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6 16:21: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44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26.48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3.9%,比去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1亿元,同比增长37.4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亿元,同比增长19.4%;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52.4%;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43.9%。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45.05亿元,同比增长18.25%,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15.8%。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5.97%。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58.3%,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29.2%。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中国)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9.24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项整治”成果,区域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品质得到提升。
1、景观打造扎实推进。夫子庙核心景区品质不断提升,在通过省级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完成瞻园扩建工程,启动了西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实施了江南贡院改造出新及景区亮化提升;历史文化名河打造进展顺利,开工建设内外河沟通工程,后五华里中华门至甘露桥段沿河景观商贸设施基本建成,甘露桥至西水关段改造即将开工;明城墙保护卓有成效,雨花门复建工程全面完工,西水关段城墙修复开始启动;景点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完成胡家花园拆迁,实施了芥子园复建拆迁工作。
2、老城改造进展顺利。城市路网布局不断完善,开工建设大明西路西延工程,基本完成明匙路拓宽二期拆迁,完成东风河、红花河河道清淤,改造了开源、龙苑等小区地下管网,完成五一沟续建工程,全区防洪排涝能力增强;危旧房改造加速推进,今年实施的6个危旧房改造拆迁项目中,后江沿、胡家花园拆迁进入扫尾阶段,门东C2、D4及家居乐、教敷巷地块拆迁进展顺利,全区共完成拆迁居民3850户,工企38家;房地产开发稳步推进,皇册家园三期主体封顶,佳日雅苑、雅居乐花园二期开工建设,来凤街1号、蓝天华门即将开工,全区新开工面积31万平方米。
3、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出台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十项举措,强化市容管理责任无盲区、管理无脱节、长效无回潮工作标准,多次开展清除新违建联合执法行动,按照“七无”标准,重点打造长乐路、中华路等10条“区级市容严管路”,完成雨花路中段等17条道路的店招店牌、夜景亮化改造出新,实施了55万平方米小区出新和38万平方米房屋整治工程,积极做好市政设施管养维护,补植更新行道树、花草灌木约27万株,启动了大明西路等地块绿地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在六城区名列第2。
四、改善民生强化保障,社会事业在争先创优中统筹发展
围绕“五有”目标,全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富民工程,努力促进创业就业,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和谐构建取得新成效。
1、富民工程稳步推进。成立5个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重点打造天诚二手车市场等示范创业园,实施创业扶持、岗位补贴、缓交保险等稳定就业政策,完成小额担保贷款155万元,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2120人次,新增就业岗位9316人次,实现再就业2385人次,援助困难人员就业797人次,开展职业培训2604人次。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万元,同比增长9.7%。
2、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建成经济适用房配套幼儿园,启动钓鱼台小学扩建工程。成功举办“名城之约”主题晚会等大型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了“金陵五月风”等系列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各类市场性娱乐演出1000多场,评话被评为省级非遗项目。深化卫生服务改革,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通过评估验收,认真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广泛开展“六送体育进社区”活动,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5%。
3、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及时为全区3600多低保户及近1.5万户困难家庭发放各类保障金1822万元。积极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区新增社保参保人员4265人,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3.4万人。积极做好拆迁居民住房保障工作,建成夹岗经济适用房8.7万平方米三期工程,翁家营2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项目基本完成拆迁,佳营路2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正式立项,全区共受理申请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约1000户。
五、提升效能维护稳定,公共服务在学习实践中不断优化
注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效,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社区建设管理,有效钝化社会矛盾,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行政效能不断提升。积极开展服务企业“三帮”行动,办结了87个帮扶事项;深化权力阳光运行,出台《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全面推进网上审批,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实行了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举措;强化效能考核激励导向,按月通报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加强公务员素质培养,继续开展公务员“5+X”能力考核,全面实行网络学校培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街道所属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通达厂人员分流,基本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任务。
2、社区服务能力增强。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建成47个社区公共服务站,合并调整了正学路等6个社区,新建扩建了汇幸苑等3个社区服务用房,积极推进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直选,社区服务能力全面提高。生活配套网点不断完善,实施了双桥、夫子庙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市级绿色市场和商业示范社区。全区新增福利机构床位60张,新增计划生育世代服务站(室)25个。
[论文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发展成不可逆转的事实。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民族地区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加快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加大投资力度等,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思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民族地区应尽快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转变发展战略,使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经济不断的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逐渐形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资本,货物,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如科学技术,人才教育,文化都会受到很深的影响。
从科学技术上来看,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在科学技术方面与其存在的差距很大。全球化带来了科学技术,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发展机会。但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不可全部照搬西部的发展模式。因此,民族地区应立足于当地,创建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在不需大量资金的事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如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产业。只要从此方面解决这一问题,再加上好好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科学技术,民族地区的发展会在短时间内赶上并超过东部地区的发展。
从人才教育方面来说,全球化给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在当今知识经济形态下,知识人才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地区带来了机遇,新的观念也随着全球化进入了民族地区,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民族地区只有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接受新观念,重视人才教育,那么,才会在一些领域有所突破。
从文化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对于民族地区在改变观念,制度完善等方面都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文化因素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新观念应结合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心理等因素,而且也应当重视民族地区文化所特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在民族经济的发展中,民族文化功不可没,但民族文化的发展既要有全球化的带动,又要保持其民族特性。
二、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教育落后,人才素质不高,投资力度不足等。这些都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形象地把人才,教育,科技比喻成三驾马车,共同拉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然而,西部民族地区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人才严重匮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事实上,西部民族地区要发展,人才、科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民族地区也面临着挑战。人才、科技、教育这三个问题都未曾完全解决,并且,经济全球化并非是经济上的世界一体化,相伴发生的还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来说,经济全球化并非都是福音。
三、应对经济全球化,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国面对的是全球化下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竞争。尤其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来说,必须站在新的发展战略上,解放思想,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使之融入全球化的体系之中,抓住全球化的机遇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当今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经济全球化导致了竞争的日益激烈,民族地区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发展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民族地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水平总体不高,这进一步影响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就要立足于本地,引进更多的人才,或者将本地人才输送出去接受培养,最后回到本地区做贡献。并且,民族地区要重视基础教育,多为劳动者提供学习的机会,逐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民族地区应立足于本地实际发展特色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民族地区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民族地区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抓住机遇,立足于本地的优势来发展特色经济产业。西部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稀有金属储量都位于世界前列,可以利用其资源优势来发展特色经济,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冶金业。民族地区仍有许多优越的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如西藏,内蒙古的畜牧业。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也十分丰富,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这些可发展为特色旅游产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这可带动该地的经济发展。民族地区应尽可能立足于本地区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并使这些产业成为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
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投资不足是阻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障碍。一方面,民族地区要加大投资力度,并且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另一方面,民族地区要改善投资环境,利用政策争取国家资金,防止重复建设,加强重点产业建设。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利用外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我国民族地区所吸引的外资比重远低于东部地区,这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
加速制度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地区应着力于制度创新,要进一步加快市场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加强政府的宏观调空,改善生活服务环境。我国西部地区之所以落后于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发展,其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受到了制度创新所带来的利益。民族地区要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民族地区应致力于制度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
经济全球化对于各个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来说亦然。民族地区只有立足于现实,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加快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使民族地区的人才,科技,教育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全面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黄健英,萨如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卢铁城,张忠元.中国西部民族经济.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典型相关 汽车制造业 国民经济
一、引言
1986年,国家“七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出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但当时汽车年产量仅为37万多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小。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对世界汽车增长每年的贡献率达到近50%。200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二位,汽车工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2% 。可以说,此时的汽车制造业已经真正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人对汽车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也产生了怀疑。为此,本文采用了典型相关模型对国民经济与汽车制造业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汽车制造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实证分析
1.研究方法。典型分析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多元分析方法。它借用主成分析降维的思想,把多个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化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 即首先在每组变量内部找出具有最大相关性的一个线性变量组合,然后再在每组变量内找出第二对线性组合,使其本身具有最大的相关性,并分别与第一对线性组合不相关。如此下去,直到两组变量内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有了这些最大相关的线性组合,则讨论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就转化为研究这些线性组合的最大相关,从而减少了研究变量的个数。
2.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非常多,至今国际上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指标体系。因此结合国民的实际情况和各指标的经济意义,并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通过筛选,从经济增长、社会财富和居民生活水平三个方面确定了6项指标,作为因变量组。考察经济增长的最常用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依据生产法,选取了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分别记为。社会财富的总积累用资本形成总额来反映,记为。居民生活状况通过居民收入和就业状况反映,选取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两指标,分别记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共选取了4个指标,分别是:企业个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并将这4项指标称为协变量组。
样本数据均来自于《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9)》、《中国统计年鉴(2009)》,具体以2008年中国大陆的省际截面数据作为样本(即大陆的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3.模型建立。在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消除量纲的处理后,采用SPSS13.0经济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典型相关系数及其检验。首先通过Pillai迹检验,Hotelling-Lawley迹检验,Wilks L检验和Roy的最大根检验,分析两组变量的相关性。四个检验都是有两个自由度的F检验,每个检验都给出了相应的F值和p值,结果p值均为0.000通过检验,可以进行典型相关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前三对典型变量(U,V)的累积特征根已经占了总量的99.261%。它们的典型相关系数也都在0.8之上,表明相应的典型变量之间密切相关。接下来进行维度递减检验。维度递减检验检验的是从本行所对应的典型相关系数及其以后的所有典型相关系数。如果有一行维度递减检验不显著,即说明以后各行的典型相关不显著。因此维度递减检验能够提供每对典型相关的检验信息。经计算,前三对典型变量通过检验,相关关系显著,仅用这三对典型变量就能够用协变量组来解释因变量组。(2)典型相关模型构建。鉴于原始变量的计量单位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因此采用标准化后的典型变量系数,构建典型相关模型,见表1。
表1 典型相关模型
4.结果分析。根据典型变量重要程度及系数大小,从建立的典型相关模型可看出,国民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受汽车制造业发展状况影响的程度可用三对典型相关变量予以综合描述。
第一组典型变量和最相关,也就最能揭示国民经济发展与汽车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由第一组典型相关方程可知, 与工业总产值相关;与第二产业GDP以及第三产业GDP呈高度相关。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供需两旺的汽车制造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增加值,汽车制造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加值直接影响到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生产总值。另一方面,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还会带动金融业、汽车服务业、燃料能源业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第二组典型变量也相关,但远远不如和的相关那么显著。根据第二组典型相关方程,与汽车制造业发展相关的主要因素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第二产业GDP,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求其配套展业也相应发展。为其配套的钢铁业、橡胶业、机械工业等相关第二产业得到发展,同时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应发展起来,汽车制造业带动了国民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第二产业GDP的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第三组典型变量相关程度相对前两组弱。与汽车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相关;国民经济的第三典型变量呈高度相关。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就业。
总而言之,汽车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他的产业关联度高,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坚持汽车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是符合国民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的。
参考文献:
[1] 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 陈希需 倪国熙:数理统计学教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关键词:财政职能 县域经济 发展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在逐步稳健的发展,而县域经济联系着我国城市经济和农村的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其体现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能实现财政职能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科学处理,以及发挥财政职能在县域经济中的影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健康、稳定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财政职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探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财政职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思路
2015年 4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会:《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在北京举行。报告首先对根据GDP、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三项指标遴选的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年度回顾。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向“新常态”的迈进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性非常的大。尤其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并且财政的职能与紧急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矛盾,以及财政的收支情况很多时候过于依赖当地经济的的发展。所以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实现政府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得发展。
县域财政也要转变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采取是一个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财政调整手段,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并且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县域政府的经济行为的监督力度,然后政府要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税收政策,为县域企业创造良性发展的环境。以及政府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例如对其实行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的措施,解决县域财政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县域政府要展开对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其中的内容来保证经济发展措施的落实。
二、财政职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改革财政体制,完善对下转移支付制度
现在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直接限制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县域政府对财政的职能不明确,财政权责的问题比较模糊。所以导致政府财政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矛盾和冲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增加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专项资金配套办法等。把财政的权利真实的归还与下级政府,让政府能够宏观的来参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运用科学合理的经济手段来调控当地的经济。在进行政府财政职能的改革过程中,要取消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符合的财政职能,建立能确保新的职能体系的保障制度,使县域政府在当地经济发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然,要建立相关的体制来对政府财政职能进行约束,保证政府不滥用自己的财政职能,而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落实财政政策,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符合我国当前的总体经济发展的环境。通过一些财政的手段,例如,增加财政的投入,调整税率等手段,来刺激内部的消费状况,调整社会供给的平衡,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我过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的发展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认真的贯彻中央的财政政策,科学的发挥政府财政的职能,加快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硬件的保障,从而为县域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硬件基础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促进投资产业的交流,带动经济上的发展。
(三)政府财政引导民间资本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在进行经济发展建设中,资金的投入是不能缺少的。但是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是有限的,所以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与作用,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以积累经济发展的资本。具体措施有: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的措施,如,政府财政直接投入资金,降低税率等。然后进一步完善政府的财政运行的相关机制。其次,就是要增强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协调当地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工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监督,为民间资本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建立城镇互动机制
现在我国很多乡镇的劳动力转向城市,直接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解决现在状况的主要措施就是政府把资金和项目向县级镇重点倾斜,引进适合在当地发展的企业,缓解劳动力流失的状况。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的推进相关企业与乡镇农业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农村经济市场体系,促进当地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其次,政府的优惠政策是乡镇建设的重要措施,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的落实,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解决好进城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突出问题,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是我国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政府要根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政府财政体制,落实相关的财政政策,积极引导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建立县域城乡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职能,以促进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化 公路运输 影响 作用
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带动了交通运输行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中公路运输是运输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影响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公路运输是联通地域交流的枢纽,是一个地方能够繁荣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数字化公路运输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深入的探究数字化时代下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
一、数字化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数字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形势下的产品,发展速度迅猛的信息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信息技术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动新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相比较工业化而言,数字化技术引领着经济和社会形态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转变的过程,现代数字化技术在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自己应当具备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对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传统工业化条件下的产业具有以下特征:缓慢的演化过程、较长的生命周期、产业之间没有建立有效联系、存在明显的界限。现代数字化条件下的产业特征则于传统工业化条件下完全相反:即产品拥有较快的演化过程、相比工业化条件下的产品并不需要生命周期、产业间的联系较强,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现代数字化的基本要求即以信息的重要性为基础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提高以及改造、改组甚至有可能是对行业发展进行方向进行重新确定,以使尽早的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数字化时代下的公路运输管理概述
数字化是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工业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是把握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数字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涵盖的内容包括车辆运输,管理人员,客服订单,运输物品以及运输距离等。不管是运输什么东西,只要有客户来下单,运输公司就要对客户的信息和运输的物品进行扫描登记,还要保证物品的安全和及时配送。在这样繁琐的工作中数字化的管理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路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对货物进行包装时候扫描条形码或是二维码,确定运单和客户信息,这样大大减少了运输公司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是突发事件,影响了物品的配送,或是客户不满意投诉,工作人员就能够立即查询物品运输的所有信息,同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认真汲取教训,最大限度的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所以,公路运输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数字化的管理。
三、公路运输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公路运输行业在行业中所占的比重非常的高,被当做是该行业的支柱产业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一个国家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形势对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反观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公路是国家城市间的重要的联通枢纽,一个地区的繁荣状况受到该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的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对公路运输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
数字化管理密切相关联与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状况,对公路运输经济的数字化管理采取强化操作需要较高的强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实施措施。就现目前的市场经济状况而言,数字化管理程度的高低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发展数字化管理公路运输,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数字化管理公路运输行业,能够优化公路运输行业资源的同时,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强度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加强,间接的推动着公路运输行业的服务水准,进而对整个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四、公路运输数字化的发展目标
政府为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统一开放、井然有序的公路运输市场,应该大力推广公路运输数字化基础信息数据库、运输车辆数据库、道路运输业户数据库、道路运输场站数据库、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数据库建设。大力开发公路的货物运输、旅客运输、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车辆维修,违章运输处罚信息系统,公路运输辅助服务信息系统,运输业务信息系统,建立畅通测信息网络结构。以数字化带动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公路运输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全部都在计算机网络上简单、方便的进行操作 鼓励和引导公路运输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运输方式,改造传统的运输服务业务,升级运输产业,实现公路运输的网络化、现代化、数字化。
五、结束语
数字化管理是加快实现提高公路运势的必然选择。坚持以数字化带动公路运输的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新型路子,相信这样才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姚峰.王志喜.浅谈我国道路运输数字化管理的现状[J].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道路运输管理所.2013-03-27.
[2]许巍.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数字化管理理论与方法[J].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1-05-15
[3]吕文.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数字化管理的作用[J].巴彦淖尔市公路管理局.内蒙古巴彦淖尔.2013-07
[4]赵春林.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吉林省地方道路运输管理局.吉林长春.2012-01-16
关键词:国民经济;统计;发展;运行;影响
经济,是国家发展之根本,国民经济,则是国家经济的实质所在。国民经济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从总体上来讲,经济主体不同,所活动的部门和环节也不同,各种经济流量的产生和交织,最终形成国民经济这一整体。国民经济统计实际上是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根据大量的指标调查数据,并以多种评价方式、多种角度,以数据客观的去反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国民经济统计往往是年度国民经济运行的“风向标”,国民经济统计的准确性对国民经济运行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国民经济统计包括统计学方法、经济核算体系以及统计结果的应用和反馈。一方面,国民经济必须要满足国家经济整体性的要求,必须要从国家整体出发,形成对国家所有经济活动的核算体系,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必须要满足层次性的统计要求,其产生的每一组数据都必须要能够反映某一个层面、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的经济客观情况,数值必须要清晰、完整。国民经济统计必须要采用十分有效的统计方法,以确保统计的有效性、科学性,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综合指标法、投入-产出法、账户平衡法以及数学模型法等等。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日益精密化,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统计方式和分析方法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精准率也大大的提升。
国民经济统计作为一种宏观统计,它具有统计学的一般性特点,同时还具备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民经济统计的对象是十分系统的,国民经济统计是通过无数组指标所构建的各行各业、各种经济主体的若干个分支组成。然而,每一个分支之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其所组成的国民经济统计总和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
二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数据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国民经济统计作为国家权威性的统计数据,它对社会生产实际和经济发展运行的指导功能是毋容置疑的。国民经济统计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通过总-分式的统计数据,从整体到局部来描述一个领域内的经济发展实践,这些数据能够针对该领域的经济的未来发展做出趋势判断。
二、国民经济统计对国民经济的具体反映
(一)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统计中有若干个统计指标,每一个指标对应着不同的统计对象以及经济现象,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直接反映了统计时间内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状况,其分析的角度主要是从行业结构、国民人均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口结构等。这些分析产生的统计学分析数据又将会被利用并指导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方向,从而构造出国民经济各方各面的发展趋势。例如在《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明确指出,2015年年度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国民总收入673021亿元。
这一统计结果直接表明了第三产业增值速度十分迅猛,并且已经逐步超越了第二产业以及第二产业的总比重,成为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最为重要的发展内容,也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二)反映国民经济发展问题
国民经济统计能够反映具体地区、部门的经济发展问题,也能反映文化、 创新、 环保等产业方面的发展问题。例如《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明确指出2015年重庆市外资同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例下降10%,合同外资和新签订的外资项目同比增长了4.1%和2.6%。实际利用内资金额8530.13亿元,增长17.7%。截至2015年年底,累计有26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全年对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额13.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完成营业额12.09亿美元,增长16.8%。
这一统计结果表明重庆市在2015年度地区的外资的主要构成方式已经有所转变,由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经济方式转变为了中外合资,这也将成为重庆市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客观的去寻找外商投资下降的主要问题,并积极探究原因,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三、国民经济统计准确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十分之丰富,所涉及到的数据也十分庞大,是一项极为庞大、复杂的统计工程。我国政府结构中设立了专门对统计部门,来负责对国民经济的统计工作,其主要职责就是按照科学合理对统计原则,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对国家经济发展允许对整体以及分部进行真实的、系统对统计,得到符合实际的、可靠对经济原始数据和统计数据。理论上来讲,统计部门应该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绝对独立,但基于我国的实际国家管理结构,统计工作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局限,致使在统计数据的逐层次的录入中受到了一些不真实数据的影响,造成了统计结果的不准确性,最终导致对统计结果的评价行为不切实际,继而影响到下一步的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深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监管不严,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对国民经济统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在监管方面存在许多漏洞,致使许多部门在执行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扰因素,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政绩,存在一定的主动监管性失误现象。其二是统计体制存在较大的缺陷,许多统计学指标确立后,就需要基层统计人员各地走访、进行数据的调查、搜集,基础的调查工作常常存在浮于表面的现象,没有去深入追求和判定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其三则是统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许多工作都是在于多个部门交涉中完成,甚至这种交涉所占有的工作时间已经远远超出了统计工作本身,导致统计工作的仓促成型。
基于目前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统计管理刻不容缓。一方面,国家应该从管理体制上入手, 赋予统计部门独立行使统计职能的权力, 将现行的统计部门从由同级政府控制中分离出来,避免地方政府其他部门的干扰,实行中央垂直领导, 以便我们的统计数字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法律监管,要监理专门的统计监督职能,避免统计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同时要加强立法和查处力度,对统计弄虚作假现象严惩不贷。最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入统计学人才以及提升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以提高统计质量,为政府提供真实可靠、具有绝对参考价值的统计数据,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邓颖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及对我国政府统计发展的作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
关键词:流通产业;国民经济;协同效应
一.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效应
正相关协同效应。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消费和出口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地位,并且,对于生产、消费和出口来说,流通产业皆为三者关键的承接环节。从这方面来看,流通产业可以对生产与消费进行连接,更可促进出口增长,所以,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与消费、出口等环节中,可以起到引领市场和促进“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作用,由此可见,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与运转中发挥着正相关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在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其产生很强劲的带动作用,并且,随着国民经济在发展与结构上的不断变强,流通产业的独立性日渐增强,不但推动着流通产业规模的日益壮大,更推动着流通产业新旧动能的持续转换。由此可见,国民经济与流通产业在协同效应上充分体现出正相关协同效应。交叉协同效应。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的交叉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内部。比如,当流通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较高贡献时,随着流通产业价值的不断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会持续加快,同时,流通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国民就业状况等方面也会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因为,流通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人力资本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也决定了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并能在就业增长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促进社会稳定。由此可见,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内部具有明显交叉协同效应。并且,流通产业在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上,其一般属于前向部门,提供的大部分产品均为生产服务型资料,而其他各产业在生产效率提升方面与产业竞争力增强方面,多是通过对这些生产服务型资料也就是通过流通产业而实现的。多层次协同效应。受到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主体层次性影响,其在协同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效应,并依次存在于企业与产业的各层级上。因此,从企业层次看,流通产业整体发展以各类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依托,而国民经济增长同样也会以这些流通企业的贡献为依托。从产业层次看,不仅各区域内产业结构会促使流通产业产生不同需求,主导产业集群构成也会促使流通产业产生不同需求,进而对流通产业内部构成产生影响,深化流通产业规模变化。与此同时,不同区域的流通产业在整体发展中,也会给区域产业结构造成影响,从而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程度不一的各类层次。其中,流通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在其多层次协同效应的形成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流通产业中人才与资源配置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不同层次的效应,一般前者体现了国民经济在价值追求上的资本性要素,后者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二.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协同度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对于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间的协同度,也就成为两者间相互协调与配合的状态或程度。而协同度的评价,则可通过模型的构建得以完成。对子系统进行划分。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组合形成的复合系统可定义为A(A1,A2),其中A1指流通产业子系统,A2指国民经济子系统。对序参量进行选择。序参量指各子系统在相变前后产生的质的飞跃,在测算指标上为Ai(Ai1,Ai2,Ai3,……,Ain) j∈(1,n),用aij表示,在对应数值上为ci(ci1,ci2,ci3,……,cin),并且有bij≤cij≤αij,bij为cij的下限,αij为cij的上限。对指标数据进行预处理。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刻画的指标主要为两类:一类为正向指标,一类为逆向指标。正向指标数值与系统有序程度呈正比,逆向指标数值与系统有序程度呈反比,所以需要实施预处理。在正向指标方面预处理值为:mij=(cij-bij)/(αij-bij)(1)在逆向指标方面预处理值为:mij=(αij-cij)/(αij-bij) (2)mij∈(0,1),当该数字越大时,代表cij在系统有序方面“贡献”越大。子系统有序度测算模型。在子系统Ai的有序度Pi上,其主要由各指标取值加以反映,各指标在子系统序参量上表现出不同作用,通过线性加权平均法进行求和。 (3)各指标权重wj的确定,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法进行。并且,在该环节中,对公式(3)可作如下定义:即子系统i序参量cij系统有序度。据此可知Pi∈(0,1),数值大小与子系统有序度高低呈正比。测算模型。根据以上模型,P1表示流通产业子系统有序度,P2表示国民经济系统有序度。当处于某个初始时刻t0时,在子系统有序度上为Pi0;当处于其后某时刻t1时,在子系统有序度上为Pi1。若P11≥P10和P21≥P20同时成立,则可认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子系统达到了协同效应,且可将协同成熟度给予以下定义:,当P11≥P10且P21≥P20时,sig结果为1,否则其结果为-1。
三.实证分析
(一)对序参量实证指标进行选取
根据《中国流通现代化核心评价指标研究》,依托于规模性与结构性以及效率性对三级指标进行设计,用来反映流通产业能力。其中,规模指标下包括四大序参量:其一为流通产业增加值(亿元),其二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其三为流通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其四为货运总量(万吨),该类指标主要对流通产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反映;结构指标下包括两大序参量:其一为流通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其二为流通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该类指标主要对流通产业发展健康程度进行反映;效率指标的一个序参量,即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重(%),主要是对物流产业在资源配置状况上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反映。根据国内外学者在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评价指标,依托于总量性与结构性和效益性对三级指标进行设计,通过其测算国民经济子系统序参量。其中,总量指标下包括四大序参量:其一为最终消费支出(亿元),其二为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其三为进出口总额(亿元),其四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该类指标主要对国民经济总体规模与发展进行反映;结构指标下包括两大序参量:其一为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其二为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该类指标主要对国民经济结构优化情况进行反映;效益指标的序参量则为人均GDP,对国民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衡量。
(二)结果分析
样本时间范围选择为1983-2016年的30多年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流通业统计年鉴》对流通产业子系统相关数据与国民经济子系统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整理。然后通过协同度评价模型对两大子系统数据实施预处理,测算子系统序参量分量有序度,同时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协同度加以测算,得出表1和表2的结果。协同成熟度在变化范围上为[-1,1],当协同成熟度<0时,表明两个系统未达到协同发展;当其>0时表明其处于协同发展过程中,且数值越趋向于1,表明协同成熟度越高。同时,根据模型评价结果来看,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发展方面可分为四个阶段,处于一个动态与不断完善的过程:1984-1990年为其协同发展初始阶段。该阶段是我国流通产业和我国国民经济在协同演进过程中最艰难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第一个领域为农业,农民生产积极性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下大增,使农产品供给短缺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这一阶段农业产业化改革日益迫切,市场化流通体制改革也提上日程。市场调节力量开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被初步利用,此时的流通产业与我国国民经济所处阶段为粗放型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发展初期在市场化程度等局限性影响下,还没有步入正轨,流通产业发展程度也较低,两者的协同程度也较低。1991-2001年为其协同发展震荡调整阶段,该阶段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度上波动较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自成为的首个问题,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中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也作了相应的战略调整,第二产业的发展在该阶段中处于主导力量。同时,在初期,对流通渠道进行疏通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这个阶段我国流通体制开始转变,由以往统购统销体制,逐步转变为“三多一少”流通体制,减少了多余的流通环节。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该阶段我国流通产业在组织化程度上还较低,无法实现优势资源的集中与规模效益,制约了规模扩张,流通产业与我国国民经济在协同发展上进入震荡调整阶段,协同程度时高时低。2002-2008年为协同发展低速扩张阶段,协同度保持在0.01左右。该阶段我国开始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受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各要素中,服务投入成为根本原因。这一阶段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在第三产业上的需求档次与领域也日益多元化,连锁经营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现代流通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流通企业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经营组织方式,并且随着连锁商业的不断壮大,我国国民经济同样实现了稳步提升。与初期阶段与调整阶段相比,该阶段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推动其协同演进的因素不断增加,阻碍其协同演进的因素日益减少。2009-2016年为其协同发展急速扩张阶段,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度上开始急速上升。随着我国商业流通领域开始全面开放,外资流通企业日益深入我国流通产业中,在我国流通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给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新挑战,促使我国流通产业不断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后,虽然给我国流通产业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但由于政府积极干预和转化危机,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演进上进入了急速扩张阶段,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与日俱增,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又给流通产业的快速稳定提供了支撑。
四.结论与建议
对政府角色定位进行明确。政府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且政府角色难以被其他市场主体所取代。因此,政府应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的制定,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引领,还应通过对协同发展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各项机制顺利实施。这不但要求政府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明确,对协同发展制度体制加以构建,而且还要增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约束与管理,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打造良好社会环境。流通市场环境持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才能确保流通产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才能通过市场对资金流、商品流和劳动力等进行优化,才能做到流通网络全面覆盖,推动物流配送渠道更加畅通,进而有效衔接各种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环节,建成现代化流通体系。因此,应该通过流通市场环境的持续完善,建立流通信息综合搜集、公布和分享平台,全程追溯流通产业各个环节。并对流通产业中破坏市场竞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搭建失信企业数据库,全面完善流通产业市场环境,推动流通产业规范化与规模化发展。加强流通产业投资力度。在国民经济持续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同时,应该对流通产业加强政府投资,同时通过放宽流通产业准入条件与领域,将社会资本引入流通产业,进而使得流通产业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激发全社会在流通产业发展中的活力,使流通产业可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投资回报产业,以达到对国民经济中流通产业基础性地位的巩固,促使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发展上的持续趋同。流通国际化步伐有序加快。我国经济正处于国际化浪潮中,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重要地位。而流通产业要想提升自身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度,也必须要加快流通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实施流通产业国际化战略,提升我国流通产业在国际中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对于国际流通产业而言,可加强对知名跨国流通产业的吸引,引导其在我国设立国际化采购分拨配送中心,鼓励国际著名流通企业落户我国,使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同时,对于我国流通产业而言,应积极与国际市场对接,对我国流通产业海外营销渠道进行拓展,鼓励我国流通产业将贸易链延伸到上游生产供应商领域,提升我国流通产业国际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度。
参考文献:
1.郭敬哲.商贸流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2.赵霞.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05-2013[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30(4)
3.王军,曹丽新.基于DEA分析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提升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前沿,2012(22)
4.孙淑红.流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基于发展中国家流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1950-2012年)[J].中国流通经济,2014(7)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管理;政府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它继承了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公平性、竞争性、开放性,能够保证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干预下,避免了市场经济所具备的风险性,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相比起其它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具有以下特性: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体现在商品生产者上,它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体现在商品交换上,它只认同等价交换,不接受特权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体现在商品价值上,它要求市场各主体通过激烈的竞争进行优胜劣汰,从而不断发展进步;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体现在利益上,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利益,就需要不断地开拓市场。
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资本主义对市场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管理方式,使得市场经济会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会导致市场的失灵,对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根据国情,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即将市场经济基于社会主义制度之上进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同时也具备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性。在这种双重特性的规定下,既保证了市场经济的效率,又保证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在所有制经济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促进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资源分配方式上,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能够有效避免两极分化严重,逐渐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宏观调控上,利用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将多方利益结合,发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长处,促进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和谐统一。
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原则定位
政府在履行经济管理的职能时,首先要遵循三个原则,即适度原则、科学原则、和谐发展原则。政府应当以适度性为基本准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如此,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才有意义。
1.以适度性为基本准则
随着我国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政府职能也需要随之适应新的变化,一方面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需要适应基于市场经济的社会事业发展的变化,两种变化存在一种递进关系,即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需要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随之进行转变,才能去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变化,完成第二次转变。目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尚处于第一阶段,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已经带来了较好地效应。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市场经济的基础比较薄弱,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就目前来说,在中西部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还是应当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主,继续强化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第一阶段转化;而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可以朝着第二阶段转变,即适应基于市场经济的社会事业发展变化,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朝着“公共服务型”的方向进行第二阶段转变。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在转变过程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政府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将科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保证政府在经济管理职能转变中不走歪路、错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政府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才能够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政府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发挥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优势,避免出现垄断、恶意竞争、盲目建设、重复发展、经济危机等现象的发生,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事业建设缓慢的“头重脚轻”问题。
3.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基于市场经济的社会事业发展,而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实现全民富裕,全面建设起小康社会与文明社会,只有国富民强,成功建设和谐社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这是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终极目标。所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在转变过程中,要时刻朝着这个终极目标坚定不移的前进,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理念,它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全员各司其职、各有所得,并和谐相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
(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表现
政府在不同经济体制下,需要承担不同的管理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即指引导向、组织规划、调整调控、协调平衡、社会服务、监督管理等。
1.政府经济管理的指引导向职能
政府要站在国民经济总量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素质的提升、市场经济变化的趋势等宏观立场上,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用以指引国民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政府只有站在全局角度,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制定合理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才能够全面挖掘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潜力,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2.政府经济管理的组织规划职能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按照政府制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进行,在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履行组织规划的经济管理职能,为发展战略制定合适、合理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对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的规划,并关注、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
3.政府经济管理的调整调控职能
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停滞等不良经济现象,政府需要履行调整调控的经济管理职能,利用政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来对发育不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调控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维持市场经济下的供需平衡。只有国民经济总量平衡,才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4.政府经济管理的协调平衡职能
公平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履行经济管理的协调平衡职能,为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要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性,政府就需要利用法律等手段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将资源向发展落后的地区倾斜,在协调市场经济高效发展的同时,平衡社会公平。
5.政府经济管理的社会服务职能
“公共服务型”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展的方向,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履行社会服务的经济管理职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必要的基础设施、公平的竞争环境、合理的法治条件等。
6.政府经济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能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履行好监督管理的经济管理职能,监督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维护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出现的垄断、恶意竞争等行为进行制止,保证市场健康有序的进行。同时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避免国家财产的损失。
(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调控手段
为了弥补市场经济存在的缺陷,避免微观经济主体的盲目,政府实施经济管理职能时,需要采取必要的调控手段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财政调控:财政调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资源配置、经济总量、收入分配。政府调控资源配置,能够有效避免市场的局限性,充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政府调控经济总量,能够有效避免市场经济的波动性,稳定物价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政府调控收入分配,能够有效避免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稳定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
2.货币调控:中国发行货币的机构是中央银行,政府要进行货币调控,首先要加大对中央银行的监管工作。市场经济是货币与实物的等价交换,然而实物的价值不会发生变化,货币的价值却会产生波动,政府进行货币调控,就是为了避免货币价值的波动,维持物价的稳定,避免通货膨胀等不良经济现象。另外,货币的汇率也会影响到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政府需要调控国家之间货币的汇率,来维持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仅仅是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而存在,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属品”,将市场经济置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依然能够利用市场经济来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不过市场经济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性,为了防止不良经济现象的发生,我国在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时,需要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航护驾”。
参考文献:
[1]王建强.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改革[J].生产力研究,2012,(12):133135
[2]李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体育管理职能的转变与制度创新[J].商业经济,2012,(11):4749
[3]郑笑娜.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政府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250251
[4]王玮.改善宏观调控必须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J].投资与合作,2012,(2):127
【关键词】用电量;电力消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电力问题的制约,电力的充足可靠供应是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与各产业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电力的起落一向被视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放大镜”。用电量数据之所以能对国民经济的宏观参数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是因为它由发电与用电的数据校核而成,具有相对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当今社会电力的使用已普及到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力的发展和用电量的趋势,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电力行业与各产业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社会总的用电量可以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向。同样通过一个地区的用电量也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电力消耗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当今社会,产业结构已经逐步走向工业化,而且产业结构逐步出现重工业化的趋势,这就对电力基础设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得进一步提高电力基础设施的水平。而如果电力基础设施水平不能达到产业结构的要求,将会抑制经济的增长。然而各产业间的用电量又不尽相同,通过各个产业的用电量情况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间所存在的问题。
从供电部门统计分析来看,随着滨州市经济日新月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改善,整个城市用电量不断提升,滨州用电市场逐步升温,滨州经济向好趋势明显。根据山东省公布2010年各市全社会用电量,滨州全社会用电量达129155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其中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2.57%,同比增长9.63%。从中可以看到以下两点问题:
(1)滨州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还不协调
滨州电力工业增长速度有时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时又远远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反映出滨州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还不协调。在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三大产业的发展比重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不断变化,因此对我国电力工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和基础是电力,因此,在研究电力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电力与由社会、经济、环境三要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时,就必须重视电力与经济系统,包括产出结构、产量增长、劳动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协调发展问题。
(2)滨州产业结构不太合理
问题的发现是为了解决问题,针对上文的研究分析结果,得出滨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电力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以及产业结构不协调问题,遂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做好滨州市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工作
为了做好滨州市电力工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工作,应该首先树立起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并且要在该理论的指引下,树立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针,逐步改掉过去那种只重视电力部门自身发展,忽略与其他部门联系的状况。逐步将电力工业置于滨州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机的大环境中,从提高滨州整体国民经济的角度,认真分析与电力工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其他部门的发展情况、发展前景,使电力工业的发展目标与滨州地区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2)完善整个滨州电力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调节作用,要想完善滨州整个市场机制,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自然实现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得依靠法律的规范和政策得约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划、能源节约与开发的规划,依靠政府制定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针对滨州电力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较低的问题,适应经济发展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大,彻底改变电力过去作为滨州经济发展的瓶颈的局面,要不断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并且促使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可靠的能源。
(3)加强滨州市电网规划建设,加强对电力工业管理
为了加强整个滨州地区电网规划建设,加强对电力工业的管理,首先应该推进全城联网,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质量,要加快滨州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逐步使农村电价下调,从而使电力供应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拓展电力市场、拉动内需、拉动和促进滨州经济发展。现代的经济环境下,实现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还必须得建立起现代化的电力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起一支懂得经济规律,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4)协调发展好滨州产业,完善滨州经济结构
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指标,本文通过对滨州市用电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发现,从整个滨州地区用电量来看,可以得出滨州经济发展趋势向好;另一方面,在整体经济发展趋势向好的情况下,滨州市产业结构不协调,经济结构需要调整与优化才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2015年远景目标,滨州应注重产业发展的平衡问题,从而实现用电量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强.新乡市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09,13(7):176-185.
[2]卢凤萍.人居旅游体系理论与实例初探[J].扬州大学出版社,2009,2(5):23-31.
[3]张波.论电力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江苏科技信息,2007,13(7):17-18.
[4]张媛媛.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出版社,2008:1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