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06 16:21: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第1篇

关键词:低碳生活;现实境遇;生活世界;本质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物质的丰盈并没有随之带来生活的完全幸福。由于受科技工具理性和资本的逻辑伤害,人们一直赖以生存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天然合理的,人的价值理性不断地被扭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单纯地功利化和工具化。面对这种状况,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考问,为此,“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唤应运而生。“回归生活世界”实质上就是向人自身回归,把一切属于人的内容和意义都归还于人。当下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回归生活世界”的一种应答。

一、低碳生活的内涵厘定

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在生活领域里的一场变革,也是对生活世界的本真回归。那么,究竟什么是低碳生活?时下学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尽可能避免消费那些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务,以减少温室气体产生的生活;[1]另一种认为低碳生活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模式;[2]还有一种认为低碳生活是简单、简约、简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3]虽然这些表述有所不同,但对低碳生活认识的主旨却是一致的,表明了低碳生活是一种以“低碳”为导向,要求节约资源能源的利用,减少碳排放,确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由此,低碳生活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经济性,这是低碳生活的评判标准。低碳生活在本质上要求简约。倡导简约生活,反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便利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少用或不用高碳商品,节约使用、循环利用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可持续性,这是低碳生活的发展要求。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遵循的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消费模式。这种生产消费模式是以资源消耗型消费和环境污染型消费为特点的,具有不可持续性。低碳生活就是要摈弃生活中种种不合理消费,着眼于人的生存和长期稳定发展,确保代内消费和代际消费的公正。三是和谐性,这是低碳生活的价值目标。表象上,低碳生活是基于对环境、气候的认识,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而深层次,人与自然矛盾的实质体现了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内在的不和谐,因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人自身;同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自身的变化和发展又通过物质利益关系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当下社会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遮蔽了对人的生存意义以及生活目的的追问,使得多元的、具体的生活世界因人类无止境的物欲变得片面化。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低碳生活是一种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的关系基础上,明确生态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本根性。“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4]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离不开自然界。自然不但提供人类物质需求,同时也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地方,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使人精神愉悦、身心健康,最大范围地调动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反之,人就会陷入空幻乃至错乱的精神状态之中。 同样,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成员,自然界因人类的存在而被赋予它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具有自身独立运行体系。人与自然的双重关系决定了二者和谐互动的伦理诉求:一是自然具有自身内在承载界限,人类实践活动不能跨越这一界限,否则就会招致自然的报复;二是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成员,人和自然环境都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低碳生活从关注生态平衡、关注人的生命和生活出发,反思生活中浪费能源、高碳排放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要求节约资源能源,尽可能循环利用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生活是一种有生态道德的生活方式。人性即道德,不但人与社会之间需要道德伦理的维持,同样道德也应赋予自然其他存在物。生态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涵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5]生态道德是完美人性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有道德生活的必然要求。由于自然与人不一样,自然处于静默状态,这就要求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主体的人,将道德赋予其他生存物,主动担负起维护整个生态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的职责。低碳生活要求关注生活的各个细节,把自然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均衡生活行为的标尺,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变不合理消费为低碳消费,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

低碳生活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一致的,低碳生活的目标是保持经济高速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低碳生活倡导节俭生活,目的“不是节俭或节约生活,而是节制欲望 ,约束不必要的或超生活需要的消费行为 ,使生活消费不偏离生活目的本身”。[6]换句话说,是对当前不合理生活方式的纠偏,调整人对自然的物质占有关系。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低碳产品来实现。由此可见,低碳生活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创建的过程。一方面,人对自身生产活动的自我调节,使生产活动符合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人按自然规律对生态环境的主动建设,使生态环境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低碳生活的现实境遇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凸显,“低碳”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从一个生僻的学术词汇成为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概念。低碳生活目前还处在起始阶段,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低碳生活要成为其行为准则还面临着种种阻力。当下低碳生活的这种现实境遇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一是积极主动型。这类人具有很强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关注生活中的碳排放,不仅自己努力减少碳排放而且向他人宣传,但目前他们还只是低碳生活的少数。二是实用型。这类人公共意识不强,他们的低碳化生活主要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很难理解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利害关系。这类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长期形成的节俭生活习惯使然,另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身利益,对公共利益往往不管不问。三是理论型。这类人思想上理论上明确人—社会—自然是深刻关联、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认为有必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很难将这种理念付诸行动。四是随意型。这类人对“低碳”、节能减排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似懂非懂,“低碳”往往成为他们生活的“时尚”或者“一时性起”,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五是全然不顾型。这类人认为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与自身无关,意识深处奉行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认为自然应该为我服务,人主宰自然是必然的、无可指责的。行动上我行我素,他们或是为炫耀财富、显摆身份,或是为“面子工程”等肆意浪费,高碳排放仔细分析形成低碳生活现实境遇后几种的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低碳”意识不强。目前,民众对全面实现低碳生活普遍存在疑惑:全面实现低碳生活离普通民众的生活是否太过遥远,普通民众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实现低碳生活是不是意味着生活水平的降低?比如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些显然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 [7] 受种种疑惑影响,再加上生态环境的公共性,当公共利益遭遇私人利益时,人们就很难从生态利益的角度作出理性选择,对公共物品需要“人人有责”时,往往最后会演变成“人人都不负责”。

其次,炫富意识作祟。改革开放让国人富裕起来,但是国人好面子、讲排场、爱显摆的特性也暴露出来,尤其受消费主义影响,奢靡性消费、炫耀性消费、面子消费充斥着人们的消费领域,颠覆了人们的消费理念。部分人眼里,大肆消费成为一种荣耀,节俭被嗤之为寒酸。这种高能耗、高排放的高碳消费助长了社会不良消费之风,阻碍了低碳消费。

再次,大众传媒的泛物质化宣传。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大众传媒已经被架上了资本的马车,为消费主义摇旗呐喊。当前,传媒宣传更多的是市场经济中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消费习惯成为某种成功符号和标志,成为年轻人争相模仿的对象。传媒宣扬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渲染国内新富阶层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宣传各类奢侈品消费,客观上诱导并刺激了人们对各类物质享受的欲望。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进一步颠覆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混淆了人们的感官世界,影响了低碳生活的施行。

最后,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有人认为低碳生活属于民众私人领域的生活,主要靠民众自己转变观念、加以践行,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无权干涉,另一方面对民众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甚感乏力。也有人担心倡导低碳生活与当前我国的经济消费政策不符。因此,往往出现生活中低碳行为不能及时得到政策法规的扶持。其实,低碳经济的发展所带来消费领域的变化并非是自然形成的,经济基础的变化需要经过消费者不断克服长期形成的消费倾向惯性,这个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不断引导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

三、低碳生活的本质要求

低碳生活的现实境遇削弱了低碳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维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功能,造成“孤芳自赏”的尴尬场景。破解疑惑、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把握低碳生活的本质要求。

二战以来,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经引起西方哲学界的高度关注。“生活世界”就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由现象学大师胡塞尔首先提出的。胡塞尔基于对现代欧洲科学危机和人性危机的认识,试图在现象学的视域内实现常识、哲学和科学层面生活世界的融合,从而为解决欧洲出现的科学危机和人性危机提供一个真实的基础。然而,由于胡塞尔只是从现象学的意义上理解生活世界,因而他的生活世界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缺乏现实依据。尽管后继者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等丰富了生活世界的内容,在批判现代性基础上试图唤醒人们的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识,但是他们没有抓住生活世界的现实基础,把实践活动排除在生活世界之外,这就使得他们的生活世界失去了应有的现实性,因而也无法真正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对此,马克思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但在其哲学思想中常用“能动的生活过程”、“现实生活过程”、“日常生活”等概念来指称现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既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其价值旨归。在马克思看来,生活世界是具体而又现实的,实践是生活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以实践为立足点,彻底摈弃了以往对生活世界的唯心的理解,认为实践是人向自然和自然向人的双向生成活动,它塑造着人与自然的现实性,并使“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达到内在统一,共同构成了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人在其中生存、交往、创造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因此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人的生存方式。[8]

现实中,作为低碳生活的本质,“回归生活世界”已经成为当代各国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共同价值理念。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确定了相关环境责任原则,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2003年,英国政府率先提出实行低碳经济的主张获得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发展低碳经济,全面实现低碳生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首先,低碳生活不是抑制而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不是削弱而是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低碳生活促使人们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看待人类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明确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低碳生活通过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曾几何时,幸福被认为是享有富足的物质生活,然而,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意想的幸福生活,人们的幸福指数不升反降。低碳生活重新诠释了幸福概念,表明了衡量幸福的标准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不仅仅包括物质因素还包括人际关系、生态环境、生活休闲设施等。低碳生活表达了这样一个事实:物质生活应该与自然承载力平衡,一个人的物质享受不能对他人健康、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低碳生活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并非遥不可及。诚然,现实中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需要经受时间考验,比如,价值观念的转变、技术的创新、产业链的调整等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低碳生活不是一个纯理念的生活模式,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每个人都是低碳生活的实践者。因为对每个普通人来说,低碳问题只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不是一个能力问题,生活处处可以“低碳”。当下,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时期,正是能源资源利用高峰期,处理不当,生态危机问题就会激化。民众是低碳生活的主体,没有民众的支持、贯彻实施,低碳生活就是纸上谈兵。

再次,低碳生活的倡导和实施,离不开政府这个载体。因为政府是推动低碳活动有序运转的有力保障,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引领民众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更是百姓生活的服务者。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方针、政策推动环境教育,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建立低碳社会的民众参与机制,实行信息公开,让民众积极参与、监督;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民众按低碳要求调整生活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向民众提供一些实现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务,通过出台一些政策对他们的生活行为进行引导。这对每个人都自觉地“低碳化”生活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转贴于

因此,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而不是完全摆脱现代生活方式、摆脱工业技术的“干扰”、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它要求在政府的引领下,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生活中“高碳”的现象。为此,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普及低碳意识,塑造生活未来。低碳意识不仅仅限于节约用水、电、气等感性生活层面,而且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因此,低碳意识的普及首先必须明确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共生共进关系,反对只向自然索取或在自然面前“无力无为”的做法;必须承认自然生态价值,辨证对待自然界的消费价值和生态价值,反对把自然界当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公用仓库”;必须赋予生态自然伦理道德,尊重它,承认它存在的权利,承担对它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必须彻底抛弃传统的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变高消费、高排放的消费方式。由于当前“低碳”仍是一个新词,对普通民众来说还较陌生,并且实行低碳生活的主体对象具有分散性,不同个体的差异也很大,低碳意识参差不齐,因而加强生态教育尤其是低碳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就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9]我国1994年颁布的 《中国21世纪议程 》指出:“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10]要把生态教育、低碳教育列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大学课程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及政府管理者的强化教育,让低碳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终身教育。

二是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生活秩序。低碳生活需要每个人的自律,但在自律起不到约束或者约束力不强的时候,政策法规是让一切有序运转的强有力保障。因此,促进低碳经济,全面实现低碳生活,政府必须发挥主体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政府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减排标准和奖惩措施,建立奖惩分明机制。奖励积极实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生产的企业、个人等,给予经营低碳产业、生产低碳产品的企业以财政补贴和优惠;反之,对于那些能源浪费严重、高碳排放的企业、个人要予以严厉惩戒。此外,媒体应弱化逐利性,积极发挥其公信力功能,宣传好维护好社会生活秩序。当媒体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矛盾时,经济利益必须服从和让位于社会责任。要在不断提升社会责任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发展空间,通过合理的方式主动追求正当经济利益。

三是坚持科学发展,回归生活本真。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彻底否定那种片面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进。科学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它彻底抛弃传统的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主张全面发展,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崇尚的是高扬人的个性丰富与发展的生活方式。科学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要求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维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注重人文价值追求,反对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科学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向人类展示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即“追求各种需要得到充分和协调的满足的同时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在追求各种才能自由和尽情发挥的同时追求更高层次的才能发挥方式”。[11] 这是人类生活世界的本真回归。生活世界发展必然趋向于一种自觉的意义探寻,低碳生活为“自觉的意义探寻”披荆斩棘,不断提升人的需要、实现人的目的、体现人的价值、展示人的本质,促使人从“物的依赖性基础上个人的独立性”转变为“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松仁.和谐 幸福 公正 疏解:低碳生活的伦理维度 [J]. 前沿,2010,(9).

[2]吴铀生.低碳生活是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行为选择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3]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1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95:38-39.

[5]李金.生态道德论[J].前沿,2008,(9).

[6]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 [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294.

[7]殷耀.改变不良消费嗜好生活注重低碳细节[N].经济 参考报,2009-09-08.

[8]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凸显现实关怀[J].中国图书评 论,2006,(8).

[9]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编.2l世纪议程[R].中国国家 环境保护局,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297.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CO2,排放,物流,对策

 

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要从根本上降低C02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必须实现节能减排,其途径在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包括低碳经济在内的循环经济和节能经济。本文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物流角度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和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1 低碳经济概念

1.1 低碳经济的由来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人们日益认识到,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必须全人类共同携手,改变高碳经济模式。。。由此,低碳经济模式被提上日程,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1.2 低碳经济的发展展望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21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革命,将比以往的工业革命意义更为重大,影响更为深远。低碳经济将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规则,碳排放是其新的价值衡量标准,从企业到国家将在新的标准下重新洗牌;低碳经济将催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以低碳经济、生物经济等为主导的新能源、新技术将改变未来的世界经济版图;低碳经济将创造一个新的金融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这是一个转型的契机,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向低碳高增长模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新一轮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增长的领跑者。

2 物流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2.1 物流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

在高油价背景下,物流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因而铁路这种低能耗、低排放的运输方式无疑将大比例的替代航空和公路客货运。建国以来我国铁路里程数发生了巨大进步,从建国初的2.2万公里到2009年的8万公里,铁路里程世界第二。到202O年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成为世界上一铁路运输是最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最符合当下节能减排的全球趋势。据统计交通运输部门排放的C02约占全球人为排放总量的21.8%。在欧盟27国,公路运输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部交通方式的72%; 而铁路以1.7%的排放量,完成了10%的运输量。同时,航运也被认为是最具碳效率的一种运输方式。据了解,国际海运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7%,集装箱船排放的二氧化碳仅占海运业排放量的25%,但却承担了全球52%货值的货物运输。

2.2 通过优化运输体系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据预测,在全球越来越强调低碳环保的形势下,铁路以及航运的低碳优势将得到凸显,各国将不断加大铁路建设,以及推行加船减速政策,以替代公路、航空运输。甚至,现有交通运输体系也有望在低碳经济的刺激下得到改善。。我国将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准确把握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现状,研究提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总体框架。我国物流目前在运输、管理、配送等方面的成本约占15%一20%, 远远高于国外的7%一8%,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物流迫在眉睫,铁路在运输行业碳减排潜力巨大。

3 以物流设备链的调整和运输方式的变革为契机发展低碳经济

物流运输工具都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燃料,污染也相当高。因此要实现低碳经济,首先就要以改善运输设备作为突破口。据了解,实现我国汽车减排目标的可行途径就有这样5条:利用传统汽车和内燃机减排技术;推广柴油轿车、柴电混合动力;替代能源的使用;汽车的小型化、轻量化、电子化;电动汽车技术。目前,以发展柴油机等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动力系统(包括柴电混合动力系统)正在大力试行。同时,电动汽车产业链也正在悄然兴起,诸多举措无不在显示着运输工具将有重大改革的信号。这样可以减少排放,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并提高作业效率。低碳经济下物流托盘原材料也在得到进一步更新,铁路专用托盘制品已成为铁路装卸运送和存储物资的周转设备。

4 结语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着力点在于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CO2排放量。从长期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CO2排放的完全脱钩。从中期看,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到2020年努力实现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 ~45%的目标。从短期看,应该在“十二五”规划中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实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1]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第二章 物流网络配置 大卫·辛奇—利维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冯之浚.、周荣 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J]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10年第20卷第4期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石油企业;管理创新

一、石油企业的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石油企业管理基本符合企业管理学的基本方面和企业管理实际的基本过程,但石油企业作为能源类企业因为自身在诸多方面与一般生产型企业的不同,因此形成了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性。(2)石油企业属于资源开发和采掘型企业,是重工业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当中,能源企业作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基本由国有资本主导,因此在能源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过程当中,具有国有资本的相关管理过程的重要特征。在国有经济的管理过程当中,财务管理往往和国家财政部门和中央及地方国有资本管理过程紧密相关。(3)石油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企业的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数量巨大,作业的范围往往十分广阔,使用的资本物品和人力要素要远远多于其他类型企业。企业管理过程往往要严重依赖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并且同化工、发电等重化工业产业链条进行紧密结合。(4)石油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同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具有较大的差别。在我国能源市场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和控制的情况下,市场营销过程往往和国家政策调控紧密结合。现阶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具有管理能源类产品价格的职能,因此企业营销过程往往表现在产品的调拨过程和与重要能源化工企业的营销过程,相对于一般制造型企业而言,往往不需要划分市场等级和进行商、分销商的培育即可完成。(5)在新产品开发管理方面,石油企业本身更加侧重于对产业链条的延长,而不是一般的制造型企业所需要的产业链条的重构性开发。因此,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征。

二、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管理改革的基本要求

低碳经济要求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当中,逐步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因此,对石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本身提出了生产和销售两方面的改革要求。在生产方面,石油企业应当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减少采掘、运输和深加工过程当中的能源使用量,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在销售方面,需要面对伴随国家经济政策实施,石油产品相对需求量减少的压力,需要受企业进行产业内部的自身调整适应能源性石油产品需要量减少的情况。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策略

(1)在生产过程当中,应当加强技术性管理和科学化管理。用科学技术手段减少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的能源消耗,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在管理过程当中同相关高校进行紧密配合,进行以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减少国有企业自身长期形成的行政化管理过程,充分体现对人才的尊重。(2)在财务管理过程和人力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减少石油企业工作人员的行政级别和待遇,使企业逐渐脱离行政化的特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更加灵活化,吸引高等院校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分子进行兼职管理,进行管理层面的产学研结合。一方面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另一方面也促进技术研究成果向现实进行转化。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设立仿照商业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中,广泛采用的次级准备制度;实行对一些适用于进行生产方式改进的高科技项目的企业,进行内部的有针对性的风险投资,并可以适当建立适应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相对独立的资产运营部门。(3)在新产品开发管理过程当中,应当进行主营业务的多元化,在石油企业的一些部门实行脱油化经营,逐步将石油产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多元化经营。石油企业为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应当联合化工企业进行更加广泛的合作经营。将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的使用造成本的石油产品替代效应,转化为更加丰富多样的非能源产品的动力,进行大胆创新,彻底改变石油等采掘资源的使用方向,适应石油需求减少和市场萎缩的压力。(4)在市场销售过程当中,改变原有模式中缺乏对市场分级制度和商分销商发觉欠缺的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在不同方面的商,开拓其他市场,为“脱油”产品的销售开拓市场渠道。

总之,石油企业的创新管理是需要根据石油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综合动员的总体规划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对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全面协调,以达到全面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王力刚.浅析石油企业管理创新[J].中国西部科技.2011(4)

[2]牵红星.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与自主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10)

第4篇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要了解煤炭企业的发展历史,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加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有关知识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的尼古拉斯.斯特恩在2003年向英国政府提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二、国有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建设中的现状

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对我国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煤富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的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这就使国有煤矿企业在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的弊端在低碳经济建设中也越发的显现出来了。

(一)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中含有较高的炭含量,因此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造成如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空气污染等诸多后果,对人类生存和自然界的平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现状决定了国有煤炭企业是最大的产能企业,煤炭企业存在着碳排放物的严重超标、能源消耗过大、能源浪费、能源消费不合理等诸多情况,这些种种都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是相冲突的,而现今资源的稀缺性和紧迫性的日益加剧,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局势的发展,在有关方面还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的消极作用。

(三)国有煤炭企业现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线性经济”,“生产方式”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的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是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经济社会相背道而驰的。

(四)目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严重的落后性,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和其他国家有很大差距,有很多都是我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

三、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发展的几点看法

(一)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对可再生能源和各种清洁能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该国,但在短时期内难以代替传统能源,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煤炭企业任重而道远。煤炭企业要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积极深化改革,积极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生产结构,延伸产业链,切实体改经济效益,以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

(二)煤炭行业建立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必经之路。首先煤炭企业一定要坚持循环经济,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积极推进绿色开采,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积极推动原煤全部入洗,控制原煤的直接延烧,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损害,促进煤炭企业能耗的消减,改变煤炭企业能源浪费,能源消费不合理的现状。其次,煤炭企业要制定严格可行的能效考核制度,通过对生产能源消耗、技术水平管理,产品能效指标、资源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细致严格的进行核查、分析、对比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最终使企业提高各种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要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度要降到最低,须积极改变企业的消费方式,改变企业中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的消费:将过度消费转变为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经济消费、和低碳消费,增强厉行节约的使命感。

(三)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低碳经济是社会的主流。煤炭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落后的消费意识,同时促进企业文化的升华和价值取向的改变,建立合理的消费制度,节约能源,获得经济效益。

(四)煤炭企业建立低碳经济,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煤炭企业的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强化和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应作为一项制度强化和积极的去执行。另外,煤炭企业以应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在低碳技术领域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特色,要积极务实的在实际中推广和应用。同时,煤炭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提高我国的煤炭企业的开发的技术。

四、结束语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低碳经济的兴起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契机,煤炭企业一定要住住机遇,借助“低碳经济”这种强力,破解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理顺经济内部结构,规范企业行为方式,提高效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低碳经济”带给煤炭企业的必将是一种系统性的升华,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成为推动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

参考文献

[1]李雅琴.国有煤炭企业如何开展能源环境审计会计之友[J].(上旬刊) ,2010,11(05).

[2]周伟伟.基于环境保护的低碳经济研究现代经济信息[J],2011,09(08).

[3]李.我国低碳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优势分析学术交流[J],2010,12(05).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低碳技术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一、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可见,低碳经济的概念就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产生的。

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低碳产业和相关技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由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同时并进,这就必然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而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化工能源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对化工能源的持续消费,必然会带来碳排放物的相应增加,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冲突的。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

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发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清洁能源,但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我国以煤炭等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而工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高碳经济特征。总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了严重的阻滞效应。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

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其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能否成功。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改变,那么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

来实现。比如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家电、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以价格为杠杆,逐步推行阶梯能源定价,从消费者一方入手做到节约能源;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低碳生产。

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我国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可以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使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环境使然,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改善产业结构以及提高低碳技术等逐步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健康快速的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

[2]夏光.动员国家力量发展低碳经济[j].绿叶,2009(05).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低碳技术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一、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可见,低碳经济的概念就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产生的。

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低碳产业和相关技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由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同时并进,这就必然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而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化工能源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对化工能源的持续消费,必然会带来碳排放物的相应增加,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冲突的。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

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发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清洁能源,但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我国以煤炭等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而工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高碳经济特征。总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了严重的阻滞效应。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

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其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能否成功。 转贴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改变,那么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比如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家电、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以价格为杠杆,逐步推行阶梯能源定价,从消费者一方入手做到节约能源;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低碳生产。

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我国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可以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使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环境使然,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改善产业结构以及提高低碳技术等逐步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健康快速的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

[2]夏光.动员国家力量发展低碳经济[J].绿叶,2009(05).

第7篇

关键词:煤矿;环境;低碳;可持续

当前,“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矿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煤炭能源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矿井水等废弃物。煤炭资源的大量使用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各国首脑关心的重要问题,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的共识。

1 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

1.1 低碳经济的基本内容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实质在于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1.2 我国的能源利用状况

我国进入“十一五”的四年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应的各种物资的消耗,包括能源的消耗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据统计,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4%,2009年煤炭消费总量已达到了30.2亿吨,首次超过30亿吨。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

1.3 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原因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任务极为繁重,人均GDP需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而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远远超过石油、天然气等相对洁净的能源,其温室气体排放的强度和控制的难度都更大。为了获取能源而大量消耗化石能源,不少煤炭企业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致使地层中沉积的碳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大气,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灾难性问题。

这些现象不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环境质量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问题,造成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显尖锐,也与今年我国两会提倡的低碳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所幸的是,一部分厂矿企业已注意了到这些问题,他们摒弃了传统的单纯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目标,逐步推进煤炭资源的安全、绿色、高效开采,实现了人和环境关系的和谐。

2 束缚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一大批小煤窑正在被逐步关闭,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好转,环境面貌也发生了明显改善,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发展低碳经济存在误解

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那么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就不能发展了,我们产的煤炭还卖给谁?其实这完全是误解,因为任何社会都必须要有一些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保障生活质量,否则社会没法运转。要是没有钢铁、水泥、建筑材料,高速公路怎么建?房子怎么建?所以,低碳经济绝对不是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我们的煤炭还是正常销售,关键是想办法提高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2.2 环保基础设施薄弱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和中小煤炭企业的关闭整合,煤炭市场持续看好,部分煤炭企业为了抓住市场,抓住机遇,不断提高煤炭生产水平,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企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和设施设备的更新替换,不少企业的环境保护设施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上,各类污染源要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从何谈起?

2.3 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我国现有各类煤矿中,乡镇煤矿的数量约占90%。许多小煤炭为了追求煤炭高产、增产,专挑优质的、易采的资源进行开采,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并且绝大多数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 资源回采率仅10% ~12%,加上技术进步率较低,煤炭洗选加工比重低,洁净煤技术发展缓慢,煤炭终端消费比重大,加工转化效率低等因素影响,单位产品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较大,难以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2.4 高能低效的经济增长模式依然存在

我国煤矿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均衡,既有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准的现代化大煤矿,也有条件较差的中小型矿井,为数相当多的小煤矿,技术手段和开采方式落后,科技进步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平均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主要技术装备陈旧,部分已明令淘汰的高能耗、低效率设备仍在使用。

2.5企业外部环境污染复杂化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地方经济,将招商引资指标层层分解给各政府部门,并制定了严厉考核管理制度。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各部门机关科室人员都使出浑身解数,东奔西走,拉关系,找门路,只要能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一切皆好谈,于是乎放松了对环境有污染建设项目的审核与监管,致使一些发达地区淘汰的污染项目,来到苏北安家落户;加上煤矿廉价的电力资源,一些个体企业主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盲目引进发达地区淘汰的“小印染”、“小炼钢”等重污染项目,大肆地排放着黑烟、臭水,使矿区的环境状况呈现复杂化。

3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九三学社的提案《关于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被确定为政协“一号提案”,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到一个发展低碳经济,强制减排的新阶段。但是发展低碳经济,并非意味着完全不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而是利用创新的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将其进行清洁开发和高效利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对煤炭企业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8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开发清洁能源、降低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实质,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都开始倡导低碳经济模式,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能够精准的把握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切实提高工作的水平,才能够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1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和特点构建

低碳经济是一场全球性质的革命,低碳经济的主要支撑是各种低碳技术,而它的主要的行动方针是低碳观念,低碳技术并不知的是一种单一技术,它涉包括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煤炭资源的干净高效应用、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埋存等等新的技术,涉及到冶金、化工、电力、交通等各个行业,建筑节能、循环经济、节能材料、火电减排等都属于减碳经济体系中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

2低碳经济对环境监测的要求探讨

2.1环保的要求更高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改善北京、天津、成都等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了大量的政策措施,希望能够遏制当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态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及保护部门必须建立起一个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对我国的土壤环境、水环境及大气环境进行污染防治,到2020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粉尘等主要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显著减少,PM2.5超标30%以内城市浓度达标,土壤、空气、水环境总体改善,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到2030年,全国所有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都基本达到相关标准,土壤环境明显改善。低碳经济模式之下,环境监测及保护的要求更高。

2.2环保措施力度更大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之下,环境保护已经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计划之中,全国各省市及地区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都在增加,正在积极开展环保工作,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也在逐渐的健全,环保措施的力度必然会更大。

2.3低碳约束下要求企业要大力进行节能减排

实行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是实现低碳生产的重要途径,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部低碳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工作在电力、化工、钢铁等行业中已经开始执行,想要切实实现并推广低碳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发引用环境保护技术,各地区环境保护部门也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区域内的企业进行监控,确保所有的企业使用的生产工艺、原材料都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都满足相关标准。

3低碳经济下如何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保护思路构架

3.1低碳经济下如何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低碳经济背景之下,要想全方位的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根据污染减排的实际需求不断的调整完善环境监测的项目及频次,创新监测模式,抓好重点监测及专项监测,对于钢铁、石油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应加大监测的力度,一些能耗较高、污染排放量较大的小炼钢、小水泥等类似企业应予以淘汰,促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准确真实的反应实际的污染情况,实施遥感及远程监测,对流域、大气环流、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客观快速地监测区域环境状况。

3.2低碳经济下环境保护思路构架

3.2.1正视环境监督与保护工作,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站在全局、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认识到良好的资源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环境监督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摒弃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杜绝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工业生产的低消耗、高产出、低排放。

3.2.2完善环境保护体制以及环境管理机制,提升环境保护监测能力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保护体制以及环境管理机制都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环保监测工作的效率,基于此,环境保护部门必须要根据当前国家及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体制和管理机制,建立一个优秀的工作队伍,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专业技能学习等方式提高监测队伍的技术水平,提升环境保护监测能力,为环境监测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约束下国家对于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的要求更高,环保措施的力度更大,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工作的力度,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视节能减排问题,为稳定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生态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远辉.探索低碳约束下的环境监测与保护[J].北方环境,2013(03).

第9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旅游;旅游管理

1低碳经济及绿色旅游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通常指以能源消耗低、碳排放量小、污染程度弱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低碳经济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开发利用新能源、提升能源利用率为主要方式,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系生态环境。其次,低碳经济可以完善传统经济体制的缺陷,转变旧有的经济发展观念,为更多绿色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低碳经济符合新时代经济模式的基本发展理念,能够有效保障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1]。绿色旅游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为核心理念的旅游产业,是一种集环保、节能、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绿色旅游于游客而言,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过程,更是一个亲近自然、养成环保观念的过程。绿色旅游能够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让节约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位游客的心中[2]。

2我国发展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温室效应、雾霾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环境恶化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难题。如何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生态环保以及绿色产业等理念,并在各行业的实际运营中加以有效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绿色旅游作为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标杆型产业,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等理念,是我国传统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海南省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建设,为海南省绿色旅游发展抢占制高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绿色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规章制度较为欠缺,对旅游业的监督与管控较为松懈,难以完全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3]。

3低碳经济视域下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3.1碳排放量超标,空气污染严重

旅游是集交通出行、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模式,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碳排放量超标。如果旅游产业及旅游消费者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发展绿色旅游的重要性,很难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发展要求。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交通出行是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大多选择搭乘飞机、高铁、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但也有部分游客选择自驾游方式在生态景区观光,加剧了景区内环境污染,也对游客出行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大部分景区占地面积较大,在景区内设置了观光巴士。由于客流量巨大,巴士长期处于运作状态,持续在景区内排放污染气体,严重增加了景区碳排放量,使景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3.2景区开发污染较大,难以实现绿色旅游发展

近年来,旅游行业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具有自然资源条件的地区纷纷大力发展旅游业,大规模开发自然景区,而在此过程中极易出现大量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情况。首先,缺少与自然景区开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条例,导致景区开发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开发过程是否绿色环保得不到保障。其次,景区开发更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开发团队对于生态保护及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开发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导致地区环境污染,更严重消耗了当地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再次,部分景区管理者为了牟取更多利益,在自然景区内开发娱乐游玩项目,不仅增加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负担,更破坏了固有的特色生态资源,与绿色旅游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3.3游客环保观念较差,在旅游中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严重

游客是旅游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旅游活动中基数最大的群体。因此,游客的环保观念是否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色旅游发展。尽管低碳、环保理念已经在各大景区和酒店广泛宣传,但仍有部分游客严重缺乏环保观念,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餐饮方面,部分环保意识不够的游客将垃圾随意丢弃在景区,造成严重污染。其次,旅游出行中聚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部分游客所点餐食远多于实际需求,出现严重浪费现象。再次,部分素质较差的游客在景区内肆意践踏、损坏绿植,严重破坏了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违反了绿色旅游的基本要求。

3.4旅游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认知不到位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消费模式为“绿色消费”。尽管目前旅游产业相关行业,如餐饮业、交通行业及酒店行业等,都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认知不到位。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绿色消费理念更多只是倡导,无法以此作为道德标准约束游客消费行为。只要游客消费合理、合法,就要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服务。部分游客认为旅游出行就是消费的过程,肆意进行高消费活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影响了低碳经济发展。

3.5不同地区间绿色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低碳经济背景下,不同地区受到自然资源、政策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表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上海、杭州等城市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较高,近年来不断推广垃圾分类等低碳、低污染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这些地区绿色旅游开展较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同时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开展绿色旅游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目前国内旅游产业绿色旅游整体发展情况较为不平衡。

4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绿色旅游的策略

4.1完善绿色旅游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受到了全世界关注,绿色旅游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欧洲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绿色旅游发展。我国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联合各地政府,根据地区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促进绿色旅游整体发展。首先,国家旅游局要完善政策,约束景区开发,促进绿色旅游发展。其次,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限制自然景区内碳排放及污染气体排放,为景区维持良好的自然环境提供保障。再次,地方政府及景区要针对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制定管理条例,抵制高碳排放、铺张浪费等现象,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4.2建立完善的绿色旅游监督体制

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促进绿色旅游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监管机制的监督对象有两方面,一是旅游景区,二是旅游消费者。首先,对于旅游景区,旅游局要对自然景区开发进行全过程监管,降低开发过程中的建筑污染。要对景区内部交通运输加强监管,采用新能源及电力运输设备进行物资和游客的运输。其次,对于旅游消费者,景区要安排专职监管人员对游客进行监督管理,杜绝景区内乱扔垃圾、破坏绿植等不文明行为出现。

4.3提升旅游消费者的低碳和环保意识

绿色旅游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旅游消费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提升游客的低碳经济理念及环保意识尤为关键。首先,要加强对游客的思想教育,在学校、企业和机关单位定期开展绿色旅游知识培训,提升群众环保观念,让游客在出行前就将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植根心中。其次,旅行社要对游客进行适当的绿色旅游知识讲解,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低碳环保意识。

4.4加强绿色旅游活动宣传及教育

在实际运营中,旅游行业不仅要重视提升经济效益,更要对低碳环保提起足够重视,加强对绿色旅游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在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中播放绿色出行宣传片,在酒店、餐厅等休闲娱乐场所进行低碳经济及绿色消费宣传,在旅游景区内进行保护生态、绿色旅游的宣传教育,让绿色旅游的核心理念通过各个相关产业植根于游客的心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