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8 14:44: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雾霾的防治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行政法学防治雾霾思考
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的焦点,而伴随着经济大幅增长,近几年国内特别是北京的雾霾问题也愈发凸显,可谓世界热议,民众焦心。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政府作为防治雾霾的主导力量,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从行政法学的角度入手研究雾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北京市防治雾霾的行政法制建设现状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来务工求学的外地人口众多,城市可承载容量和日常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之北京当地和周边省份都以传统工业生产为主,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近几年,北京的大气污染问题逐年加重。据统计,2013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合计为176天,严重污染13天,全年总天数中优良天数不到一半。2014年的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47.1%,除了6月、8月和9月没有发生严重污染外,其他各月均有重污染发生,严重污染日数累积达到15天,比2013年多出2天。在2015年12月7日晚,北京市首发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在北京雾霾天气频现,对民众身体健康、交通出行、城市形象等各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PM2.5”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高频词,“APEC蓝”、“阅兵蓝”成为民众的期盼,每日的天气状况时刻牵动着北京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效推动雾霾问题的防治工作,中国目前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环境保护部门为了应对当前新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也全面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的目标、思路和方法,如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与计划》,2014年7月更是了有史上最严之称的空气污染治理考核规定。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开始实施,区域合作步步推进,污染监管层层加码,环保法律与时俱进。随着国家的大气污染相关的法律规章和政策文件,北京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单双号限行、停产、督查等治霾举措都已经开始实施,如2013年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除此之外,北京还了与天津市、河北省的合作框架协议,努力探索联防联控治理区域雾霾的新思路。
二、北京防治雾霾过程中存在的行政法问题
近几年,北京在防治雾霾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相关行政法规较之以前也有所进步,但是还缺乏独立和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执法和监管工作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目前北京雾霾问题的治理效果仍不够理想。
1.行政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机制僵化。空气污染所造成的首要危害是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这一系列危害所直接侵害的就是公民的环境权。现阶段,在防治城市空气污染中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主要法律依据,但仍缺乏一部更具有针对性、专门性的全国立法来推动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其中,新的《环境保护法》对于公民的环境权利也缺乏更加全面而权威的保障。另一方面,北京现有的行政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煤烟型城市空气污染,并没有涉及当下对城市公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新型污染物PM2.5,并且對作为空气污染重要来源之一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规定也不能满足当前治理的需要,于当前愈发复杂的空气污染问题而言,相关法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2.行政执法理念比较落后,效力低下。在北京,部分环境行政主体执法理念过于陈旧,使得环境执法活动冲突不断,执法效果不尽理想。在日常执法活动中,部分政府环境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行政执法的错位、缺位现象屡现。现阶段北京相关环境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多采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强制性执法方式,这还造成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冲突不断,执法效果也大打折扣,执法效力较低。
3.行政法律监管力度欠缺,责任模糊。北京当前的雾霾治理模式仍属于政府主导型,政府承揽了很大一部分的雾霾防治工作。而随着政府简政放权,环境保护市场的关系又越发复杂,传统的雾霾监管模式已经失灵,出现了行政监管视野不足,现场监督非连续性等问题。政府在雾霾防治中的责任分工仍不够明确,职责界定比较模糊,实践执法过程中,因行政机关的环境行政不作为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屡屡发生,由此可见,运用行政法对行政主体进行有效规制,建立统一、协调的雾霾监管机制迫在眉睫。
三、推动北京市雾霾问题更好解决的行政法学路径
鉴于当前北京雾霾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及紧迫性,应尽快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转变行政执法理念和方式,加强行政监管和公众参与,从而为今后的防治雾霾工作提供更加可靠有力的保障。
1.完善行政立法,构建雾霾防治法律体系。当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民法及刑法对于雾霾问题的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除了要对公民环境权进行立法确认,还应不断完善保护公民环境权得以顺利行使的行政法制。在立法层面,要制定出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全面的、系统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而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还要尽快出台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从而不断完善雾霾防治的法律体系。
2.转变行政执法方式,创新执法理念。法律赋予了相关行政机关在环境领域一定的管理权,但此项权力的行使是以环境保护的义务为基础的,究其本质,环境保护乃行政机关特别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因此,北京市环境行政主体尤其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环境保护的职责与义务,明确自身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不仅仅是环境的“管理者”,也是环境的“服务者”,同时也要转变传统的行政执法方式,注重非强制环境行政执法方式的广泛运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静脉输液病人252例,男181例,女71例,年龄18~82岁,平均53.68岁。252例病人根据静脉输液结束时.分为卧位和坐位两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两组,病人心肺功能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统一使用7号输液器(山东省威海医用高分子制品厂生产),输液管长152 cm,输液管总容量13.5 ml,头皮针长2.7 cm,内含液体0.5 ml。液体采用第三代密闭输液袋装。
1.2 分组和操作方法:均采用上肢静脉输液,以排除上下肢静脉压的不同对结果造成的影响。两组均在输液袋内无液体时打开排气管,拔出瓶内输液针头少许,开放输液夹,开始计时。对照组升高输液瓶,使输液器与穿刺部位皮肤尽量垂直,使输液管内药物自然下降,当液面停止下行而恰好无回血时终止输液。实验组松开输液胶布,左手反折茂菲氏管上端输液管,右手挤压茂非氏滴管,这时输液管内药液平面迅速下降,当下降速度减慢时,松开双手,使茂菲氏滴管复原,如此反复3~4次,当药液平面下降至头皮针内时,左手在反折的同时握住被挤压的茂菲氏滴管保持一定的压力,右手食指和拇指折住头皮针近端管道(以免回血),终止输液。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及残液量。
1.3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终止输液的时机:输液瓶及输液管内残留液体量较多.既影响疾病的治疗,又造成药物浪费。第三代输液袋的采用,减少了输液瓶内药物的浪费,但是仍有药物存留于输液器中.特别是输入抗生素或是某些特殊治疗、贵重的药物以及100 ml输液量的经常性应用,静脉输液结束时输液器内的溶液就变得必不可少,相当一部分病人要求尽可能将液体输入体内。因此护士有责任使药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病人用药的有效浓度。
3.2 终止输液的原理:由于静脉压和液体产生的静水压的影响.静脉输液结束时,液体沿输液管迅速下降,随着压差的减小,液体下降速度越来越慢。采用自然下降法,当两者压力处于平衡状态时,近注射针头一段的输液管内药液不再流动.处于静止状态,静脉也不见回血时终止静脉输液。新方法利用挤压茂菲氏滴管的方法,使液体在输液管内的压力远远大于静脉压而快速下降,药物输入的速度加快,液平面降至头皮针内(
3.3 两种方法的比较
3.3.1 节约药物:自然下降法的采用虽然一定程度节约了药物.但结束静脉输液时耗时太多。从表1可见,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了药物的残留量,特别适宜于静脉输入贵重药物或剂量要求十分精确的药物。例如肿瘤化疗病人输液最后一组经常是生理盐水100 ml力日香菇多糖2 mg,大约价值人民币560元,输液器内药物13.5 ml相当于80元,采用新方法可以将药液残留量减少至0.1 ml时结束静脉输液,最大限度地减少药液丢失,使药物的损耗和残留量达到最低限度,克服了药液合理浪费现象,利于疾病的治疗,减少住院天数,节约费用。
3.3.2 减少投诉,体现人文关怀:蔡德芳等指出贵重针剂浪费输完未用液体冲管,致输液管内剩余药液浪费,病人产生不满.是静脉输液引起病人投诉及纠纷原因之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6中有关规定,浪费病人贵重针剂,病人有权要求获得赔偿。因此尊重和满足病人权利,依法履行职责,可以减少护理纠纷。新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100%,减少医疗纠纷,真正体现了我们医务人员尊重病人权利,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3.3.3 简便易行,广泛使用:杨建平建议安排1名专职拔针的护士,特别要保证减少危重病人及输入贵重药物的病人的药液丢失量。但实际工作中,住院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相对短缺的科室,很难达到减少剩余药液的要求。采用挤压法耗时明显降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并且该方法不受病人的影响,操作简便易行,不增加物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应该指出此种方法不适于严重心脏病病人和体重过小的婴幼儿,但是临床应用于成人及心功能Ⅱ以下病人中未引起不良反应。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发病症状;气象条件;防治策略;河北武邑
中图分类号S435.121.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83-01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及其他一些人为因素,该病有加重危害的趋势,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1-2]。武邑地区常年种植小麦21万hm2左右,从20世纪90年代末,小麦白粉病在当地流行,近几年呈现加重的趋势。2005―2010年每年的发病面积均在总种植面积的20%以上。现将该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发病症状及特点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以侵害小麦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初期,叶片表面产生白色粉状小霉斑,逐渐扩大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的大霉斑,并逐渐由灰白色变成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颗粒,即病原菌的闭囊壳[3]。严重的叶片枯黄卷曲,植株萎缩,不能抽穗,造成产量下降,且发病越早,减产幅度越大,是小麦高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最早年份可在4月中下旬出现中心病株,最迟年份5月初出现。初见期的早迟与当年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如果冬季气温偏高,湿度大,初见期可能早。小麦在孕穗扬花期,病情增长速度较快,进入灌浆末期,闭囊壳普遍形成,该病情基本稳定,停止扩展蔓延。
2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素分析
2.1气温对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小麦白粉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0.5~30.0 ℃。最适气温为10~20 ℃ [1],其潜伏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小麦播种后,白粉病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至麦株上,如遇秋冬季及早春气温偏高,可延长小麦冬前生长时期,相应延长白粉病菌冬前发生侵染的时间,暖冬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的越冬或冬季的菌源繁殖积累及发展,早春气温回升早,对白粉病源早春侵染扩展有利。由表1可知,2005―2008年秋冬季气温较历年平均均偏高,越冬基数高,早春2―3月的平均气温也较历年偏高,因此病叶率从越冬期至初春期的上升比例均较多,病菌侵染扩展也较快。2009年11月的气温,比历年同期偏低2.9 ℃,无论是分生孢子的潜育期还是萌发率均是最低的,菌丝生长速度也明显变慢。2007―2008年5月的平均温度均高于历史同期,缩短了病害的流行时间,因而减轻了病害的流行程度,5月下旬的病叶率明显下降。
2.2降水量对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影响
小麦生长季节多雨,尤其是5月降水量多,日照少,湿度大,对病害的流行有利。由表1可知,2009年的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加之早春温度偏高,有利于白粉病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传播,对病害流行有利,从而导致2009年的白粉病为中度偏重发生。干旱少雨,对白粉病的流行不利,2010年4―5月的降水量为29.9 mm,比历年同期偏少24.1 mm,大旱抑制了后期发病,使病害减轻,未造成流行。
2.3发生的重要气象条件
上述分析和统计表明,暖冬有利于小麦白粉菌的安全过冬,翌年白粉病有大发生的可能性,2―3月的气温及4―5月的降水也是白粉病大发生的重要气象条件。
3防治策略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深挖“三沟”;合理种植密度;推广种植抗病品种,同时注意引进筛选更为优良的抗病新品种,逐步淘汰抗病能力较差的品种[4];冬前进行1次秋苗病情调查,根据秋苗发病情况和气象预报做出下一年度的长期预报;翌年小麦返青后开展1次大面积普查,掌握春季病害基数,结合其他预测因素,对病害的流行做出中期预报;病害流行月份,要加强系统检测;科学选用农药,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的防治依据。
4参考文献
[1] 王新民,徐关印.我省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1):3.
[2] 霍治国,陈林,刘万才,等.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J].生态学报,2002,22(11):1873-1881.
[3] 杜宗清,武月梅.暖冬种麦40问[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60-61.
[4] 程珂蕊.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J].种业导刊,2010(8):32-33.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电机科技多采用无刷直流电机应用到风机、泵类、空调系统等设备中,因为其耗能低,噪声小的优点受到了广泛应用。在基于DSP的基础上如何改进电机的控制方法来提高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效率,并且减少设备的能耗及抑制其转矩脉动来减少设备运行的噪声方面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关键词】正弦波无刷直流电机 转矩脉动抑制 PWM 控制方法 DSP
随着社会电子电力科技技术的进步,新型的永磁材料在电机领域开始发挥作用,而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电机驱动系统中发挥的优势使它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无刷直流电机应用广泛,其中的一种正弦波控制方法应用最多的是SPWM技术,该技术运用时无刷直流电机逆变器的直流电压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开关损耗较大,输出电压中含有较高的低次谐波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以提高无刷直流电机的整体效率。
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现状研究
1.1 无刷直流电机的研究一:转子位置的检测装置
转子位置检测的存在作用是因为在无刷治理电机控制时,因为缺少换向环导致使用逆变控制技术来驱动电机时是需要检测转子位置信息的。目前较多的无刷直流电机多采用机械式的位置传感器来检测转子位置。而机械式的位置传感器有多种方式,主要采用的多为霍尔位置传感器及光电编码器等。随着此科技领域的发展,无位置传感器的研究成果改进了位置传感器的一些不足。而这些算法又是依赖于电机的电流电压和电机的模型以获取转子位置信息,这种信息极易受到系统参数的影响,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2 转矩脉动的抑制
无刷直流电机的转矩脉动包括电磁转矩脉动、齿槽转矩脉动等多种转矩脉动方式,而电机的转矩脉动与两方面有关,一是电机本体结构,第二种则是控制方法。抑制无刷直流转矩脉动首先应从这两方面着手考虑如何抑制。而换向转矩脉动是作为方波驱动存在的转矩脉动。正弦无刷直流电机则是在转子位置细节出现错误时电机所受的影响产生的转矩脉动,所以,转矩脉动如何抑制是无刷直流电机如何控制的最大问题。
1.3 电子电力的改进和逆变技术
我国现在所使用的无刷直流电机逆变器的开关器件只有两种,而在电机控制要求逐步提高的时候,这两种常用开关器件已无法满足大功率、高频、高压、组合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的技术要求,电机控制系统和逆变器有着同步的关系,最能适应如今逆变技术要求的逆变器分为PWM型、多重叠加、多电平逆变器。而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PWM逆变器的应用最多。
1.4 DSP智能控制方法的应用和现代控制理论
在无刷直流电机技术领域迅速发展的今天,DSP作为更高性能的数字化处理器将替代传统的PID控制器的控制。智能控制技术包括了模糊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对于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现代的控制理论和DSP的智能控制方法将在以后智能化的电机科技时代占领更大的空间。
2 无刷直流电机的逆变控制技术研究
2.1 无刷直流电机的逆变性控制技术和SPWM技术
无刷直流电机的逆变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波控制和正弦波控制。而方波控制简单易行但是输出电压含有很大的谐波,造成电机转矩脉动大的问题。而为了减小转矩脉动,电机技术领域研究开发了PWM技术应用到逆变器的控制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将正弦波输出电压调节控制为等幅,然后以脉宽按照正弦的变化规律产生的脉冲序列来替代正弦波输出的SPWM技术,在电压型逆变器中运用时,减少了电压接近正弦波时产生的谐波含量。此控制技术实现了变压变频的同时运行,减少了一级可控整流环节,以一台控整流器同时给多台台逆变器供电的效率,降低了供电成本。此技术使调压过程在逆变器内迅速完成,取消了过滤波的环节,提升系统响应速度的同时,完善了电机急剧加减速的技术。而且此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与正弦波比较相近,减少了低次谐波,缩小了转矩脉动的损耗。而此技术在发挥其优点的同时,此技术仍存在不完善部分,如直流电压利用率不到90%。此技术的输出电压中依旧不能杜绝谐波含量,无法将损耗降到最小化,提高高载波频率的技术能减少一些谐波,却增加了开关的损耗。
2.2 SPWM的优化策略
可以采用将逆变器输出电压时,所引起的幅值较大的主要低次谐波特定性的消除,来缩小电机谐波所造成的损耗和转矩脉动。而这种通过开关角度见了的超越方程计算比较复杂,有些难以实现,在实际中得不到很好的普及运用。而第二种方法则是通过注入三次谐波来提高逆变器的直流电压的利用率。通过专业技术测定和叠加一定比例的谐波分量,再根据专业技术降低调制波的幅值,实现提高一定百分比的直流电压的利用率的目的。
3 正弦波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及抑制策略
3.1 电磁转矩脉动和抑制方法
改善无刷直流电机的反电势波形,使其与正弦波相近,其次要使定子电流中的谐波含量减少。
定子绕组的感应电动势是定子绕组切割气隙磁场而产生的,气隙磁场的波形将直接影响到感应电动势波形。所以我们应改进转子结构和永磁体形式及充磁方式来优化完善反电势波形。首先优化定子的结构,采用三相星形的接法来控制绕组时的三次谐波。也可以将定子绕组设计改进,来较少谐波的含量。继而采用专业的调整方法减少定子电流的谐波分量,在进行技术方面的措施来改善定子电流中的谐波含量生成原因后,达到减少谐波含量的效果,从而优化电机转矩脉动的运行。
3.2 齿槽转矩脉动及抑制方式
永磁电机定子不通电时导致转子永磁体和定子齿槽间互相产生作用力引起切向分量形成的转矩脉动。这种转矩脉动也被叫成齿槽转矩脉动。而此种转矩脉动是导致电机振动何早生的主要原因,而且影响了系统应当发挥的性能。要抑制齿槽转矩脉动应从多方面考虑,首先要减小定子草寇的宽度,或采用无槽或闭槽装置。斜槽和斜极也能很好的减小齿槽转矩。其次可选择合理的极数及槽数比,进而提高转矩的频率达到减小齿槽转矩的目的。
4 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电机控制是DSP的主要涉及领域之一,高性能控制的需求及控制理论的发展使DSP成为了电机应用场合的首选。而感应电动机或永磁电动机控制器,除了需要DSP还需要许多技术阵列的组合。DSP顺应了能源和环保的要求,在以后的电机控制上必将受到更广泛的应用。
控制器硬件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明确看出正弦波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本装置是由DSP内置的PWM模块产生六路PWM信号直接输入IPM的模块中,以此程序来驱动电机运行,在算法控制时应用电机运行时的相电流,然后以2个电流传感器根据系统设计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输入DSP内置的AD模块,并且,该模块中两个独立转换器可以保证采集到同时的相电流。而光电编码器则负责完成电机的转速测量和位置的测量。人机接口完全可以直接通过DSP内置的SCI/SPI和CAN现场总线模块的系统设计直接完成对电机各种参数的设定及对电机运行状况是否稳定的监视。此类型的方案设计不止这一种,本文即对这种基于DSP的控制器作了说明,此控制器已经过编程和调试,完全可以稳定运行无刷直流电机。
5 结语
本文对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对无刷直流电机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并对正弦波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及抑制策略作了简要分析及探讨,列举了部分问题及优化方案,希望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得到更好的抑制和更完善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方浩.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浙江工程大学,2012.
[2]毕安宁.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孙宏兵(1963-),男,山东省海阳市人。工程硕士学位。现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关键词: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服务;养老服务
一、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概况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实践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西方社会的养老需求不断扩大,政府在养老方面的资金支出急剧膨胀,加上政府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的效率较低,促进了养老服务体制方面的大规模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主张全社会、全民都应该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有所参与和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的发展过程,至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政府开始思考自己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的角色问题,以前的“生产者”角色显然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养老现状和养老需求,政府角色开始向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开始逐步转变,核心理念就是把养老服务提供的主体逐步转变成为社会组织,通过市场的竞争来使得服务的提供更加有效率。这一阶段的发展也表现为各种服务机构数量的不断增长。
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时间段大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这段时间,政府从之前的注重提供服务的效率的思想开始转变,更多的开始关注老年人群体的利益和权力问题。这一阶段无论从购买方式,还是运作机制,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进步,而且由于更加注重服务质量。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20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是不断完善时期。这时候,西方各个国家的政府购买服务的规模已经极大的扩张,同时“第三条道路理论”兴起。西方国家的政府开始更加理性的审视购买行为,从之前的大规模引入市场机制、过于依赖市场的作用和竞争机制,开始思考一种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更加持续化的养老服务提供方式,也就是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都要运用。这一阶段,社会组织无论是从数量和活跃程度增加,整体规模也不断的扩大,政府在购买服务方面的态度与之前相比较也更为谨慎。
二、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养老现状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兴起至今不过三十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国家进展并不一致,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有一些国家呈现较为积极的态度,而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于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态度较为谨慎。对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在这方面的做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对于不断提高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的水平,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进程的顺利推进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英国。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老龄化问题出现较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的生育率就一直没有达到更替的水平,人口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因此英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英国的养老产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私有化,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的提供方面逐渐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英国,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组织都有着长期建立起来的、非常密切的工作关系。从英国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一些立法就可以看出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让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到今天,英国已经建立起了非常完善并且发达的对于社会组织的治理和监督的体系,内阁有专门的第三部门部长,负责社会组织的治理和监督。
其次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总人口的19.24%,而生育率较低,人口呈现“少子化”的趋势。从2010年开始,日本的人口总数就已经出现了负增长,死亡率高于生育率。因此日本非常重视养老服务的发展。日本的养老服务世界一流,在日本,社会中的养老机构已经超过2000多家,平均拥有50间以上的住房,入住者的人均面积大多不低于18平方米。
最后是美国。美国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位居世界第三。目前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占到全国人口的12.5%,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人口总数的20.7%,其中8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就将达到1800万。从预期寿命来讲,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资料显示,目前在美国,65岁老人的预期寿命分别为男16年,女19年,比20世纪初增长了约40%和60%。在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方面,美国老年人中大约有40%的老人是在医院或者护理机构度过一段时间的,甚至有4.5%的老人是在医院或者护理机构度过余生的。根据目前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来讲,到2030年,美国需要入住护理机构的老年人将达到300万人之多,这些都表明了人口老龄化给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启示
总体来讲,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的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以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为代表的模式。这些国家在养老服务的提供和购买方面倾向于向私人部门进行购买。其次就是以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在提供养老服务的方面,社会组织处在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上。最后一类就是日本、新加坡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在养老服务的提供和购买方面,更加强调政府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虽然模式有所不同,但是各个发达国家在购买养老服务方面值得借鉴的方面有相同之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合作政府在公共事务的管理方面,不应该包揽所有的事务,应当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使得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提供公共服务当中来,这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发展趋势,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逐渐向制度化以及模式化转变,形成常态化。
其次政府职能需要转变。要实现养老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就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并且要强化服务提供主体的责任意识。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这个制度和途径,将一些养老服务交给社会组织进行承办,有利于政府职能的下放。政府由传统的服务生产者变为服务的购买者和委托者。政府有更多的精力和责任进行制度的设计以及对公共服务的监督。
第三,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评估体系。要实现对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首先政府要对社会组织建立起一套动态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监管要始终贯穿于购买养老服务的整个过程之中。
最后,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社会组织要想与政府的合作之路走的更加长远和深入,能够有能力成为提供政府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就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依靠社会组织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组织结构、规范内部的管理、提高服务的质量等方面来实现社会组织的不断进步,提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疏血通;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栓塞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a)-0162-02
Efficacy analysis of two thrombolytic therapies for embolism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YANG Dong ZHOU Feng XU Cai
Shenzhen TCM Hospital,Shenzhen 51803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wo thrombolytic therapies for embolism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Methods 4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rteriovenous fistul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7 to May 2013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 and assign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ial group,were received simple application of urokinase and urokinase combined with low molecular heparin sodium and Shuxuetong respectively.The curative effect,recanalization time of thrombus,PT,APTT,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recanalization time of thrombus,PT,and APTT of tria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ol group (P
[Key words] Urokinase;Low molecular heparin sodium;Shuxuetong;Thrombolytic treatment;Embolism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血管内瘘是血透的一种通路方式,主要通过将动静脉结合以保障治疗时有充分的血液提供,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血管通路[1]。但是容易产生血栓和狭窄两种并发症,而期间如果形成血栓,则会影响通路的功能,阻碍透析治疗的正常进行,须重建血管通路,据统计,每年每人有0.5~0.8次血栓形成[2]。目前治疗动静脉通路栓塞的最佳方式有局部溶栓和手术取栓等方式[3],而局部溶栓是最常用的,一般为药物溶栓治疗。本文就单纯使用尿激酶和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疏血通两种治疗方法展开讨论,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在本院2007年5月~2013年5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于2007年5月~2009年1月发生动静脉内瘘并进行了溶栓处理的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2~63岁,平均(46.5±1.5)岁;将于2009年2月~2013年5月发生内瘘并进行溶栓处理的3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0~61岁,平均(44.3±1.1)岁。所选的47例患者中,13例进行头静脉-桡静脉端端吻合,34例进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并且两种方式的使用时间及血栓形成时间均在12 h内。
1.2 入选标准
①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内瘘的波动感已消失,触诊无震颤感,听诊无血管杂音[4];②经临床诊断有动静脉血栓的形成;③经血管彩超显示证实有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并已完全堵塞;④经检验,所选患者均无出血倾向,同时溶栓前检测,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
1.3 实验方法
对照组实行单纯尿激酶局部溶栓方法,实验组实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尿激酶局部溶栓、静滴疏血通的方法。
1.3.1 对照组 于内瘘血栓上方2~3 cm处注入200 000~300 000 U稀释后的尿激酶,注射前须在血栓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注射完毕用手指轻柔按摩血栓形成的部位。经用药30 min后以15 min为间隔触诊内瘘管震颤和听诊内瘘管血管杂音[5]。
1.3.2 实验组 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5000 U的低分子肝素钠(齐征,5000 U/0.4 ml),待5~10 min后于内瘘血栓形成处上方2~3 cm处进针注射尿激酶100 000~200 000 U[6],注射后用手指轻柔按摩血栓形成的部位,经用药30 min后以15 min为间隔触诊内瘘管震颤和听诊内瘘管血管杂音。待溶栓1 h后,以250 ml的生理盐水配入6 ml疏血通注射液静滴。
1.4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记录溶栓前后凝血时间,同时行血管彩超检测以确定溶栓情况。如瘘管通畅后可行正常透析,并且透析血量>200 ml/min,则视为溶栓成功[7]。溶栓24 h期间主要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血栓再通时间、尿激酶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的比较(x±s)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3例动静脉内瘘血栓仍不通的情况,转为手术进行取栓或内瘘重建。
2.3 两组再通率的比较
经治疗,对照组再通7例,占58.33%;实验组再通25例,占71.43%;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通路为自体血管吻合通路,它的应用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保障和成功率,但由于自身血管条件的限制和内瘘使用方法的不当,极易发生内瘘栓塞,有研究表明,如果患者自身的年龄较大、血管脆性较强、又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等状况时[8],发生内瘘栓塞的可能性极大。本研究患者的年龄均在中年,因此患有内瘘的概率非常大;除了自身的条件外,如果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或在手术结束时按压时间过长,也易引起血栓的形成。由于治疗的需要,穿刺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对患者的血管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性。内瘘形成栓塞时临床上常用的解决方法为局部溶栓治疗、Fogarty球囊取栓以及手术重建内瘘[9],而局部溶栓治疗又分为多种用药方式,本研究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与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疏血通溶栓的方式进行比较,以选取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尿激酶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为临床常规应用的溶栓药,由于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只有12~16 min,有效期短,因此即使局部进行溶栓也需较大剂量,但剂量过大可引起全身性纤溶系统的激活而导致严重出血并发症。低分子肝素钠的半衰期较长,能快速、持久抗血栓,同时由于抗凝血酶(因子Ⅱa)活性弱,不明显延长PT,故出血副作用少[10]。疏血通注射液为中药水蛭、地龙的提取物,其有效成分为水蛭素和蚓激酶,其中水蛭素可抑制凝血酶,降低血液黏度,溶解已形成的血栓;蚓激酶具有刺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释放增加、活性增高,激活纤溶酶原,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1]。因促血栓溶解功能确切,使用方便安全,疏血通已逐步被应用于动静脉内瘘溶栓治疗[12]。因此3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使得各自的药效产生了叠加效果,可以增加药效,很好地解决单一尿激酶溶栓后续抗栓力量不足、再闭塞率高、成功率低等问题。
本文将3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尿激酶治疗,实验组血管再通时间及药物的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再通率高,通常早期的血栓一般发生在术后72 h内,而在血栓形成的6 h内是进行药物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13],此时如果将3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同时还提高了成功率,具有及早预防的效果。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疏血通的溶栓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尿激酶治疗,再通率较高,可作为内瘘局部溶栓治疗的常用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凉,孙铸兴,刘斌,等.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3):480-482.
[2] 杨德建,刘小聪,张燕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25例次溶栓治疗体会[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5)::45-446.
[3] 张桂艳,孙璇玉.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6):86-87.
[4] 张雪梅,肖晴,范秀芳,等.2种溶栓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探讨[J].疑难病杂志,2009,8(8):473-475.
[5] 薛志强,曾石养,蒋重和,等.不同方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123-1125.
[6] 戎殳,叶朝阳,陈静,等.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J].中国血液净化,2003,2(9): 476-478.
[7] 王凉,孙铸兴,刘斌,等.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3):1539-1541.
[8] 姜晓雪,鲍靖,蔡天蕊.肝素钠配合尿激酶-动静脉内瘘溶栓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1):105.
[9] 彭福南.使用尿激酶溶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护理要点[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12):48-49.
[10] 魏树亭,任建刚,吴树君,等.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2,1(2):71-73.
[11] 刘晓晶,李振国,黄清梅.疏血通注射液抗凝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2,19(3): 66-67.
[12] 石宏斌,蔡新明,黎琦,等.动静脉内瘘阻塞后疏血通与尿激酶溶栓效果比较[J].中国厂矿医学,2009,22(3):266-267.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鄂法(89)民行字第4号“关于王欣然、任桂香与邓志荣房屋买卖纠纷一案的请示报告”收悉。对王欣然、任桂香与邓志荣房屋买卖关系是否成立的问题,经研究,我们认为,该案当事人双方的房屋买卖协议已载明要经公证机关公证后买卖方能生效,既然公证机关不予公证,就不具备双方约定的生效条件。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以不认定王欣然、任桂香与邓志荣的房屋买卖关系成立为宜。
以上意见供参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新高法执(1992)12号“关于人民法院在依法执行过程中变卖被执行人房产等财物应否交纳税收费用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人民法院依法执行过程中变卖被执行人房产,在办理房产转移手续时,被执行人是房产的出卖者,并非是房产的承受人即买者。根据政务院《契税暂行条例》第三条“凡土地房屋之买卖、典当、赠与或交换,均应凭土地房屋所有证,并由当事人双方订立契约,由承受人依照本条例完纳契税”之规定,人民法院在依法执行过程中变卖、拍卖被执行人房屋时,不应由卖房人交纳契税。至于人民法院在依法执行过程中变卖被执行人房产以外的其他财产时应否交付税收费用,则应区分不同情况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来办理。
此复
【关键词】雾霾;问卷调查;认知程度
近两年,京津冀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不容忽视的不良影响。唐山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依煤而建、因钢而兴,是雾霾污染的重灾区,长期为全国空气污染指数排行榜的“座上宾”。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即将在唐山举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尤为迫切。大学生作为国家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主体,不仅要深入认识雾霾,更应肩负起治理雾霾的重任。因此,文章对唐山市大学生的雾霾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统计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将调查组成员分散在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的教学楼、宿舍楼以及食堂门口等地方,随机抽取调研对象,尽量做到调研对象的分布合理化、调研信息的丰富全面化。向学校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随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 485份,回收率为 97 %。本次研究的调查样本按性别、原居住地、年级、政治面貌四个类别进行划分,样本在各类别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有效问卷的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下表: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雾霾状况的关注程度方面,84.1% 的同学表示他们非常关注,10.7% 的同学表示比较关注,5.2% 的同学表示只是偶尔关注雾霾天气,而没有被访者不关注唐山的空气质量。调查中,64.3%的同学表示雾霾天气发生时感到身体或身心上的不适,83.5%的同学都认为雾霾会影响自己的出行、身心健康和引起疾病。但对雾霾天气会导致哪些疾病52.4%的同学表示不了解,33.4%的同学表示有所了解,仅14.2%的同学表示很了解。
关于唐山市雾霾的成因,调查结果显示,工业排放、建筑粉尘以及汽车尾气的选择率分别为 98.1%、95.3% 和 89.1%,而认为绿化不足和露天烧烤导致雾霾的同学分别占 54.4%和44.5%。工业生产、建筑粉尘和汽车尾气的选择率均大于 89%,反映出唐山污染物排放量大是导致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另外,绿化不足的调查结果则反映出同学对唐山的城市规划并不十分满意。
对于雾霾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方面,外出戴口罩、少开窗的选择率分别为73.4%和55.3%。可见佩戴口罩成为了同学们最普遍的外出防护措施。但是针对市面上在售的防尘口罩规格、标准以及防尘效果,79.2%的同学表示不了解。具体到行动上,仅有 21.4% 的被访者表示雾霾天气出行会佩戴口罩,37.5% 的人外出归来后立即清洗面部及其他的肌肤,28.5% 的人注意合理开闭门窗,25.6% 的人选择有针对性地调节饮食,而65.2% 的同学表示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您的户外运动是否因为雾霾天气的发生而减少?”问题上,31.8%的同学表示没有减少,40.4%的同学表示有所减少,27.8%的同学表示雾霾天会停止一切室外活动。可以看出,只有少数的同学采取了积极的防护措施。
在问到“针对雾霾产生的原因,自身可以采取的措施时”,参加节能环保宣传活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出行以及选择购买节能环保产品的选择率均大于74%。但问到“如果学校针对雾霾知识定期进行讲座您是否愿意参加”,49.9%的同学选择了愿意,29.3%的同学选择了不愿意,20.8%的同学选择了视情况而定。
雾霾的认知途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表示他们同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以及广播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但通过网络了解有关雾霾知识的同学中有86.6%的人选择了“上网时顺便阅读相关网页”。可见大学生获取雾霾信息的主动性较差。
校园雾霾宣传教育方面,在问题“是否知道学校有关于防治雾霾的课程及讲座?”中,只有25.6%的同学注意过学校举办的相关活动。当问及“觉得学校防治雾霾宣传教育工作做的如何?”时,只有33.4%的学生认为学校工作做得很好,21.9%的学生对学校工作表示认同,但认为仍需努力,而44.7%的学生认为做得不好。一方面说明大多数同学参与相关活动的主动性较差,另一方面说明学校的防治雾霾宣传教育活动力度不够,缺乏和同学们的互动。
在“您是否会因雾霾而毕业后工作不选择唐山”问题上,73.8%的同学选择了是,19.4%的同学选择了否,只有6.8%的同学选择了不是关键因素。说明城市的雾霾问题会对吸引人才产生严重制约。
另外,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雾霾认知程度与他们的年级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性别、原居住地、政治面貌有显著的相关性。对雾霾的认知程度方面,女生较男生要强,来自城市的同学较农村的同学要强,党员、预备党员的认知程度更高。
三、结语
作为唐山的一份子,大学生都对唐山雾霾状况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从调查结果看,对防治雾霾,唐山市大学生有较强的意识,但实际行为相对薄弱,呈现出“知强行弱”的不对称性;另外高校雾霾宣传教育也亟待加强。控制污染是全社会的责任,除了政府、企业要有所作为外,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注重深层次的教育。只有全民发自内心去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自我做起,共同抗击雾霾,未来才会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赵俊平,李亚军.如何积极有效地防御雾霾天气[J].科学之友,2009(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