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23 14:53: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职业卫生安全体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

第1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整合 一体化 达标

1 前言

国务院在2010年7月19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上海市政府又下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0〕35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此背景下,中海集团、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提出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要求,要求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的建设活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2 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构架,创建“标准化”达标企业

2.1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区别

*标准化采取强制建立的原则,而职业健康体系采取自愿原则,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标准化有量化分级,而职业健康体系无量化分级。

*标准化有起点要求采用千分制考核,而职业健康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标准化以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为基础,而职业健康体系以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为基础。

*标准化强调现场管理,更注重硬件建设,而职业健康强调流程管理,偏重软件建设。

*标准化是以企业自评、外部评审和政府公告的形式由政府颁发证书,而职业健康体系是由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和第三方审核颁发证书。

2.2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共性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采用PDCA动态循环。

*要素化管理。

*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三方审核。

*经过评审颁发证书。

3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建立

3.1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原则,从要素和文件两个方面入手。

3.1.1整合要素。以职业健康体系要素为主线,将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整合在一起。

下表1为《职业健康体系 要求》与《标准化基本规范》要素对照表

3.1.2整合文件。文件的内容应涵盖所有的要素,文件的数量应分别满足职业健康体系认证和标准化验收复审的需要。整合时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实效性。 整合是寻求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务必要杜绝“写归写、做归做”的不良倾向,做到“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内容不缺”。

2)融通性。 整合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先行建立的要保持,后建立的不能另起炉灶,要互为补充,相互利用。

3)可操作性。整合必须做到“两符合”、“一提高”——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企业实际,又要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让标准更有效地指导操作和管理。

3.2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要注意什么

3.2.1 领导的作用非常关键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整合是一项前瞻性、系统性、组织性很强的工作,领导层的积极领导、参与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3.2.2 全员参与事关成败

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司所有部门的参与,只有所有相关的员工都理解和掌握了有关的要求及实施的方法,体系的建设才能成功。

3.2.3 注重灵活性与操作性

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以结果为导向进行流程的设计或改造,简化运作流程,建立高效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覆盖所有活动的管理运作系统。

3.3 标准化是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基础内容

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标准化的量化指标使体系的运行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可以相辅相成的管理标准和手段。两者各有侧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来实现企业的“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将标准化要素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融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使公司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能多快好省地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运行。

3.4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步骤

我公司采用了聘请咨询师进行指导培训,企业自我整合的方式进行,分为七个步骤进行:

3.4.1 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由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各生产业务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3.4.2 制订推进计划。明确6个月完成整合,将整合思路、要求、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下发到各部门,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合工作全覆盖。

3.4.3开展学习、培训。请咨询师进行专业辅导培训,重点学习、理解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使工作组的所有人员掌握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所在,熟知整合的方式和技巧。

3.4.4 进行现状调查摸清家底。重新梳理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岗位、工种、人员技术状况、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设备状况、特种设备种类数量等。

3.4.5 开展整合设计。内容包括整合的模式、组织机构的调整、公共要素(见表1)和专业要素的确定、文件的名称及数量、记录表格的名称及数量、确定各项整合任务的责任人和职责。按13个一级要素、40个二级要素的核心要求,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设施等情况充分梳理,编制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3.4.6 修改完善文件。编制文件修改大纲,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明确文件(表格)的编排格式、编号规则、起草人员等。文件的完善由安质部负责牵头,修订顺序“自上而下”进行。重点对照标准化要求修订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力求做到每一类设备有一操作规程,每一操作岗位有一操作规程,让职工了解危险源及控制办法。在整合过程中,我公司按标准化的要求先后修订了40余项安全规章制度和近百项操作规程。

3.4.7 新文件的运行。做好文件运行和配套措施,如文件和表格应发放到位,并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贯标学习、培训。使相关人员熟悉、掌握标准,提高按照安全规程作业的能力。

4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运行

4.1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我公司举办了多种层次的培训,重点是公司的安全目标、过程及PDCA循环、员工的意识培训和结合岗位进行文件培训。公司各部门按照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实施。

4.2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通过培训,使每个员工认识到自己应做什么、怎样做以及自身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从而确保能胜任自己的岗位和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3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自评。试运行3个月后,按《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标准》进行自评。

4.4 自评结果

我公司根据《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考评标准》自查自评,得分情况如下:

1)总评审分为1000分,因缺项31项,计138分,实际评审分为862分。

2)自评得分725分,扣分项61项,合计扣分137分。

3)自评总分为725/(1000-138)*100=84.1分。

5 申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5.1 我公司于2012年8月下旬向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申报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

5.2 2012年11月12日,经上海市安全协会专家审核,我公司得分82.2分,达标率为86.9%。

5.3 2013年1月30日我公司被上海市安监局核准为“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 ,授予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商贸)证书。目前我司已进入巩固达标成果和持续改进阶段。

6 效果

6.1 通过自评和整改工作,对车间场地、动火区域、安全通道按规范划出警示线,改造车间氧乙炔供气管线,对全部管线进行规范标识,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危害告知书。改善了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劳动效率。

6.2 明显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有效防范风险,控制和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6.3 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

6.4 推进了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发展。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得到提升,由过去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从外部要企业安全,转为企业要安全,会管理;员工由“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安全生产理念已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了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的局面。

7 结论

7.1 按照国家规定,所有企业在2015年底前均要标准化达标,所以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两体系的整合既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选择适宜的整合方式,更要充分分析、理解和掌握两者的共同之处和区别,“求大同存小异”。只有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不断持续改进,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7.2 我认为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核心架构,以标准化的要素为基础,将标准化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贯穿始终,从而建立起职业健康体系和标准化为一体的管理体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合”是一条思路,只有结合公司实际,因地制宜地建立体系文件,且通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进行磨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整合”需要领导支持、全员参与、符合公司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实效性、融通性、可操作性,才能充分体现整合体系的优势。

7.3 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达标,充分说明了我公司利用职业健康体系为框架整合标准化,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成功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侯茜,《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cn.

[2]樊晶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践与思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cn.

第2篇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 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审质量 对策措施

【分类号】:F426.31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自2006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虽说经历了新老标准和考核评审办法的交替更新,仍有90%以上的生产企业达到了二级或三级标准化企业的称号,在企业达标的历程中,评审单位也在实践中逐步成长,本人通过近三年安全标准化咨询和考核评审的一些经验,在与国内同行业评审单位的评审员、大中型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实际经验丰富的危化安全专家以及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专职人员等的交流和学习过程中,针对目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谈谈自已对如何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质量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影响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质量的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纵观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过程和评审质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影响评审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供读者参考。

1、评审机构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自国务院安委会23号令颁布以来,从事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和评审的机构越来越多,本文随机抽取南方某市从事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服务的3家咨询机构和3家评审机构人员结构,3家咨询单位和3家评审单位合计人数分别为31人、28人,其人员组成如下图示例:

以上数据可知,安全标准化咨询和评审人员结构中可以看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研究生应届毕业生、没在企业工作过的评价人员相对过多,而评审人员、体系经验者和技术专家相对较少。

分析结论:部分参与评审的人员实践经验不足,对化工工艺和化工设备不了解,不熟悉行业而进行跨行业评审,无企业管理及体系基本常识无法将标准条款与企业实际有效对接,而咨询机构或评审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评审能力的培训没有及时跟上,均是导致评审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原因。

2、评审单位对评审过程和质量控制的要求不一致

数据分析:从数据一可以看出,经过评审单位C评审后企业达标通过率仅84.3%,且平均分值相对较低,评审不易通过;经过评审单位B评审后达标通过率100%,平均分值很高,非常容易通过;评审单位A评审结果位居单位B和单位C之间。为此,评审单位业务量大小排名分别为评审单位B>评审单位A>评审单位C。

分析结论:该省评审管理机制较为规范,但前期咨询程序采取市场竞争机制,为了获得咨询市场,致使评审单位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对标准化内部管理和对标准的认识无法形成一致意见,因此出现评审结果的不一致,这一现象是导致各评审单位评审质量高低不平的主要因素。

3、评审人员素质各异对标准条款的理解存在偏差

按《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条款要求进行评审时,难度较大的被审核要素为“法律法规和标准”、“风险管理”、“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该要素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进行抽查验证才能发现运行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在与企业领导的交流,对各级管理人员和车间、班组员工的提问时,需要“上下、左右”之间的相互求证和印证等方法才能发现与标准的偏差。但由于评审人员个人素质不同对标准条款理解各异,部分评审人员只对文字有无进行检查并打分,系统性思考不够,发现的问题层次较低,多为点上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评审质量。

4、通用的评审标准范围过大,适用性有待完善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安监总管三〔2011〕93号)是通用评审标准,管理要素涉及的范围过大,对小型危化企业和作坊式危化企业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合成氨、氯碱、电石、溶解乙炔、涂料、硫酸等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但尚不能满足对危险化学品其他行业如使用、经营、储存等行业的评审需要。

本人在近三年参与的评审过程中,接触不同行业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如社会加油站、农药经营点、医药中间体生产厂家、液化石液气充装或储存站、石油库、甲醛或甲醇生产、农药生产及经营点等行业,在运用通用标准的过程中的确存在较多的不适用性,由于标准涵盖范围太大,再有能力的评审员,仍需要有一个熟悉新行业的一个过程,会出现对通用标准理解不一严重地影响评审质量。

二、对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质量的几点建议

标准化评审工作是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深入、高效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把好评审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1、评审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合理配备人员

首先评审单位应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评审程序文件、评审档案、质量控制体系、管理制度和评审人员档案等;

其次,合理配备与评审有关的技术服务人员,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足够有评审资格证书的人员和具有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知识或化工生产实际经验的人员;

第三,加强过程和质控制,对评审人员能力、评审过程、评审报告、问题整改验证确认及归档管理等进行严格管理;同时不定期地组织评审人员的评审技能和危化行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2、规范危化企业的评审程序

评审单位应严格按《危险化学品从事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要求,规范评审程序。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过程的程序、步骤和基本内容建议包括以下内容:①初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状况;②评审计划的编制;③评审步骤与实施;④存在问题的沟通与确认;⑤提交存在问题清单;⑥整改建议与整改结果的落实及确认;⑦评审结论与报告的编制、提交;⑧取得标准化证书后,企业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自评,形成自评报告并将报告报送原评审单位接受查验;⑨评审单位对评审达标企业3年内至少抽查一次,并将抽查情况报同级评审组织单位。

第3篇

关键词: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管理体系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在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法规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与国际接轨。但我国先后经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阶段,不同时期的职业卫生工作模式有所差异,加之职业卫生工作先后由不同的主管部门负责,现行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因此呈现出涉及多部门、缺乏总体规划和某些方面尚不完善等特点,不仅影响到主管部门的正常履职,也给企业遵守有关职业卫生法规带来困惑,导致近几年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出现滑坡现象。

我国多数大中型生产企业建立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但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企业由于对体系的认识问题,为通过审核而建体系,实际生产过程中未按照体系要求、模式进行管理,导致“两张皮” 现象的出现;有些审核机构在体系审核过程中对安全(S)和环境(E)内容的审核较完整,而职业健康方面却不完善,只查监测数据、健康监护两项是否做了,其他内容及具体过程和结果都不进行控制; 由于我国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一些中小企业对职业健康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化管理,同时这些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生产工艺落后,并吸纳了大量操作技能、安全及个体防护意识差、流动性大的农村劳动力,接触职业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迫切需要有力的方法、手段转变这种局面。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

在我们这样既是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单位,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通过单位,两者的载体又都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我们在探索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程序,通俗地说是一种管理方法。在它的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值。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企业目前的安全管理水平处于何等状态,都适合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例如,事故低发单位可以建立体系,事故高发、频发单位也可以建立体系。它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体系运行的所有活动,从而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的程序和方法。

而安全质量标准化则不同,它是标准,是一种尺度、一种标杆。它对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构件、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个工艺动作的安全属性都有明确的量值的规定,用这个标准尺度、标杆来衡量、来评判某个特定的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例如标准规定:直梯和平台相连接的扶手高度应当达到1050毫米,不到这个高度就不符合标准,就要失分,失分多了就达不到标准化企业。我们的尝试是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具体规定,融入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中去,作为体系追求的期望值。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所实现和目标指标与绩效最终与标准化的规定相一致。简明地表述,就是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程序和方法,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规定和要求。

二、企业实施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

2.1 标准化管理采取强制原则

2004年1月9日,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

定》),要求把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根据《决定》精神下发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各行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并相继出台了危化、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截至2010年底,全国危化品行业通过达标考评一级企业37家,二级企业1530家,三级企业3951家,计划2012年底前全国危化企业均达到三级标准。其中危化行业标准化标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原则有利于推进全面实施。职业健康在各行业标准化标准中均设要素,对职业危害申报、监测、健康监护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都做了具体规定,但职业健康作为企业与安全工作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职业健康监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文件,以加强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的监督、指导。

2.2 标准化管理与国际管理体系模式接轨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为基础,企业各生产岗位和作业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通过具体应用将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对于已建立体系的企业,推行标准化工作是对体系运行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没有建立体系的企业,应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建立体系化的管理模式。

2.3 三方共同参与实施

建立并实施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模式是一项复杂且具有相当难度的系统工程,因此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掌握标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并对以后的运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标准化工作通过政府安监部门监督、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提供咨询及评审服务、企业自身不断落实完善,有利于引导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标准化标准要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模式和体系框架,并保持有效运行,推进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三、结论

安全生产标准化吸收国内外各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知识,是适合我国实际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建立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符合我国法规标准、满足政府要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自身发展和生存的根本,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标准化体系实施过程中,按照标准进行评审分级管理,其中涉及高毒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索复杂和危害严重的企业,应进行重点监督、指导。企业以及各级职业健康监督、服务机构应积极开展新时期企业发展特征和管理体系的研究,深刻认识标准化工作的内涵,探寻企业实施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的对策,最大限度降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影响,预防或降低职业损害,保障员工健康。

参考文献

第4篇

湖北达能成立于1997年,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条件下,新工厂于2014年12月正式投入生产。新工厂在建设时优化设计布局,并充分吸收了此前工厂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对安全与职业卫生防护及企业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WISE”保障职业健康

“WISE”(英文含义是“使……知道;告诉、教导”)就是管理者承诺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纠正现场员工不安全行为、保证员工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的管理体系,主要关注的是员工的行为。

为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湖北达能成立了由工厂总监担任主席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委员会,并设立工厂办,全面负责工厂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指导工厂各部门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按要求制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职业危害防控目标,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做到各生产区域、班组职业危害防治层层落实,使职业病各项防治措施完全落地。

达能中国饮料所有下属工厂均运行WISE安全体系。这一体系是达能结合杜邦的最佳安全管理实践创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即管理者承诺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纠正现场员工不安全行为、保证员工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

WISE安全体系通过培养企业安全文化,引导员工从本能阶段逐步向监管阶段、自主阶段、互助阶段转变。通过各级管理层对于安全、健康的承诺体现,影响员工认识并感知到工厂管理层重视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让员工意识到安全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自2004年推行WISE项目以来,湖北达能的绝大部分员工已经从监管阶段过渡到自主管理阶段,部分员工已经提前进入到互助阶段。

WISE安全体系要求公司各级管理层广泛开展行为安全观察,当员工做出好的安全行为时给予表扬和认可;当出现不安全的行为就采用安全的方式制止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并采取中性的立场与员工面谈,探讨不安全行为会引发的后果,最终得到员工的安全健康承诺。

湖北达能将员工对自身职业病的防护行为作为安全观察的基础部分。工厂管理层通过行为安全观察和对话,有效地了解到员工不安全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措施。现在,湖北达能已成功发展为全员的安全观察,员工之间相互提醒、相互指正。

此外,湖北达能还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每年组织开展在岗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并且上岗、离岗职业健康监护体检实施率为100%,为每一位职业危害因素员工建立监护档案。

优化工程防护

根据生产工艺,湖北达能主要存在噪声、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公司通过接触隔离、配备高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自动系统代替人工操作等方式,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湖北达能在有噪声危害的前处理区域和吹瓶、灌装生产区域、锅炉房等区域设置中控室,以隔离作业人员与噪声的接触。在正常生产时,员工仅需在中控室通过控制电脑来监控设备运行。当员工需要到设备现场巡查设备时,要求员工必须佩戴好防护耳罩,以减弱噪声对耳朵的损害,并提醒员工不要长时间处于设备现场的环境中,减少员工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

锅炉房、空压机房和冰水间等动力设备产生的噪声较大,若将其置于工厂内部,即便设置隔离区也会影响员工的职业健康。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产仓储区域的噪声影响,湖北达能将此类动力设备区域设置到独立的建筑物内。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在购进设备时采购先进的德国生产线和国内同行业先进设备,并在设备采购合同中明确设备运行的安全和职业卫生危害因素控制要求。

除了在工厂设计、布局等方面进行工程防护,湖北达能还对员工作业时所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加强了管理。为确保员工作业过程中能有效预防噪声,湖北达能邀请了3M听力防护专家到工厂对使用耳塞的员工进行降噪效果验证。通过检测,识别出10名员工因自身原因不适合使用耳塞作为听力保护器具,湖北达能立即为其更换耳罩。通过此次测试,还纠正了多名员工日常不正确佩戴耳塞的操作方式。

对于粉尘防护,湖北达能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设备来代替员工接触,在改善之前每班需要操作8次、每次15 min,改善之后每班仅需操作1次、每次10 min,这大大降低了员工接触粉尘的频次和接触时间。这些改善得到一线员工广泛认可,既改善了员工的作业环境,也让员工感受到工厂管理层对于安全和健康的重视,同时也逐渐激发一线员工对现场安全和健康方面提交改善建议的热情,为工厂挖掘出更多的改善空间。

关注防护意识

对于基层员工,防护职业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规范正确地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为确保员工能够有效地理解职业病防护,湖北达能分区域进行了多场现场培训。培训采取相关案例分享、职业病病因分析、员工角色扮演等环节,并采用“五他法”(讲给他听、做给他看、让他讲、让他做、给他评价)向员工演示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操作,起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培训之后,组织各级管理层进行专项的行为安全观察,验证培训后员工的实际行为并及时与之对话。

第5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教育、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R-4

一、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构成和现状

公共卫生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即全部公众,那么为了能更好的达到保障全社会身体与精神健康的目的,一开始就决定了在国家的主导下建立并维护且运作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更大范围的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在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下的公共卫生机构加上保障公共卫生的职业人员共同构成了基本的公共卫生体系。而在我国的卫生公共体系的发展中也将有更多的人将加入进来。然而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仍然有各种不足。公共卫生立法和管理、传染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等公共卫生项目,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因此属于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提供。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还是较大,大部分人口都处于人均收入较低的农村地区。这种不均衡造成了事实,然而各个地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目的在任何地区是没有差别的,这样就造成了不同地区居民在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时事实上的不公平。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必将逐步加大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资金和设备上的投入,与之对应的是人员的职业素养的不足。人员在这方面的职业素养不足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投入,并且需要全社会在这方面给予重视。

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

1、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内涵已由过去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拓展为现在的社会卫生,课程结构也在传统的课程基础上出现大量跨科学、范围广泛的社会医学课程。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完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我们在充分考虑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对预防医学课程涵盖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教育内容进行提炼,去除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内容,并增加和充实与临床实践工作有关的预防研究新进展。针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的实际,单独开设卫生统计学必修课,使公共卫生教育贯穿临学医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2、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进PBL教学,将典型公共卫生问题,如社区慢病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供学生 针对问题进行自学和讨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与公共卫生思维能力。

三、公共卫生专业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卫生职业教育培育的人才更多的是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面对大多数人群。基于对公共卫生新形势新内涵的认识,结合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缺乏高职业素养人才的现实,卫生职业教育中不管是公共卫生专业还是非公共卫生专业的培养都应该做出改变和调整。为了培养出既有高度职业素养又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现有的卫生职业教育应该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科内容的精炼和融合上做出改革的尝试,力争在保证学生能得到技术培训保持就业竞争力的同时更保有社会责任感。争取在职业教育目标中整合管理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对“公共卫生管理”、“沟通与社会动员”、“信息管理”三个领域所要求的能力是与日俱增的,它们集中反映了对公共卫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而这正是卫生职业教育强调的重点。在教学上要注意将知识、技能、管理有效融合。完善职业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教育之间的联系,随时给公共卫生事业以支持。

在公共卫生事业高速发展的现在,卫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公共卫生事业对人才的要求有相当大的重合。在卫生职业教育中恰当的改革教学目标、内容、手段,以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对高职业素质人才的需求,是一举多得之举。

总结:当前我国在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下,更多的是传统的纯临床诊断治疗的教育,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医疗卫生发展的综合趋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加强对预防观念的认识,从围绕疾病诊治转移到全面关注环境、社会、心理与人体的交互作用。通过上述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使临床医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公共卫生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在以后工作中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三级预防在疾病防治^程中发挥的作业,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体会到新型卫生服务模式下对医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初步树立了“大卫生”观,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袁天锡;医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J];医院管理论坛;1987年01期.

2、高良文;试论我国公共卫生学院的发展方向[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87年08 期.

第6篇

我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它集城市煤气生产、石油液化气、氯乙烯、轻油等油品贮运和经营销售服务。于1993年和 1997年先后投入生产经营,系上海市重点防火单位。

公司领导根据企业易燃易爆及煤气连续性生产特点,在做好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时,参照了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广泛地开展oshms(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它应用了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总体出发,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事故的预防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意外事故的工伤率和发病率下降,企业达到最佳安全卫生状态。于是在2月公司向国家oshms中心申请体系认证。

1 开展安全性评价

公司领导为了使体系认证工作做到扎实,在体系认证启动前,先进行工艺流程和生产装置安全性评价(以下简称安评), 把“安评”工作的核心内容“危险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计划”作为实施体系认证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公司在国家石油与化工建设项目劳动安全予评价中心的老师指导下,将公司划分为生产运行、储存运输、公用工程、生产辅助、厂区布置和作业环境、工业卫生、消防和综合管理等8个系统,把石油液化气球罐区、危险品码头、轻油贮槽区、轻油制气装置四个主体部分作为公司重点危险源进行‘安评”。通过确立危害辨别和危险评价等建立了46份共 600条危险因素安全检查表,并用ici 蒙德危险指数法计算,确定这些危险因素发生的频率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搞清了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对osh可能产生的影响,制订了预防危险、控制风险和危机控制计划,使公司领导和广大职工把握了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为有效实施体系认证打下基础。

2 osh体系建立

osh体系的策划。主要是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危险辨别、危险评价、控制计划(在第一部分),以及方针目标与管理方案和体系文件。为实施管理体系做好启动准备。

(1)落实组织,明确职责

为加强oshms认证工作,公司成立了以经理(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由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参加的osh体系认证领导小组,由管理者代表(生产副经理)负责的由安保部、办公室部门组建的日常工作机构。工作组结合公司实际,根据体系认证的“计划、实施、监测、评审”等四个阶段的工作要求,拟订了15项工作分步实施计划,逐项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对职能部门在体系运行中还制订了监督、检查、考核条例,运用经济扛杆,来激励广大干部为确保体系的正常运行而自觉做好贯标工作。

(2)制定方针,明确目标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目标是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宗旨和方向,公司经理根据企业生产性质,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亲自了“安全第一扎根人心,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安全管理不留死角,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安全卫生方针和“职工伤亡、火灾爆炸、设备有责、泄漏中毒、行车有责事故为零”的五个零目标及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实现公司提出五项安全工作持续改进的承诺。充分体现了公司领导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决心。

(3)全员培训,转变观念

推行osh体系管理,首先是新旧思想理念的碰撞,观念的转变需要系统的培训。为此,我们对中层以上干部及内审员重点学习标准中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干部认识到oshms中危险源是管理核心;法律法规使体系持续改进;组织机构是实施体系的必要前提;目标和管理方案是持续改进的重要途径;实施运行是控制风险的关键步骤;监测是体系运行重要保障。通过培训和考试,形成了一批实施oshms领导力量。对基层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培训的重点是同自身工作相关程序文件的要素和作业指导书,培养他们自觉执行体系文件的好习惯。公司工会还将江总书记对安全工作重要批示及公司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目标内容,以广告标语牌形式醒目竖立在办公大楼旁进行宣传和展示,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培训、教育,使公司领导和广大职工明白了在体系认证过程中,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收到了明辨是非的成效。

3 osh体系文件的编制

oshms文件是组织实施osh管理和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的法规性文件,也是oshms审核和认证的主要依据。为此,公司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结合实际,建立体系文件。因为 oshms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编写体系文件时,凡是oshms需用到iso9002策度和检查记录表格的,我们就直接将 iso9002体系文件引用到 oshms文件中去,逐步做到“二个标准、一个体系”,实行全面管理。

(2)优化组合、编制体系文件。oshms是由 17个管理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优化组合和裂解重组为15个要素,按照简化、明了、完整,将要素内容转化为企业安全活动的具体行为。

(3)在体系文件编写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为此,我们到市标准情报部门收集了国家有关安全卫生方面法律、法规 52项,安全技术标准 130个,下发给部门和车间相关法律、法规33项,技术标准 40个,并将它充实到安全生产制度内容,强化了体系文件的法治力度。同时还按法律法规要求,编写了从劳动保护的“安全帽使用和管理规定”到现场作业的“设备大修安全管理规定”和防火管理“消防栓、消防池维护保养制度”等29项规定,修改了“外来施工人员人厂安全教育制度”等23项制度,还健全和完善了86份各类安全检查表。使安全管理工作从人治变为法治,确保体系文件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4)集中优势力量,编制手册和程序。我们集中熟悉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的管理骨干参与文件编写,编写的程序文件都经过集体讨论和要素相关部门去反复征求意见,通过三次较大幅度的修改,使文件与标准在符合性和相互之间接口衔接保持一致。还对动火作业等重要操作票证,编制了工作程序流程图,增加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

4 osh体系实施运行

oshms标准的实施运行,主要检验osh体系文件符合性和有效性,确保体系持续、正常有效地运行。我们做了两个方面工作。

(1)为了使osh体系做到扎实有效实施运行。公司经理亲自和颁布了oshms文件,还要求各部门、车间要以五个到位:文件发放到位、学习理解到位、运行实施到位、检查监督到位、规范记录到位,来做好oshms实施运行。生产副经理一管理者代表则提出要充分认识oshms“运行的复杂性、操作的艰难性、审核的科学性”,他在全体员工中反复强调要确立“重在贯彻文件,实在体系运行、贵在消除隐患”的正确思想,使体系运行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2)抓好持续培训和具体指导来推进体系运行。我们一方面将oshms标准的基础内容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汇编成百题辅导材料,分三批发给基层管理人员和岗位工人学习,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要适应新建立oshms的运行,就必须掌握涉及到各自岗位的操作标准,并按标准正确操作;另一方面,由管理者代表率领贯标工作组深人要素责任部门,同车间领导和有关人员一起学习程序文件,对

不明确和不切合部门实际等问题,予以当场修正和解决,使他们能很好地掌握体系要素的和具体要求,从而减少了工作上随意性。

5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是为了验证和评价公司在osh工作的计划,以及方针目标实现和运行情况。为了有效实施内部安全审核,我们在审核过程中做到三个结合:①公司审核与部门自我审核相结合,②集中审核与专业审核相结合,③定期审核与专题审核相结合,不仅促使部门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改善工作机制,而且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整改有困难,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r协调解决,如技术部提出关键设备运行要进行状态监测,公司经理当场拍板决定投入资金5万元,购买红外线测震测温仪11台,使关键设备事先做好事故的预防预测工作。这样就较快地消除内审中发现的安全卫生不合格项,并为管理评审创造了有利条件。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对osh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全面评审,是实现oshms持续改进的保证。为此,经理亲自检查和评价体系现状和适合性。①对oshms在实现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对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评价;②公司在体系内审中审查出的问题做出处理结果,判断内审的有效性。③对体系文件在执行中意见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找出osh体系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完善,使其适合于变化后环境,为体系认证响准备。

通过公司职工近五个月的努力,于去年十二月七日经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中心对公司实施oshms情况进行现场审核验证合格,成为国内城市煤气行业首家获证单位。

6 osh体系认证的收获和体会

第7篇

一、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正日益被更多的煤炭企业所采用,选煤企业作为煤炭行业的一员在安全管理体系危险源辨识方面有其独特的地方,如何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充分辨识选煤企业危险源并恰当地做出评价,真正抓住危险源头,消除或控制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健康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少生产事故,有效保护选煤企业的财产及相关人员的健康和生产安全,提高选煤企业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

二、辨识要充分,且危险因素描述要一目了然指导操作性要强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负留死角”的危险辨识原则。在具体的工作中不同的选煤企业有不同的选煤工艺,工艺流程不尽相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也不尽然全部相同。但不论哪种选煤企业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要根据具体工作特点划分作业活动,目的是为了充分辨识危害。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一般以能进行清晰辨识没有遗漏为准。作业区可根据实际按如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分;按地理区域分;按装置分;按作业任务分;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如在储煤运输车间就可以按工作流程划分:从原料煤入厂、卸煤、给煤、筛分、破碎、除尘等过程划分作业活动;而重介、浮选车间可以按设备装置、地理区域、作业任务综合划分。在实际辨识过程中,各选煤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企业的通用部分,如:管理缺陷;生产作业场所的违章、环境;设备的违章和运行过程;检修作业等场所和活动产生的危险源。根据这些大的模块再一一细分开来,并汇总各车间、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表。即,各车间、部门有共同点、有不同点,某项指标在不同的车间、部门因其工作性质的侧重点不同,风险评价值也不同,但无论如何设置危险源作业活动,在危险源描述时一定要清晰明了,让不同文化层次的职工都能一看就懂在此作业活动下,存在什么危险(危险源)?即危险因素有哪些;伤害怎样发生?即事故模式有哪些;谁(什么)会受到伤害?即事故类别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三、辨识要有效,且评价打分高低和具体的工作场所匹配

不同于传统企业实行的上级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事故的事后处理,即至上而下的比较被动的管理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以一个事前的、动态循环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系统化的管理过程,在管理过程中以预先辨识、风险评价、有效改进和控制为主线,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中遵循自下而上的,激发职工群众主动需求自我保护意识、积极行为群策群力发现危险源、控制危险因素的主动要求改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要设置本级别的危险源评价小组,由安监员和班组长对职工贯彻传达危险源的辨识知识,向每位职工下发危险源征集建议表,要求各班认真组织。对提出的危险源议案,由班长收集进行现场调研核查其真实性,确认后逐项填表,上报本车间、部门。评价小组成员对所报危险源项目审核立项之后,由内审员和安监员对所立项危险源进行整编、归类、测评,然后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核、评定、制定相关管理方案,最终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检验辨识和评价的准确度、修订和改进。

因为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借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如:在重介选煤工艺为主的选煤企业,在原料煤破碎、给煤环节粉尘、噪声就是重要危险源。而在重介、浮选、电气、检修等车间这两项就不是重要危险源,原因是在此类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正常生产过程中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可能,危险程度等级划分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调整到允许范围的力度也不尽相同。

四、辨识要及时且培训要到位、监督检查要形式多样

前面说到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不怕细,要充分,在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再细的辨识工作也难免有遗漏下的危险因素,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不断完善。由于安全工作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以安全管理要不断持续改进,不能满足于现状,在安全体系运行过程中,各级安全监督检查部门要以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和全面检查、调查问卷和现场询问观察等多种形式重新审视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中的活动,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这些范围内都要进行危险辨识。尤其在选煤企业新建、改、扩建计划下达之日起,危险源辨识的新目标就应围绕新项目逐步确立起来。对新项目工艺流程、设备的运行特点要进行初步的包括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危险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行为性危险因素等各种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辨识,在设备试运行阶段进一步评价危险源辨识的准确度,并适时更正与补充危险因素表,并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好充足的风险防范工作,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在不同的阶段,培训工作要先行、要跟进、要扎实、要有效,要分层次、要分步骤、要能调动职工主动学习热情,只有全体职工懂得并积极掌握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危险因素的存在形式、危险事前预防措施、生产全过程控制,危险到来时的防范和控制,长时期的主动持续改进,本选煤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持续适用、充分、有效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利于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建设“以人为本”的选煤企业文化和选煤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现代选煤企业应保持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事实证明,一个扎实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对建立实施持续、有效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选煤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对选煤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产生积极效应,对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定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宝龙.如何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2]吴宗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第8篇

1OHSMS标准产生的背景

(1)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10万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危害,这种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卫生利益所付出的代价,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和关注,这就促使了OHSMS的产生。

(2)世界各国一直在探索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的良策,OHSMS的建立,为国际上解决现代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和指南。

(3)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全球化,迫切要求有一个国际化的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当前世界标准化的最紧迫的课题就是“环境与安全”,所以OHSMS是紧随ISO9000和ISO14000标准颁布和成功实施后的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最重要的标准。

目前,OHSMS标准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已和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共同组成企业内部的全面管理体系,3个标准关系如图1所示。

现已进入上海的跨国公司,如“三M”公司、三菱电梯公司等都已通过上述“全面管理体系”的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而国内的一些大企业想在我国加入WTO后进入世界大市场,则通过全面管理体系认证就是必备条件。

图13个标准关系

2OHSMS标准的内容构成和运行模式

2.1内容构成

OHSMS标准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范围、术语和定义、五大功能块和要素。

2.1.1范围

提出了OHSMS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使“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能够控制其职业安全卫生危险,并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效果)。

2.1.2术语和定义

共提出了17个术语及其定义,以统一对标准术语的理解。

2.1.3五大功能块和要素

OHSMS体系共有五大功能块,即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每个功能块由若干要素组成,5个功能块共有17个要素。

体系的5个功能块和要素按P(计划)、D(实施)、C(检查)、A(评审)的循环过程螺旋上升,使OHSMS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并适应“组织”内外的相应变化而不断进步。

2.2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

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2.3实现OHSMS标准的目的和管理核心

2.3.1目的

OHSMS标准是一个科学和系统化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目的是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并控制其带来的风险,电力行业的“廿五种重大危险源”是电力企业必须控制的重大危险源,是必须避免的重大电力行业事故。

图2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

2.3.2管理核心

OHSMS标准的17个要素,各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危险源是OHSMS的管理核心,各要素中“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对企业的“计划”、“目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OHSMS的一条主线。

2.4OHSMS标准的特点

2.4.1系统性

OHSMS标准以系统工程原理为基础,要求组织机构有完整的系统性,包括最高管理层到基层之间的运作系统和监控系统。

2.4.2先进性

要求“组织”按标准要素的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程序化的体系文件,将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的基础上并不断改进,因此是一种先进、有效、科学的管理手段。

2.4.3预防性

可促使“组织”主动遵守法律、法规,主动发现和评估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制定目标、实现对事故和对作业的全过程控制,从而真正有效地走上预防为主的轨道。

2.4.4全过程控制

OHSMS标准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全过程控制,包括对管理和生产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危险因素得以消除或减少,同时要求全体人员都参与生产全过程控制。

2.4.5持续改进

(1)要求最高管理者制订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应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2)“标准”的管理评审功能规定最高管理者要定期进行评审,以保持体系持续的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

(3)“标准”要求对体系所包括的“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活动,进行周而复始的运作,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5OHSMS标准的建立步骤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要和国家、国际先进水平“看齐”,要创一流企业,通过国际认证的“全面管理体系”是必备条件。OHSMS和ISO9000及ISO14000在认证过程中有部分共同和相似的过程,所以可组合起来认证。一般的OHSMS的建立步骤如下:

建立OHSMS应注意下述2个问题:

(1)OHSMS应和“组织”现有管理基础相结合;

(2)OHSMS是动态发展的,应不断改进和完善。

3OHSMS在我厂的实践和体会

3.1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分析和控制电厂危险源的实践我公司在2000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600天时,又适时在全厂开展防各类系统事故的安全活动。我们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开展“三危活动”,共收到153条反事故建议和措施,并找出了本厂在设计、施工、运行和检修等阶段各系统的薄弱点和设备问题。对153条建议,经评审认为可立即整改的即作为反事故措施执行,要对系统和设备进行改造的列入次年“两措”计划,有计划地安排整改。通过全公司开展查找各类系统事故的“三危”活动,提高了我公司防各类系统事故的能力,也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3.2开展“三危”活动的流程和内容

3.2.1“三危”活动流程

我厂开展“三危”活动的流程如图3。

3.2.2“三危”活动内容

(1)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要点:

①识别危害源的存在,并找出导致事故的根源,是控制事故的第一步。

②危险源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

?是否存在可能造成事故的来源?

?什么事故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伤害将会如何发生?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③危险源识别时,应判定其性质、种类。如机械、化学、电气、辐射、人机工程、火灾爆炸等。

图3“三危”活动流程图

(2)危险评价??评价危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要点:

①进行危险评价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必要手段。

②危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③危险评价可分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评价和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性评价两部分,对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其危险程度。

④危险是否可承受,要依据法律、法规以及组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界定范围。

(3)危险控制??通过危害识别、危险评价后,对各类危险源制定预防性措施。在危险控制策划中,应将危险控制建立在监督和反馈机制上,要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控制措施已按时完成,并针对作业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改进。

要点:

①确定危险源及危险程度的评价。

②考虑现有的(或拟定的)控制措施,对危险产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的评估。

③考虑在控制措施一旦失效(或部分失效)时,对危险程度的评估。

④考虑在采取控制措施后对残余危险的可承受性评估。

⑤确定是否需要采用附加或补充的控制措施。

⑥对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足以将危险降至可容许程度进行评估。

3.3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

我公司在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辨识、评价全厂停电事故危险源及其危险程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通过实施,有效防止了全厂停电事故。

“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内容:

(1)组织措施

建立由厂长全面负责的,从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到各生产、安监部门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值长、班长、班组成员的层层防全厂停电安全责任制。将厂部安全目标分解到部门和班组,实行重大事故按责任制进行风险责任承担。

(2)安全技术措施

制定了防全厂停电的安全技术措施,从电气系统运行方式和总调的关系、高压配电装置、继保、运行巡检、新设备投用、电气绝缘监督、继电保护监督、高压开关“五防”监督、电气设备防火封堵、两票三制、防汛防台,到正常和异常运行时的各公用系统的防全厂停电的运行方式等均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3)检查、评价和考核

对防止全厂停电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总结评价和考核:

①结合春、冬季安全大检查进行检查,查岗位责任是否落实,查现场设备和系统是否符合要求,查定期试验、定期切换是否认真执行,查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是否按规定进程执行等。

②制定“厂部防全厂停电安全措施年度检查

表”,记录检查情况,每年总结评讲一次。

③执行情况将列入全厂安全考核范围,由安监部门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考核。

(4)演习

定期组织防全厂停电事故的反事故演习,提高员工防停电意识和处理事故的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

4结束语

第9篇

多措并举 抓实基础工作

REDA作为半导体零部件的生产厂家,会接触到酸、碱、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伤害。例如:硫酸、硝酸、醋酸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业,其蒸气或雾可能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严重致失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水溶液有强烈的腐蚀性;洗净液、酒精、松香等有机溶剂会造成神经毒性、血液中毒、肝肾毒性、皮肤黏膜刺激等。

为此,公司形成了一套符合REDA职业卫生现状的特色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REDA自创立之日起一直坚持以正、副总经理,各部门长,各课长为领导,各部门监督者、员工代表为委员的“中央安全卫生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安会”)的安全卫生运行模式。

为了更好地将职业卫生工作在基层员工中开展,公司设立了20个职场安全卫生委员会,通过每月的定例会议,将本职场的职业卫生存在的问题向中安会提出,将其他职场值得借鉴的职业卫生的优秀管理方法和经验在本职场推行。

另外,公司还设置了环境管理课,下设安全卫生组,专职人员5名,负责安全卫生和职业卫生的日常相关事务。

完善职业卫生组织机构,有序运行各层级会议,高层领导重视以及基层员工配合,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机制逐步成熟。

完善责任体制和规章制度

按照职业卫生的要求,公司不断地完善相关制度,到目前为止,公司共建立了《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定》《职业病危害警告告示规定》《职业病危害申报规定》《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规定》《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自检自查规定》等17项职业卫生相关专项制度,实施日常工作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REDA始终坚持将总经理作为职业卫生的第一负责人,中方与日方负责人共同参与到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以公司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实行系统化管理。

因中日法律法规不同,在职业卫生方面,REDA以中国的法律法规为主导,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也兼容日本的法律法规要求,尽量保证属地原则。

比如,中国的法律法规将危险品分为9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线物质、腐蚀品、海洋性污染物;日本的法律法规则将化学物质分为:毒剧物、特定化学物质、有机溶剂、慢性毒性物质、危险品。字面上理解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在兼顾中日法律的同时,公司导入了国际标准GHS制度(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对化学品的物理危害、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等3大类进行了详细解释,并且将必要的内容对员工进行教育。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正变更时,也及时修改REDA的规章制度,使之符合法规的变化。

注重宣传并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REDA在贯彻《职业病防治法》过程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向所有的员工传授职业病相关知识及介绍公司的规定,通过讲师讲解教育、DVD影音播放、电子显示屏滚动放映、员工实际操作演习等各个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自我职业防护意识,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职业病的发生。

对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公司严格执行岗前、在岗的安全知识教育,使员工深入了解工作场所及特殊岗位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性,并且指导员工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作业指示书内容进行操作。

对于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公司也安排相应的员工参加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自身防护技能。每年10月,公司会针对药品的泄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模拟演习,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能够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

定期的作业环境测定

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能够更好地掌握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浓度,REDA每年聘请专业的、有资质的测定检测机构,对全公司的有毒有害场所进行作业环境测定。测定的结果在中安会上进行报告,并且作业现场张贴作业测定结果和职业卫生告知卡,保证工程内流动人员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有毒有害物质。

REDA在产品设计之初已经考虑到各种材料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反复的试验,将有毒物质用低毒物质代替、将低毒物质用无毒物质代替,并且在操作现场参考SDS内容 (Safety Data Sheet,安全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成分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措施、毒理学信息等16项内容,参考SDS内容可以有效地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及环境的破坏),设置必要的通风排气系统,准备相应的应急设施(洗眼器和淋浴器),介绍简洁易懂的作业方法。

公司引进了日本关于化学品类物质的安全卫生评价方法――CRA(化学品风险评价),在各种化学品导入前,通过数字化评价,根据化学品的风险识别,进行必要的改善,将风险降到可控范围,最终投入到生产中,保证了安全作业。

个人监护档案分类管理

公司对全体员工实施了健康档案管理,其中对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实施了个人监护档案的特别对待。

所有的岗前作业人员在正式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均会收到REDA下发的职业病危害岗位作业告知书,将岗位的作业内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名称、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职业性防护措施等向作业员本人告知。得到本人签字同意后,方才对本人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通知本人。

岗前、在岗、离岗的职业健康体检全部装入档案袋管理,并且建立健全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第一时间准确地把握员工的健康状况。

多重职业卫生现场检查

REDA实施了多样的职业卫生相关巡回检查,每月20个职场委员会通过自主的巡回检查,将本职场的问题点向中安会进行报告,通过全体委员的检讨,制定改善方案。

每年实施两次中安会委员巡回检查,分别在6月“安全生产月”和春节,由中安会委员分成4个小组,对全公司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确认,发现的隐患及问题点要求该部门在1周内必须改善完成。

公司每月还实施1次产业医(日本法律法规要求,企业需要为职工配备健康管理的专业医生,在日本企业中称为“产业医”)巡回检查,由公司的医生和护士到作业现场确认,以专业的技术对现场的一些可能引起职业病的作业内容进行指导。

日本母公司、各界客户、政府安监部门、EICC(电子行业行为规范)指定第三方也对REDA进行不定期的现场及文件监察。

持续改进

实现更好的职业卫生绩效

REDA在2014年初,为提高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聘请专业的评价机构对全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评价。通过国家级专家的现场讲评,也认识到本公司职业健康管理的不足,按照指导意见持续改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