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物防治的优势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24 15:17: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物防治的优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物防治的优势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有害生物;问题分析;对策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城市环境质量。

1.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

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在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点发生,其蔓延之势已覆盖了我国5亿多亩森林。危害100多种植物的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扑灭”,而且新疫点频频出现,现对北京已成包围之势,正在敲响北京的大门。国槐的蛀干害虫锈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东南部为根据地,局部为害国槐、栾树,九十年代中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出击,成为蛀干害虫的优势种,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树“国槐”新的重要蛀虫。从未过长江的北方蛀虫臭椿沟眶象,在本世纪初,跟随寄主千头椿大举入侵上海市,形成严重危害。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遍及华东各省,如今又向东北扩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发现受其侵害,至2002年发生面积已达27万亩,成灾面积13.5万亩,4万亩松林在虫口下濒死或枯死。杉树、柏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阳,大有向东北扩散之势。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积已达50万公顷。青杨虎天牛在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地区再度暴发成灾。蔗扁蛾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危害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防治难度较大,如今已遍及华东、华中、华北、西南、东北等各地城市园林,危害植物达22科之多,除巴西木、发财树、绿萝、一品红、棕竹、鹅掌柴外,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园林许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杨树烂皮病1999年春在东北全部及华北、内蒙古部分地区流行,被害致死柳、杨等绿化树木近15万株。松枯梢病在山西、陕西、辽宁大发生,大连沿海地区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银杏大蚕蛾仅在陕西就发生2万公顷,东亚飞蝗在西北、华北再度暴发成灾。2003年春,长春市因冻害死亡杨、柳树2万余株,由冻害引发病害,严重染病的树木3万多株。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作为畜禽饲料、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以极快的无性繁殖,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

2.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五小害虫”(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2.2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害虫与寄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进化关系,可以说植物一栽下去就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是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源头。

2.3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猖獗

随着国际间植物交流的频繁,侵入型害虫不断传入我国,而我们当地天敌尚不能马上跟踪适应,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丧失使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严重危害100余种花卉植物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从国外传入的,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

2.4城市生态恶化为病虫害的发生开启了方便之门

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佳、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了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当某种生态因子达到灾变程度,养护管理又长期相当不力时,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暴发成灾,发展成为自然生物灾害。

2.5气候异常促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大发生

在城市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园林植物生长势极弱,这时气候方面的因素则变成决定性影响因子。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确定为灾变性气候引起。2003年春长春大量树木死亡也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

3.防治的对策

3.1加强抗性植物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

3.2加强养护管理,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加强养护管理就是人为地调整适合目的植物生长,而不适合有害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壮地生长,有害生物很难侵入,也不能大量繁殖,对目的植物构成威胁。从根本上解决植物衰退病这一难题。

3.3从规划设计着手,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阴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北方冬季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完美的绿色,去与自然规律进行无谓的抗争。

3.4应用最新科研成果,保护环境,使有害生物的控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应该把促进植物体内、体表以及周围环境中有益生物增长、调整生态和微生态环境这样一种生态防治手段纳入到控制园林植物中有害生物的措施中去,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廉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4.结语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而且园林绿化本身就是一门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此,园林要与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研究园林绿化的精髓,还要发扬园林的合理植物配置,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科]

【参考文献】

第2篇

P键词:营林技术;有害生物防治;应用进展;发展趋势

森林有害生物对森林长远健康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会对森林造成严重复杂的危害。我们在实际进行森林有害生物防止工作时,可遵循以下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以法治理、促进健康。利用病虫与森林的辩证关系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就是指综合防控。在营林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林业资源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施手段,对保护环境以及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有一定的意义。

一、营林措施控制森林病虫害

营林措施因其强大的优势以及特点被广泛应用推广,对森林病虫害治理与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天牛是森林资源高发病虫害之一,营林技术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在根源上对其治理,促进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

1.清理虫害木降低虫口密度

在实际进行病虫害治理后工作时,应以控制扩散源头为基础工作,对幼林及时进行虫害木清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工作,将被病虫危害的林木进行及时清除,防止病虫害对周围健康树木造成传染。清除工作完成后选用新的树种进行造林工程,在实际进行树种选择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所选树种对天牛一定有抗性。对该种病虫害的危害程度进行有效控制,最好将其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线以内。为实现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的目标,必须对危害严重树木进行及时清除。

2.采用伐根嫁接技术快速恢复林分

对虫害立木进行及时清除助于对受灾面积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对环境以及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影响与破坏,所以对林地的更新与恢复是病虫害治理工作完成后的首要任务,为实现快速回复林分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伐根嫁接这一方式进行树林更新。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具有强大的优势以及特点,后被广泛推广使用。

3.设置隔离带阻隔害虫

迁飞以及扩散是森林病虫害的显著特点,食性单一的害虫这一特点更加显著,有害口昆虫处于幼虫时不能进行长距离迁移,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设置隔离带,对幼虫转移危害进行有效阻止。

二、林技术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营林技术防治有害生物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其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还需不断加强和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尽管提倡造林规划设计中应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内容,但多只停留在理论上,未真正做到营林与森防部门的紧密结合,未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二是由于营林措施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实施相对困难,一些抗性树种的推广及树种混交、抚育等措施难以大面积实施。因而,多数地区仍以营造单一树种的纯林为主,管理较粗放,林分质量不高。三是对森林健康、森林生态系统防御有害生物的认识还不到位,在营林活动中不能做到适地适树,科学规划。四是在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误区,常寄希望于某一种措施或药剂就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从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特性来看,这是很难做到的。

三、用营林措施防御林业有害生物发展趋势

1.抗性育种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在传统育种的基础上,生物技术育种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在林木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转基因的表达水平、一些转化基因的组成型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昆虫对历杀虫晶体蛋白产生抗性等方面仍需进行不懈的探索。传统的引种、选种、杂交育种等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仍是育种的重要方法,但生物技术育种将是抗性育种的热点,其研发速度会不断加快。在不远的将来,林木抗性育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及基因定位、克隆、转化、分子标记、图谱构建等技术的日益成熟,给林木抗性育种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辅助育种手段。将各种生物技术手段与需要紧密结合,有目的的培育具不同抗性的优良品种,对培育健康森林、减少防治成本、实现可持续控制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的生态控制应是未来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的主要方向

生态控制指对有害生物种群生存的环境进行合理和最优的调控,使其种群生长速率回复到较低的半自然状态,逐步丧失危害性。生态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从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出发,在充分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替规律及其森林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周围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关系前提下,充分掌握各种益、害生物种群的发生消长规律,全面考虑各项措施的控制效果、相互关系、连锁反应及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调控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并辅以生理生化过程的调控,有利于有益生物的生长,控制有害生物的生长,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高生产力、高生态效益及持续控制有害生物和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目标。策略是利用寄主与有害生物、寄主与天敌、寄主与生态环境、有害生物与天敌、有害生物与环境问复杂的网络关系来实现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与管理,而不是直接采用广谱性化学药剂杀灭有害生物。核心是通过生态化的方法,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生态环境及其相关生物的合理或最优利用和最适调控,以实现生态系统高生产力和生态化的目标旧5。37J。

可见,营林技术在生态控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已有研究人员在杨树溃疡病和烂皮病防治中进行尝试,尽管目前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生态控制在未来的林业有害生物控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的主流方向。

四、结语

我们要真正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确定合理主伐期,对已感染森林病虫害的林分和成熟林分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以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使广大群众在从事林业生产中得到实惠。同时大力营造混交林,以实现林木多样性,变当前林业建设受制于病虫灾害的被动局面为主动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海霞.浅议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J].民营科技,2013(11).

[2] 高运涛.浅议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

第3篇

关键词:林业建设;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存在问题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必然性

(1)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不断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使有害生物危害加剧,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2)成灾有害生物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3)危险性有害生物潜在威胁增大,尽管还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例如,危害比较严重的松毛虫、松突圆蚧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

成灾。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1990年,原林业部提出了在全国开展以“一站三网”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后,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开始得到加强,普遍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和监测点,测报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起点低,特别是部分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网络的建设进展缓慢,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与当前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形势和监测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二是测报、监测手段落后、技术水平较低,预警能力不足;三是测报、监测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测报、监测网络作用的正常发挥。

2.2 科技力量不足,部门缺乏协调,防治手段落后,经费短缺 新技术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资金所限还未推广。目前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有害生物防治,预防机制差,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3.2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有害生物调查监测,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一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信息网络的管理和测报制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改善测报、监测点的基础条件,建立以先进的监测测报技术为依托,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基础,以区县监测点为辅助的测报网络体系,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进行监测和短、中、长期预报。二是通过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三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通过对各级测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

预报。

3.3 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亟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3.4 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病虫传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会。因此,要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抓好国内种苗产地检疫和林产品调运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在干线公路路口增建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传播。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四是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3.5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面积逐年增加,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提供了大量寄主植物,加上许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林业有害生物的常发区和高发区。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志臣,王安军,姜华,等,部分土农药植物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3):61,43

第4篇

4种。1、最常见的就是将生物质放在炉子里烧,将其粉碎后放到装置中气化后烧其产生的气体。

2、将其粉碎后烘干后制成颗粒后像煤一样放到炉排上烧。

3、将其粉碎后烘干后制成颗粒后将其放到燃烧机中燃烧。

4、将其粉碎后烘干后制成颗粒后将其气化之后再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杨树;造林技术;有害生物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1 常用的造林方式

首先,合理的选取造林区域。只有选好了造林区才可以确保其实现高产。假如没有认真地选择,就算是对其投入大量的物质以及资金也无法得到预期的功效。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应该认真地调查土壤本身的肥效以及厚度等相关的信息。

通过无数的实践总结,我们发现,最优质的土壤应该具备以下的一些特征,首先可溶盐的比例要超过百分之零点一,而且地下水要确保在一点五到三米之间。

杨树是一种耐潮湿的树木,很显然在山坡或者是丘陵等处不适宜。如果是种植到河滩之上,应该加认真的翻耕处理。而对于褐土等土壤因为其地下水非常的深,除非是具备一定的灌溉环境,否则也不适宜种植。通常确保土壤中的有效土层要高于一米才可。最佳的土壤质地为砂壤一轻砂壤,砂土机质含量最好l%~1.5%以上。目前的大多数种植区都不符合相关的规定,肥效不好,需要通过间作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方式来改善。

杨树根部会对氧有非常大的需求,假如土层不具备良好的透气性的话就会导致根部无法正常的呼吸,导致树木无法正常生长。最优质的土壤容重应该超过一点三五,南方地区与量非常大,所以在造林的时候要注意水的问题,如果地下水太高的话会对有效土层有较大的不利作用,导致根系长时间的浸泡在水里。假如水位超过一米的时候应该合理的排水。只有做好排水工作才可以确保高产。 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是80年代新发展的杨树产区,在这些地区开展的造林工作大多数是在江湖的附近,因为这些地区长时间的受到水的影响而不适合进行农作物种植工作,而适当的引入一些耐水性能好的植物,像是美洲黑杨树,它可以在水中持续二十天都不会有任何的负面影响,如果超过四十天就会对其有副作用。在上述的区域,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树木的生长。所以,在选地的时候应该关注土地高度以及水淹时间,如果一个地区受水淹时间超过四十天则要弃用。

其次,选择正确的造林措施。

目前有许多种措施,常用的是措施是常规法,此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应性低,不利于高产效果的实现。我们在分析造林的具体效果的时候,通常是分析苗木之上以及下部的水分问题,确保其均衡,也就是说确保根部和树叶以及树枝等处的水分均衡。所以,在分析措施的时候需要结合立地以及气候等等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 ①常规法,此法比较的看重行距以及洞穴和苗木等要大,而且在栽种的时候要深入。植树穴的规格80~100cm×80~l00cm×70~80cm,而栽种的时候通常是确保其在七十到八十厘米之间,目的是为了确保苗木的干部能够转化成树根,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插条法。它的优点是节约,而且效果十分显著。所以它比较的适用于苗木不多,而且土壤较湿,而气候又非常干燥的区域里。具体的插条是从树龄在两年左右的苗木上得到的,确保其长度在五十到八十厘米,而且要确保粗于三厘米。在栽种的时候不需要太深,五十到八十厘米左右即可,没有规定的数值,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条的上部应该和地面保持三到五厘米的距离,目的是为了方便其发芽。 留根育苗与插条造林结合,可形成完整的育苗和造林系列技术。③平茬法。所谓平茬造林法就是在根系和茎下部分水不多前及时平茬或强度截干。运用此法时要找准机会,假如错过了机会,会使得苗木生长不利。它常用到天气比较干燥或者是用常规法效果不是很好的情况,或者是使用常规法后树苗的上部不能经受住风沙影响,出现了从上到下的枯萎现象的时候。而且在春天或者是秋天都可以使用。将树苗全部的埋入土里,可以确保得到充足的水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它也有缺陷,比如树苗的生长点比较低。④插十深栽(截根苗深栽)。杨树截根深裁造林技术是利用杨树苗于发不定根能力强和苗木浸入地下水的基部直接吸收水分的特点,它的优点是比较容易成活,而且比较适合干旱的气候。挖大穴时,可在穴底挖,或用铁钎打孔至地下水,插入截根苗。用钢钎打孔时,可先挖,倒入少量水,打孔时可湿润孔壁,使土变软,并防止砂土下塌,减少摩擦,可以提高工效。

第三,把握好造林的时节。在中原地方,最好是在秋天进行。这主要是因为此地区冬天并不很冷而且也不是非常干,所以秋栽的苗木能够在漫长的秋冬季缓慢地生根和形成愈伤组织,而次年的春季到来时起已经有了足够的根系,不仅利于成活同时还适合生长。在秋天的时候应该尽早进行,当树叶变黄开始掉落的时候就可以, 宜用木质化好的壮苗深栽至80cm—100cm,在栽种之后以及早春天气时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在杨树丰产林营造中留根育苗和截根苗深栽系列技术常因缺乏壮苗木用弱苗造林,导致杨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成为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令人困扰的问题。

2 有害生物的防治

杨树林的有害生物管理,《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1)干部的防治。在杨树干部林业有害生物中对其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检疫害虫,严重时能够导致杨树风折、枯梢、甚至枯死。

在干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中,要抓住害虫为害流淌树液或排出木削期,在为害处用药泥堵洞、注射杀虫剂或者在成虫期悬挂性诱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2)叶部的防治。叶部林业有害生物往往是造成干部有害生物入侵的前期因子。因为叶部林业有害生物会造成树叶被吃光或提早落叶,影响了树木的光合作用,降低了树木的生长,如连续发生几年就能造成林木大量死亡。

叶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抓住害虫的薄弱环节,如在地面地被物下越冬的幼虫上树期前,在干部涂化学药剂等,这样既省工,又节约(避免春季劳力相争),成本低、效果亦好,而且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结语

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农林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多年来我国在杨树科学研究上取得不少成就,成功地引进和自己选育出一批杨树优良无性系品种。在杨树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出了一些确实有效的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其经大面积推广,已形成巨大生产力,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营林;森林;有害生物;作用

森林中有害生物主要指的是会对森林、林木以及幼苗等造成发育方面的负面影响的,且会造成林木出现严重病害的生物物种。此类生物种类包括了本地生物,也包括一部分的外来生物。当前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对林业方面的病虫害影响巨大,一方面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平衡,因此,林业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其相关的防治工作。

1 森林有害生物产生的危害性

有害生物主要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会对人类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活环境造成影响的物种。通常情况下,包括动植物、微生物以及病毒等。

对森林造成危害的生物种类较多,就我国山东以及河南地区为例,对森林造成危害的生物物种包括松毛虫、白鹅、蛀干类型害虫。受到地域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害虫在类型以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具有各自特点。我国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关于林业害虫的样本信息采集达到八千余种。经常性对林木造成危害的生物物种达到两百余种。这也生物一方面会对林木资源造成伤害,还会造成热工林降产甚至是绝收的情况。

其中严重的情况可能会造成整个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促使生态系统失衡。结合相关数据信息统计可知,现阶段,我国共拥有超过733万公顷的森林资源正在遭受到生物损害,这部分森林资源能够达到总森林资源面积中的10%。受到生物资源危害且造成的直接性经济损失将达到50亿元。这对我国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森林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害虫的防止具有重要价值。

我国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在营林措施方面的科学性与综合能力。在发展防治技术的过程中应当从害虫以及环境的关系、社会经济效益等多角度出发才能够有效解决这项大问题。

而森林防治工作的开展更加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基本原则。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科学的防治观念。将这种观念传递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治工作也应当始终都坚持自然规律,将其作为客观因素进行思考,并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对害虫造成的危害性进行总结,形成理性认知,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形成保护森林资源方面的具体对策,并实现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2 营林措施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主要是基于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有害生物种群的生态变化规律,通过对森林结构和生态种群的调节和控制,结合相应的营林措施,使得森林内部的生态系统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实现物种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从而减少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明确防治策略

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尽可能将危害消除在萌芽阶段。林业管理部门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入先进的营林技术,实现由重处理向重预防、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的转变、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的转变。在林业生产管理中,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定期的巡检工作,了解林业生态情况的动态变化,始终将其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通过的防治策略的明确和防治方法的转变,能够有效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和危害,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2.2 完善森林生态系统

在人工造林时,应该采取混交的方式,构建相对完善的生物链,通过更加合理的生物种群,实现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例如,在复杂生物链环境下,部分昆虫可能对林木有着一定的危害,但是却是一些寄生天敌的补充寄生,当有害生物减少时,可以保证其天敌的数量,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与单一林相比,混交林复杂的生物链能够有效强化林业生态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2.3 建立专业测报机制

要想实现对森林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应该建立其合理有效的专业病虫害测报机制,结合相应的技术性措施,对森林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森林系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爆发的趋势,可以立即采取针对行动额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从而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2.4 推广绿色药剂

如果森林病虫害比较严重,必须使用杀虫剂进行处理,则应该尽可能选择植物药剂和绿色药剂,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从而减少其对于植被和环境的损害。从目前来看,在一些针叶林和阔叶林中,应用植物药剂进行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有着良好的效果,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也不会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值得营林人员的推广。

2.5 加快队伍建设

林业部门可以与高职院校相互配合,选择优秀的毕业生,扩充营林技术人员队伍;应该适当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确保能够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更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如此,对于现有的从业人员,应该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林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营林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与林业发展直接相关。为了确保我国生态环境良好,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等的综合提升,就需要进一步深层次的对森林资源进行防治与管理。通过借助多种方式提升营林水平。一方面需要加强进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应当通过有效防控有害生物的方式改善环境,真正意义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君,阳娟玉.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营林措施的作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6:106.

[2]单永俊.探析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营林措施的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2:134.

[3]张凤玲,候广有,李敏,曾庆国,范景铎.浅析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J].林业勘查设计,2008,03:92.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高中学生 知识点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64

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教育也要积极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培育出更多具有较强灵活应用知识点能力的人才。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想要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文就几种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灵活应用生物知识点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生物教师要具有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意识

为了有效培养高中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的能力,首先要求生物教师有较强的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的意识,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切实达到提升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目的。而目前影响高中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方面的意识不强,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有划分一定的精力用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要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能力的方法

培养高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教师掌握有效方法与技巧的教学活动,因此,要求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的意识,而且要求教师掌握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的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有助教师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点进行应用的方法,作为生物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学习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三、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教师在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意识,而且也引导学生掌握了将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方法。

而在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对知识点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进而影响了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结合知识点,积极的选择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对学生进行的知识点讲解与案例结合起来,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的目的。

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做练习题目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如果能够及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练习,那么对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例如本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后,就及时给出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做,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能够对教师讲解的新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领悟到新的知识点该如何应用,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虽然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做生物题目,与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学生灵活应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一些题目,对提升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要及时地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

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培养高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也要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作用,通过有效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达到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呢?

(一)将知识点的讲解与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

为了通过实验有效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能够与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又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知识点是如何应用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

为了通过实验有效培养高中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实验操作的机会。应该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教师要积极的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际动手学生会真正感受到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并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鼓励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8篇

[关键词] 林业 有害生物防治 营林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104-01

在林业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林业中的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将起到十分不利的影响作用,甚至可以说有害生物的影响有着像火灾一样的毁灭性打击,同时由于自身存在较为特殊的生物特性,所以在实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也将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营林技术对于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都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比如采用营造混交林技术、适地适树技术等。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的林业工作人员就要对相应的营林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广,从而对有害生物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防治。

1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森林是比较脆弱的,十分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危害。比如常见的火灾和风灾等都将对森林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其中对森林造成影响最为严重的一项就应该是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在我国的森林资源中,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遭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和威胁,其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1]。因此未来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不受到侵害,我国也开始实施了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 的方针和政策,在政策的支持下,全面将森林的保护工作进行有效开展。

2 营林技术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营林技术指的是在森林资源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相关病虫害现象的防治和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理,从而实现对森林环境的科学管理,加强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那么在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清理虫害木材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对于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和人类的传染病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当有一个人出现了传染性疾病,那么医院通常采用的方法都是将病人隔离,之后在进行治疗。帮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2]。同时还需要对没有患病的人们进行相应的预防性治疗。这种方式不仅能对病人的治愈工作有着较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染病范围的增加。同样的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道理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林业工作者要想减少虫害,防止病虫害的扩散,通常都会将感染病虫害的树木进行单独处理,保证从根源上对病虫害进行清楚,此外在对病虫害的树木进行处理以后,还需要对没有感染病虫害的树木进行适当的预防工作,防止病虫害给树木带来新的威胁。

2.2 采用伐根嫁接技术让树木重新存活

当森林受到了病虫害的影响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病虫害的树木进行清理,对于没有感染病虫害的树木也需要相应的采取防治措施,杜绝病虫害的扩散。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病虫害的影响密度,同时还遏制其扩散现象的产生。但是,当工作人员对病虫害进行清理之后,当地出现的空白部分也是需要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有效处理的,从而才能更好的保证营林效益的提高。在实际发展和工作过程中,园林管理人员通常采用较多的都是伐根嫁接的方式,这不仅能使得树木重新存活,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遗留空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

2.3 选取适当的隔离带防止害虫的扩散

通常情况下,对森林资源造成影响最大的就是飞虫类害虫,这类害虫由于具备着迁移的特点,因此其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扩散能力。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的管理人员就需要根据飞虫的特点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在其正处于幼虫的时期,也就是还没有飞行和扩散的能力,适当的在森林资源中设置相应的隔离带,这种方式能很好的防止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同时作为森林资源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对虫害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掌握,选取更合适的地点对隔离带进行设置,这样才能更好的减少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和危害[4]。

2.4 合理的对抗虫树种进行选择,进一步提升森林免疫能力

根据不同树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其对病虫害的抗性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的对相关防治措施进行完善,管理人员在日常还需要对抗虫树种进行合理选择,更好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森林资源的免疫力,对控制和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结束语

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严格的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进行管理,及时向上级部门做好信息的汇报工作。随着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了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对园林工作进行开展,我们还需要对相关队伍的建设工作引起关注,进一步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强化,将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水平进行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邱立新.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国森林病虫,2014,33(4):28-32,10.

[2] 蒋淑云.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57(4):258-258.

第9篇

关键词:森林;有害生物防治 ;营林措施;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87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林木以及林木幼苗、种子等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负面影响,并可能引发严重损失的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这些生物包括本地生物,也包括许多外来生物。在全球范围内,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极其严重,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林业管理部门切实做好预防和治理工作。

1 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

森林有害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以我国的山东、河南等地为例,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松毛虫、白鹅、蛀干害虫等。由于不同的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分布也各不相同。我国当前全国范围内共有林业有害生物约8000种,经常造成严重危害的生物超过200种,其不仅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人工林的减产甚至绝收,还可能破坏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有超过733万hm2的森林受到了森林有害生物的破坏,占据全面森林总面积的约8%,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 营林措施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主要是基于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有害生物种群的生态变化规律,通过对森林结构和生态种群的调节和控制,结合相应的营林措施,使得森林内部的生态系统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实现物种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从而减少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明确防治策略

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尽可能将危害消除在萌芽阶段。林业管理部门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入先进的营林技术,实现由重处理向重预防、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的转变、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的转变。在林业生产管理中,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定期的巡检工作,了解林业生态情况的动态变化,始终将其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通过的防治策略的明确和防治方法的转变,能够有效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和危害,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2.2 完善森林生态系统

在人工造林时,应该采取混交的方式,构建相对完善的生物链,通过更加合理的生物种群,实现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例如,在复杂生物链环境下,部分昆虫可能对林木有着一定的危害,但是却是一些寄生天敌的补充寄生,当有害生物减少时,可以保证其天敌的数量,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与单一林相比,混交林复杂的生物链能够有效强化林业生态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2.3 建立专业测报机制

要想实现对森林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应该建立其合理有效的专业病虫害测报机制,结合相应的技术性措施,对森林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森林系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爆发的趋势,可以立即采取针对行动额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从而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2.4 推广绿色药剂

如果森林病虫害比较严重,必须使用杀虫剂进行处理,则应该尽可能选择植物药剂和绿色药剂,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从而减少其对于植被和环境的损害。从目前来看,在一些针叶林和阔叶林中,应用植物药剂进行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有着良好的效果,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也不会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值得营林人员的推广。

2.5 加快队伍建设

林业部门可以与高职院校相互配合,选择优秀的毕业生,扩充营林技术人员队伍;应该适当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确保能够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更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如此,对于现有的从业人员,应该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林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营林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

3 结 语

综上所述,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影响和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不仅会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需要林业管理部门的重视,采取相应的营林措施,加强对于森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治理,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穆鑫.营林措施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25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