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态平衡理论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08 15:02: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态平衡理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态平衡理论

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在所难免的,如何保持生态平衡,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堂。对此,水利主管部门和建设部门一定要理清水利工程建设同生态平衡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绿色化、生态化的水利工程建设策略。

1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平衡之间的辩证关系

1.1 水利工程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主要是以水资源的控制为主,实现防洪、灌溉、发电、航运、饮用等功能,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改变原有水流的流动方法,打破了原有水系统的生态平衡,甚至使原先的水系统脱离原有的生物群落,降低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进而产生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总之,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周边生态环境改良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如果开发建设不当也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要想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理清水利工程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因为满足人的需求而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2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追求生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资料和食物,还在净化空气、维持水循环、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资源与环境的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样也不例外,我们唯有在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多采取预防性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才能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良性循环

随着一系列生态失衡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因为很多人缺乏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面认识和深刻了解。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上,而且存在过度使用的问题,所以造成了生态用水的大幅减少,产生了生物群落衰退、河流断流、河道污染等生态失衡方面的问题。但是只要实现水利工程的科学设计与绿色化建设,坚持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就能够实现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更好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2 水利工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2.1 坚持水利建设与自然相协调的建设理念

要想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同自然相协调的建设理念,在加强生态水利、绿色水利等相关理念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化水利的建设模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与自然环境的主动协调和积极适应。例如,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要实现其供水、发电、防洪等基本功能,还需要让其在修复生态系统、调水调沙、改善水环境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有所作为,从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同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 ,在舟山市岱山县的水利推进工作中,就应当充分结合当地岛屿较多的特点(由404个大小岛屿组成),多以建设小型水库、山塘工程、灌区工程和高效节水工程为主,避免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否则可能会引起海水倒灌等问题。

2.2 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机制

为了降低水利工程在建设之后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在建设前,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正面效益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并以此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和周边生态保护的主要参考依据。通常情况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的建立主要涵盖水利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内容,而且要重点加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这样才能将水利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布局的科学性,才能真正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周边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制定更加科学的施工方案,做到扬长避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例如,对于岱山县这种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来说(在2010,岱山本岛年缺水900万m3衢山岛缺水540万m3,秀山岛缺水86万m3),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打破原有淡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所以有必要在水利工程建设前对可能引起的水环境破坏进行评估,进而达到水利工程建设趋利避害的预期目标,提高水资源的节约水平和利用效率。

2.3 建立对生态系统的补偿机制

为了减轻和缓解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和生态失衡,减少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系统补偿机制。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水利工程的建设,无论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在交付使用之后,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有时甚至要开山断流、大动草木,如果在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后不进行及时的修复,单靠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在短时间内往往很难恢复原状,这就凸显了构建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就是本着 “谁损害,谁补偿”和及时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和具体范围,从而使周边生态能够尽快的恢复到平衡状态。

2.4 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技术支撑体系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基本的建筑技术作支持,还需要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作为支撑。因此,要在水利工程建设前后加强技术创新,对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河流演变、水位变化、动物迁徙、植物繁衍、泥沙运移、气候变化等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科学处理移民安置等问题,这样才能够防止和减轻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岱山县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拦蓄能力差,该县降雨又主要靠梅雨和台风带来的降雨,集中在4-9月,占全年总量的70%,所以必须加强多学科之间的技术研究,增强该县的蓄水能力、蓝水能力、节水能力才是水利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加深对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认识,要在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交付使用后的管理等各个环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实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化和科学化水平,使水利工程真正的造福子孙后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敏.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利用问题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 王吉生. 万家寨引黄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和环境管理及保护措施[J]. 山西水利科技,2009,(02).

[3] 崔玉霞,王振东.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J]. 水电站机电技术,2011,(04).

第2篇

【关键词】中医学;生态学

中医学认为,保持机体内的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明确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代生态医学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充分利用有益因素,控制和消除有害因素,有病治疗,未病防病,无病保健,延年益寿。两者理论,不谋而合,十分相似。最近有人提出“废除中医”发表“中医是伪科学”的奇谈怪论,可见这些人对中医理论知之甚少,片面理解。本文作者长期从事生态医学的研究,也涉足中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中医学的本质就是生态医学,决不是伪科学”[1,2]。

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于1869年提出,其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由于研究生态学,保护生态环境(宏环境和微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及生命优质有着重要作用。近30年来生态学已发展成为庞大的学科群,并出现了许多分支,生态医学就是其中重要的分支[3]。

2生态医学及三层次

生态学分为宏观生态学、微观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三个层次。生态医学可从三个层次进行研究,一是以个体和群体为中心同其环境的宏观生态医学;二是以单细胞为中心同其环境关系的微观生态医学即医学微生态学;三是以细胞内的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为中心同其分子环境关系的分子生态医学;现就生态医学的三个层次简要介绍如下:

2.1宏观生态医学在医学和人体健康方面,随着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生态医学研究的广泛重视,作者认为医学必须将人放在整个生物圈中来研究生命现象,因为人不仅仅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更重要的是人是生物圈中众多物种的成员之一,生物圈对人类的影响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只是在20世纪50年生的环境危机和“公害病”迭次发生以后,人们才认识到生物圈的变化与人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大气、土壤、水质的污染,噪音和振动的增多,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理化因子进入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植被的破坏和野生动物的灭绝,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影响人体以下的生态层次。另外,人增也将影响到食物的供应,食物短缺可致营养不良和其他疾病的发生,现在许多人生活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里,这样的城市中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公共健康规划的使用是严重超载的,这势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健康,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必须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3]。

2.2微观生态医学(医学微生态学)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魏曦、康白教授开始从事微生态学的研究,60年代以后美国的DubosR·J等人把大量的生态学观念和术语引入到微观生态学研究之中。1977年,联邦德国VolkerRush博士首先明确提出微生态学即微观生态学(microecology)一词,康白教授将其定义为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微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医学微生态学即微观生态医学,它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在长期的生物进化、适应过程中,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表面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相当于人体细胞的10倍,正常微生物大部分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交换物质、能量,甚至相互传递遗传信息,正常微生物群对宿主具有营养、免疫、生长刺激、生物拮抗等作用,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正常微生物群,在正常条件下,与宿主保持着生态平衡,一切干扰因素,都将引起微生态失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在感染性疾病中,按以往的观点,是病原微生物所致,但它不能解释菌群失调所致的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医学微生态学认为,感染是微生物对宿主或宏生物的异常侵染所致的微生物与宿主或宏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生态学现象。疫苗、抗生素以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抗生素对人类的不利作用。1950年魏曦、康白二位教授曾发现一例鼠型链丝杆菌感染的鼠咬热病人,在用抗生素治疗后,虽杀灭了病原体,但终因导致肺炎克鲁伯菌(正常情况下为人体正常菌之一,不致病)肺炎进而引起败血症而死亡,成为世界上首次发现抗生素治疗而引起的菌群失调症,当时二位教授曾预言到,在光辉的抗生素降临以后,我们必须注意其给人类带来的阴影,扰乱正常菌群和引起菌群失调。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滥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菌群失调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这就唤醒人们对正常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和失调等问题的研究,从此,诞生了微观生态医学。微观生态医学的行为是维护人体的微生态平衡,防治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制剂疗法,合理应用抗生素等[5,7]。

2.3分子生态医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以及生态学的理论向分子生物学中的渗透而出现了分子生态学(molecularecology)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探讨生命物质的生态学问题,分子生态学一词于1988年由中国的向近敏、林雨霖二位教授首先提出,随后国外的TerryBurke也在《自然》杂志上提出。分子生态学的定义为:研究分子生物甚至生物活性分子同其分子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生态学的分子层次。它主要阐明生命体与其相关细胞之间的各种活性分子直至分子网络相互作用的生理平衡状态和病理失调状态的分子机制,以及促进生理平衡和防止病理失调和恢复生理平衡的措施和方法,分子生态医学的医疗行为是利用分子生态制剂以恢复分子生态平衡[6]。

3中医学的生态观与现代生态医学

中医学的四诊八纲就是从人的整体出发,探讨人体平衡和失调的转化机制,并通过中药使失调恢复平衡,中医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阴阳平衡理论,辨证施治的方法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药食同源的防病原则都是生态医学思想的体现。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中医学的生态观在微观生态医学(医学微生态学)中的体现加以论述[1~3]。

3.1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与现代保健医学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建立了预防为主的保健观点,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微生态学的崛起,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医学从治疗医学、预防医学已经发展到现代保健医学,它必须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其主要思想为无病保健、未病预防、有病治疗、既病防变,这是医学发展到现代保健医学的必然规律。微生态制剂由于是来自宿主生理性细菌的制剂,回归至原生境,修复生物屏障,根据疾病的生态病因的观点,因而,微生态制剂可达到无病保健、未病预防,有病治疗,既病防变之目的。微生态疗法重在调整,中医的核心也是调整,因此,两者的观点和理论不谋而合,这是值得互相借鉴的。

3.2阴阳平衡理论与微生态理论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它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借此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根本规律,因此,中医的阴阳学说是关于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根本规律的学说[1~3]。

3.2.1阐释人体的结构及生理功能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阴阳对立统一体。医学微生态学研究表明,在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表面存在着大量的正常生物群,构成了除解剖意义上的系统以外的微生态系统,与机体形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使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物质与功能、阴与阳共处于相互对立、依存和转化的统一体中,维持着物质与功能、阴与阳的相对的动态平衡,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据瑞典Gustaffson教授研究估计,人类肠道大约带1kg细菌,其活菌数量达1012~13个,这些正常菌参与了宿主的代谢、免疫、生理生化、生物拮抗等方面的作用,以维持人的健康,此即微生态平衡。

3.2.2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和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协调,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疾病的发生就是这种平衡协调遭到破坏的结果,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则认为“阴平阳秘”即阴阳的平衡协调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这种平衡协调关系一旦受到破坏,使阴阳失去平衡,便会产生疾病。人体微生态系统由于内因或外因的影响使其平衡遭受破坏即微生态失调,便可导致多种疾病,如胃肠微生态系统平衡失调,便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

3.2.3用于疾病的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在于阴阳失调,中医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但八纲中又以阴阳作为总纲。微生态学诊断疾病,采用厌氧培养技术对人体某部位正常细菌进行定量(多少)、定性(何种细菌)定位(存在的部位)检查以确定微生态失调及程度。

3.2.4指导养生防病中医学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取天地自然规律,采取各种养生的方法,借以保持机体内部以及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养生防病即为现代的保健医学,保健医学必须以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制剂的重要功能就是无病保健,未病预防。

3.2.5用于疾病的治疗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微生态疗法也是恢复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目的,其方法有营养调整、抗菌调整、内服菌群促进物质、活菌制剂等从而达到纠正微生态失调,恢复微生态平衡。

3.3扶正祛邪理论与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的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与转归,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是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祛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即所谓“正足邪自祛”;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所谓“邪去正自安”。

从医学微生态学角度来认识正气可理解为人体微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态。20世纪70年代中期荷兰微生态学专家VanderWaaij提出了定植抗力学说,其含义为肠道正常菌群对潜在病原菌在肠道中定植的拮抗作用或抵抗力。研究证明,在正常菌群中,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等)对定植抗力负有重要责任,抑制了厌氧菌,定植抗力便下降,扶持厌氧菌,定植抗力便提高。康白教授提出了生物夺氧学说,因肠道正常菌大多为厌氧菌,因此,他用从土壤中所分离出的一株无毒的需氧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制成一种生物夺氧的活菌制剂,口服后,肠道氧气被消耗,提供了供厌氧菌生存的厌氧环境,厌氧菌才能生长,才能维持正常菌的屏障作用和其他功能,从而达到扶正(扶持正常菌群)祛邪(拮抗外袭菌的感染)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医的扶正祛邪理论与维护微生态平衡原理十分相似。

3.4中医的脾胃学说与胃肠微生态系统功能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脾与消化、吸收、代谢、免疫、神经内分泌有关,微生态学研究表明,中医的脾与人体胃肠正常微生物有密切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是指胃受纳食物之后再经脾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脾气健运,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健全,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此而失常,便会出现腹胀、便泌、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证明,在人的胃肠微生态系统中存在许多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拟杆菌、粪链球菌、韦荣球菌等,每克粪便的细菌数量可达1014个,如此大量正常菌产生的各种酶,参与了机体的酶池,对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消化吸收起着重要作用,如胃肠微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就会发挥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若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双歧杆菌等减少时生物屏障作用下降,有利于外来病原菌的侵袭,或与其他肠道菌比例失调或寄居位置的变化如产气菌大量增殖,就会引起腹泻、胀气等表现。

3.5药食同源理论与微生态学中的营养调整中医的药食学,即药物与饮食关系的学问,药食同源,药食互补,药食互用是其主要内容,药与食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把药物与食物科学地配合起来用以养生、治病是中医学的重要课题,作者对中医的医食同源有以下的理解。

由于不合理的膳食可致冠心病、高血压、胃肠疾病等,对病人而言,合理营养极为重要。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表明合理营养和药物对于防治疾病有异曲同工之处。医学微生态学研究证明,营养也是使宿主适应其正常微生物菌群的重要因素。营养失调、营养不良或营养变化都对正常微生物群有影响,在正常时保持微生态平衡,在异常时导致生态失调,在微生态治疗法中,用限制营养的办法抑制过盛菌的繁殖如发酵性腹泻可限制碳水化合物食物,腐败性腹泻限制蛋白质食物等。通过营养对正常微生物群中某些成员的促进作用来调整菌群失调也可取得一定作用,根据不同种群对营养要求的不同,可达到促进某些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目的。对双歧杆菌的扶植可用胡萝卜、乳糖、野芝麻四糖、棉子糖;对乳杆菌的扶植可用乳糖和蔗糖;对肠球菌的扶植可用叶酸、复合维生素B及蜂蜜等多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通过营养的作用来提高宿主对其正常微生物群的适应能力,从而保持人体微生态平衡。

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结构对类杆菌和梭菌有促进作用,这两种细菌的增多与癌症和衰老有联系,因此,要保持对健康有益的正常微生物群,就必须注意膳食结构,合理膳食以利人的健康。

3.6异病同治与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微生态疗法

中医的异病同治是不同的疾病在出现相同的证候时,应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有关微生态学中异病同治的问题,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是胃肠道疾病及微生态治疗。微生态学研究表明,在人体胃肠粘膜上排列着致密的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主要有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等)形成菌膜屏障,这种菌膜屏障能发挥生物拮抗作用控制有害菌的繁殖,阻止有害菌毒性物质的吸收,产生乳酸等使体内有害毒物排出体外,具有清洁肠道,保护肝脏,维护人体健康的作用。一旦菌膜屏障破坏,在外袭病因的作用下,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慢性结肠炎、肝病加重等,鉴于这些疾病有一共同的发病机制——微生态失调,因此,利用宿主体内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等)作为种子,通过发酵工程,扩大数量,制成活菌制剂,再回归到宿主的原生境,重建菌膜屏障,就能达到纠正微生态失调,恢复微生态平衡的目的。因此,一种微生态制剂能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此谓异病同治。

从以上列举的医学微生态学理论与中医理论来看,两者不谋而合,极为相似,因此,是值得相互借鉴的,可以用医学微生态学原理解释和阐明中医中的某些理论,也可用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研究中医理论和中药、药方。舌象检查证明,不同舌象,是不同菌群结果,通过中医中药疗法,可改变舌象,菌群结构也同步改变。四君子汤有扶植肠道生理性细菌的生长作用,小承气汤在调整肠道平衡方面非常有效。我们可利用微生态学研究方法,从医学微生态学角度依据生态学原理去研究中医中药等方面的问题,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项祺.内经教程[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

[2]牛实为.内经生态观,第1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

[3]孙濡泳.普通生态学,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

[4]扬力.周易与中医学,第2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

[5]康白.微生态学,第1版[M].大连:大连出版社,1988:7.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教育;商务英语教育;生态平衡;发展策略

互联网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应用,为高职商务英语教育专业带来了全新活力。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系统中,商务英语专业近些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但过快的发展步伐却阻碍了商务英语教学系统性建设,在教育体系中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发展因素。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学生过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传输,所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不解其意。在教师单方面主体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教学环境的失衡亟须构建教育生态平衡模式,确保商务英语的和谐平衡和稳定发展。

一、教育生态平衡理论

教育生态平衡,依据生态学原理将其理论机制转化为教学环境中的因素。将校园环境看作为生态系统,促进校园内部生态平衡协同进化。教育生态平衡,掌握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对于促进教育发展,融合交叉学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在教育生态平衡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按照既定规律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赖。通过各要素之间具有规律性的运动来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的传递,以此来形成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平衡,确保各要素之间和谐发展。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动态平衡调整,可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平衡系统相似的是,教育生态平衡也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动态可持续发展性、生物多样性等特点。在教育生态平衡的协调下,形成内部教育与外部环境发展的和谐状态,能够实现高校教育的发展目的。

二、高职商务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当前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依然过于传统,未及时引进先进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程设置是基础环节,通过设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确保学生可以更为系统、全面地学习知识。但高职院校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却忽略了商务英语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在互联网时代下,电商的发展对于商务英语也造成一定冲击,因此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也要准确掌握电商发展优势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及时做出课程设计的调整。若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会缺乏教育的创新性,也缺乏对商务英语行业的针对性[1]。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单一,也是影响学生商务英语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中的知识理念,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思考,同时也没有针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相对应的教学措施调整。在教学生态环境系统中,学生是独立个体,具有性格独特性,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要了解学生的更多学习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价值。

三、高职商务英语的教育生态平衡

在对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系统作出分析时,可以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看作生态系统中的因子,商务英语教学系统则是微观生态体系。在此系统中学生与教师都是较为活跃的生态,因此在教学环境中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完成生态环境共同建设。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教学环境还包括物理教学环境生态和心理精神环境。在教学生态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彼此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商务英语教育在人才培养时,针对学生要做到全面教育,而不是仅仅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在生态系统中应调动系统内的积极性,确保师生之间、环境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的物质信息等,处于持续传递流动的状态,在物质动态传递的过程中保障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发展[2]。在教学生态系统中学生同样也是生态因素中的不同个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在教学方案设定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学习偏好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教师所制定的教学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做动态修改,确保教学方案更符合学生的个人素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发展要利用各院校的优势,构建更为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真正地实现将内部教育要素与外界环境之间有机结合,确保能量物质信息可以完成自由传输。当内部教育与外部环境相结合时,要求商务英语的生态教育教学目标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做出及时调整,院校所采取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也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做出及时的更新。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育中采用更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教育以启发、探究、研究为主,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地帮助学生做到会学而不是听懂。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也需要学会利用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加强自身的教学行为,通过更多的互动环节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制定教学目标与完成课程设计时要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根据地区发展特色与高职院校办校特点做出针对化调整,以完成商务英语专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3]。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时,也要对学生做出更为全面的考评,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更应注重学生差异化学习的全过程评价。

四、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商务英语教育发展策略

(一)优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定要更符合市场与社会发展需求。在进行课程设定时,要结合更多教育模块,制定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商务英语是多学科交叉的教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包括商务专业课程、英语语言课程、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课程,为确保教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于教育生态平衡体系,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在线交互式媒体与教学方式的应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确保商务英语专业模块教育中彼此之间的和谐共同发展。

(二)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区别于高等学校教育,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将教育目标设定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但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并没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校园实践机会,学生所参与的校园实践只是单纯的课堂活动与校内教学活动。高校可以与企业间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实训基地,确保学生更为真实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高职院校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时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教育是不够的,要突出高职院校教育的技能培养特点。在调整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时要加大实践课程比例,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有更多联系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可以真正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感受工作环境与工作过程,并在实践中真正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能,发现自身不足并不断改正[4]。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公众号建立教学交流平台,在线上平台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实践期间的心得体会与同学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了解社会发展结构与企业内部运营状态,尽早地熟悉工作岗位,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新时期的商务英语教学课堂,若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是无法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知识接受,过于理论性的知识教学脱离了社会实践,导致知识教学课堂缺乏实践性。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对于教师团队的培养迫在眉睫。学校在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时,应将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相结合,在商务英语理论教学指导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互联网+”社会发展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发展是多样性的,更具有个性化。学术会议是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商务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召开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并邀请具有丰富商务知识与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商务英语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学培训,通过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拓展教师学习途径。教师的职业素养能力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日常学习中。教师的素养提升除了包括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外,也要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而大部分教师是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5],这导致课堂知识教学过于死板,与社会实际相脱离。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不但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实践,同时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到岗位实践中,并在工作岗位中提升实践能力,教师的融入也为企业带来了新鲜活力。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双赢的关系。

(四)加强校企间合作

校企间合作是高职院校新时期发展的全新教育模式,培养全面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于人才提出了不同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学也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动态平衡调整,确保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一致,这样才可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在企业的帮助下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同时也可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明确社会发展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与现状的差异,根据教学生态环境的变化制定更为科学稳定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6]。确保在实现人才培养目的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人价值。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互动,给新时期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添加更多活力。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合作,建立商务专业网站,商务专业网站既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真正地实现企业发展与商务英语教育的人才一体化培养,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更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发展需求。

五、结束语

第4篇

【关键字】园林景观设计;生态设计;城市规划

一、园林景观生态思想及发展

1.生态环境意识的产生

人类和所有动物相同,他们在宇宙中出现时,只是作为自然中一个普通的组成部分。可是,发展到当下,人类自己的生存空间,和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都已经岌岌可危。由于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大自然带给他们的资源,渴望的物质越来越丰富,智慧与本领越来越大,再加上地球上的人数与日俱增,便开始无视其他生命的自然规律,把自然环境异想天开的进行自我改造,以至于全球各个角落都变得面目全非。现在,人们开始慢慢意识到,地球不是自己的,人类不可能在地球上单独存在,他们与其他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不能破坏以任何一种生物的环境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至此,一个备受关注的词语呼之欲出,那就是“生态”。只要人类想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一词所衍生出来的其他问题也开始受到重视。首先,“环境问题”在世界成为研究的焦点,而环境意识是改善环境的基础。人类从心理,意志,情感,知识等方面对人和环境的关系把握的总和就是环境意识。它是以和谐发展为前提,生态平衡作为基础和核心,全面且具体的把握人和自然关系的一种意识形态。

2.园林景观的发展

在30-40年代间最早提出了“景观生态”一词。但从1980年之后,景观生态学自己的规律性才真正被研究和总结出来,一门有别于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科学应运而生―景观生态学。研究设计过程与景观结构的关系变化是它的特色。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充裕已不再成为是人们的梦想时,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环境与能源的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开始在景观设计中表现出来,这是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认识。

园林格局是园林元素的空间布局,园林元素一般是指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等。园林景观的格局或者发展过程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变,所以,景观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其过程和格局及其演变的科学。

二、城市景观

城市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形成的,是居民在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具有自己独特的要素,例如生物、非生物和社会经济等。这些要素通过人类与自然的循环演变等过程,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拥有人类生活特征的统一体。不同的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具有共同的性质,并且典型地和重复地出现在一定区域内,这就是城市景观。城市园林景观在区域尺度上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尤其体现在它的镶嵌性和格局中。

三、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绿化

1.城市生态的发展

人类的生活伴随城市进步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给环境造成了大量有害物质,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受到严重危害。抛弃污染源和建立应用新的生态平衡系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办法,现实证实抛弃污染源是不可能的了,建立新生态系统便成为了必行之路。生态学,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实质上是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大自然生态环境循环系统表现更加充分,但人类的城市环境循环系统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城市环境循环中,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最直接、最有成效的作用。植物通过其生理的能量流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是城市中其他生物所不能代替的。对于人类所需要的生活环境条件来说,植物的覆盖率是人类城市绿化的当务之急。

2.城市绿化的发展

现在,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化。在人类与生存环境关系已经面目全非时,人类意识到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城市绿化已经是以环境保护,维持人类生态、身心平衡为目的进行发展,而不再单纯停留在休闲游览的基础上。

谈到环境,“风景园林”在我国已经是由古传今。而在日本它称为“造园”,在西方国家又称为“园林景观”。对于自然环境的修复,风景园林的改造占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发展到今天,城市绿化从“风景园林”逐渐转变成“园林景观”。

随着人类对生态学研究的深入,逐渐使园林景观设计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它的思想和方法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园林景观设计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花园式设计,而是寻求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种生态平衡设计,从“小我”意识转变到“大我”观念。

四、生态学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1.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进行园林景观改造前,生态平衡的要求在重中之重。保护现有自然环境,使它们尽最大可能少受到或避免不必要的破坏,因为在改造后想要形成新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很长时间。根据生态平衡原理,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进行充分的保护利用,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

2.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改善利用现有环境

循环再生是生态平衡理论的核心,所谓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能够使能源与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杜绝一切污染,不必要的破坏,在循环利用原有环境资源的同时,减少新材料的使用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对材料生产的能源索取,其他材料也要达到环保要求。

3. 土壤的设计

土壤是植物生命的源泉,生态设计中,植物是主力军,土壤是否适合植物的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土壤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是否肥沃,二是保水性能如何。如果说土壤是植物的载体,那么现在该分析植物的主体了。根据植物不同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合该植物的生长土质。在生态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土壤是基础,在改造首先就要对现有的土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再根据现场和设计需要进行相应的对策。如果整体土质都不适合植物生长,通常做法是将其替换,把旧土挖出换走,或者有必要可以进行技术处理,如果只是一部分土质不合适,那么就可以直接在旧土上覆盖种植土。

4.水的循环设计

在生态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对自然环境建设有优越的改善,水设计的合理利用也尤为可观。比如在这几方面:水质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并且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湿地植物对水资源的作用也非常大,它不仅能够对自己的自然环境进行净化,也可以净化污水的同时对植物生长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金融生态外资银行金融生态平衡我国银行影响

2004年周小川 第一次正式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他把生态学的概念引申到金融领域,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并且随着金融生态研究的深入,金融生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逐渐摆脱仿生概念的抽象化探讨,正变得具体而生动。特别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地跟上了这样的金融开放的步伐。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大量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如何搞好金融生态问题,金融主体、金融业及社会经济系统三者生态链如何保持平衡,三者间又如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不仅关系到我国金融安全,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金融生态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

金融生态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是在生态学家A.G.Tansley(1953)生态系统基础上提出的,认为在经济生活中金融体系的内在逻辑安排与发展规律与群体生态学的特征相一致。金融体系平衡不仅仅关系到金融业内部的进步,它也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整个经济系统的发展、稳定。因而,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体系内外部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价值关系。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金融生态尚无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金融生态研究主体界定存在着争议,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观点是“外部环境说”。周小川于2004年提出:金融生态,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这一定义主要强调了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

第二种观点是“系统说”。,徐诺金于2005年提出:金融生态,是指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它反映了各种金融组织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与其外部生存环境之间以及内部金融组织之间的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这一阐述将金融生态上升到系统的高度。

第三种观点“动态平衡说”。谢太峰于2006年提出:金融生态,是指金融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的一个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系统,它反映了金融主体之间、金融主体与其外部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各种生物与外部自然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自然生态一样,各类金融主体之间以及金融主体与金融外部环境之间也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系统。相比前两者阐述,这一观点比较全面。

上述对金融生态的阐述为金融生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金融生态的内涵和本质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使得对金融生态的研究存在着一定偏颇。对于现有对金融生态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金融生态结构的问题、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上,对于金融生态研究应该重点关注金融生态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金融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金融生态环境如何影响金融生态主体的发展,进而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多。

综上所述,第二种观点能够更加准确反映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金融体系的动态平衡关系,为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奠定完善的理论研究框架,因此选择第二种观点进行分析。

二、 微观金融生态平衡下,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影响

在外资银行进入条件下,为了更好的理解我国金融生态体系的平衡,首先,在微观层面上,本文研究的是单个银行主体如何在经营过程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即银行效率趋于最高。把银行主体经营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投入阶段、产出阶段和利润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微观金融生态平衡

由图显示,在没有外资银行进入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银行主体通过内部的投入、产出和利润三者之间的不断循环,使得国内的银行市场保持平衡。但是,在我国银行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我国银行主体将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金融环境。

在投入阶段,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影响主要通过持续资本效应、产权改革效应两个方面。首先,大量的外资银行进入会给我国整个银行体系带来大量的外国资本注入;另外,外资银行进入能够改变我国银行单一的国家股权结构,推进我国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在产出阶段,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影响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效应、示范效应及人力资本培养效应等方面。首先,外资银行通过分支机构的本土化经营,不仅实现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流动,而且还给我国银行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其次,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的经营效益会使得国内银行业纷纷学习、模仿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本身的效益水平。最后,外资银行进入将会引进国外高素质的金融人才,这些金融人才对我国银行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言传身教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国内银行业从业人员水平,实现我国银行高效产出。

在利润阶段,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影响主要通过竞争效应、环境变革效应两方面。首先,外资银行进入增加了我国银行市场的竞争,这种激烈的竞争将会直接影响我国银行主体的利润率,从而影响我国银行主体的效率。其次,外资银行进入会加大金融监管难度,并且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进度不同而加大地区金融发展差异,使得本来发展缓慢的西部地区银行业发展更为困难。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银行主体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贯穿于投入、产出及利润的各个阶段,并且通过扩大再生产的再循环通常还会产生巨大的乘数作用。

三、在微观金融生态平衡下,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影响

在微观金融生态环境下,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主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我国银行效率的影响上。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在封闭的金融环境下,我国银行主体在内部投入―产出不断循环中实现国内金融生态的平衡,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大量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给我国银行投入―产出循环中的各个环节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投入―产出循环的投入阶段,外资银行主要通过持续资本效应和产权改革效应分别对我国银行业的资本注入和产权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在投入―产出循环的产出阶段,外资银行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效应、示范效应及人力资本培养效应分别对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技术的提高、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和模仿,以及金融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地作用。

第三,在投入―产出循环的利润阶段,外资银行主要通过竞争效应、环境变革效应分别在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效率和金融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外资银行进入对于国内的银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内银行应该把握好机遇,注意吸收、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金融创新技术,提高其主体经营能力、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去迎接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强力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 改善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2]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 金融研究, 2005(2):35-45

[3] 谢太峰:关于金融生态内涵与评价标准的思考.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4):26-28

[4]徐诺金:论金融生态平衡的内在调节原理[J].南方金融,2006(12):27-48

[5]徐诺金:如何理解“金融生态”[J].南方金融,2006(10):23-26

[6]徐诺金: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现状与路径[J] .南方金融,2006(8) :27-30

第6篇

[关键词] 中药; 微生态调节剂; “口炎清”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42-01

随着微生态学研究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对中医中药与微生态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中草药和中药复方在微生态调节剂方面的应用也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

“口炎清颗粒”由金银花、天冬、麦冬、玄参、甘草五味中药组成,治疗复发性阿弗它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口腔粘膜扁平苔癣、口腔白斑等口腔疾病,收载于《中国药典》一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口炎清”作为微生态调节剂使用的可能性。

1 微生态学说与中医药的学说相关性

中医学的许多原理都与微生态的内容和机制有相似之处。中医学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且“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微生态学基本观点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论;因此,微生态学的统一观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在认识角度和立足点是一致的,均是从生物整体认识生态平衡。中医推崇阴阳平衡,微生态学则强调微生态平衡;两者在发病机制学说方面也惊人地相似,都强调失衡论。中医药从整体出发,研究人体平衡与失调问题并通过中药使失调恢复平衡,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另外,中医的脏腑学说也在微生态研究中不断得到人们的论证[1-6]。

微生态学为医学领域带来一系列观念革命,为医学进一步认识人的生理、病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我国微生态创始人魏曦院士曾预言:微生态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打开中医奥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7]。

2 中药在微生态菌群失调调节上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研制的中草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发现一些补益类中草药如阿胶、五味子、剌五加、枸杞子等单味药以及一些中药方剂具有扶植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菌群失调、提高定植抗力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扶正固本、调整机体综合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出发,调动机体潜在的抗病能力[8-16]。

同时,对肠胃菌群失调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一些中草药有防治作用,如黄芪、人参、丹参、穿心莲、蒲公英、板蓝根、金银花、大黄等。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对肠道正常菌群的扶植、对肠道产生的内毒素的有害菌的分解和调节而实现的[17]。

3 口腔疾病与消化道系疾病密切关联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牙酿属脾胃,肾经行舌两侧。临床调查发现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表明消化道疾病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之间存在关联[18];有研究表明,30%~48%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可能参与了口腔内多种溃疡型疾病的致病过程[19-21]。

4 “口炎清”可能的微生态调节功效分析

中药治疗口腔炎症的药理基础与中药单复方调整菌群失调的机制相似,即抗炎、解热,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

口炎清复方具有滋阴去火、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和扶正固体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麦冬抗炎、抗病毒、滋阴;天冬养阴清热,润燥生津;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且三者都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玄参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另外对金银花的研究中发现,金银花不但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在从调整微生态失调的角度来防治内毒素血症也有良好效果[22]。

综合前面的分析推测,“口炎清”对菌群失调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具有作为微生态调节剂使用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祝世讷.研究和建立中医微生态学[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4):242-246,319.

[2] 姜良铎,焦扬,张.中医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关系初探[J].陕西中医,2006,27(8):970-971.

[3] 陈更新,马贵同.略论中医药与微生态[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1):65-67.

[4] 郭静,陈文慧,袁嘉丽.微生态学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运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15(20):2875-2876.

[5] 李果,肖小河,金城,李祖伦,罗云.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调节[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1(5):466-469.

[6] 杨景云,杨继新.中医药微生态学的研究现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15(1):1-3.

[7] 强星宇,张国成.浅析中医理论与微生态学[J].陕西中医,2006,27(10):1249-1250.

[8] 李丹,杨景云,杜建佳,于敏,霍继明,张淑宏.黄柏、黄连中药合剂对抗生素所致家兔阴道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9 (6):39-40.

[9] 孙玉清,田桦,薛桂荣,等.褐多孔菌中药合剂抗肿瘤作用的微生态学实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1):34-5.

[11] 谢小梅,付志红.车前子多糖对小鼠阴道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241-242.

[12] 梁冰,吴力克,房芳,姜峰,詹瑛,张学成.螺旋藻制剂调节实验性肠菌群失调症药效学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1,(6):92.

[13] 鞠宝玲,陆叶,杨景云.四君子汤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24(2):16-17.

[14] 颜玉,杨景云,李丽秋,等.中药人参合剂对提高小鼠定植抗力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9(5):27-28.

[15] 姜欣,冯云,王晓波,等.中药透皮吸收剂对大鼠阴道微生态失衡的调节效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1):19-20.

[16] 何颖辉,罗晓健,钱星文,王珏,吴志鹏,吕爱平.藿香正气胶囊对菌群失调小鼠黏膜免疫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397-2400.

[17] 田碧文.阿胶、五味子、刺五加、枸杞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杂志,1996,8(2):11-13.

[18] 王承柏.重视慢性肝病内毒素血症的防治[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

[19] 张慧,陈柯.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3):245-246.

[20] 陈东,黄英.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6):615-616.

[21] 李友云,黄安,程燕飞,韩晓东.口腔幽门螺杆菌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及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研究[J].2008,15(4):1069-1070.

第7篇

一、传播生态学的理论内涵

1.传播生态学理论中对传播生态环境的解析

传播生态学的发展和研究起源于北美洲,其中主要是学者Nile—Bosoms提出的“媒介生态学”和传播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当前我国对传播生态学的界定普遍认为:传播的生态环境是在某一个特殊时期,整个媒介的组成部分之间、媒介相互之间、媒介和存在的外部环境之间,各自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实现的一个相对平衡状态的结构。这种结构涵盖政治法律环境、经济情况等多种外界因素。传播生态这一行为的完成,是协调受众、各种媒介、经济形势、社会区域这一复杂系统,从而实现的较为稳定的变化过程。传播生态学除了借鉴生物领域的生态学含义之外,引申为一个系统的含义。传播生态学包含媒介、经济条件、社会状况等复杂的传播生态要素,强调的是这些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系统的生态平衡,即怎样实现这些要素的协调发展、共同演化,传播生态学更重要的是强调可持续发展。

2.传播生态学对传播介质之间的互动和平衡机制的解析

在传播《生态学》一书中,对文化并不是全部由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范式决定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释,但是文化却是通过这一因素更好地运行的,并且看起来是合理的、能够理解的经验和此类范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子传播的文化愈来愈展现出其成为后工业化时代的一种文化。按照这一个理论,大众传播媒体,尤其是拥有高素质的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电视在新时期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邵培仁是国内传播生态学较早的研究者,他在《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以及《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中,对我国的传播生态学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我国目前关于传播生态学的定位实际上放在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研究区域进行”。传播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保持传播媒体、受众之间的生态平衡,控制好传播的内外因素,寻求更好的保持传播生态环境平衡的途径,使传播生态学成为我国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力量。

二、我国电视音乐文化的传播现状和传播生态学研究

1.我国电视音乐文化传播

我国的大众媒体对当前的音乐传播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是在我国电视成为主要媒介之后开始的,时间大约为20世纪的80代开始到现在的20多年,我国的音乐文化的传播经历了这2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音乐文化的每一个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电视媒介的发展。首先,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电视画面和音乐之间的融合,构成了一个电视音乐的有机整体并进行广泛传播。在荧屏上播放各种娱乐节目,如广告、电视剧等等,更多的节目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伴随着科技和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当初的无线传输到卫星电视再到有线传输,电视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影响着观众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从而影响着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播。

2.电视音乐文化的传播成为了导向

大众性音乐是包含着多领域的音乐文化构成的一个文化范畴。在我国的大众音乐的演变系统里,主要有以下几种构成:革命音乐、儿童音乐、宗教音乐、军旅音乐、流行音乐等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最普及的传播媒介的电视,使得千千万万的音乐创作人在努力进行创作。所以说电视音乐节目和音乐创作这两个行为之间有着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关联度。在目前音乐传播的动态过程中,电视成为了一种主要的音乐传播媒体,一方面通过电视进行传播,使受众能够在音乐的陪伴下得到一定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一起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激情;另一方面电视的传播能够很快地使传播内容成为一种主流的娱乐内容,提高社会对这些内容的关注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成为大众音乐的一个潮流和导向。

3.音乐流行的激发

音乐文化的流行,指的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构成的群体,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由于因为某一种特定的心理的需要,而乐于追求某一种特定的音乐风格,使得这样的追求行为和方式,在特定的社会领域内得到扩展并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流行音乐的内在特征是社会上人们对音乐追求的连续性、模仿的演化过程,对此类追风行为的不断传递,使得更大领域内的群体对这样的文化进行认可和模仿。鉴于电视媒体在进行音乐文化传播时,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优势,有其特有的普及型和权威性,使得音乐流行加速。作为音乐流行的本身,加入能够进行权威性的参与和激发,那么流行音乐的扩大化和快速化能够有效的完成,使得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音乐流行在一定的程度上,对音乐、音乐人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得他们能够迅速得到社会和人们的认可。

三、电视音乐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生态失衡和重建对策

1.电视音乐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生态的失衡

当前的电视仍旧是覆盖面较为广泛的强势媒体之一,我们生活中的各类信息更多的是由电视给我们提供的,我们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接受,更多的是取决于电视音乐文化的传播。可以这样说,电视音乐文化的传播一方面对音乐的形式、风格和题材等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电视音乐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也改变了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中国的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目前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它的传播在不断构建着我们身边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电视音乐文化传播是电视的文化传播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大众媒介之一的电视,其特征给与了它特殊的大众文化的属性。这种大众属性,首先表现在电视音乐传播的受体的数量多、受体的影响范围较大等;其次,电视音乐传播的娱乐性以及传播的商业属性,在娱乐化商业化的基础上满足受众的爱好。在目前的情况之下,把收视率作为主要工作的电视音乐文化的传播,主要以青年群体为受众的=对象,把歌星的演艺作为主要的传播内容,它的娱乐性越来越强。电视音乐基本上变成了流行音乐的新符号。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晚会、演唱会等支撑着中国电视音乐的发展和壮大,目前我国的音乐领域内,流行音乐占很大的音乐文化空间。这样的媒介条件,使得我国的音乐文化在总体来看,其生态是不平衡的。这样的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反映中国传统音乐精髓的中国民族音乐较少,其次是缺乏来自生活的原生态的音乐文化形式。

2.对我国音乐文化生态平衡的构建

目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处在失去平衡的边缘,我们要具备音乐生态发展壮大的理念,不断寻求保持我国电视音乐传播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并不断的尝试和使用。传播学的平衡理论认为,在媒介的管理工作和大众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媒介的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受众,大部分是不能得到他们的影响或者限制的,相反更容易受到小的信息的影响和制约。这就像经典的木桶理论所分析的,决定盛水多少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板子,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在整个木桶作为一个系统来看,最短的木板的长度限制和约束最长的木板发挥作用的能力,所以说决定媒体的影响力和战斗力的,除了最优秀的外,还要整体提高系统的能力。对于原生态的音乐文化和民歌等文化的缺失,电视媒介在不断地探索这种文化的传播形式。受众通过电视这一媒体收获到民歌等音乐信息后,原生态的音乐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壮大和发展,使得音乐生态失衡得到了一定的补偿,这也正符合木桶理论的补救措施,使最短的木块得以延长,提升整个木桶的盛载能力,实现整体的平衡。实现传播生态学木桶理论的平衡,需要每一块木板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水平和效果。而且要对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劣有一个充分全面的认识,通过媒体对市场进行培育,发展观众数量,从而实现积极使用电视传播的能力来平衡音乐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央电视台开设的音乐频道以流行音乐为主,但是也为我国的古典、民族乐等非主流的音乐类型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使得流行音乐、民族音乐、高雅的音乐在和谐的舞台上共同发展壮大。

第8篇

2014修美美容国际集团旗下唯美极系列,火热推出性感美雕全球性感抗衰时尚品牌,雕塑魅惑性感外在,将性感抗衰进行到底。活细胞产品配合微波聚焦共振仪器,增加女人的美丽和魅力指数,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减肥或塑形,而是享受紧肤、嫩肤、塑形、平衡荷尔蒙、抗衰老等一站式服务,打造迷人S曲线,提升女性魅力。不仅让女人的性感呈现在形体与外在气质的上,同时通过外表的自信建立女人从骨髓中散发出来性感,摄人心魄的魅力,让全世界的女人都性感起来,都美丽起来,都幸福起来!

性感美雕微波翘臀

丰满圆翘的美臀,让TA魂牵梦绕,扭动显风情

美化臀部线条,令臀部翘挺、圆润、紧实;改善脂肪聚集和皮肤松弛现象、促进女性荷尔蒙分泌,增加魅力。

性感美雕微波收腹

迷人在腰腹,让TA恋恋不舍,相拥尽繁华

调理背部经络、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功能,增进肠道排毒、重塑腰腹曲线、整体年轻态。

性感美雕微波塑背

平滑柔顺的美背,让TA痴迷忘返,所触皆性感

雕塑背部完美曲线、缓解颈肩疲劳感,改善睡眠、重组背部脂肪细胞,使背部平整,顺直、排出肾脏毒素、促进女性荷尔蒙分泌,增加女性魅力。

蕊莉娅皇家青春内雕,女性生殖系统的圣经

上帝说,女人是男人身上掉下来的肋骨,不是头骨,不是脚骨,是在男人腋下靠近心脏的肋骨,因为男人和女人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因为女人需要男人的保护,因为女人需要男人的爱……为了这份得之不易的幸福,我们要彼此好好珍惜!包括呵护健康和美丽的源泉――女性生殖系统!

人的生殖系统是发育最晚的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成熟象征着人整体成熟。女性生殖系统的衰老又是在人的一生中最先开始的,女性的生理功能30岁左右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衰老的症状也随之出现。

女性的生殖系统非常坚韧又非常脆弱,极不易保养,营养补充不足、健康维护不利、经期、、怀孕、分娩、流产、节育等,无一不损伤生殖系统,造成女性生殖系统病变。女性生殖系统的有形器官(硬体)含盖腺、卵巢、子宫、宫颈、阴道、外阴。调控整个系统的是内分泌系统,而内分泌激素的反应机制(调控软件)则是经脉系统之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生殖系统健康与否直接关系整个机体的雌激素水平,生殖系统健康,内分泌随生理周期准确地分泌雌激素、黄体素,于是经来经去,不腰酸、不腹痛、心情轻松愉快。生殖系统健全,任督两脉脉气旺盛,冲脉、带脉自然也正常,于是背挺、腰细胸部坚挺,臀部结实,大腿无赘肉,下腹不凸挺,无眼袋,无皱纹,无痤疮,远离色斑。因此,确保生殖系统的健康意义重大。

女性生殖系统挺“脆弱”

女人一生是非常劳累的,尤其生殖系统更劳累,生理结构特别,非常脆弱,极难保养,最易受经、孕、育、产四期,流产、、避孕药等对生殖系统伤害巨大,受伤后也最难恢复,生殖系统的重要性及功能的特殊性,决定它本系统的独特性,排他性。为了孕育生命、护固胎儿,它对本系统外的任何物质均持排斥态度,吸收不足50分之一。

A:两个1/50不足

1.对药物吸收不足1/50:无论是口服、注射的药物,通过胃、大肠、小肠、肝再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运行到生殖系统仅吸收不足1/50,造成妇科疾病顽固难愈,甚至越来越严重,以致恶变。

2.对营养的吸收不足1/50:难以维持生殖系统正常的生理要求,使其免疫力低下,易感染。造成过早衰老,松弛,干涩,变黑等。

B:三个极易

1.极易伤害:生殖系统容易劳累,生理结构特别,非常脆弱,极难保养,最易受经、孕、育、流产、、避孕药等,无一不损伤生殖系统,很难彻底休息、治疗、恢复。

2.极易感染:女性生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器官,常年暴露于密闭不透气、充满污染的环境中,在这里毒素大量堆积,极易造成细菌、病毒的滋生及上行感染,引起面部斑、痘、疹、暗黄。

3.极易受寒:女性生殖系统处于任脉之上,属阴中之阴,极易受到各种寒湿影响,形成寒凝血瘀(血色暗、有血块)、宫寒不孕、经来腹痛、手脚冰凉等。

蕊莉娅,做下半身用不落幕的女人

蕊莉娅皇家青春内雕系统,源自法国,几经现代医学技术的完善和创新,以不伤害机体自身为前提,加强肌体自身内传导和调节能力,提高自身细胞分泌能力,行气活血,滋阴缩阴,提高生殖系统自洁能力,从而让整个机体恢复年轻态、健康态,进而提高生殖系统括约肌的活力,达到使其恢复弹力、收缩力,最终达收缩阴道的目的。

第一步:快速提升生殖系统免疫力

蕊莉娅私密修复则提倡“以茵制菌,天敌治理,生物相克避害”的为生态平衡理论,产品通过向阴道直接补充大量有益菌活菌,迅速调节阴道菌群平衡,提升生殖系统免疫力,减科炎症的发生。

第二步:快速解决阴道松弛干涩

区别于传统的缩阴产品,蕊莉娅无创私密青春修复术采用基因疗法和传统医学相结合,不但达到完美缩阴的效果,同事对生殖系统及全身达到抗衰目的。

第三步:增殖细胞。恢复生殖系统年轻态

主要成分祖细胞多肽让生殖系统再生,增殖生殖系统新细胞数量,增强生殖系统源动力。

第四步:法国原装共振聚焦仪,疏通经络,调理胞宫

主要疏通的三大穴位:八s穴,调节人一身气血的总开关;会阴穴,人长寿的要穴:三阴交穴,妇科疾病的首选要穴。

第五步:定点生物反馈疗法,定点定位启动生殖系统运动肌肉群

定点生物反馈疗法启动神经功能,使生殖系统肌肉群具有收缩运动功能。同时搭配蕊莉娅独有的爱情肌运动,有效增加两性生活质量,使生殖系统健康有活力。

蕊莉娅皇家青春内雕完美抗衰体系

蕊莉娅皇家青春内雕・私密修复系列

任何女人都希望自己具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姿。美丽是女人永恒的谈资,永不凋谢的话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方面的节奏也明显提速。我们在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同时,身体也悄悄发生了许多变化,甚至导致了妇科疾病的发生。治疗,复发,再治疗,再复发,这循环往复的过程造成了许多女性难以言表的痛楚。

蕊莉娅私密修复系列,青春内雕第一臻献,提倡“以菌制菌,天敌治理,生物相克避害”的生态平衡理论,终结妇科炎症,塑Ⅰ度清洁健康女人,成就女人健康的美。

蕊莉娅皇家青春内雕・无创私密青春修复术

现代基因科技与法国皇室古方相结合,采用祖细胞多肽与皇室爱情肌诱导运动,配合微波共振聚焦仪,滋阴养阴丰阴、提高性动力并延缓衰老,是一款针对女性生理特征而研发的抗衰老之瑰宝。

蕊莉娅皇家青春内雕・盆腔修复宫络SPA

第9篇

【关键词】土地开发;土地整理;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一切经济发展建设的空间基础。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由于建设占用、生态退耕、灾害损毁使耕地总量快速减少。同时依然存在耕地空间分布不均、生产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限制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在2007年全国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上,总理郑重承诺,一定要确保全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突破,这是一个事关14亿人吃饭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用地用途转用管制,建设用地审批等多种方式严格限制耕地的非农转用。在限制我国农用地转用同时对于必须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进行耕地补充是维持耕地占补平衡的必要方式。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保证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方法手段和重要因素,是促进土地合理有效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日益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起步较晚,在其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管理方式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其中土地开发整理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是主要问题之一,如果能在土地开发整理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创造更多市场作用因素,就能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当然市场化不是万能的,只有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下的市场化才能避免市场失灵的发生,真正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所以在本文的最后一段探讨土地开发整理市场化后的社会效益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占补平衡的理论内涵

(一)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

耕地占补平衡是指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两者的平衡。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正式提出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要补充相应的耕地,以保证耕地不减少。2004年国务院28号文《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各类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

学者对于耕地占补平衡的理解层次比较丰富,除了数量,质量的平衡,还提出耕地的生态平衡,区域平衡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占补平衡概念。而依据我国现阶段的耕地占补情况来看,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储备耕地较多,而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的储备耕地数量已经不多,区域不平衡现象显著,实现总量与质量的平衡需要一定程度的易地开发项目,因为土地的有限性,长时间实现区域内的平衡就更加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土地开发与土地整理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认为:土地开发是对目前尚未利用,但其自然条件适宜或允许被开发为某种用途,且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取技术经济手段进行开发利用,包括开发荒山、荒地、荒水和滩涂等。而土地整理的概念则是:在一定的地域区间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确保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良性循环的措施。它既可以是农地整理,也可以是市地整理。”

可以看出,土地开发的主要对象是完全没有经过开发的荒地,而土地整理的对象主要是已经经过开发利用的土地,其主要目的是集约利用,使得原来的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作用。本文中将土地开发整理概念合并使用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土地开发整理都可以增加可耕作耕地的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如果耕地指标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它们都可以为耕地占用提供指标,具有市场化的条件。

(二)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开发整理的密切联系与理论基础

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开发整理之间密切相关,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快速有效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也离不开土地开发整理,耕地成为非农业用地后只能通过易地开发或者整理的手段来补充,别无他法。

二者密切的联系还体现在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可持续发展理论,动态平衡理论,土地价值理论与土地生产潜力理论都是解决和指导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开发整理的理论基础。具体理论内容不在此详述。而在我国,《土地管理法》是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开发整理的法律基础,从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的相关性可得出两者的关系紧密。

二、现阶段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的产业化运作一种是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各种造地公司接受政府、集体或农户的委托自行筹资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其成果经验收合格后,纳入新增耕地标储备库。另一种是行政指导市场运作相结合,这种市场运作是比较广泛的,各种形式的土地整理企业接受政府、集体或农户的委托垫资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其成果验收合格后,纳入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库,然后由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核定土地整理企业的成本并予以相应的补偿。具体主要模式有以下两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