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9 16:27: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班级教学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重庆2013级的高中生是首届使用新课标进行学习的学生,各位老师都是在摸索中教学。虽然中学老师也针对新课标的教学召开过交流讨论会,但是没有针对选修三的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或策略。就生物而言,大多数中学教师对选修课的内容是不熟悉的,老师也是边学边教。因为新课标的有些知识是在大学才学的,特别是选修三的内容,都是现代生物科技的一些前沿领域的相关内容。我们在实习的时候恰好实习的班级正在上《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我们也和老师们一起备课,一起讨论对一些知识的处理。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没有经验,都是在慢慢摸索,有些问题也需要向大学的老师教授请教,所以在文中谈到的只是个人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和有经验的老师相互交流,也希望能给第一次上课的老师一些启发。
选修三教材的编写相对于必修课本来说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内容较深,技术细节较多。例如,“基因工程”的内容较深,“胚胎工程”的内容技术细节较多。二是章节之间的知识难度差异较大,“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与“生态工程”相比,知识难度有很大的差别。三是涉及较多的讨论和辩论活动,与必修教材和本教材的其他专题明显不同。四是部分内容与必修教材内容的表述不一致,甚至看起来前后有些矛盾[1]。
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本模块的教学建议:“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进展迅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练习撰写专题报告,并组织开展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5]。”这些建议体现了本模块的内容特色,也指明了本模块的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人教版选修三教材,为更好地开展本模块的教学,特提出以下的具体教学建议。
一、应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选修课的内容特点是知识小点很多,前后的联系又不紧密,需要记忆的多,所以应用比较法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
比如,基因工程的工具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相比较,就很好记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使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裂,而DNA连接酶是在DN段之间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在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时候,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相同。导入植物细胞采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动物细胞时使用的是显微注射法,导入微生物细胞则是用感受态细胞法。对于植物细胞来说,受体细胞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受精卵;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
二、与必修内容相联系
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过的一些知识与本模块内容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基因工程中涉及的DNA重组技术、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与DNA的结构及复制特点相关;蛋白质工程与基因的表达相关;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这些相关内容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形成的已有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概念拓展和建构新的概念,避免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要点。
例如,基因工程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复制过程的DNA解旋酶作用可以相互比较。他们都是作用于DNA分子中的化学键,而两者的作用部位不同,前者作用于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后者作用于两个碱基之间的氢键。DNA连接酶则可以和DNA聚合酶的作用相比较,他们的相同点是催化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他们的不同点有:①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3′末端的羟基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不是在单个核苷酸与DN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②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PCR技术可以和DNA复制的过程相比较。他们的区别有:①解旋方式不同,DNA复制是解旋酶的催化下解旋;而PCR技术中DNA是在高温作用下使DNA分子变性解旋。②它们的场所也不相同,PCR技术是在细胞外;而DNA复制是发生在细胞内的。③他们所需要的酶也有所不同,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普通的DNA聚合酶;而PCR技术需要的是耐热的DNA聚合酶。④他们需要的温度条件也不同,DNA复制是在细胞内的温和条件下进行的;而PCR技术需要控制温度,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⑤他们虽然都是DNA的扩增,但合成的对象是不同的,DNA复制合成的是DNA分子,PCR技术合成的是DN段或基因。
蛋白质工程和中心法则相联系。蛋白质工程是中心法则的一个逆推过程,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核糖核苷酸序列(RNA)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DNA)。只要掌握了中心法则,蛋白质工程也就好掌握了。
三、应用问题串法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有层次、有逻辑的问题设置可以将课本上零散的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层层递进的问题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讲解,若教师只是讲得很认真、很详细,教授者的思维与学习者的思维不能很好地切合,就会常常导致学生课上听懂课下遗忘的奇怪现象,其根源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即没有时间思考,没有内化于心。在讲完动物细胞融合后,我们会讲到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从而引出动物细胞融合最大的用途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那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呢?在讲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抗体是由何种细胞产生的?
②一个B淋巴细胞能产生多种抗体吗?
③动物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只有一种吗?
④简述获得抗体的传统途径,这种方法获得的抗体有什么缺陷?
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就说科学家设想克隆单一的B淋巴细胞,形成细胞群,产生大量高纯度的抗体。但是有一些困难:动物细胞是不可以无限增殖的。让学生思考:
①哪种细胞可无限增殖?
②怎样才能得到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B淋巴细胞?
接着,我们就讲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在讲之前,给出以下几个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先设计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案。
①怎样让动物产生特异性针对某种抗原的B淋巴细胞?
②培养液中会有几种细胞,如何处理?
③提取B淋巴细胞时,能否确保其单一性?
④杂交的细胞是否都是符合要求的?
在学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再补充讲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这样以问题串的形式来讲,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主动去思考,去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关键就是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合理,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又不能过于简单,还要在问题中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兴趣也会更高。
四、应用竞答法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这一专题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上课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生物武器的相关内容,学生们经常在电影和杂志上看到相关的知识,像电影《生化危机》是他们非常熟悉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二战时期日本使用过的细菌武器,他们也经常在电视和电影上看到。在上《禁止生物武器》这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十分钟的课本,然后相互交流与生物武器有关的信息。在交流完后,以小组为单位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还有以前学过的。比如:
①炭疽杆菌的结构特点?(两个一分)
②与生物武器有关的电影?(两个一分)
③哪些病原体能充当生物武器?(两个一分)
④生物武器的种类?(答全给分)
⑤生物武器的特点?(两个一分)
⑥肉毒杆菌毒素的致病原理?
⑦接种天花病毒疫苗后还会不会感染天花病毒,为什么?
⑧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两个一分)
⑨天花病毒的结构特点?(两个一分)
⑩《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是哪年签署,有哪些国家?
???生物武器的局限性?(两个一分)
???我国何时加入《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生物武器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两个一分)
???中美联合声明对生物武器的态度是怎样的?(答全给分)
???与生物武器有关的战争?(两个一分)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有哪些?(两个一分)
???基因重组的全新致病菌有什么好处?(两个一分)
???如何防护生物武器?(两个一分)
活动进行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都很积极地起来回答问题。如果有答错或答不上来的地方,就给出答案,不要在一个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在抢答完后,一般还剩几分钟时间,这时可以对本节课内容做一个小结。
五、应用辩论赛法锻炼学生的能力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以“论坛”和“热点问题讨论”的形式来编排教材,这种编排有利于明确限定讨论和辩论的主题。“论坛”的形式十分鲜明地呈现了赞成的理由和反对的理由之间的对比;“热点问题讨论”也十分明显地呈现了“争论焦点”,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主题大而多、问题杂乱而无法展开理性的讨论和辩论。
教学中是不是必须按照教材的设计逐个对论坛进行辩论呢?这样做当然是可以的,但由于有限的时间和相对较多的学生,无法做到有序辩论,而且这部分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有新的认识。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为例,我们上课时可以就“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进行辩论,而“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和“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则略讲。为了课堂上辩论赛的顺利进行,在课前要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确定正方和反方,每一方都要有一个同学陈述本方的观点。确定好人员分配后,就要学生下去收集资料。只有充分的准备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辩。
从我们在几个班级开展辩论赛的情况来看,如果同学们准备很充分,辩论时也是针锋相对,课堂气氛很激烈。相反,如果准备不充分的话,课堂上就会出现冷场,只有老师一个人在那里调动,尽管如此,学生还是没什么话可说。
当然,辩论只是形式,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具备相应的思辩能力是本质。因此,需要反对那种追求气氛、追求辩论技巧而毫无个人观点的辩论。科学辩论的本质在于理性思考,用事实说话,但也存在合理的假设和推理,而这正是需要让学生理解和铭记的。
六、应用情景创设法提高学习兴趣
有些专题讨论的问题虽然也和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和现在学生们的生活没有太多关联,而是和他们日后的工作、婚姻、生活密切联系。这时候,我们可以创设相应的情景或者以演小品的形式来上课。
比如,《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中讲到克隆人,就可以让他们想象如果班上有一位同学是某个明星或者某个科学家的克隆人,他们会怎样对待这些克隆人。如果是他们自己,愿意被科学家克隆吗?他们就会去思考克隆人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利与弊。在讲设计试管婴儿时,就让他们假设自己已经当爸爸妈妈了,如果孩子患病了,他们会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再生一个设计试管婴儿吗?讲到基因“身份证”时,可事先让学生排练小品《我有一张基因“身份证”》,小品的内容是主人公拿着基因“身份证”悲喜交加的人生,他因为有了基因“身份证”,提前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但也因为它,在婚姻和找工作时屡屡受挫。这样,比枯燥地去讲各种问题的利与弊要生动有趣得多,而且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当然,各位老师肯定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有的想法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实施起来效果也有所不同。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和有经验的老师交流,为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世宏.《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的教学建议.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1.
[2] 陈世宏.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探讨.科学导报,2012(3).
[3] 吴成军.人教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教材的分析及教学建议.生物学教学,2010(11).
民办高校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法,强化高职会计学实训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
民办高校;会计学教学;现状;建议
2006年,我国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仅使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趋同,而且对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学科教学也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能否培养出能快速适应当前企业内部、外部会计环境的变化,能胜任各类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议题带来了挑战。
一、民办高校高职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应该是具有相应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力、较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个人职业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毕业后能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
二、民办高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认识会计知识的开始。会计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基于材,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灌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只可按照纯理论的方式去思维和操作。“教师、学生、教材等媒体”构成了课堂三要素,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应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就一直在沿用“检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新传授知识――巩固复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这四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间接、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的激励因素难以发挥出来,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注入式”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强调、引导学生掌握传统会计知识多,开发运用会计新学科的知识少,特别是描述归纳型的内容太多,“准则加解释”的教学内容几乎是多年不变。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许多课程至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相关系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很少;PPT教学课件的应用对于高职教学还不普遍,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更是几乎没有。教学方法也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往往习惯于在课堂匆忙地记笔记,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实训环节成为理论教学陪衬
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最直接的实践活动就是课后作业,而每次课后老师布置给学生的练习往往以演算习题和回答论述问题为主,案例分析极少,而作业真正的能否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知识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很多学生写作业也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平时成绩,甚者抄作业现象屡禁不止;其次就是模拟实训,这是学生在校内比较系统的从会计理论到实务操作的一个演练机会,但是目前实训内容主要都侧重于会计核算、会计操作技能等方面,忽视理财、审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实践操作和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虽然民办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设有模拟实训室,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一些实训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实训课上教师只是把课堂上讲的内容再重复几次,以便学生形成记忆,实训课成了理论课的加时课;最后就是毕业实习,高职院校一般都采取推荐学生到实习基地或者自谋实习地点两种方式来进行工作前的最后实习,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原本思路很好,但是由于会计信息作为实习单位重要的经济信息保密,学生一般只能看看会计核算的流程,具体接触不到实际的操作,很多学生觉得没有真正学到本事,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去,“放羊”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就没有发挥出来实习应有的作用。这些情况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仍属于“高分低能”型。
4、考核与评价延续应试教育方式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俗语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每学期的教学任务,首先要满足期末考试的应试要求,大部分学生重点学习复习记忆的内容也主要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会计课程学习重视考试分数,忽视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考核,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5、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构成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是从其他公办大学过来的兼职老师,是“外来的和尚”在念经。很多兼职教师做完了自己学校的本职工作,出来赚些兼职费用,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下力气去研究课程特征,针对学生的特点讲解内容,有些兼职上课天南海北的讲趣闻,不带讲义,教案多年不变,快下课时把书简单读一遍,就是一节课。还一些兼职是未毕业的研究生,代课经验少,经常照本宣科,甚至有些理论自己都理解不清楚,硬生生的讲给学生。而民办院校自己的专任教师主要都是近五六年招聘进来的,人数少,工作经验尚浅,校内工作量大,很难有机会到企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在高职的实训课程中很难挑起大梁。
三、民办高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进建议
1、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协作、网上学习、案例研究、模拟操作等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从传统的灌输者转为能力的挖掘者。
课堂教学不能仅依靠教科书的内容,而是要以就业为目标,课堂要联系实际,内容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应该以实际、实用、为原则,为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要改变各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建议各课程之间的内容合理整合,杜绝教学内容重复出现。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入角色互换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有效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借助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引用情景教学法,例如在讲解货币资金时可以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模拟企业财务部门,分别担任各个岗位的职务,让学生更加能深刻的体会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理解内部牵制制度。
2、强化高职会计学实训环节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选择优秀的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建立高校会计教育及学习中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验”环节,让学生能相对真实的面对企业实际业务的模拟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决策、咨询,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自发的、愉快的过程,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而不是原模式下的机械的、乏味的、被动接受的纯课堂教授式的学习过程。例如可以借鉴一些院校整合运用学校师资力量,对外成立会计服务机构,承担各种账务咨询业务,这样可以让一大部分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校内集中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手工记账的培训、用友ERP电算化的培训等,以提高毕业时的就业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专业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和稳定的教学管理骨干师资队伍。在整个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因素。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造就一个具有较高技能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不能片面强调觉悟和奉献,而应真正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会计专业教师,并不断培养、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更新其专业知识。同时可以聘请一批来自企业、事务所的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采用专题讲座、报告、参观学习、咨询、模拟决策等多样灵活的方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学生成绩的评定一直主要依据平时的考勤,布置的课后作业以及考试三项作为考核标准,这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评价已经显现出了不足,会计学专业知识的考核应在评测方式上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评测,应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比如增加从学生完成实验作业的情况、学生对于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些才能综合体现一个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在设计课程考核细则上多下功夫。
总之,改善民办高等教育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已经刻不容缓,民办高等院校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改变现行教学模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还需要我们深入地探讨,并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卫平,沈艾林.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财会经纬,2009(12)上.
[2]代玺玲.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2010(5)上.
民办学校的发展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部分程度上归功于民办学校教师的辛劳工作,然而这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却面临着令人担忧的生存环境,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压力,由此也大大影响着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很不和谐的现象。
民办教师的同等地位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
2006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共有专任教师17.89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6.52万人(占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66.24%),民办小学专任教师6.86万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16.82%),民办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52万人(占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7.76%),民办普通中等职业学专任教师4586人(占中职学校教师总数的13.03%),民办普通高校专任教师1.08万人(占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17.73%),独立学院专任教师4517人(占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7.4%)。在我省,民办学校及教师是解决3000多万外来工家庭的近300万子女的教育难题、保障社会更加稳定大问题的不可缺少的社会机制和机构群体。没有民办教育的大发展,也不可能有和谐的广东。
但是,《民办教育促进法》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转眼已五年了,可现在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扶持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民办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还得不到切实保障。虽然法律规定了民办教育的学校、教师、职员、受教育者,与同类公办教育的学校、教师、职员、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但是这些目前还仅处于法律文本的解读阶段,导致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风险依然存在。
(一)民办学校教师生存的政策环境亟须改善,这一全国普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
1. 民办学校也应是一个“公益事业”单位,但是其教师、干部却是人事局、劳动局、教育局三不管的非编制内的,只能等同于在私营企业中的流动人员或农民工。
2. 民办学校的教师、干部不管干了多少年,政策上都极难真正成为当地人,即解决不了教职工的户口和职称问题。以深圳为例,民营企业转户口有二个途径:一是通过人事局,必须有学士学位;二是通过劳动局,所在企业必须有纳税。而广东85%以上的中小学民办学校都是中低收费的,其教职工大多数是大专和自学函授本科学历,且民办学校又无需缴纳营业税。因此,在小企业能解决的问题,在民办学校反而变成了棘手问题。
3.他们不能拥有国家资助的社保、医保、房贴(公积金)、家属福利、业务进修等平等权益;就是按照国家规定交足社保金,因为不属于“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领取的退休金不够同等资历资格的公办教师的一半或更少。
4.他们不能等同公办学校教师那样,获得政府资助的研究课题,不能正常报评奖励和职称;不管你在任职属地工作了多少年,想要获得教师资格证或报评职称大都必须回原户籍(单位)报评。
5.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有奖励和奖金的评比,往往与民办学校擦肩而过,就连不花钱的评先评优,民办学校及其教师也不能与公办学校和教师有平等的待遇,从而大大伤害了举办者和教师的办学积极性;等等。
(二)大部分民办学校教师工作超负荷
“没日没夜,日复一日地超负荷运转,我们都快成一台机器了。”这是民办学校教师工作的真实写照。国内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工作条件差、周课时多、非教学任务重(如看自习、补课、招生、勤工俭学、劝说辍学生返校等)等,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主要压力源。笔者经过多年来对民办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民办学校教师的情况更是如此,在很多方面压力要比其他类型学校教师大好几倍。例如,在很多外来工子弟学校和国有民办学校,由于学校收费低廉,办学条件差,师生比例悬殊,为节约开支学校师资队伍过于精简,导致每位教师往往要担负起教学、管理、服务、甚至于后勤等多样工作,工作量远远超过公办学校教师;即使是学校收费较高、工资待遇稍好的“贵族”民办学校教师,也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工作负荷。
(三)经济待遇偏低,生活环境艰苦,生存状况堪忧
首先,除“贵族”民办学校教师平均月收入能达到2000-3000元以上,收入水平基本合适外,经济待遇低问题,是其他类型民办学校教师面临的普遍难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办学校教师的基本工资待遇低。广东省民办小学正式聘用的教师的平均基本工资仅有1100-2000元/月,中学教师的平均基本工资为1400-2000元/月(深圳稍高)。此外,在很多学校还有为数不少的代课教师和实习教师,这些教师的工资就更加低。另一方面,民办学校教师要获得额外奖金福利也困难重重。这是因为由于民办学校办学经费的有限性,用于教师奖励的金额原本就少;民办学校教师的奖金福利往往与其所招生源的数量、巩固率、教学质量、个人具体工作量相挂钩,其评价体制异常繁琐,所以教师难以在规定范围内获得应有的奖励。
其次,学校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让教师产生沉重的压抑感。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取得较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在众多类型的民办学校中,除了 “贵族” 民办学校拥有宽广的校园面积、优美的绿化环境、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办公楼以及温馨的家庭式教工宿舍外,其他类型不少民办学校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可谓苦不堪言。尤其是那些利用厂房、民宅改造而成、收费较低的简易民办学校和部分中低收费的外来工子弟学校,工作、生活环境远不如“贵族”学校。如某外来工子弟学校有中、小学两个校区,中学占地面积约2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 60多个教学班,学生3500多人,教师近130名;小学占地30000平方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80多个教学班,学生3500多人,教师125名。面对校园面积小,师生规模庞大的情况,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只能共用一个办公室,且条件简陋;五六个教师共住一个宿舍;学校后勤服务也不尽人意,影响到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再者,学校的绿化面积尤其小,在拥挤的的空间中,教师工作时间久了很容易产生压迫感。
(四)同时承受社会偏见、家长期望和学校严格管理的很大压力
社会公众依然对民办学校教师存在很大的偏见。虽然目前我们民办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认同度依然不能与公办学校教师相提并论。社会公众在观念上似乎仍一成不变,打心眼里“瞧不起”民办学校教师,认为民办学校教师的能力水平就必定不如公办学校教师的还比比皆是,这种偏见给民办学校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家长的高期望让教师心理产生高度紧张感。在中高收费的民办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都是比较高的,家长以高额的学费把孩子送入民办学校就读,就希望能在短期内获得与其学费相匹配的学生成绩或其他方面的改变或提高,这一点在“贵族”民办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教师并不是上帝,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的,往往还需要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和学校、家长的全力配合。同样地,很多外来工子弟学校和中低收费民办学校教师也承受着家长的高期望。过多、过高的教育期望,必然给教师造成很大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严格的学校管理体制压制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无论是贵族民办学校又或是普通民办学校,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严格管理体制的压制。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民办学校领导的管理观念不够科学。民办学校无论是不是企业家投资兴办的,大都是搬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主张按工作业绩来发放工资和奖金,管理过程中民主色彩较少,导致学校管理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机制,在学校管理中 “凡是董事会、行政会所做的决定就是最高决定,不重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民利,没有给教职工声辩的空间,工会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民办学校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给教师奖评时,对工作业绩过于细化量化,且程序繁琐复杂,尤其注重做过程细节的考核与管理,如教师的早晚签到签退,备课情况、参加公开课的次数、学生作业的批改、参加各种会议讲座的总结报告,学生的课堂纪律、本班学生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学生的巩固流失率等等各个方面,都与教师的考评紧密相连。评价机制的过于繁琐,很难让教师获得心理平衡和成就感。民办学校严格而违反教育规律的管理体制,自然就压制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五)由于制度原因始终被排斥在地域文化之外,而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
民办学校不能拥有国家资助的社保、医保、房贴、家属福利、业务进修等平等权益,他们的退休金也只能是同等资历资格的公办教师的一半。民办学校的教师不能同公办学校教师那样获得政府资助的研究课题,不能正常申报职称评审。不管在任职属地工作了多少年,想要获得教师资格证或报评职称都必须回原户籍(单位)。就算是在政策较合理的地区,很大部分的民办学校也没依照一般劳动者标准按国家规定交足社保金,更不要说医保、房贴、家属福利等平等权益。
这些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由于教师的户口、人事档案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继续教育、合理流动等缺乏统一明确的政策规定,使得民办学校教师有着强烈的后顾之忧或始终被排斥在地域文化之外的不安全感,不少教师对在民办学校任教和谋求发展缺乏信心,学校教师年流动率少则10-20%,高可达30%-40%,因而民办学校难以引进和稳定高素质的教师;留下的也难于安心,而且大大增加了职业倦怠情绪,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误人子弟;同时也客观上削弱了民办学校的竞争力,强化了社会的不认同感和排斥歧视情绪;增加了民办学校的人力成本,打击了民间资本投入教育的积极性;从体制上促使了与“建设和谐社会”不一致的社会动荡因素的生长等。若干年后,在广东将会有1/4或以上的新一代就是在这种机制和水平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
改善民办学校教师生存环境的政策建议
建构“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即将导致国家公共教育政策建构的基本准则的改变。尽管我们完全有理由乐观地坚信国家要把民办教育作为战略决策来实施的绝对性和可靠性;民办教育一定会得到大发展,其法律政策环境也一定会得到改善。但是,如果现在不直面这一发展瓶颈,国家为此将付出巨大代价。
(一)各地政府应当将“公益性事业”的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之有权利享有社会公共资源(含体制内资源)的扶持和支撑的权利
民办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是我国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把民办教育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国家有义务对其发展提供公平政策支撑,并从现有财政中给予资源扶持和帮助。
(二)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教师身份地位,并给予其相应的政策权利待遇
民办教育应当属于“公益性事业”,民办学校应是“民办事业法人”,对民办学校的教师应给予“经费自筹”的事业编制,其应享有与公办教师一样的人事档案挂靠行政管理机构,以及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政策待遇;其达到相应要求的应与公办教师一样享有户口调入的权利。
(三)对教师购买社会退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实行“三三制”
公办学校教师其保障经费应由政府或学校支付,但大部分民办学校,事实上都还没能按规定给教师购买社会退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未发放住房公积金,给民办学校教师的生存发展带来很大后顾之忧。要改善民办教师的生存境况,就必须按规定要求给教师办理必要的福利补贴。“三三制”就是政府应给予适当比例的补贴,与个人、学校各个分担相应比例,强制要求民办学校必须统一按事业单位的教师标准足额购买实施。
(四)合资格的民办教师的职称及教师资格认证由任职所在地考核办理
为确保民办教育的发展就要有一支素质高而稳定性强的教师队伍,就应该给予合格称职教师资格认可,给优秀教师予相应的职称评定,并在评聘时做到与公办学校教师统一条件、统一标准,由同一评审委员会在同一时间运用统一程序进行。此外,对民办学校教师职称和资格认证的考核办理,也应该从教师的利益出发,让其在任职所在地办理,尽可能给教师方便,消除回原单位办理的复杂程序,这样也更能让教师更快融入任职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之中,并具有更多的安全感。
(五)享有与公办教师相同的继续教育、合理流动等权利
目前,我国民办学校教师所享受的继续教育培训待遇明显要低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很少给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和相应的经费,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只能自费。国家和学校应该给予民办教师同等的教育培训待遇,让其充分享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教师的流动一直被视为民办学校发展的一大瓶颈。允许教师的流动能带动学校教师队伍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六)规定民办学校教师的区域最低薪金制
政府和学校也应努力提升民办学校教师,尤其是地方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政府应给学校教师做出最低工资限定,依法保证教师的基本生活水平,减除教师的生存压力。
关键词:普通高校;高等数学;大班制教学;成绩评价;过程评价
高等数学作为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的一门主要课程,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及未来发展都很重要,合理科学的成绩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也会给学习勤奋的学生一个更公平的评价。现存评价制度过度重视考试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在美国的“八年研究”中,泰勒教授指出不能用单纯的测验来判断学生成绩,必须综合多方面完成,此后,“泰勒模式”在美国教育界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教育评价指导思想。本文通过研究以杜兰大学为例的美国大学先进的课程评价方式,对我国现存评价方式提出了以下两点改革建议。
一、减小期末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
杜兰大学研究生课程计算数学成绩的方式如下:平时作业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减轻因偶尔一次失误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目前国内采用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模式主要考查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出勤率及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和出勤率)占综合成绩的30%至40%,“期末成绩”占60%至70%。这样的比例分配方式过度看中期末考试结果,很有可能会让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而导致最后取得较差的成绩;也让那些平时学习不用功的学生可能因为侥幸而取得很高的成绩。减小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重视学习过程让评价更为公平。
二、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高等数学一般都是采取大班制教学,比如在G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班级最少有90名学生,最多不超过140人。每名基础课教师一般每学期教两个班级,每周共10节课,每次课后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是一项庞大的工作,对于还需要进行科研的大学教师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所以在大班制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减少收作业的次数或者只收部分学生的作业来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这样的方式虽然足够向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但是会给学生提供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机会,学生可能会堆积作业,直到轮到自己交作业之前才一起完成,如此匆忙必然会导致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只根据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判断他们的学习情况也有失公平。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网络或图书可以轻易获得参考答案,学生之间也会出现互相传阅作业的情况,所以课后作业不一定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另外上课出勤率也只能说明学生是否出席,不能反映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
杜兰大学的组合学课上,教授会定期组织课堂短时测验,并记录成绩,到学期结束,一共进行了10次课堂测验,没有平时作业,也没有考勤,只有期末一次难度较大的开卷考试,其中课堂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这种考核方式似乎让学生的课后很轻松,不需要做作业,但是学生几乎每节课都要承受测验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及时地掌握课堂上所讲的知识,这也培养了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较难的期末考试,可以拉开学生的差距,更好地显示出个体水平。
将平时作业检查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估上,而不是是否出色完成作业。在不占用大量上课时间不影响课堂进度的情况下适当加入课堂测验,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和水平。课堂测验一般时长10分钟,最多不超过15分钟,每讲完一个章节设一次测验,选择课堂上教师强调的本章重难点进行测试,考题不多于两个,所有试卷均由教师批改并记录成绩。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将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计入平时考核。鼓励学生上课主动提问、主动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上台演讲、讲课的机会。对于具有代表性且难度不大的课后习题,可以指派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大家讲解,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以外,还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模糊的地方。
组织数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几支队伍,每个队需要有队名、队徽、口号及吉祥物,队徽设计中使用的线条必须是在高等数学中学过的函数图像,并要求将队徽画在废弃的物品上,比如废弃的T恤,吉祥物也要求使用废品联系数学进行制作,几支队伍进行比赛,比赛项目中包含数学知识抢答等,参与活动策划和获胜队伍的队员都会获得平时成绩加分。这样的数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
新的高等数学成绩评价方法克服了之前过度重视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的不足,将过程评价更好地体现出来,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新的成绩评价内容多元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更人性化,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民办职业技术学院 英语教学 现状 改革建议
一、民办职业技术学院的特殊性影响下的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现有英语基础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从历年高考录取情况来看,民办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是最后批次录取学生的希望,但这批学生的高考分数较低,英语成绩基本不合格,且英语词汇量匮乏、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偏低,加上一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恶性循环之下,对英语学习日益生厌,最终可能放弃英语。而进入大学学习,必须以一定的英语基础为支撑,这些学生必定非常吃力,课堂互动不了,甚至不能通过各项考试。另外,地区性差异造成学生发音不标准或听力能力不够的,上课听不懂现象也有发生,使教师课堂调动非常困难。
(二)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
现在民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在本科以上,且都持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用巧妙的教学手法将学生教会、教懂。有些老师教学经验尚浅,对教材和学生没有深入研究,上课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重视单词和课文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只知道按部就班、完成书本内容即可。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毫无创新内容可言,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沉闷,效率低下,“学生听、老师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三)现有英语教材的不完善,无法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所学专业相融合。
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一直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教学指导方针,但如何开展实施却是非常有难度的一项任务。就目前的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材来看,大部分学院还是将重点放在了基础英语的学习上,虽然书本难度不大,“够用为度”了,但“实用”方面还是没有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和就业意图相结合,本质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脱节,无法使英语学习应用到生活或工作中去,有些学生甚至问:“学英语有啥用?”而近些年来项目英语、职业英语的探讨也把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的思考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如何编写适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英语教材便是其中的首要问题。
(四)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存在限制了英语教学内容。
尽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已不再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唯一标准,但大多数学校还是将其视为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民办院校对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尤为重视,甚至将其视为学校评估和招生的标准之一,分量较重。这就造成英语教师平时上课重点会偏向考试内容。例如注重语法的讲解、课文的翻译、应用文格式的写法,等等。在重点讲解这些内容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造成“哑巴英语”。
(五)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很难全面开展各项有意义的课外辅助教学活动。
资金问题是民办院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问题之一。教学设施的投入、师资力量的扩充、师生奖励机制的实施、合作办学的开展,等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但民办院校的独立性决定其在资金方面的不足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除了正常课堂上课,英语学习更多的是学生们课余时间的自我充实和交流,多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像英语角、空中英语教室、中外师生互动交流等有意义的活动,也能快速提高听说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哑巴英语”的现状。但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顺利、有效地开展这些活动还需要慎重调整与整合,以期找到一条折中且双赢的道路。
二、改革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
在大力提倡高校教育搞分层次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课堂教学,如果一节英语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思路,即使学生层次被分得清清楚楚,也无法高效率地开展教学,得到的却是学生冷漠的回应。在我看来,即使没有分层次的教学班级也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且不同的学生也该有不同的目标及手段,不能“整齐划一”,要区别对待、个性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鼓励他们多思考、多练习。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单词、课文的讲解和练习上,让学生读懂课文这个目标看似很伟大,其实学到的东西很有限,尤其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吃透,确定教学重点之后对学生进行反复操练,采用“任务型”教学手法,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大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师资队伍的不断完善。
现有的民办院校对师资力量还没达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一是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二是学生管理难度大,造成人员流动较频繁。要培养出好的学生必须有好的老师,而好的老师不仅要从专业角度具备应有的素质,如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和科研等能力,而且要有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会使用现代辅助教学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在学生和生活上给予学生指引,并启发他们创造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成果。当然,这些素质年轻教师往往并不具备,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以及老教师的“传、帮、带”。
(三)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完善。
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材料不能再拘泥于基础英语的教学实施,而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意向,编制一套适合学生在生活、工作中能实际操作和使用的教材。如项目英语带给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掌握一特定情境下的英文会话,比起在课堂上学一条语法现象来得更加有实效。又如职业英语中与其专业紧密相连的词汇和句型结构是学生在以后工作中会遇到的,若能提前助其掌握,效果卓然。
(四)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反推”作用。
虽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实施存在其不足之处,依然保留了“应试教育”中的老思想、老模式,但只要我们掌握好了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任务,能让学生学会并能应用英语知识,英语英语能力考试也就只是我们是否实施好了这些目标和任务的检测手段。学生通过这个考试检验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程度,老师通过这个考试检查自己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如果考试结果好,还能“反推”学生提高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围绕应用能力考试试题展开教学,一旦进入这个误区,“学习将只为了考试”。
(五)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第二课堂和合作办学等促进学生学习英语。
除了课堂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自信之外,第二课堂的开展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开流英语的积极性,因为跳出了严肃的课堂,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与同龄人交流也更有话题。类似的活动有英语角、英语戏剧社、英语歌曲比赛、空中英语教室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交流平台,也让他们时刻学习英语,让英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不仅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带入国内,而且将国内的优秀人才送出去,既学习英语语言,又学习先进专业。当然,这些内容的实施还需要民办院校管理的不断完善和资金的大量投入。
参考文献:
[1]徐小贞.高职英语徽育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比较教学建议自2003年开始,我国实行大范围的教育改革,全国范围内的高中普遍使用的数学教课书被分成A版和B版。
一、对A、B版教科书章节结构的比较
1.比较章节的结构
按照《标准》的指示,A、B版的教科书中都把“算法初步”列为必修3的重点内容,即为第一章,并划分成三小段,章节的开头一样,不同的为教科书的人教A版在第一张的小结之前根据内容需要,分为“数学探索”“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的文化”等学习内容,而教科书的人教B版则将“阅读和欣赏”安排在本章的结尾处,并设有两个附录,作为对本章学习内容的补充。
2.根据各章节的基本结构进行比较
教科书的A版在内容结构的分布上根据内容的需要而设定,包括的部分有:导入语的讲解,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进行问题分析,对常规题、开放题、探索题、实践题等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最后进行习题练习,用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教科书B版则对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更加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和研究,对数学的基本思想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将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对于A、B版教科书中有关算法初步的结构内容进行比较
1.对于课时的安排进行比较
在教科书的人教A版共有146页,算法初步的内容有51页,大概占到全书总页数的34%以上;而教科书的人教B版共有123页,算法初步的内容有45页,大概占到全书总页数的36%以上,算法内容在两版科教书中的占有比例相当,然而,教科书的人教A版比教科书的人教B版少一课时,并且每节课所学的内容较多,这使学生在学习A版的教科书时,学习压力比较重,没有学习B版的教科书轻松。
2.对于组织内容进行比较
(1)对算法定义的讲述略有不同
教科书的人教A版在探索研究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认为算法的求解是依据特定的要求解决某一种问题的有限步骤。教科书的人教B版在讲解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对算法的理解为,按照要求规定的运算顺序完成解题的全部步骤。
(2)对算法知识的侧重点不同
教科书的人教A版注重对知识的细致划分,对教科书中的各个知识点设计习题,并对例题进行具体分析,而教科书的人教B版注重对知识及思考方式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总结。
三、对算法初步的习题、例题配置进行比较
在对算法知识的习题归纳中,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别:第一种是对单纯的算法知识归类,主要是对算法内容的考察;第二种是有关其它类别的数学知识,包含算术、几何、代数;第三种是有关实践的应用种类,以实际的生活为前提对题目和内容进行考察;第四种是数学感情的体验种类,主要体现在对算法的学习和体验及搜索资料等数学活动,
1.设计例题上的差异
教科书的人教A版共设计了21道例题,教科书的人教B版共设计了16道例题,在这些例题中,教科书的人教A版更注重对知识的考察,教科书的人教B版更注重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2.习题设计上的差异
在《标准》中“算法初步”的规定课时为12节,而教科书的人教A版将课时定位12节,教科书的人教B版讲课时定为13节。并且在习题的数目上,教科书的人教A版在习题的数目上明显少于教科书的人教B版,并且两版教科书在题目的设定上都很少有数学感性类题目,而且有关几何类方面的题目也过少。
3.教科书的人教A版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教科书的人教B版侧重对知识内容的讲解
例如,教科书的人教A版在讲解“程序构图时”引用“求二分式方程x2-5=10(x>0)的近似解”的教课形式。而教科书的人教B版更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应用,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算法思想。
四、对高中数学算法的几点建议
1.掌握对算法的思想,加强对思考的探索与研究
新课标的提出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通过增设不同种类的科学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控制课堂上的知识学习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性,以及对科学知识探讨能力的要求,教学时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理解程度。有些教科书在某一节课的设计上,加入过多的知识内容,习题和例题的数量远远超过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并且在两版教科书中关于几何类型的习题都太少,然而借助几何的直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学习数学。所以两版教科书应该增加几何类型的数学题目。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两版不同的教科书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参考,然而B版教科书相对于A版教科书而言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易学习、掌握,但是B版教科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对人教B版教科书的学习,教课老师可以按照各地区的实际教学情况,对教课书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编写B版教课书的工作人员,根据我国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设计出更符合我国学生学习特点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形式、多内容的优质教科书,让我国的教科书变得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白改平.正确认识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数学目标——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1,(4).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班级管理
一、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性且不囿于课本知识进行班级管理
《慧人慧语》中说:“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内容。”各个学科的教学皆是如此,语文亦复如是。我经常告诉学生,美好的人生就是一条充满希望的旅途,伟大的成功包括半个看似荒诞的梦想。要善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追求;做事情,搞创业,做发明,写文章,都要把“先要求最不同,再要求最完美”奉如圭臬。之后要有远大的志向,志须如宇宙恢弘,心要似莲花高洁。要善于分析万事万物,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比如说我告诉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提出不同的见解,感悟非凡的思想;做人的目的不是为了活好,而是为了找到更佳的归宿,发现伟大的永恒。对先人的论述应懂得辩证地分析,比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一定全面,而“己所不欲,若人欲之,也可施人;己所欲者,若人不欲,亦不可施”就较之完善。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的力量就像和沙子的水泥,团结的作用如同串念珠的丝线。我还告诉学生:一定要珍惜同学间的情谊,遵守学校的纪律,功在一人莫骄,功在众人可骄;谤在一人勿争,谤在众人须争。
二、学习语文、阅读诗歌、班级管理要联系生活
语文学习需经常阅读诗歌,阅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获得独特的生活情感体验,能够调动起学生阅读诗歌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对诗歌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一首诗歌都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诗歌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阅读诗歌,能够加深生活的经验,反过来也能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因此,也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灵感的火花。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一定要找出喜欢它的理由,例举出诗歌的优秀之处,每一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所以他们也会有独到而精彩的见解,把这种见解和其他学生分享,就会取长补短。使用正确的方法朗读现代诗歌,使朗读和理解有机结合,促进了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既能够培养学生感受作品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到诗人的动人情怀,走近诗人,洞彻诗人的内心深处,亲聆謦,对诗作产生共鸣。例如,教学《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一种与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中,他观察着,感受着,激动着。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诗句。”走近作者,仰慕诗人的心灵境界,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学生自然就能领会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并学到了真善美。
三、班级管理应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视友好的师生关系
1.期待学生
管理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进行的活动,若要学生热爱学习、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做到敬岗爱业和关心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容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而且在管理与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优者赞美,对学习差者鼓励。
2.遵循管理、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规律
《教育论》中谈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平等的关系。”每一个教师都应将此牢记于心、耳熟能详。
3.关爱学生无微不至
良好的师生情感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纯洁的心灵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现状及问题 建议
一、引言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已经达成共识,即歌曲和歌谣对学习者,特别是儿童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起着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英语歌曲歌谣种类繁多,而教材作为核心的课程资源提供的歌曲就成为小学英语歌曲教学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素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歌曲演唱技能方面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中年级要达到一级目标,即能学唱英语歌曲和歌谣15首左右,高年级要达到二级目标,即能学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30首左右,而且最好要能够有声有色地表演出来。
二、人教版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现状及问题
现在大多数小学使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每册分为8个单元,其中包括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1个主题,有1-2首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英语儿童歌曲歌谣。然而在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英语教师不以为然。许多英语教师没有意识到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英语歌谣教学浪费时间,耽误教学进度,所以听一听就可以;英语歌谣过于简单,让学生课下读一读,简单的模仿;学生上课效率低,听一首英文歌来提高一下课堂气氛。
针对当前人教版小学英语歌曲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缺乏重视。大部分教师缺乏对英语歌曲的重视,认为英语歌曲教学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同时,英语歌曲选择的目的性不明确,只是侧重课堂形式的活跃。在小学低年级的课上经常看到有些教师时不时来一首儿歌,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其中有些歌曲的选择与本课教学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歌曲教学方式稍显枯燥、单一。虽然有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但多数还是采用听录音,使学生停留在模仿的基础上,没有进一步分析语言点,没有深入与拓展,这样导致学生也没能很好的理解和内化歌曲中的语言点。
3.教材编写有些疏漏。人教版的英语教材有疏漏之处,即并不是三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英语教材都有英语歌曲。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三年级和四年级每册分为8个单元,其中包括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1个主题,在Let’s Sing部分有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英语歌曲,四册书大有32首歌曲。但五年级和六年级却没有Let’s Sing这一部分,甚至在复习单元里也没有出现。
三、建议
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是被广大英语教师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源泉,针对该现象和问题,我希望以下几点建议可以促进英语歌曲教学:
1.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小学英语歌曲教学中,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重视了,才会充分的重视小学英语歌曲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才会更加努力学习英语。
2.更新教学过程设计。应试教育使英语歌曲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其实一个良好的教学步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英语歌曲教学主要分为七个步骤:听前热身、歌曲呈现、新知讲授、歌曲解读、歌曲教唱、操巩固和拓展运用。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Ten Little Candles为例第一步,听前热身。在听歌之前,教师出示关于蜡烛的图片,同时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联想:“What’s it? What’s this on the cake?”学生依据图片猜到“candle”的含义教师教读单词“candle”。第二步,歌曲呈现。教师将英语儿歌的意义和旋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little candle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第三步,新知讲授。歌曲有新的语言点one,two,three,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学唱前就能理解新知识。第四步,歌曲解读。教师需解释这首Ten Little Candles的背景知识。第五步,歌曲教唱。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跟着音乐旋律歌唱和以肢体语言表达动作。第六步,操练巩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活动,在练习中巩固语言知识。最后的步骤是拓展运用。英语歌曲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的学习,还要重视利用歌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关于教材编写的几点看法。人教版的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大部分歌曲符合学习者的需求,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但是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歌曲的节奏要明快、旋律要优美,还要遵循语言真实性的原则,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英语国家的历史和风俗习惯,尽量选择来自英语国家的经典的歌曲。
歌曲歌谣的编写要有年级差异。高年级应该适当编入健康好听的流行歌曲供学生学唱。同时还应该注重歌曲歌谣演唱形式的多样化。歌曲歌谣除了有念、有唱、有演之外,如果再加上有问有答就更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正确选择英语歌曲,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形式,有效改善和提高了英语歌曲在课堂中的教学实效性。总之,在教学中用英语歌曲来进行语言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编写的英语歌曲歌谣大部分都遵循了教学性、语言性和趣味性原则,符合学习者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由点及面,为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和建议,共同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班级建设;小学
引言
班级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每所学校都会把班级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每一位班主任的核心任务。担任班主任以来,笔者运用赏识教育理论在班级建设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树立赏识教育理念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成功的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注重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满足学生赏识、尊重、理解和爱的需求,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奠定自尊和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其优点,使学生逐步养成习惯,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和成长。
二、增强赏识教育意识
(一)有尊重的意识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个孩子都是有尊严的!”学生虽小,但他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具有法律赋予的、同等的、独立的人格尊严。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他们都是独立、有尊严的个体,也必须给予学生平等的、应有的尊重和独立的空间。
(二)有理解的意识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成长是有先后的。一句“理解万岁”,充分说明了理解对人们的重要和需要。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学说话、学走路,最后都会成功。虽然不同的孩子学会说话、走路的时间有先后,过程有长短,发展有差异,但毕竟他们都成功了!有了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认为,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给予应有的期望,给予足够的时间空间,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成功的。
(三)有爱的意识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曾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这些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中的宝,是家庭的全部希望,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现在,学校把班级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就有义务、有责任把班级建设好,把学生教育好。有爱的意识,则是把这一切做好的前提条件。
三、营造赏识教育氛围
(一)营造赏识教育的心理氛围开学伊始,笔者接手了新的班级。看着教室里近50名新学生,笔者的心里不由自主地涌出一阵阵喜悦:从今以后,笔者要与这些活泼可爱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多开心、多幸福啊!当笔者看到学生的笑脸,就会觉得身心舒畅;听到学生的笑语,就会有倾听的欲望。课堂上,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课间,跟学生一同游戏活动,生活在快乐的校园……笔者用赏识的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用赏识的心态铺展学生的成长之路。这样的心境让笔者带着微笑上班,带着微笑进课堂,促进学生用赏识的心态看待自己、他人和事情,使学生赏识自己的成长,赏识自己的老师,赏识自己的同学,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充满爱的、温馨的班集体,也给学生带来了充满快乐的校园学习生活。
(二)营造赏识教育的环境氛围教室里,笔者和学生一起设置了“夸夸我同学”“我身边的好人”“每周之星”等主题专栏;黑板报上,笔者和学生一起设置了“学会赏识”“赏识你我他”“争星榜”等专题栏目;教室外,还设置了“班级之星”“美德少年”等专栏。这些和赏识紧密相关的专栏,营造出班级充满赏识的氛围,让学生置身充满赏识的环境中,感受被人赏识,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
四、组织赏识教育活动
(一)上好赏识教育第一课接手新的班级,接触新的学生,第一次见面尤为重要。笔者认真设计了开学第一课,从师生的相互认识开始,介绍自己姓名的来历和含义。这既让学生从中华民族的姓氏起名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又由此产生师生相互认识的兴趣。最后,笔者将开学前就根据学生姓名想好的励志成语、美好祝愿送给每一位学生:徐建业,建功立业;陈嘉美,嘉言美行;茅凌云,茅家有儿,壮志凌云……这些充满赏识、富有激励内涵的成语或祝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赏识和喜爱。
(二)赏识教育进课堂语文课的朗读,综合课的合作,品德课的演示,写字课的书写……引导学生评价时尽量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将赏识放在首位,尊重时刻在心。于是,课堂上,能自信地说出“我觉得……”“我认为……”的声音多了起来,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角色,课堂变得更多元,也因有了学生的赏识而更加精彩。这样,语文课上,听完同学有声有色的齐读之后,不少学生主动举手,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赏识的声音越来越多,学生朗读的热情越来越高,兴趣越来越浓。这样的自主赏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良好课堂行为,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课堂上的专注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中有了更多的互动。
(三)赏识教育进活动笔者会在班级开展“赏识你我他,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利用每天晨夕会或每周班会活动等开展“夸夸我同学”、发现“我身边的好人”活动……鼓励学生从思想品德、文明行为规范、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等方面观察身边的同学。这一举措将观察学生、赏识学生、评价学生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寻找他人的长处,欣赏别人的优点,对照自身,取长补短。这一天的班会,学生已经形成习惯,端端正正的坐姿无形中向全班学生诉说着想要得到同伴表扬的渴望,一天的“夸夸我同学”又将拉开帷幕。笔者一站上讲台,就有学生把小手高高举起。“今天我摔倒了,是涵涵把我扶起来的,还安慰我,所以我要感谢他、表扬他。”被表扬到的学生,有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有一些不好意思地低着头,羞涩的眼神中更多的是得到同伴赏识的快乐。是赏识让学生每天都用发现美好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也让他们每天都争做最好的自己。这一系列的活动,是滋养赏识的最好土壤[1]。五、提升赏识教育成效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是提升赏识教育成效的有效方法。笔者在班级中和学生共同制定了赏识评价表,开展“每周之星”评选活动。其中,学习方面采用“争星卡”方式,将课堂、作业情况纳入其中;文明行为规范方面,细化到班会、排队等,采用“争星榜”进行展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将自己优点展示出来的机会,笔者在提供给他们展示平台的同时,也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两者结合,每周汇总评出“每周之星”,每学期评选“班级之星”。在一天天的赏识中,学生更加自信,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越发懂得尊重他人,也在学着进行换位思考。看着越来越懂事的学生,笔者也欣慰地发现:班级爱举手的小积极多了,乐于助人的小背影多了。一个学期下来,班级氛围更加和谐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增强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赏识的能力也提升了。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