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3 14:53: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学生写作指导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作文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
作文被有的语文教师视为“天敌”,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语文教师对于作文的目标不是很明确,有时候全凭心情布置作文,作文的布置或者作文教学都是很随机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对初中作文进行序列的构建和实践。写文章是一种高强度的表达活动,文章写出来是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存在的。由此,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对于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进行一下编排。
初一:对话的基础阶段――观察与再现。作文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展开:1.状物;2.写景;3.写人;4.记事。对话语言要求:正确清晰,力求具体、生动。
初二:对话的提升阶段――思考与表达。作文教学内容围绕以下四方面展开:1.“我”与自我,如理想、人生、未来等;2.“我”与人;3.“我”与社会;4.“我”与自然。印象最深刻的是金老师对水进行了阐释,并就水展开了很多题材,比如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提醒我们珍惜水资源等。
初三:对话的完善阶段――提炼与感染。内容主要包括:1.精神;2.美德;3.人生观、价值观;4.热点。
二、作文教学要分阶段训练
指导学生写作文不能一步登天,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分阶段训练,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即使学生刚模仿写作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模仿了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为此,新课标作出明确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如学生在形容运动员跑得快时,大部分学生写:发令枪一响,运动员犹如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我告诉学生弓箭是古代生活的常用品,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我们可以用有时代气息的东西来代替它。于是,学生便写出了:如火箭腾空一般,如超人归来一样等类似的句子。这些句子在原有形容速度快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强调写作过程中的读者意识
文学作品有四个要素,即作者、读者、世界、文本。但是,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否能真正认识到这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呢?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写作时要文字优美,让人感到有美感,这便是对文本的要求;我们要求写作表达真实情感,这是关注作者层面;而写作要反映生活,这又是在表现世界这一方面;而相对于读者,似乎强调的并不多。在学生写作时强调读者意识会更有利于学生文字思想的表达,会让他们更有倾诉的欲望。
记得有位语文教师在教初中生写作时说过:“语言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慢慢积累出来的。”语言是作文的基石,而思考就是灵魂。好的作文就是由细腻优美的语言、生动细致的细节等等堆砌起来的。如果学生会在作文中关注细节,那么语文教师就不会辛苦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的语言变得简洁凝练,让已经简洁凝练的语言变得细腻优美,更有味道呢?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要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在喜欢中积累,在喜欢中书写。只要学生愿意,他们就会写出好的文章来,只是现在我们要找到让他们愿意写的办法来。在写作中确立读者意识,无疑会起到一定的效果,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参考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 策略
初中生心中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渲泄和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现代初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自尊心强,喜好表现,在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收集两篇精彩文段,并在空白处写上些鉴赏文字,每次双休日收上来检查,发现好的“文章”或鉴赏文字在课上介绍并表扬,课后大家传阅,或上“壁报”供大家赏读。如将自己的“情绪”以写作形式表达出来,不但会对“情绪”起到舒缓调节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创造学生学语文、爱生活、爱作文的文学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观察生活并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和习惯。
一、激发真情实感,唤醒写作欲望。
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需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是引导学生道真情、说实话,提倡写心理话、作“心里文”,树立好文章应该由“心”而发,表达心灵的思想。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与做人的真谛,也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所以作文与做人应该统一起来,学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学做人的过程,教作文的过程也就是教做人的过程。写文章不是做文字游戏,作文就是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心里所想、亲身经历的,用自己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让真挚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文章应出自天然,只有“真”,才能“善”和“美”。二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己的文风。平时作文示范课时应多念一些个性化的作文、不同风格的作文,启发学生了解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
二、激励“用心”生活,记录自我真情。
许多中学生作文时感到生活范围狭窄,所以无事可记;生活单调枯燥,所以无情可抒。学生生活确实不够丰富、不够宽广、不够波澜起伏,而平凡的生活正是文学最好的素材,要坚定学生写作身边生活的信心。学生对世界的感触,可能不成熟,但绝对不单调。但是中学生大多不敢写自己的情感,觉得格调不高,觉得人物形象不完美。要让他们重新认识:生活小事、自己的情感才应该是自己文字的主体,才可以表达成很好的文字。写作实践既需要社会生活的砺炼,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深入生活,绝不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社会生活色彩纷呈、变幻莫测,但课堂时间有限,课本中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又较少,只有带领学生涉猎课外,才能扩展视野、增强兴趣。比如:开展课前三分钟训练,给学生口头锻炼的机会。内容不限,可以讲个笑话、说件新闻、邻里趣事、自我介绍等;可开展语文知识竞赛,如链接成语、对对联、猜谜语、编歇后语和小故事等;可举办诗文朗诵比赛、表演小品相声等。 转贴于
三、以“趣”促“导”,反思提升。
中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也有自己的兴趣对象。他们对回忆性的文章多数不擅长,而当下发生的事可以写得津津有味。他们可能不喜欢鲁迅却不能拒绝韩寒,不喜欢《红楼梦》却痴迷《哈里波特》。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压制或轻视,应该明白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要尽量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试着分析这些作品的成功处与缺陷,多与学生平等地沟通,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同时可以尝试播放一些世界名著的电影录像,阅读一些世界名著的片断,慢慢启发他们欣赏高雅的能力。比如:讲读课随机变成观察课、作文课,并及时拟出不同侧面的题目,让他们把见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学生能不兴趣盎然、全心投入、挥洒成文吗?从写作中得到美的享受,无疑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潜能,丰富了学生头脑,充实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四、互改互讲,共同提高。
一、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读是写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连文章都阅读不好的学生,能写出像样的文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名家名篇、美文美句,语言生动,易懂易记,都是滋养学生写作的好材料。日积月累,熟读课文,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尖下“流淌”出来。
二、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的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写作的时候就有东西可写,任何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表达得更加真切感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跟家人外出旅游、探亲、办事等,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写身边人,记身边事,抒身边情,用自己的眼睛真实地记录下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积累写作的素材,持之以恒,就能解决学生写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
三、要求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写作文章是一种能力,修改文章也是一种能力。有时候,我们觉得修改别人的作文比自己动手写作还难,这是因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学会修改作文,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写作是有规律的,写作时很难考虑周全,往往会顾此失彼,行文不畅,或文不对题,或语句不通,或错字别字,或乱用标点,不一而足。要求学生修改作文,发现并改正毛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宋朝有个文学家,用五百黄金的高价购买白居易修改的诗稿,细心研究白居易涂抹修改的地方,从中领悟写诗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帮助学生掌握为文之道的一种训练。
四、不吝赞赏学生作文有进步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学生在写作上的点滴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一步一步推动他们把作文越写越好。鼓励的力量不容小视,学生得到肯定,在体验成功带来喜悦的同时,对写作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挑选优秀作文或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在班级黑板报、手抄报上刊登,或在校园广播上朗诵,都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为中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很必要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并且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我从审题立意选材命题布局等方面进行指导。当然这些技巧不是脱离作文实际的枯燥乏味的技能,而是融合在具体的作文实践中的方法。
1 审题
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如《忠言逆耳助我行》其关键词应为“助我行”,而非“忠言逆耳”。许多学生都在审题这一环节出了差错,把文章的重点放在了“忠言逆耳”上,结果联想到古今中外的有关忠言逆耳的经典事例,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如果认真审题就会发现,这个作文是要求学生写它个人的成长经历的,在这一过程中,师长朋友等对作者的错误直言相劝,使作者认识并改正错误,从而健康成长。审题很重要,它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2 立意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要写出优秀的文章,就要尽量使主题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确立文章主题,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切合题目要求的主题,这是确立主题的首要原则,因为跑题是作文的大忌,要坚决剔除偏离题目的主题。二是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体验的主题。这样才可以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至于内容空洞无味。三是选择积极向上富有时代精神有一定深度的主题。颓废陈旧肤浅的主题无法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写不出精彩的文章。
3 选材
“材”,就是写作素材,是学生平时积累的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的信息。选择材料,基本原则就是围绕中心,并注意按“新”“真”“小”的标准进行选择。一是选择新颖的材料,新近发生的或鲜为人知的材料比起耳熟能详老生常谈的材料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二是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的真实的材料。选择最能感动自己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件为材料,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往往能感人至深。二是选材要小,以小见大,切入点小。选择那些对别人来说不起眼的生活小事,从中发现亮点,比如农家饭桌的变化能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一个苹果能表现出温馨的亲情,一个叮咛可以体现殷切的希望,一颗纽扣能寄托一世的情怀……小的材料往往更能震撼人心。
4 命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在第一时间里吸引读者,使读者眼前一亮,满怀阅读的期待。如何使自己的文章题目新颖脱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运用修辞法。可以运用比喻夸张反问设问借代对偶拟人等修辞方法来命题,比如《一片枯叶的幸福》《摇曳的绿在心中流动》。二是引用法。引用诗句歌词名句广告词等来命题,如《喜刷刷喜刷刷》《恰同学少年》《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是运用符号法。如《回头?向前?》《生活―》。四是反弹琵琶法。如《开卷未必有益》《谁来教育教育》。五是点铁成金法。如《大雨中的那把伞》《从头开始》作为理发师的父亲。
5 布局
谋篇布局即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把表现文章主题的材料进行安排。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的安排及过渡等。谋篇布局的准则是突出文章的主题,目标是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并且通过运用写作技巧使文章具有自己的风格。
开头要靓丽、简洁、入题快、引人入胜,显示作者驾驭语言的水平,最忌东拉西扯,入题过慢。一可以引用歌词、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如“‘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每当听到这悦耳的歌声,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她那可爱的笑容”。二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如“他第一次出现便使众人情不自禁的爆发出了一阵阵戏谑的欢笑。”(《漠视也是一种关怀》)三可以写景状物,渲染气氛。如“夜深,人静,房内没有上灯,任如水的月光泻满我的小屋子。抬眼望望莹莹的天空缀满了闪闪的明星。呷一口书桌上热气腾腾的清茶,左手托着腮,双目凝视着楼下斑驳的竹影,那些浸透着母爱的点点滴滴的往事从心灵深处浮了上来……”(《大爱无限》)。四用比喻排比句抒情,激发读者的感情。如“我从风中走过,岁月的河水‘哗哗’地在身边流淌着,透过青春的眉头远远望去,生命的山坡隔离了喧嚣的红尘,在风起的瞬间,柳絮飘扬,花谢花飞。”(《走不尽的路,看不完的花》)。五开门见山,平实朴素中蕴含道理。如“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留点空白》)。
结尾要精彩有力耐人寻味。文章的结尾如同一曲终了,或戛然而止,或余音袅袅,或发人深省,或引人遐想。一个好的结尾应当有这样的效果: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或升华主题,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一卒章显志。可用议论抒情点明题旨,如“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幸福没有榜样》);可以引用诗词格言及人物的语言来点题,如“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以’。”(《三思而后行》)。二照应开头。如“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与文章开头的“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相呼应。(《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三描写,可以写景写事写人。如“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去,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三袋米的故事》)。
关键词;作文评语;指导;爱心;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69-01
关于作文评语,有的老师只是在学生作文上打一个硬邦邦的分数;有的老师虽然写评语,却是一些干瘪无力,缺乏思想火花和指导作用的评语,如“结构不清楚,事例不具体”等。学生看到这种没有指导性的作文评语后,往往不知所云,不能发现写作中的不足之处与可嘉之笔,对作文的提高也就谈不上帮助。更因此而影响学生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的激情与积极性。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旅程,是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展现的重要窗口。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作文评语中的每一句话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心理。具有指导性的作文评语往往会令学生茅塞顿开,或借此生发下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反之,则会使学生不知所云,甚至望而生厌,失去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作文评语已经成为当前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给学生写有指导性的作文评语,使学生从评语中既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写一次有一次收获,又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兴趣,调动他们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习作要求进行指导
老师每次布置作文,都有训练重点。在批改作文时,应该根据训练重点,从文章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立意角度、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点评。使学生一看便明白评语的具体指向,然后对症下药,修改作文时才能有的放矢。例如在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训练中,有个学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写。如果我们在批语时只写“事例不具体,语言不生动”,学生拿到作文打开一看:唉,怎么尽是问题?怎么改进呢?产生这样失望的心情,学生还愿意写作吗?如果老师用自己的一双"慧眼",从学生习作中找出闪光的地方加以肯定,指出不足予以指引,效果就不同了。
2.激发学生升华文章主题的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的作文大多是真情的演绎,而真情的演绎来自于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感受,中学生受社会阅历的局限和对人生缺乏深刻的思考,而往往使文章的主题立意不高。因此我们在作文批改时不妨适时适量地留一两道必须思考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给他们植一株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桃树。如有位学生写《爬山》这篇文章,在结尾只有一句话:我很高兴爬上了这座高山。我在作文评语中没有直接指导他怎样修改,而是提出了几个问题:你是靠什么爬上这座高山?之后你看到什么?想想爬山和学习有没有联系?学生再交上作文后文章结尾已改为:意志力终于“大获全胜”,我到达了山顶。白云伴着我笑,小草为我祝福。我环顾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林,姹紫嫣红的繁花,崎岖曲折的小路,成串成串的野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不走完所有的山路能达山顶吗?学习其实就像是在爬一座山,光在一边观看,不会知道它究竟有多高的。
两次习作相比,修改后作文结尾更丰富、更深刻。原因就在于调动了学生升华文章主题的兴趣。学生以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根红线为维系,放飞思绪,妙用比喻、引用,进而升华主题,深化中心。
3.寓德育于写作中进行指导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每个人窥测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而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不仅要指导写作技法,也要满怀深情为学生进行“解惑”,让评语成为学生人生迷途中的灯塔。
如有一位学生写《我的初一生活》,文章叙述了初一生活的几个片段:课堂上搞恶作剧不认真听课;课外忙于“上网冲浪”和沉迷于电视连续剧,因此期考成绩“惨不忍睹”(七科有四科亮"红灯")。但从文章字里行间却读不到“悔改”之意。于是我这样批语:时间是最公正最严厉的审判官,勤奋者得到他的奖赏,虚度者得到他的一头白发,正值花样年华的你,应怎样做才能使青春之花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呢?这位学生从评语中品出了老师的鼓励和希望,马上振奋起来,花费数倍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他修改后的作文结尾这样写道:看着成绩单,我顿悟到自己己为初中生活抹上了一个污点,浪费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决心通过发奋学习来抹净这个刺眼的污点,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他不仅道出了自己的醒悟,也使人看到一个勇于自新、力求上进的中学生形象。因此在作文批语时绝不能只单单地进行技法指导而忽视思想教育。
4.评语要投入感情,倾注爱心
关键词:生活;积累;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93-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课标中的这些论述,明确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常遇到这种情况:一提起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没有东西”写了。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在于我们没有让学生养成搜集材料、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平时不去观察生活,不去积累作文材料,等到写作文的时候,当然会苦于“没有东西”写。
如何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探索。《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书。只有把课堂的“点”向课外的“面”拓宽延伸,才能使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和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加深,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1.走进大自然,为写作“开渠引源”
我们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翠绿的山林田野小鸟叽叽……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校园、田野,收集秋天的落叶,发现昆虫的秘密……在大自然中学生观察、体验、实践,日积月累,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也飞到学生的笔上、纸上,让学生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事,抒不完的情。
2.体验校园学习生活,为写作“建仓筑库”
校园生活是学生习作巨大的素材储备库,也是学生学会习作的实践训练基地。
(1)体验人文环境,感受校园文化。校园的一花一草都彰显着校园人文环境。带领学生细细体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渐入"物我合一"的境界,校园文化也能成为学生写作成果的一大亮点。体验校园人文环境,感受校园文化建设。
(2)参与学校活动,体验校园生活。我校的校训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成长的快乐。艺术节大舞台、运动会、主题班会、读书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真是数不胜数。从中开阔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视野,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丰富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收集信息,让学生留心观察每一次活动,并把活动的过程及感受随时记下来,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感悟生活
我校组织学生有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春天,我们组织学生春游横山,游览石臼湖,让学生学写游记;每年"三・八"妇女节,学校开展感恩母亲活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我们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来到横山抗日革命英雄纪念碑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繁花似锦的五月,我们组织中年级学生参观市科技馆。重阳节,我带领学生走进博望镇敬老院,慰问老人们。暑假,我们开展了"读一本好书"活动;寒假期间,我们开展了"寒假生活"活动,学生融入浓浓的年味之中,送灶、贴对联、挂灯笼、拜年、猜灯谜、看花灯……我们还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教师不适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情感就会从笔尖自然流出。通过开展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体验家庭亲情生活,为写作采撷灵感
学生对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感悟是来自于家庭的。我们要求学生在家庭里:参加家务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开展亲子对话活动。另外通过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观察家庭活动,促使学生关心家庭,关爱亲人,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活动,并让学生写亲情征文。《为妈妈洗脚》等作文感人至深,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一、拓展生活空间,注重汲取写作养料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活水,是文章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作文训练就成了无源之水。目前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接触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约。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引进生活活水,使学生深入生活,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1.借助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且提出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如果我们再借助和挖掘教材资源优势,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创设和补充学生生活的空间,那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是十分有力的。在教材中,“语文活动”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中最独具特色的内容,如果我们再能把有些课文篇目教学也转换成“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那么可供选择的内容则更多。这样,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文,在生活语文中学习做人,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和宽泛的写作素材。
2.加强阅读指导,汲取写作养料。我们知道,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课外的大量阅读来加强辅助指导和提高。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辨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古人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作文教学对我们提出的挑战,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局面不停地探索。
二、夯实写作训练,抓实课堂主阵地
1.夯实课堂教学,加强思维训练,学习范文技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往往是教学中的薄弱点。有个别教师曾有过一学期无一次作文教学的怪现象,至于组织不得力、批改不及时、讲评缺乏针对性的状况就更不难想象。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夯实课堂训练是一剂最有效的良方。具体办法如下:
第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①指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养成观察思考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②明确每次训练目标,强调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效率,限时限量从严要求,并持之以恒;
③加强片段或短篇写作训练,多层次局部指导以致复合为整体写作训练;
④将平日每课前的“三分钟演讲”(说的训练)设计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说――听(记)――评”综合训练;
⑤“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多种训练形式交替运用,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⑥提倡写“班级接力作文”,尝试作文“快写”训练;
⑦构建理论指导和写作训练课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导”和“评”的精要适宜,强调“写”的快速达标。
第二,注意学习和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
如记叙文的开篇方法就可以从下列篇目中学习、借鉴和提高:开门见山――《白杨礼赞》,交代动机――《回忆我的母亲》,描写环境――《驿路梨花》,议论抒情――《谁是最可爱的人》,倒叙情节――《一件珍贵的衬衫》、《记一辆纺车》,等等。当然,其他写作方法的训练,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范例。
一、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与时俱进,关注社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2011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以“一心只读教科书,两耳不闻天下事”,来封闭自己,实在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他们充满着告别少年生活与步如青年时代的困惑,他们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伤怀,有过成功的笑容,有过失败的泪水,他们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旗帜鲜明地引导他们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增强环保意识,发扬合作学习、团队精神,关心别人,把握机会,积极向上。形成以“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我和家庭我和社会我和学校”这样一个轨迹来引导他们去感悟自我,比如“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我的读书生活”等等。我们的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每一个场景,都可以触动学生的思绪而成为作文的契机。为了让学生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笔者反复地告诫学生,从日出到日落,在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要努力去寻找你心动的东西,它或许是一阵风,一阵雨,它也许是几片落叶,一句问候。每一次感悟就是一级台阶,每一次观察就是一次进步。从而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迪了他们的心智,涵养了他们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的信心。
二、培养习惯,注重养成教育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写作的效率,必须培养起几种习惯。好习惯一经养成,学生将受益终身,这是任何外在因素所不能左右的。
(一)养成读书的习惯
高尔基曾说过:“我见了书籍,就像饥饿的人看见面包一样”。“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有了如此的兴趣爱好,有什么书不能好好读呢?又何患效率不高!为此,笔者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选一些学生作品或课外好文章,然后让学生集体阅读,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语感,又学习其精华,且形成习惯,天天坚持,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一本书。这样,学生在书籍的世界中成长。“时间和物质是构成新世纪的硬件,书籍和思想是支撑新世纪的软件”。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读书,读好书,读有用的书。由此便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养成观察的习惯
社会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社会获得,这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蓬勃发展,一日千里的现实社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沃土,我们则需要主动吸取养分,迅速成长,这就要求我们热爱生活,关心并接触社会,在接触了解的过程中,勤于思考,不断训练思维,培养情感,关心并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自己的眼睛不断地摄取各种镜头,并用心去感受和思考。
(三)养成动手的习惯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提高,光靠听老师讲写作技巧和文章分析是提不高的。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去尝。要提高写作能力,要靠平时认真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日积月累的用心读书、用心生活和尽可能多的动手实践中逐步提高。故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读书有摘记,读后有感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养成积累的习惯
要扩大生活的圈子,尽可能多的接触生活,所以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主动的接触社会,接触身边的人和事,主动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用心采撷生活中闪光的珍珠,摄取有典型意义的镜头,反映生活的本质,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增加自己的经历储备和语言储备。并要求他们对头脑中一刹那的念头或感悟及时的记录下来,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三、灵活批改,讲评展示
常言说:“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中老师斟酌词句,精批细改,讲练结合,然而学生对此却无动于衷,作文发下后往往只是粗略的浏览,便将其束之高阁,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对此在批改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
1.批改具体有重点。学生的作文:“如果需要批,需要改,要有的放矢,箭不虚发”。作文批改无须面面俱到,点滴不漏,而应该对症下药。重眉批,少总批、从小到大,逐渐解决,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也不会受到打击。
2.浅改或不改。所谓浅改,就是要在批改中对错误的地方画出符号或括号,让学生自己当医生,以达到引以为戒或减少错误的目的。
3.互动批改。即动员分组,互定标准,互改习作,互谈体会,互推佳作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唱主角,师生、生生之间互动配合。实践证明,互动批改方式很成功。学生对此有好奇心,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批改时甚至比老师看得认真,批得用心,从而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及时讲评,编好佳作精选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变作文本为活页作文。作文之后,从中选出佳作,编辑成优秀作文集,发给同学们欣赏。这对作文被选入集子的同学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而对那些作文未被入选的同学也是一个促进。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在一些同学受到鼓励的同时,也让一些同学得到了激励,班级的写作气氛会越来越浓。
【关键词】写作 高中学生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121-02
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的一个必修环节,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占25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学生最怕的也是作文,常常感叹:“语文作文难,英语作文更难。”尤其是我们山区生源基础极差的高中,许多学生在考试写作文时,深感笔头沉重,无从下手,要么廖廖数词,草草了事;要么通篇是中文式句型结构和错字,甚至有些学生干脆直接忽略作文,交白卷。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源特点,总结如下:
生源基础差是造成英语写作难的主要原因。因为本地是经济落后的山区高中,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中考成绩好的学生基本考到外地高中了,留下来的学生中有80%的英语中考成绩都不到50分。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打下良好的英语基本功,造成词汇贫乏、不懂语法和写作技能生疏等。上高中后,随着学科增多,学习时间减少,英语课程内容既增多又加深,更是令学生感到英语犹如天书一样听不懂、学不会。尤其是最高综合能力体现的作文,更是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无从下笔。我作为一名山区高中的英语教师,深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曾经听到某些老师说:“学生英语基础太差,单词都不认识几个,还写什么作文。还是把精力多放在背单词上,能看懂阅读就可以了。”可是放弃作文就等于放弃高考的25分,这将对学生的前途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不但不会忽视,反而更加重视把作文作为一项重点的教学任务去抓,积极地探索能适合山区生源基础差的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方法。
一 词汇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写作文就是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运用,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作为基础,学生就无法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词汇的积累训练非常重要,我采取的策略是:(1)平时的例行听写。听写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去背单词。由于学生基础差,每次听写单词不宜太多,太多学生记不住,反而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建议每次以10个单词或词组为限。(2)开展拼写单词比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每月开展一次,范围限制在本月所学的单词、词组。范围小,就减少了背的难度,学生才有兴趣主动参与。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一些物质奖励。(3)提倡课后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很有帮助。布置的阅读任务,要和本单元课题有衔接的作品,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求知的兴趣。而且文章不宜太长,要让学生容易理解。如在学习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我让学生去阅读这篇戏剧的结尾,并简单概括内容,单词数在100~120个之间,这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大量的课后阅读,既能增长词汇量,又能熟悉一些单词的用法、句子的时态、优美的语言表达和句子的基本结构。在“读书破万卷”的前提下,学生在写作文时,引发联想,自然而然就会套用。
二 以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入门,先简后难,循序渐进,增强写作训练
由于本校学生英语基础太薄弱,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英语已经失去了信心,就更别提写作文了。所以在高一教学时,我以极大的耐心,慢慢地循循善诱,用各种手段方法诱其入门。我视学生如初学者,先从最简单的句子练起,学会表达一些简单的意思。如I am a student. He is my friend.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等这类语法结构简单,单词常用的句型。这种练习可以通过看图写话,连词成句,用所给的词组来造句等形式来完成。经过一定的句型训练之后,学生的词汇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也了解了一些基本语法、词法和时态,就可以开始训练写简单的小作文了。作文题材不可以太大、太复杂、太理性化。如“Earth Problems”就太理性化了,学生有限的词汇量会让他们无从下手。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学校,描述一次旅游,自己的周末生活情况等。这样的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涉及的词汇都是最常用的,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以减轻写作的难度。写作训练不可以完全脱离教材独立进行,有时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命题。但也并不是每一单元都做针对性的训练,要根据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来选择单元题材作文。如Culture Relics,这一单元结合太多的说明和历史知识在内,不适合写作文。而在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涉及的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非常适合训练写作。我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熟悉的节日来写。由于学生刚学完本单元,熟悉相关的词汇、时态、句型,知道查阅和运用,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束手束脚。此类的单元作文训练延续到整个高中教材上完。
三 分阶段,定题材,长期地、有计划地开展写作训练
要使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过长期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写作训练。高一是强化入门训练,以写简单句为主。初步训练多使用简单句,只要学生能把意思叙述清楚,就是流水账似的作文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甚至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可降低要求,仅要求尽量多写单词,写对单词。即使写出满篇的毫无英语语法结构的中国式作文,也要多多鼓励和表扬,令其树立信心,能有兴趣继续写下去。到了高二年级,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去学习、去写作了。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本知识,我在训练作文的内容和结构上开始适当地增加难度。如使用一些形容词、副词作修饰,适当采用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这样作文就会增添几分文采,避免文章过于单调。在出题上,
可选择较为大一点的题目,如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ow to Keep Healthy等,以增强写作难度,提高训练写作的技能。高三年级时以训练历年高考题型为主,综合训练各种题型,让学生掌握高考动向,如提纲作文、提示作文、图表作文、书信应用文等。训练学生熟练运用各种文体的格式和常用的表达法,要求学生记大量的范文和常用的句型。
四 及时批改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批改和讲评是写作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批改并不是简单的给个分数了事,也不是有错必纠,这不但费时,而且过多的纠正,最后就成了教师自己的作品,这还不如直接展示给学生范文。我更看重的是通过批改去发现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否进步。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励学生有写下去的信心。作文批改完后,不要分发下去就结束了事,否则学生只会看了分数后就置之不理。教师应及时做好讲评,强调某些普遍存在的错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让学生纠正自己的作文,并把范文抄写背下,力争做到每篇作文学生都能实打实的拿下,积少成多成为自己随时都能借用的范文。
总之,只要在作文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耐心地去教,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写,一定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高考时水到渠成,圆满地攻克作文,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