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9 17:14: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会环境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加拿大;高职教育;社会环境
一、加拿大高职教育的社会环境的感性认识
加拿大的大学和职业学院以公办为主。加拿大国家层面没有教育部,或者说没有国家层面的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加拿大政府的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全部设在省一级政府,省级教育管理机构管理本省的大学(University)和职业学院(College),大学和独立设置的学院在省政府的管理序列上是平等的,市一级及其以下政府不管理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加拿大各个高校在广义人格上是平等的,全凭各自的办学声誉和人才培养实力在社会上赢得地位和尊重,这是此行的第一感触。另外,在暑假中,乔治亚学院还有1000多名学生在校内学习,很大的图书馆内入座率超过50%,校区内餐厅、办公机构、实验实训机构、体育馆都很正常的开放和运作。校园内的停车场上小轿车也很多,前来注册学习和运动的学生很多,不像国内的高校学生一放假就不参与校方的学习和管理了。第三个较大的感触是加拿大的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高。还有好多曾经在University学习过的人也来College学习,学习就业技能和考实用证书。包括加拿大排名前列的世界知名大学多伦多大学毕业生,也有来学习的。在安大略省的乔治亚学院,在校生的平均年龄在25岁。说明职业学院获得很多社会在职人员的认可。
二、加拿大高职考察的现状汇报与分析
1 当前环境监测社会化现状
当前不论是政府环境管理还是排污者履行环保责任义务,对环境监测的需求都呈倍增之势,许 多地方都开展了环境监测的社会化探索,社会检 测机构已经受托承担了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样品分析测试、科研调查等方面的监测服务。
1.1 社会检测机构发展呈现区域性差异
社会检测机构发展情况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由于起步早、市场需求大且成熟度较高,社会检测机构已经初具规模。
1.2 社会检测机构的监测能力与业务领域
目前,社会检测机构的发展水平良莠不齐,根据监测能力、装备条件等不同,大体可分为综合检测机构和专项检测机构2类。综合检测机构一般具备较强的监测能力,能够承担水、气、噪声、固体 废物等领域的监测任务,业务范围涵盖各类样品 委托测试分析、环评现状监测、排污单位自测 报、水、气等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上市公司核查、 咨询调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等地方环保部 门、社会主体和个人的委托监测业务,其中包括一部分水利、钢铁、石油、纺织、交通等行业监测站或 大型国有企业监测站。
相比之下,大部分民营检测机构还属于专项检测机构,综合能力较弱,一般具备水、气等某种 环境要素的专项监测能力,仪器设备较为单一,能够承担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监测服务。
2 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外环境监测社会化已开展多年,积累了很 多成功的经验,但我国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有一些 问题亟待解决。
2.1 环境监测系统和有关方面对监测社会化的认识与诉求不尽一致
当前,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环保监测机构”)承担的任 务越来越繁重,面临压力越来越大,但人员编制和 经费保障并没有同步提升,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监测事业健康发展。这种情况下,通过引人市场机制,将部分监测任务分流给社会检测机构承担,可以有效化解环保监测机构的任务压力,已在全国 监测系统形成共识。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有关方面对监测社会化的认识与诉求还不尽一致。
2.2 对社会检测机构缺乏有效监督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
1)社会检测机构数据质量堪忧,影响政府公信力。当前由于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人员资 质、监测指标范围等缺乏明确的考量标准,检测机 构存在超出能力范围承揽项目、人员无证上岗、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等检测活动不规范、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等现象,有的甚至按照客户的需求出具监测数据,导致目前社会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 报告质量存在很大隐患。更为严重的是,社会检测机构提供的这些数据、报告,有的是用于政府环 境管理和监督执法的,如若不准,直接影响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公信力。
2)社会检测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严重扰乱 了市场秩序。当前,社会检测机构数量众多、良莠不齐,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一些检测机构 无视市场规则,采取超低价格竞标、与客户串通一 气、单纯追求业务量而忽视质量等方式抢占市场 份额,长此以往,监测市场会形成恶性竞争,势必影响监测社会化的有序推进。
3)开放监测市场对环保监测机构造成冲击。 从一些社会化发展较快地区的实践来看,社会检 测机构已经对环保监测机构形成冲击。有的社会检测机构资金实力雄厚,仪器设备先进,体制机制 和运行方式灵活高效,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同环保监测机构相比,他们在价格、服务效率方面占有 相当的优势,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同时,还以优越的物质待遇吸引环保监测机构的人员加盟,造成其优秀人才的流失,给环保监测机构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
3 推进环境监测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社会化的根本目的不是对环保监测机构职能的削弱,而是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 与,提供更多、更好的监测服务,以满足政府环境 管理和排污单位的自测需求。
3.1 因地制宜确定环境监测社会化区域策略,做到内容可行、风险可控
当前,环境监测社会化仍处在初期阶段,政府 部门必须积极做好市场的培育和引导工作,统筹 兼顾、有序开放,促进监测市场良性发展。
3.2 严格规范社会检测机构的行为,确保有序参 与、公平竞争、诚信服务
确立监测市场准人制度。设定必要的门槛是确保社会检测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目 前监测服务市场主要由政府购买服务和排污企业 自测两部分组成。其中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可以 通过在委托合同中设立约束性条款对检测机构的 资格资质、仪器装备、监测方案、质控手段等提出 要求。排污企业自测方面,凡是用于信息公开、排污交易、环评验收等具备监督执法属性的监测数据,在数据认定时也可以将对社会检测机构的基本要求作为前置条件。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商业营销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美国大学应用社会化媒体的现状及效果评析 论中国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现状及发展建议 社会化视角下企业电子档案建设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个体心理变化 论大学文化社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嘉兴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襄阳市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媒体舆论监督现状及对策 社会化媒体下的事件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化媒体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探析社会化媒体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 姜堰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及兽医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对策 自媒体环境下优化高校思政课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对策探讨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服务社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7
②孙静、汤书昆,《论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社会控制功能的失调与重建——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视角》[J].《青海社会科学》,2012(6):156
③黄立新,《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研究》[J].《行政与法》,2012(5)
一、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假设研究现状与评价
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商务和网络公司十分普及。网络公司是一个虚拟公司。它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只是一种临时结盟体。它可以由整合、重组各独立公司中密切联系的业务而形成,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或业务发展不断调整结盟体的成员公司,甚至经常解散或重新构建。网络经济的出现动摇了会计假设的合理性,据此有的学者提出用多重权益主体理论重新界定会计主体,认为会计主体是多重的权益主体,包括:债权人权益(银行、商品及劳务供应商)、职工权益、政府权益、投资人权益;对会计假设进行创新,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取代现有的会计主体;用相对会计主体假设代替传统会计实体假设等。
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取代现有的会计主体,但“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难以涵盖非赢利组织会计主体;“用相对会计主体假设代替传统会计实体假设”,这样的会计主体概念并未突破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内含;用多重权益主体理论重新界定会计主体,同样也未突破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多会计主体并不是在IT环境下才产生的,也不是IT环境下独有的会计问题。在IT时代尚未到来之前;多会计主体问题就已经存在了。会计主体的含义决定了会计主体在空间上的极度伸缩性,它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一个法人实体,也可以是若干个或很多个法人实体。实际上,多个会计主体的集合仍是一个扩大了的会计主体。在IT环境下,虽有多会计主体的运用,但多会计主体实质上是众多会计子主体的集合,仍可以视为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所反映和控制的是一个特定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企业的投资人或企业其他的经营活动。会计主体假设的重要意义在于界定了权益的范围,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虽然网络公司是虚拟公司,但严格来说,会计主体并不完全等同于有形的会计个体。会计主体应具备两个特性: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自主支配的经济资源,并能独立做出决策;对自己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经济行为承担责任。虚拟公司围绕着自己的经营目标,对各个组成方进行统筹规划、任务分配和资源配置,并在期末进行收益分配和责任分担。它是一个整体,对外需对其行为承担责任,对内需进行经营规划。虚拟公司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独立支配的经济资源,需对其控制的经济资源和经济行为承担责任。因此,它完全具备会计主体的两个特征,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会计主体。
由此可见,会计主体的内涵并未因虚拟企业的出现而改变,改变的只是会计主体的形式而已。不能因为会计主体的形成和消失方式发生改变而取消现行的会计主体假设。在网络时代,会计核算的对象仍将是一个特定的主体,会计信息依然要以这一特定主体客观发生的经济活动为惟一依据。
二、网络环境下持续经营假设研究现状与评价
在IT环境下,网络公司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打破联合公司间的时间间隔,属于临时性结盟且分合迅速,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变化多端的种种市场机会。网络公司的组合可以是双方,也可以是多方;各个独立企业可以在网络公司开展业务前组合,也可以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可以在完成一项交易后即行解散,也可以视情况继续维持这种组合关系。企业合并、重组、破产、解散的情况屡见不鲜,持续经营假设有时就不再适用。据此,一些学者提出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为其存续期间”概念来替代现有的持续经营假设,或变持续经营假设为破产清算假设。这些观点就有探讨的必要。因为,持续经营假设设定会计主体是一个“健康肌体”,会计核算就要以企业持续的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这样,企业才能够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按过去和现实承诺的条件去清偿各种债务。从表面上看,持续经营是要解决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有多长的问题,实际上它主要是要解决资本性支出的摊销期限有多长的问题,从而相应解决会计期间的损益确认问题。这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经济利益在相关时期如何在各社会经济利益集团之间分配的问题。这里既涉及投资人的利益,又涉及国家的税收问题,网上公司也好,虚拟企业也好,都要同其他企业一样受到国家相关的规范。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为其存续期间”概念来替代现有的持续经营假设,将破坏不同经济利益体的相互制衡的均势,是不能为不同的经济利益体所共同接受的。
此外,持续经营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描述,是一个无限的时间段概念,而破产清算是对某一时刻企业经营状况的描述,意味着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终止。虚拟企业虽然也要在企业契约到期或中途解散,但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并不是为了破产,破产清算只是例外情况。更何况虚拟企业也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联合组成的,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虚拟企业与实体企业本质上并无多大区别,虚拟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遵循持续经营假设,这有利于实施自身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在IT环境下持续经营假设是必须遵循的。
三、网络环境下会计分期假设研究现状评价
在网络时代,机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网络迅速的传输功能,克服了会计数据搜集和处理的障碍,以往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做出来的报表在瞬间即可形成,而且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查阅财务会计信息,会计分期已失去意义。此外,虚拟企业经营活动的短暂性,使公历年度的会计分期不再适合,需以交易或假设取而代之。据此有的学者提出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为其存续期间”概念来替代现有的持续经营假设;也有的学者认为,在IT环境下,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将受到强烈的冲击,会计假设可延伸到多个主体,不等距会计期间。
对此,应该知道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一是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二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角度而言,会计信息的质量比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更有意义。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为加快会计信息的加工和传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但这种手段的使用应首先受制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需求。会计分期假设为会计信息的可比和可用提供了保证。随着会计信息加工速度的加快和加工成本的降低,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需求,有可能缩短现有的会计分期,加大一定时期(如一年)的会计分期数量,但缩短现有的会计分期并不等于取消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是任何会计环境不能回避的。因此,即使在IT环境下,会计分期假设也是不会动摇的。
在IT环境下,也不能用不等距会计期间来替代现有的会计分期假设,现代会计分期假设仍是IT环境下不能违反的会计假设之一。这是因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永恒特征之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保证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前提之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既包括信息内容和信息处理方式的可比性,又包括信息所对应时期长短的可比性,这二者若缺少任何一面,会计信息都将失去可比性,从而失去有用性。如用不等距会计期间取代现行会计分期假设,将使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会计信息失去信息所对应时期长短的可比性,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另外,在IT环境下,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照样有赖于财政税收的稳定,而财政税收稳定的前提之一是均衡地获取财政税收,这就要求均衡地计量企业的应税收益,要求企业在均衡的时期里提供会计信息。从国家权力和法律层面上讲,在IT环境下也不允许不遵守现行会计分期假设。
四、环境下货币计量假设现状与评价
在网络,国际互联网的,使资金在、银行、国家间高速运转,资本市场交易活跃,这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冲击了币值稳定假设。IT环境下,由于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国交易也变得非常容易,既可以用多种货币计量,也可以用统一的货币作为计量尺度。
对币值稳定的挑战并不是对货币计量的否定。货币计量是会计计量在不同计量方式中所作的选择,是最合适的计量方式。对币值稳定的挑战,是要改变货币计量的属性,这同改变货币计量尺度是两个不同的,不是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否定。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人们用一般物价水准或现行成本这两个计量属性中的一个来替代历史成本这个计量属性,但并没有改变货币计量尺度,也即没有改变货币计量假设。因为一般物价水准或现行成本,都是货币计量范畴的。
用统一的电子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尺度,也没有否定货币计量假设。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的区别,在于两者占有的空间不同、传递渠道不同、所需时间不同。作为综合计量尺度,二者的功能是相同的,在会计上,更注重问题的实质而非问题的形式。货币并不是一个充分稳定的衡量单位,但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还是有必要坚持币值稳定假设。在IT环境下,能否用多种货币去计量同在一个或若干个会计期间,但不在同一时点发生的同一会计要素,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但是,在IT时代,一般对外报告会计信息时,仍不能用多种货币去计量不在同一时点发生的同一会计要素。这是因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之一是明晰性,即强调会计信息要使公众能够理解,对于大部分各个特定区域的社会公众而言,所得到的会计信息中含有他们不熟悉的币种,将妨碍他们对会计信息的正确理解,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有效性。另外,由于不同货币的购买力水平不同,直接用几种货币表示同一会计要素,得出该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结果无精确的经济意义。比如用几种货币表示的固定资产总额,就没有直接可比性,简单汇总没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
[1]雷光勇,黄赋.试论网络公司及其对财务会计的[J].会计研究,1999,(1).
[2]张皓.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假设创新[J].财务与会计,1999,(9).
[3]蒋尧明.对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评价[J].财务与会计,1998,(9).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小学生 成长环境 现状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结合部地区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楼房多了,游戏机室多了,娱乐场所多了;学校环境变美了,教学条件改善了,出外打工者多了。这些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成长。由于城乡结合部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点,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校园环境、家庭环境,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因此,全面了解新时期城乡结合部育人环境现状,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的现状
近期,笔者对某市城乡结合部三所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和个别谈话的形式,发放教师问卷46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学生问卷492份,收回有效问卷476份。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注重育人的物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大部分家长也注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也对学生的成长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校园、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还存在环境卫生不良、教育方式粗暴、学习条件欠缺等现象,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成长环境现状需要改善。
(一)学校环境现状与分析
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根据调查,46.7%的教师认为校园成长环境“很好”,8.9%的教师认为“好”,42.2%的教师认为“一般”,2.2%的教师认为“较差”。可见,校园环境还需要提升品位。事实上,这种现象的造成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统计中发现,在对“学生成长环境建设”的调查中20%的教师认为学校“非常重视”,40%的教师认为“重视”,37.8%的教师认为“一般”,2.2%的教师认为“忽视”。这就说明了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
1.学校物态环境现状
对于校园卫生状况,11.1%的教师认为“非常好”,20%的教师认为“好”,68.9%的教师认为“一般”。可见,学校还需要提高校园环境卫生状况。学校宣传栏、画廊、黑板报等都是重要的物态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中发现,100%的教师说学校都有上述室内外媒体和设施,说明城乡结合部各学校都重视此类环境的营造和建设。
2.学校人文环境现状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讲礼貌打招呼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也是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调查发现,42.7%的教师“常常”见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打招呼,33.3%的教师表示“不多见”,24%的教师表示“很少见”。班集体也是重要的育人环境,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环境起着正迁移作用。对于“是否形成良性班集体”的调查,40%的教师认为已经“形成了”,37.8%的教师认为“差不多”,20%的教师认为“少许”,2.2%的教师认为“没有”。学校开展的艺术类、体育类、德育类等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环境,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有效的发展。据调查,55.6%的教师认为学校“常常”开展此类活动,26.7%的教师认为“不多”,17.7%的教师认为“很少”。可见,学校的人文环境虽然建设了,但是开展活动的力度和火候还不足。
3.学校教师教育现状
对于“学生做错事了,老师应如何面对”的调查,3.2%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打”,4.2%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骂”,21.4%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批评”,70.8%的学生反馈老师会“教育他”,0.4%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不管”。“学生考试考差了”的调查中,3.2%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打”,5.3%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骂”,35.7%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批评”,54.8%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鼓励”,1%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不管”。可见,部分老师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
(二)家庭环境现状与分析
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对孩子成长发挥着启蒙作用。从城乡结合部家长对学生成长环境的重视程度调查发现,比率为0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视”,6.7%的教师认为“重视”,88.9%的教师认为“一般”,4.4%的教师认为“忽视”。显然,对于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农村家长不如城市家长来得重视。
1.家庭学习条件现状
据调查,城乡结合部85.5%的学生反映家里有专供学习的桌椅,14.5%的学生反映家里没有固定的学习桌椅。79.8%的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房间,20.2%的学生没有。84.0%的学生拥有安静的学习环境,16.0%的学生没有。76.6%的学生反映家庭条件一般,10.5%的学生反映家庭贫困。可见,家庭学习条件较以往有改善,但与城市学生还是有差距的。
2.家长对孩子教育现状
考试成绩是家长关心的焦点。根据调查,当孩子考试考差时,7.1%的家长会“打骂”孩子,40.1%的家长会“批评”孩子,50.3%的家长会“鼓励”孩子,2.5%的家长持“无所谓”态度。28.8%的家长“经常”辅导孩子的作业,36.3%的家长是“有时”,28.8%的家长是“很少”,“没有”辅导的比率是6.1%。6.7%的教师认为家长与教师配合“很好”,6.7%的教师认为是“好”,84.4%的教师认为“一般”,2.2%的教师认为“较差”。可见,城乡结合部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粗暴的,无论对孩子辅导,还是与老师配合度都不如城市家长做得好。
3.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现状
孩子与父母关系怎么样呢?61.1%的孩子选择“非常好”,30.3%的孩子选择“好”,7.1%的孩子选择“一般”,1.5%的孩子选择“不好”。据调查,17.9%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家长之间的主要矛盾是“学习问题”,11.6%的学生认为主要矛盾是“生活问题”,6.8%的学生认为主要矛盾是“情感问题”,63.7%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家长之间“没有矛盾”。随着年级的升高,家长与孩子之间“学习问题”的矛盾比率呈现上升趋势。
(三)社会环境现状与分析
形形的社会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特别是学校周边或学生常常接触的社会区域。这些环境或起正作用,或起负作用。城乡结合部社会环境比以往更开放,更复杂多样了,越来越城市化了。
1.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成长影响力现状
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如何呢?2.2%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利”,6.7%的教师认为“有利”,86.7%的教师认为“一般”,4.4%的教师认为有“阻碍”。可见,近九成的教师认为目前本地区学校周边环境只是“一般”。因此,周边环境需要整顿和改善。
2.社会对小学生成长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现状
据调查,2.2%的教师认为社会对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视”,8.9%的教师认为“重视”,84.4%的教师认为“一般”,4.5%的教师认为“忽视”。可见,社会对构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造成学校周边环境“一般”的重要原因。
3.学生经常到社会上的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现状
社会上的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是禁止未成年人去的。调查发现,1.1%的学生“经常去”,1.3%的学生“有时去”,4.4%的学生“偶尔去”,93.2%的学生“从来不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去的比率呈现上升趋势,“从来不去”的比率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二、提升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对策
根据调查的现状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城乡结合部学校、家庭、社会都能重视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建设,不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环境的构建是不尽如人意的。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提升的对策。
(一)改善学习条件,提高育人效果
育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条件的限制。作为家庭,首先要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必备的桌椅、房间等。调查发现,还有14.5%的孩子没有固定的学习桌椅,20.2%的孩子没有供学习的房间。这些孩子如何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其次要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据调查,16.0%的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嘈杂声、电视电脑的声音,还是其他不稳定的干扰因素,都会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果。作为学校,首先要提高育人的环境。据调查,还有11.6%的孩子对学校的学习环境不满意,44.4%的教师认为学校的育人环境一般或较差。其次要提高育人的硬件条件。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硬件条件较差,配备不足,多媒体只在专用室有,老师们反映这方面要比城里的学校落后10年。
(二)改进教育方式,树立人性化教育
现代教育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是人性化的现代教育方式。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还存在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家里,当学生考试考差时,7.1%的学生说家长会打骂他们;有6.3%的学生说家里经常或时有家庭暴力行为。在学校,当学生做错事时,有7.6%的学生反映老师会打骂他们;当学生考试考差了,有8.5%的学生反映老师会打骂他们;当作业没有完成时,有14.7%的学生反映老师会罚他们。另外,只有13.4%的教师反映家长与他们能较好地配合教育学生。因此,造成的后果是,有41.6%的学生对家长的教育持“一般”或“不满意”的评价,有17.7%的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持“还行”或“不满意”的评价,有24.8%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学习生活“还行”或“不快乐”。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反思。
(三)改进人际关系,营造高效氛围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长与孩子关系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人际关系,也是重要的成长环境。这样的环境氛围需要营造。然而,调查发现这种氛围存在危机问题。关于师生关系,有17%的学生反映老师对他们“还行”或“不关心”,15.6%的教师说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一般”;关于生生关系,有29.6%的学生对同学言行持“还行”或“不满意”态度,且呈上升趋势,有51.3%的学生对与同学互动交流持“还行”或“不喜欢”态度;关于家长与孩子的关系,8.6%的孩子说是“一般”或“不好”,36.3%的孩子反映自己与家长之间存在着矛盾。可见,改进学生人际关系,营造高效的育人氛围,是目前比较迫切的工作任务。
(四)开展意趣活动,创建人文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性心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91 -03
一、研究背景
性心理在心理学辞典上有如下定义:性心理是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课题之一。狭义指在性情境刺激下的男女交媾过程中各种心理反应;广义指所有涉及“性”的观念或意识。性心理学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英国 著名学者霭理士(H・Ellis)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被认为是性心理学最著名的先驱。1905年出版的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阐明了他的“泛性论”思想,以及性心理在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影响及其活动规律,论证了性动力对潜意识形成的决定作用。1933年出版的霭理士的《性心理学》,是一部划时代的性心理学专著,本书对人类两性关系进行科学研究,有创见地强调性心理在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同时,Stephen Dale 等研究发现参加性教育课程的大学生性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Herold 等探讨了西方性教育从加强性知识到提高性保护措施的转变。在国内,到了近代,性学家开始对性心理问题展开多方位探讨,如1924年北京大学学者张竞生极力强调性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性教育问题关系于人生比什么科学与艺术更大”。1991年,潘绥铭对北京市大学生进行调查,出版了《中国性现状》一书,对我国大学生状况进行了报道和分析,揭示大学生性心理现状引人注目、发人深省。本文认为,性心理是指人对性生理变化、性别特征和差别,以及两往关系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正是出于个体性成熟的旺盛期,其性心理、生理的发展,充满了风险并最具挑战性。健全的性心理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其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性教育问题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亟需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学校类型探讨大学生在性心理、性观念、性知识、、性教育方面产生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提出学校作为影响性教育普及的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但是笔者认为,学校因素是其中之一,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个人因素四个影响方面探讨其对大学生性心理的影响。不同因素对大学生性心理是否会有不同的影响,将为大学生性心理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为自编问卷,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包括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高职及专科生,研究生、其他成人教育或在职教育系列不包括),调查时间从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问卷共发放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3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5.3%。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按性别划分,男生851人占39.9%,女生1282人占60.1%;按年级划分,大一785人占36.8%,大二514人占24.1%,大三568人占26.6%,大四266人占12.5%。
(二)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
研究中,大学生性心理量表及影响因素量表皆为自行开发。
1.大学生性心理测量
大学生性心理量表为自编量表,量表共62个题项,均采用利克特六点量表从“1-完全不赞同”到“6-完全赞同”进行评价,数值越大性心理越开放,数值越小性心理越保守。量表开发基于文献梳理基础,然后访谈部分在校大学生,收集与形成题项,题项产生程序规范,量表具备相当内容效度。
对大学生性心理量表进行测量,KMO检验值为0.954大于0.90,球形Bartlett检验的卡方值为75709.448(自由度为1891),显著性水平为0.000,非常显著;上述结果表明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因子转轴旋转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通过转轴后共抽取7个因子,代表七个维度,特征值皆大于1,七个维度分别命名为与观、性道德与性责任、性教育观、性幻想、失恋心理、同性恋观与性别认同、性知识认知。大学生性心理七因子结构清晰明确,所抽取7个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达56.004%,高于50%,具有较强解释力,因素效度良好。各题项意义明确,负荷在相应因子,因子载荷均大于0.4(最小值为0.505,最大值为0.831),题项收敛性较好,具有较好因素效度。
大学生性心理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值为0.947,七个维度子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08到0.930之间,皆大于0.7,测量具有良好信度。
2.大学生性心理影响因素测量
大学生性心理影响因素量表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因素四个子量表,量表为自行开发,由22个测量题项组成,其中家庭环境6个题项,学校环境5个题项,社会环境5个题项以及个人因素6个题项,各题项均采用利克特六点量表从“1-完全不符合”到“6-完全符合”进行评价,数值越大表明性开放程度越大,数值越小则表明越保守。各题项按其内容归于相应子量表,量表具备较好的内容效度。
对大学生性心理影响因素量表进行测量,KMO检验与球形Bartlett检验表明:KMO检验值为0.879,大于0.80;球形Bartlett检验的卡方值为16929.182(自由度为231),显著性水平为0.000,非常显著;上述结果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对大学生性心理影响因素量表,采用主成分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相关矩阵抽取公共因子,因子转轴旋转方法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旋转收敛的最大迭代次数选择系统默认值25,通过转轴后抽取4个因子,特征值皆大于1。大学生性心理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性心理影响因素呈现结构清晰明确的四因素结构,分别代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因素四个层面;各题项意义明确,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均负荷在相应意义的因子上,因子载荷均大于0.5(最小值为0.537,最大值为0.809);所抽取4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4.610%,高于50%,具有较强解释力;上述结果说明大学生性心理影响因素的测量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测量结果也表明,大学生性心理影响因素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值为0.864,四个子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01到0.850之间(家庭环境0.761、学校环境0.701、社会环境0.822以及个人因素0.850),皆大于0.7,测量具有良好的信度。
综上所述,大学生性心理影响因素量表(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因素四个子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3.统计软件
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因素对大学生性心理的影响,被解释变量分别为大学生性心理综合得分Yt以及与观(Y1)、性道德与性责任(Y2)、性教育观(Y3)、性幻想(Y4)、失恋心理(Y5)、同性恋观与性别认同(Y6)、性知识认知(Y7)七个维度,解释变量为家庭环境(X1)、学校环境(X2)、社会环境(X3)以及个人因素(X4)四方面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四个解释变量分别与八个被解释变量显著正相关,且四个解释变量彼此之间相关系数皆远小于0.8,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建立回归模型组,模型设定如下:
Yn=A0+A1X1+A2X2++A3X3+A4X4+e (n=1,2,3,4,5,6,7,t)
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家庭环境和个人因素对大学生性心理七个维度皆有显著影响,即家庭中父母对其子女的性教育的方式、程度以及个人对性的认识、看法、态度,对大学生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而且个人因素对大学生性心理各个维度均为显著正向影响。学校环境对与观和性知识认知影响不显著,对性道德与性责任、性教育观、性幻想、失恋心理、同性恋观与性别认同有显著影响。社会环境对与观、性道德与性责任、性幻想、同性恋观与性别认同以及性知识认知影响显著,对性教育和失恋心理影响不显著。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四方面因素,对大学生性心理综合得分皆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影响程度最大,家庭环境次之,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这个结果来看,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都是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应该从这四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如何改进大学生性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
四、结论
虽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与个人因素四方面因素,对于大学生性心理七个维度的影响程度与方向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四方面影响因素皆对大学生性心理综合得分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影响程度最大,家庭环境次之,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必然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要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与个人因素四方面综合考虑,重点在于针对个人因素,但也不可忽视其他三方面因素。
为此,大学生个人要通过正确的方法习得性相关的知识,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坦然面对自己的性需求、性问题,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个人品格。家长对性应采取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注重对性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性教育水平,主动与孩子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性教育的氛围,适时、适当地进行性教育,引导孩子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也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注意孩子的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学校方面应开设性心理辅导室、性文化相关的课程、讲座,迎合学生对性知识、性教育的需求,另外,加强校园性文化教育的宣传,形成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学校性教育,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积极的性心理。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大学生获得性知识主要是通过书籍、网络和影视等途径,因此性的社会性规范教育,净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健康规范的社会环境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欧居湖,张增如.中外近十年大学生性心理研究述评[J]. 中华文化论坛,2013,(05):171-174.
[2] 徐成尚.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267-268.
[3] 项传军.90后大学生性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29-131.
[4] 武慧多,杨健.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56-59.
[5] 刘秀英.大学生性心理现状调查分析[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120-124.
[6] 苏春蓉.90后大学生性观念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7] 王淑芬,王声涌,秦辉等.大学生性观念与性心理的调查研究[J]. 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5,16(2):23-32.
作者简介:
黄飞燕,女,广东珠海人,广东金融学院劳经系学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
一、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少年强则国家强”留守儿童作为青少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群体的教育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着留守儿童家庭的未来命运,至关重要也亟待解决。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乡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由其他监护人代为照顾,不能及时学习生活自理的能力,接受最基本的家庭教育。乡村留守儿童接受的家庭教育表现为以下四种。
单亲式教育,父母中一方外出务工,在这部分儿童中仅有13.7的是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单亲式教育中有母爱的伴随,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据调查数据显示隔代式教育占留守儿童总量的43.5%,而且祖辈年龄基本都在50岁以上。寄养式教育中留守儿由亲戚代为监护占留守儿童总量的4.7%,采取“散养式”,要求自律能力较高。自我监护式教育大约占留守儿童总量的2.3%,集中在青春叛逆期,喜欢挑战权威。
(二)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生活在农村,就近上学,就读于乡村学校。仅有2%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初中在校率为88%,辍学、厌学现象普遍。
这些乡村学校教育大多以知识传授为主,采取大班额上课,以智育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评价学生标准,体育、音乐、美术等副科的课程分单双周上,一个月就一两节,音体美教师数量有限,成绩不受重视,部分学校环境十分恶劣。
(三)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现状
乡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管教,易受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教育至关重要。社会团体或组织建立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让乡村留守儿童有学可上,并且也开展了一些“心连心”活动走进农村,走近留守儿童的活动,但是频率、次数以及覆盖率很小,成效不高。
在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中政府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条例和法律,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制定了许多地方法规帮助留守儿童,比如四川的青神模式构建“四位一体”教育保护网络,也叫“爱的模式”,但这些模式仅局限于部分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适用。
留守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少了父母的参与,是不完整的;在人生的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人生也是残缺的;
二、完善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对策
必须要明确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主体是政府,在政府主导下,家庭、学校、社会辅助共同努力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着力改善乡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1.政府帮助农村家庭增加经济收入
各级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在政府的帮助下引进科技人才指导农民利用农村的资源,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把青壮年留在农村,就地解决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通讯设施、交通设施建设,提供基础保证。
2.政府持续增加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经费投入
各级地方政府引导教育部门在教育经费分配方面,设置专项资金用于资助乡村留守儿童。加强资金投入建设优质的学习环境,硬件设施建设完备;软件建设中要引入高级教育人才,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3.政府努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引入社会资金
各级地方政府支持建设大型的农村贸易市场,规范管理。通过贸易市场这个平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城市企业家反哺农村,充分发掘农村潜在发展资源,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提高农村自我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关乎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体制机制
1.户籍制度改革为留守儿童随迁创造条件
阻碍乡村留守儿童随迁的最大障碍就是户籍制度,政府要加快步伐解决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差异,逐渐缩小城乡差距,给予留守儿童地位的肯定,为留守儿童随迁创造条件。
2.改革教育机制照顾乡村留守儿童
各级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分配方面增加对农村学校经费投入,同时分配专项资金面向留守儿童,解决教师配备、图书资源分配问题。
3.为乡村留守儿童规范社会监管体制
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对社会捐赠给乡村留守儿童的慈善基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利用这些社会资助注入学校教育建设和改善困难的乡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三)丰富乡村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
1.有益文化产品入村入户
各级地方政府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保证文化产品真正惠及农村每家每户;开办农村夜校,让农民有机会学习先进科普知识和生活知识,及时更新观念,更好的教育子女;免费公放电影,还有爱心书屋、美丽中国爱心行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
2.学校重视培养乡村留守儿童多彩的文化兴趣
各级地方政府支持学校增加组织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校外野游,等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通过科技大赛、才艺比赛等竞技活动,鼓励留守儿童亲身参与,在挑战中激发留守儿童的潜能。增加多媒体教学,扩展知识面。
3.政府有效利用媒体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
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对媒体的监管,确保媒体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利用大众媒体组织社会性活动例如心连心活动等等,或以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为素材拍成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的形式,向全社会宣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四)营造有利于乡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1.舆论媒体努力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广播、电视作为农村地区主要的传播媒介,为农村地区送去外面世界的新鲜事物。严格规范新闻舆论、电视节目。既正面宣传,改变大众对留守儿童的传统观念,消除大众“事不关己”的心理,又传播“正能量”,形成全社会友爱互助的大环境。
2.校园树新风促进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在学校教育中,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其自我辨别意识的培养,加强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在对文明学生、三好学生等等评比中,树立榜样,形成榜样效应,为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3.公众的监督为健康的社会环境提供保障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自闭症儿童
针对我国当前病理式的自闭症儿童教育模式现状而言,我国自闭症儿童教育亟须改变当前视角,站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下为帮助自闭症儿童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将自闭症儿童看作与正常儿童一样,不要将他们身上的自闭症症状无限放大,影响儿童的正常心理发育,从而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充满尊严的社会环境。
一、积极接受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的症状不太容易被家长发觉,即使家长发现些许异常表现,也很少会向自闭症方面考虑,因为家长都不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会是自闭症患者,家长对于自闭症儿童不正确的看待方法可能导致家长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自闭症状,因而错过了最佳治愈时期。所以,要想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的帮助教育,首先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对自闭症儿童的平等的看法,不要将这一症状看得过重,这样对自闭症儿童和家长来说都是一种舆论的伤害。
二、积极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自身发展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
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关注他们的自身缺陷,而将教育重心放到缺陷恢复上面,忽视了孩子其他潜能的发掘和培育,这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不仅不利于他们的自身发展,或许还会因为外界对其发展缺陷的过多关注而使自闭症儿童更加缺乏信心,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三、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自由且充满尊严的社会环境
自闭症儿童大多会做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进而遭到公众的指责,从而对自闭症儿童产生偏见,认为自闭症儿童应该远离公共场所,这对于自闭症儿童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伤害。我们社会应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社会环境,用包容心对待自闭症儿童和家长,给他们最基本的尊严。
我国的自闭症儿童教育应该从自闭症儿童的内心需要出发,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充分挖掘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潜能,而不是将视角放到儿童存在的发育缺陷上,从而将孩子的健康发展之路阻塞。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不要用力过猛,也不要予以诟病,最好抱以平常心态,这样才不致使自闭症儿童缺乏康复信心,这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96-306.
[关键词]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引言
纵贯我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发现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也相继引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和谐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贫富差距、环境问题、道德问题以及人口问题等,当这些问题冲出自身的限制,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影响。
1、贫困地区社会的总体特征
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机体系,其主要表现在地域方面、经济方面、社会关系方面、文化思想方面以及人口特征方面,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经济关系特征
在改革开放发展以来,社会已经迈向工业化,市场经济的活跃度也大大提高,然而相比较先进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却呈现出相反的效果,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经营形式层次简单以及通货渠道的薄弱。呈现产业结构单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第一产业,虽然将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从第一产业中分离出来,但是贫困地区却受到严重限制,其限制因素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幅度过小,另一方面源自劳动力的不集中。对于经营形式层次简单这一现状,主要是受到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多样化、专业化、功能化等元素的冲击没有及时的转化而产生,失去了市场应有的活力。流通渠道弱小主要是源自交通的不便利性以及信息交流不通,限制了经济运行的基本途径,例如,农村的道路不通,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水果不能投向市场,造成经济滞后。
1.2社会关系特征
相比较经济特征,社会关系特征无疑更加错综复杂,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经济、家庭、人际、民族等等。但就目前社会发展来看,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动范围十分狭窄,其内容也比较简单,造成社会关系的地域性,这种现状在我国西部发展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西部开发政策和扶贫政策的实施使一些人的视野不断扩大,和外界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是在贫困地区,运输业、商贸业以及宗教的弘扬等都局限在本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的发展。
1.3思想关系特征
在改革开放的30年内,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促进贫困地区人们思想的开明化变化,并结合社会的发展来重新建立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将自身融入现代化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家族中。但在众多贫困地区,这种思想意识依然不能作为主导,一方面源于农本思想障碍,另一方面源于思想涣散。
2、影响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的因素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恩格斯曾说过:“归根到底,自然和历史――这就是我们在那个环境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两个组成部分”也由此发现社会发展和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2.1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
社会环境作为外部的运行环境,其通过实际生产实践将自然和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更深的意义上突出社会环境的价值和意义,首先,社会环境给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其次,社会环境给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此点可以在物质供给关系上充分的表现出来,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环境的利用深度和广度自然不同。但在贫困地区,仅仅停留在自然资源的初级利用阶段。
2.2社会文化环境
在社会发展的众多模式中,除经济发展之外,文化基础也是影响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在贫困地区,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作用,其文化发展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一方面表现在社会心理问题突出,另一方面表现在风俗习惯的丰富多彩。在贫困地区,其物质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因素的作用下,贫苦地区的人们心理表现了老实、忠厚、呆板、农本的思想,这个现代化经济发展形成了不利因素,在长期的发展中,更会形成一种封闭保守的社会群体。在当前众多贫困地区,都有很多的风俗习惯,这种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人们的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越低,其风俗对人们的约束性越强。
3、贫困地区社会组织与科学发展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促使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不可拆分的社会关系,其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地物质基础,同时,社会发展也可以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有利的条件。贫困地区对科技的承载能力和内化能力的高低衡量了一个区域贫困的程度,相比较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在发展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最终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贫困地区在社会发展中表现的另一面是文化程度低下,缺乏坚实的人才基础和群众基础,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结语
贫困地区的发展对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应放眼于未来,充分掌握社会科学与社会发展关系对贫困地区的影响,实事求是的进行发展,同时也应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静茹.六盘山回族地区反贫困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2]陈亮.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3.
[3]吴筱灵.社会资本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1.
[4]陈少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问题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3.
[5]李俊杰李海鹏民族地区农户多维贫困测量与扶贫政策创新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3(0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