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3 15:55: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浅析
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开始了生物科技新纪元,生物技术在众多领域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生物知识在缓解人们面对的能源不足、环境恶化以及人口过多等问题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中生物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基础阶段,对其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的教学也应该进行改进与完善。
一、推行先学后教的方式
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被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正视他们的主置,并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主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更高,同时提倡先学后教的新方式。先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彼此交流的平台。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以更高的效率完成生物课程的学习任务。后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教学生,也就是让那些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教还未掌握知识的学生,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参与程度,让生物课堂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课堂。
1.先学
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引导他们自主的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可是这绝不代表放任他们完全自由,教师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进行一言堂的教学,但也不是对他们置之不理,而是应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帮助他们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生物课程学习。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难点,从而影响后续的学习,这时教师应及时做好对他们的知识引导工作,具体做到:(1)引导。教师可以借助板书、预先布置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思路,为他们指明正确的思考和学习方向。(2)总结。教师还应把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表现出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并确定以上问题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对新知识的理解错误还是对旧知识的掌握不足,并据此安排再次备课的内容,提高后续教学的效率。
2.后教
后教部分主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确定需要教的具体内容。在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弄清楚哪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部分知识还未能掌握。所以,在进行教的时候,教师应该教他们还未能掌握的那部分知识,将教学的关键点着眼于学生普遍存在疑问上,对于他们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只要简单带过即可。
其次,确定教的具体形式。这里的教并不是由教师来进行讲授,而是由学生教学生,安排那些已经掌握了课程知识的学生教未能掌握的学生,教师同时注意引导,但是不能太多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教学,只需在他们存在不同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进行解释即可。
最后,了解教的具体要求。其实教的重点在于会学,并非学会。所以,教师在教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将答案直接给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让他们借助协作学习、交流沟通来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获得的过程,让他们在学会的同时,也变得会学。
二、随堂检测教学成果
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学生对生物学知识通常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只是简单将知识和题目死记硬背,并未能真正领会知识的内涵。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不但要对知识掌握、理解,还要求他们能够将知识灵活的运用。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的习题训练模式。素质教育绝不是不用考试,不用练习,但是安排学生练习,是作为让他们领会知识内涵的辅助手段,不能将其作为目的。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作者认为应该进行精讲精练式的尝试,随堂检测教学的成果。这样不但能够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让他们从大量的课后作业里解放出来,还能够让他们转变对生物课程的看法,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此外,随堂检测能够让学生第一时间复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习题的选择也应讲究技巧:首先应该有针对性。生物教师在选择练习题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针对性强的,同一知识点的考查选择一道或两道题就可以,让学生摆脱海量的练习题。教师还要注意精讲精练,让学生由一道题能够举一反三的解答该类型所有其它习题。其次应该具有开放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决不能用他们解题的正确性来衡量,而是要关注他们是否能够将知识重新组合并创新性的解答问题。所以,在选择习题的时候,教师应注重开放性,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以及想象空间,激发他们打破思维的框框,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答习题。最后应该具有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习题能够刺激学生的独立思维,从而实现他们对知识内涵真正的领会。例如,学习过“遗传和变异”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就自己和双亲的外貌、性格的相同与不同来阐述自己的看法,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三、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不仅仅是教学设备和教材的改变翻新,这还预示着教学方法及模式的大幅度改变。教师只有增强自身能力,快速的适应并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容,才能引导学生及时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及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跟好的贯彻新课程标准。在适应新教材体系的过程中,如何掌控与以往不同的生物课堂,对每一位生物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一、改变传统教学态度,积极与学生交流
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是师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的较好途径。教师只有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知道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而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新的课程教学强调师生交往,构建良好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以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思想共鸣。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单一、枯燥,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更注重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共同学习。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知识与信息的交流,它意味着对话、参与以及相互构建,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活动方式,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精神氛围的创建。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过程中有了和教师的交流,就能让自己思想得到解放,个性得到突显。及时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对教师而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场思想交流的盛宴,这样的课堂不仅没有浪费师生的时间,而且,每时每刻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目前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拘泥于固定不变的形式,在预设的固定教学目标中教师要开放的、适时地嵌入一些让学生始料未及的材料和结论,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大胆的想象质疑,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在论述某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时,可以故意改变某个点,看学生能否通过独立的思考发现并指出理论的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给予学生鼓励和提点。这样会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二、培养自身应变能力,增强课堂魅力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对生物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的探索生物学知识。要想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之前充分准备教学课件,让学生思维及时的与新课连接。在课堂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风趣有起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通过对不同教师的课堂观察不难发现,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语言平淡无力,其课堂也会死气沉沉。而一个面带笑容、语言犀利、灵活多变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其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往往非常突出。初中生物教学中也会有不少纯理论的知识,在讲解这样的知识时,一个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教学进行时要不断的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如果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反应灵敏度降低,教师就要及时的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常识或者笑话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人体生物电的时候,联系到试验中青蛙被肢解后,腿部经微电流依然能出现抽搐的现象,来进一步讲解,这样学生就会被一些有迹可循的实例所吸引,而不会觉得教师的讲解都是纸上空谈。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透彻的理解生物问题,还要不断的将问题植入到生活中,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这样会让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在生活总不断的探索真理。例如:在讲到中学生要远离及烟酒的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一支烟进行研究分析,让学生真正见识到吸烟的危害,这样不仅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更具有教育意义。另外还有像学习血液循环时,可以联系到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在对每一个课题的阐述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联系是几问题外,还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评论社会现实,发掘与生物有关的现象与活动,并动员所有同学参与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使得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了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另外,教师要注意经常设计一些比较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能积极的参与到课题的讨论中。这样会让这部分同学得到大家的肯定,增强在以后学习生物课程的自信心,进而提高生物学科的成绩。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教学的不断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广大教师要坚持不懈,努力探索适合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要不断学习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推陈出新,增强课堂以及教师个人的魅力。注重课堂及课下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记录学生给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并根据这些记录不断的改善和丰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教学技巧,保证课堂生动有趣的同时还要让师生双方都能有所收获,切忌顾此失彼。广泛的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有所用,能利用生活实际来丰富课堂知识。虽然新课程下生物教学策略的探索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教师们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不断的践行自己的事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陈丽.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1.师生互动流于形式,忽视因材施教
当前,很多高中生物教师都采用“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没有给高中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使高中生对生物课堂失去兴趣。有的高中生物教师为了使课堂呈现热闹的景象,往往会在课堂中不断地提问,教师提出问题,立即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课堂表面比较热闹,其实学生并没有掌握教学的主旨。还有的高中生物教师选择的互动内容比较褊狭,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控制的互动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于形式化和虚假化,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参与度低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但是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语言表达不清,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最终陷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尴尬局面。高中生对于生物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不学都行,考试的时候提前背诵知识点就可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高中生物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原本可以生动、活泼的生物学科学习变得枯燥、单调。高中生物教学远离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学生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应付考试,失去了体验和感悟生活的价值,给生物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实施自主探究学习
21世纪的高中生物教育应该更加关注社会,面向全体高中生,不断丰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为高中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教学任务艰巨,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掌握知识,建立起正确的生物科学价值观。比如讲苏教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学目标是让高中生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针,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高中生自主探究,并且以多媒体的形式增强教学效果。对于班级中的优等生,笔者为他们准备了拓展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完成科学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笔者为他们准备了基础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扎实生物基础,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2.紧密联系生活,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需要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一方面鼓励高中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合生物教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生物教师教学要多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切实感受到生物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让高中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实现生物学习生活化。还要不断地挖掘隐性的教学资源,遵循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为高中生带来高效的生物课堂。比如讲苏教版高中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时应紧密联系生活,让高中生更好地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新动态,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关键字】新课标;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研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一切创造性学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就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发现的动机和能力,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现真理。这样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才能使学生学会并学好。问题情境是要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材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迫切性。
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节课时,教师首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而后提出这一节课的问题情境:1.光合作用能产生什么?2.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各是什么?动力、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也为全课的教学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探究的欲望也油然而生,从而教师可轻松地把学生引导进入自觉探究的活动中。
二、发挥实验优势,培养探究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但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探究兴趣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尝试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中“种子在呼吸作用中释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可尝试着改为学生实验,大部分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及方法,验证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时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提示能否用学生已知道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探究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积极思考后,许多学生想到用口吹气的方法,通过比较,自然地理解了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与人呼出的气体中一样的成分即二氧化碳。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会思考和怎样学习,这样能很快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延展探究空间,锻炼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在要求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观察、调查和实验,以及资料分析等,都是科学的探究活动。在新课改教材中,各种探究活动穿插在教学内容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让学生在课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出问题的结论,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知识时,在做好课外调查安排的同时,还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做“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实验。上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植物在蒸馏水中生长得小且黄,在肥土浸出液中生长得大而绿。紧接着教师提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渴望得到正确答案时,教师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肥土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的新知识,也达到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锻炼的目的。
四、突出教学主体,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会学”生物知识,并运用它在主动地探究过程中摸索出学习生物的方法,使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生物课堂 教学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在我县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县生物教师正在享受着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正快乐并痛苦着。通过一年的实施,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也正思索着如何进一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开展探究性学习这个全新的理念。生物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工场”。其实也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是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导演。我们如何设计出生动活泼、富有人性课堂45分钟,这是大家都在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甚至我们可以说,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自己探索的教学模式与大家共勉。
1.导学案――备课模式
课堂要改革首先要从备课改革入手,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有人把它比作一朝分娩的“十月怀胎”,也有人把它比喻成建筑大厦前的“蓝图设计”。可见其重要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把备课分成了“导学提纲――自学难点――引导点拨――目标检测――教学反思――素材链接”六大块。其中导学提纲是教师在熟读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的提纲,以供学生自学时参考使用。提纲的形式可以是问题式、表格式、填空式等等。自学难点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经讨论未解决的或发现的有疑问的问题,通过小组长反馈上来的。这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引导点拨的重点。引导点拨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要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想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应对不同的回答,以确保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比如在备课中采用分散难点,联系实际,有旧到新,搭桥过河,进行类比等化难为易的方法,然后再总结解题思路。这样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目标检测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练习题,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反思是根据上课情况找出成功、不足之处,或自己在教学中所感、所悟、所得。素材链接是一个资料积累得过程,可以通过上网查询、用书目录、或者剪报、文字摘抄等对本节课有用得素材。
2.先学后教――上课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应做到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不是重点的不讲,过于难的不讲。到底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把课堂分成了两部分先是预习课,然后是点拨课。那么具体怎样来上这两部分课呢?首先在上课伊始,老师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问题情境的提出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然后结合老师设计的自学提纲,认真阅读课本找出自己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有针对的讨论、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的得到提高。学生预习完成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上来,老师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点拨引导。在老师点拨过程中要充分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存在的疑难点,对同一问题认识有争议时,可以让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大家评判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答案。这样通过比较、鉴别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后及时的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对于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再进行矫正点拨,以确保每节课都能做到堂堂清。
3.自主作业――作业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生物教学 探究
一、生物新课标的主体是探究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以探究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面对疑问不是教师的答案,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保证探究课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实验设计的准确性会逐步加强。
喜欢探究是中学生的天性,利用这一天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创生物教学的新局面。生物课中许多实验,探究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学生自己准备这些材料即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适应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教学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适应新课标要求。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片面重视继承性、接受性的做法,完全废除注入式教学,采取问题式教学,给学生做好榜样。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异,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权威理论”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盲从,同时不过于牵制学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完全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民主、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师生关系融洽,为学生大胆提问提供外界条件。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研究性课题在生物课本中的出现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产物,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如何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知识大门的能力,决不是机械地传授教材知识,更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研究性学习能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逐步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
2.教法上要适应新课标要求,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学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
3.教会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标要求,加强合作学习。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教学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法指导是关键。学习活动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而思维则是学生学习中主要的智力活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培养能力的素质出发,确立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学会正确思维,这就要我们改“灌输式”、“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要有所突破,而学习方式的突破关键一项就是教师应大力推进探究民生教学,这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也是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征。探究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即改变过去“灌输知识”为“问题探究”。在探究中使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4.对学生评价适应新课标要求,不仅要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也就是要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必要的检测,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缺陷,并能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就是要评价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生观点;评价对学习过程中的质疑、求实、创新和科学态度。
一、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变化
1.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
生物课程标准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出发点,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观念。教师要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基础上对新教材的实验进行再构思和再组织处理,探索新的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鼓励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自我反思、质疑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亲自动手组织和安排实验,才能从准备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将实验课作为促进师生实践能力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2.实验教学地位的提升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对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做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这使得生物学实验从课程教学尴尬的边缘地位解脱出来,成为实现课程标准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地位显著提高了。
3.实验内容的多层次
新课标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实验数量和类型都大大增加了,建立起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相结合的实验内容体系,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和选修模块共设计实验63项,除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的28项实验以外,还包括搜集资料、调查分析、制作模型、技能训练、讨论与交流的等各种实践活动,而且选修教材的大多数实验都与生产实践、科学前沿密切相关,体现了实验内容的现代化、先进性和应用性。新课标删除了与解剖有关的所有实验,体现了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和完善生物实验教学,建议教师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打破了验证性实验一统天下的局面,由封闭式的实验教学向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转变。教师不再越俎代庖,而是根据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究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此,实验的分组人数、实验室的布局和管理形式都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变革。
5.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科学素养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促使学生真正转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逐渐趋于完善,对改进实验教学和构建素质教育的实验教学体系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6.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目前,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生物学实验教学,开辟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为传统实验教学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演示比较危险、复杂的实验,或者数字化模拟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及成果展示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
二、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
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实验的地位、类型、教学体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和积极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中学要打破陈旧的实验室格局,重新规划和建设有利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实验教学环境。
1.学生实验室的重新整合与分配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学生实验内容及类型,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也相应提高了。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普通学生实验室最好能集学生分组实验、显微镜观察、课堂演示实验于一体,提高学生实验室的利用效率。标本室占据面积较大但利用率较低,可以考虑将部分浸制或干制的标本放置于学生实验室周围,学生可以在课堂间隙观察学习,既节省了单独设置标本室的空间,又能发挥标本的教学价值。
2.设置教师实验准备室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准备的材料、配制的实验试剂、安装调试的仪器种类和数量都比以往复杂得多。教师要参与实验准备和教学的整个过程,需要单独的实验备课场所,室内要配置固定的实验桌和实验橱,备足常用实验器材、药品、玻璃仪器等,随用随取,方便使用。可以将原来的解剖室改为教师实验准备室,剩余空间放置保存条件比较高的标本。
3.增设生物培养室
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建立生物培养室,专门培养实验教学所需的材料,或者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基地和进行长期系统观察实验的场所。培养室除了常规设备,如温度计、喷雾器、化学药品和各种玻璃仪器以外,还应该增加一些新的设备,如干热灭菌锅、无菌工作台、光照培养箱等,突出科研和专业实践的特点,为深入开展探究性活动提供基础条件。
4.增加实验仪器和药品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生物必修和选修的教材中新增加了不少实验,相应地也要补充一些仪器和药品试剂,比较常用的仪器有干湿计、血球计数板、恒温水浴锅、冰箱、pH计、高压蒸汽灭菌锅等,还包括一些药品,如甲基蓝、健那绿、酚酞、吡罗红、溴麝香草酚蓝、常用的生长素、琼脂、牛肉膏蛋白胨、水解酪素等。
5.配置计算机信息技术设备
在生物学实验室中可以配备如电视、投影仪、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等教学辅助设施,还可采用局域网的方式创建网上虚拟实验室或仿真实验室,或者利用卫星电视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远程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6.改进实验室的安全设施
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数量、类型、仪器设备和药品大量增加,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在原有基础上应该有所改进。首先,要保证生物实验室人均面积的达标,尤其是要确保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包括教室里座位两侧及中间通道,学生前后排座位的间距要保证安全距离。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明确实验的正确操作规则,规范地使用药品、操作仪器,尤其是新增加的一些危险性较大的仪器和药品,必须确保随时处于教师的监控之中,最好能为学生配备防护围裙、手套、防火毯等。第三,教师要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尽量选择无毒或低毒的试剂,减少污染物,确保实验安全。
7.实验室重新布局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室式”或“排排坐”的实验室布局,显然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在保证符合《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规定的前提下,实验室的布局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力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首先,要积极营造实验室文化,烘托出科学实验的氛围和生命气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科学情感教育。例如,在实验室两边的墙壁张贴生物科学家的图像和名言名句;实验室黑板一侧的墙上可以开辟学生作品展示区,经常更新学生制作的标本、学具、小发明、小创造及问题探讨栏目等;实验室的墙角摆放四季常青的棕竹或者龟背竹,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斜插几枝青翠欲滴的万年青等;利用实验室最后面的空间摆放一些标本、模型,并配合教学进度及时更换;等等。其次,实验室的布局应适合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实验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同,学生分组人数及实验器材的配备也要随之变化,实验桌的组合要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实验桌要小型化,电源和水源的接入要与实验桌分开,可以采用一些岛式、组合式、可移动式的实验桌椅,方便学生分组活动和讨论。
三、结束语
科学、合理地建设好生物学实验室并且高效利用其功能是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必要条件。中学必须重视生物学实验室的改造,逐步完善实验教学的各项设施,促进实验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成军.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陈继贞,张祥沛,曹道平.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生物实验;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96-01
新课程标准中的实验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生物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教与学组织形式。探究式教学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生物,学会科学探究,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精心设疑,激发探究动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式的进行学习,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还是认真听讲,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压制,他们想象的空间受到挤压。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生物实践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实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在探究实验中,可采用“问题——探究”法。由教师设计适当的教学情景,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假设,并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分析观察,得出结论。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课本是用0. 3g/ml的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有部分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选用0. 3g/ml的浓度呢?如果用小于0.3g/ml或者大于0. 3g/ml的蔗糖溶液来分离,实验现象会否一样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让学生分组进行不同的探究:探究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蔗糖溶液中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分离情况如何?复原状况又如何?下面的表格是他们记录的数据:
从两组实验中看到:用0. lg/ml的蔗糖溶液时,细胞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滴加清水复原较慢;用0. 6g/ml的蔗糖溶液时,分离很明显,滴加清水但不能复原;而
用0. 3g/ml蔗糖溶液时,分离较明显,而且分离速度快,有一部分细胞原生质层已经脱离细胞壁,滴加清水,复原较快,现象明显。通过实验对比得出:蔗糖溶液浓度过小,不容易发生质壁分离而且分离速度慢,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不能复原。因此,同学们得出—个结论:用0. 3g/ml蔗糖溶液最适合观察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我及时表扬了学生敢于质疑和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重视过程,发挥主体作用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只是听老师贬味的讲,看单调的演示,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里,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的设计,实验操作的实践,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就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创新设计,培养创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地去背、读、记,没有时间去顾及发挥自由空间“创造”“发明”了。针对新课程特点,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自行设计实验,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聪明才智,更使得他们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从中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如果能长期让学生处于这种环境下,就能渐渐地培养出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实验评价,拓展实验能力
关键词: 生物新课程标准 教学策略 思考
目前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一线的许多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和所谓教学“任务”正“埋头苦干”,新课程改革成一头热,这和总理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符,也不符合现实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强调新课程标准,下面把我对生物新课标的点滴思考及在生物教学中的相关策略一并与同仁商榷。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1.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
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学校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德育为先,既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向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入更多能量。
2.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这是均衡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要求,来自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学生理应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获得有用的生物学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我们是一所农村学校,80%的学生是外地户籍,来自不同的家庭、阶层、民族,他们具有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和经验有很大差异。由此带来个性、兴趣、爱好、习惯、动机和需求的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体现新课程特点,使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
昆山尝试均衡教育已经多年,正有计划地落实学生的就近教育,想方设法地取消择校,教师多方位轮岗,使教育资源共享就是为了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要求每一所学校取消对学生的排名,评价时不准对学生有任何偏见,提倡用多样化的方式和内容,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
二、明确改革的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初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标环境下,必须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生物知识和生物技能及科学思维的培养,以此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内化成生物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教学要具有探索性,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学具有全体性。例如在教学血液成分的时候,要求学生仔细甄别血检报告中的测定值和参考值,测定值是实际测出的数据、而参考值则是一个健康数据范围,只有测定值在参考值允许的范围内,才是健康的,掌握此要领后,就能看懂血检报告和尿检报告,也就掌握一门小技能。除此之外,全体学生要学会熟练地测血压、掌握简单的抢救和自救方法、懂得优生优育、科学用膳的道理等。
2.讲究认知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活动的主要方法,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探索兴趣浓,但碍于生活经验少,动手能力弱,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推敲,所以在科学探究这一课提出了科学家是如何在生活中发现肉汤容易变质的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假设,制订了相应的实验计划和实施计划,推断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录像。期间用一开口的玻璃瓶和一鹅颈状瓶作比较,前者盛的肉汤没几天就变质了,而鹅颈状瓶里的肉汤四年都没变质,而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何在实验前,先将两瓶肉汤煮沸?(2)为什么要同时用两个瓶装肉汤?在商讨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科学性、逻辑性、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设计“探究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的科学探究,再视学生情况可增加“探究阳光、温度、空气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科学探究方案,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实验的课题来自于对生活、工作、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三、努力突出新课程改革方向
1.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状态,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以此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变注入教学为吸收教学,以促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提高教学效率。
2.开发学生的思维独立性
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积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充分发扬民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甚至可以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给大家讲课。
3.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