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20 15:51: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碳排放

【引言】:城市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街道景观则是体现城市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对街道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如何降低城市街道碳排放、提高城市街道景观品质成为了当今城市面临的问题。

1、研究现状

1.1 碳排放及低碳概念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总称,可以简单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即低碳,主要体现在低消耗、低能量和低开支等方面。如生活的节能减排、建筑的绿色设计、出行的节能措施等。减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即为低碳的生活方式,能降低碳排放的景观设计即为低碳的、生态的景观设计。

1.2 景观设计概念 景观设计为特定使用目的在特定地方进行最恰当的土地利用的设计,可分为硬质景观设计和软质景观设计。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一是对铺装,雕塑、街道构筑物、座椅和公共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设计。二是对街道人工植被,河流等自然景观的设计。

2、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街道建筑与构筑小品设计 当前城市街道两旁的建筑和街道中的构筑小品的设计多为不环保的材质,街道建筑量化和景观灯不科学造成了很大浪M。街道建筑立面和街道构筑物设计杂乱无章,存在安全隐患。

2.2 城市街道道路设计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高耗能的小汽车迅速取代了非机动车在街道道路上的地位,原本设计的非机动车道和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也逐渐被机动车占用。街道材质多采用水泥、花岗岩、青石板、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街道逐渐被硬化铺装所覆盖,导致雨水无法下渗,降水进入地下排水管道,形成了尴尬的街道景观“硬景”。

2.3 城市街道水体设计 目前,我国城市街道的水消费采用的都是线性模式。一方面,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用水,淡水源经由街道两旁道路下的管道送至居民生活;另一方面,城市产生的污水和雨水则被认为是无用之物,经由管道排走。这种模式违背了自然界水循环的原则,导致缺水、洪涝和水质污染等一系列城市水问题的出现。

2.4 城市街道种植设计 植被是降低碳排放的最好元素。但是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的实践中,植物种类单一,植物群落单调,特别是有些城市盲目追求市树市花,道路的行道树只采用一种植物。同时,有些设计师不具备专业的植物应用知识,弱化街道植被设计,导致了很多城市街道植物设计的不合理。

3 、低碳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策略

3.1降低固定碳源碳排放 降低气候不利影响以降低街道建筑立面能源需求:要求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结合当地气候参数,尽可能应用低能耗技术,对城市街道的物理环境进行优化,以促进街道两旁建筑物的被动调节和碳减排。以被动调节取代主动调节,实际上是通过城市的环境蓄能和有效利用来抵消一部分建筑能耗。

具体策略包括:塑造良好的热环境以减少建筑主动调节,塑造良好的风环境促进自然通风和降温,塑造良好的光环境增加建筑被动调节,以及塑造良好的声环境和空气环境以减少建筑主动调节等。降低街道两旁建筑密度,优化街区组合模式,善用绿化和水体降温、增湿和遮荫,选择蓄水和反射性能良好的人工建材。

3.2降低移动碳源碳排放 优化出行方式以调整街道景观设计结构:现在,城市街道环境正处于高碳化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交通工具尤其是小汽车的快速增长,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不足,非机动车交通的道路资源被小汽车大量压缩;二是城市街道景观环境单一,安全性与舒适度差。因此,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应遵循:为不同类型的城市街道设计出最适合的,安全、舒适的配套设施,引导人们选择低碳的出行方式,要鼓励人们选择低能源密度的交通工具而从源头上降低移动碳源碳排放。并尽量满足人们在不同出行目的下的潜在需求,以良好的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促进人们选择低碳排放的出行模式,具体低碳对策则包括:以增加非机动出行机会为诱导的慢行网络设计,以鼓励“公交+步行”出行选择为基础的景观配套设计。

第2篇

关键词:街道设计 纵断设计 横断设计 铺装

街道作为城市的基本设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要素有时还是人们聚会交谈的场所、孩子们嬉戏的地方、城镇街区的象征,但是飞速发展的汽车普及化把道路变成了汽车有限的设施,作为生活场所的意义和形成街区的作用淡出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设更加安全、舒心的街区、富有个性的街区景观建设和街道景观建设也越来越有必要。

一、 所谓街道设计

街道从人的方面来看有以下两个功能:一是提升城市形象,美化城市。二是保证人、车通行的开放都市空间。由此设计街道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在两个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复合的设计。首先必须考虑街道在都市中处于什么位置、拥有什么特点。在城市中有连接都市间的干线道路、都市内的干线道路、狭窄街道和社区道路还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道路、步行者专用道路等各种规格的街道因此在设计的内容上就有很人的差异,并且要充分了解包括周边地区未来发展的土地利用情况。其次,必须理解都市中的街道空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周边的建筑物、作为远景的自然物、建筑物、日照、通风环境等自然环境这些构成街道的各要素成为一体,形成了空间,因此设计街道时不能停留在设计的表层,而必须考虑到地区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等因素来进行整体思考。

二、街道景观设计的框架

1.街道的平面、纵断设计

为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街道在视野、弯曲度、纵断坡度等方而都有其基本要求。设计者首先要根据车道所规定的必要条件勾画街道的框架,再考虑怎样能够满足车辆的通行空间或者作为步行空间的舒适性、实用性等。直线街道、曲线街道和折线街道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景观印象。直线街道虽然有时可能让人感到单调却连带着安定感、整齐感的印象。曲线街道由于看不到远一点的前方可以认为具有引起人们好奇心的效果,在直线街道与曲线街道的交叉部分根据其组合创建出复合型景观,可使交叉点给景观带来变化。同时这些景观拥有作为纵断形状的参数,它们的组合重叠容易构建出富有特色的街道景观。平面形状与纵断形状的复合重叠塑造了街道形象,这些都是创建让人心情愉快的街道的要素。

2.横断设计

在创建道路的协调性上横断设计非常重要,关于车道,要根据机动车的交通特征决定其宽度。关于步行道,要根据步行者的交通特性决定其宽度,而为了提高舒适性,要求步行空间要宽裕一些。此外随着无障碍化建设,轮椅的通行也要考虑,具有连续性、确保路面宽度、横断坡度更加平缓等条件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方面。这些都是横断设计的必要条件,不仅如此还必须提高道路的附加价值。一般来说人行道与车道的宽度的相对关系、与对面人行道之间的距离、到店铺的正面等距离都需要认真考虑,使其协调具有人性化。由此,道路与建筑物正面之间的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素。

三、街道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1.铺装造景的实用化设计

铺装的基本机能是“确保雨天的通行性能和防止干燥时的沙尘”、“让其具有路面的平坦性和适度的抗滑性确保安全舒适的通行”。一般的铺装:有使用沥青的弹性铺装和使用混凝土的刚性铺装,;有铺连锁砌砖铺装、地砖铺装;也有注重质感的磁砖铺装和石材铺装。近年来又开发出了以缓解热岛现象为目标的保水性铺装和以应对洪水、滋养水源等为目的的透水性铺装等技术,还有再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铺装工艺也开始引人注目。选定铺装材料的时候首先要具备满足通行的基本机能(不打滑、冲击强度、耐磨损性、平坦性和接缝的适当宽度等)或者说必须满足维护管理的需要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作为街道的舞台装置的质感设计。考虑铺装材料的色调、纹理、接缝的量、质感等,而且设计必须兼顾地域性、历史性,不会让人厌烦、能够长时间为人们所喜爱。

2.绿化植物造景的人性化设计街道

植栽具有诱导视线、分离步行者与车辆、形成绿荫等机能。对景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适应街道的功能可采取单独使用高大乔木、与灌木搭配、连续的灌木绿化带等方法。铺装下面的土壤从性质和状态是街道树的生长基础,因此设计上要尽可能地在植栽时进行大范围的土壤改良,尤其是要把雨水还原给地下,要让路面具备透水功能。常用具有遮蔽和环境保护功能高大乔木,一般多用于干线道路和工业地带面。落叶高大乔木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等,一般多用于市区地带。实地选定树种的时候要考虑到规划地的气候、日照、风环境、土壤等条件,并选择不会给沿路的土地利用带来负面影响的树木。

3.照明造景的科学化设计

街道照明是根据交通量和沿道土地利用的情况来确定照亮人行道还是车道、或者是两方面都照亮。以这一目的此来确定街道灯的配置、光源的位置、灯的高度等,要根据色温和演色性(光源的色调效果)来表现光的色彩搭配。色温低的话就变成了暖色系的光。演色性高的话照明效果就更加接近自然。灯的种类不同其色温与演色性也就不一样,因此必须充分探讨夜间的景观印象选定灯的种类。在探讨夜景观的时候还要考虑沿路的建筑物的照明、墙而、铺装的颜色和反射程度等等。

四、街道景观设计的辅助要素

街道是各种景观要素的集合,除了包括铺装、植栽、照明这些基本要素外还有其他辅助要素:步车道边界、街道排水渠、防护栏、标识信号、电线杆以及在街道空间设置的艺术品,以及为了把街道建设成为更有魅力的空间而进行的软环境建设等。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T·丹尼斯,凯尔·D·布朗著.刘玉杰,吉庆萍,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3篇

关键词: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对城市绿化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所以如何设计出让人们满意的街道十分重要。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关系到人们的日程生活中,绿色植物是重要的载体。

二、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其栽植类型

1.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新的生态园林的建设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总体来说是利用不同的植物,结合艺术化的手段,考虑多重因素,设计而成的供人们观赏的艺术空间。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掘了植物自身的特性,展示了植物的自然美。还包括生态意义上的景观,今后可能会有更大的含义。

2.栽植的类型

景观设计的栽植类型可以分为景观栽植和功能栽植。其中景观栽植是从视觉角度出发,从美学角度来考虑的。在栽植过程中要考虑植物的种类、特性、组织方式等。栽植的设计方案要与整体城市的特性相一致,展现城市街道的艺术效果。景观栽植可以细分为:规划式、自然式、混合式、密林式、花园式、简易式、多层式和垂直式等。功能栽植主要是从功能角度来考虑,通过栽培植物来实现某种功能,如降澡、除尘、装饰、遮荫、遮雨、防雪、防风等。

三、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及其美学特性

1.作用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归纳总结以下几个方面:实用、功能营造、改善环境、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宣传城市名片。比如行道树可以在夏天为人们遮阳、有些植物还可以起到挡雨的效果。

(1)实用性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组织交通和遮荫。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改变植物方式和种植种类来组织交通,这样可以让人车分流,交通有序。有些街道植物景观设计还设有活动休憩的场地和设施,成为行人的休闲场所。除此之外有些植物景观中还设有一些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设施和场所。

(2)功能营造

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为城市添加了新的元素。植物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美最好的体现,植物景观使城市更加接近自然。植物自身随着一年四季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让人感觉到时间的变化和更替,让人融入到自然中去。

街道植物的存在改善了周边的建筑施工环境,丰富了已有建筑物的轮廓。植物景观通过植物的色彩、形态的组织可以达到统一街道形象的效果,给城市带来绿色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3)改善环境

植物景观可以改善城市街道的生态环境。它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吸收废气、减弱噪音、防火防风、保持水土、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吸收粉尘等。

人与植物关系密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新鲜的氧气。植物呼出的新鲜氧气可以被人类利用。植物还可以供人类观赏,色彩鲜艳的花朵,错落有致的搭配,清香的气味都可以给人带来好的体验。

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不应该只满足于人们的视觉观赏的需要,还应该逐渐发展为城市的生态支撑。设计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大方向,做到尊重植物的自身特点,在此同时追求个性化,实现多性化,创造出五彩斑斓的自然景观。植物的选择要根据城市的自身状况,结合土壤、气候、水源综合考虑,设计中的综合考虑可以为后期维护节约资源和金钱。

(4)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宣传城市名片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丰富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在进行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中时,尤其是在植物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将当地的文化内涵、文化习惯、民俗风情融入其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让人们从城市街道园林景观中品味出独特的城市风格,感受到城市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城市园林景观的高雅气质。

2.美学特性

(1)自然美

街道园林植物景观是把自然融入到城市中的良好体现。城市街道展示城市风采,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美的美学特性,利用城市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属于该城市的魅力街道,妆点城市,成为城市靓丽的风线。

(2)艺术美

艺术美是对自然美更高层次的追求,即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艺术元素,对自然景观进行人工的模仿。把自然界中的山水美景通过新的组合方式在街道中展示。

(3)情境美

情境美是植物景观设计的最高层次的美学追求。情境美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内容,达到了情到景的融合,让景观成城市本身的一部分,达到“用情写景,以景寓情”使城市居民从街道园林景观的高雅气质。

四、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起不步存在许多不足,且设计上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街道景观植物设计缺乏自己的个性,大多是借鉴外国的设计和模式。很多城市设计雷同,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新鲜感。单一的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展示出自己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

2.植物组织结构不合理

植物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景观设计的植物种类过于单一导致结构不合理。我国的街道植物景观设计大多以行道树为主,其他的植物占的比率极低。还有在设计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杂乱无章的设计不仅不能达到美化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3.后期养护不到位

很多城市在街道植物栽种完后不进行养护工作,影响了植物在街道绿化中的作用,也影响其美观度。后期养护是街道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工作。管理不到位降低了街道景观的质量水平。

4.资源的浪费

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一些城市不能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盲目设计,栽种一些于城市气候不相符的植物,造成资源的浪费。

5.设计与施工不一致

有些设计十分完善,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低或者施工过程中缺乏管理,导致实际相关效果不满足相关设计的设计要求,与设计图纸不一致,影响了景观植物的功能性。

6.绿化程度不够

在实际的街道景观设计中,存在规模不够,绿化程度低等问题。就我国目前而言,大量土地用于了工程建设,造成了景观设计相对落后。

五.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1.在统一中求变化

变化与统一是景观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其中统一指的是整体的涉及框图要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一致,植物的整体设计也要有一致性。如果街道景观设计如城市自身风格格格不入,就会让人觉得突兀。而对于植物的选择来说,如果选择的植物种类过多,设计风格变化多段,也会失去美感,让人眼花缭乱。在做到统一的原则后,还要求变化,比如在设计个性,色彩丰富,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才是设计的法则。

2.均匀搭配

均匀搭配指的是在街道景观设计中注重植物色彩搭配、气味搭配、高矮搭配、疏密搭配等,进行合理均匀的组织。植物的选择要考虑季节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中凸显不同的特点。

3.合理设计比例

街道景观设计中植物不是作为个体存在的,植物的大小,所占的面积要融入到街道的整体设计中去,符合周围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布局。遵守比例原则,把景、植物与建筑协调组织,从而保证整体景观的美观。

4.以人为本

街道的植物景观设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其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无论是欣赏、品味还是去触摸都要人性化。人性化是接到植物景物设计的最终目的。

第4篇

关键词:街道景观;设计;关系

1街道景观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角色

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的一切造物活动莫不以“生活’’为中心而展开。随着文明的成长,人类从对物质生活的依赖,到精神上的需求愈加外显,在生活上形成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不只需要充实物质文化,更需满足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在不断地创造环境;人类活动改造了环境,而环境的影响最终反馈到人的生活本身。因为有这些变化与关联性,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的学问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人们看到的是自己所生存的城市环境。早先的城市设计讨论的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工业化以来,城市生活形态大为改观,20世纪城市的最大变化即是通讯与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原本适合人行走、慢速移动的城市空间尺度,大量改变为以汽车等各式快速交通工具为主体的空间设计。在此期间,城市设计着重于大尺度的规划设计,强调的是建筑物与车行道等,汽车成为了主体,占据了街道的主要空间。人不再是都市中的主角,被排挤到汽车使用空间的边缘地带。为了汽车的高速行动“效率”,人们不得不爬越天桥或钻入地下道,步行成为都市中最崎岖的移动方式。虽然人流物流更为快速便捷,但是因为只强调建筑,不重视建筑周围的环境和空间,使得城市中出现了许多无人使用的“灰色地带”。大量的工业产物如建筑、车道、机械,成为城市的主体,人则处于附属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仿佛有所醒悟,对环境、城市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认识发生了变化。1992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在芝加哥的年会上,呼吁建筑师积极参与城市环境设计,提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城市设计要处理的主要是城市和环境形象问题,这时整体的环境设计就逐渐成为“城市设计师’’所要关心的主要问题。在这一时期,城市设计从原本只着重于大尺度的“城市景观”,转变为追求尺度宜人的“城镇景观”,人重新成为城市的主角。街道景观设计从“以人为本”的中心观念再出发,使呆板单调的城市空间和室外空间,逐渐恢复原有的人性空间所具备的亲切感、安全感与舒适感。

2街区环境与城市的关系

街道是群体共同拥有的生活地点,每个人每天只要踏出家门,就必然要与街道接触,融入街道的环境里。街道生活可以说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量级的角色,不计其数的故事在街道上发生,许多的判断、选择在街道上作出,很多心情被街道的景观所影响,街道环境充斥于人们生活中,无时不在与人相互作用着。

街道及人行道是城市主要的公共空间,同时也是城市里最具生命力的器官。只要谈起城市,最先映入脑海的就是街道,假若城市中的街道看起来生气蓬勃,那么城市本身也就充满了生命力;反之,街道若沉闷无比,那么整个城市也就乏善可陈了。街道是公共设计的必备元素,如同人体的血管一般,布满在每一个城市中,没有一个城市没有街道,也没有一个地方不需要街道。在与街道密不可分的生活中,人们早已不知不觉之接受了来自街道环境的影响,形成一个集合印象,而这个印象往往成为人们对这个城市的主要感官。

但在一般的概念中,街道的主要功能就是“路径”、“通道”,街道的存在是为了使人、车通行,货物流通,但这只是人们所看到的表面基本价值而已。

行走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观赏商店橱窗、赞赏美景,或与人聊天等。整体来说,人们行走、观看等自由是都市地区文明象征的指标,步行是可欣赏建筑局部、细部和城市细节的惟一方法。以此看来,街道并非一般单纯的通道,它是一连串场所的总和,除了穿越功能,还可供停留。因此街道不该只用于通行,供人活动的街道更可以说是情感聚集的地方,是文化交流、信息获取的重要场所。

对街道的功能价值重新定位后,就可发现,整个城市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受街道环境形象的影响。

3建设一个完整的街道景观形象

一般来说,狭义的环境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城市空间要素,包括城市广场、公共空间、干道、步行街,及在这些空间中的环境艺术作品和具有商业性、公共服务性设施的设置,街区环境自然也包含在其中。街区环境既是一连串场所的总和,也是一连串环境设施的总和,所以街区环境设施包罗万象。环境设计的工作就是在实现人们对环境设施基本功能如购物、休憩等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人们在艺术、审美、感官上的喜悦、舒适等精神层面的需求。

科学研究指出,在一个人从外界环境接收到的信息中,由视觉感官获取的信息占所有信息的80%左右。从这点我们可以了解视觉环境在人类生活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然街区环境在人的日常生活空间占有很大比例,是进行情感、文化、信息交流的重要管道,街区环境中的各种设施就成为了传递这一切信息的必然且重要的载体。然而多元化的街区环境设施分开来看可能都很不错,但整体看时很容易显得杂乱无章、缺乏规范,所以在街道景观设计中需要寻找一种整合的手段。一个整合性极强的视觉形象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街区内各式各样载体所组成的形象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街区环境形象。

4 街道景观中形象载体的设计

一个城市的街道环境中有着形形的载体,包括如交通系统中的公共汽车站、自行车停车处、铺地、坡道、台阶、止路障碍、人行天桥,以及在街道上活动的交通工具,如大小公共汽车、观光车等,都是很醒目的形象载体;信息系统如指示牌、公共电话亭、广告招牌、公布栏等;指示牌又可分为场所指标、观光指标、交通指标等;其它还有卫生系统、休息系统、街区建筑环境系统等,大小载体种类繁多,这些丰富的基础元素符号足以主导整个街道景观形象。比如用欧洲小镇的街道景观与中国传统街道相比较,不难发现,二者的不同不仅在于建筑风格的不同,而且街道景观形象载体的风格也是完全不同的。

5街道景观设计的实例――香港中环

香港是一个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城市,建筑密度也是相当的高,尤其是中环附近。中环(又称中区)位于香港的中西区,是香港的政治及商业中心,很多银行,跨国金融机构及外国领事馆都设在中环。但是走在如此高密度的建筑群中,并没有很强的压抑感,这主要是因为这一区的街道景观环境做的相当细致到位,宜人的尺度、亲切的环境,让人忘记身处高楼大厦间。

金钟道上的建筑之间都用二层室外廊桥相连,形成一个良好的人行系统,在建筑底部还作了精致的景观设计,形成一个个小的景观环境供人们休息逗留、休憩。整个中环的街道景江设计完整、丰富而又不失统一的风格不仅弥补了城市空间的不足,同时丰富了城市的空间,是城市设计的一个优秀范例。

第5篇

【关键词】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绿化设计;重要性

街道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在城市景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城市街道除了其所具有的运输、行走等实用价值以外,还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烘托城市建筑以及打造城市印象上起着重要作用。当前,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引入园林设计理念,将城市建设和园林设计相结合,以期打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而城市街道作为这项建设和打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和作用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1.景观的概念

所谓景观,实际上泛指的是某一地区或地表的自然景色。比如我们熟知的城市景观,其指的便是城市的整体景色,包括自然景色和人造景色。而城市街道景观所涵盖的内容则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景色,以及人为制造和装饰的景色。

园林是西晋沿用下来的名词,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园林设计因素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林植物、置石等。是文科和理科的贯穿,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融。绿化是建设绿地的行为,城市街道景观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2.城市街道的景观功能

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街道也是其设计中的一项内容。即是说吗,城市街道也可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也同样需要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设计。下面对城市街道所具有的景观功能作详细介绍。

2.1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

街道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只是地域的连接者,还是一个为人们提供公共生活和公共活动的舞台。街道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整体框架,它承担着城市交通运输、观光、交往的重要职责。对外来游客而言,街道景观是其了解城市文化、感受城市活力的重要窗口。

2.2街道格局可体现城市的特色

纵观国内城市,几乎每个城市的街道格局都独具特色,很难找出一模一样的城市街道格局。这是由于每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城市形成的时间不同而导致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与城市用地面积也得到了相应的正增长。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在原有基础上实施了城市扩建策略,将临近的老城或乡镇纳入到城市的规划建设范围中,扩大城市的版图;有的城市则选择脱离老城,在附近另开辟新城;也有的城市会选择新旧结合方式,将老城和旧城市结合起来,在两者之上谋求发展。

但概括而言,不论城市的发展形式如何,其城市街道的格局都是对历史的一种记载,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发展,或者说反映了一段历史,记载着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正是因为街道格局所具有的这一特性,所以当人们在经过城市街道,经过特殊地点时,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联想到这个城市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从这一点来看,城市街道其实是城市发展和历史活动的见证者和记载者,它蕴涵,并积淀了城市的文化。而反过来,城市形成和发展形态取决于,城市某一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具有代表性历史事件而形成的街道格局,同时也形成了城市在空间布局上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和特色。

2.3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

人们对街道的感知不仅涉及其路面本身,还包括街道两侧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树、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立交桥等等。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体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种事物质量的低下,都影响整个街道的形象,而街道的形象又影响城市的形象。街道景观质量的优劣对人们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响。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街道景观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对于外地的旅游者和办公者来说,由于他们停留的时间较短,而且大部分时间在街道上度过,因此街道就代表整个城市给这些外来人员的形象。

3.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山林和水泽等生长和繁育。山林包括了水、空气、土壤等主要的生态因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 长和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 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人工塑造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条件。

4.城市街道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街道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则。

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街道形式的选择要根据街道环境特色决定的。例如两侧建筑景观比较有特色,要表现建筑那么就选择比较低矮的植物。街道绿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隔离带的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到大、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的结合,使街道景观呈现层次化。

5.结束语

目前,城市街道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街道的景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本文对城市街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的分析,可以得出:城市街道不仅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是体现城市形象和特色的窗口,还是城市文化和城市历史发展的记载和见证者。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对城市街道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和景观功能作全方位的考虑,尽量拓宽对城市街道的研究,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中国园林,2002,4:13-16.

[2]徐文辉等.杭州市城市街道绿化的研究.中国园林,2002,3:23-25.

[3]邱巧玲.城市干道绿化的几个问题.中国园林,2002,3:26-28.

第6篇

关键词:乡土化、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1.乡土化景观设计

乡土原指那些质朴的、本土的、传统的事物,是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传统的乡土景观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乡村里土生土长的“自然景观”,即所谓乡村风光、乡村田野、乡土建筑、民间村落和道路,以及民族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景观现象的复合体;另一种解释是指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地理特质的“文化景观”,是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投影,包括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

现代意义的乡土景观则是伴随社会的进程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在传统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出的景观新形式.

2.昆明城市街道中的乡土化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地区,可以说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就是云南的本土文化特色,景观设计的题材也就相对丰富,各个少数民族都有非常有特色的元素,这些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极大的提升了景观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内涵,在省会昆明,更得到极大的发展和体现,城市街道这一方面是城市景观的重头戏,一个城市没有一个好的街道规划和景观,这个城市的综合分数将大打折扣。

2.1南屏街和景星街花鸟市场街道乡土化景观设计分析

南屏街现状:

南屏街是昆明历史上的老街区,也是昆明旧时的金融、商业和娱乐中心,是一条能体现昆明以至于整个云南的风俗文化的标志性街道,无论从街道的铺装、绿化还是雕塑的造型和陈设,都比较好的体现了当地的乡土文化,应该说,从景观布置上说是一条比较成功的乡土化景观街道,有很多古建被保存下来,而且后来添加的雕塑和装置也和现有建筑很融洽。有很多反映老昆明日常生活的雕塑,让外地游客一来到这个地方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云南气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使街道景观乡土化的过程中他的功能也被保持的很完善,因为南屏街一直都是昆明城人流量最大的一条景观街道,花池、水景雕塑、水池、台阶等设计手法很好的解决了分流这个问题,令街道景观既不单调,又很好的调节了人的视觉焦点。

南屏街乡土化景观分析:

考察中发现,南屏街景观布置和设计比较复杂,从铺装和雕塑小品的种类都很繁多,雕塑部分大多铜雕都选自老昆明的事物作为题材,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很好的向人们反映了云南风情。但是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对本土材料运用的缺乏,基本上没太看见有特色的材料,这就很可能导致南屏街的景观设计和全国很多城市步行街的景观设计雷同。

景星街(花鸟市场)现状:

位于光华街和人民西路之间的景星街的景观设计并不复杂,相对吸引人的应该是街边的老房子和卖各种奇异商品的店,其实这也是一种景观,只不过这种景观文化味道偏重,像国歌的作者聂耳先生故居等,景星街作为昆明的文化景观大道,对传统民居保护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最近景星街新建的几处建筑可说能够和景星街的文化背景融合在一起了,设计相当程度上保留了昆明或云南传统建筑的元素,雕花的木窗、传统的形式,都很好的诠释了云南特色。

景星花鸟市场景观分析:

相对于南屏街,花鸟市场的景观布局显得很简单,从头到尾地砖的铺设也就只有三种,而且都是很常见的青石板,只是纹路不同,这条街基本上没有什么绿化,只是两条大路的两边种植了一些,虽然铺装和绿化不太丰富,但是这条街的建筑做的很好,老建筑有的还在,就算已经拆除了,新建的建筑也是完全按照古建的结构和云南风格来做的。

3.总结:

通过对昆明市南屏街、景星街的考察,我发现昆明的重要街道的景观乡土化做的比较到位,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讲,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不论是绿化铺装还是建筑雕塑小品都已经达到一定水准,可以说已经实现景观乡土化,但是有很多小的或者不太著名的街道,依然存在着对乡土文化的严重破坏,有些地方只看到眼前利益,只图一时痛快,不为长远利益着想,这个问题需要运用乡土化景观设计的方法来解决,大致可从两个方面来处理,第一,提炼乡土化的物质形态的景观元素,例如在景观绿化的树种上采用云南本土植物,因为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拥有这么好的植物资源,当然要好好利用。第二,提炼乡土化的非物质形态的景观元素,也就是利用云南省少数民族多、民族文化丰富的优势,打造全国无与伦比的民俗景观,火把节、泼水节、龙舟节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人文景观。把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结合起来,才能最好的展示一个地方的乡土化景观,才能最大程度上用最节省的资源打造效果最好的景观。

4.结语:

现在昆明街道的景观设计,可能正在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高速的建设和景观乡土化之间的矛盾,一个设计做出来并不是给设计师自己看的,他要考虑到很多问题很多因素,既得让大众接受又得有一定的艺术涵养,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作为一名景观设计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在这条道路上,一定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对这项事业的追求,我们一定会努力完善自己,在这片领域里做出成绩。(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7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街道;低影响开发

1、城市道路系统的研究背景

1.1城市暴雨内涝现象

近年来,我内众多大中型城市在暴雨过后频频陷入内涝灾害,造成城市基本机能的瘫痪和市民生活的极度不便,而内涝之后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样突出。

1.2传统城市道路雨水处理的问题

城市雨水径流产生和排放的一个重要场所就是城市道路,传统城市道路的排水设计思路主要是雨水沿路面的横纵坡度产生径流,通过雨水口收集后由雨管排至水体。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种“以排为主,利用滞后”的排水方式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的需求。

2、海绵城市绿色道路系统分析

2.1海绵城市与绿色街道理论

2.1.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

2.1.2绿色街道理论

绿色街道的实质是生物滞留池等暴雨径流管理设施在街道层面的应用。其对绿色的界定大多从暴雨径流管理的角度,强调绿色街道去除地表径流污染、补充地下水,减少暴雨径流量,以及美化社区环境,改善街道物理环境的功能[2]。

2.2海绵城市道路c传统道路的区别

传统城市道路的硬质面积占道路面积的75%左右,道路绿带面积仅占25%左右,透水铺装率不足30%,路缘石和绿化带高出路面10-20厘米,雨水口设置在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上,绿化带只能吸收自身区域的雨水,雨水口仅收集路面雨水,不能有效的实现雨水排放,容易造成路面积水,甚至内涝。

海绵城市道路采用LID 技术设施,不仅可以保证道路的通行,还能在解决道路排水问题的同时防止雨水对路面稳定性造成破坏。

3、海绵城市绿色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3.1绿色街道设计原则:建设具生态功能的绿色街道

3.1.1 LID(低影响开发)理念

LID(低影响开发)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系统的开发建设活动中,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强调保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3]。

3.1.2 绿色街道的生态效益

绿色街道作为海绵城市雨水管理设施的一部分,不仅具有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还能恢复自然水循环的蒸发、渗透和生物利用的功能,因此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

3.2绿色街道组成模块设计策略

3.2.1人行道设计

传统的人行道在雨天容易路面湿滑、积水,影响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阻止了地下水资源补给。透水人行道是一种可以使雨水透过铺装表面,不经过地下排水管道而直接渗透进入下层土壤的人工铺筑的人行道路。透水人行道应满足雨水渗透性和使用性两方面的要求。其中雨水渗透性要求满足渗透排水功能和生态蓄水功能;使用性方面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抗低温能力和足够的水稳定性。

3.2.2树池设计

树池作为雨水收集和排放的设施,首先应考虑到树木生长的需要,许多行道树种不具备很强的抗涝性,因此在绿色街道树池的设计建造之初,必须对场地内原始土壤进行检测。因此按照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应考虑土壤蓄水和排水能力后降雨量偏大的地区,应该使用沙土或砂质壤土。

3.3.3路缘石设计

路缘石是设置在中间分隔带、两侧分隔带及路侧带两侧的条形构造物。以下对几种路缘石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1)开口路缘石

开口路缘石在新建和改造项目中应用广泛,加工简单,开口的长度可以根据本地瞬时降雨量进行灵活调整。由于开口破坏了路缘石整体性,一定程度上会妨碍交通安全。

(2)预制穿孔路缘石

预制穿孔路缘石石适合安放在新开发的地块上,钥诼愿哂诼访姹旮撸方便雨水流通过。其优点是占用道路空间小,不妨碍人行和车行交通。缺点是不具备过滤沉积物的作用,开口易堵塞,需要定期维护,维护人工成本高。

(3)溢流路缘石

溢流路缘石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来自街道的雨水均分散到道路旁的处理设施中,同时不需要很高的维护成本[4]。

3.3.4停车场设计

传统停车场功能单一,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何利用有限场地以停放更多数量的车辆,而忽视了场地本身应具有的其他功能。海绵城市背景下的生态停车场应以促进城市雨水的生态循环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建立具备雨水净化、收集、再利用功能的绿色停车场。生态停车场的布局设计有很多限制因素,如功能定位、场地规模、气候情况等。因此挖掘停车场的生态功能,需要依照不同的场地条件进行设计。

结论:

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手段缓解城市水问题,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对于缓解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净化城市水质、补充地下水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下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在看到全社会为解决城市问题积极努力的同时,设计者更不应该盲目,要对各技术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使海绵城市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长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慧芳.城市道路雨水就地利用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2]李强,贾博,权海源,苏月,赵萌.绿色街道理论与设计[J].建筑学报,2013(9):147.

[3]胡楠,李雄,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J].中国园林,2015,31(6):22.

第8篇

城市街道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主要有3点,实用功能,营造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1实用功能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它的实用性,它在城市中组织交通和遮荫作用最大地体现了植物的实用性。通过不同的种植方式和植物种类。可以让人与车分流,这样既保证了人车安全又保证交通的顺畅通行。许多植物在雨天,在热天起到一种遮蔽风雨和乘凉防暑的作用。这些都是植物在实用功能上的体现和发挥。

2营造功能

城市街道的植物景观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在街道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是景观的基础,也更加丰富城市景观和增添了城市景观的活力。在植物不同的生长季节人们可以感受不同风格的风景景观。通过植物的色彩和类型,让各种硬质的风景变得更加的富有活力。与此同时与硬质的景观形成呼应,能让人不会感觉审美疲劳。植物的空间时间组合更是使得街道在不同的位置和时间都更加显得与众不同和别具风格。

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植物好比城市的生态环境中的肺,它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新鲜的氧气,它净化了空气对城市的生态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它还能有效地减低粉尘、调节城市小气候、增加城市湿度,减少噪音等。所以植物的本身就对城市的生态建设有巨大贡献。一个城市的生态水平和宜居环境很大的参考依据就是城市的绿化面积和城市的植被覆盖率。

我国城市街道景观植物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街道植物景观设计由于发展比较晚和发达国家的城市街道植物景观设计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植物景观缺乏个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城市确实在借鉴国外的发展建设模式,但是由于许多盲目地照搬照抄,城市景观建设有同质化的现象,不能彰显自我的个性和自己的城市文化,让人很难记住这个城市。第二、植物选择过于单一,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城市街道植物设计中,植物以行道书为主要树种。其他的绿化占的比例很小。这导致树种过于单一,而且在结构分布和设计时缺乏科学性,导致设计分布混乱。设计不能达到很好的美化效果。第三,景观植物的养护管理水平低。在许多城市由于市容管理混乱不到位导致有树但是没人管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植物在城市街道绿化中的作用。减低了城市街道景观建设的水平。第四、城市在引进树种时不能根据自身特点,盲目地引进一些不适合城市环境的物种造成资源的浪费达不到绿化的作用。第五、设计缺乏科学性。设计和施工缺乏必要的配合统一。导致设计和施工脱节,影响了使用效果。第六、建设规模不够,植被覆盖率偏低,在我国许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还相对滞后,大量的土地被用于了工程建设,忽视了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和植被覆盖率的问题。在思想观念上还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原则

1变化和统一的原则

在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设计要坚持变化与统一、多样与协调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如果植物设计变化太多,城区的整体园林景观就会显得支离破碎,失去美感。如果设计的不合理会让人感觉十分的不适应。而如果城市植物设计过于单调和平铺又会显得城市园林景观过于单调呆板缺乏活力。所以在植物设计中要注意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不乏整齐的原则。在小范围内让人感觉色彩的丰富与融合;线条的流动与奔放。大范围整体让人感受到和谐统一。在变化中寻找统一,在多样中寻求和谐。这样才能保证城市街道园林景观的设计具有个性和美感。

2对比均匀和节拍韵律的原则

在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设计将一些对比度高的植物按照一种顺序排列组合,均匀配置,达到一种良好的搭配效果。这种布局中的原则在于从质量、质地、数量、色彩等方面对比来体现均匀之美。在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设计选择时要考虑树种搭配韵律变化和节拍变化,在这种类似音符的节奏中显示出不同树种的差异性,在这种差异性被体现放大时,跳动的音符韵律让人感受到这些树种是有生命的,人们置身在园林景观中会拥有更加开心和愉悦的心情。

3比例尺度的原则

在城市街道园林景观中植物设计不能看做孤立的植物存在。应当把它与周围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变化结合在一起,因地制宜地进行植物的设计规划。坚持比例的原则,把植物与景物,植物和空间,植物和植物之间协调好比例关系。考虑到相映成趣的表现手法,照顾到周围事物的比例关系,构建良好的和谐的比例关系才能保证整体景观更加的和谐美观大方。

4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宣传城市名片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丰富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在进行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中时,尤其是在植物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将当地的文化内涵、文化习惯、民俗风情融入其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让人们从城市街道园林景观中品味出独特的城市风格,感受到城市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城市园林景观的高雅气质。

总结

第9篇

关 键 词:我国街道景观设计 现状 对策

一、我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特色现状

当前,在许多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人们都表现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极大关注,设计师更是积极地从城市的各种历史文化中挖掘和寻找能表达城市特色的要素,将其融入到街道景观设计之中。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层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达不强

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中,这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历史文化现象非常繁杂,有形的历史文化即以物态形式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容易被人们所触知,而无形的历史文化往往通过有形的物体才能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因而表现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则是设计师更多地注重对那些可视的、有形的历史文化符号的借鉴和应用,而缺乏对那些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

2.忽视时代文化精神

城市街道景观首先是为当代人所使用的,它应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反映在景观设计中,就是要求城市街道景观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文化精神。当前,有些设计师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表达历史文化时,一味地追求历史感,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忽视了时代精神的体现,这样的景观很难为大众所真正使用或喜爱。比如现今某些城市中刮起的所谓“唐宋一条街”“明清一条街”等,和有些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格格不入。

3.街道文化景点堆砌

城市的历史文化最能体现城市特色,因而把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是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一般来说,城市历史愈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愈深厚。面对城市众多的历史文化,许多设计师往往想将它们全部都体现在城市景观中,以为这样才能显现出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在某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分别设计了三星堆文化区、蜀汉历史文化区、孔子文化区和古蜀道文化区四个景区,全部以历史文化为题材,共36个景点,这种又多又乱的做法给人以历史文化堆砌感。

4.传统景观消失,文化遗产、古迹遭到破坏,城市失去特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市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却是传统景观及文化遗产频遭破坏的事件:如有的城市为了扩路,砍去街道两侧百年古树;传统民宅被成片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方盒子建筑楼群;新建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雷同、缺乏特色。城市传统景观、名胜古迹是该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形式反映,对于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传统景观、风景名胜又是一个城市特点的重要体现,如今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因盲目建设而变得平庸、失去特色。

5.欧式化、模仿风

现在有些城市公共景观空间,大量充斥着罗马廊柱、欧式建筑。许多正在建造的住宅小区,在广告语中喜欢打出“欧式典雅花园”“地中海风情”的时髦语言,甚至宣传要将某地建成东方的“法国的塞纳河”等。欧式广场、喷泉、拱廊、罗马柱等挤满了住宅区公共空间,似乎只有沾上欧式风格,才能提升环境景观品位。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出现一些欧式风格的设计无可厚非。但是,一些潮流般的庸俗模仿,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益。

二、街道景观文化缺失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科技与生产的迅猛发展既促进了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给城市街道景观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传统城市街道景观由于受到来自现代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冲击正在逐步消失,导致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不能得以表露;而适应新的城市生活、交往模式,新的价值观的城市街道景观发展方向尚在探索中,使目前一些城市的街道景观发展呈现无序混乱的局面。

1.现代化交通工具造成的混乱

传统的以街道为社会生活联系中心的社会结构萎缩了,以汽车交通为中心的城市街道不仅分割了城市空间,还扼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这种弊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城市到处都是车辆,道路空间被交通工具所占有,沿街店铺又占用了部分人行道空间。第二,基于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长距离的通道和单一的社会空间,以往在街道上可能发生的复合的社会行为被规范到相应的、单一的空间与场所之中,街道的功能除了交通之外,所剩无几。第三,以汽车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上的偏差以及单调的规划设计手法导致了环境尺度体系的单一化,适合人体尺度的微环境景观被忽视,环境景观缺乏亲和力。

2.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现代商业、交通的迅速发展造成城市符合人性尺度的传统公共空间的消失,丰富多彩的街道生活、传统商业以及由此维系的社区网络、邻里结构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讲求效率,追求流动的大尺度街道和体现纪念性与政绩的广场都反而使市民远离社会交往。有些城市原规划的道路红线已经无法满通的需要,都在拓宽道路。

3.国际式建筑思潮的冲击

20世纪初兴起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传统城市景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国际式”建筑的泛滥使城市景观的识别性正在逐步消失,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减弱。上海里弄石库门住宅是公认的居住文化象征,引入了西方城市房地产的高效开发方式,将Towhouse与沪上三合院完美结合,创造出中西合璧的雅致外观。人们觉得可亲,不是生搬硬套西方的模式。

4.城市的土地利用与房地产业的开发

由于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的私人房地产开发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社会制约机制,导致有价值而无经济效益的历史建筑、街区被高利润的房地产项目所取代。而正是这种简单的、大规模的开发改造导致传统城市街道景观风貌消失。安徽某市街道周边由于商业开发使沿街建筑遍布整条街道,街道底侧界面被密不透风地包围起来,形式较为呆板,和其推崇的山水之都的城市口号不甚相符。

转贴于

5.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标准化、特色化对文化特色的影响

由于信息媒介的全球性传播及无孔不入的扩张力,使国际化、标准化、统一化成为新的时尚潮流,而这些都模糊了城市景观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有意义联系,使不同地域文化、景观的独特价值被漠视。也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导致了大量的追求个人表现、纯理性、抽象性,远离历史、文化传统的建筑出轨,导致了城市街道景观的变异。

6.城市景观设计的水准不足

有些城市的一些设计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街道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本地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不够,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的造型,使街道失去了地方特色。这和我们景观设计行业某些方面的不太规范有关。景观设计行业缺乏正确的引导,内部人员良莠不齐,甚至一些街道景观的设计并不是由专业人员来完成的,这也需大家尤其是规划部门的相关领导的重视。

三、对策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街道景观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应体现出社会对文化的追求和公众共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街道景观只有正确把握和理解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才可能得到公众的认同。历史文化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其表现出来的形式,而在于其背后饱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挖掘和表达历史文化,只是从历史文化的形式中借鉴或模仿某些形式或片断并没有多大吸引力。这种方式只能满足人们一时的好奇心,而没有长久的感染力。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挖掘和表达历史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某些历史文化形式的模仿或借鉴上,应注重对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景观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行为,因而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同时要具有美感,体现出艺术性。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城市环境的核心是人,基础是自然环境。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公共空间或景观不是只让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到其中的,离开了人的活动、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景观便失去了意义。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标志、专用公厕等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一种协调关系。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对自然和环境予以充分的考虑,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始终处于平衡或协调状态。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加以合理保护与利用,不应在建造新的城市环境景观时以破坏自然景观资源为代价,应以自然景观资源、传统景观资源为设计基础,创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又有历史延续性,同时具有现代性的公共环境景观。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3.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和村镇改造,一些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文化、风俗延续产生不利的影响,景观风格趋同化使具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日趋减少。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在景观设计中,防止人为地割裂文化历史,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城市街道景观建设要充分体现城市道路的人文美

城市道路的人文之美是指通过城市街道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氛围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美感。文化的表层是物即人类一切劳动包括艺术劳动的物化形态;中层是心物结合;深层即心即属于这一文化整体的社会群体心态,包括群体的伦理思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宗教感情、审美趣味,它离物较远,却是在精神的物化过程中决定物的根本。因此,作为城市街道景观,它的人文美不可避免地应与周围的其他建筑构成整体人文景观来体现,所以无论人们是游好莱坞的星光大道,还是走南京的夫子庙街,曲埠的孔府街等,都能感受到这些街道所反映出来的所在国家特有的城市道路人文美感。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