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8 15:55: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微企业采购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小微企业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并且在其各自所属经济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以来,创业已经成为了主流趋势,而创业初期的企业绝大多数以小微企业为主,为了提升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小微企业的首要选择,由于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迫使大多数小微企业考虑成本因素望而却步。如果能够建立协同机制,使得小微企业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供应链上的协同,无疑是小微创业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1]。
一、小微创业企业的供应链协同行为
(一)小微创业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渐深入,市场需求和容量不断增加和扩大;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使得小微创业企业的数量逐年递增。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3月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小微企业的数量达到1169.8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
小微创业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贡献了巨额的财税收入,在活跃市场经济、促进市场竞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目前,小微创业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各种资源缺乏,专业人才匮乏,管理落后,缺少政府政策的扶持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小微企业应当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寻求出路,另一方面应当借助现金的管理思维和协同创新思维,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平台,挖掘企业潜力[2]。
(二)小微创业企业的供应链协同行为模式
供应链包含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甚至包含最终顾客本身等角色。供应链管理是将供应链链条上所有角色有效的组织在一起,进行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和销售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最主要的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系统达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具体包含了五个基本内容: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等。供应链是非静态的,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在活动过程中均会产生产品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同时,这些流动逐级传递会影响每个环节。为了保证这些流可控,对供应链上的环节起到积极作用,应对供应链进行合理的管理,否则供应链失控,就会产生牛鞭效应,影响逐级递增,对每个环节造成冲击。
供应链协同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小企业主的沟通成本、管理成本和经济成本,协同行为实现的主要工具是信息化手段。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多媒体和数据库等技术搭建一个平台,实现各业务之间的信息和数据及时共享,达到最大化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目的。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使得供应链上每个环节产生的信息,迅速的传给需要的人,便于对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及时做出反应,保证企业顺利开展业务[3]。
小微创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符合自身的业务特点,以资源为基础,由免费的、简单的、可获得性强的硬件设备和管理流程一同搭建而成,这样建设有利于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二、小微创业企业协同行为的实现
(一)协同计划行为
计划,是供应链管理最具策略性和相对宏观的一部分。好的计划通过管控供应链,使其能够高效、低成本地位企业目标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小微创业企业供应链管理计划的特点主要为:临时性、业务导向性和短期性。由于小微创业企业存在业务形式简单、种类单一、业务量稳定程度有限等状况,导致企业主忽视计划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供应链的状态较脆弱。因此,通过计划协同行为,使得供应链中所有角色能够获得统一的目标,战略协同,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信息传递技术将企业上下游集成一起,实现战略集约化。建立一种协同计划行为模型,基于协商的前提,主要有:当经销商接到一个客户的定单,即时通过信息化平台传送给制造商,制造商根据下游订单制定物料需求计划,同时与其上游的原料供应商联系,提供计划,实现供应链上的最优化库存和成本核算,然后再由制造商制定生产计划等,整个过程包括订单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等一系列计划行为的协同模式。
(二)协同管理行为
协同管理行为主要包含:协同采购管理行为、协同生产管理行为、协同销售管理行为、协同订单处理行为以及协同售后管理行为等。
1.协同采购管理行为
在协同采购管理行为中,企业需要在众多的供应商中做出选择,为企业提供和自身业务有关的货品和服务,与供应商合作并建立一套适应双方关系的定价、配送和财务流程,利用这套流程优化并管控供应链管理水平,企业应与供应商充分沟通并合作,使得供货和提供服务均与各自业务契合,最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当前,由于小微创业企业对供应商管控以及与供应商合作水平较低下,且频繁更换供应商,造成小微创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并不利于和供货商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小微创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稳定性较低和明显的价格导向性。分别表现在频繁更换供货商以及更换供货商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小微企业主较少花时间和精力与供货商沟通优化采购流程的事宜如提货、核实订单、货物流转等。和大企业相比常处于被动地位,因此通过借助协同采购管理行为实现规模效应,要求供应商提供额外服务或优惠。在此过程中具体可包括:协同订货、协同发货、协同运输、协同仓储、协同换退货等行为。
2.协同生产管理行为
在整个供应链上,制造与服务活动内容最多,包括:安排生产、测试、打包、提品或服务、送货准备等。它是企业获取资源后,进行转化并使得资源价值得以改变或提升的过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微企业提供制造与服务更加具体化和个性化,往往针对大中企业无法或不愿涉及的领域,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另外,小微企业也会涉及市场规模较大且生产或服务较成熟的领域,通过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成本,缩减利润空间,充当低价竞争者的角色,模仿甚至侵害市场中其他参与者的利益。这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在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上的不足。因此小微创业企业应该设计出生产协同行为模式,即生产设备协同、生产人员协同、主生产计划协同、生产过程管理协同、测试协同、打包协同、服务协同等行为,通过特定的平台实现成本的集中化战略,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
3.协同物流管理行为
物流管理,这是所有贸易及生产型企业所特有供应链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有仓库网络的建立、货物派送到顾客、确认收货并完成支付等方面的活动。该项活?邮瞧笠低瓿梢滴窳鞒滩⒒竦美?润的主要节点,也是主要接触客户最多的活动,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印象,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另外,物流管理一系列活动实施是否到位影响着产品的损耗程度、产品的最终呈现甚至产品的寿命。
小微创业企业由于条件限制,组建自己的配送团队较有难度,因此这部分活动常采用外包的形式。采用这种方式完成配送的系列活动,存在一定风险,如:产品损耗以及相关人员操作规范等。但外包不一定服务不好,近年来国内优秀的物流配送企业发展迅猛,服务质量越来越好,与这些物流企业进行良好合作,有利于提升小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内含价值链的优化。此外,小微企业常见的配送方式之一,是企业主亲自送货,但此方式常存在局限,消耗了企业主宝贵时间,影响对企业的有效管控。小微创业企业配送活动方式较为随意,影响配送活动质量,进而影响供应链各环节实现优化的可能性。小微企业可利用协同物流信息系统平台,提高企业配送效率,减少产生额外费用,从而保证企业利润。目前市场有的手机APP软件可以在移动端即实现物流管理的功能,如物流管家婆被称为托运站日常管理的智能秘书,还有好运物流,是合同物流管理云的第1品牌等等,均可以帮助小微创业企业实现协同物流管理。
4.协同销售管理行为
在销售管理中主要包括订单、营销、销售、仓促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流程,这些流程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销售管理中涉及到流程间数据的信息共享、信息处理以及输入输出等过程,尤其重要的是在小微创业企业的供应链上上游以及小微企业之间的协同销售管理行为。
小微创业企业由于销售规模较小,需要根据供应商的促销行为来确定自己的营销方案和促销行为,同时小微创业企业还有与市场前沿比较接近的特点,所以可以用较少的促销成本来完成销售任务,但由于是创业初期,因此其销售渠道还比较局限,这就需要小微企业之间形成一个销售的战略联盟,协同销售,协同发展。目前许多公司面向小微创业企业开发了流程简单、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的手机APP软件,例如金蝶公司的智慧记进销存手机APP,百草进销存,适合年轻人的销售、财务管理软件,总管家有限公司制作的总管家云CRM、南京朗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智慧外勤移动外勤小数管理系统等等,均可以为小微创业企业提供协同销售管理的信息化低成本运营平台。
(三)协同合作行为
1.供应链融资协同行为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制度不够完善,银行在通常情况下很少贷款给小微企业。鉴于此,小微企业应该努力提升信用额度,向银行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司资料,便于银行深入了解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第一,供应链融资协同行为有助于产品的流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低端到高端进行转变。协同行为目前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借助传统客户资源和资金流。另一种是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有苏宁易购、阿里巴巴以及中远物流等公司代表,利用物流信息流等优势。小贷公司和银行合作,与上下游企业共建生态圈。
我国银行共推三种供应链融资模式包括:融通仓业务、保税仓业务以及应收账款融资,小微企业可已以企业上下游关系,应收款、存货和预付账款为质押物为小微企业融资[4]。
2.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是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产生的。其主要宗旨是以客户为中心,其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机制、满意度、盈利性和忠实度。
协同客户关系管理主要通过研究协同链条上的客户价值,分析客户重要程度,建立客户数据库,对客户进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3.供应商关系管理
Abstract: Bengbu is the business center in north Anhui, so there are a lot of small business enterprises, which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of Bengbu. The operating cycle of business enterprise is short and the turnover of capital is fast, so it is easier to appear financial risk.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capital management of small business enterprise. At present, the small business enterprises in Bengbu have such problems as unsound financial accounting, too much accounts receivable, lack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poor 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capital management and prevent financial risk.
关键词:商业企业;资金管理;财务风险
Key words: business enterprises;capital management;financial risk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238-02
0 引言
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小微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小微企业竞争力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目前学术界关于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主要围绕政府政策、税收减免、银行信贷等外部因素展开,从小微企业主体角度来探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研究相对匮乏,而且,结合行业特点研究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的文献很少。本文拟从商业企业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以从业人员、营业收入等多项指标为基准,进一步明确了中小企业的类型(详见表1)。
批发业和零售业都属于商业企业。商业企业的特点就是买进货物,然后转手卖给别人,从中获取利润。商业企业主要通过对商品进行购、销、运、存来赚取中间利润,其业务活动基本不涉及商品加工。商业企业的经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财务危机。小微商业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因此,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但是,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不熟悉资金运作规则,缺乏成本观念,导致资金运作不科学,资金利用率低,容易出现财务危机。
1 小微商业企业资金管理现状
笔者所在的安徽省蚌埠市作为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小微商业企业的数量较多。通过调研发现,小微商业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1 财务核算不健全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小微商业企业组织结构不完整,管理能力薄弱,财务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相对混乱,没有形成日、周、月、季、年等形式的数据统计,财务工作比较随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为节省运行成本,甚至没有财务、会计岗位;一人多岗,职责不明。有的企业的确有一套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家族中的亲疏关系而导致制度体系被束之高阁,难以执行到位。
1.2 存在大量应收账款
赊销可以扩大销售,也会产生应收账款,加大资金回收风险。小微商业企业在发展中,为促进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必然要大量用到赊销的方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批发业广泛采用了应收账款的结算方式。但由于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合理,财务控制不力,并且没有一套严谨的信用标准,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甚至变成坏账。虽然企业的营业收入很可观,但现金并未增加,反而还要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利息和税金等支出,导致现金流出,容易产生财务危机。
1.3 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微商业企业几乎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监控不严。还有少数企业虽然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内控体系,但是如空中楼阁,大部分制度、章程仅限于下达文件进行学习,但涉及到实际工作却始终难以有效执行。这些企业的风险防范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无法显化成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员工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导致风险防范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的风险仍然较大。
1.4 存货缺乏有效管理
许多小微商业企业的存货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库存商品的信息不完整,存货的出入库管理混乱;核算不准确,没有规范存货的核算方法,有的企业选择的核算方法不恰当,影响了存货核算的准确性;存货周转缓慢,没有采用最佳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来控制存货占用资金量,资金效率差。
2 小微商业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而货币资金是商业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上文已提到,商业企业以商品的运、销、存为主,企业通过商品的流通来赚取中间利润。与其他行业相比,商业企业的商业企业的经营周期短,资金周转更快。而且商业企业对经销的商品基本上不进行加工,企业的资金大部分垫支于经销的商品,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会迅速陷入困境。我国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抗风险能力差、生命周期短的现象,因此,无论是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和大中型商业企业相比,小微商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都很高。如何充分发挥资金的利用价值,并促进资金回笼,是当前小微商业企业面临的生存课题。
3 小微商业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措施
3.1 规范会计核算
小微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财务控制的重要作用,尽量根据内控需要配足高素质财务人员。企业的会计工作必须符合标准规范和法规条例,要规范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监督等财会工作制度。要合理组织会计科目,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体系,所有会计科目均以报表或账簿等形式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财务统计工作标准,明确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凭证的审核客观、公平,以确保会计监督、会计审核有章可循。另外,要严格执行入账、结算等工作程序,为每一项会计科目建立相应的会计档案,保证财务核算准确真实,债权债务关系明确清晰。
3.2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对小微企业而言,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包括客户管理、货款回收、坏账处理等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客户档案,明确记录客户的自信情况,以便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比如,对信誉良好的客户,可采取延期付款、分期付款等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欠款额度,常欠常还;对信誉不佳的客户,要坚持用现金或银行汇票结算;货款回收管理方面,要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商品赊销后,负债应收账款管理的人员必须定期分析账龄情况,对到期账款及时催收,以免其发展成呆账、烂账。同时,应该及时分析逾期账款的成因,并分别制定相应对策。对欠款逾期短的账款要积极催收,对长期不还的账款,可以诉诸法律或进行债务重组,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3.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科学。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目前小微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缺乏内控意识、内控体系不健全等等。为了保护财产安全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旨在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范围,使之形成相互促进且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严防某些部门或个人在商品进销阶段违规操作、中饱私囊。建议企业建立专门的内控部门,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和对会计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检查和监督。具体而言,可以制订资金管理制度,落实资金的使用,同时全程监控资金流向,规范资金的筹集、使用、担保等业务行为,防止出现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此外,还要提高小微商业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一个应有的环境。
3.4 全面掌握存货资产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要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要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研究合理的最佳进货批量,降低存货资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其次,可以采用ABC管理法,通过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比较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有效地控制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从而加速资金周转。对长期积压的存货分析原因,并制订出可行性方案,及时进行整改,提高商品管理能力。再次,还要加强存货的销售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长久的销售计划,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存货销售出去了,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资金的回收。
3.5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商业企业的资金收付频繁、业务量大,必须提高资金利用率。首先要规范资金来源及运用渠道,譬如尽量不使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防因资金难以回笼而出现资金缺口;对资金支付及回笼时间进行合理预测,尤其要准确预测应收账款回收期和存货进货期。再次,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还可以利用流动负债中的闲置资金进行短期投资和生产,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消耗和不必要的资金占用。最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吸引多渠道投资,使企业具有充沛的流动资金,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小微商业企业要保持正常的运行和不断地发展,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并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作,同时加速存货周转,缩短应收账款周期,延长应付账款的付款期,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防控财务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善庆.解决商业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建议[J].商业研究,2006(22):74-76.
[2]李玉明.商业企业资金管控问题分析[J].财会月刊,2011(6):69-70.
[3]锋,吴亚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小微企业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4):83-85.
就在两天后的4月25日,浪潮集团举办主题为“乘云之势 、引领高端”的CSP云服务支撑平台和CEPP电子采购云平台会,旨在强化其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自主品牌供应商形象。
除此之外,金蝶等其他国内主流管理软件厂商也纷纷强化其在云计算方面的发展。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向云计算转型,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呢,还是一窝蜂式的凑热闹?
抢占新的市场
4月23日,用友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文京早早地就来到北京郊区延庆水关长城旁边的长城公社,准备当天的演讲词。这一天,用友要在水关长城举办盛大的换标仪式,并在当天下午在长城公社用友企业云平台。尽管道家讲究“不滞”,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值得固守的,换标却可能对用友公司以往长期的品牌积累带来很大的伤害。一心想向云计算转型的王文京对此义无反顾,只是这一次本来就事无巨细的王文京显得格外谨慎。
谈到管理软件向云计算转型这一话题,用友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表示, 对于用友公司来说,这是客户的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用友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推动用友向服务型、平台型软件与服务企业的转型升级。“云计算可以改变信息化应用模式,提升信息化应用体验,实现业务模式创新,也是软件公司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转变的关键。”王文京说。希望用友企业云平台“在未来几年内成为一个高客户价值,亚洲最大、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平台”,王文京在云计算方面的雄心昭然若揭。
而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看来,云计算是一个超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机遇:“从全球范围看,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和标准尚未建立,也为我们的产业发展和在全球范围内赶超先进水平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正在强化软硬一体化发展的浪潮集团,希望借此契机树立其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自主品牌供应商形象。
而用户的态度,却是要真正解决问题。已经采用了浪潮CEPP电子采购云平台的中铁大桥局物资管理部部长戴振洋表示,事实上他并不关注产品是不是云计算,关键是要满足中铁大桥局众多机构在统一平台上进行采购管理的需求。而云计算正好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定位各不相同
尽管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表示,“从全球范围看,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和标准尚未建立,大家都处在探索阶段”,但是用友软件和浪潮集团在向云计算转型方面都有了自己的方向。
关键词:中小微 民营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
2011年4月开始,由于资金链条断裂,温州一些企业主开始“跑路”,到国庆节前后达到。至10月中旬,浙江省“跑路”和“跳楼”的企业主有228位,其中温州占了90位。其原因多种多样。有因赌博输光而陷入财务危机的个案,更多的是因为今年货币政策的极度紧缩,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而以饮鸩止渴式借入民间高利贷,到期无法还本付息而资金链条断裂,最终陷入财务困境。为什么陷入财务危机的都是中小微企业呢?这类企业天生就面对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吗?本人以十多年的企业财务主管经验,结合相关财务理论,主要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来谈谈中小微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
一、中小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可能性。理论上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该系数越大,则财务风险就越大。从公式看,利息支出越大,系数就越大。可见,企业财务风险大小与负债比率和负债利率的高低直接相关。温州中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相对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主的风险观念
企业主的风险观念决定着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和抗风险的能力。温州企业主大多具有很强的吃苦耐劳和超前的创业精神,但是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冒险精神较好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盲目借贷冒进投资而缺少理性的调研分析,跟风投资现象非常严重,而风险管理意识非常淡薄。
(二)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
温州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资产结构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是财务风险偏高的主要原因。
1、 实收资本空虚化
在创业初期,由于资金实力欠缺,企业主利用借来的资金注册企业,而后又通过挂其他应收款等各种形式抽逃注册资本;有些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也通过虚增注册资本的形式,修饰企业实力。
2、 短期贷款资本化
一些投资项目银行不认可,企业只有通过变通的手法,利用主业流动资金贷款,经过多次空转后被挪用于一些长期投资项目。
3、 民间借贷高利化
鉴于企业的资金实力和银行信贷政策的歧视,多数中小微无法从银行获利足够的贷款,只能转向民间借贷。由于众多企业的民间借贷需求,推高了民间借贷利率。这些因素,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实质性的资产负债率和利息负担,从而推高了财务风险。
(三)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温州中小微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财务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许多企业分管财务的领导甚至不懂财务,而财务人员也只是简单的会计核算人员;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企业管理流程不规范,财物资金管控不严、财务数据不真实、不及时和财务监督不到位。多数中小微企业的现状是“外账”报表齐全、数据齐全,但却是假的。而“内账”却是报表不全、数据不全,企业主的家族消费与企业成本不分的糊涂账;缺乏系统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如在项目投资上,缺乏对投资项目的调研和评估,对项目实施的监督也不到位。又如在采购环节,企业主普遍利用亲信或者亲戚的可靠性,缺乏系统采购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对供货方的评价和货物的跟踪都存在问题。
(四)财务管理制度和执行
温州中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即便有制度也执行不好。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授权交叉;没有财务战略目标,缺少预算管理;缺乏对现金流控制的能力。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急功近利往往成得了一时也成不了一世。企业家也需要经历N次风险才能更好地成长。企业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风险控制。
(一) 改观企业主的风险意识、企业人力资源策略和投资策略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企业主的培训
近年有关部门曾推出了给企业主补助和名校联合培训的一些措施。但是名额很少,受益面很有限,只有很少几人得到了培训的机会,绝大部分小型微利企业主是无法享受到的。政府应该加强这部分企业主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大部分企业主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2、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要不断完善
企业主要敢于用家族朋友圈子内外的所有可用之才。家族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人才的制约。企业主应改变观念,唯才是用,善于采用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企业要倡导决策的民主集中制
完善投资策略,避免冲动性投资。企业的投资决策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权衡风险和报酬。企业只有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目标、规模、方式、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等作出客观评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二)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
实收资本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虽然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注册资本必须足额到位,不得抽逃,但是实践中实收资本空虚化现象比比皆是。这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在公司成立时应通过有效手段保证注册资本的及时到位,并在企业的持续经营期间进行有效监控,防止抽逃现象的发生。
控制资产负债率在合理范围内,既要保持一定的负债比率,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又要控制负债经营的风险,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各银行在做着杀鸡取蛋的勾当,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算是最低的了,有的甚至上浮80%,还得附加一堆条件,比如强制认购理财产品等,使得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越过了基准利率的一倍以上!希望国务院、央行和银监会考虑此问题,别总是竭泽而渔。企业主们在利用民间借贷时,要充分权衡承受能力,饮鸩止渴的事是不能干的了。
资金来源结构与资产结构相匹配。企业的流动负债规模,大致与速动资产的规模相当,约为流动资产规模的一半。此时速动比率约等于1,流动比率约等于2。一半的流动资产和全部的长期资产,应该由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支撑。这样的资本结构是稳健可持续的。但不少企业的流动比率甚至小于1。就是说,流动负债用来支撑全部的流动资产以外,还支撑了部分长期资产的需要。这隐含了很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要考虑公司的业务状况来安排企业资金的来源,并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选择。
(三)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引进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和财务管理人才
企业不但要求管理人员参与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基本的财务知识,还要善于向社会引进优秀人才。别当心“外人”参与管理,参与财务。拒绝“外人”参与核心管理团队,企业可能永远无法做大做强。
2、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水平
首先要规范企业业务流程畅通,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保证资产安全和传递给财务部门的数据真实可靠,才能使会计信息真实可用。其次要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把账目做全做准,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3、 建立系统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指在企业管理财务风险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职能体系,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确保各项风险分析职能落实到位,温州中小微型企业应该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完善预警组织结构,确保预警机构的权威性、独立性,但是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仅对企业管理者负责。通过建立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的一切资本运营过程进行监督与跟踪,降低风险可能性,减少风险损失。
(四)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1、要理顺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职能交叉、缺失或运行效率低下的,应当及时解决。
2、制定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管理的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是以制度为基础的,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具体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制,企业还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让制度切实的执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吴秋生等.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会计研究,2011
[2]王 利.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思考.会计之友,2010
关键词:营改增 电信行业 税收 影响 措施
电信业是社会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将其纳入营改增试点,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增加下游企业进项税抵扣,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但“营改增”在试点初期,由于相关企业成本结构与生产周期等原因,企业在进项税额上相对比较低,在试点过程中,易出现税负增加现象。电信行业如何借助“营改增”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成为当前电信行业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我国开展“营改增”的背景、意义及其进程
(一)“营改增”的国际国内背景
我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业态趋于多元化、以及我国的经济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这种税制结构显现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第一,两税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第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排除了我国很大一部分第三产业,而这也使得服务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第三,两套税制并行,税种的分类和识别变得难以区分(如服务与商品之间的划分越来越模糊),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困难。这样,“营改增”就成了政府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抓手。
(二)开展“营改增”的意义
第一,实施“营改增”有助于深化产业分工,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此外,还有利于健全出口退税机制。第二,实施“营改增”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三,实施“营改增”可有效避免营业税重复征税以及不可退税等弊端,可为企业减少税负,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带动扩大就业。第四,将营业税中的“价内税”转变为增值税中的“价外税”,形成了增值税销项与进项的抵扣关系,这种转变也将会对相关企业内部架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我国开展“营改增”试点扩围进程
当前,我国“营改增”试点扩围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力争在“十二五”(2011年~2015年)期间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接下来,还要将生活类服务业、建筑业和不动产“营改增”逐步向全国推开,并适时将金融保险业和其他行业纳入进来,基本完成“营改增”目标,实现全覆盖。营业税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将全面扩大。下一步,再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税制,完善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配体制,实行增值税立法,也即“营改增”还是政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二、开展“营改增”对电信业的影响
(一)运营商的收入与利润短期内下降
2014年4月30日,电信业三大运营商公告均指出,预计在短期内,“营改增”将对公司经营利润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由于增值税具有“税费与价格分离”的特点,公司营运收入将相应减少;预存话费所送礼品,营改增后,这些礼品会“视同销售”计缴增值税。同时,由于他们的成本支出中部分支出不能获得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其中包括折旧摊销及人工成本等,造成经营成本难以获得同步下降,这就造成了“营改增”带来的成本下调幅度低于当期营业收入的下降幅度,进而使得利润短期内下降。
(二)各种因素使得税负将增加
1.运营成本中可抵扣项目少,增加税负
在电信业运营商的主要成本构成中,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目前,电信行业企业营业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多,且人工成本中除企业正式员工工资外,还含有部分外包人员的工资,因劳务外包没有纳入营改增试点,人工成本全部不能产生进项税。这样,电信行业可抵扣的这一部分开支只有营改增以后所新购的各种设备、水电费、广告服务以及各种办公物品等,且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更少,这使得“营改增”后运营商的税负会加重。
2.现有业务模式增加税负
如积分换话费业务,在营业税制下,按照取得的实际营业额缴税,积分换话费部分因未产生实际收入,而不用纳税。但营改增后,采用视同销售原则,即使未取得实际收入,但发生应税服务或货物所有权转移,仍要计征增值税。
(三)营改增加重公司税务管理负担
相较于营业税,增值税的管理更成熟,监管更严格,增值税在政策规定、税款计算、发票管理方面都较复杂,如在会计核上,需对资本开支收入费用与成本等实施价格分离;在发票管理上,因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和现金管理相同,需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管理这些专用发票与其他的一些增值税发票;认证操作中,每张专用发票都需经过相关税务机关来认证等,这就大大增加公司在税务管理方面的成本。
三、电信行业应对“营改增”的相关对策
(一)调整业务模式,扩充业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扩大利润空间
第一,调整原有促销策略,通过折扣等方式规避“视同销售”计缴增值税。税收专家胡根荣强调:“靠终端补贴拉动用户增长的经营模式已经行不通,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而差异化的信息服务才是长久之计。”第二,优化增值税下的定价策略。采取合理的定价策略是保障公司收入的重要手段。第三,调整渠道结构,优化终端销售模式。因为将运营商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信息服务,则增值税税率为6 %,所有可将终端销售向电子商务转移。第四,积极扩大相关业务范围,努力争取获得新的税收优惠。如简易征收优惠。在2015年12月31日以前,境内单位中的一般纳税人通过卫星提供的语音通话服务、电子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服务,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这些都给运营商提供了很好的业务扩展的思路。
(二)加强采购管理、严格挑选供应商类型,以增加相应的进项抵扣
增值税“以票控税”的进项税抵扣制度,使得运营商必须考虑可抵扣进项税的高低。为保证其进项税额的充分抵扣,企业应做到:第一,梳理现有采购业务,分析是否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并整理税率与抵扣规则,以便在招标过程中严格按照增值税抵扣要求执行。第二,完善供应商的税务信息,清退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第三,加强供应商的选用和调整,运营商应优先与一般纳税人合作。第四,与供应商签订规范合理的合同,如在合同中注明索取发票类型,明确是否需将销售额与税款单独列出来等。?
(三)提高公司的税务管理能力
在电信行业中,增值税的申报与计算都较为复杂,且实施增值税管理工作时需全员参与,这样才可及时获得满足规定要求的相关进项抵扣凭证。
总之,“营改增”是政府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抓手,电信行业企业管理层与经营层应多方面采取措施应对“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智斌.析“营改增”对电信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全国商情,2013,(23).
[2]高士洁.营改增对电信企业的影响及如何应对税制改革.中国外资.2013,(11).
关键词:营改增;中小企业;影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营改增”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11日
一、“营改增”的进程及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12年起,“营改增”的试点首先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2012年8月1日起,试点区域扩大到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厦门、深圳10个省、市。2013年8月,试点范围推广到全国。2014年起,先后将铁路运输、邮政服务业和电信业纳入改革试点。2015年11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活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将生活服务业纳入改革范围;11月23日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医疗和养老等行业进行增值税试点改革,扩大抵扣范围。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超过99%,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占GDP的60%,贡献的税收占整体财税收入的50%。中小企业是能够在增加就业、推动创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中小企业面临着税务负担重、管理水平低下、融资难等问题。根据2014年国家财政部代管的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出台的《中小企业税收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小微企业的税负较高,税负是除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虽然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由于政策形势复杂及缺乏规范和统一,导致执行不力,实际上中小企业的税负未明显减轻。
根据国税总局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410万户、合计减税898亿元,超过95%的纳税人税负减轻。其中,小规模纳税人334万户,占81.46%,且税负下降幅度较大。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是“营改增”中的受益者。
二、“营改增”的必要性
(一)消除重复征税,简化税收体系。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对提供劳务(加工修理劳务除外)征收营业税,对商品销售与提供加工修理劳务征收增值税,且两种税税率不同,带来了税收不公。同时,随着行业深化与多元化发展,重复征税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一方面使得企业税负过重,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尤其对于中小企业,需要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流转税、契税等,同时服务或商品流转次数越多,应缴纳营业税额也越高,沉重的税务负担严重制约其经营与发展;另一方面现实征税过程中大多存在混合销售或者兼营行为,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困难,使得税收征管更加复杂。
实行“营改增”后,采取凭发票进行销项税扣除进项税,通过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可以消除重复征税的现象,减少税收差别,力争实现“税收中性”的同时达到简化收税体系的目的。
(二)促进产业升级。增值税是用销项税减进项税,只对增值额部分征税,只要有完整的发票抵扣,那么纳税多少与流转次数无关;而营业税则以营业额全额计税,流转的次数越多,纳税额越高。同时,消费型增值税使得固定资产价值可以扣除,能够促进企业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2014年第三产业占我国GDP的比重达到48%,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营改增”可以带动产业的升级、细化产业分工、增加就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营改增”促进产业升级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会导致资源与人力涌入第三产业,加快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此外,由于“营改增”减轻了企业税负,企业更加重视创新与社会责任,能够在知识产权创新、员工权利维护、环境保护及其他社会责任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些都能够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
三、“营改增”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对中小企业税负和利润的影响
1、税负下降。我国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采用17%、13%、11%和6%四个档次,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3%。对于属小规模纳税人的中小企业来说,最直观的角度,税率的下降,会直接降低部分中小企业的税负;对于被划分到一般纳税人的中小企业来说,虽然增值税税率高于营业税税率,但是由于有进项税额的扣除,最终也会导致税负的降低。根据国税总局数据,截至2014年底,超过95%的纳税人税负减轻。从整体看,“营改增”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是减税效应。
2、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在“营改增”以前,营业收入是含营业税的销售收入,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计入企业利润;“营改增”后,增值税将作为价外税单独核算缴纳,不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计入企业利润。同时,由于税负的下降,将导致企业利润的增加。另外,从试点的企业反映,“营改增”前由于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会导致客户流失;但是“营改增”后,加强发票管理,完善税收抵扣链条完善,其他企业外购服务的意愿不断增强,会导致本企业的业务扩张,营业额增长。
3、遵从成本下降。《报告》第一次提出税收中的“遵从成本”概念,并定义为“纳税人为遵从既定税法和税务机关要求,在办理纳税事宜时发生的除税款和税收的经济成本以外的费用支出,例如,人工、沟通等成本”。根据《报告》的数据显示,37.91%的小微企业遵从成本小于5万元,36.38%的小微企业遵从成本为5万~10万元,13.07%的小微企业遵从成本为10万~20万元,超过10%的小微企业成本高达20万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遵从成本较高,这与税收征管制度有关,“营改增”的各项制度、征管、规范及细则都很细致,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遵从成本。
(二)对中小企业财务核算的影响。“营改增”对企业的财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营改增”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计税标准和科目不一样,财务核算中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营业税的核算比较简单,以营业收入扣除相关项目后的余额作为计税标准,按税率直接计算营业税金。但是,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根据收入计算销项税额,再根据成本的抵扣规则计算进项税额,二者的差额为应缴纳的增值税。增值税的计算必须精确,要求财务人员对抵扣项和发票事宜非常熟悉,并认真计算。
其次,增值税抵扣发票的管理。增值税可以抵扣的进项税税额由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金额决定。但是在试点期,存在部分企业纳税不减反增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票管理不当。现实中,如果卖方或上游供应方为中小企业无增值税发票或者不愿开具增值税发票,会导致买方或下游企业不能在成本中进行抵扣,导致买方或下游企业的税负未降低;同时,也会发生逆向选择,放弃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中小供应商。那么,为了能顺利销售产品或服务,中小企业作为供应商必定会完善并重视发票的规范化管理。
再次,“营改增”涉及的包括生产业,由于服务业混业经营较普遍,为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利润,必须根据不同税种进行统一的税收规划。需要在财务预算编制和经营分析的同时,考虑到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企业收入、成本等的具体影响。
(三)对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影响
1、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营业税虽然征收方法较简单,但是容易出现重复征税的情况。而增值税通过对增值额增税,可以达到“层层抵扣”的目标。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是,国内二三产业是紧密链接的供应链,之前第三产业不属于增值税范围,导致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到第三产业就中断,实际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税负。“营改增”后,大部分生产业都可以抵扣增值税,完善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下游制造业可以在其采购成本中进行抵扣,能够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
2、加快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在“营改增”下,企业可以将大量的陈旧固定资产淘汰,更新换代新型的设备,提高资产利用率及安全性,达到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目的。
3、促进中小企业主辅分离、服务外包、专业化发展。在传统的营业税收下,企业不能扣除外购服务所含的税金,且随着流程次数增加,营业税收增加,因此企业更倾向于自行研究、生产或提供服务,实行“小而全”的经验模式,不利于服务的外包和专业化分工。实行“营改增”后,企业外购服务的成本可以相应扣除,使得企业更加倾向于将服务业外包或者从主业中分离出去,形成“主辅分离、服务外包”的模式,可以促进产业内部分工更加细化,使得不同企业的比较优势得以实现,导致企业专业化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四)对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首先,企业实行“营改增”,进行会计核算调整时,由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量增加,缺乏相关经验的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容易发生失误。因此,在“营改增”后,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专业培训;其次,为达到真正减轻税负的目的,企业还需要在日常管理上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包括经营模式的转变、生产的组织形式、市场营销管理、采购管理等都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优化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四、中小企业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一)加强财务核算及人员培训
1、加强发票管理。“营改增”完善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作为下游的企业为降低自己的成本、增加可抵扣的进项额,会尽量选择能开具专门增值税发票的上游供货商。而作为上游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能顺利销售,也需要开具专门的增值税发票。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发票管理。
2、加强财务规划。为应对“营改增”,企业的会计账目、财务规划和税收筹划都需要做出调整。比如,合同签订、发票的专门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都要进行细化。增值税比营业税给了企业更多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及相关规定,寻找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案,比如通过纳税人身份的定义、固定资产采购、服务外包等方法合理为企业降低税负,提高利润。
3、加强人员培训。从企业的管理人员到财务人员,必须加强培训,了解“营改增”的具体规定。尤其是财务人员,必须精通相关的财务规定,精通抵扣项目和计算方法,完善企业的发票体系。企业管理层要积极与公司财务人员、采购人员、工程人员及市场部等人员沟通,尽快让公司的体系适应“营改增”。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也应加强与财务部的沟通,避免增值税发票的操作失误。
(二)经营模式的相应调整
1、及时更新固定资产,降低成本。实行“营改增”,可以抵扣固定资产采购的大额进项税额,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能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业务外包,发挥比较优势。“营改增”方案影响最大的是服务业,虽然不能抵扣企业的人工成本,但是外购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是可以抵扣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部分业务外包,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的经营模式调整、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若企业在税收处理、财务核算等方面确实能力不足,可以考虑聘请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为企业专业有效地解决这些税务问题。同时,业务外包,也能增加可抵扣的进项额,降低企业成本。
“营改增”是进行税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内容,为适应“营改增”,中小企业必须在财务核算、内部管理、经营模式改进等方面进行改进,以达到降低税负、提高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古建芹,刘大帅,张丽微.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的现实思考――以生产业发展为例[J].财税研究,2014.10.
[2]郭丽娟,王贞琼.试析“营改增”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J].新经济,2015.4(中).
[3]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财贸研究,2013.1.
为此设计数据库,要求能够完成以下功能:应用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对不同的系、班级、学生、教师、课程、选课等相关内容进行增加、删减、修改。其中,必须具有方便的查询功能、还有丰富的报表统计功能,并能够打印出相关数据。课题二、电脑产品生产与销售的管理系统某电脑公司生产和销售多种电脑产品。公司拥有不同型号和品牌的电脑产品,每个产品有相应的人员进行负责。购买的客户可在公司下设的多个销售点购买电脑,所购买的电脑信息记录在订单中,销售点根据订单向客户发送电脑。要求学生根据以上的应用环境,为这个公司设计并且实现电脑产品生产与销售管理系统,必须具有以下一些功能:该系统能够记录公司电脑产品和员工的一些基本信息,并能进行方便的增加、删减和修改操作。模板,表间公式,工作流,SWEB,自定义打印,网盘,即时通讯,Excel,指纹验证大并发,多核CPU,多层体系结构,附件,图片,外部数据,源,组织架构,角色,数据规范定时任务,大中小微企业管理,CAD,预警,文档管理,导航图,文件传输,短信ESWEB支持ipad,平板电脑,手机,Android,chrome,irefox,Safari,IE,栏目。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渠道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报价管理、销售机会管理、收款计划管理、付款计划管理、潜在客户池、公共检索、自动化管理策略、客户管理、竞争对手管理、服务管理、商品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费用管理、短信群发、传真群发、邮件群发、活动管理、任务管理、权限管理、自定义功能、数据导入功能、新闻公告、工作台、快速通道、系统监控、报表数据分析等。
二、数据库实践教学中可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数据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我主要采用主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主动创新机会。
(1)主题教学方法。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需要,我设计了不同的数据库教学主题。将数据库基本原理、设计、实现和开发等诸要素都设计在同一个主题中,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进行讲解和练习,从而达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所有知识,尤其是加快了学生对抽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针对数据库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精心设计了实践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从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等步骤展开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1存货管理理论概述
1.1存货的概念
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的以北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不同行业的企业,按经济用途的差异有不同的存货类别。铸造企业的主要业务是生产以及销售产品,故存货构成非常复杂,一般包括: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周转材料。
1.2存货管理的方法
1.2.1ABC分类控制法
按照一定标准,将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照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办法。具体地说,A类存货品种少,价值大,占用资金多,应作为库存的重点管理,科学地确定该类存货的经济批量和定额,并经常检查这类存货的库存情况。B类存货则应在定货数量和定货时间上加以控制,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经常地进行分析对比。C类存货量大但金额一般都不大,一般可集中采购,并适当加大安全存货量,简化手续,节约定货费用。ABC法的主要优点是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效地控制主要品种的存货,提高控制的效率。
1.2.2准时生产法(JIT)
准时生产方式是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研究和开始实施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准则。其中心思想是寻求、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浪费的一切根源和任何不产生附加价值的活动,实现这一思想的控制方法和原则是:将必要的材料,以正确的数量和完美的质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生产系统如果真正运行在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状态下,它的库存就被减至最小的程度,因此,JIT又称为“零库存”管理法。
2中小家族铸造企业存货管理特点
2.1中小家族企业在存货管理上的特点
外国学者Davis(1983)认为只要公司的政策和发展方向受到一个或数个家庭严重影响并且家庭成员通过拥有所有权和参加企业管理来施加影响,具有这一特征的公司就是家族企业。中国学者潘必胜(1998)认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有紧密的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企业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的时候,该企业就可以认定为家族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全国工商联合研究室共同组织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中小私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有90%左右的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处于创业初期的家族企业采取家族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减轻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给企业利益造成的伤害,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家族成员能够团结一心,表现出较强的耐性,促使企业更容易渡过难关。然而在中小企业的成长成熟期,家族式管理往往成为纪律松散、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代名词。特别在存货管理方面,存在生产计划不合理,岗位任务不公平,存货控制薄弱等问题。由于这些企业赋予家族成员较重的权限并缺乏内部监督机制,容易导致在存货采购销售环节存在权利谋私的行为,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极大的隐患,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
2.2中小铸造企业在存货管理上的特点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在工业中,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总体上看,中国中小铸造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员工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劳动环境差,工艺水平落后,环境污染程度大。在存货管理方面,一般具有管理模式粗放、存货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分工模糊,信息系统不健全,销环节沟通不畅,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缺失等特点。
3HT公司存货管理现状
3.1HT公司简介
HT公司是位于重庆东北部的一家民营小型铸造企业,其水陆交通方便,通信便捷,基础设施完备,是渝东地区唯一铸造能力达5000吨以上的精密铸造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投资额5000万元,2014年营业收入达420万元。生产各类普通碳钢、合金钢、高锰钢、高铬钢、低铬钢等材质的精密铸造件,建筑机械扣件,犁头、铧等农用机械,生产球磨铸铁、桥梁支架、轮船配件,矿山专用配件和破碎机整机制造等。现有在册职工55人,其中:技术工人37人。该企业暂未实行会计电算化。
3.2HT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原材料订购环节
HT公司在原材料订购环节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建立系统的采购制度,采购人员单一且权力过于集中;二是原材料占用资金量较大,采购预算的制定没有科学的依据。
由图1和图2可以发现,该企业在原材料部分期初结存量达11.4吨,计3689万元,而后原材料的入库出库都比较频繁,但其数量和金额结存量一直居高不下,年末原材料结存量甚至达21吨,金额占销售收入的85%左右。这说明原材料占用量过大,一方面造成采购验收的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会导致仓储管理难度较大。通过图3的原材料结构分析,可以发现,铁类材料(包括铁风沙)结存量在原材料中占比最大达69%,共14.47吨,金额18万元。
通过深入调查,发现HT公司原材料的采购由公司一名小股东(驾驶技术和少量资金入股)全权负责,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增加了暗箱操作、营私舞弊的可能性。且该公司没有严格的采购制度和流程,不进行采购预算,只根据订单量用经验数据估算原材料采购量,离散性较大。公司长期与三家原材料供应商保持合作关系,价格由订货量大小有所波动,但常年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原材料种类主要有高铬、镍板、低铬、钼铁、废铁、废生铁、不锈钢、废铝、废锰、高锰、废高铬、增碳剂、集渣剂、硅、稀土、氧气、二氧化碳、镁砂、石英沙、铁风沙、覆膜沙、宝珠砂、煤气、培润土、玻璃水等。其中镍板、钼铁、废高铬、硅。二氧化碳单价较高,高铬、废铁、废锰、高锰、铁风沙、玻璃水的收发最为频繁,占比较大。
通过走访问询该公司的生产组长,发现虽然每月原材料结存量较大,但在生产环节仍时常出现原材料不够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原材料的历史数据没有进行科学的处理,经验数据又有较大偏差。由于其后采购量较小,运杂费等固定采购成本变化不大,采购员补充材料的单位成本实际上就高于了原采购单位成本。该企业没有专用的原材料库房,各种存货都堆积在生产厂房里,故铁等金属在保管过程中极易生锈,常常造成损失。
3.2.2产品生产销售环节
HT公司在产品生产销售环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公司销售人才缺失,产品营销模式单一,市场占有率不高;二是产品积压现象严重,生产线利用率低下。HT公司的产品主要分为六大类:锰钢、高铬、碳钢、生铁、半成品锤把、破碎机整机。
从图4可以发现该企业2014年每月销售额在40万元处上下波动,最高达6888万元,最低至2084万元,市场占有率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该企业按订单量采购并生产,发出产品量同生产入库量变化趋势相似,但产品库存却保持缓慢增长的趋势从年初的61.13万元累积到了年年末的133.41万元,增幅达到11824%,产品月平均库存金额达114.14万元远超过月平均产值42.39万元。从图5和图6可以明显看到,库存商品周转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6月~12月平均每月只有026,周转天数在12535天处波动,最高9月达到18693天。值得一提的是,HT公司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年产量5000吨以上的水平,但现在实际年产销量只有440吨,生产线利用程度不到实际生产力的10%,且现行市场范围仅限于渝东部分地区。由此说明公司目前存在产品营销手段缺乏、产品周转天数过长、产品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产品剩余累积过多而造成的资金占用问题也一直存在,且加重了库存产品管理成本,影响了公司的整体获利能力。公司的产品库存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以减少剩余产品的资金占用,争取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少库存或零库存,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
进一步调查发现,由于该公司董事长股份占比80%,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分离。首先,该公司按家族式管理模式,高层管理人员如销售经理、财务经理和大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如生产组长,均由该名董事长的亲属担任,均只有初高中文凭及以下,故公司营销手段比较传统,主要是与本地几家公司有固定的合作,很少主动考察其他地区以扩大市场范围。故HT公司在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对产品的营销管理较为死板,缺乏改善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3.2.3存货保管环节
HT公司在存货保管环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划分存货专用保管仓库、形成完善的存货管理流程;二是存货保管形式粗犷,管理难度较大。该公司的存货中金属类材料占比极大,属于易生锈产品。因此,发出存货的方式宜采用先进先出法,即先采购的原材料先领用,先生产的产品先出库,重点是要对存货按增加日期、保管特点等进行分门别类的规范化整理堆放。但是,由于该企业并不重视存货的精细化保管,没有设专门的存货仓库和独立的存货保管员(存货保管员由一名生产工人兼任),产品堆放没有合理布局,先到的原材料、先生产的产成品往往堆放在生产线的最里面,又没有任何标识显示其入库日期,由于该企业存货周转天数比较长,存货堆积量较大,导致保管员在发出材料及产品时,为方便起见往往从上往下进行收发材料及成品,而堆放在上面的存货,往往刚入库不久,这就导致先前入库的存货时间要很久才能被领用到,而等到领用时,大部分已经生锈无法使用或未达到质量要求,造成企业的损失。
4对HT公司优化存货管理的建议
4.1改善企业的内控环境
4.1.1建立完善内部稽核制度
HT公司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严格进行存货的采购、生产领用、销售等环节,并结合本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在这些环节建立相应制度,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采购、保管、记账分工合作,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部门间相互稽核,使存货内控制度相互牵制。各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规范操作行为,建立管理制度和优化工作流程,同时自觉接受、配合人力资源、审计、财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仓库保管员应公开库存物资现有量信息,以便于采购人员以及生产人员制定相应存货采购计划、积压存货处置、报废残料再利用等提供参考信息,以确保维持合理库存量,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短期债务风险,满足日常经营需要。
4.1.2重视对采购人员及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企业中,企业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员工素质与能力的影响。因此,HT公司除了应该吸收一批先进的营销人才之外,还应对采购和存货管理人员进行长期有效的技能和业务能力培训,通过系统地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使员工学习掌握新的业务模式、运作流程以及存货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而降低公司的人力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当该公司接到一个订单任务后,在进行商务谈判未明确生产计划的期间,采购与存货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以往的采购经验,对原材料等采购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提前准备,完成采购计划的指定,逐渐形成采购数据库,最终形成同HT公司实际情况相符的专业化存货采购管理系统。在员工工作态度方面,可以通过不定期的考核,按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励或惩戒,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
4.2建立存货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公司应建立网络控制系统,以减少和消除家族式管理带来的人为影响因素。HT公司应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ERP信息系统,将不同业务部门的人员集中统一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业务操作,使业务数据能够及时录入。
通过建立健全员工考核制度和定期现场盘点,强化存货收发存信息化应用,保证存货管理数据与实物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库存情况,合理制定物资处置计划,实现公司内部存货的供、产、销各环节完全融合,并按相应的业务流程,从而在系统中自动生成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三位一体”,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并及时传输到控制中心统一的数据库中进行监控与分析,从源头遏制存货积压的出现。
HT公司应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划分标准化存货仓库。可以运用存货ABC分类控制法将存货分为A、B、C三类:即A类(价值低易保存的材料);B类(价值较高且易毁损的材料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C类(产成品)。HT公司还应对存货收发存管理操作流程进行梳理和制定,严格规范存货出、入库操作,提高存货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存货按时期、型号等的管理,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4.3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及第三方物流进行对存货管理优化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呈几何倍数进行增长,不少传统企业通过转变线下营销模式为线上线下混合型模式获得了巨额收益。第三方物流企业属于专业的物流企业,在物流战略把握、物流行情洞察以及物流市场分析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公司实施存货控制的过程中,考虑到供应商及HT公司内部物流能力的限制以及某些技术上的障碍,引入第三方物流来共同参与存货管理。HT公司应加入互联网电商交易平台,通过第三方物流与供应商和需求市场相联系形成一条存货周转速度迅速、资金占用量少的链条,并最终达到“零库存”管理的目标。
公司还应注意制定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机制,协调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
此种存货控制模式有五个优点。一是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二是通过电商平台和第三方物流的杠杆效应,可以将公司的市场辐射半径扩大至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地,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公司生产线利用率;三是降低公司运杂费与仓储费,节约成本;四是第三方物流具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更具专业性,能加快企业产品的物流速度,提高企业物流水平,从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也有助于企业对市场的占领;五是可减少企业在物流管理费和物流设施上的投资,同时减少流通环节,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改进自身业务,把资源配置的重心放到其他项目。
关键词:常州;金属类;纸制品类;食品接触产品;检验监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760.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常州地区出口金属及纸制品类食品接触产品质量检验监管建议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9日
一、2013年常州地区出口金属及纸制品类食品接触产品数据统计
(一)出口报检情况。常州地区共有出口金属类食品接触产品的企业2家,其中二类企业1家,三类企业1家(新报检企业)。出口报检198批(同比+146%),重量0.2千吨(同比+33.3%),货值101万美元(同比+25.6%)。全年抽检25批,无不合格批,无输埃批次。
常州地区共有出口纸制品类食品接触产品的企业3家,均为二类企业。出口报检131批(同比+187%),重量0.9千吨(同比+36.9%),货值187万美元(同比+52.8%)。全年共抽检30批,无不合格批,输埃批次1批,价值500美元。
(二)统计数据对比。常州地区金属类食品接触产品出口量值年度对比及出口国别地区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纸制品类食品接触产品出口量值年度对比及出口国别地区分布如图3和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13年常州地区出口金属及纸制品类食品接触产品呈现批次、金额、数量齐增长的景象。常州地区生产金属类食品接触产品的企业以常州市健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为主,该公司生产的不锈钢油杯、碗架等厨房用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少量输往欧美,另一家新报检企业仅出口1批到美国的搪瓷烤盘。常州地区生产纸制品类食品接触产品的企业产品为纸杯,主要出口到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总值最大的企业是常州市惠信纸业有限公司,出口额共122万美元,占总值的65%。(图1、图2、图3、图4)
二、2013年常州地区金属及纸制品类食品接触产品出口质量情况综合分析
(一)质量状况综述。2013年常州地区出口金属及纸制品类食品接触产品的生产企业质量意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总体质量和产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常州局根据国外客户关注的质量安全、卫生重点,加大了对出口产品的安全、卫生指标的检测力度,并采用过程监管的形式强化对企业关键控制点的监督检查,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革新的力度,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步伐,严格产品质量的控制要求。出口生产企业也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从ISO9001等管理体系的建立、原材料的源头控制、生产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安全、卫生项目常态化检测、产品的转型升级和严格的检验制度等方面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监控,有效地保证了出口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二)检验和监管发现的问题分析。常州地区出口金属类及纸制品类食品接触产品在日常检验中发现外观不良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1、不锈钢油杯成型不良:冲压模具缺陷及操作不当造成;2、不锈钢油杯外观不良:由于清洗和涂料喷涂控制不到位,容易造成涂层厚薄不均匀、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产品流转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划伤、污渍等外观不良现象;3、纸杯渗漏:常州地区出口纸杯均为热饮杯,原料采用PE淋膜纸,由于原料质量和成型控制工艺不到位原因,容易产生纸杯渗水、漏水现象;4、纸杯印刷不良:由于图案印刷不良、切片不良、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容易造成纸杯图案模糊、搭色、色差等不符合客户要求现象;5、纸杯成型不良:成型工艺控制不到位容易产生纸杯成型不良,对于人工检验的小企业来说,成型不良纸杯的漏验率取决于检验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具备自动检测设备的企业,自动检测的控制决定着成型不良纸杯的漏验率。
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常出现下列不符合监管要求的现象:1、仓库物资堆放混乱,批号不清;2、半成品及成品防护手段不足;3、卫生状况不良,卫生管理制度欠缺。①操作人员没有执行良好卫生的操作规范,进出车间不严格执行更衣、洗手、风淋等程序;②防鼠、防尘、防虫措施执行不到位,门窗密封不好;③清洁用品没有及时补充更换。
三、监督管理工作建议
(一)建议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地方政府应承担政策引领职责,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助检验检疫机构开展质量监管工作,大力宣传《质量发展纲要》,引导企业树立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督促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从宏观上促进辖区企业产品质量提高。地方政府应在资金扶持、政策导向、人才储备、检测服务平台建设、配套政策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措施,扩大产业集聚区、质量示范区试点范围,帮助出口企业扩大对外出口,推动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发挥其在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和制约协会成员单位,填补政府监管空缺。
(二)出口企业应坚持以质取胜理念,提升综合竞争力。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原辅材料采购控制,加大设计审查力度,对生产全过程实施闭环监控,严格按输入国技术法规、标准进行检验检测,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出国门。企业应定期开展输入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工作,加强对产品安全、卫生和环保项目的检测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的安全性能,有效规避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企业应紧跟地方政府的政策调整步骤,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推进品牌建设,实施人才储备等。利用产业链优势,加快技术升级,培育研发队伍,创新工艺流程,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出口竞争力。
(三)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大行政指导力度,全方位保驾护航。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和宣贯最新国外技术法规的内容和要求,以输入国技术法规作为出口产品检验的主要依据,开展针对性的检验把关和服务指导工作,有助于检验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广泛开展各种质量提升活动,例如开展《质量发展纲要》宣贯、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诚信宣言等活动,引导出口企业树立诚实守信、质量第一的意识,同时全面推行以企业质量档案为基础、以产品质量记录为重点的信用监管制度,进一步提高出口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和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对生产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的引导,树立品牌和创新意识,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四、典型案例
从“被动管”到“主动改”――分类管理动态调整“杠杆”作用凸显。
案例描述:常州市某纸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出口热饮纸杯的小微企业,2012年常州局根据企业分类管理要求,首次对该企业进行现场评定时发现,企业生产条件、检测能力、人员素质、原材料管理、产品追溯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存在诸多不符合项,常州局根据该企业质控状况将其列为三类企业。通过常州局约谈、指导等一系列措施及企业不断努力,该企业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出现了从“被动管”向“主动改”管理理念的转变,2013年我局将该企业提升为二类企业。(图5)案例分析:
(一)市场有需求。该公司主要为外贸公司代工,客户主要是以色列、泰国、阿联酋等国家的小批量订单。由于单量小,大中型纸杯企业一般不愿意接,即使接单加工费也比较高,如果外贸公司发单给大中型纸杯企业基本无利润空间,因而该公司从这其中分得一杯羹。
(二)纸杯企业准入门槛低。该公司起步初期只有4台中、低速成型机,新机市场价每台4~8万元人民币,PE淋膜纸及印刷采用外协采购,产能完全能满足订单需要。
(三)客户要求不高。该公司成立初期租用的是民房,人员进入通道无应有的消毒、风淋等装置,无防尘、防虫、防鼠设施,企业也无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与生产出口不经清洗及消毒直接使用的食品接触产品的考核条件有不小差距。但由于其客户小、要求不高,甚至常见的验厂都不需要,所以这类微小企业照样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