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7 16:09: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教育多样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缺少自己的特色
学校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但现观我国高中教育,可以发现大多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在教师办公、教学模式中大多形式基本相同,甚至不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方法也基本雷同。不同的不过不是同一学校、同一教师而已。这样的办学形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对此,在新时期的高中教育中,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首先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并在教育中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以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1.2教学模式太呆板
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成绩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往的高中教育中,大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保证学生的升学率,过于注重高中生的成绩。通常,会采用“灌输式的”、“教条式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导致大多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不佳,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效率与能力的提升。另外,在实际的教育中,大多学校“重知识,轻实践”,导致高中生逐渐成为学习机器,动手能力不强。这就可能影响我国将来科研事业的发展,且不利于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养成。
1.3办学的活力不足
分析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办学现状,可以发现国家公立学校一般都由政府管辖,且教育中的一切事宜都由政府操办(如:教学设备、资金筹集等),学校只需提提建议、配合政府工作即可。这样安逸的环境中,导致大多高中学校逐渐丧失了自主办学的权利与活力。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大多情况下都是听从政府的安排,接受上级的命令。导致创新能力、教学动力逐渐丧失。这一不但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为学生成长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建议
2.1增加学校特色
为改善以上情况,促进我国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首先,我国高中学校应积极增添自己的特色。例如,学校可以:(1)根据学校的办学时间、地点,历史发展出发,制定出不同其他高中的?k学体系。如:以优良的校风(严谨、创新)与光荣的传统(仁、义、礼、智、信)作为学校特色。(2)抓住自身优势,选择具有特色的教育项目,以扬长避短。如:学校建筑、环境独具特色;学生课程独具特色(增加一些实践类的特长课,如:游泳、农庄劳动、茶艺、跆拳道等);(3)教育与服务独具特色。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本校教师参与特色培训,在培训中帮助教师树立先进且科学的教学观念,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与技能,尽量使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为学生之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保障。
2.2教学应多元化
在以往的高中教育中,大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传统且单一,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可能无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改善这一问题,在新时期的高中教育中,学校甚至教师自身应重视教学的多元化,为传统单一、呆板的高中课堂注入新的生机,进而以促进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实现教学的多元化,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课堂,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情境等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网络知识等)辅助教学,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知识的可视性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识与实践相统一”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另外,课后练习与家庭作业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题海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多组织学生以探究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索问题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3制度应多样化
为改善办学的活力不足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协同,重视自身的办学权利。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分析社会发展趋势,并找出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促进学校的进步发展。同时,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在校教师参与相关的考核,或组织教师之间进行一些竞争活动。以此改变传统安逸与过于平静的教育环境,提升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教师自身应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工作中,教育中注重对自己的反思,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从而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与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进而使我国高中教育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多样化;探索
体育教学是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的局势下,新课改理念渗透于教育领域各个环节中,高中体育教学也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体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而开设的,更重要的是协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体育精神,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有效提升与发展。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达到上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对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高中体育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培养高中生健康的人格铺路垫石。
1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受着传统教育的影响,高中体育的现状是教学方法很单调,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出错误并改正三个步骤进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仅是被动学习,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问题具体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1.1 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发展不平衡
不同初中学校的毕业生汇聚在高中校园,组建班级,构成集体。尤其是扩招教育政策实施以后高中学校女生的数量大幅度的增多,再加上高中生平时学习压力大,没有长期运动的习惯,所以学生之间的体能素质存在差异性也是无可非议的事实,此时我们可以推测的是他们在领会体育精神、掌握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也是必然的,那么高中生整体缺乏均衡性发展特点现象的存在,固然会导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吃不饱”、“吃不惯”以及“吃不下”的三类学生群体。
1.2 教材忽略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兴趣
高中体育教学应用的课本侧重点在于培养与强化学生的体能素养,大多数是借助专项动作技能培训去落实上述教学目标的。在这种教材的辅助下,学生体能有所增强,丰富运动技能,但是并没有激发他们参与体育竞技活动的欲望,也就是说这样的体育教材没有将一定的注意力放置于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兴趣方面,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及主动参与身体锻炼精神。
1.3 未重视学生动作技能知识
纵观高中体育的教学面貌,教师大都是以演示的教学方式将动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继而按部就班对其进行反复的练习。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了某一体育动作技能的要领,却没有提高对动作技能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只是轻描淡写的对其进行介绍,没有给予学生领悟知识与内化理论知识的时间,那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这对他们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发扬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2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的局势下,新课改理念渗透于教育领域各个环节中,多样化教学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进程中应用可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2.1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高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模式,以最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去感染与带动学生,帮助他们走进体育知识的海洋。面对性格内敛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施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他们接受启发以后,强化自身的自主性,建立健全自信心理;而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度的对其应用自由型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拘束的环境中,自由的选择体育技能训练的形式,这一教学方法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背景中教育部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教学政策方针是基础,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进各项教学环境中中。无论是在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还是竞技教学进程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尽最大努力将高中体育学科特色与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实际情况整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协助他们树立终身参与体育运动为教学宗旨。只有这样,教师的创新意识才有效的被强化,从而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流程进行改革创新。笔者认为,教师确立创新理念是各种“金点子”产生的源泉,也是多样化教学方法落实应用的基础,从而达到使高中生身心素质同步发展、缓解考试与升学压力、树立团队合作观念与精神的教学目标。总之,提升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能够有效的充实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程教学效率。
2.2 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的导引下总会积极的探索事物的本质,而只有在专注的情况下才会有效的吸收各种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点,打造趣味性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工作,借助其声音、视频、图像的特征,将客观的事物生动、形象而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丰富了课堂环境,营造了多彩的教学气氛。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振奋人心的体育竞赛视频,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有更深入的认知。多媒体还可以把教学课件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强化了学生对体育技能理解的程度。竞赛教学方法的应用,辅助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利于学生树立竞争意识,磨砺意志,最大限度的激起他们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强化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增进友谊。当然,游戏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强化学习意识的同时,也扎实的掌握了体育运动技能,挖掘出自身的体育潜质,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2.3 重视体育德育功能,促进多样化教学
与高中语数外、数理化学科相比较,体育课程在落实德育教学目标上更具有优越性,对其原因进行剖析,主要是因为体育本身就是集趣味性、开放性、竞争性为一体的学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同时打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优质的教学环境中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正是因为高中体育课程具有德育教育的特色,更有利于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实效性的取得。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为了调动参与体育知识学习的欲望,适时的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如将我国优秀体育运动员刻苦训练的历程讲述给学生,以协助他们树立不怕艰苦、勇于奋斗的信念,当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彰显出来之时,高中体育教学成果将是丰硕的。为彰显体育教学中体现德育教育的优势,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向学生展示奥运会上体育竞赛的项目、战术以及精神等内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拓展学生体育知识范畴的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体育教学的本质与内涵。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体育教学这一特质的功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的目标,从而有效的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综合的发展。
根据现今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新的教育情形下,多样化教学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进程中应用是极为必要的,因其是对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奉行,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与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优质的道德品质,同时培养了他们对体育活动参与的兴趣,丰富了业余生活。体育教师为了使更多的方法手段应用于教学环节,务必要关注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规律,不断的提升业余技能水平,融入创新的思维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强化高中生身心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米卫杰.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
[2] 杨程.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分析[J/OL].当代体育科技,2015).
[3] 林招龙.高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研究[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
[4] 陈进然.对微课教学与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J/OL].当代体育科技,201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化
长期以来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主导着课堂教学,教师将课文分解成各个细小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则是以被动者的身份倾听和接受,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这样“教”与“学”的本末倒置,致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被摧毁,学习个性被压制,课堂学习效果也处于不理想状态。所以,探索和总结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目前应重点研究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多样化教学方法阐述几点个人看法和意见。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探究式教学法,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结合,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正确掌握所学知识,保障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给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学习《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时,在正式为学生讲解之前,我就给学生设置了合作探究环节,即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4人为一组(前后桌)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具体问题如下:(1)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2)为什么只有山才能客观地听取狼的嗥叫?(3)说说“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4)作者为什么要杀狼?(5)没有狼真的是“天堂”吗?文章中对狼的存在还有不同看法吗?(6)人在这个过程中,在自然面前,把自己看做了什么?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待学生讨论完毕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这些问题阐述看法,我们做出点评。这样,我通过设置合作探究环节,做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我们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时,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法,营造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动静兼备的教学优势,将它有效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使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通过画面的展示和声音的播放等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营造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会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滕王阁序》这篇课文时,由于是篇文言文,学生在初读之后可能会觉得生疏,不能真正感受到滕王阁的无限壮美,于是,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孙道临(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在滕王阁现场配乐朗诵的视频,然后,又播放了多张滕王阁壮丽景色的图片,同时配有详细的文字解说,这样,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形式从学生的视觉、听觉上引起了审美的兴奋,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投影屏幕,对书中描写的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有了直观上的感知和认识,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在具体讲解这篇课文时,学生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有效教学。
三、实施实践性教学法,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丰富故事情节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时,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们就可采取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去真实经历和体验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如此既能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这篇文章的意思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角色扮演活动:根据文本内容创编剧本,自行分配课文中出现人物的角色,如佚之狐、郑伯、烛之武、秦伯、晋文公等等,然后将课文中的内容演绎出来。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实践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综上所述,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世间万物都在产生着不断的变化,所以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再拘泥于同一种,而是应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从而真正喜欢语文、热爱语文。
【关键词】教学;高中英语;多样化交际能力
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们开始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教育一体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全球化教育资源配置格局的形成,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语言工具,其使用频率越来越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与此同时,对人们在交往与交流中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众所周知,高中英语教学是介于英语基础知识教育与英语专业教育之间的一种教学活动,不仅属于中学英语基础教育的范畴,同时还发挥着向高等英语专业教育过渡的纽带作用。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化交际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基础英语知识教育向专业英语知识教育的跨越,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多元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概念
所谓多元化交际具体指的是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既要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采用英语这一语言媒介进行交流,还应当以英语语言为媒介与英语为非母语的人们加以交流。往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可以展现出各方面所存在的文化差异。这便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对象,根据对象所具备的文化特点,采取与之相应的语言手段和交际方式,正确的进行交往和交流,对多元化交际能力予以培养。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在夯实学生基础以及传授新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及重视学生多元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固然体现在学生运用口语进行表达的能力上,但是这往往会涉及到各个英语教学方面,也就是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综合能力、全面掌握英语知识等方面。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英语词汇量的积累及英语基础知识的巩固
语言是人们交际交往的一种相当重要的工具,在交际的过程当中,应当借助于语言的交流来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认识。学生要想运用英语进行交际,那么就应当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要充分的理解、融合及消化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利的进行初步交流,同时在交流中,运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识,积累新词汇,新知识,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巩固。
2.有助于学生语音标准的检测,提高及促进口语会话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需要通过会员的形式来对自身的感情以及思想进行表述,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探析对方的意图。所以,学生所掌握的语言准确度,往往对交流的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进而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产生极大影响。所以,语言的表述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口语会话水平,语音的准确程度,均是相当重要的英语交际组成部分,并且还是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检验。
3.有助于学生已学知识的内化
在交际的过程当中,借助于语言交谈与交流是提高英语语法运用能力、语法组合能力和英语词汇能力,提高及培养多元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英语交际中,在广泛结交与广泛接触文化背景不同的对象时,更多的了解、接触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及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1.词汇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是文化最明显的承载体,能够充分的体现出社会文化生活,词汇中的谚语、典故、成语等,更是与文化传统之间联系密切。高中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词汇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对比、总结和归纳这些词汇的文化含义与汉语之间的差异。
2.对话教学
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材中设置着许多英语对话,对话课充分展现了英语的交际功能。为了真正的实现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的目的,不仅要具有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应的社会文化知识。现代英语教学普遍认为,英语语用错误与语法错误相比要更为严重,这是因为人们在语法及语音方面所出现的错误较为宽容,而如果违反说话规则,那么就会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所以,为了将交际的得体性实现,防止文化不同所导致的误解亦或是障碍,在对话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当将英语语言形式与文化形式、语用形式加以结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化交际能力,引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方式,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群.高中英语教学与多元化交际能力培养[J].教育探索,2005(4)
[2]苏航.高中英语教学评价多元化思考分析[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8)
关键词:高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方法;游戏教学;分层教学;直观教学
现如今,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整个体育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所以,身为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师,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的体育教学,并且大力探索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这几年不断摸索总结的经验,对农村高中体育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融入趣味性游戏,进行游戏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欲望
农村地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很多学生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我们的体育教学任务也不能按计划进行,面对这种情况,游戏教学便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性。而且,高中阶段学生即将高考,学习压力大,玩游戏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暂时的放松,能享受到由于体育游戏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欲望,同时也能为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做好准备。
比如,短跑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运动项目,同时也是让学生十分恐惧的一个项目,在进行这一项目的教学与练习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融入趣味性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如组织学生玩“折返跑接力”的游戏,游戏方法为: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这三组第一个参加比赛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我们发出号令后,短跑开始,每个组学生以击掌的方式进行接力交换,哪一组学生最后冲过终点线,哪一组为输掉的小组,这一小组的学生要接受“五个俯卧撑”的惩罚。这样,我通过在体育课堂中融入这一趣味性游戏,实现了游戏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欲望,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短跑训练的目的,一举多得。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式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教师采取的都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然而,学生在学习能力、身体素质、运动水平等方面是具有一定差距的,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每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吃不着、吃太饱等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所以,作为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师,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时,要注重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具体差异,实施分层式教学,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体育基础上获得发展。
比如,在篮球课上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和行进间运球的内容教学时,根据班里不同学生的水平,我为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如水平较差的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懂得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与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即可,而剩余学生,除了达到水平较差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还要巩固这些技术动作,提高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这样,通过进行分层式教学,能使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适合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练习中,进而促进他们的体育水平上获得提高。
三、有效引进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式教学,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在物质基础上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又使学生产生了厌倦感,同时教学效果也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向学校建议,争取教育部门的资金投入,然后为学生增添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技术,它集视频、图片、音频等于一身,可以将体育教学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体育的教学效果。
比如,一些较难的技术动作,有时单纯的示范和口头讲解难以让学生正确掌握,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其呈现出来,如背越式跳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做背越式跳高的视频画面,并将它的要领、重难点等在屏幕上显示,这样,通过不断的直观式画面的播放和讲解,学生就能在大脑中形成这一技术动作的清晰印象,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对这一技术动作有了正确、深入的理解,增强了体育教学效果。
总之,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身为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师,我们应当极力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专业将学生分为装饰设计和装饰施工两个方向,大一时两个方向的学生合班上课,到大二时分开上课,根据行业发展、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都在95%以上。实践证明,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是改革创新的方向。
1.1教学对象多样化需要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产生共鸣的过程。高等教育的教学对象个体差异性很大,教学对象来源复杂,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程度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学习内容,学生在接受能力、接受程度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如,在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中,作者2安排全班学生对“静定结构弯矩图的绘制”部分进行了课前预习,但上课时发现学生的预习效果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学生只能回答出弯矩的基本概念,有的学生则能够回答出弯矩图绘制的基本方法,少数同学竟能回答出多种绘制弯矩图的方法。于是他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其中对静定结构的定义、弯矩图的定义等基本知识,采取启发讨论式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激发学生第一课堂外的学习兴趣;对弯矩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弯矩图绘制的注意事项、弯矩和荷载关系等核心知识,采取讲授式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对弯矩图的绘制举例部分,采取讲练结合式教学,让学生在听讲中进行练习、在练习中长知识,并布置了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所讲知识进行巩固,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2教学手段多样化需要多样化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手段也不再局限于粉笔和黑板,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也日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新型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直观性不强、容量小、师生互动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大大减少了教学工作量,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如,作者1在建筑工程CAD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机房里“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而是主动将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施、红蜘蛛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阶段教学、讲练交叉、视频教学和远程答疑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图形绘制及编辑命令的应用为基础,逐步过渡到平面图形的绘制,最终完成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每个阶段都将电子邮件、飞信文件等网络平台作为教学手段,架起了师生之间的桥梁,便于给学生布置大量练习题,保持学生的“学习饥渴感”。这样,既简化了教学过程,又融洽了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好评,该课程也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2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条件
2.1做好学生学情分析[4],增强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学情既包括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及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学习习惯等。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有效掌握学情,“知己知彼”,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1)观察归纳法。优秀的教师应善于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捕捉学生有关学习的信息,做到认识学生,熟悉学生,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心中有数,并通过合理的引导,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到学习上来。作者1在讲授建筑工程CAD课程时,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过于贪玩,有上课打游戏的现象,就及时调整了这部分学生的座位,把他们分散到学习踏实的学生中去,让周围的学习环境去改变他们;并绘制不同类型的建筑构件,让学生明白枯燥的命令能够变成生动真实的建筑构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地从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资料分析法。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既有资料,如档案、考勤表、平时成绩单等资料,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其所好”,改善教学状况。作者2课前认真备学情,上课时能够直接喊出学生的名字,进行沟通。这样,学生从心理上就认可了教师,愿意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一个学期下来,结构力学这门学生公认难学的课程的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期末考试90分以上的学生达到23%,在学生评教中,教师成绩也不错。(3)课程改革法。课程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新形势下,单纯的说教式、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培养的需要,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给学生学习的激情,把学生带回好好学习的轨道上来。针对当前高校存在的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不少高校通过课程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关注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探索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同时完成课程的学习。如中山大学一门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选修课就是讲遗传学,被誉为“神级选修课”[5]。这样的教学内容既生动又“与时俱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4)询问沟通法。上课前,授课教师可以与辅导员、学生代表及为该班授过课的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所期望的教学方法及学习需求,同时传递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及该课程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样,在上课前就完成了教师、学生、课程的“交底”,教师既掌握了学情,又在无形中积极影响了学情。采用这种方法,使我们很容易变成了学生的知心人,方便快捷地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2.2完善教学条件,净化教学环境,增强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条件包括教、学的场地,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内容。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教师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免受外界诱惑,积极主动学习的助推器。如,作者1所在学校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在市中心,附近有南阳市中心医院、多处大型超市及游乐场所,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教学活动经常被街道上突然响起的鞭炮声、音乐声所干扰;教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比较老化,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多,学生课余学习时间利用率不高,复习及预习质量不易保证。而新校区在市郊,附近干扰因素少,教学条件比较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等教学实施,为教师实施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平台,学生课余时间也乐意到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积极配合教师提出的各种学习要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教、学活动都比在老区容易开展,而且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3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打造尚学务实的教师队伍,保证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在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涌现的今天,教师作为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向导,唯有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作者1,2平时十分注重向周围教师、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得体的教学方法和高超教学艺术,为建设建筑工程CAD院级精品课程创造了条件。作者2于2011年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结构力学课程培训,通过培训,加深了对结构力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理清了教学思路,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为教好结构力学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施
3.1探索验证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专业课往往是行业发展成果的浓缩,不乏大量枯燥的理论推导和规定,学习难度大、短期内不易出学习成果,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探索验证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归纳法、公式推导法、经验总结法、演绎法和反导法等,是根据行业发展和科学规律的发现及验证过程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在科学思维过程中完成课程学习及职业能力培养,旨在使学生从“接受者”变成“探索者”,逐渐养成探索型、研究型学习习惯。
3.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课程特点,适时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学生归纳等环节完成教学。在问题的提出、讨论、解决、归纳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如作者1在建筑工程CAD课程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展示出一张建筑平面图,告诉他们,这张图是由CAD软件绘制而成。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该图形绘制需要用到哪些命令、绘图顺序和步骤是什么等。教师再进行点评。最后,由学生独立进行绘制。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3.3阶段划分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课程。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和重组,找出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再将原本复杂的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让学生“各个击破”。如,作者1在建筑工程CAD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划分为3个部分:平面图形的绘制及编辑、建筑工程图样的绘制及编辑、建筑工程图样绘制实训。其内在联系就是AutoCAD软件的应用。首先绘制矩形、正多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其次绘制门、窗、散水等建筑构件,然后介绍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独立绘制一套建筑施工图。随着学习进程逐步增加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惧学”情绪,每次课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教、学就变得容易了。
3.4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工程建设监理概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工程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寻找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再与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到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过程变就成了教师、学生、工程师3方互动的过程。这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不谋而合。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测量专业采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以新购置的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教学器材为基础,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进行,让学生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并通过邀请企业员工与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参加国内测绘大赛、校企合作完成工程项目等形式,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四方共赢[6]。
4结语
经过14年的持续大幅度扩招,广东省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即把拓宽中职毕业生升学渠道、加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计划、建立多元化的中职与高职及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作为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以上的目标的重要举措[1],作为培养大批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型人才、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一、广东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2012年广东省中职在校生达到238.1万人,高职在校生71.7万人,中高职在校生规模居全国第一,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规模进一步扩大,2012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8.2%(按户籍人口计算),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在学生170万人(含研究生),居全国第三,教育改革发展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2]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期盼、教育发达省市相比,广东省还有不少差距,教育发本文由收集整理展面临国内外的巨大挑战。
1.国际挑战
在教育领域,许多国家把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策略,以赢得竞争优势。在发达国家,以技能为特征的职业教育迅速融入主流教育,技能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并重,中职毕业生进入应用型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的道路畅通,建立起层级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文槿认为,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为了使欧洲更具竞争力,并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欧盟将职业教育和培训视为一种有力的政策杠杆。亚太经合组织认为,满足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的关键问题。德国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多年来,在16-19岁的青年人中,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始终保持在70%左右;2003、2004年德国政府连续发起“职业教育攻势”的国家行动。[3]在美国,2009年7月20日奥巴马在白宫会见阿波罗3人组的时候说,作为美国总统,“我将全力以赴让数学和科学重新‘酷’起来。我们要实现到2020年拥有地球上的国家中最高的大学毕业率,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4]。在经济领域,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重归实体经济、重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实体经济。目前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5]这表明科学和工程人才及其培养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战略重点。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延揽人才力度的强化,给我们以巨大压力。
2.国内挑战
在经济领域,广东总量第一的位置很快会被发达省市赶上。2012年广东省gdp总量为5.7万亿元,江苏5.4万亿元,只差广东省3000亿元。[6]2012年人均gdp广东省5409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8570美元,江苏已达到10500美元;况且江苏省地级市人均收入都在全国平均线以上,而广东省还有13个地级市在平均线之下[7],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人才培养方面,发达省市优势明显。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在常住人口中,广东省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以上)的人口为856.73万人,江苏850.68万人,两省基本等量;但由于江苏常住人口(7866万人)只有广东省(10430万人)的75.4%,因而江苏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1082人,广东省只有821人[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3人。[9]在高等教育方面,2012年普通本专科在学生,广东省为162万人,江苏为167万人。广东省虽然少得不多,但也因为人口基数大,导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远低于江苏的47.1%(以户籍人口计算)。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匮乏是最大的资源匮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短缺,就是生产力、创造力、竟争力的短缺。因此,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及其结构优化在广东省还是一项重要任务。发挥广东经济总量大、投资效益高,产业转型快、产业比重优,教育规模大、水平提高快的优势,做强广东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现广东省政府提出的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目标[10],还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扩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规模
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学规模,是保证和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广东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2007年为65.9%,2012年达到95%,5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11],速度很快,需要不断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得不到巩固提高,就难以实现有质量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1.生源不足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50%,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要达到215万人。要实现这个规模目标,2017-2020年平均每年要招收61.4万人。一般计算方法是,专科学制3年,本科学制4年。因此,这一年在校生除以本专科平均学制3.5年,即是这一年及其前面3年平均每年的招生数。2005-2008年广东省小学一年级学生分别为164.15万人、155.64万人、143.87万人、131.59万人[12],其高中毕业时间相应在2017-2020年。按照初中毛入学率100%、普通高中与中职招生之比4.8∶5.2(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比例[1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计[14],以平移法推算,2017-2020年普通高中毕业生分别为78.8万人、74.7万人、69.1万人、63.2万人。多年来,因家庭经济困难、不满意录取学校等原因放弃高考、放弃报到的每年有四五万人。如果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按95%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到2020年普通高中全部毕业生都进入高校,也完成不了上述招生计划。因此高校必须开辟新的生源。
2.合理调配普通高等教育的学位资源
普通高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机会越来越多。其毕业生升学率(即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之比)与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与普通高中与中职招生之比有关,更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有关。广东省1991年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只有26.9%,1998年为42.7%,扩招第一年即1999年就达到56.9%。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大幅度提高,普通高中毕业生逐年增加,且增幅大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增长,因此才会出现2003、2004年升学率超过80%,2005年之后下降到80%以下,2012年为74.2%(1991-2010年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见表1)的局面。普通高中毕业生能否考上大学已不是主要问题了。考虑到每一年都有一批学生放弃报到,为完成招生计划,这几年增加了预录数。即使他们全部如期报到,许多学校还是能够承担其培养任务。可见,放弃报到导致学位浪费,而这些学位应调配给想读大学的中职毕业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3.扩大中职毕业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规模
2009-2012年,广东省中职毕业生分别为39.47万人、45.97万人、49.81万人、56.04万人[15],今后几年还会增加。按照初中毛入学率100%,普通高中与中职招生之比4.8∶5.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计,以平移法推算,2017-2020年中职毕业生数分别为81.1万人、78.9万人、71.1万人、65.0万人。从中职招收20%或更多的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应列入规划,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让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维持在75%左右,也有助于普通高中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2011年普通本专科招生47.4万人,除以普通高中毕业生63.1万人[16],升学率正好是75.1%。上述平移法推算出2020年普通高中毕业生63.2万人,相当于2011年普通高中毕业生数的63.1万人。如果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也维持75%,普通高等学校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计划维持2011年的47.4万人左右,那么,到2020年增加14万人的招生计划(按上述推算,到2020年招生61.4万人,减去47.4万人),用于招收中职毕业生,也只占中职毕业生的21.5%。2012年,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只有4.3万人(“3+专业技能证书”招生1.8万人,高职自主招生2.2万人,“三二分段”转入高职0.3万人),占中职毕业生的7.7%(按2009年入学时的人数计算为5.4%),这个比例还是很低的。尽管中职毕业生升学还有一些渠道,如成人高校、自学考试、出国深造,但是,拓宽中职毕业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渠道很有必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后异地升学政策逐步放开,会影响上述平移法推算出的2017-2020年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数。不管生源如何,继续加快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该成为广东省规模扩大与内涵发展并举的方针。
三、加快建立中职与高职及应用型本科衔接的多种学历提升模式
一方面要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成果,降低中职学生的流失率;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9年,广东省教育厅启动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课题,开始探索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3年,广东集中试点高职院校面向高中、中职应往届毕业生自主招生、单独招生和对口自主招生,显示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但面对日增的社会需求,改革的力度还必须加大,改革的步伐还必须加快,要在制度设计、系统建设、功能完善方面做出努力,使之更具效能、更加成熟、更有示范性。
1.加大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招生规模
目前,除了师范专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外,广东省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招生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3+专业技能证书”的高职考试招生模式,已实行多年[17],到2012年招生1.8万人。第二种是高职自主对口招生模式,直接招收中职毕业生,2012年招生2.2万人。第三种是中高职“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模式,2012年招生5万人,先由中职学校培养3年,毕业后即由对口的高职院校选拔进入高职读2年。[18]2012年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招生人数合计4万人。如果这个规模这几年不变,到2015年,加上2012年第三种中高职“三二分段”招收的5万人转入高职,合计也就只有9万人。如果以2012年中职招生79.71万作为毕业生人数计算,升入高职的只占11.3%。因此,还可以适当加大这三种模式的招生规模。
2.开辟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中职毕业生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快高等学校的分类定位。首先把一些以教学为主的省市属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或称应用科技大学);其次是把一些高职院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再次是新建的本科院校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主。这3种院校可从中选择一批专业直接招收中职毕业生。二是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连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首先在教育部倡导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及中心城市职业教育基地试点。三是高职、应用型本科连读模式。四是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连读模式。其实,许多中职和高职院校早已引进自学考试和成人高校的本科教育,这两种本科教育相当一部分专业及课程的职业性并不强,“文凭教育”色彩浓厚。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有能力为中高职学生提供职业性的本科教育,更有利于弥补专业学习的断层,更有助于中高职学生沿着职业教育之路拾级而上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按照教育部的专业分类,普通专科分学科类和中职学生分科类都是19类,且基本对应,只是名称不同,这有助于高职与中职的专业对接。普通专科分学科类的前12大类、中职学生分科类的前10类都是工科(这里按工科和文科两大类分类来统计以利于分析),前者的13大类之后、后者的11类之后基本都是文科。普通专科分学科大类与中职分科类名称对应表如下(见表2)。
据广东省教育厅素材统计,2012年广东省中职分科类中(不含技工),工科(第1类至第10类)在校生占54.7%;在普通专科分学科大类中,工科(第1大类至第12大类)在校生占45.82%,比中职少了8.88个百分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广东当前和长远发展问题,特别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必须强化和优化高质量职业人才培养,必须弥补和改善结构性人才短缺。广东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及传统产业升级还要走相当长一段路。培养大批工科类、技术类、应用类职业人才,是解决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的主要途径。现阶段凡是工科比例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区域基本上是教育发展先进区。广东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顺应国际化趋势,要走中国特色之路。中高职专业要与普高专业错位发展,专业设置要凸现地域性、实用性、灵活性。要重点强化工科技术类专业,进一步提高中高职工科在校生比例(最好超过60%的比例)。要适应现代科技和经济全球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趋势,紧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需求,优先电子信息、生物海洋等前沿技术专业设置;强化工程机电、材料物流等优势传统专业设置;优化艺术设计、旅游会展等创意服务专业设置。重点建设一批学科特点突出、地域优势明显、技艺能力高超的职教专业,进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技艺精湛、规模适度、培养高端实用职业人才的专业学院,加快教育、科技、文化资源向生产力、竟争力转换,从而在高素质、成批次、多层次、可持续的人才梯队支撑下,建造和巩固长盛不衰的教育事业和经济产业,实现“广东制造”迈向“广东创造”。
关键词:听说能力;课堂活动;课后延伸
一、初中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外语教学心理学家朱纯指出“听是吸收、输入的过程;说是表达、输出的过程。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听是说的基础,能听懂才能说出。说的能力对听力的提高也具有很大帮助,能流利说出的东西才能很快地听懂。”《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能力”为总目标的课程(教育部,2011)。从试行新的课程标准来看,初中生外语学了掌握一定的文化、词汇、语法知识外,听、说这两项技能对学生非常重要。换而言之,作为英语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和执行中,应该给与学生大量听说训练的机会。初中的英语教学面对的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在听说训练上要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实用的特点。
二、创造“听”的环境
初中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听力能力,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英语,进一步才有信心用英语交际交流。因此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阶段,教师每节课都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充足的“听”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
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其音自然、地道,其景生动、逼真,学生听起来颇有兴趣,这十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此外,作为英语教师每堂课应尽量都使用英语教学,频繁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些“输入”都会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语言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英语歌曲在课堂中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对不同的话题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选取贴合本单元话题、适合学生欣赏的英语歌曲进行听力训练。比如在讲到“工作”(Jobs)这一话题的时候,老师可以选用”Peerless”这首歌曲,听歌的同时掌握了许多关于职业的词汇。此外,在一边欣赏歌曲的同时,可以进行填词等听力训练。用歌曲培养听力,能让他们在不经意中学习了语言,扩大词汇量,也提高了听力。
此外,初中生听力训练的素材,老师尽多选用生动有趣而贴近生活,开拓学生视野的材料。在听力之前,教师可适当介绍些背景知识、在黑板上写出生词、短语等,减轻听力理解障碍,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创设“说”的情境
提高初中生的英语说的能力,不能每次以读课文形式开始,否则学生会对学习产生疲乏感。用好课前5分钟,教师可以结合初中英语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课前五分钟进行新闻播报,演讲时刻,单词接龙,经典英文歌曲欣赏,daily report,free talk 等活动,让全班学生轮流展示参与,程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值日报告的内容可以是日常生活,也可以讲幽默笑话或小故事,脑筋急转弯等。这样的课前热身(warm-up)只需要5分钟的时间,但是给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和口语训练提供了一个单独的时间和展示的机会。教师要有学期计划,使这些课前的活动形成一个项目(project),持之以恒,并能有成果的展示。
课堂上的机械性练习也是必要的操练方式。在熟悉一个句型结构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套用替换练习、问答练习、提示性复述、概括性复述、看图说话等口头训练方式。比如在讲到”Windy Weather”这个话题,通过前面层层的操练,最后的post task可以给学生几幅相关图片,让学生讲述一天在放风筝的时候,不同的风影响下发生的景色和人们行为的变化。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游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还能强化学生听说能力,使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教师可以进行猜测游戏、闪电游戏、接龙游戏、搭档游戏等方式进行课堂活动。
多让学生背诵积累实用的对话,接近教材内容的材料,尽量让学生接触不同的题材,选择口语多,语境明确,交际性强并与学生生活贴进的材料,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应变能力。并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比如“Dinner time”, “How to keep in shape”, ”Book a table”让学生能够把积累的素材用出来,培养真正交际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英语课程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听说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尤其关注被动参与,或自信心不够的学生,多给与他们练习和展示的机会。选择的材料或挑选回答的问题难度因人而异,让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融入到课堂及课后各项活动。
四、听、说的课后延伸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课后延伸学习作为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也为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比如在讲到衣物(clothing)这一话题的时候,课后让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描述下父母今天的穿着和平时的打扮。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际运用,另外一方面,教育学生从小关心自己的父母,培养对父母的感情。另外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创造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的情境和氛围。如组织 Talk Show 比赛 , 英语故事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鼓励学生多跟外教交流,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短剧表演比赛,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能听懂、会说英语的乐趣,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原版电影、英语电视节目,把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
相信只要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多用好教学各项听说活动,定能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喜欢英语学习,一步步成为有国际意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多样化人才培养;信息化;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上,主要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信息化教学管理是以网络、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为依托,建立一个网络、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环境,使信息化技术和教学资源被广泛运用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因此,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同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予以保障,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多样化人才培养。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使教学资源得到优化与整合,促进教学管理的公开、公平,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第一,教学管理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能使教学中的基础数据更加准确,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办公成本。第二,使教学管理更加透明,能保证教学资源的公平与共享。另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成绩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更加透明,能提高教学的严肃性。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一)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少高职院校与时俱进,建立了各自的教学管理系统,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这些教学管理制度多数都以配合新的管理方式为目的,很少考虑到教学管理制度要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二)信息化管理缺乏有序的流程
很多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时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的规划,应用范围窄,层次不高。所建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往往只注重于某一方面工作的处理,缺少通盘考虑教学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衔接,信息化互通程度不高。
(三)信息化系统的维护跟不上
当前,高职院校都很注重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与建设,刚开始系统能运行正常,但随着各校具体情况的产生,且系统自身有一定的缺陷,在后期使用中就需对系统进行维护与改进。但往往这些后期维护工作会被高职院校管理者忽视,到最后很多系统跟不上教学管理的需要,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管理工作。
三、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一)完善信息化制度
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与建设的进展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可以通过制度来规范师生操作使用行为,保障信息使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同时,把握好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解决高院校个体的信息化发展特点,确保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
(二)完善信息化的运行机制
要搞好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工作建设,除了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外,更应有完善的、科学的运行机制。第一,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立足未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规范操作流程,维护好网络的安全、系统管理及信息的;第二,建立学校的信息评估系统,细化部门信息技术的责任和校园信息化系统使用效果的评价制度;第三,完善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负责制,协调各部门的执行体系,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高效地运作。
(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增强信息化技术的操作与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是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思想,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工作流程,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同事,要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网络信息的应用能力。
四、信息化教学管理在多样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多样化人才培养积累教学资源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课程资源为多样化人才培养积累了大量资源。如网络教学平台,它以课程为核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能对各类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教师能在信息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学生能自主选择课程,并进行自学与自测。另外,微信,QQ日志、微课和慕课等出现,使知识都能通过这些信息化的形式便捷传递给师生,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积累教学资源。
(二)建立适合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全过程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与程序,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明确由学校、用人单位、家长和学院、教务处等相关教学职能部门,各系、教研室、教师、学生构成的“三维六级”教学监控人员的职责,构建一个以工作预防、实时监控与及时纠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中,教师分别在期初提交、教学计划,教学方案,课件等;期中提交教学异动情况、学生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等;期末提交课程成绩、教学反馈等。这样信息化的管理解决了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构建适合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多元评价体系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改变只重视教师或学校单方评价的传统做法,积极发动行业、政府与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管理,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实施的过程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通过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设置好各类人员的登录账户,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完成行业、政府和社会力量代表参与的质量评价。
综上所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高职院校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以教学管理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季保启.浅析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
[2]王平,曾晓秋,林敏.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构建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
[3]沈惠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对策[J].学园,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