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媒体艺术的特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09 17:14: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媒体艺术的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新媒体艺术的特点

第1篇

媒体语言艺术直观性下的视觉传达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竞争非常激烈、时间非常紧迫的时代,这就要求媒体在传达信息时尽量直白、易懂,这在传统媒体很难实现,因为传统媒体要求语言要非常严谨、谨慎。而新媒体则不同,它处于宽松的环境下,可以使用简练的口语、表情与符号来传递信息。新媒体语言艺术的这种直观性对视觉传达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视觉传达向符号化、形象化发展。视觉传达的符号化是指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经常使用符号、数字和字母来传递信息。视觉传达的形象化是指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经常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图片和视频而非老旧的、单一的文字语言来传递信息。

新媒体语言艺术流行性下的视觉传达趋势

新媒体是流行的代表,使用人群多为位于时事前端的青年人,他们喜爱使用极具流行色彩的语言,因此新媒体语言艺术的流行性是其一大特点。新媒体语言艺术的这种流行性使视觉传达呈现了时尚化、新颖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视觉传达更倾向于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在内容上,视觉传达多选择新颖、时尚的题材;在形式上,视觉传达多采用立体化、多维化与动态化的形式来呈现信息。

新媒体语言艺术混杂性下的视觉传达趋势

在当今社会,人们使用新媒体的频率十分高。而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只有中英文和些许符号,因此,为丰富信息内涵,人们创造出了许多新媒体独有的语言,有用纯数字表达文字含义的,如“512”利用谐音表达“我爱你”的意思;有用中英文混杂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如“卡拉OK”(唱歌的场所);也有用数字和字母搭配来表达特定含义的,如“3Q”利用声音相似来表达“谢谢”的意思等等。

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的视觉传达特点分析

新媒体为当今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它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视觉传达这一领域。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呈现了如下特点:

1创作虚拟现实化

新媒体之所以在21世纪如此盛行,是因为它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可以利用全媒体技术将创作虚拟现实化,这一优点在视觉传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视觉传达利用数字化、虚拟化的方式,以文字、符号、图片与视频等新媒体语言为载体,力图使视觉传达的信息更加形象化、立体化,使受众在虚拟的世界里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临场感、真实感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但是由于种种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媒体无法真正实现这一点。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为虚拟现实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内容基础与形式基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使视觉表达更加立体化,贴近时事的内容使受众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信息,新颖的形式使受众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具有了创作虚拟现实化的特点。

2新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它是新技术、新思想的产物。因此,新媒体艺术是极具新兴观念的,而视觉传达是在新媒体艺术的促进下取得重大发展的,它不免受到新媒体艺术的影响。新媒体艺术利用新的媒体、新的语言与新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在它的影响下,视觉传达设计具有了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所没有的特点。视觉传达设计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它以数字化的观念,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信息传递。

3交互性

新媒体艺术是新世纪的产物,新世纪最重要的便是人际沟通与相互交流。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不再局限于设计室与工作室,而是倾向于人际化、个性化,使视觉传达具有了极强的交互性。近些年来,视觉传达设计在交互性方面有了更多的表现。例如,在欢乐中国行的节目中,主持人常常在介绍完当地特色食品、风俗或活动后,邀请观众上台体验或比赛,极大地体现了视觉传达的交互性特点。

4设计多元化、综合化

新媒体艺术为了适应快速、紧张的现代生活,满足年轻人对各种信息的需求,趋向更加多元化、综合化。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为适应新媒体,吸引现代人、青年人,只能改变原有的设计理念与思维方式,打破原有传统艺术的局限,将多种艺术、技术门类融合,变得愈来愈多元、综合并且自成体系。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趋向多元化、综合化。

第2篇

 

对于职业教师来讲,备课是我们的工作内容,“备人”则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的。“备人”其实就是研究受教育者——我们的学生——的特点,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我们还要研究当下环境中的学生特点,只有抓住学生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作为一名高校人文艺术课教师,最近几年开始研究当下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以下是研究心得和相关教学改革策略设想。

 

一、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

 

(一)何为“90后”大学生

 

理论上,1990—1999年间出生的年轻人我们统称“90后”,自2008年以来,“90后”们陆续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生活。我们教育工作者称其为“90后”大学生。这批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以前的“80后”、“70后”都不一样,从社会环境来看,他们成长于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物质条件相对丰裕,信息来源渠道多样,但是社会贫富分化逐渐加大,“90后”大学生隶属的社会阶层相对复杂;从家庭环境来看,这批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的父辈多为“60后”、“70后”,这代人的父母接受的教育相对完备,思想相对开放,价值观相对多元,眼界相对开阔,他们目前正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从学校环境来说,“90后”的成长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他们这代人所受教育已经不完全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吸收了很多西方教育理念的改良教育。这些都对“90后”大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90后”大学生所处的新媒体环境

 

“90后”成长的时期也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期,是新媒体快速成长的时期。“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①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除了在传播媒介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以外,在与用户互动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传统媒体与用户的互动往往比较单一甚至滞后,但是新媒体则进入“用户也是信息生产者”的新局面。

 

(三)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

 

1.数码时代原住民。90后的童年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90后上小学时手机基本普及,90后进入青春期的时候,移动互联网进入爆发增长期。如果要给这代人画一幅漫画,可以画一个右手拿鼠标,左手握手机的形象。这代人对于电脑、网络、手机的黏合度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代人。信息获取手段极度多样化。但是这样貌似海量的网络信息海洋,往往是碎片式的信息居多,所以这代人要想拥有系统化的个人知识信息体系仍然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并不是“百度”几下就可以解决的。但是这种海量的网络信息,反而会带来90后的认知“幻觉”。

 

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系统掌握专业理论和知识,踏实练习专业实践技能。否则他们将成为熟练掌握搜索引擎的半瓶醋!如果做不到这些,即使获得大学文凭,含金量也值得怀疑,将来发展后劲也可能不足,尤其是打算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学生。

 

2.个人选择多元化。这代人在价值观、审美趣味、爱好、追求乃至职业规划方面的选择十分多样化。“古风”派可以穿着汉服到大街上玩“快闪”;“穿越”迷则会成群结队地到雍正陵前烧纸;“火车”迷则会揣着无线电追逐日渐稀少的绿皮火车……很多我们从来没想过的事情,90后认为理所当然地玩嗨天。个人选择多样化的实际反映了这代人思想的多元化,也反映了这代人对自我欲望和需求的尊重,以及他们不随波逐流的勇敢。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提出了双向要求——首先,教学内容不要“一刀切”,允许学生多角度多样化的教学反馈。如果可以,尽可能调整教学内容,多准备几个解读角度。其次,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和集体意识的教育。21世纪的教育既应尊重个体,又不能矫枉过正,对学生放松集体意识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否则容易堕入自由、散漫的个人主义深渊。

 

3.感情表达更直接。90后敢爱敢恨,在感情表达方面似乎更直接——一边看电影一边用“弹幕”软件吐槽就是这代人干的事。由于相当一部分人自幼物质丰富,他们可以毫不吝啬地为喜欢的偶像买单,属于娱乐圈“粉丝”经济的基石。他们对于身边喜欢或不喜欢的人也会不吝于直接表达。这些表达很多都是通过网络或即时通讯软件来完成的,比如贴吧、人人网、微博、微信朋友圈等。

 

这点对于教学评估——对于任课教师要求就高了,因为表达更直接,对任课教师不满意则毫不避讳地打低分,如果喜欢任课老师则会打高分甚至直接对老师示好。比如给老师送礼物,甚至请老师吃饭等。广州某高校的一位教师因为工作原因暂时要在北京逗留一段时间,他的一个学生居然专门从广州坐飞机来北京看他。

 

4.对即时反馈要求高。电子游戏几乎是每个“90后”都接触过的,即时反馈是电子游戏游戏机制的重要特点。“对”或者“错”,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会很直接、迅速地反映出来,玩游戏长大的90后似乎习惯了这种反应机制。对即时反馈要求高成为“90后”思维的重要特点。

 

如果我们可以抓住“90后”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上进行相应调整:比如缩短教学测验和评改时间差,最好当堂给出结果,这可能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帮助。

 

二、新媒体环境下以90后大学生为教学对象的人文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利用新媒体优势,做好教学过程管理

 

巧妙利用微信群社交功能,延伸课堂,比如《大学生视唱练耳》课程,可以建立该课微信群,让同学上传自己的视唱音频或视频,教师对此进行考核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进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过程考核,而且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否则考核会占去不少的课堂时间,尤其是对于80人以上的大课堂),同时还可以有效延伸课堂“空间”——微信可以保存交流的影音资料,这些资料可供师生反复研究和学习。

 

(二)利用新媒体优势,做好个性化评价

 

针对当前学生爱好多元化的特点,师生既可以在课程公共社交群体里交流,也可以一对一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隐私(比如有个别学生担心自己艺术素养差怕被同学嘲笑,在课堂上不敢开口,与教师一对一交流就可以有效地免去这类学生的担忧),又可以深化教学效果。

 

(三)利用新媒体优势,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一门课程的学生可以有一个全教学班的微信群,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自行组建小组微信群,比如喜好美声唱法的可以建立“美声群”,喜好民族唱法的可以建立“民声群”,喜好通俗唱法的可以建立“通俗群”,在这些群里他们可以进行充分的内部交流,同时也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师分别加入每个小组群,便于巡视小组讨论情况。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具体协作情况有更直观的了解。

 

三、结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特点。教师要与时俱进,善于观察和研究学生特点,善于研究学生学习环境的特点,如果可以据此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一定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3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艺术形态、传播环境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新媒体艺术的出现无疑是传统艺术的一种升华,新媒体艺术区分其他艺术门类的显著特点是其具有虚拟性、数字性、交互性。其中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是与传统艺术门类比较中最具有优势的特征,新媒体艺术是传统媒体模式的一种升华,新媒体艺术是传统媒体与现代先进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新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水平进步的体现。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交互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传统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人们从传统只能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传统媒介向新媒体过度,新媒体艺术成为现代人们的宠儿,新媒体艺术是传统艺术的升华,新媒体艺术具有交互性,从而更全面的挖掘了时代艺术优点,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对促进我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审美取向创新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新媒体艺术的界定

20世纪末摄影技术的出现拉开了最早“新媒体艺术”的帷幕。传统的艺术评价标准无非是某位作家无可复制的作品,独一无二的作品特点宣示的它的价值,20世纪末摄影技术的出现了人类这一艺术观念,摄影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的开端,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和时代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传统艺术之上的,传统的四大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而新媒体艺术区分于传统艺术的最大特点使其具有交互性,现阶段新媒体艺术主要应用领域有影视制作、房地产领域、建筑规划、展示设计、工业设计、网络艺术等,计算机的出现是推动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新媒体艺术交互性具体体现

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传统艺术之上的新型艺术表达手段,新媒体艺术与其传统艺术相比较具有传播范围广、互交性、时效性、立体性等特点,现阶段新媒体艺术主要应用领域有影视制作、房地产领域、建筑规划、展示设计、工业设计、网络艺术等领域,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先进手段相结合,为需求者提供了一场完真立体的视觉盛宴。针对新媒体艺术交互性,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2.1画面真实、立体感强

新媒体艺术具有虚拟性,利用这一特点虚拟现实影像,让人感觉画面更加立体真实,具有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在商品信息的传播上,可以借助高端的互联网科技,将产品信息,商家资料,声色并茂的呈现给需求者,充分发挥出新媒体艺术的优势性,传统艺术时常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及时性,比如电视广告的播报,需求者一旦错过了广告播放时间,就没有办法再获得广告信息,而新媒体艺术需求者可以随时观看,因此,新媒体艺术又具有时效性。另一方面数字电影的出现更加凸显了新媒体艺术的立体效果,是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逼真,从而提高了人与作品的交互性。

2.2新媒体艺术作品交互性强

针对新媒体艺术中的作品,需求者可以通过虚拟环境及反馈的其内容,进行人与作品间的互动,另一方面,需求者通过设计者所构造的人物、环境、声音切身的感受虚拟世界人物质量、声音、语言上的互动,进而实现行为交互。

2.3新媒体艺术互动性强

新媒体艺术有效的运用了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因为计算机网络具有灵活性,借助计算机网络可以充分实现设计者与顾客的互动,可以是局部区域亦可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互动交流,新媒体艺术在互动中了解自己产品的不足及优点,在交流互动中需求者可以真实立体有效的与设计者进行沟通,使身处异地的两个人没有距离感,进而了解需求者的反馈建议,用户的反馈意见对企业的发展很有价值意义,企业可以通过用户反馈的意见,进行收集,详细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趋向,设计者及时有效的掌握需求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和评价等等,从而实现及时有效的了解自身优点与不足,做到知己知彼,进而进行方案的讨论与调整,最终达到完善设计的目的,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广告设计营销有效的推动了企业的营销效率,新媒体艺术可以让需求者立体真实的了解自身的设计作品,不但在提升设计者的同时也提高了需求者的满意度。

2.4虚拟传播,拓宽市场

新媒体艺术具有虚拟性,立体性、交互性的特点,正是借助新媒体艺术自身的特点,让新媒体艺术在娱乐游戏领域也有了突破性的成就,新媒体艺术具有虚拟传播立体真实,交互性强的特点,让其在娱乐游戏中迅速发展起来,仔细观察我们都会发现,每一款电脑游戏,设计者都会精心设计人物形象,游戏场景画面,吸引人的交互模式,如发出声音,游戏人物的肢体语言进而实现互动,新媒体艺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没有地域的束缚,可以将每一个人都变成消费者资源,同时也免去了现实生活中,因为地域不同,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必要麻烦。

2.5广告营销互动

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营销手段已不能满足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新媒体艺术常常被用在广告的设计中,互动广告逐渐成为企业宣传模式中的宠儿,互动广告抓住了人自然沟通双向沟通的特质,为广告赋予了灵魂,设计者借助新媒体艺术以及计算机营销的特点实现企业互动广告的有效传播,新型互动广告的本质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广告形式利用这一特点,将企业信息,产品资料,及时有效的将信息传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企业可自行设计产品的详细资料,顾客只要点击产品的一个链接,企业信息,商品资料便声色并茂映入眼帘,互动广告交互性强的特点,不但方便顾客间的互相交流、传播,也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营销效率。

三、结论

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新媒体艺术是传统媒体与现代先进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我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审美取向创新有着深远的意义,新媒体艺术是媒体艺术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唐雪雯.新媒体艺术交互性探究[J].艺海,2013,12:130-131.

[2]李琪.新媒体艺术交互性的时空特质[J].艺术品鉴,2016,03:154.

第4篇

关键词:中国艺术美学;新媒体;艺术审美

就我国目前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专业人员在对新媒体艺术进行研究的时候,不断借鉴了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创意理念,不断汲取有利于我国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创意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新媒体艺术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将传统的美学理念与新媒体艺术的自身特点结合起来,从美学视角下来对新媒体艺术进行研究,以此来促进我国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

1 新媒体艺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新媒体艺术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经历一段时间发展之后,而总结出来的。新媒体艺术最初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社会的各种思潮来作为发展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当下社会对哪一方面的美学类型表现出兴趣,新媒体艺术就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而真正将这种社会思潮形成系统的理论则是由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泛媒介论”,该理论的提出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基础,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脚步。在该理论被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理论基础支撑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这也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大支持。

而新媒体艺术的技术基础主要依赖于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候,艺术的传播主要媒体比较单一,表现形式也有较大的局限性。然而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新媒体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不仅具有较广的传播途径,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而且还能够较为全面的将新媒体艺术的内容展现出来。

2 新媒体艺术的全息性审美

2.1 多媒融合带来的艺术变革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新媒体艺术在社会各方面的深入,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增加。可以说,艺术媒体更新变化的整个过程就是人类的艺术史,每一个阶段所取得的成绩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在艺术自身发展中,多媒融合是一项必然要求,它不仅反映了艺术的人性本质和自然本质,而且也反映了现代艺术发展回归到艺术本原的过程。在人们刚刚接触到艺术的时候,由于人们对艺术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只是单纯的凭借主观意识来对艺术进行诠释,从而导致艺术的意象构成具有片面性和原始性,不能将其特点充分发挥出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够正确的采取方式来诠释艺术,能够将艺术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

2.2 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就我国目前新媒体艺术的审美形式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审美体验的综合性,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形式有很多,而审美体验的综合性主要指的就是将所有的艺术形式进行有机整合,更加深刻的将艺术表现出来,带给人们韵味体验以及张力震撼;其次是审美过程的交互性,这里所提到的交互性,主要指的是艺术审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种类型的人,即创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交互性指的就是三类人的交互合一,三者几乎是共同进步的;最后是审美情境的虚拟性,在新媒体艺术中,很多事物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见不到的,甚至根本不可能让人们感知的到,因此,人们如果想要在真正意义上领会艺术中的美,就必须要有审美意识,善于挖掘艺术中所潜在的美的因素。

3 中国艺术美学与新媒体艺术全息性审美的关系

在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过程中,中国艺术美学理论成为了重要依据。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中国艺术美学发展的依据,主要崇尚的就是“天人合一”,这种理念也正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这种理念在我国中国艺术美学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从审美方式来看,中国艺术美学所崇尚的是物我为一的思想,主张“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的内心体验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由此可见,中国艺术美学博大、多元的审美理念,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美学参照和理论支撑。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艺术将中国艺术美学思想应用于新媒体艺术创作,产生了许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媒体艺术作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时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新媒体艺术审美也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人员如果想要从根本上促进新媒体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当下社会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合的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时代特色和民族特征在新媒体艺术中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梁良.新媒体艺术审美之我见[J].时代报告,2011(09).

[2] 陈敏南.中国艺术美学视角下的新媒体艺术审美[J].求索,2010(08).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传统艺术;美学突破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推广,数字技术开始和艺术融合和接轨,逐步实现了对传统艺术美学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强化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工作,对完善传统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化对数字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需求、视觉感受,同时也能为艺术作品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完善现阶段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实现艺术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1 数字化媒体艺术的概念

对于数字化技术而言,其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完成对声音、光等信号的编辑工作,同时实现对这些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进而方便进行信息的管理、传输和处理等。[1]

同时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主要依托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进行新的包装和处理,主要是指构建出动画、视觉艺术等形式。其不仅是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处理,也是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艺术作品进行包装,这也是先进科学和艺术表达的完美融合,丰富其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形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艺术的科学发展。

2 数字媒体艺术的优势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产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影响人的生活习惯,因此其在传播手段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性。

2.1 高效性和互交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为设计师构建出便捷的操作管理平台,由于数字化技术具备简单易学、传播速度高效、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设计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能够实现设计师内心和软件的融合,推动设计的人性化和科学化设计。[2]此外,随着网络艺术的点面发展,相对于传统艺术重视细致、复杂的手工操作环节,数字化艺术能够有效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艺术设计的整体效率,为设计师提供更为充足的时间便于他们及你想你给创作、构思等方面的工作,为艺术创作构建出更为完善的内容。

由于计算机拥有完善的数据库,因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创作者提供充足的素材和数据,以便于实现对艺术的多元化和交互化。对于创作者而言,能够借助数据库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充分体现创作的“互通有无”性特点。数字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丰富艺术的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更广阔的想想空间,保证艺术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对于创作者而言,在内容、空间方面的交流、沟通,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保证艺术的积极发展。

2.2 虚拟性与综合性

对于创作者而言,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创作工作的形象、生动、逼真效果,实现对作者真实想法的精确性表述。计算机软件能够推动艺术作品在听觉、视觉等方面的效果,增加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随着立体化创作形式的发展,为创作者提供传统艺术表达形式无法达到的高精度、高输出的设计作品。在这种现实生活中,使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完善传统艺术形式的表达特点,保证数字化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改善大众在审美方面的综合效果。

3 数字媒体艺术对于传统艺术美学突破的具体表现

3.1 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体验更趋向大众化

通常情况下,在人们的认知中,传统艺术的创作者都是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专业人士,给人更多的一种不容易接近、神圣、脱离普通生活的感觉,艺术作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普通人群对于艺术创作以及艺术作品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使得艺术的受众人群在不断地扩大,普通人群也可以进行艺术审美。数字媒体艺术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可以将艺术通过技术的方法来表现出来,只要人们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就可以创造出艺术作品,为大众创造艺术作品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促进了艺术作品的多样化发展。[3]当前,网络中的许多艺术作品的创造者都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他们通过数字传媒艺术将自身的创作灵感表现出来,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作品,丰富了大众的审美体验。

3.2 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更具有非逻辑性的审美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审美逻辑,并且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受众范围的扩大,其逐渐地形成一种和传统艺术相反的非逻辑型审美特征。[4]在传统的艺术作品中,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观察,借助一定的方法,通过逻辑思维能够理解创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感情及创作意图。但是数字媒体艺术使得创作者能够使用非逻辑性思维进行思,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率比较多的素材以及表达方法,因此在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使用传统的逻辑思维是无法体验到作品所表达的意图,而是要从现代人的思维进行欣赏,进而得到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3.3 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更具有开放性

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有着更大的开放性,在传统艺术创作中,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创作者自身独立完成的,同时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具有完整性。当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素材被更加广泛的利用,创作者能够更具自身的想法对开放的艺术作品进行不断更改,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作品一直处于被不断创作的过程,当一件艺术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范围之内,那么就会出现一些对作品进行不断创新、更改的人,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更具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同时也能够为数字媒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促进艺术作品不断地进步,同时更加地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

4 结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受众范围在不断扩大,数字化技术和艺术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使得艺术表现形式走向多样化发展,相较于传统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有着更高的效率和交互性,同时具备着较强的虚拟性和综合性。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能够满足当前社会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同时也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能够使得现代艺术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可以促进我国艺术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俊.论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传媒艺术特征论之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1):93-100.

[2] 高楠.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看传统艺术的美学突破[J].美术教育研究,2015(08):135.

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21世纪是科技腾飞的时代,科学与艺术的碰撞使得新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国际上,许多当代艺术展都以新媒体艺术为创作主题,着重凸显现代科技与艺术的新美感,充分展现了艺术的时代性。在国内,新媒体艺术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并迅速地发展起来。伴随其发展起来的艺术教育也俨然成为国内各大艺术高校的香饽饽。然而如何结合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现有的教学资源,创造出既符合自身发展,又能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目前各大院校开展新媒体艺术教育的一个难题。

一、新媒体艺术的特点与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新媒体艺术的含义和特点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设计呢?简单地说,就是电子信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主要以新的科学技术来展现艺术的核心内容,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区别。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幅美轮美奂的以“中国画卷”为主题的视觉盛宴,就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艺术家把当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相结合,以新媒体艺术为表现形式为观众展现了一幅中国古典的历史长卷,给人一种别样的视觉体验和享受。电影《英雄》中万箭齐发、万马奔腾的壮观画面使人震撼不已,印象深刻,这也是在新媒体艺术发展下一种艺术形式的新诠释。可见,新媒体艺术正颠覆着人们传统的视听感受,成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影响着人们的观感和认识。

然而,新媒体艺术与传统的媒体艺术又有不同。新媒体艺术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新”。这个所谓的“新”,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时间上“新”,不断地发展更新,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性,在时间的推移中,包罗万象,不断地提升自己,推陈出新,形成具有前沿性的新艺术形式。二是技术上的“新”,其有别于电视、广播、书籍报刊等这种传统的大众传媒,新媒体艺术更注重对新兴科技手段的运用和融汇。比如,数字技术的兴起就为新媒体艺术带来了新一轮的变革。一方面,多媒体艺术的设计者把数字技术运用到创作中,通过多种数字化工具,实现平面和立体之间的自由转化,创作者的意图和想象通过数字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画面,给观者以震撼的心灵感受,上面提到的中国画卷就是如此。另一方面,新媒体艺术可以将复杂的设计过程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体现出时代的新特点。而这些新的特点都是传统的大众媒体所不具备的。三是观念上的“新”,新媒体艺术设计突破了设计思维的局限。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创作素材等,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并从互联网中接收到外界对作品的反馈和建议。这种设计者、使用者、传播对象之间的相互循环,使得创作者不断地丰富自身的认识,从而扩展思维方式和创作理念,不断创新作品。

由此可见,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一门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学科。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因此,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去看待新媒艺术人才的培养,必然不利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二)传统教育模式下,新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瓶颈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随着视频广告、动画、游戏等市场的扩大和发展,新媒体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众多的高校相继开设了相关的新媒体艺术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凸现出来。

首先,新媒体艺术之所以“新”,核心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特点。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有着固定的教学模式,无法及时反映国内外的最新成就和经验。因此,高等教育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媒体艺术专业的良性发展。

其次,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包罗万象、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学科,它几乎涉及艺术设计学的各个分支。这就要求新媒体艺术学科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建立起跨学科的、多样化的观念输出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那种简单单一的形式,而是多领域、多学科的组合,从而培养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再次,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的是“接受式学习”的教育模式,其特点在于重课堂而轻实践,特别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产生依赖的学习心理。此外,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得学生对知识产生枯燥和倦怠的学习态度,其主观能动性也难以得到发挥。

可见,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新媒体艺术所追求突破性和创新性的创作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二、新学徒制的特c与其教育模式的特性

2014年,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一)新学徒制的含义和特点

现代的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制最早出现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当时主要是为国企培养坚实的后备技术力量。而现在,为了适应人才的培养,国家再一次把学徒制搬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新时代的新学徒制。

新学徒制和新媒体艺术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新时代的产物,其特点都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同时新学徒制的基本特点也在于一个“新”字。与旧学徒制相比,其“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含义上的“新”。主要表现在学徒身份的转变上,旧时的学徒制只是一种单纯的师徒传承关系,而新学徒制下, 学徒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过去是学徒只跟师傅学习,现在是学徒跟随师傅和教师学习。第二,学习内容的与时俱进。新学徒制的教育模式中,学习内容往往根据培养目标的变化以及社会对艺术人才能力的要求设置相关的学习内容,形成与时俱进、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第三,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工学交替是这种新模式的主要学习方式。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学生基于两方的现有资源,既能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获取到最新的社会咨询和反馈,还可以及时了解到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动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研发的能力。

可见,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新学徒制教学模式与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二)新学徒制的教育模式的优势

基于新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相似性与共通性的特点,把新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运用到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使得学术与信息的交流更具有时效性

新媒体教学能及时接收到最新的资源信息和企业的需求,并在本专业的教学方案中导入目前市场上潜在的、新兴的科技或者艺术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研究。

2.新学徒制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校企合作中,导师在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更注重项目的实践性。导师可以通过项目的实践,间接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大批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应用技术知识的新媒体设计师。同时,有条件聘请企业资深的新媒体设计师直接授课,让学生对于课程定位、专业能力的定位以及课程开展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能更好地结合,全面激发学生个人自由创造的设计潜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3.新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传统的教育体制主要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这与新媒体艺术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性人才需求相悖,对应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也缺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设计。把新学徒制教学模式运用到新媒体设计教学中,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企业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使人才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4.拓宽了专业的学习领域,这一点与新媒体设计专业的综合性特点十分契合

新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渠道,而且企业坚实的硬件设施为学生与外界的互动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和学习平台,更利于新媒体设计这一多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的发展。

三、结语

从新媒体艺术和新学徒制的深刻内涵和新特点去分析,新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媒体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构建合理、科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将会提高本校新媒体艺术O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与竞争力。其不仅在本质上契合了新媒体设计所谓的“新”的特点,其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几乎都满足了新媒体艺术内在发展的整体需求。其实施将会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导致的人才和市场需求相脱节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许鹏.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7篇

1.1多媒融合带来的艺术变革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新媒体艺术在社会各方面的深入,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增加。可以说,艺术媒体更新变化的整个过程就是人类的艺术史,每一个阶段所取得的成绩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在艺术自身发展中,多媒融合是一项必然要求,它不仅反映了艺术的人性本质和自然本质,而且也反映了现代艺术发展回归到艺术本原的过程。在人们刚刚接触到艺术的时候,由于人们对艺术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只是单纯的凭借主观意识来对艺术进行诠释,从而导致艺术的意象构成具有片面性和原始性,不能将其特点充分发挥出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够正确的采取方式来诠释艺术,能够将艺术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

1.2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就我国目前新媒体艺术的审美形式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审美体验的综合性,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形式有很多,而审美体验的综合性主要指的就是将所有的艺术形式进行有机整合,更加深刻的将艺术表现出来,带给人们韵味体验以及张力震撼;其次是审美过程的交互性,这里所提到的交互性,主要指的是艺术审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种类型的人,即创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交互性指的就是三类人的交互合一,三者几乎是共同进步的;最后是审美情境的虚拟性,在新媒体艺术中,很多事物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见不到的,甚至根本不可能让人们感知的到,因此,人们如果想要在真正意义上领会艺术中的美,就必须要有审美意识,善于挖掘艺术中所潜在的美的因素。

2中国艺术美学与新媒体艺术全息性审美的关系

在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过程中,中国艺术美学理论成为了重要依据。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中国艺术美学发展的依据,主要崇尚的就是“天人合一”,这种理念也正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这种理念在我国中国艺术美学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从审美方式来看,中国艺术美学所崇尚的是物我为一的思想,主张“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的内心体验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由此可见,中国艺术美学博大、多元的审美理念,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美学参照和理论支撑。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艺术将中国艺术美学思想应用于新媒体艺术创作,产生了许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媒体艺术作品。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视觉传达 艺术语言

一、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的特点分析

新媒体从孕育到发展短短十几年,为改变我们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表现在视觉传达领域更为广泛。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虚拟创作逼真化

新媒体的产生有自身的优势条件,并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在全媒体技术力量下可实现虚拟现实化,尤其是视觉传达方面更为综合。视觉传达利用数字化、虚拟化的方式,以文字、图片、符号与视频等新媒体语言为载体,力图使视觉传达的信息更加形象化、立体化,让体验者感觉事情就发生在眼前,现场感更加逼真动人,达到了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为虚拟现实化提供了技术、内容与形式等要素的基础平台。例如,近年春晚舞台视觉效果的运用,绚丽变化和逼真的舞台与表演融为一体,立体化的视觉感深深映入观众的眼帘,有新闻评论人这样总结春晚:在新媒体艺术的科技力量下,春晚是一场养眼、感觉真实的、无比炫彩的盛宴。数字化技术革命使视觉表达更强大,贴近时事的内容使受众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信息,新颖的形式使受众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设计多元化、综合化

为了适应科技带给我们的变化,满足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新媒体的发展趋向更加多元化、综合化。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创新变化,改变陈旧的设计理念与思维方式,创新设计思路,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适应新媒体的变化。

(三)互动交流化

新媒体作为新世纪孕育而生的产物,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走上倾向于人际化、个性化的道路,展现出视觉传达极强的互动性。视觉传达设计在交互性方面表现是丰富的,例如《星光大道》节目中,表演者与主持人、主持人与评委、表演者与评委之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视觉传达的互动性特点。

二、新媒体艺术语言的表现手段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行为表演、虚拟、拼贴、合成、置换等。行为表演是行为艺术与新媒体艺术联姻的结果;虚拟化的手法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孕育而生的;拼贴是新媒体下运用得最多的一种艺术形式;合成是新媒体艺术与相关艺术形式之间、新媒体艺术自身诸多形式之间、一类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各元素之间进行有机结合的使用,这种情况在今天大多数新媒体艺术作品中都可见到,反映出来的是艺术的边界出现了模糊性倾向;置换是使两个不同概念层面的事物发生关联的一种方式,将本不相干的元素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调整,产生一种新的概念。

艺术表现手段的多样性为丰富艺术语言做出很大贡献。同时,选择什么样的艺术手段也是艺术家思维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一门艺术中揭示其表现手段的某些规律,却不能说明全部,更不可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对于艺术作品,其表现手段和其所反映的观念处于一种契合的状态便是好的。

对新媒体艺术语言的认识中,我们可以探索到某些关于新媒体艺术创作和价值评判的依据。新媒体艺术是一种先进的科技力量孕育而生的艺术,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因此,对新媒体语言的考察要整合其技术语言和艺术语言的特性,考虑到后现代艺术发展的大语境,从中探索出个性规律。而研究新媒体艺术的艺术性则要从已发生的艺术作品入手。要界定出一段时间,新媒体突出新的含义需要有个时间作为参考。在当下,新媒体已经成为主流艺术形式之一,学者对其研究在不断深入,不仅体现在其艺术性和艺术语言,还有与其他艺术的联系上等等。近年来,新媒体艺术的运用更为广泛和专业,新媒体艺术语言更为丰富多元,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

参考文献

第9篇

本文论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本特征,重点结合对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发展现状,结合市场、行业、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对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学院乃至学校积极促进和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02-0146-03

一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概况

1 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的性质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促进了数字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同时,数字艺术是促进新的计算机技术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与艺术互相作用,缺一不可。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是依托数字技术产生计算机艺术与受众的交互性、便利性与实用性。数字媒体艺术的类型可大致分为二维、三维与漫画媒体等。数字媒体艺术的要素组成包括图形、文字、声音、运动、交互等等。

2 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成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掌握包括信息通信原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传输与处理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以一定的设计与艺术修养,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知识进行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计算机动画、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的实际策划、设计、操作与管理等等,并通过运用数字艺术创作软件,为行业的数字媒体虚拟空间带来艺术美感,同时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延伸人的艺术创造力,使数字媒体艺术服务,应用于社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深刻的专业意义。(见图1)

3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简介

从学科交叉、知识与技能、思维等三个层面来看:

学科交叉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跨学科、多门类、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新专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相结合的新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涉及理学、工学、艺术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等不同的学科。(见图2)

知识与技能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运用计算机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进行艺术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能力,专业所培养的是能适应科技发展、时展的复合型策划、设计与制作人才。学生既要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原理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又要熟练地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制作的原理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并且具有较好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编程基础,能从事游戏设计、动画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网站设计、影像设计与编辑等领域的实际工作。

思维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创意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是通过人文社科学科、计算机技术学科、艺术与设计学科等综合、互相融合的跨学科性质所达到的。

4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主要包括艺术、设计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交互性,学科交叉等各方面:

(1)艺术、设计与科技的紧密融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实用艺术,以数字技术作为重要支撑,同时具有数字艺术的审美特征。学生学习该专业不仅要掌握科学技术的一般原理、新科技的发展等,而且要具备艺术的综合素养,使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具有美感,美化人们的生活。

(2)交互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是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确立的,数字技术的产生催生了数字艺术与设计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在媒体中的运用具有传统媒体很难达到的传播信息的快速、高效与反馈特征,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鲜明的交互性特点。

(3)学科交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形成了学科间的互相交叉,但又不能被其他学科与专业替代。

5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既是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学科的发展、设计学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顺应在数字化社会、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实用美术”拓展的生活需要与市场需要。

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在每年15万人左右。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统计,到2011年,全国有155所高校具备开设数字媒体专业资质。高校的本科层次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在传媒类高校开设的数字媒体专业中,把数字媒体分为两个专业,即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类院校开设的主要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综合性大学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很多开设在计算机或软件学院中,等等。

6 华东理工大学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概况

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华东理工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依托上海数字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背景的。上海拥有大量的IT企业、数字媒体企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是较大的。

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发展的角度来看,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全国最早拥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学院之一,随着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学、旅游管理、风景园林、数字媒体艺术等本科专业不断显示出鲜明的特色,为社会培养输送大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院的专业建设强调系统论、突出创造性,强调科学与人文,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提倡设计创造合理、完美的生存、生活方式与空间。学院的整体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基础。

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来看,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包含广告设计的教学)已开设了数年,课程设置中突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培养要求,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与条件。开设数字传媒艺术专业,将会对学院现有专业格局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几方面的需要:

首先,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学院学科发展的需要。

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一步充实设计学科的内涵,增强专业的综合竞争力。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现有工业设计系、艺术设计系、传媒系与旅游管理系,并建立了艺术与设计研究所、广告与品牌文化研究所、居住形态与城市文化研究所、旅游规划与会展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学院有本科专业包括: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等。学院现有工业设计博士点、工业设计工程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计学硕士点、旅游管理硕士点、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点、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等。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加强学科与专业的综合实力。

其次,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学院广告学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广告学专业办学近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与输送了大批广告策划、品牌塑造与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利于广告学专业的转型升级,既是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的需要。

再次,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满足市场对新型人才的需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信息学科、媒体学科、艺术设计学科等学科交叉的新方向,以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为特征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具有艺术素养的现代传媒艺术设计人才,这是社会发展新的需要,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急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影视动画制作公司、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公司、数码艺术公司、形象企划公司、产品设计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等热门行业就业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并形成自己的定位与特色: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理工与文科背景,依托学院的学科优势,面向信息社会,以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作为两大专业方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适应市场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策划、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要素

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设置

数字媒体艺术是通过计算机作为艺术创作基础,具有静态、动态或通过动态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形成的融视、听等综合感官体验为特征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信息时代的特征。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确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的课程的协调组合是很重要的,是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在理论、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基础。

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涉及了科技、艺术设计、传播等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应用。不同的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因学校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在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广告学两大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培养的人才可以在各类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传媒机构、企业等单位从事数字媒体策划、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办学的主要特色在于:

(1)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以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广告学专业作为基础,设立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两大研究方向。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学院学科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系统论、突出创造性,强调科学与人文,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提倡设计创造合理、完美的生存、生活方式与空间。

(2)重视艺文结合、文理结合,学科交叉。既充分发挥华东理工大学在学科领域的优势,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将设计学科、艺术学科的优势融入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上,从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加强与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等的合作。

(3)重视产、学、研的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必须对接产业发展,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尽量吸收产业、行业最新发展的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与企业合作。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等的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对一些传统媒体的数字时代转型有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的角度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二是要求学生对IT技术、网络媒体等的迅速发展具有敏锐性,并通过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的角度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践领域主要包括交互设计、网页设计、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等等。本专业不仅建立完善课程体系,而且主动对接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课程的组合体现理论、知识、基础、方法、素养、设计、制作、管理、实践等教学环节相互有机组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面向社会、经济、文化、数字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富有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3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以我国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等为准。

4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分为两大主干:(1)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2)数字影像及应用。

核心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史、媒体与文化、计算机图像处理、流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数字媒体品牌策划与设计、摄影摄像基础、立体信息处理、影视后期与特效、数字媒体产业运营、数字动画编导制作、网络游戏设计与创作、虚拟现实与交互设计、数字媒体策划、项目管理、毕业设计等。(见图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