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0 15:50: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古建筑建筑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仿古建筑;设计;轴线;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99-01
中国具有悠久且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以土、木为主要结构材质的中国传统建筑不论结构方式还是整体造型与西方都有着巨大差异,现代建筑起源于西方,于是中国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建筑特色,当你置身于上海、北京、香港时,但从建筑物来看,你几乎不知道这些地方和纽约、东京有何区别。随着近年国学热的出现,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古代各个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再一次对现代生活形成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仿古建筑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人们的重新审视,仿古建筑不单单是使得我们建筑形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所以仿古建筑设计逐渐成为了当下整个建筑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仿古建筑的设计并没有一个严格而系统的规定,因为它本身只是一种设计理念而不是一种单独分类的建筑形式,所以在设计中基本还是遵循普通设计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仿古建筑的自身特点,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整体设计
建筑布局是仿古建筑整体设计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可以采取轴线布局和园林布局两种方式。
1)轴线布局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准设计形式――轴线对称,在建筑物的中间用道路或是建筑形成一条中轴线,在轴线周围依次布置相关建筑。这是仿古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故宫、十三陵、太庙等诸多建筑都是采用了这一布局形式,上海世博的一轴四馆也是借鉴了这种设计理念,而新圆明园、大观园、横店影视城等现代仿古建筑区都是采用的轴线布局设计,游客置身其中,有很强的返古感。
2)园林布局。园林布局是仿古建筑中另一重要设计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对山水有很强的依赖性,园林布局有绕山绕水和穿山穿水两种。绕山绕水是将山水作为建筑布局设计的中心,建筑物环绕在山水的周围,这种设计的典型便是颐和园,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整个建筑群依靠山和水得到有机联系,游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眺望到景观的中心,南充著名的北湖公园便是采用了这种仿古形式,建成以来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图1)。
图1南充北湖公园
2细部设计
在建筑基本布局完成之后便要开始建筑的细部设计,细部设计是仿古设计的灵魂,可以让整个建筑形象丰满,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形式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分类十分明显,主要有塔、亭、殿、院等,建筑形式设计步骤主要便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来进行仿古建筑的细部构造设计,其核心便是将各种传统设计元素有机整合,确立一种主要设计形式,再在当中加载其他元素。例如,我们可以确定以“四合院”作为建筑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设计中就将以院落作为建筑的构成子单元,而在各个子单元中加入殿、亭等其他元素,这样的设计使我们的建筑既显得丰富,又有一个核心。如四川某市根据民间传说修建的玉香楼便是采用了这一模式(图2)。整个设计明显地分为两个四合院落,而在各个院落中设计布置了大殿、牌坊、亭台等元素,整个设计方案显示十分大气而又不散乱。
图2玉香楼设计示意图
2)加强仿古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仿古建筑毕竟不是古代建筑,古代建筑在现代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现在很多的仿古建筑实际是在现代建筑中加载仿古元素,北京西站便是这方面的例子。北京西站完全是现代建筑,但是去独具匠心的对建筑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琉璃瓦和亭台处理,于是使得北京西站成为了现代元素和仿古元素完美融合的典型事例(图3)。
图3雄伟的北京西站
与此同时,也可以在装饰装修中加入仿古元素,采用雕花、镂空、厅堂布局等形式来体现仿古形式,同时又具备了现代装饰的奢华,视觉效果十分震撼。
3)仿古建筑材料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砖木结构,这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耐火耐腐能力差,使用年限不长,安全隐患大。另一方面,现代木材资源紧张,大规模地使用木料既不经济也不环保,所以材料的设计也是仿古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可以用现浇混凝土做柱,其外包裹木工板,再打磨上漆,这样既满足了木柱的视觉效果,又节约了木材,增强了强度。而大型塔式、殿式仿古建筑则完全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形成建筑物主体,其外采用清水混凝土勾缝或是采用仿古砖贴面(图5)来实现古色古香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室内细节来加强仿古设计,这主要是对牌匾、厅廊、中式家具等古代元素的运用,在设计中可以按照传统建筑中厅、堂、房的格局来拜访深具传统意味的细节家具和装饰,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仿古建筑的细节效果(图6)。
图6古色古香的传统装饰
仿古建筑是建筑形式的一个重要分类,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和发散传统建筑设计的精华,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加以表现,那么我们的仿古设计能力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叶小明.仿古元素在现代建筑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7.
[2]程宜康.仿古建筑的探索及思考[J].筑韵,2006,9.
[3]管平.仿古建筑漫谈[J].建筑世界,2009,10.
【关键词】仿古建筑;城市建设
一、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在封建奴隶社会时期,木构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主流,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建筑技术的长足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枚举。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时伦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二、仿古建筑的基本定义
所谓的仿古建筑是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
现今的仿古建筑物一般都是由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建成的,并使用适当的方法使其达到仿古的目的。一般人认为,完全按照古建筑的外观来建筑新的建筑物就是所谓的仿古建筑,其实不然。对于仿古建筑要满足一下三个要求:
a 建筑物必须存在以下三个部分,即台基、屋身以及屋顶,而且建筑物的主题部分的屋顶必须是传统形式。
b 台基、屋身以及屋顶之间的比例必须与古建筑物的比例相接近。
c 建筑物的外观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股建筑的结构特征及装饰风格。
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可被 称为是仿古建筑。不可以将那些只包含了一点传统建筑物的色彩,或者那些在建筑风格上与传统建筑物有点相似的新建筑物就称为仿古建筑。
三、仿古建筑物的特点及设计要求
1、仿古建筑物的特点
1)主要材料
古代建筑多数都是以木材作为建筑的主材料,所以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可以看出,古代的建筑是由台基、园梁、山墙、廊壁等要素共同构成在结构上软性连接,富有韧性。古代建筑墙体是不承重的,可以敞开也可以是幕墙,到处是隔而不断的流动空间。
2)平面特征
古代建筑一般都是以打木桩作为建筑的主体,木桩的范围是以这个建筑物的有多大,然后再设计怎么安放,建筑物的大小是以间的大小和间数的多少来定的。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因此,建筑物的开间一般为单数,而且以开间越多为等级越高。
3)建筑群体
以庭院和由间形成的,层层渐进,古代建筑视角丰富与花样多变。在群体上讲究点、线、面的合理布局,强调有层次、有主次、有广度、有深度、有变化的审美理念。特别讲究中轴线的确立,古建筑的群体布局,大都采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重点建筑置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置于两侧,既突出重点,又保持严格的对称和均衡。
2、仿古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
如今的仿古建筑物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是木结构,为了使得建筑物在装饰之后的外观效果能达到模结构的程度,仿古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建筑物中各个受力构件的大小和形状都要满足古建筑的模数的要求。其他各传力构件也要严格按照古建筑物中各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2)屋面造型要求
建筑物屋面各部位的变化要明显,对其构造也有很高的要求,构架体系可使用步架和举架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的效果,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一面完全展现出来。
四、仿古建筑设计的主要方法
1、整体设计
建筑布局是仿古建筑整体设计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可以采取轴线布局和园林布局两种方式。
1)轴线布局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准设计形式DD轴线对称,在建筑物的中间用道路或是建筑形成一条中轴线,在轴线周围依次布置相关建筑。这是仿古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故宫、十三陵、太庙等诸多建筑都是采用了这一布局形式,上海世博的一轴四馆也是借鉴了这种设计理念,而新圆明园、大观园、横店影视城等现代仿古建筑区都是采用的轴线布局设计,游客置身其中,有很强的返古感。
2)园林布局。园林布局是仿古建筑中另一重要设计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对山水有很强的依赖性,园林布局有绕山绕水和穿山穿水两种。绕山绕水是将山水作为建筑布局设计的中心,建筑物环绕在山水的周围,这种设计的典型便是颐和园,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整个建筑群依靠山和水得到有机联系,游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眺望到景观的中心,南充著名的北湖公园便是采用了这种仿古形式,建成以来得到了很好的口碑。
2、细部设计
在建筑基本布局完成之后便要开始建筑的细部设计,细部设计是仿古设计的灵魂,可以让整个建筑形象丰满,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形式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分类十分明显,主要有塔、亭、殿、院等,建筑形式设计步骤主要便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来进行仿古建筑的细部构造设计,其核心便是将各种传统设计元素有机整合,确立一种主要设计形式,再在当中加载其他元素。例如,我们可以确定以“四合院”作为建筑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设计中就将以院落作为建筑的构成子单元,而在各个子单元中加入殿、亭等其他元素,这样的设计使我们的建筑既显得丰富,又有一个核心。
2)仿古建筑材料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砖木结构,这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耐火耐腐能力差,使用年限不长,安全隐患大。一方面,现代木材资源紧张,大规模地使用木料既不经济也不环保,所以材料的设计也是仿古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可以用现浇混凝土做柱,其外包裹木工板,再打磨上漆,这样既满足了木柱的视觉效果,又节约了木材,增强了强度。而大型塔式、殿式仿古建筑则完全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形成建筑物主体,其外采用清水混凝土勾缝或是采用仿古砖贴面来实现古色古香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室内细节来加强仿古设计,这主要是对牌匾、厅廊、中式家具等古代元素的运用,在设计中可以按照传统建筑中厅、堂、房的格局来拜访深具传统意味的细节家具和装饰,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仿古建筑的细节效果。
仿古建筑是建筑形式的一个重要分类,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和发散传统建筑设计的精华,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加以表现,那么我们的仿古设计能力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平台。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建筑业中重要组成部分,仿古建筑沿用了传统古建筑的样式,采用现代先进的设计、施工、材料技术,使得仿古建筑既能展现传统古建筑的宏伟气势,尽管其建造难度比较大,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总结传统建筑设计的经验,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完美结合,相信仿古建筑在建筑领域中获势必会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侃.仿古建筑兴起的文化因素,艺术评论,2009,3,72-75.
[2]王弦;论当代仿古建筑[J];艺术探索;2008年04期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现代建筑;影响;启发
1中国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1.1.中国古建筑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源远流长的,成为独立发展的体系。中国古建筑思想在世界建筑史上,以它独特的地域特色,描绘出中华名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当我们站在现代人的审美角度,回首望去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就如同翻开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词典,古建筑展现出历朝历代独特风貌;中国建筑以它绚丽的色调风格、精巧的做工工艺,让人感受到中国古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1.2现代建筑
现阶段,我们从国际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仅仅视为少数贵族人使用,在世界发展史上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要建筑设计大多数是为封建君主服务、王公服务、教会服务、国家服务。就像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Hughes)说的那样“穷人没有设计”。中国建筑设计也不外乎于此,尤其是世界趋于多元化,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国,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古老的中国大门被西方文明逐渐打开,中国古建也开始受到了冲击。
2以实例分析中国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1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例如在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其建筑风格属于新中式建筑,这种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房屋屋顶的设计,也是我们走进博物馆时首先看到这个独特的屋顶设计。这种屋顶的设计手法源自苏州古建筑的坡顶,屋顶四周的翘角以及它的做工工艺,把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这些屋顶通过现代科技材料,用金属、玻璃以及木材作为屋顶主要的材料,通过光照处处不同的层次,演绎出不同的环境效果,让人犹如进入一副中国山水画的感觉。苏州博物馆建筑群的布局方式,延续苏州建筑群落布局的特点,把博物馆放置于院落之间,通过这些院落之间相互组合,使建筑整体跟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协调统一,拙政园作为苏州最有名的建筑群落之一,博物馆主馆的建筑风格延续了拙政园建筑的特点,成为整个群落中的一个重点。白墙、灰瓦成为博物馆主要的建筑基色,这些淡雅的色调与周边建筑色调相互融合在一起,作为新中式建筑,建筑中的灰色材料,被现代的灰色花岗岩所代替。把传统中国古建筑设计精髓不断发掘、提炼、扩展,并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现代建筑,苏轼在《灵璧张氏庭院记》中说:“华堂夏屋有吴蜀之巧”,苏州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以精巧细致为主,苏州博物馆主要通过对苏州古建筑风格和中国建筑元素提炼;从传统的古建筑构造元素中发掘适合该建筑的设计元素,对苏州传统建筑中的几何形状进行演变,用现代的技术、材料重新诠释现当代苏州建筑设计风格。在建筑的空间规划方面,中国传统的移步换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该建筑的空间中。夏玉莹在《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转化》中提到:“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一倾情之作就使得苏州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和谐对接,融建筑于园林之中,使古代民族文化和现代的科技相辅相成。”通过对局部空间的伸缩处理,让人进入该区域时空间放大,给人一种探索进入的欲望,这也是建筑设计中空间使用的巧妙手法;进入后院时,大量地运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亭榭、水面、置石、树木映入眼帘,让人进入具有禅意的私密空间,跟入口的空间感觉形成对比。
2.2王澍与宁波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作为中国著名建筑师王澍的代表作之一,为了维持这座大楼给城市带来的美好回忆,设计师王澍保留了原有空间结构不变得同时,并且在设计者的极力呼吁下原有的码头也得以保留。美术馆建筑主体设计方面,面向人民路的一部分是利用一个入口的高台院落和栈桥的设计,并没有采用常见的广场或者台阶布局,这种设计寓意中国传统院落的结构。建筑主体面向甬江的一侧以出船的形象利用两个扁平长方形相互叠加从而使建筑物更加亲切,与周围环境更加融洽。在建筑主体二层设有100扇高8米的杉木板门,这些杉木板门装饰在沿江长100米长,6米宽的长廊一侧,设计者的目的是展现一种新生的态度以及重建一种已经断裂的生活方式。美术馆的空间利用上分析,首先最底层是应用于美术馆的日常运营,整个空间属于开放式的展示形式,一层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艺术展品以及艺术展览。艺术展示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营销模式。二层相对一层的空间风格更具有意境,二层主要应用于艺术展品的展示和创作。美术馆的建筑材料上采用了青砖,青砖设计是体现在美术馆的基座上。青砖设计与外景保持一致,形成了内外统一的设计场景。基座上的设计纹样元素从敦煌中提取出来的。来揭示地域始发地是宁波人,船与港口的材料统一,也在预示着船与港口的材料是一致的。所以在材料的使用方面都揭示了一定的寓意和暗示,这种表现技法的体现需要一定的技艺水平。
2.3大研安缦度假村
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角著名的丽江,被认为是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而大研安缦正是探索丽江的绝佳下榻之所,极致完美的大研安缦度假村的建立与其他安缦度假村一样,丽江大研安缦与其他安缦度假村一样,通过他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采用古老神秘传统纳西建筑经典元素。度假村依山而建,大研安缦之名源自梵文“平和”的音译和13世纪木府统治时期的丽江古名“大研”二字。俯瞰这座历经沧桑历史古城。度假村的建立无疑又为这座古城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度假村设有35间套房,可眺望丽江美景、城郊乡野与雄伟雪山,包括中国最壮丽的山峰——玉龙雪山。度假村坐落于狮子山顶,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得天独厚的角度把丽江、城郊乡野同雪山美景一并揽入怀中。度假村设有的套房一律附带可俯瞰美景的超大露台。恒温人性化的泳池安静的藏在古典质朴的建筑群深处,嬉戏池中或是卧榻池畔定是体会安缦隐世哲学的绝妙途径。这套度假套房在各地都能展示云南当地的美妙布料和精湛的工艺,纳西刺绣精美至极,以及东巴花卉禽鸟木雕也是鬼斧神工,这种精美的工艺将会在客房内出现。纳西族东巴智者,对他们来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在他们精湛的工艺中可以获取他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注重性。在这种精美的技艺之下,还有一些文化遗迹、古建筑遗迹都已保留下来,例如以前的科举考试的场景依旧保存完好。这种场景的设计,不仅留下这种古香古气的建筑,并且也加入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这种中国古典元素与现代技艺手法相结合的设计,深受人们的喜欢。通过实例分析现代建筑中国古建筑元素的运用,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建筑与中华民族不管在历史内容上还是本性特质上,两者是相容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现代建筑中要汲取古建筑文化的精髓,繁荣和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从传统古建筑中发掘适合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材料重新诠释当代建筑的设计风格。3在建筑的空间规划方面,中国传统的移步换景是建筑设计中空间使用的巧妙手法。在装饰方面,中国古代建筑的不断努力和长期积淀,积极吸取了中国个民族传统的艺术技艺和精湛纹样元素,尤其是在雕刻、绘画、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上,为现代设计创造并提供了很多设计积淀,现代建筑要汲取这些优秀的装饰手法,努力打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在造型方面,现代建筑整体要与周边环境互相融合,协调统一,在自然界承运能力范围内去发展现代建筑,因地制宜,营造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集中的和谐家园。
3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与启发
3.1中国古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个性鲜明并深深根植于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它有着同西方迥异的民族特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还需要研究和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境,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加以继承,并加以现代体现,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真正的现代化。加快现代城市快速发展是我们当代人追求的目标。可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包括农村现代化建设,都应该在保持我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即融入现代元素,又保留了本土文化不会再历史旅程成长断层,更不是对西方思想全盘接受;城市建筑是一个地域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的根基,也是城市的象征。每个时代都会在城市的发展中留下属于当时社会的痕迹。一个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都会导致很多历史文明的消失,最为明显的就是城市建筑,虽然现代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向前迈出的一大进步。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是科学、经济的聚集地,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所留下的一笔财富;在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历程中,其中的一块木材,一块瓦片,都蕴含着当时、社会、政治、文化历史发展的痕迹。我们要让古建筑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才能让古建筑文化得到合理的保护,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千古,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继续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把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合理地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在体现中国古建筑古典韵味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品质,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出现中国古建筑风格在国际、国内市场出现尴尬的局面。
3.2现代建筑在古代建筑影响下的发展
在现代建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创造新的现代文明,又要保护古代历史文明,两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的,我们要在两者之间权衡好它们的关系,现代建筑不是现代人凭借自己的想象创造出的,现代建筑的是古人这几千年中探索中所遗留的产物,它是我们现代建筑快速发展的垫脚石。它们之间是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也要兼并协调中国古建筑与现代建筑并存的原则。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代表着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科技水平,只有将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建筑文化保留下来,才能延续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现代建筑风靡全球,这种风潮大大影响了古建筑艺术文化的发展,只有让古建筑艺术在中国本土茁壮的成长,才能源源不断地给现代建筑注入新的建筑理念,让中国文化立足于世界不败之地。在现代建筑建设中,我们要倡导“新旧有机结合”的这种理念,既要对古建筑艺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提升,又要保留中国古建筑艺术文化,做到舍得共存。新老建筑文化交替的阶段,要拒绝盲目大肆修建仿古建筑,对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不只是在现代世人面前建造出出更多的仿古建筑,仿古建筑的出现不代表是对现代建筑的保护的开始,所以这种古建筑文化保护的机制,需要在探索摸索的过程中,建立适合古建筑艺术发展的新机制,让古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协调发展。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人作为建筑使用的主体。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满足现代的审美要求,现代建筑的发展必须重视人的使用需求,以满足生活生产使用为主要前提。因此可见,现代建筑还需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避免虚而无用的建筑,建立属于这一时代的建筑体系,才能保障现代建筑快速健康地发展,让现代建筑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4小结
现代化建筑的发展不是对中国古建的排斥,而是继承与发展如何正确运用中国的古代建筑去设计现代建筑,让其源远流长,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转换,中国古建筑已经不适合绝大多数建筑的需要,它的建筑精髓是需要我们后辈继承和延续的,如何正确的运用中国的古代建筑去设计现代建筑,让其源远流长,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然这样的研究历程还有很远,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经济、人力资源去实现。为了让着种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体系中,渗透到每一个建筑作品中,让中国的现代建筑散发出生机活力,重振伟大的中国梦,我们每个设计师都应该用我们的一腔热血,去拼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
作者:刘文洁 伍星 单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330.
[2]邱盼.试论我国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9年第29期
关键词:古建筑设计;尺寸标注;研究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重建和新建筑中的古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对于古建筑,无论是新建,重建或维修,设计制图都是关键。由于其建筑构件的复杂性,古建筑和古建筑的设计,现在知道的年轻人很少,但对老同志,计算机绘图工具又让他们很难接受。随着传统技艺的消失以及旧系统单位和计算机的不匹配,古建筑的设计仍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现在很多从事设计的老同志根据单位的转换关系,将这个古老的单位制逐个转换为公制尺寸绘制出草图后,年轻人用计算机绘制成施工图。但是这样做不仅非常繁琐,工作量特别大,而且完全依靠老同志来转换单位的方法也不利于年轻人才的存储和训练。
一、古建筑设计尺寸标注的介绍
现在一般的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 CAD中没有专门的古建筑的单位可以直接标注,但可以通过设置单位转化来实现。这样绘图时就可以按古建筑单位输入相应尺寸,而且标注时可以按古代单位标注,也可以按现代常用的单位标注,从而避免了复杂的人工转换,大大提高设计效率。现介绍如下:
在 Auto CAD2000(或其以上版本)中,按宋朝的规范尺寸(以“分°”为单位――其实 Auto CAD 默认的单位仍然是“十进制”的 mm 单位)画出图 1
(a) 所示齐心斗的图样。如果欲以“分°”为单位标注尺寸,则启动尺寸标注样式管理器(点击格式菜单标注样式或点击标注菜单样式) 对话框点击 “修改” 选择 “主单位” 选项,弹出图 2所示对话框。
图2中的对话框,主单元格式(格式)中选择默认的“十进制”(十进制)――毫米为单位,其他的选项是默认情况下,只有在后缀(后缀)分项的右侧空白部分中输入“分”(由于在由 AutoCaD中输入上标不太方便,我们可将 “分”代替“分°”)。闭“标注尺寸”对话框,就能得到如图1所示(b)中以“分”为单位的标注结果。如果将“分”更换为“斗”就可以得到以“斗口”为单位(或没有标明单位安排,统一描述)。如果你想在图1(c)显示毫米为单位(公制)标记,你必须取消图2对话框里的后缀,而且精度(精度)必须是一个整数(小数点后为零),比例因子(比例因子)输入相应的系数――因为图1是根据宋朝用料系统中的“一等材”来绘制的,1°= 0.6寸(1寸= 30.72mm),因此,比例系数为18.432,如下图图3所示:
关闭该对话框后,再对原来的图 1(a) 进行尺寸标注,即可得到新图图 1(c)( 注:各尺寸的转换换算,在尺寸标注时由 AutoCaD自动生成,无需经过人工换算。)同理还可将此方法用于别的朝代的单位换算,根据宋之“材”、“分”制和清之“斗口”制的规定,各等级的比例系数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结束语:
通过现代科学绘图软件的应用,巧妙的利用现代计算机绘图技术,做到“今为古用” ,即可使从事古建筑设计的人员从繁琐的尺寸换算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设计古建筑的精品中去。该文只是鄙人的微薄浅见,希望从事相关工作的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粱思成《营造法式注释》[M].北京.文物出版社
[2]《梁思成文集》[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1.1仿古商业街的后现代性
现代主义建筑大多数都是强调使用功能性,很少去强调建筑的装饰性。那么从建筑的形式和意义去分析,商业街的仿古建筑应属于后现代主义。而且很多商业街在进行仿古建筑设计时,也运用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传统元素。如果仿古商业街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那么商业街建筑就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1.2仿古商业街的商业性
商业街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商业利益。因此,更多的开发商将商业街的设计采用仿古建筑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作为一条商业街,首先要在使用功能上遵循功能合理性,然后再进行考虑仿古性建筑设计。如果要建设仿古商业街,那么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何仿古、仿古的意义、仿古所传承的文化内容是什么等,以此来凸显仿古的真正用意。现代人们为何钟爱百年的文化商业街,因为其更多的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其就像现代社会的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如果去吃一些野菜的话,就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因此,需要去考虑生长在钢筋混凝土建筑里的人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建筑,如果更好地将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展现给人们,这些才是仿古商业街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2现代商业街仿古建筑方法
2.1拆除重造
将旧建筑进行整体拆除,然后在拆除的位置上按照设计的年代风格进行重建。这种拆除重建的方法,从设计方和施工方的角度而言,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首先,对旧街道房屋进行整体拆除的话,设计者就相当于在一片空地上进行设计,根本不需考虑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另外,新的商业街设计风格可以按照某一个年代的风格进行统一规划,这样就可以在人力和物力节约大量成本。这种拆除重建的方法固然有自身的优势,然而它也抹杀了人们对旧街道一些记忆,将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进行了“拆除”。换而言之,这些百年老街可以认为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不属于某一代人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将之摧毁。
2.2局部改造
局部改造就是在保留一些原建筑的基础上,对一些局部外观进行改造,或者是对旧街道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这也是很多旅游景点惯用的方法,例如我院设计的文殊坊,文殊坊是国内最集中的禅文化中心之一,汇集了千年古寺文殊院,道教圣地五岳宫以及爱道堂、金沙庵等多处古迹,被誉为“都市禅林”。
3解析仿古商业街设计失败的原因
虽然,国内商业街更多是采用仿古建筑设计,但是没有继承原有的传统文化,以至于失去了原居民生活的气息。让人们感觉到商业街的仿古建筑大多只是流于形式,给人一种肤浅的感觉,也可以看作是换了外衣的便利商店而已。例如苏州寒山寺古街改造工程,其主要是以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苏州寒山寺为中心,因为苏州寒山寺是非常著名的佛教圣地,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古香古味的建筑群。政府和开发商意识到苏州寒山寺所能够带来的商业价值,于是在寒山寺的临近地段进行了商业街规划,建造出了一条在建筑风格、比例等多方面都极为相似的仿古街道。从外观上观察,仿古商业街和寒山寺的建筑风格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不协调的地方。然而在苏州寒山寺的仿古商业街的建造时,将原有的居民全部搬迁,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而且出现了很多五花八门纪念品的商店,以至于后来的游客只认为这只是一个现代便利店而已。如果在进行现代商业街仿古设计时,更多是考虑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而不仅仅是建筑风格,那么商业街的仿古设计也会取得一定的成功。
4小结
【关键字】仿古建筑;技术;维护管理
1、引言
古建筑之所以可贵,除了它们是用金钱和血汗堆成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历史的遗存,保护古代建筑,主要是保护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工程、艺术方面的成就。仿古建筑不但保护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成就,而且还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体现了传统建筑风格,改善了建筑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由此可见,对仿古建筑的建造维护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在仿古建筑的建造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及其维护管理。
2、工程概况
某地美食街占地面积12000m?。街两边布置了10栋风格统一,又各有特色仿古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几乎涵盖了园林建筑中亭、廊、楼阁的所有建筑形式。既有南方轻巧雅逸的精致秀丽, 又有北方平缓持重的贵族气派。
3、仿古建筑的定义及设计要求
3.1 仿古建筑的定义
仿古建筑是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
3.2 仿古建筑的设计要求
如今的仿古建筑物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是木结构,为了使得建筑物在装饰之后的外观效果能达到模结构的程度,仿古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3.2.1 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建筑物中各个受力构件的大小和形状都要满足古建筑的模数的要求。其他各传力构件也要严格按照古建筑物中各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3.2.2 屋面造型要求
建筑物屋面各部位的变化要明显,对其构造也有很高的要求,构架体系可使用步架和举架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的效果,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一面完全展现出来。
4、仿古建筑设计常见技术
4.1 屋面防水层, 焦渣苫背施工
4.1.1 防水层施工技术
先在现浇屋面上做找平层,在举折点粗略地做成囊势即可。经养护7天,含水率达到要求后,进行防水层施工,在正脊、斜脊及垂脊的脊跟部向上做30cm高泛水, 在檐口部位,要粘结密实,收头平顺,不得超出檐口,连格侧面应清理干净,不得污染,以免影响连檐的彩绘效果。防水层施工完后, 严禁随意上人, 经淋水隐检后, 进行焦渣苫背层施工, 不得损坏防水层, 如损坏需认真修补。
4.1.2 焦渣苫背层的施工技术
配合比正确,自下而上摊铺平整,拍打密实,囊势造型必须顺畅。主要工作内容是: 做饼、冲筋、铺设焦渣。先挂囊线, 用1: 2水泥砂浆, 做成上口50×50 mm的灰饼,待一天后,再进行冲筋,筋面宽4 一6cm,底宽10一12cm,间距竖向1.5m,横向2m的封闭方格,冲筋时,应上提加筋网片,经养护有一定强度时,方可在方格内由下至上填铺苫背焦渣,同时上提阻滑加筋网片于上表层内, 为加快施工进度, 可对称两面分段施工。经隐检养护后,进行晾背,以干透为宜。焦渣所用白灰闷灰时间不应少于3天,须用机械搅拌。
4.2 屋顶的囊势控制技术
琉璃瓦屋顶瓦面的垂线弧度,其主要作用是,加快屋面雨水的流速,尽可能冲出檐口以外。改善檐内采光,使整个屋顶和四角呈腾飞之势。显见囊势的控制是屋面施工的关键所在。设计图中只能按举折规律标明折点,但瓦面的施工造型必须是顺畅的弧线。如何达到顺畅的垂线弧度即囊势,并能在铺瓦过程中随时得到控制, 复核是屋面施工的难点之一。传统做法是:采用3一5mm直径的细麻绳来挂线,在垂线弧度与设计举折不相符处在麻绳上涂抹黄泥的手法来获得理想的囊势, 该技术仅适用于小型坡屋顶,加之受气温影响麻绳热胀冷缩,长时间后黄泥干裂脱落,不能重复使用,即是获得了理想的囊势在铺瓦时也无法有效的得到检查和控制。经试验采用4mm直径软质钢丝绳,在举折点处用22号铅丝缠绕增加配重获得囊势,并在绳两端用油漆作标定长度记号;即上端以脊背中心为起点,下端以檐口为落点。实现了一次标定重复使用的良好效果。该方法也适用于各类斜脊垂脊囊势的控制。
4.3 铺瓦砂浆的功能改进技术
传统古建屋面铺瓦粘结材料均采用黄色白灰浆,其优点是就地取材, 易操作,便维修,缺点是粘结不牢,日久瓦易下滑,拉裂脊跟,屋面易生长杂草,草根撬松瓦垄缝隙,落叶堵塞过水垄,造成渗漏。由于仿古建筑屋面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并增设防水层,琉璃瓦密实性好,吸水性差,若采用黄泥粘结,上下不透气,浆内水分很难散发,干硬龄期很长,若遇冬季受冻,来年解冻后,粘结不牢,造成质量安全隐患,故必须对黄泥粘结材料进行置换。
4.4 仿古建筑中丝缝墙的施工技术
4.4.1 弹线、样活
先将基层清扫干净,然后用墨线弹出墙的底脚线,再按砖缝及砖的排列方式进行试摆,以便验证尺寸和进行适当的调整。弹底脚线时,要注意墙厚、墙头与磨砖规格的关系,丝缝面与背里填馅之间留出1—2cm 的浆口。
4.4.2 拴线、衬脚
按照弹线的位置,在砌筑两端拴挂两道立线叫拽线,在两拽线之间拴挂上下两道横线,下为卧线,即砌砖层的摆砖线;上为罩线,即控制墙面平直的控制线。在砌第一层砖之间要先检查基层是否凸凹不平,如有偏差,应用老浆灰抹平,即为衬脚。
4.4.3 抹灰砌砖、打站尺
丝缝墙的砖与砖之间要铺垫老浆灰。磨制好的青砖要再浇水阴干运至摆砌现场,用瓦刀在砖的朝下面露明侧的棱上刮抹1—2cm宽灰条,砖的顶头缝外棱处、砖的大面两侧均抹灰条,在朝里的棱上打上两个小灰墩,以保证砖摆砌平整,灌浆时浆汁能够流入。按弹线和挂线砌摆第一层砖,并根据事先排砖竖缝统一制作薄竹皮逐缝试插分缝调整,以确保竖缝均匀。从第二层砖起的两端砖用同水平缝厚的薄竹皮支缝,再上跟线、下跟棱、侧看绳进行中间部位的摆砌,这样可以减少人为手法的误差,确保水平缝一致。在第三层砖砌完后,应打站尺检查墙面的平整度、垂直度。将平尺板的下面与基础上弹出的砖墙外皮墨线贴近,中间与卧线贴近,上面与罩线贴近,检查砖的上、下棱是否也贴尺板,如未贴近或顶尺,必须纠正。除打站尺外,每摆砌3—5皮砖要检查墙面的施工质量,同时复核砖砌面水平程度和事先的排缝,以免游丁走缝。
5、仿古建筑的维护管理
仿古建筑是对古老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算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对研究古老文明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对其进行建造和使用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损害的现象,这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维护管理。对仿古建筑进行维护管理,主要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防止其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维护方式,应根据现场的环境、气候等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6、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仿古建筑也算是古建筑文物。建筑文物小的艺术珍藏品,它长期暴露于大自然之中,经受着风吹日晒,雨淋雪冻的损害。保护建筑文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仿古建筑是传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存,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认识前人轨迹的价值毋庸置疑,做好其建造工作和维护工作也算是对传承古老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党建堂.仿古建筑琉璃瓦屋顶施工技术[J].西北建筑与建材.2003,(12):13-15.
【关键词】仿古建筑;城市建设
1、引言
虽然中国的古建筑经历了长达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但其固有的特点及风格并没发生多大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堪称为世界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在选用材料、处理平面和外观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木材为主的建筑物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木材容易腐烂且防火性能差等,而新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为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新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仿古建筑中,既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也提高了仿古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如今的 仿古建筑汲取了中国古建筑优良的一面,并将它不断发展完善。以下本文将来谈谈在仿古建设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2、工程概况
某建筑物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有的建筑规模已不能满足相关事业的发展需要,经相关部门研究决定,自2004年开始对其进行修复扩建,大悲殿就是该项工程中的一项。大悲殿为南方单层双重檐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200m?,总高度25m,面阔七间,共37.8m,进深六间,共30.6m。屋顶形式为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铺盖,飞檐翘角,气魄雄伟,檐下为七踩斗拱。 室内采用露明造,使空间更高大、更宽敞。
3、仿古建筑的定义
仿古建筑是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
现今的仿古建筑物一般都是由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建成的,并使用适当的方法使其达到仿古的目的。一般人认为,完全按照古建筑的外观来建筑新的建筑物就是所谓的仿古建筑,其实不然。对于仿古建筑要满足一下三个要求:
a 建筑物必须存在以下三个部分,即台基、屋身以及屋顶,而且建筑物的主题部分的屋顶必须是传统形式。
b 台基、屋身以及屋顶之间的比例必须与古建筑物的比例相接近。
c 建筑物的外观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股建筑的结构特征及装饰风格。
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可被 称为是仿古建筑。不可以将那些只包含了一点传统建筑物的色彩,或者那些在建筑风格上与传统建筑物有点相似的新建筑物就称为仿古建筑。
4、中国古建筑物的特点及设计要求
4.1 中国古建筑物的特点
中国的古建筑物一般都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一种木构架结构,布局看似平常,实则层次丰富,均衡对称,空间结构井条有序,各个部分都有明确的分工,承重结构布置合理;在对古建筑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各个部位的形状、大小及制作方法都有明确的要求。不仅如此,古时的建筑师们还设计了多种独具风格建筑形式,并且通过合理的装饰方法,使建筑物显得即庄重又华丽。中国古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叠梁式、 穿斗式、井干式等。
4.2 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的一般要求
如今的仿古建筑物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是木结构,为了使得建筑物在装饰之后的外观效果能达到模结构的程度,仿古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4.2.1 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建筑物中各个受力构件的大小和形状都要满足古建筑的模数的要求。其他各传力构件也要严格按照古建筑物中各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4.2.2 屋面造型要求
建筑物屋面各部位的变化要明显,对其构造也有很高的要求,构架体系可使用步架和举架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的效果,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一面完全展现出来。
4.3 在建筑结构中有许多构件具有独特的装饰作用,主要包括斗拱和雀替两种。
4.3.1 斗拱
在斗拱中有一个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的船形木块叫做拱。斗拱是古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型制,处于柱子和木结构梁之间,它的主要作用是传导屋面的荷载、加大屋檐挑出的长度、以及吸收地震的能量等。 对于如今的仿古建筑物来说,斗拱主要起着装饰的作用。
4.3.2 雀替
用于额枋,与檐柱相交处,类似于三角形,在其表面一有雕有装饰的构件。其主要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辅助拉结和装饰等。
5、仿古建筑在防雷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5.1 接闪器未按照规范要求安装
仿古建筑物的天面设计一般使用尖顶、斜屋檐等。接闪器得形式一般是明敷避雷针与避雷带相组合。依据要求,在建筑物的众多易受雷击的部位都应设置避雷带,并在突出部分加设壁垒小针。但有时考虑其外观的影响,在有些应该安装避雷针的地方并没有安装,从而使一些易受雷击的部位不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当雷击侵袭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这些部位的瓦片、混凝土块等构件的脱落,再次对行人造成伤害。为了减少这样的伤害,必须安装应有的避雷针。有些仿古建筑物为了满足亮化的要求,在天面安装了一些彩灯线路,部分线路还直接缠绕在接闪器上,受到雷击时,电流会通过彩灯线路窜入电源线路中,对连接在电源线路上的其他用电设备造成损害。
5.2 明敷引下线没有考虑触电压的危害
为了避免触电压对人体构成危害,相关部门明确规定明敷引下线在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橡胶管等保护措施。此外,还应沿建筑均匀布置尽可能多的引下线,以引下线的分流系数,降低每根引下线中的雷电流,降低雷电反击的概率。
5.3 接地装置没有注意跨步电压的危害
山地的土壤电阻率比较高,一般会在建筑的四周埋设人工接地装置,以降低仿古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然而山地石多土少,接地装置一般埋设较浅,对于此类的接地装置检测时,应重点注意其是否沿建筑外沿构成环形回路,埋深深度是否足够,必须的绝缘措施是否妥当。
5.4 仿古建筑内的电子信息设备没有考虑防雷措施
在大多数公园内都安装有多种电气装置,此类电气装置多数安装不合理,使得这些装置极易受到雷击。在对其进行检测时,要使电气线路在进入建筑前埋地敷设大于10m,并在建筑的进出口处安装电涌保护器。
5.5 其他注意事项
为了消除由雷电而导致的电位差,在仿古建筑物内必须实行等电位连接的方式。所有金属构件都应等电位连接起来,并可靠接地。位于仿古建筑旁的大树也应该设有雷电安全警示牌,指引游客选择正确的避雷措施。
6、结语
仿古建筑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建造难度比较大,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总结传统建筑设计的有点病将其发扬光大,同时正确利用现有的高科技和材料加以改造,使之产生美的吸引力,那么我们的仿古设计能力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郑键雄,林世祺;论仿古建筑在防雷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新建设;2011年7期
[2]王弦;论当代仿古建筑[J];艺术探索;2008年04期
关键词:仿古建筑;木结构;混凝土结构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4-0121-02
收稿日期:2006-02-25
作者简介:邓晓春(1973-),女,199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内聘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 引言
中国古建筑虽然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但其独特的结构方法和布置规模始终没有改变,并且是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一门建筑学科,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式传统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材料选用、平面处理和艺术造型等方面都有许多自己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木结构在防火与防腐方面的缺陷也日益明显,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仿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成为可能,这也是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代仿古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改变了传统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组合为主的受力系统,吸收了传统中国古建筑风格的精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将传统古建筑的造型、部件等,作为装饰效果,从而达到建筑上的仿古目的。以下本文将就某工程实例对此种建筑的结构设计谈几点体会,能为同行在设计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
2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架为主的一种结构方式,平面布局内向含蓄,层次丰富,均衡对称,空间布局灵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很早就实行了模数制和构件的定型化,对于建筑整体到局部的形式、尺度和做法都有相当详细的规定。中国古代建筑还独创了斗拱的结构形式,并充分运用色彩的装饰手段,使建筑物显得庄重而华丽。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有“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屋顶形式有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和复合顶。
3 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
现阶段的仿古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木结构,为了达到油漆彩绘之后与木构架相同的外观效果,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具有以下特殊要求:
3.1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各受力构件的规格需满足古典建筑的模数要求,传力体系的构成极其各构件的尺度和形体完全仿照古代木结构中柱、梁、枋、檩的相应做法。
3.2屋面造型要求
屋面变化显著,造型要求高,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使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形成了曲线优美、出檐深远的特征,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
3.3建筑中有大量的具有独特装饰作用的结构构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斗拱和雀替。
斗拱:斗拱中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错落搭建的船形木块叫做拱。斗拱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特有的型制,它位于木结构梁和柱子之间,具有传导屋面荷载、加大屋檐挑出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吸收地震能量等结构作用和装饰作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对于仿古建筑而言,因主体结构为钢筋;昆凝土,装饰常常成为斗拱的主要作用。
雀替:用于额枋(檐枋)与檐柱相交处,近似于三角形,表面有雕刻装饰的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具有辅助拉结和装饰双重功能。
4 工程实例
4.1工程概况
开福寺位于长沙城北,它是一座殿字宏伟、气势非凡的千年古寺,具有“三湘名刹”之称。开福寺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有的寺院规模已不能满足佛教事业的发展需要,自2004年开始修复扩建,大悲殿的建设就是其扩建工程子项之一。大悲殿为南方单层双重檐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200m2,总高度25m,面阔七间,共37.8m,进深六间,共30.6m。屋顶形式为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铺盖,飞檐翘角,气魄雄伟,檐下为七踩斗拱。室内采用“露明造”,使空间更高大、更宽敞。该建筑采用了钢筋;昆凝土仿木结构。
4.2大悲殿的结构体系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用SATWE程序进行整体计算,主受力框架用PK程序复核计算配筋。结构方式按照古建筑中的“叠梁式”,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其传力途径也明显不同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屋面荷载通过T形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再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通过最底层的梁传给框架柱。主受力框架立面详见图1。由于大殿建成后需供奉大尊佛像,故殿内抽掉了两根里金柱,使相临柱子间跨度分别达到了19.8m和18.6m。建筑平面图详见图2。这么大的跨度在传统古建筑中是罕见的,而为了保持室内“露明造”的完整性,在15.5m标高处设3根断面为400x1200的交叉转换梁(位于4轴、5轴、C轴上),共同支撑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体系。
4.3屋面板的设计
木结构的屋面木基层是由望板和椽组成的,这就使得仿古建筑的屋面板截面形式为T形,单向受力,板肋之间的距离很近、肋高较小见图3,加上屋面陡峻图4(大悲殿屋脊处为九五举)、造型复杂,屋面一次性全现浇施工难度很大,支模困难,混凝土浇注质量和外观效果均难保证。故将屋面板设计成叠合板,先预制单块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板(或几块T形板组合)作为底模,再在底模上绑扎钢筋网,用细石混凝土浇注叠合层,完成后二者形成整体共同受力。设计时按叠合前和叠合后分阶段对T形板进行强度计算、抗裂验算、挠度验算。分别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受力要求。
4.4斗拱和雀替的设计
在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中,斗拱是作为受力构件还是纯装饰构件?采用木结构还是钢筋;昆凝土结构?这就值得探讨了,笔者在考察其他仿古建筑时了解到其斗拱大多是采用钢筋;昆凝土预制构件,各级斗与拱之间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尺度较大时)或座浆连接(尺度较小时),斗拱在结构中为受力构件。这种做法的主要缺点是做工较粗糙、不美观,而且前者由于构件数量太多防腐和维修费用较高,后者受力不太可靠。故本工程的斗拱采用木结构,且仅作为装饰构件,不考虑其受力。屋檐荷载通过斗拱上方的现浇;昆凝土桃尖梁以及斗拱中间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传给剪力墙下方的额枋,斗和拱在桃尖梁施工前安装就位。
雀替仅作为装饰部分,不考虑其受力,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用定型模板在施工现场制作。主体结构施工时在相应位置留设预埋件,预制的雀替通过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额枋(檐枋)和檐柱焊接连接。
木斗拱与混凝土的预制雀替都是作为装饰构件,与主体结构不是一起现浇成型,但采取了上述方式与受力构件连接后,再经过油漆彩绘处理,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完全达到了传统木结构的艺术效果。建成后的大悲殿入口屋檐照片图4。
5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木仿古建筑,因组合形式变化大,构件形状复杂,其空间梁板的形状定型和模板、钢筋施工是最大的难题,给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探讨了一些新的思路,力求用现代的构造和装饰处理,还原其传统古代建筑的风格。大悲殿于2004年4月完成设计,同年5月开工,2005年年底建筑竣工图50
参考文献:
[1]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3.
过去三十年来,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了突出“地域化”特征,避免“千城一面”,各种形式的建筑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仿古建筑与古建筑在形式上最为接近,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木雕斗拱、山花线脚出现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面对这种现象,学术界一直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并对此现象评价褒贬不一,大众则习惯笼统地将仿古建筑解读为“假古董”,可以说建筑仿古现象从产生开始经历了坎坷的发展过程。而对建筑仿古现象的态度与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如何传承文化、如何古为今用等重要问题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建筑设计中的仿古现象,坚持辩证的分析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和设计仿古建筑、摆脱仿古建筑作品的尴尬处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1关于仿古建筑的既往研究
关于仿古建筑的以往研究主要分为仿古建筑的多重价值、设计理念以及构建形式等三类。首先,仿古建筑的形式、空间以及建筑元素具有一定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承传了传统文化。例如,卢中一、斯满芳的《仿古建筑与现代文明》探索了仿古建筑的现代价值,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借鉴[1]。其次,仿古建筑设计并非对传统要素的复制和粘贴,而是对富有美学意义的传统建筑或其构建方式进行抽象和总结,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抓住传统精华,在作品中恰当地展示传统韵味。相关研究如赵侃的《仿古建筑兴起的文化因素》,着重从文化要素等方面对仿古建筑的兴起进行分析,挖掘其文化根源[2]。再次,仿古建筑的构件组成和建构形式也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刘卉的《仿古建筑坡屋面设计探讨》等,对古代某些具体建筑的构件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3]。上述研究为文章提供了研究范围和方法上的参考,但既往研究中缺少对仿古建筑出现根源的系统性总结,仿古建筑设计手法的研究更为少见。文章将针对以上问题着重讨论,并提出适应仿古建筑发展的相关策略。
1.2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进行研究。(1)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各类文献来获得资料,全面地掌握建筑设计中的仿古现象。在了解仿古建筑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最终在现实资料的比较中全面了解建筑仿古现象出现的根源和创作手法。(2)描述性研究法:将已有的建筑仿古现象相关理论通过理解和验证进行叙述和解释。通过叙述总结相关论证,定向提出问题并予以阐释,从而对仿古建筑的发展和运用进行展望。
2.仿古建筑的出现根源
2.1崇尚传统、追根溯源
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独特的传统建筑风貌,尤其是身处文化历史保护区中的建筑设计,建筑在形式上往往难以整体改变,而沿袭模仿便成为延续文脉中一种很自然的手法。“建筑,应当就像从她所在的地方生长出来的一样”[4],受此思想的影响,建筑设计常常以地域传统为依据研究特定的历史文脉,创作出与历史建筑融为一体、服务原有环境的作品。例如,屯溪老街沿街店铺改造设计(图1)仍保留老街独特的街巷肌理和风貌特征,并在建筑高度、体量、风貌、色彩上进行严格控制,使老街视觉协调、尺度适宜。同时,街边店铺采用统一而又有变化的匾额以及各种灯饰、小品,使老街充满传统气息与时尚活力。类似屯溪老街沿街商铺立面改造的仿古设计,不仅在建筑的体量和细部构造上与传统建筑相近,更从神韵上、气质上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
2.2吸引眼球、创造价值
仿古建筑出现在风景名胜地是一种常见现象,往往能为原有风貌增色并弥补原有功能的不足,而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多地出现仿古建筑甚至仿古街区,在城市也不例外,城市异域风情商业街即是其中一种。异域风情商业街大多通过对异国风情的刻画形成特色风貌从而吸引游客、促进投资。例如,仿欧式建筑借鉴了欧洲传统建筑的空间关系和比例尺度,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公众视野,带动了当地经济。然而,建筑比例失调、装饰烦琐等现象仍时有出现,对于建筑设计创作来说,通过刻意模仿的欧洲风情聚集区如何与原有区域环境文化相协调仍有待思考。
3.仿古建筑的主要设计手法
建筑设计中的仿古形式大体分为两种,即狭义仿古设计和广义仿古设计[5]。狭义仿古建筑设计手法是指利用当地传统材料和工艺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进行复原工作;广义的仿古建筑设计手法是指延续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并利用现代材料和科学技术手段对古建筑实施一定改造。在仿古建筑的具体设计手法方面,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3.1造旧如旧
此种做法通常针对特定风貌保护区中的历史文化建筑。历史建筑的意义在于文化,因此对历史建筑进行的改造或者加建,形式上应与传统保持一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氛围中,仿古建筑的设计多遵循“造旧如旧”的原则。例如,青岛中山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中的天主教堂修缮项目(图2),为了保持建筑原有的欧洲风情以及良好的比例关系,施工过程中仔细参考旧堂资料并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当年德国设计者所保留的大样图纸则为改造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2造旧添新
相比“造旧如旧”的设计手法,“造旧添新”主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关键内容既在于保持与传统建筑在形式上的微小差异,同时又有所创新,满足美学意义上的形式统一。新建的仿古部分不管与原有建筑多么相似,也不可能饱含先祖的劳作和汗水,因此,后人所做的仿古建筑远观能保持整体风貌统一,近观可令细心的观察者将仿古部分同原作分开,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将新作仿古部分与历史遗迹混为一谈的“假古董”的现象。例如,绩溪博物馆的设计中,继承了传统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表现肌理(图3),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并尽可能地保留用地内现有树木的原状,既是对徽派传统建筑的传承,也是对传统山水相融环境理念的重释。
3.3无中生有
相对于前两种设计手法,“无中生有”或许是建筑设计中最容易让人质疑的设计手法,尤其对于结构复杂、代价高昂的仿古建筑。实际上,“无中生有”的设计思路若能清晰地展示地域文化、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或其他需要也无可厚非;而若只是一味追求模仿,忽视建筑空间本身的功能性则大可不必。研究古建筑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感悟先祖的创造印迹,如若仅为粗糙和生硬的仿古,则很难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仿古的效果,更难说像真正的古建筑一样给大众带来震撼力和感染力。
4.建筑仿古现象的未来
4.1古建筑信息库的建立
仿古建筑的依据是古建筑,设计是否得当、准确,其重要的参考标准都来源于现存的古建筑和相关文献。因此,考察古建筑现状、测绘古建筑数据、整理相关古代建筑设计文献,对于今天仿古建筑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同时,今天也是未来之古,相关研究人员应按照设计需求做好当代地域特色建筑的信息收集,供后人参考。
4.2设计素养的提高
仿古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设计者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和综合设计能力。要不要建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形式好不好,设计者修养的高低、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否往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不断加强建筑师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不断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在仿古建筑的设计舞台中找到合适的继承模式和贴切的现代作法。
4.3现代技术的融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人们对仿古建筑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纯粹的形式模仿是原地踏步的消极继承。仿古建筑应与现代环境相结合,与现代生活需求相适应,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形成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协调的“艺术整体”,构建安全可靠的舒适空间,达到“仿古不同古”的艺术效果。现代技术的应用,让仿古建筑在认真忠实地继承传统建筑形式的同时有所创新,在创新中有所进步,并在进步过程中传递时代特征。
5.结论
仿古建筑作为当代建筑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民族的精神的延伸。一方面,在坚持承传文化指引下的仿古建筑设计继续发展,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建筑遗产;另一方面,建筑师应该站在建筑学的专业立场上,致力于研究建筑仿古现象,继承和发扬其精髓,统筹兼顾其象征功能、价值功能、使用功能等社会层面的作用。仿古建筑并不是生搬硬套地建筑符号拼贴与罗列,也不应一味地沉醉于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璀璨。仿古建筑设计必须通过辨证思维的运用,坚持文化高度自觉,摒弃奇奇怪怪的建筑,从民族精神实质上下功夫,真正提升建筑文化内涵,使仿古建筑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成为众多建筑作品中画龙点睛、承传文化的一道风景线,为城乡风貌增色。
参考文献:
[1]卢中一、斯满芳.仿古建筑与现代文明[J].城乡建设,2003(10):45.
[2]赵侃.仿古建筑兴起的文化因素[J].艺术评论,2009(3):72-75.
[3]刘卉.仿古建筑坡屋面设计探讨[J].上海建设科技,2009(2):31-33.
[4]李剑平.关于仿古建筑形式的思考[J].文物世界,2001(0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