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现代物流概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01 14:51: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物流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代物流概念

第1篇

现代物流(modem times L0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到了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物流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也随之而大大提高。降低物流费用对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的作用增大,因此,生产者大力谋求降低物流费用,使现代物流成为普遍关心的产业。同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也发展到足以支持物流全过程的优化和整合的程度。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促成了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经过了长期不断的整合,已使物流渐渐地形成了独立的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因此,现代物流产业与传统物流产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全过程是经过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也是无缝衔接。这就大大地降低了物流费用,缩短了物流时间。这也就是当代物流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这里还要澄清一个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物流企业都用信息技术装备了起来,这是时展的必然,并不能因此而称之为现代物流企业。例如,传统的仓储企业用上了计算机,不能仅仅因此称之为现代物流企业,而要看这个仓储企业的运作模式与和上下游的联合是不是可能成为经过整合后的物流链中的一环。物流活动是商品生产与消费派生的活动,是随着商品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如果商品生产的数量一定,对物流活动的需求也是一定的。只有在因物流费用减少,商品的价格降低,剌激需求的增长,扩大了商品的生产时,对物流活动的需求才会增加。传统物流是分散进行,而现代物流则是经过整合后连续进行的。

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实践中对物流活动的感受各异,导致了人们对于物流概念理解上的不一致。其中有些理解并没有反映出物流概念的本质,而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物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

首先,对物流定义的把握上存在偏差。从物流定义可以算出,定义本身表达的是物流管理,也就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如果孤立地去看物流活动,那么,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内的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到消费地流动,这种活动或者说现象本身早就已经存在了,并不是有了物流概念后才存在并引起我们注意的。但是任何有目的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其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目的是各不相同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环境下,任何生产实践活动都需要科学管理。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与作为管理对象的生产实践活动之间是这样一种关系:即任何管理都是以具体活动为对象,任何具体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管理方式下进行的,二者不可能隔离开来。正是由于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不同,导致了生产活动的运作模式和效果的不同。如同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看板生产、精益生产与落后生产力条件下的手工生产不能同日而语一样,现代物流活动是在系统化物流管理方式与现代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支撑下,为满足现代物流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物流”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于物资实体空间位移活动需要采用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运作模式加以指导之时出现的一种概念,有其特定的经济背景和社会意义。

“物流”体现的是系统化的思想,物流管理追求的是物流系统的高效率和物流总成本最小化。作为物流服务提供商来说,开展物流服务意味着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向客户提供网络化、一体化的服务。无论是货主企业自己驾驭物流系统,还是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目标都应该是一致的,即通过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商品供应系统的效率,有效地支持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社会经济的宏观角度看,物流理应是要通过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行政、法律和法规,行业管理,物流市场统筹规划和建设,通过物流技术、物流标准的开发和制定,为企业高效率开展物流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所以,在物流词汇后面加“管理”或者“系统”二字,也就是说叫做“物流管理”或“物流系统”,似乎更能反映出物流的本意,更加接近物流概念的本质。

第2篇

关键词 现代物流理念 铁路货运 改革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产品的生产分工越来越精细,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需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何对物流体系和货运组织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铁路货运是我国重要的物流方式之一,铁路网络遍布我国各地。我国应当根据现代物流理念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铁路货运组织进行改革,根据现代物流需求的变化,增强物流环节之间的联系性,提高我国的铁路货运水平。

二、铁路货运组织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差

在我国的铁路货运管理当中,一部分铁路单位已经开始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单位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信息化的总体程度不高,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有限,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缺乏统一的标准形式。另外,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低,管理范围有限,无法实行全局的铁路货运组织管理,这也对铁路货运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二)各环节缺乏联系

我国的铁路货运组织环节众多,步骤繁琐,铁路货运的手续复杂,一系列的手续办理需要花费很久的时间,还要上交各项费用,给铁路货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铁路部门当中,组织结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缺乏联系,各自对所属线路进行经营管理,工作内容之间重复部分多,责任划分不明确,总体工作效率比较低下,难以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进行管理,最终导致了铁路货运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三)服务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铁路货运,仅仅是将货物从承运人手中运送到交货人手中,铁路货运的服务方式比较单一。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的观点,铁路货运不仅要包括货物运输的服务,也可以包括一系列相关的服务形式,如货物的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还有各种物流信息的查询和物流服务咨询等等。[1]想要改变这一现象,铁路货运可以增强与客户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丰富自身的服务方式,形成一系列的物流产业链,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三、现代物流理念下的改革措施

(一)构建信息系统

铁路货运组织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回应客户请求、开辟物流服务途径、自动费用结算等功能,在铁路货运全局内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铁路货运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的优势。新型铁路货运信息系统的组成有以下几部分:

第一,门户网站与客户服务系统。门户网站可以定期公开一些铁路货运的信息,方便客户和上下游的企业随时了解铁路货运的即时状况。这些信息包括原材料编码、半成品编码、成品编码、货物量、货物当前位置、销售需求量等。用户登录门户网站,通过客户服务系统接受铁路货运的各项服务,如进行货物订购、查询货物的当前位置、查询货物库存量,还能够将客户的意见反馈给客户服务系统,以便铁路部门对铁路货运组织进行优化和完善。

第二,运输系统。铁路货运的运输系统的建立目标是实现准时制供货。所谓准时制供货,就是按照需求量来进行成产,保证产品的库存量为零的一种供货方式。[2]铁路运输系统根据客户需求,安排组织货物的运送,并且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火车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货物能够准时、保质地运送到目的地。另外,铁路运输系统与航空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等行业的网站链接起来,实现不同货运方式之间的对接。

第三,资金结算系统。这一系统按照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客户费用结算的子系统和企业内部费用结算的子系统。对于客户的费用结算,主要参考因素有货物总重量、包装费用、加工费用、储存费用、运输距离等等,向客户收取货运价款。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结算,主要是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进行控制,根据领导层决策,制定企业资金的使用计划,并且监督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与资金使用计划进行对比。

(二)倒拉式组织管理

由于现代物流理念的影响,倒拉式组织管理逐渐成为一种适合我国铁路货运的组织管理模式。倒拉式组织管理,是在准时制供货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特点是将传统的生产顺序逆转过来,管理沿着产品销售、产品运输、产品加工储存、半成品运输、半成品制作、原材料运输采购的顺序来进行。[3]实行倒拉式组织管理要从客户服务、运输服务和增值服务三方面入手。

第一,铁路货运能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具有多样性,如自动订货、货物追踪、原料物流运输、资金运转和物流费用查询等等。铁路货运的服务客户包括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和产品需求客户等。产品需求客户首先提出产品需求,然后生产商根据产品的库存量和加工花费的材料数量进行生产,向原料供应商提出原料需求,由原料供应商通过铁路运输运送来足够的原料。

第二,运输服务包括了货物从装车到运动到目的地的全部过程。铁路货运通过运输服务让客户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联系起来。通过倒拉式组织管理的运输服务,客户能够有效融入产品生产经营的产业链当中,降低产品在产业链中传递所造成的消耗和浪费,让客户与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提高产业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第三,增值服务是在物流中心当中所实现的,包括货物储存、装卸配送、包装、加工等等。增值服务是在客户服务和运输服务基础上产生的,也是现代物流理念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增值服务的出现,大大拓展了铁路货运的服务种类和方式,让铁路货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应用相关技术

铁路货运组织的相关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货运组织的效率和质量。铁路货运组织的相关技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就是通过改进设施设备、材料等硬件来提高铁路货运组织水平的技术,具体包括建立现代物流中心的设施技术、提高相关机械和列车性能的机械技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同步卫星来进行通信的设备系统、以现代集装材料为代表的材料技术等。软技术就是通过改进铁路运输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来提高铁路货运组织水平的技术。其研究内容:铁路货运的发展战略、铁路货运的布局规划、铁路货运的体制改革等等。另外,铁路货运的组织管理还要注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结语

铁路货运是我国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代物流理念的发展,对铁路货运产生了极大影响,推动了我国铁路货运组织的改革进程。我国铁路部门要利用信息化系统来对铁路货运进行组织管理,形成倒拉式的组织管理方式,并且应用相关技术提高铁路货运的组织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娟.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261.

第3篇

[关键词]社会总效率 意识形态 效率原则

[中图分类号]F091.349;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9)10―0079―06

一、引言

基于对客观性的强调,现代主流经济学日益偏重于经济问题的实证分析;当然,实证分析本质上仅仅是对事物状态的表述。而不能提供任何政策建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现代主流经济学又引入了一个对现状进行评估的原则――效率原则:基于特定的效率概念来对实证结果进行评估;在主流经济学看来,效率概念本身是纯粹技术性,从而也是一个客观的量度。正是出于“无伦理”的考虑,主流经济学把主流福利经济学建立在通常视为是一个纯技术性概念的社会总效率或帕累托效率之上,仅仅是基于某种效率标准来评价市场,从而试图把市场视作无伦理性的。问题是,效率果真是没有意识形态的技术性概念吗?作为一门关系人们切身生活的福利经济学,怎么可能没有意识形态因素呢?显然,把效率视为中性的技术概念仅仅是一种想象:不仅各种效率概念本身总要以某种常常有争议的道德假设为前提。而且,当一个具体的社会安排满足于其中一种效率标准时,要确定我们应该赋予这个事实以多大的意义也不是与道德无关的。正因如此,作为福利经济学核心概念的效率――如总体效率、生产效率、卡尔多效率、常识效率、帕累托效率等――都含有意识形态的考虑,尤其是作为主流福利经济学硬核的帕累托概念更是充盈了意识形态因素。显然,正是通过社会总效率和帕累托效率的分析,主流经济学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冲突解释成为一种虚幻的表象而非真实的存在,并把现存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解释成为永恒的存在,从而为既得利益者服务。是以本文就现代主流经济学常用的社会总效率所内含的价值观作一深入剖析。

二、主流经济学的效率概念中内含的价值取向

对制度安排的描述和基于效率的评估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特性,如按照田国强的看法,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包括这样五个部分或步骤:(1)界定经济环境;(2)设定行为假设;(3)给出制度安排;(4)选择均衡结果;(5)进行评估比较。显然,这条分析路线实际上也就是“是什么”之实证和“应该是什么”之评估的结合:其中,前四个阶段仅仅是对现状的分析,而根本无法对所采用的经济制度和规则作出优劣的结论,也无法给出改进的办法;第五阶段则涉及评估,而评估一个经济机制或制度安排时所采取的两个基本标准就是效率原则和激励相容原则。一般地,效率原则和激励相容原则是内在一致的:效率原则是最重要的评估标志,它强调制度安排是否增进了效率;而激励原则则关注制度安排是否给主观为自己的个人以激励而使他们客观为社会而工作。然而,现代经济学进行制度评估所依赖的效率原则和激励相容原则本身却具有相当的片面性,最终蜕变为对现实制度的维护。一方面,主流经济学主要适用社会总效率和帕累托最优(有效)这两个概念:前者强调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却没有具体关注成本一收益的现实分担;后者强调每个个体利益的增进,但却并不关注利益分配的相对比例问题。事实上,以效率来判断制度的优劣,首先要确定是根据谁的效率?而如果不首先对此加以界定,在基于力量博弈的均衡理论指导下。这些概念在实践应用中往往是体现了作为既得利益的强势者的利益要求;相应地,简单地用这些效率概念来解决现实问题往往会带来荒谬的结果,强化了对资源的剥削和掠夺。另一方面,激励相容也仅仅是在目标设定以后的制度选择问题,如果现实目的已经偏离了其本质,那么也会造成相应激励相容制度的扭曲,例如,一个组织的现实目标如果仅仅是特定个人的利润最大化,那么,由此设计的激励相容制度往往会造成其他群体或社会福利的损失。

同时,随着一群经济法学家将主流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拓展到法规乃至性的高层次的正式制度层面,从而形成了功能主义极强的经济分析法学流派:它采用效率原则来进行社会制度的设计,选择供求的收益一成本分析框架作为法律实践的基本工具,于是,法律的道德思考开始被法律的经济分析所取代,并根据力量博弈均衡来解释和“设计”社会制度。在主流的经济分析法学家看来,法律制度归根到底要受效益原理的支配;因此,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当平等与效率发生冲突时,应该以效率为优先。例如,波斯纳甚至认为,效率即正义,其逻辑是:效率最大化即为财富最大化,而财富最大化必然促进效用最大化,从而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资源浪费对于稀缺社会来说乃是最大不正义,因而效率最大化也就是正义的标准。但显然,波斯纳有关“效率即正义”的论断和推理却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效率最大化并不意味着财富最大化,这里需要对效率的内涵进行事先界定;其次,财富最大化并不必然会促进效用最大化,因为财富仅仅是影响效用的一个方面;再次,财富最大化也并不意味着社会福利最大化,因为社会福利函数本身就有多种形式;其四,尽管浪费对于资源稀缺的社会来说是不正义的,但资源的错误界定可能产生更大的不正义,因为它会对人们的行为造成扭曲。其实。任何对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或“财富最大化”的追求往往都会伴随着有一部分人被牺牲掉或蒙受损失,而波斯纳的法律规范却没有考虑这一点;有学者就指出,波斯纳的理论基本上“不考虑分配正义的,只是在默认既存分配制度已经限定了人们的不同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展开‘谁出钱最多就给谁权利’的计算,这使其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财阀意识形态,远不像其表面所标榜的那样科学”。因此,我们不能直接说,效率最大化就是正义的标准,而是首先要界定何种效率、谁之效率。

其实,效率本身不是一个实义目标而仅是衡量达到特定目标之速度的指标(体系)。显然,谈论任何效率的比较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基准目标,不清楚界定出效率的内涵,空泛地讨论效率就没有任何意义:特定制度所体现的效率往往会因目的预设不同而差异巨大,而且标的确定本身就是一个价值的取舍问题。一般地,效率至少体现为这样三个层次:最大化个体效用的效率,如工资、利润、租金等;最大化集体效用的效率,如社会福利;最大化组织机构自身目标的效率,如有效性。因此,在进行效率判断时,首先必须界定是对谁而言的效率。而这又涉及到利益的归属问题。譬如,我们在谈论企业的效率时,首先要界定这个效率主要是指利润最大化还是社会效用最大化,同时要考虑企业盈利的剩余究竟是股东、管理者还是生产者。因此。针对主流经济学认为社会选择的结果必然是有效率的观点,Dow,G.K就指出,单纯的存在本身并不能证明组织的效率,主流的功能主义分析缺乏一个因果基础。事实上,

组织的选择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总的交易费用问题,还有这些费用在人之间的分配;如果考虑了后一问题,那么就可以说明,即使劳动者管理的企业(LMFs)更有效率,资本家管理的企业(CMFs)也可能更容易生存下来。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假设,无论是CMF还是LMF,任何一个结构的治理的好处都流向了那个结构中有管理权威的人,那么,较少管理者的CMF将会战胜拥有很多管理者的LMF,甚至当后者有一个较高的总量数额来分配时仍然如此。

可见,我们在进行效率的比较时,首先要对效率的内含进行界定;实际上,效率的衡量首先以目标的确定为前提,而目标的选择则涉及到正义问题,因而效率评价本身就内含了特定的价值判断。但不幸的是,现代经济学往往想当然地把效率等同于掌控监督权和剩余索取权的者的效用最大化为前提,而被现代经济学赋予者角色的往往是社会上的强势者:相对于子女,父母是强者,相对于妇女,男人是强者,相对于黑人,白人是强者,相对于穷人,富人是强者,相对于工人,企业主是强者,相对于百姓,官员是强者,相对于少数,多数是强者;因此,子女、女性、黑人、穷人、工人、百姓以及少数都是父母、男人、白人、富人、企业主、官员乃至多数为了获得效益最大化而可以任意配置的工具或投人品。正因如此,现代经济学的效率分析往往蜕变成为强者行为提供理论基础,为现实社会制度进行辩护,从而把社会等级和固化的剥夺合理化。譬如,根据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企业效率往往等同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因而企业主不但可以不顾工人的工资恶化,也可以不考虑环境污染等社会成本:但这样的企业竟然被认为是有效率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内那些“山寨厂”的竞争力之所在。更为甚者,这种学说往往可以为社会中的各种歧视行为提供合理化的理论支持。事实上,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可以有效解决歧视问题,而存在的歧视肯定符合社会总体利益的,因此不存在真正的歧视;正是基于这种意识,主流经济学家认为,黑人之所以失业率高,根本上在于其自身的教育和能力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但是,根据博弈理论,我们完全可以证明,基于市场行为多数派完全可以把少数派排除出市场而独享社会资源,因为歧视对少数一方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对多数一方造成的损害;这意味着,基于纯粹供求决定的市场本身是不规范的,而这种不规范的市场本身可以滋生出歧视问题。

三、社会总效率原则的实践后果及科斯中性定理的反思

经济学对效率的关注和强调,起源于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其判断制度好坏的标准就在于它能否“为最大多数人谋得最大的幸福”。正是继承了这种功利原理,波斯纳等强调,只要能使财富最大化,就是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意义上实现了公平和正义,至于具体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和对待则变得无关紧要了。当然,在如何实现财富最大化这一问题上,波斯纳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交换原则:那些愿意为一项权利支付最多的人被认为是对该权利估价最高的,因而权利应当赋予那些愿意为其支付更多的人。正因如此,主流经济学把实现社会的“财富最大化”视为法律制度的规范性目标,并以交易成本和理性人为前提构筑了他那基于理性选择的新实用主义法学体系,从而把旨在追求手段和目的的经济理论运用于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和改善。与此同时,主流经济学对效率原则的推崇还建立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之上:根据科斯中性定理,只要产权清晰,交易费用为零,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与权利的初始配置无关,最终都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在一个正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里能够使交易成本最小化的才是最适当的法律。

然而,科斯定理本身却内在着深刻的缺陷:即使在一个零交易费用的世界里法律对资源配置也未必不发生影响,更不要说现实世界完全不是科斯所抽象的虚拟世界。姑且不说在现实社会中,多数交易中因外部性而存在的搭便车现象,少数交易中因利益分配而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现象,从而导致有价值的交易并不能达成协议;即使在零交易成本下,科斯的产权界定也不一定可以实现财富的最大化。更不意味着可以实现社会正义。首先,科斯定理没有考虑到收入分配效应以及良心效应等。例如,在火车与农场主的案例中,科斯定理认为,不管立法者无论选择哪一种法规对整个社会的财富不产生影响,但显然,如果界定铁路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责任,那么铁路公司就会更穷而农场主更富。其次,科斯定理撇开社会现实考虑而界定的法律往往是专断而不合理的法,从而将会导致社会正义的丧失以及长期效率的下降。譬如,在土地私有化过程中,如果一个立法机关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只有获取一定文凭(譬如大学本科学位)的人才能被授予一定土地产权,而其他人员只能成为佃农或者从这些土地所有者手中二次购买土地,那么,这种土地私有化制度有效吗?特别是,这种私有化符合社会正义吗?事实上,科斯定理的一个根本性偏误在于,它着眼于社会总体效率的考虑,而没有剖析收益一成本的具体承担;而且。它错误地将收益和成本等同起来,从而没有考虑购买能力对交易结果的影响。

一般地,“产权界定与资源配置无关”的科斯中性定理是与西方经济学中原子主义个体分析思维相适应的,这种分析思维把人视为没有差异的平等个体,具有同等的信息和机会,只是由于各人的偏好不一致而产生交易的诉求,从而存在一定的交易剩余,并在无形的手的牵引下就会出现交易。但问题是,现实中的人本身是不同的。不仅体现在偏好上,更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占有以及天生的能力上;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交易情形,从而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也产生重大差异。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生产三聚氰胺毒奶粉富有厂主可以获益正80元,而作为穷人的消费者对之所承担的成本则为负100元;现法律将是否生产的权利界定为富有的企业主所有,那么,此时,双方之间可以通过交易而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吗?显然,不一定,譬如穷人只有20元,他又如何能够购买这个权利呢?他只能以额外的代价继续忍受三聚氰胺造成的恶果。相反,如果将产权界定为作为穷人的消费者所有。无论是否可以通过产权交易,都可以实现社会效用的增进:当存在通过资源配置而促进社会效用提高时,富人就会促成产权交易;而当不存在通过资源配置而促进社会效用提高时,既定的产权安排就是有效。也就是说,正因为由于富人比穷人往往更能承担谈判成本,因而随机的产权界定总是有利于富人一方;这意味着,在一个可以自由交易的社会中,良性的产权界定应该将产权界定给穷人所有。但不幸的是,由于现实社会的法律往往是强势者制定的,从而倾向于将一些稀缺性资源的产权界定给富裕者,这种产权分配的结果就是:富人享受了超额的资源租金,而穷人则承受更大的损失;显然,这些无效现状却并不产生资源重新配置,这就是当前人类社会的现实,更是国内现状的写照。因此,本文提出了对科斯中性定理的革命:资源配置并不是与初始产权界定无关的,一般地,在一个交易成本为零并可以自由交易的社会中,初始产权界定给穷人将会产生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

事实上,现代主流经济学几乎所有的分析和政策都根基于社会财富最大化这一根深蒂固的意识形

态。并且在实践中并不会真正实施的卡尔多一希克斯补偿原则之指导下,想当然地基于成本一收益的分析而认为:任何一个政策或者行为,不管让多少人受益或受害,只要其整体的成本小于其整体的收益,就具有正当性而应该被推行。显然,正是由于补偿原则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并没有考虑现实世界中的收入分配及其其他效应;结果,简单地基于这种效率原则所采取的政策往往带来严重的恶果。例如,国内有的学者就多次宣称,只要抓总量增加,而不必管分配,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都会解决。但试问,在中国经济总量公认已获得发展的今天,社会矛盾是缓和了还是严重了呢?关于经济学效率原则在应用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例子窥见一斑。

1991年12月12日时任世界银行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的萨默斯给他的同事们发了一份备忘录,就主张鼓励将更多的污染工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中去,并列举了三个原因:“首先,污染所带来的健康成本取决于由于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不得不放弃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污染所导致的健康损害应该发生在成本最低的,也就是工资最低的国家。……其次,由于在污染水平很低时增加污染的成本可能会非常低,污染成本曲线可能是非线性的。……非洲那些人口稀少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污染程度不够的,与洛杉矶或者墨西哥城相比,他们的空气质量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太好了。……最后,因为审美和健康原因而产生的对清洁环境的需求可能会有非常高的收入弹性。如果一种诱因有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导致前列腺癌,那么在一个人们能够活到得前列腺癌的年纪的国家,人们对这一诱因的关注肯定要高于一个五岁以下幼儿死亡率为千分之二百的国家。……”萨默斯的这封备忘录被公开后引起了一场很大的风波,以致萨默斯被迫辞职。事实上,任何一个第三世界的没有受过主流经济学影响的人,在看见了或者听说了萨默斯的这番言论以后,第一个反应都是愤怒,甚至会斥责他胡说八道,将之视为帝国主义心态或者帝国主义言论。

然而,那些受过主流经济学教育并深信主流经济学的人们却极力为之辩护。因为在他们看来,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经济问题,与道德、伦理以及社会关怀等等没有关系。但问题是,他们的主张果真与价值无涉的吗?如果这样的话,为何又会招致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弱势者的反对呢?其实,尽管污染性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人类社会整体是有利的,但这并不就是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一个明显的结果是,在现实生活中,显然是发达国家的人民享受了绝大部分利益,而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则要完全承担这种成本;正因如此,在没有合理的利益转移机制的情况下,必然会遭到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抵制。那么,为什么现代主流经济学有这样明显不合理的主张呢?这就与它赋予其所使用的效率概念的内涵有关。

一般地,主流经济学所崇尚的社会总效率概念关注的是社会总财富的最大化,却几乎不对成本的承担和收益的具体享受进行分析,相反,在供求均衡和财富最大化原理的支配下为那些既得利益者进行辩护。这种分析充斥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几乎所有方面。例如,现代经济学在比较一个制度的优劣时往往使用交易成本这个概念,但正如格里高利・道指出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教条是,对可能采用那一种结构产生影响的只是一个治理结构的总成本,而不是这些成本在行为人中如何负担。……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效率前提的正当性可以在选择的意义上得到证明之前,我们必须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让步,那就是选择的力量不会对专断的时候集合体所感受到的成本和收益发挥作用。”显然,这种分析得出的结论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并不可行:一者,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具有公共性,都会影响其他人的利益,因而任何经济政策都要考虑其利益享有和责任承担的主体,而不能忽视具体的个体来谈论抽象的整体;二者,人类社会并不是只有经济一个方面,而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体,因而任何政策都不能仅仅考虑经济这单一层次,而是要考虑人类社会合理而可持续的发展。

可见,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强调价值无涉,并将效率原则视为评估制度的客观依据,但实际上,它使用的所有效率概念、术语都存在着价值判断;究其原因,福利经济学本身关注的是个体或社会福利状况,它必然会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从而必然不能离开伦理因素。事实上,诸如交易的规则、产权的安排、福利设施的建立、投票的比例等无一不暗含了意识形态的因素,因为它们都涉及到利益的分配问题;布罗姆利就指出,“判断资源的每一种配置是否有效率得取决于经济深层的制度结构――产品的所有权、经济主体的财富状况和其他界定交换领域和范围的‘博弈’规则”。就社会总效率而言,它以社会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并以市场的自然和谐为信条,认为在无形的手之引导下,私恶可以通向公意。显然,主流经济学对市场的推崇本身就内含了意识形态取向,它是建立在单一的原子个体主义意识形态之上的;而且,主流福利经济学基于市场为基准的效率概念明显就是一种同义反复,因为“西方经济学――它强调的是‘市场’――发展了一个分析框架,它既定义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同样用这个框架判定资源的某种具体配置是有效率的”。正是基于单一价值观和原子主义的意识形态。现代主流经济学不但无法理解真实的人类行为,而且也根本找不到解决社会非正义现象的办法。因此,经济理论本身离不开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同时又不能像主流经济学那样蜕化为单一的意识形态或简单的世界观;否则,经济学理论将离现实越来越远,造成经济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呈现出日益贫困化的倾向,甚至带来非道德或的后果。

第4篇

一、铁路运输专业向物流专业拓展的必要性

随着铁路运输设备的不断更新、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铁路运输业出现了人员过剩的现象。铁路部在二零零五年三月十八日撤销了全路所有41个铁路分局,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导致了大量铁路运输职工从主业向副业的转型。因此近期内铁路运输业对铁路运输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会太大。作为铁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如果仍然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培养铁路运输专业的人才,势必会造成大量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新疆亚欧铁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广汇美居物流园、新疆家佳乐物流配送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屯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调研,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市场对具有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调研的四家公司只是在做局部的开发和管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对于这一庞大的市场,有着较大的用人市场潜力,他们还将计划要扩展市场、拓宽服务项目。但新疆还没有学校开办《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只有新大正在办物流师、助理物流师培训)。我们学校开办《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正好与市场接轨。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新疆亚欧铁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广汇美居物流园、新疆家佳乐物流配送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均存在专业人员紧缺的现象。新疆亚欧铁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还聘请了一部分原先在铁路货场.工作的货运员,发现他们在货物运输方式及货物特点、仓储业务管理、包装装备与操作、配送、装卸搬运、集装器具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工作得心应手,而这些货运员所应用的这些知识正是我们铁路运输专业《铁路货运组织》这门课程中的知识。

结合本校铁路运输专业师资力量、实验、演练设施设备,利用运输专业与物流专业的部分相近课程,与新疆亚欧铁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广汇美居物流园、新疆家佳乐物流配送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屯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紧密联系,可建立实习、培训基地:建立“订单”式的办学;建立长期供需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铁路运输专业的教学与现代物流专业的教学相融合。学生毕业以后不但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证、国家计算机等级证、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证,而且还有物流方面的物流员职业资格证,不但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且也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拓宽了渠道,提高了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铁路运输专业向现代物流专业拓展的优势

首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等6部委在2001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现代物流发2(X)5年6月2005年第2期教改探索新疆职业扶术教育展的若干意见》,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说明国家鼓励具备一定物流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领先者,而铁路运输业就是具有此优势的大型企业。

其次,现代物流运输组织的主要方式,是在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和“门到门”的运输基础上形成点到点的网络化物流运输,而铁路运输专业中,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也是集装箱和集装化运输、多式联运和“门到门”运输,因此,学铁路运输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铁路货运组织》这门专业课程时,可以为他们学习物流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铁路货运组织》这门专业课程,对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送等与物流专业相近知识己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具有向现代物流专业拓展的有利条件。

第三,《铁路货运组织》这门专业课程中对铁路货运站、货场及仓库,货物的装卸、搬运和存储、货物的性质和货物的保管、分类、储存、运输等专业知识都有详细的介绍,这些知识也与现代物流专业中要求的部分知识相近。最后,铁路货运站是保证将货物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货场或是直接送到用户手中,这也是与现代物流专业的服务要求相似之处。

三、铁路运输专业向现代物流专业拓展需要开设的课程

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

物流是为实现商品价值,使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活动。通过对供给链治理体系的研究,指出物流是一种同一规划的系统,具有供给链的特征,表现出集约化上风。并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灵敏性,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供给链治理体系下的物流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

一、现代企业物流治理的特征

物流的概念是随着交易对象和环境变化而发展的,由最初的主要侧重商品物质移动的各项性能,到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介性手段,在到夸大顾客需求和物流活动的效任性,以及相对较为成熟的重视顾客满足度、物流活动的效率化和一体化,物流的概念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现代物流概念的发展是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职能活动上升到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物流本身的概念已经从对活动的概述和总结上升到治理学的层次。这表明企业物流治理的终极目的是满足客户与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包括整个供给链(从供给商开始,一直到客户)的物流本钱、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投资收益的权衡取舍。与传统的物流概念相比,现代物流在范围与边界、系统概念、性质地位、目标理念、服务对象、功能定位等方面表现出如下特征:(1)现代物流治理是系统整合下的协作物流,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从商品供给体系的角度来看,现代物流不是单个生产、销售部分或企业的事,而是包括供给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有关联企业在内的整个同一体的共同活动,从而使物流治理成为一种供给链治理。从供给链战略治理的角度出发,现代物流治理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通过强化流通过程中所有企业的关系,以实现产品供给链全过程的价值和经营行为的最适化。(2)现代企业物流是客户服务的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治理创新的原动力。传统物流以为物流是“内部事物”,只对组织体内部产生影响,其服务对象是组织内部的生产或销售部分;现代物流以为物流是“外部事物”,其服务对象是组织体外的顾客。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以从产品制造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3)现代企业物流治理依靠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正确的市场信息,来实现企业各自的经营目标和实现整个供给链的效率化。信息已成为物流治理的核心,现代物流活动必须及时了解和反映市场的需求,并将之反馈到供给链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企业物流治理现状

由于治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题目,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影响着物流效率的进步。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存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组织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给链治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2)企业对物流服务的熟悉不够全面和深刻。随着经济的发展,顾客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物流服务已成为企业销售差别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可是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制定物流服务要素和服务水准时,将有限的物流服务资源均匀分给所有的顾客和所有的产品,往往影响到具体的物流服务绩效以及由此带来的顾客满足度。另外,物流服务治理仅由物流部分单独进行以及对物流服务的实施情况没有定时进行检查等都影响了物流服务的价值实现。(3)企业物流的治理手段落后。首先,我国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旧有仓储设施,功能单一,设备陈旧,作业效率较低,作业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运营的需要。其次,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低,缺乏同一、规范的标准,致使物品在运输、装卸、仓储环节中难以实现一体化、全过程的活动。再有,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企业间没有信息接口,难以实现物流企业与用户间的联网和供给链治理等。(4)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信息本身也被分割在不同环节和不同职能部分之中。信息分散、信息处理能力低,其结果是上下游企业之间以供给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整合无法开展,造成物流活动的重复操纵、正确性差、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难以形成等,这不仅影响每一个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增加物流开资和资源占用,而且直接影响供给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参 考 文 献

第6篇

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物品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直接到达购买者手中,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物流过程。

在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中,电子化的对象是整个的交易过程,不仅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而且还包括物流。

1.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时至今日也没有最终的标准定论。在这里,我们总结各种电子商务的定义,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的定义如下:①IBM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②康柏在其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是这样定义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就是引领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业务操作的流程联接”。③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上实现物资与人员流程的协调,以实现商业交换活动的过程。④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有些专家在定义电子商务时,就注意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原始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过程的第二类电子商务概念:①电子商务是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②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③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④电子商务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1.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基本要素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它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等。电子市场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它由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以上的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1.3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1.3.1物流保障生产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

1.3.2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定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1.3.3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我们必须摒弃原有的“重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而忽视物流电子化”的观念,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2.1电子商务流关系的演变与发展①“以物易物”阶段;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③物流和资金流开始分离,多种交易方式的产生与发展;④电子商务阶段。

2.2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的特点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

2.2.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2.2.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

2.2.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

2.2.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

2.2.5柔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2.2.6集成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在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运作模式向社会化、共同化的方向发展,在数据与功能、技术与设备、人员和组织等各个层次上都在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3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行业需要成为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3.1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多功能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3.2现代物流企业的追求目标:一流的服务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

3.3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3.4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全球化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物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

4结束语

第7篇

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物品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直接到达购买者手中,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物流过程。

在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中,电子化的对象是整个的交易过程,不仅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而且还包括物流。

1.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时至今日也没有最终的标准定论。在这里,我们总结各种电子商务的定义,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的定义如下:①IBM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②康柏在其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是这样定义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就是引领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业务操作的流程联接”。③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上实现物资与人员流程的协调,以实现商业交换活动的过程。④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有些专家在定义电子商务时,就注意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原始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过程的第二类电子商务概念:①电子商务是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②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③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④电子商务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1.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基本要素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它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等。电子市场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它由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以上的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1.3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1.3.1物流保障生产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

1.3.2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定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1.3.3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我们必须摒弃原有的“重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而忽视物流电子化”的观念,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2.1电子商务流关系的演变与发展①“以物易物”阶段;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③物流和资金流开始分离,多种交易方式的产生与发展;④电子商务阶段。

2.2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的特点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

2.2.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2.2.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

2.2.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

2.2.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

2.2.5柔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2.2.6集成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在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运作模式向社会化、共同化的方向发展,在数据与功能、技术与设备、人员和组织等各个层次上都在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3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行业需要成为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3.1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多功能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3.2现代物流企业的追求目标:一流的服务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

3.3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3.4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全球化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物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

4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服务营销顾客满意竞争优势

一、现代物流的定义解析

在百度上输入“什么是现代物流”,就可以得到如下定义:现代物流(Modern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中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物流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区别。

二、服务营销的理念

服务营销与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区别,或者说服务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延伸和扩展。市场营销观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围绕市场需求来做的。而服务营销观念则是以服务为导向,企业提供的是服务,服务是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广告宣传、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的事,甚至是每一位员工的事。也就是说服务营销比市场营销更加关注服务本身,例如服务的标准、服务的质量、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等等。不少学者和企业家都认识到服务对企业长期发展和形成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服务营销与有形产品的营销也是不同的,因为有形产品本身就可以向顾客展现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服务就无法做到,任何服务都是无形的,它们的营销更加复杂,如工作人员的表情、态度、举止、谈吐等都是服务营销的一部分。

三、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1.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因此现代物流企业提供的是服务,而且通常是无形服务。服务营销贯穿了现代物流的整个活动过程。例如在运输过程中,现代物流企业对运输工具、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及地点等方面的选择都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基础。同样,在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过程中,物流企业所要考虑的都是如何让顾客满意,如何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说,现代物流离开了服务营销的理念就失去了与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对于物流企业的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普通的标准化的服务,而是符合他们需要的、可以为他们带来便利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取决于其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达到或超过客户所期望的程度。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顾客是否对该企业具有忠诚度和是否愿意与该物流企业建立持久的联系。2.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长,外资企业的进入越来越多。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益增多,如何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是物流企业当前应当重视的问题。我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每年约有2.6万亿元左右的物流支出,要想从中获得较大的份额,关键是物流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现代物流服务的定制化程度较高,不管是对物料供应的服务,还是商品配送的服务,都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去进行服务的设计与提供,这种高定制化的服务只有通过采用服务营销的策略才能够实现。

本文认为我国的现代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首先要制定顾客服务的标准;顾客服务的标准要因顾客而异,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求,从而对服务标准的定义也不同。其次,要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少物流企业的员工都存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理念落后等问题,导致无法很好地为顾客解决问题。服务营销观念有利于物流企业实现和强化近几年来在市场竞争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服务个性化和差异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普遍趋势的开放式竞争态势下,如何将服务营销观念进行归纳并形成对现代物流企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服务营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在物流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注入服务营销的理念,把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戚安邦:中国现代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年6月:30~32

[2]田宇汪宇波:物流服务营销论.物流科技,2001年11月:3~7

[3]马骊:论物流企业的服务营销.特区经济,2006年11月:371~372

第9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菜鸟物流;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18

1 我国现代物流的现状

1.1 何谓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是基于现代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各个方面,并且结合供应链管理技术,从而为顾客提供多功能、集成化、一体化的便利的服务。与传统的物流相比,现代物流更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并逐步向多功能、集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1.2 何谓菜鸟物流

菜鸟物流是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打造的互联网和物流跨界整合的平台。其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快递效率为顾客提供更为优质和便利的服务。

1.3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业必然会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与传统物流业相比,现代物流业逐渐向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的物流管理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物流市场也吸引了大量的跨国物流公司的入驻和投资,这为我国的物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虽然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快速并且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现代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的物流业相比,我国现代物流业不管是在管理方面还是信息技术方面都相差甚远。

2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较为落后。信息封闭滞后

现代物流业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物流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企业获得优势竞争的重要因素。虽然与传统的物流模式相比,现代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信息应用技术逐渐得到重视,然而我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完善,信息一体化水平低。从而导致物流效率不高,速度慢,服务水平低。

2.2 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速度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速公路、航空枢纽、新干铁路线和沿海港口等各种基础建设以及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仓储中心等专业化的设施。据统计,我国物流园区最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和北部沿海经济地区,高达100多家。与沿海经济地区相比,西北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物流园数量相差甚远,不超过70家。由此可见,我国物流园区沿海和内陆地区数量相差较大,发展较为不平衡。中国现代的物流交通运输主要以铁路、水运、公路和航空为主。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落实,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基础建设有了大大的发展和完善,但是我国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性、兼容性差,标准化建设滞后,这将极大地制约我国物流的发展。

2.3 现代物流业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分析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缺乏的原因:首先,我国现代物流业相较于国外现代物流起步晚。我国各高校开设的相关物流课程不完善。其次,我国培养现代物流的人才与物流经济市场不相符合。现受过正规培养的人才在实践上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需要还相欠缺。三、我国从事物流业工资薪酬过低,使得人才得以流失。

3 菜鸟物流模式分析

菜鸟物流模式是以天网和地网两个平台,以资讯化数据管理、仓储基础建设、骨干网络为三大支柱,以比目标快递产品更廉价的24小时任意达为目标而建立的中国智能网流智能物流骨干网(CSN)。天网指的是菜鸟线上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来整合线上的资源。地网指的是菜鸟在线下与各个快递物流企业合作,通过仓库物流和末端配送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天网加地网是菜鸟物流在线上和线下协调统一运行,相互合作来达成物流效率的最大化。

3.1 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实现现代物流的网络化和专业化

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网络化产品从生产线下来后,就打上了菜鸟网络电子身份的标志,然后进入各区域指定的仓库中心,买家通过淘宝、天猫或者一号店、当当、凡客诚品等选取商品后,通过支付宝付款后,商品就从仓库中心装运。通过运输干道、配送中心、快递配送员,最终到达了买家的手中。完成这一下单、运输、配送的整个过程中,菜鸟物流运用了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信息技术并且货物自动跟踪、电子自动订货等物流自动化系统来提高物流的配送效率。菜鸟物流通过这些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系统从而提高了物流资源的利用率,使产品能够及时有效的送到顾客的手里,提高服务质量。二是组织内部的网络化。菜鸟模式在线上运用云计算、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来实现与各个战略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

3.2 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供应链数据服务。实现对顾客需求的准确预测

例如,四川的买家在淘宝上购买了杭州某商家的商品,重庆的买家下单后,商品从成都的仓库配送,在24小时之内,商品就从成都的仓库到达买家的手中。这样一个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网购,但其中却包含了对消费者科学的预测、各环节之间相互的协调、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等。而其中首先的是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对顾客的需求进行预测,通过大数据可以预测到西南片区主要的销售种类、销售数量等,在货物上架之前,商品就要运送到成都的仓库,从而当买家下单后,商品能及时地从仓库发出配送到买家的手里。马云打造的菜鸟物流在大数据的反应和处理上就占有了极大的上风,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模式。

3.3 建设仓储物流和提供一体化服务来降低物流成本

仓储是菜鸟物流的关键之一。马云通过与政府谈判在政府手中低价拿到地从而在各地建立自己的仓储中心。并且马云与复兴集团相联合,通过复兴旗下的复兴地产在拿地、建设、仓储地产物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来建设菜鸟的仓储中心。菜鸟先后在中国15个城市建立了仓储中心,马云通过在各个城市建设仓储物流并且提供一体化的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这样能大大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3.4 作为不成熟的第四方物流面临着极大地挑战

通过对菜鸟模式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菜鸟的物流模式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大相径庭。菜鸟物流不是自身去做快递,没有自建的物流团队,它通过整合自己与其他组织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来提出自己的系统设计。菜鸟物流更像是一个监督者和管理者,而不是一家快递公司。通过菜鸟模式的特征,我们可以知道菜鸟物流其实是第四方物流而不是传统的单纯完成物流服务的组织。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尚且起步较晚,而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率先提出的,我国第四方物流在理论研究上都尚未发展成熟,在实践方面是少之又少。菜鸟把众多的快递公司整合起来形成一套社会化的仓储资源并向各个制造商、电商、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商等开放,并实现各个资源平台的信息共享,并且菜鸟物流为各个组织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系统计划。马云在中国开启的较为新颖的第四方物流模式将开启全新的第四方物流的时代。纵观中国的现代物流业,第四方物流多是概念化、抽象化的,与实践是相差甚远。而马云打造的菜鸟第四方物流是一次将概念具体化的实践探索。因此,菜鸟物流作为第四方物流将面临诸多的挑战和考验。

4 通过菜鸟模式的解析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建议

4.1 提高物流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革命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物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流业需要各个节点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信息的快速、准确地传递和共享。电子商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物流企业更加个性化、专业化和集成化。另一方面,从物流的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各个方面来看,信息技术都是一个物流企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都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物流企业应该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完善信息电子系统。菜鸟物流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在线和线下各部分资源,运用“互联网+物流”的模式,契合时代的发展,并且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因此,现代物流企业要增加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各个节点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物流成本,实现自身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4.2 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实现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和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电子商务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所构成,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依托于物流的发展。电子商务活动中商品的交换、分配、消费都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撑,而电子商务网络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菜鸟物流做的不仅仅是快递,菜鸟物流联合电子商务企业、供应链服务商和物流公司等一起进行协调发展。因此,现代物流不仅仅要想着如何做好快物流,还重视电子商务网络和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想要行业的持久发展,就要改变其传统的服务模式,要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3 提高对大数据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物流效率

物流的各个过程中都包含对众多物流信息的处理和分享。如何在这么多种类和庞大的信息中提取有效得信息就要基于对大数据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马云曾说过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未来能够改变世界的是数据而不是其他。因此,现代物流要提高对大数据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整合好大数据的资源,为自身的发展谋求优势。

4.4 政府部门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和引导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菜鸟的产生也得益于马云在政府的手中低价买到了土地来建设仓储网络物流产业中心,这也使得马云的网络化的物流地产得以产生。这不仅是马云的个人魅力也是马云与政府谈判的结果。政府也应该意识到我国现代物流正是需要政府大力扶持鼓励的时候。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速公路、航空枢纽、新干铁路线和沿海港口等各种基础建设。与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体系相比,我国的交通网大大落后。只有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新型的交通运输体系和仓储系统,才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最为结实的基础和优越的发展条件。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