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15:42: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残疾人健康教育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特殊教育;残疾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关注残疾事业,关注特殊群体,是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重大举措,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体,普遍提高了对特殊教育事业的认识。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由于经济、环境、师资、观念等影响,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处在一个急需发展的阶段。如果不解决,不发展,不但阻碍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容易导致把这项工作引入歧途。因此,及时发现在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当前尤为重要。
一、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
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残疾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只有具备最基本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能力,才能正常从事人的活动,才能从人性的视域来审视作为人的活动,才能使其具备作为人的活动的理想、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对人心理的培育势在必行。残疾人由于肢体的残疾给他们带来生活、学习、工作的极大不便,再加上他们还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有时还要受到歧视、嘲笑、讽刺、挖苦等,给他们心理和思想带来极大的伤害和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病变。具体表现在;常处在一种紧张或不安的状态下,会有孤独感和胆怯感,常会有痛苦感受和自卑感,常会有内疚感和怨恨感,常会有依赖感和反复无常感,常会有片面感受和猜疑感,思想压力严重,极易走极端。
二、当前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成熟。我校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在蓬勃发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适合他们特殊人群特点、心理特征的健康教育。但从全国来看,地区发展不平衡、数量不平衡、质量不平衡。南方好于北方,东部好于西部,特殊专业心理老师极缺。从学校看来,我校受到全国上下实行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也纷纷根据地情、生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经济原因,投入不够、专业特殊心理健康教师短缺、理论研究薄弱。对一些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认识尚不一致。对于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还存在不同理解。其理论框架还不很清晰、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理论研究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应需加大投入,组织科研和学校骨干专业人员对实际遇到的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2)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专业化、整体化、规范化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全社会、全学校、全方位、多层次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系统。目前我校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有: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主任或残疾生心理教师同特殊残疾生定期谈话,专业、学科渗透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卡或心理档案,在社会或学校建立残疾生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咨询热线、建立“悄悄话”信箱等心理辅导和咨询点,常驻机构和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模式。虽然形式多样,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尝试开设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教材不一致、教授方法不一、课时不一,常常将心理健康问题德育化。如:将学生的情绪、性格、气质等归于思想品德问题。有时只注重于表面和形式,把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摆设。专业教师紧缺、急需培养和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整体化不够、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教育。特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应是多样的、灵活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老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心理健康课程讲授的内容、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残疾生心理教育的体系和模式。残疾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全社会、全方位、多层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合力。
(3)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极缺,专业理论有待提高。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完善、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规模。但数量较少,并且教育水平需要不断地提高。部分专业教师是从专门正规的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系或心理系毕业,他们有扎实的特殊心理学、特殊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且专门从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教师目前是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和骨干。但随着学科发展、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还有一些从事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他们虽然没有学习专业理论,但是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已基本掌握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更需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还有一部分残疾生心理辅导教师是由非教学人员改行担任,或以前学校没有配备专职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而由德育教师、团委、政教处兼任,很难胜任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当前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全面深入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残疾学生心理异常越来越重、越来越多。在特殊学校展开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势在必行,材,规范教法、科学安排课时、确立正确的目标、培育他们健康、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培养健康科学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全方位,多层次关心和教育他们。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具有符合我校校情的教育方法。
(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习和借鉴、外国、古代、东南、沿海城市的先进经验。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东南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经验。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学习和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快和提高中西部地区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协调、快速、全面发展。对残疾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对个别残疾生进行心理干预、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心理有效干预创设条件等。注重特殊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探索适合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和方法。开发适合我校校情的咨询技术,测量技术。逐步使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
(3)加大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工作。人才短缺、理论研究薄弱已经极大地阻碍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目前师资培训、持证上岗还刚刚起步。我们更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多形式地培养、培训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以提高和推进残疾生心理健康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推动特殊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为.残疾人心理问题及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2(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政治教学;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受教育者身心特点,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实效性差,发展不平衡,理论研究薄弱,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人员匮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等问题。
广大研究者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严重忽视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托。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首先,两者具有共同的教育对象,中学生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对象,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对象。其次,两者具有共同的教学目的,具有重合的教学内容,都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一、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发展健全的重要载体。
(一)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心理健康
1.导入教学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导入教学阶段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环境。例如:在“自我心理教育”中,通过讲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等内容,要求学生讲述自我感受,尽早进入课程角色,引起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在新课教学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清晰的表象和鲜明的观点,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感性知识基础。例如:在“积极承受挫折教育”中,通过他人受挫的表情和学生们的感受,加深学生对“挫折”概念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形成科学概念。例如:在“学习心理教育”中,通过学习适应教育和智能开发教育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对“学习心理教育”形成科学的概念。
3.在巩固检验知识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提升性的问题来锻炼学生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意识层面产生健康思维方式,形成健康心理品质,使学生在健康心理的作用下学习生活。
(二)利用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实践锻炼,才能促使受教育者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形成健康的思维习惯。在课外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课堂上的心理健康知识指导自身活动。例如: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父母、朋友的交往中,积极应对环境变化,正确地待人接物,尊重他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个人品质。
(三)借助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心理健康
研究性学习是丰富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外实践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教材中选择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掌握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与发展自我的能力,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策划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的,以典型案例、特定事件情境为载体,通过教师、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实现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选择恰当的案例;其次,必须设置合适的问题以激活案例;再次,注重教育预设和教育生成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平等尊重你我他》一课中,设计残疾人短剧,让学生表演生理有缺陷的残疾人,再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及压力;让学生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渴望得到人格尊严与平等待遇;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平等尊重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情境教学法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是指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师以学生身心特点为依据,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情境进行教学。情境教学中,相关情境的选择是关键,达到预期目的是其检验标准。
(三)讨论教学法
关键词:思想教育 残疾人 职业培训 应用
残疾人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残疾人职业培训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事业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福利水平与文明程度。把残疾人职业培训真正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各学校的现有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仪器设备、校园环境等的优势,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其中的残疾人职业培训中的政治思想建设,有一定的特点和难度。他们在感知觉方面,在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在逻辑思维的发展方面,都比同龄健全儿童少年发展得迟缓,因而,对政治思想的感知、领悟、理解、模仿、操作和约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时候,就更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残疾人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使用有区别性的教材,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求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
1.深化教育模式改革
残疾人只有逐步树立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有正确的人生方向。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分层次的德育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残疾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使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低年级残疾学生应以规范基本行为的养成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残疾学生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的真情实感。特殊学校要积极探索德育教育规律,要将其同深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改变学校就德育抓德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化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使残疾学生获得优良的道德品格、扎实的基础知识、必备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力”的目的,从而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有用之材。
2.努力改革教育内容
长期以来,残疾人教育的内容往往偏重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残疾人进入社会后,往往难以融人社会。因此,职业学校应积极改革残疾人教育内容。加强生活知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习基础文化与学习职业技能结合起来,为未能升学的残疾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谋生的技能,能在社会的正常条件下劳动和生活。此外,要加大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由于先天、意外的种种不幸,造成残疾人生理、心理上的变异。同时,由于外界的冷遇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使他们陷入隔绝、封闭的心理状态。因此,职业学校应对残疾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克服自卑感、不良情绪等的困扰,使他们保持平和、开朗的心境,培养他们自强、自立、自信的心理素质。
3.强化行知统一
行知统一是改进学生政治思想建设的重要原则。这是由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接受程度所决定的,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以人为本”。学生政治思想的形成必须经历从认识到情感、从感悟到养成的过程,感悟是认识到养成的唯一桥梁和通道,而感悟的最理想的形式和途径,就是学生喜闻乐见、能够体验的教育活动。首先必须是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活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可以组织残疾人学生去劳改管理所,听取管教干部以案说法的报告和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参观了管教场所,使他们懂得预防犯罪要从小事抓起的道理,无数次说教也难以收到如此之大的教育效果。一次次活动,都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提供了鲜活的体验和良好的经验。因此,学校及其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思考设计出最佳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富有针对性、形象性与指导性的活动中,不断地补充、优化和整合已有的人生体验,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4.树立激励榜样
在政治思想教育中,我们要给残疾人广泛宣讲一些古今中外残疾人成才的典故,如相貌奇丑的苏格拉底,耳聋的贝多芬,他们都风流千古,享誉全球。我们都沐浴着他们生命所放射出来的光辉。在国内,比如苗族残疾青年杨建辉身残志坚,在1999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在教室或寝室里可张贴一些有关残疾人成才的名人字画,让它们时时刻刻激励他们、鼓励他们,也可举行残疾大学生座谈会,请一些本校的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残疾毕业生,通过现身说法来激励他们,同时可组织残疾大学生互相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残疾并非自己一人,而是大有人在。因此没有必要哀戚、自卑、自暴自弃。要通过交流。促使残疾大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残疾人事业是全人类共同关注和面临的世界性课题。残疾人教育特别是残疾儿童的教育更是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宪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都对残疾人教育有明确的规定。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残疾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让他们掌握社会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自身价值得到实现。一方面残疾人有能力接受职业教育。从许多优秀残疾人事迹当中可以看到,残疾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动力,从而激发残疾人的学习热情和顽强意志,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取得超出常人的成就。同时,事实证明,盲、聋、肢体残疾者在受教育前后有着强烈的反差,受教育之后,身体的缺陷明显得到智力上的补偿。而且,受教育层次越高,这种补偿作用就越大。另一方面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可以回报社会,减轻社会负担。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有学习愿望的残疾人来说,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去接受职业教育,只是因为残疾人教育长期停滞于初等教育水平上,没有更大发展。只要施以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和训练,残疾人走向社会后,可承担与健全人同样的社会义务,同时减轻社会的负担。
但是,当前职业学校的残疾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因而对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更具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政治思想教育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视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以学生的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为目标,从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学生生活的环境为基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生理残疾造成了残疾学生能力的局部丧失,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残疾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调整心态,振奋自我,迎接人生的挑战;生理上的残疾还可能影响残疾学生认知等方面的正常发展,智力发展也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辨别能力低下,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的干扰等现象。残疾青少年特别是聋人团伙犯罪案件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当前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因此,职业学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着眼于残疾学生直面现实,应对未来,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政治思想工作在残疾人职业培训中的应用
1.深化教育模式改革
残疾人只有逐步树立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有正确的人生方向。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分层次的德育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残疾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使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低年级残疾学生应以规范基本行为的养成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残疾学生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的真情实感。特殊学校要积极探索德育教育规律,要将其同深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改变学校就德育抓德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化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使残疾学生获得优良的道德品格、扎实的基础知识、必备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力”的目的,从而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有用之材。
2.努力改革教育内容
长期以来,残疾人教育的内容往往偏重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残疾人进入社会后,往往难以融人社会。因此,职业学校应积极改革残疾人教育内容。加强生活知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习基础文化与学习职业技能结合起来,为未能升学的残疾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谋生的技能,能在社会的正常条件下劳动和生活。此外,要加大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由于先天、意外的种种不幸,造成残疾人生理、心理上的变异。同时,由于外界的冷遇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使他们陷入隔绝、封闭的心理状态。因此,职业学校应对残疾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克服自卑感、不良情绪等的困扰,使他们保持平和、开朗的心境,培养他们自强、自立、自信的心理素质。3.强化行知统一
行知统一是改进学生政治思想建设的重要原则。这是由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接受程度所决定的,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以人为本”。学生政治思想的形成必须经历从认识到情感、从感悟到养成的过程,感悟是认识到养成的唯一桥梁和通道,而感悟的最理想的形式和途径,就是学生喜闻乐见、能够体验的教育活动。首先必须是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活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可以组织残疾人学生去劳改管理所,听取管教干部以案说法的报告和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参观了管教场所,使他们懂得预防犯罪要从小事抓起的道理,无数次说教也难以收到如此之大的教育效果。一次次活动,都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提供了鲜活的体验和良好的经验。因此,学校及其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思考设计出最佳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富有针对性、形象性与指导性的活动中,不断地补充、优化和整合已有的人生体验,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4.树立激励榜样
在政治思想教育中,我们要给残疾人广泛宣讲一些古今中外残疾人成才的典故,如相貌奇丑的苏格拉底,耳聋的贝多芬,他们都风流千古,享誉全球。我们都沐浴着他们生命所放射出来的光辉。在国内,比如苗族残疾青年杨建辉身残志坚,在1999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在教室或寝室里可张贴一些有关残疾人成才的名人字画,让它们时时刻刻激励他们、鼓励他们,也可举行残疾大学生座谈会,请一些本校的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残疾毕业生,通过现身说法来激励他们,同时可组织残疾大学生互相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残疾并非自己一人,而是大有人在。因此没有必要哀戚和自卑。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要通过交流。促使残疾大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残疾人的政治思想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残疾人教育队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特教师资培养的学历层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对特教师资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素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特教师资的培训纳入师资继续教育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特教专业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前来讲学。加大对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教育,采取党校学习、业务培训、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等形式,努力建设一支热爱残疾人事业、恪守“人道、廉洁”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队伍。此外,要关心特教师资的工作和生活,稳定特教师资队伍。做到在教师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民办教师转正、评优等方面,对特教教师予以倾斜。
总之,为了保障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残疾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是特殊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残疾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并勤于研究,善于创新,残疾学生德育工作必然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朱宁波.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目的追求[J].中国特殊教育.
[2]宋红亮.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体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
[3]马慎毅,缪满英.聋人高等教育对上海残疾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3,(8).
[4]胡新生.面向残疾人的远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4,(10).
[5]甘昭良.三类残疾人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问题与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3).
[6]许家成.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准备式和支持式模式[J].中国特殊教育,1998,(2).
[7]李术.试论残疾人的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03,(4).
成人教育 残疾人 服务路径 探析
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残疾人由于生理和心理上有了这样那样的缺陷,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已经大打折扣,要弥补这些,只能通过教育。只有高度重视残疾人的教育,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要求,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应尽的义务。
一、构建完整、完善的残疾人教育法制体系
我国早在很多年前就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那么针对残疾人的教育,当然也应该构建完整的教育法制体系,以保证每一个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为其提供平等、健全的教育机会。这就要求我国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残疾人教育法制系统,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很多关于残疾人享受教育的法律规定,但是由于法律内容的笼统性,诸多法律术语的模糊化与弹性化,以及随着时展,很多法律内容已经不适应当进社会发展现状等因素,我国应集中精力加快对现有法律条文的修改,或制定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的新规定,以保证残疾人教育体制更加完善和具体,将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落到实处。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对现有《残疾人保障法》提出了修改意见,例如:
(1)明确人口在30万人以上的市级、县级政府应在当地建立至少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促使原有法律规定得到具体化和操作化;
(2)《残疾人保障法》中的第二十条“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高级中等以上教育”不够完善,还应加上“发展高等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内容。因此,地方人民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残疾人教育行政法规,切实落实残疾人教育保障制度,此外,要求有关人员严格遵守和执行残疾人教育法制内容,由司法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确实做到违法必究。
二、合理投入与配置残疾人教育资源
教育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前提就是资源投入,增强教育投入是办好教育的基本保障。政府部门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单位,理所当然应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在残疾人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但是这种投入从总体上来看并不明显,尚不能满足所有残疾人的教育需求。现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国家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残疾人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有效增加残疾人教育的资源投入,例如:对特殊教育学校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对不在特殊学校中就学的残疾人的教育投入。此外,要积极拓宽残疾人教育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鼓励吸收社会各级力量,共同构建残疾人教育的良好环境。目前,我国政府在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实现残疾人教育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好,因此,应大力宣传、募捐,以积累大量残疾人教育资金,组织“扶残助学”“彩票公益金助学”等项目来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社会各级残联应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支持,通过物资募捐、手拉手、送温暖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残疾人助学活动。同时,要坚持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合理化、均衡化,确立全新的资源配置理念:缩小残疾人教育差距,增强公正性。即在均衡各地实际差距时,应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切忌人为的拉大这种差距。
三、扩充残疾人教育师资队伍
要想保证残疾人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应建立一支数量充沛、专业技术高、综合素质强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残疾人教育师资力量上来看,是远远不能满足所有残疾人的教育需求的;现有残疾人教育教师的素质也不够理想,其专业化水平较低。以上因素必然会影响残疾人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效果,为此,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多数量、质量高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首先,应针对残疾人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采用多元化方式扩充师资队伍;其次,扩充队伍的同时,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保证残疾人获得良好的教育。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尚不完善,离特殊教育的专业要求相差甚远,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多方努力,不能单纯培养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应综合考虑他们的教育理念、创新意识、教学能力、实践经验等,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四、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施有效残疾人教育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解决残疾人受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残疾人群所接受的知识大都集中在康复、生活尝试、职业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残疾人教育网站,在其中设立相应的知识模块,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知识。例如,有些残疾人勇于挑战自己的命运,主动寻找工作,想通过一技之长获得收入,减轻家人的经济负担,稳定自身的社会地位。所以,我们应在网站中创建“就业之窗”模块,并提供一些适合残疾人参加的岗位培训,如缝纫、编织、平面设计、化妆、插花等,使残疾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用武之地,实现自我价值。又如,在网站中创设“家属助手”模块,提供一些照顾残疾人的方法和技巧,使人们学会观察,并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发现残疾人在身体、心理、行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努力为残疾人应用和谐、良好、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
总之,残疾人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作为成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不断探寻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教育路径,更好地服务于他们、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盛建国.试论残疾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08,(23).
\[2\]周钧.保障残疾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3).
\[3\]曲学利,莘锋.论网络对残疾人教育的促进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5,(8).
我院在卫计委的带领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以及卫计委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将2020年1-6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院领导下,科室内部管理规范,本科室工作人员的职能分工明确,遵守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根据医院发展需要,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了调配。
2、拟订2020年公共卫生工作目标,并将任务进行分解,按进度推进。
二、2019年1-6月;辖区管理人口数77937人,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6571人,建档率98.25%,电子档案合格率95%;动态管理数57098人,动态管理率74.57%;重点人群管理;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残疾人分别建档管理数5135、4499、1560、284、1150人,老年人管理率44.04%,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0%、70%、70%、85%、80%。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患者100%测血压。因疫情原因共举办健康知识讲座9次,医院1次讲座,卫生室8次,开展各类健康教育知识咨询、义诊等宣传活动6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2700余份,更换相关健康知识宣传专栏共计4期。
三、开展村民免费健康体检,加强高危人群筛查。03月20日至07月09日,我院启动“健康服务行”的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今年体检深入到辖区街镇四个居委会、3个安置房、19个村社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低保贫困户、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免费健康体检,体检项目按国家第三版规范要求进行,并对体检结果进行了一对一的反馈及健康指导。2020年1-6月院外体检:体检7303人;其中老年人5278人、高血压2586人、糖尿病956人、残疾人128人、重性精神病患者71人、特殊家庭38人、贫困户70人、退伍军人15人、健康人858人,共计10000人次。
在体检时为新增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残疾人、精神病人及时建档规范管理,并同时结合体检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做好慢病危险因素筛查工作,高危人群筛查264人,建档3人。
四、加强与辖区重点人群及居民签订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并根据不同的对象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并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指导。2020年1-6月共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641人,累计签约11085人。
五、每月到每个村卫生室对规范建档、随访、录入等服务量和服务质量进行了督查。
六、肺癌调查16人,肿瘤死亡随访37例;死因调查217人;开展了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慢性病及死因监测,高血压死亡32人、糖尿病死亡6人,报送脑卒中 28人,肿瘤46人。
存在的问题:
1.院属辖区面积广,人口众多,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加之许多农转非人员已搬迁无通讯地址或联系方式改变未能及时更新,致使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人、残疾人、重性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难度大。
2、地方相关部门对我院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支持不足,辖区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理解配合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大与相关部门沟通,多方位多形式增强宣传力度。
3、科室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各方面工作熟悉不够,加之各服务团队个别成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观念未完全转变,还存在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敷衍了事,对档案管理新的要求未能及时的更新,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随访表、体检表书写不规范。
4、老年人群健康管理率未达标;
5、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未达标;
2020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1、定期加强职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科室内部管理,每月科室内部学习,增强科室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科室每位工作人员都能胜任科室内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分工又协作。
2、加强院内部门、各科室、各村卫生室、村居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
3、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居民更全面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的益处,提高群众知晓率,使村民更了解国家各项政策,改变村民陈旧观念,发挥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村民自愿参与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来,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的签订工作,力争完成签约既定目标。
4、加强与团队负责人的沟通及日常工作考核奖惩力度,认真执行每月对团队档案督导并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给团队负责人,有问题的将责令限时整改,有效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服务质量得到保障。
5、通过下村随访,讲座、义诊、门诊等方式,加大辖区重点人群排查,提高老高糖重点人群管理率。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特殊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章二十八节指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要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帮助残障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是残障人员学习一技之长、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保证。特殊职业教育是特殊义务教育的继续和深化,其主要教育目标,就是以能力为本,着力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残障学生的就业自立问题,使之将来能够适应于社会、立足于社会,从而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特殊职业教育不仅能对残障学生进行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为其走向社会打好基础,还能提高残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残障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精神。
就业,是为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需要被认可,需要从事给人感觉有贡献、被接纳和有自我价值感的职业或爱好。对于残障人员来说,拥有一份能够胜任的工作,解决生存问题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为了让更多残障学生掌握生存技能、自食其力,学校和社会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
设置较低的入学门槛
对普通人来说,受教育是一种权力,但对残障孩子来说,受教育则是一种幸运的权力,尤其是义务教育以外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较正常人而言,残障人员在某些方面较为薄弱。如何利用残障人员的优势来获得一门生存技能,是教育者首先需要考虑的,对学生的受教育程度、社交能力、经济能力应设置较低的门槛,让所有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并有求学意愿的残障人员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对残障学生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障学生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既是《残疾人保障法》的法律规定,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任务之一。对教育部门来说,帮助残障学生康复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任务,也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义务。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特殊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把文化教育、康复、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功能缺陷得到补偿或恢复,心灵康复和身体康复相结合,学习和生存相结合。
根据地域经济特点设置专业
残障人员一般选择在本地就业,因此,因地制宜是办好特殊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在设置专业前,首先要了解当地的经济和人才需求状况,了解政府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持产业,了解当地紧缺或急需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有就业市场,培养的人才才会“有用”。例如,广州市番禺区珠宝产业较为发达,珠宝设计和制作工作适合下肢残障人员,所以,广州市番禺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开设该专业,并与当地的珠宝协会和珠宝企业合作,获得师资培训、技术、学生实习甚至就业的支持。当然,在现在的条件下,也需要当地政府牵线和协助。
根据学生优势设置专业
设置专业,既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按需供教、按能施教是培养残障生的特殊要求。由于生理缺陷的限制,不是所有职业都是残障生所能胜任的。从残障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真正适合残障生就业的专业进行技术培训,缺陷补偿与他们的职业期望、职业能力相一致,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益。比如,为盲生开设按摩、音乐、接线等培训,为下肢残障生提供缝纫、陶艺、按摩、美容、绘画和手工等培训,为聋哑生开设舞蹈、绘画、园艺、刺绣、文物修复等,而智障生则研习绘画、体育等,扬长避短,发挥特长。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培养学生走入社会后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在人际交往上,由于生理有缺陷,大多数残障生在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他人的歧视,很多人会因此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挫折感,从而导致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长期的郁闷得不到排解,压抑到一定程度最终就会出现心理障碍。要让残障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同心合力地烹制一道“心灵鸡汤”。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特教工作者在对残障生传授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残障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其良好品格,让残障生正视自身的缺陷,勇于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既要客观地面对自身的残障,也得客观地面对来自外部的歧视、误解以及不公平的待遇。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走出学校后理智客观地对待就业和择业,乐观积极地生活和融入社会。同时,对学生多点耐心和赏识教育,让学生获得自信、学会快乐。这样,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才会实现。
鼓励学生自由组社学校应为残障生创造自由轻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成立社团组织,参与集体活动。很多残障人由于身体原因很少与外界接触,缺乏朋友。而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残障生在学校里面对的是与自己一样处于弱势的同伴,同样的遭遇和处境更能增强大家对集体的认同感,他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平等和自信,暂时远离外界冷漠的歧视和廉价的同情。残障生需要社交和关爱,学生社团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和沟通交流的舞台。
宣传权益保障政策
依法保障残障人权益是各国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应尽的义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残障人事业发展和残障人权益保障,先后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权利公约》、《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正在完善《无障碍条例》、《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条例》,积极保障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等权利的享有和实现。
学校的义务,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外,也需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残障人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通过公共课的形式,宣传残疾人保护、医疗救助、优惠扶持、就业援助、生活困难补助等政策,让残障生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开展就业服务
确定就业方向自己适合干什么?又能干好什么工作?从入校开始,职业学院的学生都要思考这个问题。对残障生来说,就业更是摆在第一位的事情。学校有义务为每个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劳动能力和兴趣特长,确定就业方向,为选择专业和求职意向打下基础。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由于自身缺陷,许多残障生或单纯、或偏执、或消极、或冷漠、或不谙世事,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一些人往往因自卑而过于自尊,心理敏感,不善于或不愿意与同事和上级沟通,难以融入集体,易被排挤;(2)一些人认为被照顾安排就业是理所当然,甘居弱势而缺乏进取心,在工作时不尽心尽力;(3)多数残障生在基层从事技术性工作,一些人不肯屈就于基础工作,使得机遇白白流失。客观地讲,短期内消除社会对残障人群的就业歧视是不现实的。对于这种现象只能通过合理的渠道去呼吁、去疏导,甚至也需要忍让和等待。职业指导就是让学生摆正心态,客观分析社会就业现状,积极寻找工作,珍惜工作机会,主动融入工作团队。
建设校内实习和就业基地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实践性,顶岗实习是职教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校可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系,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培训,学校负责组织教学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并负责实习指导。但现实情况是,校外工厂多因工作效率、利益和风险等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到厂内实习,特别是残障生。为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特殊的职业学校更应注重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国家优惠政策及自身优势,积极兴办校办产业,按照市场标准打造工厂和生产车间,直接面对市场开展业务,拓宽创收渠道,不仅为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基地,也能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积极联系就业在发达国家,残障人就业服务开展得比较成熟。以日本为例,残障人劳动就业分为两个渠道:一是成立集中安排残障人工作的场所;二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各企业、事业单位都要按一定比例招收残障人。为保障残障人员就业,我国各级政府也先后制定了各类残疾人保障优惠政策,学校可以根据政策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安排学生就业,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创业。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32-02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笔者体会到在社区进行多途径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社区居民初步掌握健康知识,是提高居民健康理念的有效措施之一,现总结体会如下:
1 健康教育方案的确立
对社区居民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有利于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及疾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
制定方案是为保证健康教育的强制性、实用性和可信性。通过社区诊断的社区健康问题,确定包括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时间、地点、联系人及联络方式等在内的实施方案,制表并打印成宣传页,在下社区进行宣传时发放给社区居民。
2 健康教育针对人群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服务重点人群多为妇女、儿童、残疾人、流动人口等。
2.1 老年人
截止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1.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今后将以年均800万人的速度递增(搜狐网);其中约有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新华网)。由于社会历史原因,这些老人接受教育能力差,多多少少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饮食习惯,对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老年人是健康教育人群的重点人群。
2.2 工薪族
这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群体。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50%以上职场人群、70%以上公务员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问题(新浪教育网)。笔者曾在某警察培训班义诊,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3以上警务人员患有高血压,并且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2.3 儿童
据2005年人口普查,儿童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0%。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溺爱、关照过度(运动量少)、营养过剩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儿童的健康问题显著,肥胖儿童随处可见,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年龄也日趋低龄化。这是代表国家未来的群体,是更需要加强重视的人群;同时这个群体健康意识提高后,又会督导家庭建立健康行为模式,这是一个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的群体。
3 健康教育方式
社区健康教育形式是多样的,最终目标是将“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使人人享有卫生健康。
3.1 健康教育专栏
健康教育专栏可以在辖区普遍覆盖。本社区有小区、家属院 146个,每个场所均有1~2块约2平方米的健康教育宣传栏。积极与办事处联系,充分利用这些宣传栏,每2个月更换1次内容。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流动人口、残疾人为重点宣传对象,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
3.2 健康教育讲座
每年年初制定健康教育讲座的具体内容及讲座计划,使居民及早了解,并使居民有针对性的参加讲座。通过讲座,使居民更直接、详细地掌握健康知识和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指导居民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利用健康知识,合理保健、饮食、运动、起居等。为使居民每次参加讲座都能得到高效的健康教育,每次都聘请相关医院相关科室副主任职称以上的专家授课,为居民答疑解惑;为鼓励居民参加讲座,准备控油壶、控盐勺等小礼品,可收到较满意效果。
3.3 健康教育处方与健康教育小礼品
健康教育处方以其简便、实用而深受居民欢迎。针对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制定健康教育处方,并制作控油壶、控盐勺等小礼品。在下社区宣传时对居民发放,使他们通过阅读,获得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控制食用油、食用盐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3.4 建立俱乐部模式
俱乐部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为普及疾病防治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平台。其重点是对居民健康行为进行强化,并坚定其信心,使之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1]。利用辖区单位、家属区的老干部活动室等有利条件组织沙龙式活动,使之形成防病、治病互助小组,交流防病、控病知识,鼓励其在一起活动时,互相进行用药督导和病情督导,达到防病、控病的目的。
3.5 义诊咨询
义诊咨询是健康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其针对性强、指导措施直观,指导目的明确。在义诊过程中,对老年肺功能减退患者指导他们进行缩唇呼吸、膈肌呼吸等呼吸训练;肺功能康复训练无创、无痛,易被接受,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2]。对亚健康居民,指导、鼓励他们练习太极拳、适时做穴位艾灸,调整性情,合理饮食;对慢性病患者指导他们合理用药;对发现异常的居民及时向他们宣教,指导病情观察和治疗。
4 健康教育场所
社区健康教育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社区健教室、辖区家属院、单位活动室、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都是极佳选择。尤其是辖区写字楼,多种资料显示职场人群的亚健康比例升高、慢性病发病年轻化,使笔者意识到社区健康教育不仅应面对社区老年人、赋闲人员,还应将健康教育的场所前移,即走向写字楼。
5 医护人员的职责
要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医护人员就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要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意义,积极参加全科培训,掌握丰富的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要有良好的健康教育技能(如中医外治等)及理念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全科医学、中医学在治未病、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4]。
6 体会
采取以人群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和公共保健策略,可以提高人们(尤其是高血压和脑卒中等高危人群)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多方面健康教育,可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提高防病、控病意识,有利于高危人群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人群生活质量[5]。
近几年来,由于健康教育市场鱼龙混杂,各种打着专家旗号、免费赠送幌子的健康教育讲座、义诊随处可见,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上当受骗现象屡屡发生,信任危机使健康教育工作很难理想化开展。如何满足不同人群健康教育的需求,是有待今后在工作中探讨的问题。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中国慢性病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教授说,“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少,由此引起超重,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以及脂肪肝的发生。”而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社区居民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6],消除或降低疾病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致残率,这是医疗机构的职责,是医疗界社区人的努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曾瑞伟,尹萍,李秋云.俱乐部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乳腺癌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2):52-54.
[2]沈旭慧,林海,张红.护生参与指导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的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22-923.
[3]唐敏.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45.
[4]刘伊清.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2):130-131.
社区卫生服务,是随着现代医疗保健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它是“以社区医院全科医生为主体实施的,以保护和促进社区健康为目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人群,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模式。”
残疾人作为社区的重点人群、弱势群体,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和地位,不但有利于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充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更全面地发展。通过这几年在社区卫生服务康复工作上的体会,来谈谈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提供医疗资源:残疾人康复是一项长期、费时而且效果不明显的工作,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需要由康复技术、健康教育、上门服务、经费设备、医疗救助等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具备上述几个条件。运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康复,应用适宜技术,提高康复质量,为残疾人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康复服务。
建立残疾人健康档案,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每一位残疾人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包括每个残疾人的伤残程度、家庭状况、康复需求、就业需求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心中有数。真正做到打开档案能一目了然。
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具有独特的功效:社区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最重要的是让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社区康复服务的理想模式应该是康复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树立自我康复意识,然而实际的工作中,不难发现,自身的残疾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很容易产生孤僻、自卑感,这往往使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面前会异于常人,所以在社区康复的过程中,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残疾人身体康复问题,更关键在于解决他们所面对的心理障碍。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为残疾人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训练、保健知识等等。同时,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真诚的关心他们,尽心竭力的帮助他们,使他们接受我们,信任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这些医学康复知识对于我们并不难,利用自身医学优势作为拉近与残疾人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享有康复服务。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功效,这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康复工作的目标。
社区卫生服务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提供康复技术指导:在提供医疗资源、建立健康档案,让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同时,也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技术指导,在社区中,肢体功能障碍者,以偏瘫最为常见,为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应该尽早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而这个工作,就需要社区康复医生去做。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 早期发现精神疾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有很大的帮助。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0~6周岁儿童保健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发现脑瘫、孤独症和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进行智力和生长发育测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降低残疾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帮助。
社区卫生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家庭康复服务:家庭康复是社区康复的基础,对于脑梗后出院的患者,很多人往往因为文化、经济方面的原因,没有进行后期的康复工作,还有需要较长期维持性康复的患者(如偏瘫、严重的骨关节病……)。这一部分人在社区残疾人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社区卫生服务康复的优势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廉的康复服务,将这些不能到门诊康复的患者均安排入户康复,以保证有康复需求的患者人人得到康复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为康复服务工作提供思想基础:大力宣传、普及康复知识是开展社区康复的思想基础,推动社区康复和使居民接受康复都要以提高对康复的理念和知识为先导。定期为残疾人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并通过以“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向社区居民宣传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政策和康复知识宣传送到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目前,主动要求和愿意接受康复的居民正在不断增加,这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基础建设。
中医药康复适宜技术在社区的推广和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熏蒸等疗法,操作简单、安全,所需的设备、场地的要求容易达到,对社区康复及慢性疾病控制的效果十分明显。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简、便、廉、验、效的中医康复,让社区居民及残疾人很容易接受,已越来越受到社区居民的喜爱。
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中的地位
勿庸讳言,就过去和目前的现实而言,在实现残疾“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虽然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其所处的地位与其所可以发挥的功能极不相称,而社区卫生服务这一新的卫生服务体系,正处于起步发展时期,为给社区卫生服务以适当的地位,使其能充分发挥其保健功能,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社区康复环境。1在“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过程中,要给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以足够的重视。2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来实施的,要对所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给予必要的康复知识培训,以使康复工作能贯穿于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之中。3要充分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及其社区康复的促进作用。
当然,要获得真正的地位,还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努力,在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中真正体现出来,让领导和群众都真正能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使社区卫生服务的康复服务工作能变成社区残疾人真正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才会有巩固的地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在目前的现状下,必须勤于思索,努力工作,用“有所作为”来争取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地位。我们相信,通过“上下求索”,共同奋斗,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过程中,理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占有适当的地位。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如何开展社区康复,使康复切实能进社区、服务能到家庭,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虽然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满足不了居民的康复需求。其主要原因是社区康复体系尚未普遍建立,以及人们的康复意识薄弱,但目前特别是缺乏专业人才,或者是专业水平不高,尚无法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针对这样的问题,从开展社区康复多年的实践中谈谈发展康复服务几点建议:1通过几年来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上,引发出一个沉重的思考:人们的康复意识薄弱,特别是残疾人对社区康复的概念知之甚少,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大力开展社区康复知识普及工作势在必行。2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应持续、有步骤、分阶段、有目的地实施,仅一、两次是不够的,应该深入持久地搞下去,以点带面,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局面。3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4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社区康复人才培养如何规范化,如何制定中国特色的社区常见伤病康复的适宜技术。5社区康复的场地和设备配置如何规范。⑥家庭康复员的培训问题。⑦希望新闻媒体做大力的宣传,使社区居民懂得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永禧,焦志强,程志馨,王宁华,张晓林,徐素英,陈春铁.关于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探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