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态安全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08 15:02: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态安全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态安全研究

第1篇

生态安全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然生态的安全,其包括地震、海啸等;第二种是生态系统的安全,有海洋、森林、湿地和微观系统四个部分;第三种是国家生态的安全,有组成部分。实际上生态安全是对社会安全的继承和发展,让人类从其他角度来思考社会和交易安全,使人们能够在三种安全的交融下迎接社会的挑战。生态安全是社会安全的基础,只是对社会安全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2]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生态安全渐渐成为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生态安全强调与人的生活有密切相关,也强调系统的安全,更强调用法律来保护生态安全,将生态安全运用到法制建设之中。因此,生态安全在某种程度上应受到法律保护。这涵盖了生态安全的两层含义。第一,生态安全是其自身和人类环境的可持续的一种状态;第二,生态安全是受法律保护,具有法律意义。生态安全的由来表明人民对生态安全赋予法律保护的期盼,生态安全的发展表明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急需提高。目前,我国环境问题还是非常糟糕,环境恶化日益突出。如今,脆弱的地球环境已经经不起人们的折腾了,所以,人们要提高自己保护环境的意识,政府也出台了不少相关保护政策。

二、法律意义上的生态安全

当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法律自身也要通过一定的改革来满足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人与自然对于生态安全,人与自然是其起点,生态安全突出人与自然的联系,强调自然安全、社会安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总的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护生态安全的根本,生态安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受法律保护的对象。生态安全表明的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备状态。从生态系统可以看出,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生态安全。[3]它是人类活动、生活的首要问题,因此是全球人类的最终安全。生态安全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我们同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态安全中所谓的人并不是现实中单个的人而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代表的是一种主体。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它们是以生态安全为基础、以利益为次要的理性的人。

(二)社会技术社会技术是生态安全的一种媒介,它是一种利用传统法的技术来对社会进行的改革。传统法具有一定的弊端,我们需要在一些法律之间找到一种所谓的平衡,从而达到合适的目的利益。对于环境法,如果从片面上很难找到那种理想的状态。为了找到环境法的合适、理想的状态,就需要通过查阅与环境相关的一些材料,无论是对自然还是社会领域,都要进行研究。因此,我们运用有关的技术来形成环境法律的一些制度,可以形成确定的安全观念,有效的保证生态价值,使之有别具一格的特征。最终我们在与改善环境法律制度体系,使之能完美的适合我们国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4]同时,我们要吸取一些新兴的技术,推成出新,不断创造适合我国的社会技术,构成完善的生态安全秩序,对生态安全的深化具有支撑作用。

(三)环境权利生态安全得以实践,环境权利必不可少,通过一些新型的权利义务机制来实现。人类生活环境的必备状态是生态安全的重要要义,而环境权利是人有享受舒适生态环境的待遇。因此,环境权利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既能有效的避免生态安全的虚无,又能为建设生态安全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环境法的反思

生态安全不仅要对传统部门进行改革,还要考虑其法律核心。老实来说,实现生态安全要有合理地掌握法律含义,建构环境法的观念与制度。

(一)生态安全的反思人类对生态安全的认识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辩证过程,在环境法的审查中,更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不足之处,建立新的生态安全观念,即将人带入生态系统中,提出生态安全是人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安全,它们是一个整体,这进一步展示了传统部门法安全观念的重要性,面对生态安全问题存在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哲学方面探索,并以此扩展传统法哲学领域,促进法哲学的改革。[5]我国在高风险的背景下,更需要在哲学方面来反思环境法安全观念。所以,生态安全不仅仅是概念出新,它更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安全致使我们对价值和立法的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来保障生态的安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二)生态化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法的目的是用某些特定的法律手段来降低风险增加社会安全。可以看出,环境法已经不再是交易和社会安全,而是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利益。因此,环境法面临着变革。从法的概念上来讲,环境法需以可持续发展为新理念,在哲学的背景下进行一代向二代更替。新的环境法不仅要保护当前的利益,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三)制度的回应从经济学来看,制度即可指具体的一些制度安排,也指社会中各种制度的综合。我们这所谓的制度的回应指许多环境法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制度体系的回应,当然也指具体环境法制度的反响。1.一体化制度体系一体化制度体系包括规则、法律、政策,我们需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要求从源头防护,把保护环境意识穿插于各个环节,提高发展能力。建立与俄罗斯相似的法律体系,以生态安全为前提,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此外,由于系统的复杂和不稳定性,法律渐渐改变了生态系统。由此,法律人从原先理想的,喜欢的规则管理到新的认知,适应的机制,法律通过新的调整办法解决了管理问题。因此,可以重新考虑规则在生态安全上的功效保证,实现对生态安全的系统化保障。2.一体化的框架体系联动框架体系有立法、司法和执法,在生态法律方面,我国在很多领域并没有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因此,因促进环保立法,在环境保护中建立一些基本理念,落实主体功能区的布置、生态功能区的布置,在源头上保证生态安全。从生态执法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应该扩大处罚力度,加强政府对生态安全保护的责任,督视监管部门严格执法。从环境司法上可以看出,尽管我国一些法律建立了公益诉讼的制度,但却在各个方面存在限制。因此,在我国法律的修订中,对一些环境破坏问题,公民和一些非政府人员有权利对环境问题提出诉讼。由安全观念的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部门法下,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转换概念或者对理论的假设,而在于对思考角度的转变和对现实中问题的关注。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桂西

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154-04

目前,不少国内外学者已从生态安全(the Ecological Security,ES)的角度研究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生态安全(ES)[1]是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是整个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基础,没有生态安全,生态系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资源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安全是资源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土地生态安全的定义

生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生态安全一般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前者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2~4],后者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映。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相关的论述几乎属于空白,众所周知,土地生态系统是地表、地上、地下特定土地空间内由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与由气候、土壤、地貌、岩石、水文等构成的环境系统复合而成的整体[5]。因此,土地生态安全(the Land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LRES)是指特定研究区域内土地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处在一种没有或少有污染威胁的健康、平衡可持续状态,同样也包括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且土地自然生态安全是土地生态安全的核心基础。

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基准体系

根据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判别原则,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基准体系如下:

生态安全值

三、桂西地区土地安全评价

1.研究区域概况

桂西地处广西西部,百色地区中部,云贵高原与南岭丘陵的过渡地带,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右江上游,位于东经106°07'-106°56',北纬23°33'-24°18'之间。现辖百色市和河池市,由于贫困、紧张的人地关系和典型生态环境,已成为影响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迫切需要寻找生态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途径。

2.桂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状态,更要反映出对生态安全有潜在影响的重要因素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另外也要考虑生态安全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根据区域性、科学性、整体性、代表性、敏感性、可比性、非兼容性、动态发展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同时考虑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各评价因子的复杂关系和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水平参考国内外相关成果[6~8],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三方面建立桂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A:桂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A;系统层B:土地自然生态安全系统B1、土地经济生态安全系统B2、土地社会生态安全系统B3;状态层C:土地资源数量C2、土地资源质量C2、土地经济投入压力C3、土地经济产出能力C4、土地人口承载指数C5、土地整治能力指数C6;变量层D:人均耕地面积D1、耕地有效灌溉面积D2、耕地动量动态平衡率D3、森林覆盖率D4、水土流失面积比率D5、土地抗灾能力指数D6、土地多样性指数D7、耕地生产力指数D8、农田旱涝保收率D9、土地石漠化率D10、人均GDPD11、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数D12、单位耕地化肥农药负荷D13、单位耕地粮食产量D14、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D15、农民人均纯收入D16、人口密度D17、公路密度D18、城镇化水平D19、区域开发指数D20、就业率D2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D2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D23。

四、桂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与分析

1.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权重(W)的确定是一项探索性很强且难度大的工作,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在获得有关专家学者打分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一致性检验的基础上进行总排序得到各层次指标的权重。

变量层D1~D23对目标层A的总排序结果(即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为:0.0873、0.0246、0.0207、0.1326、0.2396、0.1053、0.0416、0.0342、0.0330、0.0612、0.0058、0.0620、0.0147、0.0196、0.0039、0.0039、0.0289、0.0067、0.0289、0.0136、0.0136、0.0092、0.0092。通过计算:CI=0.0615,RI=1.0980,CR=0.0561≤0.10。所以变量层D对目标层A的层次总排序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

2.评价指标安全指数

根据相关文献,笔者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各指标的安全指数[7~0]:

其一,安全趋向性为正向。如以“安全”为标准值,且实际值(x)≥(s),(s)为标准值,则安全指数为1;否则,安全指数就为x/s。如以“不安全”为标准值,且x≤s,安全指数就为0;否则,安全指数就为1-x/s。其二,安全趋向性为逆向。如以“安全”为标准值,且x≤s,则安全指数为1;否则,安全指数为x/s。如以“不安全”为标准值,且x≥,则安全指数为0;否则安全指数为1-x/s。通过计算,桂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安全指数如表所示:

3.评价指标单项安全值

土地生态安全单项指标的安全值计算的数学模型:S=P'×W,其中,S为土地生态安全的单项指标安全值,P′为单项指标的安全指数,W为单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出单项指标安全值如表2所示:

4. 综合评价及分析

确定综合安全值,常用的数学方法是很多的,如指数和法、指数积法以及指数加乘混合法等。本文采用指数和法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得到2004年桂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

百色市综合安全值:其中百色市0.6564,右江区0.8264,田阳县0.6591,田东县0.6914,平果县0.5458,德保县0.6071,靖西县0.5505,那坡县0.6311,凌云县0.5662,乐业县0.6807,田林县0.8136,西林县0.7905,隆林县0.6089。

河池市综合安全值:其中河池市0.6899,金城江区0.8063,南丹县0.7444,天鹅县0.6922,凤山县0.6085,东兰县0.6185,罗城县0.6695,环江县0.8540,巴马县0.7114,都安县0.5255,大化县0.6375,宜州市0.7643。

从计算结果和示意图可以看出:河池市、百色市各县、区、市土地生态安全值存在着明显差异。

5.桂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差异分析

(1)右江区、田林、西林、金城江区、南丹、环江、巴马、宜州市等处于“良好”状态,土地自然资源数量都比较丰富,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高,土地资源质量方面也较好,森林覆盖率都相对较高,自然生态安全系统的安全值都在0.5481以上,而经济和社会生态安全系统的安全值优势不太明显,但总的来说都与本文所用的国际、全国、全区标准尚有差距。因此,在该区域要充分发挥其土地自然资源的优势,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提高其土地自然生态安全性。

(2)百色市、田阳、田东、德保、那坡、乐业、隆林、河池市、天鹅、凤山、东兰、罗城、大化等处于“一般”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土地自然生态安全系统的安全值相对较小,社会和经济生态安全系统的安全值相对较高,该区域必须加强土地自然生态安全的保护,在开发中给予保护,同时保证经济和社会生态安全系统的健康发展。

(3)平果、靖西、凌云、都安等生态安全都处于“较差”状态,其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相对缺乏,自然生态安全子系统的安全值相对较低,一般都在0.3587~0.4257之间。经济生态安全子系统的安全值在0.0570~0.0884,社会生态安全子系统的安全值在0.0677~0.0789之间,综合安全值在0.5255~0.0.5662之间,所以该区域必须加强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建设,同时不能忽略经济和社会生态安全建设。

五、对策建议

1.尊重自然,重视土地生态自然修复的能力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加快植被恢复,实现土地生态的自然修复,必须千方百计创造出能充分发挥土地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的条件。

2.制定保护耕地政策,确保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力和抗灾能力

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是维护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推行复垦、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强化耕地质量保护,控制农田污染,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土地自身和社会的抗灾能力。

3.控制“三废”,加大对土地生态建设的投入,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地污染防治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污染。同时应当重视和使用生态农业技术,从思想上扭转重施化肥的倾向;在耕作方式上,在实行不同农作物轮作的同时,要适当增加养地作物;在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方面,建立并推广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减少农药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4.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制定区域产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要大力开展土地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整治,停止一切对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可循环产业,限制有污染产业的发展。由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我们实际上已不具备继续粗放外延扩张的条件,必须走出一条以提高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的土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5.树立生态安全观

土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区域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直接的原因都是由于民众或其他社会主体不当行为引起的。因此,要维护区域的生态安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最主要、最基本的就是唤醒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树立生态安全观念,将维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作为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

6.控制人口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缓解人地矛盾

在土地资源不可能增加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始终是土地资源供求的主要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地平衡的根本措施。从非农用地管制来看,重点在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方向的置换,实现非农用地的高效、有序利用,减轻非农业发展对农地用途转换需求的压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耕地资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刘勇,刘友兆,许萍.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资源科学,2004,(3):69-75.

[2]肖笃宁,陈文波,郭福良.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应用生态学报,2002,(3):354-358.

[3]王根绪,程国栋,钱鞠.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51-1156.

[4]焦学军.生态安全的监测与评价[J].防护林科技,2003,(4):32-34.

[5]王万茂,高波,夏太寿.土地生态经济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0-56.

[6]刘勇,刘友兆,许萍.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资源科学,2004,(3):69-75.

[7]罗贞礼.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系统聚类分析[J].湖南地质,2002,(4):252-254.

[8]张建新,邢旭东,刘小娥.湖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J].湖南地质,2002,(2):119-121.

第3篇

【 关键词 】 移动支付生态圈;物联网;PKI;WPKI;ECC;CA;RA;RFID;安全

1 引言

1.1 物联网

1.2 基于物联网的移动支付系统架构

移动终端由于便捷、使用习惯等成为支付工具的主要手段。移动支付是物联网的一个跨行业的典型应用。支付系统分为近场移动支付、远程移动支付和安全子系统。移动支付系统以账户体系为核心,由移动终端/智能卡、远程支付客户端、近场支付客户端、支付接入、交易、账户体系、清/结算 、支付内容平台、商户管理平台、支付支撑等部分组成。近场支付子系统包含NFC 等RFID 物联网技术,处于物联网的传感层。远程移动支付系统分别采用文件分布、网格技术等,分别实现移动网络传输、安全和行业支付应用功能,处于物联网的网络层和应用层。

2 移动支付安全技术

2.1 WPKI

2.1.1 WPKI 安全架构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利用非对称密码和数字证书技术成为有线商务领域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技术。但在无线环境中,PKI 无法实现有线设备和无线设备的互联。基于PKI 技术形成的 WPKI(Wireless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技术,是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中PKI 安全机制引入到无线网络环境中的一套遵循既定标准的密钥及证书管理平台体系,可以建立相对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WPKI 采用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作为实现的安全机制。WAP 的 安全架构由WTLS ( 无线传输层安全协议)、WML Script ( 无线标记语言脚本)、WIM( 无线个人身份模块)和WPKI( 无线公钥基础设施) 四部分组成。

WTLS 作用是保证传输层的安全。WTLS 是在 TLS 的 基础上加以改进来适应无线环境,它以加密技术为关键。WTLS 可以提供3种类别的安全服务,且安全级别逐级升高,握手过程中,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由客户端与服务端确定安全服务等级。

WMLSCRIPT 的作用是保证动态身份验证。WTLS 对用户身份的验证是瞬间的,不是整个支付过程。WTLS SCRIPT 提供了Crypto.Sign Text 函数实现动态验证。

WIM 的作用是利用智能卡内电路与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交互,如响应与发出请求,同时存储用户证书、密钥对及相应算法等信息。

WPKI 是安全架构的基础设施平台,其基本作用是支撑一切基于身份验证的应用,它与WTLS、WML SCRIPT 结合,实现身份认证、私钥签名等功能。它包含了终端实体(EE)、认证中心(CA)、注册审批机构(RA)、证书目录器(LDAP)、内容服务器(包含证书库、密钥备份等)、WAP 网关。下文讲述WPKI 证书的签发和安全连接。其中1、2、3、4、5是证书签发,6、7、8、9是WAP 安全连接。

(1) 用户向RA 提交证书申请;(2 )RA 对用户申请进行审查,合格后回给CA;(3) CA 生成一对密钥与制作证书,将证书交给RA;(4)CA 同时将证书到证书目录中供查询;(5) 保存用户证书,每一份证书配一份证书URL, 该 URL 发送给移动终端;(6) 有线网络服务器下载证书列表备用; (7) 移动终端和WAP 网关利用CA 颁发的证书建立安全连接;(8)WAP 网关与有线网络服务器建立SSL 连接;(9) 移动终端和有线网络服务器实现安全信息传送。

2.1.2 数字签名

WPKI 的核心是数字证书。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是证书的第三方签发机构,保证交易的公正、可信任。该组织作用是将公钥与一个用户绑定,并将它们身份与公钥匹配关系进行认证。证书中包含持有者身份信息、属于他的公钥、有效期、CA 身份 、以上信息数字签名等。

1996年ISO IEC/ITU 和ANSI X9 开发了X.509v3。WPKI 采用该标准协议进行身份的认证。X.509 v3定义了公钥证书的标准项和扩展项。 公钥证书包含版本号、序列号、签发者唯一标志名、中请者唯一标志名和公钥、证书有效期和扩展项,CA 对上述文件进行签名。 X. 509 v3允许使用扩展项给证书增加附加信息。扩展项包含二个域:type criticality 和value。扩展项关键标志是一比特标志位,用来表明该扩展项是否允许被应用忽略,如果应用不能解析该标志位是关键的扩展项,该应用就不能使用该份证书。3V3版本主要增加了扩展项。

2.1.3 基于ECC 算法的加密技术

1985年,Victor Miller和 N. Koblitz 分别独立地提出了将椭圆曲线上点的集合应用于EIGamal 体制中的ECC (Curve Cryptography )算法。与技术己经成熟的RSA, DSA 算法相比,ECC 算法的加解密和签名都是点加运算,速度远远高于RSA 和DSA 中的模幂运算。表1列举了相关算法的比较。

ECC 算法是将有限域中的椭圆曲线问题应用于加/ 解密的密码算法,特点是计算速度快,硬件要求低,故较适合移动支付系统采用的移动终端设备。ECC 算法有限域是包含有限元素的域,域中包含二元运算+和 X, 并且满足下列性质: 域中元素是基于+ 的阿贝尔群; 域中除去0之外的元素是基于X 的阿贝尔群; 对于域中任何三个元素x, y, z 有下面等式:xx(y +z)=(x x y)+(x x z);(x +y)x z=(x x z)+(y x z)成立。 假设q 是任意素数,Fq 是有限域,大多数ECC 算法标准都是基于有限域Fq , q 为素数。ECC 公钥密码建立主要有体制建立、密钥生成、ECC 加密与签名。

针对移动支付的应用,ECC 算法流程简要如下:

(1)桥CA 体制建立与密钥生成

首先选取一个基本有限域Fq, 其中q 本身可以是一个素数或者q =2 m,m 为素数。然后在Fq 上选取一条椭圆曲线 E, 使其阶为一个大素数或者一个大素数与一个小整数的乘积。选取E 上任意一点P, 公开有限域Fq、 曲线E、 点P 和 阶 n 这些信息。ECC 算法的密钥生成是一个统一过程,无论是应用系统的终端用户还是服务器端用户,桥CA 随机选取 dbr∈ {1.n-1},计算 Q br=dbr p,将Qbr 公布为自己的签名公钥,dbr 保存为自己的签名私钥。为了保证安全性,桥CA 要定期更换自己的签名公私钥对。电信运营商(或第三方机构)与金融机构CA 根据桥CA 定期生成自己的公私钥对。移动终端用户申请证书时,RA 审核身份信息和银行帐号,通过后CA 随机选取 dAen dAsi∈{1, n-1}, 计算 QAen = dAen P 和 QAsi = dAsi P, 将dAen和dAsi 写入终端移动设备的秘密位置,将 QAen和QAsi 因连同终端用户证书标识码和其他属性信息写入到用户证书中,并对证书进行签名;将系统公共信息,例如椭圆曲线基点和系统当前合法的C A 证书写入到终端设备其他区域;最后将用户的证书存入证书备份服务器,将用户的加密公私钥对存入密钥备份服务器。

(2)ECC 加密与签名

移动支付应用中,用户与商家在协商对称加密算法密钥时,以ECC 公钥加密算法,然后利用协商好的密钥,用对称加密算法加密交易数据。

移动支付应用中,签名按照主体可以分为CA 签名和RA 签名;按照方式分可以分为简单签名和多重签名。下面简要说明用户对交易数据签名过程。

假设交易信息为M, 双方的密钥是KEY,H 为HASH 函数,A 为用户、B 为商户。

A 发送(Ekey (m), SdAsi (H(m))) 给B, 其中SdAsi (H(m))为 A 对 H(m) 的签名。

B 验证H(m)=D SQAsi (H(m)) 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发送交易取消信息Cut(H(m))给 A; 若成立则发送(Ekey (m),SQAsi (H(m)) 给A, 其中SQAsi (H(m))为 A 对 H(m) 的签名。

A 验证H(m)=D SQBsi (H(m)) 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发送交易取消信息Cut(H(m))给 B; 若成立则交易成功。

2.2 RFID 智能卡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由读卡器(Reader)和电子标签(Tag)组成。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超高频和有源,其中低频为125KHz-135KHz,高频为13.56MHz,超高频为840MHz-925MHz,有源为2.45GHz-5.8GHz。 移动支付目前较多使用的NFC 技术即是高频短距离RFID 技术,兼容ISO14443、ISO15693等射频标准。NFC 终端主要分为非接前端(CLF)、安全模块(Secure Element)、天线(Antenna)等。在它的实现方案中,将安全模块集成到移动终端的称为NFC 全终端方案,如goole钱包 ;将安全模块集成在SIM/UIM 卡中的称ENFC, 以运营商为主; 将安全模块加载在安全芯片的MicroSD 卡的称NFC-SD, 以金融机构为主。用于标示用户身份的私有密钥、证书存储在安全模块中,且根据不同的实现方案,位于手机移动终端的不同部位,所有的密码运算都在硬件设备中完成,并带WPKI 功能的身份认证和密钥运算,为用户提供硬件级的安全保证。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关注了移动支付应用中支付终端和移动支付系统在安全技术与法规上对对用户隐私与信息安全的保护。WPKI 是移动支付的关键技术,但不是系统级的安全认证技术,需要在WAP 网关、WTLS 与CA 认证的流程上进一步深入研究;RFID 的安全模块的实现方式关系到各相关方的利益,需要确定后进一步研究。在物联网时代,对移动支付市场生态圈中的各方尤其是移动支付的运营商、CA、RFID 终端制造商等应更充分重视用户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物联网与移动支付繁荣与发展关键是对用户个人隐私与安全的技术与法规的健全。只有用户对移动支付安全与隐私的保护充分信任,才能逐步消除用户的顾虑,改变消费支付习惯,从而促进移动支付生态圈的繁荣。

参考文献

[1] 德阿克塞尔.格兰仕 奥利弗.荣格. 机器对机器(M to M)通信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 赵俊珏. 物联网网络服务支撑平台方案研究[J].电信科学,2011,(5).

[3] 中国电信移动支付研究组. 走进移动支付—开启物联网时代的商务之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 陈香梓. 面向3G的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10:20-25.

[5] 张燕燕. 移动支付的安全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济南.山东政法学院,2010,(21).

[6] 黄海. 基于x.509标准的CA认证中心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1.

[7] 李颖. 基于ECC算法的移动支付系统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第4篇

董昊昱

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71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经验方法及教训,分析我国以铁西工业区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宜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弊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铁西工业遗存,改善老工业区生态环境,从长远战略的角度对老工业基地更新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为提出可行的建设策略提供基础。

关键词铁西区;生态安全; 城市更新;

中图分类号: B845 文献标识码: A

一、研究背景

1.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

在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我国陆续建立了一批的老工业基地,正是这些老工业基地的建立,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为我国工业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这样长期的工业化发展中,随着产业经济衰退,更大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人居环境问题。对于老工业区这一特殊资源,我国在土地空间规划、宜居建设等方面都缺乏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体系,更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结合当前形式需求,急需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这对于促进特大工业城市功能完善和生态建设,保障老工业区居民健康,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更新城市旧工业区,使其可持续发展?初期的城市旧工业区的更新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多会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没有意识到工业遗产、遗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使用价值,造成了城市旧工业区历史记忆和城市文脉的割裂。沈阳的铁西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不仅聚集了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也记载着沈阳工业与建筑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历史,并充分的体现了具有丰富特色的沈阳工业文明。将铁西区老工业基地放在城市生态安全问题的大背景下,进行有机更新,使其既能保证文脉的延续性,又能满足生态安全的要求。

2. 铁西工业区价值分析

(1)铁西工业区承载的历史价值

铁西区不断创造着中国工业的奇迹,无论从物质角度还是精神的层面,铁西的工业文化都是我国无价的人类遗产。尽管这个充满历史痕迹的老城区、废弃的老工厂终将跨入全新的时代,但是作为中国工业的代名词,铁西区给人们留下的是永恒深邃的记忆。铁西区作为城市文脉的情感延续,具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

(2)铁西工业区更新创造新价值

铁西区旧工业厂区区位往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整,工业建筑大都结构坚固,具有大跨度、大空间、高净空等特点,其建筑内部空间具有使用灵活、结构坚固等特点,通过更新可以减少拆迁和建设费用,注入新的产业功能,满足不同需求,如商业、办公、展览、物流、居住等,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利用工业文化背景这一优势,旧工业区可以开发相关业态,例如创意产业,工业旅游,旅游纪念品出售等,不但延续了工业历史文化,还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带来新的社会价值。

3 .研究基础

(1)城市生态安全

城市生态安全具有广义及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生态安全是指城市既不会发生生态风险也不受任何潜在生态风险威胁的状态,即城市实现生态和谐或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化状态。目前比较有研究的现实意义的是狭义城市生态安全,指城市基本不发生人为导致的生态风险事故、在面对无法避免的生态风险事故(如危险品误漏、台风等)时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的状态。狭义城市生态安全承认在现代社会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生态风险事故和威胁,现代人类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冲击也是不可避免的,从而重点关注制约城市生存和发展安全的重大生态风险上,从而勾画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生态底线。狭义城市生态安全在现实社会中具有重大意义。

(2)景观格局优化

景观格局优化是在景观生态规划、土地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景观尺度层面上,现有研究成果很难定量化反映格局和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格局对功能的影响,使得景观格局优化研究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的难题。

通过对原有的景观要素进行重新的组合优化或者引入新的元素,进行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这就是景观格局优化。通过景观格局优化可以进行景观的规划设计及管理。通过景观格局优化,可以调整并优化景观的组成、斑块的空间分布布局及数量,达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整齐与和谐,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提高景观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历史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城市布局、产业结构、功能、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调整及优化。同时,城市更新也包含了对旧城区的保护及改建,对于文化遗产、古建筑的保护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研究方法

(1)老工业区区域空间规划技术研究

根据不同尺度用地结构和交通系统的情况,完善人工绿色廊道,研究城区空间扩展的廊道效应分析与廊道规划;优化整合绿地(广场),实现绿地的均匀分布;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容量与空间承载的动态关系;以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园区和工业园区等为对象,制定老工业搬迁区的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方案。

(2)城区生态安全网络构建技术研究

以城区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的安全、健康、适宜为目标,采用生态足迹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城区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在一定时间尺度上评价城区生态安全状况,明晰影响城区生态安全的关键要素;基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明确微观(搬迁区)、中观(相关社区)和宏观(城区)等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安全节点与生态廊道,构建城区的生态安全网络,制定城区的生态安全战略。

5 .结论

在进行城市宜居建设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策略分析,对于铁西区这种典型的老工业基地,由于其已经在城市更新的道路上发展多年,一些重要的问题已经得到良好的解决,因此在宜居建设方面应针对尚未完全解决或较为严重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吴国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探析[J].生态经济,2001(8):22~25

第5篇

【关键词】生态安全;生态控制线;流域

前言

党的十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并明确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这一宏观背景下,解读威海"生态立市"及新型城市化的战略内涵,开展威海市区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研究,旨在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助力威海生态文明建设。

一、规划背景

自2005年以来,威海对市区山地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生态系统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陆续编制了《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市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山体保护与利用规划》等一系列生态规划,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生态系统的联系性和完整性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从2005年和2013年的用地规模变化情况来看,园地、林地大幅度减少;从地貌特征来看,市区内仍有零星用地沿里口山、棉花山主要山体上的微小谷地、山麓建设,城市扩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发生剧烈变化的风险。虽然威海对山体、海岸带、河流水系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但由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尽合理、资源环境先天不足,局部存在着建设用地逐渐向生态核心区侵入的现象,市区部分水体湿地也出现了萎缩、消失,对生态区域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规划特色

(一)以划定框限生态本底的"生态控制线"为落脚点

生态控制线是整个城市的生态底线,是为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在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划定的生态保护范围界线。

本次研究以"反规划"为途径,通过保护战略性的各项生态要素,科学划定市区生态控制线,尤其是划定生态控制线内的生态控制区,将其作为不可突破的刚性边界来框限城市的用地蔓延。另外,还针对生态线内的各项关键性要素制定相应的管控策略,以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采取"山地-中间带-海岸带"的"三明治"研究结构

威海生态系统主要由山地、山-海中间带、海岸带三个具有不同资源特征的生态子系统组成,三个子系统生态循环过程差异较大,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控。

研究采取"山地-中间带-海岸带"的"三明治"结构,对三个系统进行分类管制,制定针对各系统的管制策略和实施政策。山地生态系统通过划定生态控制边界,进行内部分区管制;海岸带保护则以生态基本控制线为基础,同时结合线性分段保护,划分具体的带状地域,进行管制;对山-海中间带进行分区管制,尤其是加强山海之间的生态保护与游憩廊道的建立,真正实现山海之间的融合。

(三)采用GIS软件进行空间要素叠加

本次研究不是笼统地将所有具有生态功能的土地都保护起来,而是通过影响因子分析及GIS软件叠加分析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找出影响城市生态质量与格局的最基本部分,结合现场踏勘,最终科学地确定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具体分为五步:选择评价因子、分析生态因子、划定评价单元、综合生态评价、确定生态控制线的范围。

主要的数据来源于高精度遥感影像以及细致的现场踏勘。我们统计对城市扩张可能的影响区域以及对保持城市生态安全最重要区域的每一寸土地,将调研结果与GIS数据对比,进行人工修正,以确保生态控制线边界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四)基于流域统筹的理念进行管制单元划分

流域是以分水岭为界限的一个由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系所覆盖的区域,以及由该水系构成的集水区。或者说,地面上以分水岭为界之区域称为流域。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威海"山-海"生态系统中分布有大量的小流域,研究基于流域统筹的理念,以小流域为管制单元,对其内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污染治理、植被修复等活动进行分区、分类调控和引导,提出生态管制措施,以有效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四、规划核心

运用市域--市区层次推进的研究思路,首先构建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从优化山-海-城动态过程的角度入手,构建市区的生态安全格局,制定"分区"的管控策略,划定市区基本生态控制线。

(一)构建市域整体生态格局

市域整体生态安全格局的控制包含两个主要策略:划定市域生态保护指导范围和统筹40个流域管制单元。

1、 市域生态保护指导范围的划定

市域生态保护线是宏观层面上的生态底线,通过对市域生态敏感度的综合分析而划定,是判断市区各类生态资源的重要度、辨识关键生态节点的重要基础。

对景观生态的6个构成要素进行专项评价,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地质灾害、植被保护、城乡建设和水源保护。根据各个要素的资源重要性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程度的不同,构建敏感度分级指标表,通过综合判断决策,综合评价威海市域景观生态敏感度,最终划定市域生态保护线范围。

2、 流域管制单元的划定

通过计算,将市域划分为40个"山-海"小流域,将每个小流域进而细分为山、海、山-海中间带三个部分,结合综合生态敏感度分析,分别提出引导措施。

以第15个流域为例,对其中的三个分区分别提出如下的引导措施:

山地区--加强植被建设,防治土壤侵蚀;保护上游水源涵养林,保障香水河及其支流的水源安全。

山-海中间带--严格保护南北向生态走廊用地,保障山海之间的生物迁徙;控制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强度,减轻对下游近海水质的影响。

海岸带--保护滨海滩涂湿地,并加强植被建设,减轻海潮等灾害对城镇的威胁;加强河口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拦截上游流失的水土,避免港口淤积。

(二)制定市区"分区"的管控策略

威海市区生态格局的核心价值一是保护资源,二是服务于城市人居环境。为实现核心价值,规划主要研究5个方面的生态过程:海潮雨洪的发生、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扩散、市民游憩活动、水资源流动、生物迁徙。首先将以上方式分别对应的城市安全、污染防治、市民游憩、水文循环、生物迁徙五个过程进行分析,指定限制性要素和限制性区域。以市域流域单元的统筹为基础,整合市区的五个分项生态格局,最后以分区为单位提出市区生态管制措施。

(三)划定市区基本生态控制线

基本生态控制线是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底线,其主要功能即框限城市增长边界,从城乡结构、形态与功能的角度出发,引导城镇空间合理有序拓展,遏制城乡用地无序蔓延,实现城乡发展的健康可持续。

第6篇

生态农业的概念是生物之间的互相生存供养,由此而形成的某种规律。这是人和生物还有环境,这三者之间,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进行的能量互相交换,以及因地制宜,由而建立不同的农业结构来进行发展,这是有着较高效率的,没有危害作用的,能量互相转换的模式。生态农业同时也是将各种各样的生物的生存互相联系起来,由此而做到生物与生物直接的能量互换或者互补。生物和环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环境能够作用于生物,同时生物又能回馈于环境。生物与环境这两者之间,即使互利互助的关系,又是互相制约的关系。生物与环境这两者的关系,就充分表现了生态农业这一概念。

生态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它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的集合体,是农业生产体系,是人工生态系统。我国的生态农业包含了很多的成分,层次和部门,由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由此而形成了复合农业系统。在上世纪年代,生态农业主要就是实行粮,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和机械的投入等等,而进行的。生态农业是综合性的一种生产体系。

2 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是关系到农业整体质量提高和人民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也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结果。生态农业有很多的功能,并且生态农业是我国,目前为止,有效的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的手段之一。生态农业能够安全有效的生产出食品,而不是含有危险物质或者某种物质严重超标的食品。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农民将得到更大的收益,收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又可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从而为维护粮食与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二是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在的农业都是对原有的农业生态系统有着严重的危害,由于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使得对现在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让农业生产力造成下降。生态农业从传统的农业方式进行转换,注重发展高效的生态农业,使得农作物病虫害的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让农业用水和农业土壤得到一定的环境保护,从而起到保护农业生态的作用,甚至起到回复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减少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三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外贸出口。安全食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安全食品市场的兴起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安全食品的发展必然势头愈猛,可以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实施发展生态经济,富民强省、强国大有裨益。

3 相关对策和建议

3.1 做好发展生态农业基础工作

对于生态农业的研究开发要认真对待,国内和国外的对于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要仔细了解并且制定计划,然后进行研究。主要是动植物的资源研究。

3.2 加强领导

把发展和开发安全食品摆上日程,加强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实施步伐,坚强这一方面的领导,加强对生态农业的认识,由此做到高效生态农业。

3.3 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今后生态农业更进一步的发展,要广泛宣传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的重要意义,大力普及生态农业知识,倡导健康的绿色消费理念,引起更广泛的重视,提高全民的相关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参与的积极性。大力普及生态农业知识。要全面普及生态农业知识,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自觉性。

3.4 抓好试点

由现在的关于农业生产的企业来看,为了发展较好的农业生产,将关于高效生态农业的试点,以及农业方面的项目,全部都进行了重新而又全面的计划,以方便今后在生态农业示范县进行实施。在建设各种促销手段的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开拓市场,因为抓好安全食品的销售环节是重中之重。其中,可以建立出口商标,可以创立品牌和可以举办展览会等等手段,由此而来提高。

当然,食品安全开发时需要多重力量的,仅仅只是农民和企业是肯定不能满足的。食品安全开发还需要各阶层的政府和国家机关提供一定的帮助,将发展优秀的农业产品和食品安全开发相互结合,由此形成优秀的农业产品和食品安全开发相辅相成。培育为安全食品生产加工服务的配套产业。这些产业主要包括生物肥料业、农药业、种业等。

3.5 全程监控农业生产过程

农业生产之所以需要进行全程监控,就是因为农业生产需要全程,每个环节,都要清洁生产,都要操作规范化,一是对于农业生产之前的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二是对于农业生产之间管理,也要做到事无巨细,即要强化农田生产过程的农事操作;三是对于农业生产之后的管理,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事无巨细。总之,全程监控,就是需要对农业生产从开始到结束,都要进行事无巨细的管理,进行有效的监控,由此维护好食品的安全。

第7篇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态安全;研究

在现在的经济发展中,不再是只注重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还追求在稳定中,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理念下,我国必须加强对污水排放的处理,以及污水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等,为了有效的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工业污水在排放时,一定要把污水处理到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污水处理标准之后,才能进行排放。为了保证这项工作可以顺利的实施和进行,我国还需要加强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1特殊污水处理工艺的生态安全研究

1.1医用污水的处理工艺

首先需研究的是医用污水的处理,之所以要先研究这方面污水处理工艺,是因为这个行业排放的污水中还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如果没有对这些污水做到有效的处理,那么很容易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医药污水中本身就含有许多有毒的成分。在采用传统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从表面上看,污水已经达到了污水处理的相关标准,水中是生物和植物以及岸边的植物和土壤等都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了污水的影响,最终不能正常的成长。这种影响并不是到此为止,最终如果这些植物或者鱼类到了人们的餐桌上,那么最终毒素还是进入到了人们的身体之内,引起了人们的中毒。所以,关于医用污水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为污水中包含了许多的医药成分,在对其进行处理时,温度和氧化反应都会对其造成影响。在对这种污水进行处理时,可以采用高级氧化技术,通过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把污水中非常难以降解的物质进行更好的降解,从而在处理污水上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此外,因为医药污水在进行排放时,本身具有的属性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污水的基本性质进行确定,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污水进行处理,最终做到对污水处理更加高效。

1.2纺织工业的污水处理工艺

在纺织业和染料工业中,生产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大量的水,而在生产过后,会产生大量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和染料混合形成的工业污水。在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时,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可能只是对污水的表面颜色进行了处理,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依旧残存在水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这些工业污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便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成长。现阶段,我国针对这种污水进行处理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①采用臭氧作为氧化剂,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这样的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导致了在削减污水有毒物质的同时,有产生了新型的有毒物质。所以这种方法不适合在实际污水处理工作中使用。②使用高级氧化和芬顿氧化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是这种污水处理方法需要把两种工艺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起来比较复杂。③真菌和臭氧氧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这两种处理方法可能很好的做到优势互补,让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了污水中的有毒物质,保护了自然环境,同时也保证了人们的生活安全。

2回收污水的处理工艺

2.1通过氧化反应等化学法对污水进行处理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采用最多的化学污水处理方法就是使用各种氧化剂,这些氧化剂有二氧化氯和氯气等。但是在实际污水处理工作中,如果工作人员只采用氧化剂这一种形式对污水进行处理,人们会发现在处理之后的污水中,依旧存在大量的其它超标元素,并不符合相关的污水排放要求,所以在此期间,还需要结合臭氧分解这样的化学试剂来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可以更好,在这些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等地方,不会对这些地方生物和植物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污水处理的成本支出。

2.2通过物理法对污水进行处理

工作人员在采用物理化学法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活性炭吸附、砂滤、混凝沉淀等方法。因为对于回收用水在进行处理时,相关的要求标准会更高,所以在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需要把化学法和物理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对污水做到综合性的处理,如图1所示。比如,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工作人员首先采用活性炭等物理方法对大颗粒的物质进行处理,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之后再采用化学方法对污水中的有毒成分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

2.3采用组合型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

所谓的组合型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是指把之前多种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对污水进行处理。因为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不同的污水处理方法总是存在有不同程度上的缺陷,所以只有把这些污水处理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最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例如,处理人员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可以把生物滤池和臭氧分解这两种污水处理进行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在对臭氧在污水处理中,有效的抑制了其产生新型的毒素,保证水中的生物和植物健康的成长。和其他污水处理方法相比,这种综合型的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效果更高,处理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如果要对污水进行回收再利用,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需要进行深度处理。在日常的污水处理中,经常是采用氯气作为污水处理的氧化剂,因为其成本最低,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也非常好。但是在其发生化学反应的时,经常会产生的新的有毒物质。而如果把这项污水处理工艺和其他污水处理工艺有效的结合起来,就可以避免这种副作用的出现。所以在现代的污水处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经常是采用这种综合型的污水处理办法,从而达到最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3直接排放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我国现在对直接排放污水为主要目的的处理工艺,在相关的生态安全研究时,主要根据生态安全要求,来对污水处理工艺的各种运行参数和各种毒元素的关注度进行选择。比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直接排放的污水进行降解过程中,他们需要对不同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的速率,从而把握好微生物和有机物之间的数量,一旦其中出现失衡的现象,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在把各种因素进行确定之后,工作人员需要从而降解率的方面进行考虑,在确保可以对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有效的降解前提下,对需要进行降解的有毒物质进行排序,然后开始相关的工作,从而保证污水处理工艺最终可以满足政府方面提出生态安全性的发展要求。

4总结

总而言之,因为污水本身可以为许多微生物和细菌提供非常好的繁殖空间,这对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最终造成的结果,可能是无法修复的。所以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相关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强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其生态安全性。对此,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资金投资力度,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为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保证他们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最终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丽杰.污水处理工艺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J].石化技术,2016,2309:248.

[2]桑丽娜,王欣红,周小利.污水处理工艺的生态安全性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5:92+94.

第8篇

一、循环经济概述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关于循环经济确定的定义,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但是他们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观点,也就是循环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中都含有 “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过程,它追求社会资源的不断循环使用,力争做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以及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当前生态安全形势

我国疆域广阔,物产丰富,但是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此外,我国仍没有摆脱“高损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耕地大量流失,水资源污染严重,废弃物排放超标等问题在国内仍然较为严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安全形势。

(一)水资源人均不足,且污染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全国有58%的城市缺水,年缺水量58亿立方米。黄河、松花江、辽河污染严重,全国90%以上城市水环境恶化、水质下降,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健康。

(二)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飞速减少。草地植被开垦、滥挖、滥采,造成水土流失逐渐加重。据1999年的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80.83万平方千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急剧增加,大片耕地被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或荒废,导致我国每年大约损失耕地5,000万亩。

(三)矿产资源质量差,开采混乱。我国矿产资源品种较齐全,但贫矿居多、富矿居少,铁、铝、铜、锌等矿藏短缺。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无节制的滥采更加重了矿藏资源的负担。

(四)废弃排放量超标。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居世界之首,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二氧化硫造成严重的酸雨污染,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这两项污染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

三、生态安全与循环经济关系

(一)从经济发展趋势上分析,循环经济是确保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工业化时代,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各国以追求生产发展和工业化为目标,大肆发展经济。在资源利用方面,并未考虑资源的有限问题,滥采滥伐现象比较普遍;在人口增长方面,并未考虑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消费问题;在生存环境上,并未考虑废弃物的排放,环境的保护问题。当时,生态安全问题之所以未得到重视是因为当时生态问题并未反作用于人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以及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生态问题逐渐暴露,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看到了为求一时经济繁荣而带来了严重后果,认识到只有合理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才能确保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于是开始考虑“效率”问题、资源再生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循环经济由此产生。循环经济其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是以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所倡导的是生态安全与经济和谐发展。因此,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二)从经济内涵上分析,循环经济符合生态安全发展的要求。首先,循环经济的系统组成将人类自身和生态安全这两个要素囊括之内。他要求人类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将生态安全作为重要因素考虑。生态安全因素和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循环经济系统中是互相制约的关系,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其次,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有其全新的特征和原则。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低消耗、高效率即是对资源的保护,低排放即是对环境的保护。而构成生态安全的因素主要就是新鲜的空气、清洁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充足的自然资源、稳定的生态系统,等等。从循环经济的特征、原则看,循环经济就是对生态安全要素的保护,因而是符合生态发展要求的。

(三)从经济机理上分析,循环经济是生态安全的倚仗。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生产活动,就必然带来自然资源的消耗、废物的产生以及环境的破坏。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是对生态安全的破坏,只是因生产的方式、规模不同破坏的程度大小不同罢了。因此,人类生产活动与环境安全之间存在必然矛盾。社会生产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一部分转化为产品,一部分被消耗转化为废物,整个过程生产资料并未减少。循环经济的机理就是在减少生产资料投入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通过技术手段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利用,使之生成下一生产环节的原料,再次参与循环。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保护现有环境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科技手段转变资源的利用形式和方式来发展生产。循环经济既解决了环境资源超量使用问题,又解决了环境资源的低效利用问题。因此,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

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一)加强宣传引导,树牢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的事,它与每个国民息息相关。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公民整体素质不高、循环经济宣传力度不大等原因直接制约着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发现,全民参与是个显著特征,并且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因此,我国要特别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要把它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要讲清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讲清国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坚决抵制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行为。发展循环经济还要注意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作为循环经济最终的运作者,在循环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彻底摆脱传统的经济模式影响,主动投身循环经济发展大潮中来。

(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二大障碍就是法规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尽管我国也颁布了一些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缺乏系统性、统一性以及协调性,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的循环经济法规应是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既有作为中心法律的《循环经济法》,也有作为“辅助法律”的相关规定,如《废弃物处理法》、《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等等。完善的法规制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坚实基础,是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科学的管理体制,需要行政、经济、科技、环境、资源、金融等部门通力合作,在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引下,在不同角度发挥主导作用,科学管理循环经济发展。

(三)加大技术研究,严把生态安全关。从循环经济的机理可以看出,循环经济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它是对原有生产技术的彻底变革,是采用新技术对生产废物再利用,使之再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加大技术研究尤为重要。我国在很多领域生产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技术的发展、赶超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国际间的合作机会、借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国家要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尤其是新兴领域的科研力度,以此作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坚实后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安全观也会随之变化。生态安全观的变化主要表现就是对生态安全要求的提高。生态安全要求提高,必然要求生产技术的提高。为此,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加大科技研究,严把生态安全关。

综上所述,发展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就是严把生态安全关,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旨,偏离了它,循环经济就偏离了方向,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少康.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第9篇

4只箭毒蛙被快递进境事件又一次给我国的生物安全治理敲响了警钟。新市场或者新交易路线的开发对引进物种

>> 义乌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东莞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立法相关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研究 中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支付风险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法律风险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与税收立法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基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研究 基于厦门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的研究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与问题研究 新时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 保税区跨境进口电子商务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 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跨境电子商务支付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尼尔森.全球电商交易规模5年内将增长3倍\[EB/OL\].(20130726)\[20140225]..

[12]冼晓青,陈宏.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简介\[J\].植物保护,2013(5).

[1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M\]. Geneva:WHO Press, 1995.

[14]杜梦雅.“另类宠物”放生 当心成祸\[EB/OL\].(20120808)\[20140225\].http://.cn/content/201208/08/content_26296343.htm.

[13]SHINE C, WILLIAMS N, BURHENNECUILMIN F.全球侵袭物种项目:法律与制度框架部分\[J\].易鸿翔,李文凯,译.国际环境法与比较法评论,2002(1):248249.

[14]向佐群.西方国家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林业经济问题,2006(1):6061.

[17]吴志良.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C/OL\]//2001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基地会议论文集(20021224)\[20140225].http:///article.asp?id=25223.

[16]韦贵红.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74,79.

[17]张博.美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法律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19.

[19]欧志葵.海淘须严防生物入侵\[J\].南方日报,20140926(16).

[21]环境保护部.关于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的公告[EB/OL].(20140828)[20150226].http:///gkml/hbb/bgg/201408/t2014

0828_288367.htm.

[20]SUTTLE P. Financial Flow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Recent Trends and NearTerm Prospects\[J\].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 Striving for Stability in Development Finance,2003(3):7.

[21]The Strategic Plan for Biodiversity 20112020 and the Aichi Target, Target 9[EB/OL].[20150310].http://cbol.int/deciion/cop/?id=12268.

[26]Sophie Riley:What differences has two decades made to state practice in the regulation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William & Mary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Review,Vol. 38, Forthcoming,2013.6.

[22]赵璨.平衡对外贸易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国际法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64.

[23]陈洲.“阻击”外来生物入侵亟待完善立法\[EB/OL\].(20131104)\[20140225\].http://.cn/201311/04content_9379444.htm.

[28]Sophie Riley:What differences has two decades made to state practice in the regulation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 William & Mary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Review,Vol. 38, Forthcoming,2013.6.

[24]MYERS N,MITTERMEIER R A, MITTERMETER C G,et al.Biodiversity Hotspots for Conservation Priorities\[J\].Nature,2000(403):853858.

[25]夏云.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新武器――性染色体木马\[J\].大自然,2013(4):7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