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08 15:57: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68

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主要依靠生物教师的课堂讲解,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还只是停留在对生物要素的认识层面,而缺乏对生物过程的分析和生物变化的思考。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依托于初中阶段掌握的基础生物知识和生物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教师课堂趣味教学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究,从而提高生物学科的成绩,提升生物学科的综合修养,为今后的生物专业学习以及生物常识判断和应用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案例,笔者认为,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多样化

高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课本知识时,为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往往需要注重对课本内容的选择和内容的丰富多样。一般情况下,高中阶段的生物教材内容多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为了刺激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参与,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多种生物现象和资料完善课堂教学。

首先,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继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来说,为了直接刺激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本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鼓励学生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和解读此类现象或事件背后隐藏的生物原理。学生们在生物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一方面加深了对典型事件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能够在自我解读中深刻理解生物知识。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学生基因等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引用家庭的树结构现象,引导学生们了解不同染色体之间的特点,进而思考引发基因突变的原因。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还可以借助资料和习题,丰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这种层面的生物课堂教学是对前一层面教学的深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化他们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辨别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关注度,既可以表现在生物学科的新课教授中,又可以表现在对生物知识的应用和思考中,学生们能够在思考和应用中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问题成功解答后的。上述两种从多样内容上进行的课堂教学,是激化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的本质所在,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高中生双方之间的有力配合,从而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形式趣味化

在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高中生物教师往往还需要紧跟现代教学的潮流,引用多种新颖科学化的教学形式,吸引高中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继而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以积极轻松的教学态度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考虑到生物学科知识中对图文的要求性比较高,生物教师可以选取图文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呈现直观的生物图片,刺激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图文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点的串接和连接性学习。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会比简单的课堂口头讲解更为直观,有冲击力,能调动学生们在图片中发现生物知识,在简单直观中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例如,生物教师在教授细胞等知识点时,就可以以图文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解细胞中的各个部分,以点线面的形式全方位的为学生们展现细胞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丰富学生的眼界。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们呈现立体的视频讲学。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极大调动班级上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且还能够拓展学生对生物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而生物教师在选择视频教学时,通常需要考虑到视频的时限以及视频内容的难易度,尽可能地保证班级上大多数同学的理解水平。同时,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其他领域的知识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串接性,继而以饱满的热情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这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意料之中,也是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拔高和探究。

三、教学实践自主化

高中生物教师除了在内容和形式层面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外,往往还可以在实践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继而在课堂和课下实践中学习到丰富的生物知识,感受生物知识探究的乐趣和魅力。具体来看,生物教学实践的自主化,表现在课堂实践展现和课下实践活动两个方面。

首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趣,生物教师往往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们走上讲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生物实践成果。这种实践展现既可以包括相关生物体的展示,也可以包括生物实践过程和经验的分享,一方面是对学生生物学习和探究的督促,提升他们生物学习和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学科实践的乐趣和多样性。

第2篇

关键词:生物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 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的、基础性的、科学性的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何为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年来的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高考的改革,是否改变了生物科学在中学课程中的地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否提高了山区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山区生物学科教学的现状

1.生物学科的从属地位没有真正改变。从2003年开始,梅州市把初中生物学科列入升高中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占30分),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往昔中考根本不考生物的现象,客观上使学生为了中考也得认真学生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科在学校在初三学科设置中终于占有一席之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物学科的地位,生物学科的“杂科”地位有所改变,进而促进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提高。这是否改变了生物学科在学生中的地位呢?笔者在初三级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参与调查的586人学生中,①为什么而学的项目中,有12%的学生是由于对生物学感兴趣而学,59%的学生是为考而学,17%的学生是由于家长、教师的压力而学,其余占12%;②造成的原因项目中,64%的学生选择了中考分数少,13%的学生认为生物没有什么用,23%的学生感到生物学科枯燥、难学。从中可发现虽然生物学科列为中考科目,但学生并没有摆脱为考而学的观念,学生的学并不是发自于内在的动力。不是由于兴趣而学是不能持久的,因此学生的生物素养并没有真正的提高,生物学科的从属地位并没有真正改变,学生心目中它还是“杂科”的命。

2.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处于未位的现象并没有改变。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很有一段时间了,有的生物学教师乐观认为从此以后,生物学科可借助新课程改革再铸辉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不从学校层面上、教师观念上彻底更新,教学依然围着考试指挥棒转,生物学科的潜在危机更大。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深入人心,但社会、政府对学校、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没有跟上,一考定终生的评价体系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这让学校在课程设置时不得不围绕中、高考科目而转,分数多的课时加码,分数少的为其他学科让路,而不是按学科的特点、需要而设。很多学校初中阶段每周生物学科只有一个课时。由于课时少,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大量的实践课被省略,有的根本没有开设,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有的山区学校出现了初中毕业生没有见过显微镜的状况。

3.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很多山区中学的生物教师奇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一位专业教师。生物学科教师很大部分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转过来,或由临近退休的老教师担任,生物学科变成学校的“万金油”学科,谁都可以教。这不但造成了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固有认识,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差。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教师没有专业知识,有的老师甚至连显微镜都不会操作,缺少新课程理念。教师上课时,不携带生物挂图、实物、模型、生物标本等教具,照本宣科,生物课枯燥无味堂,造成学生不爱学,学不好,教学质量低下。

5.硬件设备不足。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践课的正常开设是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但由于学校的不重视,经费缺泛,很多山区中学生物教学基本设备不足,有的甚至没有生物实验室,只能挂靠在化学、物理实验室,结果只能少开或不开实验教学,影响了生物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在现有课程设置的条件下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改变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是生物学教师应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改善生物学科教学环境,为生物学的教学保驾护航

虽然我市已经把生物学科列入升中考试的科目,但生物科教学环境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大部分学校在管理层面上并没有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还是为考而学。因此要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要改变生物学科教学环境,并落到实处。这主要由教学学管理部门来完成。1.提高在中考中的分数比重,因为以考促学的现象在相当的一段时间不会改变,用分数这一杠杆来促进生物学科的教与学可以达到立杠见影的效果;2.建设基本的实验室,配备专业的实验员,保证基本的课本实验能正常开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兴趣;3.引入专业的生物学教师,或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生物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4.按课程标准设置生物学科的课时,保证充足的教学课时,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基本的保证;5.改革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一直以来,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远落后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分数定终身的教学评价体系依然大行其道,造成很多教育教学改革无法深入开展。因此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改变单一的、简单的评价为综合的、可控的、人性化的评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本质规律,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不断地寻求专业化发展,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为生物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方法论,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做法。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同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为实际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是在生物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不利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改变学习方式,也就是变被动地听讲为主动的学习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如在进行花的结构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拼合花的结构图,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理解花的结构,教学效果明显比教师纯粹的教授要好得多。2.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科学史,让学生沿着先辈们的足迹进行探究,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能力。如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的探究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捕捉鼠妇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发现问题:鼠妇为什么会跑?是被吓着了?是怕光?还是喜欢在潮湿的环境?因为发现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也是关键,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在此基此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探究的课题、探究的基本过程,从而使学生完全掌握这一探究历程,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重视生物科学实验。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规律的发现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观察、实验是该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因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实验能力是生物教学目标的中心任务之一,它包括观察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的新进展,拓展学生生物学视野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认领着当今科学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热点之一,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家的故事”、了解与“社会伦理问题”、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等,可以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进展及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各领域的应用,如我国科学工作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实破,给社会经济生产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了更大的贡献。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家坚韧不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现代人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它既是课程和教学课改的理念,也是指导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应在教学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及学生层面上进行探导与改革,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银丽 陈振兴: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认识,[期刊论文] 教育探索 1996(4)

2.张汉光、周淑美:《生物学教学论: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版

第3篇

教师的知识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是教师解决特定情境中教育教学问题所必备的前提条件。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不能仅仅通过教师外在、可观察的活动来理解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知识。因此探究教师的知识是研究教师教学的关键突破点。

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决定着教给学生什么。生物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直接制约着生物教学绩效,探究生物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结构和获取途径对生物教学具有重大意义。生物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可以用“一体三维”来概括。

所谓“一体”,指生物教师具有生物学科本体性知识。如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生物教师应该对生物学科本体性知识有广泛而准确地理解,做到熟练掌握。这不仅是因为杜绝把不准确和错误的东西教给学生,还因为只有在对知识准确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教师才有可能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状态,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不要把知识讲错、习题做错上。

所谓“三维”,是充实和完善生物教师本体知识的三个方面,具体如下:(1)生物学相关学科的知识。生物教师要对与生物相关学科的知识,尤其是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要有基本了解。这使生物教师有可能与传授相关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上取得协调,在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中相互配合。(2)生物史方面的知识。生物教师需要了解生物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了解生物学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这些知识的意义在于使生物教师能在教学中把生物学科知识与人类的关系、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揭示出来,使生物科学具有更丰富的人文价值。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作贡献的愿望。(3)生物学方法论方面的知识。生物教师需要掌握生物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熟悉生物学科内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原因以及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这方面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发明的能力,对于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远远超出生物学科知识所能提供的价值。

(作者单位 刘知鑫: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曾庆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一中学)

第4篇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析

生命科学是一门对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基本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促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因此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支持。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核心观念的培养

核心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观念加以培养能够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指导下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身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强化。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生物教师就应该在深入挖掘和提炼生物教材中核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动态平衡观念、生物进化观念以及生态学观念等,为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提供相应保障。

例如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动态平衡”方面的生物核心观念。如在生物知识体系中,学生应该了解ATP与ADP能够进行相互转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并存、细胞失水运动和吸水运动达成平衡状态以及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等方面知识,借助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就能够对动态平衡观念形成系统的认识。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例,在生物运动中如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必然相等,并且从二氧化碳的角度进行分析,线粒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与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也会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外界现象。这样借助对生物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核心观念也能够逐步形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生物信息的提取、整合、归纳、吸收、运用等能力共同构成了生物核心能力,而学生对这些能力的掌握也成为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内容。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也应该明确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进而结合实际需求对学生的生物核心能力加以培养。

例如针对近几年生物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对学生“图表”核心能力的考察。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深入掌握这方面知识就应该对学生实施“图表”核心能力的强化训练。以动物细胞结构教学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动物细胞结构图示的读图能力,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展示动物细胞结构方面的示意图,并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如抗体的形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等问题,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以及动物细胞器的具体功能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中就能够逐步掌握读图技巧,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此外,在生物图表题型方面也包含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数据、结果等图表,如曲线图、柱形图等,教师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技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巩固学生对生物核心知识的掌握

在日常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时机,将生物核心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联系在一起,保证学生借助对生物核心知识的学习对生物知识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进而在深入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对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进行分析发现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核心知识体系一般包含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单位、遗传、变异和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传授这些知识,并注意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在知识体系教学中逐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生物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师对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中“细胞增殖”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先向学生传授有丝分裂规律方面的知识,并对有丝分裂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索。在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规划方面,教师在课前应该要求学生准备染色模型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预习,为课堂学习作准备。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对有丝分裂规律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和推理细胞分裂过程,进而在初步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对染色体以及DNA的变化规律加以总结,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曲线图,并选取优秀作品在班级中展示。最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找出部分学生绘制图中存在的缺陷,并对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讨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对核心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关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对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也产生着相应的影,所以必须加强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工作的研究,为生物教学的优化提供良好支持。

【参考文献】

[1]俞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6(08)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生 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即中心,主要部分。

素养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认为,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是知识、能力、态度之整合与情境间的互动体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OECD认为一个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必须满足3个要件:(1) 能够产生对社会和个体有价值的结果;(2) 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求;(3) 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其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2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2.1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方法、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学科与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共同素养,是通过学科教育而习得的,它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2.2 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由于学校课程的学科之间拥有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在“核心素养”牵引下,界定“学科素养”需要有三点认识:① 独特性,即体现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学科的固有性。② 层级化,即学科教学目标按其权重形成如下序列: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等;知识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这种序列表明,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学科的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③ 学科群,即语文、外语学科或文史哲学科,数学与理化生等学科,音体美或艺术、戏剧类学科,它们之间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学力诉求,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自然体验与科学体验,动作的、图像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可以构成各自的学科群。

3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内容

3.1 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在高中,学生会学习关于生命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代谢、遗传与变异、稳态与调节、适应与进化等。通过学习,学生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复杂、神奇、高效、协调等特性,一定会领悟到生命活动和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由此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

3.2 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

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学生会了解到“和谐”的重要性,会对生物生活的环境(无机的和有机的)更加敬畏,适者能生存、不适者即淘汰是自然选择,只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让生物和环境和谐“相处”,社会也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3 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

生物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等例证的分析,以及微生物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构建、克隆羊多莉的培育等过程的了解,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悟科技发展的神奇魅力。在感叹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和生物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的问题,试管婴儿技术带来的性别歧视问题、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基因芯片带来的个人隐私问题、生物武器带来的莫大危害等。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离不开科学实验,高中生只有动手实践,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为将来的创新努力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实践,也会加深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认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潜能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4 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学生会了解许多健康知识、饮食常识、遗传原理、环保知识等,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成员有益,还要对社会有所担当并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如积极传播生物学知识(如宣传防传染病特别是防艾知识、环保理念、遗传病的预防、食品安全、营养全面均衡理念、吸烟的危害、对转基因食品的正确认识等),争当环保的宣传员、执行员和监督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学知识,让生物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以上4个方面,“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从生物学的知识出发应该是生物学科独有的学科素养,其他学科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也可能会有这样的内容;“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其他学科素养也会涉及,但这里强调的是基于生物学视角的核心素养。每一点都是知识、技能、情感的融合,兼具个人和社会价值,都是基于生物、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建议

4.1 要体现生命性

生命科学要体现生命性。① 课堂要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交流的地方,成为生命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地方,成为生命主动学习、提炼感悟的地方。② 作为生命体本身,学习者要联系自身实际、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活学、活用。③ 大自然中到处都是鲜活的生物,所以生物学的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课堂、实验室,要把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4.2 要体现实践性

生物科学的特性之一就是实验性很强,许多重大发现都来源于科学实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要特别重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上应知应会的实验,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书本上的一些探究活动和课题研究,重视校园外的社会调查实践和野外考察学习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对学科思想的领悟。

4.3 要体现科学性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一大分支之一,要体现科学性。除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之外,学生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并通过对一些科学发现史、数学模型的建立、物理模型的建立等内容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思考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从而学会理性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还要积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并且通过学习,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质疑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涵养自身的科学情怀。

4.4 要体现融合性

① 要将知识、技能、情感融为一体,这是作为素养的特点之一,也是在复杂情境中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必然要求。② 要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生物学与当代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紧密相关,如人口、粮食、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有关。③ 要把个体与社会融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个体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体组成整体,个体影响整体,整体也会影响个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尽力为社会多添一份力量。④ 要把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学科融合起来。生物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及技术,理科的思维和方法也有诸多的共性。只有把相关的学科素养融合起来,才能汇成个体的核心素养。⑤ 教师要将校内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融合起来,汇成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养成的沃土,为学生开阔视野、强化应用、联系社会提供丰富的营养。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今后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学科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也会不断进行下去,期待有更多、更新的发现,一起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第6篇

我国对于生物方面的研究起步是很晚的,导致了我们中学生接受生物学科的知识教育的时间也很晚。随着我国这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各领域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我国对生物方面的研究也逐渐重视起来了。这些年,通过对生物学的研究,我国在农业科技、制造业的发展、食品加工业等方面成果显著。比如说: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深人研究为我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粒小小的种子就缓解了我国粮食问题的严重性。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震惊了整个世界。他正是依据生物学方面的遗传定律进行基因重组、杂交,最终取得了非同一般的实验成果。这对非洲一些粮食危机大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有,最伟大的一项细胞核的研究就是克隆技术,这种技术是不用授精,而是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把一个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去核的卵母细胞(卵子)中来繁殖后代。此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克服了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性质。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在我国缺乏的资源方面进行研究,对一些耐寒、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植物的研究,使它们能够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解决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医药学也可以在克隆技术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克隆,可以研制一些尖端的医药制品,比如克隆人的器官,这样就可以拥有99%的相似性,来更好地进行器官移植。这是运用了生物制药的技术。在医学方面有重大的作用。由此看来。生物学的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研究的大概领域有以下几部分:细胞学说的研究,遗传定律以及变异的研究,生物的进化。生态与环境的研究。生命的调节及新陈代谢的研究等等。

学习生物,每小节之后就会涉及几个实验,通过进行实验,可进一步掌握学习到的知识。实验的内容大概有:首先是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及出现的现象,接下来是关于细胞质的流动和叶绿体的形态,观察植物的有丝分裂,总结各阶段的不同形态,对DNA的粗提取与分离等等,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验相结合,这样会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学科的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此课程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以下方法:

1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将不会的以笔记的方式记下来,在课下可以采取问老师的方式解决,也可以与同学进行谈论。

2 将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与理解。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区分、比较。

3 重要的是要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每天积累一点、背一点、理解一点,最终掌握知识。

4 生物学科要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实验,常动手、动脑。

通过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最终掌握人类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了解人类遗传的定律,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探索和研讨生命科学及规律对于当今社会发展来说重要性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大环境下,作为新一代人才就需要好好学习生物知识。学好任何一门知识,兴趣都十分重要,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于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一、当前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不高的现状和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因为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初中生对新奇的事物都会有一定的好奇心,生物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对一些生物实验感兴趣,而对一些生物的理论知识大部分学生却没有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具体原因如下:

1.教学方式死板。生物学科是学生在初中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学生刚开始会对生物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喜欢接受新鲜的知识。但是如果在生物课堂上,学生始终都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就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机械地学习知识。这种授课方式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造成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不高。

2.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原理和概念兴趣不高。在生物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生物学科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比如染色体、克隆和DNA等等,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高,对于这些抽象的生物知识还无法完全理解。并且在生物教学中,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而导致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时间长了,会造成学习兴趣不高,以至于对生物知识学习积极性降低。

3.生物教学受限于课堂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理论知识都会被运用到实践中去,生物知识亦是如此。但是如今的生物教学只局限于课堂上和课本上,学生对枯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很难接受,并且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只局限在课堂上和课本上,学生学习的知识也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刻理解。

4.教师和学生对生物教学和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因生物学科属于考查科目,在考试中所占分值小,教师和学生都普遍不重视生物知识。在中考中,出于功利角度考虑,学校和家长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较为轻视。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建议

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良好且有趣的课堂开端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良好的课堂开端就需要生物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新课题来实现,生物教师需要研究和探索如何吸引学生对生物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生物知识,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生物。具体方法如下:

1.巧妙地引用课前导入技巧。我国当前的教学环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初中生物教学大部分局限于课堂上和书本中。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就必须要重视生物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技巧,教师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要更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做好课前导入工作。

2.在生物教学中多运用实验演示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简单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实验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假如只是依据课本上的知识来学习,学生不仅会觉得枯燥无味还会受到课本知识的局限,很难更直观准确地学到生物知识。所以,实验教学势在必行,它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等设备进行教学。由于我国当前教学条件的制约,对于一些生物学科的实验器材还不够完善,而学生却更喜欢直观形象的授课形式。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在课堂上把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一些辅助教学工具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给学生,比如多媒体、挂图等工具。

4.在教学中获得学生的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获得和学习知识,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善于利用语言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赞扬学生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同时要多用幽默有趣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喜欢上教师,从而有利于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发挥和理解。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生物课程的教学必不可少。因此,生物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不断探索生物教学的课堂技巧,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生物技术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龙仙源.浅析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师,2013(16).

第8篇

一直以来,生物学科在学校被视作小学科,学生对待生物的学习并不像对待其它学科那样重视,以至于生物学科的价值无法真正凸显出来。其实生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具体落实生物生活化教学,做到生物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在学到生物课本知识的同时,又积累了对生活的体验。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思考;探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医疗、环保和经济等方面尤为突出。新课标倡导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和理论解决具体与生物学相关的日常活动。众所周知,理论要联系实际。如果高中生物教学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单纯学习理论而脱离生活的话,那将是教育的失败。不仅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还会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科本身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也就是说,学生都不知道学习生物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那么生物学的价值何在。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学校和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生物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使命和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展开了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操作和应用。下面笔者针对高中生物课堂,谈一下对实施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浅显思考和分析。

1何为生物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或者定义,但是教师对于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理解大致是共性的。简单的说就是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生物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渗透生活化,实现生物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

2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传统教学中,生物教师课堂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今,教师要打破这个观念,改变思维模式,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实现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平等与自由,进而学生在课堂上会极为活跃、各抒已见、学习想法充分表达和释放。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内容还要尽量保持与生活息息相关。

2.2生活性原则: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人类学习的大舞台,所以生物教学必须遵循生活性原则。教师在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指导上应该牢牢贴近生活,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一旦教师所讲解的生物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感悟贴合,学生的情绪就会被感染,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因为所讲知识是学生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所以学习效果势必加强。

2.3实践性原则:

生物教学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生物知识,学生通过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更应该有效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找到与生物有关的特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总结规律,发现线索和答案。教师也要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有关素材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这样学生会增加学科兴趣,并能在探寻生物知识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求知欲望,感受生物带来的乐趣。

2.4实用性原则:

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使用并不是单纯的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易于理解的目的。生物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和作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发挥自身效应。生物化教学也是如此,它的意义在于将生物科学的理论付之于实践中来,发挥科学的应有作用。

3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3.1课堂导入要贴近生活化:

言简意赅的课堂导入可以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教师可以用与生活相关的一个实验或者一个实际现象的具体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3.2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贴近生活:

每个学生都又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利用与生活体验有关的生物资源进行教学。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有利好作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对知识的感悟也会加深。学生会逐渐重视生物知识的学习,用以解决与生活相关的生物现象和生物困惑。

3.3作业布置更要贴近生活:

教师在布置作业习题时要打破以往模式,即为了成绩和考试的习题。而应该多从实际生活出发,既能体现生物价值又能巩固知识的角度布置作业。学生在作业中发现生活的相关问题后,会主动探寻问题的来源,思索问题的成因,进而努力想到解决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和积极的动手动脑能力,又能合理地利用生物知识探寻生活问题。

4对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4.1生物教师要做到对生活化教学的深入理解和重视。

通过学习国内外对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成果,加强自身的生活化理论修养,还可以通过书籍和互联网探索生活化教学的科研和著作,并结合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自主生活体验,构思特色的生活化教学实践。

4.2教师要多和学生探讨与生物相关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学科辩论赛或者生物视频教学等模式加强与学生对生活经验的沟通和讨论。学生有些生活经验往往是教师不具备的,而且见解也会新颖独到,交流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提高进步的过程。师生之间互相弥补,取长补短,对生物教学的创新启发帮助很大。

4.3针对性开展生物生活化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就是实践的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生物学科的价值,从活动中吸取经验,对生物教学起到支撑作用。

总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下的重要课题,它事关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专注,更对加强学生理解和体验生活的意义产生深远影响,最终提高学生利用现有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姚玉娟 单位:农安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赵亚娜.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活化教学资源与高中生物课堂整合[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10.7(10):95.

第9篇

生物学科是20世纪自然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并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渗透,在学习科目中逐渐凸显主导学科的地位。对于学生而言,生物学科概念繁多,知识零散,文字叙述复杂,需要记忆和理解,而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降低[1]。笔者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能力差异较大,学习行为习惯不良,惰性较强,因此存在典型的学困现象。生物学困生在生物学科学習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基本概念不清楚,模棱两可;知识多为割裂存在,不会整合;知识应用能力差,不能学以致用。究其原因,生物学困生虽然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接受所授知识,但由于落实不到位,而导致基础薄弱、能力较差、成绩不理想。我们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该校生物学困生实施一些方法策略,帮助学困生改变生物学科学习现状,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帮助生物学困生提高学科素养并完成转化。

2  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2.1 提高生物学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失去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成为生物学科学困生。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建立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做了如下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1)开学第一课,我们的教师首先将学科地位、科学前沿与生物、社会热点与生物、职业规划与生物、生活实际与生物的关系进行整理并做成PPT,让学生大概了解该学科在其学习生活中的必要性。(2)通过短视频、Flash、微课、希沃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如人体的奥秘视频、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Flash、光合作用微课、有机化合物的鉴定的希沃软件实验操作,可以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视觉化,让知识的传输更加轻松有效。(3)编写校本教材,学校作为本市的植物教学基地,我们通过编制校本教材、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知识,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去感受生物学知识近在身边,同时学以致用理解相关知识。

2.2 注重课堂落实,提高落实有效性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的课堂表现直接关乎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怎样利用好课堂,帮助学困生掌握课堂所授的重难点,如何将知识落实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概念知识的落实,我们采用先分后合的原则对相关概念进行剖析,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授课时,首先将整个概念拆分成输入、传递、转化、散失4个部分去理解,再结合已学有关能量的知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食物链、ATP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然后总结得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3 建构生物知识清单,落实基础知识

由于生物学科概念繁多,知识零散,文字叙述复杂,需要较多的记忆和理解,因此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容易出现丢三落四、前记后忘、知识网络构建困难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采用了知识清单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知识清单的形式主要有表格、流程图、概念图、备注等。(1)针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蛋白质和核酸的联系、不同细胞器内容的汇总这一类易混淆、零散的知识我们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其进行梳理,使碎片知识整体化,易混知识清晰化。(2)针对选修一中泡菜、腐乳的制作,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等实验操作的讲解时,我们利用流程图的形式让学生先整体掌握实际操作步骤,然后在各步骤旁注明操作要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将大面积的文字转化为学生易掌握的、要点突出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简单明了、快速准确。(3)针对多知识交叉点处的知识,我们通过构建概念图的形式使知识模块化,例如:细胞中的水这一知识点,我们从存在形式、作用、产生、利用、吸收、调节6个方面引出6条线对相关知识构建概念图。学生可以通过构建好的概念图一目了然地明确知识间的联系。(4)针对某些知识点对应的特例或需要注意的琐碎知识点我们采用备注的形式,在其知识点框架下做列举式备注,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他们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2.4 利用实验操作落实生物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我们以“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这一实验为例说明实验操作对于生物知识落实的重要性。

(1)通过触摸和使用显微镜,了解它的基本构造,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比如,在实验中,同学们可以直接观察并比较目镜和物镜在结构上的区别:有无螺纹?镜头的长度和放大倍数的关系?如何调光、光圈和反光镜在低倍镜下和高倍镜下如何选择?

(2)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区别低倍镜下和高倍镜下观察标本的不同点,并以表格的形式落实。

(3)对于显微镜的呈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这一知识点的落实。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拿出一张纸片,上面用极细的笔写上字母b,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同学们在视野中将会看到字母q,这样就会理解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立的像。再比如,在观察装片时,同学们可以通过移动装片,观察物像的移动规律并判断污物是否在装片上。

(4)通过显微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水绵、大肠杆菌、人血涂片等不同的永久装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结构,从而构建对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和概念。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