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青少年健康指导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22 14:54: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青少年健康指导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青少年健康指导建议

第1篇

It stands to reason, then, that youth in foster care might benefit from formal relationship education, like that provided through the Family and Youth Services Bureau's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Program. But when Senior Researcher Mindy Scott and her colleagues at Child Trends, a nonprofit research center in Washington, reviewed the research on programs that teach foster youth about healthy dating and romance, they found few that rigorously measured relationship education outcomes.

Child Trends’ findings are detailed in “Putting Youth Relationship Education on the Child Welfare Agenda: Findings from a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Review.” Scott talked to NCFY about what can be done to put relationship education in place for youth in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NCFY: You told m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making healthy relationships an outcome in studies. What other things would you like to see happen?

Scott: We have a couple of recommendations in the report. Just first recogniz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nd positive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vulnerable youth, just seeing that it’s important to try to focus on improving relationships among youth in foster care and that it can have important impacts for other areas of life. And then putting more emphasis on evaluating relationship education programs, but making sure that those programs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needs of youth in foster care, I think is really important.

And just thinking about how to design programs effectively for youth in foster care. That came up a lot in our discussions with youth. We heard and learned a lot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services and the programs that they’re already receiving and that there’s not a lot of room to add on another class or another program. So we talked a lot about how to integrate relationship education into existing services for youth in foster care.

NCFY: So it would be part of teen pregnancy prevention and part of life skills training and―

Scott: Yeah, exactly. All of these services and programs that are already in place―kind of adding in elements.

Another thing that came up is thinking about teaching relationship skills to not just the youth but to case managers, for example, so that they can more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to the youth what healthy relationships should look like and how to build those skills. So having youth workers have more training on healthy relationships. And then thinking about biological and foster parents having more training on healthy relationships. Just so there’s kind of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helping youth learn about and see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y relationships and how to have healthier and more positive relationships.

第2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现状;教育问题;政策建议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学教育改革工作得以如火如荼的进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工作,对于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阐述,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我国家庭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我国家庭教育现状

作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支柱,相较于学校教育而言,我国的家庭教育发展极为不合理。就教育的行政部门和管理部门而言,其将教育过程中过多的规划、领导、管理和监督等工作都集中在了校园内部,过分地强调校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相反的,家庭教育却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程度,长期以来对家庭教育的忽视使得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二、我国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1.家长教育观念滞后

现阶段,我国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存在较大的偏差,一方面,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要从小抓起,于是不断地增加孩子学习负担,使孩子没有个人的生活和娱乐空间,久而久之,使得青少年出现了逆反心理,拉大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较多家长为了了解孩子的个人成长情况,而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导致了青少年与家长之间出现了较多的心理隔阂,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家庭结构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在家庭成员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基于孩子较高的期望值并经常将自家的子女同其他家庭的子女进行对比,使得青少年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以曾经相比现阶段我国家庭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电脑、手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应用拉大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并减少了青少年与家长的沟通,使得家长不能及时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状况,为家庭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3.“学校化”现象严重

作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最明显的问题,家庭教育的“学校化”长期以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相关要求,部分家长则将孩子送入课外补习班,为本就具有沉重的学业负担的青少年带来了更大的学习任务和心理压力,严重阻碍了强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解决我国家庭教育中相关问题的建议

1.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根据现阶段青少年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结合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对其展开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家长需要摆脱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切实了解青少年自身的想法,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帮助其解决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和问题。

2.完善家庭教育体制

完善家庭教育体制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手段。以往的家庭教育工作都是家长依据自身的想法和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主观性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通常忽略了青少年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基于上述原因,相关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将家长的教育工作纳入自身的青少年工作体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使家长能够客观地看待和处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帮助青少年的茁壮、健康成长。

3.加强与退休教育干部的合作

最为教育资源的人才宝库,我国离休、退休的老一代教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够准确把握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状况,因此,现代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需要与离退休的老一代教育干部进行合作,通过虚心向其学习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的相关想法及完善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时掌握青少年的成长状况,从而使得青少年能够理解家长的意图并拉紧其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教育观念之后和家庭结构变化等问题,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家庭教育体制以及加强与退休教育干部合作等方面为我国家庭教育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可见,未来加强我国家庭教育的建设工作对于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亚.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张成建.中小学生家长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李杨,任金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保障体系现状与展望[J].成人教育,2012,11(15):54-57

第3篇

【关键词】留守青少年 隔代教育问题 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青少年是新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由于条件的限制又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只好将他们留在家乡,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由祖辈代养。如今在农村,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管孙辈的“隔代教育”现象相当普遍,这种教育模式的兴起也引发了不少问题。

农村留守青少年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和引发的问题往往是在受教育者的身上体现出来,农村留守青少年隔代教育中的问题更多的也还是体现在农村留守青少年身上,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方面,深深烙上了隔代教育的印记。

学习状况令人担忧。有相当一部分隔代教育背景下的留守青少年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作业完成情况糟糕,抄袭作业或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司空见惯,有的隔代家庭的学生在父母外出后甚至出现了厌学、弃学现象。

心理健康难以保障。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隔代监护人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落后,重养不重教、重物质轻精神,一般采用温饱式的教育,根本无法切实感知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动态,难以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

道德教育问题突出。农村留守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主流是好的,但也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在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方面出现了危机。例如,他们有的为人处事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有的存在小偷小摸的行为;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个性发展深受束缚。老年人特别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子孙女容易迁就和溺爱,怕出差错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样样依着孩子、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核心位置,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形成了自私、胆小、任性、倔强、娇气等不良个性。

亲子关系逐渐淡化。许多外出打工的父母长期与孩子分离,他们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无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父母的悉心照料,孩子在长时间缺少父母关爱与感情交流的情况下,他们由“想念父母”到“习惯没有父母的生活”再到“感觉父母很陌生”,父母的形象就这样在他们的脑海中日趋淡化。

农村留守青少年隔代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育者素质不高,教育意识不强。一是从直接监护人来看:作为孩子直接监护人的父母,他们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前者。当然,面对生活的压力,这是他们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无论怎样,它都造成了一种结果,即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成长,接受隔代教育。二是从临时监护人来看:与留守青少年在一起生活的隔代监护人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肤浅。对于隔代人的教育,他们往往仅停留在保证吃饱、穿暖的层面上,他们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形成极大的落差,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三是从学校方面来看:由于其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于农村留守青少年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同时,由于有些教师缺乏相关的教育技巧,根本无法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和误区。

教育主客体之间及教育主体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一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外出务工的父母一般以电话、书信的方式与子女联系,所谈论的话题除了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叮嘱孩子听话,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与思想道德状况。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变化不定,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很可能会变得暴躁、古怪。二是临时监护人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多为文盲或半文盲,不能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及心理上的问题。祖辈间的代沟也使他们缺少有效的交流,孩子心里有话,受了委屈都不愿和他们讲。尽管祖辈为孩子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们毕竟代替不了孩子的父母。三是孩子的父母、临时监护人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这三个教育主体间交流甚少,有一些家长和临时监护人从未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不知道孩子的老师姓什么,也从不去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等等。

解决农村留守青少年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解决好农村留守青少年隔代教育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留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

政策方面:构建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从政策层面来说,应着力推进法律的完善和有关政策的调整。一是加强指导,强化责任。要大力宣传法律赋予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强化监护人责任,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督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二是制定政策,维护权益。推动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监管、教育和安全保护等工作并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措施。依法维护好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逐步消除社会上对这些孩子的忽略、淡漠甚至歧视的现象,切实保障他们的生存、发展、参与等各项权利,特别是要加大对侵害农村留守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法律帮助。

学校方面:构建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监护网络。一是建立健全的家长学校。在目前不太可能改变父母外出的情况下,举办各种形式的祖辈家长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办各种形式的隔代家长学校,把“临时监护人”请到学校来或送教上门,向他们宣传先进的家教理念,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指导他们搞好家庭教育。二是建立“留守青少年”教育的预警机制和长效机制。可以采用寄宿制、分片管理制、跟踪辅导制等措施加强对“留守青少年”的管理和督导,为“留守青少年”编制联系卡,与他们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加强与留守青少年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托管人的联系,共同协商教育对策。教师可以采取结对方式,积极履行“家长人”的角色,对“留守青少年”进行一帮一的、人性化的、家庭式的关爱。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专题讲座,为“留守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调适“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为“留守青少年”建立心理档案;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咨询信箱或咨询电话,为“留守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家庭方面:构建以父母亲属为主的家庭监护网络。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庭教育者本身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要注意言传,更要注意身教,树立好榜样作用。同时祖辈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理解和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同时要不断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多打电话、多写信等方式询问孩子的情况,及时与孩子的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近况,督促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担负照管孩子教育的老人要注意多观察孩子,留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多向孩子的父母反映孩子的情况,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第4篇

一、龙华新区在校青少年成长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有老师、教职员工进行专门的辅导和服务,已形成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问题复杂化,在校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存在越来越多样性的需求,并需要不断地改进,在校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亟需除老师以外的专业人士的引导和帮助。

新区各学校都为学生免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社团等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在课余学习艺术、体育,也可巩固学业,但仍然会出现学生放学时间远早于父母下班时间等学生无人监管的情况,所以急需一些校外的活动场所提供给放学后或在假期中的青少年,现存的学生托管机构鱼龙混杂,或无牌无证、收费无监管,或设施设备简陋、存在安全隐患。从2012年起深圳市文明办在新区设立了一个社区“四点半学校”,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合作在新区设立了5个“学校少年宫”,但缺口仍然巨大。

新区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以来为在校学生健康成长做了很多努力,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新区仍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青少年成长服务不均衡等情况,体现在公办学校无论硬件建设、师资力量都比民办学校好,优质学位供给存在区域差别,部分区域非常紧张而部分区域却存在不满额等方面。

青少年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的相互作用,但现阶段除社会服务资源缺乏外,青少年家庭教育也是缺乏跟踪和科学指导,教育主管部门曾组织过多次家庭教育宣传、咨询等,但由于未形成常态化活动,家庭教育辅导讲师大部分是在职教师,无固定专业人士参与,加之新区学生家庭情况复杂等原因,家庭教育一直未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新区内特殊儿童数量逐年增多,学校安排他们随班就读,安排最优秀的班主任、老师辅导他们,并为孩子家长提供了陪读、不定期查看等服务,特殊儿童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任课老师无持续的专业指导、学校缺乏编制设专人负责特殊儿童教育、中小学学业衔接等问题,出现了教职员工作量大、孩子未得到最佳辅导、中小学特殊教育脱节等情况。

二、关于龙华新区在校青少年成长服务的几点建议

开展社会公益机构进校园活动,如社区中心进校园、青年组织进校园、社工进校园等,不断开拓在校青少年成长服务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指引,提高其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通过学校教育、家庭辅导及个案跟踪等专业服务,共同促进在校青少年健康成长,又有效连结社会资源,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促使青少年全面发展。

联合企业、社会机构、社区等,开设公益学生托管机构,如社区“四点半学校”和“学校少年宫”等,提供午托、晚托、课外活动辅导等公益服务,解决部分孩子放学后、假期无人看管的实际困难,并将学生公益托管机构作为一个社区平台,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调动起社区“五老”及社会各种力量去关爱在校青少年成长。

加大力度开展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辅导,通过驻校社工等专业人员,对部分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采取家访、电访、邀访等方式进行沟通,在学校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孩子,给予家长更多专业的辅导意见,有针对性的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增加家校互动的途径。

第5篇

身为人大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每一次专题调研,她都能积极参加,做到本职和人大工作合理兼顾。每一次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她都认真对待,提前做好功课,并在常委会上积极发言,提出符合实情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人大代表,每年的人代会,她都要提交一至两条建议,并基本上得到了落实。在2014年初召开的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她领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宝塔河河道整治与管理的建议”,被列为2014年度县领导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县政府顺应代表和群众期待,将河道整治列入了当年工作重点,并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开展江河湖沿线环境整治行动,加大对宝塔河的整治力度,并委托安庆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__县宝塔河城区段防洪工程初步设计》,该工程已于近期开工建设,工程完工后不但能改善河道的整体环境,还将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她提出的“关于切实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建议”也得到了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及时交县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办理。县环保部门迅速行动,多次调查了解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的行为并督促及时整改,为推动问题进一步解决,县人大常委会还组织调研组实地走访,座谈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时,要求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处理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的行为,责令有关企业限期退出。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__代表高度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去年年底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活动中,她深入选区走访代表和选民,认真倾听基层的声音,当了解到一些孩子由于青春期的叛逆做出了一些极端的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些孩子由于埋于学习忽略了自身健康而过早离开了校园……她的心情异常沉重,于是结合走访了解的情况认真撰写了“关于加强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的建议”,提交到今年年初召开的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会后被交办到县教育局。教育局高度重视该建议的办理,今年4月她受邀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专题研讨会,与来自多个学校的校长、心理老师等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探讨青少年如何健康成长,助推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利除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身为水利人,她不仅把水利当职业来干,更是当作事业来追求,有着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任县水利局设计室主任、农水所所长之职时,对每一个[,!]项目规划、每一个工程设计都认真把关,努力优化规划、设计,使项目效益尽可能地最大化。她负责实施过的五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布局合理,质量优良,解决了约10万人、2万多农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她提议对农村困难人群特别是五保户、低保户优先解决的方案,得到局领导和乡镇领导的赞同,并顺利地给予了解决。

第6篇

一、影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因素

影响青少年自尊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青少年本身的条件对自尊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

(一)内部因素

1.外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青少年女性长得漂亮、皮肤白净、身材苗条,则她的自尊水平较高;反之如果她脸上长满痘痘、雀斑、皮肤黝黑、身材矮小、胸部扁平等,则容易自卑。以我为例,我脸上从小就长了雀斑,而且作为女性胡子较长,所以小时候经常被人家嘲笑,因此那时我很自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当然,如果男青年长得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则很容易受到女性的青睐,因而自尊水平也比较高。

2.智力、能力

青少年如果智力水平较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那么容易得到家长、老师的赞赏,那么他的自尊水平较高。如果青少年的智力水平低,处理问题能力差,则他会经常遇挫,从而对自己的智商、能力等产生怀疑,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3.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性格开朗的人,比较容易接纳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自尊水平较高;有些人性格比较孤僻,有时候别人是为了他好,给予他一些指导,他就会觉得别人使批评他,这种人的自尊水平较低。

4.抵抗挫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抵抗挫折的能力较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能做到不屈不挠,例如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能屈能伸。部分青少年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养成了有求必应的习惯,如果别人不顺着他则就觉得受到打击,有些甚至会轻生等,这些人的自尊水平较低。

(二)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除了在学习学习之外呆的最长时间的地方。在青少年进入学校受教育之前,首先在家庭这个后天环境里习得了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初步的人际关系。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终生的,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以后人际关系良好与否,是否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去建立人际关系。

以我为例,我是来自农村的家庭,有五个兄弟姐妹。爸爸忙着做生意,比较严厉,跟我们说话较少,而妈妈每天要干农活,干完农活回家累了看到什么东西不顺眼的就骂我们,小时候经常打我们,或者罚跪等等。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我小学学习成绩很差,整天回到家就不想学习,每次考试几乎都不及格,妈妈看到了经常骂我说“每次考试都考了那么个二三十分,不如去死了算了”。听到这些话我当时连死的冲动都有了,有时候会想着自杀算了。加上我当时外貌长得不怎么样,而且长了胡子,所以那时候特别自卑,这种自卑一直到了大学才慢慢消失。所以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自尊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学校因素

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是继家庭之后第二大活动场所,是他们初步接触社会的场所。他们在家庭里塑造的个性和养成的习惯,会在学校这个新环境里产生化学反应,可能会让他们的个性等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随着他们进入中学,学校对于他们自尊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青少年在学生时代以学习为主,所以学业表现对于青少年的自尊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喜欢和同学的尊重,自尊心强;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自尊心较弱。

教师对于青少年的自尊发展也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师生关系良好,学生自尊心强;师生关系不好,学生自尊心较弱。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也会影响学生的自尊水平。

国外研究也表明,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情感体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儿童形成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出孤独、退缩、不合群、攻击行为、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疏远,影响其课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3.社会环境因素

不同的地域、环境、历史造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一般来说,西方国家青少年与亚洲国家相比,自尊心较强。

由于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存在差异,所以根据相关调查得出结论: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相比自尊心较强,农村女生自尊心最弱。

二、关于提高青少年自尊水平对各个相关群体的建议

(一)对青少年本人的建议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对待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态度。首先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积极地评价,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的剧烈起伏和波动,使自己能够平稳度过关键期。其次是要悦纳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与家长、老师和同伴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二)对家长的建议

作为家长,首先要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为孩子创造轻松、融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其次,要以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不要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以民主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禁止言语的指责和身体的伤害来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此外,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让孩子更多的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三)对老师的建议

作为老师,首先要对于青少年学生所处的特殊心理时期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青少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弱势自尊”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和他们沟通,比如单亲家庭中学生、班级差生、家庭经济状况差生、家庭住房条件差生等等。只有帮助其建立起比较高的自尊才会有效提高其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四)对同伴的建议

第7篇

第二条 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宗旨是: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在街道关工委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特点与优势,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简称“四有”)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简称“五爱”)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培养怎么样的青少年一代,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广大老同志具有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崇高的精神和风范,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对青少年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永恒事业,是历史赋予老同志的神圣使命,是党赋予老同志的光荣任务。

第四条 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与教育。

二、开展以“两史一情”(现代史、近代史、中国国情)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三、开展“科教兴国”教育,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忱,为振兴祖国服务。

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青少年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提高。

五、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六、开展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第五条 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一、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优化社会育人环境。

二、配合有关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为国教子的责任感,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三、保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检举危害、侵犯少年儿童行为的集体与个人,对触犯刑律的,要建议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教育,维权教育,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第六条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做好事

一、坚持开展校外辅导工作,配合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协助学校和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文化体育公益活动,增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争取政府、社会力量的支持,筹建青少年教育基金、助学基金或奖励基金,表彰奖励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青少年,资助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其它阶段的学业。

四、会同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劳动部门,关怀和协助广大青少年在择业、就业方面的服务。

五、关爱残疾、弱智青少年,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优化学习和康复环境。

第七条 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扬了奉献精神,要坚持量力而行,就近方便和自愿参加的原则。

第8篇

关键词 排舞 青少年学生 情绪状态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体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①特别是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提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②之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更是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多地从运动项目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的影响进行探讨,而较少从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具体的某些心理状态进行研究,使得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与推广上,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情绪一直被视为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人类行动产生的主要根源,它在人际交往、态度转变、工作表现乃至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③因此,对体育锻炼对学生情绪状态影响的研究,在新课程追求学生心理健康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排舞练习与青少年情绪状态的关系进行实证的研究,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时间

以福州台江区少年宫体育舞蹈兴趣班的23位青少年学生为研究被试。

实验研究时间:2012年9月-2013年1月。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实验设计:采用单组前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是指对实验组在实验处理之前,施以一次前测,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取样本的最初水平或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实验干预,并于实验结束时再施以一次后测,把前测与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④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组:随机取样(R1)—前测O1—实验处理—后测O2。

(2)“排舞”练习的具体教学实验过程。学生在从事排舞练习的过程中,每周参加3个课时的练习,每个课时历时一个小时,练习中视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间歇休息,练习强度控制在心率120次/分~140次/分。

(3)研究工具:主观锻炼体验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来源自McAuley,E.,等人(1994)编写的《The Subjective exercise experience scale 》(SEES),它包括3个维度,既积极的幸福感、心理烦恼和疲劳。该量表适用于从事不同项目的不同年龄的人群,可以在体育活动前后施测。⑤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⑥

1.2.2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的全部数据分析由研究者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后被试学生情绪状态各维度的得分及差异检验

为了了解被试学生在实验前后情绪状态的变化情况,分别于实验前后,采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被试学生进行测量,并把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1的变化图。

从图1可以看出,在实验前后,被试学生在“积极的幸福感”维度上,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而在“心理烦恼”和“疲劳”的维度上,实验后比实验前得分下降了。从一般情况来看,这似乎表明,排舞练习提升了被试学生的“积极的幸福感”,缓解了被试学生的心理烦恼和疲劳,但由于本研究所确定的总体是青少年,因此,被试学生在情绪状态的各个维度上,虽然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仍然有可能是由于随机抽样引起的抽样误差所导致的,因此,有必要对被试学生在实验前后情绪状态的得分进行差异检验,以检验这种变化时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还是实验干预所引起的。对被试学生情绪状态前后测的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

从表1前后测数据的差异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教学实验前后,被学生在“积极的幸福感”维度,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T = 8.052,p

2.2 排舞练习对青少年情绪状态各维度的效应量

表1显示的是青少年学生在排舞练习前后情绪状态得分的差异检验结果,但检验结果只能说明排舞练习对青少年情绪状态各维度具有影响影响的可能性大小,还不是排舞练习对青少年情绪状态各维度影响的实际效应量。为了了解排舞练习对青少年学生情绪状态各维度影响的实际效应量,对前后测的数据进行效应量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

表2显示排舞练习对青少年心理烦恼和疲劳的效应量为负值,这里的负值表明排舞练习对青少年心理烦恼和疲劳的效应方向为实验后低于试验前。

从表2可以看出,排舞练习对青少年情绪状态各维度影响的效应量各不相同,根据科亨等人所使用的衡量效应量规模的标准:⑦0.5及以上的效应量可视为大效应量,因此,表2的数据表明,排舞练习对青少年情绪状态各维度都有较大规模的影响。

2.3 排舞练习影响青少年情绪状态的原因分析

从实验前后被试学生情绪状态变化的数据分析来看,排舞练习能显著地改善青少年学生的情绪状态。这与学者对体育锻炼的情绪效益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虽然对于体育锻炼引起情绪效益的过程与机制的研究,目前学者的研究成果较难统一,但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假说,主要集中在体育锻炼影响人的生理水平,并进而引起心理的效应。

排舞练习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积极的幸福感”,降低“心理烦恼”和缓解“疲劳”, 这可能是青少年学生在排舞练习中,机体既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从而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而生理上的变化影响了人的情绪状态。另外,在排舞练习中,学生自身又处在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而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师生教与学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它是心理环境中最敏感、最具有影响力的典型因素。⑧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心理环境中,学生的心理上能获得一定的归属感和被尊重感,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降低了心理烦恼,缓解了疲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排舞练习有助于改善青少年学生的情绪状态,其中,对学生“积极的幸福感”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降低“心理烦恼”和缓解“疲劳”。

3.2 建议

在普遍追求幸福感的背景下,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有集体性的身体练习,如排舞练习等。

注释

① 佟立纯,李四化.体育心理实验与测量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77.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③ 季浏.体育心理学教与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9.

④ 佟立纯,李四化.体育心理实验与测量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

⑤ 佟立纯,李四化.体育心理实验与测量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78.

⑥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33.

第9篇

1.重视预防医学基础理论教育,并在教学中突出其专业特点

近年来,国内有关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教育的呼声甚高,对此国家主管医学教育的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都十分重视加强预防战略教育的问题,曾多次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研究对策。我们认为,加强预防战略教育应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既体现在理论教育上,又充实于现场实践中,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基础理论教育应体现其专业特点。对学校医学专业,国家教委在《普通高等学校医药专科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了该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主要分配去向。根据《规范》要求,我们认为该专业预防医学的理论教育应突出以下内容:①加强方法学教学,主要是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使其熟练掌握群体健康状况的研究方法和技能,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②加强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教育。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关键,学校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担负学校这一特殊人群的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工作,通过教育使其加深对初级卫生保健的认识,熟练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实施步骤与要求,并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③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包括熟练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如青少年常见病防治,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青春期教育及心理卫生教育等)、一般技能、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等,其中部分知识和技能可与其它专业课(如学校卫生学、教育学)结合起来培养。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学校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理论教学中有的放矢地突出重点内容,为下一步实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坚持“教学一科研一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正如基础医学的教育需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临床医学教育应有相应水平的教学医院一样,预防医学的教育也必需有其实践场所。因此在城市或农村建立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加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教育的需要,也是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对学校医学专业如何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探讨的不多。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了“教学一科研一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正确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取得了较好效果。①在“教学一科研一服务”相结合的问题上,坚持教学和科研应眼务于社会和人群健康的需要。社会和人群健康的需要来源于社会调査,为此我们深入到市区多所中学,了解学校卫生工作现状及需求情况,初步拟定出有待研究的课题。其中有些问题出乎我们预料,如调査发现,不仅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常见病防治(如龋齿、视力低下、脊柱弯曲等)是学校卫生工作需要常规研究的课题,而且校方还提出了诸如青春期健康教育、青少年不良行为干预(如吸烟、饮酒)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初步调査使我们在教学内容和科研选题方面开阔了视野,并在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对本市青少年健康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系列研究的专题包括:青少年血压及影响因素分析;初中学生视力低下及影响因素调査;初中学生龋齿及口腔卫生习惯调査;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査;初中学生性生理及性心理状况调査等。对调査中发现的患者(如龋齿、视力低下)及时给予矫治或建议治疗,并把研究成果及建议反馈给学校,用于指导青少年常见病防治及不良行为干预。如在调査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就如何预防青少年高血压、龋齿、近视及如何控制青少年吸烟等问题向校方提出过建议,这些建议深受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欢迎,有的学校主动提出与我们建立固定联系,协助他们做好学校卫生工作。②周密安排实践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根据现行教学计划,学校医学专业的实践仅2周半,这期间除完成一项专题调査外,还需讲授一堂卫生保健课。要使短暂的实践教学获得最佳效果,带教老师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协调好专题调査的每一环节,使学生有充分实践的机会。经过周密安排,多数学生在专题调査结束后都能独立地撰写出具有相当水平和学术价值的调査报告或研究论文,实际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小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