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12 14:47: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常见火灾处置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常见火灾处置措施

第1篇

火灾的原因有哪些 1、用火管理不当。无论对生产用火(如焊接、铸造、锻造和热处理等工艺)还是对生活用火(如吸烟、使用炉灶等)的火源管理不善,都可能造成火灾。

2、对易燃物品管理不善,库房不符合防火标准,没有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储存。例如,将性质互相抵触的化学物品放在一起,遇水燃烧的物质放在潮湿地点,灭火要求不同的物质放在一起等,都可能引起火灾。

3、电气设备绝缘不良,安装不符合规程要求,发生超负荷、短路、接触电阻过大等,都可能引起火灾。

4、工艺布置不合理,易燃易爆场所未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设备缺乏维护检修或检修质量低劣,都可能引起失火。

5、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使设备超压超温,或在易燃易爆场所违章动火,吸烟或违章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都可能引起火灾。

大连致8死火灾事故原因查明 大连市1月3日召开“1231”火灾事故现场会,会议透露事故初步原因查清,是企业违法建设冷库,违规使用易燃保温材料,违规使用电焊动火作业,造成保温材料着火,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致8人窒息遇难,1名消防员牺牲。1月3日,大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1231”火灾事故现场,实地察看建筑结构、过火区域、保温材料、消防设施设备、安全疏散通道等,听取救援处置、事故原因初步调查、商户经营等工作情况汇报。现场会认为,事故暴露出消防安全在管理体系、隐患排查、执法监管、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认真开展事故调查,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依规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火灾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控制火灾发生的要素之一,可燃物。尽量减少可燃物的存在,比如家里不要存放汽油啥的。

2、控制火灾发生的要素之二,着火源。可燃物有时候很难控制,这样就要注意减少火源,比如注意抓好电气设施防火,不要让电线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灯泡不要靠近可燃的物体。再比如不要在有可燃物的地方玩火什么的,遇到水容易发生火灾的东西要有防水防潮措施,等等吧。常见的着火源有明火、电火、辐射、静电(雷电)、化学品等。

3、在建筑防火中,常常要把一个大的空间划分成几个防火小空间,这样一个地方发生火灾之后不会蔓延到其他地方,建筑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也是这个意思。

4、此外,消防还针对发生火灾之后,减少火灾危害设置了许多保护措施,比如在建筑内部安装消防器材设施、保证人员能够疏散逃生的通道、标识和应急照明、广播等。

第2篇

摘 要: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 作 用,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危险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性能、特点以及处置措施,才能在现场先期处置中进行自我保护。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处置措施;自我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化学品产生的速度愈来愈快,据有关资料报道。20世纪50年代,全球化学品的年产量在百万吨数量级,20世纪末,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四亿吨,在已知的约六百万种化学品中,在市场上出售的已超过八万种。每年约有千余种新的化学品被生产出来。同时各类化学品的 越来越广泛。今天,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化学品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大到化学品引起的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事故,导致人类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小到因日常接触化学品对广大劳动着带来的健康损害,严重地影响了生活的质量,破坏或剥夺了人们对日益美满生活的享受。

危险化学品带来了挑战是严峻的,据统计,日前市场上出售的化学品中有近万种对人类构成较严重程度的危害,其中约两百种已被确认为致癌物,一些化学品或者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能引起人体损伤病,某些化学品能导致足以致命的伤害,化学品还能导致火灾和爆炸,近年来,屡次发生的事故还历历在目。

(1)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1993年8月5日13时25分至17时30分,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附近的危险物品储运仓库发生多次爆炸,爆炸中有3栋仓库被炸毁,12栋仓库局部燃烧,造成15人死亡,101人受伤,据事后调查,干杂仓库被违章改作化学危险品仓库以及仓库内危险品存在严重的违章,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干杂仓库4号仓库内混合氧化剂和还原剂接触而发热燃烧是主要原因。

(2)重庆硫化氢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晓明村境内的罗家10号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从井内喷出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散,导致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6﹒5万人被紧急疏散安置,造成经济损失6432﹒3万吨。

近期国内发生的化学事故导致人员重大伤亡的案例不胜枚举。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安民警总是第一接到报警,第一到达现场。民警受到伤害的事件屡次发生。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地扑救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及其本身燃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危险化学品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危险的工作。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紧急救治对策研究已是当务之急。严峻的形势要求一线干警在工作中必须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才能在现场处置中对危险化学品处理,而后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要进行有效自我保护,

首先,必须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因为危险化学品标志是通过图案的、文字说明、颜色等信息,鲜明与简洁地表征危险化学品特性和类别,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信息的警示性资料。

例如: 底色:白色

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

文字:黑色

其次,还要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有关性能数据。

1.编号 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每种危险化学品有三个编号:⑴ 危险货物编号;⑵ UN编号是联合国对危险化学品给出的全世界统一的编号,如一氧化碳为1016;⑶ CAS号 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给出的在欧美通用,我国国家“危险化学品登记中心”也采用此编号,如一氧化碳为630-08-0。

2.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的条件下之比。一般危险化学品是气体、蒸气时,以空气=1为标准,如一氧化碳为0.97,氯气为2.45。

3.熔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将固体试样升温,测得的固态与熔融态相互共存时的温度,单位以摄氏温度表示。

4.沸点 液体物质在沸腾时温度称沸点,单位以摄氏度表示。

5.临界温度 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就是加压力使气体液化时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物质只能处于气体状态,单用压缩方法不能使之液化。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如氨是132.4℃,氯是144.0℃

6.临界压力 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各种物质的临界压力(压强)不同,如氨是11MPa(112.2kgf/cm2),氯是7.46MPa(76.1kgf/cm2)等。

闪点和自燃温度(1)闪点 又称闪燃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中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可燃物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在空气或氧气中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热量蓄积使温度逐渐上升所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7.爆炸极限是一种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或压力)范围。空气中含有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或蒸气(如乙醇、苯、汽油等的蒸气)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火花会引起爆炸。其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其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

第三,要认识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防治

包括:

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害及防治。如氯气等;

2.易燃液体的危害及防治。如苯等;

3.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连二亚硫酸钠,别名:保险粉等;

4.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危害及防治。如过氧化氢等;

5.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氰化钠等;

6.腐蚀品的危害及防治。如硫酸等;

7.放射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铯-137

第四,还要掌握和使用各种防护设备

主要由以下必备的防护设备和器材:

1.化学应急救援装备;2.常规化学应急救援装备;3.特种化学应急救援装备;4.呼吸防护器材的分类;5.常用呼吸防护用品6.简易呼吸防护器材; 7.简易皮肤防护器材;

那么一旦出现核辐射突发事件,民警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以保障这些人员在完成应急救援任务过程中不会受到不可接收的照射。为了使受照射危险减至尽可能的小,首先要了解减少照射剂量的三个原则:(1)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要少,(2)与放射源的间隔距离要大;(3)若有可能,要充分利用屏蔽防护。其次,要为他们配备能报警的辐射探测仪和个人剂量计。同时,还要给他们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例如,防护面具或口罩、防护服、防护鞋和帽等,以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污染。

使用辐射探测仪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内容包过仪器的特性、需要测量的量,以及相应于报警水平照射的辐射危险。

第3篇

关键词: 煤焦化企业 火灾特点 火灾隐患 处置措施

一、引言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内蒙古西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煤为主要原料的产业链,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致灾因数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

二、煤焦化企业的火灾特点

1.人员、财产损失严重。

由于这些企业在生产、加工、储存产品的本身具有易燃易爆易的性质,一旦发生火灾或泄漏事故,便伴随爆炸、复燃复爆,立体、大面积、多火点等形式的燃烧。不但导致生产停顿、设备损坏,而且极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

2.环境污染。

企业生产的半成品、成品及附属的衍生产品,都具有毒害性、腐蚀性。一旦泄漏到大气或排放到江河中便易造成空气和水资源污染,影响持久、治理难度大,给消防部门处置这类事故带来难度。例如:2005年2月25日,乌海市西来峰工业园区黑猫碳黑厂煤焦油反应釜及储油罐爆炸燃烧事故,其泄漏的气体和不充分燃烧的灰烬在下风一千米的范围内,造成多名人员出现轻度中毒和呼吸不适的感觉。

3.灭火救援难度大,易造成救援人员伤亡。

这些企业现场都很复杂,常伴随着燃烧爆炸,火势蔓延猛烈。如出现有毒气体时,会严重威胁到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出现的腐蚀性物质,会灼伤救援人员的皮肤和灭火救援器材;发生建筑物倒塌,会造成救援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这些都会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煤焦化企业存在的火灾隐患

1.企业负责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一些企业投资者的消防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未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从而埋下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例如:乌海市西来峰工业园区的黑猫碳黑厂未经过消防审核验收,违法擅自生产储存煤焦油,而且还是在边扩建边生产的状态下进行的,最终因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而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2.生产车间或装置达不到规范要求。

一些单位未按照生产的工艺流程和防爆要求来进行生产车间或装置平面的结构和布局,在防火分隔、通风、防泄漏、防爆泄压、消防设施等方面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

3.园区或厂区内消防设施不齐全。

多数企业仅配备了少量的消防器材或配置一些消火栓,未能根据建筑物规模、火灾危险性等确定室内外消防用水量的要求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泵房。有些企业虽然也设置消防水池、泵房,但由于重生产、轻安全,平时未安排专人对室内、外消火栓、消防水泵等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以致发生火灾时,现有建筑消防设施不能使用。

4.消防安全责任制得不到落实。

未明确负责消防安全的管理部门或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导致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无人问津,生产现场管理混乱,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减少人员、资金投入,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甚至有的业主既当老板又当消防安全管理人,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根本无法落实。

5.从业人员未经消防安全培训。

这类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不能相对固定。不少企业未能对从业人员进行厂级、车间、班组的三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对单位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的理化性质不熟悉,对单位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不掌握,不熟悉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就匆匆上岗操作,极易违章操作造成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后,不懂得消防器材及消防设施的操作方法、火灾扑救方法、注意事项及逃生办法,极易形成小火酿成大灾的局面。

四、煤焦化企业灾害事故的相关处置措施

1.贯彻一条主线,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为减少或防止此类灾害事故的发生,把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必须大力开展群众性防范和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对具有发生灾害事故潜在危险单位的领导和职工、此类企业比较集中在城市和工业园区,更应认真普及事故防范和化学毒物伤害防护及中毒抢救等常识。

(1)消防部队专业技术人员或组织化工、卫生防疫、人防、环保监测等有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职工、学生讲课,并可进行疏散和简易防护器具佩戴使用训练。

(2)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片、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对具有发生灾害事故潜在危险单位周围的群众,要针对可能因泄漏而受到污染伤害的毒物的性质,开展防护知识教育,使群众懂得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和防护方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的能力。

(3)企业完善并落实安全员和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各级领导逐级负责、职工对本岗位安全负责的制度,领导严格按规程、规范管理,职工自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患于未然。要切实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修、监控,这是预防事故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要教育职工遇有险情发生,应沉着、镇静,按预案和处置程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置。

2.全面细致地开展“六熟悉”,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详细预案。

只有认真开展“六熟悉”,进行调查研究,制定预案,才能做到打有准备之仗,打有把握之仗,才能有效地处置此类灾害事故。消防部队应在辖区内开展调查研究,必须了解并掌握下述内容。

(1)具有发生灾害事故潜在危险的单位的名称、地址、规模,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品的种类、危险特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危险源位置、数量,可引起爆炸、燃烧的因素,等等。

(2)危险源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及危险程度,这些单位自有的消防设施、设备种类、性能状况,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性能状况,专(兼)职抢险救援队伍力量情况,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职责分工情况,等等。

(3)企业内部及其附近地理环境情况,如单位内部布局,与周围单位、居民住宅的间距,人口密度,疏散通道,消防水源(及其可能受污染的情况),等等。

(4)突发性事故发生后,在最大事故危及的范围内需要重点保卫的目标及其实施保卫的方法。

(5)具有救援能力的单位,如环保监测、防疫、医疗救护、邮电、运输、气象、防化部队、化学危险物品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等的分布情况,以及通告联络方式,集结方法、地点等。

(6)充分利用《危险化学品灾害处置决策辅助系统》进行评估处置,为制定预案提供依据。而且,此类企业一旦发生事故,消防部队预先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还应包括救援的组织领导、力量组成及其职员分工,事故的报警和响应程序、方法,现场救援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救援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现场保障的内容和方法,信号、记号及各专业队伍的行动规定等,以及平时救援准备工作的内容、要求,等等。预案制定后应适时组织分散和综合应急救援演练,预案若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情况变化时应及时进行修改。

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煤焦化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衍生出很多新物质,不同的物质性质也不同,特别是煤制油项目中,产生的很多新的衍生产品,目前国家行业研究对此还是空白。这些事实表明:就具体的某一支消防部队来说,参与处置此类事故的机会不是很多,消防指挥员也不可能将每一种危险物品的有关情况都记在脑子里。所以,充分利用《危险化学品灾害处置决策辅助系统》是提供基本决策的依据。

3.针对性地进行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专业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不仅要组织广大官兵学习有关的化学知识,学习化学危险物品分类及危险特性,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爆炸时的处置方法,而且要重点对各级指挥员关于煤焦化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素质,大力提高灾害事故灭火救援工作的科技含量,培养一支科技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指挥员队伍。

4.建立危险品事故信息数据库。

建立危险品事故信息数据库,其中涵盖领导专家信息,设备类信息,预案类信息,常识类信息,发生事故时即时组建专家技术指导组,化学危险品、物质泄漏、燃烧等事故直接现场侦察分析的专用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等等。

5.火灾扑救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煤焦化、煤制油企业灾害事故中时常伴有有毒气体的泄漏或释放,而有毒气体绝大多数为可燃气体,一旦着火其毒性大大减弱,如果燃烧充分基本上能达到无毒状态。因此,有毒气体火灾燃烧最猛烈的阶段,就是有毒气体最少最弱的阶段。火灾初期阶段和熄灭阶段是预防中毒的重要阶段。特别时火灾熄灭阶段,要采取必要的人身防护措施,防止造成人体中毒。例如煤焦化企业在提取煤焦油的过程中会产生苯,如果发生火灾,在扑救的过程中,由于苯不能完全燃烧,消防人员如果未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就会造成人员中毒。所以应当根据现场变化的不同情况,采取眼观、鼻嗅、仪表检测、预案规定、知情人通报等方法,决定佩戴相应的保护器具。同时必须抢占上风口或侧风口灭火,尽量避免在下风口灭火。在煤焦化生产企业的火灾中,反应釜、冷凝器、储罐等生产设备往往因其外壁设有“保温层”,导致消防射流从设备外部无法实施有效的冷却,继而引起事故状态下釜内反应热急剧升高或设备内部燃烧加剧,形成火灾中的“二次爆炸”,所以在扑救此类火灾的时候需要特别的注意。例如,笔者在参加扑救乌海市西来峰工业园区黑猫碳黑厂煤焦油反应釜、煤焦油储罐的爆炸燃烧事故中就遇到了此类情况。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冷却和扑灭火灾,救援人员首先对反应釜进行关阀断料,同时利用消防钩将保温层钩掉,以便冷却水流可以直接冷却罐体。

第4篇

摘 要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及《四川省消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企业消防管理应当管什么?专业消防队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掌握何种技能?方能满足消防工作需要。从“天津港”事件到近期亲历的火灾险情处置,本文意在通过对一些现状的思考,初步提出企业消防管理的内容和对专业消防员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 企业 消防管理 认识

大家知道,“天津港”火灾事故教训深刻,令人深思。对一般人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已不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但作为一名企业消防管理人员,本人从关注这一事故开始,在加强和规范自身日常管理的同时,通过对企业近年来消防管理工作的梳理,以及对现状和案列的分析,对照“消防法”、“条例”和企业安全生产达标过程中的具体做法,结合“消防管理档案”记载事件的描述,对做好今后消防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想法。在此浅谈对企业消防管理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和思考。

一、企业消防管理的现状

依据“消防法”、“条例”,作为一个特除的化工企业,我们组建了消防管理机构,成立了消防队,管理模式为消防结合,即消防日常管理和火险出现时灭火救援为一体。平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受过专业培养和训练的人员少;岗位上尚未有取得国家专业资质证人员。防火管理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和操作技能不高,只能适应传统的消防管理;对目前新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消防自动控制系统(见附图一)设施、设备和性能等,不愿学、不会操作、不敢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

图一:消防自动控制系统

案例一:在对基层消防值班室人员进行操作检查时发现,值班人员对发生的误报警信号不知道怎么处置,正常的设备自检不会操作。个别单位值班人员擅自将消防自动控制柜信号关闭,导致现场发生的火灾情况不能在第一时间报警和处置。

(二)日常管理中的消防检查仅限于对现场的常规配备传统消防设备、器材(见附图二)外观及数量多少的观察,对设备、设施的功能使用、有效性综合测试很少现场检验。

图二:传统消防设备、器材

(三)由于各种原因,专用消防设备自投入日起几乎未曾真正使用、演练次数屈指可数,从而导致器材阀门锈蚀、管道堵塞,配件老化、损坏。案例二:在对专用车辆进行检查时发现仪表盘破损、阀门开关不畅、喷枪阀柄断裂等。对个别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测试时,发现相关知识欠缺,业务不够熟练。

(四)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多,对火灾处理后期的现场调查、整改、防范措施等明显欠缺;消防档案应记载的内容、项目不够完整和规范。重点防火部位没有明确标示,一旦发生火灾,将对第一时间处置、报警、救灾等带来影响。案例三:某单位报废设备处理厂房发生火情,由于事先对厂房性质不了解,用水、用泡沫?还是用干粉、二氧化碳?待查明原因、采取正确的扑救方式再进行处置时,时间上延误了许多,对第一时间扑救、降低损失产生了影响。

二、原因分析

根据观察和了解,由于“消防法”和“条例”的相关内容没有真正贯彻落地,企业消防管理队伍从管理人员到车辆驾驶员,几乎都是从其他部门调配、分流到岗的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消防专业知识匮乏;由于行业特点,长年没有大的出警任务,缺乏专业训练和培训计划,队员体能、专业扑救技能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在管理上,因岗位低等具体问题,没有吸引力、留不住人,队伍比较难带等,单位也疏于对人员的纪律、业务、技能要求;消防工作在部分管理部门人员心中普遍存在是摆设、是后勤,处于企业管理的低端。因此从业务培训到岗位配备人员都不能得到落实。

三、做好企业消防管理工作的具体建议

第5篇

地铁火灾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而且运营公司还要面对灾后地铁停运、车站、隧道结构修复、新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地铁火灾预防是地铁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1点火源我国对火灾原因统计的分类以点火源为指标分为11类:生产作业、用火不慎、吸烟、玩火、放火、电气、雷击、静电、自燃、其他、不明原因,由此可见点火源在火灾事故原因中的重要地位[3]。其中电气、用火不慎、放火、自燃、吸烟是地铁火灾中非常重要的点火源。在地铁中,无论是地铁站还是地铁列车内部都布置了大量的电气系统、电气设备和电缆。为了检修维护的需要,有些电气设备需要经常性的进行操作,比如1500V直流电,检修时需要经常性的切断。电气设备和电缆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要求(比如对散热的要求、环境湿度的要求),还有一些电气设备的操作需要比较严格的操作顺序。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火灾技术鉴定中心的资料表明,电气火灾大部分是由短路、漏电、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违章操作电气设备等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在地铁中,设置这些电器设备的危险场所主要有:地铁机车、环控电控室、信号设备室、电源设备室、控制室、直流开关柜室+35kV开关柜室、400V开关柜室、整流变电室、变电所和一些电缆夹层[4]。用火不慎是地铁火灾中的另一重要因素。地铁在日常运营中,电气系统每日都需要进行巡检和维修,有些维修作业需要电焊和气割,要动用明火。

1.2可燃物地铁装修虽然大都采用不燃难燃材料,但在实际运营中,主要的设备房、值班室都安排有人员24h值班。晚班人员一般都会将晚上休息用的棉被、躺椅存放在值班室和设备室,这些物品大都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属可燃易燃物,极大的增加了地铁火灾的危险性。另外,地铁站厅中,都设置有报亭或者便利店,便利店一般都经营报刊、杂志、包子、点心以方便乘客和地铁工作人员,便利店电加热器具的存在,使得便利店的火灾危险性更大。另外,地铁为了增加收入渠道,轨行区、站厅层、站台层都设置有广告宣传栏,这些广告制作材料也是可燃易燃物品,是火灾发展扩大的重要因素。

1.3消防设施失效(1)地铁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造成地铁投入使用后结构漏水,地铁站和隧道整体环境潮湿。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中,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器件(火灾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防泵按钮)极易失效。另外漏水还会造成控制线路盒积水,敷设于其中的线路浸泡在水中,长时间后,线路绝缘层腐蚀、老化,线路短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更加重要的是,这种隐患隐蔽性非常强,平时很难排查。(2)地铁消防设施在安装过程中,一些项目违法分包,使用非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操作,加上工期紧,一个技术人员经常需要同时负责几个车站,消防设施的安装经常达不到要求,易出现诸如线路接反、端子排接线不牢固的问题。有些问题在设备投入使用初期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它们却是隐患。况且,有些隐患还具有隐蔽性,投入使用后往往很难发现。(3)消防系统缺乏标识牌、警告牌。消防设施标识是火灾时非消防专业人员操作消防设施的“灯塔”,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以气体灭火系统为例,地铁保护单元比较多,组合分配系统是地铁站应用比较广泛的结构形式。地铁站中的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方式有自动控制启动、手动操作启动、机械应急操作启动三种。在自动控制启动失效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手动操作、机械应急操作才能开启气体灭火系统。如手动启动气体灭火系统,扑灭相应的防护区火灾,需要正确开启相应保护区的启动气瓶。如果是机械应急操作,则需要开启保护区对应的选择阀和相应数量的灭火剂存储气瓶的瓶头阀。由此可见,气体灭火系统气瓶间启动气瓶、选择阀标识以及对应区域开启灭火剂存储气瓶的数量标识对于火灾扑救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需要进行应急操作的消防设施的手柄、按钮附近都需要制作标识、警告牌。

1.4车站人员缺乏消防设施应急操作技能在地铁运营中,车站控制室是监视和处置地铁火灾的控制中心。控制室内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气体灭火控制器、隧道感温光纤控制器、消防电话主机以及排烟风机、消防水泵、切断非消防电源的远程手动按钮、售票闸机自动释放按钮等。在出现故障、预报警、火灾确认报警时,监视系统(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隧道感温光纤系统)的控制器会发出不同的警告声音。车站值班人员是接收该信息的第一人,只有对消防设施的作用、基本操作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才能明白各种报警声音所代表的具体意义,进而采取恰当、有效的事故处置措施。然而一些新开通线路的地铁运营初期,具有地铁运营经验的员工数量非常有限,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加上我国普遍消防意识淡薄,地铁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操作的理解程度远远不能适应地铁火灾应急处置的需要。

1.5乘客对消防设施熟悉程度不够地铁人员密度大,在人员高峰期,火灾如果发生在公共区域,车站值班人员就很难到达起火点,不能第一时间用灭火器将火灾扑灭。况且地铁列车,内部根本就没有配备乘务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起火点附近的乘客形成第一“战斗力量”,进行火灾的初期处置。乘客对灭火器设置地点的了解和对灭火器使用技能的掌握也是地铁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一项人员对地铁消防设施的调查结果显示:①样本中女性不知道列车灭火器设置位置的占总数的27.37%;不知道灭火器位置的占34.5%;不会用的占32.7%;会用的仅仅占5.5%;②男性不知道列车有灭火器的占12.3%;不知道位置的占27.2%;不会用的占32.1%;会用的占28.4%[5];从中可以看出,会用灭火器的乘客比例不到30%,更不用说其他的消防应急设施了。另外,地铁疏散出口有限,站厅层与站台层只有1~2部自动扶梯、楼梯和电梯。火灾时,电梯迫降至1层、自动扶梯停运,人员只能通过自动扶梯、楼梯进行疏散。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员数量大,乘客需要基本的逃生常识,按照车站工作人员的指引进行有序疏散。这种逃生常识一般是通过社会消防宣传和培训获得。我国在消防宣传和培训还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着疏散的安全性。

2地铁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2.1点火源管理全面分析地铁火灾中的点火源,对比较常见的易引发火灾的点火源要制定严格管理措施进行重点管理。①在设计、施工、验收阶段,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使用耐火、阻燃电线电缆,合格的电器设备。②要制定电器火灾危险场所的管理措施。出入登记、设置警示牌、设备操作规程。这些危险场所包括:地铁机车、环控电控室、信号设备室、电源设备室、控制室、直流开关柜室+35kV开关柜室、400V开关柜室、整流变电室、变电所等。③要制定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严格动火作业前的审批、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灭火措施。④要对便利店进行重点管理,明确店内加热器具的操作使用注意事项,营业员在每日营业后要消除火种、热源。

2.2可燃物管理对地铁站要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内部装修,控制可燃物的数量。要制定值班室、设备室和物资室每日巡查制度,周检查制度,消除发生自燃的条件,保证上述房间可燃物处于安全状态。

2.3消防设施管理在地铁站设计、消防设计审核、施工、验收阶段,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设计、消防设计审核、施工、验收,防止地铁投入使用后出现漏水现象,影响地铁消防设施的使用。要对火灾时需要采取应急操作的设备、按钮制作标识、警示牌,保证火灾时车站工作人员和乘客可以第一时间识别和操作。要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GB25201-2010《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的要求,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2.4消防设施操作技能培训车站值班人员一般都经过消防员培训和考试,持有消防员证,但持有证书并不能代表就具备了火灾应急事故处置技能。要组织培训来增强车站值班人员的消防意识,提高对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制定考核制度,使消防设施技能培训真正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

2.5部门间相互协作地铁运营的消防设施不是同一个部门来管理,不同部门承担不同的职责。地铁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一般由机电中心、自动控制中心来负责,但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档案的制作管理、火灾隐患的排查等工作则由安保部门来负责。这些部门之间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实现消防设施信息的共享互通,以便全方位、全天候的掌握消防设施的运行、维护保养信息。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与联系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必要条件。

2.6消防应急演练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消防应急演练。根据演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对预案进行改进。消防应急演练是火灾情况下保证乘客进行疏散的重要保证,要严格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演练。演练要全员性的,除了地铁相关部门,公安、消防、交通、卫生、民防、环境等相关的机构都要参与进来。通过演练增强和提高各单位协同处置火灾事故的能力和效率,保证火灾时,地铁各部门有序响应,人员疏散、火灾扑救、伤者救治、公交接驳、新闻、环境监测等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2.7社会消防宣传与培训加强社会消防宣传与培训,增强群众的消防意识,提高消防设施操作和逃生技能,推动消防工作的社会化。地铁消防工作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就能做好的,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只有社会大众的消防意识增强了,消防法律法规、以及消防技能培训才能落实到实处,火灾情况下,乘客才能镇定的使用灭火器扑灭火灾,使用自救设施,在车站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的进行疏散。

2.8消防监督与救援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加强对已开通线路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地铁单位消防安全制度执行情况、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消防应急演练情况,疏散出口畅通情况,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情况,掌握地铁重要部位、消防水源情况,对已查处的消防隐患,要督促地铁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同时,消防机构要做好地铁火灾扑救战术研究和实战训练,确保在地铁火灾扑救过程中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及时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战方案,降低火灾造成的财产和人员伤亡。

3结束语

第6篇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a symbol of urban modernization level, there are many internal blind area for controlling, which is easy to appear kinds of cases, and fire is the fatal enemy of high-rise buildings. High-rise building fire prevention should be primarily from the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of building facilities and fire prevention.

关键词:消防管理;高层建筑物;火灾预防

Key words: fire management;high-rise buildings;fire prevention

1 高层建筑物与消防

高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从火灾的扑救到人员的逃生等,都有着更大的困难和更高的技术要求。我国的高层建筑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地加快,高层建筑物在我国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其安全问题,特别是消防安全,我们不得不给予足够的关注。我国的高层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一类和二类。性质重要、火灾危险性大、疏散和扑救难度大的高层建筑划为一类,其他为二类。

2 高层建筑物的火灾特点

2.1 燃烧迅速,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中,火势的发展速度比在普通建筑中快得多,主要原因有:①易形成“烟囱效应”。高层建筑有许多竖向井道,如楼梯间、电梯井、电缆井、排气道等,如果没有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措施不当,发生火灾时,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形成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②易受风力的影响。

风力对高层建筑火灾蔓延有明显的影响,据测定建筑物10米高处的风速为5米/秒,在30米高处的风速为8.7米/秒,在60米高处的风速为12.3米/秒,在90米高处的风速为15米/秒,风速增大,势必会加速火势的蔓延扩大,因而更加难以控制火势和迅速有效地灭火。③高层建筑自身特点引发火灾传播速度快。高层建筑为了维持其坚牢稳固,通常建筑基地比较大,楼层越高,相对的所要求的基地也就越大,由此单一楼层面积也就比普通的建筑物要大,整体的楼层面积也就更为宽阔,发生火灾时,燃烧的范围也就很大,火灾的传播速度快。同时,高层建筑物多走廊、通道、出口,也会加速火势的扩展。

2.2 火灾温度高 不燃结构的一般建筑物火灾温度大约在900℃,而高层建筑物火灾的温度可达1300℃,人在70℃的条件下,只能承受半分钟左右,所以人在如此高温下进行逃生时,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同时高温高热使外部的施救人员不易靠近,而且因为高热蓄积的结果,一旦外部有大量的空气进人,瞬间就会引起大火。

2.3 毒气危害大,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在高层建筑物火灾死亡的人中,70%-80%是中毒窒息而死的,烟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在装修的过程中,追求美观、新颖,使用合板、塑胶、纤维等易燃材料,火灾时不断燃烧迅速,并产生大量烟雾及有毒气体,危害很大。

2.4 火灾扑救难度很大 ①疏散营救难。由于高层建筑物楼房高、层次多、垂直距离大,着火后,被困人员多,疏散距离很大,导致救人与灭火的冲突,特别是在有烟、断电情况下疏散,更易造成疏散营救难的情况。②指挥难。由于浓烟高温,消防员不易接近起火部位,易造成错误判断。在指挥高层建筑物灭火中要立体救火,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技术战术措施必须一致正确,后勤保障力量一定要跟得上,这都是火场指挥员要考虑到的,同时由于受到建筑物屏蔽和火区高温的影响,通讯联系干扰很大,指挥必须要现场调整解决好,才能有效地指挥。

3 高层建筑物火灾原因

3.1 电气使用引发火灾 高层建筑物中用电量大,电气用具种类繁多,安装时为了美观,电线隐蔽式铺设,隐藏在吊顶和装饰墙内,散热条件差,易发生故障,造成事故。

3.2 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这是高层建筑物火灾最常见的原因。高层建筑物内居民使用明火,如厨房和锅炉用火会引起火灾,一些可燃气体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爆炸,也有儿童玩火引起火灾,甚或是抽烟时的不慎,也可以引发火灾。

3.3 违章操作引发火灾 有些高层建筑物在维修建筑物和设备时,进行切割焊接,因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火灾事故。

4 高层建筑物火灾的防范

4.1 规范高层建筑物设施 ①高层建筑物都必须有火灾自动报警、灭火喷淋系统,消防设施要完备有效。②防火分区要严格控制面积大小,防火分区是用较高耐火极限的墙和楼板等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的防火区域,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要严格: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物的每层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1000平方米,二类的高层建筑物为1500平方米,地下室为500平方米。控制最大面积是为了在允许时间内把火扑灭,确保人员疏散安全。③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避难层或避难间是保障高层建筑物内人员在发生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措施。④设置消防电梯。在高层建筑物工作生活的人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电梯,当发生火灾时人们会下意识地逃往电梯,若在火灾刚发生时,利用电梯或许可以成功的疏散人员。⑤室内装修应当用不燃材料装修。

4.2 加强消防管理工作 ①落实消防制度,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对高层建筑物内的工作人员要制定岗位防火职责,每一幢高层建筑物内至少有一个专职防火人员,每一层最好有一名兼职防火人员,同时这些人员要经过严格的消防知识培训,要做到分工明、责任清、各负其责。②制定灭火预案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演练。这一点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8章中有具体的要求,高层建筑物火灾作为突发事件,应制定火灾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并按照处置方案进行教育训练和模拟演练,做到发生火灾时按照预案规范处置,临危不乱,从而减少人员伤亡。③定期检查、维修、测试固定消防设施,确保完好有效。这些固定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是发现火灾以及扑灭火灾强有力的保障。④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制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很多火灾都是由于隐患长期不整改或没有及时消除而引起来的,每日防火巡查制度的落实,也能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消防管理高层建筑物火灾预防

一、高层建筑物与消防

高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从火灾的扑救到人员的逃生等,都有着更大的困难和更高的技术要求。我国的高层建筑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地加快,高层建筑物在我国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其安全问题,特别是消防安全,我们不得不给予足够的关注。我国的高层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一类和二类。性质重要、火灾危险性大、疏散和扑救难度大的高层建筑划为一类,其他为二类。

二、高层建筑物的火灾特点

1、燃烧迅速,火势蔓延速度快高层建筑中,火势的发展速度比在普通建筑中快得多,主要原因有:①易形成“烟囱效应”。高层建筑有许多竖向井道,如楼梯间、电梯井、电缆井、排气道等,如果没有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措施不当,发生火灾时,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形成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②易受风力的影响。

风力对高层建筑火灾蔓延有明显的影响,据测定建筑物10米高处的风速为5米/秒,在30米高处的风速为8.7米/秒,在60米高处的风速为12.3米/秒,在90米高处的风速为15米/秒,风速增大,势必会加速火势的蔓延扩大,因而更加难以控制火势和迅速有效地灭火。③高层建筑自身特点引发火灾传播速度快。高层建筑为了维持其坚牢稳固,通常建筑基地比较大,楼层越高,相对的所要求的基地也就越大,由此单一楼层面积也就比普通的建筑物要大,整体的楼层面积也就更为宽阔,发生火灾时,燃烧的范围也就很大,火灾的传播速度快。同时,高层建筑物多走廊、通道、出口,也会加速火势的扩展。

2、火灾温度高不燃结构的一般建筑物火灾温度大约在900℃,而高层建筑物火灾的温度可达1300℃,人在70℃的条件下,只能承受半分钟左右,所以人在如此高温下进行逃生时,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同时高温高热使外部的施救人员不易靠近,而且因为高热蓄积的结果,一旦外部有大量的空气进人,瞬间就会引起大火。

3、毒气危害大,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在高层建筑物火灾死亡的人中,70%-80%是中毒窒息而死的,烟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在装修的过程中,追求美观、新颖,使用合板、塑胶、纤维等易燃材料,火灾时不断燃烧迅速,并产生大量烟雾及有毒气体,危害很大。

4、火灾扑救难度很大①疏散营救难。由于高层建筑物楼房高、层次多、垂直距离大,着火后,被困人员多,疏散距离很大,导致救人与灭火的冲突,特别是在有烟、断电情况下疏散,更易造成疏散营救难的情况。②指挥难。由于浓烟高温,消防员不易接近起火部位,易造成错误判断。在指挥高层建筑物灭火中要立体救火,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技术战术措施必须一致正确,后勤保障力量一定要跟得上,这都是火场指挥员要考虑到的,同时由于受到建筑物屏蔽和火区高温的影响,通讯联系干扰很大,指挥必须要现场调整解决好,才能有效地指挥。

三、高层建筑物火灾原因

1、电气使用引发火灾高层建筑物中用电量大,电气用具种类繁多,安装时为了美观,电线隐蔽式铺设,隐藏在吊顶和装饰墙内,散热条件差,易发生故障,造成事故。

2、用火不慎引发火灾这是高层建筑物火灾最常见的原因。高层建筑物内居民使用明火,如厨房和锅炉用火会引起火灾,一些可燃气体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爆炸,也有儿童玩火引起火灾,甚或是抽烟时的不慎,也可以引发火灾。

3、违章操作引发火灾有些高层建筑物在维修建筑物和设备时,进行切割焊接,因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火灾事故。

四、高层建筑物火灾的防范

1、规范高层建筑物设施①高层建筑物都必须有火灾自动报警、灭火喷淋系统,消防设施要完备有效。②防火分区要严格控制面积大小,防火分区是用较高耐火极限的墙和楼板等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的防火区域,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要严格: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物的每层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1000平方米,二类的高层建筑物为1500平方米,地下室为500平方米。控制最大面积是为了在允许时间内把火扑灭,确保人员疏散安全。③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避难层或避难间是保障高层建筑物内人员在发生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措施。④设置消防电梯。在高层建筑物工作生活的人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电梯,当发生火灾时人们会下意识地逃往电梯,若在火灾刚发生时,利用电梯或许可以成功的疏散人员。⑤室内装修应当用不燃材料装修。

2、加强消防管理工作①落实消防制度,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对高层建筑物内的工作人员要制定岗位防火职责,每一幢高层建筑物内至少有一个专职防火人员,每一层最好有一名兼职防火人员,同时这些人员要经过严格的消防知识培训,要做到分工明、责任清、各负其责。②制定灭火预案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演练。这一点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8章中有具体的要求,高层建筑物火灾作为突发事件,应制定火灾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并按照处置方案进行教育训练和模拟演练,做到发生火灾时按照预案规范处置,临危不乱,从而减少人员伤亡。③定期检查、维修、测试固定消防设施,确保完好有效。这些固定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是发现火灾以及扑灭火灾强有力的保障。④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制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很多火灾都是由于隐患长期不整改或没有及时消除而引起来的,每日防火巡查制度的落实,也能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8篇

随着沿江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长江沿线各类工业园区应运而生,大小港口、码头也不断增加和扩大,成为长江沿线油品水上运输的重要通道。

以重庆市为例,重庆港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水路可直达长江沿线八省二市,拥有主城、万州、涪陵3个枢纽港,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1 344个。此外,还有5个码头正在建成使用,届时重庆将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

然而近年来,长江沿线港口、码头相继发生多起油品火灾事故,为港口、码头的消防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结合重庆港口的实际,笔者就长江沿线油品码头的消防安全管理谈几点看法。

长江沿线油品码头的

消防安全现状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长江流域重庆段每天停靠在危险品运输码头的船舶约40艘,每年通过这些码头装卸的成品油、苯类、酸碱类及其他化工原材料总量约300余万t。随着沿江区县化工园区的发展,数量还将增加。在调查中发现,油品码头主要存在6种消防安全问题。

一是审批手续不全。建造油品码头必须经过省市交通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的审批。而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油品码头未经过审批,手续不齐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消防设施投入不足。由于部分运输码头审批手续不全,没有经过公安消防部门审查,致使这些码头呈现失控、失管状态。不少码头消防设施配备不全,甚至有的码头根本就没有配备。此外,有些码头为了节省开支,抱有侥幸心理,减少消防设施投入或不定期维护等。

三是油品专用码头出现混用现象。由于水域治安情况复杂,一些码头经常出现农杂船只,这些农杂船只经常以刮油、卖菜等名义随意停靠在危险品运输码头,此外还有非危险品船只停靠在危险品运输码头装卸作业。调查中发现有多家码头存在这样的现象,甚至还有一些问题船只停靠,业主用普通船只运输危险品,这类船在装卸过程中没有专用工具,因而易出现安全隐患。

四是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危险品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有严格的操作规范,但有的业主为了省钱不配备防护设施;有的码头从业人员怕麻烦,不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有的从业人员甚至不懂安全操作规范,一旦发生爆炸、泄漏,根本不能有效进行应急处置。

五是明火使用屡禁不绝。2012年以来,重庆市消防部门在对危险品码头及停靠船只进行检查时,每次都发现有违禁使用明火的情况。

六是应急处置措施不到位。在油品运输码头水域,没有设置专门的消防救援队伍和配备消防艇,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此外,辖区派出所民警和保安人员缺乏危险品的知识,实战演练不多,难以应付突发性的事故。

油品码头火灾危险性分析

油品码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3个必要条件为可燃物、点火源和空气。油品假如泄漏,就使可燃物与空气直接接触,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又存在点火源且达到最小点火能时,则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因此分析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从可燃物的物料特性、氧化剂和点火源3个方面进行分析。

油品物料的危险特性

油品码头储运的油品大部分为甲类火灾危险物品,这些油品(特别是液化烃),闪点低,挥发性强,具有易燃易爆性。在空气中只要有很小的点燃能量,就会燃烧。并且当油品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时,遇有一定能量的着火源,即发生爆炸。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燃烧和爆炸经常同时出现,且相互转化。

甲、乙类油品大都是蒸气压(也称作饱和蒸气压,指的是这种物质的气相与其非气相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压强)较高的液体,蒸气压越高,燃烧爆炸的危险性越大。目前在油品码头,由于尚未做到全密闭作业,在各种装卸作业场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因蒸发而产生的可燃性油气。原油、汽油、苯、甲苯、液化烃等油品在装卸、储运过程中,易产生和积聚静电。静电放电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油品的粘度一般较小,容易流淌扩散,一旦泄漏,将波及较大面积,扩大危险区域。此外,油品的蒸气一般比空气重,易滞留在地表、水沟、下水道及凹坑等低洼处并随风扩散到远处,往往在预想不到的地方遇火源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尤其液化烃的扩散危险性更为突出。液化烃的储存、装卸及运输通常都是在压力下进行的,如果发生泄漏,液化烃将高速喷射并急速气化、膨胀且扩散,短时间内在较大范围产生大量的可燃性蒸气云,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很大。还有油品受热后,体积膨胀,若容器灌装过满,超过安全容量或者管道输油后不及时排空,又无泄压装置,便有可能导致容器或管件的损坏,引起油品外溢、渗漏,增加火灾、爆炸危险性。

氧化剂

氧化剂的种类有很多,对于油品码头来说,空气中的氧气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天然氧化剂。点火源主要是指明火。明火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焊接或切割动火作业、现场吸烟、机动车辆排烟喷火等。明火是导致油品码头火灾、爆炸事故的最常见、最直接的原因。

点火源种类

焊接、切割动火作业。焊接、切割动火作业引发的油品码头火灾爆炸事故所占比例较大。这是因为焊接、切割作业本身就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作业时使用的乙炔、丙烷、氢气等能源,都是易燃、易爆气体,气瓶又属于压力容器;作业中飞溅的金属熔渣温度很高,若接触到可燃物质,易引起燃烧爆炸;还有作业时产生的热传导,可能引起焊割部件另一端(侧)的可燃物质燃烧或爆炸。再者违章进行动火作业,也容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违章作业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占全部事故的60%以上,表现为对焊割部件的内部结构、性质未了解清楚,就盲目动火;未按规定办理动火许可证,就急于动火;动火前在现场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隔绝、清洗、置换等;动火前未按规定进行采样分析和测爆;动火作业结束后遗留火种等等。

现场吸烟。燃烧的烟头的表面温度可达到200℃~300℃,远高于油品的燃点。打火机、火柴或烟头点燃时散发的热量也大大超过油气所需要的点燃能量。因此,在油品码头特别是在散发油气较多的装卸作业现场吸烟,是非常危险的,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机动车辆排烟喷火。汽车及其他机动车辆(如拖拉机、消防车等)一般都以汽油或柴油作为燃料,在这些车辆排出的尾气中夹带着火星、火焰。若未安装阻火器,有可能引发车辆所经过的地区,如火车栈桥、汽车装车站、灌桶间等的火灾、爆炸事故。

静电放电。油品到达码头后,在储罐、火车槽车、汽车槽车、油桶及管道设备中进行装卸、输送作业时,由于流动、搅拌、冲击等作用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若防静电措施效果不佳,静电荷便得以积累。当积聚的静电荷放电能量大于可燃混合气体的最小点燃能量,并且在放电间隙中油品蒸气和空气混合物的浓度正好处于爆炸极限范围时,将引起爆炸、火灾事故。火车和汽车槽车装油过程中的静电危害尤为突出。此外,人体携带静电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人体表皮具有一定的电阻,当穿着化纤衣服同时又穿胶鞋或塑料鞋之类的绝缘鞋时,由于行走、运动等的摩擦,极易产生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静电(静电电位可达数千伏至数万伏)。

油品码头消防安全对策

归结起来,油品码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是油品固有的危险特性、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不利的地域、气象条件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降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应从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入手。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宣传是提高油品码头从业人员消防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召集油品运输码头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另一方面,水上公安人员、消防监督员应经常性地走上码头、船头,对从业人员进行“零距离”宣传,使消防安全意识深深扎根于从业人员头脑,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二是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建立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公安、海事、安监、消防等部门联合进行集中整治,查纠一批违规的码头、船舶及从业人员,消除潜在的隐患。同时,可建立以公安、海事、消防为主的执法联席会议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相互配合执法。还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明确专职分工,组织进行实战演练,做到遇有险情迅速处置。

三是严格管理,严格执法。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是消防执法工作最基本的手段,水上公安、消防应经常深入码头、船舶进行消防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逐个落实整治方案,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拖延整改的,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监督整改,要毫不手软地坚决予以处罚。

第9篇

地铁已成为世界各大城市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和城市规模最好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城市客运交通的“大动脉”和“生命线”。然而,地铁毕竟是一个复杂的交通运输系统,其投资巨大、技术难度高、施工周期长、环境因素复杂、事故风险大,尤其在地下狭小空间内,人员和设备高度密集,一旦发生灾害,疏散救援困难。

从世界地铁100多年事故教训来看,地铁工程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灾害中,火灾发生频率最高,造成危害损失也最大,因此,地铁消防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最早建成、最早投入使用地铁的城市,也是国际上较早建设地铁的城市之一,其消防安全更是举足轻重。

北京地铁建设历史

北京地铁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9―1976年):战备性建设军事化管理阶段,这一时期的北京城市轨道整体建设水平和安全标准普遍较低;第二阶段(1976―1984年):北京地铁二号线建成,地铁的立项、审批、资金投入和运营管理由政府统一管理,这一时期的北京地铁基本处于边维修边运营的状态;第三阶段(1984年至今):地铁已由战备型转换为生产经营型。

截至2015年12月26日,北京地铁共有18条运营线路(包括17条地铁线路和一条机场轨道),组成覆盖北京11个市辖区、拥有334座运营车站、换乘站53座、总长554 km的轨道交通系统,年乘客量达到32.5亿人次,比2010年增长76.2%,2015年12月31日创下单日客运量最高值,达到1 194万人次。机场线是站点与站点最长距离的线路,从三元桥到T3航站楼,约为18 km。目前,在建或设计建设21条线路,总站点为220座,总里程为442 km,规划预计至2020年,运营里程将超1 000 km。

“入企式”消防网格化管理

地铁防灾首先是预防火灾。北京地铁主管行业部门为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路网不断扩大、客运量持续大幅攀升,为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安全工作,2012年10月,北京市轨道交通消防支队正式揭牌成立,隶属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接受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保卫总队的业务指导,其消防管理对象是车站、主变电站、运营控制中心、停车基地、商业设施、办公大楼、运营商业一体化建筑等更加复杂多元的管理对象,面对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消防监督力量。

“入企式”轨道消防网格化管理

北京地铁是投资、建设以及运营“三分离”,分别由相应的公司负责。自成立以来,轨道交通消防支队始终以完善“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消防管理体系为抓手,积极推动地铁公司和下属单位,建立了“地铁总公司、运营分公司、责任站区、地铁车站”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创新实施“入企式”轨道消防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在各运营分公司、建管中心建立消防警务工作站,由消防监督员下沉警力入驻地铁运营管理、建设单位,“手把手”“面对面”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指导全市334个站点形成消防网格化管理。

据轨道交通消防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公交总队“每站有警”的警务模式,轨道交通消防支队推动实施“全警消防”战略,强化民警 “三懂三会三熟悉”(即“懂消防法律法规、懂防火灭火常识、懂消防执法程序,会消防监督检查、会消防宣传教育、会组织自防自救,熟悉车站基本情况、熟悉岗位工作职责、熟悉应急处置预案”)的能力。

增强地铁消防安全宣传力度

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实景拍摄了《关注消防、平安出行》地铁消防主题公益宣传片;每日在2 000余块导乘屏、5 000余个车载电视循环播放消防公益宣传,在站内设立消防公益宣传牌和灯箱广告1 270块,在地铁站内固化消防公益宣传灯箱广告位1 000余块,在地铁车站在站厅、站台门厅柱固化5 000余张消防主题挂图。

每一名地铁员工都是一名义务消防员

支队推动运营单位以“车站班组长培训班”“车站站务员培训班”“列车驾驶员培训班”等为契机,将消防安全常识纳入地铁新老员工上岗和轮岗培训内容,帮助员工重点掌握消防“三懂三会”(即“懂火灾的危害性、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会逃生自救”),培训合格持国家五级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证1 600余人,全市 334个地铁站消防中控室100%实现了双人持“自动消防系统操作资格证”上岗。

地上地下一体化应对火灾救援

地铁灭火救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其所需知识面广、系统性强、危险性大,涉及人员疏散、救生、防护、照明、破拆、灭火等各个环节,需要利用现有消防装备和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科学高效处置。

配齐全市轨道固定消防设施

北京市设置全网络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可以收集全市轨道交通各线路、站点消防设施管理状态和联动运行情况的监视信号。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地铁各条轨道交通线路均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备设置了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事故通风排烟系统、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系统。

研究和攻克消防救援技术难题

北京市朝阳区公安消防支队研究固定排烟设施与排烟装备的综合应用;海淀区公安消防支队最大限度模拟高温、浓烟、黑暗、障碍等作战环境;丰台区公安消防支队强化地铁车站屏蔽门及列车车体构造的熟悉能力;石景山区公安消防支队对路轨两用消防车进行实地测试;大兴区公安消防支队分析研究照明设备的技术应用……

科学有效处置火灾救援,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格局

针对地铁火灾灭火救援,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联合地铁沿线属地支队和中队,与安全监管、城建发展、地铁运营等有关科研部门建立战略合作机制,组织到法国、德国、意大利学习,对法国的英法大隧道、意大利的米兰机场快线中的火灾报警及灭火系统的成熟技术和设备进行调研。

通过策划实施、专家评估、课题研究,专门开展了“预案编制、技战术操法研究、防排烟、个人防护、破拆、照明、搜救、通信保障”等8个方面的研究,并实现了“一车站一预案”的目标,形成了地上地下“一体化”体系,即建立完善轨道交通地上地下一体化消防工作格局,整合地上地下火灾防控资源,实现地上地下警务优势互补。

高温烟气聚积、人员高密度、疏散施救困难……日前,一场真实的火灾模拟热烟测试演练在北京宋家庄地铁站展开。演练调集6个支队、14个中队的地铁火灾灭火救援编队和战勤保障基地,共计47辆消防车、579名官兵参加,并协调交管、120等社会联动力量参与。这是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组织地铁沿线属地支队和消防中队开展的“地上地下一体化”灭火救援演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