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1 16:11: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无形资产的盘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科研院所;资产管理;内控制度;控制要点;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活力所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综合学科优势,提高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有关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财务内控制度是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科研院所应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主要关注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和无形资产,并就这三项主要资产提出了相关的控制要点,揭示了应关注的主要控制风险。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科研院所应从多方面保证固定资产效能的有效发挥,对固定资产使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充分掌握固定资产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避免错误操作导致的资产损坏;固定资产维护工作应当得到强化,无论是日常维护、定期维护、专业维护等,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资产运转正常;对技术落后和产能不足的固定资产,科研院所可根据情况进行更新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和扩大产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固定资产是科研院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源,只有维护好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才能有效促进科研院所整体目标的实现。
(一)固定资产的记录、维护和监控
1、科研院所应当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折旧、改造、盘点等相关内容。固定资产记录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和对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等。固定资产的记录应当完整,记录内容包括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折旧、改造、盘点等相关内容。由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繁多,科研院所应当在具体固定资产上标示固定资产标签,以保证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实物的一一对应,以便查找。
2、科研院所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和大修理计划,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消除安全隐患。应做好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工作。
3、科研院所应当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应加强生产设备的运转监控,建立设备监控系统和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对操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特别是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而言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
(二)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1、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目标做到保持固定资产技术的先进性和科研院所发展的可持续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研院所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可以减轻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成本,增强科研院所效益。
2、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方面,应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不断促进固定资产技术升级,淘汰落后设备。一方面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设备。
(三)固定资产的清查与处置
1、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应建立并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作为实物资产,例行的清查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控制措施。科研院所在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时,应当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组织、程序、频率和要求等内容。通过定期的固定资产清查,可以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清查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损毁、丢失、被盗等情况,清查人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由全体清查人员签字确认清查报告,报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责任,妥善处理盘点差异。
2、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防范资产流失。应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在固定资产处置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关联交易有失公允和处置定价不合理。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还可以集中管理固定资产的处置,采取招投标或拍卖等公开化手段,保证固定资产处置行为的规范性。
(四)固定资产的抵押
1、科研院所应当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管理,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要建立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条件、程序、审批权限和要求等,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管理流程。
2、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对接收的抵押资产的管理,编制专门的资产目录,合理评估抵押资产的价值。科研院所将固定资产用作抵押的,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科研院所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质押手续。
(五)固定资产的投保
科研院所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这要求科研院所应当规范固定资产投保行为,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投保事宜。应当严格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及时办理投保手续。这可以有效避免暗箱操作。
二、存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规范存货管理,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存货取得、原料加工、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明确要求。规范存货管理,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记录,着眼于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控制。现代管理已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传递中的失真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规避手工操作可能存在的弊端。加强会计、出入库等记录,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手段,使工作和控制具备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规范存货管理不能只对存货的个别环节进行管理,应当对存货管理全过程进行管理,防范存货管理的系统性风险。
(一)岗位责任
1、科研院所应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这是有效规范存货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职责权限明确了,才有可能促进相关部门和岗位各负其责,实现存货管理目标。
2、在存货管理中应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健全内部控制的基本手段,存货管理方面的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存货的请购、审批与执行,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存货的保管与相关记录,存货发出的申请、审批与记录,存货处置的申请、审批与记录等。科研院所在分离不相容岗位时,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岗位分离不足的风险,对于一般性的不相容岗位职务可实施岗位职责分离,对于重要的不相容岗位职务可实施部门职责分离。
3、内部除存货管理、监督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他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特别授权。财产保护控制是实物类资产通常采用的基本控制手段,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随意接触存货,会加大存货丢失、毁损的风险,影响存货的安全与完整。
(二)存货验收
1、科研院所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应根据存货的来源和种类特点,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验收程序和查验方法,检查库存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验收无误方可入库。否则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根据情况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后处理。
2、对于自制的存货,除查验数量外,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对不合格品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这主要是由于产品质量在科研院所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决定的,科研院所一般均会将产品质量看成科研院所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在关注产品质量的同时,科研院所也不应疏忽对产品数量的查验,否则也可能导致存货损失。
3、科研院所对于外购的存货,应当重点核对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科研院所可以在必要时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检验。这里要区分两种情况:一是科研院所自身没有检验能力的,可以根据外购存货的重要程度,选择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检验;二是科研院所自身有检验能力的,可由科研院所内部检验部门会同采购、仓储等部门进行联合验收,确定外购存货无误后入库。对于验收不一致的存货,科研院所一般会有多种处理方式,比如货物退回、损失索赔等,具体应该根据对该批存货的利用价值,供求双方协商情况,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后处理。
4、科研院所对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应当根据相关合同或协议,查验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及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协议的约定。对于验收不一致的,一般区别取得方式和途径,经双方协商,并经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处理。
(三)存货保管
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明确存货保管制度的重点内容,包括严格出入库手续、明确储存条件和措施。明确了上述内容,说明科研院所的存货保管制度是健全的。存货保管制度应当以上述基本内容为出发点,定期检查一般不能仅仅依靠主管部门的自查,还应当包括相关部门会同组织的联合检查,只有部门自查和部门外部检查相结合,才能有效监督存货保管措施的落实。
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重点关注存货在不同的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关注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相混淆。关注加强生产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关注应当按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健全防火、防盗、防潮、防变质等管理规范。关注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四)存货发出
1、科研院所应当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对于常规的存货发出和领用,应当事先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审批权限,在存货管理制度或授权制度中明确哪些部门和岗位可以审核批准哪些存货的发出和领用,而未经授权的部门和岗位无权批准存货发出和领用。
2、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实行特别授权。这主要是基于上述存货的重要程度,采用一般授权如果发生错弊,则容易遭受损失或发生安全事故。所谓特别授权,是相对一般授权而言的,比一般授权更加严格,审批级次更高,责任更大。
3、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仓储部门只有验证经有效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后,才能据此发出货物。仓储部门对销售出库通知单,负有检查的验证的职能,只有确认销售出库通知单上的审批手续时有效的,才能执行发货指令,否则应当拒绝执行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处理。
(五)存货记录
1、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做到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这是账实相符的基础,这种定期和不定期的核对,不仅包括保管人员的自我核对,也应包括内部其他人员的独立核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仓储记录与存货变动及库存实物的一致。对于核对中发现的记录与实物不一致的情况,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相关部门在定期对账时,出现核对不一致的情况,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经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在对账后,应当妥善保管好对账记录。
(六)盘点清查
1、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核查存货数量,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存货的盘点清查制度,是存货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加强存货管理、防范存货风险的重要控制措施。科研院所应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盘点周期、盘点组织、盘点流程。
2、科研院所应当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盘点清查,盘点清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存货盘点周期虽由科研院所自定,但并没有限制,全面的盘点清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时间应当放在每年年度终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存货盘点次数。需要注意的是,科研院所的每次存货盘点清查,均要保留书面报告,由参加盘点的人员签字确认,以备日后查验。
3、盘点清查中发现的存货盘盈、盘亏、毁损、闲置以及需要报废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落实并追究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处置。在实际管理中,部分科研院所对存货盘点清查发现的差异,不问缘由一律进行账务处理,这是不对的。只是及时查清异常原因,分清责任,并经批准后处置,才能有效促进存货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管好用好科研院所存货资产。
(七)合理库存
1、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科研院所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存货采购间隔月、当前库存、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科研院所才能建立合理的库存,避免库存过高或过低。库存过高可能导致科研院所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降低科研院所资产的流动性,影响效益的发挥,甚至可能导致存货积压和呆滞;库存过低可能导致科研院所正常的生产经营中断,处于停工状况。
2、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这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采取的手段。这种手段是指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随着科研院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科研院所发展的要求,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被普遍采用。在科研院所确认合理库存时,同样也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三、无形资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应当分类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落实无形资产管理责任。针对各类无形资产的特点,分别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对无形资产的取得、培育、推广、保护、清查、处置等内容进行明确和规范,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无形资产的管理目标应当促进无形资产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科研院所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科研院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科研院所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的有效利用,已成为科研院所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无形资产的权属
1、科研院所应当对各类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进行梳理,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防范侵权行为和法律风险。这要求科研院所全面梳理无形资产权属关系。科研院所通过无形资产权属关系的梳理,明确界定哪些无形资产属于科研院所所有,要求科研院所妥善保管好无形资产权属证明,建立无形资产清册。在无形资产的利用过程中,科研院所应当实时监控和防范无形资产领域的侵权行为,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法律风险。
2、对于无形资产具有保密性质的,科研院所应当采取严格保密措施,严防泄露商业秘密。这就要求科研院所对具有保密性质的无形资产采取保密措施。一般来说,科研院所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源,保护好科研院所商业秘密不被泄露,对企业至关重要。保秘的一般措施包括:建立保密制度;资料密级标示;加强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合同;订立保密协议;加强保卫措施;限制外人参观生产技术过程;安装监控;派专人封存和保管有关资料,等等。
(二)无形资产品牌维护和提升
1、科研院所应当重视品牌建设。提高打造和提升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对科研院所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科研院所有众多品牌,但主业品牌应当得到优先发展,成为科研院所的核心品牌,还应同时加强商誉管理。
2、科研院所应当通过提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等多种方式,不断打造和培育主业品牌,切实维护和提升科研院所品牌的社会认可度。维护和提升品牌的基本途径,就是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只有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科研院所品牌才能被社会认可。同时注意及时更新品牌市场形象、创新品牌运营模式、注重品牌的法律维护等。
(三)无形资产的更新
1、要求科研院所淘汰落后技术,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更新换代。不断地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是科研院所具备旺盛生命力的源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研院所只有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淘汰落后技术,促进技术更新换代,才能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摘 要:内部控制在经济社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内部控制也在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发展完善。发挥着其自身的重要目的,即帮助组织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而企业内控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企业内控体系得以持续、有效的改进,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控中关于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体系结构的健全性和执行绩效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建立并不断加强企业内控体系。笔者在对大型国企A公司情况进行调查后,对A公司货币资金及生产循环关键控制点进行设计。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设计;关键控制点
A公司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家大型企业,发展于 1897年成立的xx工程局,具有其专业的一级资质。总资产20多亿元;拥有专业类型的固定资产数量与生产能力在国内同行居首位;为中国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A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港口航道疏浚等多项,同时兼营投资、房地产开发等业务。
多年来,A公司施工足迹遍布中国沿海30多个港口,以及包括东南亚、中东在内的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这些区域的交通和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推动了名族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A公司先后荣获了中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工程奖”在内的多项荣誉,信用等级也一直受到国家金融机构的认可。
另A公司的组织规模比较庞大,涉及的主营业务面比较广,施工足迹遍布中国数十个港口、世界十余个国家,这样也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设计及其评价产生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笔者在对大型国企A公司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后,审计对A公司货币资金及生产与仓储循环关键控制点进行设计。以达到使其内控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一、货币资金循环关键控制点设计
(一)银行账户管理。在该流程中重点关注银行余额调节表有无经管理层恰当审核,重视由于银行存款余额账实不符,导致资产可能被盗用所产生的风险。具体做到每月,会计核算处或各独立核算单位财务负责人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复核签字,对大额、异常的调节项进行询问、检查,确保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正确、差异原因已查明、账务调整(如有)正确。
(二)现金管理。在该流程中重点关注现金有无定期进行盘点,重视由于库存现金余额账实不符所产生的风险。出纳人员一定遵守现金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对现金账目日清月结,定期盘点,财务部出纳每月进行一次现金盘点并编制《现金盘点表》,由财务管理会计监盘并在《现金盘点表》签字,发现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不符时,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三)银行票据管理。在该流程中重点关注汇票信息有无被完整登记并经定期复核,重视由于票据未妥善保管及使用,从而导致账实不符所产生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做到汇票由出纳锁在保险柜内,资金管理部资金岗建立《银行汇票台账》,登记汇票使用及收到工程款汇票的信息;资金管理部部经理每月复核《银行汇票台账》并签字,确保票据在到期日及时支付/承兑,不会产生逾期汇票。
(四)费用报销。在该流程中重点关注费用报销账务处理是否完整准确,尽量避免出现由于费用报销账务处理不准确,导致财务报表不准确。这就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处制证岗复核收到的《费用报销申请单》和相关票据,并编制费用报销入账凭证;月末结账前,财务部审核岗(独立于凭证编制人员)审核费用报销入账凭证,检查确保凭证内容与《费用报销申请单》、发票等一致,入账期间正确。
(五)员工借款。在该流程中重点关注长期挂账借款是否被监控并予以解决,尽量避免出现长期挂帐的借款无法收回,可能导致的坏账风险。这就要求财务部xx会计每月末在财务系统中查询借款明细账,查看是否有员工未及时还款,对于逾期未还款的进行催收;财务部xx会计针对复核结果编制《借款复核记录表》,列明各借款的到期日、处理结果;财务经理定期查看《借款复核记录表》,对发现的逾期情况处理结果或发现异常事项进行检查和处理。
二、生产与仓储循环关键控制点设计
(一)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
对于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管理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固定资产新增(不包括由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新增)是否经过合理授权、折旧的计提是否完整准确、无形资产摊销是否完整准确、固定资产入账是否准确、及时。防止出现由于固定资产新增(不包括由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新增)未经过合理的授权从而影响其真实有效性,导致未经授权的采购、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未经过合理的授权与校验,从而影响其真实有效性,导致固定资产折旧的不准确、无形资产摊销未经过合理的授权与校验,从而影响其真实有效性,导致固定资产折旧的不准确、固定资产凭证金额不正确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等风险。
这就要求企业设计如下控制措施:
1、公司固定资产采购部门经理审批由本部门采购申请人员填写的《固定资产购置申请书》并签字确认;公司总会计师、财务经理、总经理审批由本部门采购申请人员填写的《固定资产购置请示批复单》并签字确认;根据《xx制度规定》:xx金额以上的固定资产还需由局本部xx审批《固定资产购置请示批复单》,以确保新增固定资产的合理性。
2、xx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企业会计政策将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实现设定好各类的固定资产卡片,预先设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由财务部固定资产会计岗录入固定资产系统自动进行固定资产的原值录入系统后,系统进行自动计算。会计人员定期导出系统折旧计算表,经财务经理审核。
3、xx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企业会计政策,预先设定无形资产摊销政策,由财务部资产管理会计岗录入无形资产系统自动进行无形资产的原值录入系统后,系统进行自动计算。会计人员定期导出系统无形资产摊销计算表,经财务经理审核。
4、月末结账前,公司财务部审核岗(独立于凭证编制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固定资产相关会计凭证审核,检查确保凭证内容与后附支持性文件一致、费用记录在正确的期间。
(二)存货管理
对于存货管理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存货出库是否经过合理审批、周转材料出库的台账处理是否及时准确、材料台账与财务账的记录是否一致、存货盘点报告是否经过合理审批、存货盘点差异记账是否及时准确、存货的入账是否及时准确。防止出现由于存货出库未经过合理审批,将造成不合理的材料出库,影响存货出库的有效性、账务处理不及时准确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等风险。
这就要求企业设计如下控制措施:
1、公司xx部门xx岗审批由办事处项目部根据施工进展填写的《物料申请单》并签字确认;公司物资管理部仓库负责人及公司物资管理部门经理依次审批由xx部门xx岗根据《物料申请单》填写的《出库单》并签字确认,以确保存货出库经过了合理审批。
2、公司物资管理部物资管理岗根据《出库单》登记《周转材料统计报表》并汇总《周转材料摊销额计算表》记录摊销情况;公司xx部xx岗复核《周转材料统计表》及《周转材料摊销额计算表》并签字确认,以确保周转材料出库摊销正确;经复核通过的《周转材料摊销额计算表》提交财务部,供成本摊销使用。
3、每月1号,公司财务部总账岗将物资管理部门汇总提交的《物资收发存报表》与财务账面余额进行比对,以确认材料台账与财务账的记录是否一致,若出现差异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并记录差异原因及跟进结果。
4、《存货盘点报告》中记录了从财务账到实物的数量、质量,以及是否一致,差异及原因、涉及金额、解决方式;盘点人员在《存货盘点报告》上签字确认;公司财务部门经理和物资管理部经理审核的《存货盘点报告》并签字确认,以确保存货盘点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公司财务部制证岗核对存货盘点数与存货明细账,计算盘点差异并对盘点差异进行调查后,编制《会计凭证》;公司财务部审核岗(独立于凭证编制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凭证审核,检查确保凭证内容与《xx》一致、费用记录在正确的期间。
6、月末结账前,公司财务部审核岗(独立于凭证编制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存货相关会计凭证审核,检查确保凭证内容与后附支持性文件一致、费用记录在正确的期间。
(1.山东黄河信息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3;2.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3)
【摘 要】稳健性原则可以对企业利润在数额上和时间上进行调节,企业利润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处理好当期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关系,对会计稳健性原则应用需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原则;坏账
1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含义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它可以理解为是对会计人员在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充分考虑了相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及配比原则等其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按会计不确定性程度大小"谨慎"的选用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一种要求。
2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在实际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2.1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稳健原则的典型方法
这一原则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主要依据,可以真正体现出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的特征。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将市价定义为可变现净值。所谓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余额,而不是指存货的现行售价。当市价低于存货成本时,意味着企业持有的存货将导致一定的损失,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抵消,列入当期损益。如果仍按成本计价可能不能反映其实际所拥有的价值,甚至会出现资产浮夸的现象。为了稳健反应存货的价值,应以市价取代历史成本计算期末存货的价值。
2.1.1 坏账准备
《准则》扩大了计提坏账准备范围,即除应收账款外,其他应收款也列入了计提的范围;计提比例和计提方法均由企业自主合理确定,这就给企业增加了选择的空间,有利于企业抵御坏账损失产生的风险。
2.1.2 存货跌价准备
《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中,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即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
2.1.3 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减值准备
《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予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按照所确认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商誉项目按照减去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反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2.1.4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预计发生减值时,应当根据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应当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期末余额,减去“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瓿后的金额填列。
另外,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随意转回。
2.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上也体现出稳健性原则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直线折旧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两大类。许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能大,利用率高,修理费用小,收入多,而设备的后期则相反,因而在设备使用初期加速折旧,计提较多的折旧能使收入与费用更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
2.3 待摊费用的摊销
《准则》规定,待摊费用应在一年内摊销完毕,但如果待摊费用所应摊销的项目,不能再为企业带来利益,应将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2.4 待处理财产损益要当年处理完毕
《准则》规定:存货、固定资产应当定期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盘点结果如果与账面记录不符,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及类似机构批准后,应在期末结账前计入当期损益,不允许列示于资产方。这样,企业对长期积压贬值、变现能力差,账面成本高于市价的存货和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的处理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可确保这两项资产的变现能力。
2.5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必须在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时才能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其中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例如,如果在销售过程中由于某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商品销售价格发生变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商品销售价格未确定前通常不应确认商品销售收入;而且根据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如果有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不能够合理地估计,企业不应确认收人,已收到的价款应确认为负债。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
2.6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规定: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例如,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则应将其报废并予转销,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损益。
3 关于稳健性原则正确运用的几点思考
实行稳健性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3.1 体现稳健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在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适度把握是关键。“适度”意味着要在有充分证据表明相关经济利益流入和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将资产或收益予以反映;反之,则不反映负债或损失。“透度”把握不准,不仅会导致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与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相关,更严重的是可能误导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各项决策,甚至扰乱会计市场,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3.2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贯彻和运用的行为主体。应保证会计人员在应用稳健性原则时把握好“度”,只有会计人员准确把握稳健性原则的实质,提高其判断能力,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才能力求做到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和随意。
3.3 税收因素
1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行政单位会计对于合理有效地监督行政单位的运行,对于相关部门做出经济决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行政单位会计也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就指出,要“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基层行政单位会计是行政单位会计的工作基础和决策数据来源,是行政单位会计能否良好运行的根本点和突破点,基层行政单位会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另外,近年来对基层行政单位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财政部2013年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要求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不仅应做好账务处理工作,还要发挥好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控制的职能。
现阶段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比较普遍的有:
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存货核算不明晰,管理不到位;非流动资产核算不明晰,管理不到位;应缴款项和往来款项核算不明晰,管理不到位;收支、结转和结余核算不明晰,管理不到位;财务报表的编制不规范,报送不及时,所提供的数据不具有参考价值;新会计制度下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确认不谨慎。当然,现阶段基层行政单位会计还面临一些如会计人员配备较少,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新旧会计制度差异较大等客观困难。
2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加强本单位财务监督制度建设
财务部2012年颁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提出基层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同时规定基层行政单位财务监督要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管理情况的监督。基层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制度。
基层行政单位监督制度对于规范基层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明确人员权责、加强资产管理、规范资金拨付、严格报销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加强基层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能力,保证基层行政单位廉洁高效地运行,保证基层行政单位所负责项目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基层行政单位工作较繁杂,财务监督人员较少,其制定的财务监督制度应简洁明了,切实可行,但至少应包含有对本单位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和权限、会计记录控制、资产控制、资金拨付控制、经费核销控制、项目资金管理、基建资金管理、预决算控制、工作报告等方面的规定。
基层行政单位应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财务监督制度,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已制定财务监督制度的要仔细检查相关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健全、是否合理可行,必要时要做出修订。基层行政单位还应在本单位内部定期组织学习财务监督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保证财务监督制度落到实处。
22加强存货的核算与管理
新制度将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下的“库存材料”科目替换为“存货”科目,“存货”科目的核算范围较原有“库存材料”有所扩大,充分说明了财政部对行政单位存货管理的重视。加强存货管理对于严格存货领用,妥善保管存货,存货盘亏损毁责任追查、存货长效监察机制的建立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行政单位购入的物资和用品较多,既有不纳入存货核算的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又有要纳入存货核算的办公用品、未达到固定资产计量标准的低值办公家具、专用物资等。行政单位会计人员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哪些物资要纳入存货核算,确定其初始价值后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每个会计期间终了,要做好存货本期领用清点和盘点工作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同时,应按存货的种类、规格和保管地点对存货进行明细核算。
221存货增加时的会计处理
存货增加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如下分录: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办公费/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借:存货
贷:资产基金――存货
222存货领用时的会计处理
一个会计期间终了,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应对本期领用存货数进行清点,编制如下分录:
借:资产基金――存货
贷:存货
223存货盘亏时的会计处理
对于本期存货发生的盘亏损失,查明原因后,编制如下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存货
借:资产基金――存货
其他应收款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24存货的明细核算
会计人员可以设立存货辅助账,通过存货辅助账对存货进行明细核算。存货辅助账应包括存货名称、计量单位、取得方式、期初数量和金额、本期购买数量和金额、本期耗用数量和金额、期末数量和金额、盘盈盘亏数量和金额、盘点人等条目。会计人员应在存货购进、清点和盘点时,在存货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并及时与存货实存情况进行核对。如果基层行政单位采用电子报表填列存货辅助账,并在账页内设置取数公式,相关处理就比较方便了。
在对存货进行核算与管理时,既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又要考虑会计计量和资产管理的连续性和简便性。
23加强非流动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231非流动资产增加时的会计处理
分类、计量和录入非流动资产是对非流动资产进行管理的开始,对于提高其管理水平,细化其管理责任,监督其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基层行政单位的非流动资产较多,包括办公家具、办公软件、专用物资、专用器械、在建工程等,会计人员首先要做的是通过查阅采购发票、实地勘察等手段,依照定义将本期增加的非流动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准确计量其初始金额后做出会计处理。
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在分类时,应注意到不能够增加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修缮、维护不计入在建工程核算;办公软件因为其本身不具有实物载体的特性,应作为无形资产而不是固定资产来核算;在建工程既要在会计账套中进行核算,又按照基建会计处理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
(1)固定资产在取得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如下分录: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办公费/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借:固定资产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2)在建工程在建设和安装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如下分录: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办公费/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借:在建工程
贷: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3)无形资产在取得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如下分录: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办公费/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借:无形资产
贷: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232固定资产折旧盘亏和无形资产摊销时的会计处理
本期固定资产发生的折旧,编制如下分录:
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本期固定资产发生的盘亏损失,查明原因后,编制如下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固定资产
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其他应收款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本期无形资产发生的摊销,编制如下分录:
借: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
233在建工程完工和毁损的核算
在建工程完工后,编制如下分录:
借: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借:固定资产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发生的盘亏损失,查明原因后,编制如下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在建工程
借: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其他应收款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3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的明细核算
会计人员应按固定资产类别、项目和使用部门等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应按具体工程项目等对在建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应按无形资产的类别、项目等对无形资产进行明细核算。
会计人可以设立固定资产辅助账,通过固定资产辅助账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辅助账应包括资产分类名称及代码、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品牌、取得方式、取得日期、折旧方式、法定折旧月数、期初已提折旧月数、购入价值、期初折旧、本期折旧、折旧合计、资产净值、使用部门、保管人、盘点人等条目。固定资产购进、折旧、后续支出和处置时,会计人员应在固定资产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并及时与固定资产实存情况进行核对。
会计人员可以设立在建工程辅助账,通过在建工程辅助账对在建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在建工程辅助账应包括工程名称、建造方式、建造开始日期、建造时限等条目。在建工程在开始建造、发生后续费用和转为固定资产时,会计人员应在在建工程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并及时与在建工程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核对。
会计人员可以设立无形资产辅助账,通过无形资产辅助账对无形资产进行明细核算。无形资产辅助账应包括资产名称、取得方式、取得日期、摊销方式、法定摊销月数、期初已提摊销月数、购入价值、期初摊销、本期摊销、摊销合计、资产净值、使用部门、保管人、盘点人等条目。无形资产购进、摊销、后续支出和处置时,会计人员应在无形资产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并及时与无形资产实存情况进行核对。
如果基层行政单位采用电子报表填列上述辅助账,并在账页内设置取数公式,相关处理就比较方便了。
在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进行核算与管理时,既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又要考虑会计计量和资产管理的连续性与简便性。
24加强应缴款项和往来款项的核算与管理
241加强应缴款项的核算与管理
新制度撤销了“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增加了应缴财政款科目。新制度下,基层行政单位应缴款项被界定为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取的应上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包括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其他应缴财政的资金等。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应继续做好应缴财政款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并对应缴财政款进行明细核算,便于管理和按时清缴。
建议会计人员设立应缴款项辅助账,应缴款项辅助账应包括收入名称、收入明细、凭证字号、金额等条目,应缴款项增加、减少和核销时,会计人员应在应缴款项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
242往来款项管理
新制度撤销了“暂付款”科目和“暂存款”科目,增加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对往来款项会计核算的明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在核算每一笔往来款项时,应根据其性质及实际收还款时限将其计入相应科目进行核算。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按进度支付的工程款应作为预付账款核算,工程审验结束后再及时核销。
(1)发生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如下分录:
借:预付款项
贷:资产基金――预付款项
借: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审验结束后编制如下分录:
借:资产基金――预付款项
贷:预付款项
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应对往来款项进行明细核算,建议会计人员设立往来款项辅助账,往来款项辅助账应包括对方单位名称、发生事由、凭证字号、金额等条目,往来款项增加、减少和核销时,会计人员应在往来款项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并及时与往来款项实存情况进行核对。
25加强收支、结转和结余的核算与管理
基层行政单位做好收支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对于掌握本单位资金的使用和结转结余情况,防止资金的流失和滞留,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新制度在收支科目上调整不大,但撤销了“结余”科目,增加了“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资金结转结余时既要区分财政拨款资金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资金结转结余,又要区分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
251收支、结转和结余科目的设置
在收支科目的设置上,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应在“财政拨款收入”、“其他收入”、“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科目下设置下级科目,做到将基本收支与项目收支分开核算,将项目收支按项目分开核算,将财政拨款资金收支与其他渠道来源资金收支分开核算,将本单位经费与拨给下级预算单位的经费分开核算。
会计人员在设置收支科目时还要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收入科目与支出科目一一对应,收支科目清楚明了、不重复,收支科目有利于本单位所实施项目的核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不等同于会计科目,其在会计账套中的作用更多地在于明细核算。
在结转结余科目的设置上,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应在“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下设置下级科目,做到将其他渠道来源资金的结转结余与财政拨款拨入资金的结转结余分开核算,将本单位经费的结转结余与拨给下级预算单位经费的结转结余分开核算,将基本收支的结转结余与项目收支的结转结余分开核算。
252收支、结转和结余的管理
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要做好资金收支的监督管理工作。会计人员应与业务经办人员加强对接,检查项目的实施情况,收款方账户信息等相关财务信息,审查无误后方可拨付款项,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效益。特殊情况如涉及政府补助的,要对被补助单位是否符合补助要求进行检查;拨付给下级预算单位的项目资金,要检查项目的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基层行政单位负责人和业务经办人员对会计人员的该项工作应予以支持。
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还应做好重点项目的明细核算工作,建议会计人员设立各项目的收支明细账,收支明细账可采用三栏式明细账,具体应包括日期、摘要、凭证字号、收到金额、支出金额、结余金额、结余方向等条目。会计人员应在对项目资金收支情况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填列该收支明细账。
每年度终了,基层行政单位应做好本年度资金收支的期末结转结余工作,根据每一笔剩余资金的属性,将其结转到相应科目。一般情况下,项目审验完成后的剩余资金和基本收支剩余资金均应作为结余资金核算。
26做好财务报表的报送工作
行政单位财务报表是整体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重要的资料,也是判断单位财务制度是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依据。新制度将财务报表定性为“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充分肯定了财务报表的作用。定期报送符合规定并具有实际效用的财务报表有助于业务经办人员了解相关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有助于本单位负责人、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全面了解本单位当期财务运行情况,有助于行政单位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新会计制度规定基层行政单位应在会计期间终了编制本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等财务报表。考虑到基层行政单位期末结转工作一般以年为单位这一实际情况,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应在会计年度终了进行,力求全面完整,真实准确。
为及时掌握本单位资金使用情况,会计人员还应在每会计年度终了编制资金使用情况表、存量资金情况表和对本单位财务情况进行说明的报告性文件。资金使用情况表应包括当前会计年度到位的或以前年度到位但和当前会计年度相关的各笔资金的到位金额、使用金额、结余金额,存量资金情况表应包括本单位所有存量资金的明细情况,报告性文件应包括对本单位当前会计年度资产情况、负债情况、收入支出情况、结转和结余情况、财务监督工作运行情况等财务情况的说明。
如果基层行政单位有其他规定的,在不影响上述报表报送的基础上,遵从相关规定。对于收入来源渠道较多的基层行政单位建议在收支情况表中按照来源渠道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分表列示并编制汇总表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汇总。
27做好新制度下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的确认工作
根据财政部2013年印发的《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行政单位要将2013年12月31日原账中各会计科目余额按照该规定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的确定成为了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会计人员在进行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的确定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1)存货和非流动资产的期初余额调整。会计人员应按照新的分类标准将原有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进行盘点和计量,得到汇总数后,分别作为新制度下各科目的期初余额。
(2)往来款项的期初余额调整。会计人员应根据原“暂付款”、“暂存款”科目下核算的往来款项的性质将其进行拆分,分别作为新制度下各科目的期初余额。
(3)结转结余科目的期初余额调整。会计人员应根据原“结余”科目下核算的结转结余资金的性质将其进行拆分,分别作为新制度下各科目的期初余额。
资产评估机构在进行评估作价时,往往采用与审计方法相同或相似的程序,如监盘、函证、抽样、测试等。而审计机构在审计时,需要采用公允价值测试资产价值,并据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这与评估并无很大区别。这样,就使评估与审计结下不解之缘。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处理好评估与审计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评估和审计的效率与质量。笔者根据数次评估同时进行审计的实践。认为评估与审计存在着分工协作、在业务报告中相互包容的需要。
本文中的“包容”,即是资产评估与审计相互包含与容纳的涵义。
一、资产评估与审计穿插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当企业委托同时进行资产评估与审计时,这一“同时”往往不是从同一起点日期开始平行进行的。但资产评估与审计,往往需要在同一时点对同一项资产同时进行评估作价与审计调整。而当所得出的“评估价值”与“审计核实数”(以下简称“审定数”)不相一致而形成“撞车”时,会使委托单位无所适从。
资产评估与审计都需要对债权、债务实有数额进行认定,但两者认定的结果往往不相一致。资产评估与审计都需要确定各类实物资产的实际价值,但两者认定的结果也往往不相一致。例如,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用了很长篇幅叙述非同一般的控制下企业合并时资产公允价值确定的原则和方法。而采用资产评估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时自有一套方法。审计中用补提折旧或冲回已提折旧的方法核实固定资产净值,用计提减值准备来冲减实物资产账面价值,但实际上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反映实物资产的价值状况。至于冷背、变质存货的变价。实物资产的盘盈等价值的确定,审计中的方法也不如资产评估中的方法可靠。
因此,资产评估与审计需要协作,既可避免“撞车”,还可各自弃短就长,从而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资产评估、审计同时进行时协作与分工的总原则
1、协调时点
审计的报表截止日与资产评估的基准日宜采用同一时点,这样,被审计、评估单位某日的资产与负债可以成为审计与评估统一的对象,便于进行协作。
2、数据衔接
无论是资产评估报告使用审计结果,还是审计报告使用资产评估的结果,都必须妥善处理数据的衔接问题。资产评估应以审计的“终点”为评估的“起点”,即在已得出的“审定数”基础上进行评估:而审计则应以评估的“终点”作为审计的“起点”,即在已得出的评估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审计。出具报告时,如评估人员不认同审计结果,可以在评估过程中调整;如审计人员不认同评估结果,可在审计过程中调整。但评估人员与审计人员在进行这样的调整时,都应当慎重。
3、分工协作
当资产评估在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企业的整体价值时,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债券投资、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不具实物形态的各资产项目,以及全部负债等由审计负责查验核实其具体数额,如无特殊情况存在,应包容审计的结果。
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股票投资等权益性资产,应由审计查验核实数量或原始成本(账面价值),其实际价值的确定则由评估负责。审计时应充分考虑与包容评估结果。实物资产及有价证券中凡是清理盘点时数量减少或已无实物形态的,均应在审计中予以减值处理。
当资产评估与审计分别由两家中介机构承办时,评估机构可在审计时派员参加审计过程,其中如果评估只涉及实物资产和上市证券,则可由审计和评估机构分别派员,联合确认所评估资产的数量或历史成本。
三、具体操作
(一)实物资产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1、审计实物资产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实物盘点。盘盈及账外的实物资产,可评估作价计入资产。
2、折旧项目审计时,均不作补提或冲回的审计处理,累计折旧额(重置价值与评估价值的差额)的最终认定也应由评估完成。
3、在建工程项目审计时,有实物形态的,或按成本继续保留余额,或转入固定资产项目,实物交由评估最后确定价值:无实物形态存在又不能为以后经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审计时应报批核销,不作评估。
4、存货的成本差异、进销差价、跌价准备等调整账户,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账户,审计时般将其作为一个总账科目,其金额转入相关被调整科目。企业还在持续经营的,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可不作变动,留待资产评估时再根据存货估价作适当调整。
5、存货中的在途存货,即“材料(商品)采购”、“物资采购”项目,审计时如发现已逾期但供货方并未实际发货,应转入“其他应收款”项目进行审计处理。
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可参照在建工程的方法进行审计与评估。
(二)无形资产,股权投资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1、如果无形资产的财产权利还存在,应列入评估;如果相应的财产权利已不存在,则应在审计中核销。
2、股票投资、债券投资以及其他股权投资审计时,应实际盘点实有股数并与账面记录核对,如发生盘盈盘亏,查明原因后按账面成本或面值调整投资额并列入审计盈亏,尔后转入评估。
当这些投资的价值确定需要利用所投资单位的审计报告,甚至需要对所投资单位实施审计时,评估可以使用审计的结果。对于上市的股票、债券,则应按证券市场价格通过评估确定,也可以通过审计与评估的双方机构协商确定。
(三)债权、债务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债权、债务的审计评估,除债券投资外,均应由审计负责实施。
四、审计、评估报告的相关揭示
在资产评估与审计使用双方的工作结果时必须在审计报告与评估报告中作明确揭示:
(1)在审计先于资产评估前进行时,审计报告可在说明段作类似如下内容的说明:“本次审计采用了先审计后评估的方法,本报告中列举的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的审定数,是以实地盘存数与账面成本价为基础得出;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则以清查核对后的账面价值计算。上述资产的实际价值将由资产评估确定”。而后完成的评估报告中可在计价原则和计价方法段作类似如下内容的说明:“应收款项、货币资金、长短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负债各项目、资本公积外的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评估价值,除有特殊情况的个别子细目以外,均以同一基准日的审定数为准”。
(2)在资产评估先于审计进行前时,在审计报告中应作这样的说明:“在我们实施审计程序的同时,委托方还委托××资产评估机构(或本所)对被审计单位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进行了评估,本报告披露的上述资产的价值,均采用了评估报告的相关数据”。
五、存在的问题
资产评估机构在进行评估作价时,往往采用与审计方法相同或相似的程序,如监盘、函证、抽样、测试等。而审计机构在审计时,需要采用公允价值测试资产价值,并据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这与评估并无很大区别。这样,就使评估与审计结下不解之缘。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处理好评估与审计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评估和审计的效率与质量。笔者根据数次评估同时进行审计的实践。认为评估与审计存在着分工协作、在业务报告中相互包容的需要。
本文中的“包容”,即是资产评估与审计相互包含与容纳的涵义。
一、资产评估与审计穿插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当企业委托同时进行资产评估与审计时,这一“同时”往往不是从同一起点日期开始平行进行的。但资产评估与审计,往往需要在同一时点对同一项资产同时进行评估作价与审计调整。而当所得出的“评估价值”与“审计核实数”(以下简称“审定数”)不相一致而形成“撞车”时,会使委托单位无所适从。
资产评估与审计都需要对债权、债务实有数额进行认定,但两者认定的结果往往不相一致。资产评估与审计都需要确定各类实物资产的实际价值,但两者认定的结果也往往不相一致。例如,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用了很长篇幅叙述非同一般的控制下企业合并时资产公允价值确定的原则和方法。而采用资产评估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时自有一套方法。审计中用补提折旧或冲回已提折旧的方法核实固定资产净值,用计提减值准备来冲减实物资产账面价值,但实际上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反映实物资产的价值状况。至于冷背、变质存货的变价。实物资产的盘盈等价值的确定,审计中的方法也不如资产评估中的方法可靠。
因此,资产评估与审计需要协作,既可避免“撞车”,还可各自弃短就长,从而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资产评估、审计同时进行时协作与分工的总原则
1、协调时点
审计的报表截止日与资产评估的基准日宜采用同一时点,这样,被审计、评估单位某日的资产与负债可以成为审计与评估统一的对象,便于进行协作。
2、数据衔接
无论是资产评估报告使用审计结果,还是审计报告使用资产评估的结果,都必须妥善处理数据的衔接问题。资产评估应以审计的“终点”为评估的“起点”,即在已得出的“审定数”基础上进行评估:而审计则应以评估的“终点”作为审计的“起点”,即在已得出的评估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审计。出具报告时,如评估人员不认同审计结果,可以在评估过程中调整;如审计人员不认同评估结果,可在审计过程中调整。但评估人员与审计人员在进行这样的调整时,都应当慎重。
3、分工协作
当资产评估在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企业的整体价值时,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债券投资、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不具实物形态的各资产项目,以及全部负债等由审计负责查验核实其具体数额,如无特殊情况存在,应包容审计的结果。
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股票投资等权益性资产,应由审计查验核实数量或原始成本(账面价值),其实际价值的确定则由评估负责。审计时应充分考虑与包容评估结果。实物资产及有价证券中凡是清理盘点时数量减少或已无实物形态的,均应在审计中予以减值处理。
当资产评估与审计分别由两家中介机构承办时,评估机构可在审计时派员参加审计过程,其中如果评估只涉及实物资产和上市证券,则可由审计和评估机构分别派员,联合确认所评估资产的数量或历史成本。
三、具体操作
(一)实物资产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1、审计实物资产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实物盘点。盘盈及账外的实物资产,可评估作价计入资产。
2、折旧项目审计时,均不作补提或冲回的审计处理,累计折旧额(重置价值与评估价值的差额)的最终认定也应由评估完成。
3、在建工程项目审计时,有实物形态的,或按成本继续保留余额,或转入固定资产项目,实物交由评估最后确定价值:无实物形态存在又不能为以后经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审计时应报批核销,不作评估。
4、存货的成本差异、进销差价、跌价准备等调整账户,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账户,审计时般将其作为一个总账科目,其金额转入相关被调整科目。企业还在持续经营的,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可不作变动,留待资产评估时再根据存货估价作适当调整。
5、存货中的在途存货,即“材料(商品)采购”、“物资采购”项目,审计时如发现已逾期但供货方并未实际发货,应转入“其他应收款”项目进行审计处理。
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可参照在建工程的方法进行审计与评估。
(二)无形资产,股权投资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1、如果无形资产的财产权利还存在,应列入评估;如果相应的财产权利已不存在,则应在审计中核销。
2、股票投资、债券投资以及其他股权投资审计时,应实际盘点实有股数并与账面记录核对,如发生盘盈盘亏,查明原因后按账面成本或面值调整投资额并列入审计盈亏,尔后转入评估。
当这些投资的价值确定需要利用所投资单位的审计报告,甚至需要对所投资单位实施审计时,评估可以使用审计的结果。对于上市的股票、债券,则应按证券市场价格通过评估确定,也可以通过审计与评估的双方机构协商确定。
(三)债权、债务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债权、债务的审计评估,除债券投资外,均应由审计负责实施。
四、审计、评估报告的相关揭示
在资产评估与审计使用双方的工作结果时必须在审计报告与评估报告中作明确揭示:
(1)在审计先于资产评估前进行时,审计报告可在说明段作类似如下内容的说明:“本次审计采用了先审计后评估的方法,本报告中列举的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的审定数,是以实地盘存数与账面成本价为基础得出;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则以清查核对后的账面价值计算。上述资产的实际价值将由资产评估确定”。而后完成的评估报告中可在计价原则和计价方法段作类似如下内容的说明:“应收款项、货币资金、长短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负债各项目、资本公积外的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评估价值,除有特殊情况的个别子细目以外,均以同一基准日的审定数为准”。
(2)在资产评估先于审计进行前时,在审计报告中应作这样的说明:“在我们实施审计程序的同时,委托方还委托××资产评估机构(或本所)对被审计单位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进行了评估,本报告披露的上述资产的价值,均采用了评估报告的相关数据”。
五、存在的问题
当企业委托同时进行资产评估与审计时,这一“同时”往往不是从同一起点日期开始平行进行的。但资产评估与审计,往往需要在同一时点对同一项资产同时进行评估作价与审计调整。而当所得出的“评估价值”与“审计核实数”(以下简称“审定数”)不相一致而形成“撞车”时,会使委托单位无所适从。
资产评估与审计都需要对债权、债务实有数额进行认定,但两者认定的结果往往不相一致。资产评估与审计都需要确定各类实物资产的实际价值,但两者认定的结果也往往不相一致。例如,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用了很长篇幅叙述非同一般的控制下企业合并时资产公允价值确定的原则和方法。而采用资产评估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时自有一套方法。审计中用补提折旧或冲回已提折旧的方法核实固定资产净值,用计提减值准备来冲减实物资产账面价值,但实际上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反映实物资产的价值状况。至于冷背、变质存货的变价。实物资产的盘盈等价值的确定,审计中的方法也不如资产评估中的方法可靠。
因此,资产评估与审计需要协作,既可避免“撞车”,还可各自弃短就长,从而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资产评估、审计同时进行时协作与分工的总原则
1、协调时点
审计的报表截止日与资产评估的基准日宜采用同一时点,这样,被审计、评估单位某日的资产与负债可以成为审计与评估统一的对象,便于进行协作。
2、数据衔接
无论是资产评估报告使用审计结果,还是审计报告使用资产评估的结果,都必须妥善处理数据的衔接问题。资产评估应以审计的“终点”为评估的“起点”,即在已得出的“审定数”基础上进行评估:而审计则应以评估的“终点”作为审计的“起点”,即在已得出的评估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审计。出具报告时,如评估人员不认同审计结果,可以在评估过程中调整;如审计人员不认同评估结果,可在审计过程中调整。但评估人员与审计人员在进行这样的调整时,都应当慎重。
3、分工协作
当资产评估在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企业的整体价值时,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债券投资、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不具实物形态的各资产项目,以及全部负债等由审计负责查验核实其具体数额,如无特殊情况存在,应包容审计的结果。
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股票投资等权益性资产,应由审计查验核实数量或原始成本(账面价值),其实际价值的确定则由评估负责。审计时应充分考虑与包容评估结果。实物资产及有价证券中凡是清理盘点时数量减少或已无实物形态的,均应在审计中予以减值处理。
当资产评估与审计分别由两家中介机构承办时,评估机构可在审计时派员参加审计过程,其中如果评估只涉及实物资产和上市证券,则可由审计和评估机构分别派员,联合确认所评估资产的数量或历史成本。
三、具体操作
(一)实物资产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1、审计实物资产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实物盘点。盘盈及账外的实物资产,可评估作价计入资产。
2、折旧项目审计时,均不作补提或冲回的审计处理,累计折旧额(重置价值与评估价值的差额)的最终认定也应由评估完成。
3、在建工程项目审计时,有实物形态的,或按成本继续保留余额,或转入固定资产项目,实物交由评估最后确定价值:无实物形态存在又不能为以后经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审计时应报批核销,不作评估。
4、存货的成本差异、进销差价、跌价准备等调整账户,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账户,审计时般将其作为一个总账科目,其金额转入相关被调整科目。企业还在持续经营的,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可不作变动,留待资产评估时再根据存货估价作适当调整。5、存货中的在途存货,即“材料(商品)采购”、“物资采购”项目,审计时如发现已逾期但供货方并未实际发货,应转入“其他应收款”项目进行审计处理。
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可参照在建工程的方法进行审计与评估。
(二)无形资产,股权投资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1、如果无形资产的财产权利还存在,应列入评估;如果相应的财产权利已不存在,则应在审计中核销。
2、股票投资、债券投资以及其他股权投资审计时,应实际盘点实有股数并与账面记录核对,如发生盘盈盘亏,查明原因后按账面成本或面值调整投资额并列入审计盈亏,尔后转入评估。
当这些投资的价值确定需要利用所投资单位的审计报告,甚至需要对所投资单位实施审计时,评估可以使用审计的结果。对于上市的股票、债券,则应按证券市场价格通过评估确定,也可以通过审计与评估的双方机构协商确定。
(三)债权、债务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债权、债务的审计评估,除债券投资外,均应由审计负责实施。
四、审计、评估报告的相关揭示
在资产评估与审计使用双方的工作结果时必须在审计报告与评估报告中作明确揭示:
(1)在审计先于资产评估前进行时,审计报告可在说明段作类似如下内容的说明:“本次审计采用了先审计后评估的方法,本报告中列举的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的审定数,是以实地盘存数与账面成本价为基础得出;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则以清查核对后的账面价值计算。上述资产的实际价值将由资产评估确定”。而后完成的评估报告中可在计价原则和计价方法段作类似如下内容的说明:“应收款项、货币资金、长短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负债各项目、资本公积外的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评估价值,除有特殊情况的个别子细目以外,均以同一基准日的审定数为准”。
(2)在资产评估先于审计进行前时,在审计报告中应作这样的说明:“在我们实施审计程序的同时,委托方还委托××资产评估机构(或本所)对被审计单位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进行了评估,本报告披露的上述资产的价值,均采用了评估报告的相关数据”。
五、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综述
1.EPC总承包管理模式。“EPC”是“设计(Enging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的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是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工作,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EPC总承包模式可以起到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投资成本的作用。通常适用于以工艺工程为主要核心技术的工程项目,只有承包商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在转固”。“在转固”就是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缩写,在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用状态以后,项目建设单位就应进行结转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二、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一般条件及价值确定
(一)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一般条件
一般情况下,所建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即满足了结转确认的一般条件。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由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在建工程转固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按照行业主管单位以及业主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所建造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固定资产已达下列情况之一时:
1.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
2.应经过试生产或者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时。
3.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
4.所构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不符,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
(二)单项资产价值确定原则
1.建筑物、构筑物、管道、线路等固定资产应包括的内容:(1)房屋(如厂房、仓库、办公室、食堂、车库、宾馆等)、建筑物(如烟囱、水塔、水池等)等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一般应包括列入房屋、建筑物工程结算内的土建、采暖、给排水、通风、照明、弱电、电梯、消防、油饰等费用,土建设备基础等费用应当计入所在房屋、建筑物价值中。(2)给排水管网、室外供热管网、煤气管网等工业管网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工程结算价值一般应包括管道、管廊支架、管道防腐、保温、油漆以及与工业管网有关的其他费用。(3)外部电缆电线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工程结算价值一般应包括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桥架、油漆、防腐以及与外部电缆电线有关的其他费用。(4)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以业主审计部门确定的结算价值为准。甲供材料费用根据财务部、物资采供部、以及施工单位核对确认以后的数量、金额确定。
2.需要安装的设备:需要安装设备结转固定资产费用一般包括需要安装设备的购置费、设备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设备基础等建筑工程费用、应分摊的工程待摊费用。(1)设备购置费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1)买价,包括原价和手续费(按照合同和发票价入账)。2)运杂费,包括运到工地仓库前(施工现场存放器材的地点)所发生的包装、运输、装卸费用。3)采购保管费,包括为采购、验收、保管和收发设备所发生的各种费用。(2)设备安装工程费一般包括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和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的设备的装配、装置费用,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的装设工程费用,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油漆等费用以及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体设备、系统设备进行单机试运行和系统联合无负荷试运转所发生的费用(投料试运行工作不包括在内)。应将设备安装工程结算价值和甲供材料费用分摊到所安装的设备价值中。如果设备安装费属于发生的费用是多个设备的安装费,需要按照设备购置费的比例进行分摊。(3)设备基础工程费是指未安装该设备所发生的基座、支架等工程费用。应将设备基础中土建部分的工程结算价值和甲供材料费用计入所在房屋、建筑物价值中。属于钢结构的设备基础,计入设备固定资产价值中。
3.运输设备和其他不需要安装设备、工具、器具、家具等,按照购置费计算结转固定资产价值。
4.建设期间采购但属于投产以后使用的备件,应计入存货,待工程投产后列入生产费用,严禁将生产用备件列入在建工程投资价值。
5.工程待摊费用包括勘察设计费、工程管理费、研究试验费、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指按照规定应付给商品检验部门的进口设备成套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工程保险费、工程监理费、其他工程待摊费用等内容。对其分摊作出如下规定:
对明确界定应由某项固定资产承担的费用,直接计入该项固定资产;对于不能明确界定承担对象的费用,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分摊:1)发生的土地使用费属于一个工程的,应直接计入该工程的待摊费用,如果属于两个以上的工程,应当按照所占地面积的比例分摊到各个工程的待摊费用“土地使用费”中;2)以设备购置费为基数,将汇总的待摊费用按照比例分摊到各个设备价值中;3)以房屋建筑物结算价值为基数,将待摊费用按照比例分摊到各个房屋、建筑物价值中。
6.其他规定:(1)在建发生报废或毁损的账务处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2)零星工程能够明确界定为某项固定资产承担的费用,结转时直接计入。(3)未施工而进行的建筑场地布置、原有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拆除,土地平整,以及工程完工后场地清理和绿化工程等发生的费用,按照建筑工程费用比例分摊计入。
三、EPC模式下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注意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及时成立专门的转固领导小组
在这种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基础资料最为清楚,其在向业主移交实体工程的同时,也负有向业主移交工程资料的责任。考虑到建设期业主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客观上也需要依靠总承包单位的力量来完成繁杂的转固工作。组织总承包单位参与转固工作的难点在于总承包单位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往往无法像内部管理那样依靠行政关系以命令的形式组织实施。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就要依靠公司内部对口职能部门和项目部去组织和协调。业主应高度重视项目转固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专门领导小组应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职务,项目主管副总担任副组长,组员则应由工程、财务、预算、审计、采购和各项目部、中心的负责人担任。
(二)准确划分结转固定资产单元和认定单项资产
1.化工项目建设投资大,包含单元数量多,各单元分别建设,逐条交工。为了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应将装置划分为若干个结转固定资产单元同步开展转固工作。固定资产单元的划分既要符合项目投资概算的原有规定,更要考虑正式投产运营以后成本核算和经济考核的现实要求,要按照成本核算单元来划分固定资产单元,这样就能够准确列支资产折旧费用,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同时也要考虑项目投资概算的原有规定,顺利完成竣工决算的审计工作。
2.固定资产单元确定以后,就要以固定资产单元为单位分别统计资产清单了。在具体确认资产清单前,首先要明确资产划分的口径问题。业主行业主管部门及业主现行的《固定资产目录》是确认固定资产类别的权威性标准,要求EPC总承包商在提供资产清单时也要依据业主提供的《固定资产目录》,统一确认口径。考虑到项目建设的特殊性,一旦业主现行的目录没有涵盖所有的新增资产,业主就应及时与行业专管部门和总承包商尽早协商解决。
(三)做好现场资产的盘点和交接问题
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资产种类繁多,做好现场资产的盘点和交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确认资产类别、编制资产清单的直接依据,同时也有利于业主今后资产的实物管理和责任划分,所以在转固之前应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对现有的符合确认标准的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准确区分已转固资产和未转固资产,以及按照成本核算单元重新确定资产归属。
(四)转固前的对账问题
要进行资产确认和确定单项资产价值,首先做好转固前的各项对账工作,尤其是和甲供材料提供方和EPC总包方之间的账务核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确定资产价值结转的基础,同时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物资产的盘点和交接,完成盘盈、盘亏资产的后续处理。
(五)要严格控制转固工作的时间节点,做好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为了及时完成项目建设,业主转固工作领导小组在制定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时,要周密计划、审慎安排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为了保证转固工作的及时性,最好按上述固定资产单元确定时间节点,分别编排计划进行管理。关于各单元计划的编排,尽量使用倒推法,即从转固截止日期向前推算实际转固工作启动日期,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计划的跟进、调整和落实。
(六)妥善处理“预转固”的后续问题
按照准则规定和项目建设需要完成转固的账务处理,仅仅是完成了资产的预转固工作。资产预转固以后,还会产生大量的后续支出,包括合同尾款的结算以及零星费用的处理,还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配合财务部门做好该项工作,为准确列支建设成本、真实反映资产状况提供准确的核算依据。
四、“预转固”的账务处理和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
(一)“预转固”的账务处理
1.在项目建成中交,经过装置的试运行,在产出合格品的当月根据设备部转来的资产清单进行预转固的账务处理。预转固的金额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可以依据项目设计概算、合同金额确定。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
2.结算项目后续发生的工程尾款时,借:在建工程,贷:预付账款/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到每月月底,将后续发生的“在建工程”与之前暂估的“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其他应付款 ――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科目进行对冲。借: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或者借: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
3.财务竣工决算后,将暂估资产账务冲销(如果有遗留事项,部分工程不具备结转条件的,暂估账务不予冲销)。借:固定资产(暂估金额)(红字),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
4.正式结转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二)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
关键词:无形资产;流失原因;对策
一、无形资产流失的形式
无形资产流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流失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缺乏有效的评估。这种现象很多出现在我国的中外合资项目中,因为很少对中方出资的资产进行评估,或者因为缺少评估的依据,对外方提供的无形资产的估价过高,不公允,而对自己的评估不准确,从而造成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相对减少而流失。
2、经营者对企业不恰当的经营管理。企业的经营者缺乏对无形资产必要的关注。比如:经营者缺少对无形资产的保密安全意识以及缺乏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有效的措施手段。
3、专利技术的泄密以及缺乏合理的计价标准。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不明白自己企业的拥有的商业秘密、工艺技术、专利等是只有在保密的情况下才是企业宝贵的资产,才能体现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些企业都缺少应有的保护措施从而使企业遭受了无形资产的严重流失现象。
4、人才资源的流动。企业拥有的某些领域的人才的变动往往会导致自己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的泄露。比如:企业的专有技术、营销网络、客户名单等。从而导致了企业无形资产的巨大损失。
5、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造。我国大部分国企改造为股份制公司时,基本上都按账面资产的净值折算成股份,从而企业中有许多没有入账的无形资产没有这算股份。还有的企业对难以评估的无形资产没有进行折股,比如:商业秘密、经营特许权等等,而只是把一些简单确认的无形资产折股了。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无形资产流失的原因
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外部原因,另一种是内部原因。
1、外部原因
影响无形资产的外部原因即实际存在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无形资产的形态。其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功能和作用不能直观反映,只能从意识中感觉。因而经营管理人员容易忽视无形资产的存在。由于其没有有形实体这一性质,因而企业不能像固定资产资产、存货那样采取定期盘点等措施来保管无形资产,从而导致了在审计中其流失不易被发现。
(2)无形资产本身具有不稳定性。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其即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也可以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比如:研发出来的好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研究不成功则投入的成本都收不回来,而且其未来的收益和使用寿命都不稳定,很难确定。
2、内部原因
影响无形资产的内部原因也就是企业自身存在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无形资产评估的准则。评估标准不一致,方法不科学,误差大,评估管理不规范,评估市场混乱,评估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行政部门各自为政,都想把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的权限放在自己手中等,这些缺陷现象都是导致了无形资产流失的原因。
(2)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缺陷
第一,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管理缺少必须的认识和意识,从而企业就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保护无形资产。第二,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科学。比如:一些企业没有跟无形资产有关的的奖惩方法和指标体系,而且企业的无形资产都是孤立存在的被管理,没有跟企业的总体战略相联系。
(3)计量方面的问题
从新准则的规定来看,无形资产计量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其初始计量方法比较单一,后续计量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而且新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只规定了减值和摊销,缺少对后续支出的规定,从而使企业的经营者有了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三、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的建议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们应该对无形资产保护和管理加大力度,重视无形资产。通过分析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主要有以下方法可以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1、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应已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制定和颁布一些关于无形资产的保护和评估明文规章。
2、转变观念,重视无形资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宣传和普及无形资产知识,使经营管理者能够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学习其管理原则,从而增强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熟悉包括有关保护无形资产的国际条约和国内法律法规在内的法律常识,更新“重有形、轻无形”的观念。
3、改善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措施。第一,拓宽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第二明确划分开发阶段和研究阶段标准。第三,改善公允价值计量环境。第四,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第五,进一步完善新准则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4、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科学的管理机构、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无形资产的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以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四、结语
随着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无形资产的战略地位在社会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科技进步领域中越来越重要。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已是企业的工作重心。因此企业应当对无形资产更加关注,结合其自身的环境特点做好无形资产的管理保护工作,防止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丁福云,宋慧丽.浅析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经济观察.2008,(6)
[2] 刘德运.无形资产评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1)
[3] 李要县.关于审计创新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