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10 16:37: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农村 幼儿创新 教育研究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的运用集体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体现了幼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农村幼儿园在条件师资等方面都圆圆不及城市幼儿园,但也有自己的一些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在开展农村幼儿园时应利用自己幼儿园的有利条件及农村丰富的物质条件。那么如何看待农村幼儿创新教育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一、农村幼儿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而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思维不够活跃,见过的世面较少,想象能力远远不如城市幼儿,所以农村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就更加重要。

二、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原则和内容

幼儿教育实施创新是教育的开端,其改革目标更须定位于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语),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力量都得以增强,使其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创造的潜能能够充分开发。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幼儿园尤其要注重创新教育,其教育原则必须是开放式、启发式,并同时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传统教育影响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性格、气质类型等,而且主要受教育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对创造力的影响不同,有的鼓励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的则抑制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反思我们的传统教育,都难以找到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那种自由的空间,相反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阻碍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传统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最初教育环境,是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家庭传统教育的观念中,幼儿不是被看作幼儿自己,而是被当着家长的一部分,孩子服从家长的意愿,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幼儿的独立性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就这样被“理所当然”地蚕食了。而农村幼儿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等年纪较大的人带,他们喜欢溺爱幼儿,认为幼儿在学校学习就是来认字的,对幼儿的教育不够科学。没有给幼儿一个和善、温暖、融洽和民主的气氛,所以创新教育被忽视了。

(二)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在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因素中,比家庭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那种乖乖的听成人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正是这种所谓的“好孩子”标准束缚了孩子创新的积极性,抹杀了蓬勃的天性。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农村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育要理解和保护幼儿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

(三)传统的社会教育及文化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传统的社会及文化教育使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常常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从不同角度去探究事物,所以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孩子的种种创新表现常常使人们将其行为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孩子的创新热情被浇灭许多。

四、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时时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我将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及社会、文化教育等几方面着手,为幼儿提供宽松、民主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形成民主型的家庭教育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所以,我们应多于农村家长沟通、交流,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和学校立体教育性”观念,实现家教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再次,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农村幼儿园具备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它也是诱发孩子智力开发的外部刺激。这种画境式的环境刺激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因此,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引导孩子观察花鸟虫鱼,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欣赏大自然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基础。

(二)营造民主轻松的幼儿园教育气氛

幼儿创新教育是一种渗透教育,在幼儿园里首先是要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场所等。其次,应该为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大胆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并获得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与肯定。幼儿和教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

为了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不一定要去创设“创造角”,设计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因为一旦使得创造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创造物化为创造结果。因此,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

再次,家园共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多向家长宣传幼儿创新教育知识,家园互相配合,为孩子发展其创新能力提供一致的适宜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创造力开发读本》(11页、45页、47页、49页、52页)。

2、文章《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中学生;德育建设;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育环境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中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他们思想品德的养成存在一个模仿别人的过程,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各种各样感官发展较快,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但是对于问题的分析还没有形成自主判断能力,这一时期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德育建设有促进作用,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从而对孩子的教育尽职尽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对学生德育建设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重分数轻素质教育,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德育发展。

(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现代教育有多种教育方式,以下几种典型的教育方式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专制教育,很多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子女过于苛刻、专制,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子女,不仅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他们的自主性受到压迫,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溺爱教育,现代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一切,父母将他们看做掌上明珠,过度的关怀导致孩子的能力欠缺,一些孩子从小享受,不知道奉献,从而形成自私心理;放任教育,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注较少,认为只要物质上满足他们的要求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忽略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极为不利。

(三)教育观念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很多家庭教育中,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价值观、是非观就是次要的。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家庭中无需注重这些问题,这种教育观念造成德育教育误区,最终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二、优化家庭教育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德育教育需要有好的环境作为支撑,学生德育建设的基础是家庭教育,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家庭环境,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当中,使他们的思想品德觉悟得以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首要环境。不同的家庭环境对于中学生德育建设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为此,家长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选择,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孩子不正确的思维加以引导,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父母相处融洽,很好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家长的期望是家庭环境构成的一部分,现代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往往会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因为不能实现父母的愿望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负效应。所以,家长必须在对子女的期望值上加以控制,根据子女的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期望值,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采用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采取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日常言谈中,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且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稳定性及聪慧性等各种优秀品质方面有突出的优势。父母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孩子学会爱人,学会付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爱集体、爱他人的良好品德。父母要把孩子的权力还给他们,让他们适当做做家务,让孩子懂得家庭成员既有享受的权利,又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通过劳动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劳动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这样他们才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够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应该交于他们做,让他们在做事中学会关爱,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尊重别人,这对他们德育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使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建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家长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把握德育发展的变化和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子女尊重和理解,子女犯错误时,不应该采用棍棒解决,应该给他们多讲道理,让他们明辨是非,从而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父母应该给予子女认可,不要一味用成绩衡量对错,衡量子女的能力,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这对于他们人格成长和健全有很大的帮助。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教会子女学会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帮助他人、理解他人,这对促进子女思想道德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人的发展主要受三方面教育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其他两个教育无法取代的内容。现代教学中,学生主要表现为自觉性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改善家庭教育方式,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从而为中学生德育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作者:陈博 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侯淑芳.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J].商情,2013(32):279.

[2]杨艳,王芳蓉.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1(18):276.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教育 问题 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尚处于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发展与养成时期,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对孩子正确思想观念的培养,如果这一时期对学生有错误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认识,影响其终身的发展。因此,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重视成绩,忽略德育教育

传统教育在我国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种教育功能仍然会长时间存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教育有利有弊,其弊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除。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不重视。从学校方面来看,升学率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未来发展,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重视不用多说。从教师方面来看,学校施加压力,教师在无形当中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降低了德育教育所占的比重,甚至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德育教育逐渐淡化。从家长方面来看,一些家长的德育教育观念淡薄,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孩子的课业辅导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德育教育。

2.德育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脱离现实生活是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大多数的德育教育的例子都是很多年前的,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不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例如,很多德育教育内容仍然是“舍身堵抢眼,舍身炸碉堡”等战争时期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与现在的生活差距太大,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使得德育教育失去了基础的教育意义,难以发挥教育效果。另外,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行为的规范性指导,使得德育知识没有深入小学生的内心,与日常行为产生共鸣。

3.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共同的积极配合。但很多家长由于时间紧张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有这个责任与义务把孩子培养好,这种意识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另外,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也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关键,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德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也会造成德育教育漏洞。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水平的主要策略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开设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美好的道德情操,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学科的教育效果,根据各个学科不同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活动的趣味性。Flas以其动态性、夸张性和生动性,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推崇。软件一般占用的空间比较小,动画效果非常理想,这款软件通常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以良好的动态表现向学生传授相对多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操作便可以完成动画演示过程,并且授课过程通常采取交互式。Flas的交互式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避免传统德育教育中枯燥死板的教条主义,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行为举止模仿的榜样。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应与家长定期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目标,规范家长的教育方法,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其次,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成长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最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两者互相促进,从根本上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落到实处。

3.加强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融合

德育教育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德育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领会德育教育的真正含义。教师应适当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校也应定期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多与大自然接触,走入社会,亲自感受社会实践的乐趣。例如,开展夏令营,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观察是否存在乱丢垃圾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将垃圾捡起,并扔到垃圾桶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可以安排学生准备一些小节目,给养老院的老人们进行表演,让学生们养成尊老敬老的思想意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与书本中,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意识。

第4篇

“子不教,父之过”。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深受《三字经》中此六字影响,从而导致日常教育行为的鲁莽与简单。我们在心理上有一种传统教育观念的基底,便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在面对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剧烈革新与变动的时代,作为单个个体的家长们,似乎都有一种心理的焦虑与恐慌,似乎对于教育子女,不出手不代办即表示着自己的无作为。

从孩子的表现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从文化心理角度观察,过多地代办、过多地管孩子反映的是我们传统社会文化中的威权思想,其核心即是一种不平等不尊重心理意识:“家长永远高明于孩子,永远比孩子拥有更多的社会经验与知识”“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没有我们代办或指挥的来得更好”。

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明智家长开始思考管与不管对于培养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孩子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同样在日常教育行为中通过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从教育心理学方面完善自身。

作为有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在传统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又接受过欧洲高等教育,也自然在日常的教育行为中经历传统教育文化与成熟现代的教育理念互相冲撞与融汇和谐的过程。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和太太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性。为什么在很多场合下我们会发现亚洲学生比欧美学生胆小木讷,这无关乎同龄段知识水准的高下,而在于其心智发育与独立人格的成熟度。

让孩子学会独立,需改变先家长

在我们大女儿读幼儿园时,我们评价她是个大胆热情与快乐的孩子,但步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递增,随之而来的是个性的变化,我们也观察到她比幼小时更多的沉默,不爱与家长沟通,等等;反观我们自己,也一样发现我们更多地干涉学业,代管生活,等等。改变是从我们家长自己做起的,从日常小事做起的,但如果简单粗暴地给予一个指示,其实又是一种惰性教育的表现。积极的做法是给予一个示范,日常的工作则通过鼓励,细节探讨来和孩子一起提高。大

女儿是学校专业舞蹈团成员,舞蹈排练对发型有一定要求,我的太太从一年级起就给她示范过几次,之后我们即“不管了”,每个排练的早上,我们都能看到孩子自己能按要求做到专业发型的梳理,即使有时候略显毛糙,作为家长,我们就给她技巧上的建议,但绝不代劳。

信任,是让孩子懂得承担起责任,各年龄段就有各年龄段的内容,从小到大,逐步放手。家长要有“退”的勇气,孩子则会有“进”的担当。

“无为”而治,“退步有为”

孩子成长过程中责任感的建立完善,言下之意就是高尚的独立人格的确立,也可以说是“情商”或者“心智”。而责任感和独立人格的确立就存亡于家长手臂的长短之中。“无为”而治并不是惰性教育,撒手不管。而是“退步有为”。家长能起到的作用是架设桥梁、指明方向、建设环境等大事有为,退步的则应该更多的是在生活细节中,具体学习过程中,时间管理中。

大女儿今年五年级,明年即面临小学升初中,在这个关键年龄段和年级段,我们太太很清晰地认识到从学业上必须树立她独立担当责任的意识,我们只能指明努力的方向,提供实用的信息,与她共同总结探讨学习的进展;在生活上,则要意识到其身体的成长发育与心理意识的成长发育阶段,更多地给予体育锻炼的建议和生活管理的建议。

第5篇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 德育工作 困境 对策

说到厌学、上网、早恋、打架等一系列问题,中职学生占了大多数,当教师面对问题不同的学生时,也就大大增加了教师德育工作的难度。面临各种困境,关键是找到问题并解决。因此,中职班主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爱心,改革传统教育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和爱,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从而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德育工作中中职班主任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

中职学生普遍喜欢追求个性化,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有着青少年特有的从众心理,盲目追求、盲目攀比。只注重外表,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行为偏激和学校的规定要求产生激烈矛盾,师生无法正常沟通,最终影响自身成绩,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我放弃。其次,中职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导致中职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遭到周围人的批评、嘲笑而产生自卑、叛逆、无所谓的思想。学生的抵抗情绪和单一的教育模式使教师工作增大了难度。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所有教育的开端,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方向。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但由于对孩子失望,大部分父母把孩子送进职业学校都是抱着“先这样吧,没有什么大事,混混日子就行”的想法,父母对孩子缺少信心,加上家庭环境冷漠,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对孩子的关怀不够,使孩子感受不到爱,产生自卑、叛逆、逆反等思想。例如,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平时生活不在乎,只是一味地给孩子物质享受,忽视了孩子真正的需求。长期接触社会风气不良的学生更容易染上偷窃、吸毒等恶习,等到发现时已经铸成了大错。家庭环境的冷漠,父母的不上心,对德育工作的实施又增加了困难。

(三)教师的自身观念

教师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和旗帜。提到中职学生,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差生。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学生,只是简单地传达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缺少沟通,认为中职学生学习差肯定其他方面也很差,所以在教育上多采用严抓、严打等强制手段,进而导致了师生矛盾日益激化,师生关系日渐疏远。

二、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尊重是彼此沟通的开始,而爱将我们每一个人拉得很近。中职学生成绩普遍较差,这是毋庸争议的事实。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应该用有色的眼光去衡量学生,学生在教师的眼里应该是一样的。在学生的世界里,教师就是榜样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他会对老师的言谈举止进行模仿,而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也会影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所以,教师师德的建立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首先,教师要先学会尊重学生,用真诚尊重拉近彼此的距离,只有相互尊重,和学生之间平等相处,这样在学生想自我放弃时,教师才能和学生进行深度沟通,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德育教育需要家人的爱

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孩子教育的先决因素。古有“孟母三迁”,可见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单一的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也要加强家庭教育。大部分父母总是抱怨孩子在学校学了一堆坏毛病、坏习惯,把责任都推到了学校身上,而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德育教育是要家长和教师之间相互沟通,重视孩子,共同配合找到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而不是父母把孩子简单的扔给教师和学校。父母平时要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树立良好的德育形象,和教师一起用耐心、用爱去帮助孩子重新找回信心,让孩子勇敢地改变自己,从而变得越来越好。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发展教育

一名称职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帮助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是教师的主要目的。同时,教师需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学生共同进步。中职学生大多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和嘲笑,从而产生自卑、堕落的心理。当面临这种情况时,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德育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爱,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对学习重新找回自信心。其次,教师还要对学生充满真诚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我,我很重要”。当感到别人重视你时,这份重视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和力量。一个人学习不好并不代表他就一无是处。况且,现在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育,不能只是单一注重学生的学习,而是需要学生全面均衡地健康发展。在德育教育的正确引导下,教师应多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道德、集体感、班级纪律的重要性。

三、结语

中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既烦琐又辛苦,班主任不但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素质修养。每一个经历过太多失败、不受到重视的人,其实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的,他们也想通过努力有所改变。所以中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正确的德育教育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找到正确的方向,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亚琴.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6).

[2]夏世峰.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电子制作,2015(11).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发展;家长资源;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教育还远远不够,必须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实现家园共育的同步协调发展。家长资源对幼儿园来说是一项重要而特殊的资源,他们对幼儿园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家长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以促进幼儿发展,便显得尤为必要。

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为家长服务意识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从父母那里学说话,认识周围的事物,模仿父母的言行,在父母影响下形成性格”。可见在幼儿整个教育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育中家长的被动状态,转变观念,摆正位置,平等尊重,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新理念。

一要,及时印发家园联系手册,强化感性认识。要通过印发家园联系手册,将院内各方面信息全面展示给家长。让家长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尽快进入自己角色。同时,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家长手册既包含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等政策性内容,也有教师简介、活动安排等教学方面信息。如教育途径是与家长合作,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通过各种主题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要,适时开展观摩活动,提高理性能力。要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家长到幼儿园观摩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幼儿的交往表现,以便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如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观摩充满童趣的角色游戏或区角游戏、内容丰富的户外活动等,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各种活动中的现实表现和发展情况,包括幼儿的健康、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要,仔细观察记录,反馈言行表现。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需求,认真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从中敏锐地捕捉一些重要的信息。必要时跟孩子们作简单的交流,分析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并坚持作好观察记录。这样在与家长互动沟通时就能言之有理有据,家长也会心悦诚服,信任老师,无疑有利于孩子的培养和成长。

四要,采取多种形式,达到沟通效果。要运用多种方式主动与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如在每日接送时及时交流、家访、电话等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利用qq、email、微博、微信等网络手段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家长的所需,如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双方可以共同协商采取措施及时加以解决,有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五要,建立规章制度,确保监管质量。好的制度是正确执行的有力保障。要准确采集家长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建立家长资源信息库。信息库的内容要随着家长基本情况的变化和家长工作的参与程度修改完善。要制定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家长介入园务管理工作逐步步入程序化、制度化轨道。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每年根据家长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水平评选“好家长”,并给予通报表扬。

2 创新家园合作载体,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近年来,我们在幼儿园课程建设或实施过程中,通过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座、家访等渠道建立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家园互动关系,为开展幼儿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内容和便利条件。但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道德观念的不对等,导致育儿质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要坚持创新有效载体,提升家长育儿水平,构建新型家园关系,促进家园教育协调发展。

2.1 孩子自带家庭中的玩具资源参加区域活动

可以设置一个玩具区,要求孩子每周一将玩具带到班上,放在玩具柜上,每周五离园时,把玩具带回家。孩子在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保管自己的物品,整理自己的玩具,增强了责任意识和归纳能力。同时,请孩子将带来的玩具投放到玩具区里,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彼此交换、共同操作;引导他们交流感受,逐步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

2.2 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创设活动小天地

家长在家中选择合适的地方,让孩子自觉开展活动,并主动投入到为孩子创设活动天地的实践中去。如住在楼房的家长,可将阳台布设为孩子的空间:瓷砖墙体是美工区,孩子可以用水彩颜料在上面画画,充分施展想象力;窗台是动植物养殖区,帮助孩子养些易于生长、便于管理的动植物;地面是阅览区或结构游戏区,摆些图书、玩具,让孩子自由阅读或任意搭建。还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游戏或邀请邻居的小朋友一起玩角色游戏等,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合作伙伴。

2.3 灵活运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

要挖掘和利用不同职业、特长、爱好等家长资源,通过家园互动,使家长成为幼儿课程的实施伙伴、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一是,真诚邀请家长当幼儿助教。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专业特长,像医生、警察、厨师、消防队员等,在课程实施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请家长进课堂参与教育教学。如开展《来来往往》主题活动,可邀请当交警的家长讲解有关交通安全常识,让孩子学会看交通安全标识,简单了解交通规则,培养孩子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在《车子叭叭叭》主题活动中,邀请家长开来私家车,给小朋友讲解汽车的简单构造与基本功能等。通过与课程相结合的家长助教活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意识,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缺失。二是,开发家庭资源为实践活动所用。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它让孩子走出园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获得了体验,满足了孩子探究自然的愿望和求知欲。如结合主题活动的实施,利用家长的工作便利和单位资源可以带孩子参观气象站,了解天气预报制作常识;带孩子观赏户外景观,领略家乡秀美风光;带孩子游玩商业一条街,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带孩子欣赏陇中画院的书画作品,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璀璨;带孩子参观科技示范园区,感受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三是,搭建家长之间学习交流经验的平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社会环境,家长是孩子摄取知识信息的主体,优秀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育儿经验,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要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现身说法”。如开展“读书周”活动,亲身参与活动的家长都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分享各自的经验。借此围绕“家园配合共育幼儿”主题,组织家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但学到了知识经验,而且提高了家教能力。实践证明,家长之间的交流,远比老师介绍经验效果来得更快更好。

总之,家长资源是一片沃土,很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在家园互动中,唤醒家长主体意识,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升家长育儿水平,创建新型家园关系,共育幼儿全面发展是幼教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幼教工作者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实用主义教育 杜威 幼儿 教育观

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学习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几个核心命题分别是“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以及“儿童中心论”。这几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命题可以从教育目的观、教育环境创设观、教育方法观、教育角度观等四个方面对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提供借鉴。

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儿童教育教育观的启示

2.1 “教育即生活”――教育应适应儿童的生活

首先,教育要适应儿童生活。在生活世界中,人既是现实性的存在,又是可能性的存在。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首先认识到幼儿是现实性的存在,关注他们的现实生活;同时,又充分认识到幼儿是可能性存在,积极建构他们完满的可能生活。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日后能过上完满生活打下基础准备。幼儿教师必须把幼儿看作社会生活的一员,幼儿园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幼儿认识到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在维持这些社会关系中发挥作用。在这里,教育为了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为了当下的生活;二是教育在为了当下生活的基础上为了将来的生活。他所期望的是教育以现在的生活为起点而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所反对的是教育脱离现在的生活而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因此教师教育内容中应该多多涉及儿童日常生活接触到的内容,而不是仅仅空泛的理论,学前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应该尽可能的生活化,以便儿童能更好地接受。

2.2 “教育即社会”――儿童是立体的教育也是立体的

幼儿阶段孩子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等均处于前期易塑阶段,将孩子比作白板是因为孩子此时还初显稚嫩,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却不能够自己主动掌握教育的特点及方式,因此此时需要家长们重视对孩子们的全面的素质教育,在兼顾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基础之上,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构建与熏陶,为其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从而在其稚嫩期为其成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用主义教育告诉我们要从儿童角度出发,将孩子看成是社会中的人,注重社会层面对孩子的多维影响,积极主动的为孩子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活动中均给予社会化教育,适当为孩子过滤掉不良文化,但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日后迈入社会奠定基础。

2.3 做中学的活动观点――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可能

杜威主张学生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成为“做”的主体,而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助学者”,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不再是中心与边缘、教授与接受、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是主体间性的平等交往、对话、协商的关系。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活动可以直接促进儿童经验的重组与改造。传统教育相信,人能通过直接的智慧力量占有知识,通过理性的力量吸收知识却不获得有效经验。知识的接受无须经过经验这个历程。杜威认为:观念不能直接传递,观念的传递必须经由经验的桥梁。这是杜威对以灌输为基础的传统教育进行的建设性改造。在幼儿期,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也是儿童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吾国社会对于游戏不加注意,甚有以为学校不宜让儿童游戏的。普通人常以游戏为顽皮,实则不然,近世西方各国教育正是利用儿童好游戏这一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幼稚园教育即根据游戏本能,以中小学校而论亦以游戏为施教之良器。陈鹤琴先生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应该成为的主要方式。我们应该了解,孩子们是游戏的发起者、创造者,我们应该充分创造条件促进他们对游戏活动的理解与创造,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品悟成长。

第8篇

一、幼儿教育中常见的教学误区

1.幼儿教育机构和家长的思维误区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盲目苛刻要求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强迫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少年宫,培养所谓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施加了太多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压力。家长的过高期望几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导致相关的幼儿教学机构不得不适应这样的教育发展“误区”,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知名度,提高教学成绩,刻意追求高分数高成绩,甚至出现了“幼儿入学考试”这种较为荒诞的考核手段,不但不利于开发孩子本身的智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等多方面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2.教学内容的不合理设置

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幼儿阶段对学生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启蒙和思维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国内大部分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模糊,偏高等化,幼儿实际上接受的是小学教育,不适合对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开放,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用成人的思维和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让两者的沟通变得异常艰难。

二、如何从误区中走出来

1.明确教育目的,提出实质内容

幼儿教学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幼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我意识,同时还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因此,幼儿教育要明确教学目标,从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入手,着重参考孩子的年龄和特有的心理特征,在保留幼儿教育机构自身的教学特点后将合理的教学课堂安排其中,让学生能够在一个适合自身成长发展的空间里健康地成长。

2.特色教学,家校合作

教学是一个培养、引导、鼓励学生成长的过程,特色教学就是要运用这一点,从孩子出发,把握该年龄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支持、引导孩子,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实现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

第9篇

关键词:游戏活动;形展探讨;效果分析

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是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辅、游戏为引的综合性教育方式。如此,才可以在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中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让他们主动思考,乐于遵守规则,让孩子可以在正确三观的影响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还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以及自觉性学习能力。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主动思考、提升交往能力等。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意义

孩子都是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中心的,因此他们对外界的探究也会多数来源于他们自己现实生活中。因此,教育模式必须以他们的生活为中心研究对象,策划并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游戏中的各个项目与过程必须要和孩子生活有直接或则间接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情绪,引起他们的兴趣,才可以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会起到培养孩子情感、思考能力、交往能力的作用。如此,孩子的人格才会得以健康全面的形成。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告诉式教育,就算在游戏教学活动上也不例外,限制了游戏教育活动本身的意义。游戏教育活动本身的意义就在于激发幼儿园学生的思考能力与交往能力,让孩子的情感更加丰沛,主体人格得到全面的打造。因此,我们的教育模式必须由传统教育模式向更先进的教育模式,即探究式教育模式进行改造。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之所以要转变教育模式是因为人自呱呱坠地即婴儿时期开始,了解并对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有一定的认知,都是通过探究的模式进行的,这其中也不乏告诉式模式的作用,但起主体作用的一定是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究。告诉式教育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教育模式,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简单化的教育方式只能渐渐磨灭孩子对知识的探求欲望。相反,探究式教育方式,这种看似“浪费”时间的游戏活动教育方法,恰恰为孩子赢得了“时间”,取得了效率。并且独立的探索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自理、自立等能力。

三、幼儿园活动教学的开展探讨

基于以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不难看出,沟通性的教育比较与传统的认知性教育方式会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沟通性教育是双向的,不仅仅像以前一样只是老师讲,学生死记硬背。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兴趣,更会让孩子学会表达,培养情感,而通过活动则可以有效实现师生间的沟通,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的单

向性。

1.游戏活动的具体实施

凡是探究性游戏活动,都必须以告诉式为前提。以丢手绢这种传统游戏为例,首先,需要让孩子对这个的游戏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是引起孩子对这个教育游戏活动的兴趣,即启发式互动。然后,给孩子们做示范,让他们对这个游戏如何玩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让孩子试着进行体验,这个时候的孩子一定会有所思考,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如:“孩子们,丢手绢是为了找朋友,所以把手绢丢到你想和他做朋友的小朋友后面,这样通过做游戏,你们就会成为好朋友了。”这样孩子就会对朋友这种感情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会领悟到一点什么叫做友情。之后,教师要对游戏中的孩子们进行点拨、指点,这样能让孩子们更好地通过游戏学到东西,体会快乐,减少麻烦与不快乐的事情发生。对于做完游戏的孩子们一定要根据客观情况,给予一定的评价,大到整体,小到个人。因为这件事对于大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孩子是一件认真对待并为之努力的学习活动,对于他们而言,这个游戏和大人的观点都很重要。相反,就会造成沟通障碍,使这个游戏教育活动起到反作用。

2.游戏活动教学效果分析

在丢手绢这个游戏中,有指定性活动任务,那就是把手绢丢在小朋友的身后,并且找到好朋友;还有自主性游戏活动目的,那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做出努力并与对方成为好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会体现每个小朋友的个性特征、交流方式等,这样方便教师进行整体教育和个体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发展并持续提高。

幼儿园游戏的设计不仅仅是设计游戏本身,更要着重于设计指导孩子的方法。两者如果可以相得益彰,那这个设计就是可行的,可以实际操作的游戏教育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不仅让孩子思考,更是让教育人员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在自由游戏中自我约束,以达到自立、自理、自律等优秀品格的养成;让孩子在沟通式教育活动中学会更好的表达感情;在探究过程中,养成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