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0 14:44: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闻策划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近年来在媒介融合趋势、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等的影响下,会议报道的形式更丰富,媒体对新闻资源的争夺也更激烈。而每年“两会”的报道,一向是媒体的重中之重。在2012年“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在时效性、新闻呈现形式上的表现旗鼓相当。在这一背景下,出色的新闻策划能力便成为在信息海战中突出重围、亮出特色的有力武器。
作为在亚洲和大中华地区中排名第一位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着眼于全球华人,是整合了凤凰卫视、凤凰周刊等集团旗下多项媒体资源的互动传播平台,它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更能体现一种大局观和全球视野。在2012年“两会”报道中,凤凰网在延续其“新闻动态+重点策划+互动议政”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策划部分进行了重点着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分别从凤凰网2012“两会”报道策划的内容策划、报道形式策划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以后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以新的启示。
一、时空、人物、落点:策划内容的优化组合
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其内容不是随意安排自由组合的,而是经过合理策划,使内容优化组合,达到最佳的策划效果。此次凤凰网的“两会”新闻策划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仍有清晰脉络可循:在把握了时空因素的基础上,用鲜明的人物来丰富事件,并找到最佳落点将所有资源串起来,清晰呈现。
1、时空:提供广阔视野
“任何新闻作品必须要具备三要素:事实主体、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①新闻报道策划非凭空想象,而是依事实、资源量体裁衣,因此可根据新闻的时空属性来找好的切入点。
考虑时间,即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不是只看单一事件的时间点,而要前后联系,有历史视角。2012年“两会”报道策划,凤凰网专题页面的显著标题为“第十年”,打头就为整个系列找准了时间点。在策划的栏目中,“十年两会”、“国家十年”,追溯了自换届以来十年发展历程,是沿着时间的维度进行策划。思路清晰,把受众带入到整个策划中,并且具有一种历史回顾、奠定基调的效果,使整个策划具有厚重的事实支撑。
同时,时间延伸还能强化新闻策划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找准时间点,向前回顾可丰富事实背景,向后延展则具有前瞻、展望的效果,使得策划更具建设性。站在“第十年”这个时间点上,凤凰网的这一策划引导人们反思,为下一个十年提供经验参考。
考虑空间,即在新闻策划时应有灵活的视角,广阔的视野,不拘泥于自身狭窄空间,善于谋划布局。凤凰网“两会”专题既有自己的独家策划,也有集众多知名媒体之声的“媒体观察”;虽是网络媒体,却不拘泥于网络,联合凤凰视频、凤凰卫视知名评论员曹景行打造“曹景行两会观察”,实现内部联动。
2、人物:让策划有血有肉
时空为策划找到最佳切入点,人物则使得策划“活”起来,和新闻事实一起串起整个策划。如果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只有事实的展现,而没有人物,则策划会丧失活力,事实的呈现也会略显生硬。“要想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贴近百姓生活几乎已成为一个屡屡得手的法宝。”②人物,能够使会议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情感。
凤凰网以“盘点十年两会热点人物”作为策划中的一条线,辅之以最新的“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人物”、“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言论”,用人物来连接十年内的热点事件,将医改、矿难、教育改革等十年间的重要议题自然地连接。例如2010年热点人物朱清时,体现了南方科大所代表的高校改革,以校长朱清时这一人物形象切入,使事实更具体,严肃认真的话题也丰满起来,依靠人物实现硬话题的“软着陆”。
核心人物,也是新闻策划中的重要一环。核心人物可以是平凡大众,可以是重要人物,但应集中体现策划的意旨。此次“两会”策划,凤凰网围绕总理这一核心人物,根据温总理发言时擅于以诗言志的特点,推出了“温文尔雅诗言志,赋到沧桑句便工――两会记者会全记录”特别策划。选取每年温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引用的诗句作为引子,沿着时间脉络,呈现了温总理履职十年的记者会实录,对十年的变迁进行诗意的解读,增添了策划的感彩,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此外,人物背后的故事、人物花絮、人物言论等,使新闻内容丰富立体,为枯燥的内容增添趣味性。
3、落点:为策划再添价值
在掌握了大量新闻消息与新闻资源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整合手中资源、体现策划意图的落点,能强化传播效果。新闻的内涵通常是隐藏着的,关键在于记者寻找落点时能否统筹考虑全局,是否有双慧眼去发现可以做文章的“策划点”。一旦发掘出有创意性的落点,就能给整个策划增添附加值。
凤凰网此次的落点是“十年”。十年回顾,十年历程,十年展望,站在第十年一个小结式的点上,反思展望的思路对国家对人民更有价值。新闻策划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敏锐地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而且可以敏锐地回忆过去发生的历史,可以科学地预测未来,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发展趋势。”③这一落点,将整个策划拔高了一个层次。在为策划增加价值的同时,好的落点也能体现媒体的定位,凸显媒体品牌。“十年”落点,宏阔大气,既有感性追怀与期待,亦有理性反思。这是追求国际视野、全球华人主流媒体的凤凰网特点的体现。
二、自身特点与热点趋势结合:策划形式的尝试
1、国家情怀与平民视角
作为定位于全球华人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一直秉持的是客观理性、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态度,风格新锐大气。因此在进行“两会”新闻策划时,策划的呈现形式也会和普通门户网站所追求的草根、细碎、花边有明显不同。与其他网站重点呈现的微博问政、明星代表出席两会不同,凤凰网在策划中体现的是国家情怀与平民视角的综合。“民意代言录”以“这些年,他们代表我们”为主题,深度对话9位人大代表,以访谈的形式体现热点议案与人大代表的行动,代言民意,记录点滴进程。“全民相对论”,在两会的参政议政背景下,以“粉给力和围正义”为题,将本年度网络关键词“粉”与“围”进行了大讨论,探讨他们对中国社会有多大影响,他们的呼声是否能换来正义与公平,将民间的参与同两会的背景相结合。一些年度热点话题如李庄案,也在此次策划中出现。从以上这些案例可看出,凤凰网的策划既延续了其一贯的理性大气、有高度有意义的特点,又从普通民众所关注的事件切入,走进普通人中,言国事,为苍生。
2、热点联动,资源整合
报纸版面有限,难以在策划时做到面面俱到;电视节目更是时间金贵,难以详细展开。而网络媒体却能利用互联网的空间与数据特点,最大化地实现资源整合,使整个策划内容厚重翔实,多角度视野。
凤凰网在策划中的联动整合体现在频道与热点话题两个方面。热点频道分设两会热点专题,例如网站下的汽车频道、财经频道、房产频道等都有“两会”新闻区,相应的新闻发到对应的频道,使信息细分,将“两会”新闻覆盖到各个频道;其中凤凰视频频道还被纳入到“两会”新闻策划中,作为重要一部分,制作了国家十年专题视频,凤凰视频的重要节目“全民相对论”也针对性地制作了“两会”专题节目,以此将视频频道的特点长处融入到整个策划中。
热点话题的整合,主要体现为对近年来国内重要新闻的联系与解读。“两会”新闻策划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只关注“两会”会场上发生的事,则不免狭隘,也缺乏深度。联系“两会”的大背景,在参政议政的氛围下讨论、解读近年来的重要新闻事件,才更有深意和建设性。凤凰网此番策划利用深度解读、回顾、辨析讨论等形式,涉及了李庄案、“围观改变世界”、南方科大教育改革等曾经的重磅话题,以回顾、思考的形式,对照当下的政策形势进行新的解读。
三、对新闻报道策划新启示
凤凰网的此次实践,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也给新闻报道策划带来启示。
1、找到有价值的“落点”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两会”报道,基本上新闻资源是共有的,各媒体难做独家。大家都在信息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上下足了功夫,想单纯从内容上来一较高低是不实际的。因此策划出新就更加必要。新闻信息浩如烟海,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找到能为我所用的“落点”,让手中掌握的新闻信息资源以别人没有的形式落地,这就做出了心思和差异。受众在各家媒体相似的新闻字眼中,就能被这种新意、看头所吸引。
2、网络媒体在新闻策划时应凸显自身的强大整合力
纸媒的策划长处于深、精,电视策划则有最佳的视听效果,网络媒体在策划时的优势则是媒体联动与整合能力。通过简单的超链接,即可实现全网内容的联动整合,丰富的网络资源都能为新闻报道策划所用;网络媒体各栏目、各频道间都能及时互动,针对一个话题实现内部联动,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策划整体。同时,网络媒体能在一个页面内实现音频、视频、文字及与受众互动的结合,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资源,达到最优策划效果。这是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应坚持的长处。
综上,基于新闻事实,发挥策划的功效,凤凰网的“两会”策划方式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也给以后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带来了新启示。
参考文献
①陈力丹,《推敲新闻概念》,《新闻实践》,2001(11)
②③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一、新闻的含义
现公认的关于新闻的界定,是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对于这个界定,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是新近发生的,而不是历史的:是事实,是必然存在,而不同于文学作品,可以进行虚构和创造;是报道,是公开的,而不是机密,不是情报。从这几点来看,新闻是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事物。既然新闻是报道,那么新闻与新闻报道就成了同一概念,显然,从时下的新闻传播现实来看,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说新闻就是新闻报道,就是把新闻理解为一种传播活动,传播成了新闻的特质,这样,就可能将新闻主观化,就会成为一种绝对的施动和绝对的被动。即是这样一个推演:新闻报道是传播活动,传播活动就可能会带有主观渗透,而有主观渗透参与的事实就具有意识形态特点。而与事实本身产生距离,那么,这样的事实,肯定就不是新闻了。众所周知,新闻报道具有意识形态特点,而新闻本身并不是意识形态。即新闻不同于新闻报道。
二、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异同
就广义而言,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说的大致是一回事,即都是围绕着新闻所进行的策划活动。但若就狭义而言,二者的含义就有较大差别了。前者,新闻策划,新闻在前,策划于后,即是说,新闻是已经发生或肯定要发生的,所谓策划,就是对新闻素材的剪裁、报道规模的大小和报道重点的设置等进行事先的谋划。也可以这么说,新闻策划,主要就是对新闻形式的策划。而后者,策划新闻,就词语的顺序来说,策划在前,新闻于后,即是说,新闻是有可能发生但并不一定发生的,新闻是否发生或怎样发生取决于策划的成功与否。也可以这么说,策划新闻,主要就是对新闻内容的策划。
三、策划新闻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
毋庸讳言,策划新闻是一项主观色彩很浓厚的活动,但这并不意昧者策划新闻就可以随心所欲。道理很简单,策划新闻不是为策划而策划,策划新闻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策划新闻的目的是吸引读者,赢得市场。其实,所谓策划新闻就是媒体和读者的强烈互动。一项成功的策划大致都会体现这么一个过程:读者有些想法、情绪和愿望,这是策划的基础;媒体通过报道对读者进行引导,使这些情绪、想法、愿望强化,并变成行动,即形成客观的新闻现象;媒体再进行报道,形成互动。在这里读者是客观,媒体是主观,成功的策划就是要做到主客观的有机统一。
四、对新闻报道策划良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首先,尽量使新闻事实接近于客观事实,新闻具有客观性,但又不完全是客观事实的本身,是自在事实到自为事实的转化,客观的自在事实只是新闻的资料,只是新闻的潜在价值。新闻事件本身好比一个苹果的整体,而新闻报道可以偏重其中一面,所以,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过程,可以进行一定的取舍和强化,即进行新闻报道策划,但一定要有原则,要尽量还原其真实,使新闻事实接近于客观事实。
其次,一定要从宏观和社会发展主流层面来审视新闻报道。因为,新闻报道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在对新闻进行选择和报道时,要依据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受众的普遍性和不可知性特点,进行取舍,即传播学上的议程设置原则,大众传媒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这是媒体特点,另外,由于受众的分散性和不可知性,受众对一些现象的认知和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的角度和取向,因而,进行正面的宣传报道和一定的舆论引导是必要的,比如一些社会的主流趋向,政治、经济、文化等突出而令人振奋鼓舞的一面,这样可以使民众增强信心、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长治久安,当然,对民众关心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不能避而不谈,而要诚恳地、实事求是地进行传播,让民众知晓实情,并争得他们的谅解和支持。比如像医疗、就业、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另外,对一些假、恶、丑等负面现象,也要有选择地及时予以报道,消除人们的不荡与憎恶之情,对一些群体的行为进行警示和规范。总体来说,新闻报道可以策划。并且意义重大,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再次,新闻报道策划一定要尽量远离功利性,体现其社会服务性特点。新闻报道在满足人们的信息知晓需求外,还有娱乐性需求。这里就存在一个社会娱乐性需求还是某个阶层娱乐性需求的问题。
媒体在策划时、应该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适当的操作方法进行新闻策划,对于改进新闻报道的效果是大有益处的。重大新闻报道策划误区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宏观方面看,如相关法规不健全,新闻体制不完善等,这有待新闻实践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微观层面来看,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建设,提高新闻策划水平等,这都是规避重大新闻报道策划误区的当务之急。
明确舆论导向,克服功利性策划。新闻媒体担负着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责任,传媒要提高引导水平,胜任引导任务,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调整自己的眼光,在报道中体现一种思想的制高点。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是集团性操作,应该把整个团队的智慧、创意、能力调动起来,从而在思想的制高点上发掘事实内蕴,剥离混乱的现象而凸显和展示事实本质信息。从而达到化解矛盾,引导读者拓宽思路,积极向上,减少盲目性和焦虑性。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策划主体以一种内在的职业道德感来自我约束,养成实事求是讲真话的报道作风,抵制形形的功利主义策划、有偿策划,这对新闻策划保持高品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克服功利性策划,就要坚持以新闻的导向价值作为考虑是否进行新闻策划的前提。选择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的报道,更好地体现导向价值。如果新闻价值与导向价值发生矛盾,必须以宣传价值为主。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主题策划;问题研究
一、媒介融合给新闻主题策划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现实社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在于其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提升了信息共享效率,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最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多元化、多角度满足受众群体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需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影响最大的就是新闻行业,众多的新闻媒体都转向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当中,力图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提升新闻的影响力。但是传统新闻媒体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新闻媒体并未完全放弃以传统纸质媒介、广播电视为主导的新闻传播,而是在保留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基础上注重对新闻媒介的挖掘,逐步促进传统媒介与互联网媒介的融合,打造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机制。在多元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主题的策划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在于策划方式和策划思路的变化。传统媒介视域下的新闻主题策划只需要考虑单一媒介或双向媒介的信息交互性即可,按照正常的新闻策划流程创设相应的新闻主题和新闻情景就可满足新闻传播的需要。多元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主题策划不仅要考虑传统媒介的新闻传播特征,还要形成互联网思维,考虑新媒体等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交互性和共享性,要着重突出以特色为主导的新闻主题,依据新媒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确定具有信息价值、内容高度概括、通俗易懂、具备较强影响力的新闻主题来辅助新闻传播,要着重以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为基础融入网络流行文化设定新闻主题,以此来迎合多元媒介状态下的新闻传播要求。
二、媒介融合状态下的新闻策划要注重新闻信息的传媒性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主题策划机制的形成要突出考虑新闻信息的传媒性。因为以不同媒介为载体传播的新闻信息有着不同的价值属性,需要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主观影响因素。例如,以无线广播电台为主的广播新闻,在主题策划时只需要考虑新闻内容的表达性、结构性及主题影响性即可,不需要考虑新闻情景的表达性和受众群体的差异性。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而形成的共享化新闻,在主题策划时不仅要考虑到新闻内容的表达性、受众性、价值持续性,还要考虑新闻主题的艺术表达性、受众群体的兴趣差异等。因此,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主题策划,要充分考虑媒体平台的价值属性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及兴趣差异,要以不同受众群体的兴趣元素和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对不同信息媒介要传播的新闻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新闻主题策划,着重于新闻主题的文化价值和主观表达效果,能够有效吸引用户的兴趣,引起用户情感上的共鸣。
三、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主题策划要树立融合创新思维
在传播媒介融合的发展背景下,为了适应新闻信息传播所产生的变革,就要创新新闻主题策划机制,要能够有效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学会融合创新。首先,新闻策划者要清晰认识到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模式所产生的变化,要能根据不同新闻媒介平台的受众需求,充分挖掘新闻平台的潜在价值属性,能够针对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创新新闻主题策划机制,促进新闻主题策划能与媒体新闻采编保持在同向固定需求中。同时,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新闻策划者要学会新闻资源的常态化利用,深入挖掘所发现的热点新闻素材和焦点性新闻事件,探究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价值;新闻策划者要学会视角转换,对新闻事件相关的信息素材进行有效补充,持续关注新闻事件的事态发展,深层次表达新闻要阐明的社会意义,提升新闻信息的社会影响力。
四、媒介融合状态下要注重新闻主题策划的规范性
在传播媒介融合发展的环境下,要重视新闻主题策划的规范性,能够让新闻主题与新闻内容有机结合,让新闻主题表达新闻事件,形成新闻事件的切入口,让受众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新闻信息内容。这里所说的新闻主题策划机制的规范并不是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主题策划,而是要紧跟时代趋势,能够配合不同新闻的传播媒介,根据新闻媒介的特点和价值属性进行主题策划。一是要求新闻主题策划要能够有效表达新闻内容,能够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报道出来,突出新闻信息的价值性和连续性,让社会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二是要注重深层次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因为不同的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件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事件过程,这就要求新闻主题策划者能够根据新闻信息有效挖掘新闻的内涵,突显新闻信息的价值属性和社会意义,给社会公众带来启示。三是新闻主题策划还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和受众群体的文化认知差异,因为不同的区域环境下社会公众有着不同的文化认知特点,这就要求新闻主题策划者要根据流行性的网络文化和社会文化选择说明性较强的新闻主题来彰显新闻的价值属性,突出新闻主题策划的人性化和文化性,让新闻信息更具穿透力和社会影响力。
五、结语
媒介融合状态下的新闻主题策划要突出新闻信息的价值属性,要针对社会公众的兴趣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创新策划机制,按照不同媒介的价值属性和传媒性设定新闻主题,让其具有更强的说明性和影响性,从而有效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潘骥翔.关于电视新闻摄影的镜头表现力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04):3-5.
[2]闫玉科.关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7(05):1-3.
所谓媒介融合,不仅仅在于建立一个多媒体的操作平台,更在于各媒体间建立的合作方式。因此,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生的新闻报道策划能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教学理念成为新闻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从新闻报道策划与媒介融合的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呈现的新特点,并从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的新特点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介成为百姓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影响着媒体的新闻策划与生产。我国的新闻专题策划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多媒体联动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形式
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2]。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成为大多数年轻一代关注新闻的主要方式,并且随着社会化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的广泛普及,网民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分享和转发,成为新闻信息传播广泛度的主要推手。在此大背景下,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APP,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联动,使同一新闻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得到共享,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受众的互动参与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传统媒体的新闻策划更多的是以引导舆论、激发热情为重心的策划,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策划已经无法适应满足社会的需求,策划更多的强调受众的参与程度以及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在一些公益活动的新闻策划中最为常见。从2011年起,《南方日报》不间断地策划了“幸福厨房”公益活动,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缺乏午餐条件的学校建设以“加热自带午餐和集中蒸饭煮粥”为主要功能的电器型“幸福厨房”。2013年6月,南方公益执行团队联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幸福厨房”专项基金,面向全社会公开募捐,截至2013年12月,“幸福厨房”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154间。
(三)新闻内容更加分众化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方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尝试新媒体运营,推出不同的介质,分享同一新闻资源,但如果只是简单的信息分享,很难实现真正的转型,因为不同的介质对同一新闻资源的要求并不同。借助大数据对每种介质的受众实现良好精准的定位,积极地使新闻内容分众化,成为众多媒体的必行之路。如2013年底,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策划了“2014生活微行动”,倡导大家通过一系列微小行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策划组针对网友受众的特征,在微博上发起志愿者征集活动,并应邀数十位演艺界明星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加盟“微行动助力团”,配以大量的图片、视频进行宣传,不到半个月,就有7万网友参与转发与评论,并承诺愿意加入到“微行动”中来。电视媒体通过微博平台与网友良好互动,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四)网络新闻策划日益活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大新闻网站也顺应潮流,不断推出赋有自己特色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从而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2012年,腾讯网和新浪网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地球一小时”倡议,精心策划了“地球一小时”网络专题报道。在各种专题的吸引下,全球超过5000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参与了2012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一共有124座中国城市加入到活动中来,并公开了自己的环保承诺。随着互联网使用的进一步深入,借助网络进行报道策划已经成为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事件报道的主要方式。
二、媒介融合给新闻报道策划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等特点,对新闻策划教学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教授新闻策划的知识和技巧为主。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过于理论化,与业界实践存在一定脱节的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业界需要既有扎实的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又能突破专业界限,熟练使用多种媒介手段,能够同时胜任文字、摄影、摄像、录音等各种工作。这些变化要求学生及时掌握媒介形态的变化,熟悉业界优秀生动的实践案例,具备复合型的能力,才能及时跟进适应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策划的需要。
(二)传统的教材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有所脱节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新闻策划专业教材建设较为积极,涌现了一批优质的专业教材,比如蔡雯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2004年)、赵振宇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2008年)等。同时,受出版时间较早的影响,这些教材大都存在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关注不多,甚至没有关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教学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自己总结摸索合适的教学内容。
(三)实践环节薄弱与媒介融合下新闻策划的需要不相适应
当前,高校的新闻教学实验室设备往往落后于业界的更新速度,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跨媒体设备更是匮乏。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大多以课堂讲授加一点实习作业的模式开展教学。这种实习作业往往由学生随意进行,多是一些应付之作,起不到实践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跨媒体的新闻策划技能。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教学的改进措施
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大学新闻院系都将新闻策划作为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掌握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案例教学,促进学生适应全媒体环境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飞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这些特点都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思维,摒弃陈旧的教材与案例,打破传统报道形式,创新信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众多优秀的新闻报道策划案例,让学生充分掌握全媒体下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方针、方法等。同时,客观而言,高校授课教师往往多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高校教学,本身大多没有新闻策划的实战经历,对案例的讲授往往也是照本宣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入在新闻媒体一线工作,具有实战经验的新闻策划专家讲解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新闻策划的基本理解。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新媒体需求的业务技能
早在1908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创建人沃尔特?威廉姆斯院长就提出“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3]。实践教学法以教导学生掌握理论精髓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脱离模拟情境的练习,进入到实操中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而在新形式下,新闻策划不再局限于采写编评这些基本的业务技能,对策划前期的调研、用户需求的分析、策划实施过程的把控与调整,实施后的总结报告等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对此已进行为时多年的尝试。依托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信息技术方面优势,强化新闻传播系学生掌握摄影、摄像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针对大三的学生,每年开展媒介融合的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介技术手段,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如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将选题呈现出来并付诸实践。这项活动脱离了课堂模拟实践,充分利用广州媒体融合的优势,延伸到媒体产业链的各个领域,直接与社会对接,充分锻炼发挥了学生的策划能力,很多策划可以直接投入运行,收效颇丰。
【关键词】企业网络 新闻策划 宣传
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网络新闻的使用率持续攀升,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网络新闻在兼有传统媒体新闻特质的基础上,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把网站作为高效的营销传播平台的重要性,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新闻网站。做好企业网络新闻策划,能使企业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足够的注意力,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一、企业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策划的异同
企业新闻策划就是企业新闻策划人员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去发现或采编对企业形象及其产品有利的新闻。
1、共同点
(1)目的一致性。企业新闻策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即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报道策划向目标受众传递企业及产品信息,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它是除广告之外,快速实现企业宣传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
(2)超前性和预见性。无论是网络新闻还是传统媒体新闻,都要求采编人员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在新闻事实发生中或者是未发生前就做好准备。例如,对企业的大型会议进行新闻报道策划。重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针对重钢120周年纪念大会进行专题报道,对重钢的历史、人物、今朝、未来等重要节点开辟专栏,适时的配发评论。也有针对企业近期的重点工作进行集中报道,着重挖掘新闻背景资料,力求以全新的视角深入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例如,重庆市电力公司针对“迎峰度冬”、“迎峰度夏”活动开展的系列策划报道,并结合时下倡导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新闻报道策划,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3)创新性和逆向思维。企业新闻主题、报道方式、报道角度都要不断出新, 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企业依托生产经营工作而掌握大量的新闻资源,新闻策划和传播人员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对已经占有的新闻资源进行创新管理,特别是要及时抓住一些突发的动态事件,策划出动态感强的企业新闻,使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宣传作用。重庆江津市中山古镇丈夫为妻子凿出6000多级“爱情天梯”的故事感动了亿万人。然而,由于山路崎岖,人迹罕至,两位老人的居所一直没有通电,生活照明全靠油灯。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后单独为其架设线路,这件事的新闻价值远大于经济效益,它是对重庆“户户通电”工程的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也产生了预期的效果。
2、差异化
(1)时效性。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省略了出版印刷环节,打破了传统的出版周期。同时,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梯度信息,即时更新、日更新,信息具有及时性和海量性的特征,在空间上可以覆盖全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
(2)传播方式。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策划可以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手段,对一个专题或者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生动报道。企业网络新闻传播已呈现出多媒体化的特点。
(3)受众和公信力。网络新闻媒体频繁的动态更新很容易形成“碎片化”和“眼花缭乱”的破碎感,同时,企业网络新闻面向的是全社会,由于宣传的需要,难免会“报喜不报忧”,“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使网民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受到误导,花费更多不必要的时间,最终产生对企业的不信任感。
在纸质媒体中,文字的抽象性容易使人产生权威感,营造真实可靠的氛围。企业的纸质媒体更多的是内刊,面向企业员工和用户,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更强。员工和用户是企业的支持者和潜在支持者,他们对传统媒体更加信任。
二、企业网络新闻策划的特点
企业的新闻策划不同于社会媒体的新闻报道,企业的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的性,对外面向整个社会,行业特点决定了它需要依托大众媒体的宣传、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内面向干部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干部员工凝聚力。
1、互动性
企业网络新闻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的立体呈现,给予受众全新的感官体验,信息量更大,更新速度快,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媒介进行浏览,发稿门槛低,普通员工也可以参与其中,把身边发生的事情及时的报道出来,增强了参与性和互动性,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格局,让员工更易接受和喜爱,使新闻宣传的感染力更强。
2、二次整合和二次传播
企业通过对网络新闻的策划,可以对系列报道、系列新闻、系列活动进行连续报道,及时更新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网络新闻编辑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深入地挖掘,对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通过相关链接进行深入分析、整合重组二手新闻资源,在信息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策划,使网民原本获得的碎片化的信息得到不断完善和强化。
由于网络新闻具有信息量大,文本内容可复制、可链接等优势,便于社会媒体和其它网络媒体的转载,使新闻具有二次传播、多次传播的可能性。通过全方位的传播引起网民更大的关注,传播企业核心价值观,这也是网络新闻策划的优势。
3、资源共享
在当今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各种媒介在竞争中相互依存,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使得新闻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形势更加多样,接受更加快捷,效果更加优质,企业网络新闻策划正是得益于这种资源共建共享。山西科技报刊总社积极整合全省科技传播资源,构建成一个集报、刊、网、车、窗、影视等多种传媒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科技传媒基地,实现了科技传媒资源共享,大大增强了科技传播能力①。从这个实践来看,企业网络新闻策划可实现以企业网站为平台主体、多种传播资源并存的多元化结构。有利于企业传媒实现集约化经营,增加效益。
三、做好企业网站新闻策划的途径
企业新闻网站往往也被人们称之为“官网”和“门户网站”,它是服务企业发展的平台,宣传企业形象的窗口,凝聚企业精神的纽带,构建企业文化的桥梁和传播企业价值的阵地。
企业网络编辑是企业的守门人,加强网上新闻宣传管理和策划,首先要确保不出政治性、政策性差错。需要加强新闻发、审批制度建设与执行,加强新闻从业与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确保充分发挥企业网络新闻阵地的喉舌作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整合新闻资源
当前, 虽然很多企业都开设了自己的新闻网站,但是更新速度慢,网页内容多是将传统报纸,电视的内容上传到网络这个平台,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自身的优势和功能。企业加强网络新闻策划,要坚持新闻策划活动的整体性和全局性。要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企业的核心理念进行专题策划,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前后的连续性,尽可能的调动起报纸、期刊、电视、门户、博客、论坛、微博等传播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同时展开,提高受众覆盖率。
3、增强可信度和吸引力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网络新闻宣传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企业在新闻策划与传播中,应当立足客观,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新事物、新趋势、新问题,严格按照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来写作,以事实说话。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维持客观,公正的社会形象。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强沟通功能和互动性,开办一些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栏目,特别要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进一步满足员工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客观反映现实,企业网络媒体应以动态消息为主,理论研究为辅,围绕企业发展思路及目标,促进解决员工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激励员工奋发向上。要通过挖掘和反映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细微变化,来反映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把新闻“做活”,使网络新闻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4、加大创新力度
网络新闻策划要立足创新,进行独特构思,使网络新闻具有新奇性,充分吸引社会的目光,达到出其不意的宣传效果。企业网络新闻策划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突破原有的宣传模式。企业要调动所有部门自觉地配合职能宣传部门进行宣传,积极提供新闻线索,为新闻策划打好基础。
同时应倡导推进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形成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编辑记者的工作积极性。在企业重大决策实施前,企业应首先针对新闻宣传队伍进行培训与讲解,这也有利于新闻策划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5、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企业网络新闻重在宣传职能,所以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把企业在各个不同时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企业生产经营、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好的工作经验、好的工作方法等及时向外进行宣传报道。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作品塑造人”②。使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可以有效地把广大员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企业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员工群众的干劲凝聚到加快发展的大局上来,把企业新闻办得可读、可亲、可信,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知心朋友。形成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企业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结语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也应该顺应潮流,不仅要大力推广新媒体的使用,还要加强策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网络新闻策划的优势,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与创新力。企业网络新闻策划,只要坚持不懈长期努力,与时俱进,就能够起到内聚精魂,外树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健康向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曹俊卿,《媒介融合下科技传媒资源共享的实现路径》,《新闻研究导刊》,2012(1)
②薛红玉,《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与创新策略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网络媒体
目前在国内,无论是传统媒体开办的新闻网站,还是商业性的新闻网站,几乎都设有自己的新闻专题栏目。网络新闻专题从首次亮相到如今被各大网站广泛采用,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却已呈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已成为各大网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网络媒体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之一。
网络新闻专题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网络新闻专题,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廖卫民、赵民在《互联网媒体与网络新闻业务》一文中指出:“网上新闻专题通常是围绕某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事实,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运用新闻消息、特写及背景性资料、新闻分析、评论、新闻调查等体裁,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表现方式,通过专门的编排与制作,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和展示新闻主题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新闻报道样式(组合)这样一组相关新闻或信息汇集的整体,就是新闻专题。”中国记协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定义是:用多媒体手段和多种体裁从不同角度全面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或同一主题的作品,页面不少于两层。并要求参评的网络新闻专题具有主题重大、新闻性强、特色鲜明,发挥网络容量大、采集广、时效快、交互性强等优势,页面设计体现新闻性、可视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无论何种定义,网络新闻专题的这种汇总新闻的独特样式是体现网站能动性的最主要方式。
新闻策划与网络新闻专题策划
“策划”是各类媒介在运转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它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也就是说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作当前的决策。策划是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策划活动贯穿于媒介的主要表现为新闻策划。按照传统的新闻学观点,媒体所报道的新闻必须是事实,换句话说,新闻是不能策划和制造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新闻策划”在我国也只是近十多年来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探讨,新闻界对新闻策划的认识趋于一致,认为新闻策划是符合认识论的、是符合新闻规律的,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追求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增强媒体整体品牌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由于很多网站还没有独立的新闻采访权,所以网站制作网络新闻的主要特点不是如何去寻找事实,而是通过策划挑选事实来做信息的培育者和整合者。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则是这种特点的典型体现和具体实践。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的内容及问题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说什么”,主要包含的是受众策划、内容和主题策划、频道和栏目策划。二是“怎么说”,主要包含页面的策划。“说什么”主要解决的是网络新闻专题新闻信息内容的问题。“怎么说”主要解决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和手段使新闻信息内容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受众策划。受众策划首先是要了解受众。因为不同的受众,关注的问题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对于同样的热点问题,由于受众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思想观念及心态的差异,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侧面、视角及程度也不尽相同。只有知道受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才能生产出令受众欢迎的新闻产品。其次是应该确定自己主要的受众群体,也就是确定网络新闻专题的目标受众群。因为今天的受众已经细化和分化,像过去那样普遍撒网,是没有传播效果的。假设策划的是一个车展新闻专题,那么目标受众群应该是和车有关联的人。受众策划应该是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的基础,其他的策划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内容和主题策划。在“内容为王”的今天,对网络新闻专题内容的策划是最能展现网站定位和品位的“重头戏”。不少网络媒体在招聘和培训网络编辑人员时,尤为注重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策划能力。如网易新闻编辑业务测试题中出现了一道题为“年底,某小区的业委会选取第四次流产,其原因是参选人数远远达不到法定人数。此前,这个小区多次发生维权业主和物业公司的冲突。现在需要以此为由头制作一期专题,请你列出专题提纲包括主题、结构、各部分小标题和主要内容”。主题策划是内容策划的核心和关键,即使是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就没有中心和亮点。主题策划的原则主要有两个:一要与新闻信息内容的行业相结合。这个原则主要是确保网络新闻专题在新闻信息内容方面的先进性和现实性。二是要与网站自身的诉求相结合。这个原则主要是确保网站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容及其主题策划是网络新闻专题成功的关键,没有好的内容、好的主题,网络新闻专题就会是新闻信息的简单重复,就会成为信息垃圾和信息负担。
频道和栏目策划。频道概念源于电视。有人作了类比,网站相当于电视台,网站首页相当于电视台中的综合频道,网站各频道相当于电视台各新闻、体育、文艺频道,这是非常恰当的。网络媒体的频道就是拥有独立的二级域名,并把网络媒体中相同属性与相同题材的报道划分成单独的网络报道平台。栏目是频道内容的进一步细分归类。网络新闻专题信息是纷繁复杂的,如果将新闻信息内容一古脑儿呈现在受众面前,必将造成阅读的混乱。而通过不同频道、栏目对新闻信息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可以比较轻松地了解不同频道、栏目内容的区分,使网络新闻专题内容更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受众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和理解,也能使受众更容易把握整个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和主题。网络新闻专题的频道和栏目策划就是将新闻信息内容进行细化分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内容用固定的框架确立下来,并确立运营、更新流程。频道和栏目策划遵循的具体操作原则有两个:一是属性相近原则,就是将网络新闻专题的新闻信息内容按照信息形式分类,包括图片、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二是内容相近原则,就是将网络新闻专题的新闻信息内容按照相关的专业领域分类,包括体育、娱乐、财经、科技、汽车等。网络新闻专题频道、栏目策划极为重要,是网络新闻内容和主题策划的具体化和细化,是网络新闻专题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页面的策划。除了精彩的内容及其主题策划,还要有好的页面策划。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内容是主要的,它对形式起支配和制约作用,页面形式一方面受到内容的制约,但是反过来又对内容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完美表现内容的页面,能极大地增加内容的表现力;反之,一个不适宜的页面,能使本来精彩的内容减色。一个网络新闻专题的新闻信息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新闻价值也不尽相同,有的需要突出,有的地位次要一点。好的页面不仅能够增强网络新闻专题新闻信息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能强化网民对新闻信息的理解、认同,充分引导新闻舆论。页面策划不是将内容随意地拼凑,而是根据内容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意图,赋予它们一定的表现形式。编排思想是页面设计与策划的灵魂。编排思想确定后,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技巧将页面具体化。一方面要注意页面色彩的运用。不同的页面色彩所传递的感情、所生成的美感、所强调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应该根据内容的象征意义来选取色彩。如果是喜庆的,可以选取暖色调,如红色、黄色、橙色等;如果是悲伤的,可以选取冷色调,如黑色、灰色等。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页面框架的和谐、比例、均衡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春燕:《网络媒体策划》,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杨洛:《我国网络专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南昌大学学位论文,2006(5)。
3.朱梅福、惠继荣:《浅论新闻策划》,《新闻世界》,2009(9)。
关键词:新闻 采写课程 编导策划教学 结合
近年来,广播电视学与电视编导专业作为高校媒体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为我国新闻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但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媒体技术的发展,公众对新闻提出了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下,新闻采写课程忽略了对学生编导策划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对新闻采写课程与编导策划教学结合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一条高效人才培养道路,不仅能够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且能够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一、新闻采写课程与编导策划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新闻编导策划,是指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具备采写价值、揭秘性内容的谋划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利用掌握新闻线索、背景资料等内容,最后探索出一套高效的材料挖掘方法。可见,新闻报道策划成败与否直接决定报道效果,在新闻采写课程教学重视对学生编导策划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具体来说:
(一)将二者结合到一起,能够促使人才更好地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及主观能动性,明确自身目标,深化对新闻事件、活动的理解,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报道思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为公众呈现更加真实、客观的新闻。不仅如此,具备扎实的采写、编导能力,能够促使报道者发挥自身积极性,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报道者能够结合新闻事件的以往、现在,实现对未来的科学预测,判断事件未来发展趋势,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观念。
(二)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促使大众需求及兴趣越来越广,单纯的报道无法满足受众需求,对于事件内部发展及背后蕴含的思想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新闻策划者必须要围绕着群众的需求,从多个层面、角度,亦或是逆向思维进行策划,以此来满足受众需求。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采写、策划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三)新闻媒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在此过程中汲取他人先进经验不断进步成为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重中之重。高校作为新闻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其教学质量及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未来发展。因此加强对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闻采写课程与编导策划教学结合策略
二者结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策略,需要长时间的探索,才能够找到二者最佳契合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事件与选题
教师作为新闻教学的主体,具有传道授业解惑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新闻策划的定义及概念,将其与“制造新闻”区别开来。不同于其他领域,新闻作品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在新闻选题时,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够与新闻伦理背道而驰。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一概念视为原则,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坚持真实性原则情况下,促使选题策划能够趋于艺术性,赋予新闻与生活本质相接近、新颖性、可行性等特点,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
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每天发生的新事件越来越多。从表面上来看,学生在新闻创作过程中,仅需要从中选取一件即可。因此新闻选题占比非常非常小。因此在采写中,应挖掘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自身选题较为自信,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缺少采写价值。主要是学生编导策划能力不足所致。因此在实践中,应确定好事件与选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只有创新,才能够与众不同,立于不败之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并不意味着新闻之新,还表现在选题策划上,如事件、人物、过程及思考等。前两者是由新闻自身特点决定,而后两者由新闻创作的程序、结构决定。目前,很多学生已经初具创新意识,在实践中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新闻事件。如针对校内桶装水质量调查等,都是选题策划创新的具体表现,既没有脱离生活,又能够创新。
(二)确定主题与结构
完成上述工作后,编导策划并不代表结束。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够发现学生将选题策划与编导策划混淆,影响新闻报道。如针对校内某同学穷游这一新闻来看,从选题策划角度来看,采写该新闻具有新鲜度、可行性。但是问题出现在被采访人说的话。新闻时长较长,画面仅有主人公与主持人,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完成初稿后兴致并不高,且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因此问题就出在缺少对主题及结构的确定。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明确主题及结构,这就需要重视对学生编导策划能力的培养。就新闻艺术发展规律而言,针对同一条新闻,其价值会受到主题及结构的影响。情感、幽默都是编导策划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抓住新闻的要点,实现对新闻事件报道价值的挖掘,向公众呈现更好的新闻。
(三)选择合理艺术方法
作为编导策划的关键环节,选择合理艺术方法,在提升新闻报道有效性等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谓艺术方法,是指我们完成作品需要对多种艺术、技术手段。针对同一条新闻来说,我们可以采取画面、解说词、采访方式完成。但是如果在此过程中,添加一些其他元素,能够创新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如使用画面、同期声,将记者隐藏到作品后面,形成一种纪录片式的新闻内容更能够吸引到公众的目光。在实践中,即便我们采用传统手法,如果充分发挥自身编导策划能力,就能够创作出优质的新闻作品。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规范学生节目制作流程,坚持针对性原则,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在编导策划基础之上形成良好的开放型思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优质的新闻作品,绝非制作作品。
(四)重视实践教学
新闻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教学较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中占比较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环节,引导并帮助学生。针对学生在采写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可以由教师与媒体专业人,一起指导学生。教师与媒体人分别在理论与实践更具优势,将二者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能够带给学生更为广泛的知识,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非凡的意义。
将编导策划教学融入到采写课程当中,还需要积极构建广泛、多层次实践基地,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实践平台。如一些高校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本地电视台、报业集团等建立实践、实习基地,让学生定期到媒体进行实验体验,将报业集团联办高校在线专版,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稿件的采写、编导策划等工作,逐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尽早地进入到新闻工作状态当中,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职业精神,为日后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7]。新闻工作与时事政治、人们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针对新闻专业教学来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应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加强对教学理念、内容及方法的研究,不断创新,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采写与编导策划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新闻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明确认识到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加强对学生采写、编导策划能力培养才是重中之重。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策划对于新闻报道产生的重要作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到一起,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并定期带领学生深入到新闻工作中,感受并体会新闻报道真实状态,逐渐形成良好的新闻综合能力,为我国新闻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安经,蒋夏兰.“新闻写作”教学新模式实现条件和评价研究――从精品课程的建设谈贺州学院编导专业“新闻写作”的教学改革[J].传播与版权,2014,(04).
[2]丁骋.新闻采写课程教学应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和构建[J].视听,2014,(06).
[3]杨东伶.《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3,(14).
[4]倪沫.新闻采写课引入实证方法教学初探――以一则教学案例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5]马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闻采访学》教学方法探析――以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9).
关键词:新闻策划;奥运报道;报纸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160―0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报纸的奥运报道策划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搜集了有关体育理论、体育社会学、新闻传播学、新闻策划学、报纸编辑学等学科中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调查法 选取我国部分省市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综合性报纸、体育专业报纸作为调查对象,这些报纸是我国各地的主流新闻媒介,涵盖了中央、省(区)、省会城市三个不同级别。
1.2.3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的雅典奥运报道主要策划人、编辑和部分前方记者进行了专访和电话采访。
2 结果与分析
2.1 奥运报道策划兴起的原因
2.1,1 社会和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首先,新闻策划是时代的产物,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近几年新闻策划之所以在国内被明确提出和广泛采用,这有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首先源于在新时期思想解放和国外新闻传播理论引进的浪潮冲击下,大陆新闻界对过去那种‘重视领导满意,忽视群众满意’的‘左’倾新闻操作模式的反拨,同时也是新闻改革进一步深化及90年代以来,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必然结果。”
“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媒体没有广告及其他经营收入,只有靠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才得以维系下去,他们偏重于关心报纸是否符合上面的要求,而较少去关心读者的需要。而新闻媒介一旦走向市场,受众就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众中心地位的认同,使新闻媒介从过去传者为主向受者为主的方向转型。”
在激烈复杂的竞争中,报纸不得不对一些重大题材、热点问题进行系列的深度报道,发挥联合行动的整体优势,推出有轰动效应的精品文章、版面、栏目,有效地刺激受众的最强获知新闻欲和最佳兴奋点,最大限度地扩大报纸的市场占有率,这就需要报纸的新闻报道策划。同时,新学科、新科技、新知识,开阔了新闻工作者的视野,形成了新的审视角度,新的立意观念,新的创作思维,新的操作手段,加之新闻资源的充分运用,新闻报道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挥,也促使了新闻报道策划的产生和运行。“新闻报道策划不仅有了外部的环境,主观的要求,还有了操作的条件和基础。”奥运报道策划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策划。
2.1.2 媒介市场的竞争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使我国新闻媒介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国家对媒介的管理政策不断调整,将媒介逐步推向市场,要求其根据市场竞争规律实行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另一方面,新闻事业在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黄金发展时期之后,已经进入了“鼎盛”状态。进入市场经济,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比电子新闻带有更强的商品性,它必须经过市场买卖行为才能传到受众手中,于是,报纸早于其他传媒与市场机制接轨。报纸一断“皇粮”,财源只有到市场去寻找,从而形成媒介间十分壮观又空前激烈的竞争局面。”这种竞争不仅只发生在报业之间,而是发生在四种新闻媒介之间。它们的竞争首先反映在对受众的争夺上。其次,广告营业收入是新闻媒介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媒介之间的竞争也表现在对广告客户的争夺上。由于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同质化问题新闻大大增加,一张报纸70%的新闻相同变得司空见惯,要打破同质化竞争就是差异化,这就是策划的原动力,与众不同的新闻是报纸的一个增长点。报纸对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报道的竞争是空前的白热化。
“新闻策划在奥运报道中的轰动效应日益被认识,它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逐渐受到重视,更多的新闻媒体在奥运报道时拿起子新闻策划的武器,把加强新闻策划作为深化奥运报道改革的重要措施,作为提高报纸宣传艺术的有效途径。因而奥运报道策划的兴起也就成为必然趋势。”
2.1.3 奥运会自身的发展 由于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虽然IOC表示要将参赛运动员人数控制在10 000人左右,但直到现在,参加奥运会运动员的数量仍在增加。
“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最有影响的国际运动之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够穿越百年风雨,并在近十几年来,全球掀起“奥运会热”,除了特定历史背景、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外,大众传媒起到了十分重要而关键的推动和宣传作用。同时,奥运会也以它独有的文化魅力逐渐成为大众传媒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报纸对奥运报道进行策划成了必然。
2.2 奥运报道策划的特征
2.2.1 设计上的创新求异性 创新求异是奥运报道策划的灵魂,它常常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即策划时如何突出它的“新”和“异”。
2.2.2 报道上的多样性 奥运会的报道策划不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方式上都具有多样性。从内容上讲:大致可以分为事件报道、赛事评论、资料背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在报道形式上:早已突破只有文字或重文轻图的旧的报道模式,现在更注重使文稿、标题、照片、图表等要素在一定的组合装饰下,对读者视觉能形成较强的冲击。在报道方式上(图1)。
2.2.3 操作上的群体选择性 四年一次的现代奥运会,越来越成为各大媒体综合实力的较量,为了能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上立稳脚跟,抓住更多的受众,在进行奥运报道策划时,从方案的提出到计划的实施,包括提出选题、设计方案、论证评估、筛选择优、采写、编辑制作等流程。它不再是某个记者或编辑的个人行为,而是媒体多部门的采编人员,即从总编辑、部主任到记者共同参与,共同协作的劳动产物,是全体采编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
为了使奥运报道策划达到预期的效果、媒体所有参与人员在策划运作流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有组织、有分工、有目的、有速度、有效率。“报纸媒介的各部门、各组织、编发环节的人员协同策划和实施奥运报道,不仅是新闻传播由人员聚合松散的古典传播模式向分工细密的社会化方向转型之使然,也
是新闻传播实践主体对新闻事件从无为的受动型向有为的主动型衍变的要求。这也昭示着新闻传播从操作到观念的革命。”
2.2.4 内容上的体育文化性 “奥运会中通常表现出三方面的文化,即奥林匹克文化,参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文化,这三方面的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呈现在奥运会的全球庆典中。”
其中奥林匹克文化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非常强凋人文精神的奥林匹克格言等独特的符号标志;有极具教育价值的圣火接力、开闭幕式表演等等;有现代体育28个大项,300个小项的运动文化,这些内容都将呈现在奥运会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奥运会,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希望借奥运会这个全球的大舞台展示自己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在各种活动和比赛中将把本民族的文化通过语言、服饰、宗教、行为和习惯等等表现出来。奥运会举办国家通过举办奥运会,会利用其所设计开展的各种活动充分展示举办国家的优秀文化。
作为奥运报道的策划者和前方记者必须了解奥运会的文化性,才能在策划和采访中体现它不同于一般体育比赛的独特性。
2.3 奥运报道策划的作用
2.3.1 有利于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西方传播学中有“议程设置”的理论,它认为,每一时期社会上都有公共的讨沦话题,大众传媒由于传播的广泛性,迅捷性等特点,是促成某一话题提上公众讨论议程的主要角色,即传媒具有设置公共议程的功能。如果经常设置议程,那么该媒体就会成为公众讨论的倾向性场所,就能引导舆论潮流。而且意味着读者群不断扩大和巩固。而报纸对四年一次的奥运报道策划就是在设置公共讨论的议程,从而突出报纸的个性和特点,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奥运会期间,奥运报道策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报纸在市场上的成败。报纸要想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兴趣和需求,充分体现报纸的社会效益和市场价值,就必须重视报纸的奥运报道策划。都想通过奥运报道策划来提升自身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3.2 有利于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求 经济改革和科技进步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发展与变化,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也越来越多越广。面对奥运会同样的内容和题材,各报纸必须根据本报受众定位来进行报道策划。因为受众定位不同意味着策划的理念、重点和方向会有所不同。
个体差异论认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民族、不同种族的受众有不同的精神需求,即使个体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相同,也会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具有的知识水平、价值追求方面的不同,而对奥运新闻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需求层次。另一方面,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群体占主导地位的需要也会有所不同。80年代以前,人们关注奥运报道的结果;80年代以后,人们更喜欢了解奥运赛事的过程和比赛中所发生的一切内容。“奥运报道策划正是抓住了受众的这些特点与变化,针对受众需求的不同“出精品,上品位”,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受众支持,满足了受众的最大需求。”。
另外,奥运报道策划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求近心理。“举世瞩目的悉尼奥运会期间,中国的报刊几乎家家推出了诸如奥运专刊、奥运特刊、奥运金版等特色产品,以满足读者需要,赢得读者关注。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特点就是奥运报道的地域特色。”
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者阅读有四种心理,“包括求新心理、求真心理、求近心理和求短心理。”其中求近心理是指读者喜欢知道发生在自己周围,同自己有关的事情。这种求近心理影响着读秆对新闻的选择,也是读者自身直接或间接的需要。从新闻理论上说,这就是新闻的接近性;从新闻实践上说,这就是要求我们注意多发局部化和服务化的新闻。
2.4 奥运报道策划的三个阶段 奥运报道策划有几个重点:“一是读者所关注的;二是同我们国家或是所在地区成绩有关的;三是金牌名次的角逐;四是新闻焦点人物;五是可能会出现的冷门。因此,奥运报道策划的赛前、赛中、赛后,就有不同的重点,需要提前制定出一个可以包容许多新闻的大框架。根据上述奥运报道的主要内容,其策划一般可分三个阶段,但有的报纸没有做赛后的报道策划,即赛后盘点。”
2.4.1 赛前报道策划 赛前的报道策划之宗旨,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大赛前,要首先做资料的准备。资料包括日程、项目、参赛人数、人员分布情况、历届大赛的成绩比较、运动员个体情况、各国和各地区的备战情况,各国和各地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对大赛的预测,赛地天时地利人和等10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大体上就可以明确哪一个项目、哪一个时间段、哪一个人物是报道的重点。从版面上说,就由此明确了每天“重炮”的发射点,使报道每天有热点,从纷繁的赛事中不断展示亮点。
2.4.2 赛中报道策划 赛中的报道策划是新闻发生以后的考虑和安排。比如说,大赛爆出了冷门,如何报道?一个新记录诞生了,如何全方位表现?一个突发事件产生了,如何处理?上级有了新的报道精神,如何贯彻?这都是赛中策划要解决的问题。
2.4.3 赛后报道策划 赛后报道策划主要是写出带有鲜明观点的总结性文章。大赛之后总会留下悬念、留下遗憾、留下问题、当然也铸造了辉煌、创造了经验、带来了希望。这些不仅是体育界关注的问题,媒体关注的热点,也是广大体育迷和读者所想了解的所想探讨的。所以,总结性的报道,从事实出发去探索究竟,这种类型的策划报道实例很多。
概括言之,三个阶段策划的主旨就是赛前告诉读者关注什么,赛中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赛后告诉读者思考什么,使读者的视线和媒体的视线始终交织在一起。
2.5 影响奥运报道策划的因素
2.5.1 报纸的性质 报纸的性质是影响奥运报道策划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报纸的性质不同,它的受众定位就不同,因此,其奥运报道策划也会不同。其次,报纸性质不同,它的策划理念就会不同,周毅在“论新闻策划的本质特征”一文中指出:“策划包括三个层面,即浅层的行为层面、中层的思维层面、深层的文化理念层面。策划主体的文化差异也就决定了不同形式策划的本质。同样,新闻策划有新闻策划的三个层面。但是,这三个层面的策划中除了浅层的行为层面或中层的思维层面有共性之外,在文化理念层面就会显示其差异性,就会显示出不同的策划个性,这就是为什么报纸性质不同,即报纸的文化理念不同,在奥运会报道策划时就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2.5.2 策划者和记者的素质 奥运报道策划是一项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工作,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代奥运项目繁多,加之受众人数越来越多,需要越来越广,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因而各大报纸,尤其是影响较大的综合性报纸和体育专业性报纸,要求所属记者和编辑必须掌握丰富的奥运知识、报道项目和有关人员的历史、最新发展趋势、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动向,规则的演变、场地、器材的变化,甚至包括赛场背后的交易,以及举办国的
风土人情等。因为奥运报道策划不仅具有专业性还具有文化性,这种文化性是指策划是一定文化道德理念的体现,是策划者智慧的源泉。由于策划者既是报道策划方案的判定者、也是报道策划方案的重要实施者。因此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在运作中必须具备的新闻职业道德要求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奥运报道策划的质量。
2.5.3 经济因素对报道策划的影响 一个重要的报道策划要得以成功,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与人力、物力做保障。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即是时间和空间视野都极其广阔,所以对新闻传播手段和技术的要求也非夕日可比,靠一两个人,靠简单的纸笔和机器,已无法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取胜。“遇到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报道,报道时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人员组合、交通保障、设备配置、财物支持,如此一切,都是影响报纸媒介奥运报道策划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鲜活的新闻,往往因为经济条件达不到而失之交臂,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2.6 《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2004年雅典奥运报道策划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作为个案进行比较研究,是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报纸媒介对奥运报道策划的一般特点。其中《北京青年报》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与其它13省市14家媒体组成了奥运报道联合体,突破了单兵作战的传统,而《京华时报》尽管有些改进,但仍然延续着老的报道操作手段。虽然这两家报纸在奥运会报道策划方式上有些不同,《北京青年报》更具有开拓性,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京华时报》是现行大多数报纸采取的策划手段,但他们都在同一届奥运会报道策划中获得成功,因此,本论文选择它们作为个案研究很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力争通过这两家报纸奥运报道策划的比较,揭示我国大多数报纸进行奥运报道策划的一般规律。
2.6.1 两报奥运报道策划的比较
2.6.1.1 《北京青年报》奥运报道策划《北京青年报》的奥运报道联合体最主要的特点是:集中人力、物力,以更少的人、更少的物来办更大的事情。换句话说它相当于一个通讯社的意思,大家集中起来往一个平台上发稿,又共同从这个平台上拿稿子,所以各家报纸的新闻源都很丰富。联合体的宗旨是“更权威、更多角度、更具深度地报道奥运会,报道资源统筹、共享,实现媒体资源最有效整合;将新闻产品统一包装,联合招商,寻找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报道成本,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报道平台”。
本次奥运报道策划主要以赛事为中心展开专访、评论和深度报道,找准深度与新闻性的契合点。报道总体上围绕两个层次展开:一是有中国队参加的比赛;二是有国际影响的大项。在前后方联动的机制保证下,新闻的制作、覆盖都将主要依靠后方编辑部,而前方记者的主要任务,将是寻找报道的“亮点”,确保每天有独家、“出彩”的新闻。
《北京青年报》奥运报道策划包括四个部分:1)理念:《北京青年报》这次版面定位是“人文加快乐”。
2)版面设置:以时间为区分界线,1版为封面版,突出封面效果,金牌榜、当日消息综述、导读;2版至8版为赛事版,具体设置是:2版至5版报道中国军团;6版至8版报道外国军团;9版至12版为看点版,具体设置是:9版是评论;10版是看点,即当日比赛重点;11版是家访,即奥运冲金选手家属采访;12版是图片;13版至16版为活动版,具体设置是:13版是北京本地新闻与奥运相关新闻;14版是与ynet合作奥运红人上网、金牌竞猜;15版和16版是车体彩绘。
3)版式设计:色彩:赛前整版主色调是海蓝色,美术编辑的考虑是赛前应该是烂漫的爱琴海和橄榄蓝的颜色;比赛开始后主色调用的是红黄色,象征着竞技体育赛场的激烈。版面设计:左上角是雅典的标志卫城,右上角是现代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版面文字排版设计为古奥运会跑道和门洞的拱行。另一个寓意是现代奥运会从雅典回到雅典。
4)活动设计:28位北京顶级艺术家对28辆POLO汽车以人文、奥运和城市为主题进行“妆典”,28名艺术家和28辆汽车象征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艺术家们以各自不同视角的人文思考,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诠释自己对北京人文奥运这个面向国际社会的承诺的理解。
2.6.1.2 《京华时报》奥运报道策划 《京华时报》的奥运特刊内容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新闻性:报纸重点报道运动员在电视镜头之外的备战及生活情况;二是体现文化性:报纸把奥运会新闻与希腊传说以及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尽其可能贴切地结合在一起;三是突出服务性:每天的电视转播情况、中国夺金情况,以及备战、伤病信息等,都将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广大读者。
特刊操作方式:《京华时报》派出6名记者深入前线,紧密关注中国奥运军团的动态。除夺金现场外,还重点关注赛前准备、赛后总结、教练员作战方案、运动员心理调节等细节情况,为读者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资讯。
后方,以本报体育编辑部成员为主,借其他部门强援之力组成新闻、活动和服务三大策划组,研究业务、制定工作计划,力争有条不紊、周密细致地完成此次奥运报道任务。
此外,本报与新华社签订在北京地区的独家供稿协议,力争全方位地收集信息资源,报道力度前所未有。
《京华时报》奥运报道策划包括四个部分:1)理念:《京华时报》在策划之初就把奥运特刊《神话纪》定位为“文化的和娱乐的”奥运。2)版面设置:共24个版。最具有特点的有以下几个版:2~3版:观战指南。本版主要体现其服务功能。内容主要是当天比赛的重点提示,并作简单分析。同时将介绍相关比赛项目的玩法及在北京的有关场馆;20版:洋枪洋调。这是一个英文版,也是服务版。主要内容包括神话故事、奥运人物、奥运口语、体育英语。3)版式设计:色彩:整版的主色调是希腊雕塑的古铜色和黑色。版面:左上角和右上角是非常对称的希腊雅典奥运会的会徽,在会徽下面是“神话纪”和五环。4)活动设计:“评选”所有参选的图片造型一律模仿希腊雕塑造型、或者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造型,这样就可以把活动与奥运结合起来。
综观两家报纸的奥运报道策划,我们可以看出:
1)报纸性质是影响策划的因素之一,《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都属于综合性日报,但受众定位不同,所以两报策划的理念不同。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社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奥运报道策划的准备工作、规模大小。在奥运报道策划的准备方面:《北京青年报》明显早于《京华时报》,因此,在抢占读者市场上《北京青年报》略胜一筹。在报道的规模上,“《北京青年报》的奥运报道联合体35名记者去前方,《京华时报》去前方的记者不到10入,所以在新闻源上,《京青年报》要丰富一些。
3)在版面的服务性方面:《京华时报》要明显好于《北京青年报》。
4)在活动设计方面:《京华时报》“评选”通过参选的图片造型模仿希腊雕塑造型、或者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造型,这样把活动与奥运结合起来,要比《北京青年报》的车体彩绘更吻合雅典奥运会的特色。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报纸在进行奥运报道策划时有以下几个步骤:(1)计划准备阶段。媒体提前要决定需派多少人参加报道;派谁去报道;哪些事件和哪些运动员需要重点报道;报道角度;图片、图表和互联网各自应扮演的角色;需要多少版面;报道在何时开始等。(2)售卖比赛(拉赞助)。奥运报道可以为广告客户提供特殊的机会,报纸媒介借此机会制作一份广告读物。该读物是一份奥运指南,指南中选取体育新闻事件精粹并且为读者提供详细的电视报道收视指南。
(3)报道策划阶段:一般包括:确定特刊的理念;具体的版面设置;版式设计等。
3 结 论
二、前 言:
二、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维度
三、第二部分:理论基点----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基本规律
四、第三部分: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五、第四部分: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六、第五部分: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七、结束语:
八、索引与参考书目:
中 文 摘 要
网络媒体-----这一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才出现的全新媒体,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一个全新的媒体、一个全新的传播领域正吸引着学界对它的深入研究。 “网络新闻编辑学”是网络传播学众多研究内容中的一个重要且实用的方面。本文选取它作为研究的主题, 以受众的多元需求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文中的所有考察都与受众密切相联。
本文从三个层面: “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 “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 “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指出“‘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此外,本文还从“网络新闻策划的内容”、“网络新闻策划的功能”、“网络新闻策划的特点”等几方面入手,探讨了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策划中的“度”的把握的问题;本文微观方面,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内容建构”、“形式呈现”两方面现状的考察,提出相应的内容与形式的良性建构标准。
主题词: 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编辑思想、编辑策划、编辑实务、开放式、受众的需求
Abstract
Emerging in the last decade of 20th Century, INTERNET is regarded as the Fourth Media after Press, Radio and TV and now leading a wide-range revolution in mass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studies and research works concentrate on the new form of media and the new sector. Internet News Edi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studies. Staring from the p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audience.
The article takes three points of views to carry out its classified studies: a) a ma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Principles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and the p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b) an intermediate-view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planning and the p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and c) a mi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editing practice and the p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e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full-coverage, whole-society coverage, entire-audience coverage and all-time coverage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since&nb sp;boundlessness is the basic law in editing news accessing internet. Furthermore, studies are given to the functioning control of economic role in Internet News Editing in respects of the contents,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relating to internet news planning. The standards of well-designed and well-written news are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micro-studies given to contents structuring and page layout.
Key Words: Basic Law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Editing Principles, Editing Planning, Editing Practice, Boundlessness, Demands of Audience
前
言
网络传播是一个全新的传播模式,基于“技术”而生的网络特点赋予网络传播一些全新面貌,对网络传媒这样一个“崭新的、上升的”媒体进行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在网络传播学众多的研究方向中,选取其中一个方面-----“网络新闻编辑学”作为研究主题; 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中,选取目前网络传播研究中选用较少的心理学视角,从受众的多元需求出发,探索网络新闻编辑规律。
为了全方位反映“网络新闻编辑学”的各个方面,本文从三个层面: “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注重“传受双方‘良与不良’的互动研究”、注重“传播理论与新闻实例相结合的研究”。
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网络传播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这一论点。文中各个部分的论述都是基于对这一基本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本文第三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探讨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编辑思想”的重要作用,提出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
本文第四部分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研究是网络编辑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学界目前对这一命题的研究还显不足。文中从“网络新闻策划的内容”、“网络新闻策划的功能”、“网络新闻策划的特点”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特别注意到了“经济功能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要求与影响”、“网络新闻策划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双收益?”“网络新闻策划的特殊形式”等问题, 尝试通过粗浅的论述探索“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中‘度’的把握”这一命题。
本文第五部分将研究聚焦于“网络新闻编辑实务”这一微观层面,通过对“网络新闻内容媚俗化倾向”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新闻编辑内容建构标准与规律”;通过对“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不良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新闻编辑形式呈现标准与规律”。文中还首次提出了一些基于技术而形成的网络新闻编辑中的特殊手段-----“邮发之最 / 阅读之最---新闻之上的新闻”、“推销内容”等。
研究过程中,注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注重“传受双方‘良与不良’的互动研究”、注重“传播理论与新闻实例相结合的研究”。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维度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论题的选定与论述的确立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层面:自1995年因特网在全世界出现,此后数以万千计的大小网站雨后春笋般地成长、发展。尽管各网站主营内容、经营模式纷繁复杂,但是提供信息与服务几乎是所有网站共同的目标。在这期间,诞生了一个全新的职业:网络新闻编辑-----以向受众提供信息及信息服务为工作任务的全新职业。伴随着新兴事物而来,学术领域可能更为关心“受众的需求对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影响”以及“受众的需求在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这一命题。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界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什么样的信息及服务是受众关心的?怎样提供这些信息与服务被证明是有效的?有没有一些切实可循的标准可供参考?网络新闻编辑应涉及和不应涉及的领域是哪些?涉及的深度、广度是怎样的?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所涉及的受众、传者(编辑)、传播技术、信息等诸要素之间是何种关系?如何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这一网络传播中的重要内容,源于现实的需要与紧迫性:
一、网络传播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对于整个互联网来说,它至今仍然处于儿童期(从1995年到今天,不足6年),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缺乏经验的累积与规律的探索。全新的事物犹如空白的纸张,充满着待垦的诱惑。
二、网络传播是一个上升的领域。 全新充满着悬疑,而“上升趋势”则意味着研究更有价值。不论从全球还是我国范围来看,整个网络事业仍然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网民数量连月增加、网页内容不断翻新、网络普及范围日益深广。这一切都说明,对于网络传播的研究有前瞻与实际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研究依然不足。 相较于传统媒体,对于网络传播这样一个全新领域,,国内外的研究都比较薄弱。台湾学者在1997年曾经做过一项对“全球资讯网传播学术资源”的研究,他们利用关键词查询“与大众传播相关的网站”,在亚太地区共找到56个中英文传播研究和教育网站,其中台湾有38个,澳大利亚有9个,香港有3个,新加坡2个,日本2个,泰国1个,新西兰1个。至于中国大陆则未找到任何网站。[1]
虽然到目前国内也有了类似“中国传播学评论”的传播学术网站,但关于网络传播的学术研究与日益增多的网络传播现象相比,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依然显得不足。
心理学视角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有自身优势与独特性。 本文在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时选择心理学视角,从受众多方需求的角度审视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在论述中,更为关注受众需求的多样性特征、传受者的心理互动机制、以及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的“足”与“不足”等问题。
我们知道,技术赋予网络的交互特征,使得传、受者的心理互动较之传统媒体而言更为经常更为深入,而传受者的心理互动深刻影响着网络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因此,从这一视角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更易贴近与深入问题的实质。从另一方面来讲,目前学界对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仍较多地停留在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上,例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探讨第四媒体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2)探讨第四媒体与传播新闻传媒的关系;3)探讨新闻媒体网络的建设与经营;4)对国内外网络法规的评介;5)调查新闻从业人员使用网络的状况。”[2] 而对于微观层面,比方说用心理学视角、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对网络传播实务进行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则试图从这一角度进行一些学理意义的尝试性探讨。
由于技术的密切介入,与传统新闻编辑不同,网络新闻编辑从诞生之日起就决定着它的内容、趋势等都将更多也更密切地受到技术的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将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方法。这种影响可能表现为渐进式,也可能表现为瞬间突破性。正是技术的深度介入,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工作表现为更多的动态性、开放性。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必然应该选取动态、多维、开放的视角。
二、研究的维度: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研究一般关注报道方针、报道策划、报道实务等三方面。这三方面立体地构成了编辑学的全部内容。 网络新闻编辑虽然是一门全新课题,但对它的研究依然离不开上述三个层面的内容。因此,本文在研究维度的选择上采用了传统编辑学的方法,从宏观---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中观---网络新闻编辑策划、微观----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宏观----网络新闻编辑思想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本文将“编辑思想”做为论述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编辑思想”是传统编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编辑思想”一度被人忽视或者说从来被人重视不够,这或许由于网络传播的“技术决定论”或许是“传播主体多元化”导致的网络编辑工作的“唯技术”或“人人皆为传者,无需编辑”的现实倾向;而对网络编辑工作理解上的错觉与误读已经并且还在给现时的网络编辑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正本清源-----从源头上的重新认识将有助于网络新闻编辑具体操作的良性发展。本文从“更好地满足受众多样性需求”出发,提出“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网络新闻编辑思想,着重强调了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的对历史、对社会、对受众的全面负责态度。
中观----网络新闻编辑策划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长期以来,对于编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策划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媒介产业化进程,这一问题又重新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毫无疑问,对于网络新闻编辑研究来讲,网络新闻策划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网络新闻策划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的新闻产品能被更多的受众接受、喜爱,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一定是基于对受众的心理特点、多元需求仔细分析基础之上的。
网络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立于媒介产业化的前沿,较传统媒体而言,它带有更强的商品属性、经济功能。这使得网络新闻策划在功能与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图探讨“经济功能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要求与影响”、“网络新闻策划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双收益?”“网络新闻策划的特殊形式”等等一系列问题。目的就是尝试通过粗浅的论述探索“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中‘度’的把握”这一命题。
微观----网络新闻编辑实务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对宏观编辑思想与中观编辑策划的研究,目的是勾勒出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应有的一种宽广视界与胸怀,它们是隐性的、稳定的,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常态。而具体到“每篇稿件的选择、每个网页的建构、每条链接的设计”这些属于编辑实务方面的具体编辑工作,则更多表现为显性的、动态的、受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编辑成果。因此,对它的深入研究最具现实指导性。
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内容选择方面的“长与短”、“新与旧”、“软与硬”、“深与浅”“真与假”、“原创与整合”的研究;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形式呈现方面的“网页空间”、“信息编排”“版面色彩”“导航结构”的研究;通过对基于网络技术而形成的特殊编排手段----“新闻之上的新闻”、“推销内容的编辑手段”等等专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回答“什么是受众讨厌的?”“什么是受众喜欢的?”、“如何满足并提升受众的喜好?”等一系列问题。 从而为传受良性互动与网络新闻的高效传播找到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