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17 11:38: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案例;应用

本文系石家庄铁道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公共管理学科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方法与程序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具体运行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各具特色,各有不同。比较成熟的方式有主题探讨式、问题归纳式、典型案例式、情景创设式、多维思辨式等。典型案例式即案例式互动教学,就是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将精选的教学案例资料预先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搜集学习相关知识后尝试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在课堂上的研讨、辩论,并由教师对重点、热点做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

案例式互动教学一般遵循以下程序组织实施:(1)知识准备。案例式互动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教学的重心。但是,为确保教学效果,案例分析前,教师首先要简明扼要地讲授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供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2)案例简介。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案例,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对分析评价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案例;(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旨在说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来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同意见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和主题;(4)案例分析。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时,不要去猜测教师的思路、评价结论,或实际做法,不要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应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案例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5)教师归纳总结,阐明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要找出讨论中有代表性的观点、看法,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认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提出进一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互动式教学对案例选择的要求

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印象深刻、气氛活跃,但为了使案例式互动教学能够满足理论性学习系统性的要求,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以案例为平台实现师生教学的互动,对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要求。

(一)案例应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互动的实质是一种对话,是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民主平等地交流、合作、竞争、共享,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征服、改造和占有。因此,互动式教学不是散乱、无序的互动,而是一种结构化的互动。通常所选择的案例应该针对某一主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设计核心的关键话题或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或竞争的态度和方式,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建构自己的意见与理解。在案例中应设置“设问”、“提问”、“研讨协商”、“总结评价”、“点拨深化迁移”等节点,这些节点就是互动结构化的关键,也是互动式教学案例的内容和方式。

(二)案例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互动式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该都是前人的经典之作、经验之作。通过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从初步认识典型案例,扩展到分析和评估一般的案例,进而学会解决身边存在的各类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实务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构成案例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掌握典型案例的要求和特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案例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依据互动式教学的需要,在案例的编写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精心整理、精炼概括,去粗存精,选编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案例的设计应针对具体培养目标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来组织,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选编的案例要将适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融会于具体实例之中,或者明确地指出案例剖析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及准则,以便于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对实务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从而有效地演绎出复杂实务问题的处理程序与措施。

(四)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互动式教学中用到的案例应具备的现实意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条件,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设计难度适宜的案例。没有难度,学生会没有兴趣;难度太大,学生又容易丧失信心,这些都无法在教学中顺利地开展互动;另一方面案例要考虑实用性,案例设计尽量与学生未来学习或工作密切相关,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借鉴该案例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或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案例在互动式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体现为: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跟随课程的内容与进度,选取相关的教学案例,贯穿案例教学与讨论,通过对每一案例相关问题的科学设计,运用课堂自由发言、小组分析讨论、书面作业分析、教师提炼引导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内在思考和参与积极性。采用案例式互动教学的具体方法是:以课堂讨论方法为主,以情境教学方法为辅;在课堂讨论方法的运用中,又以问题评审型和分析决策型为主,这两种方法,一种是逆向思维,对已经给出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反思与评判;另一种则是正向思维,由学生针对案例提供的情境自行提出决策方案。其中,分析决策型方法为最主要和最普遍,即不给出方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决策方案。在运用案例进行互动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教学中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互动式教学要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最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要强调,案例分析可以没有标准答案,可以与教师持不同意见。所有问题都可以各抒己见,可以辩论,但必须阐明相关理由。正是要通过这样充分的案例讨论、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的自主思维,使所有同学获得对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学会在管理工作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二)精心选择案例中适合互动的节点。“提出或发现问题”是案例式互动教学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为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课前必须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一是要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以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案例,案例材料和互动问题还可以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预先做好准备;二是要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重点价值,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意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对于疑点,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围绕疑点问题开展互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活。

(三)发挥好课内和课外两个信息平台的作用。学校的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既在课内教学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又注意培养学生关注课外知识、关注与社会大课堂里的信息的习惯,从而使学生不断扩大信息量,增加实践机会,真正从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巩固和拓宽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课内外知识的互动,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案例式互动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保障。

(四)做好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在一门课程的互动教学中,一般至少要展示20个左右的案例,供同学们进行课堂讨论,可能有一些案例还属于综合性案例,涉及各个章节,各种理论。为了组织好课堂的案例讨论,在案例教学前师生双方都要做充分的准备,教师要精心准备案例,学生要预先熟悉案例并准备相应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展示案例或其他相关资料,师生、学生之间还要进行激烈的讨论。这些活动往往都离不开必要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案例式互动教学中,既要充分运用文字教材提供的综合案例,还要利用网络、VCD教学光盘、录像带、PPT电子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将主要教学内容和体系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课程理论,并进行案例的推理和联想。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发现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谈点体会.

一、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因素

1.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板书,让学生做好记录,再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给学生传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物理学科有许多难懂的知识,有些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深层次地理解,打击了学生的信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的理解粗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有可无.

2.情境教学观念不明确与案例选择不当.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有些教师开始认同情境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由于对情境教学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情境的创设偏离了情境教学的意图.情境教学注重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繁杂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简易,降低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如果目标不明确,就很难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正确选取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可以将富有趣味性的一些小故事导入其中,因为初中生往往对于故事都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的选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基础划定一个适合的范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生活化,能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烦躁的心理情绪的改变,同时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玩乐设施跷跷板切入.对于这一设施,学生都很熟悉.同时,学生都很惊讶,原来自己小时候玩的设施包含了杠杆原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生活实例的同时,教师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关的运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的策略

案例分析,就是对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讲述.对于案例的有效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在教学课标规定的范畴之内细心筛选,从中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理解、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从而有利于案例的筛选.案例展示是案例分析教学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并允许学生彼此之间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在案例中找到相关知识点,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88-02

[作者简介]陈敏(1978―),女,浙江海盐人,本科,浙江省嘉兴市嘉兴一中实验学校教师,中教一级。

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重视教师的讲解,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与案例教学,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一)生物实验探究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通过调查研究与实验来实现相关探究的。在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生物教师能够通过实验辅助教学的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实现动手实践和实验的尝试,并且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实验探究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的主题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操作时,需要有生物教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从而进行探究活动。虽然教材上的实验结论已得前人的证实,但是还需要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进行不断的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的研究来得出结论,该教学模式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通过深入的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探究模式教学中,通常是以小组形式教学进行的,通过问题的提出、自主探究、讨论以及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探究活动。

(二)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强化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的体验与调查。在探究教学模式中,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能够进行体验,并且不断地对探究活动进行感悟,从而能够有效地巩固生物知识。例如,在进行“酶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生物的奇妙,并不断地实验探究,从而得出准确的探究结果。与此同时,生物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体验、调查和现实中的差异,不能仅依靠实验来进行知识的探究,应该在更大的空间中不断地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为了更好地开展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来进一步对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强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运用生物模型展示来强化探究式教学

生物模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通常情况下,生物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将生物知识的特点描述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强化探究教学模式,就需要运用生物模型的展示来实现这一目标。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生物模型已经发展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生物膜构造”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由于生物膜自身的特点,学生无法依靠肉眼来进行详细的观察,所以就必须通过生物模型来进行生物膜的展示,从而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生物膜的构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运用生物模型的展示,能

够有效地对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强化。

(四)自述的收集知识展开探究教学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遍布了全球,这就使得信息遍布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可用的信息却非常少,或者是一些有用的信息被隐藏了起来,这就对生物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在这庞大的信息中寻找到对学生生物探究有用的知识,就需要学生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信息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生物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收集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收集的技巧,并且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二、高中生物课堂的案例教学分析

(一)依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需要生物教师对案例进行合理选择,该步骤对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应该遵循案例形式灵活性及教学法开放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启发性以及案例教学的适应性及递进性的原则,同时还应该紧密结合生物教材。所选择的生物案例必须和高中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还应该结合生物发展的情况。例如,在进行《细胞》这章内容的讲解时,生物教师可以选择克隆技术的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且设计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在克隆技术中,是细胞学中的哪些内容为其提供依据的?案例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必须对其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组建学习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生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成立一个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通过不断的谈论得出最后的结论。学习小组在生物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爱好及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划分,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的分析,并且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学习小组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分析讨论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分析讨论中应该让学生先自己学习和分析,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案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明确案例中的问题。最后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这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情况能够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经济地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225-02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所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管理学专业的主要必(选)修课程,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内容广泛,包括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区位选择等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产业布局、经济活动的系统、发展过程、分布规律、区位选择模型等基本内容和方法,掌握区位选择、布局、分区等的方法和手段,学会在实际问题分析中运用这些知识。长期以来,经济地理学的教学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这种方式易管理、组织、控制课堂教学的进行,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参与程度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提高,忽视了学生掌握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高低也无法进行评估,不能实现课程教学既定的目标。因此,在经济地理学课程的教学中要引入案例式教学方式,以生动形象案例吸引学生作为当事人对问题进行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枯燥、空洞、单调的授课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而经济地理的综合性、应用性、区域性等特点也为案例教学的采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互动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在我国教育界引起重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1,2]。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式教学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倡教学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达到二者之间的互动,最终实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应用人才。在案例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真实具体的案例,将学生分组进行研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相互讨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授课过程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的形式,而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在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案例式教学中,最大特征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这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中被动学习的不足,是强调实践性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中的应用方式

近些年,经济地理的相关知识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决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更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能让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上的基本概念、原理、布局规律等基础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具体案例分析中应用这些知识,并通过案例的讲解,将经济地理空间布局的方法、规律等知识点牢牢掌握。应选取有代表性的,情况较为复杂的案例进行分析,下面以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布局为例介绍案例教学的主要步骤。

(一)课堂讲授

在课堂讲授这一环节,介绍经济活动区位条件的构成、影响、特征、规律与评价,最重要的在于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区位条件的评价要素的选择,评价方法的使用。以沃尔玛在北京市石景山点选址决策为例,讲解区位选择的条件分析、选址的决策分析、运行结果反思几个方面向学生介绍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布局的要点问题,定性地从选址的优势、劣势进行对比,并向学生讲解如何科学地选取区位选择的要素,并对要素进行打分,采用权重赋值的层次分析法对沃尔玛选址条件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比较,确定沃尔玛在北京市石景山店选址是否正确,最后将得出的评价的结果与沃尔玛石景山点运行的实践结果进行对比,指出学生在选址决策的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区位条件的组成,影响区位条件的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正确分析区位条件的有力和不利方面,熟练运行定量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地选取选址的要素条件。

(二)案例编写

案例的编写是案例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案例,用于案例教学中,无论是公开发表还是现实发生的,都需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整理、改写,在经济地理教学中的案例由于文化背景、法律条文、政治体制的不同,国外的案例不能拿来就用,需要自己进行编写、整理,使案例可以涵盖全部的知识点,又能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习的整体效果。在经济地理活动的空间布局这一章节中,选取现实中发生的事件——以苏州市沃尔玛印象城店的选址作为案例进行编写。

(三)组织讨论

将学生划分成两组,分成正反两方,以不同的观点对沃尔玛是否适合在印象城选址进行辩论,讨论前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收集资料、理清思路。由学生自由辩论,时间设定为半小时左右,讨论中,如果一方对某一观点持不同态度或者认为对方理由不充分,由另一方进行解答。在学生资料搜集时,需要适当引导,看资料的搜集是否全面,资料的来源是否真实,资料搜集的方式可以通过网络,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现场询问等多种途径。通过这一环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观察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对于沃尔玛是否适合在苏州印象城选址进行自由辩论。

(三)总结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记录出学生提出的理由的要点,在讨论结束后,将双方讨论的要点列出,对这些要点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总结的时候要客观,不偏向任何一方,不支持任何一方的观点,只指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列举的理由是否正确、还有哪些要点没有陈述到,判断出哪一方在辩论的过程中准备得更为充分,观点更可靠,让学生在双方辩论的情况下产生共鸣,相互弥补不足,再通过最后的总结,强调出要点,提升教学效果。

三、案例式教学方法在经济地理学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案例式教学的案例编写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突出教学重点[3]。好的案例是案例式教学成功开展的有力保障,经济地理学的现实案例较多,但如何将其编写、设计出具有启发性、难易适中又重点突出的案例却不容易,有时候需要教师组成团队,共同编写,不断揣摩、修改,甚至在课堂实践过以后还要再做修改。

二是要能够控制课堂讨论的进展和方向。一是在时间的控制上,给出合理的讨论时间,大致控制在30分钟至40分钟,太短不利于观点的交流,太长则显得拖沓;二是在讨论的内容和方向上。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在讨论的内容和方向进行引导,不能超出研讨范围,漫无目的,减少无关内容的介入。

三是要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案例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有深厚的知识积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思维敏捷,掌控课堂的能力较强。教师要通过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划分出重点、难点,对教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在课堂研讨过程,做到游刃有余,才能保证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案例式教学法通过案例把抽象的经济活动布局的条件、规律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地理的空间布局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通过对案例教学形式的引入,引导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增进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实现学生掌握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较强创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钱祥,夏庆宾,刘莹,等.案例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12,(16)176.

第5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 管理学 创新

[作者简介]刘斯琴高娃(1971- ),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与公共管理。(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47-02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强、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影响力较大的课程。在管理学课程中,经过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方法,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发现一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为以后更加深入广泛地学习、研究管理方法和技能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础。案例分析法始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学院,是一种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理论与现实管理实践中的案例有机结合。通过案例与理论的结合,学生可以更直观、具体、实际、生动地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同时还能学到更多的应用性知识和技巧。

一、在管理学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管理学的学科特点要求进行案例教学。管理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要求其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处理各种问题,结合现实情况灵活弹性地选择各种管理方式。当前的管理学教学过于抽象和空洞,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而理论与实践结合正是案例教学的突出特点。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逼真的管理情境,最大限度地拉近教学与实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现实的管理过程。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通过情境模拟接触真实的案例与事件,经过思考、讨论慢慢感受和体验实际的管理工作,体会管理工作的广泛性,并且逐渐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处理相关的管理问题。

2.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前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适应,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师生互动讨论,教师融入学生,学生可以围绕讨论的案例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分析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合作精神,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学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探索,是管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用问答、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查询文献资料、分析和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案例的讨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应变创新能力等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课前认真准备,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教学的资料和内容;课外广泛查阅和搜集相关的案例资料,并对搜集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加工和整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1.案例材料的筛选和准备。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本科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及教学对象,精心挑选案例,确保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案例的难度要适中,典型性及呈现形式要适应教学对象。可利用媒体挑选和自编等途径,将搜集、整理、分类的案例进行汇编,利用不同的媒介方式来呈现。有时还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件,编织成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2.案例教学的合理组织。案例教学过程必须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教师提前一个星期将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同时列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案例,做好准备。第二阶段,分组。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推荐或选出每一小组的负责人和记录员,负责人组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记录员如实记录小组讨论中各成员的不同观点和建议,并加工整理,本组在课堂上发言。第三阶段,讨论。教师要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式地引导学生热烈地发表不同的建议和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发掘更深层次的原理和方法。

3.总结提升。案例教学完成后,都应进行评估和总结。第一,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本次案例教学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第二,在教师引导下集体总结每个小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三,特别注意每位学生的得分,从中评选出解决问题最得当的综合性和单项方案,重点分析案例教学的不足,并讨论出原因、对策及改进的方法。

三、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

第6篇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8-0081-02

傳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记,这样满堂式的灌输法,单纯地强调知识的积累,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材知识,但却不能活学活用,很难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能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结合一定的社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参与式教学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向以学生的参与教学设计为主转变,通过互动学习、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实践,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法是强调以学生学习为核心,以教学互动为重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互动学习、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实践,运用形式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富有趣味、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深刻领会所学知识[2,3]。

参与式教学强调师生平等、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共同讨论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问题,实现教学各个环节的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创新课堂教学形态,推动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开展创造性底教师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4]。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强调师生地位平等

与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参与式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平等性主要体现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体验式学习,尤其是面对师范类的学生,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设计问答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5]。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

长期以来,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性较少。参与式教学模式是突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直接教授学生为主向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转变,教学活动从以往的师生单向交流向教生与生生等多向交流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更受授课者关注。

(三)参与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参与式教学模式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既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即兴讨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参与式教学模式,也可以分小组讨论或分小组设计某一教学内容,正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的空间。

三、高校人文地理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策略实施

(一)参与课前准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指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通过对知识传授和内化的颠倒反转,对课堂时间与教学环节进行重新规划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7,8],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的教学活动中,参与式教学可以翻转课堂为形式,围绕教学主题,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主题讨论、协作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地理学教学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视频资料与人文地理学相关的视频资料种类繁多,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或自己制作。如电视媒体可从CCTV-3的“文化大百科”;CCTV-4的“城市1对1”、“走遍中国”、“远方的家”;CCTV-7的“乡土”;CCTV-9的“人文地理”;CCTV-10的“地理中国”、“文明密码”;云南卫视的“经典人文地理”等电视节目中学习诸多与人文地理学紧密相关的知识。

(二)参与小组讨论,实施探究式教学

分小组讨论法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性最为常用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人文地理学的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探讨性的问题,以分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例如,在“汉语的发展”的教学中,可先将来自不同语言片区的学生按七大方言分成七个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用自己的方言交流,然后再进行各语言片区相互交换交流,了解彼此的方言特点、语言习惯,再进一步分析为何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方言、语言的传播特性与传播机制是什么等深层次的问题。在“地理环境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地理环境与物质民俗的关系”、“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等教学中,可以让每个小组讨论并记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进而分析人地关系在不同人文事象中的表现,小组陈述讨论结果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9]。

(三)参与实践活动,实施体验式教学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很多人文现象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调查,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及人文现象的空间特点和空間规律[9]。在人文地理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与参与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引导学生结合日常活动分析人文现象。如“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教学中,可从学生校内通学行为入手,分析通勤活动行为空间的决定因素;结合学生网购与实体店购物的体验,分析购物行为空间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究互联网对人类行为空间的影响。

(四)参与开展微研究,实施案例教学

作为地理科学专业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通常设置在第二学年开设,尽管第一学年已对自己的专业有基本认识,但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系统的地理研究思维与分析能力还尚未形成[10]。因此,在人文地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内容给学生布置某方面的研究课题,分组开展微研究。如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可结合教师的相关课题详细讲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课题微研究,学生调查研究的成果经讨论总结后可作为后面章节的典型案例,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案例情景中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从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深刻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相关原理、概念,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引导学生把探索理论运用于实际的问题,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四、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强调师生地位平等、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教学重心由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从封闭性为主向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转变,使课堂教学呈现平等化、社会化、开放性的新常态。

作者:曾群华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184. 

[2]林羽翔.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海峡科学,2011(2):90-91. 

[3]陈时见.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J].教师教育学报,2014,4(1):109-111. 

[4]于波,李秀双.参与式教学的目标设计[J].教师教育学报,2014,4(1):111-124. 

[5]毛彩菊.参与式教学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选择[J].理论观察,2015,12:171-172. 

[6]单颖.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皖西学院学报,2006,4(44):154-156. 

第7篇

关键词: 企业管理课程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课堂辩论

一、利用案例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始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它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拓展知识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企业经营原理——人本原理时,以海底捞为案例,进行分析。那些三伏天在门外排队的食客,为什么喜欢海底捞?就是因为海底捞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海底捞努力把服务做到最好。

下面介绍下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环节:

案例选择:教师准备充分与否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关系着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选择实用的、适当的、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致的案例,选择大家比较熟悉的案例。可以从教材、参考书、互联网、杂志等相关资料中认真选择所需案例。

案例分析:在上课前对案例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将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一一列出,对其中的模糊资料做必要的补充,在此基础上理出分析的思路。只有教师对案例分析透彻,抓住案例的精髓,才能对同学的讨论进行有效引导,将案例分析引入深处,否则只能使讨论流于形式。

案例讨论设计:案例的课堂讨论可采用以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形式。综合案例牵涉的知识面比较广,要透彻分析需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企业运行实践中,决策的制定常需要大家共同讨论与分析。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案例,由于时间和知识等各方面的限制,一个人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小组形式效率会更高一些。

二、利用课堂辩论,提高学习积极性。

课堂辩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不容忽视。辩论的本质源于博学、智慧、涵养、推理与口才,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进步、拓展和迁移。

下面介绍课堂辩论的一个例子:在讲解企业社会责任时,先介绍王石的“捐款门”事件,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进行辩论。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只要论点充足即可。通过辩论,课堂气氛活跃,参与性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更能较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有关方面的内容,加深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总之,课堂辩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形式,与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特点相适应,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是值得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企业认知模块时,设问:你打算开一家公司吗?开办公司的条件是什么?公司设立的程序?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心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第8篇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参与式;教学模式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1年江西科技学院院级教育教改课题“《劳动经济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Y112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7日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国际上普遍得到推崇的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以教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而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完美结合。

参与式教学形式多样,有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填表、画图、访谈、观察辩论、排序以及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的各种游戏、练习活动等。

参与式教学方法具有几个特征:第一,主体平等参与。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与学生地位是平等的,学生积极的参与整个教学,与教师互动;第二,重视知识的全面。参与式教学方式将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步进行,鼓励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进而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升华;第三,完全开放。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形式上都是开放的,需要教师经常了解学生,从而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劳动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尽管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性很强,但同时它又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我国学科分类通常把它归入应用经济学之列。由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和卫生保健学等学科都涉及劳动问题,故劳动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劳动经济学》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市场歧视、就业与收入分配以及有关的公共政策。其中,就业问题、工资与收入分配问题等,一直都是热点问题,学生也比较关注。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会缺乏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学习效果将难以保证。所以,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需要引入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从而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关系,最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在《劳动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参与。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可以接受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效果。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首先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是将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的共同意愿与兴趣爱好之上,形成大部分学生能够欣然接受的具体目标,这样学生就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主动性与自觉性更强。

(二)教学内容参与。关于《劳动经济学》的教材有很多版本,有些知识内容繁多,在有限的课时里很难将教材上的所有知识点讲授完。因此,有必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侧重于实用性。学生们在上每一门新课,甚至每一堂新课时,常常会问到,“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或者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劳动经济学》这门课是一门能够学以致用的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在新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先向学生说明这学期要上的课程内容,然后让学生积极参与,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建议。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建议进行点评,最后确定教学内容。在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各个部分连贯性,使得参与后的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否则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

(三)教学阶段参与。《劳动经济学》课程在教学阶段的参与式主要是以案例为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从案例讨论、课堂演讲、实践教学等方面来探讨《劳动经济学》在教学阶段的参与。

1、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法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生动地、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点。在《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设计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选择案例。在国内众多教材中,国外的案例很多,相反国内的案例很少。然而,与国外劳动力市场相比,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现状以及政府体制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选择这些案例来分析讨论,学生难以产生共鸣,从而相应的理论知识不能融会贯通,至于案例教学的效果就更达不到了。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采用国内案例。选择好案例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盲目的讨论,也不能扩大范围的讨论,应就讲授的知识点加以讨论。为了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应让学生课后充分地准备,并撰写详细具体的发言资料。当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偏离主题,教师及时纠正,不能为了课堂气氛而任意发散主题。由于劳动力市场比较复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案例分析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归纳总结与相关原理等规律性的结论,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将结论给予板书。

2、课堂演讲。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就劳动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让他们分组完成任务。然后,各个小组在课后查阅相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与总结,形成小组共同的看法,最后从每个小组中选择一名或者两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发言。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演讲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比如说,劳动力流动这个主题,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对这个问题又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劳动力的流动原因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而对于如何看待劳动力的流动这一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可以就不同的工种劳动力流动的比率进行思考。为了让学生参与性更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比如就业的问题,这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话题。当然,教师可以就最近发生的劳动经济领域新闻进行课堂演讲。

小组课堂演讲是一种值得在高校应用的教学方式,但是要注意一个时间的问题,课堂小组发言不能太久,一般以10分钟到15分钟比较合适。并且在演讲过程中,注意用眼神鼓励学生,给他们信心继续发言。在学生演讲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各小组的意见进行点评,点评时,多用些肯定的、赞扬的话语,对一些不足的地方用委婉的建议性方式表达,不能进行直接的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室外的教学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如实训室、校内第二课堂、实习单位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提高学生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实习单位进行短时间的参观或者进行简单的实践,产生较强烈的直观感知,以实习报告的撰写进一步加深劳动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个专题让学生利用周末进行调查,如南昌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江西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率高的原因、本校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与就业率等等,这些都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参与。课后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评价通常包括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以及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地进行评价。学生的课堂讨论发言情况、自由提问和回答的参与情况、课后思考、平时作业等就属于这种评价。这些既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又能够让教师从中发现不同阶段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这些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学工作。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考核就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然而,相比较总结性评价来说,形成性评价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模式融会了教与学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教学效果得以保证。当然,参与式教学方法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也并非尽善尽美,同样存在各种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以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春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劳动经济学》的教学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

第9篇

1.课例选择原因分析

选取“农业的区位选择”与“工业的区位选择”两个课例。区位问题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主干知识,涉及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城市等区位,这两个课例教材编写结构十分相似,课堂教学环节基本相同,是典型的同类型课例。从课标要求看,都是区位问题的实证研究,属各自单元中的重点课例,且是后续章节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具有教学研究课的典型性特征。因此认定这两个课例研究具有较大正迁移价值,对于其它“区位问题”研究具有较明显借鉴作用,学生也能从中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2.课例设计与展示过程

基于上述考虑,依照相同课例共性教学模式思路,首先确定两课例教学思路,全体教研组成员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课例设计,最终形成两类似课例设计模板。如表1。

分别从两个研究小组选取教龄为3年的孙老师与教龄为27年的王老师在校录播室进行现场授课活动,并通过自动录播系统将教学过程完整记录进行共性研究。从研究效果看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达到预期效果,以下几点取得共识。

二、关于两节研究课的共识

1.以案例探究式推进课堂教学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选取最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论证评价等一系列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交流活动。这两节课都是通过引导学生对特定案例探究组织教学,每节课都涉及到两、三个案例。考虑到案例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对教材中案例也做了相应处理,第一节课中,选择“东北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替代教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第二节课增设案例“假如我是投资者”和“假如我是总经理”;每个案例展开教学都是按照“话题导思―引议释疑―点拨提高―实践应用”环节进行设计。

2.以探究式学习为基本手段

人文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人文地理多涉及资料阅读、案例分析、活动探究,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蕴含其中。这两节课中,教材编写都涉及到案例、阅读、活动等栏目,意在强调知识理解后的实践应用。第一节课经历两个案例及相关活动:第一个案例借助两张地理景观图片对比,引出区位概念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原因,其后设计的相关活动,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第二个案例用事实材料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强调活学活用,用发展眼光看待问题。第二节课前后经历三个案例,前两个案例是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创新设计,都与乡土地理有关。第一个案例从投资者角度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第二个案例从决策者角度思考主导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第三个案例借助事实材料说明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对区位选择的影响。整节课都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讨论,通过探究构建工业区位选择概念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