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智能时代特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04 14:45: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智能时代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智能时代特点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智能硬件 特点 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247-01

当前,我国在数字化智能硬件设计期间,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其发展需求实施设计工作,确保可以增强产品生产力度,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 智能硬件特点分析

1.1 智能硬件概述

智能硬件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其是针对计算机与传感器等技术的研究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硬件体系,可以与客户相互交流,并且能够完成各类用户所布置的工作任务,达到良好的智能化效果[1]。

在此过程中,智能硬件与传统的电脑、智能手机等不同,也不是人们所研制的机器人,而是一种新兴的智能技术,可以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相互结合形成良好的软硬件体系,具有较多智能化功能。主要包括:第一,利用智能化改造的硬件,例如:智能家居电器设备、旅行设备等,可以为人们生活带来较多便利。第二,智能化的新兴硬件,像是四轴飞行器等。但要明确,智能硬件并不是复杂的机械硬件[2]。

1.2 智能硬件技术分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进步,智能硬件可以与网络信息技术相互连接,以便于人们在网络上获取一些服务,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智能硬件还可以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与开发,形成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化智能硬件是利用芯片技术与软件技术形成了集约化与可扩展性的体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感应技术与交互技术等,促进智能硬件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使得交流形式多元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中[3]。

2 智能硬件的设计思路

2.1 运用相对成熟和完善的技术与成果

在数字化智能硬件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应用先进性较高或是成熟的智能技术,确保可以提高其设计质量,并且利用稳定的智能材料实施设计工作,进而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利用交互设计方式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预测出客户的行为,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从中寻找出良好的设计依据,确保可以有效提高其设计效率。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智能硬件也开始频繁更新,虽然可以提高智能硬件开发效率,但是,却不能将客户作为O计中心,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设计出将客户作为中心的设计成果,保证能够在设计前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确保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质量,使其达到数字化时代的需求,进而提高智能硬件设计质量[4]。

2.2 对智能硬件进行细致分析

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从本质上分析与理解智能硬件设计工作,并且抽象化的对智能硬件进行设计,确保可以清晰的做好设计工作。由于智能硬件在实际设计期间属于物质化范畴,其原型的创造可以参考其他学者的观点,同时,设计人员还要根据智能硬件的非物质属性等对智能硬件的形式与功能进行细化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服务内容、交互效率等,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3 以人本角度为出点对服务内容与交互方式进行审视

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利用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客户的需求,必须要从客户的角度设计智能硬件,使得智能硬件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确保可以利用正确的服务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进而增强其发展效果。同时,还要重视基础服务内容,确保可以利用各类服务功能的扩展,使得智能硬件中的一些功能更加独立,设计人员还要利用人性化的设计方式对其进行改造,增加一些情感功能。另外,还要添加一些充满神秘性的高科技智能硬件,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客户的使用欲望。

2.4 对硬件原型和概念进行重视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实施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原型与理想化的设计概念,确保可以利用良好的设计方式对其进行设计。首先,智能硬件设计原型。就是在设计期间,利用天文学与艺术创作实施设计工作,进而创作出于现实生活相互关联的智能硬件。同时,智能硬件设计人员还要设计出合理性与科学性较高的智能硬件,确保可以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生活习惯与直觉等合理的设计服务内容,进而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其次,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就是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关注客户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将客户需求作为讨论点,并且参考之前的技术经验,确保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其数字化发展效率,并且做出理想化的概念设计,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创意设计。创意设计就是智能硬件设计人员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与观念,并且结合自身的智慧与思维,创造出新型智能硬件,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充分想象,并且利用产品语义特征等传达出智能硬件内涵,同时,还要从思想层面上发挥创意设计优势,使得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其设计要求实施工作,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硬件特点分析之后,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其不足之处完善设计方案,在优化设计体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确保可以在创新的基础上,增强智能硬件的设计效果,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实施设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其发展效率,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先妹.基于全数字仿真的数字化变电站保护设备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

[2]卢佳.一种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电路[J].电子测试,2012(11):65-68.

第2篇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教学;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具体涵义如下:

(一)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音乐智能、言语智能、肢体――动觉智能、观察智能、逻辑推理智能等),但每个人身上的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正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二)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个体智能的发展受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极大影响与制约[1],其发展方向和程度因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尽管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的人们身上都存在着八种智能,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人们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智能应该强调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方面的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方面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四)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多维地看待智能问题的视角

在加德纳看来,承认智能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承认各种智能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应该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之所在。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学的启示

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将音乐智能放在第二位进行分析[2],可见他对音乐智能的重视,因为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有久远的发展史,而且他们可能源于同一种表达媒介――声音的表达。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尊重人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理论无疑是一个挑战,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更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1.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开发智能强项为主,弥补智能弱项为辅的“因材施教”教学策略,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共性为唯一模式的教育,提倡个性教育,求得更大的发展。

2.长期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强调音乐教学的德育与智育功能,但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 现代音乐教学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加德纳认为,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4]因此,我们应该将音乐智能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辨认、能模仿、能对各种声音联想、能发出、能抒发、能欣赏、能唱出、能创作、能用音乐表达……”。[5]将创作、感知和反思能力作为音乐能力发展的具体目标,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进行音乐艺术活动时能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对确定音乐教学的内容、方式以及评价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一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以及课程、学生的评估都是围绕这三种能力进行的。

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随着智能课程的实施,教师们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所以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认识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智能所长。然而,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估方式主观且单一,通常是由教师打分,而且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估通常只注重结果,以学生在音乐技能方面达到的程度来衡量音乐教学质量的高低,忽视对学生综合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价客观性有所欠缺。多元智能评价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此,戴维・拉齐尔(David Lazear)说得好:“评价应该是一个增加学生学习信心,强化学生学习动力以及重视学生学有所成的机会。”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在音乐学习与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音乐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学习和创作态度做综合的评价,此外,还外请艺术家以及学生参与评估,让学生进行互评个自评;在具体的评价操作方法上,加德纳推荐了“学习档案”的评价方法[6]。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社会的进步需要个体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两种能力的充分发展,才应该被视作智能的充分发展。“音乐是掌握创造性进程的关键”,这是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洛林・霍兰德的话。音乐的优美旋律和节奏常常使人们自由地、充满表达力地舞动身躯。气氛良好的舞会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会使你感到健康、有力、完整并充满活力。焕发的容貌和闪光的眼睛反应出你的情感。或许你还积极地感到了自我的存在的价值。对于创造力过程有过大量论述的梅博士说:“我们以创造力表现自我存在。创造力是存在的必然结果,创造力行为是继续塑造自我的一种途径。”

(三)建构全新的课程设计思路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1.开展开放式教学

在教学中设计发展多种智能的课题,提供发展多种智能的空间,使教学从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层面向更多的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转变,朝着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发展。在音乐教学中,除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关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及探究能力的培养等。

2.丰富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来实现。在这一点上加德纳的音乐智能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感知、创作和反思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接触各种具体的艺术活动,如除了歌曲,还包括舞蹈、乐器演奏等内容。这样学生就能接触到广泛的音乐领域和各种基础音乐知识。同时还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及其创作的全面了解与体会,这就要求向学生提供多种“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与审美能力。另外,要建立音乐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多元智力理论中的智力是“一种多维的结构,包含逻辑思维,同时也包含想象、直觉等形象思维维;包含理性概括,也包含直觉综合。智力中同时含有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既有理性的维度也有感性的维度。因此,要达到智力的合理发展,离不开逻辑与形象、理性与感性的均衡协调发展。此外,逻辑与形象、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发展还必须相互渗透,共生共荣。”[7]

3.改进教学方式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倡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学,即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智力特长,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理解、领会和学习。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8]首先,让音乐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一部分,例如在教室内分享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这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其次,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理解每个国家的不同文化。最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音乐,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育的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核心――“尊重人的多样性”,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建构全新的课程设计思路,以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4](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2](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46.

[3]王振宇.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的音乐教学策略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

[5]梁爽.论多元智能的发展与当代音乐教育的关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6]霍力岩等.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7]吴文漪.他山之石――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天地,2005,(5).

第3篇

让孩子们渴望上学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社交、归属)、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任何一种需求的产生,都是以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为前提。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和班级就成为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在这里,学生试图使自己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而不是像成人所想象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为了学习”那样单纯。按照需要层次理论。学习与成才的需要属于自我实现的层次,是人类的最高层次的需求,而在其他较低级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之后,这一层次的需求才要求被满足。因此,在上学的最初几年,“学习不好”的学生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没有被满足,“学习不好”也不会导致“厌学”。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学习成绩在学校里一票定乾坤,倘若学习成绩不佳,其他方面再好也是枉然,其他较低层次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也随着高层次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受阻,特别是当学习成绩不好会引起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心理重压,各种不良情绪,如紧张、忧郁、焦虑、烦躁等便会自然而然地有所流露,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不安全感。

心理学家哈姆柴克也认为,学生只有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才不会有因失败而受惩罚的恐惧,才不会退缩,而敢于尝试学习。那么,如果学生情绪上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会成为空谈。

让孩子们热爱集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学习成绩不佳,孩子的自我意识就会在屡屡受挫的过程中发展着,“习得性无助感”也便由此产生。于是,孩子无法应付本来可以处理的问题,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情感逐渐游离在集体之外,感到被疏远和孤立,感觉来到学校无助无望,看不到长远目标。他们时刻担心下一次的失败,终日焦虑、抑郁、绝望。

如今的每一个孩子,可以说,都是带着“一身的本事”走进校门的,在各种特长班里,孩子们展示自己、开放自己,将自豪的身影和骄傲的笑脸留在那里。但当学习成绩不理想时,这一切都失去了价值。因此,面对这些孩子,我们应了解人类智能的结构。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调动其内心积极性,用优势带动劣势,使其满怀信心地面对同伴,融进集体,进而热爱集体。

让孩子们向往成功

另外,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心理疲劳,完成作业就成为负担,由此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多的批评或惩罚。于是,逃避惩罚而形成的避免失败动机,就远远超过追求成功的动机。

第4篇

2016年10月,IBM高级副总裁、IBM系统部总经理罗思民(Tom Rosamilia)接受本刊采访时说,IBM现在是一家正向认知转型的企业,这些认知的能力是以云的形式交付出来的。

认知

不久前,也是在2016年10月,IBM公司董事长、总裁兼CEO罗睿兰(Ginni Rometty)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演讲,题为《转型,奔向认知商务时代》。罗睿兰说,大部分信息,如图片、视频,是非结构性的,以往计算机对这类问题无能为力,IBM认知系统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对这类信息的消化和解读。

罗睿兰表述的“非结构性信息”即大数据的原初定义,而机器认知属于人工智能话题。可以说,IBM向认知转型,正是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蓬勃发展这一时代特点的回应。更进一步,IBM还希望在“认知”的筐子里装进尽可能多的东西。罗睿兰说,人工智能只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她以沃森(Watson)技术平台为例,说Watson不仅能够在电视问答节目中展现“智能”,而且能帮助医生读病历、诊断和治疗。

罗思民对本刊也举了Watson的例子。IBM已经让Watson阅读了2500万页文献――这非人力所能及。罗思民说,机器认知的价值正在于此。比如医疗行业,每一天都有很多新文章,从业人员不可能有时间来消化所有文章。矛盾――数据生成量之大、出版文章之多和人类个体吸收能力之间的矛盾――出现了。IBM进行测试,研究人类看到相关知识后做出决策的过程,然后使用Watson技术平台来模仿人类的获取信息并决策的行为,向医生提出建议。有了机器的帮助,医生不需要花漫长的时间读需要消化的信息,而是根据机器的建议做决策。据罗思民说,Watson读完所有相关信息,提出的建议里会出现一些新想法,很可能是医生以前没有想到的。

IBM认为,认知和学习系统象征着一个计算新时代。历史就此分为过去和未来:过去,计算意味着编程,基于规则――类似“A事件产生,则采取B行动”的规则;未来,认知系统能够处理和学量信息,得出结论,把结论交给专业人员――医生、股票经纪人等等。

混合云

罗思民执掌IBM系统部,他的关切在于,在IBM理解的“认知时代”背景下,系统部如何更新基础架构技术,为IBM的整体战略服务。“整体战略”包括认知的战略、向云转型的战略和以行业为重的战略。罗思民说:“机器学习从加速计算中受益匪浅。可以看到Power处理器技术和加速器技术结合,比如和NVIDIA(英伟达)的GPU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习功能。处理器和GPU结合提供了认知时代里所需要的系统性能。”

在IBM看来,混合云是通往更强认知能力的主干道;用罗思民的话来说,就是“混合云在定义我们的未来”。罗思民说:“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行业的IT系统都在走向混合云方式,这表示,他们要么在已有的本地IT系统上运行,要么会接入一些公有云环境。”接着罗思民例举了三种“混合”形式:一是对运行在不同平台(包括本地和不同云平台)的程序和应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可称为“整合混合”;二是在云环境中进行应用开发,并最终在一个本地环境中将其投入生产;三是用混合实现应用的可迁移性,某个应用既可以在本地运行,也可以在需要时在公有云环境(如IBM Bluemix云)里运行。

而另一种对混合云的需求,即通过混合云带来“爆发能力(bursting capability)”(指在本地运行能力达到极限后通过使用云计算来进一步增加能力),罗思民认为其实在他接触的客户中并不常见。

2016年9月,IBM公司宣布推出多项“云就绪”系统、服务和解决方案,以简化混合云环境中的数据、应用和服务。新的混合云产品组合包括:面向云的Power系统,特点是融合了基于OpenStack的云管理和弹性消费模型,帮助客户将IT基础架构转换成一个能够处理AIX、IBM i和Linux工作负载的本地云;面向云的z系统,这是一个运维产品,可提供有关云操作的分析洞察;IBM Spectrum数据复制管理和保护解决方案,此次更新扩展了面向混合云的方案,可集成多个云对象存储选项。

第5篇

关键词:新形势;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对策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全面深入的开展,并且移动智能终端在社会上开始大量普及,并且接入方式也开始多样化,目前移动互联网所面对的安全问题非常严峻,不仅要面对传统互联网所要遭遇的完全问题,更要面对移动互联网所要面对的新的安全威胁。

1 新形势下的移动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伴随我国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业务量也越来越多,所要面对的安全问题也是在快速增长。不仅需要面对传统互联网安全问题,如病毒,木马,盗号程序,拒绝服务攻击等等,还要面对移动互联网新型安区问题,如信息泄露,个人隐私泄密,账号盗窃,恶意应用,流氓软件等。下面从网络安全威胁,业务平台安全威胁,终端安全威胁三方面来进行论述,分析新形势下移动互联网所面对的安全威胁。

1.1 网络安全威胁

移动智能终端具备数量多,移动性强,功能丰富,形式多样的特性,而依靠移动智能终端存在的应用程序更是种类复杂,数量繁多,实现机制不公开,安全因素低的特点,这些问题叠加到一块,让移动互联网所面对的安全威胁远远比以前严重。因为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输和汇总的方式更加迅捷隐蔽,造成移动互联网病毒和木马的扩散更加迅速,也让传统互联网安全问题在新形势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变得更加严峻,威胁级别也在快速增长。网络面临的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条。第一,滥用空中接口。如果恶意软件在移动智能终端开始运行后,会强迫移动终端向通信网络一直大量发送垃圾信息,造成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拥堵,使得网络变慢。第二,空中接口遭到监听。某些恶意监听软件依附在智能终端中,就可以在任意时间段对不同区域的空中接口信息进行监听。第三,非法接入。移动网络实行IP化,让许多非法终端可以便捷的接入到互联网。第四,拒绝服务攻击。第五,应用智能终端系统漏洞或者是协议对移动互联网进行攻击。移动互联网大部分应用了传统的IP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他们存在大量的漏洞和缺陷,并且大量的木马工具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让移动互联网更容易遭受攻击。第六,攻击难以找到攻击源。因为没有有效的身份管理,并且大量应用私网地址,让的移动互联网在遭遇攻击之后,寻找攻击源变得十分困难,进而监管方面的挑战更加严峻。

1.2 业务平台安全威胁

在移动互联网中,终端既有可能通过2G/3G网络接入业务服务器,也可能经过Wi-Fi等方式接入,为了使业务可以适应不同的接入方式,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信息处理流程比传统互联网更为复杂,也导致其所遭受的威胁更大。另外,大量的移动终端,也使移动互联网平台更易遭受拒绝服务攻击。除此以外,移动互联网平台还可能遭受信息窃取、非法使用业务、业务滥用、病毒感染。

1.3 终端安全威胁

终端的智能化以及存储容量的扩大,不仅使用户可以安装各种应用,也令用户可以存储更多个人信息。但是这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威胁。第一,开放的移动操作系统带来的安全威胁。操作系统的开放性一方面使开发者、用户可以更了解系统的运行规则,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暴露了系统的漏洞。第二,非法访问用户个人信息。智能终端存储的用户信息越来越多,甚至包括用户的银行账号等重要信息,因而针对智能终端的信息窃取行为逐渐增多。第三,泄露个人行踪。智能手机提供的定位功能,会被恶意者利用,从而掌握用户的日常行动轨迹。第四,恶意收费。自动订购业务、发送短信、拨打声讯电话等。

2 新形势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对策

2.1 应用软件保护技术

软件保护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以加密为主的技术手段保证软件不被破解,防止软件被盗版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问题。目前常用的软件保护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硬件方式的保护,这种软件保护方式可以包含多种功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密钥生成、可靠数据传输、硬件识别等,主要的产品包括加密狗、加密锁等方式。另一类是基于软件方式的保护,主要包括注册码、电子许可证等方式,它的特点是价格相对低廉,但在安全性上与硬件方式的防护有着较大的差距。

2.2 位置服务隐私保护

目前主流的智能终端都具有定位功能,而位置服务(LBS)与SNS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相结合,也已形成了一种普遍认同的新发展模式:O2O(online to offline)。这种新兴模式的应用广泛,功能灵活,因而位置服务将会成为新互联网时代的标准配置。LBS隐私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第一,假位置。通过制造假位置,使入侵者无法获得真实位置,并且数据库中的查询处理器也无需作任何修改,方式简单。第二,时空匿名。将用户的位置通过扩展变成时空区域,使查询结果是一个超集,从而达到保护隐私的目的。第三,空间加密。对位置进行加密,使入侵者难以获得数据。

第6篇

【关键词】决策风险 大数据金融 金融机构 数据安全

虽然大数据金融模式的运用,有效改善了金融行业以往存在的弊端,但却存在着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冲击、数据安全性有待加强以及技术决策风险系数持续升高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大数据金融模式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挑战与风险,为保证大数据时代金融行业的平稳发展,我们首先应对各项风险与挑战产生的本质原因进行深入性分析。

一、大数据金融风险与挑战

(一)传统金融机构方面

为了保证金融行业的顺利发展,国家对该行业的监管方式以及开放程度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同时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影响,非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到了金融行业之中,直接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占比造成了冲击,且因为非金融机构有着较为显著的技术优势,相关部门对对其实施监管难度相对较大,致使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导致传统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大自身改革力度,以应对这一困境。

(二)数据安全性方面

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始终存在,如果不能对数据实施有效性保护,就会出现数据信息泄露的可能性,这对于金融企业而言,是十分不利的。针对这一点,各金融机构已经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且一直在对各项安全措施进行完善之中,但由于金融行业有着业务链条过大的特点,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金融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各金融机构还需继续加大对金融数据安全性的管理力度。

(三)技术决策风险方面

由于大数据金融模式起步相对较晚,数据库建设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模块还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且部分企业还是对结构化数据处理较为依赖,直接对非结构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导致金融机构只能通过探索的方式,来对大数据技术进行选择,这就会直接加剧技术决策的风险系数,可能会因为技术选择不当而使金融机构产生损失。

二、大数据金融风险、挑战应对策略

(一)优化大数据金融机构发展规划

现代金融行业最为典型的特点便是数据量过大,为了应对时代变化,金融机构也应按照大数据时代特点,对机构长远性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要以客户需求为发展基础,不断对客户数据结构进行补充与完善,并要加大对业务进行创新的力度,为业务风险控制做好准备。在对客户数据结构进行制定时,要将客户喜好、行为习惯以及基本信息等内容都加入到其中,并要数据处理技术对客户各项数据进行全面性分析,从而对客户价值、类型以及风险程度等进行科学u估,并要以此为依据对现有数据结构进行及时调整,形成动态化机构发展规划,为机构稳定发展做好铺垫。

(二)加大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力度

针对大数据金融技术存在的问题,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的力度,以确保各项金融数据能够得到科学的收集与管理,为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实提供可靠保障。由于大数据技术研究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各研发企业应加大对商业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力度,要为大数据技术发展形成良好铺垫。同时要对可视化技术、非结构数据处理技术以及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等技术发展予以足够支持,要带动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保证各项数据处理技术能够更加成熟。此外还要加快知识库技术以及网页搜索等核心技术的研发速度,要保证各项单项技术产品的水平,进而为金融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有效降低机构在技术选择中所面临的风险。

(三)完善数据安全管控工作

为了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各金融机构应将数据安全管理归入到日常风险管理系统之内,并要对数据安全动态监控信息进行强化,以确保数据信息安全系数的切实提升。在对数据实施安全管控时,相关技术人员一方面要对结构内部各项金融数据业务进行明确,要对链条中涉及到的各个机构进行科学调控,并对数学安全管控标准进行统一,以保证对金融数据自我监督工作水平的切实提升;一方面要加大和监管机构的交流机会,保证监管机构能够对金融机构展开合理的指导,以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调整,保证数据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使客户能够掌握正确的数据使用方式以及数据安全防范方式,使客户也能够参与到数据风险管理之中,有效增强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四)增强用户体验重视力度

大数据金融产品要以客户为出发点,应加大对客户体验反馈的重视力度,以提升客户对于自身产品的好感度,保证产品在市场中销售量。为了达到这一点,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加大对产品内容以及服务方面的研究力度,可以实施用户交互式设计方式,在安全操作原则基础上,有效简化用户操作步骤,进而为客户提供出更加理想的金融服务;一方面要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建立社交网站、移动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型销售平台,运用新媒体加大增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及时对客户使用意见进行收集,以保证客户体验感受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要将移动金融与大数据金融有机结合在一起,使金融服务能够更加专业、高效,使机构可以不受时间以及地点等传统产品办理因素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全方位的产品服务,使金融机构能够在行业中树立起良好口碑,获得长远性发展。

三、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金融行业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对大数据金融模式进行全面性研究,要对新时期中金融行业面临的风险以及挑战进行深度剖析,并要结合时代特点以及金融行业发展特点,通过优化机构发展规划、加大技术研究力度以及完善数据安全管控等手段,科学对各项问题进行应对与解决,从而保证金融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巍,王祥兵.大数据金融:机遇、挑战和策略[J].财会学习,2016.

第7篇

关键词:智能时代;管理会计;制度;数据分析

管理会计虽然开始较早,但是因为财务会计更符合市场发展需要,所以管理会计长期不被重视,技术和方法也缺少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也间接影响企业发展。再加上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在管理会计上的投入越来越少造成管理会计发展困难。但是从作用上看,管理会计是分析企业过去发展、调控当下、计划未来,这些作用决定企业必须依靠管理会计完成决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出现,其中的AI智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起到明显的作用。财务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控制、判断、掌握企业各时期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市场环境给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管理会计在这种背景下迎来新发展。

一、管理会计应用概述

管理会计最早开始于西方国家,是会计和管理两者的结合。管理会计运用会计知识分析企业财务数据,运用管理知识分析企业发展环境并结合所分析的数据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案,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制订更符合企业发展的计划。此外,企业管理者还能通过管理会计分析的数据了解企业发展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订科学的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复杂多变,企业竞争开始白热化,部分企业虽然外部发展状态良好,但是内部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发展不均衡。管理会计可以从财务和管理角度处罚,分析、预测企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或者将会出现的问题,给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间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限制因素

(一)企业对管理会计不重视我国企业有两种发展模式:西方引进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和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这两种企业都把管理会计当作基础的会计人员,很少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作用,粗略地把管理会计划分到传统会计的范畴。他们不相信管理会计能够分析并指出企业发展的不足,否定管理会计的作用。还有一些管理者虽然一开始认识到管理会计的作用,但是因为市场竞争影响把目前放到追求短期利益上,不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和企业管理难以融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行业获得发展空间,实现企业规模和质量的增长。但是只有极少数企业把会计和管理联系,通过专业的管理会计为企业发展做决策。其他企业依旧沿用传统方式,会计和管理相分离,两者负责不同的区域没有实现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具备管理会计人员,也会因为企业管理方式不当不能全面发挥作用。还有部分企业更重视短期的盈亏,很少花精力在企业管理上,管理会计自然缺少发挥的空间,也不能实现管理会计和企业管理的融合。

(三)企业管理系统不完善企业管理者通过管理会计提供的数据了解企业发展的不足,并找出改进重点,优化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制度是发挥管理会计作用的基础,所以如果企业制度不科学,即便运用管理会计也无法帮助管理者做出恰当的决策。

三、智能时代管理会计发展机遇

(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人才聚集在人工智能时代软件可以取代部分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让财务会计有更多时间学习管理知识,完成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加上部分会计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财务会计需求量降低,会计从业人员会重新规划职业发展,这也给管理会计提供了发展机遇。国际资讯统计发现,智能机器人财务计算的速度是人工的16倍,并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操作,完美克服人类作息缺陷。目前,财务会计80%以上的工作可被智能机器人取代,低层次财务人员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由此可知,在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基础会计人员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代替,传统的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有部分相同,且管理会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之一,这势必形成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趋势,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弥补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空缺。

(二)人工智能分析数据能力强,管理会计应用效能提高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再加工、分析数据,预测企业发展,为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在传统工作中,虽然已经存在信息分析技术,但是缺少这些分析技术,缺少人类思维,分析结果比较简单、机械,且错误频发,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准度。人工智能出现之后,AI机器人能仿照人类思维把握数据科学、数据学习,建立分析模式,帮助财务人员完成基础工作。

(三)智能时代管理会计价值突出,受到重视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内外市场相继开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需要更多、更全面的参考资料来制定企业发展规划,财务会计的工作已经难以支持。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分析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内容是会计行业的新任务,而这些内容都需要管理会计来实现。在以往,因为技术水平不够,所以会计人员无法对市场环境、行业发展及企业自身做出精确分析,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之后,会计人员可以把未来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做结合,提高分析效果。管理会计的作用被更多企业管理者发觉,在这方面投入也越来越多,管理会计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智能时代下企业管理会计发展路径

(一)加快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制度是发展的保障,所以必须建立更完善的管理会计发展规划。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上都比较落后,这些影响管理会计发展的关键内容具体策略如下。第一,有监管部门牵头成立专业的国家管理会计协会(目前我国虽然已有管理会计协会,但是属于山寨组织),制定科学的管理会计发展规划,科学指导企业管理会计的实务应用、管理。制定管理会计的具体流程、要求,拔高人才标准。第二,详细研究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结合我国企业发展情况调整、完善、鼓励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流程,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第三,主动向先进国家、企业学习管理开机的经验,并邀请学者到企业授课。第四,分析智能技术和管理会计结合点,探索管理会计发展途径,优化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和效能。

(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重视创新人才是发展的基础,管理会计人才资源充足是智能时代管理会计发展的基础,也是管理会计稳定、高效发展的保障。所以,我国想要做到管理会计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育充足的人才。第一,鼓励高校、企业研究管理会计相关基础理论,在原有经费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为管理会计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鼓励财务会计学习管理知识,尽快完成智能时代下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第二,更新管理会计培训内容,把智能技术融合到管理会计发展中去,提高从业人才信息化水平。第三,我国要从国外引入人才,举办学术交流会,充实我国管理会计队伍。

(三)强化管理会计数据分析体现,提高管理效能对管理会计而言数据分析能力是核心内容,也是发挥管理会计效能的保障。首先,要制定统一的会计数据和非会计数据信息标准,方便管理会计做分析比较;提高从业人员数据分析能力,建立管理会计数据分析机构,如管理会计信息分享中心等,为汇聚、分析信息提供基础。其次,重视智能技术和管理会计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和要求,鼓励企业把创新型的管理会计运用到企业发展中,提高企业内控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最后,制定有可行性的管理会计分析框架,给企业提供管理会计运用参考,扩大管理会计运用范围。

五、结语

在智能时代,各行业技术、人员将会得到新变革,传统财务会计优势逐渐消失,管理会计成为发展新需要。管理会计遇到空前的发展机遇和价值展现空间,但是向真正实现管理会计快速、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国家和高校要建立管理会计发展协会、数据分析体系,从制度上给予保障;重视管理会计培育、加大资金投入,为管理会计提供发展空间。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扩大管理会计的运用范围和实际使用效能,才能让管理会计成为企业管理、运用和发展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淑洁.简述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8):208-209.

[2]邵梅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的机遇与挑战[J].今日财富,2019(4).

[3]莫立娥.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分析[J].现代商业,2019(15):139-140.

第8篇

论文摘 要: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长期倡导、职工的长期实践 所形成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体现企业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文章对新 时期企业文化的新特点进行了论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就是说,每一个时期的企业文化,无 论从形成或发展,从内容或形式,都无一例外地受到 其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 习俗等方面的制约与影响,从而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一方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企业文化 ;另一方面,同一企业在不同时代,其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特点。所以说,时代特点造就着企 业文化,企业文化也反映着时代风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在知 识经济来临的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革命和网络经济使市场呈现全球化,自主 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合作、效率优先等都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旋律。由此,人们的价 值观念和行动准则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新时期的企业文化与工业经济中传统文化模式有很大 程度上的差别。笔者认为,新时期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更是如此。市场经济是竞 争经济,对竞争而言,不创新,即失败(死亡)。要使企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不断创 新。优秀企业与后进企业的差距,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差距。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 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所以,创新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使企业经营环境一夕数 变。为了在严酷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企业必须适应外界变化的环境。在剧烈变动的时代 ,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敢于大胆创新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 能迅速改变的人。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重要的资源,“智能资 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 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应用,知识已成 为时展的主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由此,核心人才成就 企业的命运。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占全部人员10%至20%左右的核心人才是企业 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核心人才,因此,核心人才管理成 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企业的发展需要理念的不断创新,时展的要求促使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新时代的企业 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使企业自强不息,不断发展。倡导 “自主创新”是关乎国家发展强盛之大计,已成为上下之共识。

二、人本文化

所谓人本文化是指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主张企业经 营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是社会的中心,也是企业的中心。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一切人 间奇迹的源泉。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 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 的全面发展。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原则中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我国 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所以,企业文化也必须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

人本文化体现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地位上,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雇佣雇员,雇员没有选择工 作的权利,处于从属地位。而在人本管理中,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从员工的要求出发 ,对员工进行管理,从企业占主导地位发展到员工占主导地位。所以说,人本企业文化就是 确立人在经营中的主体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而拥有知 识的人自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在企业人力资源聘用中,人才选择企业,企业渴求人才的 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的价值准则、精神道德、经营管理、行为规范等是依靠企业全体员工共 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只有广大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尊重和 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的作用,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广大员工的文化。

三、学习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新形势下,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这必然使企业 要求更加全面、适应能力更强的人才。对此,通过培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开发新的企业资 源和市场,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当前,企业组织的学习是要求终身学习,学习的目标是不断提升人生价值,增强学习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对人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这种学习必须是体现工作、学习 的一体化,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学习强调学习要 有创新成果,学习后必须要有新行动。这种学习的方法,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强调自主学习的 重要性,鼓励主动学习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学习培训,员工能获 得时代要求的新知识,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更高的效 益,从而实现双赢的结果。

四、团队合作文化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滔滔江水,滴水聚之。这说明人多智慧广,个 人只有融入到一个出色的团队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一个能不断为 优秀人才提供更广阔空间的团队才能更有活力,取得更大的成绩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一个人的学识、精力有限,只能向专而深 的方面发展,成为专门人才,不能向深而博的方面发展,成为通才。每一件事,每件产品均 由多人共同协作完成。所以,在社会分工方面,个人性逐渐消失,整体性逐渐突出,提倡“ 合作、合作、再合作”,换句话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有人曾经把团队 比喻成水桶,把团队成员比喻成木板,水桶的贮水量取决于水桶最低的那块木板的高度。由 此可知,团队效能取决于最矮的“木板”,即其效能是每个成员之间的乘积关系,而非加减 关系。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将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巨大的知识 的推动力,从而提高团队的决策智商,提高团队效率,更好地发挥成员的才能。

五、竞合文化

在新形势下,竞争与合作关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只有让人活,自己才能活;合作高于竞 争。

新形势下,商场非战场,而是生态系统。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商场就是战场,是竞争中的企 业、企业各部门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新形势下的新观念认为:商场是生态系统,商 业由各种共生关系组成,其目的在于开发市场,建立共生互惠关系,即企业的经营使人人受 惠,同时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从表面上看,市场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实际上,随着竞争的全球化,市场竞争 无国界和无企业界限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实质上已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量, 而是企业价值链上各相关企业组成的系统之间的竞争。即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因此 ,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系统的是否具有优势,而是取决于企业价值链是 否具有整体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加强与价值链上各成员企业协同 经营的意识,共同营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人才;过程化考核;立体化考核;应用能力

1概述

作为信息共享和交流沟通的平台,“互联网+”推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当今时代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的形式、教学的内容、教与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等都得到深入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既能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又具有较强的系统开发与维护、软件开发与测试、网络规划与管理以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等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以及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开发与应用的工作。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的一个入门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领学生步入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方面新的技术、新的应用也在不断涌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导论的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在“互联网+”平台的助推下,通过科学规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在全面了解学科知识的前提下,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提升专业素养。

2丰富教学内容,跟踪学科最新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

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内容在保持全面介绍计算机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平台上计算机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并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适当拓展以下教学内容。2.1云计算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强了计算机系统的服务功能,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云计算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计算机资源进行分配,比如通过拍卖的方法分配资源,云资源的拥有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拍卖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此外,不同企业和组织构建的云可以组成联邦云,通过联邦云实现资源的协同利用。这部分内容主要向学生讲解云计算的实现思想、系统架构、主要的云计算系统以及云计算的最新应用等[1],引导学生建立合理、高效、协同使用计算机资源的思想,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2.2大数据大数据是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实现共享,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潜在的有价值信息,对大数据的合理使用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医疗大数据可以通过不同医院诊治某种疾病的分析,得到诊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提高诊疗效果;通过大数据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诊疗。对交通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针对不同的交通情况合理设置交通管理方法以及提高公共交通安全等。大数据系统的应用,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2]。因此,通过大数据的基本原理、主要应用的讲解,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能够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学科发展、提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2.3人工智能及其最新发展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通过研究人类感知、思维与推理能力特点,构造出模拟人类智能的机器和系统推动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综合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神经科学等学科知识,其中计算机技术在人工智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异常迅速,从简单的智能家电向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3],虚拟现实更是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高新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机器设备的越来越智能化使得人们可以从各种艰苦和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智能机器人也可以弥补人工劳动力的不足,智能机器人逐步升级到通过情绪感知与人类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一个很好的展望和期待。2.4计算机应用技能计算机学科的大学新生和其他专业大学新生知识背景相同,在进入大学之前只有部分学生学习过简单的办公软件和程序设计语言,很多学生对办公系统软件和程序设计软件了解不多。办公软件是计算机学科学生学习的一个必备工具,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而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学科学生将来主要的开发工具,在学科入门阶段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加深对本学科的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内引领和课外指导多种形式对上述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对此部分知识很好地掌握和运用。

3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互联网+”环境下,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教学模式和手段得到了不断创新。根据当前教育的时代特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导论的教学要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计算机导论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比如,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操作系统的知识后,在课外指导学生对具体的操作系统进行实践。这样通过学生课外自学、教师辅导等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课内理论知识的理解。3.2知识学习与探索相结合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到教师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小组、竞赛小组以及科研开发小组中去,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学科前沿讲座。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发展方向,提高动手能力。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使得活动的参与方便和快捷。3.3教师教学与企业专家相结合对教学任务进行模块化教学,理论部分内容学校教师授课为主,实际应用相关部分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授课。在校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而企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专业入门课程开启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实践传授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3.4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相结合互联网可以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首先,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导论课程学习相关资料放到网络上供学生下载学习,比如上课的课件、视频以及探讨题目等;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进行学习[5,6];再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做到及时解疑释惑。

4考核过程化和立体化,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互联网+”环境下,加强过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考核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研究、坚忍不拔的精神。传统考核手段是期末考试,属于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对于计算机导论来说,试卷的题目往往趋于知识浅层次的考核,对于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核不够,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考核,部分学生期末通过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也能取得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可以督促学生及时掌握授课内容、并且达到熟练运用。过程考核中,既要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又要进行实际动手能力考核,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在过程考核中可以将授课内容设置为不同的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考核,每次单元考核成绩纳入总评成绩,期末进行综合考试。此外,课外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也纳入考核范围,使得学生在课外学习中真正投入精力,取得收获。鼓励学生考取行业内国际知名企业相关应用能力证书,获得证书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通过上述措施,既对课内学习进行了考核又对课外学习进行了考核,既对理论学习进行了考核又对知识的运用进行了考核,实现了学习考核的立体化。

5结论

“互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一方面将计算机学科相关的最新技术和应用融入到课程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引领学生步入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殿堂。

参考文献:

[1]徐保民,倪旭光.云计算发展态势与关键技术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0(2):170-180.

[2]李学龙,龚海刚.大数据系统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1).

[3]韩冯飞.人工智能现状和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4).183-184.

[4]朱光俊,杨治立,杨艳华.校企联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26):39-40.

[5]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