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商用户运营策略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27 16:09: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商用户运营策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商用户运营策略

第1篇

VoWiFi VoLTE 切换

1 引言

VoLTE可以提升无线频谱利用率、降低网络覆盖成本、降低网络运维成本、提升用户基础通信体验等,同时基于IMS架构,可支持多种新型业务。这些优势成为全球运营商部署VoLTE的强大驱动力,使得VoLTE已经成为未来语音发展的必然趋势。VoWiFi可以使用户在没有LTE网络覆盖的区域通过Wi-Fi接入EPC网络,从而享受无差异的IMS业务。特别是VoLTE部署初期以及室内LTE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VoWiFi能很好地弥补VoLTE覆盖的不足,提升用户体验。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已经部署并商用VoWiFi,终端和芯片厂商也积极推动VoWiFi的进程。作为VoLTE的补充,VoWiFi的商用使得VoWiFi+VoLTE的语音策略会带给用户更好的通话体验。这就要对二者的协同互操作进行进一步研究,包括协同的关键技术,VoWiFi与VoLTE的切换策略等。

2 VoWiFi的产业链现状及部署策略

2.1 运营商商用VoWiFi现状及部署策略

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已超过15个运营商部署了VoWiFi,具体商用情况如表1所示。

运营商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不同的VoWiFi策略。如Verizon LTE网络覆盖较好,最初仅利用Wi-Fi分流高数据量的视频业务。2015年11月在三星S6/S6e两款终端上商用Wi-Fi Calling,用户通过下载软件更新的方式,可在家中、办公室及旅行途中通过Wi-Fi接入EPC进行语音及视频的呼叫业务。呼叫US号码全部免费,呼叫美国以外的号码按国际长途收费。目前Verizon在高端机(三星S6/iPhone)上进行认证测试(包括VoWiFi与VoLTE的无缝切换),后续也会在更多的终端机型上进行测试。据悉Verizon在VoWiFi和VoLTE的切换策略上采取VoLTE优先的策略来保证用户的通话质量。

T-Mobile USA由于LTE覆盖相对较差,在2011年即商用Wi-Fi Calling,2014年9月在全球首先推出基于ePDG架构的VoWiFi业务,终端使用iPhone 6/iPhone 6 Plus,支持VoWiFi与VoLTE的双向无缝切换。而ePDG架构本身开放性较强,可以通过任何Wi-Fi AP接入T-Mobile的EPC核心网,弥补了VoLTE覆盖不足的问题。由于针对VoWiFi的标准没有完善,如Wi-Fi接入下的紧急呼叫、ePDG接入的用户位置上报、IP Can变化后用户位置上报、接入域选择、被叫域选择等,因此T-Mobile USA当时推出的VoWiFi功能对终端、IMS网络有大量的定制化要求,特别是对终端定制化要求较高。

Sprint在未部署VoLTE的情况下已经商用VoWiFi来实现过渡,其已经为美国多家机场提供了VoWiFi服务,同时也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VoWiFi通话,这也使其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EE、Vodafone等欧洲运营商也已经商用VoWiFi;AT&T 2015年10月商用VoWiFi,目前也在高端机上进行测试验证。和欧美相比,亚洲运营商VoWiFi工作开展相对迟缓,韩国、日本运营商暂未部署VoWiFi;香港和记电讯2015年6月推出了VoWiFi服务;中国电信处于测试阶段;中国移动RCS融合通信中的“新通话”中包含VoWiFi模块,其VoWiFi业务能否同步开展还有待观望;据了解,中国联通采用APP的方式实现了VoWiFi商用。

2.2 芯片厂商及终端厂商对VoWiFi的支持情况

芯片方面:高通8974/8926/8928/8916/8939/8994/8992/8909/8929/8952/8996/9x25等均支持ePDG架构,后续的芯片也都支持;海思计划2016年支持VoWiFi和VoLTE的切换;MTK有MT6735/MT6753来支持。

终端方面:终端侧有着不同的VoWiFi实现方式,三星基于自己的方案在AP层实现了VoWiFi功能,D2/Summit Tech/Taqua等软件商提供了APP或是native的VoWiFi功能,主流的仍是基于芯片BP层实现VoWiFi。三星、LG、摩托罗拉等在北美均支持VoWiFi。

目前,虽然芯片、终端硬件基本支持ePDG架构,但终端实现VoWiFi及与VoLTE的切换仍需满足多项技术标准。如三星、LG、摩托罗拉等在北美均支持VoWiFi,但国内仍需推动软件侧支持VoWiFi的终端版本。

3 VoWiFi与VoLTE协同关键技术分析及

策略建议

终端实现Wi-Fi上的语音通话有多种形式。终端通过已有接口接入存量的MSC完成业务处理。终端通过SBC的方式直接连入IMS核心网,这种方式易于部署,早期T-Mobile即采用此种方式商用Wi-Fi Calling,目前一些终端软件方案解决商仍采用此种形式。基于S2a接口的形式标准和产业链支持程度较低,不支持Wi-Fi和LTE的无缝切换。传统OTT的方式,如微信、Skype等,此种形式语音通话质量较差且不支持VoLTE和VoWiFi的无缝切换。由于标准成熟度、产业链成熟度、互通性、可扩展性等因素,目前国际上商用VoWiFi的运营商均采用基于S2b接口的ePDG方案。GSMA国际标准组织更是明确了基于S2b接口的ePDG方案作为VoWiFi的主流方案。终端通过S2b接口方式接入EPC核心网,此时EPC网络将WLAN接入视为不可信接入,则必须通过ePDG接入EPC,终端和ePDG之间采用IPSec隧道承载数据,使不可信网络的网元无法感知数据传输,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再通过P-CSCF接入IMS实现VoWiFi功能。

3.1 VoWiFi与VoLTE的切换流程

(1)VoLTE切换至VoWiFi

终端进行VoLTE呼叫,当终端检测到LTE信号强度与Wi-Fi信号强度达到切换门限时,IMS PDN切换至Wi-Fi,VoLTE呼叫切换至VoWiFi。具体如图1所示。

UE通过LTE网络接入EPC网络,S-GW与P-GW间建立GTP隧道,通过P-CSCF接入IMS核心网,终端进行VoLTE业务。UE检测到Wi-Fi信号,同时LTE信号和Wi-Fi信号达到切换门限,终端发起切换。UE对Wi-Fi网络进行鉴权以及Wi-Fi网络对终端进行授权。Wi-Fi网络鉴权和授权成功后,触发附着流程。UE向ePDG发送IKE_AUTH request消息,发起认证请求,ePDG向3GPP AAA Server请求UE切换前连接的PDN相关信息及用户签约信息。ePDG根据切换前的P-GW地址选择P-GW,向P-GW发送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建立PDN连接。P-GW将自身的标识和APN信息发送给AAA Server服务器,并从AAA Server服务器上获取鉴权信息,更新用户信息。P-GW向ePDG返回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ePDG将P-GW分配给UE的IP地址传给UE,完成附着流程。UE和ePDG之间的IPSec隧道建立成功,ePDG和P-GW间的GTP隧道建立成功,UE可以通过Wi-Fi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文。P-GW发起3GPP EPS Bearer Release流程,释放切换前LTE网络的EPS承载资源。当终端切换到Wi-Fi网络后,UE向P-CSCF发起重注册,刷新当前用户注册状态。终端在Wi-Fi上完成IMS注册,完成VoLTE至VoWiFi的切换。

(2)VoWiFi切换至VoLTE

UE通过ePDG接入EPC网络,P-GW通过S2b接口与ePDG建立GTP隧道,通过P-CSCF接入IMS核心网,终端进行VoWiFi业务。UE检测到LTE信号,同时LTE信号和Wi-Fi信号达到切换门限,终端发起切换。UE向MME发送PDN Connectivity Request消息,完成鉴权附着流程后,MME发送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给S-GW请求更新承载。P-GW向S-GW返回Modify Bearer Response。S-GW将Modify Bearer Response消息转发给MME,消息中携带EPS Bearer Identity,通知MME发生从Wi-Fi网络到LTE网络的切换。UE和S-GW之间的专有承载建立成功,S-GW和P-GW间的GTP隧道建立成功,UE通过LTE网络进行数据报文的接收和发送。P-GW通知3GPP AAA更新P-GW地址。P-GW发起Non-3GPP EPS Bearer Release流程,释放切换前Wi-Fi网络侧EPS承载资源。当终端切换到LTE网络后,UE向P-CSCF发起重注册,刷新当前用户注册状态。终端在LTE上完成IMS注册,完成VoWiFi至VoLTE的切换。

3.2 VoWiFi与VoLTE的切换策略

目前国际标准对VoWiFi和VoLTE切换的具体策略没有明确要求,运营商可根据自己的网络覆盖、用户量等定制符合自己需求的切换策略。

(1)基于用户选择的切换策略

VoLTE相对于VoWiFi有着更好的语音质量保障,而免费Wi-Fi已经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免费的VoWiFi同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终端上可设置Wi-Fi优先或LTE优先供用户选择,这就要求终端对应不同设置有不同的切换策略。当用户设置Wi-Fi优先时,用户应当在Wi-Fi和LTE覆盖均较好的网络下优先发起VoWiFi电话,在Wi-Fi信号强度较差或者丢失的情况下切换至VoLTE,在Wi-Fi信号强度较好时,切换至VoWiFi。当用户设置LTE优先时,用户应当在Wi-Fi和LTE覆盖均较好的网络下优先发起VoLTE电话,在LTE信号强度较差或者丢失的情况下切换至VoWiFi,在LTE信号强度较好时,切换至VoLTE。空闲态时的IMS PDN切换规则和通话中保持一致。基于用户的选择在终端实现上较为繁琐,同时不利于运营商对VoWiFi的战略部署。

(2)基于运营商要求的切换策略

运营商可根据自己商用VoWiFi以及VoLTE的战略部署定制符合自己的切换策略。此时需考虑终端是否开放给用户进行网络优先的选择,因为运营商定制的切换规则直接反映了网络优先的策略。如运营商保障用户的通话质量,将VoWiFi作为VoLTE的补充,弥补部分地区及室内覆盖的不足,可设定切换规则为:在Wi-Fi和LTE覆盖均较好的网络下发起VoLTE电话;在LTE信号强度较差或者丢失的情况下切换至VoWiFi;在LTE信号强度较好时,忽略Wi-Fi强度,直接切换至VoLTE。若终端无网络优先选择设置,则空闲态时的IMS PDN切换规则和通话中保持一致;若终端仍有网络优先选择设置,则空闲态和通话中的IMS PDN切换规则相对独立以避免冲突,用户选择的设置反映空闲态IMS PDN的优先策略,控制呼叫建立的网络,而运营商仍可控制通话中的切换策略,虽然此种策略能兼顾运营商及用户的需求,但会提升语音的切换率,影响用户体验而且会增加网络负荷。

综上所述,建议运营商基于自己的需求设定切换策略,同时避免用户进行网络选择。

3.3 VoWiFi与VoLTE的切换门限

终端发起VoWiFi与VoLTE的切换流程离不开切换门限的制定。切换门限可根据切换策略设定不同的值。如LTE高门限、LTE低门限、Wi-Fi高门限、Wi-Fi低门限等。高低门限的差值可根据运营商自己的配置及策略设定。建议通过语音质量、不同的切换场景等测试设定具体的门限值。

3.4 VoWiFi与VoLTE协同的其他问题

终端在数据连接态时VoLTE通话与VoWiFi通话的无缝切换(LTE数据业务连接态特指终端在无VoLTE通话时的LTE RRC_Connected状态),评估语音对数据的影响以及数据对切换的影响,在不同终端进行VoWiFi与VoLTE的兼容性,VoWiFi与VoLTE的切换时延及用户感知等,建议针对这些VoWiFi与VoLTE的协同问题进一步研究验证以提高用户体验。

4 结束语

随着国内外运营商VoLTE及VoWiFi的商用,运营商实现VoWiFi与VoLTE的协同互操作需定制符合战略需求的切换策略,二者的协同技术需进一步研究与测试。相信未来VoWiFi与VoLTE协同的语音策略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语音体验。

参考文献:

[1] GSMA IR.51. IMS Profile for Voice, Video and SMS over Wi-Fi[S]. 2015.

[2] 3GPP TS 23.402.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3GPP accesses[S]. 2014.

[3] 3GPP TS 33.402.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 3GPP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SAE); Security aspects of non-3GPP accesses[S]. 2014.

[4] GSMA IR.92. IMS Profile for Voice and SMS[S]. 2013.

[5] GSMA IR.94. IMS Profile for Conversational Video Service[S]. 2013.

[6] 3GPP TS 24.312.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 (ANDSF) Management Object (MO)[S]. 2014.

[7] 3GPP TS 29.198.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Core Network and Terminals; Access to the 3GPP Evolved Packet Core (EPC) via non-3GPP access networks; Stage 3[S]. 2014.

[8] 3GPP TS 23.261 V11.0.0. IP flow mobility and seamles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offload; Stage 2[S]. 2012.

第2篇

[关键词]HSPA+ LTE 部署策略 WCDMA CDMA EV-DO

1 前言

信息通信产业的远景是构建人类全沟通世界。在一个“沟通自如”的世界,无论是声音、数据、图片,还是影像,都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传递。通信不断朝个人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在过去的30年里,话音业务的移动化越来越明显,到2002年时全球移动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固定用户数。今天,爱立信正和业界同仁一道朝宽带移动化的方向努力。市场预测表明,全球到2010年,移动宽带用户数将超过固定宽带数,并一发不可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爱立信预计,到2014年,全球将有34亿宽带用户,其中80%为移动宽带用户。在移动宽带领域里,得益于卓越的技术和全球规模优势,3GPP技术,包括HSPA/HSPA+以及LTE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 HSPA+/LTE全球发展概况

GSMA(GSM Association)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09年10月,全球135个国家作出HSPA商用承诺共329个,包括119个国家部署的283个正式商用网络,其中221个运营商部署了峰值速率超过3.6Mbps的HSDPA网络,144个运营商部署了峰值速率7.2Mbps的HSDPA网络。与此同时,HSPA用户规模超过1.65亿。

截止到2009年10月,全球33个国家作出HSPA+商用承诺的共54个,包括26个已正式商用的HSPA+网络(含1个28Mbps HSPA+商用网络和25个21Mbps商用网络)。众多全球领先的3G运营商名列其中,包括日本软银Softbank、德国电信T-Mobile、澳大利亚电信Telstra、香港数码通SmarTone、和记黄埔3、奥地利电信等。

HSPA+终端方面,共有来自6个供应商的1 2款HSPA+终端得以商用,其中1款支持28Mbps,11款支持21Mbps。

LTE方面,全球19个国家作出LTE商用承诺共39个,其中14个运营商承诺在2010年正式部署并提供相应的业务,31个运营商有望于201 2年正式商业部署LTE。

3 运营商HSPA+部署策略分析

3.1 运营商部署HSPA+的驱动力

随着HSPA的广泛部署,移动宽带网络数据业务流量大幅度增长,对网络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多媒体业务、对固定宽带网络的替代以及运营商之间的市场竞争,都使得不断提高峰值速率成为网络演进的必需。HSPA+在HSPA的基础上,在网络架构和硬件平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软件升级,就可以将移动宽带网络峰值速率升级至21/28/42/84门68Mbps,同时网络容量也大幅度提高,大大降低了单位比特成本。运营商对HSPA+的部署需求,展示了其对3GPP产业链的信心,这种信心建立在近30年从GSM->WCDMA->HSPA技术和产业上所获巨大成功的基础之上。

从HSPA+商用部署情况来看,网络技术已经成熟,21Mbps/28Mbps网络已经正式商用。通常被视为瓶颈的终端芯片也有进展:2009年上半年,已推出针对数据卡的商用芯片;2009年年底将推出手机的解决方案。

3.2 案例一:澳大利亚电信Telstra HSPA+部署

澳大利亚电信Telstra是全球首个正式商用的HSPA+网络。2008年,Telstra已经部署了全程全网的HSPA网络,覆盖澳大利亚99%的人口。同时,Telstra关闭了原有的CDMA网络,并不再对GSM网络进一步投资。来自Concept Economics Report的研究数据显示,2008年名为Next G的HSPA网络使得Telstra在成熟市场(移动渗透率超过100%)仍然取得很好的业务增长――3G用户数超过2G用户数。同比业务增长超过12.3%,移动宽带ARPU约90澳元。移动宽带网络也创造了巨大的客户价值。研究表明,Next G用户平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约30%,直接拉动澳大利亚GDP每年增长0.5个百分点。

2008年2月,Telstra宣布其将在年内部署全球首个HSPA+商用网络,7月份与爱立信联合宣布进行全球首个基于850MHz HSPA+商用测试网络,并于11月推出首款商用终端,同年12月完成遍布全网的HSPA+升级。Telstra的无线网络演进路标见图1。

2009年3月,Telstra面向商业用户全面开始发售21Mbps的上网卡。峰值速率达到21Mbps,现网用户实际速率通常在550kbps到8Mbps。2009年8月,Telstra宣布对HSPA+42Mbps网络的测试将于2009年年底前开始,这意味着2010年推出42Mbps服务将成为可能。

单位成本的降低是Telstra部署HSPA+的最主要驱动力。如图2所示。同时,频谱和站址空间的局限性也是推动其部署HSPA+的主要驱动力。在相同的频率资源,站址空间,散热条件下,HSPA+可以提供更高的容量。

3.3 案例二:意大利电信移动TIM HSPA+部署

意大利电信移动TIM是意大利最大电信集团的移动公司。2009年2月,TIM宣布推出基干MIMO技术,下行峰值速率28Mbps(见图3),上行峰值速率5.8Mbps的HSPA+网络。TIM计划于2009年10月在米兰和罗马实现商用部署。随后将逐渐扩展到意大利全境。

4 运营商LTE策略分析

LTE,移动通信产业公认的未来下一代移动宽带的理想技术,首个全球统一的移动通信标准,已获得全球主要移动运营商的青睐。无论是运营CDMA,还是UMTS,运营商都宣布部署和将要部署LTE。运营商推进LTE的最主要驱动力,仍然来自于进一步降低单位业务成本和提供更多更高带宽,以满足增长迅猛的移动业务的需求。LTE和EPC(Evolved Packet Core)有很多技术特性,如灵活的频谱利用能力、扁平化的网络架构、端到端的IP化、自组织网络(SON,Self-O rganiZing Network)、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智能天线等,能够满足运营商的下一步业务增长需求和降低网络成本需求。但同时,在现有网络架构的基础上部署LTE网络不单单是无线网自身的升级,需要对整个网络架构进行通盘考虑,例如64QAM和MIMO(2×2,4×4)等会对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带来新的挑战。

考虑到运营商现有网络的不同,面临的市场(竞争/客户需求/频率资源)环境的不同,不同的运营商会采用多种部署策略。目前,3GPP2(CDMA)运营商以及TD-SCDMA运营商,出于对现有网络演进局限性的考虑,对LTE(FDD/TDD)通常采用比较积极的策略:例如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的Verizon和第五大移动运营商metroPCS,日本的KDDI以及中国的中国移动等;以及一些处于竞争激烈和移动宽带客户需求旺盛市场的运营商,包括日本的DoCoMo,瑞典的TelieSonera。对于其他一些WCDMA/HSPA运营商。由于HSPA技术在不断演进,峰值速率、网络容量、频频利用率不断提高,单位成本不断降低,现有HSPA以及后续演进HSPA+网络可以在相当一段时期满足业务需求,虽说对LTE的需求不是很强烈,但也在密切关注和跟踪LTE的发展。

4.1 案例一:全球首个LTE网络部署――TeliaSonera

总部位于瑞典的跨国运营商TeliaSonera是欧洲电信运营商,为北欧和波罗的海、西班牙、俄罗斯等市场提供电信服务。TeliaSonera在瑞典、挪威等成熟市场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传统电信业务已经基本饱和,业务收入不断下降;二是市场竞争尤其是在新技术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众多运营商已经或者正在部署HSPA+的网络;三是移动宽带业务广泛普及,用户需求旺盛,移动宽带网络数据业务量呈现高速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现有网络的峰值速率,特别是容量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2008年5月,TeliaSonera购买了2X20MHz的2.6GHz频率用于LTE。2009年1月,TelieSonera宣布部署LTE商用网络,该网络将首先覆盖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2009年5月,TelieSonera宣布在斯德哥尔摩成功部署商用LTE基站,该网络将于2010年正式商用。

4.2 案例二:美国Verizon LTE部署

随着自身业务的不断增长和收购兼并。作为CDMA运营商的Verizon Wireless,已成为全美目前最大的移动运营商。面对AT&T Wireless HSPA/HSPA+网络不断向前演进的技术优势,Verizon Wireless急切地想把现有网络向LTE演进,从而保证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2009年2月,Verizon Wireless宣布利用其竞购的700MHz频率,于2010年在Minneapells、Columbus、Ohio和Northern New Jersey等地部署商用LTE网络,并计划在首期网络部署完成后,将LTE网络覆盖全美,甚至包括先前3G未覆盖到的地区。

Verizon Wireless相信。LTE以及光纤到户FTTx是其全面宽带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将为此加大资本投入。从业务方面来看,Verizon Wireless在其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建立了位于波士顿的LTE创新中心,希望开发出基于LTE更多的创新应用,服务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机器与机器通信、企业网解决方案等。

2009年8月,Venzon Wireless宣布在波士顿和西雅图实现了700MHz频谱上的LTE数据呼叫,支持视频流媒体、文件传输、网络浏览以及VoIP。爱立信和阿尔卡特朗讯提供网络设备,LG和三星提供试商用终端,未来ST-Ericsson、摩托罗拉以及高通将提供正式商用终端。Verizon Wireless之所以选择波士顿和西雅图这两个城市作为试点,主要基于对其地理环境以及众多的高科技人口优势的考虑。Verizon Wireless预计,2010年LTE网络将覆盖全美约30个市场,2013年将实现美国全境覆盖。

5 小结

第3篇

关键词 Femto部署策略 生态系统 网络指示 FAP

1 引言

Femto又称毫微微蜂窝基站,是一种低发射功率,小范围覆盖,以固定宽带接入网络为回程,主要面向家庭客户应用的家庭基站设备。Femto技术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补充,能够使运营商以更低的代价为家庭用户提供更好的无线宽带语音及数据业务。作为一种固定移动融合的新技术和个人移动通信市场与家庭宽带通信市场的结合点,Femto将是全业务运营商提供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手段。Femto网络采用扁平化架构,Femto设备集成了NodeB和RNC的大部分功能,网络结构更加简洁高效。

目前3GPP、3GPP2和WiMAX标准组织已经支持Femto,这表明Femto技术已经被世界主流标准化组织认可。从生态系统方面来看,已经形成了由多家端到端方案供应商、接入设备商、核心网络供应商、软件组件供应商、运营商等组成的强大阵营,从最近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个阵营还在不断壮大。本文将着重从3GPP标准化和生态系统两方面来分析Femto技术的产业化进展状况。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Femto技术从家庭环境应用领域扩展到企业、公共区域及偏远地区应用,近期已有多家运营商部署并商用了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环境的两用Femto网络,Singtel和Softbank则启用了用于企业、公共区域及偏远区域覆盖的Femto服务,Femto技术已经成为宏蜂窝有效的覆盖补充。

国内也有部分运营商在近两年开展了大量Femto技术的实验室测试和外场测试,并依托其现有网络开展了大规模的预商用试验,为Femto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规模部署积累了经验,也推动了Femto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有部分运营商部署了若干Femto网络平台,并提供Femto终端供友好用户使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运营商网络现状和发展策略来分析Femto服务的部署策略,并对未来的Femto业务形态进行展望。

2 Femto产业进展

2.1Femto技术标准化

3GPP在Rel 8完成了对3G Femto的标准化工作,并初步引入了对LTE Femto的支持,该版本在2008年12月冻结,技术规范的遗留部分在2009年3月和6月完成。在移动性方面,Rel 8支持Femto向宏网络的单向切换,支持Femto和宏网络之间的双向重选。

3GPP Rel 9于2009年12月冻结,其引入了混合接入模式,从而使得Femto小区不仅可以用于家庭环境,也能够为宏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并支持为特定用户组提供高优先级服务。Rel 9还引入了公共预警服务,用户在没有宏网络覆盖的区域也能够通过Femto小区接收紧急消息,比如台风预警等。在3G方面,Rel 9对Femto上行链路带宽需求进行了修订,以提高同时支持的呼叫数量。Rel 9最大的增强体现在Femto对移动性的支持,解决了3G宏小区到3G Femto小区、LTE宏小区到LTE Femto小区、3GFemto小区之间、LTE Femto小区之间的切换;同时,Rel9还引入了GERAN向3G/LTE Femto小区的移动性增强。

3GPP Rel 10预计于2011年6月冻结,Rel 10对3G/LTE Femto移动性进行了增强,支持×2接口和Iurh接口,并支持Femto小区之间的软切换和硬切换。Rel 10还增力口了Femto小区对LlPA/SIPTO(Local IP Access andSelected Internet IP Traffic Offload)的支持。Rel 10还在Femto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增强。

从3GPP标准化方面的进展来看,3G/LTE Femto技术已经具备端到端部署的商用条件。Rel 9版本在移动性方面的完善将Femto技术从家庭环境推向企业环境、公共区域的应用场景,Femto技术的应用前景得到进一步拓宽。

2.2Femto生态系统

Femto生态系统包括端到端方案供应商/系统集成商、FAP(Femto Access Point)供应商、Femto核心网设备供应商、组件/工具/软件供应商以及其他产业环节。

端到端方案供应商提供完整的Femto解决方案,包括FAP、Femto网关、必要的中间件及其他部分,来完成大规模Femto的部署。目前这个环节的供应商主要包括NSN、ip.access、Ericsson、Huawei、Cisco和AIcatel-Lucent。

FAP供应商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向运营商提供FAPs,这些供应商主要包括Ubiquisys、ip.access、Airvana和Netgear。

Femto核心网供应商关注于提供Femto的移动核心网设备,主要供应商包括Kineto Wireless和Spidercloud。

软件和组件供应商专注于供应FAP的特定软件及必要的电路芯片来增强FAPs的功能,主要供应商包括Picochip、Percello、Continuous Computing、TexasInstruments和Qualcomm。

其他产业环节主要包括测试认证机构、研究机构等间接关注Femto技术的团体。

自2009年Femto技术初步成熟以来,其生态系统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得以扩展。截至2009年11月,共有超过60个供应商加入到Femto生态系统中;2010年第三季度加入Femto生态系统的供应商达到72个;根据2011年第一季度的最新统计,供应商的数目达到了74个。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供应商同时专注于Femto生态环境的多个环节。表1给出了Femto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数据。

从生态系统方面来看,Femto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已经非常完善,很多行业分析人士对Femto的生态系统进行了预测,主要侧重于对未来几年的FAP出货量和用户数量的预测。其中比较典型的预测结果如图1所示,到2014年,FAPs的总出货量将达到4900万,Femto用户数量将达到1.14亿。Alcatel Lucent结合Femto的各种市场要素进行研究并预测到2014年,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台湾的用户数将超过3400万,并指出这将是一个价值60亿欧元的潜在市场。

2.3Femto运营商阵营

Femto的最终投放市场是以运营商部署商用网络来实 现的。Femto网络的商用部署情况与标准化和生态系统的发展相比基本同步或稍晚。目前已有13个国家的19个运营商成功部署了Femto商用服务,还有15家运营商提出了部署Femto商用服务的意愿。表2给出了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一季度Femto商用部署的统计数据。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截至目前已经商用的Femto网络主要是UMTS和CDMA制式的,而WiMAX和LTE制式的Femto仍未商用。这与UMTS和CDMA宏网络的部署规模有关,运营商在考虑部署Femto服务时,倾向于依托其所运营的宏网络的技术体制,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Femto技术的潜力。而目前各运营商的WiMAX和LTE宏网络仍处于发展初期,Femto服务部署则相对滞后。随着WiMAX和LTE市场的进一步扩展,WiMAX和LTE制式Femto的商用部署也为期不远。

运营商部署Femto商用网络的另外一个趋势是将最初设计的家庭环境应用扩展到企业环境、公共区域等更广的应用范围,其中又以企业环境的部署最受关注。表3是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Femto商用服务按目标客户细分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已经部署的Femto商用服务,还有多家运营商提出了自己的Femto商用服务部署时间表以及服务的目标客户,其中以企业用户、公共热点区域、偏远地区覆盖为目标的比重更大。

3 Femto部署策略分析

3.1Femto相关国内标准及测试工作

目前部分国内运营商根据自身的运营情况和业务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企业标准。国内标准组织CCSA结合Femto技术的国际标准进展和国内运营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Femto技术的系列行业标准,包含了FAP、Femto网关、Femto HMS等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还包含了Femto Iuh接口、FAP与HMS接口测试方法。

部分国内运营商已经完成了Femto内场测试、外场测试等,Femto具备试商用的基本条件,但是Femto的部署仍存在一系列待解决的难点,诸如网络指示、QoS保障等。同时一些新的功能也随着讨论的深入而涌现出来,诸如LIPA功能、企业级应用等,其中LIPA功能的引入旨在降低因大规模部署Femto小区而导致的核心网负荷过重问题。

在进行家庭Femto的相关标准和测试工作的同时,国内运营商也在关注Femto的其他应用场景,重点为企业级Femto测试工作,其测试重点为Femto之间的硬/软切换、Femto与GSM/WCDMA宏小区重选/切换。

3.2Femto试商用工作及部署策略分析

目前部分国内运营商已经部署了Femto的试商用平台,并向友好用户使用FAPs。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关注Femto在企业环境中的应用,同时也在考虑使用企业级Femto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有效补充。考虑到企业环境及室内覆盖环境的应用,Femto需要具备与宏网络之间的相互切换、Femto小区之间的切换以及同时支持更高的活动用户数等功能。从本文对Femto标准进展的介绍可以看到,企业级应用相关的切换功能已经具备并得到了增强。而Femto能够同时支持的活动用户数目也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目前的16个,基本能够满足企业环境和室内覆盖环境的应用。

在可预见的未来,预计运营商将进一步展开企业级Femto的标准化及测试工作,届时家庭级Femto和企业级Femto将同时包含在运营商的部署规划内,各运营商最终将结合其网络现状从CDMA/EV-DO、WCDMA/HSPA、LTE、WiMAX中选择合适的技术制式来部署Femto商用服务。在家庭级Femto方面,可能会通过资费策略鼓励用户允许Femto分担宏网络话务,当然前提是优先保证家庭用户自身的网络资源。而企业级Femto的部署主要考虑作为中小型室内分布系统的补充,同时还需要衡量部署Femto和室内分布系统的成本和效益。考虑到企业环境的开放性,企业级Femto分担宏网络话务仍然需要重点考虑;同样,企业级用户本身的服务优先级要高于宏网络。

另外,除了家庭级和企业级Femto服务之外,公共区域Femto服务和偏远区域覆盖也在考虑部署的范围内。

4 总结及展望

第4篇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4G手机正式获得入网许可意味着4G正式商用的一大“设备瓶颈”已经得到了解决,4G正式商用将越来越近。

更快的网络速度,更加灵活的计费机制,更令人激动的体验,这一切都那么令人向往。

设备瓶颈已解决

距离3G的已经过去了4年,在国人感叹3G网络带来的高速无线上网体验时,国外早已经实现了4G的普及。

在国家信息中心的最新测评报告中,2012年我国的固定宽带普及率虽然已经达到12.2%,但是网速仍明显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国外的调查统计中,中国的网速排名一直在中下游徘徊,不要说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即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差距。更何况目前3G网络的普及尚不完全,尤其是中国移动由于缺乏相应的终端,3G用户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因此在3G方面未能占据优势,发展4G较其他运营商更显迫切,寄望通过4G扭转现状。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的技术产品。4G可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要快2000倍;而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几乎能满足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自2009年有两家运营商率先推出LTE网络以来,到2011年年底达已达到47个。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预测,到2012年年底, LTE商用网络将达144个,分布在59个国家和地区。这一事实表明,全球LTE商用网络的部署正在不断升温。

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介绍,过去终端一直是4G商用的瓶颈,不但没有智能手机,而且数据类的终端也不是很成熟。目前已有大量数据类的终端,比如在中国移动4G扩大规模实验上已经完成了10款数据类终端的测试;随着4G手机的正式推出,4G商用的步伐也将加速。曹淑敏还介绍,中国移动从去年至今已采购了27万部4G手机,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00万部,从终端角度看4G已经具备了规模商用的基础。

厂商蓄势待发

“4G牌照发放后,由于网络普及的问题,未来两年内将出现2G、3G、4G手机混合使用的局面,而两年后将会迎来一股‘换机潮’,对智能手机厂商而言是一大利好。”智能终端设备分析师徐维胜表示。事实上,国内外众多智能手机厂商已经瞄准了“换机潮”中的商机。目前,国内的酷派、华为、中兴等厂商都在积极研发和测试4G手机,小米刚刚推出的小米3手机同样支持我国自主的4G网络;而在国外厂商一边,除了索尼、三星外,苹果推出的iPhone 5C和iPhone 5S两款手机同样支持我国自主4G网络,并有望和中国移动达成合作。

而根据路透社的报道,华为高管近日也表示,随着中国和欧洲等全球电信运营商扩大网络,公司预计今年4G设备销售收入将超过20亿美元。

华为LTE业务副总裁周跃峰指出,LTE智能手机价格仍高于不使用LTE技术的手机,这很正常。他介绍说,目前全球有1亿4G LTE用户,占移动用户总数的比例不大。到2016年,使用4G的用户数量将达到10亿,占移动用户总数的一半还多。

“我们预计到2015年左右,包括LTE的多模式智能手机的价格将和普通的智能手机差不多;到那时,LTE智能手机所占的比例将大幅增加。”他说。

研究公司IHS iSuppli称,受益于中国、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市场的网络扩张,2013年4G LTE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243亿美元,接近2012年87亿美元支出的三倍。

华为无线网络营销副总裁蔡孟波表示,去年华为LTE营收无足轻重,但是今年上半年迅速增加至10亿美元。2013年全年,LTE营收有望超过20亿美元。

中国将拥有更多话语权

面对即将到来的4G时代,中国也将拥有更多话语权。

在3G时代,虽然由中国倡导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列为国际标准之一,但在海外接受程度并不高,一些国家和地区只是建设了试验网络,只有中国移动一家进行了大规模部署。

而在4G时代,中国倡导的TD-LTE将摆脱唱“独角戏”的尴尬。TD-LTE标准从提出以来,在国际标准和产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产业阵营也聚集了系统、芯片、终端、仪表等领域的50多家国内外主流企业,并不断发展壮大。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无线技术与应用大会”上,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所所长王志勤介绍,目前已有9家系统设备商获得了电信设备进网试用许可。此外,从今年8月份开始,TD-LTE启动了终端的进网检测,目前已有20多款终端正在进行测试。

此外,由中国移动参与的TD-LTE第一阶段扩大规模试验也进展顺利。王志勤表示,该试验历时4年,先后经历了从室内到室外、从单模到多模的阶段。TDLTE工作组认为,参与试验的系统设备功能已比较完善,达到了可运营、规模应用的水平。同时,在芯片和终端方面,也实现了多厂家供货的产业发展环境,而从产品本身来看,也已达到面向商用的条件。

接受度尚待提高

反观用户的角度,至少从目前来看,普通消费者对4G网络的热忱度并不太高。虽然运营商大肆宣传推广号称3G网络已经普及,但是事实上目前国内3G渗透率才将近三成,绝大多数的手机用户并没有享受到3G网络的便利性。

有业内人士称,一方面是3G网络的资费要更昂贵一些,用户不太轻易能够接受;另一方面限制于客观因素,比如市场中支持TD-SCDMA的终端较少,这就直接导致了现有移动用户使用3G网络可选的产品不多,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倘若大规模升级至4G网络之后,手机的价格能否降下去成为关键。

根据美、韩、英等国的经验,如果4G资费水平过高,即便是4G拥有速度上的优势,普通消费者也很难选择使用。目前,我国3G资费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市场担忧4G正式商用后,较高的资费水平可能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第5篇

关键词:3G;通信标准;CDMA2000;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Outlined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3G

Yin Baokun1,Yu Guangbo2,Wang Shu3

(1.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Shenyang110016,China;2.China Criminal Police College,Dog Technology,Political Department,Shenyang110035,China;3.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Shenyang110016,China)

Abstract:At present,3G words filled in the print media,fashion and even become a popular language.3G brings more than jus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it will pull the information changes in the consumer market,changing consumer habits.This paper attempts to brief current development of 3G at home and abroad,to find a suitable country's 3G development.

Keywords:3G;Communication standard;CDMA2000;Streaming media

一、国外的3G应用现状

日本是全球提供3G业务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NTTDoCoMo于2001年10月开通了全球第一张WCDMA商用网络。日本的2G用户从2003年开始减少,向3G用户转移。2006年,日本的3G用户超过2G用户,标志着日本真正进入3G时代。截止到2007年底,日本的3G用户达到8330.4万户,占总移动用户的82.9%。

运营商普遍采取快速建网的方式解决2G/3G网络兼容问题。如NTTDoCoMo仅用了3年时间,网络覆盖就超过了99%,NTTDoCoMo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业务量来自室内,30%的业务量来自户外。3G业务的高速率和业务融合特征得到很好的体现。日本的娱乐类业务和与生活关系密切的3G业务发展迅速,以数字音乐下载和移动支付业务为代表,充分体现了3G业务的高速率优势和业务融合的特征。

欧洲的WCDMA用户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落后于日本。2007年随着欧洲地区WCDMA用户发展的全面提速,其用户份额也大幅上升。其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许多国家的3G网络室外覆盖已经基本完成,目前3G网络建设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室内覆盖,良好的网络覆盖带动了WCDMA用户的快速发展;二是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用户对3G业务的认知度极大增强,需求逐渐被激发出来;三是欧洲地区的移动通信市场发展非常成熟,普及率已经超过100%,为WCDMA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欧洲市场在商用网络部署,尤其是HSPA商用网络部署上表现突出。截至2007年底,欧洲累计部署了111个WCDMA商用网络、96个HSDPA商用网络和18个HSUPA商用网络,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4%、56%和69%。

二、国内三足鼎立之势

电信重组以后,国内运营市场基本形成了中国移动(TD-SCDMA)、中国联通(WCDMA)、中国电信(CDMA2000)三大移动运营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移动/联通已有的2G网络将与3G网络下去,他们关心的是网络的平滑过度,以及借3G业务提高ARPU值等问题。中国电信则不同,CDMA升级为CDMA2000可谓是三个运营商中投入资金最少的,他们希望借3G拍照应尽早介入移动业务,获得最大利润,为上市增加卖点。

三、展望

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结合国内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从3G业务发展、经营模式角度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发展方向:

(一)3G业务发展策略

手机电视已经是当下相当流行的新型视听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使得移动流媒体业务更具吸引力。结合视频短片优化压缩技术,节约传输时间拥护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

移动游戏在亚洲地区发展势头强劲,3G网络的数据交互速度是2G/2.5G网络环境的数十倍,3G游戏玩家拥有了2G/2.5G环境下无法想象的交互体验。同时网络带宽的提升也为手机游戏开发商在创作游戏产品时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开发出可玩性强的游戏产品。

对个体用户来说,人们最需要的是位置信息,特别是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更确切的位置信息。个人导航服务就可以为用户提供详细、实时更新的数字地图来告知用户的具置,并且可通过电子地图来引导用户寻找酒店、餐厅、商店和其它一些用户感兴趣的商业设施,是很受用户信赖的。此外,运营商还可通过位置敏感型计费,根据定位信息适当调节通话价格,检测和消除部分用户的欺诈使用行为。

移动电子商务可能是最主要最有潜力的应用,股票交易、移动办公室、银行业务、网上购物等。根据产品、行业、客户细分、系统集成及销售渠道的不同特点、价值链成员所起作用来构建不同的商业模式。

(二)经营模式策略

3G时代即将来到中国,推出用户可接受的计费标准,有助于运营商迅速打开3G市场,吸引更多的3G用户。在3G发展初期,数据业务的计费定价通常以流量和内容价值为基础。从国外运营商的经验来看,由于内容计费更能够体现内容的价值,符合用户的需求,所以内容计费将成为3G业务计费的主要定价基础,而流量计费则作为辅助计费方式,采用比2G业务流量单价低的流量费率,甚至是流量免费,或包月无限量使用流量的套餐。为了鼓励3G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可以通过包月付费的形式。同时给流量设定一个下限,在限度以内流量免费,超过下限才付费,这样可使用户无心理障碍使用,又对大流量用户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我国大陆地区已发放3张牌照,那么这3家运营商就应该采用差异化的经营模式,推出的业务要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运营商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细分用户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打出不同的服务品牌。通过手机功能的提升,拉紧用户跟运营商之间的关系,是广大用户感受到运营商的体贴。

四、总结

总之,以数据业务功能强大为特征的3G业务对其终端的要求将日益苛刻,3G要真正实现所预期的业务发展效果,加强3G终端的研发将一直成为3G发展阶段的重要主题之一。3G必定是个多种媒体融合产物。立足大众,服务大众3G的明天定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3G终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特征

第6篇

关键词驻地网;进驻;管理

中图分类号 TN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81-01

1概述

驻地网是各大通信运营商开展驻地网语音、数据等电信业务的基础,几大运营商要想在竞争中争取主动,都要充分发挥全业务运营的优势,抢占进驻作为接入网络“第一公里”的驻地网,为业务拓展、抢占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由于市场开放等政策因素,作为有线通信网老大的中国电信面临的驻地网进驻压力前所未有,本文主要从驻地网进驻和建设等方面论述中国电信在新阶段如何保持驻地网进驻的优势。

2驻地网定义

用户驻地网是指用户住宅小区内部及其住宅楼内部的管道、设备间、线缆、设备组成的区域网络,也包括商业办公大楼内部的局域网络和设备等。从覆盖区域角度来看,用户驻地网主要是以政府批复建设的楼宇建筑或建筑群的建筑红线内的范围;但不包括自然村、城中村、街道。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住宅小区、商厦、写字楼、酒店、专业市场、学校、医院、有办公区及员工宿舍的工厂、自用办公楼及其他综合楼等。

驻地网投资建设涵盖了驻地网管道、驻地网电缆、驻地网综合布线、驻地网光缆及驻地网设备工程等。

3驻地网的市场细分及进驻策略

对于驻地网发展建设,及时发现新驻地网,快速和发展商或物业公司签订驻地网进驻和建设协议,然后再针对不同细分标准的驻地网,采用合理的、高效的网络建设方案,最终以快速的、合理的和高质量的网络向用户提供中国电信的通信服务。驻地网具体又分为:

目前行业内对驻地网的细分主要有三大类细分方法:按照驻地网用户性质将驻地网区分为小区(住宅)、商厦(商用)以及住宅和商用混合类。

1)小区(住宅)又按商业价值大小将分为A、B、C三类。A类指高密度高容积率驻地网,进驻策略应采用尽力争取,合作模式采用独立建设为主,合作建设为辅。B类指大型中等容积率驻地网,进入策略投资回收期在5年以内,应采用尽力争取;投资回收期在5年以上的驻地网,应谨慎投资,红线以内配套主要由开发商投资建设。C类指低密度、低容积率驻地网,投资回收期在5年以上,进入策略应谨慎投资,主要由开发商投资建设。

2)商厦(商用大楼)按商业价值大小将分为A、B、C、D四类。A类指大型写字楼; B类指大型专业市场、酒店;C类指大型综合性商场、中小型专业市场、中型写字楼、大型自用办公楼;D类指大型工厂、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以及其他商业楼宇,对于商厦(商用大楼)四类驻地网都应尽力争取,合作模式采用独立建设为主,合作建设为辅。

3)住宅和商用混合类按商业价值大小将分为A、B两类。A类指商业用户比例较高的民商混用住宅楼,进入策略和合作模式按照商用大楼分档标准进行投资建设。B类指商业用户比例较低的民商混用住宅楼,进入策略和合作模式按照住宅分档进入标准进行投资建设。

4驻地网进驻洽谈及项目立项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电信业改革的逐步深入,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驻地网的竞争一直为各大运营商和各类公司所关注,特别是当前随着城市建设和老城区改造的快速推进,新住宅区、办公区迅速形成,城市住宅及商业用户特别是高收入用户将加速向新区转移,此类地区已经成为各电信运营商、各类公司争夺最终用户的热点之一,做好驻地网的规划建设,将是电信运营商形成竞争优势所在。

为此,在驻地网市场营销中,各级领导应从观念上加大对驻地网的重视程度,充分运用各信息渠道、营销渠道,保证获取新增驻地网的信息畅通并及时跟进,采取灵活争取策略,对新建驻地网应尽量争取到新增客户中的绝大多数份额,尤其对高端客户,应确保驻地网的100%进驻。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有效信息渠道,快速发现新驻地网。新增驻地网的争夺关键就在于“及早发现、迅速反应、策略灵活”。新增驻地网的信息及早获得是争取客户的前提条件,因此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明确客户经理(或社区经理)发现新增驻地网这方面的责任要求,要求客户经理(或社区经理)发现包区内驻地网开始启动时,应把收集到的新增驻地网或在建驻地网的建设地点、客户信息、建设规模等信息及时反馈至本单位营销管理人员,确保能第一时间获取新增驻地网相关信息。

2)捕抓信息、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获得信息必须与企业内部流程支撑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信息的作用。部分驻地网之所以选择竞争对手业务,很大原因是因为竞争对手在第一时间与之开发商联系。因此信息取得之后,快速反应依然是关键因素。营销管理人员必须每日将新增驻地网信息汇总分析,并按照客户信息资料确定驻地网洽谈责任人,并把该项目提交至驻地网洽谈责任人,由驻地网洽谈责任人及时与客户、开发商等进行联系并洽谈进驻合作协议。

3)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驻地网责任人应视竞争对手对新增驻地网争夺的力度和客户的价值重要程度,在营销上除突出优质、服务等的优势外,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尤其商业楼盘、住宅小区方面,应在第一时间跟客户或开发商进行接触和洽谈,合作模式可以根据驻地网市场细分方法及进驻策略要求进行,保持在策略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以及在驻地网业务发展、业务等形式设计各种合作方案,由客户自由选择,充分体现对客户的优惠。

4)跟进洽谈进度,签订合作协议。技术管理人员应提前介入小区、驻地网的洽谈工作,在有针对性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前提下,采取各种灵活的组网方案,综合考虑接入网机房及设备、信息化小区接入、光缆、无线基站、管线等专业需求,为客户经理的谈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做好技术支撑,安排项目立项。技术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驻地网建设进度、交房时间等信息,结合工程建设流程,选择合适时间点安排项目立项。

5驻地网建设思路和策略

由于政策原因,驻地网开发是必然的,中国电信在固定接入方面构筑的壁垒将会被打破。为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阶段不同的策略,通过业务转型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服务赢得竞争优势。驻地网的排他性独占不再存在,今后的驻地网投资将以满足业务需要为主要目标。在驻地网规划建设中, 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和策略,加强与用户和开发商的合作力度,争取最有利的投资合作模式,降低投资风险,充分利用其有利因素,尽量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各专业具体思路和策略如下:

1)驻地网管道发展思路:根据信息产业部和省通信管理局的相关文件,小区管道应由开发商投资建设,并对所有基础电信运营商开放,所以小区管道的投资建设必须慎重考虑,要充分把握和利用相关政策进行配套建设。

小区内的楼宇数量和规模直接影响了小区管道的建设规模。在建设小区管道时,可以根据小区的建设规划精确预测用户数量、明确用户光(铜)缆的走向和分布再进行管道建设。小区管道一般不超过3孔(大型小区的管孔、小区内接入点出局管孔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在末端部分可敷设1~2孔。小区管道尽量采用简易管道的敷设方式。考虑到小区里一般布放光缆或小对数电缆,管材一般选用外径98mm或75mm以下的塑料管。

2)驻地网楼内管槽发展思路:住宅小区楼内管槽的建设往往需配合楼盘的建设,对于高层建筑根据楼层高低情况及组网方案一般选用80*60mm和60*40mm等类型的镀锌线槽或塑料线槽;9层以下的低层建筑一般根据楼层高低分别选用外径25mm或32mm的PVC管。

3)驻地网设备与布线发展思路:驻地网设备主要包括接入点综合接入设备、楼内信息化小区交换机等,应根据用户情况与业务使用情况确定建设方案,驻地网新建楼房主要采用FTTx满足需求。对于新建住宅小区,可以采用PON+LAN模式接入,其布线方式宜采用五类线或超五类线。在发达区域,对于新的商业大楼和高档小区,可以直接布放用户光缆,向用户提供FTTH接入服务。

6驻地网的建设

过长的建设流程与对手的差异是可能造成客户流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各支撑单位必须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保证立项、建设等环节的高效性,切实做好驻地网的支撑工作。在新增小区、楼宇、客户的资源调配、项目立项、设备购置等方面,应优先予以保证。在项目建设规程应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工程在实施过程发生现场影响、设备到货等特殊原因造成工程无法按时完工交付使用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反馈至需求提出部门,需求部门及时掌握建设进度信息灵活与开发商沟通或采用其他应急措施。

7项目跟踪和后评估

在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后,客户经理应及时跟踪驻地网用户入住及使用业务情况,特别对多家运营商同时进入的驻地网,要与物业公司结成利益联盟,发挥物业公司的辅助作用,通过建立业务代表、开展合作经营等做法发展楼盘业务网络,最大限度地拓展增量空间。

参考文献

[1]《2010年-2012年中国电信网络规划编制提纲》.

[2]《2010年接入专题规划提纲和指导意见》.

[3]《光进铜退指导意见(2009年版)》.

[4]《2010年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技术指引》.

第7篇

【关键词】TD-LTE 多模多频 芯片 终端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13-0056-04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全球信息通信产业日益呈现移动化、宽带化、融合化的发展态势,大量无线数据用户带来流量的爆炸式增长。而凭借高速的数据速率及灵活的无线资源管理能力,LTE技术赢得了全球越来越多运营商和制造企业的青睐。

截至2013年5月,全球共有70个国家完成175个LTE商用网络的部署,126个国家的424个运营商参与投资LTE产业,LTE用户数量超过7 000万。预计到2013年底,将有248张LTE网络实现商用,用户规模超过1亿。而在LTE产业至关重要的终端环节,全球目前已有97家企业了821款LTE终端,其中包含智能手机261款[1]。

同时,因在频谱利用率方面的突出优势,TD-LTE同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启动16个商用网络服务并开通63个试验网络。但相比于LTE FDD,TD-LTE产业链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针对TD-LTE核心芯片及终端环节,合理的终端发展策略将快速有效地推动TD-LTE产业的发展成熟。

2 LTE多模多频终端市场需求及技术复杂度

目前,全球2G移动通信系统仍然拥有众多用户存量,3G技术的产业化和商用化已取得初步成功,国际环境中2G/3G/LTE等多制式的通信网络将呈现的发展态势。针对未来全球漫游的需求,考虑到全球各国家和地区通信制式的多样化以及TDD/FDD融合组网的发展态势,支持GSM/GPRS/EDGE、TD-SCDMA、WCDMA、CDMA2000、TD-LTE和LTE FDD多模多频将成为核心芯片及终端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多模多频的产品需求无疑会提高LTE终端的技术复杂度,全球核心芯片及终端企业都将面临较大的技术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各国家和地区规划使用的LTE频段不统一,TDD/FDD两种制式的兼容加剧频段的分散化,同时考虑到对2G/3G系统的支持,终端射频部分的技术难度大大提高[2];

(2)高达20MHz的频谱带宽以及多天线MIMO、载波聚合CA[3]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LTE设备的技术复杂度,同时双模双待、CSFB、SRVCC等语音方案的实现也将增加产品的开发难度;

(3)多模多频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TE终端的续航能力,因此核心芯片的功耗及终端的集成度都需进一步改善。

目前,LTE终端产品架构主要分为双芯片及单芯片两类,以LTE手机为例,两种解决方案分别如图1、2所示。双芯片方案能够有效利用2G/3G已有芯片产品,但会导致终端功耗的提升,影响用户体验;单芯片方案能够弥补双芯片方案中功耗大的缺陷,但2G/3G/4G的集成芯片需进一步投入研发及生产资源。而无论采用何种方案,多模多频都将提高产品的复杂度,导致研发周期的延长及成本的提高。

3 国际LTE多模多频终端发展策略

纵观全球市场,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LTE网络发展迅速,用户集中度较高。伴随着国内TD-LTE扩大规模试验的不断深入,中国LTE市场将逐渐步入商用阶段,因此积极借鉴国际LTE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美国Verizon Wireless

全球LTE商用部署首先从美国拉开序幕。作为全球最大的CDMA网络运营商,Verizon选择LTE FDD作为4G演进技术,并于2010年12月宣布正式启动LTE服务。经过两年多的经营,目前其LTE网络可覆盖486个城市,接近全美面积的90%,覆盖人口达2.6亿。同时,Verizon的合约用户月平均消费额达145.42美元,ARPU值得以迅速提升。Verizon的LTE大规模商用计划,引发了美国市场的“鲶鱼效应”,也促成了全球LTE商用的星火燎原之势。

Verizon在LTE运营方面的成功与其灵活有效的终端策略密不可分。为兼容3G阶段所采用的CDMA EV-DO网络,Verizon选择CDMA/LTE双模双待技术方案,联合主流芯片和终端合作伙伴,积极推动各类数据终端及智能手机的研发及产业化。双模双待方案在多模互操作、LTE语音方案等方面降低了终端产品的技术难度和复杂度,使得Verizon能够快速推出商用化终端产品,从而带动了LTE用户的快速增长。

(2)日本软银

2012年2月,日本第三大电信运营商软银在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城市正式推出TD-LTE商用服务。截至2013年4月,软银TD-LTE用户数已突破100万,网络规模增长迅速,用户体验良好。

软银在TD-LTE各发展阶段采用了不同的终端策略。在TD-LTE商用初期,考虑到日本国内密集的人口分布及庞大的数据流量需求,软银将单模MiFi作为主打终端,成功实现了3G网络流量的分流。随着商用进程的推进,软银积极拓展终端销售渠道,引入多样化终端以完善TD-LTE产业链。2012年10月,软银在秋季会上宣布联合华为、摩托罗拉、夏普、富士通和京瓷等,推出6款GSM/WCDMA/TD-LTE 3模智能手机,多模智能终端的推出显著驱动了用户的高速增长。

(3)韩国SK电信

LTE技术在韩国的用户接受程度很高,目前用户数已突破2 0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40%。其中,发展最快的SK电信于2011年7月正式商用LTE FDD,截至2012年4月其LTE用户数已经超过1 000万。依靠国内三星、LG等终端企业的支持,SK推出了多款LTE终端,以支持GSM/WCDMA/LTE 3模为主,包括25款智能手机、5款平板电脑、2款USB Modem和1款支持LTE功能的相机。同时,SK积极拓展LTE高清电影下载、视频通话等业务应用,并联合手机游戏公司上市网络游戏,吸引了众多年轻用户。

通过Verizon、软银和SK电信的例子可以看出,国际领先的LTE运营商在发展LTE网络时均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产业的发展情况,选择双模、3模作为过渡阶段LTE终端多模多频的技术要求,通过平衡技术难度与市场需求两方面因素,促进LTE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

4 TD-LTE多模多频终端发展策略

截至2013年5月,全球共TD-LTE终端166款,仅占全部LTE终端的20.2%,并且主要仍以CPE、MiFi、数据卡等数据类终端为主,手机类终端发展缓慢。而目前国内产业链多以5模13频作为LTE终端的唯一发展目标,过高的多模多频要求并不利于TD-LTE终端的发展。

(1)芯片及终端环节面临较大的技术挑战

LTE多模多频对芯片的工艺、功耗和终端的集成度提出了巨大考验。相比国际企业,国内核心芯片企业开发技术及经验积累仍有不足,在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国内企业的优势主要在TDD领域,在WCDMA/LTE FDD等方面基本处于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劣势。

另一方面,5模13频的产品需求也相应地提高了终端开发的技术复杂度,增加了终端整机相关设计及生产环节的压力和负担,导致产品开发周期的延长和市场参与门槛的提高,因而打压终端企业投入产品开发的积极性,并影响TD-LTE终端快速进入市场。

(2)多模多频导致芯片及终端成本剧增

一方面,考虑到技术复杂度及客户需求的紧迫性,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多模芯片及终端的开发,特别是WCDMA等制式的开发工作量较大,大量的成本开销无可避免。

另一方面,若需支持WCDMA等制式,国内芯片及终端企业需要向高通等公司缴纳高额的专利费用。这无疑将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企业的产品成本,最终削弱芯片及终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短期内用户规模及需求有限

尽管近年来TD-LTE发展迅速,但目前全球范围内LTE网络仍以热点或区域覆盖为主,产业仍处于不断发展上升的过渡阶段。从长远来看,支持5模甚至6模制式十分必要;但考虑到目前的国际漫游大都以语音业务为主,数据业务漫游的需求比例较低,因此在短期内,支持5模以上产品的用户需求和规模十分有限。

参考国际LTE发展的前期经验,考虑到5模13频芯片与终端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难度、成本开销等压力,以及TD-LTE产业链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议国内产业链优先引入双模、3模等手机终端作为国内TD-LTE市场多模终端发展的过渡产品,而将5模、6模手机作为长期的产品发展目标。

这样建议的原因是:第一,过渡产品可减轻芯片及终端企业的研发压力,缩短TD-LTE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的资金滚动效率,带动企业投入的积极性;第二,过渡产品技术指标的相对降低将促进产品价格的适度调整,进而有利于TD-LTE终端的快速上量;第三,过渡产品可在TD-LTE市场启动初期避免知识产权纠纷、降低专利风险,从而为TD-LTE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GSA. Evolution to LTE Report[R]. 2013.

[2] GTI. Multi-Mode Multi-Band Device Requirements and Architectures[R]. 2012.

[3] 王映民,孙韶辉. TD-LTE技术原理及系统设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22-24.

第8篇

王彦彬

互联网时代,欧洲为何没有出现谷歌、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无霸”,这与欧洲国家众多的地缘格局有着巨大的关系,互联网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被完全割裂开。同样,在中国运营商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由于既有的分省管理模式造成的割裂运营使得运营商无法快速、敏捷应变响应市场变化。对于运营商互联网化的问题,有业内专家如此描述。

这个问题让中国联通感同身受。新联通成立时,很多省分公司之间的IT支撑系统扰如“八国联军”,各自为政,给联通的整体运营战略落实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在3G运营初期,中国联通就创新建设了全国统一的一级电子化销售服务平台,有力支撑了“六统一”策略的推行与落地。“六统一”的成功也让中国联通看到由集团来统一IT支撑管理系统大有好处。

2014年,中国联通4G商用的同时正式上线了cBSS系统(集中业务支撑系统),在业内首次实现BSS(业务支撑系统)域核心系统集中,为合作伙伴提供“一点接入,全网接通”的一体化IT支撑服务能力。

联友电讯首席分析师曾韬表示,在IT支撑建设中,中国联通在三家运营商中走得最为积极。通过IT支撑系统将业务集权到集团,省公司则更加注重执行。cBSS系统将4G用户隔离开来,有效地缓解老体系的牵制,有效提升了销售效率。

cBSS系统有力支撑了3G/4G一体化套餐、自由组合套餐服务功能。

曾韬表示,对于运营商而言,互联网化最大的好处便是降本增效。过去运营商上线一个全国性产品,需要总部部署、对31个省份发文、系统对接等,快则两周,慢则一个月,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很有可能造成脱节。

在去年中国联通第三届“5・17网购节”上,限时促销的1G流量半年包订购量超过260万个;首发的自由组合套餐广受用户好评。这个面向全国全网的网购节活动,通过cBSS系统全集团一点配置,在很短时间就实现全网上线。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cBSS系统建设实现了IT支撑工作的巨大变革。一方面,支撑工作集约化确实带来了业务便捷,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cBSS系统等于完全分离出来一个新系统,老用户在3G转4G时,基本是从原系统退网再进到新系统中来,余额手动转网,原来的记录全部丢失。如何实现用户平滑过渡将是中国联通IT支撑服务亟须解决的问题,毕竟用户是运营商最宝贵的财富。

目的

・统一IT支撑管理系统

・一点接入,全网接通

手段

cBSS系统

关键词2流量策略 “联通一切”需打破常规

王彦彬

面对中国移动4G的反击以及营改增、营销成本压降的制度环境变迁,中国联通如履薄冰。从4G商用时的“4G/3G一体化”策略到去年年底产业链峰会的“双4G领先”策略,中国联通闪转腾挪渴望改变用户认知,实现FDD牌照时间窗口的平稳过渡。

4G数据业务爆发、虚拟运营商推广流量不清零、互联网企业频繁试水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背景下,流量经营成为运营商转型的重要抓手。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目前国内用户月均使用流量还在300MB,伴随着用户流量使用习惯的养成,未来有很大的空间,至少2年以内,由4G带来的流量增长将成为运营商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4G元年,中国联通推出了流量经营创新产品――“流量银行”。在中国联通的规划里,“流量银行”是一个针对3G、4G用户的流量管理与交易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为企业用户提供精准、高效营销服务的推广平台。

付亮表示,运营商都在摸索流量经营的具体玩法,目标部是使流量活跃起来,让用户更方便更喜欢使用流量。3G时代,中国联通在流量经营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让其驾轻就熟。

4G时代,单一的前向流量、后向流量都将遭遇天花板。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中国联通推出了“流量银行”。在中国联通的规划中,“流量银行”要成为应用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器,除了为用户精确管理流量,提供流量各种新玩法,实现流量的货币化、娱乐化、社交化等多种附加价值外,“流量银行”还要成为企业客户有力的营销制胜利器,最终实现中国联通、企业客户、用户三赢的目标。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至少到现在“流量银行”尚未真正实现流量联通一起的目标。至少在部分用户看来,流量银行给他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获取流量币的途径,对于管理自身流量只能是单向增加自己的流量,而对剩余流量却并不能如最初规划的那样美好,当对该业务最初的尝鲜感过了之后,流量银行App最终成为低频次应用,用户也仅仅成为App的一个注册用户,徒增数据好看罢了。

联友电讯首席分析师曾韬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表示,目前运营商都在做类似“流量银行”类产品,如中国电信的“流量宝”等,但无一例外,这些产品最初都被设定打破常规,能实现打破传统运营商界限,甚至触动流量不清零的底线,但最终并未如规划般美好。

曾韬指出,流量银行产品要获得成功必须能真正实现跨网络运营,所有运营商的用户均可参与其中,实现无障碍的跨平台运营。这样的好处是方便争取用户,但也要承担服务不好造成的用户离网风险。

多年来,运营商设定了套餐每月清零的游戏规则,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流量银行后续能否打破游戏规则,通过更好的资费管理方案、技术手段、后台支撑来满足用户对于流量不清零的刚需呢?

目的

・创新流量经营

・增加营收

手段

・流量银行

关键词3网络建设 3G和4G协同发展

高超

2014年,在4G网络建设上,中国移动毫无疑问跑在了前面,使中国联通凭借成熟的WCDMA网络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3G优势被削弱。于是中国联通的4G业务在2015年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其双4G领先战略会遇到较大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源自网络覆盖。在2015年,中国联通4G网络建设会出现几个明显的节点。第一个节点是FDD牌照的正式发放,第二个节点是中国铁塔接管全部铁塔资源后推行共建共享。

对于FDD牌照,业界已经讨论了一年多时间,目前中国联通已在全国56个城市开展混合组网实验,实际上也就是可以在这些地区开启联通梦寐以求的LTE FDD网络,进一步配置优化自己的终端产业链。但是在56个城市之外,中国联通的4G网络依然处于“荒蛮期”,因此FDD牌照的发放对中国联通4G网络覆盖、信号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双4G领先战略离开FDD正式商用牌照便是空谈。

第二个节点对于中国联通而言比较利好。中国铁塔在铁塔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态度比较明确,其中一点就是如果现有设施可以共享,那么就向三大运营商开放共享。中国移动前期建设了70万个4G基站,其铁塔及基础设施一旦开放共享,中国联通的4G网络布局和覆盖便会加快,但是前提是能够获得FDD正式商用牌照。

为此,德瑞电信咨询高级咨询顾问夏际表示,联通要继续积极开展LTE混合组网试验,稳步扩大4G网络覆盖。

事实上,中国联通的TD/FDD混合组网策略从理论上来讲具有一定的优势,既可共享全球FDD产业链,又能够节省频段资源。不过实际效果如何,能否产生1+1>2的效应,还需要有一张好网络来支撑,而好网络的概念不仅是网络覆盖完善,还要继续进行网络建设和改造,提升基础承载网络能力,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据公开资料,中国联通目前拥有43万个3G基站、18万个4G基站,计划2015年将分别建设30万个3G基站和15万个4G基站,从而形成一张全覆盖的3G网络和一张实现地市、县市区、镇、国省道沿线、高速公路沿线、高速、快速铁路沿线连续覆盖的4G网络。

当然,与中国移动70余万个4G基站相比,中国联通的4G基站在数量上仍有着较明显的差距,其不足自然需要3G网络来补充。好在中国联通3G网络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和完善,近期中国联通又在积极推行多载波聚合技术,将其3G网络的速度提升至63Mbps,进一步接近了目前TD-LTE网络的速率。

尽管中国联通已从“3G/4G一体化战略”转向了“双4G领先战略”,但是据爱立信预计,至2019年,全球的HSPA的用户数会持续增长至66亿,HSPA仍然是移动宽带发展的主力,这也是中国联通仍然投资建设3G基站的原因所在。

因此从现阶段来讲,中国联通的移动宽带领先战略要得以实现,仍然需要其3G和4G网络协同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目的

・双4G领先

手段

・获得TD/FDD混合组网正式商用牌照

・扩建、优化和升级移动宽带网络

关键词4渠道变革 从线下到线上

田园

2014年,营改增的实施以及营销成本的大幅压降彻底改变了电信运营商的产业环境,迫使运营商不得不离开终端补贴的蜜罐温床,转变思路,形成新环境下的终端营销模式。在这种大形势下,2013年成立的“沃易购”B2B模式电商平台从广西联通的地方平台升级为中国联通的全国性平台,于去年9月上线运行,全面接入中国联通全国30个省分公司,成为了国内电信行业首个也是截至目前最大的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

根据中国联通的规划部署,2015年底前,将实现60万家企业接人“沃易购”平台,终端交易要达到8000万部,占据整个集团出货量的80%。同时,“沃易购”平台与供货商、零售商以及银行形成产业联盟,把经营的边界由B2B延展至B282C,实现全球100家主流终端生产厂家及相关配件供应商入驻。

联友电讯首席分析师曾韬认为,通过互联网的销售方式,“沃易购”减少了终端采购的中间环节,有效地降低了终端采购的成本,让利于厂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实际上是在节约营销费用的前提下,换种方式的补贴。以集中化、扁平化、透明化和端到端为特征,“沃易购”颠覆了运营商传统的终端销售模式,在三大运营商中算是一种突破,形成了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沃易购”平台的发展势头迅猛,但其是否能够完成预期的8000万部终端交易量,仍旧不好说。

从边缘渠道变成主渠道,“沃易购”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完成了华丽的转身。然而,传统国代商也并不会在一时间内崩塌。在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传统国代商仍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天音、爱施德等,“沃易购”的确是打破了传统的终端采购规则,但在用户越来越趋向于选择线上渠道的大背景下,其净利润已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自身变革迫在眉睫,“沃易购”只是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而已。因此,在渠道变革后,中国联通如何与传统国代商相处的问题并不大,倒是后者应该真正考虑在缺少运营商这棵大树的情况下,如何转型。

对于“沃易购”而言,虽然目前发展一派大好,但互联网滋生的监管问题也不可忽视。曾韬指出,电商平台缩短了交易的流程,简化了双方的操作,但同时埋下了一些安全隐患,可能让非实名制电话卡以及“黑卡”有可乘之机。因此,应在推动渠道变革的同时,尽快建立起一套系统有效的监管机制,保障“沃易购”平台不被滥用。

目的

・压降成本

・变革营销策略

第9篇

《通信产业报》无线版主笔孟祥初

嘉宾:

中国移动设计院无线通信研究所研究总监周胜

德瑞电信咨询公司总经理阮开利

TD-SCDMA产业联盟市场部总监逯宇

移动游戏产业联盟理事陈曦

TD试商用

TD试商用近一个月,尽管在试商用初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也实现了先前业界专家所预计的很多成果。《通信产业报》、通信产业网一直在以积极的态度持续关注中国3G的发展。请在座嘉宾谈一谈各自对TD试商用阶段情况的了解,目前业界各方正在致力于解决试商用阶段出现的哪些问题?

周胜:任何一个通信网络的建设都要经历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初步建设完成之后,我们要通过持续的努力对网络不断的进行优化来不断地满足用户对网络质量需求的变化。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今天研讨会上很多专家提到过的智能天线问题等,我们也正在努力解决,正在做很多专利方面的工作。中国移动将通过持续的努力,来不断完善TD-SCDMA网络。

辛鹏骏: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对TD试商用都给与高度评价。确实是商用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而寻找这些问题也正是试商用的目的之一。我们注意到很多媒体对试商用情况给予了报道,试商用存在问题也被放大。我们还是期望媒体更客观积极地对待。总体而言,TD试商用还是乐观的,产业界还须更紧密配合,解决试商用存在的问题,为大规模商用打好基础。

阮开利:任何一个厂家推出一个新的技术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沉淀,包括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和设备的不断投入。这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华为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就做得非常好,其产品在全球都获得广泛应用。而回顾华为最早时候推出GSM技术和设备的时候,也是问题不断。华为的研究开发人员和服务人员一天又一天地守在基站旁,不断进行版本的处理、更新,才有了今天华为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产业界各方,包括媒体和咨询公司,都应当给予TD-SCDMA产业以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逯宇:在TD试商用过程中,整个产业界都非常感谢中国移动集团所做的努力。在很短的准备时间里,中国移动从试商用整体规划到网络规划、到渠道规划、铺货规划,再到售卖的培训、营业厅销售、广告演示等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推动TD产业方面,中国移动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可以看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中国移动为龙头的产业群体,中国移动正在带动TD产业向前发展。现在TD联盟内部各个企业都在为了试商用的进一步成功而努力,网络优化、终端供货、售后服务、市场推广等都将进一步完善。TD产业联盟有着坚定的决心和信念,希望把握好试商用的机会,让TD有越来越好的表现。

陈曦:从商用情况来看,目前业界对TD的体验更多限于话音业务测试,其实3G手机不仅是打电话的工具,未来话音业务可能将只占很小比重。业务都是通过终端提供给用户的,但过去运营商对终端的控制力度不够,现在TD的发展处于一个很好的时机,运营商可以考虑在TD终端上加强控制,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与未来陆续推出的新型增值业务进行更好的配合,避免创新业务与终端不匹配的情况出现。

优化

未来中国移动将怎样进一步优化TD的室内覆盖和组网策略,实现全网IP化?

周胜:不只是TD,包括现在的GSM网络,将来都要面临IP化的挑战。在中国移动核心网中,通过与几个厂商的合作,目前已经实现IP化。在无线接入侧,目前国际上IP化的要求尚不明确,国际主流运营商均没有展开全面尝试。

至于室内覆盖方面,将是中国移动从现在起要长期关注的工作。网络建设需要有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过去的GSM室内覆盖,就经历了很长时间才逐渐完善。中国移动同样会努力进行TD建设,不断优化网络,满足各种新业务的需求。

产业联盟

TD产业联盟在TD发展过程中起着各个环节间的纽带作用。TD产业联盟对下一代的技术演进有什么建议?产业链各个环节应该如何加快合作,提速TD的商用?

逯宇:产业链各方面应当紧密团结,齐心协力推动TD发展。目前,TD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以中国移动为火车头向前推进的态势,接下来将从三方面继续强化这种合作。

第一,增强内部的协调沟通,具体来讲,要做好共享技术平台、一致性测试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第二,增强产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第三,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包括加强与国际知名设备制造厂商、终端厂商、测试仪表厂商的合作,为将来TD在全球的商用奠定一个基础。

业务

有专家指出在后3G时代,或者后3G重组时代,网络本身不是运营商制胜的原因,可提供的业务才是关键。在中国3G市场上,哪些业务将最受欢迎、最能实现盈利?

陈曦:我认为以下三类业务就成为3G时代的王牌业务。

第一类是所有应用都需要调用的核心基础业务,比如用户身份识别功能、搜索功能、支付功能,这些是创新所有的基础平台和核心服务,都需要调用运营商的模块去承载和实现。

第二类是应用层面的创新业务,如音乐、游戏以及新媒体业务等,运营商在这些业务中也可以有所作为。

第三类是整合层面的平台类业务,其更多地针对一个客户端,提供一个整合的接口,为用户提供整合的操作和体验。

国际化

TD产业化过程当中,中国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策略支持也很重要咨询。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应当怎样看待TD的市场化,以及TD和其他技术的关系?

阮开利:从技术角度来说,纵观国外移动通信产业演进,各个国家对本国自主的通信技术都是非常支持的。中国通信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的企业包括大唐、中兴、华为等,在企业技术研发方面已经非常具有实力,因此我们有理由看好TD,看好中国自己的3G标准。TD的未来发展,用户体验是一大关键点。对于用户来说,不关心用什么技术,关心的只是网络性能、业务内容以及业务提供能力与质量。中国移动在无线网络运营和市场化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我相信TD的市场化会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

后续演进

TD产业化进展是一场长期的战役,技术成熟和商用过程中,未来TD如何更好制胜?如何看待未来TD演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