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6 15:07: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教育方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 要 随着国家整体教育改革的长足发展,体育教育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目前来说,国内的体育教育既有可喜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需要改进的节点,从而提出改革高校体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 现状 不足 改革方向
体育运动是一种以完善人类身心为目的的社会现象。它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同时涵盖了心理锻炼。而体育教育则是使人们获得更好的体育运动的机会。高校体育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内体育教育的现状
目前,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增强学生体制早已经成为了各大教学机构和教职人员的共识。体育教学也由单纯的体育锻炼向引导学生综合发展方面发展。高校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加入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训。同时,搞笑的体育教学理论建设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也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育教育理论体系,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进一步丰富。
二、目前国内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执行教材内容,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就大多数大学来说,目前体育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主要还是遵循教学大纲,教师更多的还是执行教材内容,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要目的,较为枯燥的课程内容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传统的教育不仅起不到推动的积极作用,反而引起了一些学生的反感和消极对待。
(二)弱化了对大学生健康体育心理的养成。这是大多数教育机构最容易忽视的问题,目前来说,大多数大学的体育教学还是停留在对学生身体的锻炼,忽略了学生精神以及心里锻炼。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整体健康,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三)忽略了学生的个异性培养。与其他教学方式一样。当前大学的体育教育也在执行学的理念。无论学生的身体和心里条件与其他人相比又如何差异。大学生被安排的教学计划都是相同的。这将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不能彰显体育运动的公平性。
三、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方向。
(一)让终身体育成为师生共识。终身体育,已经在国家教育部公布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指导纲要中做出了比较具体的解释。教师梳理此项观念,有助于更好地向学生开展相关体育教育;学生明确该项理念,有助于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体育具有众多的正面效应,能够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完善的人格和意志品质,在升学、就业、家庭、事业等方面发挥积极地作用,是大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大学生目前正处于各项指标快速发展的时期,也需要有规范的体育教育来引导他们的成长,需要有正确的理念来指导他们的实践。
就这一点上来说,高校的体育教育完全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上述要求和需要。所以说,大学的体育教育就需要针对学生的需要来在全方位教育方面进行科学的教育。通过正常的体育教学和锻炼,是大学生形成规律性的锻炼计划,形成持之以恒,能够坚持下来的优秀习惯,同时,掌握一定的运动保护、保健养生的一些常识,使大学生不仅在大学阶段,而是在人生的全过程都享受到体育教育的益处。目前高校的部分教育项目难度较高,很多大学生仅仅为了成绩而锻炼,而不是为了自身的健康和进步而锻炼,这就与体育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说,让终身体育这一理念融入到师生的脑海中,是当前阶段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
(二)进行教材的全面改革.第一,教材改革要与终身体育的理念相符合,也就是与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未来的需要向符合。在教材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具有实用性是时代性,使体育教育的内容更多的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第二,教材要充分反映体育教学的终极理念。革新之前体育教育过程中的身体锻炼核心,而是形成体育和心理教育同时并重,同时全进的形势。让学生在身体健康的同时实现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第三,要实现体育教材的多样化、多媒体化。通过科学的教材结构,是大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能够更多的学习到与体育教育配套的相关学科和知识,同时利用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科技,运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提升教职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成功的进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就需要依托一只高素质的具备创新精神的教职工队伍,因为只有承担教育职责的教师具备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法,才能够向学生灌输新的体育教育理念,才能够身体力行的运用多种手段来进行全新理念的教学。通过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来做好教职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新体育教学实践之前,有必要在教师内部价进行相关信理念的培训。使教师提前形成并固话。
参考文献:
[1] 陈彦.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3):2-3.
[2] 卢考纯,何大生.对高校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3.24(5):2-3.
摘 要 本文根据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发展使命,提出高校体育教育应顺应国民要求,明确地规范教育中各要素和环节的调配,及时进行改革,使之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相结轨,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达到强身健体,提高国民总体身体素质,在21世纪形成新的体育发展模式。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教育 发展方向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从传统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三基教育”到结合心理、生物、社会等因素形成的“三维体育观”,注重体育教育在社会,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功能,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既保证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促使其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此乃21世纪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一、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从“唯生物体育观”到“三维体育观”
我国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过去几年里,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就是简单以传授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简称“三基”)为教学目标,这种体育教学思想否定并排斥了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也武断地否定了体育的娱乐性,形成体育教育的僵硬和机械化,单纯地追求传授运动技能。这种“唯生物体育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弊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逐渐形成一种专业文化,不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致使在运动过程中得到心理和生理的愉悦和满足,形成了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相合的“三维体育观”。三维体育观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注重体育教育在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而的功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产物,新教育观。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思要想在新世纪新时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观念,实现“唯生物体育观”向“二维体育观”的转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也要挖掘和发展学生单体个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教师的主导性转向学生的主体性
顾名思义,体育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参加身体练习和各项运动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学形式。它要求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并相互融合,共同达到教学目的。然而,实际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多处于主导地位,过分地强调了教和学,而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心态、特性,考虑不足。因此,为了发展现代体育教学,倡导素质教育思想,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应从教师的主导性转向学生的主体性。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更多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优化课程结构,“快乐体育”为先锋
首先,要从思想和形式上变更传统的教学模式,弱化老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一种快乐的,师生易接受且能共同得到发展,达到教学目的的开放式、探究式教学,使体育课程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在其中不仅能强身健体,也能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发挥自己的特性。新型的快乐教学中,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性,可以根据性格,喜好,特长等选择喜欢的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营造与众不同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老师深度了解学生后,因材施教,使之在体育上有更明确的选择,塑造其终身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
其次,要从优化课程结构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教师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终生受益的体育锻炼方式;在教材结构上,加深学生科学锻炼的意识,优化健身知识,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理念和教学,倡导实践和理论的完美结合。
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
现今高校体育教育的战略发展必须要从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体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出发,从高校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内在规律出发,实现最终的高校体育现代化,保持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先进性和特色性。
一是要在体育设施的配置上要达到先进水平。在选择体育器材上,尽量选用先进的能和学生的需求相结合的器材,在学校相应的设施配套和管理上要达到高层次高水准,从整体上转变体育观念。高校体育设施现代化所需的资金方面,需要高校积极开展不同意义的活动争取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赞助,说服并获得支持,逐步完善高校的训练环境。
二是注重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意识,增强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加强技能知识的提升,使教师们在认识和教学上皆达到一个新的高水准的层面。
三是体育完善并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重视体育课的数量,更要注重其教学质量,结合学生自身的素质,使之学有专长,既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育意识和水平,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整体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时期,我们必须转变体育教学思想,摒弃之前那种保守的指导思想、内容、模式、评价体系,建立一套新型的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具有迫切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萍.关于体育教学方法创新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关键词:教育学院;通体育课程;课程设置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 mature student's aspects and so on sports found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diagnosis, proposed teaches the courtyard popularization sports curriculum the establishment direction, to instruct to teach the courtyard sports teaching well to provide in the theory basis.
key word: Pedagogical academy; Passes the sports curriculum; Curriculum
引言
教育院校的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它的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培养出能够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本文旨在通过对教院学生体育情况调查,了解目前我省农村中学体育的现状及学生要求,为改革教院体育课程设置及其内容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与方法
1991年9月至1992年初,对90级、91级、92级湖南教育学院379名脱产学生(其中男281人、女98人)从现行中学开设的体育课程,到学生的希望以及教学的方法等多方面提出问题,要求男女学生分别侧重调查并回答中学生对课程的设置意见。
调查结果分析
1、教院学生来源大多来自农村中学。在考虑课程的开设及内容安排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以便使学生能学有所用,目前,教院的普通体育课的主要教材,学生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已基本学过,甚至上师专时又一次地学习过,所以,教院体育课程内容应适当调整。学制为二年的前一学年半设普通体育课。教材内容,选编目前农村中学能开展的项目进行,且素质练习和理论知识应占一定的比重。通过一年半的普通体育课的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并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为选修课打下基础。
2、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改变过去体育课重技术轻理论的观点,应该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体育能力开发,开设体育理论课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举行理论考试。通过学习使全体学生特别是使那些体育基础差,对体育锻炼认识不够的,体质弱的学生也能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会一些辅导与帮助的能力,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体育保健常识以及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培养一般组织竞赛和裁判的实践能力,这样使他们的返回原单位后能做到心中有数而大胆开展工作发挥一定的作用。
3、教院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大都担任正副班主任,有的兼任学校的领导工作。由于中学的特点所决定,基本上所有工作、活动都要班主任去具体指导组织。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在体育上没有专长,有的甚至根本不太懂,使班级各项工作很难开展。因此教院普通体育课要在二年二期开设专项选修课。选修课教材内容,以目前农村中学有条件开展的项目且中学生喜爱的项目为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而又有基础的项目,通过一期的教学后,使学生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一、二项体育运动技术及专项理论知识,以利于返回单位后去指导中学生的体育活动,在提高自己的体质的情况下,还使学生能终身受益。
4、教院大部分是改革后的新办学校,体育基础差,目前还存在着师资缺、场地少、器材差等困难。一般教院只上普通体育课,大部分教院普通体育课还是男女学生合班上课,体育理论课也无一定的教学计划,只在雨天临时安排上一些内容。体育教师也不安排早操和课外运动,也很少进行运动队训练,只有少量的竞赛活动,这也是成人院校的特点所决定的。教院的体育课在重视程度上也远不及其它专业课。所以体育教师们不能安心来认真讨论研究改革工作,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改革教院体育课是当务之急,是非改不可的。但由于受条件限制,专项选修课和保健课暂时还开设不起来的学校,可以结合开展运动竞赛和训练运动队来扩大锻炼队伍,同时可举办体育专题讲座和各种小型培训班来调动成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建议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同时专访了几所农村中学,征求了部分教院毕业生对我们改革的意见,根据教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
1、现行全国教院没有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考虑到成人高师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年龄档次多,体能、体质差异大,学生来源地区文化水平差异也大等特点。所以,不能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来教学和考试,可以普通高师院校体育教学大纲为蓝本,并根据教院实际情况适当增选教材内容。笔者认为一年一期至二年一期为体育课普修,二年二期为选项(限选学习更为适合成人特点)。这样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指导本单位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选项课的运动项目很多,很难面面俱到。根据教院的具体情况和现行条件、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师的配备情况,结合中学生体育项目的重点,我们认为一般开设大小球类、武术、舞蹈、田径、气功和健身操为最佳。这样既可以满足有运动特长学生的需要,又可使没有运动特长的学生选择有兴趣的项目,还可使学生把所学的技能技巧用于锻炼身体。
2、课程安排
①二年制高师进修前三期均设普通体育课(必修),内容是武术中的太极拳、太极剑、田径中的健身跑、投掷等,体操中的,广播操、单杠、双杠、技巧等,球类项目、气功中的 健身功、大雁功,香功等。
②二年二期设专项选修课(限选)。内容是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有条件学校男生开设)、健美操、气功等。:
③每期设一定课时的体育理论课(必修)。内容是卫生保健、自我锻炼法、运动生理解剖知识,比赛规则常识、裁判法、活动组织方法、体育游戏法。
④教院应根据目前农村中学现有条件及中学生求喜爱的项目、男生以开球类、武术、田径为主;女生以开球类、健美操、舞蹈、游戏为主。
⑤多举行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安排学生参与组织、裁判等各项工作,以锻炼他们的实际能力。通过比赛来促进体育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罗良友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初探《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3年2月
[关键词]体育学院 师资培养 课程
[作者简介]郑雅萍(1963- ),女,河南太康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及教学论。(河南 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47-02
一、体育学院师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体育学院大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师资培养方向始终是体育院校的两个主干专业。如今从时展要求和体育院校自身发展需要来看,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结构失衡,部分教学内容落后于时展,课程结构比例不协调。公共基础课程在师资培养方向专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一是缺乏知识的广博性和人文性,不能拓宽知识的广度,不能培养未来教师所需深厚文化底蕴和高雅人文气质的问题;二是缺乏师范性,缺乏对师范生从业信念及从业道德的培养。(2)教育专业课程比例偏低且内容单一。教育专业课程体现着教师的职业特点,是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标志。我国体育学院与其他国家相比,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占总学时的比例严重偏低,且仅局限于老三门,即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时,拘泥于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的训练上。(3)体育学院师资培养方向专业学科专业课程一统天下,所占比例过重且专业课程分化过细、门类过多。学科专业课程与体育教育师资培养方向未来从事的教学方向有关,与一般中小学开设的学科课程相对应。掌握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是未来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体育学院这类课程的开设过分注重学科的纵深发展,忽视了学科间的综合,不利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4)教育实践课程匮乏。教育实践匮乏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目前发达国家在师资培养上都非常重视未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实践这一环节。美国教学实践为一个学期,英国为培养计划的1/2。我国体育学院通常在大学四年级安排一次性的见习和实习,时间也只有短短的6~8周。在见习和实习期间学生往往是听一周课,实践课堂教学最多讲两三次课,很少实习班主任工作及学校管理,更谈不上了解学生情况、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整个实践环节松散,教学实习很容易走过场。(5)体育学院师资培养方向在几十年的实践运行当中存在片面追求学科专业课程的功效和各项运动专项的比赛成绩,从而淡化了师范性特征,以至使自己陷入了学术性比不上综合大学,师范性比不上高等师范院校的尴尬境地。
二、从职业教育的视角看体育学院师资培养方向开设教师教育课程的理性构想
1.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待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等体育学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片面追求对高等体育专业理论的传授及各种运动竞赛成绩的追逐,在师资培养方向上削弱淡化了“师范性”特征等问题。在新时期怎样跟上时展的步伐,彰显高等体育学院师资培养上的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有机统一?笔者认为:(1)在教师教育理论上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模式,按照职业分类的专业体系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分类:教师教育课程应属职业教育范畴。因此,应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待教师教育课程开设。(2)体育学院师资培养方向在培养的实践中,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坚持“学术性职业化,师范性实践化”的办学理念,即按教师教育的职业特征和教师职业需要来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着重学习未来所从事职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坚持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教育情景中学习提高从教能力,从而彰显师范性特征。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研究制定体育学院师资培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打破“老三门”的课程设置模式,构建出由“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技能课”“教育实践课”三类课
程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强化教育科学课程,在原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大量教育科学作为师资培养专业的选修课程,诸如“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学过程”“教育行政与管理”“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技巧”“教育测量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等。再次调整学科专业课程,精简课程内容,明确主干,把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并删减过时的、与实际联系不甚紧密的课程内容,同时增加一些反映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和教学实践中的新进展之类的内容。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可采用小型讲座的方式进行。最后与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密切关注基础教育,主动研究基础教育,积极主动引导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按照职业教育的功能特点要求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选拔的。体育学院长期存在理论课教师不指导实训技术训练,实训教师一般不指导专业理论教程的现象。要创建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高,要求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学校,参加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熟悉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规律,了解基层学校的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法,定期到基层学校任课兼课。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教改的行家里手,提高他们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示范能力。同时积极从基层学校引进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师资培养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参与教育政策的宣传,做专兼职教师,从而充实双师型队伍。4.强化教学实践课程,切实加强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教育实践,首先应建立起体育学院与教育实践基地和中小学的长期合作关系。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形成的。见习和实习是体育学院师资培养专业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活用专业理论知识锻炼职业技能,实现从合格学生向合格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可尝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创办自己的附属中学和小学甚至幼儿园,作为本学院的学生教育教学见习、实习的基地。一方面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一方面可以缓解学院所在区域的少年儿童入学难、入园难的困境。
5.加强体育学院两专业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第一,强化师资培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管理,使体育学院师资培养专业的毕业生质量符合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第二,强化体育学院师资培养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管理,着重抓好以下环节:修订教学方案,把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的基本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第三,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中来,尝试建立微格训练教室,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可通过让学生多观看教育教学录像、邀请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给学生做现场示范,给学生介绍教育教学经验等方式强化学生登讲台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对规范语言、新课导入、提问、讲解、变化、板书、演示、结束等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第四,拓宽信息渠道,可在学报、校报开设教师教育课程专题,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舆论支持。第五,保证教师教育课程开设的必须经费,用于教材的编写、出版、相关设备的购买及正常教学常规的维持,从而构建出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技能课、教育实践课三类课程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第六,加强教师教育课程的评价及评估。为保证教师教育课程开设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可借鉴发达国家对此类课程的管理经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着重对学生的从业信念、师德师魂、各项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等逐项进行评价评估。合格者发放毕业证,否则不发或暂缓毕业证的发放,确保教师教育课程开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新;教学;兴趣;快乐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29
1 前言
教育的发展使我们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知识流,感情流,信息流互动交融相互统一的动态过程,现代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参与意识。课改的号角吹响之后,改革的步伐快速发展,每一门学科都向着创办教育强市为中心而进行着创新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也不例外,也在围绕着这个中心,发展着本学科独具的特点。课程改革已多年了,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堂教学方法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不管从市的调研课上看,还是从各城区、镇区的评优课上看,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新形成的教学方法以及其发展方向也是各有特色,但事至如今,全市范围内仍没有一种较为统一的教学方法,也没有一个详细明确的发展方向,各中小学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着自己的发展。各学校所理解出来的思路和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也是各有千秋,并且在现在的调研课和评优课中也成就了一种较为认同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游戏、音乐、舞蹈、健身操配合音响营造出一种快乐的气氛,谁的课堂气氛好,谁的课精彩就能获奖。究竟这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发展呢?哪一种对我国的传统体育能进行继承与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呢?下面对几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2 课改以来的几大教学方法
2.1 以游戏为主开展的体育教学,体现课堂的娱乐性
这种课堂的教学方法,只要老师掌握几种游戏,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然后由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游戏活动。毕竟玩是学生的天性,因此这类课程的课堂气氛一般比较活跃,学生活动也充分,可以说是达到了娱乐身心的作用。虽然游戏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娱乐身心的作用,而且也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中学的课堂教学能不能以开展游戏项目为主呢?能不能以游戏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发展方向呢?这样开展对我国的各类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影响怎样呢?种种疑问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堂教学是不能以游戏作为主要的开展项目,不能作为课改后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向。
游戏,毕竟是小学体育课的基本教材,很多中学生在小学时都已有很多的接触、玩得也多。同时由于游戏作为主要的授课内容,所以小学生到了中学普遍出现的问题是运动技能的基础差,技术动作的不规范性,甚至可以说很多小学生连跑步最基本的姿势都不会。到中学后,一方面由于学生对体育运动理解的升华,对技术动作规范性的渴望。另一方面由于本身对游戏的反感,以至中学时体育教师开展游戏热身时候,全班的同学基本都表示反对。如果有时不反对,玩起来也是缺少学生应具有的那种玩的天性,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完完全全失去了游戏的本质。所以作为中学的体育课,游戏不能作为主流的开展方向,应是作为辅导教材,在适当的时候穿插到课堂中去,以丰富课堂内容,使开展的体育项目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各项技术动作的技能技巧。
2.2 以音乐、舞蹈、健身操作为主要的开展项目,起到快乐体育的作用
这类课堂教法比较受欢迎,在很多评优课比赛中,这一类的教学方法都能拿到很好的奖项。无形之中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这是课改后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主流。导致很多新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就照搬硬套,凡是有公开课、评优课就把它搬上去,怎样也能拿个奖。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能作为体育课课堂教学真正的主导发展方向吗?能真正作为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要教材来推广吗?其实是不行的,因为这只能作为一种欣赏课,虽然从学生的参与性和兴趣性以及从终身体育锻炼这个出发点来评价,这种课的教学方法还是比前一种更具优越性,但是这一类的教学方法还是不能作为中学体育课教学的主导方向。
在市的调研课中还是在城、镇区的评优课中可以看到,这种课的课堂教学比较繁琐,参与教师人数较多。首先是由老师选择好授课内容,学生听从老师的指挥进行练习,然后上课前还要把整台计算机搬到操场上,把功放器、音箱等设备也搬到了操场上去。等到上课的时候,还要另外找两位帮手伺候,随着课堂的节奏手忙脚乱地放音乐,操作计算机等等。显而易见,这不能很好地开展课堂。在课进行当中,老师还要带着学生连蹦带跳,按步就规去完成所设计的内容,完成失去了学生的主动性、兴趣性,假如盲目跟从,不考虑学校自身因素和教师本身条件因素,也来个街舞、健身操什么的,试想一个四、五十岁的教师也来这么一下,那非拆了他的骨头不可。这里也不是坚决反对这种教学方法,相反对这种教学方法还是要提倡的,但是不能把它作为改革后主导潮流的发展方向,应该从欣赏课的角度出发,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教材,放在兴趣小组还是课外活动中去相对合适点,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盲目跟从,应根据学校条件,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兴趣特点,开展相应的体育项目,以终身体育锻炼作为出发点,开创学校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发展、创新的作用。
2.3 以学生兴趣为主,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因材施教,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正如柏拉图曾明确指出的:只有当学生自觉自愿地受教育时,才有可能达到目的。”[2]这种课堂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项目,完全体现了课程改革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相应的体育活动的特点;避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按照老师的课程安排进行内容单一的统一练习;取而代之的是由学生灵活掌握,教师配合学生展开相应的体育教学,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快乐体育的乐趣。让学生在自己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中进行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天赋,开创学生自己的思维,在欢乐的气氛中掌握到一定的技能技巧,最终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在这种教学中所形成的快乐气氛,学生积极参与的现象,并不是创设出来的,而是由学生在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法进行活动,进行锻炼,并且从中学习到一定的技能技巧,然后在自己所喜爱的活动中全身心投入,不断开创自己的思维,不断去追求动作的完美性,最终在自己爱好的项目中玩出乐趣,玩出水平,最后变成自己的一种爱好、特长,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每节课都要使用计算机、音响在音乐当中营造一种热闹、轻松的气氛来埋没学生自由发挥所体现出来的真正快乐。所以在课堂改革之后,作为体育课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展开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并让其喜爱的体育项目发展成为一种爱好、特长,最终为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3 结论
综上所述,每种教法都各有千秋,每一种教法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真正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从终身体育锻炼以及发展和延续我国传统体育的角度出发,每种教法都不能孤立存在的,应该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多种教法融入其中,例如在一节课堂里,有些同学选择篮球,有些同学选择排球、羽毛球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兴趣,开展多项体育活动,而且在活动的组织上,还要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拿篮球来说,总不能扔几个篮球给学生玩玩就行!虽然遵循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没有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地传授学生一定的技能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有关篮球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传接球接力比赛中或者在篮球的游戏活动当中掌握到相应的技能技巧,再配合适当的音乐,以街头三人篮球赛的活动方式进行比赛练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中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同时学生也可以学到一种技能,可为将来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在我们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尽量避免教师考虑活动内容,主要由学生选择活动的内容,教师从中起点、导、拨的作用,让学生在各自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上学有所成,最终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伟.主体性参与现代体育教学的探索[J] . 中国学校体育, 2002(3): 74.
[2] 伊丽莎白・劳论斯. 纪晓林 译.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86.
法国当代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惦记着朗格朗曾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如果把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以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这为我们明确指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有着更深刻的体育功能认识,并重视体育发展终身体育。本文就浅谈终身体育理论下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从其积极影响谈起,看如何改变现今中职体育面临的困境,让体育教学更具影响力。
一、终身体育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学习与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使体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与体育机会的实践过程。
其重要意义在于,首先,中职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的技能型人才,而中职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关键阶段。终身教育意识培养,能帮助学生在体能上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现今是接受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最佳阶段,好的生长周期与有效的体育锻炼互相促进:其次,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面临的工作岗位很多都是处于一线的操作岗位,劳动时间常、强度大,工作条件相对来讲很考验人的身体素质。因此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基础极其重要,能帮助学生对工作负责,更好激励学生。
二、现今中职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与职业特点分离,教学缺少专业发展
中职教育是与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却鲜少和专业课程联系起来,或是做好职业规划的学生,哪些体育锻炼更能为其适应工作岗位有更好的身体素质的支持,哪些项目学习对未来工作有益,这些都没有被考虑其中。
(二)无就业与升学压力,课程意义被小觑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体育课程这类公共教育在一些学校容易受到忽视,没有实现他们所具有的课程目标及意义。很多学生也会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的完成情况,认为体育教学只是兴趣爱好。像一些专业课程都有相应的教研活动,但体育课程却基本上处理放养状态。
(三)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体育课程
很多学生很喜欢体育课,觉得是较为放松的时间,喜欢自由活动,但是一旦老师布置要学习一些体育项目时,做一些课程要求,就会下意识的不喜欢参加,拒绝,找出各种理由不参加,使得体育课堂的教学纪律不强。体育课程的进度也被影响,而一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不够,学生思想工作不到位。
三、如何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在学校教学改革中承担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是否认识到改革的内涵与意义,将改革真正落实,作为这一过程的执行者,他们的教学理念的提升就显得更为重要。无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体育老师,都要明确要从长远角度来看,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态,才能形成较好的基础素质。
(二)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动力。终身体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较强的心理准备,那么就要对教学内容和相应体育活动设计做好创新,让学生始终对体育学习有着高度的兴趣,才能吸引他们积极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我们要通过教学设计上的突破,在体育学习与实践中给学生更多更好的体验,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中职学生们对体育知识及体育锻炼的热情。学生时期是难得的接受系统教育的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关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从而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做好铺垫。
(三)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评级机制
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在一些学校,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专业课程重要,体育锻炼同样有其重要意义,以功利性的角度认为体育对就业没有帮助就不重视是十分错误的观念,因此一定要重视体育课程的评价机制的完善与健全。这样的改革才能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发展情况作出科学的评价,也能促进学生对体育锻炼参与的主动性。体育学习也会更加有成效。学校也要多发挥其宣导功能,促使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新认识。关注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四)要关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我们要关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的参与情况,才能及时回馈到体育教学中。而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邀请一些有名的体育领域的名人做一些体育知识的讲座、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直播的比赛,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学校内、学校间的体育项目的邀请赛,从而扩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空间,增长他们的见识,积累他们的运动实力,并对体育锻炼保持高度的热情。
(五)多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一、农村初中体育训练的主要项目
1.篮球训练
①熟悉篮球的性能。
②篮球胸前传接球的尝试性练习。
③学会站位,进行胯下绕“8”字绕球练习。
④双手竖直上下抛球。
这套教学方案需要教师和学生总结联系体会,并且需要掌握持球的要点,在游戏中学会传接球技术,对落点进行有效地控制。
2.投掷类的训练与教学
投掷类的体育训练对学生体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投掷训练中,可以通过双手头上向前抛掷实心球的练习,了解、掌握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发展躯干和上肢的力量以及全身的协调性;可以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同学、热爱集体,增进友谊交往;投掷体育项目的常规训练安排,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教师提前准备器材,接受体育委员的报告,向学生问好。
②解读本课内容,安排教学目标设置要求。
投掷由于用力很大,是一项有很大危险性的体育训练,课前练习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
③队列队形:教师发出指令,原地三面转法;行进间齐步走、左右转弯;分两路走。
④喊口令,做伸展运动,以及侧压腿等热身运动。
⑤有教师示范抛、掷、推这三种基本姿势并作口头讲解。
⑥学生认真听解说并了解三种动作之间的差别。
⑦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抛接沙袋的练习。如双手胯下抛接沙袋;原地双手向上抛沙袋;双手胸前屈腕互拨沙袋。
3.足球的教学训练安排
足球是配合度高、合作性强的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得到真正锻炼的目的。
(1)热身练习
①学生四列横队跟随教师做放松球操。
②教师准备器材和体育委员做日常报告。
(2)常规练习
①组织学生练习脚内侧踢,运球练习。重点是踢球腿的摆动和击球部位(屈膝外转,形成脚内侧正对出球方向)。
②踢球脚的踝关节提示击球时,踢球脚的踝关节勾屈紧张,脚趾上翘,使踝部三角区形成一个稳定的击球面。
③一个人踩球,一个人做脚内侧轻踢球动作。两人一组,轮流练习。
④脚内侧定位球射门,学生用脚内侧踢球的方法,将球从门柱和小旗之间射入,强调“准”。
二、农村初中体育训练伤害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①轻度擦伤:伤口干净的患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②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讲解)、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2.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3.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4.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扭伤。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乱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5.肌肉韧带拉伤:①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②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处理方法:①24小时前为急性期,应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②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方向
近几年,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一些新观点应运而生,层出不穷,如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等。体育课只能承担它所能承担的任务,不能“包治百病”。交给学生“工具”并教会其使用方法,是体育课的核心任务。至于学生如何使用,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不是体育课本身所能解决的。高校体育,应是高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的统一体。高校体育课程不是高校体育的全部,更不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全部,它只是高校体育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因此,也只能承担它所能承担的任务,而非体育的全部,片面夸大与贬低其作用都是不科学的。为此围绕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及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加快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新课程设置的步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总目标是由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而决定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制,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爱好,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围绕这一总体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通过教学任务来完成,这就要求新的体育教学任务在完成目标过程中的方向所在。任务取方向如下: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新方向
2.1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上。
其中集体主义精神及顽强意志的培养,现代体育理念的形成,良好身体素质的奠定,现代专业技能的培养等,无不与体育教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培养体育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塑造健美的体格,体形,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身体素质,提高生理机能:增强适应环境与反抗疾病的能力。正确处理发展身体与把握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和运动能力的关系,把把握体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2)集体项目在教学中的设置和运用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主要渠道。可以利用早操,课间操,体育课教学,弥补锻炼,组织班级等教学环节。设置集体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集体注重精神。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3)现代体育理念是由终身体育思想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所组成。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具备体育锻炼的能力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更为重要是通过学时锻炼,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或几项特长,并建立以休闲健身,趣味性比较强的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进过去以技能为中心的教学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良好身体素质的形成是坚持不懈进行体育锻炼的结果。现代专业技能中的计算机技能,汽车驾驶技能等。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视力灵敏的反应力和耐久力。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学生培养综合体育素质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灵敏反应力和耐久力的练习。
2.2体育教学对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的方向。
高职院校学生和年龄层次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可塑性大,体形,骨骼,肌肉,内脏等变化较大,心理方面也处在非常敏感的时期。这些特点要求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注重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其次合理安排早操,课间操,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比例。同时体育教学中应个性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结合体育的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用于体育活动之中,加强对挫折教育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要教育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勇敢顽强、创新开拓的品质,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
2.3体育教学对不同专业特点要求的新方向。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备它的特点和要求,体育教学同时也应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要有目的的增强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
(1)办公型专业。在高职院校中较常的一种类型,如财务,文秘,仪表,化验等职业均属此类,长期伏案,低头含胸,精神高度紧张等是这类专业的典型特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因该有针对性的增加拳击,健身操,韵律操等锻炼项目。
(2)竖立型专业。如酒店,食品,纺织,医护,烹调等专业属于这种类型。长时间站立,含胸使人体协调机能和各器官的负担加重。易出现下肢淤血,血流不畅,静脉曲张和心血管疾病多发症状。因此要增加健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锻炼项目。
(3)运动型专业。如物探、地质、交通建设、测量、农林、营销等。专业属于各种类型。高强度劳动、条件艰苦复杂使运动系统和心脉专业属于各种类型。高强度劳动、条件艰苦复杂使运动系统和心脉功能负担过重、易出现过度疲惫、肺部以及心血管疾病。因此要增加力量素质和耐力方面的项目。如爬山、郊游、打球、游泳等。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优化
3.1以课堂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课外活动为辅助;校内为中心,社会校外为辅助,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成为课程设计者、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职业教育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在课堂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外活动中提高教师指导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家围绕同一个目标进行配合、使体育教学的功能达到最优化。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学校的各种代表队,参加校际及各级组织的比赛活动。满足部分运动水平高的同学的需求,并以此来带动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的业余活动。
3.2变“死”计划为“活”计划。
教师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并以体现健康的指标为依据统一编写教学计划。根据这一总体计划的要求,不同的专业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有专业特色的项目及计划、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基本身体素质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目标和锻炼计划,并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计划相应的表格,分阶段进行考核登记。这一计划不仅在课堂上是教师分类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课外活动所依据的纲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锻炼的自立性和积极性,并形成教师与学生双向的互动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3以常见运动项目为主。
关键字:高等教育;体育改革;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0
1、高职院校体育发展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1.1重复教学,考核局限
目前的教学计划中体育课以竞技类教材为主,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方便着手,来开发和选择职业性体育教育。长久以来的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在教材和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以及学生评审体系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愿意上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程内容涉及比较枯燥,缺少新颖,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的课程类似,都有50米跑、铅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这些课程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课堂上、生活中都在学习和参与,到了大学再去学习,兴趣不会很高,会出现反感、消极、逃课的现象,选取的教材形式单调,考核标准又高、又难,忽略了学生间个体差异,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抑制作用,这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
1.2教学目的教模糊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与总体培养目标保持一致,高职院校也具有与普通院校同样的共性,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某一岗位或者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在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方向着力。办学过程中,大部分的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盲目跟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看齐,导致了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偏离应有的职业特性,教育目标的不确定性,使得高职体育教育缺乏本身读的特性。因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不能脱离职业对学生体制的需求,来开设体育课程。职业的性质、形式以及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对人体素质要求不同,现行的体育可成功结构不突出,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学习和技能特点,调动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主动性。
1.3师资力量和学生团体不相匹配
另外很多的高职院校教师缺口较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且,体育教学对教师的性别要求差异比较敏感。高职学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要求、知识储备等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重充分满足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需求。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文化包括了运动场、体育馆的建设、墙报以及黑板报的宣传栏目的设置,目前高职院校的硬件设备缺乏的非常严重,拥有数量和规模低于国家标准,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该致力于研究方向
2.1树立更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理念
要树立更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理念,其特点是要以教师为中心,由于教师是致力于向学生传输和灌输知识、技能的第一线,学生本身应该处于教学内容的主体面,但是课堂课堂教学程式化、训练化,方法呆板,使学生成了教学的被动体,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应该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面作用和教师引导的相结合,教师主要起到激发的作用,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要采用合适的方法使学生们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将教学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教训计划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保持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积极推动学生思维的运作。例如,可以启发学生将体育活动加入益智类游戏中去,在组织上也可以让学生轮准备活动内容,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选择多样化教学和考核
长时间、单调的刺激比较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一的体育锻炼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改革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频繁变换教法手段和教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之一。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学,是目前我国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尝试性做法。在每次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项并分组练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开设专项课,已成为我国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分组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
2.3从学生根本需求出发,完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还必须改变以往的以运动技术为核心而又枯燥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贴近实际的教育方法。采用能够充分展示学生能力,又能让学生学得活、用得活的方法,使学生对每次课的练习都有一种新鲜感和快乐感。也可以降低某项练习的标准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然而,也要重视体育理论教学效果理论是实践的归纳和总结,反过来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开设一些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医学、保健知识、竞赛规则、裁判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能独立地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设计创造出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事业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定期举办一些关于奥运史、亚运史、中外体育发展史;各单项的演变过程;各项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运动训练中的医务监督;体育锻炼的自我保护等的体育知识讲座,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还可以收集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的体育素材,举办专题讲座,讲授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性、趣味性的体育知识,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便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3、结论
高职教学的体育教育起步较晚,改革方面仍旧有较大的空间,现今提倡的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高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出发,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出现了教学内容重复、教学目的模糊以及师资力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内容研究方向应该致力于更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教学和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等方向,要不断神话学校体育改革,以增强学生体育为根本目的,使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力为.运动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