,在当前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其影响是必然的,也是难已规避的,只有正视。积极探寻在国际经济条件下的地区发展经济的策略,尽量减少因通货膨胀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1.加快湖南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通货膨胀对对外贸易中的影响中有抑制出口的影响,只有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的产品才能较少的受到波及。湖南省的进出口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出口行业所提供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例很小。 因此,我省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鼓励和引导具有知识产权的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要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抓住机遇,扩展贸易空间。

2.完善出口措施减轻通货膨胀对出口的抑制

通货膨胀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政策,鼓励省内企业出口,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风险。同时调整出口补贴的方向,将出口补贴的重点转向产品价值链的研发环节,调整现行的科研和技改政策,推进省内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促使湖南省产业获得动态的比较优势。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建立与国际市场同步的价格体系和适应目前市场经济运营环境的价格运行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协调与管理,避免因通货膨胀而引发贸易摩擦,导致出口市场和效益的流失。要强化对外贸易中中介机构的功能,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应提高现有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涉外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外经贸管理部门及海关、外汇、保险、银行、商检等机构的网络化建设。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项目给予各方面的协助。

3.加强国际经济监测及预警

要应对通货膨胀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要加强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商品进出口数量与价格的监测及预警工作,充分发挥进出口对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调节的作用。我省以往的价格调控主要是局限于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以及进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对国内市场供求总量与结构平衡的作用重视不够,以至于对外贸易没有很好地起到调节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和平抑国内价格波动的作用。

4.控制物价建立价格调节机制

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对进出口商品的不利影响,需要建立一个物资储备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主要以控制国内市场价格为主,同时防止国际市场的突变,以期减少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并根据国际市场的供应和需求进行调控。由于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通货膨胀将影响国内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会对湖南省内市场造成在冲击。为了确保国家的经济稳定和政治安全的食品,石油和其他重要的战略物资,建立健全物资储备基金制度和价格监管,以防止国际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在国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较大的影响。

5.加强金融对湖南外贸的服务和推进作用

第7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货币供给量

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以下简称通胀与通缩)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现象,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根据经济周期理论,通胀与通缩交替换位的动态过程可以具体描述为:严重通胀……温和通胀……零通胀……温和通缩……严重通缩……温和通缩……零通胀……温和通胀……严重通胀。从目前统计文献来看,美国多次发生通胀与通缩的相互转换:美国20世纪初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814―1918年又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在1929―1933年期间随之而来金融体系瘫痪和物价暴跌使得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出现了严重的通缩;1970―1982年期间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胀并存的“滞胀”局面;经过20多年的治理和低通货膨胀增长,目前又有向通缩转换的趋势。从上述历史回顾来看,美国通胀与通缩交替换位基本符合上述动态过程。1984―2005年期间,日本也基本实现了通胀与通缩的相互交替: 1985―1988年,日本央行多次大幅度降低利率和法定贴现率,使信贷总额高额增长,而这些资金大量流到了股市和房市,造成了股市和房市的泡沫化。据日本官方估计,1989年全日本的不动产价值达到2000亿日元,相当于美国不动产价值的4倍。1989―2005期间由于日经指数的急剧下挫和结构性的投资偏差使得日本经济陷入了严重的通货紧缩之中。因此,严重的通胀与通缩的相互转换影响到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稳定。

关于通货膨胀定义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描述, 但主要思想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侧重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即指一般物价水平出现持续性的普遍上升的过程。第二类强调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指当货币量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生产增长的速度, 即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要时就发生通货膨胀。相应的,通货膨胀的测度也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从物价水平变化的角度,则我们使用综合物价指数。第二,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从世界银行 《世界发展报告》 公布的各国广义货币(M 2)年平均名义增长率的变化,可以了解各国货币量增长变化的趋势,从而可以知道该国的通货膨胀率大致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尽管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可能相同,但基本上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所以从货币年平均增长率的水平可以粗略估计出通货膨胀的高低和严重程度。

本文首先通过 GAR C H计算出通货膨胀水平值的条件异方差之后, 进一步通过回归和系数检验证明通胀率和通胀率的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后又通过以上海股价综合指数的实际收益率为 自变量,以通胀率的条件异方差的水平值和 6期滞后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而后对回归的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我们的检验结果表明,通胀率的波动性和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高通货膨胀能引起高通货膨胀的波动性, 最终导致股票实际收益率的降低。此外,还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从我们的 G AR CH模型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高通货膨胀将导致通货膨胀率水平值的较大波动,从而增加实际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价格水平波动起到了影响实际经济运行的作用,这意味着目前缓解通货紧缩压力已经非常必要了。第二, 股票作为防止通货膨胀损失的投资工具, 当通货膨胀上升时,股票的名义收益率并不能完全根据通货膨胀的变化作出一一对应的调整, 从而导致股票实际收益的下降,因此,股票不能给投资者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第三, 我国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这与“费雪效应”理论中所描述的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率保持不变是相矛盾的,这同时也说明货币政策的非中性特征。货币政策的变化通过影响到通货膨胀的变化来

从历史上来看,用价格管制的办法治理通货膨胀,最后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最近的例子是非洲的辛巴威,通货膨胀到了70倍。政府下命令让所有物价全部下降,民众是热烈拥护,但实际结果是不仅没有遏制这种恶性通货膨胀,反而使整个国家经济更为萧条,通货膨胀率更高。同样,上个世纪40年代末,也用控制价格的方法来治理通货膨胀,结果是以完全失败告终。

目前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也试图来管制最弱行业的价格来控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比如说,最近商务部、发改委大显身手,来管制食品价格上涨、管制猪肉价格的上涨等等,试图以这种管制的方式来控制通货膨胀。可以说,政府管一下欺行霸市、价格合谋,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想通过行政的方式来管制价格,不仅解决不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反之,会使问题更为严重。

在短期中,通货膨胀的作用较长期不明显, 一方面是因为2000年我国物价指数很稳定, 其走势很平稳, 所以通货膨胀的作用结果表现不明显, 另一方面是作用结果在短期内不可能立刻就能有所体现。总的来说, 由于短期的相关系数与长期的相关系数都为正, 数值也相差不大, 都在016 左右, 可以说通货膨胀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正面的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这个正的关系是显著的, 但二者并不是高度的相关。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个作用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今后我国股票市场的成熟程度。

参考文献:

[1]樊纲: 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1998年宏观经济形式分析与1999年展望[J].经济研究.1999.1

[2]冉光和: 中国货币供应问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8

第8篇

在规范的经济学中,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从现实来看,经济增长使社会总的财富量上升,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有效供给,从而影响到消费能力。从实际的数据来看,GDP的增长常常也伴随着一定的通货膨胀。

由图1可以看出,总体上,通胀率与GD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具有同方向变动的趋势。从1980年到1987年前后,它们的变化基本上都是同步同方向,但到了1988年以后,通胀率的变化要比GDP的增长率的变化滞后,但同方向的变化趋势仍然存在。此外,我们还能看出,通胀率的变化幅度要远远地大于GDP增长率的变化幅度。

一般而言,通胀率是一个包含着随机性趋势的时间序列,对其回归时,其OLS估计量可能会产生误导,最终得到一个伪回归。但是此处,通胀率和GDP增长率两个时间序列的趋势成分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随机性趋势,在计量经济学上,它们是协整的,而在协整情况下,回归方法的基础又是可靠的(其实质在于当两个具有相同趋势的随机时间序列协整时,其相减之后的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剔除这个共同的随机性趋势),既然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所以,下文的回归分析具有经济学意义。

选取1985年~2010年的经济增长(以真实GDP测度)和通货膨胀(以CPI测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下面结果:

由(1)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期的通货膨胀与去年的通胀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有关,且拟合优度很高。

由(2)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去年的通货膨胀有抑制今年经济增长的趋势,这可能与央行稳定增长的政策有关。

对由CPI和实际GDP两变量构成的VAR模型作平稳性检验(如图):

由图可知:VAR模型的特征根有一个不在单位圆内,所以该序列不平稳,即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间的影响关系存在着伪回归。所以,原模型不能正确的刻画CPI和RGDP间的关系。

上述分析中,我们选取了剔除价格因素之后的真实GDP和通胀之间的回归,虽然初步结果显示两者高度正相关,但序列不平稳,存在着为回归;至于不剔除价格因素的名义GDP与通胀之间的回归有待进一步论证分析。

第9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产出缺口;HP滤波

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识码:A

一、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关系概述

产出缺口表示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额,即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上下波动的程度。它测度了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对产出的影响,反映了现有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当产出缺口为正时,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政府追求的稳定产出的目标是产出缺口为零,即实际产出等于潜在产出。对于潜在产出,经典经济学中将其定义为:在稳定的价格水平下,给定当时的技术水平,在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时,一个国家充分利用资本和劳动力能实现的最大产出量。

很多国家的央行或政府经济部门都将产出缺口作为分析预测通胀压力的重要指标。如果出现正的产出缺口则通胀压力增大,政府将采取增税、减少政府开支的收缩性财政政策,央行将采取提高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相反,央行和政府则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同时,从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反作用来看,人们相信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成长,那么当通货膨胀率有所上升的时候,产出缺口就应该达到一个正值,经济表现出繁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低通胀、高增长一直是政府部门追求的两大目标,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着矛盾,需要政府在两者之间做出取舍,而从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两者的关注程度应当是有所差别的。在经济繁荣时期,通胀率亦上升,政府应更多的来抑制通胀;反之,在经济低迷时,通胀率亦处于低水平,此时的政府则应更多地关注于刺激经济增长。

二、利用HP滤波计算潜在GDP

本文选取中国年度数据进行检验,样本区间为1989~2008年,共20个样本点。通货膨胀率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代替,CPI数据为环比年度数据,以上期为基期,上期数据为100,能够较好地反映通货膨胀的变动情况。产出水平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数据来源于国研网统计数据库。

大量的理论和经验分析表明,现实的产出没有一个确定性的时间趋势,它表现出随机行走过程,即单位根过程,这时使用消除趋势法。目前,较多的运用HP滤波法来计算潜在GDP,进而计算出产出缺口,用HP滤波计算潜在GDP如下:

设{Yt}是包含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的经济时间序列,{YtT}是其中含有的趋势成分,{Ytc}是其中包含的波动成分,则Yt=YtT +Ytc ,t=1,2,..,T。计算HP滤波就是从{Yt}中将{YtT}分离出来。一般的,时间序列{Yt}中不可观测的部分趋势常被定义为最小化问题的解:

min{(Yt-YtT)2+λ[c(L)YtT]2}

其中,c(L)是延迟算子多项式c(L)=(L-1-1)-(1-L)。

最小化问题用[c (L)YtT]来调整趋势的变化,并随着λ的增大而增大。HP滤波依赖于参数λ,该参数需要事先给定。一般经验取值,年度数据λ=100;季度数据λ=1,600;月度数据λ=14,400。本文用的是年度数据,因此λ取值为100。设{Yt}为我国的年度GDP指标,利用HP滤波计算出来的YtT来表示潜在GDP,于是结果如图1所示。SER01表示的是真实GDP,HPTREND01表示的是潜在GDP。(图1)

三、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关系图形分析

GDP的波动要素{Ytc}序列实际上在0上下波动,称为GDP缺口序列,它是一个绝对量的产出缺口。它的值即为真实GDP与潜在GDP之差。图2即为真实GDP与潜在GDP之差,也就是产出缺口,它在0上下波动。图中最大的向下趋势在1997年以后,1998年的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即产出缺口由正值转为负值。反映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得到延续,一直到2003年产出缺口才有所上升。2007年以后出现了较大的正的产出缺口。图3反映的是1989~2008年通货膨胀率的走势,通货膨胀率以CPI指数来代替。(图2、图3)

(一)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在方向上的一致性。与产出缺口的图形比较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两者虽在波动程度上有差异,但是走势方向基本一致。1997~2002年我国经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降低,实际上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压力,从图形中可以看出1998~2000年CPI指数低于100,远远低于1994年的水平,与此同时,产出缺口也有一个下降,呈现了负的产出缺口。从2002年以后,通货膨胀率伴随经济回暖而上升,产出缺口也逐渐从负值走向正值。

以上的对比说明了这样的结论:若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即产出缺口为正值,则经济中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政策制定者则需要采取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防止经济的过热;反之,如果产出缺口为负值,经济增长放缓,则意味着通货膨胀压力减轻,追求经济的繁荣成为政策导向,政策制定者应当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拉动需求,防止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通货紧缩,以此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二)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反应程度上存在不确定性。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图形波动程度上有差异,1989~2008年间,在1994年通胀率达到了顶点,但是产出缺口并没有出现最大限度的上升,而与此同时,在2008年产出缺口达到最大值的时候,通胀率也是远低于1994年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两者走势虽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但是影响程度上还是存在不确定因素。

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反应程度的不确定性是探讨一国菲利普斯曲线中的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替代关系稳定性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央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进而影响到一国经济决策的制定。产生不确定的原因在于,在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的调整机制中,存在着影响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做出调整的因素,并且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有可能使得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的反应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会改变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之间的替代关系,而中央银行也就无法利用这一替代关系,通过控制产出缺口预测和实现预定的通胀目标。

四、总结

本文利用HP滤波方法估计我国近年(1989~2008年)的产出缺口状况,并做出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折线图进行比对,发现经济过快发展是我国近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2007~2008年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个过热的增长态势,使得宏观经济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也反映在了图中。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出现了较大的下行压力,通货膨胀率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此后,政府的刺激政策在保证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也使得通货膨胀有所反弹。这一点也表明了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的正相关关系。

同时我们发现,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中央银行还无法利用这层关系准确地调控经济。因此,政府应当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优化总需求的结构。在需求管理方面,提高政府政策透明度来稳定公众预期,从而避免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公共经济评论,2003.2.

[3]张红伟,毛前友.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1994-2005)[J].天府新论,2008.2.

[4]郭鹏辉,钱争鸣.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4.

[5]张勇.论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反应程度的不确定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5.

[6]陈华丽.警惕通货膨胀转向通货紧缩――基于产出缺口型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7]贾德奎.基于产出缺口估计的通货膨胀压力测度研究[J].经济经纬,2009.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