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06 14:46: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再认识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

一、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

1.从教学规律看。现代教育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结构是一种从最初的知识节点出发,呈网状分在的知识链结构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学习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在认知过程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把感知、理解、巩固与运用融合为一体,使得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记忆得到强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主动参与认知结构不断重组的递进式学习过程。

2.从教学模式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不论是传统的电化教育手段,还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其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多种学习形式交替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自主学习。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相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

3.从教学内容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占有的时空不断扩大。

4.从教学手段看。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和在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所有这一切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二、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改善了教与学的环境。多媒体技术是继文字、黑板、音像等教学媒体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它可以通过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媒体为学习者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和效果。它所具有的信息媒体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特征,极大地丰富了其表现力,多媒体教材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示范和练习,使人的感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到同一信息源的信息,增大了学习者视觉和听觉的传递信息比率,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并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思维创造力。

2.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教育资源。在网络教学系统中,存储着大量数据、资料、程序、教学软件等,共同形成一个特大型的资源库,融为一个信息的海洋。

3.现代教育技术扩大了教育规模。电视广播技术可以把远距离的课堂搬上屏幕,走入千家万户;网络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走出校园,走向世界。网络信息资源所具有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打破了知识的垄断性和封闭性,结束了优秀教育资源只被少数人占有和使用的历史,可以使全社会每一个求知者得以利用,实现了教育的全民化和全民的学生化。

第2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育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142-05

一 引言

2004年12月25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从4个大的方面,14个小的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后备力量(高校师范生后文简称高师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正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有效途径。目前,几乎所有师范高校都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为师范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实验课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程度。然而,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诸如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繁杂,教学重点不突出;实验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以教为主”)等问题。那么,如何在改善了硬件环境,改革了课程设置,提炼了教学内容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这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是针对该问题,以华中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为例,对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课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对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进一步提高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及任务驱动法的涵义

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

华中师范大学将这门课的具体实施落实到信息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具备开设这门课的软硬条件,既有优良师资(大部分都是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教学的专家或教师),又配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实验室、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实验室、电子白板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数码图像采集及视频采集实验室。为了克服全校人数多而师资和实验室有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时少(理论+实验共36个课时,另有6个机动课时可供理论课老师补充理论教师使用)等条件的限制,我校做了如下安排,如表1所示: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拓展学习用。第二,为了筹备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每个阶段会开设一个网络班,以探寻实施网上教学的更好途径。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出,我校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要求的硬件环境,课程设置也较合理,教学内容由现代教育技术资深专家编排,重点突出,师资总体素质较高。那么,如何在现有良好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这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教学方法的变革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很好地在实验性、操作性强的实验课中应用。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以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以富有趣味性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完成大、小任务为明线,以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暗线,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及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这正是任务驱动法所要达到的目标。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有趣任务完成的同时,达到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从现代教育技术各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都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和实践性,非常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的教学实践证明了,通过将该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高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收到了与“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跟着做的”的机械式教学方法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1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框架

我校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要配合理论课专题的要求,开设了如上9个实验。以上框架图的特色之处是――通过完成这9个实验,能达到全方位的培养高师生现代教育基本技能的目的。实验一、二、三能培养高师生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学的能力;实验五、六、七、八能全方位的培养高师生采集和制作教学中所需要的图像和视音频资源的能力:实验八能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筛选、管理、评价和创造性的运用各种网络资源的目的;实验九能培养高师生教学设计及创造性的运用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的教学资源的能力;通过实践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我们这中框架进行实际的教学,高师生最终达到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另外,根据实验项目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我校专家教师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的探索和改进,最终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并对往届毕业现在正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校友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和交流,证实了这种方法确实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目的。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实施流程

(1)明确实验课总目标,设定总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总目标旨在培养高师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创造性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即培养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增强其职业技能,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为完成此目标,我们设定了一个总任务――实验课结束后,每个小组能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不同的,要达到统一意见)合作完成一份亲自制作的合理整合各种多媒体资源的信息化教案,并在最后一次理论课上以说课的形式汇报各小组的成果。

(2)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

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是配合着理论课进行的,我校将理论课的内容分成十一个专题并配有相应的实验内容,分别为专题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简介;专题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专题三: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专题四:现代教育

技术的基本理论;专题五:信息化学习环境;专题六: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搜集与应用;专题七: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专题八:信息化教学设计;专题九:教学设计案例研讨;专题十:未来学习体验与展望;专题十一:学习成果交流。其中专题五、六、七、八、九都有相应的实验。我们从总的实验任务出发,将实验任务分成两大类即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由图1知,我们再将这两类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可见,我们整个实验课程的任务设计相互之间层层相扣环环相依,实验四、五、六、七和实验八是实验九的基础,反过来实验九又是实验四、五、六、七、八的目的。而实验一、二、三则是高师生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前提,反过来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熟练地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则是我们开设实验一、二、三的目的。

实验课的教学对象是全校师范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大三学生,只有少数大四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绝大多数都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清楚的认识和定位,

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相对清楚的定位,在这样的前提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目的性更强,学生的学习的动力更大。

(3)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分任务

在明确了实验课总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完成的总的任务以及分析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征后,便要根据需要掌握的分知识点和技能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明确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和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而言,阐明各个具体实验的教学目标,对保证整个实验课的良好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个实验的教学目标明确后,需在此基础上设定各个分任务。具体应该给设定什么类型(封闭性、半封闭性、开放性)的任务要依据具体的实验目标而定。如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实验的其中一个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Photoshop软件的界面,能够灵活调整软件工作面板和操作常用工具;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给学生设定了封闭性小任务――在教师操作和演示后,学生要使用录屏软件自己动手录制下Photoshop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和常用面板的功能介绍(32具箱中的选区工具、移动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裁切工具、图章工具、橡皮擦工具、油漆桶工具、文字工具及导航器面板、历史记录面板、图层面板)的使用方法的视频:

(4)具体任务的实施

各个实验的具体任务明确后,便进入了任务的具体实施阶段。教学前需将学生分组(3-5人为宜),并选出组长。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图2的虚线框中我们可以看到任务实施的具体流程,我们将以《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在任务实施的案例分析中进行详细介绍。

(5)任务的评价

任务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同伴的优点以及自我反思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验的过程及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适时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但教师需注意,应以鼓励性言语为主。

我们在任务的评价这一环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实验课的总任务,我们给予的是总结性评价。对于分任务,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共同点是,两者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即“实验考试+电子作品+平时表现+其他”的方式。我们将教师、同伴、自身的评价结合起来,并同时使用定性(三方给出评价的言语)和定量(评价量规表由三方给出具体的分数)评价两评价方式,最终对小组及个人的学习给予相对科学的评价。

四 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下面以《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为例,谈一下具体任务实施的流程,本实验为4个课时,是在《实验四数码图形的采集》基础上进行的,授课环境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室。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一步,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对学生机进行广播教学,随后展示实验完成后的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步,教师告知本次任务与总任务的关系及其在整个实验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次任务是总任务的基础,完成本次任务后,学生可以利用Phocoshop工具制作个性化课件的背景和教学中急需的图片。第三步,教师向同学们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让学生明确通过本次实验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进行自我检验和反思。

2 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并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本实验有三个教学目标,我们根据这三个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具体安排如下表2所示:

3 学生明确具体的任务,小组协作或单独完成任务

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商讨各任务具体如何解决,如何分工协作等事项。对于任务一。教师给各小组限制了具体应该完成的任务。任务二,为了让学生们重点掌握图层这一知识点,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半开放性的任务,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去完成任务。而任务三教师则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这一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双主”教学方法,除了以学生为中心外,教师要担当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主动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 小组或个人提交电子作品

在实验课开始之初,我们已让每个学生建立了“学号+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以记录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即使用“电子学档”的信息化评价工具。当各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将作品放到他们的文件夹中。若是要求单独完成的任务,就单独放到他们自己的文件夹中即可,若是小组集体成果,则小组成员每个人分别将集体成果放一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最终,学生使用极域电子教室提交给实验教师,下课前教师会将他们的作品分享给所有的小组。

5 任务的评价

对于具体任务的评价,我们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教师在本实验结束前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评价的具体方法是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在教师分享了各小组作品后,再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评价量表,上半部分是定量评价量规(包含评分的几个维度和相应的分数),下半部分的定性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每小组总的评价成绩会计入学生的实验课的最终成绩。具体见表3:

本案例的特色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遵循了任务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任务暗含了学生要掌握的技能,并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检查和考核等特点。第二,设计的任务具有层次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第三,采用“电子学当”的信息化评价工其记录学生的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作品,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更清晰更全面的掌握,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第四,采用“3*2模式”评价法。其中的3是种方式――“教师、学生自我、学生间”,2是两种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有可以学生的作品做出较科学的评价,又有利于学生认清自我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

五 小结

教学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实验课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操作灵活、实施流程简单,设计的任务也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馈的信息也表明通过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学习他们既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一方面旨在提高本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对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广大师范院校提供了一种实验教学的很好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7-40,

[2][3]郭绍青,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4]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30-32

[5]杨九民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吴雅琴,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1):30-32

[7]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杨九民,范官军,教学系统设计原理[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第3篇

现代教育技术在如今的各科教学中都逐渐普及,对它的作用我们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初浅的经验,并发现了一些运用中容易走入的误区,特提出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CAI辅助教学增强美术教学的情境感

传统的绘画教学,“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易于在消极被动的情绪下,目睹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而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的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便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酿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形式的新颖,计算机的神秘,设计的独特,加上激人之情,启人之智的音乐、较好地调节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轻松愉快释疑克难。如在教学《远航的大船》一课时,由于学生直接见到大轮船的机会不多,对大轮船形象模糊。运用各类素材库中的轮船等图片制作cai课件,插入音乐,揭示课题:立体紫红色的课题从屏幕中心由小到大,随着优美、深远、动听的萨克斯独奏曲推出“远航的大船”的课题。此设计效果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催人振奋。接着画面在蓝色海洋的背景下,迅速展示出各种不同外形的大轮船。那如楼房一般的客轮,架起各种不同起重机的货轮,以及色彩艳丽的彩旗,还有那生动的解说词,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随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在此亢奋情绪的反应下,学生愉快地拿起画笔,主动地参与到“大船”的绘画中。当然很多以风景、动物、欣赏等为素材的课程都可以发挥其巨大作用。

二、CAI软件的运用,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以它的生动、直观、新颖,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从内部诱发学生的动机,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求知欲望,并充分调动不随意注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绘画的种类众多,风格各异,题材广泛,描写对象丰富多彩,很难真实地表现它,在绘画教学中,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讲解知识、技能,而往往并不完全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以绘画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而让学生了解各个画种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无论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从别出心裁而有创意的课程设计,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岂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如教学中国画,按备课思路,利用电脑设计了一个CAI软件,制作成动画的过程,充分展示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及画面处理进行定镜显示,连贯运作,放大观看比较,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加速了知识技能的掌握。缩短了演示时间,扩充了练习的空间,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

三、CAI软件的引入,改进了欣赏教学

传统欣赏课教学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势必沦为说教,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常规教育手段富于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相对集中,突破常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欣赏课教学中的优势,扩大欣赏容量,使学生能更多的吸收与内容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潜能,激发学生从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又如五年级的《邮票设计》这一课中,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给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与创作。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邮票的历史背景,等等。

在《中国优秀绘画作品》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印制精良的范图,通过搜索和扫描仪扫入制成CAI软件,除教材的范图外,还可以增补一些内容,徐渭的《黄甲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吴昌硕的《神仙福寿图》等著名历史佳作。结合教学来显示整体、局部,中国优秀绘画进行山水、花鸟、人物的分类,并置于显示屏上,比较异同,使学生获得对中国绘画艺术风格的直观认识。为深刻揭示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的妙处,采用了色彩变更操作来实验,如将《溪山行旅图》的色调变为偏绿,偏蓝或偏红,其作品就会体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教育家吕淑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的自己学。”为充分利用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生从“知识型”转变为“智慧型”,从偏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减少常见的知识、技能、讲解、演示篇幅,加大关键要害处的讲授力度。提高知识的传播密度,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绘画教学的新路子

在工艺与设计教学中,图案的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却都非常方便、快捷,比如说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

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如:《形的重复》这一课,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把图案进行方向、大小、颜色的变化,再加以动画设置,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这样一来,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的感知能力。

比如二方连续纹样设计,我按以下步骤,构思制作了四个课件:一、首先安排一组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毛衣的装饰、挎包的花边、盘子的花纹等,通过画图工具和扫描仪使物象存入软盘。运行时,学生便一目了然地看到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作用。紧接着,播放一组二方连续纹样的花边,先出示一个基本纹样,再出示一个单位纹样(由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点击鼠标后,基本纹样和单位纹样自动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断地重复、排列,形成一条花边。让学生观察动画制作过程后,总结出二方连续的概念,即以一个基本纹样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的单位纹样,向左右、上下两上方面重复排列,形成的带状的连续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学生通过画面,较好地理解了二方连续纹样设计和制作的方法,设计起来简单快捷,省事省时。

然后在每一种骨式上设计不同的单位纹样,涂色后,以动画的形式一一向右、向下渐铺出现,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纹样设计的步骤:即骨式-----单位纹样----纹样复制-----设色。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中的当场演示的话,会费力不讨好。这样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不仅如此,通过电脑美术设计,以其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

五、CAI辅助教学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同时,必须注意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功能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的技术辅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不能“以辅代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未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使用的辅助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比如,美术课中的教师示范有时就具有不可替代性,若用多媒体予以代替,纵使表现效果好,但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仍然不如教师亲手示范来的直接和其所特有的感染力。

二是不能“为用多媒体手段而用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是不能“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效果。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是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甚至动手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五是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情感的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情感的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且会给学生一种冷冰冰的机械操作的感受,而缺乏应有的课堂亲和感染力。

第4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

一、引言

当前,科技技术不断革新,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至各行各业,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尤其在教育领域,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地位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甚至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工具实现了多样化、网络化以及多媒体化,如教学中运用幻灯片、视频、动画以及远程视频等计算机技术。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性。在其中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更是能够有效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1.教学任务设计阶段。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最核心的是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师在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应用情境、学习环境、协作式学习以及评价活动充分考虑进来。全方位地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另外,也可以使教师为下一个教学任务做好铺垫工作。例如,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任务。以每个任务为一个主题,从应用情境、合作练习等多个角度应用计算机技术,如以Powerpoint、PS以及Flash技术进行任务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2.任务布置阶段。教师设计好每个学习任务后,要向学生说明学习任务的目的、要求、步骤和评价方法,指导学生了解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所需的条件、技术以及资源。教师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能力,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布置Powerpoint自定义动画任务。首先进行学生分组,每组由三至四个学生组成,采用Powerpoint和PS软件进行自定义动画的制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讲解制作实例,如文字和图片的几种飞入效果,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定义动画的功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该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结合,为日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办公基本技能奠定了基础。

3.完成任务阶段。学生在明确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式学习,或者与教师进行与任务相关的主题探讨活动,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技术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PPT制作任务中,有一项任务为制作“冬奥会宣传篇”。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检索历年的冬奥会照片和资料。在动画片头方面,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如何制作以画卷的形式进行片头的宣传。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灵活运用软件,并能自动播放动画。再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该任务。

4.任务评价阶段。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要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使用到的重要计算机技术,如OFFICE办公软件、PS和FLASH多媒体软件等进行概述与难点讲解,并且对重要的部分进行再次示范。这样就能使理解能力薄弱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评价方式可分为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当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任务驱动的概念,并从教学任务设计、任务布置、完成任务和任务评价四个阶段,详细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经验。

参考文献:

[1]杨树元.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99-101.

[2]黄红艳,李霞,才秀凤,刘雪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21):200-201

[3]伍宏珏,杨桃.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3(9):56-58.

第5篇

>> 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英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电气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三层次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思考 地方院校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若干问题分析 CDIO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探讨 浅谈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 关于如何培养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探讨 浅谈现代工程技术经济及其发展 现代工程技术经济及其发展 全面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有效途径 浅谈全面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有效途径 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全面发展趋势 道路施工为导向的市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程文化教育理念解析 强化新形势下的校企合作 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张夕佳.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理论学习,2003(1):43-44.

[4][9] 学习十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5] 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4-5.

第6篇

摘要:结合独立学院线性代数的教学现状,论述了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情感教学、以改促教、以教促改等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99-02

独立学院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与传统的本科院校所培养学生的目标略有不同,主要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线性代数是代数学中讨论线性关系经典理论的课程,是应用型院校经管、理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作为独立学院开设的线性代数就要求在以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应该围绕专业的培养需求,把培养专业技能作为出发点,应该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使学生学有所用,尽可能地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到实践中,淡化概念的理论意义,加强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然而目前大学课堂上的线性代数教学依然是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实际应用并且与不同专业的专业性联系较少。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本文对线性代数的教与学提出一些改革的设想及措施。

一、目前线性代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设置合理性欠缺。目前大学课堂所选择的各种版本的《线性代数》教材,内容大同小异,个别章节的前后顺序对于学生的学习欠缺合理性。例如一般教材均是在第一章先讲克莱姆法则,这一节内容与第二章内容基本割裂没有关系,而第三章第一节讲线性方程组消元法,接下来讲向量、向量组的秩及线性相关性,最后一节讲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而克莱姆法则、线性方程组消元法与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联系紧密,层层递进,完全可以在后面所需知识讲解完后放在一起讲解,如此更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重理论轻实践。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上都是采用“讲授+练习+作业”的教学方法。首先讲清楚基本理论,接着讲解相应例题,学生课堂练习,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导致对于文科生居多的综合院校尤其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数学课没有兴趣,甚至主观意识已经放弃了数学类课程的学习。

3.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目标不明确。自从迈进大学校门,大部分学生完全改变了高中的生活轨迹,学习目标不明确,加之大学的生活多元化,各种娱乐活动、多种社团集体的出现,使得部分学生的生活重心已经不再像高中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知识,而仅仅是为了考试不挂科才去上课才去学习,正如很多大学生的口头禅“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与措施

1.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笔者逐渐认识到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只是纯粹的教与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情感在里面,使学生在一个好的情绪状态下投入学习。有很多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去学线性代数,而是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很差学不懂,纵使有很多疑问也不会去请教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融入情感非常重要。首先,要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要以情促教,学生也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加强对学生的了解c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将单纯的教育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平等友好合作的过程。其次,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老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作为老师在重点问题处要设问,引起学生的重视,并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过程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更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老师只是学生的一个引路人。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高等数学慢慢产生了学习兴趣之后,还要去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只会复制老师所讲的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问题敢问、敢说。但这样做的问题是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借机扰乱课堂秩序,所以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创设需要老师和学生很好地配合去完成。

2.结合所学专业,提高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线性代数是一门研究代数学中线性关系经典理论的课程,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是理工农林类院校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必考的课程之一。在各个不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选举和专业相关的实例。目前计算机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也已经非常广泛和成熟,因此在教学当中引入实例时可以借助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完成它。留个别习题课后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并建议学生适当采用计算机辅助自己完成作业。对于财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举一些和金融法、经济、证券股票类相关的实例,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举一些和工程造价、预算、测量等方面相关的实例;从而使得学生看到题目有兴趣去思考、钻研。

例如:对于化工类专业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此假设已知反应物为丙烷和氧气发生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3H8+O2CO2+H2O,配平这个化学方程式可以用中学学到的最基本的配平方法,而学了线性代数,针对化工专业课堂上应该训练学生用矩阵的方式建立线性方程组并求解配平此化学方程式。

设反应物与生成物前面的系数依次为x1,x2,x3,x4,则有x1C3H8+x2O2x3CO2+x4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380・x1+002・x2=102・x3+021・x4

转化成矩阵方程(齐次线性方程组):

■x■x■x■x■=000 (AX=0)

得一组特解为(x1,x2,x3,x4)T=(1,5,3,4)T,

即C3H8+5O23CO2+4H2O

求出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依次求出通解与特解是线性代数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化工专业学生通过此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很容易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总之,在教学中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有兴趣去讨论、去研究、去探索,从而提高他们对这门课的实际应用能力,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

3.效果展示,以改促教,以教促改。由于各种原因,各个高校对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其实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之后作者希望看到一定时期的改革之后的效果。(1)课堂教学效果展示。成功地上好一节课,课堂气氛必然是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课堂讨论主动活跃。课堂教学过程中,邀请同类课的代课老师与同专业的其他班级部分学生听课,感受不同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环境与课堂气氛,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意见和建议,在以后教学过程中继续研究如何进一步进行更合理更优化的改革,以此达到以改促教、以教促改的最终教学改革目标。(2)同专业测试成绩的横向比较。教学改革的过程是漫长的,是一个尝试摸索的过程,效果是否显著只能逐步观察和检验。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可以初选在部分班级试行,通过一个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实行,最终通过课后作业+中期成绩+期终成绩+平时实践习题的综合成绩等和其他同专业而没有实施教学改革的班级成绩做对比,以此查验教学改革的成效,并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优化。(3)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不间断召开课后讨论会,避免纸上谈兵。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正确必须听到学生的反馈。因此,课余时间召开短时间的讨论会,听取学生的学习反馈显得不可或缺。讨论会的形式多样,学生可以无记名写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口头表述自己的困惑和不解,无论何种形式的信息反馈,总之从中得知教改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使得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三、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改革思路、方法与措施不仅可以让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通过实例分析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尝试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赣昌.线性代数(经管类.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理念;开发;激活;参与;鼓励

目前,新一轮课改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作为一名新教材的执行者,通过对新教材进行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此次课改的及时性。此次英语课改的重点是:要改变应试教育中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取而代之的是交际英语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此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最大亮点。

面对围绕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很多教师认为知识简单了,课堂上却无所适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也只是浮在表面,口语表达和测试效果很差。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大部分教师转变了理念,但心理上仍期待具体的模式和操作方法。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机械地模仿和移植其效果必将差强人意。正所谓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下面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出几点自己的拙见与同行共勉。

一、利用神秘感,体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任教学校的七年级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英语,一开始面对英语总有一种好奇,充满了神秘感。从心理学上讲,这种好奇与神秘感并不是兴趣,而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但它却是兴趣产生的原基物。对于一个英语初学者来说,在这种好奇心的推动下,急于想知道什么是英语?英语怎么说?如何用英语来描述身边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愿望等。并且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新教材(冀教版)的设计充分注意到了这些特点:版面采用了大量的图画,取材也大都来源于现实身边;而且一改以往从字母教起的固定套路,第一课就满足了新同学及老师之间如何用英语打招呼的需求;然后从同学们最熟悉的文具、颜色、服装、食物、动物、上学、购物、天气等逐渐切入;知识结构采用反复出现,逐步渗透,螺旋上升的方式,很自然地遵循了知识的形成和记忆规律;加之,新教材大量采用活动和歌曲的形式,从而丰富和活跃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教者若充分把握这些特点,精心设计,就能使学生将陌生、抽象的英语变成现实和具体的语言,使他们在简单的操作、运用中获得成就感,逐步形成稳定的情感体验、长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另外,新教材倡导跳出文本,讲究资源共享。教者还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平时收集一些英语方面的漫画、剪报、说明书、包装纸等,也可以根据课堂需要,或在一些特定的节日,要求学生准备一些自己的卡通、玩具,或动手制作贺卡等。另外,多媒体的利用也是一把“利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经过长期培养,学生就会利用兴趣这种原动力,自信地参加语言活动,从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二、注意把握好基础知识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

新教材采用的是话题式编写体意,偏重于交际口语。而口语恰恰就是实际语言能力的一个侧面反映。口语灵活,也不规范,但并不是说语言基础不重要了,不需要了。语言知识是表情达意的必须手段,是语言学习的中心,是英语教学的立足点。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交际,而要具备交际能力必须先获得语言能力。离开了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学生成就感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取决于学生获得知识的质量和参与语言活动的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

例如:1、语音Pronunciation,就需要天天练,但并不是简单地把48个国际音标反复重复,而是要利用“复读”原理,融合到具体的“Drill”和“Games”中,同时结合听说训练,这样才能习得纯正的发音。2、语法Grammar,,按新教材要求不单独、具体、分类教,但每节课都有,可以采用小课堂加以介绍、归纳和练习。有这样一个比喻说得很妙:“语法是药品,不是食品。” 3、词汇Vocabulary,它是构成句子和文章的基本单元,可以通过较直观的实物、生动的图画、形体语言、教科书等介绍,利用《活动手册》,句型操练、填补游戏、猜谜、默写等活动复习。

三、创设有意义的情景,倡导学生体验和参与

语言最初的习得,多来自模仿。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体验和参与,在教学中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讲究从单一的课堂到回归自然,创设仿真语境。其核心思想是: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即Learning sth. by doing.所以要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课堂真正的活力不仅取决于语言情景是否真实,而且取决于活动是否有意义,且意义大于形式。有意义的情景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热情,英语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第8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教学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其基础性内容,在系统论观点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使其为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资源开发与设计利用等方面服务。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中也存在着三大支柱型技术,即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对这些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够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笔者认为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实用性不可否认,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1)学校软硬件配置问题。在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学校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条件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为硬件设备不足,教师所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有限,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这都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2)认识方面的问题。尽管我国目前的现代教育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部分学校也有能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条件,但是却存在着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不正确的问题,以至于在升学压力下仍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与价值。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及提高策略

(一)建构和完善学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环境

软硬条件的配置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如教学设备、教学软件、教师的专业能力、设备操作能力等,此外各学科、各学段特点都存在差异,因而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教师和学校也应当积极构建和完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环境和条件。(1)因地制宜完善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硬件配置。为了更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师生的实际需求情况,为师生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针对部分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当地政府部门可以积极给于政策支持,并且带动社会各界人士为学校捐赠教学设备,以构建相对完善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环境;(2)积极完善学校教学软件环境,构建动态教学评价体系。为了更好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学校需要积极借助网络专业人士的力量,搭建校园网络工程,以实现教学软件资源共享,从而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此外,学校需要建构一套新的动态教学评价体系,将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量与设计,从而为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奠定基础;(3)重视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培训。当地相关部门或是学校应当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培训活动,使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可采用考核方式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检测,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其次,教师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不断加强关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知识的学习,以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此外,中小学教师还需要积极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工作的辅助作用,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

为了更好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价值,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及时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将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首先,教师需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整合,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防止出现对现代教育技术过度依赖的情况,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小学教学工作,并且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教师需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以提升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9篇

忽视学科资源的信息技术使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目前我们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模式,但是如何使我们的课堂信息技术手段走入学科教学的中心,使我们整个学科形成信息技术资源平台。做到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以及讨论,这个一直是我们忽视的一个问题。

2重视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建设

忽视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建设学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来培养人才,因此对教学过程提供直接支持应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功能。教学过程包括多个方面,有教学计划制定、教师备课写教案、课堂授课、练习、实验、学生课后自修、成绩考核及评估等,此外,还应有学生个体发展情况的跟踪。现代教育技术在这些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对于整个学校教育而言,教学只是一个方面。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学生的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还没有起到它应该有的作用。

3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相应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设备的支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学校的核心任务是教学,是培养人,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那么这与现代教育技术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这就涉及到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内涵认识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普通高中的应用,就是要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的理念,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改变长期以来“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可用性的资源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出发点的。因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仅是教育教学工具的转变,它更应该是用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理念。

4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中的应用展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