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1 14:51: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业互联网的优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快得让人不得不拼命,而每个拼命的人,又让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更加飞快,这个循环让人透不过气。
李彦宏,学贯中西,本可以在美国轻轻松松找一份工作,和家人享受国外舒适的生活环境。但互联网却让他兴奋莫名,白手起家创办了百度,并将其做成中文搜索的霸主,然而,面对移动互联新变局,李彦宏每天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高度的紧张,使得他需要将按摩师随时带在身边。李彦宏曾经很感慨地对我说:“互联网变化太快,打个盹就落后了。”
周鸿祎,业界公认的“拼命三郎”。他把奇虎360做上市后,股价不断刷新纪录。似乎三天不拍桌子批评团队的产品做得不够极致,他就浑身难受。从他经常发表的种种正不正歪不歪的言论,就能看出他想传递的理念——不是创新就是颠覆。我好几次和他通话,都发现他病着。大家都说,周鸿祎的一天,等于一般企业家十天的工作强度。
雷军,我的师弟,我原以为他把金山软件做上市后,会好好休息一下。事实上,有一段时间,他是在放松,那段时间里,我们约在北京金融街喝咖啡。见面后,我发现他身上的手机特别多,一会儿拿出一部,不断给我演示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和优点。没想到,没过几年,他却自己跳出来做手机了。我开始并不看好小米的前景——缺少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再怎么牛,还能超过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吗?但现在看来,小米利用互联网已经闯出一条全新的路子。不过,后面几次再看到雷军,我发现他的气色明显不如当年操刀金山软件时了。
我列举以上三个互联网名人,就是想聊聊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极快,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也要快;互联网强调专注极致,这就要求从业者不断突破自我和创新。人人网创始人陈一舟先生多次向我感叹,互联网变化太快,有时,刚研发的产品还没有上线,就已落后。
传统企业家已经非常辛苦,而互联网企业家比他们还要辛苦,还要焦虑。最近,我和一些想变革的传统企业家交流,他们也急切地想用互联网方式,改变自己固有的生产、销售模式。我感觉,传统企业在迈向互联网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弱势,第一,工业化生产,产品没有和用户及时充分沟通,缺少情感诉求,没有自己的粉丝群;第二,渠道层级太多,给终端用户让利不够。
国家行政学院雷强同志的《网络领导》,探讨的是网络时代领导方式这样一个重大主题。
如何提升网络时代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新文明背景下,这个问题格外具有针对性。当前,互联网正急剧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电网……,但是如果没有智慧领导,所有这些智慧都会打折。如何讲透互联网与领导力的关系,却是一个问题。我很赞同雷强同志采取“接着讲,朝前讲,比照讲”的方式,破解这个难题。
领导方式有没有时代性?我认为是有的。因此需要朝前讲。
农业社会有农业领导,工业社会有工业领导,网络社会有网络领导。这种划分本身就意味着,如果时代变了,领导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否则执政能力就会出问题。
朝前讲,就是朝着时展的前进方向上讲。纵观中国各朝代,每当“朝前讲”时,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相对于世界各国就比较高。比如战国时代的未来学家孔子谈治国理政,“朝前”了至少345年(按“独尊儒术”,讲成了来算),中国农业社会由此稳定了2000多年,在各文明中,领导力算高超的。
相反,“朝后讲”时,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比较低。典型如慈禧太后的时候,工业社会已经来了,还在那里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老一套,结果硬让中国在GDP世界第一的位置上落后挨打。
今天网络时代到来了,对领导力的现代化,朝后讲,还是朝前讲?朝前与朝后,是按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的方向来划分的。
朝前讲,就是朝着信息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的方向上讲,朝着工业化之后的第二次现代化的方向上讲。比如,顺着提高信息生产力的要求,朝前讲信息生产方式;顺着提高信息战斗力的要求,朝前讲信息作战方式;顺着提高网络执政能力的要求,朝前讲网络执政方式。“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哪一化都离不开第二次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中那种金字塔结构条件下的领导方式,面临网络挑战。第二次现代化中的扁平化可以更好实现官民鱼水关系,领导“新四化”,离不开领导方式的第二次现代化。
领导方式有没有全球性?我认为是有的。因此需要比照讲。
领导方式既不姓社,也不姓资。在网络时代面前,各国无论信仰什么,都有提高执政能力的共同要求。网络的挑战与机遇对大家都是共同要面对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比照讲,就是比照其他国家的经验来讲。互联网本来是冷战时期美国为防止前苏联的核打击而发展起来的。通过网络化,把核力量分散到各处以躲开集中式的攻击。它的理念是把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不如把鸡蛋放在多个蓝子里保险。分散比集中安全,这是互联网的独特之处。它对领导与管理提出新要求。
冷战结束后,信息资本主义正向着在各领域适应网络离散化、碎片化的方向发展,微博、手机被当作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我所用;通过“国民酷”(GNC),致力于满足老百姓多元化的快乐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都值得借鉴。
相反,领导能力如果只有在集中条件下才能表现得出来,一到分散条件下就发挥不出来。岂不相当于只有把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才安全,放在多个蓝子里反而不安全了?一旦走出温室,离开防火墙,进入全球化的网络丛林环境中,这种路数就会经不起风雨,见不得世面。成熟的做法,不是幻想找到离散化、碎片化的“总开关”,一遇招架不了的时候就把它关上,把头埋到沙子里,眼不见心不烦;而是要善于驾驭离散化、碎片化,让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网页、每一部手机、每一位网民,都成为让鸡蛋变得更安全的蓝子,使广大“微众”成为社会稳定和谐的正能量。发达国家的网络实践正在证明,只要想到,是可以做到的。
雷强同志讲比照美国的“信息化资本主义”讲中国的“信息化社会主义”,从为“人民”服务到为“人人”服务,在现有领导力基础之上,发展出微领导这样的领导力增量,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
领导方式有没有继承性?我认为是有的。因此需要接着讲。
互联网在人们印象中,是新而又新的事物。但天天接触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并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它的许多优点,都需要在继承传统中细细体会,才能得到精髓。
接着讲,是指继承优秀传统。举例来说,群众路线就是网络领导需要继承的最大传统。现在互联网前沿流行众包(crowdsourcing),把精英都做不好的事,交给草根去做。草根对应的就是群众,有时甚至被称为群氓(crowd)。
哈佛大学佩奇教授研究“傻瓜在什么条件下会战胜聪明人”这一课题发现,当系统复杂到极限,也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的时候,傻瓜群组会非常稳定地战胜聪明人群组。因为傻瓜具有聪明人不具备的一个优势,就是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正是复杂系统进化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说要“保护生态多样性”,而不说保护生态最优性)。其实这个道理,就是传统上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网络领导要解决人算算得清的问题,是可以依靠精英的,但遇到了网络中复杂透顶的问题,发扬群众路线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终实现为了群众,才能体现出更高的领导力。
再比如,网络是扁平化的,少有层级节制,没法象任命班长、排长、连长这样去领导。但儒家有修身、齐家这样的传统,用小圈子平行地套大圈子,组成网际网络,就象《地道战》里唱的“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这相当于互联网前沿的小世界网络结构,可以在SNS结构中,通过强关系、弱关系,自组织、自协调地发挥领导作用,实现无为而治。
这样的现象还有许多,说明网络领导要善于接着讲,批判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网络领导》这本书非常及时。现在近半个中国都上了网,网络学生、网络商人、网络农民、网络创客……,都涌进了信息时代的新大陆,希望网络领导不要落在后面。
互联网的出现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经济的投入产出模式,使经济由工业化向知识信息化转变。这不仅改变了长久以来的经济运行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经济本身的涵义,给经济和企业管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在未来,管理方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1、企业的战略由求大求全转向求新求快
工业时代的神话标准是规模,其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当企业的规模增长时,产品的成本减低,从而有价格优势在市场上更容易被消费者本文由收集整理认同。在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在边际收益为零的那一点上实现最优。这种分析方法是以成本为中心的,即各种要素(资本、人力、资源)在产品中的比例随着总产出的扩大而减少,在最优点上,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圣律。
信息时代的成功楷模是速度。在信息社会中,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创新,主要是信息和知识的增量,而信息在互联网上的瞬时性和全球性要求信息的反应速度必须迅速。对市场信息反应快的企业可以迅速抢占市场,建立起在互联网上的信誉度和品牌,吸引足够的消费者的注意力。互联网上的这种信誉一旦建立,其路径依赖效应是巨大的,其成功也必然被“锁入”,极难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后起优势会被这种巨大的路径依赖效应抵消,成功定律将是:只要你是第一个具备了所有优势的企业,你的成功将是必然。就像雅虎(yahoo),虽然其搜索引擎的功能现在被诸如lycos、infoseek等超过,但是它仍然拥有最多的用户。显然,这种模式不是以成本和规模为中心的,因为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其边际收益由于网络效应不是递减而是递增的,因而mr>mc的关系使得只有迅速地进入市场,获得足够的市场认同才能生存获利。
互联网使得“创新的难题”发展到了极至,任何一个大型的企业在创新的面前相对于小型企业都处于劣势。在工业时代,即使你是后来者,只要你有足够雄厚的资本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你仍然可以是赢家,并且可以低成本地享有许多前者开发的先进成果,这种“后发优势”在信息时代很难成立。因为信息时代企业争取的不再是市场份额,而是人们的观念份额,观念的相对稳定性使得后来者很难超越前者。
2、围绕资本建立起来的生产销售体系将转向以信息流动和知识开发为中心的生产管理体系
互联网作为信息载体的特性使个体能够平等地面对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信息,信息的壁垒和垄断都是微小的,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做出决策时所面临的信息是相对完备的。以消费者为例,当一个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巨大的网上信息可以使他在很多卖家的价格和服务之间进行比较,比较的成本仅为相应的网络费用和等待时间,这和在不同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之间奔波的成本相比要小得多。在互联网上,经济活动的市场对于任何一个潜在的进入和退出者的开放性远比工业社会要大得多,因为互联网首先是没有疆域的,不存在各种的疆域限制。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给予了各个经济主体平等的竞争机会,这种机会在互联网上是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限制的,因为工业巨人借以压倒对手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固定的供销体系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很难有良好的体现。互联网的冲击在于将原来围绕资本建立起来的生产销售体系转向以信息流动和知识开发为中心的生产管理体系上来。从这种意义上说,任何一种企
业只要有了充分的知识资源,就可以进入市场,因为有关的资本不再是竞争的关键,市场基本是存在大量的资本而知识稀缺,良好的知识将会是资本争抢的目标,而不是相反。而且建立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企业的成本要比水泥式的小得多,面对的市场则极其广阔。这种相对完全的市场体系使得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分析和管理时必须充分把握住市场的动向,加强信息收集和整理,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但这并不和上面的企业的“先发优势”矛盾,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成功机会在于创新,任何一种创新在市场上的成功机会是巨大的。这种先发企业的锁定优势正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传统制造业 存在的问题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63-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制造业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发展日趋完善,互联网渐渐由消费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从服务业拓展到制造业,互联网在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互联网+”在其他领域大有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形态正在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方向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为“互联网+”提供了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协同的社会分工为“互联网+”注入了新动力,“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创新网络经济、渗透传统产业为导向,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换挡提质,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
(二)互联网思维的定义
互联网思维用当下热门的词汇来说就是“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三)研究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正焕发出很强的生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意义重大。
二、我国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工业化思维仍然盛行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以弱化差异性、强化同质性的大规模生产为特征,以追求更高效率为目标,追求管理的标准化、生产的规模化。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当中,制造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单线的,即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产定销,用户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接受特定的产品,缺乏主动权。而互联网改变了信息获取能力,用户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由之前的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由分散孤立变得相互连接,由消极被动变得积极参与,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被激发,使得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格局。然而,我国多数传统制造企业还没有真正适应这种变化,仍以传统工业化思维为主导,以自我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应用层面到深入融合并改变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互联网+”也同样如此,其影响存在滞后性,因此,旧制度和新时代在企业家身上难免会形成观念的错位。
(二)对于“互联网+”存在认识偏差
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放到战略层面去推动,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一是过度夸大互联网的作用,盲目地去照搬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与行业特性结合起来,往往以失败告终。二是“+”号的两端是两张皮,部分制造企业只是简单追求形式,认为触网就灵,比如在互联网上做营销、投广告、卖商品,认为就是互联网化了,而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对业务、组织、团队进行彻底改造。三是数据价值没有挖掘,不能把在互联网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用于科学决策的支撑,还是延续过去模糊的、定性的决策方法,而不是基于大数据的量化决策。认识上的偏差使我国制造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时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有时急于求成,难以切实为转型升级服务。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应付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首先,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我国制造业的各类产业仍处于较高的分散状态。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高,消耗却没有减少,在很多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贴牌生产,很多企业的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都需要依赖先进国家,出口的很多产品都不是我国的自主品牌。企业的利润十分微弱,主要的利润靠的是廉价的加工费用。随着近两年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其次,成本上升,人才缺乏。随着传统制造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加上现在很多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也随之升高,与那些低成本产品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逐渐下降。
最后,创新能力欠缺。很多传统的制造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进行贴牌生产,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或者加工产品。很多企业在最开始创建的目的就是通过为其他企业加工产品来获得利润,对产品的各方面都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一方面没能及时地转变经营理念,另一方面,因为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持而迫不得已只能从发达国家引进外来的新技术,使得企业的发展依赖外部,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
三、推进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近几年,随着经济转型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向互联网化转型,作为中国三大产业之一的制造业也不例外。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对传统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比如产品的销售。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应该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让企业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能一直坚持而不被取代已经成了很多传统制造企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树立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互联网思维,是相对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价值、规则、机会,及其民主、开放、平等精神,对产品、市场、用户、服务、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要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来思考、处理、实践制造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特性,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主动变革生产与组织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在用户层面,战略制定、商业模式设计、业务开展、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在价值链层面,要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商业生态平台,围绕着用户需求和体验进行研发、设计、生产,消减产品到达用户的中间渠道环节,为用户提供更大价值;在员工层面,要与其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激发员工更加自主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给员工丰厚的福利和良好的发展预期。
(二)拥抱互联网,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营销融合――互联网+制造业。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传统制造业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很好的平台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宽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渠道,更好地对客户资源进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根据企业的现状和业务特点进行电子商务销售,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在销售服务环节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第一,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线上销售可以依靠于第三方平台,自建B2C电子商务平台,选择建立行业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尝试跨境电商,通过自建跨境电商平台将国内的电商模式复制到国外,或通过与海外电商平台的合作来打通跨境营销渠道;第二,“会员制”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自己的会员系统,为会员提供更多的便捷,时刻关注会员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会员带动会员的模式来发展更多的会员,使得传统销售和互联网销售相结合,让企业不断的发展。
2.管理优化――互联网管理,精简企业结构。传统制造业企业大部分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管理过于等级化、官僚化,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使得整个企业的决策速度减慢,员工的执行力降低。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减少,工作效率降低。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要求也需要适应飞速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速度和员工的执行力提高。所以,企业可以在传统的纵向沟通基础上提供横向沟通的机会,让员工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发展合作――内外结合,共同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透明化,对企业来说从产品材料的选择、生产制作和销售,已经十分透明,企业如果想要发展,就不能按照自己原来的老思路、老想法,要放下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接受新的技术,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寻求创新和合作,融合自身优点和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找到适合企业自己的发展之路;不断地发展智能装备与系统,提升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肖斌,赖新峰.“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柔性化生产研究[J].企业经济,2015,09:148-152
[2] 张艳.我国互联网产业经济波及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6
[3] 吴阳芬.“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6,07:139-141
3G相对第一代模拟手机(1G)和第二代GSMkCDMA手机(2G),3G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能够快速处理图像、影音及多媒体形式。3G最大的优点即是高速的数据下载能力,相对2.5G(GPRS/CDMAIx)100k左右的速度。3G能够达到300k-1M左右,比家庭用ADSL宽带速度还要快几倍。
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以及随时随地联通的方便性,使得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以及用何种方式访问互联网逐步成为现实。3G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同时也正在改变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格局。谁抓住3G,谁就会更顺应市场。那么,网络媒体,你们准备好了吗?
目前中国独立WAP中,仅有3G门户和空中网两家公司在盈利,其盈利模式是依赖广告收入。3G的到来,无疑给互联网注入一针兴奋剂,3G门户的创始人兼总裁张向东认为,3G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互联网与手机的关系。
如果说3G网络铺就的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那么手机终端和应用就是飞驰其上的快车。3G进一步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但应用是中国3G发展的“命脉”,正是由于应用的匮乏,才致使国外的3G产业陷入亏损的泥潭。为此,《光明日报》指出,3G实用和好用才能改变生活,在3G互联网时代,产业的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了,在互联网诞生以来,人们很少像现在这样,仿佛胸有成竹,但又觉得每次出击都是打在棉花上,看不到成果。
如果说互联网创造了经济神话,那么3G互联网的神话是一个金字塔的神话,在塔顶的是3G互联网的皇冠,是巨大的收益。组成金字塔四角的分别是:运营商、设备商、应用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四者相互关联着,相互呼应着,齐头并进,向着皇冠逼近。在3G时代,相互合作、相互融合、共同成长才是3G互联网成功的关键,融合中的竞合将是主旋律,竞合的特点是同行竞争,异域合作,也有可能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1 前言
大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分离不开的,而社会的发展则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也在日益革新。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大时代,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2011年起,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得就业情况迅速发生变化,大批毕业生不断地投身于互联网创业当中进行创新创业,这成了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而衍生出更多创业机遇。但是机遇之中同样蛰伏着危机,在光鲜亮丽的背景下,也有不少企业项目则是在苦苦支撑。在这样的条件下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个最具时代感和紧迫感的课题,那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便是时代的号召,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2 互联网用途多元化
对移动互联网行业进行创业的分析表明,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的方向是移动互联网。究其原因,本质上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量大和互联网的用途多元化这两大因素。其中,互联网的用途多元化则是让更多人选择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将人们的社交需求站在最为流行的需求管理角度进行总结,不可否认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互联网可以做到满足人们社交的基本娱乐,其中包括网络游戏、视屏聊天、书籍阅读、经验交流、观看影片等等,这无异于能满足大部分人对社交的需求。第二是信息传递的方便与快捷,互联网的产生对数据的记录,调查都是有巨大帮助的,因此数据流通的快速性,准确性便成了互联网的一大优点,也是互联网创业的一大特色。第三是模型转化实物的便利,互联网拥有这实体创业不可比拟的模拟软件,创业者可以根据自身想法,消费者需求对商品进行网上模拟,在进行生产,因此创业者的任何想法都能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上得以实F。从而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服务与供需之间的对接。互联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有好处,当然也存在着缺陷,归纳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对互联网的认知比较深刻
对互联网的认知深刻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运用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成功的创新创业。香港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互联网是一次新的商机,每一次新的机会到来,都会造就一批富翁。而每一批富翁的造就是:当别人不明白的时候,他明白他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的时候,他理解他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了,他富有了;当别人理解了,他成功了。”因此有一个良好的认知是把任何事情做好的前提,经商是如此,互联网创业更是如此。庆幸的是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比较深刻,能积极运用互联网来开设经营网店,开发客户软件,开办网络公司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自身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概念。
2.2 对互联网创业比较看好
大学生对互联网创业的方向比较看好,多数人认为互联网对创新创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少数人认为几乎没有帮助。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一股时尚的潮流已经悄然形成,即选择移动互联网行业进行创业。大学生认为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优点在于以下四点:第一是足够明白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并加以管理是互联网创业的一大优势,创业者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定量生产。第二是互联网创业的起始要求不高。吸引大学生进入互联网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起始要求不高。在这一条件下,创业者的想法可以顺利的得到实现,并且投入资金不高,成功率却十分可观。第三是互联网创业的回报相对实体创业高。无论创业者的想法如何,他们的目标却是唯一的,高额的回报,而这一点恰好是互联网所具有的。
2.3 运用互联网的目的不正确
经调查大部分大学生将运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定义在游戏娱乐与网络聊天上,见大多数人把互联网当成娱乐消遣的工具或者聊天消遣的平台,只有少数的人会把互联网运用于查找文献资料和数据调查上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学业任务,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诸多事宜。
2.4 自身能力优秀,但缺少政策优惠
大部分大学生表示自身的学习能力强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同时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自身具有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是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创新创业的优势,这一结果不仅反映出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也从侧面暴露出普遍的大学生认为缺少较强的网络人脉以及政府的政策补贴不够到位是影响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只有改善了这些问题,才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帮助有实质性的提高。
2.5 实际创业更受青睐
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人更愿意选择实际创业和其他的创业方式,出人意料的是,仅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愿意选择互联网创业。市场表明当流量红利消失后,互联网创业者正陷入尴尬的境地。只能在资本的补贴中,忍痛前行。但互联网创业的基础是因为有大量用户人数,一旦缺少了这些用户,就无法降低成本,更无法实现盈利,只能面临倒闭。若是缺少适用的政策措施进行补救,选择对互联网创业的投资者可能就会从而流失,大学生亦是如此。
3 推动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的策略
3.1 政府部门完善相应制度
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通过完善制度体系、融资渠道来为大学生进行互联网创业保驾护航。完善相应的网络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升级必定有助于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提高盈利率,同时也能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牟取暴利,从而减少损失。完善担保制度,不少大学生因缺少资金从而放弃创业的想法,因此政府应该尽快的完善担保制度,出台以政府为主题的相关担保政策,增加大学生信贷能力,加强信贷保障,从而弥补大学生因缺少资金放弃创业的遗憾。完善信誉记录制度,政府部门加强对互联网创业者信誉的记录,并能做出相关文件进行展示,这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与创业者之间的信誉关系,增进彼此信任度。最后政府部门还可以向保险机构合作,为用互联网创业的大学生保驾护航。
3.2 选择正确的网络创业项目
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目标,以自身的优点去比较对手的缺点和不足,创立属于自己的网络品牌,开展与自身优点对应的网络创业方案,以打造完美的网络创业效应。之后,根据自身基础和所学的专业知识,选择创业方向,不管选择那条道路,都应该明白其对应的市场环境,消费群体的特点,根据自身所需和市场要求去创新创业,而不要盲目的跟从大众进行创业;其次,应立足于消费者的需求,勇于创新,以更加吸引人的方式去提供商品和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展策略和规划。
3.3 加强技能的培养
首先,不断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能有条不紊的管理好自己的创业团队才是一个创业者实施创业成败的关键,才是之后各项工作的前提;其次要加强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当创业的道路上遇到困境时,要不急不躁,能从失败中找到缺陷所在,并加以更正,为以后的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积极学习网络创业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能灵活运用各种应用软件,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成功的网络创业者。
参考文献
[1]宗秀倩.生存还是死亡?移动互联网网创业岔路口[Z] .TMT解码.第519期.
[2]胡应节.对移动互联网网发展趋势与产业发展的思考[J] .无线互联科技. 2013.8.
[3]黄薇.移动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途径的可行性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14.2.
[4]毕成、吴继.基于移动互联网行业背景的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D].成都工业大学商学院.2015.12.
作者简介
关键词:以太网、工业自动化、自动化、互联网、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0
1.工厂的企业信息系统简介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其中,计算机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的运用已经扩展到各行各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向前发展。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步摒弃了过去人工或机器控制工厂生产系统的模式,工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已经全面与互联网接轨,自动化系统结构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目前正在完善网络集成自动化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系统,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率,从而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信息系统属于分层式网络结构,所谓网络分层式,即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平台对工厂的生产控制、现场监控、生产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一整套的工厂生产管理系统,对工厂的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进行全方位的只能控制。当然,由于有信息高端技术的全程把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厂的所面临的生产以及营销风险,保证工厂的稳步、快速向前发展。目前,工业自动化领域中运用最多的网络当属以太网,以太网良好的兼容性、传输速度快、易于安装、低耗能等特点,其能对生产现场进行高等控制与优化计算、显示等,由于运行速度非常快,保证了工厂的生产效率。现在,以太网还逐步发展成了具备高标准的现场总线控制,能够与Internet网互联,从而能够对生产现场以及管理进行更好,更快速是控制,同时具备很高的安全性能。
2.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优势
2.1以太网是自动化产业应用最广泛的网络
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工业自动化领域也紧跟时代的发展,逐步在完善自身生产、管理系统,目的是为实现与互联网相互合作,打造全方位的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对工厂产品的生产、管理以及营销,提供企业的生产效率。就目前来说,工业自动化领域使用最多的通信网络就是以太网,具有价格低、多种传输介质可选、高速度、易于组网应用等优点,同时,以太网在自动化领域使用了很多年,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生产管理系统,现场的操作人员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操作经验,这是其它通信网络不可比拟的,其自然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使用最广泛的通信网络。
2.2易与Internet连接
近几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Windows、Unix等操作系统逐渐在通信、传输数据等领域一度处于主导地位,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快,互联网就已经不再局限于通信领域的发展,逐渐向各个领域进军,电子商务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营销管理观念也随之变化,不再局限于现实中的营销模式,而是逐渐向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以太网的发展也异常迅速,其能够实现与Internet快速链接,帮助企业的生产管理者走出办公室,通过Internet网对工厂的生产现场进行远程控制,第一时间了解工厂现场的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以太网能够与Internet快速连接,才使得工厂的局域网不在局限于只对工厂现场进行控制,而是把工厂生产现场与整个行业环境联系起来,工厂的生产经营者也可以通Internet网及时了解行业信息,方便对工厂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多出更准确的决策。
2.3与计算机技术同步发展
工业自动化领域在运用以太网的作为工厂生产管理控制网络的同时,也尝试着使用过其他的通信网络,其他通信网络在引进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工厂的全面控制。但如今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其他通信网络智能满足一时的要求,而往往发展缓慢,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步伐,从而相继被市场淘汰。而以太网在这方面有着绝对优势,其具备高标准的现场总线控制,可以克服现场总线不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步发展的弊端,在以太网对工厂生产现场进行控制的同时,能够避免现场总线技术游离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之外,两者的发展相互促进,以太网能够实现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高度同步。
3.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发展
3.1提高以太网的确定性和实时性
现在,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已经得到了广发运用,其为工业自动化的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现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以太网要想紧跟时代步伐,还需要对其构建的局域网系统做进一步的完善,包括提高以太网的确定性和实时性两方面。现在可以通过利用交换技术实现对两者的提高,即构建一个带交换机的工业以太网系统,有了交换机以后,以太网可以通过其具备的优先权来安排数据包在交换器中的发送顺序,系统通过点对点模式进行数据发送,不会出现碰撞,从而大幅度提高其网络的稳定性。另外,交换器可以支持多端口之间的同时通信,可以实现对不同速率的网络连接,且相容性佳,提高了以太网的实时性。
3.2工业以太网工业自动化系统领域的产品研发
在未来,以太网的发展应该不止局限于生产现场的控制以及管理,而是向开发一系列的行业产品方向进发,目前已经有PC-BASED 方案和 ON-CHIP 设备等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以太网的稳定性、实时性以及确定性。以后,以太网要不断致力于研发行业高端产品,实现办公室与生产现场的终端控制,方面生产经营者对生产现场进行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具有应用广泛、易与Internet连接总线配备标准化等优势,为推动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我国以太网应用到工业领域起步比较晚,距离国际上的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相关企业要引起重视,不断提高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中的运用水平,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彭瑜.从 Interkama'99 看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三个趋向[J].自动化仪表,2000,21(3):1-4.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关键技术
1、导言
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普及应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在互联网技术驱动下不断发生改变。同时,互联网正继续向各行各业渗透。互联网在实现开放对等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向整个系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而能源互联网是以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和互联网为核心而形成的新能源互联网,旨在实现能源的高效传输、利用,进行更广泛的分布式互联系统优化,实现能源分布式的有效供应,形成坚实的能源基础架构。
2、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需求和特点
能源互联网借鉴了信息互联网的相关特征,但同时也有所区别,双方在网络功能、结构、设备、协议、服务、安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有所类似和不同。
借鉴信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能源互联网将向着扁平化、分散式域控制,以及以能量为中心的网络等方向发展。鉴于电力能源的清洁性、安全性和传输效率优势,能源互联网将主要通过电力互联网的形态体现。
2.1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需求
能源互联网对信息通信能力的需求可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2.1.1多样的信息采集能力和灵活的网络接入能力。
2.1.2高速可靠的网络传输能力和海量信息存储能力。
2.1.3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规范的业务处理能力。
2.1.4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2.1.5强大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2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特点
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能源互联网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上述需求,支撑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需具备以下特点。
2.2.1开放互联。
2.2.2对等分享。
2.2.3智能高效。
3、关键技术
3.1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能源互联网发电设备包括传统能源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其中最主要的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包括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风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地热发电和潮汐发电是新兴的发电技术,当前主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风电和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发展相对成熟,是发展新能源技术中具有最大商业化发展规模前景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很多优点,如无噪声、无污染、不受地域限制且分布广泛、不消耗燃料、建设周期短、经营成本低、无长距离传输、可现场使用、结合建筑物具有更好的便利性等。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常规发电无法比拟的发电方式。在能源互联网中,任何有风能和太阳能的地方均可以作为一个小电站配合电网进行供电。
3.2储能技术
储能装置在能源互联网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能源互联网中储能设备可以改善电能质量,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储能设备的应用是一种能够提高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的有效方式,同时增加了分布式电源和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的可靠结合是解决例如电压跌落、阶段时间停电等电网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储能设备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动态功率的质量。另外,储能设备在提高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电力市场中,分布式电源通常并网运行,有足够的存储功率,可以将电出售给电力公司,来满足电力调峰和紧急供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储能装置主要有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如蓄电池、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等。
3.3远距离输电技术
远距离输电技术符合我国电力发展的当前预期,也是国际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着重发展该技术是很有必要的。自2011年起,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区域逐渐出现了电力短缺的状况,例如浙江省,全省在2012年最大电力短缺额约近1000万kW,电力的可靠性供应难度逐渐增大,所以从其他地区到浙江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是比较可靠、有效的方式。运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不仅能够解决能源传输问题,而且能节省煤炭资源,因为输电的经济性优于输送煤炭且输送效率基本相当。该技术是高新技术的集成,在优化其他产业的研发和加快其结构调整等方面都能够起到催化作用。
3.4电网负荷的相关技术
能源互联网是可用于各种AC和DC负载的一种先进的智能电网。最近几年,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应成本的不断下降,电动车使用率正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通过电动车的联系,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的耦合程度将在今后继续加强。电气化运输系统,特别是电动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源互联网即插即用的功能需要能量管理系统来管理在不同负载时的转换器和通信。该系统可以基于本地信息进行快速响应,而当电压下降时,电网故障或者停电等事件发生后,系统可以从电网平滑切换,自动实现孤岛运行。
3.5相关信息技术
目前,中国首个开放开源为主导的能源建设云平台已经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该公司以“互联网+能源”为主导,通过互联网技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智能硬件技术,成功开发了电建云平台。能源互联网的开发和发展能够驱动传统能源建设行业在工程、流域、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和产业升级。云计算可以根据即时网络数据,按需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计算,具有方便快捷、可靠性高等特点。大数据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有:海量信息的采集、数据存储、信息数据的预处理及其分析应用等。能源互联网的数据量比传统能源数据量要大,且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能源传送、用户能源用量、电动汽车的接入、电能计量及分布式电源、能源日常的运行管理等数据,所以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融入,能源、交通、建筑等各大行业将会形成有效交互和融合。能源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源互联网将会有更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互联网+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分类;实现途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era, the tradi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attern could not meet the demand for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and update. In the mean time, the pattern is constrained by ownership of different sectors."Internet plus"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Social, politic, econom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actors all affe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et technology mak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factors possible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approach to Internet plus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will be more intelligent in the future. The Internet plus era has a higher demand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s more suitable to actual circumstances, talent teams, training system, product concept, and O2O channel.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vocational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realization approach
在互联网时代的猛烈冲击下,很多原有的理念、经验和模式都正在被打破,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互联网+,重点不在互联网,而是在“+”上,其实质是一个神奇的“+”,就是互联网化。当下各行各业都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和迷惑,同时还有机遇和希望。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终身性。特别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知识倍增周期在不断缩短,60年代为8年,70年代为6年,80年代为3年,到90年代缩短为1年,知识更新每年以10%的速度在递增。传统的教育传播速度、覆盖的广度,已不适应知识的普及和更新的需要。于是“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成为知识传播速度更快、普及面积更广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一、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是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义务教育需要变革的自然很多,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和流通构成的经济,要做好经济工作和现代化生产自然离不开专业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职业教育的因素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方面,其中经济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比如,GDP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的现代化程度、产业结构、企业所有制结构、劳动力市场模式、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等。在产业结构方面,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规模的大量扩充以及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导转向工业为主导,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可能。当前我国正处于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时代,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工业4.0正在让生产车间发生巨大的变化,数据化、智能化、连接化、信息化是将来生产制作车间的主流技术,以往制造业大多采用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金属切削)技术,3D打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实现了增材制造技术。同时也对从业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体上我国的“生产制造”正在向“生产智造”迈进,也正是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如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在今后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流。虽然这几项划时代的技术,会使从业人员越来越少。但是对于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却越来越高,必须懂得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人机交互以及3D建模等技术。在未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精作企业,需要大量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来培养更多的高等技术人才。
由于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职业教育再采用较落后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它打破了所谓权威对知识和技术的垄断,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能够取得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的知识库正在形成,优质教育资源获得极大丰富,人们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能获得新的知识和技术。如哈飞公司飞机装配现场看不到一张图纸,全部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装配。同时,“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采用,生师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师生间的知识量的天平不再偏高教师。再有,现有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也将模糊不清,可能彻底消失。人们也不用为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而奔忙。
二、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伴随着共和国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同时也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成长的,或多或少保留了计划经济的烙印,部门所有制成为常态。
按行政隶属关系可分为三大管理部门:职业高级中学归教育厅(局)管理;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归各行业厅(局)管理;技工院校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管理。
按教育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工具类,是以一个教学工具为出发点的职业教育,针对某一种职业或该职业的细分领域做一个工具类的APP。二是平台类,在线教育是各种在线教育发展的主流,不管任何种类的职业教育最终都会成为一个平台。三是网校类,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即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入互联网,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相对于面授而言,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是一种师生相对分离、非面授的组织活动,也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跨专业的全新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同时又可以融合工具类和平台类,在教学对象上可以采用B2B或B2C灵活形式,内容极为丰富,综合型和垂直型并存。
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往的职业培训已远不适应“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是教育内容上,传统职业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和适应行业转型的人才需要;另一方面是教学形式上,即便是在线职业教育也仍沿袭过去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培训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帮助不是很大。
在“互联网+时代”下职业教育在培训上,一方面通过培训某些人具备某个职业的技巧;另一方面让企业能够找到引入就能工作的专业人才。知自知彼、了解市场、掌握需求,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分析市场大小,服务群体多寡,刚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数量。二是弄懂做职业教育需要的资源有哪些,自己有多少把握,如果没有是否有获取渠道。三是在此基础上,了解产业链情况处在上、中、下游哪个环节。四是其实职业教育也是在做“电商”,在模式上采取网校、平台或工具,要有个定位。五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直线对接,否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未来“互联网+”职业教育,将会向智慧教育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切合实际,把人才梯度,培训体系、产品理念,线上线下及O2O渠道等方面的建设和研究,摆在适当位置,这将是“互联网+”时代对职业教育的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三、互联网+条件下职业教育实现途径
“互联网+”职业教育在未来将是全新的事业,让在线教育的形式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们应具备更高的技能。实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任重而道远,路径多而波折,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互联网+职业教育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2.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流互动。
3.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4.教育大数据。大数据(big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优点(4V):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和价值(Value)。
5.Mooc(Massive open on 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典型的代表是美国Coursera,Vdacity,Edx三大在线课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6.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外学习老师准备的微课视频,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互动交流,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
7.STEA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8.创客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教育。
9.一师一优课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每个教师在一年中设计并晒课一节优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