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9 17:44: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事业单位学习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培训机制 专业技术 继续教育 MOOC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继续教育凸显其重要性,各行各业经济结构的稳步发展依赖于专业化、技能型的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事业单位的中流砥柱, 是企业内部的核心力量,这些核心人员的知识储备、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
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浪潮中,企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命脉重要支撑力量。但就目前发展形态来看,全国各地中小型企事业自身均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看,人员的频繁流动和员工整体素质的相对低下,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者对继续教育认识程度不够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企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效益的提升、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等问题接踵而来,面对各种无形的压力,往往很多企事业管理者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培训重视不够,大部分培训都是全脱产制的,少则三五天,多则八九天,而参训人员都是企事业的骨干力量,一旦全脱产学习必然会对企事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故而经常出现不给假、扣工资等现象,严重阻碍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业务的发展。二是企事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这种现象尤其在中小企业尤为明显,虽然部分企业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资格证书作为今后升职、加薪的考核条件之一,但仍有一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并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与奖励机制,抑制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忽视了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性。
2.2缺乏宣传力度
有效的宣传渠道是培训持续发展的生存根本。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主办单位多是各省市区直属人社局主管部门,承办方为对应的培训机构或高校,培训班开办以来,多半以主管部门向各省市区直属企事业单位发送红头文件、网络通知等方式进行宣传,但对于各单位主管领导或员工是否了解培训信息缺乏跟踪,并没有达到普遍宣传、全面覆盖的效果。
3办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
3.1企事业管理者要从根本上重视培训,完善企事业内部培训机制
继续教育工作能否健康有序进行,同企事业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关系,领导层认识不到位,就会使工作组织不力、流于形式,因而需企事业管理者从根本上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转换培训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事业内部要形成比较完备的继续教育机制。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设定人才培训方案,调研各类培训需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形成人才培训资源库。同时,设定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考核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使员工在整个培训过程做到“有法可依”,保证培训效果。二是企事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重视继续教育,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树立员工培训意识,将培训激励机制定入公司人才培养计划及职位发展的一部分。
3.2引入新型培训方式
为紧跟E时代的发展步伐,继续教育应当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充分地利用知识经济的产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学矛盾,保证学习效果。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也应打破传统培训模式并不断植入新的培训方式,由各行各业优秀教师分层次录制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微课课件,依托网络开展在线学习,即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式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又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MOOC教学采取“短视频+交互式练习”的学习模式,将知识点组成对应学习单元,单元内辅以各种学习材料,让学生对学习节奏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和主动性。在交互式练习中进行即时反馈,由机器自动评分的交互式练习,摆脱了传统在线教育模式中单向提供学习材料和灌输式学习的局限,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与思考,并利用MOOC技术的有效手段将学生的各类学习行为记录下来,汇集成“学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使教师能够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以最优化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优胜劣汰
俗话说,“教人一杯水先要有一桶水”。显而易见,作为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师自身就必须首先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精英,师资队伍中的优劣直接影响培训质量,甚至影响企事业的发展,因而应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首先,制定上岗教师考评机制,所有实施培训的教师需进行严格考核,保证在软硬件方面都达到教师任职资格方可任教;其次,各机构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内部培训,定期选拔优秀师资送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交流学习,提升专业化能力;第三,各级培训部门应重视培训效果,强化评估意识。
参考文献
根据市人事局、财政局《关于提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经费标准问题的通知》(京人退〔1991〕第7号)精神,现对提高民政部门管理的退休人员管理经费标准及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由民政部门管理的退休、退职人员每人每年的管理经费标准由30元提高到100元。
二、管理经费主要用于印发学习材料,召开各类小型座谈会,购置服务管理工作的必要用品,表彰奖励在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管委会,管理小组以及退休后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并有突出成绩的退休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走访慰问等项。
三、管理经费每年由区、县财政拨区、县民政局,由主管退休人员工作的部门提出具体使用意见。
1.事业单位档案交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档案交接手续严密度不够
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性质与岗位职责角度上分析,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延续性、细致性且艰巨的工作,实际需要办理大量的手续,对各步骤流程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但是部分事业单位中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在工作调动或者离岗过程中,未严格根据档案的标准程序来办理交接手续,更有甚者忽视了办理,没有认真的核查该核查的事项,没有系统清理该清理的事情,将档案交接工作比作了钥匙的交接,一旦出现问题,常常会因为缺乏齐全的交接手续而难以清晰的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职责权限。
1.2档案监交不严格
当前,有不少事业单位中普遍有这样的现象:领导层将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到了事务性工作领域,认为此项工作应交由档案管理人员全权负责,因此很少会参与档案交接工作的管理活动中来,进行档案监交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如此一来,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交接工作时就会越来越不严谨、越来越随意,没有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一味的按自己的意图办事。
1.3忽视了传帮带工作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中工作的老档案人员因为参加过专业的业务培训活动,他们的工作经验一般都是长年累月“攒下来”的,未更新、规范性差,而一些刚接触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因缺乏工作经验,只有根据老员工一直遵照的自创程序来开展档案交接工作。由于老员工的传帮带工作做得不够好,给新进员工的档案交接工作实效性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2.加强事业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具体策略
2.1列入议事日程、规范工作程序和完善管理制度
档案交接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所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档案交接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应将档案交接工作及时列入议事日程中,并根据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从而使档案交接工作运行中具有坚实有力的依据。如果对档案人员工作进行调动或者离职,必须办理齐全的交接手续,如果发现手续办理的并不齐全,那么相关的档案人员就不得离开事业单位,也不得进行工资转交手续的办理,要在所有手续都具体办理后方可离开事业单位。
2.2加强监督,保障档案的延续性
档案监交对档案交接具有显著的监督作用;实际中,不管是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交接还是档案机构负责人的交接,都必须配备专门的人员加强监督交接工作。对于从事档案监交工作的人员,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根据规定的程序开展自己的工作。普通档案人员档案交接工作过程中,应让档案管理负责人对档案交接事项加以监督,档案管理负责人档案交接工作过程中,应让档案管理领导者实时监督档案交接工作。在档案监交人员的监督下,移交方与接收方应根据具体的手续交接,交接工作结束后,在交接清单上明确具体的交接时间、交接地点及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交接职务等。移交人、接收人、档案单位应各持一份移交清单。填写结束后,由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在交接文据上签字和盖章,这样交接工作就算完成。
2.3规范档案交接流程
为了将档案交接工作制度贯彻落实到实处,就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指导,编制适应于交接工作的文本格式,应设置以下几项内容:确立交接整体情况登记表,主要详细记录监交人、接收人、移交人三方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前存储的档案、移交的档案、未归还的档案,认真细致的核对档案库与档案柜钥匙。构建完善的档案工作制度一览表。构建档案检索工具一览表。构建未完成工作登记表;认真填写一些特殊情况,并详细陈述具体的原因。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应在整体交接文据上签字。将交接资料分别储存于事业单位宗卷内、文书档案内,同时上级档案业务主管也要对交接资料进行有效保管。
2.4强化业务知识培训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每年都要编制和发放学习材料给新进档案人员,事业单位每年都要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以确保新进档案人员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全面掌握与了解业务操作流程,并促进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我受科技局工会筹备小组的委托,向大会作筹备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市科技局是主管全市科技工作的政府工作部门,归口管理市知识产权局、市地震局,下属一个正科级事业单位——曲阜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整个科技系统共有在职人员33人。近年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科技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我市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市,全市连续11年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光荣称号。随着事业的发展和新形势的要求,成立工会组织已成为我单位干部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非常迫切和重要的大事,市总工会、市直机关工委对此十分重视,党总支按照我单位的实际情况,就工会的组建工作多次探讨研究。根据《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决定在我局建立工会委员会。从9月起开始筹备,现已筹备就绪。在筹备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积极申请,成立筹备小组。在局党总支领导及各基层单位的大力配合下,成立了科技局工会筹备工作小组,筹备小组向市总工会递交了《关于建立科技局工会的报告》,市总工会已正式予以批复。
其次,广泛宣传,发展会员。建立工会组织是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新事,为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工会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成立工会的意义的认识,调动职工入会积极性,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一方面印发学习材料,组织职工学习《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等有关法律文件。另一方面,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工会知识,通过宣传学习,使职工对工会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踊跃加入工会组织。提出申请的职工填写了入会申请,到目前为止,已有33名职工入会,入会率达100%。
第三,充分发扬民主,酝酿推荐委员候选人。市科技局工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是由筹备组根据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了代表性、比例构成、群众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征求会员代表意见后提出并上报市委组织部、总工会批准后确定的。为充分发扬民主,对正式候选人名单还多次征求会员意见,加以确定,然后提交大会正式选举。
各位会员代表,在科技局工会成立筹备过程中,得到了科技局党总支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还得到了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配合,筹备小组工作人员始终根据《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扎实有序地开展工作,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本次大会的议程及其它有关事项都作了认真地讨论研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工会筹备组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键词:整合共享 社区 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88
近年来,新街街道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全街道共有1所中学、2所小学、1所幼儿园和1所社区教育中心,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率、巩固率等教育指标居宜兴市前列。社区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顺利完成了成人教育到社区教育的角色转换,教育培训、社会文化生活、健康娱乐活动十分活跃,对创建和谐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资源整合是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变过程中操作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涉及到人力、物质、课程等各种资源,教育整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糅合成一个能顺利运转的有机体。新街街道的社区教育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初步构建了街道、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二级社区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企业全方参与的社区教育网络,为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居民的全面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 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对社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社区教育是构筑居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也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一个重要抓手。每年街道办下发《新街街道社区工作百分考核细则》文件,社区教育实行归口管理,社区教育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行使工作职能,下发《新街街道社区教育工作意见》,强化了社区教育中心办学功能,健全村、企社区教育管理网络,明确村、企社区教育的负责人,并将社区教育纳入对村、企的年度考核,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
2 加强协调,全面实现新街街道教育师资的整合与共享
社区教育面广量大。首先,我们自身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其次,聘请专技人员,我们充分利用中、小学雄厚师资,利用节假日邀请优秀教师到社区做讲座,利用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通过我们社区教育中心牵线搭桥,将知识、技术直接送到车间、地头,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最后,通过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全社区人员参与支持社区活动,通过我街道教师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全面提升我街道居民素质的目的。
3 加强合作,全面进行社区教育设施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由于单独的街道、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文化设施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应加强三者之间的合作,解决自身教育资源的不足问题,使得公共教育资源的收益最大化。将街道党校、成校和人口学校的电教设备合并到社区教育中心,建立比较现代化的电化教室;将党校的远程教育网与新街社区教育网链接,由社区教育中心向外有关学习材料、街道的政策;将社区教育中心、农服中心、文化中心等部门的一般性和专业性的图书合并在一起,建立社区图书馆,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放。充分利用中、小学文体设施,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一些科技讲座,使得广大民众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我们社区教育中心和江苏卡欧万泓电子有限公司结成校企友谊对子,利用我们的师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对口的技术服务,带去前沿的科技动态,提高企业员工理论、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同时,开放社区图书馆、成校乒乓球室等体育文化设施,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
4 努力开发和挖掘本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
我们街道先后挂牌明确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归径桥、骆驼墩遗址、紫云山华表、任氏节孝坊、真武殿古窑群等。其中重点挖掘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举办图片展览,组织编撰特色教材《》,使社区教育中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明确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街道敬老院、街道农科教示范基地等。社区教育中心主动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5 充分调动村和社区居委资源,办好村民业余学校和社区市民学校
我们社区教育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和派出所,将村民学校、人口学校和警务室并到一处,与村委会共同建设,将村规民约、民主法制、计生政策、农技知识等内容列入村民、市民学校课程,由社区教育中心组织相关教师讲课。同时,将市体育局倡导的一村一文体广场列入社区教育的资源,设施由村维护,活动由社区教育中心组织和辅导,培养村文体骨干,使活动能持久开展,每年开展一次社区运动会,展示各村文体活动成果。
6 发挥家庭资源优势,建设“学习型家庭”示范户
农村家庭随着成员的年轻化和经济条件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社区教育植根于家庭才能确保社区教育的全员性。2010年,我们开展了学习型家庭的评比活动,从家庭书房建设、图书藏量、家庭成员阅读量、读书心得、读书成效等方面进行评比,对评出的钱建华等1160户“学习型家庭”由街道办进行表彰,并赠书作为奖励。
7 开发课程资源,挖掘乡土教材,是社区教育发展的质量要求
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的全体成员,年龄和职业不同,产生的需求就不同,课程也就不同。我们注重普及性课程建设,如早期教育、营养与保健、文体活动和娱乐休闲等,更注重与街道开发和经济建设紧密联系的重点课程,社区教育中心逐步形成了三大重点课程:电子产业相关培训、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文体活动。目前三大重点课程从教材、教师、实训和考核都已达到相关规定标准,成效也十分明显。根据本地实际,我们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商品花卉的栽培技术》在2010年度宜兴市社区教育优秀校本教材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职学生;正迁移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12―03
2012年6~7月我们以文秘专业学生和各级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以了解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情况以及各单位对文秘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采取走访面谈和问卷调查(网络传送)等方式,发放了《文秘专业毕业生工作状况调查问卷》50份,共计收回46份。从单位的性质来看:有15家私营企业,1家国企,2家事业单位;从单位规模来看:50人以下的有7家,50~100人之间的有8家,100~200人之间的有2家,200人以上的有1家。
通过调研分析得出,企业对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立体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和强烈,即从掌握知识上说要多元化,从拥有的能力上说要多层次,从具备的素质上说要立体化。具体体现在秘书的个人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和其他行业能力。
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1.高职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程序、学习计划都是教师帮学生制定的,学生难以有自我定向的机会。2.强调学习形式、方法,忽视教学本质内容。3.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学生考试分数随意性大,不能完全表现学生的学习程度。另外,过分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盲目使用多媒体,忽略课堂教学主体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如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正迁移能力培养,我们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有着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互赖理论等。众多关于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由于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其理论基础的侧重点也不一致。[美]罗伯特・E・斯莱文在《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一文中介绍了六种理论。80年代合作学习方法被介绍到了我国,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有:认知理论、自控理论、集体动力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社会互赖理论。 其中王坦在《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中认为“合作学习主要奠基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之上,其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接触理论”。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理论基础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及建构主义,其中社会学部分以社会互赖论为主;心理学部分则包括认知发展论及行为学习论。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从目前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来看,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本文所指的合作学习是学生互动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学科课程与项目课程的合作学习方式。
二、高职学生文秘课程教学进行合作学习的有利条件
(一)文秘课程教学对于合作教学的适应性。合作学习并不适用所有的学习任务,一般来说,简单的知识技能教学任务无须小组合作学习。而一个成功的秘书需要掌握的许多知识技能往往是隐性的,如形成态度和价值观、提供前社会行为的模型、提升批判性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行为,这些都需要在小集体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合作学习的物质条件。高职文秘班级规模一般是30~35人,符合合作学习规模需求。同时,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课堂学习形式,大学生共同居住生活,具有向课外活动的延续作用,也有互相交流的方便等情感功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三)师生文化背景差异。由于合作学习会受到具体的时、空、物质条件,尤其是师生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活动会产生不可预测的多种可能,其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状态。这些生成的结果往往是一般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灵光,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研室团队建设管理理念。高职教学以教研室为基本教学单位,引入团队建设管理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内容,都是教研室人员共同研究制定。每个教研室有多位老师承担本专业不同的课程,方便课程教学的交流和彼此间的合作。
三、合作学习内容以及方法
(一)教师间的合作。经统计数据证实,教师之间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把教学策略的理论学习向课堂教学实践迁移。当教师学习一种新理论时,把新理论用于迁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3%~5%),而当教师观摩了一堂教学技能演示,其中包含相应的教学实践和有效性反馈时,迁移率增加到5%~10%。然而,当教师与一个或更多同事亲自参与技能训练,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互相帮助,迁移率跃至90%。因此,教研室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合作形式,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方式是:学期初就各自的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协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雷同;教研室开展说课;互相评析课程并自我改革;根据一门课程实际内容需要由多人合作完成一门课的教学。教师间合作教学利用了教师群体的资源差异,以实现优势互补。教师之间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小组合作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对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高职学生如何分组,异质小组还是同质小组?我们试图用社会经济背景、能力水平不同的小组构成,遵循思考-合作-分享的策略,采取小组记录表、团队反馈,将学习的情况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电子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将成为现代档案管理的重要模式,它可以给社会及人民群众利用和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带来诸多的便利。电子档案管理以其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其收集、存储、输出和处理等方面,与传统载体档案相比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由于电子档案形成的内容与存在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极易使其内容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失去了固定的形式,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检查时,对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难以进行认定。所以说,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总结如下:
(一)电子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大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识淡薄,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指导不到位,上级领导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统筹规划和基本制度约束,财政投入不足,缺乏对电子档案工作管理和领导。
(二)电子档案的原始性问题。
新生成的电子档案,其状态与传输、接收中的状态应该是完全一致的,既是原始的,但又可以复制,原始性不容易判断和确认。
(三)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
在将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传输系统存在不稳定性,加之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档案信息的丢失,致使电子档案内容失真、“出错”等问题极易发生。
(四)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
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强大、技术先进,但存在很多缺陷。首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内存储的数据输入易被篡改或破坏,网络系统中信息易被窃取或泄露,安全存储功能薄弱;其次,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破坏极大,会直接影响电子档案的安全。
(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第一,各部门没有建立健全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监督考核制度。由于电子档案存储的数据记录在光盘、磁盘等磁性介质上,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篡改、复制、伪造档案信息的非法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发现作弊是很困难的。第二,缺少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维护人员。电子档案管理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安全、网络维护等,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电子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二、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索,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首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增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意识,建立严格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切实做好电子文件的数据接收、整理、归档、移交以及录入转化工作。其次,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加大财政投入,购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配备懂电子档案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范畴加以考虑和安排,保证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加强对电子档案形成单位的管理。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科学规范的电子档案接收数据模式,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流程,使用统一的档案系统管理软件,要明确各方职责和管理权限,制定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及方式。同时还要定期对所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监督与检查,使各部门形成的电子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做到齐全完整、科学规范。
(三)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可靠性管理。
采用现代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与存储技术相匹配的管理制度,通过明确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根据电子档案管理需求,将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构筑起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及时更新档案系统管理软件,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始性。在调阅电子档案时,通过设置访问权限、密码、验证码等方式,防止外来因素对电子档案的恶意攻击、破坏和篡改,从而提高电子档案的安全可靠性,便于永久保管、利用。
(四)加强电子档案的数据备份与保管。
首先,要做好电子档案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针对网络传输系统不安全、易受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特点,要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在计算机或网络出现故障时安全无误;此外,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易受磁场、温湿度、粉尘、细菌等因素影响,致使存贮的内容存在不稳定性,所以,存放(存储)电子档案必须有专用库房、防磁柜以及安全性较高的磁性介质、电脑设备等。
(五)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电子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档案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发放学习材料等形式,让他们系统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知识和档案专业知识,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具备较高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
三、总结
一、要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执政素质关键在于加强学习,在于长期地坚持学习,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才能真正将各级领导干部培养成学习型的干部,做到观念常新、知识常新、能力常新、实践常新,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执政的新形势,完成执政的新任务,实现执政的新目标。同时,要把学习作为完善自我、提升境界的重要途径,把学习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学习走进生活,让生活伴随学习,使终身学习成为成人、成才、成事、成功的内动力。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二、要立足实效抓学习。当前,社会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学习倾向。在学习上搞形式主义,只求轰轰烈烈,不求实实在在,满足于电视里有声、报刊上有文。混文凭、捞学历现象比较普遍,只要能拿到学历文凭,不管拿取的方式方法,甚至出现了假学历假文凭,混学、骗学一度流行。这些学习上的问题主要是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不严造成的。因此,在学习上要树立实事求是的精神,营造真学的氛围。不但要有完善的学习制度,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有详尽的学习记录,还应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自觉的学习行动,化作自觉行为的学习效果。
三、要善于运用学习方法。善于学习是要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方法科学得当,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从学习对象来看,要善于读书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学习每个人独特的经验;善于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不断得到升华。从学习模式来看,主要有六种,即循环学习法,在不同时间复习强化,使之变成牢固的记忆;纲要学习法,将学习内容组织加工成系统的知识图表或提纲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加深理解;发现学习法,通过独立学习与思考从所学东西中探寻规律,掌握原则;程序学习法,将学习内容分成许多小步并系统地排列起来,按程序逐步学习;模仿学习法,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来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一定的品格、技能和行为习惯;比较学习法,就某一个问题,集中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对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从学习的具体过程来看,可分为精读细思、虚心好问、循序渐进等方法。
一、中职“工学交替”的衔接问题
“工学交替”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了团队意识。毫无疑问,“工学交替”是职业院校各种办学模式中的最佳模式,通过“工学交替”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工学交替”模式牵涉到学校和企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如一个又一个“瓶颈”,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到最终的效果。比如,在“工学交替”的衔接过程即从“工”到“学”或从“学”到“工”的过程中就容易存在一定的盲区。
(一)从“工”到“学”的问题
所谓从“工”到“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实习对课堂学习产生的影响。学生从企业结束实习返回校园后,很难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而要改变这种状态一般需要一到两周的适应期,给正常教学带来非常不利的因素。二是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遇到的理论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无论是高一初到中通公司实习,还是高二时进入天虹商场实习,甚至在中通和天虹已经实训过一个学期后,学生都会遇到实习过程中运用到的实践知识从理论上无法解释或者难以理解的问题。
(二)从“学”到“工”的问题
所谓从“学”到“工”的问题指的是从学校学习转为企业实习时适应过程中的问题。一般在开始实习之前,实习企业会派遣实习老师为学生讲解实习注意事项及基本实习内容。由于时间限制,不能面面俱到,往往主要讲述要点,对操作类的内容一带而过。但对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却是他们最需要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到达实习岗位后需要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熟悉和磨合,实习有效时间大大缩水。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最佳方式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构建了更开放和灵活的学习环境。常见的移动学习指的是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网络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很好地解决“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在每个交替过程中的知识应用和衔接问题。
(一)移动学习的突出特点
1.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习者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极大地满足了“总在线”的学习需求。这就解决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理论学习或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操作的需求,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新知学习或者旧知复习。
2.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移动学习以其独有学习的碎片性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便利,使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去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组块。正如面对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碎片,经过每天一片、一点的摄入和积累,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拼图一样。这一特点对于实习期间无法抽出大段时间学习的学生尤为重要。
3.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移动学习的交互性可以实现信息及时的双向流通,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交流沟通能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发展学习者的个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信心。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在线交流,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学生实习前,由教师制作可在移动终端观看的实习学习材料,可以让学生尽早熟悉实习流程及基本要领,让学生尽早进入实习状态。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根据实习进度制作相应的理论学习材料,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打下良好基础。在学生结束实训前,教师为学生制作相应的在校学习材料,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提早进入学校学状态,缩短了由“工”到“学”转换的适应时间。
(二)移动学习的主要载体
微课是移动学习的主要载体。微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的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国内不少教育工作者对于微课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普遍认为微课应在十分钟之内,主要采用视频音频结合的方式,针对明确教学目标,集中说明一个小问题。一节微课的时间不长,耗费流量不多,可以保证学习时的流畅度,也符合中职学生注意力和认知规律。
中职学生在从“学” 到“工”过程中需要对实习单位不同工作场景(例如天虹商场的收银、配货、盘存)有直观的认识。这时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视频配音的微课,拍摄真实的场景,每节课只讲一个场景。学生在有空时可以反复观看以加深认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疑惑,也可以通过查询方式找到教师事先制作好的微课观看。对于有问题的地方或是没有明白的地方可以放慢速度或反复观看,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机会领会。这时的微课学习起到了答疑解惑的作用,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
(一)微课选题及制作方式设计
1.微课选题
中职学校直接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与普通高中相比,更偏向操作性与实用性。因此,教师在微课选题时,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内容上一定要短小精悍,一节微课只针对一个点展开。以笔者所承担的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例,在Excel排序与筛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在天虹商场实习时遇到的货架管理、商品摆放等实际问题进行讲解,既让学生打下了理论学习的基础,又解决了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微课制作方式
微课的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录屏,一种是录像。笔者所在学校主要采用录屏的方式进行微课制作。这种方式易于操作,只需要电脑、耳麦、录屏软件及PPT课件。教师在电脑上同时打开PPT及视频录像软件,戴好耳麦,跟随PPT的展开,一边演示一边讲解,PPT播放完毕讲解随之完成,最后再通过软件对视频进行后期渲染处理,可以添加文字及标注等。目前比较通用的录屏软件是Camatasia Studio。相对录屏,录像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录像机进行拍摄,并进行后期剪辑。
两种方式各有优点。单一知识点讲解多采用录屏方式,对于情景再现类课程,用录屏的方式也比较好。录像方式相对比较适合对整节课“教”与“学”的动态反映,比如优质课或示范课的录制。
(二)移动互联网微课平台设计
目前,主要的移动互联网微课平台实现有三种模式。
最直观的一种是对现有的微课网站进行改造,用HTML5等语言进行转码重构,使网页能够通过浏览器在移动设备上正常显示,微课内容能够在移动终端正常观看。教师可以将微课内容到这些支持手机浏览的微课网站上,让学生登录此网站进行学习,也可以将本校现有微课网站进行HTML5转换,使之适应移动学习的需要。
第二种方式是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微课平台建设。比如微信公众平台,将微课上传到平台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出去,同时对于公众号菜单进行适当改造,增加搜索、互动反馈、作业上传等功能。利用微信等方式进行微课内容及学习是目前比较主流的移动学习方式。由于微信普及率较高,兼容性较好,这种方式受到广泛欢迎。
第三种方式是采用制作APP方式。移动终端下载APP后,能够通过与服务器交互,获得服务器上的微课内容,并能在移动终端播放。采用制作APP方式进行微课制作及的一般为专业教育类互联网公司。使用这些APP可以将平板电脑或者手机触屏变成一个小型电子白板,教师录制时可以通过在移动终端上面用手指或者触笔书写,可以随时拍照导入照片、图片,APP会将屏幕图像变化和教师的声音录制成微课视频文件。录制完成后的视频文件为适合手机和平板电脑观看的高清视频格式。这种情况也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在APP注册后方可登录进行学习。
四、对移动学习的总结与展望
移动微课程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满足中职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应用移动微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工学交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笔者所在的电子商务教研组教师普遍反映,通过微课程,教师掌握了一门利器,有的放矢组织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同r减轻了重复教学的负担。学生也反映,在实习和在校时还能针对性地学习,在工作之余或者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手机浏览微课,答疑解惑。通过在线平台,还可以进行讨论和作品展示,教师和学生们实现了零距离互动,且学习轨迹可回溯,非常便捷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