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7 11:38: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线上销售模式的优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好好利用电子商务模式,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而且可以开辟新的汽车销售渠道。
日前,北京汽车宣布正式入驻腾讯汽车商城,推出新的网络销售模式,同时配合北京汽车E系列上市,开展“不平等交E”线上销售活动,以“全网最低价”给消费者最大幅度的优惠。
据悉,北京汽车此次对渠道与网络营销的整合与创新不再局限于网络团购、秒杀等营销手法,而是真正打通线上、线下销售环节,在网络平台售车、购车,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在线售车平台。
无缝隙整合资源的平台
业界对汽车电子商务模式的探讨和尝试由来已久,但不可回避的是,此前很多模式都未能真正发挥网络平台的潜力。“此次北京汽车和腾讯汽车商场合作,切实考虑双方的优势和价值,尤其是腾讯汽车商城的6S平台,给了我们整合网络营销与门店销售资源的新思路。这个积聚了无数潜在用户的平台,给我们提供了网络售车的基本保障,让我们有了信心。”北京汽车市场部部长王铭东认为,北京汽车入驻腾讯汽车商城不仅仅是双方合作的新开端,更是汽车电子商务模式的全新尝试,必将带给汽车行业一定的思考和借鉴。
据悉,此次北京汽车入驻腾讯汽车商城和此前的网上4S店有所不同,腾讯汽车商城提供的不仅仅是线上门店,还包括汽车行业大资讯平台、微卖场、团购等在线营销活动平台,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平台,彻底打通了线上销售的前端信息查找和后端服务。
以此次入驻腾讯汽车商城的北京汽车为例,北京汽车上线伊始便推出以 “不平等交E”为主题的E系列车型线上推广活动。此次“不平等交E”主题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网友在7月16日至7月30日期间参与“130元购E130转播降价活动”和“150元秒杀E150”活动;与此同时,在7月30日至8月12日期间,网友可以享受 “5.99万元购腾讯特别版”超值团购优惠。北京汽车项目负责人表示,为了回馈众多腾讯网友对北京汽车的支持,北京汽车特别准备了99辆“E系列腾讯特别版”参与团购活动,希望以5.99万元的“全网最低价”给网友实实在在的优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和商家、用户一体化活动,潜在购车用户可以全方位体验腾讯汽车商城提供的服务。
据腾讯汽车商城介绍,这些在线活动也是未来腾讯汽车商城的重要呈现方式,参照其他电子商务模式不难发现,这些在线活动也为腾讯汽车商城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与传统的网络购车模式相比,腾讯汽车商城是一个立体化、多维度的平台,差异化优势明显。”作为首家入驻腾讯汽车商城的汽车品牌,北京汽车项目负责人说。
一键触控的一体化营销
在腾讯汽车商城,汽车品牌可以通过腾讯汽车频道、微博、视频等产品平台,构建“一键触控的一体化营销”模式:用户不仅可以了解目标车型的相关资讯,而且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选车、购车、售后服务等一站式购车服务。
腾讯汽车商城负责人强调说:“腾讯汽车商城在提供全天候互动展示平台的同时,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希望为网友提供一站式的便捷购车体验,而且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优惠。”而借助腾讯汽车商城的立体式在线营销平台,以及腾讯汽车商城庞大的用户基础,汽车品牌可以对潜在用户进行深度挖掘,有效地提高汽车销售业绩。
在谈及选择腾讯汽车商城合作的深层次原因时,北京汽车市场部部长王铭东坦言,事实上销售辅助只是实现销售目标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从售前到售后、从品牌到营销进行全方位的辅助。
腾讯汽车商城的价值,不仅仅是销售通路,更是一个汇聚了汽车企业、经销商、行业专家、评论员、资深车友的海量汽车信息互动共享平台,聚集了众多购车目标人群。通过腾讯互通的各个平台,不但可以进行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展示,还可以产品、报价、维修保养服务等信息,是一个提供独特体验的一站式购车平台。也正是这一点,构成了腾讯汽车商城相对于其他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腾讯6S汽车商城是最近推出的一个品牌或者说产品,我也看到腾讯很重视这个项目,包括首都机场都有腾讯6S汽车商城的广告。它主要包括资讯平台、搜索平台,与现在终端4S店是两个概念。4S店主要是销售、售后服务、提供配件,包括信息反馈等。而腾讯6S汽车商城是一个资讯、搜索、导购、电子商务、社会化和服务的平台,主要是线上销售模式。”王铭东说。
网络汽车销售新模式
腾讯汽车商城推出6S购车概念,并由此催生了全新的网络购车模式,通过7×24全天候网上4S展厅进行在线营销,而其所针对的是腾讯网超过10亿的用户资源。这种电子商务汽车销售模式,整合了媒体传播功能和电子商务平台功能,突破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汽车营销模式,以四类方式销售汽车:团购、秒杀、微卖场和在线预购。虽然没有店铺,没有销售大厅,没有汽车展品,但是有众多潜在用户、汽车行业资讯、微卖场和团购等在线营销活动信息,以及线上销售的前端信息查找和后端服务信息,还有汽车企业、经销商、行业专家、评论员、资深车友的信息,涉及产品、报价、维修保养服务等,基于互动空间,都是看得见、查得到的。
“腾讯有多重属性,它既是媒体,也是社交平台,同时有电子商务业务,它的优势就是可以整合自己内部的所有资源,把购车流程打通,让消费者通过腾讯汽车商城获取相对全面的信息,这是我们选择腾讯进行合作的出发点之一。因为我们的这款产品是入门级轿车,价位在5万元到8万元之间,这个级别的客户群体比较年轻,与腾讯的用户群体吻合度非常高,所以我们非常看好腾讯平台,在第一时间与腾讯达成了合作意向。”王铭东说。
分析人士认为,腾讯汽车商城的网络营销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不仅为有购车需求的广大网友提供了一个“理想购车、一步到位”的便捷平台,而且为汽车厂商提供了一个展示品牌、销售产品的互动平台。北京汽车与腾讯汽车商城合作,针对用户、平台、品牌提供一站式购车服务,将中国汽车行业网络营销带入一个新阶段。
目前,就此项目的运营情况看,王铭东认为效果之好超出了北京汽车的预期。“整个过程,从7月16日到8月12日活动结束,前期设计方案基本上包括了以往在线售车的各种模式,比如秒杀、团购,比如看车型等要素,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活动模式聚拢人气,最终的效果应该说是非常理想的。活动网页的点击量是155万,有1258笔订单,通过北京汽车腾讯旗舰店的订单有1000多笔。”
〔关键词〕演唱会新媒体盈利模式
2014年8月2日晚,汪峰“峰暴来临”演唱会在北京鸟巢举行;时隔一月,“90后”人气天王华晨宇也在北京万事达中心举行了“火星”演唱会。为搭上新媒体快车道,两场演唱会的主推方―――乐视TV与芒果TV都创新地采用“场馆演唱,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演绎,不仅给现场观众提供了巨大的震撼体验,更为线上歌迷呈现了身临其境的音乐魅力。鉴于两场演唱会在时间、地点尤其是独特的盈利模式(线上付费模式)上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故结合相关数据①对其市场及运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给网络视听新媒体今后策划与运营此类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依据,并推动网络视听节目良性运营与发展。
一、市场销售情况
汪峰“峰暴来临”演唱会线上门票预售自7月31日起至8月2日结束,3天内累计销售虚拟门票4.8万张,实现销售收入144万元,直播付费人数共计7.5万,日均门票销售量为1.6万张,实现销售收入48万元/日。华晨宇“火星”演唱会线上门票预售自9月1日起至9月6日结束,6天时间内累计销售虚拟门票超过12万人次,若按照9月1日至9月5日20元/张的售价,此次共实现销售收入240万(因9月6日将售价提升至30元/张,故实际数额应大于240万),日均销售量达2万,实现销售收入40万/日(详情见表1)。
由上表可知,虽然在总量类指标(累计类)上“芒果TV”略占优势,但相对量指标(日均类)却明显低于“乐视”。值得注意的是,汪峰演唱会线上门票预售期仅有3天,而华晨宇演唱会的预售周期达6日之久,这意味着从时间效率角度来说,乐视网较芒果TV高,短期内实现了较大的销量,并且缩短了网站运营及维护成本。根据现实情况,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消费者(需求)因素:汪峰的受众群体主要为70后、80后及部分90后,此类人群的支付能力相对较高,并且对明星的忠诚度牢固,因此有效需求比较强烈;华晨宇作为新生代偶像,其受众群体主要为90后,支付能力有限,粉丝稳定性仍处于上升期,因此有效需求还有待加强。
(2)播出平台差异因素:乐视网率先推出O2O模式概念,推出后市场反应较大,销售情况较好,而更重要的是,此次汪峰鸟巢演唱会采用的是移动端、PC端、互联网和电视端“四端同步”的呈现方式,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线上消费模式;而此次“芒果TV”还未将移动端口纳入播放,因此用户群体相对而言有所受限。
(3)宣传效应因素:有关宣传效应对销售的具体影响面将在下文详细列出。
二、优势劣势对比
目前芒果TV在新媒体行业中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阻碍发展的劣势。
由上表可知,从内部环境来看,目前芒果TV具有O2O模式复制、资源背景优良、艺人市场广阔、集团政策利好的内部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运营成本较高、艺人选择空间受限等劣势。从外部环境而言,机遇主要表现在用户消费方式转变、新媒体行业兴起以及政策逐渐放开,而潜在威胁主要来自行业竞争、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三个方面。
三、媒介推广情况
媒介推广情况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演唱会的宣传效果,并最终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从发稿数量来看,25日内(7月22日-8月15日)汪峰演唱会的新闻发稿量为54条,日均发稿量为2.16条;华晨宇演唱会在17天的宣传周期内实现新闻发稿量44条,日均2.58条,略高于汪峰演唱会。同时,稿件转发数量也实现了全面超越,以944篇的总转发次数、日均55.53次的转发量超越汪峰演唱会(总转发次数800多,日均转发32次,详情见图1)。
虽然凭借着华晨宇的超高人气与芒果TV的大力宣传,“火星”演唱会在新闻发稿数量上占据着明显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芒果TV已超越乐视实现了深度较高的媒介推广工作,仍有如下几方面问题值得改进:
(1)从话题热度上看,汪峰演唱会主要借着“峰怡恋”、“上头条”以及“情人节”、“好声音”等热门话题博得了各大娱乐、新闻类纸媒的版面,同时在宣传过程中主要以汪峰作标题,吸引观众阅读,较少提及乐视网本身。而华晨宇较少绯闻等负面新闻,因此话题热度较汪峰而言要低些。
(2)从宣传主体协调性看,由于芒果TV、QQ音乐和天娱传媒在宣传工作上沟通不足,导致宣传资源未能及时打通,“独自作战”的局面仍未打破,这势必也让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3)从宣传内容来看,此次华晨宇演唱会的宣传仍主要基于行业因素展开,然而此类内容并不能很好地引起粉丝消费群体的共鸣,新闻点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宣传效果。
(4)从承载平台来看,乐视网起步相对较早,故而目前无论是在市场份额或品牌知名度上都较芒果TV占优势,高起点的承载平台自然能带来良好的宣传效应,这也是芒果TV今后的主要努力方向。
四、建议及展望
综上所述,诸如芒果TV这类传统电视所办新媒体在今后类似的项目中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前期宣传层面:(1)注重新闻话题性的培养与持续发酵。有亮点的话题永远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有力武器,然而此次华晨宇演唱会的新闻话题多基于行业因素,缺乏负面的“绯闻报道”,以后注意从多角度挖掘新闻点。同时考虑到保护天娱旗下艺人形象的正面性,可主要从艺人奋斗经历、工作状态、与粉丝互动、参与热门活动等正向面着手制造话题。(2)宣传团队与艺人贴身配合。通过与艺人的“亲密接触”,获得一手的信息或资料,以独有的宣传材料为项目提高声势,扩大宣传效应。(3)整合协调宣传平台间的资源与配合。各宣传平台之间应加强沟通联系与分工协作,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根据自身的运营特点及渠道优势对项目进行宣传,以便做到有的放矢。
技术操控层面:(1)进一步打通移动客户端的播放平台,扩大项目覆盖面与用户数,实现真正而全面的“线上+现场”演唱会模式。(2)强化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大数据分析工作,完善统计口径,加强指标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为后台决策部门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市场运作创新层面:(1)销售模式创新。现有的两场O2O演唱会销售模式主要是以线上售票的方式进行,然而此类销售模式具有天然弊端,即消费的连续性不强,不利于消费群体的维护与发展。今后可考虑针对部分消费能力较强或品牌忠诚度较高的粉丝群体推出“会员制”的销售模式(类似腾讯VIP会员),一方面可增加芒果TV销售收入的持续性,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会员的扩散效应达到滚雪球似的宣传效果。(2)盈利模式创新。目前,O2O演唱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网上售票的销售收入,今后还应强化广告层面创收工作,采取线上冠名,及T恤、唱片等相关产品的开发,扩展收益来源渠道。(3)服务模式创新。目前O2O演唱会的服务仅局限于为消费者提供直播服务,若消费者不主动搜寻相关信息,则无疑造成了消费群体的流失。因此今后可增强芒果TV服务的主动性,对付费的VIP会员提供长期、定期的明星资讯、周边产品、积分换奖品等服务,对潜在的消费群体提供基本资讯订阅推送、活动通知等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在竞争中取胜。(责任编辑尹雨)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升级、手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了移动互联网等移动互联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新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出现。传统的线下销售和原来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已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传统的线下销售逐步向互联网方式靠拢,出现了O2O,也就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方式既有利于缓解网上电商和实体门店的竞争局面,同时互联网高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跨地域性也是互联网销售的优势也是弊端,用户不能第一时间体验到商品本身的品质和增值服务带来的价值,只能通过文字图片的描述感性认知商品属性。O2O模式将对商品信息便捷程度、丰富多元的输出差异化服务和美好体验完美融合,充分调动用户感知,全方位满足用户对于信任和参与体验的感受。
2、现状
而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实体营销是传统,是优势,营销模式转型存在诸多挑战,但从长远的发展方向上卡,有利于扩展企业价值,聚拢更多力量,全面满足用户需求。传统的营销模式,在时效性、灵活性上存在很多问题,如营业厅受理时间长导致的排队严重,现场营销时需要携带大量的受理设备。同时,现有的资源管理采用分散、割裂的模式进行管理,终端储存分散,调拨困难,容易造成热门终端缺货,冷门终端积压的现象。单纯营业厅的销售模式在营业时间、销售手段、营销政策及营销空间上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较为单一被动。
营业厅的常规销售时间为8点到18点,在热点商区下班后的人流集中,但营业厅基本上都闭店盘点,无法满足用户办理需求,也相应错过营销的黄金时间。用户离店或微博/微信宣传,我们的推广仅有介绍,无法直接购买,用户二次进店办理成本高,互联网推广≠互联网销售。营业厅无法满足用户购买销售网厅专售商品/折扣的需求,公司无法有效组织全渠道统一预约/促销活动,销售范围局限在营业厅内,无法有效辐射周边区域。
而运营商现有的网上营业厅,相对于线下渠道来说,用户年龄结构偏低,有上网习惯,接受在线支付行为,产品偏好明显等等,这都一定程度的限制了用户范围。而且,运营商网上营业厅相比大型的知名电商网站来说知名度较低,产品内容较少,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也决定了运营商不可能照搬电商形式,全部线上销售。寻求一条适合运营商自己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模式势在必行。
3、实现方式
(1)构建思路
运营商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拥有庞大的线下运营体系及装维团队,可以提供市县村级层层覆盖,基于此,可依托于线下渠道搭建专业的电子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的无缝衔接。通过订单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物流支撑系统及全省/市分公司线下渠道打造O2O闭环终端销售模式。
利用二维码作为一种线下和线上的传感器,将二维码图片作为线上线下结合的业务凭证或身份识别类运用。根据营销人员渠道分类建立专属渠道销售展厅,通过微信、QQ、短信等社交通讯工具进行个人展厅传播。用户通过登录营销人员展厅选择产品并下单、支付,通过电子销售平台记录营销人员信息及用舳┑バ畔,并传送给后台计费系统完成产品订购。
平台架构包括网上商城系统、个人终端系统、平台管理系统三大业务系统。具有商品管理、商品搜索、产品分类、在线支付、配送管理、订单提交、订单管理、销售统计、分享等功能。
平台管理架构包括省分管理、市分管理、营业网点三级管理架构;省管理中心包括:产品管理、人员权限管理、物流配置管理、订单管理、结算管理;市管理中心包括:产品管理、物流管理、订单管理、结算管理:营业网点包括订单管理、产品管理。
(2)营销模式
1)线上营销:
利用营销人员微信圈进行推广,也可结合省级、市级微信公众账号进行宣传,将营销信息直接传递到用户手中,通过微信订购、查询增加用户粘度和销售量,提升用户对公司业务的了解,扩大辐射范围;
利用运营商特有的电话营销渠道,选择适销产品进行推荐办理。增加销售“触点”。
2)线下营销:利用大数据系统对市场进行有效细分,针对特色用户群制定专属产品。“延长”营销人员销售时机和办理效率,使手机终端变成随身营业厅,方便营销人员“走出去”随时随地受理业务。
【关键词】 云茶产业 电子商务 发展策略
一、云南茶业电子商务概述
1、云南茶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3年11月淘宝特色馆“中国特色云南馆”正式上线,接着在12月12日的“双十二”活动中云南馆主推的普洱茶以342万的总销售额位居馆内品类第一。同期更是涌现出以普洱茶为主打产品,辅以滇红茶、雪茶、苦荞茶等茶产品的龙润、紫云、老班章等云茶商家。
虽然云茶在2013年的“双十二”活动中名利双收,但是在全国最大的网购平台淘宝网中搜索“茶叶”这一关键词,搜索结果中出现的茶叶商家和茶叶品种几乎都是云南省以外的。在众人知晓的中国十大名茶中很多茶都有了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而云茶在长期的传统销售模式中鲜有改变和创新,缺乏宣传和打造品牌及知名度,而且云茶在电子商务中属于起步发展中阶段,所以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市场份额和搜索排名很低。
2、云南茶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茶叶的购买需求的增加,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高原特色茶叶在市场上有着特色和质量上的优势,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空间会很大。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外,电话销售、试用销售、网上销售等销售模式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多元化的销售模式为云南高原特色产品的销售开阔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作为云南支柱产业之一的云茶更是优先发展的产品。
而时下新兴O2O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为“云茶”进入全国及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现阶段云南的电子商务还比较落后,茶业电子商务也是起步中。相比省外较成熟的电子商务和知名的茶业电子商务,云南茶业电子商务还有着更为广阔的消费空间和发展空间。在茶叶市场热销的趋势下,茶业电子商务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二、云南茶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
1、有利因素
(1)丰富的原料。云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使云茶的品种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如普洱茶、滇红茶、雪茶、三七花茶、苦荞茶等)。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10多个县(市、区)生产茶叶,2012年全省茶叶总产量达27.35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5.5%,位居全国第二。云南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自然保护,对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生态保障。
(2)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的消费观念渐渐改变,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快速增长。在生态健康、养生的观念下,茶叶消费的人群开始趋向年轻化,白领、大学生也渐渐用饮茶替代咖啡。同时以茶为原料或辅料的产品也开始出现在市面上,如普洱茶糕、抹茶糖、乌龙茶饮料等。无论是从茶的药性作用还是具有特色茶口味的食品需求来说,茶叶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加上茶叶对某些药物和饮料的可替代性,茶叶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
(3)专业茶业人才储备。茶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之一,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扶持茶产业发展。在云茶文化的熏陶下很多当地人都是懂茶之人,加上政府对茶业人员的扶持培训就造就了一大批茶业专业人员。茶业专业人员数量的扩大,推动了茶叶文华氛围的扩散和茶叶经济的发展,与其他省份的茶业相比就形成了人才优势。
2、不利因素
(1)消费者习惯于线下传统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影响,网上销售、电话销售等销售模式应运而生,人们购买东西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线上销售为消费者消除了异地购买的阻碍、节约了选购时间和消费成本、丰富了产品多样性,为消费者购物带来了很多便捷。但线上销售实物与描述不符的欺骗性、支付手段不完善、物流缓慢等问题大大影响了电商企业线上销售的业绩。因此,线下销售模式依然是消费者的主导选择。
(2)落后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云南的电子商务在全国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云南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层次较低,规模较小,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应用程度较低,与中东部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水平。现阶段云南许多企业主要的电子商务活动还集中在广告宣传、寻找商业合作等方面。总体来说,云南电子商务市场散、乱,生产、销售圈多,经营规模小、不正规、没有制度性;云南复杂的地理环境影响着物流的效率;硬件设施的不足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信息封闭,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据统计,目前全国的网民人数已达6.32亿,2013年全国电商零售额已接近18851亿元;而云南的网民数只有1321万人,2013年云南电商零售额仅为425亿。
(3)市场上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云南茶叶大多是小户茶农种植的,茶商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各地各茶农家收购茶叶。云南茶叶总体种植地地区散乱、规模小,加上地区差异导致了茶叶的总体质量不高。由于没有规模性的种植和统一的质量标准,茶农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种植茶叶,导致茶叶质量参差不齐。
(4)“云茶”的认知度不高。云南茶叶资源、品种丰富,但知名的只有普洱茶。云茶品牌群尚未形成,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云南省的茶叶企业“小、散、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茶叶品牌多而杂乱,企业集中统一度低,“抱团”意识不强,集中品牌打造上认识不到位,仍未形成品牌群,知名度相对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5)茶叶旅游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受到忽视。云南茶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产业整体推进的过程,目前的情况是只注重茶叶产品本身的销售,而忽略了茶文化及以茶叶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电子商务推进和发展,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整个云茶产业的整体推进和产业结构完善。
三、促进云南茶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
(1)加大电商推广力度,提高企业意识。云南省各级政府对茶业电子商务认识还需要加强,重点推广是云南高原特色茶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策略。政府应建立实验项目,扶持相关商家做龙头企业,做好带头作用。通过带动一批重点产品项目,做好开拓和实验的事项,再带动各小企业、茶农的发展。如为茶叶电子商务实验项目提供项目补贴,解决小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减免茶叶企业税收方式,鼓励企业、茶农合作,积极参与电子商务茶产品项目等等。
(2)整合电商小商家,统一规范管理。在整个云南做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商家也有不少,总体说来商家都有分布散、规模小、行业不规范的特点。对于这些已经起步的商家,政府可以整合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行业要求、产品要求准则,将小规模的商家合并或扩大。发展龙头企业,再带动管理各地小商家。
(3)重视“云茶”茶文化和茶叶旅游第三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借云南省庄园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重点发展“云茶”智能化庄园经济,实施在线农业和可追溯体系建设,以电子商务手段和方式宣传云茶文化,打造“云茶”旅游庄园经济的发展。
2、企业层面
(1)茶业行业协会线上与线下的建立、协调和完善。整合茶商,建立云南各大茶叶产区“云茶”联盟,制定其联盟茶叶网络交易规则,避免价格上的恶性竞争。通过专业的知识和市场需求制定模范标准。通过整合市场、信息,协助茶企业进行线上线下交易,帮助茶农进行技术指导。实时完善相关茶叶市场信息,及时茶叶市场信息,协调线上与线下的共同发展。
(2)转变思想观念,培养电商人才,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云南本土茶叶企业网上销售意识缺乏,主要还是依靠经销商、建实体销售店等传统模式销售农特产品,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企业管理层没有利用电商的意识,企业内部缺乏电商人才;其次,云南茶叶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相对于省外农业企业也处于弱势地位,资金相对缺乏。只有从思想上接受了电子商务,才能去了解电子商务并尝试电子商务。因此加强对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企业应定期为从事电子商务及相关业务的员工提供专业技能的培训机会。同时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建设,建设属于企业自身、适合企业和产品的信息系统,完善网络硬件设施,打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3)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品牌竞争是企业竞争中很重要的一环,打造优秀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是重点做好绿色产品,走资源可持续发展路线。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绿色安全的产品是消费者的首选,有质量、绿色安全的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很明显。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茶产品的推广,让产品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中。三是寻找产品的独特性,打造个性化的卖点。可以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产品风俗、历史等点切入,挖掘吸引人的亮点。例如建立茶产品的可追溯系统,让人们可以清楚知道自己买的茶的源头。
3、生产者层面
茶农应提高技术,规范技术、规格,提高原始产品质量;积极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流程,通过专业的种植,提高种植水平;积极以合作社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利用产地优势、特色产品优势,积极和优秀企业合作,做好产品,做专业的种植户、种植村,建立核心竞争力。
打破传统销售观念,以好的产品将自己推向交易的主导地位。茶农要逐步摆脱落后的销售思维模式,慢慢适应并积极采用农村合作社出售、茶产品公司合同销售和网络销售等新型且实在的销售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克西等: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云南农业大学,2013.
[2] 石玉萍:电子商务视角下新疆特色林果产品销售平台的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
1网络营销在兽药行业中应用优势
网络营销借助互联网平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和理念,应用于兽药行业营销活动中,其应用功能和优势有.
1.1控制营销渠道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兽药市场局限,借助互联网了解并吸引各级兽药商加入其销售渠道,进而缩短营销渠道或建立多级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兽药生产企业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市场动向,为经销商提供相关业务指导,增进双方的业务合作;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召开各种论坛或培训会,增强对整个营销渠道的控制力[2].
1.2重塑网络品牌
目前的兽药企业用于营销的费用有的已高达40%~50%,这无疑都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网络营销的应用简化了营销流程,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营销费用,有利于在终端层面上建立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此外,网络营销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改善顾客服务功能,进行产品网络宣传等方式,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品牌推广,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
1.3促进产品销售
促销的核心就是改变目标顾客的态度.网络营销建立起一个科学高效的促销系统.通过与顾客进行促销信息沟通,建立他们对品牌的关注与理解,促进品牌营销,进而促进产品销量的增加.
2制约兽药网络营销发展的因素
兽药网络营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受到一些相关因素的制约.观念的制约.受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兽药客户对网络诚信持相当怀疑的态度,对网络营销的作用认识不足,安于现状,怯于尝试,这是兽药行业网络营销发展的主要瓶颈.产品特殊性与网络虚拟性的冲突.兽药行业进行网络营销的产品,即兽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目前,实现网络销售的兽药产品多为保健品和一些常规产品,更多的治疗药品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使用,这大大限制了网络营销在兽药行业中的发展.网络渠道和现有经销商渠道的冲突.网络产品的价格和经销商终端零售价的矛盾,加上兽药经销商对市场保护的高要求以及企业批号资源短缺的限制,这些因素都致使网络营销举步艰难.
物流配送和结算体系的制约.传统的兽药配送是通过经销商进行分级销售,兽药市场的广阔性使得大部分兽药销售下沉到基层.如此一来,基层物流发展落后就成为兽药配送直接面临的问题.此外传统营销以赊销、代销为主,而网络营销必然涉及预付款交易和现金交易,终端打款体系不健全,养殖密集区经济欠发达的现实又限制了结算体系的建立.兽药网络营销平台现状不能满足营销需求.目前,兽药企业自身网站功能单一,缺乏高效的沟通工具和客服工具,也没有强大的后台数据库系统,不能满足网络营销需求.综合类平台,用户群不精准,流量转化率低,广告和推广成本较高.垂直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功能不齐全,大部分的兽药行业门户网站没有支付功能,也不具备专业的网络营销管理和分析系统,不能及时为企业的网络营销指明方向.缺乏专门的网络营销人才和专门的专家培训机构.网络营销是一个实战性非常强的行业,既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技术人员,又需要具备专业的组织策划能力和执行力的网络营销团队.专业的兽药网络营销培训机构和管理考核体系缺失的现状,使得企业无法建立起真正的网络营销部门.
3兽药网络营销应用构想
3.1夯实兽药网络营销基础条件
一是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选择那些具有高性价比、产品定位清晰且适合不同地区养殖环境的兽药产品.如,多级营销的兽药品种和终端营销的特需品种.二是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专门的网络营销团队.制订适合兽药市场的分布范围和销售渠道实际现状的营销团队架构,明确职责,加强培训,强化管理,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策划能力强的高素质网络营销团队.同时,也可外包营销项目,以节省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三是开发功能强大的营销网站平台.以推销兽药产品为目的,建立集企业文化宣传、产品推广、产品直销、在线互动、在线支付、产品跟踪、在线门诊等功能为一体的营销网站平台.
3.2维护兽药网络和传统营销渠道的平衡
通过产品的差异化设置,突出网络渠道提供个性化兽药产品.在兽药产品价格方面,要严格控制线上线下渠道的产品价格,使之保持一致,同时利用提供线上产品的增值服务来活跃线上线下两个市场.
3.3构建兽药网络营销模式
按照“利润为先、体系营销、绩效沟通”理念,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市场因素和行业发展规律构建自己的营销模式.一是伙伴型销售模式.兽药生产企业与大型网站开展深度合作,进行一体化经营.兽药企业只提品而不需投入资金,而合作网站则通过开通网站直通车、品牌专题、专家在线、特约赞助等方式为企业产品或形象做免费推广.这种销售模式既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广告投入风险,同时又减少了商和批发商很多的麻烦.二是广告购买式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模式的指的是由兽药企业投入资金,将广告资源有针对地放在行业网站上进行推广销售,其优势是费用低,效果较好,适用于中小企业[3].三是搜索引擎竞价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方式只需将兽药产品放在浏览量较高的行业网站做推广、销售即可,按点击付费,其优点是效果很好,但费用较高,且易造成广告投入资金的大量流失.鉴于这种特点,这种销售模式比较适合于企业联盟和大中型网站.
3.4开辟网络营销新渠道
一是以兽药企业网站为平台支撑,及时更新信息,宣传企业文化,展示兽药特色产品;二是设立企业网上论坛,或与相关论坛合作,利用网上论坛把客户聚集在一起,通过与客户网上交流的方式传播企业的产品使用技巧和疾病诊断技术,增加人气和品牌度,实现企业产品、理念的远距离传播;新产品通过网络免费发放试用,客户试用效果通过网络传播,增加营销效果,加速产品推广;三是通过网上社区交流,帮助养殖户和技术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资料,了解市场行情,同时进行兽药网络营销市场调查;四是通过网络定期为员工提供各种技术资料和营销方法,实时解答员工的各种技术困惑,帮助员工开发客户,提高其工作效益,进而加速产品的研发和测试进程.
虽然红酒已成为时尚生活的标签之一,但依然有诸多红酒企业发出无奈的心声:“红酒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目前正遭遇一场寒冬。”尤其是政策限制下,大量的红酒企业受到冲击,销售业绩纷纷遭遇“滑铁卢”。“如不改变现状,不少红酒企业都会面临倒闭风险。”上海波格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中说。
政策变革对于高端红酒的影响比较大,一些依赖公务消费的红酒销量必然下滑,而对于中低端红酒销量受到的影响倒不大。”赵建中认为,国内红酒企业受到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在各企业之间并没有明显优势,这才是导致红酒企业后继无力的真正原因。
两大瓶颈
虽然国内的红酒消费能力强劲,但由于市场还处于发育初期,红酒企业在扮演市场教育者的角色之时,其传统的销售模式和售后服务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传统的红酒销售渠道先是经过总,再延伸到各个地级商、县级商、批发商,最终到零售店进行出售。”赵建中指出,“这种销售模式愈发显出弊端,导致由于层层剥皮而使销售成本和价格都抬高,在竞争中容易丧失优势。”
“比如商通过酒店销售红酒,先是被收取一笔不低的进场费,由于不少顾客自带红酒,对店内价格高昂的红酒并不‘感冒’,红酒在酒店内的售出率并不高。”赵建中介绍,客户更多的是愿意直接到批发商那里购买红酒到酒店享用,而不愿意为红酒的渠道费“买单”。
事实上,这种“裹脚布”式的销售链条普遍存在于红酒企业中。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传统的销售模式目前占红酒企业的60%以上,这种陈旧的模式在电商的冲击下正日渐式微,也迫使不少企业开始减少中间环节,往“国外酒庄——红酒品牌运营商——商——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发展,如此一来,缩短了中间的环节,使得同样质量的红酒具有价格上的优势。赵建中指出,这样的优化只是一个过程,今后销售渠道的“扁平化”将是大势所趋,互联网的线上直销、商开设网点直销将越来越普遍。
不仅如此,由于国内市场红酒品种丰富,品质良莠不齐,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红酒的重要标准。“目前国内红酒企业大多都在拼价格,对于服务品质反而忽略了,导致客户流失率很高。”赵建中介绍,比如客户买到的红酒有瑕疵,以往的红酒商并不提供退换货服务,新的《消费法》的出台迫使商家提供这样的服务,但这都是被动式的。如何更好地通过红酒的销售带给客户优质的服务体验,已经是众多红酒企业不得不细细斟酌的一件事。
丽大突破点
由于当下众多的红酒产品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不在少数,导致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选择中失去了辨别的能力。作为国内的红酒运营商,大多养成了在品牌上下重金,而轻视红酒品质的理念。在赵建中看来,最首要的是要在源头上对红酒品质进行把控。
“虽然国内对于红酒的消费能力非常强劲,但随着对红酒认识的加深,消费者越来越聪明,对于红酒的消费也渐趋理性化,他们不仅仅看重价格,更重要的是性价比。”赵建中介绍,客户对于优质正宗的红酒需求愈发强烈,只有提供高品质红酒的机构才能保持在市场中的战斗力。
关键词:电商之争 零售商业 竞争定位
研究问题的背景回顾
最近几年,传统零售业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增速放缓之势,传统零售商的销售额或利润额大部分表现为同比持平甚至连年下降,依靠新增门店拉动零售增长的平面扩张模式难以为继,开店与关店之争成为诸多大型零售商面临的决策难题,而部分大型外商百货也开始撤资中国市场。与此同时,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却在国内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大型电商企业的扩张趋势不降反增,与实体零售的增速放缓形成明显对比。在各大电商企业加速扩张并争夺市场份额的背景下,实体零售商也纷纷涉足线上销售领域,通过开拓网络流通渠道和布局线上与线下“双线”运营来寻求新的零售增长点,而传统“店商”立足实体零售资源向线上零售的延伸,无疑在改善服务绩效、丰富顾客体验等层面更加具备优势,也进一步加剧了“电商”之争。
2012年8月,电子商务领域最热门新闻就是京东与苏宁的价格大战,由电商京东率先发起的低价攻势不仅得到国美与苏宁线上、线下的强势回应,更引来当当、易讯、亚马逊等在3C 品类上的有力反击,但最终引致商品缺货、无故撤单、物流爆仓、服务下降等一系列问题。2013年4月,电商之间的价格大战再掀。先是国美、苏宁两大传统家电零售商于2013年4月18日分别通过线上销售渠道国美在线和苏宁易购打出“全品类全线让利”的低价促销牌,随后易迅网、当当网、聚美优品、乐蜂网、1号店等十多家品牌电商纷纷跟进,使3C家电领域的价格大战迅速蔓延至图书、服装、化妆品等多品类齐发的价格混战,但恶性竞争使消费者基于价格促销的网购需求大打折扣,价格促销在带动各大电商的商品销量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事实上,无论是2012年“8·15”价格大战、还是2013年“4·18”价格混战,均是打着低价噱头的“宣传攻势战”。以2012年“8·15”价格为例,从一开始就频遭媒体抨击、后经发改委价监局调查认定的“虚构原价、未履行零毛利承诺、标明无货实际有货、重合商品少”之四宗典型“罪状”来看,一是京东、国美、苏宁三家电商均存在“促销价高于之前7日内交易最低价”的虚构原价行为;二是对于“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率”的承诺,相关部门实际抽查发现,部分商品即便促销后最高毛利率也达10%;三是对于价格战中承诺低价出售的商品、尤其是降价幅度最大的所谓“热销”商品,较多处于“缺货”状态,价格战当天苏宁的缺货率为11.12%,京东商城为29.63%,易讯、国美、库巴等也都处于10%的缺货水平上,但正是这些承诺低价而标明“缺货”的商品,实际调查结果却显示各大商家的仓库实际是有货的;四是参与价格战的各大商家的产品重合度很低,可比价的重合商品不足300件,比如海尔空调,京东商城共有20款、苏宁易购有41款,但其中相同的仅有2款。
由此可见,将历次所谓的电商价格战定义为打着低价噱头的“宣传攻势战”更为妥当,而综观零售业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各大电商之争实则也是我国零售商业发展问题的集中呈现。本文以此为背景,尝试厘清电商价格战背后的零售商业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电商之争的实质与原因
(一)电商之争的实质
在以低价竞争为宣传攻势的电商之争背后,显然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便是对历次电商之争的实质应予以何种定位。鉴于历次电商之争并未体现出实质性的价格优惠,所谓“价格大战”其实更应定性为高调的“宣传攻势战”,本质上均是线上电商用低价竞争扩大市场份额、而实体店商通过布局“双线”零售网络企图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回应以维护渠道控制的零售商业模式之争。
然而,既然是商业模式之争,缘何锁定“低价”作为竞争噱头?理论上讲,电商企业的核心优势并不应局限在价格层面,网络购物更多应是凭借商品品类齐全、节省购物时间、减少搜寻成本、增加产品可获得性、缩短面市时间、丰富顾客体验等特定优势而被视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消费方式。
从国外经验来看,线上销售并不一定在价格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最便宜的东西也经常不在网上,网络购物对消费者而言更多就是一种消费方式。但在国内市场,电商企业的价格竞争却几乎是一触即发,一旦某个品类出现挑战式的低价攻势,各大品类的电商均大多采取“以战止战”的方式跟进低价宣传,这显然反映出我国零售商业模式背后的诸多问题,也就是要进而探明低价攻势能够一触即发的原因。
(二)电商之争的原因
其一,是服务层面的原因。从零售商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国内领军型零售企业的成长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大手笔的跑马圈地、滚动式的新增门店,各寡头零售商得以迅速扩张并争夺市场份额。但与此同时,各大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也呈现出高度的同质化特征,不仅在产品选择、顾客定位、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没有完全拉开,线上销售的服务创新也比较有限,线上销售模式几乎只是对线下销售模式的简单复制,导致线上和线下的竞争差异也十分有限,从而线上销售的优势主要还是集中在价格上,电商之间的争夺也就只能暂且聚焦在价格上。
其二,是盈利模式的困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买方市场逐步稳固以后,国内零售商在赚取进销差价的自营模式中普遍经历了从“十点利”到“五点利”再到“零点利”的演变过程,零售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减以及经营风险加大等因素共同推动了“通道费”盈利模式的形成和蔓延。由赚取进销差价转向收取店面租金使实体零售商获得了新的收益增长点,但也由于自主经营缺失而使零售商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弱化。对于电商企业或者实体店商开拓网上销售渠道而言,原本是凭借网络资源和技术创新实现零售转型的利好机会,但受实体零售商盈利模式的影响,目前的线上业务并未在自主经营方面实现应有的突破,而更多是复制了线下的通道费扩张模式。如果暂时只能依靠投资人和供应商的资金来维持高速度的平台扩张,则必然会忽视自主经营创新以及供应链能力的提升,频频爆发的价格战也就在所难免。
其三,是消费层面的拉动。与国外情况相比,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显然还面临着比较特殊的消费背景:目前网络购物迅速扩张并不能说明我国的电子商务就有多发达,而是更多迎合了消费者“图便宜”的购物心理。这几年网上销售在国内迅速发展以后,消费者“货比三家”的购物心理明显是得到了更加便利的支持条件,尤其是在线上和线下缺乏服务差异的前提下,很多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去各大实体店“看样品、比型号”,敲定购买意向后再通过网上购物平台“价比三家”,大部分消费者最终是选择价格折扣最优的电商平台来购买支付,这样很多实体店实则演化为消费者“看货”的地点,很多消费者在享受实体店的购物指导和相关服务之后,实际最终是把钱掏给了出价最低的电商。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商之间的价格战也应算是一种市场行为,消费者有低价的需求,企业难免就会纷纷迎合这种需求。
其四,是流通成本的问题。从根本上讲,目前国内制造行业正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低价竞争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在生产环节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反复压缩的前提下,流通环节的费用节约尤为关键。但从现实状况来看,随着流通渠道多样和流通环节减少的新型流通体系逐步建立,国内流通成本依然存在居高不下的现实难题,近年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各个行业的国内流通成本普遍高于国际水平。在生产成本难以压缩、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如果真金白银地来一场价格大战,无论对电商企业还是实体零售商来讲都是不小的消耗。从而,在消费者存在低价需求、各大零售商又经不起低价消耗的情况下,这场所谓的价格战最终只能是宣传攻势居多,所谓的价格大战也只能拼个低价噱头。
店商与电商的竞争定位
最近几年,由电商企业所领导的“纯鼠标”商业模式在家电、服装、图书、化妆品等流通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当然这与上述产品的流通特性有一定关系,目前线下零售商也相继开辟线上平台作为传统商业模式的一种结构调整;然而,这种趋势是否就能说明线上与线下销售模式之间必定是你死我活的惨烈拼争?线上电商与线下店商之间的竞争该如何去认识,厘清其中的定位其实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从电商企业的角度而言,长久之计在于创新盈利模式。目前的趋势是,国内消费者面对宣传攻势正在日趋理性,价格在未来不应是理性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决定性因素,而随着传统零售店商的线上线下结构调整日臻完善,“双线”零售模式就显得相对完整,在增加顾客体验和提升服务绩效层面也更具优势,如此一来,电商企业的线上销售模式将如何获取竞争优势?目前价格战能打得起来,其实也佐证了低价策略下网购群体的顾客粘性相当有限。但从国内B2C电商的现行盈利模式来看,在差价销售毛利率不断压缩的情况下,线上销售的电商却越来越向实体店商的“通道费”盈利模式靠拢,供应商的进场费和销售“返点”开始成为重要利润来源,这也正是目前各大电商争相扩大销售平台的原因,但在低价攻势下,这种销售平台的扩大更像是投资人士戏称的“烧投资人的钱、请全国网民的客”,仍是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和扩张路径。
另一方面就实体店商而言,近年来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的渠道下沉时有发生“水土不服”现象,更是凸显了线上销售渠道的投入对于渠道结构调整的作用。然而,从“钢筋+水泥”走向“鼠标+水泥”毕竟不是依靠持续“烧钱”来维系的,线上盈利模式也绝非线下盈利模式的简单复制。本质上,由传统店商向“双线”零售商的开拓和延伸,应主要是从通道费收益者转向能将“推”、“拉”策略有效结合的供应链管理者,这样在由传统渠道控制转向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必将面临一个转型期。尽管“通道费”具备市场费用的性质,“通道费”盈利模式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这种类金融模式只能诠释零售商盈利模式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如果不能向供应链管理转型,仅仅依靠渠道不对等关系获取定价权,对于零售商也并非长久之计。就国内大型零售商而言,未来还是应该考虑基于整条供应链的服务创新,也就是学界提到的“零售制造商”角色,由零售商提出产品概念,依据品牌规则设计、协调和整合整条供应链,而上游模块化生产商则充当“被组织者”的角色;虽说不是要百分百地朝这个方向转型,但各大零售在供应链上还是有很大的创新空间的,这样也能通过差异化而避免不必要的渠道冲突。尤其是在外资零售巨头凭借供应链管理优势并借道电子商务进军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内资零售商在盈利模式转型方面的努力就显得更为迫切。
其实总结起来,无论是以“京东模式”为代表的线上零售商、还是与“苏宁模式”类同的双线零售商,其利润的获取大致三种来源:一是基于自主经营赚取进销差价,二是凭借终端资源收取通道费用,三是借助自有品牌实现供应链盈利。目前对于国内大部分零售商而言,通过“先买后卖”、“贱买贵卖”、“为卖而买”的自主经营形式而获取“进销差价”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大部分零售商目前或者已经进入“通道费”盈利阶段、或者在向通道费盈利模式靠拢。这种依靠“扣点”、“返点”获取利润的方式,固然使各大零售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降低经营风险,但却同时使零售行业普遍丧失商业资本功能,零售商角色定位更多集中在与上游供应商进行“扣点”谈判上,自主经营的缺失必然导致竞争同质化以及核心能力弱化,从而加剧了零售商的生存风险。同时,这种看似“零售商盈利、供应商不吃亏”的平衡格局实则是要受制于“零”、“供”双方在渠道中的不对等关系的,在零售商、供应商势力不对等的情况下,“通道费”很容易成为渠道冲突的导火索,这种降低了经营风险的盈利模式在加剧生存风险的同时其实也加剧了“零供”关系的紧张,近年来频频爆发的“零供”冲突正是有力佐证。
因此,在自主经营缺失、“零供”关系紧张的前提下,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店商”,依靠供应链整合来获取利润的能力还十分薄弱,就历次参与所谓“价格大战”的各大零售商而言,还普遍缺乏产业链条的支撑,从而也只能停留在价格攻势阶段,并依靠不断融资来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营。从长远来看,无论是“电商”还是“店商”企业、或是双线零售企业,都应及时关注自主经营的回归,并逐步考虑从供应链上获取更高利润。
我国零售商业发展问题思考
(一)对O2O模式的理性认识与实践
理论上讲,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的聚集整合,将传统“店商”和新型“电商”的优势实现双向融合。但从国内实践层面来看,无论是“电商”由虚拟网络向实体网络的延伸还是“店商”由实体店面向网上渠道的开拓,都存在着诸多的决策难点。
以电商为例,国内“碎片化”的物流行业已经成为电子商务整体发展中的瓶颈因素。通过物流中心和专业物流的运作,实现订单需求由分散到聚合并实现统筹配送的规模效应,是电商企业由虚拟向实体结合的必经环节。尽管电子商务领域的整体物流需求很大,但单一订单规模较小、分销地域分散,从而使物流行业面临着供需两端的“碎片需求”和“碎片供给”;这种情况下,电商企业外包物流容易使配送品质失控,而自建物流体系又将导致电商企业失去“轻资产”优势,“做不做物流之争”已是电商企业面临的普遍难点,而瓶颈的突破又有待于物流行业的组织化发展。从“店商”角度而言,虽然“双线”零售已是部分大型零售商的现实选择,但在线上与线下的竞争定位上却始终存在困惑,尤其是价格冲突难以规避,建立产品区隔的尝试固然可以暂时回避双线的价格竞争,但却有损顾客体验也不利于服务绩效的持续提升。总体上,在O2O模式的实践中,“电商”和“店商”均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
(二)对“零供”关系的清晰定位与调和
归结起来,难以调和的“零供”冲突有四种原因:首先是没有资本的零售业,这与解放后商业资本的没收改造、转产收买以及计划经济时期的利润分配上交有一定关系;其次是缺乏实力的供应商,大型零售商能够实现终端掌控与部分供应商缺少过硬品牌以及同质竞争等有很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通道费的获取也是建立在渠道势力对比差异之上的商业逻辑;再次是不可回避的市场费用,销售通道是零售商的重要资产,连锁商充分运用自己现代的流通资源为供货商产品创造了进入市场的规模化通道,而供货商必须为进入这种现代化流通通道支付市场费用,从而通道费的存在也有合理成分;最后还有难以量化的法律标准,以2012年五部委联合的《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为例,对于“促销费收支平衡”以及“通道费明码标价”等规定,在执行层面显然还有相当难度。从长远来看,通道费及其引致的“零供”冲突需要一个全面的调和机制,否则对于线上和线下零售模式的良性发展都将形成长期的制约。
(三)如何“跳出零售看零售”的问题
发生于电商之间的历次宣传攻势战,其实也反映出我国市场流通体系的诸多长期问题。比如新型中间商培育和孵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传统批发商萎缩以后,现代经销制度未能在国内发展成熟起来,有些情况下由于缺乏一个“有声望的中介人”而加剧了渠道关系的不对等,在历次价格战中受到利益损伤的主要是品牌溢价较低的供应商。尤其是很多品牌商在经济不景气或销量不太好的情况下有着较大的库存并等待资金回笼,其实就少了渠道的话语权。当厂商失去对流通渠道的控制,流通渠道的各成员之间又很难平衡时,价格战就成为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也反映出新型中间商的崛起以及在一些渠道中的介入还是很有必要的。再比如在价格战中暴露出来的市场秩序问题也是难以回避的,对于市场信息的筛选、对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对于渠道利益的调节等,这些显然还是需要由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提供必要的限制和保障,需要立法和执法部门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相关执法提供依据和支持;同时对政府监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有必要由事后监管向实时监控转型。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电商之间的价格战确实在各界引起了众多关注和探讨,但无论价格大战上演得如何精彩,低价竞争都只是众多市场竞争形式中最为原始、简单、甚至粗暴的。从现实情况来看,历次价格大战并不是真金白银的价格优惠、也不应是零售商竞争的长久之计,数次“宣传攻势战”也反映出国内市场的不稳定和不成熟。电商企业在迅速增长的态势下确实对传统实体零售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短期来看,这两种模式之间似乎必然存在相互排斥和激烈竞争,但实质上,这也是两种模式在走向共生和融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和环节。从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西方国家来看,线上零售与线下零售在经过激烈竞争后最终实现了协调均衡的格局。其实无论是“线上”、“线下”还是“双线”销售模式,只不过是归属于零售商业的不同渠道模式,本质上应当是共生发展的关系,从零售商业整体角度看,不同渠道模式需要共同考虑的都是“盈利模式”问题:对于电商企业,更多是创新,电子商务作为新兴渠道需要逐步走出低价竞争依存、加大技术和服务创新力度,通过节省交易成本和提供新型服务创造价值;对于实体零售,更多则是转型,利用销售终端优势实现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甚至全链条控制,从传统的渠道优势转向供应链优势,真正向“零售制造商”角色转型。而在由相互排斥走向共生均衡的过程中,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实体零售,都要积极考虑适当的回归自营,提高自销比例,增强盈利能力,共同考虑回归商业本质,从而为服务创新和供应链整体夯实能力。
参考文献:
1.纪宝成.流通竞争力与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流通经济,2010(1)
2.李骏阳.通道费与协调工商关系的机制研究.财贸经济,2007(1)
3.夏春玉,杨宜苗.零售业态适应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判定—基于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的研究.财贸经济,2007(10)
4.徐从才.流通理论研究的比较综合与创新.财贸经济,2006(4)
5.晏维龙.生产商主导还是流通商主导—关于流通渠道控制的产业组织分析.财贸经济,2004(5)
关键词:全渠道 “互联网+” 客户体验 渠道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快速升温,流通业呈现出“新常态”。各种新生事物的产生,严重冲击着传统流通业,导致消费者需求发生改变,行业竞争加剧。在新的环境下,流通业既要维持自身原有功能,又要对原有功能进行升级,而全渠道销售就是企业销售模式创新的突破点。全渠道包括实体渠道、电子商务渠道、移动商务渠道三种渠道。其中实体渠道的类型包括:实体自营店、实体加盟店、电子货架、异业联盟等;电子商务渠道的类型包括: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店、亚马逊、苏宁店等;移动商务渠道的类型包括:手机APP、手机微商等。
一、全渠道销售的必要性
无论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从企业决策、商家销售角度,如今我们都置身于全渠道时代。电商和移动终端的兴起与迅速推广,拓宽了消费者的消费渠道,同时也丰富了企业的销售渠道。“多渠道”和“跨渠道”已经无法准确形容这种变化,因此把这种商业发展新趋势称为全渠道。其实“全渠道”还是“多渠道”与“跨渠道”二者的融合与延伸,但并非是全部渠道的意思。新媒体类型几乎每年都在涌现、变化,在一个时点采取所有渠道策略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全渠道销售是必要的。
(一)全渠道销售模式为大势所趋
展望未来,必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丰富、人们追求精神与物质高度统一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单一的销售模式已经无法达到市场的要求更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一方面信息技术对销售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人们学习的速度,信息传播的渠道与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增多,销售渠道也在等量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平台运行逐步规范,相应的是微商、移动APP的兴起对传统销售的模式产生的巨大冲击。全渠道销售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若想实现长足发展,掌握永葆生机的秘诀,必须响应时代的号召,与时俱进地进行销售渠道的创新与组合。因此,全渠道销售为大势所趋。
(二)消费者的行为呈现“全渠道”趋势
全渠道消费群体的出现是推动全渠道销售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市场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原因也在于此,全渠道消费群体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并不断地激发、影响着市场。对于市场而言,有怎样的顾客群就有怎样的市场,有怎样的消费需求就有怎样的销售渠道。
1.顾客获知“全渠道”
随处可见的广告刺激着消费者的视觉,琳琅满目的商品呈现在消费者眼前,顾客的选择也变得多元化。以往传统的实体店,只提供给顾客一种直接感知商品、挑选商品的途径,而如今消费者了解商品的方式层出不穷,从原来的亲身体验发展为电视广告、网站广告、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
2.顾客需求“全渠道”
21世纪,顾客的消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寻求个性化的消费。例如生日礼物,过去一个生日卡片或者一束花是大众的普遍选择,而如今无论商店还是网店都推出DIY生日礼物或者特别定制的生日礼物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有一些企业现在还能为顾客提供参与商品设计与生产的机会。顾客需求的“全渠道”,提升了对企业和商家要求,商家在对商品的展示与说明时就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否则顾客会因为对商品所掌握的信息量过少或可信度过低而放弃选择。
3.顾客选择“全渠道”
过去形容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为“货比三家”,但是现在货比三家已经不能让消费者果断做出选择了。消费者不但要在众多品牌中选择出所要购买商品所属的品牌,还要选择产品的型号、规格、款式、功能,甚至选择购买方式是实体店购买还是网上购买、配送方式是线上支付还是货到付款都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要考虑的因素。消费者选择方式的多元化,促使企业制定相应的战略以聚集消费者的目光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种战略最终演变为全渠道销售。
二、实现全渠道销售的障碍
(一)较高的企业条件
随着“全渠道”时代的到来,企业纷纷突破传统销售模式力求实现全渠道销售,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成功打破传统实现完美蜕变。全渠道销售对企业而言,是对自身各方面条件的提升。首先是资金实力要求,虽然企业通过实体与网络结合的方式可以节省一部分实体经营的开支,但是网络店铺、移动终端的运行与维护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是ζ笠挡品的要求,全渠道销售要求企业有丰富的产品种类,如今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时,网站上丰富的产品种类和详尽的介绍能够带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独特的消费体验。最后,企业的技术水平也是实现全渠道销售的瓶颈。平台推广、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都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谓是高门槛,还有许多自建平台的企业因操作不够专业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二)客户体验的复杂性
随着企业与商家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分析与研究选择出一系列销售模式,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大部分消费群体更加注重消费所带来的体验。客户体验包括信息服务的体验、产品或服务的体验、附属服务的体验和物流服务的体验。信息服务的体验即顾客获知产品信息和企业产品信息的方式应该是适当的,全渠道下频繁和不适时的推送必然适得其反,信息服务的体验还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产品或服务的体验,这是客户最关注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客户会特别注重所获得的产品或服务是否与自己付出的金钱成本相匹配;消费者在消费时除了享受到所购买产品带来的体验,如果还能感受到企业附属服务带来的体验,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消费者对物流服务体验期待也就是高效率、快速、安全的配送。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领域、不同的消费水平、不同的消费目的,客户的消费体验千差万别,即客户体验的复杂性。客户体验的差异性又反映出顾客体验的独特性,体验感受来源于每个客户对于产品的感知,这种感知又具有不确定性。
(三)各技术平台整合的障碍
在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整合各技术平台,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难突破的瓶颈。全渠道,所谓“全”,即实体渠道与虚拟渠道相互贯通、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对于线下渠道的实体店经营管理,以及与线上网店、移动终端技术平台的对接,对企业提出了高要求。在我国,一些零售连锁企业内部整合各渠道,由于缺乏技术支持,不同渠道的融合离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四)各渠道之间的管理
很多企业的线上和线下销售是两个独立的销售渠道,各渠道之间相分离,无法实现不同渠道间的融合与协同,甚至有些企业形成了自家内部各渠道相互竞争的态势。窜货、价格战现象频发为企业实现全渠道销售增添了阻力。另外,由于全渠道销售并未成为所有企业的选择,因此,实行全渠道营销的企业并没有大量专业人才的储备。从客户信息收集到信息的分析处理,从渠道的布局到线上线下的推广,从传统渠道到新生渠道的开发,都需要专业人才的管理,而这类人才目前市场还是相对缺乏的。
(五)企业盲目寻求发展捷径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走代加工的道路,尤其是对于尚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能够受到国外上市公司的青睐成为其代加工企业,既是对其长期发展的利好,也被视为迅速发展壮大的“捷径”。企业另辟新径寻求发展的同时,是对国内市场的忽视,对国内产品供应的力不从心,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假货横行。假货除了坑害消费者之外,另一个负面效应就是对产品在各渠道的销售构成冲击。假货必定使企业声誉受损,企业一旦在信誉上失信于消费者,各渠道的销售必然受阻。
三、实现全渠道销售的对策
(一)全面把控全渠道销售的各渠道
全渠道销售大而全,企业要想以全渠道制胜,必须全面把控销售的各个渠道,实现不同渠道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服务。首先要保证各个渠道不是相互分割、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企业线上渠道的网店、移动终端等以及线下的实体店都为企业所拥有,电商平台与线下门店不再是谁强谁弱、谁先谁后的竞争,而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双赢关系。如果同一家企业的产品在不同的渠道商销售,价格不同,服务也具有差异,那么此时消费者在购买前一定会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出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进行购买,这就完全背离了全渠道销售的初衷。全渠道销售的意义在于以全面的销售渠道为手段与其他企业竞争而不是企业内各渠道之间的抗衡,线下渠道是向消费者展示产品和企业形象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线上渠道则是企业与顾客群互动和获取有利信息的重要途径,二者是相得益彰的。
实现各渠道的全面把控,对企业而言其优点在于:第一,线上线下全为企业所有,能够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保证各渠道产品同质,确保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第二,各渠道之间可以相互服务,通过实体店渠道购买的商品,如果客户有需要可以进行网上申请退换货,线上购买的商品也可以在指定线下渠道进行调换,企业和消费者都有利;第三,线上销售的商品全部为企业线下渠道供应,一方面可以省去企业在寻找线上所花费的开支,另一方面又避免了信用风险,简化了管理。
(二)整合各渠道功能
企业积极应对时代变化追求全渠道的同时,首先需要明确――全渠道求“全”而非求“大”或求“重”。不可槊つ糠⒄剐律的线上渠道而忽视传统实体销售渠道的作用,实体店作为最原始的销售方式,它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例如最真实的购物体验和对商品的感知不会随着新型的销售方式的出现而被削减,而是会长期存在。电子商务渠道和移动商务渠道是以实体渠道为基础而出现的,这种线上渠道既补足了线下渠道的缺点,同时其自身的优势又能够搭建起更好的销售平台,共同维护各渠道的利益。
面对全渠道时代的来临,企业要重新对各个渠道的功能进行定义,各取所长,相互补充地进行组合。具体的选择步骤是: 首先,根据需求和购买习惯以及偏好划分目标顾客群体;其次,结合消费者体验以及满意度,为目标顾客规划合理购买路径;再次,在所有可行的渠道中,选择出最能够实现企业和顾客双赢的渠道,其他的用于备选;最后,根据目标顾客群体结合每个渠道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把每个渠道所需要完成的功能匹配至购物路径的每一个环节上。
(三)借力“互联网+”和大数据
“互联网+”的出现,消除了线上与线下的边界。大多数企业追逐“互联网+”浪潮的形式都是借助电商平台实现线上渠道的拓展。用互联网规划全渠道销售的关键点在于平衡各渠道之间的关系,实现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的良性互动和有效结合。第一,要突破传统销售渠道的局限,引入线上经销体系,对体系内各环节进行优化和重组,使每个环节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效配合;第二,要在强烈的冲击中意识到“互联网+”的两面性,利用好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升级企业在平台运行、数据收集等方面所需的技术支持,同时也要避免企业为实现全渠道销售忽略自身实力盲目跟风现象的产生。
在全渠道销售中,数据的收集与共享是必不可少的,从这类数据中能够分析出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偏好,对企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现在,很多网站可以根据用户的点击频率和互联网应用习惯帮助企业获知更多的消费者的信息。北京万科与链家合作,就是希望借力于数据基础,而这正是万科所不具备的,链家从线上与线下渠道所获取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偏好,这些都可以用于万科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可以说链家是万科强大的数据库。
(四)注重消费者体验
全渠道销售模式下,每个销售渠道都要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把握消费者的体验世界,与消费者亲密接触,拉近品牌与消费者就之间的距离。最注重客户体验的企业非星巴克莫属,星巴克利用客户端积分体系、短信推送以及引导社交媒体分享传播等方式增加顾客粘性。星巴克始终保持着营销方式与顾客需求的动态一致,并十分注重与消费者之间的及时沟通。星巴克推出了一款具有实体店定位和信息推送功能的移动终端应用,通过这款应用,消费者可以成为星巴克店铺会员,并接受来自星巴克的会员待遇,例如礼品卡和积分。移动终端的支付功能也同样别出心裁,消费者可以在移动终端的账户内充值,实际消费时,只需要展示充值获取的条形码就可以实现快速支付。这种支付方式,为消费者带来了愉快、舒适的消费体验,让顾客感知到星巴克时刻为客户考虑的精神。
(五)全渠道营销要融入创意
如果把商业比作生命体,创意就是灵魂,没有创意的商业销售好比行尸走肉,也无法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这里所说的创意,并不仅仅指产品的设计,同样包含产品销售过程中让消费者感受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在全心全意为消费者考虑。
企业力求成功实现全渠道销售,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消费需求,通过全渠道销售满足客户碎片化、多样化的需求,换句话说是为了抓住消费者的心。如今产品种类齐全,可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因此,融入创意的产品才是想不到的产品,才能让顾客眼前一亮,最终牢牢抓住顾客的心。
参考文献:
[1]李飞.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成因及对策――再论迎接中国多渠道零售革命风暴[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吴勇毅.机遇与挑战并生,全渠道掀起营销新革命[J].信息与电脑.2014,(10).
[3]吴勇毅.破解全渠道营销困局[J].上海信息化.2015,(3).
[4]郭志龙.全渠道建设――传统企业突破营销困境之路[J].中国市场. 2016,(5).
[5]孙永波,袁月.全渠道下的体验营销述评与展望[J].科技与经济.2016,10,(5).
[6]李飞.全渠道营销:一种新战略[J].清华管理评论.2015,(1-2).
[7]吴兴杰.用互联网思维规划全渠道营销[J].现代家电.2014,(12).
一、我国电子商务营销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电子商务营销不但改变了传统企业的销售方式,使得企业从原有的实体店营销逐步转变成线下与线上相互融合的营销模式,或者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而进行的网络销售活动。还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使得购物地点也从原来的实体商店转变为电子商店或者网络商店。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营销逐渐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电子商务可以凭借计算机的在线网络和通信系统来进行产品的促销、定价和设计等各种销售活动,从而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
在目前电子商务营销策略中,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是目前商务营销策略的主要内容。因为,凭借特色的营销平台,商家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扩大自身企业的网络营销,从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降低营销中的成本,提高营销效率。还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开拓市场空间,开发更多的用户资源。虽然我国电子商务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具有容纳动画、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体的功能,并且在进行信息交流时并不受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因此,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仍然具有很大的销售优势。故而,企业在进行商品销售时必须要对二者的优点进行整合,发挥传统销售模式和新型销售模式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二、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的优化途径
(一)线上线下共同打造品牌
商品的品牌可以給拥有者产生升值、带来溢价的一种无形资产。一个好的品牌可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它是商品综合品质的代表和体现。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必须在线下、线上共同努力打造知名的品牌:在线下商家要对品牌进行宣传,积极开展销售活动,大胆地进行商品促销,提高企业知名度;在线上,商家可以加入第三方平台,如淘宝、阿里巴巴等。并且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宣传或者积极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全方位地为消费者展示商家销售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从而促进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提高商家销售利润。
(二)完善物流设施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营销主要是在网络平台进行的,具有虚拟性、跨地区性的特点。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其改变了原有的营销理念,可以不用消费者到实体店进行购物。也正是这种打破空间上和时间上限制的营销方式,使得企业销售人员需要对不同消费者、不同层次、不同的区和不同需求的市场要有及时地了解,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同时建立与消费者之间有效的反馈渠道和信息沟通渠道。因此,相关企业一定要有完善的成熟的物流配送体系:对于较大的企业和商家应建议其自行营业物流,并且建立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小规模的企业和商家也应积极地与第三方进行合作,从而降低配送成本,获取更高的利益。例如,在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时,商家可以和物流企业相互合作,果农们可以在有效的时间里采摘水果,之后快速的分拣、打包,放入冷库中进行预冷。第二天或者在晚上直接由空运或者陆运等方式直接运送到集散中心,可以在一天内完成配送任务,从而保证水果的正常销售。
(三)采用线上线下预售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可以利用多元化的营销方式进行营销,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线下营销方式,还可以采用线上的营销方式对产品进行销售。厂家应针对具体产品的特点、消费和地域的群体、消费的不同时间等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综合考虑电商平台与实体店、线上与线下、现代与传统的众多因素的不同需求,优化整合现有的市场营销方式,从而促进产品走向市场。例如,家电企业在进行家电销售时,不仅可以在不同地区开办多家实体店,也可以采取网上销售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预售,当消费者下单之后,该企业可以通过物流配送,直接运输到消费者的家中。这种线上线下预售模式不仅拥有着传统营销模式的优点,还发挥了互联网在电子商务营销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