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2 14:54: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环境 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173-01
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在当下网络环境下,我们在看到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与脆弱性,非法入侵者存在可乘之机,网络信息数据缺乏安全保障,存在信息资源被破坏的现象,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大幅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危害性极大,而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网络环境下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如何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探讨。
1 计算机网络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笔者认为,形成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操作系统方面的原因
计算机操作系统具有集成性和扩散性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不定时的升级或修补漏洞,有些计算机操作系统堪称完美,但仍会存在系统漏洞威胁,不可能通过一种或几种补丁程序就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漏洞堵住。正因如此,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不断升级完善,但该类操作系统是由网络管理员实施维护的,有些管理员为方便起见常会预设有免费口令,而这形成计算机操作系统人为的安全隐患。综上所述,操作系统漏洞和管理员预设免费口令的存在,常常使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
1.2 病毒传播方面的原因
计算机感染病毒后,其运行速度会大为降低,严重的病毒有可能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内部重要文件丢失,甚至是计算机硬件受损。病毒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且在众多的安全隐患中危害性最大。一般而言,病毒是由编程人员在计算机网络程序中所编入的一些破坏性程序,通过破坏计算机的部分功能或数据来危害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计算机病毒可以自我繁殖,也具有隐秘性、破坏性和传染性的特点,不使用防火墙或反病毒软件是很难及时发现病毒的,极为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病毒危害。
1.3 网络协议方面的原因
一般而言,网络环境下具有两种网络协议漏洞,即自身协议方面的漏洞和协议服务方面的漏洞。网络协议具有四个结构层次,一是数据链路层,二是网络层,三是传输层,四是应用层。这四个结构层次都是网络攻击者喜欢攻击的对象。攻击者一般对不同的结构层次采取不同的攻击方式,如攻击数据链路层时,攻击者常会修改网络通信通道,从而将错误的数据包发往通信通道中的每个节点。发送中的数据包不会立刻实施破坏活动,而是先隐藏起来,或以匿名的方式盗用系统内部资源,或以电邮形式传播病毒,或TFTP服务中盗用用户信息,或对计算机进行各种破坏活动。
1.4 网络管理员方面原因
当下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对网络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反观当下的许多网络管理员,他们或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或不具备岗位要求的技术水平,或缺乏应用的责任感,上述不合格网络管理员的存在,使得网络管理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人为的过失,不能及时预防或排除潜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甚至是给予网络用户过大权限,这都不利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
2 网络环境下如何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中最为核心的是管理问题,网络系统操作的主体是人,而人为操作失误形成的安全隐患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中的重要隐患。正因如此,相关单位应确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从而保障计算机网络人为操作方面的规范性。
2.2 重视计算机系统安全维护
计算机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给黑客非法入侵和病毒传播带来了可乘之机,而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到来,计算机病毒传播手段也更为多样化,这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计算机网络用户不能随意打开陌生的或带有诱惑性的电子邮件,应安装有信用度高的病毒防杀工具,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注意观察计算机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病毒扩散传播。为了降低攻击性强的病毒给用户带来的损失,网络用户要做好系统备份工作。
2.3 重视计算机实体物理防护
计算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之处,但计算机的物理安全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其实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及通信线路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护部分,计算机实体故障也能引发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通常采用如下三种方法做好计算机实体物理防护工作,一是注意计算机设备防护,进行防静电、防火、防震、防尘处理;二是通过应用电磁屏蔽技术来防止电磁泄漏;三是增设避雷设施来防止雷电攻击和工业用电对网络系统形成的干扰。
2.4 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网络安全防护是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其具体举措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严格网络访问权限。网络环境下人为的非法操作会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而严格网络访问权限能够有效减少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网络资源现象。二是有效运用网络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被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实现了对上述两个网络的隔离,也有效地划分了两个网络间的权限,有益于保障网络层的安全。现下常用的防火墙技术有过滤防火墙和防火墙。
参考文献
[1]李正伟.探讨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安全高效运行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2-07-19.
(一)内容空洞、陈旧
这是我国现有高校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情况,其形式大于内容,没有真正结合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以及形式的开展,在教育内容的编排中缺少符合当下时展的内容,忽略了大学生自身的自主作用。
(二)教育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政治教育的手段无非是通过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授课模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授课”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大学生灌输知识与理念。而这样单一的手段不仅会使大学生本就繁重的课业与宝贵的时间进一步减少,同时单一的手段与多个不同组织或人员的对其反复教育,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厌恶感与排斥心理,不利于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缺乏有效信息反馈
我国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单向的由教师或辅导员以授课的形式进行,由于受到时间、人数、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很难得到大学生对于上课内容的有效反馈信息,这样容易导致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盲目性与“一厢情愿”。无法切实有效的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不是随意的、盲目的,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与目前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过程相契合,真正与时代的发展相同步,从而真正发挥现代互联网在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以及各种交流平台,了解大学生当下的需求以及心理诉求,从而真正依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实际性、有效性的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而提升其整体工作效率与有效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表现和基本方法,也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以及政府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根本宗旨与目的。让思想政治教育多一些人情味,多一些对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关怀与理解,单并不是迁就不合理要求或容忍不守纪律的行为的放任自流,要积极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的方法,平等待人。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在现代互联网时代,高校的政治工作必须要紧密结合网络时展的特殊性,必须要充分了解网络环境发展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情感、状态以及思考模式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借助于网络媒介充分了解当下大学生的实际日诉求。由此,这就要求我们高校领导一方面要注重对思想政治工作这支队伍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加强对他们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技术水平。通过定期的计算机以及心理学的培训,帮助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了解学生诉求,从而利用网络媒介充分开展适当的政治教育工作形式与方式。
(二)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网络时代下的网络会计具备提高更有针对性的财务信息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社交属性,它给信息的制造者、整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这种互动的属性改变了传统会计信息尤其是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被动局面;第二,大数据以及强大的计算机分析运算功能使得系统对于每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的分类和甄别更加具体和精确,因此反映出的信息也更急有针对性,符合用户需求;第三,随着检索技术的发展,网络会计的索引功能得到普遍使用,这样为使用主动寻找相关信息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二、我国网络会计的发展现状
网络会计在我国还算新兴事物,对于其理论研究和具体时间同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为缺乏针对网络会计的理论体系研究,相关技术储备不足等。但是,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我国最近十几年网络会计发展较快。1999年用友集团第一次提出了“网络财务整体解决方案”;金蝶也在同期发表声明“全面向Internet进军”。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网站的成功,使得以B2B、B2C为代表的线上发展模式迅速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借此东风,网络会计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主要表现在,企业更加网络会计体系建设,相关技术研发投入加大,数据库信息量得以成几何级数增长,更多财务人员原意投入精力进行学习等等。
三、网络会计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网络会计是时展的产物,本身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不可否认还存在不少问题。举例来说,会计数据和报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安全性问题、相关理论体系建设问题、人员素质问题、传统会计向网络会计过渡问题、观念和重视程度培养问题等等。下面笔者将具体针对前两点进行重点论述,借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标准化和规范性问题
首先相关部门对网络会计重视不足,相关规范体系出台不及时,是导致我国网络会计存在标准化和规范性问题的直接原因。此外需要明确,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网络经济越发达,相关制度越完善,网络会计的良性发展才有保障。但是,如笔者上文所述,我国网络经济是近十年刚刚起步,在应用技术和规章制度制定都存在不少漏洞,这是我国网络会计缺乏必要的规范性的根本原因。
(二)安全性问题
目前,网络会计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于硬件本身维护不及时,硬件故障导致信息损毁或者泄露;第二,内部操作人员的道德风险;第三,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或者黑客恶意攻击。针对第三点笔者要特别进行强调。我们知道网络会计的运行基础是互联网,然而互联网的开源性、共享性和高速传播性本身就决定了其安全性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是网络会计中收集、存储和传递的是很多敏感高价值的财务信息,这也使得网络会计运行系统更加容易受到攻击,相关事件更是屡见报端,需要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
四、网络环境下网络会计发展建议
(一)健全网络会计标准化制度
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保证其再提高和长远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里受制于篇幅不再赘述。针对网络会计自身而言,尽快建立健全网络会计标准化制度迫在眉睫。具体来说,政府要在其中起着市场规范者和监督者的作用,正视互联网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借鉴传统会计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同企业尤其是电子商务企业的沟通协商,重视市场调研工作,制定出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会计规章制度。
(二)兼顾网络会计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计算机运用
0.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新型技术,是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现实生活、社会生产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中,在军事国防、民生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但是,网络信息安全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软件的缺陷和漏洞、计算机人才的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计算机信息安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计算机软件的缺陷和漏洞
在计算机技术运用中,软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软件设计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现时性,容易在当下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呈现相应的缺陷和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导致信息泄露的情况发生。随着计算机不断的普及,网民人数逐年增加,致使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逐年增加,一旦计算机软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造成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可想而知。因而,在现实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计算机软件的缺陷和漏洞的问题。
1.2缺乏计算机领域的尖端人才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直接关系。要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就需要专业化的计算机网络高手,从而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持人们的生活生产的正常进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相对较晚,缺乏比较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导致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领域的尖端人才严重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隐患的维护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我国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待遇和晋升与外企公司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严重限制了计算机的发展和进步。
1.3信息安全保障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有关信息安全的法规还不够完善,形成的法律法规都比较笼统,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具体化,例如《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刑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等。在这种网络保障法律体系中,很难保证个人信息、商务信息的安全性,自然就容易产生信息安全隐患问题。
2.网络信息处理安全的计算机应用
2.1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作为当下的一种新型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定操作者身份的方式方法,身份认证技术是运用特定的识别技术对操作者操作的一组特定的数据加以识别,从而确定或者授予操作者的使用权限。这种技术注重身份认证的需求,通过相应的参数验证,从而确保参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信任验证机制。这种技术是一对一的形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有效地预防黑客的攻击和非法入侵,对网络使用者而言,能够很好地避免信息泄露情况的发生。在当下的身份验证技术中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信任物体的身份认证、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其中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在这三种验证方式中安全系数最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但是,生物特征的验证方式在运用上成本比较大、操作比较复杂,普及力度严重不足,难以在现实生活中逐个实现。在当下网络环境中,采用的身份验证技术仍是以证书类密码纸质身份认证技术为主。
2.2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是指利用数学或者物理技术,对电子信息在传输和储存的过程中采用的一种保护方式,主要是以软件加密为主,包含保密通信、计算机密钥、防复制软盘等几种形式,目前比较常见的加密体系和加密算法主要是RSA算法和CCEP算法等。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信息加密技术一直以来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保证电子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运用高效的加密技术,结合用户的密码,能够有效地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
2.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作为当下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广泛地被使用。防火墙技术主要是针对Internet网络不安全因素的,是一种内部网络保护屏障,主要作用是避免外部网络的用户未经授权而加以访问,从而保护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非法侵入等情况的发生。防火墙技术主要是通过状态检测、服务等安全控制手段,使得内部信息处于一种有效的封锁状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内部信息加以适当开放,对网络信息安全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
2.4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作为一种硬件防病毒技术,需要与操作系统进行相应的配合,从而有效地防范病毒对缓冲区漏洞的攻击,防病毒技术主要是由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病毒清除技术三种组成。病毒预防技术是以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电脑病毒对操作系统进行相应的传染和破坏,是一种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磁盘的动态判定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病毒检测技术是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对计算机病毒进行相应的识别,从而诊断出病毒的存在,便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病毒检测技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针对病毒程序的自身校验技术,以病毒的关键字、特征程序段内容、病毒特征及传染方式等作为检测特征,另一种类型是不针对计算机病毒程序的,而是针对某个文件或数据段进行检验和计算并保存其结果,以后定期或不定期的以保存的结果对该文件或数据段进行检验,如果文件中出现异常的数据情况,表明文件已经被病毒感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
2.5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一种技术,主要是根据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日志、行为、审计数据等异常性,检测出相应的入侵行为。这种技术的实施有赖于入侵检测系统的建立,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是由入侵检测的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是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重要技术,具有很好的现实作用和意义。入侵技术主要是由异常检测模式和误用检测模式两种组成,能够为入侵行为提供相应的报警,便于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风险管理 业务 应对策略
一、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探析
1.操作风险
所谓操作风险,就是指系统缺乏相应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而会带来这种大的损失。操作风险可能是源于网络客户的疏忽,也可能是来自金融系统韵设计缺陷。总的来说,操作风险主要涉及到的是金融账户的授权使用、风险管理系统以及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换,货币的辨别等内容。当下,进入金融机构的账户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地理空间位置越来越分散,这是通讯手段的多样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2.交易风险
所谓交易风险,就是投机者在使用汇率、利率以及有关价格的变动时,会给金融资产的使用者带来的变更损失,这些都属于不利的影响。因为网络信息传递具有较强的快捷性,穿越了时空的限制,会影响到传统的金融风险当中,进一步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利率风险时有发生。这种汇率风险的突然性、传染性也会进一步增强。金融的网络化给投机者带来了诸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在期市以及股市有多重关联交易,会使得金融市场跌宕起伏,进而再很短的时间内,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的打击。金融网络化以及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国际游资对证券市场的冲击以及投机者的非理性操作,是造成这种交易风险的最大原因。
3.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是因为在网络银行当中存在的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进一步会引发道德风险以及业务风险。因为网络金融具有一定的虚拟性,金融通常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上交易,货币逐渐成为了一种符号,网络的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有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相较于传统市场,客户具有更多的信息优势,进而会给网络银行带来道德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4.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就是指在处理金融业务时,有人会可以地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在交易各方上,存在业务不明确的问题。银行通过互联网,在不同的国家开展业务,对当地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进一步增加了法律风险。网络环境下的法律法规仍然有较强的不完善性,电子合同、数字签名是否有效,其效用等信息仍没有被明确定义。在各个国家,相关的情况也都不一样,这就进一步增强了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当下,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在我国刚刚起步,缺乏相应的网络消费者以及网络交易的管理条例。所以,利用网络和其他的电子媒体,签订有关的经济合同,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二、网络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网络金融风险有着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并且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所以,我国的有关部门都要积极集合自身实际,提出有关的金融防范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网络金融建设,需要从硬件基础设施入手。从团队的建设来看,很多网络风险的出现,都是因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处理不当的问题。这些就体现了人才韵缺失,加强有关队伍的建设,实现专业人才素养的提升,为网络行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实现其多方位、多途径的保障。
从硬件设施来看,我国当下计算机硬件系统过于陈旧,并不能有效地为网络金融的业务提供保障,进而会带来一些不可控制的金融风险。所以,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地结合具体的发展形势,推动现有计算机软件的升级和更新,形成核心技术生产力,为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网络金融建立于网络传输的高效、便捷的基础之上,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因为其快捷的交易方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网络去联系交易方,有一定的虚拟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加大了交易者身份的验证难度,无法避免出现交易者身份证明的交易误差,且信用评价不够透明,进一步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使用风险。网络金融防范机制的构成和加强,是应对网络金融风险的,必要措施,是保障网络金融业务可以有序、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可以从强化风险防范只能入手,加强有关队伍的建设,形成强有力的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强化风险的防范职能,所以要重视金融方案的比例,将金融风险放在日常工作当中,确保能够准确实施。加强风险防范队伍的建设,构建专业的网络金融团队,为实现金融防范的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制度,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都要形成网络金融制度,将所有的业务都置于不断完善的制度下,形成制度防范和人才防范相结合的防范脉络。
3.强化法制建设
我国当下的法律现状,并不能使得我们良好地契合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所以,立法机关要进一步借鉴西方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我国金融业务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形成有针对性的法律建设,填补和完善应有的网络金融防范规章制度。强化网络金融法制建设的P键点在于各级政府要有效地依托政府管理优势,促使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网络金融机构能够树立起法律的观念。这样就能够使得网络金融业务不仅可以满足中央,还能够进一步满足地区的法律法规,更能够依存于金融内部法制的建设中。
关键词:技术;网络;宗教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055-03
网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并按需获取信息。同时缩短了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等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并提供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的渠道,加速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也把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拉进由虚拟空间组成的“准环境”中。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其主要特点是使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宗教与网络技术结合虽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二者之间的发展速度、应用广度和对社会影响深度。从当下生活中网络技术和宗教耦合与互补的种种迹象看,以往传统理念中认为科学技术和宗教是相互对立、彼此排斥的观点,还需要进一步辩证思考或者是给予特别前提的限定。
一、网络拓宽宗教传播渠道和平台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资源整合,拓宽网络中的各种传播渠道和活动平台,人们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公布数据来看,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据外媒报道,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 Pingdom研究报告称,今年全球网民总量已达到22.7亿,较5年前的11.5亿将近翻番。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网络提供的服务规模和种类也在不断膨胀。可以说网络的迅速崛起也把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拉进由虚拟空间组成的“准环境”中。这种准环境是一种印象的世界,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于相信“准环境”就是现实世界。在这种“准环境”中,人们享受着开放、自由、加速、民主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生活,能体验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带来的快乐和刺激,所以网络技术抑或者是网络资源成为大众热爱和追捧的新宠。网络又是新型的信息传播载体,其有效和廉价的传播方式,不仅打破了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方式的垄断性和高成本,还对传播内容产生巨大的倍增效应。宗教的传播方式已经历了口径相传、文本传播、广播传播、电视传播,作为社会大系统中子系统的宗教几乎搭乘上了每一次传播媒介变革的列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信息传播载体已是大势所趋,再者宗教的生命力就在于有人信奉和认同,宗教需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手段和活动平台争取广大的认同,所以宗教必然要搭乘上这趟列车。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国际互联网与现代通讯设备和各网络用户联系起来,散布在世界上的宗教组织可以建立自己的宗教网站,不仅能帮助信徒方便地完成各种活动,还能吸引非信徒了解宗教信条。宗教网站中不但可以放入自己的相关资料并实时分享本宗教的动态,还可以加入其他链接,如天气预报等,更可以开设留言板、在线活动板块,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视听、互动,多种媒体并用,进行透明化的宣传。通过宗教网站不仅可以实现远程传教,还可以做宗教电子商务、进行宗教学相关研究。目前QQ和微博是网上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平台,通过QQ群组搜索可以找到与宗教相关的交流区,宗教微博也有一部分,这些QQ群和微博有的是由组织设立,有的是由个人设立。这些QQ群和微博的规模不大但是已经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网络拓宽宗教传播渠道和活动平台的力量。
二、网络开辟宗教信徒群体认同的新路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实世界中的宗教被带进虚拟的网络空间。网络上自由平等的对话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者更充分地认知宗教信徒群体内部、不同宗教之间的共同或差异,提高对自己团体的认同度。宗教的英文表达“religion”就是“再一次连接”的意思,其本质上就提倡向根源回归,具有融合、聚合的功能。从此来看,网络技术带来虚拟空间中宗教信徒的群体认同和宗教本质上追求的归属是相契合的。作为者的个体根本不可能完全了解同一宗教的所有信仰者,但是他们相互连接的意向却贮藏在每一位信仰者心中。在网络时代的虚拟空间中,每个组织都可以被当作想象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在网络的时空抽离机制中同样可以建立群体认同的语境,实现“虚拟的共同在场”,虚拟空间传播的开放性为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提供话语空间。群体的形成有赖于个体成员拥有对群体的历史、经验、价值观的共同感受,这需要成员超越时空形成集体记忆[1]。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无法挽留住历史的脚步超越时空。但是在网络技术促生网络虚拟世界蓬勃而起的时代,物理距离可以消弭,时空可以超越,同种宗教超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在这里可以清晰窥见,不同宗教间的文化交流亦可以实现。
网络通过对时空的压缩与延展建立了“虚拟教堂”及其他一些宗教活动场所,人们可以随时参加教会活动、礼佛参禅,获取宗教知识。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开放空间,更拉近了信徒和宗教的距离,增加了信徒更加虔诚的。当人们获取宗教知识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多时,就极易实现对传统宗教礼仪、习俗差异和界限的超越,实现信徒的自由表达和平等对话。当沟通变得更自由通畅时,信徒会对不同教派之间的差异加深认知,更容易实现群体认同。从信徒的角度来看,“虚拟教堂”不仅改变着信息的传播、交流方式,还改变着对作为信仰的传统宗教的群体认同。“虚拟教堂”实现的是宗教活动的虚拟在场,建构了在肉身缺席的情况下神职人员和信徒的共同出席。于是群体成员都抽象为象征性的符号交流互动。这种对真实世界中场景的重现,建构了信徒通过网络对宗教的群体认同,这种对宗教认同的本质没有变,但是群体认同的路径确是异于传统方式,网络技术提供的虚拟环境、抽象的符号对信徒群体而言是一种新印象、新认知。
三、宗教补充技术视域下网络的重物质性
自从人类社会的发端开始,技术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西方早期,一般将人类活动的技能称为技术。到机器工业时期,技术被理解为代替人类活动的装置,如工具、机器和设备。我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陈昌曙教授从三个角度对技术做了阐述:一是技术的功能特性。“技术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人工转换。人工化是doing和making的实践行为和过程,技术是行为,是实践,而不仅仅是思考或知识,不仅仅是technology。”二是技术的社会目的和作为过程的特性。“技术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加工活动。”三是技术的结构性特性。“技术是实体性因素(工具、机器、设备等)、智能性因素(知识、经验、技能等)和协调性因素(工艺、流程等)组成的体系。”[2]从以上可以看出技术不仅与人有密切的联系,还主要是同客观的物质世界打交道。技术虽然能帮助人类解决物质文明方面的问题,并影响到精神文明的发展,但是却不能完全解决人类精神归宿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生存焦虑和死亡恐惧。网络技术作为整个大技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技术的单一性,无法解决人类在精神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在世界的价值观念的范畴中实现其价值。“真正的宗教并不等于迷信,迷信是宗教的糟粕。宗教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能激发人们崇高、虔诚之念和永恒的精神,使人献身于一种伟大的目标,心灵有所寄托,免受生活压力和孤独感的折磨。”[3]因此,宗教对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个体能从中获得认同和归属感,由此补充技术视域下网络的重物质性。
随着网络技术将视听、互动,多种媒体融合并用,互联网中的生活更加丰富。网络生活的全天候特性,催生了网虫、宅男、宅女,甚至有些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强烈的依赖性已经达到成瘾的地步。这些重网瘾的人群可能是受到不和谐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学校中得不到肯定、自身控制力差、需要自由空间的渴望使他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获得心灵的慰藉。心理学认为网瘾是一种精神病,是正常人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是人性不完善的表现。当下社会中对控制、消弭网瘾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案,缝合心灵的伤口,完善人性。汉斯·昆曾指出,“宗教(作为广泛的思想、最高的价值、绝对职责的表现)是实现人性的最佳前提,即:若要在一个地方将博爱作为真正的、无条件的以及普遍的职责来加以实现以及具体化,那就恰恰必须具备宗教(这是一种最高标准)”[4]。“宗教就是道德”,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对宗教的理解。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吸收和接受宗教价值观中有益的成分。
四、宗教缓解技术视域下网络的负效应
“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并存着贻害人类的危险。网络技术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作为技术中一个新的存在形式,它依然体现的是技术的发展规律和运动形式,因此,它具有其他技术所共有的属性,也具有“双刃剑”的性质。网络技术的推广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存在模式,它正在冲破一切障碍实现全世界的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网络技术虽然有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文明进步、促使人类自由实现等正效应,但是也存在网络行为失范、网络犯罪、信息冗余等负效应。为确保网络尽最大可能偏向造福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除了从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中找解决途径以外,还需要从技术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寻找解决之道。
“宗教是用神圣的方式来进行秩序化的人类活动,宗教意味着最大限度地达到人的自我外在化,最大限度地达到人向实在输入他自己的意义之目的,宗教意味着把人类秩序投射进了存在之整体。”[5]基于此理念,宗教必会用极具神秘感的特殊力量规范塑造网络负效应这一客观存在。宗教首先通过崇高的信条规范网络行为,纠正网络中人们行为的偏颇,抵制网络犯罪,减少造成的负面影响。道教有“清虚自守”的理想追求,崇高的追求中展现了严于律己,清心寡欲的做人理念;佛教中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纠正人们错误的价值追求,引导其改邪归正。“清虚自守”才能让自己有时刻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在外在约束力相对薄弱的虚拟空间不侵犯、不做恶意侵犯他人的事情。“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才能让那些网络黑客们尽早知道窃取国家、军事、银行信息对国家和人民经济和安全带来多么大的威胁,尽早离开不法之路。其次,宗教对人类知识的寻求,促使网络更加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道教提出的“和谐”,与当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网上庞大的信息极易被复制,过期信息、垃圾信息挤占信息空间造成信息冗余并增强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和谐”的理念促使网络信息空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营造一种健康有序的氛围。总之,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有助于人们提高网络素质,有利于网络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宗教的传播与信徒的群体认同[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陈红兵,陈昌曙.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4).
[3]吴宁,蔡曙光.宗教和技术发凡[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关键词:网络技术安全;技术方案;总结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网络开放性问题的分析
1 随着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健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面临着各个方面的挑战,这需要进行其安全机制的优化,进行不同的应用环境及其应用范围的优化,这就需要进行防火墙的安全应用,防火墙是一个重要的应用模块。其能进行内部网络结构的隐蔽,进行外部网络某些权限的限制。在内部网络防护环节中,防火墙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这就需要进行安全工具应用模块的更新,使其免受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影响。当然,该模块的开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安全工具的更新,也取决于使用者的自身安全方式措施,不正当的设置就会产生不安全因素。而且安全工具也存在着自身的漏洞,不及时的更新很容易被别人利用漏洞成为攻击的工具。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性防护过程中,系统后门也是一种威胁漏洞,这是传统的安全防护工具的罩面。一般的防火墙难以进行这种安全问题的考虑,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入侵行为,难以保证防火墙的有效察觉。比如ASP源码问题,这就需要进行IIS服务器稳定性的控制,但是由于其服务器的设计特点,其不安全性是必然存在的,很多人都可以进行浏览器的应用,从而进行ASP程序源码的调出,再进行系统信息的收集。在该类行为模块影响模块中,防火墙无法进行有效的发觉并且防御,这不利于防火墙的有效工作。特别是入侵行为的不断访问及其WEB访问程序的混淆,都不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的控制。
2 在上述应用模块中,其程序存在着BUG,这可能不是安全工具可以简单解决的,毕竟安全工具本身也是具备安全漏洞的,这就需要进行新的BUG补充更新,保证程序设计者在这些模块的优化,避免其新的BUG 的产生,从而避免系统的BUG被黑客所滥用,并且在该模块中,如果黑客进行攻击,其是不会进行信息日志的产生的,也就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痕迹去调查,这就影响了程序内存的BUG的解决,不利于BUG攻击的有效防范。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系统安全问题出现。然而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太慢,绝大多数情况需要人为的参与才能发现以前未知的安全问题,这就使得它们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总是反应太慢。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健全
1 为了满足当下社会生活的需要,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健全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做好网络病毒的防范工作,进行网络背景下,病毒传播环节的控制,这就需要进行区域网防毒软件的应用,而不仅仅是单机防毒软件。通过对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性升级,保证防毒软件的优化应用,保证防病毒软件整体模块的优化,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健全。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通过对防火墙的配置,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的防护性,这就需要进行网络通讯,访问控制模块的优化,要对可以进入的用户展开授权,避免非授权用户进入防火墙内部,这样就一定程度进行网络黑客的危险行为的杜绝。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从而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2 通过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健全,也可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的优化,这就需要进行计算机系统安全性设计及其配置的优化,从而避免其系统出现异常情况,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行为的优化。进行入侵系统审计记录模式的应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在校园网络中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最好采用混合入侵检测,在网络中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会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
通过对漏洞扫描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当下网络层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进行网络安全隐患问题的分析,进行脆弱点的深入探究,以有效针对大型网络的复杂性展开优化,保证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模块的优化,实现安全漏洞的找出,保证风险评估的真诚开展。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
3 在路由器安全性防护过程中,要进行路由器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优化,保证路由器整体安全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通过对网络监听模式的应用,进行网络系统安全性的保护。在网络外部防入侵程序中,可以进行防火墙的安装来进行威胁的解决。在网络内部防护模块中,可以进行子网系统安全性方案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做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审计文件,为管理人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作状态提供依据。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为长期监听子网络内计算机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审计文件提供备份。
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保持,依赖于良好的网络安全应用方案,依赖于成熟的计算机防护软件及其操作人员良好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正兰,许建.基于PKI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及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
90年代的文学仿佛是一个万花筒似的世界,作家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写作,表现各式的生活理想,社会空间有独立存在的声音了。一批年轻的新生代作家脱颖而出,安妮宝贝是年轻作家中脱颖而出的一员。安妮宝贝依托网络,以凄婉的文风,获得了一批读者,特别是网络读者当下人们更为关心的是个体的生存状态,
即作为独立的存在形态应有的价值,而主流意识则被淡化,安妮宝贝从网络上蹿红伊始至今走下网络,逐步成熟,也是中国文学多元化趋势下的一个具体表现。
二、安妮宝贝的小说风格
有人说,安妮宝贝应该算是继琼瑶之后,我们拥有的一位“中国(大陆)特色”的都市男女爱情小说家。一方面说明了安妮宝贝作为新生代作家开始备受关注,另一方面,也证明其作品核心线索――都市男女的情感线,但是她与其他新生代作家又不同,在一种暧昧和模糊的状态中,表达情绪,她的小说实际上是都市里的一道异样的风景。
三、在题材的选择和创作上
1.独特的观察视角。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题材选择。安妮宝贝的小说中,有着孤独、遗忘,有着漂泊、死亡,有着爱与伤害,都市游离的灵魂在安妮宝贝的笔下是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中带有无法抗拒的人矛盾,从传统文化中剥离出来,进入到现代文明中去,中国人依然摆脱不了传统意识的影响。
2.对旧的文学创作主题和模式的叛离,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安妮宝贝的文字叙述处于一种欲望化、私人化、空间化的形态,以接近“呓语”式的自我剖析来寻找和发现生活。总是将柔弱的美好碎掉,让读者直面死亡。
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的游戏,更加的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如同一块被打破的玻璃,带有凌厉的棱角和边锋,但永远保持它的透明和简洁,即使只是模糊不清的轮廓,你也隐约知道那其实是自己在活动的身体或者灵魂。
安妮宝贝作品同前人作品相区别,有自己的特点,但相比之下缺乏超越性,人文价值追求的缺失,难以达到超越历史自然臻达永恒的真实,个人私欲化的写作,视野不够开阔,过多关注自身以及同类人群的内在精神问题,缺乏宏大的全瞻性视角,缺乏承担中国文学历史重担的肩膀,这也是大多新生代作家所缺乏的。
关键词:网络教育;招生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46-02
网络教育,即把现代化网络技术(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运用到教育中,“网络”和“教育”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和打破时空的限制,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现代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现代网络技术进步的背景下,网络教育已成为时展潮流和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存在招生条件过于宽泛、宣传虚假成分大、入学考试不规范等问题,制约网络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相应对策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随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重点在“网络”和“教育”两词,是网络技术和教育的有机结合。1999年首次建立四所网络教育学院,随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网络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呈现网络教育学院多、开设课程多、学生数量大等特点,成效显著。但目前高校网络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招生工作。
当下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招生重数量而轻质量。目前很多网络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条件相对比较宽泛,只要有中专、高职等学历即可,而对学生年龄、性别、专业、人品等没有太多要求,虽然增加了学生数量,但学生质量却得不到保证,这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只要有钱,就可以上网络教育学院,即花钱买文凭。这是极其错误的,因此高校网络教育招生要重视学生质量,采取积极行动打消人们的误解。二是宣传夸大其词。某些网络教育学院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而相对夸大自己专业的优势,为日后学生纠纷埋下伏笔。三是入学考试不规范。与其他教育方式不同的是,高校网络教育不需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只需要通过网络教育学院考试就行,考试内容、考场纪律等相对比较宽松。此外对学生入学时的资格审查比较宽松,只需有毕业证复印件即可,因而可能存在造假现象,影响网络教育学院形象。四是招生隐患多。目前一些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培训机构进行招生工作,承诺一定入学等,为日后埋下一些隐患,损害网络教育学院名誉。
二、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为网络教育正名,提高网络教育的地位
网络教育从1999年发展至今,已有一定的规模,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教育部还未审批通过网络教育,致使社会上很多人对网络教育不了解或者产生误解,给招生带来困难,因此教育部应该尽早的让网络教育审批通过,让网络教育与其他普通高校处于同等地位,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公信力。具体来说,教育部要将网络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给予网络教育和其他普通高校同等的待遇和支持,让社会大众对网络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同时网络教育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等优势,吸引更多的学生,促进网络教育进一步发展。
此外,若教育部肯定网络教育的地位,为其正名,网络教育进入教育市场,将引发更多的高校转向网络教育建设,那么那时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数量将不局限在当下的六七十所,成人教育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网络教育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得到社会上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水平。
(二)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
第一,制定科学、规范的招生制度。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网络教育学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明确招生数量、招生条件以及招生章程等,提高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规范性和制度性。具体来说,要根据学院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校园环境等适当招生,既要数量也要重视质量,同时从实际出发,不要弄虚作假,采取巧妙方法吸引学生,对招生考试、学生入学等严格执行,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此外,加强网络教育招生监管,保证网络教育招生宣传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第二,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员需求。虽然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开设的专业大多数比较热门,但学生是否感兴趣或者有需求,学校并不是很了解,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所以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相应的开设专业和调整招生计划,提高网络教育招生质量。具体来说,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人员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形式了解企业、事业单位等用人需求和意向,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生源要求和想法,然后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形成招生意见报告,指导网络教育专业开设和招生工作。此外,可深入到在线学生中间,听取其意见和心声,并相应的进行网络教育改革,不断完善网络教育教学。
(三)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增强网络教育核心竞争力
第一,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认知度。目前我国网络教育一般都是依赖高校进行,高校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网络教育认知度,但却不是绝对的,因此高校网络教育要在利用依托高校名气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提高网络教育的专业性和服务水平,从而相应的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认知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
第二,提高办学层次。高校网络教育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开设特色专业,且不限于成人学历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资源进行研究生进修班等教育,提高办学层次。
第三,打造知名专业。目前高校网络教育主要是根据社会热门行业开设专业课,如经济学、计算机学等,比较集中,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而物以稀为贵,因此高校网络教育要积极发展一门或多门知名专业,使其成为学院特色或品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网络教育科学宣传
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一方面要利用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媒体形式加强网络教育宣传,提高网络教育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招生团队,加强招生团队专业知识教育,如学院专业开设情况、学院对学生的优惠政策、国家教育方针等,切实提高其业务能力,更好的把学院情况介绍给符合要求的学生,让学生了解网络教育学院,同时要不断提高招生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以自己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增加学生入学胜率。此外,加强在读学生服务,提高学生满意度,通过在读学生或毕业学生良好评价提高高校网络教育的美誉度。
三、结束语
高校网络教育作为成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现代教育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得到大力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网络教育,教育部要尽早的为网络教育正名,同时高校网络教育要不断完善自身,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提高网络教育的知名度,促进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学.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2]林海云.对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大众,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