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1 14:51: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管理相关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88
1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现状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中包含实践教学内容,倡导将实践过程和理论讲解相融合,注重知识、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过程树立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学成后具有有较强的财务分析和会计处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财务管理领域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企业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双方的现状是:高校方面存在课程设置背离市场、教学理论滞后甚至脱离实际、实训场地设施不健全、学生参与实践机会不多等问题;用人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没有时间等待一个新手的成长,需要毕业生能够来了就上,也就是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
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性质重要,又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因此企业很难让非企业的人员到相关岗位参观学习。企业复杂的审批流程,财务管理的独特运行模式,一系列新入职的问题都会在毕业生就业初期一一显现,这这就要求高校在给用人单位输送人才的同时,要争取多送一段路,多带一程,即让毕业生在就业初级阶段遇到实际工作问题有能力寻求到解决途径,并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信,缩短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磨合阶段,争取早日成为企业独挡一面的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合格职员。
在此种情况下,高校采用以往落伍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企业需求,因此高校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刻不容缓而且意义重大。
2行动导向理念及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引入该理念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行动导向理念源于20世界80年代的德国。发展至今,已被我国高校各个学科的教学广泛采用。行动导向中的“行动”意味着参与、实践、互动,在行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行动导向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即职业性,使学生将知识灵活应用于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强调学习过程中行动的合作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几个环节:计划、决策、实施、成果展示、检查、评估。该理念下包含一系列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作为一种全新的授课理念和思想,行动导向更强调手、心、脑的共用、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对理论进行讲授的教学过程,注重案例和项目教学,学生和教师是行动的主体,用分解“任务”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和创新才能并且更具有行动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作为教育模式重大改革,被高校教学应用后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而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着重于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综合素质人才,而行动导向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3行动导向理念下的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3.1课程设置方面
我国高校应根据企业就业岗位,设置对应课程,制定指标流程,安排课程内容,完成所学任务,按照课程的内容和进度编制实践作业计划和进展报告。针对不同岗位,指定相关教师,合理统筹实践项目的顺序,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形成符合就业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设计授课过程。
以行动导向理念下的项目教学法为例,教师可通过设定某情景模式的具体项目,引导学生个人或小组自学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项目教学的教师通过针对职业岗位性质设置教学内容和工作场景,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和具体案例完成学习任务的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授课教师仅给予适时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在教材选择时,面对目前市场上种类繁杂众多,质量良莠不齐,财务软件五花八门,功能层出不穷的现状,要求高校依据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甄选课程所需的教材,要求所选教材应满足行动导向理念,具有案例设置的授课内容,教学以任务如何分配、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教师如何指导为思路。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还要注重培养学习者对新事物的灵敏度和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形成举一反三,善于归总结的能力,掌握学习知识技能的方法,以便提高工作中临场发挥的能力。
3.2师资建设方面
高校应树立全方位的用人机制,必要时应聘请行业与知名企业善于表达、乐于教授的一线财务人员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请他们对其日常财务工作进行梳理性讲解,在此过程中将有助于使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员工,感受职业氛围和职场气息。同时,高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可以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实习与实训,让其身临其境体会员工的真实感受并及时发现在具体财务管理的中遇到的问题,丰富教师财务工作的实际经验。高校应建立考评制度,要求教师带着实习与实训的体验再回到课堂,将切身体会回传到学生心中,以促进教师的知识和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高校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新购买授课所需的相关设备,提供较好的实践教学辅助设施,实现教学设备现代化,营造符合企业的模拟场景和工作环境。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教学和学生实习场所,也可以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计划,或者高校自己成立财务管理类相关公司,为学生和教师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3.3教学监督评价与后续跟踪
行动导向教学在按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实践教学后,在教学与实践成果评定上应建立由学生、教师、高校、企业等多方教学效果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任务完成时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评价。其他学科的实践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这种教育理念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校财务管理在引入该理念教学过程中应循序渐进,注意欲速则不达。对于教师来说,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更多的是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应把握好尺度,避免出现监督乏力的局面,影响行动导向教学的预期效果。
4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实践教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势的塑造力不可小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若想在实践教学方面日益完善,合理有序的改进和创新教学工作,提高实训课程的参与度与比重必不可少。由于笔者知识面及研究领域有限,简单提出以上几点策略和思路,希望抛砖引玉,以待更多学者同仁深入研究和探索,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及实践教学等方式向更深层次推进,以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既切合企业实际需又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方针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许平彩.我国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0,(10).
关键词:现代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理论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理论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还有很多需要充实和丰满的地方,笔者将结合工作实际,就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当前财务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设计措施。
二、当前财务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概念不规范
当前很多财务管理学教材以及其他相关出版物对于财务管理相关概念的命名和阐述各不相同。由于我国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比较晚,很大成分上借鉴西方成熟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过程中需要翻译大量的外文文献,造成很多专业名词在命名上差异。很多词汇尽管翻译不同,但是财务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能够轻松明白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影响阅读。但是,也有很多专业词汇属于不常见词汇,专业性很强,而且与很多词汇在大方向上表意相同,仅仅在细节部分不一样,这样的词汇的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就十分重要,财务管理概念规范化建设十分必要和重要。
2、部分财务管理理论欠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本市场日益繁荣,资产交易更是家常便饭,然而还有很多财务管理出版物中缺乏资产评估理论;市场经济是典型的短缺经济,在短缺经济环境下,对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十分重要,同样的,很多相关书籍中缺少这一概念的研究。当前,部分资产管理理论欠缺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与我国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格格不入,实践探索的高度与理论研究的缺乏的矛盾日益尖锐。
三、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设计
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内容
第一、财务管理要素和相关概念。现代财务管理是相关工作人员在企业这一特定环境下,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合企业财务活动实践,对资金运动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活动。要按照这一概念规范好财务管理的各项要素和概念。
第二、财务管理的任务和职能。财务管理的职能在于企业在聚财方面、用财方面、生财方面、监督方面以及综合平衡方面等。而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评判财务工作成果的标尺。
第三、财务管理环境理论。要充分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并分析环境对理财的影响,并研究应对措施。
第四、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假设是从事财务管理相关研究工作的前提,主要涉及:财务个体假设部分,持续经营、奋起管理假设部分;自主理财假设部分;特定环境假设部分以及消息可靠假设部分几个内容。
第五、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财务管理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和行动准则,是有效实行财务管理的保证。
第六、资本时间价值理论。对于资本时间价值的研究十分重要,在资本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也是如此。
第七、资产结构理论。资产结构论是研究企业内部各种资产构成的理论,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
第八、投资理论。投资理论是研究各种不同类型投资的相关特点和规律的理论,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投资的优化组合,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九、资产评估理论。资产评估理论是资产管理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按照科学而固定的评估原则以及相关程序对待评估资产进行价值上的评定和估算,为企业在特定资产业务上提供价值标尺。
第十、资本运筹论。资本运筹对企业资产管理十分重要,涉及到资金的筹集、调用等方面。资本运筹论主要内容涉及资本运动理论、资本筹集理论以及资本运用理论等。
2、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要求
第一、概念准确。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严肃性要求基本理论概念准确性和规范性,要充分保证专业词汇、专业概念表意的准确性、唯一性。
第二、内容全面。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要充分考虑到内容的全面性,与此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经济飞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日新月异的现实状况,及时更新和补充必要内容。
第三、结构完整,内部联系完整合理。财务管理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理论,必须充分考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要能够准确反映各个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财务管理要素之间要基于财务管理信息的不同,合理选用财务方法实现有效管理。此外,做好现代财务管理工作,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四、结语
财务管理理论是研究人类各种财务活动的普遍规律以及财务管理规律的理论学科,财务管理理论从诞生到现在仅有一百余年的历史,还处于成长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充实和补充的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财务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探究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设计方面内容。
参考文献:
[1]徐尚鹏.财务管理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财务管理假设;研究状况评价;综述
财务管理假设是基于财务所处于的客观环境下财务相关人员在一些无法做出判断以及未能认识的财务问题上做出的一种正常推断,同时,财务管理假设也是深入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前提。它能预测未知的经济环境,因此它也是对财务对象和财务目标进行研究的必要限定条件。
一、财务管理假设研究的主要观点
国内较早的研究财务基本假设专家:王广明和刘贵生认为财务基本假设是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前提,并且归结理财主体与自主理财假设,资金市场健全假设,连续经营假设为财务管理假设的三个方面。(王广明、刘贵生,1989)。
而最早支持起点论的学者:于君认为,财务管理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她提出了简单性原则、解释性原则和预见性原则这构建财务理论的三大原则,并通过这些原则提出五大假设,即财务主体假设、财务自主假设、财务可控假设、资金市场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于君,1991)。
李沪松以假设的基本性质和整体性质为出发点,认为重要性、公理性和适时性是假设的三个基本性质,而同一性、贡献性、排中性和独立性则是其整体性质。同时,相对应地提出财务主体假设、资金市场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财务风险假设和管理行为假设这五个假设(李沪松,1994)。
王培泽、熊焰指出,财务假设是财务原则赖以存在的基本假定,并且对财务假设与财务原则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五个假设,包括财务主体假设,自主理财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财务分期假设,财务可控假设。(王培泽与熊焰,1994)。
林丽以财务假设的特征为研究思路,认为财务假设应具备客观性、动态发展性和适应性。由此为基础,提出了:理财主体假设,有效市场假设,资金再投资假设,风险和报酬同增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这五个财务假设。(林丽,1997)。
王棣华认为,要构建财务管假设,需要从财务的概念和其本质入手,因为,对于财务的不同认识产生的假设也不同。因此,在提出自己对财务的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财务管理假设应有七个不同的假设,包括:理财主体独立、财务关系客观性、谋求价值增值、利益平衡分配等。(王棣华,1997)
王化成则更注重对财务假设和一些诸如财务目标、财务原则等的财务相关概念进行区分,认为如不对此加以区分,提出的假设就会有所偏离,甚至超出假设的范畴。由此,王化成提出,财务管理假设应该包括:持续经营假设、有效市场假设、理财主体假设、资金增值假设和理性理财假设这五个一级假设(王化成,1999)。
乔世震与张晓燕认为财务假设存在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在不同的财务环境下,人们会对财务现象产生不同的认识,因而财务假设往往难以进行逻辑抽象,达成共识。(乔世震、张晓燕,1998)。
李双在前人的基础上,采用演绎法进行推论,对财务管理假设性质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创造性地提出历史性是财务管理假设的基本性质之一。并以此为基础相应的提出了:财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自主理财假设、理性理财假设、财务分期假设等十个假设(李双,2006)。
马广奇和彭宏超通过分析,提出了财务管理假设的八个特点,在之前提出的观点的基础上更为新颖、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基础性。通过财务管理假设特征确立研究思路,从而提出了:货币时间价值假设、理财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资金增值假设、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关假设等财务管理假设等十二项基本内容:(彭宏超、马广奇,2007)。
二、财务管理假设研究状况的评价
我国对于财务假设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起步较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文章数量来看,有关财务假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够充分,相较于其他财务基本概念以及财务相关学科的研究而言,关于财务假设研究的文章明显偏少。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财务环境的不确定性、财务问题的复制性、以及财务决策的相对主观性使得难以对财务现象予以逻辑抽象,并进而上升到假设的概念阶段。
从研究内容来看,财务假设分歧较大,不仅表现在假设的内容上,假设的数量也大为不同。虽然不同文章是以不同的研究思路(如概念导向、性质导向等)提出假设的,但所提出的假设仍然存在概念、种类及层次模糊不清的现象,且也没有清晰地对财务基本概念与财务假设予以界定。(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于君.建立财务假设理论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1991(3).
一、财务管理假设研究的主要观点
国内较早的研究财务基本假设专家:王广明和刘贵生认为财务基本假设是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前提,并且归结理财主体与自主理财假设,资金市场健全假设,连续经营假设为财务管理假设的三个方面。(王广明、刘贵生,1989)。
而最早支持起点论的学者:于君认为,财务管理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她提出了简单性原则、解释性原则和预见性原则这构建财务理论的三大原则,并通过这些原则提出五大假设,即财务主体假设、财务自主假设、财务可控假设、资金市场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于君,1991)。
李沪松以假设的基本性质和整体性质为出发点,认为重要性、公理性和适时性是假设的三个基本性质,而同一性、贡献性、排中性和独立性则是其整体性质。同时,相对应地提出财务主体假设、资金市场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财务风险假设和管理行为假设这五个假设(李沪松,1994)。
王培泽、熊焰指出,财务假设是财务原则赖以存在的基本假定,并且对财务假设与财务原则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五个假设,包括财务主体假设,自主理财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财务分期假设,财务可控假设。(王培泽与熊焰,1994)。
林丽以财务假设的特征为研究思路,认为财务假设应具备客观性、动态发展性和适应性。由此为基础,提出了:理财主体假设,有效市场假设,资金再投资假设,风险和报酬同增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这五个财务假设。(林丽,1997)。
王棣华认为,要构建财务管假设,需要从财务的概念和其本质入手,因为,对于财务的不同认识产生的假设也不同。因此,在提出自己对财务的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财务管理假设应有七个不同的假设,包括:理财主体独立、财务关系客观性、谋求价值增值、利益平衡分配等。(王棣华,1997)
王化成则更注重对财务假设和一些诸如财务目标、财务原则等的财务相关概念进行区分,认为如不对此加以区分,提出的假设就会有所偏离,甚至超出假设的范畴。由此,王化成提出,财务管理假设应该包括:持续经营假设、有效市场假设、理财主体假设、资金增值假设和理性理财假设这五个一级假设(王化成,1999)。
乔世震与张晓燕认为财务假设存在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在不同的财务环境下,人们会对财务现象产生不同的认识,因而财务假设往往难以进行逻辑抽象,达成共识。(乔世震、张晓燕,1998)。
李双在前人的基础上,采用演绎法进行推论,对财务管理假设性质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创造性地提出历史性是财务管理假设的基本性质之一。并以此为基础相应的提出了:财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自主理财假设、理性理财假设、财务分期假设等十个假设(李双,2006)。
马广奇和彭宏超通过分析,提出了财务管理假设的八个特点,在之前提出的观点的基础上更为新颖、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基础性。通过财务管理假设特征确立研究思路,从而提出了:货币时间价值假设、理财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资金增值假设、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关假设等财务管理假设等十二项基本内容:(彭宏超、马广奇,2007)。
二、财务管理假设研究状况的评价
我国对于财务假设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起步较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文章数量来看,有关财务假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够充分,相较于其他财务基本概念以及财务相关学科的研究而言,关于财务假设研究的文章明显偏少。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财务环境的不确定性、财务问题的复制性、以及财务决策的相对主观性使得难以对财务现象予以逻辑抽象,并进而上升到假设的概念阶段。
从研究内容来看,财务假设分歧较大,不仅表现在假设的内容上,假设的数量也大为不同。虽然不同文章是以不同的研究思路(如概念导向、性质导向等)提出假设的,但所提出的假设仍然存在概念、种类及层次模糊不清的现象,且也没有清晰地对财务基本概念与财务假设予以界定。(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于君.建立财务假设理论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1991(3).
关键词:财务管理;新经济;概念特点;目标;创新发展趋势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特征
1.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种与企业的财务相关的活动,是在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下,对企业的资产、住处、收入和企业在运行中融资所需现金流以及企业的相关盈利等的综合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最为核心的一项工作内容,所有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都必须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且能够完善处理好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
2.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企业在市场中的运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对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工作关系等进行统筹的规划和安排,并且需要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之间能相互配合、通力合作。财务部门是企业最为核心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门,去工作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综合性。企业财务部门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指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以价值为基础单位,以企业的盈利为最终目标,对企业爱经营活动中所需的各项资金和现金流进行统筹的安排和规划。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更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对自身管理模式的分工更加具有专业性,这也给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既要对企业的资金规划安排进行管理,又要对企业各部门的资金安排作出合理规划。因此,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即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不乏相对的综合性。(2)广泛性。企业财务部门管理工作的广泛性指的是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对企业各部门、各项工作的财务方面进行管理。在一个企业中,财务部门需要对企业一切与资金有关的活动进行管理,因此,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与企业中的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于企业其他部门的资金成本控制有着指导的义务,并且要指导各部门依照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制定的制度进行活动的规划安排,以实现企业盈利的最终目标。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以企业的盈利为最终目标并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长期发展和生存,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财务部门对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关于资金和现金流方面的期望目标,其核心内容是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成为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管理依据,促使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工作能以该依据作为管理工作实施的标准。企业在财务方面实施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其只要目标有:第一,从企业的切身利益出发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以保证能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第二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生存出发构建相应的约束机制,在企业中实施以责任制为管理方式的经济管理办法,进而达到约束员工行为的目标,并使员工的行为能从企业的利益出发;第三,从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出发构建民主的理财制度,以保证员工在企业中的主要地位,从而实现激励和促进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盈利。
三、新经济下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发展趋势
1.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使其变得更加多样化,既要能保证减少企业运行的成本,又要能保证维护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各员工而言也是一种具有约束作用和激励作用的“合约”形式,同时也是为了降低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随需支出的成本。由于企业和人之间可能会存在利益之间的冲突,因此,企业为了能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威胁,就必须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制约、激励人在工作中的一切行为,而这也就是企业所需支出成本的主要原因。
2.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要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要从下面的两方面出发:第一,从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出发。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企业转变传统在财务管理方面以资金为管理核心的管理理念,在管理方面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着重针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进行管理,以保证能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第二,从动态化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企业随时会面林来自各方的的挑战,因此,各企业应当要有动态化的管理理念,以市场竞争的需要为目标,对市场的得发展和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分析,以提高企业能在市场的动态变化中的竞争力。
3.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要创新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方式,首先,要创新企业的融资活动。在新经济下,知识应当成为企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因此,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对企业员工知识技能的培养,加强企业的知识和治理资本,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次,要创新企业的财务分配方式。公平公正的财务分配方式是提高企业员工满意度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创新型的财务分配方式应当在时代的要求下实施按知识技能进行分配。结语在新经济的发展要求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创新趋势应当从财务管理的制度、理念、分配方式等进行创新,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中的竞争力。
作者:刘畅 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财务治理;财务管理学;财权配置;财务文化
一、界定内涵: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约定
近年来,我国的财务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对财务治理的内涵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程宏伟(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财务治理主体对企业财力的统治和支配,即关于企业财权的安排,它决定财务运营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财务政策;杨淑娥(2002)则把财务治理理解为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饶晓秋(2003)提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林钟高(2003)指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以上这些有关财务治理的定义,虽然都从不同角度对财务治理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要么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将“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等同,要么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或者只强调财权配置的重要地位而忽视其他方面,因而无法全面准确地理解财务治理的内涵。
综上所述,对于财务治理内涵的理解,笔者比较倾向于衣龙新(2005)的概括,即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的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既肯定了财务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又强调了财务治理是对财权的合理配置,同时还突出了财务治理是为了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绝大多数财务管理学教材都认为,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表明财务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其直接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和企业的价值。
从以上对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约定可以看出,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主要在于,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其目标是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财务管理则是一种运行机制,其目标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财务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财务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财务奔向目标。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共同点,那就是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同源性(都以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为基础);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对象具有同质性(都涉及到财权问题);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具有体系上的统一性(同属财务范畴且都是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框架和轨道,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模式特征。
二、财务管理学目前存在的缺憾:基于财务治理的考量
“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这一概念特征决定了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应从财务的二重性:经济属性(财务活动)与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相结合来进行考察。但现实情况是,传统财务管理学仅从数量层面来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分析和论述,而对财务的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的处理这一财务管理的本质问题却一带而过。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综合管理,企业内部各种权利的制衡、责任的分担以及利益的划分,最终将以财务的形式体现。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加强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够的,应注重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务权利和责任的明晰界定和有效行使,以及在公司治理中的财务行为规范等财务治理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当人们过于注重研究财务管理学的具体内容时,却忽视了一个对推进公司财务理论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把握财务管理学的特征。
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来观察,笔者认为,传统财务管理学存在以下的缺憾:第一,把企业财务行为视为一种把非经济动机排除在外的纯经济行为,较少关注制度与财务文化等社会因素对财务行为和财务效率的影响,而是把影响财务行为的制度看作是一既定的前提而加以认同,致使制度无法纳入财务行为的解析框架,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缺乏深入的分析,从而使财务管理学的构建日趋保守乃至封闭。第二,没有进行相关财务治理影响分析,因而产生对“财权配置”问题的轻视及与此相关的“内部人控制财务”,导致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监控的弱化及其财务利益的受损,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第三,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理论前提,必然形成对经济属性(财务活动)的过度关注而轻视其社会属性(财务关系),从而加剧财务冲突和财务道德的失落。
三、财务管理学再造:基于财务治理的创新
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特定的企业假设基础之上,企业的不同界定和企业特征的现实变迁都会对公司财务理论产生决定性影响。现有的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传统的企业特性之上,从总体上属于价值管理理论。诚然,企业作为系列契约的联结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即企业的本质特征并不在于这种联结以及实现这种联结的契约本身,而是在于形成这种联结之后的企业财务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财务关系。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和现代企业理论对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研究,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便成为当前公司财务理论的主要议题。现实表明,单纯从各自的学科出发独立研究财务管理或财务治理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现实经济的需要。因此,财务管理学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丰富理论内涵,就必须与财务治理进行交叉性融合研究。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界定与企业财权的有效配置
合理界定和选择财务目标,建立和完善财务的导向机制,是保证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高效运行并实施有效对接的前提。近年来,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势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不太完善等现实背景下,新《企业财务通则》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其资源供给者创造财富的受托经济责任,也是当代财务管理学教材普遍接受的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些过分强调股东或企业价值的财务管理目标,势必会将非价值性的社会责任排除在财务管理目标之外。结合我国公司法改革局限于“股东至上”的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被弱化的现状,以及企业是在复杂的、充满竞争的关系网络中开展经营活动的现实,笔者认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应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矛盾,而且还使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得以有机结合,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就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由企业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总是与宏观社会的要求保持绝对的一致性。于是,国家往往利用法律手段来强制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许多场合无法完全进行硬性规定。这就需要企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这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若过分强调企业的经济性目标而忽视社会性目标,将会失去社会的支持,从而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随着SA8000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实施,企业重视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责任以及落实社会责任便有了最佳保证。这一坚持多边主义的理财目标,是与公司财务治理的思想和目标相适应的。按照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企业财权配置不能只考虑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财权配置中都有权享有相应的财务权利,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诉求。此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相机财务治理,也应在财务管理学再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重视制度因素在财务管理学中的地位
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因素可按财务活动的关系分为财务本体性制度和财务关联性制度。但目前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学中,只是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税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散见于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和资产重组及清算等财务活动中,而对在性质上并不是财务性的却会对公司财务行为及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网络起约束和限制作用的财务关联性制度(如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伦理道德等)闭口不谈,这不仅背离现实而且还会把财务管理学引入歧途。财务管理学的再造,除继续重视和完善财务本体性制度对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约束,还应当重视财务关联性制度与企业财务行为之间关联性研究,这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引入财务关联性制度的研究,将有利于摆脱现有财务管理学“就财务论财务”的思维偏差,使财务管理学再造更具动态调整性和环境适应性。
(三)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
财务管理学如果只关注具体的资金运动而忽视在这一过程中的激励与监督问题,势必会导致资本运营的效率低下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因此,财务管理学再造就必须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目前的财务管理学中在阐述企业财务活动时,本能地运用了诸如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会计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来约束与制衡管理者,而对于内部控制这一影响企业命运的制度安排却没有片言只语,这与企业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本质要求极不相称。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融入财务管理学再造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公司的成本问题,仅仅靠制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激励机制能够通过委托人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促使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增加委托人的效用。近年来,以财务治理的观点考察薪酬对公司财务业绩的敏感性渐成潮流。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应采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但股票期权的应用是有条件的,需要有比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资本市场和透明度高的公司信息披露及相关的法律框架等,而这些条件我国目前并不完全具备。我们在财务管理学的再造中,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关注中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能掉进“国际大厨房陷阱”而食洋不化。
(四)关注财务文化对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的作用
目前的财务管理学较为强调和崇尚“工具理性”,致使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等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在现代企业理财中倍受蹂躏而变得支离破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也日趋恶化,使企业无法实现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学关注资本、成本、利润等本是应有之义,但影响和决定这些物化因素的人及其行为也不应该忽视,因为这有利于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企业财务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是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而一贯倡导、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循的理财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会、凝聚而形成的整体财务管理精神风貌。财务准则有形而财务文化无形,但财务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却无处不在。鉴于财务文化对企业竞争力所具有的原生性决定作用以及它所蕴涵的更为深刻的企业本质特征,要求人们在财务管理学再造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财务管理学再造关于企业财务文化研究,其最终成果是要拿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与中国企业协调发展的财务文化发展战略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 申书海,李连清. 试论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与对接. 会计研究,2006,(10).
[2] 伍中信. 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会计研究,2005,(10).
[3] 李心合. 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新制度主义与财务学的互动和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 衣龙新. 公司财务治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林钟高,王锴,章铁生. 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内容摘要:】财务管理理论的新颖性、系统性、科学性,对于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应包括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为主的基本理论、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过程为主的结构理论以及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为主的相关理论。这三部分紧密相连,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形成了一个内容完整而又逻辑严密的体系。
处于市场经济体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是一个不断失去平衡又必须不断争取新的平衡的矛盾体。在争取新的平衡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财务管理是一个重要角色。作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财务管理理论的新颖性、系统性、科学性,对财务管理能否扮演好这个角色起着决定作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是一个庞大的,但层次、线条、结构又都非常清晰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为主的基本理论;二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过程为主的结构理论;三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为主的相关理论;这三部分紧密相连,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形成了一个内容完整而又逻辑严密的体系(如图1所示)。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内涵
外延
基本理论
相关理论
结构理论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是对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是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过程等组成性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是对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图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不仅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目标、机制、职能等基本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和系统概括,而且还包括一些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约定(如图2所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根据“管理”这一普遍存在的、作为管理者的人的主观活动所应包括的要素,以及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的哲学思辨演绎而来。管理应该包括对象、方式和目的三个基本要素。
财务管理的对象,无非是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收回和资金分配等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着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方面。就财务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只能通过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来得以体现,管理目的也只有通过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才能实现。就财务管理的目的,它不仅要与现代企业目标一致,而且会在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更加具体。
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概念应表述为:以现代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从对财务管理概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它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是现代企业所要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客体,从而也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质的规定。
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四个阶段,即五种财务活动的依次顺序来实现的,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序问题。这种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不断周转来实现的,但资金周转的实现是以资金循环为基础的,对这一实现方式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问题。
现代企业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主要是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基本理论
是什么?
能干什么?
概念
职能
对象
机制
目标
演化作用
图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还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概念中“组织财务活动”说明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处理财务关系”是指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那么,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和特定社会的经济模式就成了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微观和宏观的决定因素,也可称其为财务管理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这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表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具体化为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营运能力,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抽象的表述,而且使财务管理的目标变得可以计量。在此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效益最优化,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赢。
(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由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一般来说,健全、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①动力机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进财务活动有效运行的机制;②约束机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机制;③调节机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障碍,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机制;④风险机制,这是应付财务活动中意外情况和意外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机制。
(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是财务管理机制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根据我国目前市场发展已经达到和将要达到的水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职能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决策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的能力;②调控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资金供求的调节能力和对资金使用与资金耗费的控制能力;③反馈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根据回输的信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再管理的能力;④监督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能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上述四种职能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四者共同处于财务管理系统内并发挥作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过程等组成性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形象表述和系统概括。因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应集中研究两个相似而又不相同的问题:一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二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如图3所示)。
结构理论
财务管理客体
财务管理主体
对象的客观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门学科
一项工作
边界认定
顺序认定
内容组成
过程组成
对象的规律性
人的认识的规律性
资金筹集管理
资金投放管理
资金营运管理
资金分配管理
预测(提出)
决策(选择)
预算(落实)
控制(执行)
分析(检查)
出发点
考虑
形成
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引起
依据
则有
图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延伸,是在财务管理这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它是由资金运动过程即财务活动过程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集中表现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与资金分配四种重大财务行为的顺次发生和顺次进行。与此相对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资金筹集管理。资金筹集是现代企业从有关渠道,采用一定方式取得经营所需资金的行为。就资金取得的方式与渠道别不赘述,但由于采用不同方式所取得资金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而筹资方式的不同组合又会给现代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筹集管理,就是选择最适当的资金筹集方案,规避财务风险,在最有利于企业的前提下获得经营所需的资金。
2.资金投放管理。资金投放是现代企业将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其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一般来说,不同的资产项目会对企业的效益在时间和形式上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不同的投资去向及投资去向的不同组合会产生种类和程度各不相同的风险。因此资金投放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案,在成本与效益、风险和收益最优组合的条件下使用资金。
3.资金营运管理。资金营运是现代企业对通过资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项资产的利用、调度和管理行为。资金营运管理就是选择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利用各项资产。
4.资金分配管理。资金分配就是现代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过程中收回的资金分配用于不同方面的行为。资金分配管理就是选择最佳的利润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得以改善,财务能力得以增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四项内容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前一项内容都是后一项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项内容都是前一项内容的继续和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会使各种财务行为更加合理和有效,从而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延伸,它是由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决定的,由此,它应该由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具体环节顺次构成。
1.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结合企业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可能具有的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及可能达到的状况进行判断和测算的过程。作为整个财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是实施财务控制的标准,是开展财务分析的根据。
2.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对财务预测所提出的诸多财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本着成本与效益的原则,主要研究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的时间、方向、数量等问题,是各项经营决策的核心和综合反映,其科学性直接决定着财务预算的合理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没有财务决策,财务预算、控制和分析甚至财务预测,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对财务决策所选定的最优方案的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反映。他为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确立目标和任务,既为财务控制提供依据,也为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尺度。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有秩序,它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又是财务控制和分析的基础。
4.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有关财务信息,影响与调节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按照预定目标运行的过程。它既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
5.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考核企业财务效果,以便为其它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财务分析作为财务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上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完成,也意味着下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是两个循环交替的转换点。
总之,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这五项财务管理具体工作的各自特征,决定了它们在财务管理全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职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决定了它们作为财务管理全过程的五个具体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只要财务管理人员能保证财务预测的准确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财务预算的真实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就能够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反映和系统概括,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是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和制定财务管理原则的前提,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原则都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如图4所示)。
相关理论
财务管理环境
实践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无形(软)
有形(硬)
制度、管理者水平、企业文化
条件、能力
市场体系
政策与制度体系
商品、劳动力、资金、技术
财政、税收、产业、收入、外汇
财务管理观念
认识
竞争观念
效益观念
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风险观念
财务管理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
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再实践
决定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图4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相关理论研究的起点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作,因为它处一个多元冲击,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中,企业欲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制定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导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集合,这些条件和因素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财务行为,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决定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始终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它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无形环境,也称软环境,主要由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企业素质等因素构成;二是有形环境,也称硬环境,主要由企业的各种内在条件和能力构成。有形环境主要影响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而无形环境既影响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也影响财务管理自身目标的实现。
而外部环境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它也可以分为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无形环境,或称为软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或称为硬环境。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会在时空条件和规模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而无形环境则会在观念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
就现代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财务行为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密切的联系,即财务管理环境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应根据自己所面临的环境来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财务行为。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和束缚,并确定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行为中的能动作用,也才能提高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其目标。由此,财务管理应确立以下几种新的观念:
1.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竞争促使现代企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寻求更有效的经营方式和更有力的经营方法。由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承受和消化冲击的应变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2.效益观念。取得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起码要求,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间耗费来完成其生产经营过程,而这种时间的节约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节约来实现,这就需要有有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按照“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来组织财务活动,选择财务行为,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全面财务监督。
3.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即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其差异称作利息。利息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宏观方面可以动员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微观方面,可以刺激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确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重视利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并且按照经济上合理性和可能性的要求,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4.风险观念。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差异,从而使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现代企业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大,另外,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企业的财务活动带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分散等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加以控制,以正确有效的实施财务决策。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是作为管理者的人在对财务管理环境有了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是将已经形成的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理性认识(财务管理观念)再回到财务管理实践中去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它将具体承担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任务。企业财务管理除了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外,还应遵守以下具体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应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这是投入产出原则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再生产活动得以延续的发展的基本要求。
2.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获取收益使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由企业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所引起的。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3.资源合理配置原则。财务管理具有价值管理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各项经营要素的搭配情况直接体现在有关财务指标和各相关财务项目上。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的相关财务项目必须在数额上和结构上相互配套与协调,以保证人尽其才、财尽其用、物尽其用,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效益。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创新;原则;路径
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规律和财务管理规律的高度概括, 是通过企业管理实践积累起的一套反映企业财务本质,揭示财务规律的知识体系。也是一整套具有层次性结构和功能的、对财务运行机制进行全面描述的理论系统。它来源于对企业财务活动规律的总结,同时又能反作用于企业财务活动,指导企业财务工作实践。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必要性是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不系统、不规范、不完整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一、财务管理理论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必要性来源于现阶段财务管理的局限性,因此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也应建立在此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原则,作为创新过程的指导。
(一)系统性原则
基于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系统性有待于加强,国内学者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的某些方面,对某些财务管理体系的因素进行归纳,未研究因素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全面的理论系统。因此,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首先应遵循系统性原则,用整体的观点、关联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环境适应的观点来进行创新。
(二)规范性原则
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不规范性。不同的研究著作对同一概念的定义不统一,不同的国家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相关概念也未达成一致认识。概念不统一,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理论的后续研究和实践的应用。财务管理理论不规范的局限性要求财务管理理论在创新时要明确各个理论因素的含义和本质,弄清概念之间的界限。
(三)完整性原则
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不能按部就班的用西方先进理论,我国许多理论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为了形成我国独有的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理论中适用于我国的部分,并活学活用。对于不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部分,可以进行改造,使之适用,不能改造的则弃之不用。此外,还应深入研究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和规律,对其进行总结和升华,使之形成完整的理论。
二、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路径
(一)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思路
就其根本来说,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的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因此,在实施管理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务观念、依据一定的管理原则,运用专门的方法,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这些是在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创新中遵循的思路。财务管理理论包括目标、假设、内容、观念、原则、方法、职能、性质和外部环境等要素,要做到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就要对财务管理内部要素进行创新。
(二)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策略
(1)相关概念的创新
第一,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活动的范围和方式都发生很大改变,现行财务管理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已经与财务活动不符,因此需要重新界定,例如,我管现行管理理论中,一般用的概念是资金,而企业的财务活动却体现出资本的特征,因此建议用资本代替资金。资本是企业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垫支的资金,它开始于货币资金的垫支,然后经过运用、耗费、收入、分配等阶段再回到原来的货币资金形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资金的增值。资本与资金的区别在于:第一,资本的本质要求是增值,是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而资金只有成为资本之后才有增值的特性。第二,资金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财产物质的货币表现形式,按照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为财政资金、信用资金、保险资金、财务资金等,外延过于广泛。财政资金、信用资金、保险资金是属于社会分配和消费领域的资金,并不在物质生产和流通以内。财务资金是财务活动中所指的资金,是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资金,从开始的货币形式经过运用、耗费、收入、分配再回到货币形式,更多的体现出资本的性质。
第二,旧概念的进一步扩展。在一些概念需要重新界定的同时,一些旧的概念范围已经发生变化,需要进一步扩展。再次以资金为例。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理论对资金的定义是“资金是国民经济中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或者“资金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物资运动的价值形式”。这两种表述都表明资金是以财产物质形态作为存在的物质内容。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活动中,以专利、人力资源、商誉、商业机密等投资入股的现象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把资金的概念表述为财产物质价值的货币表现显然与客观经济现实不相符的。因此,资金的内涵必须进一步扩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财务管理要素的创新
第一,创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进步,伴随着人的思想和观念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范畴不再局限于一个地方,而是全世界。这使得财务管理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更大,因此客观上要求对财务管理观念进行全面创新。
第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新形势下,全球竞争环境的形成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更宽、内容更丰富,因此财务管理的方法要不断创新。首先在财务管理中可以更多的使用量化方法,将运筹学概率学等数学方法运用到财务管理中,使企业的财务模型更加合理、科学,为企业进行定量预测、滚动预算、风险决策等财务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为企业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财务管理系统提供支持。其次,加强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建立网络财务系统,将网络财务逐步融入到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和资源规划中。再次,大力推行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克服过去工作中的消极依赖心理,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进行财务预算管理。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规范和矫正企业的经济行为,把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经营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以实现预算求平衡,进一步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第三,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我国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内容单一,主要是日常的财务工作,如现余、应收应付款、存货等,对筹资、投资以及资本结构、财务风险等方面的 管理比较欠缺。因此,在对财务管理内容创新时,要加大对这些方面的管理。首先,风险管理应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筹资、融资、投资等行为的成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不仅能够识别各种风险,而且能够对你、风险进行估计和评价,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去分析风险的危害,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其次,企业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在知识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知识是企业重要的资本和财富,因此,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和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调整财务指标,把无形资产作为重要的指标体系加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再次,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企业财务活动的日常管理是资金周转顺畅的保证。加强日常管理可以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企业财务日常工作要细致入微,调节好资金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型的关系,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能高效使用,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传武.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视角,2006.
[2]张子军.浅议构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
[3]陈增寿.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8.
一、国企财务管理的概念以及基本特征
(一)国企概念,国企是通过政府直接参与控制或者直接投资的企业与集团,政府的政策与利益决定着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决策行为。国有企业兼具盈利法人与公益法人的特点,主要的营利性表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增值以及保值上,有着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目标、综合国民生产总值等多方面的作用。
(二)国企财务管理。国企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下,国企通过开展财务管理相关活动,有着财务管理活动系统化、财务管理内容决策化以及财务管理职能专业化的基本特征。在现阶段的国企财务管理中,主要应用的模式主要分为相融式财务、分权式财务以及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第一,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国企下属公司绝对拥有财务管理的决策权,总集团间接的管理下属子公司。
第二,集权式财务模式主要是指国企财务管理过程中,其下属子公司在财务上并没有决策权,集团总公司全权决定所有的财务决策。总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相关人员任免、具体的收益分配以及相关投资等有着全部的决定权,子公司对其日常收支、短期预算等事物有着一定的决策权。
第三,相融式财务财务管理模式综合了二者的特点,侧重于在分权管理的基础上恰当的运用集权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程度的集权模式,可以把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分散性与相对集中型,国有集团总公司对下属公司拥有最高的财务管理与决策权力,子公司相对独立,自负盈亏,有着自主的经营与决策权力。
二、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现状与不足
国有企业在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对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存在着弊端与问题。存在的问题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有着一定的影响与制约,下面简单的了解一下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第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观念不强。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的管理模式影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对企业财务与内控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以及内控风险预测等机构流于形式,相关管理系统并不健全。
第二,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有待加强,相关绩效与激励制度较为匮乏。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员工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其工作时间进行考核,对其工作效率、质量、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考察、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主要作用。国有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对激励机制的重视,没有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内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的问题产生。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管理体系。首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认识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内控管理的重要作用与意义。通过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大力宣传其主要作用,加强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理念与措施;其次,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通过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企业员工对相关财务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以及其他指导文件的学习与宣传,通过科学的、合理的设置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职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拓展企业日常管理范围,全面的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风险预测,在整体上完善企业的财务与内部管理系统。
第二,优化完善国有企业的绩效与考核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的执行与监督权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代经营理念的研究与探讨,通过深入的研究,综合企业实际的组织构造、管理模式等进行改革,通过采用净现值、投资回报率等相关财务管理理论进行管理;规划制定企业的绩效考核的整体目标,结合实际的管理状况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目标,全方面的提高企业内部执行与监督管理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的发挥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自身作用。
第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与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国有企业要充分的重视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性,通过招揽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性财务以及内控管理人员提高国企内部的核心竞争能力;也可以通过对企业现有的财务与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在职培训、岗位训练等培训工作,全面的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其次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的硬件设施,要完善企业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设备,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程度,全面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