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育素质的内涵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22 16:37: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育素质的内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育素质的内涵

第1篇

一、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巨大潜能若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就可能进入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为此,众多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发挥人的潜能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基于这种思想提出来的。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这个思想对我们形成素质教育理论和搞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都确立了这个思想观念,就能有效地消除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

如果“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方针中所指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那么素质教育就是落实“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能力的教育。过去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虽然也重视提高公民素质,但更强调培养专业人才,注重教育的选拔功能。而今天我们则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通过设置素质教育目标,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素质教育方法,建立素质教育评估制度等来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

三、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

现代社会,特别是未来社会,一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人们带来多次成功或失败的可能。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培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心理品质。二是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人们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三是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人们更要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更要善于学习,善于自我激励。总之,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应是面向现代社会的教育,即现代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

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担负着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五、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根据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因此,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就学生的学而言,不仅要坚持继承性学习,而且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不仅重视人的发展需要,而且重视社会的发展需要,其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了。

六、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通过市场竞争重新配置物质资源,而且要求重新配置人才资源,要求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人才规格等多方面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当今科学技术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教育要培养既文理相通又学有专长,既有创造和开拓意识又具有应变能力、合作意识及服务意识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更是一种个性经济。在市场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一定的表现个性特质的产品是难以打开市场的。人也是如此,必须具有个性特质。这就是说,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呼唤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七、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第2篇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世纪人才的一项战略举措。职业学校作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阵地。

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整体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是时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现代化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一、职业学校需要素质教育

我国教育方针指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整体性,就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文化知识、能力等的职业综合素质,实现技工培养目标。

技工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办学质量,办学质量集中体现在培养人才的质量。现代技工教育质量观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更加强调适应需要,强调直接上岗能力,使学生具有从事现代化大生产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近年来,由于大学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技校教育逐渐取消了入学考试,形成初中毕业生只要愿意上技校就能入学的现状。因此,生源总体素质在下降。而且,技校生入学时十六岁左右,正值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心理学上讲,青春初期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转型期。他们憧憬未来生活,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但他们依赖性强,自制能力较差,把握不住自己。青年初期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处在长身体的阶段。所以,技校时期学生身心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阶段,恰恰也是素质教育的最佳阶段。正是由于他们不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经千雕万塑,就能塑造成一个思想品德端正、智力充分发挥,有健康体魄,懂得生命,面对人生的合格技校学生。

二、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及需求,应注重教育同企业、社会紧密结合。根据企业、社会需要,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而确定素质教育目标,按适应岗位群的职业素质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因而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应是具有职业性的素质教育。

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即承担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上的技术工人。要分析研究第一线上,以响应岗位群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基础,来确定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和内容。

技校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

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践

实现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和复杂的大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应用于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

(一)加强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它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深厚的爱国热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的意识等。这些素质的培养并不单纯是班主任或政治课教师的任务,它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从全过程、全方位共同努力。

在具体过程中,首先,应充分发挥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功能,改进政治课教学目标,增加时事政治、法 律、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其次,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和德育评价工作,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做到教师教书育人、职工管理育人,从日常行为规范到校风校纪、从校内学习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校长到每一位教职工,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读有教育意义的课外书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二)狠抓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中应彻底改变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他们善于创新的 思维习惯。

(三)强化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素质

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它关系到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 ,能否很快进入角色,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因此,职业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管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素质。多年来,我校始终将实习教学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增加实习教学比例的同时,还加大了实习教学管理的力度,制订了切实有效的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使实习效果不断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企业要求,尽可能将学生的实习安排在校外用人企业进行,这不仅使学生的实习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而且也让学生向社会更好地展示自己,推销自己。

(四)改革课程设置,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增强职业学校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拓宽技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职业学校必须改以往的单一型培养目标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我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改变了过去专业过细,不能适应企业广泛用工需要的状况,设置了第二专业。在学生的专业基础上让那些有学习能力的同学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技能,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向多能工发展。这样不仅增大了学生的专业口径,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增强了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 转岗再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五)握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教育思想的贯彻,教育原则的应用,教育方法的改进等都离不开教师。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因而影响最大,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深化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关键。

“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业”。教师不仅仅具有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就满足了,他们还应在思想道德、爱岗敬业、文化、心理等方面有较高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自己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武装学生的头脑,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来熏陶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以无私奉献精神来塑造学生。

一般的教育理论都认为,“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对于技校教学课堂,学生注重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化基础课教师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课知识,专业技术课教师要有操作技能,并取得“双师”资格证。我们学校特别关注此方面教师的培养,安排实习教师与理论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需要实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为此,职业学校要面向未来,积极探索,更新观念,寻求变革,不断促进技工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小青,《职业学校实施素质的思考》,中国轻工教育,2002年.

[2]董雪峰、牛健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

[3]张国锋,《职业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现代技能开发,2001年08期; 37-38.

[4] 徐建华,《技校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现代技能开发,2002年02期; 44.

[5]朱雪荔,《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长江职工大学学报; 1999年03期; 10-11.

第3篇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是: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第4篇

Connot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Quality

――Start from Strengthening Physical Education

TIAN Yingjuan

(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00)

Abstract Sports course is a very important course in today's campus education,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students, out of school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also have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This article will study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connot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related issues.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connot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各级院校也日益重视体育课程。各院校不仅需要注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还需要通过对体育现代化教学的建设,更好地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由于我国体育教学质量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能真正得到提升,对此,我们需要对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影响因素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并探寻相应的解决方式。

1 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分析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其仅仅注重体育的教学实践,对于某一节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将其定位于体育教学质量所具有的一个分支子类。而对于体育教学质量来说,其具有全过程的特点,不仅要完成普通体育教学的任务,还需要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其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而能够获得更高级的体育教学内涵。而在现今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同时也需要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只有保证这两者的良好、协调开展,才能够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并使学生在获得体育素质提升的同时更为健康的成长。此外,还需要在学生素质提升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获得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体育教学质量内涵是由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这两部分所组成的。

2 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2.1 教学内容

在体育课程中,教学目标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育课堂教学的走向,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保证内容设置所具有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以此保障所设置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目前,院校在体育教学中还没有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明确的指导与界定,这就使得部分院校对体育内容的设置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就需要体育教学能够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能够具有更好的创新能力,以此争取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我国的部分院校中,教师往往在对内容进行选择时感到迷茫,进而因为内容设置的不明确、不科学,而使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课程内容设置中,能够保证以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并在对学生体育技术、技能进行培养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意识。

2.2 体育教学管理

目前,我国的很多院校都已经将教学管理这项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对于该项工作来说,其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践效果。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同教学管理不匹配的现象还是经常出现,甚至部分院校都没有将体育这门课程同其它课程放在同等的地位进行管理,进而使所设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往往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完成。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水平将对最终的教学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对此,就需要我国的各大院校能够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体育教学管理水平,以此保障体育教学质量能够更好地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相适应。同时,在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一套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此,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同时,也需要能够进一步完善本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质量评价,并逐渐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工作开展的体育教学考评体系,以此更好地保证体育课程的良好、高效开展。

2.3 教师因素

在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是课堂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其不仅是教学计划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活动实践的参与者,其所具有的业务能力以及整体素质将对最终的体育教学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正是基于此,目前很多院校都会对本校的体育教师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对最终的体育教育质量进行评定。而为了能够保证教师都能够满足课程开展的实际要求,就需要通过日常定期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教学意识。而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同学生平等的交流与互动,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状况,以此在掌握学生个性特点的同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2.4 教学质量评价

在体育课程设计中,教学质量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开展依据,通过准确、科学的评价,则能够帮助教师在认识到自身缺陷与不足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此保证自身的各项业务素质能够满足现今院校体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但是就目前院校所具有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说,其还不能够满足当今课程评价工作开展的要求。对此,就需要院校未来能够对该项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体系建设,以此体系的长期、全面建设,保证院校体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

3 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方式

3.1 正确认识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

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方面,之前就有学者专门提出了五大措施:第一,要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第二,要重视学生的身、心方面的变化以及所具有的特征,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第三,要提升学生现有的理论知识水平,并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第四,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具有更好的情感取向;第五,加强学生的体育技能训练,以项目技能的掌握为终身体育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有人认为,提升教学质量应当从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建设教师队伍、加强器材设备建设等方面入手,通过教师教学素质、体育锻炼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加强,提升教学质量。对此,需要我们在采取措施之前,首先能够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3.2 从“全”、“新”、“ 适”方面入手提升教学质量

要想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科学、有效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全”,即全面性。要想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教师仅仅具有责任心以及高度的工作热情是不够的,相关的设施建设也必须能够跟上。以篮球教学为例,如果在体育课程中仅仅有几个篮球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篮球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掌握速度都不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对此,就需要通过全方位协同的方式,通过人、财、物方面的加强,保障教学资源的充足。

其次,是“新”,即创新性。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要能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不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器材方面,从数量、质量、形式、种类上要能够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形式上要敢于打破常规,让学生有新鲜感和刺激感,便于提高其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是“适”,即适用性。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能够要找到目前教学活动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适用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如通过分析发现一些体育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强烈,则很可能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影响质量效果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学生之所以缺乏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有关。只有通过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与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采取适用性的对策,解决相应的问题,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5篇

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高中政治作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在高中教学中居于主要地位,对其他教学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政治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而且是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重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治教学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场地。素质教育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特征,并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为主要特点的教育。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对素质教育的深入理解,简要论述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内涵。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关注全部学生的发展,这主要是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不再只关注个别学生的发展,而是以所有的学生为教育对象,旨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符合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民主的价值观,是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那么教师该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实现这一教育理念呢?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以往应试教育下,教师只关注个别学生的发展,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忽视其余学生,导致学生的发展是个别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设计多样的教学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机会。例如:在学习我国经济制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个别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的区分为切入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空间,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面临一定的困惑,并经过引导和思考自主获得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形成期望,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很多教师发现,教师对学生传递出一定的期望值,学生会按照教师的期望方向发展,甚至会超出教师的期望范围,获得更高的发展水平。以前,政治教师多是只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期望,对其他学生的期望比较低,甚至对一些后进生直接放弃关注,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主动性减弱,逐渐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发展的,并且学生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也告诉我们,要对每个学生都有信心,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可开拓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向每个学生提出一定的期望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政治学习更需要这方面的助力,促进全体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仅要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发展,而且要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因此,政治教学在教学的时候要坚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法和教学手段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高度发展。

(一)坚持知识教学和智力发展的统一

政治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实现知识教学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统一,传统教育中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就是忽学生的智力教育,不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一味偏重知识教学,以为知识的增长就是完整的教育,实际上是片面的教育,忽视了学生作为完整人的发展需求。因此,政治教师要在知识教学中,整合教学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例如,教师要在教授哲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知识,而要引导学习学会独立分析知识的结构,运用逻辑和抽象思维来辩证看待哲学各个哲学原理之间的关系和逻辑顺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获得发展,在知识的传授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坚持知识教学和情感价值观的统一

高中政治教学无法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作为有独立思想和选择需求的个体,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自身的看法和理解,知识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独立的体验和观点,教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关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熏陶、积极情感的确立。因此,政治教师应该积极挖掘教学中的内在因素,凸显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情感的教育,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完善的人格,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例如:在学习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使学生把基本的公民义务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建立积极的价值观,使学生内心对社会道德追求产生认同,内心产生崇高的道德感和自我约束与规范感,塑造学生的人格。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且是允许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并且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因为素质教育并不追求均衡教育和发展,而是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性和不均衡性,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倾向得到基本的尊重,使学生具备和享有发展的权利和自由。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基本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的独特发展。

第6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主要内容:

1、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2、 自学能力的培养;

3、 社会公德教育;

4、 世界观教育;

5、 人生观教育;

6、 劳动观念教育;

7、 终生学习教育;

第7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 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146-02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需求下,数学教学如何对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行更好培养,这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归根结底,数学素质本身也是文化素质中的一种,而数学教育自然成为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数学素质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实践过程。

1 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

对于素质这一概念而言,在教育界一直存在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解读。从广义角度上来说,素质本身涵盖人自身先天和后天的内容,并且经过不断实践与自我认知,是一个相对综合、内在、长期且稳定的特征;从狭义角度上来说,素质则主要是指自然概念上的素质概念,主要关注其先天的特征和特点,具有较强的遗传性。素质教育则关注的是广义概念上的素质,是经过教育和实践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具有发展性的特点。结合上述对于素质这一概念的解读而言,数学素质则可以被理解成为基于遗传素质之上,通过教育、学习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数学学习、实践以及应用过程中,对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进行不断内化,并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素质统称。对于学生个体,数学素养的提升可以更好帮助他们开发潜力,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在不断学习中形成更加科学的思维体系,让数学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2 数学素质教育的结构

2.1 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素质的基础,本身涵盖数学知识中的定理、概念、法则、公式、定律以及性质等,这是人类对于数学学科研究知识的结晶,也是经验的综合。数学基础知识作为数学与素质中的基础,其本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前置意义,是数学素质成长的基础和前提。

2.2 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数学学习,数学思想一直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在经过长期数学方法与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抽象的方式对数学规律进行理性认知的方式。数学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方式、手段以及途径的集合,是数学思想进行运用和实现的过程。对于学生,数学思想本身可以被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关键点,是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根源,是对知识学习联系探索的基石,同时也是具有高度概括性和适用性的工具。

2.3 数学意识

对于数学意识来说,这种意识本身属于心理倾向的一种,是使用者本身有直观的意识倾向,利用自身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方式,对于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数学意识也包括了学习意识、价值意识、对象意识以及问题意识等多方面的内容。

2.4 数学能力

对于数学问题解决来说,数学能力的高低对于解决的效率有着直接影响,是在数学意识指导下,利用数学知识对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能力。数学能力本身包括了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算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作为数学素质的外部体现,数学能力从一方面也往往被作为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关键评判指标。

2.5 数学语言

在数学体系中,数学语言实现了对数学的承载,其中包括了图像、文字、符号、逻辑等多种语言内容和形式。数学语言具有较强的准确性、简洁性以及通用性的特点,是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与交流的基本工具。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往往被视为数学能力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

2.6 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贯穿了数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是数学活动的生命线。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是人脑与数学对象进行作用的过程,通过数学语言,依据不同的规律对于事物本质进行探究的一个过程。数学思维在人接受数学教育过程中,不断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内化,同时在整合过程中,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思维体系。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其自身数学思维也存在很大差异性,无论是目的性、概括性、创新性以及灵活性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不同。

3 数学素质教育的特征

3.1 社会实践特征

在对于数学素养进行培养,需要经过大量社会实践,并且引入一个更加开发性的环境,这样才能达到数学素质提升的重要目的。这种社会实践方面的特征,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个体与知识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学生对数学科学文化和知识进行获取的同时,数学素质教育上要探索出更多实践化的途径与方法,让接受教育者活动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改造与决策能力。在数学素质教育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让接受教育者对于社会性这一特征进行了解,并且融入更多数学知识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更加全面落实。数学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本身的发展轨迹,在学习中对社会发展进行认知,对知识所体现的社会价值进行了解,对于知R发展中的方法进行掌握。

3.2 科学精神特征

对于现代人才来说,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内容,而科学精神则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科学精神涵盖了科学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意识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数学素质教育中,要将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针对于知识的转化规律和特点,融入更多科学化的思想理念。在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并且对科学知识的渗透和学习目标进行有效融合,同时依靠不断强化和对于学习过程的优化,提升学生自身的科学意识。素质化教育的理念下,也要对学习的过程利用另一层面的视角来进行对待,融入更多的问题解决思想。对于科学方法论来说,科学精神是其中的核心,只有对知识吸收的过程进行不断改革,并利用更加科学的态度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创造,这样才是符合素质教育的。

3.3 情感体验特征

数学学习本身相对抽象,其中学习过程很容易陷入一个枯燥的环境中,从而产生更多被动、消极的心态和情绪。在数学素质教育中,要求更加全面的情感体验,并且通过科学的学习设计,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不同个体的个性和特点,体现出教学活动的价值,让学生在对于问题解决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成功。

3.4 潜能创造特征

在素质教育中,不同的个体本身的内在个性是不同的,而其潜能创造方面的需求则是相同的。在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平台。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理解和尊重,并利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数学学习的创造价值进行体现,并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索,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数学方法、思维、能力等多方面提升。

4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要对于数学素质的内涵、结构以及特征等进行不断探究,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更好地渗透和落实,潜移默化之下,实现对学生数学素质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魏悦姿,傅洪波.关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5(4):53-54.

第8篇

关键词:政治教学 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一特性决定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围绕学生面临或将要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提炼方法中完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资源的互现,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新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以达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的品德教育的高参与和德育教育功能的多重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力,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思维力,增强课堂吸引力,在寓教于乐中启发引导学生做符合国家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往往强调的是“文体性地位”这一理念的原则。中学生不同于大学生,中学生还童心未泯,好动、贪玩、对世界充满好奇,因而中学课堂教学应该率性而动,切实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既轻松、活泼又紧张、严肃,既不拘一格又井然有序。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才能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力,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思维力,增强课堂吸引力,在寓教于乐中启发引导学生做符合国家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这样一个改革的目的,笔者认为需要在教学中做到以下二点:

1.老师要突破政治课教学唯课本、课堂论,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教育能够是,而且必然是一种解放。”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早就对教育如何“解放”学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指出,教育应该“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间;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这些思想对目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目前,不少政治课老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已任,把学生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教材的范围和课堂之内,使学生感到一种学习的束缚。因而老师要敢于突破教材和课堂的束缚,要求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等,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一直以来,我们却把关系颠倒了,老师成了主体,学生成了一种单纯的受动者,这样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中学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师生互动、富有吸收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教学法。老师通过运用自制或统一购买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2)影视赏析法。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影片,来启发学生思考影片中所组含的深层次问题;(3)情景模拟教学法。即将一些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编自导成小品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然后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等。

二、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

中学政治课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的环节是要大力提高政治教师的自身素质。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第一,应具有前沿的思想观念,要敢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信息迅速传播,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只有敢于和善于接受这些新的观念和新的知识,并用各种有效方式和手段迅速地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把握未来,立志成为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第二,应转变观念,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课堂仅仅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由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习性、境界、知识、情操等多方面表现出来,并对学生的心理、情感乃至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政治教师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人格力量,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把学生当成朋友和平等对话的主体,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就能使学生自发或自觉地调动起学习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第三,应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组织能力。中学政治课的重要要求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对教学理论实现与学生实际的结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需要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社会活动能力,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和把握社会总体状况,进而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三、结论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我们每一个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的老师,在政治课教学上贯彻素质教育要永不止步,不时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认真的总结、探索。

参考文献:

[1]孔令全.高中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政治教学探讨[J].文教资料,2007.

[2]孔祥田.现代教育技术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版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第9篇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

(2)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