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写作辅导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05 14:45: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写作辅导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写作辅导

第1篇

【关键词】 英语表达 负迁移 对策

一、引言

在英语学习中,作文被认为是最难的一项。在英语作文中,动词时态混乱和单复数乱用等基本的语言错误经常出现,即使有的学生可以写出较为正确的句子,但是普遍缺少逻辑性,让人不知其真实所想表达的意思,而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迁移在心理学中解释为人们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在新环境中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国学生从小学习汉语,汉语必然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或许是正迁移,也或许是负迁移。这就比如在生活中已经习惯使用右手写字的人很难学会左右写字一样,就是因为右手写字对左手写字产生了负迁移,并且这种负迁移一般是很难转变克服的。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两者间的表达及语法差异非常大,所以常年学习的汉语必然会对英语学习产生负迁移影响。

二、母语负迁移的种种形式

本文通过日常教学中学生习作的调查,发现英语作文中只有少数错误是由于语法掌握的不扎实,大部分错误则是由汉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很大负迁移作用所致。

2.1词汇照搬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表达方式会习惯性地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这也就会经常导致一些生硬的词汇错误,比如说把heavy traffic说成crowd traffic,再或者出现这样的句子:My brother has gone to the cinema to see the film.这完全是由于以中文表达方式来生搬硬套词汇造成的错误。

2.2流水表达

汉语写作主要是流水形式,而英文表达则必需严谨规整。语文学习中早已根深蒂固的写作方式会严重影响英语写作效果,比如出现这样流水表达方式的英语句子:Because the apple is very delicious ,so I like it very much.可以改为:I like the apple very much because it is very delicious.

2.3文化差异

汉语和英语分别是意连语言和形合语言,中国人表达比较委婉含蓄,西方人则非常直截了当。中国人比较擅长形象性思维,但是西方人则比较擅长抽象性思维。比如说一名中国学生在给美国某所大学写申请入学书信时,总喜欢在书信开头长篇大论该校优越的学习条件和中国学生对其强烈的向往,这些文字叙述在美国人眼里被视为浪费时间和精力,完全没必要用如此多的字符来说这些话。

三、避免母语负迁移效应的应对策略

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是非自然的,由此也导致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巨大影响。作为应对方法,对汉语负迁移作用导致的错误进行对比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对应现象进行分析,另外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来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语言习惯。

3.1实践运用,由内而外培养语感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法表达习惯,我们的教师可谓苦口婆心,但是说了N遍,照样错误连连。原因在哪里?我们认为,语感是对语言的无意识感受能力,主要包括对所学语言的把握和领悟,表现为对语感所蕴含的文化和语言本身的自主感受。灌输式教学之所以效果不大,就在于它是外部影响而没有激发主体的实践。英语语感只有通过学习者的自主领悟才能习得,教师充其量是一个帮助者与指导者。

语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进行培养。阅读不仅可以巩固词汇,还可以培养语感,使得语法可以变成自觉的表达被流露。在语感的形成过程中,多听可以在潜意识中促进语感的产生和发展;多写、多说则可以促进语感的成型,将内在的潜能转化为外在的实际行动,可以全面促进语感的发展。中国学生必须克服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才能够写出地道正确的英语作文,而这必须依靠大量阅读才能做到。

3.2引导鉴别,细析表达习惯差异

笔者凭借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发现负迁移在语法层面上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而当务之急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会比较鉴定。

3.2.1概念意义不同造成的负迁移

中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往往用一些与汉语意义不对等的英语词汇,从而导致错误。例如:Jack likes many subjects besides math.学生在这里把besides的意义错误的等同于汉语中“除去”的意思,但是实际上,except和besides两个单词的意思是不同的。

3.2.2语法意义不对等造成的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之间的语法意义也有很大不同。在学习英语中学生将汉语词汇语法套用在英语表达时所犯的错误非常频繁。例如在可数与不可数名词运用上,汉语名词除了少数加“们”变为复数外一般没有复数形式,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往往根据汉语名词的形式来表达英语名词,以汉语的名词可数和不可数来决定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比如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类错误表达,“一条好新闻”表达为“a good news”;“一份困难的工作”表达为“a hard work”等等。另外英语和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相差甚远,中文里动词不存在各种时态,但是英文则有不同的时态,因此教师应当多多教导学生在表达英文时注意动词的时态。“主+状+谓+宾”结构是汉语句子的基本固定结构,英语与此则大不同,比如“李明在家里认真地学习”这句中文,很多学生会错误地翻译为“Li Ming at home is carefully studying ”,这种表达显然不适合英文表达习惯,不少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存在这种情况。

3.2.3来自汉语组合词的负迁移

一些英语单词在一般情况下在概念上来讲是相同的,但是组成句子后,单个单词的意思就发生变化,而中国学生习惯性的格局是用汉语词汇的组合方式来进行英语句子的组合表达,从而导致错误,这中错误方式很普遍。比如把汉语“我进入梦乡”表达为英语“I has come to asleep”。

3.3 “中为洋用”,发挥汉语的正迁移效应

任何事情都是双面性的,汉语对中国中学生学习英语会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有正面迁移作用。对此,我们需要扬长避短,不一味避免汉语的负迁移作用,相反我们要学会在汉语中寻找可以给英语学习带来益处的地方,这才是明智的引导方式。

实际上,少数英语单词的发音是和汉语是一致的,教师可以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情况、习得阶段和课程类型而无需进行全英文授课以决定是否将汉语运用于英语教学当中,需要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理解运用汉语概念系统。在汉语和英语中定状语和主谓语的语法其实相差无几,教师应该做的就是适时互相联系汉语和英语的概念系统来促使学生产生正迁移。

3.4自主评改,形成长效纠错机制

笔者发现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基本上就是教师,学生除了看一眼教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评分外,对于自己在文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基本不关心,因此也无法杜绝汉语干扰不断出现在以后的各种英语习作中。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承担起在批改中的责任,帮助他们发现作文中的错误以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获得进步。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各自的英文文章进行互相阅读批改,找出典型的错误以在班级集体思考、讨论,一起改正。这样各种汉语的负迁移干扰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解除。反之,错误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就会逐渐巩固,那时再进行改正就难上加难了。

四、结束语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阐述,一个人是在自身已有技能和知识基础上学习新能力和新知识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脑中已经对汉语学习有了较为固定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中国学生学英语,要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如词形、词义、句子结构上,让他们通过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笔者相信,只要掌握产生负迁移的原因,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引导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重重困难,最终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1] 陈茂华.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影响刍议[J]. 中学生英语, 2009(05).

第2篇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也可以显示它保护学生自尊,创设和谐的氛围的优势,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同时使我们的课堂散发着浓浓地人本气息,并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多媒体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写作,这就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往教师在教学作文的时候,总是苦于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实际有些孩子们曾经参加过很多实实在在的活动,但一旦要他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出来,却常常漏洞百出,甚至于连一个完整的句子也没写成功。现在我针对学生基础差的事实,利用多媒体采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写作。在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尽可能在上课前就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例如训练学生看图写话,生动的图片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我先让学生说,甚至表演,然后写,效果好多了。有时写了一部分,让学说续写或填空。这样经常练习,学生的写作有了提高。 如在大屏幕上打出循环字幕:"Welcome!Let's enjoy the 45 minutes!",配以轻松愉快的图片和优雅的英文歌曲,一开始就让学生的心态放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写作情境

杜威指出,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或活动出发,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 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写作的情景与氛围,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与像、动与静、远与近、表与里、虚与实相结合转化等特点,突出形象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牛津初中英语(8B)Unit 1 Past and Present 时,我布置学生利用假日回家了解家乡近30年的变化,并要求他们带上自己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上课时,我请一部分学生自己走上讲台亲自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向其他学生介绍家乡的变化。由于这些图片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观后兴奋异常,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English Presentation。利用学生这种亢奋的情绪,我水到渠成地组织了以小组为单位谈家乡变化情况的讨论,强调在用英语交谈时注意区分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最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海报,并配以文字图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写作思维

在初中学生中写作常常出现中文式的英语,这是他们习惯了用中文思维而导致的结果。在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尤其是在基础薄弱的学生中,母语的思维痕迹是十分明显的。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来,可以让学生告别传统的纸笔写作方式,采用电子写作(e-writing)。电子写作的优势在于,Microsoft Word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单词和语法错误,个人电脑中的《金山词霸》软件以及互联网上的《韦氏在线词典》有助于他们选词造句。这些电子写作工具,对于英语水平有限的初中生而言,有助于打消怕出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的顾虑,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写作心理压力,使得学生提交文本的语言错误有可能大大降低。这样,语言的形式问题解决之后,学生自然会将注意力转移到信息传递质量和文本结构组织上,促进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也不像以往那样,过多纠缠于单词拼写、语法结构等错误。更重要的是,在体验全新的电子写作方式的同时,学生眼到、手到、心到、手脑并用,亲自参与认知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写作成绩的关键。传统的作文批改是在课后进行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反馈不及时。当教师精批细改后,作文反馈到学生的手中时,由于时间长,学生对前次习作的要求已经淡忘,失去了浓厚的兴趣,不再关心教师的批改,更谈不上主动反思。其次评析方式比较单一,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的评析当中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总是得不到提高。

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使我们有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实现及时反馈而且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供了可能。由于实行了电子写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可以直接从学生机上选择有代表性典型作文,切换到大屏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修改,集思广益,使学生从中受启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及进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得到评判指导,从而不仅使反馈过程变得及时有效,而且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和良性互动。通过评价修改典型文章,让学生掌握了修改的方法和技巧,再通过同桌讨论、互改,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所写文章进一步修改、完善,促使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此外,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主机上进行随时监控,对有困难的学生随时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写作,英语写作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便有所长进,从而实现学生由"怕写"到"会写"的转变。

当然,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学生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单词和语法,熟悉使用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多写多练等。但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保护学生的自尊,创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同进使我们的课堂散发着浓浓地人本气息,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初中作文课堂的学习意义建构主张:一是“夯根基,筑生活”;二是“讲规矩,采人文”;三是“急就章,走熟路”;遵照初中不同学习阶段的作文教学要求,以寻求校本研究与训练的作文教学规律。

【关键词】意义建构;夯实根基;体验生活;寻求规律

不知其它区域初中学校的作文课堂是何种教学现状,就其本校语文习作双主互动体验,理性反思作文教学实践,仍是教师指导犯难,学生习作无趣;表情没有思想,达意缺失实感;语言东拼西凑,交际无的放矢;行文不成体统,更难掷地有声。鉴于此,深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校本研究,悉心揣摩作文课堂学习意义建构对策,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校本研究获悉,初中作文教学,严重缺失作文课堂的学习意义建构理念,严重缺失作文学习科学辅导方法,严重缺失作文学习自主实践兴趣,严重缺失作文学习规律探究智慧。作文教学造成花花课堂,以应付教育“差事”;习作训练虚伪不实,以大轰大嗡敷衍了事;作文教学失去原生态的根本原因,是语文教师缺失生活作文课堂的学习意义建构意识。予以概括反思,一表现在作文教学(辅导)备课环节,不去理性思考习作训练的情境设置环境要素(生活素材与兴趣投入);二表现在习作训练方略的主导作用环节,不去揣摩作文指导智慧挖掘的协助要素(协助方案与笔耕实践);三表现在习作成果激励评价环节,不去搭建习作评价互动平台的交流要素(共同提高与分享喜悦)。交流得知,当下初中作文教学普遍仍囿于传统的经验型和总结型应试图式,仅围绕完成作文教学量化任务要求和中考作文导向,来锁定作文教学研究视角,来划定习作训练研究论域。这实属还是早被摈弃的传统填鸭式作文应试教育模式,这与作文学习意义建构的校本性(作文教学特色)和前瞻性(写作自主发展)背道而驰。如果深刻挖掘一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发展式内涵,就不难萌生作文创新教学的理性思考,拓宽初中作文教学校本研究的特色途径,理智处治无利于学生习作发展的实践顽疾,应用建构主义的教育眼光,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实践纾难解困。

初中各阶段作文学习意义建构目标是有评价梯度的。要么关注基础填补、不失体验生活;要么关注行文规范、不失采撷人文;要么关注习文常规,不失笔耕指导。

七年级作文课堂,学习意义建构的目标是,关注“夯根基,筑生活”。阐明初中生习作基础无根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失生活体验,缺失生活感悟,缺失生活灵感,缺失交际语言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以导致没有写作思想。近年来积极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就成人考试及高考中考的作文命题,也曾多次均以此作为立意,来评价考生的作文成绩。乍一看,这样的材料作文,并不是习作难题。可是评卷发现,多数考生立意浮浅,表达语言干瘪,腹中没有蓄积的情感素材,对所给“作文材料”没有多元的思维联想和丰富的认识见地。考生为了达到作文写作规定字数的要求,只好大呼小嚎,拼足成篇。结果内容假大空,卷面低分数。举个最简明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意―《从母爱谈感恩》。初中学生体验母爱的生活已有十余年,妈妈从形影不离的襁褓,盼望孩子与日长大,到节衣缩食冷暖呵护,最后渴望少年强健,快乐发展有成。如此优越的体验经历素材,为何就轻易失去了呢?究其教育根源,主要还是教师的责任,尤其语文教师更是主要责任承担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论)强调教师应具有创造性主观能动的诱导作用,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征,不易主动去体验家庭生活和父母亲情,亟需教师的引导启发(如布置亲情体验作业等,学校班团会和家长会也是最好的引领活动方式)。除此,更亟需有效的常态化生活体验反馈手段:语文教师每天都要利用语文课堂前5分钟,轮流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轮流训练复述家庭亲人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劳动代价;轮流交流父母为自己读书所付出的关爱与艰辛;轮流复述家庭和谐幸福生活的小案例等。要求学生积极善于反思回顾身边曾发生的社会生活现象,并天天撰写反思日记,将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训练自然过渡。如此日复一日,就会自然养成悉心观察身边生活与事物的良好习作习惯,同时也利于培养对生活有鉴别是非曲直的体悟能力。作文口语训练实践,语文老师应积极发挥主导能动作用,促进语文课堂常态化和口语表达规范化,为语文学习驾驭书面语夯实基础。

第4篇

一、转变作文教学的重心,建立多元评价标准

在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急于求成,这种心理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累,通过量变促成质变。过于注重写作成绩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教师和学生应该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将重点转移至写作的过程,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要使学生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要使学生放弃分数论,放弃对分数的追求,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意识到过于追求成绩,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负面影响。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贯彻脚踏实地、打好基础的思想,切忌急于求成。其次,改变学生对写作教学的错误认知。写作教学应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积累和获得写作经验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对学生的文章进行剖析,从作文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训练。除此之外,教师不对学生作文评分,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一些点评。通过这种改变,转变学生的传统评价方式,在学生潜意识中慢慢适应新的评价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学生也具备不同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措施。对教师来说,应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独立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中得到一些反馈,并且在教学中做出调整,这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学生初中学习阶段,中考是每个初中生都应面对的。教师应该时常模拟考试环境,在考试的压力中,考验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环境中的作文,更能反应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更容易暴露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彰显学生个性

写作是体现学生之间差异性的一个方面,也能够彰显其个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个性培养应注意方法。首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和瑕疵,做好记录,以此作为针对性训练的依据。

例如《紫藤萝瀑布》这一文章,写作方法精妙,可以为学生所借鉴。对写作教学而言,说明文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写散文的过程中,层次不清,主题不明确,导致写作水平难以提高。借助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写作教学,可以使学生获益良多。首先,学生熟悉教材中的文章,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方便学生对文章脉络的掌握,进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其次,教材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传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和写作知识,这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教师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学生而言,与教师的交流,可以更加有效地汲取写作知识,提升写作水平。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接触,放下教师的架子,尝试和学生做朋友,努力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朋友,陪伴学生学习和成长。

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针对目前写作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1)转变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重视写作成绩到重视写作过程;(2)在写作过程中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辅导;(3)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写作变成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这些措施能够帮助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初中写作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教学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讨,也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长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及其当代价值[J]. 知识经济. 2013,(11) .

[2]莫吝.谈谈农村初中应用文写作的有效教学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2013,(16) .

第5篇

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信息迅速膨胀,互联网飞速发展,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变革,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也在这种新形势下发生重大变革,要求拓展新形势下的教学出路。美国文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曾说到:“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写技巧。”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择,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也。”写作历来就是国内外课程教育家和语言教育家极为关注的焦点。写作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思维去观察、认识和思考世界,通过肯定与褒扬真善美,否定和批评假恶丑,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自我剖析自我挖掘的能力,同时也发挥怀疑精神和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操和价值观。然而,在当前形势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仍面临着种种挑战。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结构不合理

1.写作教材系统性不足

当前,在新课改和语文教学发展形势下,初中语文教材为了凸显“个性化、人文化”,采用“主题单元”的结构框架和模式,写作练习依附于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或者放到课文的最后作为课外练习。然而,这种方式往往是按照章节阅读内容来设计的,以至于造成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对于写作而言,何谈系统性。虽然初中语文教材安排的初衷是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发散,更自由地发挥,但也导致了写作教学无章可循,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2.写作教材连贯性不足

以主题编写初中语文教学单元,难以体现循序渐进、循循诱导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困顿于教学的跳跃性和非连续性,而不能有效掌握写作技巧,难以将零散的、无序的、混乱的写作知识进行整理而连成一片。所以,现行教材的写作知识缺乏逻辑上的联系和连贯系统的排序,这必然造成教师教学困难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3.注重阅读,忽视写作

现今的语文教材沿袭传统的教学体系,强调阅读理解,而忽视了写作习笔,这种风气一直影响着现在的写作教学。目前还有很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读”好是“写”好的前提,如果阅读能力强,写作是不成问题的,把语文课本编写成以阅读为本体,写作处于从属地位的“阅读课本”。殊不知,两者并重才是解决之道。目前市场上,写作理论和指导方面的书籍不少,良莠不齐,以理念为主,选用经典范文例句、名师指点、方法诱导等。然而,由于强加这些内容给学生,难以达到启发习作思考的效果,还造成学生的定式思维和抑制创新。

二、教师写作教学功利性过强

1.写作教学忽视生活和情感

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内心世界和情绪的自然流露。初中写作教学本是褒扬真善美,更应该重视品格和情操的培养。但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部分教师逐渐忽略以学生为写作主体,不是强调创新、创造、立志高远和写作基本功,而是要模仿典型的例文进行仿造乱编。对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情感完全忽略,写作不再是生活,情感成了虚情假意。

2.应试制度的不良引导

虽然当前各界都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但是升学制度的要求和门槛,使得考试分数成了唯一标准,既关系到学生的前途,直接与学校的升学率和荣誉挂钩,又与教师利益息息相关。教师将最有效、最快速提高写作分数的应试技巧放在写作教学的首位,使得教学机械化、模式化、僵固化。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写作内容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毫无思想可言。

三、学生生活积累不足

1.生活阅历贫乏

初中生生活阅历贫乏,对生活的感悟不充实,难以形成对生活体验的思想和理解,更不用谈用自己的语言深刻描绘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和色彩斑斓的内心世界了。写作是生活的艺术,包含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体验、感悟、升华。而现在学生的写作内容往往是过于浅薄粗糙、空洞无物,情感木然或虚伪。部分学生可以说课外生活极其丰富,对生活的事物了解颇多,见识很广,但因为缺乏记录与练习,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将自己“置身于”生活之外,写作时不能厚积薄发,缺乏创新,文章也就缺少生活的智慧和情趣。

2.阅读积累较少

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对人文科学的追求相当局促、狭隘。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阅读的不足,缺少必要的读书笔记和札记,但因为考试的压力,作业的负担,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用来坚持阅读与写作。也有部分学生无心阅读各类经典文学作品,而把大好的时间花在其他无意义的事情上。学生常常觉得有话说不出,表达时辞不达意,语言贫乏,“书到用时方恨少”,怀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然而,阅读又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只是记住故事情节和细枝末节,没有“活读”,更没有“读活”,难以达到陶冶情操、扩展思维、训练批判精神的功效。

四、新形势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加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新形势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使命。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写作教学,教师不应该将其处于从属于阅读的地位或作为课后的练习,而是紧密联系阅读教学的独立部分。因为写作才是直接体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衡量尺度,阅读理应是作为辅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素材。写作教学的内容应该向教育专家讨教,组织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编写一套逻辑清晰、系统性强、难度变化合理、可操作性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写作。在此写作指导模式下,学生自然能养成较好的写作习惯,减少面对写作题目无从下手以及出现写作文体混淆的问题出现。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写作教材应该重点突出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总结凝练,举一反三,并升华到思想层面,只有这样的写作教材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方法,才能将平时累积的素材、优美的词句用得恰到好处,变成新的优秀作品。

语文教师需要抛弃“捷径教学”和“功利教学”的思想作怪,不再单纯地为应付各种测试而写作,而是踏踏实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技巧,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爱阅读、会阅读、爱写作、会写作的思维活跃、触类旁通的人,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

第6篇

随着当前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备受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评价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从现阶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其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问题 对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可谓是“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作文同样也是语文教学中令教师头痛的难题,教师不仅教的辛苦,学生同样也写的痛苦。叶圣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当老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体会:徒劳无功”。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低效性是初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应针对当前作文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剖析,认真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以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

一、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对于作文教学缺乏必要的重视和关注,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大部分人觉得写作教学课堂上即便投入充裕的时间与精力,也未必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潜移默化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纯依赖某节课教学并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在写作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缺乏必要的重视,而限于考试中写作所占分值比例,教师和学生为了追求作文高分,难以避免地产生功利化倾向。

2.作文课堂教学表现出随意和无序性。语文作文教学应包括思维形式训练、写作风格训练以及写作形式训练等一系列梯度训练,并且应结合学生年龄变化以及认知水平提升来调正教学内容。然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大部分作文训练基本是以考试为中心而设计,即根据考试类型来选择课堂训练的类型,此种教学模式缺乏重点,教学计划未做到循序渐进,学生应试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在培养写作能力方面欠缺良多。同时不少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过于敷衍,大量应用“内容较充实”“主题较鲜明”“描述较生动”或者“用语较流畅”等套话来评改作文,学生不厌其烦,写作积极性也受到打击。

3.积累不足,抄袭现象严重。初中各学科作业繁多,学生同时还要准备各科考试,因此在课外作文阅读方面投入不足。而不少教师和家长也觉得课外阅读是“不务正业”,所读刊物对于学生学习并无太大益处,甚至属于没用的闲书,因此大都不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然而初中生受到年龄以及社会阅历的限制而缺乏深层次的社会与人生感悟,因此在完成作文大多消极对待,或者参考其他范文,其独立思考能力受到影响,并且容易产生抄袭依赖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1.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健全作文课堂训练体系。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学习规律、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出发,因此教师应着眼于整体规划,针对各个学期以及学年作文教学计划进行修订,设计出自由写作、逐步到规范写作,再到自主写作的作文训练序列,一般情况下第一采用自由写作,不可过多限制学生,以鼓励为主;第二则以规范写作为主,适当对学生作文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第三则以自主写作为主,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写作。通常来说这一写作序列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中考作文水平,同时也突出了学生写作的个性化、自主性。

2.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以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转变观念,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例如作文期刊、各类杂志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刊物能够积累充裕的词汇以及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整理并摘录文章中的名言警句或者美文佳句,吸收并消化这些素材,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而非抄袭或者生搬硬套。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进行观察,体悟生活的真谛。以“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这个作文题目为例,该题目可谓是引导学生日常积累、关注并感悟生活的典范,其出自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句话:“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不必抱怨……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学生们倘若平日里课外读物涉猎较少,很可能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也就难以体会作者文字中所要传达出的一种豁达、乐观与坚强的生活精神和态度。由此可见,平日里多注重一些生活的体验,学生对于如何“去唱生活的歌谣”也显得更有心得和把握,能够做到言之有物,不至于空洞。

3.合理引导,改进作文评改模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而以互动型交流为主,带领学生深入探讨写作问题,共同了解写作难点,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同时还应改善作文评改模式,以欣赏、赞美的态度来评改学生作文,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予以鼓励,而不可一味苛责,导致其写作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师可组织学生互评作文,让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主动权,在相互评改、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汲取他人写作长处,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当然,教师在学生互评以及自评环节中加以指导,并再次批阅,而不可将学生互评与自评作为自己减负的手段。

【结 语】

作文教学低效化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身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认真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以往的经验与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实效性,通过写作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其文学素养。笔者就此探讨了初中作文教学问题与对策,相信随着教学教法的不断完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海香.初中作文教学窘境及教学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1(7)

第7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 有效教学

写作是主体(学生)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的自主过程,而在传统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要求下完成写作任务,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更多是凭借感觉而去写作,没有较好的方法引导,感受和体验无法通过文字表达。为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的兴趣是基础,教学模式是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多是在单元教学后,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和作文要求,直接向学生布置要求,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写作。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兴趣匮乏,对写作内容了解不够深入,写作中体会不深。借助情境则可让学生较好地进行写作状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来创设情境。以七年级上“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教学为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就是说真话,抒真情。那么,“真话”和“真情”源于何处?生活。抓住这一点,教师首先选择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情境“父母的关怀”“朋友的帮助”等图片展示,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画面说说生活中令自己感动的事件,从而让学生从生活中快速捕捉可“说真话,抒真情”的素材,接着教师再过渡到“美文鉴赏”环节,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文中感受“真话”和“真情”的魅力,明确要求后再引导讨论后写作,学生表现得兴趣盎然。

其次,要注重结合学生知识、经验来创设情境。如在八年级下“人物描写―肖像描写”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生活中接触各类人物,但每个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又不尽相同,而肖像描写就是要通过这些不同来表现所要刻画人物的“神”。为此,教学中教师先以话题“我最难忘的一个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然后过渡到“他(她)的什么最让你难忘”,由此过渡到肖像上,结合单元教学而引入肖像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话题讨论中被激发起来,同时学习了肖像描写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围绕人物讨论后写作,效果会更好。

二、改革模式,注重方法引导

改革作文教学模式,就是要从传统的“布置要求、学生写作、教师评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模式。在合作探究中,重点要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把握写作重点。

合作探究并不是让学生去“复制”同伴的构思,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自己构思展示出来,通过交流而取长补短。在合作探究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讨论。以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在探究中每个学生所选取的事件不同,那学生所选这个事件是否能突出中心,是否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讨论而让学生把握表现中心的事件。其次,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讨论。以议论文教学为例,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后采用什么论证方式,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如何安排,在讨论中学生明确了这些问题,写作中层次会更加清晰。最后则是细节的讨论,在这个环节中会涉及选词造句、结构安排、修辞应用等,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文整体上进行构思,更多细节可放到作文后的小组互评环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提倡合作探究式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写作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活动实践,提高学生自主性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感受和体验是不可或缺的,而丰富学生感受和体验最直接的方式是实践活动。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于课堂,而要以广阔的生活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写作所需的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注重阅读活动的开展,而要提高学生阅读效率,除了在方法上引导外,还要注重以各种竞赛模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阅读周”、“名著知识竞赛”、“小组阅读PK赛”等。其次,要注重结合教学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如学习《我的母亲》后以“为母亲做一件事”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后写出感受。最后,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随着网络的兴起,教师可为班级申请各种空间,展示学生作文,也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制作为“刊物”,也可组织学生成立各种文学团队。通过上述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其感受和体验,促进写作水平提升。

总之,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立足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入手,通过作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过程中,促进其作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2期.

第8篇

【关 键 词】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68-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写作制定的总体目标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的能力。”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恰当合理的写作能力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并且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面对的更多是应对中考,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寻找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来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我们能称之为有效呢?钟启泉先生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主要指效益,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益。”也就是说,教学应该是为有效而教的,不能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是无效的。然而,现实中的教学由于多方面原因,常常是收效甚微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尤为典型。作文课难教成为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位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作文课怎么上?作文技巧讲解、范文反复示范收效甚微,为什么?”这是目前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所面临的困境,前一问题涉及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而后一问题涉及的是教学方式,造成这些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诸多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需要先分析问题,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

1. 作文教学的无序性。作文教学无序性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写作缺乏兴趣。现在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先读范文,然后讲一些乏味的写作技巧,这样缺少层次性的引导很难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当前,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对写作方法及应试技巧的研究很多,如吴学谦《作文十要诀》、《作文立意选材构思》等,而像刘祖元《从学生作文心理探究初中作文教学》这类对学生写作认知心理、知识建构之类的研究却很少,这些恰恰是有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知识。当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都是以中考为指挥棒,以得分技巧为训练重点,随意性很大,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操作。只有以分数论英雄,而没有层次、没有递进,学生感觉不到3年来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任何改善,写作不再是内心的倾诉,而成为一种应付考试的工具,趣味全无,当然也就写不出好作文。

2. 缺乏积极的写作状态。积极的写作状态是由正确的写作心态和良好的写作环境组成的。“长期以来,我们总以一种非常严肃的态度对待写作。文以载道的思想一直是所有写作者的紧箍咒。”[1]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老师、家长都将写作内容当作非常特殊的事件,譬如说一提笔就必须得想到爱祖国、爱父母、爱社会。当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此一来,学生会认为写出来的作品必然代表人的思想、道德和才华。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们就会发自内心地认为作文难写。此外,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一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命题——指导——写作。这种教法没有创造利于学生表达的情境和气氛,很难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他们会觉得没有内容可写,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把写作当成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3. 写作与阅读、生活脱节。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长期以来,应试的紧箍咒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学生的写作已经远远地离开了生活,为了在考试中拿到好成绩,学生总是在不停地背诵与自己生活毫不相干的素材。我们要知道,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学生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生活,当然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教师需要做的是给学生以平台和技巧,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生活,这样他们在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同学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片,但是这“一大片”大都脱离实际、废话连篇,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阅读素养的不足,阅读是要读懂生活,生活是写作素材,“写作——阅读——生活”应是一个可循环的系统,缺一不可。

4. 作文评改课的低效性。当前流行的作文讲评方法的特点是形式单一。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唱“独角戏”,从评到改都是由教师承担,学生只负责听;二是“交流课”,找几位优秀作文的作者谈心得、谈体会,之后全班学习。前一种情况是过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后一种情况则是学生的主体性过分发挥,缺少了教师的引导。例如,某教师在进行《我们的教室》作文评改课时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概说引入——自读评价——典型句逐句评改——作者朗读——范文展示。这样的五环节步步为营、逐渐深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强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当代文坛名家写作指导概述

学好作文,不仅是升学考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基础,有良好的文笔功底,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会受到青睐。正因为写作如此重要,目前各类写作辅导课、辅导书充斥着学生的视野,但其指导者、作者的范围无外乎都是中学教师,他们很难跳出课堂,从更高的理论和实践层面来指导写作。关于指导学生写作,许多当代文坛名家同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人都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教育水平,在指导学生写作上有颇高的发言权。

关于写作的态度,孔庆东认为不应把作文当作考试对待,只有考试的时候、老师要求的时候才写。写好作文的重点在于平时的训练,比如当你看到一面不太干净的墙,却能从上面看出图画来,这时马上把自己看到的图画用文字描述下来,这样只要把任何东西都看成活的,随时随地都能写作,一定能够提高写作能力。此外,他还主张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对待任何东西都要会思考,有自己的理解;钱理群提出写文章要从容不迫,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写其他作品,都是一种文学创作。他更强调了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劳动,必须有物质基础而又不被物质所困。学生需要从容,才能进入宽阔自由的精神空间,发挥更自由的想象。

关于写作的内容和素材,曹文轩认为:积累素材的主要途径是观察,用眼睛去看生活。丰富的生活加上大胆的想象,才能写出好的作品。“青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什么可爱之处。”[2]何西来提出,写作文需要学生调动全部的知识储备,好的诗词是非常好的知识储备之一,它们是有音乐性的,当这些音乐性借鉴到作文中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梁衡则强调背字典,只有字词掌握得多了,写作文的时候所选的字词才会更加准确,还能表达多重、多种不同的思想,这样作文才会出新意。

综观几位文坛名家的观点,成功的写作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丰富的生活感性经验和知识积累;自由的想象;充足的训练;创作个性;自由从容的写作态度。这些是否可以给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一些启发呢?

三、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1. 注重序列,把握目标。作文教学的序列性首先要求明确阶段练习目标。要实现作文有效教学,语文教师就要纵观全局,并且做出学期、学年甚至每一学段的作文教学计划,比如从纵向上可以建立一个作文练习序列,七年级以自由写作为主;八年级以规范写作为主,教师提出一些规范和操作方法;九年级以自主写作为主,目标设定为表达学生个性,使学生写得更好;从横向可以使用成长记录袋,例如第一个月达到基本符合题意,第二个月达到有中心、有内容等。总之,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设置目标明确的写作任务,形成一个写作的梯度训练体系。每次写作任务都要向学生提出具体而又适度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2. 自由写作,放飞心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实施建议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在作文课中,教师首先应明确是指导课还是讲评课,在指导课中教学的重点是开阔学生写作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海阔天空的想象是十分重要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充分释怀,不限时间、内容、篇幅、题材,只要真诚健康,学生大可以天马行空,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以写高山流水,也可以写海啸山崩;可以写平凡生活,也可以写真诚崇高;可以写未来世界,也可以写眼前一物……学生的个性得到表达,他们会乐于写作,更能使想象力得到发挥。

3. 关注生活,积累经验。生活的丰富多彩使作文有事可写。写作练习应先从学生熟悉的写起,写自己想写的人和事,写自己想说的话。比如,在七年级第一个学期,学生可以写暑假,写初入中学校园的生活、感觉等。教师在平时要教会学生关注生活,多维思考,及时捕捉写作灵感。生活积累有两种途径,分别是实践积累和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就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真实感受来积累直接经验。例如,高尔基的《童年》就是在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阅读积累指学生通过课内外文本资料的阅读来获得间接经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通过阅读来获得作文素材是积累的一个必要手段。鲁迅先生在写《中国小说史略》时,仅《小说旧闻钞》就查阅了1500多卷古书。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生活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同等重要。

4. 改变作文评改课教学模式。“作文有效教学非常强调评价的多元化,重建评改课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教师将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3]要实现作文课的有效教学,就要改变作文评改课的教学模式,将评改方式多元化,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一位教师这样安排了一节作文评改课:“学生批改——小组交流——教师浏览——集体评讲———教师点评——相互批改——教师检查”。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评改模式,以多方位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使作文评改效率最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避免以下三点:一是学生自评、互评不是教师减轻负担的手段;二是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指点,将共性问题加工整理,为学生指点方向;三是着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鼓励学生不断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领会为何这样写会比那样写好,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如何实现初中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课的质量,以上观点和操作方法只是从一些文坛名家和一线教师观点中提炼的一些普遍性规律。完善优化初中写作教学策略还需要每个语文教师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探索,只有这样,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才会渐渐走上“有效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杨薛建.浅议初中作文教学缺失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9,(7):89-90.

[2]杨春.作文应该这样写[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20.

第9篇

一、文章的生命——真实

必须明确的是,写作是一门艺术,虽然它被归到了语文学科里面,其实它完全可以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设立。任何一门艺术,它的创作都应是以某种情感冲动为动力的。

学生在长个子长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在成长,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被蔓延的杂草占据主要空间,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观察、引导、帮助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他们有一颗高尚善感的心,使他们具有对生活最基本的感受能力到为生活而感动,从而能经常性地产生带来写作欲求的情感冲动。“有一颗善感的心”,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人类的情感,纷繁芜杂,我们无法面面俱到。但简单地梳理一下,我们起码可以找到三个最有益于学生人格发展,也是写作中最基本的情感方向。

二、文章的灵魂——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做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平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开放性写作练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坚持写观察笔记。观察笔记的内容一般不作要求,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立意,“天高任鸟飞”,让学生真正在宽松的心境下展示自我。经过多次的尝试练习,学生在写观察笔记时,能坦诚地打开心中的大门,张开想象的翅膀,作文就有了灵气,有了活力。每次改观察笔记时,都让我感到一颗颗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心灵在跳动。二是随时在阅读教学中穿插阅读笔记的撰写。片段有时是预设好的,有时是现时生成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初期的习作难免稚嫩,难以尽如人意,只要是真实的,确实是出于自己的情感流露,就要加以鼓励,让学生培养起写作的自信心,这样才不会一味地去翻看作文书,才会自信地“我手写我心”。能感动自己的文章才能感动别人,而要能感动人,就必须融入真情实感。

三、文章的源泉——个性

作文是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自由的生命表达和自由的生命交流是作文的“魂”与“本”。为了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的表达。”为了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孩子的天性,呼唤孩子的灵性,激发孩子的悟性,张扬孩子的个性,我总是把出题的权利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

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学生们自由拟题,所见所闻、独特感悟、奇思妙想,信手沾来或叙或议写成随性而至的小品文。二是请部分同学上黑板,每人拟两题,全班同学从中挑二至三题,再根据个人兴趣,择题写成大作文。若你的标题被选用,给予加分奖励。三是老师沿用历年的中考题,或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半命题,学生当堂作文。这类作文偶然为之,只为备考或今后的升学做准备。

出题形式多样,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更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当学生们用他们的自由之笔,写他们的自得之见,抒他们的自然之情,叙他们的自立之志,显他们的自在之趣时,感受到成长的愉悦,尽兴表达的快慰和自我尊严的获得,尽显生命的风采和个性的魅力。这样的作文是写作主体生命活力的尽情释放,是燃烧着的激情,是张扬着的个性,是最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在篮球场上威风八面的男生们,常对着寥寥数字的作文题挠头搔耳,无从下手,其实他们的生活非常丰富,可以写某一场特别精彩的球赛,可以写因为热爱篮球而带来的父母的唠叨,可以写篮球带给自己的快乐,可以写那些备受崇拜的篮球明星,可以写篮球带来的思考……就一个篮球,可以写的太多了。他们没有想到那最熟悉的恰恰是最有可写性的素材。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