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8 18:09: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行业 继续教育 数字资源建设 共享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227-02
1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定义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定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包括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和课程资源库等数字资源库,以及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和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这些内容及其他之间的关系构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体系结构。该文研究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集中指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类素材、习题、案例、课程等,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从研究范围上看,主要根据行业继续教育特点,局限在高校继续教育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范围,区别于高校全日制、中小学数字教学资源、社区学习资源、农村信息资源等方面。
其次,从资源服务对象上看,包括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和为学生(员)学习服务的两类,该文中并不明确区分两者。
2 水利行业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分析
2.1 国家规划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要求
水利部《“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培训县市水利局长1万名、基层水利站所长1万名和业务技术骨干5万名、通过远程手段培训30万人、基层水利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万名等一系列目标任务。人社部2015年8月颁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3。采取传统的学习资源建设和使用模式难以满足国家规划对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为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2.2 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
水利行业规模大,涉及面广,人力资源需求量大,水利职工人数多,分布广,人才培养任务重。当前水利行业基层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是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不足,偏远地区职工培训机会偏少,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对于水利行业这种具有层级式社会结构和特定教育需求的服务对象,通过建设行业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并创新适应行业改革发展的人才培养和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3 行业院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发展需求
现代远程教育是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水利高等教育资源,使高水平水利院校的名师、精品课程、优秀教材通过网络在水利系统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构建水利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公共平台。用菜单式教育方式和内容,实现个性化教学,根据受训对象的差异,充分利用互联网,随时补充、修改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基层人员及时获得最新、最需要的知识,成为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水利行业培养更多的适应性人才。
3 水利行业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在经过多年的封闭式资源建设之后,水利行业院校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3.1 缺乏统一的资源管理和开放共享平台
要实现行业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序建设管理和开放共享,首先必须有一个合适的统一的平台。目前行业院校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多为封闭式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设起来的资源也就多为建设院校服务或少数院校间开放共享,缺乏广泛的开放性和互连性。
3.2 缺乏统一的资源建设规划
目前行业教育尚未形成统一的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规划,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院校、企业和个人在学习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多为独立开发或购买,缺乏统筹规划、组织协作和合理分工,对资源的分类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了部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分布不均,资源的可用性也相当有限。
3.3 缺乏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
目前各行业院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仍自成体系,从工具、平台到内容,都遵循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彼此之间也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与共享。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机构,缺乏必要、科学的资源的评价机制,导致大量的同质课程的低水平重复开发。
3.4 缺乏资源开放共享的意识
行业院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最初的目的都是满足自身教育教学需求,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少愿意无偿提供给他人使用,极大限制了资源的共建互享。另外,在校际间没有实现学分互认的情况下,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来使用,对资源共享的要求并不迫切。
3.5 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基于个人或集体智力的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在强调资源共享时,不能随便侵犯版权所有人的权益。由于网络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的缺乏,很难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在目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过程中,版权的归属与保护,以及版权使用所涉及的利益分配等问题都没有的到有效解决,成为资源共享过程中的限制。
关键词:继续教育 数字学习资源 知识产权管理 内容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193-02
1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50%,2015年比2009年提升近50%[1]。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提出要创新继续教育发展思路,鼓励行业企业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联合共建专业化、综合化的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和产学研基地,组建各类继续教育联盟,扩大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行业系统继续教育,是由行业系统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针对该行业系统人员进行的教育培训。以水利行业为例,其行业规模大,涉及面广,人力资源需求量大,水利职工人数多,分布广,人才培养任务重。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水利高等教育资源,使高水平水利院校的名师、精品课程、优秀教材通过网络在水利系统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构建水利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公共平台。数字学习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保障数字化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 现状分析
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较传统学习资源具有多样性、共享性、互动性、扩展性、再生性等特点,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在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涉及到教学管理、教师、制作者、投资者、公共教育平台服务提供者,以及资源使用者等诸多利益相关主体。其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出现了许多与传统信息介质不同的特征。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经验可知,便捷的网络数据资源能够让更多人获得学习机会,但任何无限制的资源开放都是不能长久的。依靠制度对资源建设者的知识产权给予保护,能够有效调节资源分配,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调动建设者的主观能动性,保障终身教育资源持久发展。综上,研究并实施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模式,是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 行业继续教育数字资源知识产权管理内容研究
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涉及到投资者、制作者、资源素材提供者或创作者、公共教育平台服务提供者,以及资源使用者等诸多利益相关主体。该研究涉及到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是由水利部和行业教育联盟内院校共同投资,由联盟内院校承担或委托制作并提供服务平台,由联盟内师生制作完成后在服务平台,供行业职工学习之用。因此,在该研究中可将上述利益主体具体化为联盟内院校、联盟内师生和联盟外相关者。
由于这些数字学习资源的来源和授权使用方式不尽相同,下面将根据资源的不同种类和性质,分别研究讨论它们的知识产权归属、授权许可、使用方式以及保护等几个问题。
3.1 产权归属研究
可按资源的构建模式分为独建资源与共建资源,独建资源是指由联盟内某一院校的职能部门作为资源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成立资源建设小组,组织校内各相关院系参与该资源的建设。共建资源是指以某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依托,选择联盟内此学科杰出的院校作为牵头单位,多所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共建资源。两类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的归属都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主体。
独建资源知识产权的归属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享有所制作资源的所有知识产权,并享有将之用于远程继续教育的权利。
(2)授课师生享有资源的署名权、并依法就其讲授的作品享有权利,即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3)授课师生有权在其个人网站、博客中提供该学习资源的简介或指向服务平台中该学习资源网址的链接,但不得以盈利性目的使用该学习资源。
共建资源知识产权的归属在授课者享有的权利方面是相同的,但在校方享有的权利上有所不同,可以规定如下:负责投资并承担制作的几所联盟内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共同享有该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但任何一方不得私下以盈利性目的使用该资源。
3.2 授权许可研究
知识产权为私权[2],这就意味着,第一,权利人享有对其作品的专有权,除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过许可的之外,任何人使用作品应当取得权利人的许可。第二,权利人可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作品是否被使用,选择使用者、使用方式、使用条件。使用者应当取得权利人的许可,与权利人订立合同。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是纯市场化的安排,权利人和使用者能否达成许可使用协议,取决于交换各方的价值取向。
在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管理中,授权许可涉及到投资制作方(即联盟内院校)、授课者(联盟内师生)以及使用者(行业职工、联盟内和联盟外师生)三方的利益要求。对于独建学习资源,首先投资制作方要通过许可使用合同从授课者那里得到双方共同建设的数字资源的全部知识产权的授权许可;其次制作方再和使用者签订使用协议。对于共建学习资源,每个教育机构除了要和该单位授课者签订许可使用合同之外,当其要以盈利性等目的使用该学习资源时还需取得其他共建方的授权许可,并签订许可使用合同。
根据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特色,该研究提出的解决思路是通过市场寻求授权许可的方式,在实际案例中可根据协议各方的具体意愿制定知识产权协议书,并依此为根据,对授权许可的使用关系、许可的权利和价格做出具体详细的各方满意的说明。
通过以上分析,该研究制定了以下两种授权许可方式。
(1)投资方将授课者授权许可使用的相关权利一次性买断,付酬标准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也可以按照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付酬标准支付报酬。
(2)在合同有效期内,投资方根据该学科学习资源一段时间内的点击使用量实时支付授课者授权许可使用相关权利的报酬。
3.3 使用方式研究
该研究中的数字学习资源,不论是独建资源还是共建资源,它们又都可以分为两类:即,公开资源和特色专有资源。对于公开资源,其不仅允许行业联盟内部各院校的师生无偿使用,同样允许联盟外行业职工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师生可以无偿使用。对于特色专有资源,其有偿使用的方式又根据独建和共建的构建模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1)独建资源中的特色专有资源有偿使用方式。
该资源的有偿使用方式可以根据使用者性质制定三个标准:该教育机构内部师生有偿使用标准、联盟内其他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和联盟外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详细的使用条款协议由投资制作方另行制定,由服务平台管理者具体实施。所得收益由投资制作方按照机构内部各院系部门所做出的贡献按比例进行分配,并需要拿出一定的收益作为授课者的奖励,以此来调动师生的主动参与性,保证行业内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学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共建资源中的特色专有资源有偿使用方式。
该种资源有偿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两个标准:联盟内各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和联盟外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详细的使用条款协议由参与建设该学习资源的所有投资制作方共同制定,由服务平台管理者具体实施,根据每个投资制作方的贡献比例签订相关的收益分配协议书,按协议书进行收益分配。同样,每个机构也要拿出一定的收益作为该机构授课者的奖励。
3.4 产权保护研究
数字学习资源可以无损地任意复制和传播,这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无偿下载、任意复制和随意传播也使数字学习资源所有者的知识产权受到了损害,因此,对于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不仅需要从法律角度进行保护,同时也需要从技术手段上进行保护。
(1)法律保护措施:在使用该资源之前,权利人与使用者明确使用条款,使用者享有的权利以及需要遵守的各类事项,使用协议中还应包括侵权处理方式和违约责任,用法律手段来约束使用者,尽量避免侵权的发生。
(2)技术手段保护:现在用来保护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而被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应用数字水印技术[3],针对特色专有资源该研究主要分析采用了双水印保护措施。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原始资源中嵌入可见水印信息和不可见水印信息来达到知识保护的目的。当用户非法对资源进行拷贝传输时,资源的权利人就可以追踪资源作品的不可见水印信息,从而证实资源的知识产权归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应促进资源的共建互享和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为:共建机构享有优先使用参与建设形成的各类学习资源的权利;创作者按许可协议等相关规定依法享有劳动报酬和授权许可报酬;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各项权益均通过协议约定;使用者遵守学习资源开发单位制定的使用条款;依据法律的同时采用技术手段维护资源的知识产权。
4 结语
该研究结合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探讨了数字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制度。研究结果主要包含:不同类型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归属、授权许可方式、使用方式和保护措施。同时在实际案例中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知识产权协议等相关文件。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 彝文网络信息获取平台的研究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基于JPEG2000的校园网数字录像教学平台的构建 基于WebService的数字化校园统一门户平台构建研究 构建数字校园平台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数字校园”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构建方法研究 数字校园平台门户的需求分析 层次化数字校园的构建研究 浅析顾客知识的获取 基于数字化游戏的隐性知识获取与共享 基于单片机和串口的SD卡读取平台的设计 数字校园基础上的智慧校园构建 构建跨平台的智慧校园公共数据平台 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的探索 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 基于云服务模式下的数字校园应用平台 党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历史 > 数字校园知识获取平台的构建 数字校园知识获取平台的构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正勤 王珠强 阮进军 吕立新 徐明友")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结合产业、行业、企业和院校实际,依托先进云技术架构,围绕职业教育共享型知识获取平台建设工作,助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间有效沟通、技术同步为目标,针对数字校园知识平台的现状提出对策与建设思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校企共建共享、知识获取快捷、高效的数字校园知识获取平台。 关键词:数字校园;云技术;知识获取平台;个性化
一、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现状
2005年以来,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已立项建设院校200所,重点建设专业点约800个,涉及近百个专业。在集成各示范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各校资源个性化过强,其他高职院校特别是资源不充分院校同类专业难以共享的问题,教育部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这项工程不仅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高职院校提供一个教学交流和专业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建设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共享型专业知识获取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带动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上进行着大量有益的探索[1],已有一些成效,但是在平台建设理念、服务技术手段、应用分析评估等方面存着诸多问题,亟待突破、创新。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共建、共享方面存着理念陈旧、技术手段落后、服务对象不明确等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相关问题。
(一)基于校企联合的双教育主体职业技能共建模式
职业教育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为此职业教育需要依托地方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校企合作、
体制机制改革、政策驱动因素、税收优惠杠杆等多种途径,打通行业与职业教育界的壁垒,构建企业与职业院校间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桥梁,零距离对接职业教学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以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依据,将职业技术更新作为职业教育培训的重点、热点,确保职业院校教育内容持续更新。
(二)基于云构架的统一、开放的知识服务平台
平台采用开放接口技术和资源云架构手段,从网络的系统集成角度,按完整的、可分步实施的方式设计技术方案[2],以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最优、发挥效益最大。系统使用稳定成熟的设备和技术,关键设备配置冗余备件,并具有备份连接链路(分步实施)等,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以知识获取者为中心的个性化、互动式的学、测、评的自主型学习平台
搭建个性化教与学的知识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面向学习者(在校生、在职者、求职者)、授课者(教师和企业兼职)、企业与行业专家、社会访客等多种用户,平台整体设计思路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平台用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阶段与知识掌握程度使用系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
二、数字校园知识获取平台的构建思路
利用开放接口技术和云架构手段,按照“平台+资源+环境”的模式[3],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企业
岗位技能标准为导向的数字校园自主学习平台,以该平台的建设工作带动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培训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以此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带动职业培训及继续教育,进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
首先,以行业、企业相关岗位技术、技能标准为依据,建立数字校园学习平台的职业教学内容(知识点)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技能点)的有机关联。职业院校的专业资源建设要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需求为主导,校企双方专家共同对岗位(群)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目标。
其次,以各类学习者为中心,建成满足个性化需求、资源互联互通、开放的在线自主学习平台。面向学习者(在校学生、企业员工、继续教育者)、授课者(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和社会访客等各类用户,构建具有典型岗位技术、技能标准的、任务驱动式的全天候、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平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元职业学习需求。
以知识元为基本构成单位,构建开放式资源库平台,实现资源可持续更新;面向不同用户,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教与学”需要的个性化学习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授课和个性化定制服务;赋予用户“生命”角色,构建具有自我维护、自我更新功能,可持续运行的共享型学习社区,实现时时处处交流分享。
再次,系统软硬件建设策略利用开放接口技术和云架构手段,逐步完善,边建边用,共建共享,逐步建成满足多元知识获取者职业背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充分考虑用户的类型、层次,以便捷性为目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建设职业技能知识云,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个性化知识获取所需要的技术支持环境。
三、知识获取平台构建内容
平台需突破职业院校单一、自身的专业教学资源传统建设思维,平台需满足各类用户的职业技能、知识学习需求。为此,平台的核心架构由开放型平台、个性化知识获取平台和虚拟型学习社区等构成,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有职业岗位技能分类导航、工程项目的任务驱动式系统和学习与测评空间等。
(一)开放型平台
开放型资源库平台是以知识元、技能点为基本构成要素,基于知识元与技能点间的关联,构建知识元与技能点间的映射关系,各类用户可以选取、编辑、定制相关各自偏好的知识单元;同时平台在技术层面具有开放式标准、共享功能,以此便于不同地点分布、不同岗位背景不同、学习程度特点的各类用户使用平台资源。
(二)个性化知识获取平台
个性化知识获取平台不仅面向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群体,而且面向各类学习者(在校生、在职者、求职者)、企业工程师与行业专家、社会访客等多种用户,整体设计思路从以知识传授者为中心转变为以知识获取为中心。知识获取者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与现有知识、技能程度与阶段,选择不同学习内容。
(三)虚拟型学习社区
各类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丰富多样的社区资源,在网络社区内共同学习、讨论、答疑等应用形式。
(四)平台功用设计(从不同用户角度)
平台的服务对象为学习者(在校学生、企业员工、求职者)、授课者(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社会访客等[4],鉴于此平台的功能需兼顾不同用户利用角度,同时平台的利用权限需要以不同身份的限定来确保安全。
四、知识获取平台应用展望
首先,平台建设能有效地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职业教育资源持续更新机制基本形成,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改革作出了有益的尝试。鉴于平台的教学资源内容需及时更新的要求,职业院校的各专业资源建设须深度融合行业企业需求,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需求为主导,使职业教学内容(知识点)与企业相关岗位标准有机关联,以期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加之平台建设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各类学习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表现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同时平台的建设过程,也是各参与平台建设的高职院校融合合作企业实施专业建设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平台建设的完成,可以为专业建设改革提供依据。
其次,平台初步成型,功能相对完备,基本实现用户能用、易用、好用、想用而不断用,使各类学习者“乐学”、授课者“善教”、行业企业“乐于参与其中”。平台建成后,较之现有单一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而言,明显资源丰富、功能进一步完善,能保证各类用户的“能用”需求;平台界面和功能分类清晰,资源获取容易,用户“易用”;平台中的各类资源可重复使用,低成本,资源上传下载方便,用户感觉“好用”;平台中的授课者教法丰富、寓教于玩,学习者欢迎、有兴趣,各类用户均可从中受益,故而显现得“想用而不断用”。同时由于平台赋予了用户编辑界面的权利(用户可以根据自定义的逻辑链接进行知识元的选取、编辑,定制资源),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企业和学校等不同用户个性化资源服务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学习者“乐学”、授课者“善教”、行业企业“乐于参与其中”的成效不断显现。
关键词: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发展;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0-4951-0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许多行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提高了行业生产力,完善了行业相关管理功能,加快了行业发展步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数字图书馆等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工作成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1数字校园的定义
数字校园,是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所建设的现代化校园模式,是将信息技术充分同教育教学相结合,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科研、教学水平以及生活服务等全方面工作能力,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对于现代校园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目前我国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
2.1数字校园的规划性问题
数字校园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数字校园的统筹和分析,分析具体的建设项目,分析最终达成的数字化效果,从而使数字校园建设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数字校园建设的盲目性,进而降低资金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建设项目,从而使数字校园建设能够实现理想效果。然而,由于我国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因此,数字校园规划工作也有所欠缺,盲目的跟风和追随技术潮流,在建设之前没有对人员、材料、设备、技术进行统一规划和限制,最终导致了大量数字校园建设问题,许多项目没有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2.2数字校园的资源共享问题
数字校园的建设,重在依靠强大的数字平善学校的各项工作,因此,资源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是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如果无法实现真正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将使得数字校园失去了应用的作用,导致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失败。由于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对数字校园的片面理解,在实际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常常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封闭性建设,这就导致了各部门之间的技术标准出现区别,也就容易造成信息技术的交流工作出现非常大的障碍,最终导致了校园数字化的质量出现非常大的问题。
2.3数字校园软件资源问题
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即需要硬件设施发挥应有作用,更需要应用软件来实现强大的技术功能,没有优秀的软件系统做支持,数字校园的质量也就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就目前我国数字校园建设来说,往往过于重视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在资金投入方面也是非常大方,然而在应用软件的建设方面却重视度不足,在没有强大应用软件的支持之下,硬件设备无法发挥出应用的作用,这样就造成了许多教学项目的匮乏,无法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得数字校园建设出现了畸形的发展趋势。
3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优化建议
3.1加强数字校园的规划工作
首先,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校园建设的规划工作,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分析数字校园建设的达成目标和建设内容,对校园建设工作作出合理的假设和模型构建,使数字校园建设能够有所借鉴,方向性有所指引,这样才能够使数字校园建设目标顺利达成,数字校园建设规划,能够减少校园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浪费,减少盲目的项目建设,保证数字校园建设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功能,保证良好工作的开展;同时,数字校园建设过程当中,应该按照统一的国际标准进行施工建设,方面于部门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对于校园建设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3.2改善信息交流障碍
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对于数字校园建设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只有实现了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和简单化,才能够真正实现数字校园的强大的功能。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当中,要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加强整体校园建设,而不能进行封闭式的项目施工,这样就容易造成部门间的联系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要尤为注意。
3.3加强软件资源的应用
软件资源是开启数字校园的“钥匙”,实现硬件设施良好运行的重要指令,因此,必须要加强软件资源的应用。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合理分配建设资金,加大对应用软件的资金支出,要明确应用软件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提高数字校园的整体使用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4总结
数字校园对于我国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切忌盲目性,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规划,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数字校园建设模式,从而提高校园综合管理水平,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 我国出版产业已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出版产业有关系越来越紧密,新技术、新媒体发展和信息传播多元化趋势,对出版产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也给高校数字出版编辑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新构建多元化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路径的综合体系,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构建应用型的高校教学及创新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 全媒体;数字出版;人才培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17
[中图分类号] G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214- 03
1 数字化经营管理人才现状
据统计,当前我国200多所高校编辑出版类专业,主要是以数字出版编辑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每年向社会单位输送1万多名毕业生。目前全国各类数字出版编辑需求日益增多,保守估算也有600万人,人才的培养与需求差距太大,人力资源供需极不平衡。高校应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加大数字出版类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为全媒体更好地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1.1 高校出版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国非常需要掌握数字出版技术和数字化管理的人才,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尤为抢手,人才的缺乏现象严重,一直困扰着我国数字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出版业与新型数字出版企业,无论是纸介或者网络电子媒体,都越来越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当前从事数字出版类人员的知识结构已难以满足数字出版行业快速发展需要,尤其是进入了融媒体时代以后,高等教育出版学专业正在让日益紧迫的形势倒逼教学课程改革,出版专业类从人员也需要在时代的潮流中转型或者充实扩展自己的实力。
1.2 高校编辑出版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时展不协调
从高校出来的学生或者只学习了技术上的操作,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实践动手能力,或者是仅有一些传播学、社会学方面的理论,真正能够将理论运用与实践操作的人才很少。高校的培养目标没有从大出版的视角出发,仅局限于对书刊编辑人才的培养,而现在社会的多元化所需要的是能胜任包括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等传媒的全能型编辑出版人才。如果再不改革这种培养模式,会出现出版行业在到处招聘人才,毕业生却在四处谋求工作。
2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当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统一的时候,毕业生就面临就业的困难。如今出版行业缺乏专业性的数字出版人才,现有的编辑出版类毕业生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而遗憾。高校必须转变现有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形成新的培养机制与就业策略,为社会输送出一批有创新,能引领出版业潮流的先锋人才,是高校亟待解决的教育培养问题。
2.1 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
据统计,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在编辑出版业内就业的仅占51.9%。而从国内外出版企业用人标准来看,应用能力强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热捧,我国大部分出版企业更多需要有专业、多技能型的人才,就业岗位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在教育、经济、法律、医学等其他学科都有一定的涉猎。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已不能适合现代出版工作要求了,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人事技术管理、销售等工作中,还要特别强调从业人才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2 行业倒逼高校转换教育培养理念
以行业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人才培养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的W习,而且重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编辑出版行业的背景,而且要求毕业生熟悉多个领域的专业背景。高校需要从培养模式上变革和创新,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为主要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在出版活动中的策划创意、分析和处理能力,重点培养擅长数字出版产业领域的策划、设计、编校等新媒体产业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3 商业运作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现在我国出版企业用人的趋势是从编辑出版专业向非编辑出版专业转变,在高学历人才的招聘中,出版企业偏向选择多学科和跨学科背景人才。我国大部分出版企业需要以应用型人才,具有出版的商业性与文学性的策划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如果没有扎实的实务基础、不能掌握出版工作的综合技能,就不能进行品牌建设及新产品的创新及服务提升,没有能力胜任工作岗位。
3 构建高校数字出版人才教育培养途径
3.1 开展顶层设计,明确培养定位
3.1.1 教学理念的创新改革
高校在培养过程中首先要转变培养类型,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教学评价等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构建可操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数字化出版人才;再者要改革教育办学模式,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还要从重视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践双驱动的教学模式,搭建多种支持平台,如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协同创新培养人才。
3.1.2 课程设置创新改革
编辑出版专业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革,实施“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综合立体长效的教学改革机制,切实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的数字出版选题策划能力、现代化出版业的应用能力、数字编辑以及市场营销能力,在重视人文社科教育的同时,应增加新媒体理论等应用课程的设计,如:网络通信、信息处理、数字化多媒体制作等技术,管理学、有关法律法规等行业基本知识也必须具备,还应给学生设置三维动画创意技术、平面媒体电子排版等课程,学会多学科课程的整合应用技能。
3.1.3 师资队伍创新改革
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首先就得有一批“技高一筹”的指导教师。目前国内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够熟练,由于环境局限,难以讲授和再现出数字出版中复杂的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过程,不能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空间。高校应给专业教师提供进入出版机构观摩考察的机会,同时可引进数字出版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专业建设,聘请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人员、媒体行业研究者等人才参与制定专业规划、课程设置、企业实践等计划,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3.2 数字出版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高校数字出版编辑类人才培养要进一步加强度对学生海量信息发掘能力、策划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的培养,以不断适应数字时代对高素质、高水平,应用性、复合型出版编辑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尝试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等培养方式,实现人才的多样化培养目标,不断满足行业细分对人才的需求。
3.2.1 构建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出版社应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采用“双元化”高校培养模式的时代加强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编辑出版、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的深系,在教学方面进行深入实践创新,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与这些专业联合培养出版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如数字出版策划、数字内容制作、数字营销及管理人才,使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清晰,人才培养和就业更具特色和优势。
3.2.2 采取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努力,制订产学研结合标准和规范,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推动企业和学校之间大力合作。高校要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定向培养和实训平台,把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出版项目的立项和参与项目运作过程,在真实生动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推动数字出版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突出专业建设特色,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2.3 构建行业对话,建立人才培养交流平台
第一,高校与出版企业合作教学,以市场为导向,直接输出培养人才。第二,争取出版企业作为高校教学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直观了解企业运作和产业发展状况的平台。第三,采取国内与国外高校合作教学的方式,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第四,积极邀请行业专家与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到校作指导交流,多参加实践与教育培养交流访问,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3 数字出版人才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3.3.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字出版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培B目标,必须有超强的时代感和创新意识。高校在教育培养时首先要把创新的思维培养、方式方法、实践训练、能力评价等都应纳入到人才教育培养的全过程。编辑出版人员要具备经济、法律、营销、管理等学科相关知识与能力,市场调研分析与预测能力,以市场需求的视野去策划和设计能力,能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出版物。
3.3.2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数字出版人才最重要的是专业的策划能力。包括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特别是核心的专业能力。其次,对数字出版专业人才而言,应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另外,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运筹协调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高校设立数字出版专业可与信息工程专业、公共管理专业等应用型专业开展合作,这些专业的技术和实力可以为数字出版提供一定的技能。
4 结 语
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朝着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前进,只注重单一专业的出版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融合媒介的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创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大势所趋。高校作为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把握好行业发展动向,洞悉动态性、前瞻性发展方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与时俱进,构建适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承担起培养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传媒人才的历史重任,为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培养大批复合型、应用型的出版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过去一年里,数字出版领域的大事件层出不穷。“回顾2012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的发展随着参与企业的增加、维权意识的觉醒、终端门槛的降低、国家政策的扶持,渐渐走向成熟。”艾瑞咨询分析师严华雯表示。
传统印刷类机构怎样走向数字化经营?已从事数字出版的企业,面临怎样的新挑战和新竞争?数字出版领域的领先企业,如何应对技术平台和商业模式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领先企业应对冲击
前不久贝塔斯曼并购了全世界第二大出版社企鹅,两家加起来控制了大众图书出版40%的市场份额。“说明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多么严峻,因为我们是被逼无奈才做这样的整合。”贝塔斯曼中国总部CEO龙宇表示,“我们的数字化转型以蓝登为例,代表了这个行业的风向标,在北美市场达到30%份额。”
贝塔斯曼最近的畅销书《50度灰》在北美地区数字化销量达到51%。龙宇认为,数字化并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的印刷文字转化为信息流,而是涉及到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更是内容产业对数字化挑战的应战。
方正阿帕比是方正旗下专注于出版技术和服务的企业,处于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游,为出版社提供数字出版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下游渠道商提供出版技术服务。企鹅出版集团也是方正阿帕比的用户。
“我们的定位就是为出版产业上下游提供全方位数字出版服务,为中国差不多90%的出版社、超过95%的报社以及全球众多机构用户提品和服务。”方正阿帕比总经理赫思佳说道,“出版是‘苦行业’,数字出版更苦。希望在3到5年内看到中国数字出版的爆发点。”
中文在线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出版机构之一,拥有大众类出版物60%的出版权。“与我们合作的出版机构有492家,超过总数的80%,中国有超过2500名知名作家,其中有2000位是我们的合作方。同时,通过手机、互联网和手持终端,覆盖了6000万中国用户。过去几年我们的平均增长率超过100%。”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介绍道。
很多手机如三星、LG、摩托罗拉和酷派等带有英语数字阅读产品,这些都是掌阅科技的数字发行平台。目前已有110家出版社进驻,每天可以让1000万用户看到10万本书。“我们的模式很简单,希望把更多的好书装到用户的口袋里,用户可以随时拿出手机或PAD看上面的书。”掌阅科技总经理成湘均表示。
雅昌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艺术品印刷公司,通过艺术品印刷形成全世界最大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解决版权问题,将这些数据形成传统和数字出版物,还有艺术衍生品,将来还要打造艺术影像方面的产品。”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透露道,“以POD(按需印刷)方式形成数字化产品,从传统印刷行业向内容行业转化,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
万方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中文数据开发的企业,从事相关行业开发已有20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贺德方解释道:“就是利用国家财政提供的资金,把中国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需要的在全世界出版的各语种文献采购回来,然后加工成数据库,供国内科研人员检索。”
挑战困惑各有所见
上述企业都在数字出版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样面临着新挑战和新竞争。他们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们在做数字出版时的最大挑战就是盗版。哪怕收一分钱,用户的感觉都不一样。”成湘均说道,“现在获取内容的渠道那么便捷和方便,如果盗版问题不解决,对数字出版和做正版的企业影响是非常大的。”
“数字出版给所有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大部分人不愿意为这种便捷付钱。而且在推动资源共享过程中也有这种倾向,他们认为共享就是无偿的,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这种观念蔓延下去,我们这个行业就没有未来。”贺德方说道。
龙宇认为,艺术家和内容创造者应该受到激励和善待,造成盗版横行的原因是没有构建出最好的利益格局。“你卖的本来就不合理,后来被冲垮,这是我们的一个教训。我们在欧美也没有靠卖内容赚到很多的钱,知识产权保护很好的国家,仍然有90%的盗版。”他说道。
中国网络文学收费很成功,中国读者为网络文学付钱,游戏爱好者也为游戏付钱,只要给他们合理的方法去付钱,他们是愿意为此付出的。龙宇谈道:“很多东西需要很早就开始定价。比如为短信付费的用户,如果再为微信付钱,他们就会删除了。”
“内容不是王,只是王后而已,渠道才是王,你一定要依附到一个大王,我们投资的豆瓣是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门户,他们都是终端形态,要跟这些强势的渠道进行多元合作。”龙宇说道。
赫思佳指出:“版权是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问题。”中国的出版业不是很大的行业,整体数额很小,每年新闻出版研究院的总产值,基本都来自游戏,书报刊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出版非常小,书籍的出版可以忽略。
赫思佳接着表示:“在中国两年看到的情况,产业链的各方还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缺乏合作,每一方都希望自己从头到尾通吃,大家都有很强的防范心理,在这个产业没有起步的时候大家都互相防起来了,不是通力合作往前去推这个行业,这是阻碍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很大问题。
贺德方认为,最大的挑战还是在技术方面。传统出版业认为数字出版在国内技术上有优势,这种优势要看跟谁比,跟传统出版比可能有一点优势,跟国际上的趋势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很多数字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只是把文本PDF化,没有对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和组合,真正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知识分析和统计等服务。
万捷表示:“我们的最大挑战是要面对全新的行业,要把不同的行业整合起来。创新最难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你就不知道往哪里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都存在这个问题。”他补充道:“将来书一定是奢侈品,是艺术品收藏、装饰和礼品。所以书在复古,书肯定不能没有,家里没有书不可想象,但数字化是必然趋势。”
童之磊认为,在中国做出版最大的挑战是政策风险,做数字出版没有几个拿到牌照的,没有牌照就是“违法经营”。再就是拿到牌照多少年?“我接着问你的内容风险控制了吗?一家非常大的出版集团董事长说,这么多年做出版概括成八个字叫‘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中国要把数字出版做好,第一位事情就是要懂政治。”他说道。
大众领域良性发展
真正成功的是大众化数字出版,已出现了非常优秀的从事大众内容的数字出版机构,通过电信运营商,包括内容平台的共同推动,大众类数字出版已经到了收获期,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通道,年盈利在几千万以上的数字出版企业为数不少。
很多大机构都在往这一领域布局,包括亚马逊、百度和腾讯等大平台。大众出版企业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市场格局会不会因此发生变化?这个黄金行业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里,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演变?
现在的格局,压力和竞争也确实很大,因为互联网巨头基本全都在做数字出版,包括淘宝、百度、当当、盛大、京东和网易,还有三大运营商。
“数字阅读是很简单的模式,就是把好的书用最好、最快捷的方式提供给用户,未来的格局一定会有一些变化,不只是内容或者技术,我觉得可能是技术和文化的结合。”成湘均说道。
掌阅科技是IT和技术性的公司,现在也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成湘均表示:“一块是内容的撬动,会有一部分市场。通过大的渠道撬动,这个市场也有一定的机会。还有一个传统领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可以生产出很独特的内容,生产出很受欢迎的内容,”
方正阿帕比不是专做大众出版,只是技术厂商,这些年与国内外很多渠道商合作。赫思佳分析道:“我们有这样的看法,大众出版在国内和国外的定义不一样,中国原创文学占了主流意义上的大众出版。其实出版社的大众出版,一种是文学类的图书,比如小说和畅销书;一种是生活类的图书,比如家居和菜谱相关的图书。我们认为中国原创文学的出版,已经过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进入到比较稳定发展的时期。”
但是真正的大众数字出版还远远没有起步。赫思佳不认为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或者国内风投的进入,纯粹的投资通过渠道商能够拉动出版社大众出版B2C市场的爆发。出版社把纸书变成电子版,对读者的体验没有实际的改变意义,怎样在渠道上赚到钱?赫思佳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会有大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如果国内出版商或者渠道商和合作伙伴,联合起来在大众类出版上做出一些精品,做好市场推广,在未来3到5年,可能会看到曙光的出现。
赫思佳认为,原创文学市场,将来会出来几家大出版机构,淘汰众多的小厂商,并且有可能对传统出版造成冲击。
大众出版还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童之磊认为增长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中国的电子阅读率达到38%,预计未来会达到70%。从用户消费情况来看,过去几年人均消费涨了3倍,今天看到的大众出版从未来看是很小的市场。
中国出版市场可分为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其中教育出版占51%,大众出版占35%,剩下的是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利润。大众出版包括文学、经管社科等,文学只占20%,文学又包括了传记、散文,而小说是非常小的一块。童之磊认为,小说市场特别是原创小说大概也就是7%。
“大众出版市场不仅是网络文学,既使在大众文学领域仍然有很多机会,包括很多产经和生活出版物的数字化过程也会带来很大的机会。”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裁张元林表示。
中国数字教育出版才刚初步。去年9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全国大会,未来十年中国数字教育会有巨大的发展。“我们判断这个市场的规模一定在千亿级以上,这才是真正的蓝海,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童之磊说道。
成湘均表示:“我始终坚信数字阅读会走进大众的心中,而且会成为一种阅读的常态。”
专业出版遭遇瓶颈
专业内容的数字出版在国外非常成熟,也是比教育市场更早实现盈利的细分市场。但是在国内,从事专业内容数字出版的企业做得很辛苦,而且规模都不大。为什么专业领域做不出规模?企业的成长到底遇到了哪些瓶颈?
中国数字出版只有走专业化道路才会有机会。万捷认为,只有专业化才有可能慢慢做强做大,因为机会还是很多。全世界互联网大公司都在美国和中国,如美国的谷歌、亚马逊,中国的腾讯、阿里、新浪、百度。“我们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文化产业,现在就想做大很难。一定要很专业才有机会,我们20年就专做这一项,我们就是第一。”他说道。
据贺德方了解,世界上最大专业数字出版机构可能是汤森路透,做到了100多亿美元,拥有6万名职工。“科技为什么做起来比较艰难?这与科技中心的转移规律联系在一起。第一个科技中心在欧洲,后来到美国,这个趋势造就了世界上的大型科技公司分布在欧洲和美国。”贺德方认为,“中国这几年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研发的规模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研发人员总数已是世界第一,高端知识生产和学术产品这两年进展非常快。我们认为,如果世界科技中心发生第三次转移,转移到中国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国内产业规模现在比较小,优秀内容比较少,因为科学评价的中心在国外,需要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投到国外去接受评价,中国要使用,还要从国外市场高价买来。但贺德方看好未来的发展趋势。
启明创投投资了豆丁网,做的不是大众阅读类的文档和书籍。豆丁网是重要的渠道,每天上网的用户大概是500万独立的IP,比起大众阅读差很远。但是以工具书或者专业的角度来看,500万是比较多了。他们每天有超过一万用户在这个平台上付费,去买专业的书籍,有些是用户自己上传的,现在也越来越多。大概90多家出版商跟他们合作,把正式出版物在上面,然后跟他们去分收入。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表示,数字出版不是简单地把一本书变成PDF,而是必须产生用户行为的改变,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方便。如果平台和渠道能够提供很好的搜索功能和很好的阅读体验,用户其实是愿意为这些需求买单的。
“过去专业出版界其实收入也不大,所以不能说受到了数字出版的冲击,大众阅读可能会有一些冲击,但专业领域应该是增量。”邝子平说道。
“专业出版现在处在比较小和弱的状态,但是其实有新的模式和新的渠道在出现。”张元林表示,“全球科研中心向中国转移,这更值得我们期待。”
教育板块寻觅机遇
数字出版业除了大众出版领域外,教育是很大的板块,因为中国将教育视为民生保障工程。出版企业拥有这一基石后,就会拥有稳定的现金和稳定的成长。数字教育平台的出现,对原有的教育教材出版的体系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应该如何把握市场机遇?
“教材方面是有垄断的发行渠道,市场化的程度和数字化的进程不是很快。教辅书是直接做数字化,竞争非常激烈。”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季薇分析道。
中文在线教育出版的运营做得比较好。“未来最大的机会是电子书包。我们是中国电子书包推动者之一,第一个电子书包出现在上海虹口。”童之磊表示,“孔子说的时候因材施教从来没有实现过。而现在,老师在台上讲,下面不管是10个人,还是50个人,听到的都是一样的。电子书包使人类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推送不同的内容,而且可以反复测试、训练和提高,甚至一对一地解答。”
童之磊说道:“我们做过调研,家长为了孩子高考提高一分,他们至少愿意花一千元。所以会诞生上万亿的市场。
“公共教育里有很多鸿沟需要填补。市场创造了很多开放的机制,很多民营企业都加入进来,将整个教育行业的出版和教辅行业的外延做得非常大。”龙宇补充道,“美国人习惯任何跟教育有关的事情都由政府来买单,不是自己掏钱。在教育领域中国的盈利模式和心态很有前瞻性。”
尽管数字出版会在教育领域率先突破,但盈利模式还不是很清楚。中信证券研究部传媒与互联网行业分析师皮舜认为,以教育为依托的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比较容易找到优势。
“在中国出版市场,拥有教育出版权的大型国有出版集团,仍然有很长的时间做尝试,也有足够的资源利用资本力量来进行数字化的收购和兼并,以尽快向数字出版转型。”张元林说道。
数字出版前景几何
在数字出版领域,至今没有出现对内容和渠道带来很大变化的创新。未来,国内数字出版行业的前景将会如何?
邝子平认为,数字出版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但还要走很漫长的路。风险投资更看重的是平台和技术,这个业态未必适合风险投资。“未来是很光明的行业,希望能有爆发性成长”他说道。
数字出版和实体出版只是印刷载体不同、形式有变。成湘均认为:“阅读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不需要刻意读这个读那个。以前在竹简上刻字……现在则有了电脑、PAD和手机触屏。未来一定会往这方面延伸。”
中国经济在转型,GDP增速也在降,但专业数字出版行业至少以两倍于GDP增幅的速度保持稳步增长。“这个行业是值得投资方投资的行业,也是很值得年轻人从事的行业。”贺德方说道。
龙宇谈道:“像数字书包这样的项目,在举国体制下可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突破。中国可能出现超越式的前进,即便是薄利,也对全球运营有示范意义。”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正逐步成为教育的重心。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在提高教学质量、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平台,构建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分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更方便,可操作性更强,因此,更适合于现代的学校教学。
由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如:部分国家示范院校完成了专业数据库、教学图片资源库、专业书籍的电子书和一些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完成了部分课程资料的网络化。然而,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还并不完善,而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方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被教师和学生完全重视,许多教学网站、数据库、教学软件采购以后,并没有很好地被利用起来。很多资源处于闲置或者利用率不过高的状态,使用率较高的仅仅停留在比较初级的资源形式上,导致部分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新缓慢、周期长,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跟不上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部分教学资源缺乏互动性,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建设完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上的信息大多是单向流动的,学生无法反馈学习的成果或者问题,老师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以《旅游职业英语》为例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各个行业所需的高学历、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对于技术实践的学习和培养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高职院校行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各个行业所需的具有较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以《旅游职业英语》为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接待等服务。教学内容以旅游行业部分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情景、工作流程为基础。
目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行业英语教学改革,但大多进展比较缓慢,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也不够系统,知识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教师自主研发的成果也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如意。以《旅游职业英语》的教学为例,大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中缺少计算机技术较强、行业能力也较强的教师,教材开发也相对比较落后。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滞后与课程需要。
四、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措施分析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行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及本研究的实例,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途径:
(一)通过调查分析,明确高职行业英语(旅游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需求
设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问卷(教师版)和《行业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问卷(学生版)对资源建设进行需求分析。选取100名行业英语任教教师和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学习者和教师对资源库的“内容、栏目、功能、框架、风格”等5个维度、20个问题。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依次是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资料库、媒体素材。学生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的依次是资料库、网络课程、试题库、媒体素材、案例库。对于栏目设置,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依次是教学课件、备课教案、视频资源、考试试卷、电子教材。而学生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有:视频课程、素材资料、职业案例、考试试卷、教学课件。经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最终完成了旅游英语行业英语资源库的框架设计和内容预设。
(二)制定总体规划,确定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内容、组建研发队伍
根据调查结果,整合各教学要素和相关资源,确定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内容和模块。具体可以划分为四部分:(1)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与教案、教学案例、视频资源;(2)学习资源,包括真实案例、拓展链接;(3)考试练习,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试题库;(4)交流天地,包括作品展示与在线答疑。
平台内容确定以后,组建一支分工明确、计算机技术过硬、具有扎实行业英语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研发队伍至关重要。这支队伍中需要有高校教师、IT公司技术人员、英语教师和旅游业内人士。旅游业内人士需要在本行业领域有较为前沿的专业见解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为资源平台内容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三)采取各种具体措施,进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开发
1.搜集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
资源建设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查询、搜索来广泛收集网络上行业英语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具有旅游职业英语特色的资源包括:旅游景点宣传片、地方特产广告片、中、西式菜品介绍等。
2.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在行业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已经开发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行业英语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制作了相应的教案、课件,收集了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这些资源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添加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标准化,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
3.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展示型作品,主要学生作业的电子稿,如旅游景点的介绍、酒店设施、房型的图片、旅游特产的说明等等。教师可选择最优秀、最典型的学生作品,将其到网上供其他同学观摩学习。二是师生交流作品,主要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如师生利用现代沟通工具QQ、微信等就某一问题的进行交流作产生的讨论结果,或者是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答复,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搜集此类资料可以制作成电子作品集,供其他同学参考。三是教师对学生作品或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作品集,这部分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给出分数等级的教学评价活动。
4.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资源
这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其开发和建设一般由学科教师和专业资源建设者共同完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真实案例库等。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标准,参照已经开发的行业英语教材,对应其中的教学模块开发相应的支持性及扩展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四)结合学生需求和评价结果,进行后续更新
初步建设完成的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结合学生需求和技术、课程内容改变进行后续更新。除了以上手段开发制作的数字化资源外,也有一些新型的教学资源如电子书、应用APP等有待开发。
同时,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已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大的缺陷是信息流通的单一化,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缺少反馈。理想的方式是讲授和反馈同时进行,当学生遇到理解不了或是有问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因此,后续过程中需要开设信息和问题反馈系统和评价系统,参考反馈系统和评价系统的结果对行业英语数字化资源平台进行更新。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动画专业 教育改革
动画产业是一个综合型的产业,它是艺术中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有人将它比喻为20世纪历史的奇迹,也有人将它比喻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动画产业将人们的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当代非常知名的朝阳产业。因此,动画专业成为了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类学科。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动画专业更加丰富多彩。
1我国动画专业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艺术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的生活现状。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时代悄然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国传统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艺术的展示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此,将传统艺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数字时代艺术。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艺术越来越展现出重要性。数字艺术是利用计算机艺术为根本,展现出交互性和科技性的新艺术。
数字艺术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动画艺术是数字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动画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欢迎,被大众所认可。动画艺术能够展现出高度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成为了新时代的标志。
动画行业是一个综合能力非常强的行业,它容纳了当今社会上所有知识特征,涉及到艺术、传媒、研究等多个领域,在文化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后,很多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在我国发展,促进了我国大地上出现了很多广告公司和动画制作公司,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相关的产业成为了时下非常热门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满足动画产业的发展。根据专业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70多所学校有动画专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培养动画专业的人才开辟了有力的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关于动画产业有着非常高的需求,动画产业将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有很多动画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是美术专业毕业的,虽然他们在技术水平方面非常好,但是在思维创造和专业水平方面相对于动画专业的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动画专业在各高校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其教育仍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动画创作的人非常少,更多的学生选择从事动画工匠。随着计算机融入到动漫专业中,给动漫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培养艺术创造思维和技术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动画专业的教育需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其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
2动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面对国际的市场形势,动漫产业将成为未来文化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数字动画产业的人才非常稀缺,严重的制约了数字艺术的发展。因此,针对动画专业,设计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1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内容需要丰富
动画的发展历程非常短,通过回顾历史,动画艺术和电影艺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数字艺术开始在20世纪末期,国内对于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少,其内容非常匮乏。
2.2动画专业的课程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设置的教学模式都是培养技术,针对这一模式,设置了计算机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不仅需要满足技能的培养,更要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展现出动画专业的特色,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3动画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很多院校中,从事动画专业的老师都不是动画专业的,而是研究传统艺术或者计算机出身的,也就是说,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传授给学生精准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质。由于动画专业教育缺乏成功的经验指导,使得很多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器材和计算机软件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2.4艺术创造能力偏弱
目前,我国动画专业教育主要注重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对于艺术创造思维方面很少专项的训练。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导致很多作品没有吸引力,抄袭作品事件经常发生。动画作品是数字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最核心的部分是创作艺术。在传统动画中,我们用笔来进行绘画,而数字动画也仅仅是将笔换成更加方面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软件。
3完善动画专业教育的措施
动画专业的教育核心是艺术创作,但是现在教育中,往往注重于技能的培训,忽视艺术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将艺术语言灵活的应用到数字动画设计里,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动画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技巧。
3.1完善师资队伍的力量
现在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老师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在很多方面需要提升。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专业、实践和教学模式方面需要完善。老师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还需要对所讲授的课程给予充分的准备,拓展学生的知识背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进行研究和讨论,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有特色的工作室,为不同时期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将自己打造成为专业的人才,能够应对市场的需求。
3.3和企业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学校和企业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高校的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到项目设计,在实践工作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平时课程安排中,可以聘请专业的人才到学校为学生讲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动画专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要将以动画为基本载体,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艺术,动画专业将开创一片新的历史,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恰逢数字时代,不断完善教育改革,有效的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出版;数字出版;转型发展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数字出版是我国出版业及书店中的一种新形势,使用数字出版的用户及其收益也都有着增长的现象。我国新闻出版总社也提出了对教辅出版市场的一些创新及改革的规定,这就使得我国教辅出版行业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及一种挑战的现象。在这基础上,数字出版对于教辅出版正是一个有利的机遇,教辅出版应该合理运用数字出版,并发挥其优势,使教辅出版能够成功转型发展,并且促进教辅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教辅数字出版现状
随着我国多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现已被广泛应用与多种行业,电子出版书籍也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包括我国教辅出版社也逐渐实现数字出版这一新方向。数字出版就是以先进的网络数字化技术,对教辅内容的进行编辑和加工,从而利用网络对其内容进行传播的一种新方式。教育辅导材料历经这么多年的改革之后,现今已实现了网络传播及对其中的内容也以数字化的形态展现给大众,全面实现教辅出版网络化与数字化。
就我国教辅数字出版现状来分析,电子图书及手机设备辅导使教辅数字化最为普遍的使用形式。随着我国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和对手机的智能化发展,教辅出版社也利用此智能技术创建了通过创建网页将教辅材料内容上网的手法,与读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沟通,使教师与学生也能够使用此网站利用手机和电子图书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随着教辅出版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转型发展,使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迈向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二、教辅出版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教辅出版迈向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及资金,这是一项具有技术性的工作。我国目前的社会还是以传统的教辅出版行业占据首位,所以一些小型的教辅出版企业无法向数字出版方向发展。
我国教辅出版行业在数字出版环境下也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发展,并有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此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这一些问题:其一,在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要求技术较高的过程,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要有大量的技术性的专业人士,所以这也就造成了一些没有足够资金的教辅出版社,也没有足够的技术性人才的基础上,即使是指导教辅出版数字出版的潜力也只能望尘莫及;其二,虽然目前我国教辅出版数字化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还停留在电子书等形态,在教辅出版数字化环境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部分大型教辅出版企业并不想把太多的精力及资金投入到此方面,这也就导致了教辅出版在迈向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其三,在经济市场化的基础上,教辅出版数字化的收益模式知识靠着单方面的第三方购买方式,在这种不科学的盈利模式状况下就会导致阅读量增加,但是并没有对版权有一个很好的保护,导致了盗版书籍越来越多。教辅出版在迈向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这都对其有一定的考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逐渐开阔,教辅出版数字化时代不久就会到来。
三、教辅出版在数字出版环境下转型发展的对策
1.利用资源优势,促进教辅出版数字化发展
教辅出版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程度的优秀资源,由于传统教辅出版使得行业内部的秩序紊乱,是这些资源没有发挥其自身优势,也就造成了资源浪费。
教辅出版实现数字化就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及大量的技术性人才进行研究转型,所以在目前教辅出版行业只有少数具备足够资金及技术人才的企业才能够对其进行数字化研究。而一些没有这些优势的中小型出版企业就只能继续以传统的出版模式发展。但是在如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如果不进行创新改革的话,很快就会被淘汰掉。所以这些中小企业就要运用自身的优势,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开创全新的融资渠道,改革传统的管理策略挖掘企业内部的技术人才,从而实现企业的数字化出版方向。
2.创新及升级数字化技术
在出版行业中,教辅出版在此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产生的收益在出版行业中也有着大比例的数据。就算如此如今的教辅出版行业也并没有几个足够成熟优秀的企业,为我国教育市场提供科学的教育辅导教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字化教育辅导也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那么教辅材料也应该借此机会,以全新的形式及渠道,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同时也与数字化教辅的优点相融合,创新出适合如今社会的教辅品牌。对于我国教辅行业处于没有质量保障的情况下,在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教辅材料的质量以促进产品的品牌发展。通过良好的宣传模式,使其能够形成强大的品牌,也利用电子图书及网络图书和报纸等方式,为教辅出版打造一个优秀的数字化教辅品牌形象。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对于阅读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教辅出版行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及改革传统的教辅出版模式,是此行业中每个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描述,我国教辅出版在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人力、资金及技术方面的问题。目前教辅出版行业也比较紊乱,所以创新及完善教辅出版行业中的各种制度,确保其行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朝着规范化及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使教辅出版行业的升级及创新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姜联众.教辅出版如何利用数字出版转型升级[J].编辑之友,2013(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