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3 14:48: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传统的统计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 本文以中国金融服务业顾客的电子口碑传播信息为例,比较了电子口碑与传统人际传播,以及积极的和负面的电子口碑之间在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等方面作了比较。文章提出负面的电子口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顾客购后不满意反应行为,应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次专门从顾客角度对在线负面口碑的性质和影响力作了定量研究,并提出了对企业管理者的启示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口碑传播 电子口碑
“轻点鼠标赛过口耳相传”,这句电子商务时代的新谚语,把口碑传播在网络世界的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口碑传播,即顾客在购买和消费后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关系到企业的声誉,更是潜在顾客购买的重要决策依据。本文试图对目前中国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电子口碑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力图从口碑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两个角度,揭示电子口碑的性质和特点。这一研究将传统的口碑研究扩展到在线领域,并澄清了将在线口碑、尤其是将在线负面口碑等同于传统口碑的认识偏差,从而丰富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口碑传播的认识。文章最后还给出了对企业管理者的建议。
一、研究程序和方法
我们希望发现:
1.较之传统口碑传播,顾客更倾向于在线负面口碑而不是正面口碑;且对负面口碑的参与力度较传统口碑更强;
2.较之传统口碑传播,在线口碑的传播范围更广;
3.较之积极口碑传播,负面口碑的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强;
4.较之其他同类信息,负面口碑对接受者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样本来自知名中文门户网站新浪网财经论坛的银行和保险版块。时间跨度为2007年11月至2007年8月。样本简况见下表。顾客参与口碑信息的行为和参与力度,用发表相关主帖的次数计量。在线口碑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用点击数和回帖数计量。网友的点击行为表示对主题的一般关注,代表着信息的送达;回贴行为则表示更为深入的关注,代表着信息的影响力度。本研究使用SPSS11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
表 研究样本简况
二、结果与讨论
1.参与和参与强度――负面口碑vs.正面口碑
样本中对金融服务商负面口碑的主帖有159条,而正面口碑只有6条,其中关于银行服务的负面和正面口碑分别为115和5条,保险服务分别为44和1条。这表明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服务业的顾客相对于正面口碑更愿意负面口碑信息。
这一发现与传统的人际交往背景下的研究结果有很大不同。以往的研究表明,口碑传播行为是顾客对购后满意/不满意的一种反应;如果顾客感到满意,会进行积极(正面)的口碑传播,反之,则传播负面口碑,这意味着顾客表达正面或负面口碑的可能性受购后满意/不满意评价的制约。有关研究发现,高达70%的顾客在被问到对所接受服务是否满意时表达了完全满意或非常满意的评价,那么可以推断,传统的口碑沟通中,积极口碑较负面口碑更为多见。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不同发现,传达出一个在线口碑在性质上迥异于传统口碑的清晰信号。
传统口碑研究还发现,顾客对负面和正面口碑事件的参与强度是不同的,那些经历过差的服务的顾客大约会告诉11人,而那些有愉悦经历的只会告诉6个人。我们可以近似地将其理解为顾客负面和正面口碑信息动机的强度对比为11/6。那么在线口碑的情形如何?对银行、保险两组样本的分布形式进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值为76.914,p值为0.000,拒绝负面与正面口碑参与强度为11/6的零假设。这表明金融服务业顾客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负面口碑传播的热衷远远超过了现实世界中类似行为的热情;参与负面口碑传播的力度也大大超过了正面口碑。
2.传播范围――传统负面口碑vs.在线负面口碑
样本中159条负面口碑信息点击数均值为914,中位数386,众数286,最小值48,最大值10653。这些数据表明,在线负面口碑的传播人数远远超过传统口碑的11人。
传统负面口碑传播的范围大小与顾客的主观努力有关,并且受顾客社会结构(如家庭,社会群体等)、时间精力成本等条件制约。在线负面口碑传播则不同,它借助互联网这一特殊工具,能够使负面口碑信息以更快、更低成本的传播在更大范围内制造舆论从而给企业造成影响,其实这也是绝大多数在线负面口碑传播者的主观意图,也确实形成了如此的客观后果(高点击数)。因此,在线负面口碑行为较传统口碑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一种心怀不满的顾客采取的具有相当破坏力的报复行为。
3.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在线正面口碑vs.在线负面口碑
对样本进行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由于p值为0.045和0.017,均小于0.05,故拒绝检验零假设,即结论为在线负面WOM与正面WOM的点击数和回帖数不同。由于编秩次采用由小到大,因此平均秩次大的其实际水平高,平均水平小的其实际水平低。负面口碑的点击数平均秩和为84.72,大于正面口碑的37.42,表明负面口碑较正面口碑获得了更多点击。同理,负面口碑也较正面口碑获得了更多的回帖(84.44>44.92)。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线负面口碑较正面口碑更加受到关注,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更大。
4.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在线负面vs.其他相关信息
对样本进行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由于p值均为0.000,小于0.05,因此拒绝零假设,即结论为在线负面口碑主帖与其它同版块主帖的点击数和回帖数不同。而且,负面口碑主帖较其它主帖获得了更多点击(3146>2106)和回帖(2778>2121)。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互联网论坛的浏览者(口碑信息的受者)来说,在开放性的论坛提供的多种信息选择中,人们更倾向于关注负面购后评价,从而使其影响力度较其他同类信息更大。
上述研究揭示了在线口碑行为的一个重要性质,即口碑信息的接收者开始由被动变主动,其主动获取的行为使得在线口碑的影响力大增。而且,相对于其它信息和正面口碑信息,接受者有主动获取负面口碑信息的倾向。这在金融服务业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可能与消费者竭力规避风险、追求财产安全的动机有关。消费者的这一行为更增加了在线负面口碑的破坏力,这对管理者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三、结论和启示
在此,我们将在线口碑与传统口碑的性质比较总结如下:
1.传统口碑传播是由传者主动,受者被动接收;而在线口碑传播则是传者主动与受者主动获取(点击行为)以及双方互动(回帖行为)的双向交流过程。
2.传统口碑信息具有易逝性,信息随传随消,除非启动另一个传播过程;而在线口碑信息则可以随时随地获取。
3.传统口碑属私人信息,而在线口碑则具开放性,其显性化特征增强了顾客获取信息的便利,也使管理者和营销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利用变成可能。
4.传统口碑的基本型态为一对一传播,而在线口碑传播的初始型态即为一对多;如果有转帖或转载行为(转帖是网上论坛的普遍行为,指主帖被其他网友在其它论坛或版块;转载指被传统媒体转载或追踪报道),则进入多对多传播过程。
综上,传统口碑与电子口碑传播的效率、范围和影响力都不可同日而语,不能简单地认为在线口碑是传统口碑在互联网上的简单复制和再现。尤其是负面在线口碑远远超过传统口碑的传播范围和影响,更应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此提出的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对顾客电子口碑现象的研究和控制。这要求企业认真研究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不满所在,顾客怎样表达他们的不满以及后续行为,以利于服务质量的改进,提高顾客满意度,最终达到维系顾客忠诚和提高经营绩效的目标。
第二,与时俱进,掌握与消费者新的沟通方式。企业管理者对口碑在顾客购买决策中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传统口碑的私人隐秘性质使得营销者几乎无法直接控制这一因素。使用在线收集的方法,将会大大增强企业获取信息并参与沟通的可能性。目前已有企业有意识地与顾客在线直接沟通,对服务失败的及时补救和实现顾客二次满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Reichheld & Schefter. E-Loyalty: Your Secret Weapon on the Web 2000.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0,78(4):105-113
[2]Stauss, B. Global Word of Mouth. Service Bashing on the Internet is a Thorny Issue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7,6(3):28-30
[3](加)杰姆・G・巴诺斯著刘祥亚等译:客户关系管理成功奥秘――感知客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2:109
[4]徐岚:消费者口碑交流事件的分类研究.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年第10期,45-52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输系统;结构
中图分类号:TN92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Analysis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Wang Kang
(Shanghai Communication Section of Shanghai Railway Bureau,Shanghai Communications Workshop,Suzhou Transmission Room,Wuxi214046,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people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level requirements.F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to accelerate the use of fiber-optic speed of its development.This classification of the fiber structure and a detailed description,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study the composition of a fiber optical principles.Finally,the structure of the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he features are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Optical fiber;Communication technology;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Structure
光纤通信的载体是光波,并且以光纤作为其传输的介质。原来的通信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有线通信已经从原来的明线发展成现在的电缆,无线通信早已使用微波或者毫米波来取代原来的短波。因为光波有着比微波大好几倍的带宽的优点,所以其市场的利用前景比较好。
一、光纤的分类
光纤以不同的方式可以被划分成多种类别。光纤最基本的分类方式有三种,即光纤的原材料、光纤横截面上折射率分布情况以及光纤中的传输模式数量。下面就按照光纤横截面上折射率分布情况作为标准来分类,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将光纤分成两类,即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阶跃型光纤又叫突变型光纤(如图一(a)所示),它的主要特点是包层和纤芯的折射率的分布是均匀的,呈阶跃形。渐变型光纤,这种光纤的纤芯折射率从内到外的变化不是随变的,而是按照某种规律逐渐变化的,总体的变化趋势呈现抛物线形状。在最里面,纤芯的折射率和纤芯的半径是呈负相关的,即随着纤芯半径的减小而增大。当半径到达包层的位置时,折射率就参照包层的折射率。渐变型光纤如图一(b)所示。
图一:光纤横截面上折射率分布情况的两种光纤
按照光纤传输模式数量的方式可以将光纤分成两类,即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就是在一次传输过程中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光波模式。这种光纤要是再按照光纤的截面折射率的分布情况还有两种不同的分类,即阶渐变性多模光纤和跃型多模光纤。阶跃型多模光纤的特点是传输量小,传输带宽比较窄以及传输的性能也不是很好。这种光纤的纤芯直径和包层直径约为50毫米到75毫米之间和100毫米到200毫米之间。根据纤芯和包层直径的大小可以推测其传输模式较多,光射线轨迹如图二(a)所示。渐变型多模光纤和阶跃型多模光纤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容量大、频带宽。所以它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光纤形式,光射线轨迹如图二(b)所示。单模光纤就是指在传输光纤的过程中只能传输这种截止波长最长的光波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叫基模。由于这种光纤的纤芯直径较小只有4毫米到10毫米之间,所以它的传输带宽要比渐变型多模光纤多好多倍。这种光纤的最佳使用范围是长距离、大容量的通信方式。图二(c)所示就是单模光纤的光射线轨迹。
图二:不同类型光纤的光射线轨迹
不同材料构成的光纤其类别当然是不一样的。例如:石英系光纤和全塑光纤等。石英玻璃光纤是指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材料,二氧化硅中还有少量的氧化锗,氧化磷等物质。由于这种光纤的最大特点就是损耗较低,还有中等程度色散,所以它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多组分玻璃纤维也是一种石英系光纤,它的主要材料是钠玻璃,其优点是损耗低,可是其缺点是可靠性低,这种纤维一般不常用。塑料包光纤是由石英和硅树脂构成。全塑光纤中的纤芯和包层的制作材料都是塑料。全塑光纤比较适合短距离的通信,这是因为它传输带宽较小,以及制造成本较低等原因。石英光纤较为常用。
二、光纤传输系统
因为通信传输都是通信二者双向的一个传输方式,所以光纤传输系统的构成也是双向的。所谓的光端机就是通信两端的发射机和接收机联合做成机器就。连接发射机和接受机的中继器也需要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如图三所示。
如图三中(a)所示的光发射器,它的作用是将电端机发射过来的电信号,以光信号的形式送进光纤中来进行发射传输。光接收机的作用就是光纤传输过来的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然后再将电信号进一步的调整后生成与发送端一样的电信号,最后再将这个电信号送到电接收机里面进行检验等操作。中继器的作用是,在传输过程中有些光信号会发生衰减、畸变等情况影响正常的传输,这时中继器就会将这些有问题的光信号进行修复,修复好之后在送回光纤中使其继续被传输到接收端。
图三:光纤传输系统的总体结构
三、光纤传输系统的优点
现在作为通信系统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系统:光纤传输系统,它有以下六种优势。一、它的频带宽较大,可以传输的容量就很大,最大容量有25000MHz。二、它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是非常低的,传输过程中没有中继,并且支持较长距离的传输。三、其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其它系统是最好的。四、传输过程中保密性较高,不会出现串话的现象,使用起来非常安全。五、光纤物理性质较有优势,利用其较小体积和重量比较容易安装及敷设。六、组成光纤的材料:二氧化硅,其资源在地球上是最丰富,可以大量使用。
四、结语
光纤的使用加快了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因为光波较微波有较高的传输频率,所以光纤是比较理想的一种通信传输介质。光纤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中最佳的一种技术,好好发掘其优点,它将促进通信技术有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庆.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光通信传输网络 OTN开放式通信网络 技术
随着现如今社会不断发展以及技术不断的进步,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现如今交流及沟通的主要手段。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我国的手机通信覆盖面已经做到了全民通话,但还是有一部分地区手机通信没有真正实现。我国通信行业当前的目标就是让信号覆盖全国化,满足各行各业的人在生活及工作上的需求。为此我们需要更稳定的基础来完善传输网络的接入技术。
一、光通信技术的简介
光通信传输技术是2000年以来高速发展的一种信号传输技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光通信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来进行数据交换。所谓的光通信,就是以光波为中间的媒介的一种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无线电波和光波都属于电磁波。但无线电波的频率却低于光波的频率很多。故而,相对比较之下光波在抗电磁干扰能力、传输带宽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根据波长的长短,光波可分成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其中让人眼可见的叫可见光,其他的波长是人看不见的。但这些光波可用来传输数据的,按严格的光传输媒介来划分,可将光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光通信。我们常见光通信传输,一般有:红外线通信和光纤通信。
二、光通信四种不同技术的比较分析
通信传输网络有 SDH、DWDM、MSTP、OTN、ASON、PTN等,各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势及劣势,针对环网保护能力以及快带利用率成熟度以及发展前景研究其不同的特点,简单列举其中几项技术来详细说明。
(一)OTN技术。OTN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OTN既吸收了SDH的优点,用ODU颗粒封装业务,可以交叉调度,也吸收了WDM的优点,可以长距离传送,采用合波-放大-分波的方式。
相关传输设备不再需要借助接入设备提供工业标准的通信协议接口。各类通信业务应用可以直接接入到OTN。OTN支持语音、图像信号多点广播,采用了图像矩阵交换技术和数字图像压缩技术。
OTN组网灵活、设备简单、集中维护方便,在国内通信工程中目前正在广泛应用,但不足之处就是设备是独家生产,非通用设备设备,售后的服务对原设备厂商依赖很大,而且其兼容性差,与非OTN网络连接能力较弱。
(二)MSTP技术
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是指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该技术是一种光纤传输体制,以同步传送模块为基本。目前MSTP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传送网接入层、汇聚层。MSTP中的特点:MSTP有端口组和VLAN两种工作方式,端口组方式主要运用于点对点业务,VLAN则有接入模式和干线模式。
(三)ASON技术
ASON是在传输中融合了交换技术的新型传输网络。具体实现是在原传送网络的传送平面和管理平面之外,引入控制平面,形成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相互间的交互。
ASON具备两大主要特点:一是由用户实现连接的建立、修改和删除;二是完善的网络生存技术。光网络的控制平面的关键技术GMPLS(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是由MPLS扩展而来。GMPLS除了支持具有分组交换能力的接口,还支持具有时分、空分以及波长交换能力的接口。
三、光通信传输技术宽带利用率和发展前景以及可靠性
(一)发展前景
OTN:在国内行内领域已得到了很多的运用,技术比较成熟的,发展速度较快。
MSTP:解决了传统SDH技术难以有效处理数据传送的要求,但其内核仍然是电路交换,面对着电信业务ALL IP化趋势,因前期网络部署等原因还有很长的生存空间但最终会逐步被PTN所取代。
ASON: ASON利用单一的控制平面,可以实现跨厂商、跨运营商管理域OTN/SDH传送平面的统一控制,完成端到端的电路建立、保护和恢复,解决了端到端配置、保护和恢复、电路SLA等问题,其技术先进,发展的前景很好。
(二)宽带利用率
OTN:开销
RPR:开销占3.7%,同时采用空间复用技术,使宽带利用率大大提高。
SDH:开销占3.7%,其需要预留保护宽带,宽带利用率比较低。
(三)环网保护能力、可靠性
OTN:采用双环网络,具有自愈保护功能,并保证倒换时间小于50ms。
RPR:具有倒换保护能力,并保护倒换时间小于50ms。
SDH:组环具有自愈保护能力,并保护倒换时间小于50ms。
四、结语
光传输网络是一个较复杂的网络系统。光通信的不同技术都有着各自的优劣势,应该进行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传输技术,从而应用到实际中,能很好的节约成本和提高有效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雪松,全俊聪.光通信技术与业务的发展方向[J]. 信息网络. 2005(09)
[2]胡昊,王红星,徐建武,孙晓明,刘敏.无线光通信中一种迭代解调的比特交织乘积编码脉冲位置调制[J].光学学报. 2011(08).
关键词: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传输系统;技术应用
1 引言
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是在光纤宽带基础上进行的数字传输网络,它不仅可以对通信系统下子系统实行自动监控,还可以对自动销售检票情况、乘客信息及列车安全等一系列综合信息进行自动储存,并以语音、数据及图像的形式传送到相关管理端口使工作人员可掌握实时情况,以此来保证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及人员的安全。
2 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组网现状
1965年,国内第一个轨道交通项目建成,时至今日,北京、大连、广州、上海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也早已建成通车。但是,这些轨道交通当中所采用的通信传输系统是不一样的。
若使用的是OTN传输制式,那么自愈环通常只有一个,若使用的是SDH传输制式、ATM传输制式、MSTP传输制式,那么自愈环会是多个或者是单个。通常情况下,组网采用的是MSTP或者是SDH制式。自愈环保护方式是国内交通传输网的常用保护方式。[1]
3 传输系统需求分析
3.1 基本性能需求
城市的轨道交通情况是变化的,所以通信系统必须具备很好的可维护性,能够防止一般的环境或者是人为损害,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实现在节点增加时,尽量对软件设置不做任何更改。
3.2 功能需求
3.2.1 多业务接口
国内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接口通常有以下几种:音频接口、E1中继接口、视频接口、RS422、以太接口( GE、FE) 等等。虽然在不久的将来以太网接口会成为大众化趋势,但是目前这一时期还没有完全到来,所以,保留多种接口也是有必要的。
3.2.2 系统保护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通信系统应当具备自保功能,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保护,核心板卡冗余保护以及线路保护。线路保护是指要有两个光纤线路互为备用,当某个设备发生问题时,可以使用备用设备保持线路的畅通,切换时间还应该尽量短,不能超过五十毫秒。
4 通信传输系统技术
4.1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
MSTP技术是从SDH发展起来的,现已涵盖了以太网、RPR、PDH、ATM、SHDSL、DDN等诸多技术为一身。MSTP技术采用的是VC虚级联技术、LACS、成帧过程协议等技术来确保网络传输的速度。该项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例如广州地铁的五号线。
4.2 OTN系统
OTN是一种光纤传输技术,是德国西门子研发的。该项技术的自愈性非常好,能够在整个网络的任意地点接入主机进行网络管理,带宽分配也可以实现计算机智能化,还可以根据信道对视频传输数据进行切换。但是OTN也存在一些缺点:这是西门子公司的专利产品,后续服务有限。该项技术在国内的很多城市轨道设计和建设中都得到了应用,例如天津轻轨、广州地铁、深圳地铁、上海地铁等等。
4.3 RPR技术
所谓的RPR技术,主要是为了重新利用空间,能够使得数据流在目标节点以及源节点之间进行传输。目标节点从环中分离出来之后就不再占用原有环的带宽了,这些释放出来的带宽就可以分配给其他的分组。广州地铁公安通信传输系统使用的是就是这种技术,而且运行情况良好。RPR技术尤其适合视频数据传输,所以在网络运营领域的使用也是很多的。[2]
5 PTN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分析
5.1 PTN 技术特点
PTN是一种传送平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传送并进行分组。IP是PTN的核心,以太网是它的业务层。该项技术的特点主要是:1)对于出现的故障可以迅速定位,还可以进行故障管理,OAM能力很强大。[3]2)可扩展性能很好。3)网络系统不仅可以对业务进行配置,还可以较为方便的提供多种业务。4)网络安全性比较可靠,保护性能良好。
网络节点接口即为NNI,而设备接口是UNI。数据平台的功能是对业务进行保护、交换、转发等等,还可以传送同步信息。端与端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控制平台来实现。
5.2 PTN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传输系统的符合性
对于PTN技术而言,其业务模式有三种:第一,PWE3 隧道协议,这是一种点对点的协议,并保留了ATM、TDM接口;第二,EVC协议,该协议可以满足点对点以及点对多点的传输需求,并可以接入以太网;第三,可以与IP网络进行互联,并支持局域网接入,还可以开展语言业务。不难看出,对于地铁传输系统涉及到的诸多业务种类,PTN都可以很好的支持。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传输系统而言,PTN的OAM能力、可扩展性能、生存性技术都是可以满足设计和使用需要的。
有很多的设备制造商都推出了很多PTN类型的产品,例如比较有名的华为、阿尔卡特、烽火公司等等,这些产品的交换容量一般都超过了10GB,可以很好的达到日常地铁传输系统运行的要求。
5.3 PTN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传输系统的优势
相信在未来的城市交通传输系统中,PTN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总体而言,PTN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PTN具备的优势:对于业务的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各种类型的业务需要,组网能力强大,对于IP等业务,其传输通道的优势则更加明显。[4]2)QOS 机制十分完备:对于COS 差异服务、QOS差异服务,PTN采用分级技术都可以很好的满足需要,能够以最大的效率利用有限的网络带宽。3)OAM功能强大:传统系统的传输习惯被PTN很好的继承了下来,维护性能良好。能够对MPLS进行支持,还可以进行 SDH维护,OAM机制较为完备,能够对出现的设备或者是网络故障进行及时的反馈并进行修复。4)同步时钟:对于SDH的时钟传输性能,PTN也进行了继承,可以同步频率,在协议满足既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同步时钟,这使得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得到实现。
6 结束语
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特点很明显,其支持和提供的业务越来越趋于数字化,和网络之间的联系也是越来越密切,PTN技术保护倒换能力以及OAM机制都是十分完备的,可以极为便利的处理IP业务。基于市场的需要,国内外很多的设备研发和制造商都推出了很多的PTN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很好的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要。国内的很多电信运营商都已经开始使用PTN设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PTN技术也将不断的完善和成熟,PTN技术将会在以后的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肖锋.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的应用[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2]章达.杨勇.地铁通信传输系统方案研究[J].科技传播,2011.
本文以《大众医学》手机版客户端应用(App)的运营为例,分析手机阅读资讯类App的传播规律。《大众医学》手机版是一款免费的、每天更新的App,适配安卓操作系统和苹果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于2011年11月上线,截至2012年10月,运营近1年,各应用商店下载总数近十万。
App功能和外观设计
在《大众医学》手机版进行功能和外观界面开发前,经过反复调研,我们决定做一个免费的、在线阅读软件,包含图文阅读、音频视频收听收看,健康应用推荐、搜索功能等。这一定位对手机上网速度和手机性能都有很高的要求。
不过,我们的前瞻性构想在今天得到了统计学证据的证实,按照目前的通讯行业的发展,手机的联网速度和手机性能都会满足《大众医学》手机版运营的需要。比如,2012年第一季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卓操作系统(Android)、苹果操作系统(iOS)用户更倾向于使用高速网络接入,2012年第一季度来自3G和WIFI的接入量为67.8%,其中3G为36.8%,WiFi为31%。通过3G和WiFi联网的用户比重增加,利于开发者加强用户体验设计。
对于App外观,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手机屏幕小,应用的UI(界面)设计的优点可能不是太明显,但缺点会被放得很大。因此,在内容不是太丰富的情况下,建议只使用一级栏目设置,如果栏目数量较多,可首先采用平行滑动的栏目显示方式,减少需要多次点击才能到达目标板块的设计。
文章列表页、正文的字体大小、标题字色、行高、段落间距都充分考虑手机屏幕相对较小的特点,应简洁、雅致。若只有一幅图片,建议放在第一屏,起调节阅读感受、增加对内容理解的作用,且以横构图为主。
由于安卓操作系统手机品牌过多,型号各异,在分辨率、屏幕尺寸方面千差万别,版本适配是个大问题。为保持大多数用户最佳的阅读体验,定期改版是必要的。
内容运营,基于受众行为的内容定位
《大众医学》手机版是一个融合性阅读类应用,以《大众医学》内容为基础,吸收正版授权医学健康类图书内容,以及音像作品,并将与健康类报纸和杂志媒体开展新闻转载合作。今后内容将呈现权威、实用、及时、互动等特性。
目前,智能手机用户呈现以下特征:“2011-2012年,通过移动应用商店下载应用的男性多于女性;用户年龄整体年轻化,主要分布在18-34岁,普及到各个人群当中。”
“苹果操作系统移动终端用户地理分布的第一、第二集团差距在缩小;Android设备已无明显的第一、第二集团之分。”这表明,地域经济发达程度与智能手机使用率之间已无特别的关联性,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
App的内容主要为年轻受众服务,还要重视受众的全国性及全球性来源,内容话题要广,作者来源应尽量丰富,当然,每天更新才能吸引用户。
“移动互联网用户上网集中在两个时段,早上7点至10点、晚上9点至12点,晚高峰期出现在晚上10点。”这些使用行为表明,智能手机用户碎片化阅读的行为比PC机用户要更明显。因此,大众医学App以碎片化内容为主,而不是原样照搬《大众医学》杂志或图书的内容,多数纯医疗性内容每篇为400-800字。运营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不能过于碎片化,也要兼顾读者这么多年在纸媒培养的阅读习惯,能减少碎片化的地方就不碎片化,比如情感分析、完整的治疗思路,就不碎片化。
交互方式对内容传播的影响
“在新传播时代,受众对信息的分割式消费已经向集合式消费模式转变,他们会同时扮演着观众、听众、读者、参与者、用户等多重角色,与媒介形成高频率的接触,而受众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是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大众医学手机版已知受众消费模式的改变,通过超链接、收藏、分享功能与受众互动,实现阅读延展、在线调查、收藏精彩文章、分享感兴趣内容的互动性阅读效果。受众在使用你的应用的同时也传播了你的应用,比如把感兴趣的内容分享到他们的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去,调动了周边人际对应用的关注度,超越了单纯的口头口碑传播。
《大众医学》手机版在20多个渠道中上传了自己的软件供用户下载,多数应用商店都有这个功能――“喜欢这个应用的人还喜欢这些应用”,对应用在相同兴趣的人际传播有价值。这些新媒体呈现的传播规律值得深入研究,适应它、利用它、超越它。
传播价值分析
传统媒体想了解自身内容是否被受众喜欢,广告传播效果如何,通常需要通过专业调查公司来获得可信的第三方资料,而且获得调查结果的时间比较长,更无法获得实时的调查结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通过免费的第三方统计平台对用户使用行为及广告传播效果进行实时评估。比如,在应用里嵌入友盟统计SDK代码,就可了解自身App的一些基本数据,比如当日新增用户、活跃用户数、地域分布、阅读时长、留存率、全体应用的数据对比、同性质应用的基础信息对比分析、同规模应用基础信息对比分析等基本信息,不仅了解当日,过去的每一天都被记录,便于回溯分析。对广告信息的的统计也是如此。
除了直观的数据,我们可以从商业价值和传播价值两个维度、九项指标来衡量新媒体的商业传播价值。从商业价值角度来看,通过公信力(权重10%)、接受程度(权重15%)、传播与投放投入回报率(权重15%)、用户质量(权重10%)四个指标,可以对新媒体的商业价值、所体现的经济收益进行全面的评估。从传播价值角度来看,通过传播与投放形式(权重10%)、社会认知(权重10%)、用户数量(权重10%)、用户使用黏性(权重10%)、传播与投放效果(权重10%)的可衡量性五个指标,可以较好地衡量新媒体的传播价值和为社会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关键词:分布式控制系统了;单片机;PC 机;串口通讯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日常的运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项任务需要一起执行的状况,因而在现代工业中多机分布式的系统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系统模式多由MCS- 51 单片机和个人计算机构成。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应用开发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同时还具备全双工的串行通讯特点,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家用电器等方面广泛被采用。
4.3 Timer 控件控制
选择Timer控件对通讯中的有关发送命令及接收数据的过程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需要在通讯程序中分别进行两个Timer控件的设置,实现对单片机发送命令及单片机接收数据的控制。
4.4 监视总线状态、自动接收及对通讯错误进行处理
对总线状态进行监视,完成自动接收,对通讯错误及时的进行处理,可以运用OnComm事件加以实现。VB程序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将MSComm1.Rthreshold设置为等于1,当接收事件出现时该程序会自动的对MSCom m 1.OnCom m()进行访问。
5.单片机串行通信的设计
在对单片机的串行通信程序进行设计时,必须使单片机的实际效率得到有效的发挥。单片机通常在实时性比较强的具体控制场合加以运用,在设计时还必须将响应时间加以考虑,尽量控制和减少在辅操作时对CPU时间进行过多的占用。因此,可以将通信程序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即发送中断处理、接收中断处理、通信处理,并将其进 行有机的结合,进而构成单片机的整个科学通信程序。
5.1发送中断处理程序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传感器技术;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H-39;TP2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一、前言
传感器技术很好理解,指的是用容易测量的电信号来替代能被测的非电量。国家相关的委员会对传感器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它作为一种前置部件存在于测量系统中,用可供测量的信号替代原来的输入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在信息采集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机械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技术:众所周知,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检测。在机械加工之前,需要自动检查件和所用的加工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够正常的开始加工过程,比如对坯件的夹持方位自动判断和调整,对夹紧力的大小进行确定等等。完成了加工之后,需要测量工件,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的要求,比如测量工件的尺寸、粗糙度、形状等等。对于其他的工件,比如齿轮、螺纹等,需要对它的齿距、螺距等进行检测。最好可以自动开始这些检测,并且在下道工序自动输入这些检测结果。在加工过程中,对于加工条件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提高精密产品的合格率,因此,就需要自动检测和自动调整加工过程中的诸多参数,比如切削力、切削扭矩、进给速度等等。再如切削过程中的传感检测技术,它的目的在于对切削过程中的生产率、制造成本等。在对机床加工的动态稳定性与加工精度等问题进行研究时,需要相关的仪器对刀架、床身等振动参数进行测量,对机床的动态特性进行检验,将哪些不利于精度提高的薄弱环节给找出来。通过测量切削力,对金属的切削原理进行研究,将这些必要的切削力数据提供给机床和夹具的设计和制定者,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传感器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逐步向电子化和小型化的方向迈进。在汽车行业中,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可以这样说,只要是采用电力控制系统的现代汽车,传感器技术都十分的重要,比如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驱动防滑系统等等。尤其近些年来,车用电子装置越来越普遍,比如娱乐装置、通信装置等等,还有那些辅助驾驶装置,用来减轻驾驶人员的疲劳。在汽车的机电一体化方面,纯机械式控制部件逐渐被自动控制系统所取代,在汽车的全身,都已经覆盖了先进的检测和控制技术。汽车传感器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一是较强的适应性,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可以发挥作用。因为汽车有时需要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工作,不管是大风大雨还是尘土飞扬,这样就对传感器的密封性、耐潮湿等提出了要求。二是有着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为在汽车发动机舱中安装传感器,发动机发动时会有高温和高压,并且震动特别强,此外,发动机在工作的过程中,还会有电磁波产生,那么就要求传感器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三是有着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汽车各种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传感器也不例外。四是价格较低,可以大批量生产,这就需要传感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需要做出复杂的调整。
传感器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数控机床指的是采用了数控技术的机床,机床的运动过程和加工过程都是由数字信号来控制的。具体来讲,指的是在程序介质上利用数字化的代码记录将刀具移动轨迹等加工信息记录上去,然后在数控系统中输入这些信息,经过运算过程,将指令发出去,对机床上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行自动控制,从而保证加工出来的零件在形状、尺寸、精度等方面符合相关的要求。这种机床就被人称之为数控机床。主要有光电编码器、接近开关、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数控机床上,这些设备来对位置、直线位移、角位移、速度、压力等进行检测。在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中,我们会发现传动轴传动过位的情况经常发生,如果不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有故障存在于机床当中,对于正常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就需要实时检测数控机床的轴动过位情况,保证故障可以被及时的发现和消除掉,正常的生产。再如,在数控机床中,可以利用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工件夹紧力,如果夹紧力比设定值要小,那么工件就会出现松动的情况,系统在发出报警信息的同时,走刀立即停止。另外,车刀切削力的变化可以利用压力传感器来测定。再者,在系统、液压系统以及气压系统中应用压力传感器,可以对油路或者气路中的压力进行检测,如果设定值大于油路或气路中的压力,触点就会发生动作,数控系统及时接收故障信号。总之,在数控机床中应用传感器,可以将故障及时的发现,并且采取措施及时的解决,工作效率也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数控机床的故障率也可以得到大大的降低。
三、结语
随着机械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更高质量的自动检测系统。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和创新,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成木弟.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初探[J].商品与质量,2011,2(1):123-125.
【关键词】 传统会计 约束会计 比较 分析
Abstract : The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straint accounting and traditional accounting.
约束理论:简称TOC。约束会计是在会计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会计分支,约束会计的目的是想找出在激烈竞争的各种条件下生产的内在规律,运用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寻求一种分析经营生产问题的科学逻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当前约束会计的落实及使用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属于一个新的概念,它着眼于整个组织的改善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它把重点放在瓶颈工序(即约束)上,保证瓶颈工序不发生停工待料,提高瓶颈中心的利用率,从而得到最大的有效产出。
1.约束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比较
前面提到的TOC认为,任何系统至少存在着一个约束,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任何企业或组织均可视为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要克服系统的约束。任何系统可以想象成由一连串的环所构成,环与环相扣,这个系统的强度就取决于其最弱的一环,而不是其最强的一环。因此,如果想达成预期的目标,必须从最弱的一环即从瓶颈(或约束)下手,并以此为循环,才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地提高系统的产出,并达成持续的改善。即找出妨碍实现系统目标的约束条件,并对它进行消除的系统改善方法。约束会计目的在于强调产出,将组织所面临的关键约束(TOC把实现目标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制约因素称为“约束”)同传统会计系统联系起来,展示了通过撬动阿基米德基点(关键约束点)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收益。约束会计以新型的一种管理会计面孔出现,与传统会计相比具有独特的积极一面,具体体现在,会计核算对象不同约束会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许多多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称为“约束”。“约束”有各种类型,不仅有物质型的,如市场、物料、能力、资金等,而且还有非物质型的,如后勤及质量保证体系、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和工作态度等等,这些“约束”的变化最终都影响企业的效益。约束会计强调必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效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这些“约束”问题,约束会计着眼于整个组织的改善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传统会计则明显比较狭隘,以企业的物流、资金和信息为会计研究对象,只关注局部的改进,如成本削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利用率,并没有考虑这些手段同企业最终目标即实现盈利之间的关系。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由于可以充分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从而可以对企业的或有损益等相关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披露和分析进而使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从而帮助信息的使用者做出自己的合理判断和估计。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计算机强大的处理数据能力可很好的解决横向或纵向可比问题。两个或更多的企业的会计信息,随时可以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在相同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比较,这使得可比性原则实现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电子商务对及时性原则的影响。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及时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在传统手工会计条件下,由于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一般只能提供通用的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滞后,进而违背了及时性原则,这对传统会计对先进的交易手段是一个挑战,但是在电子商务模式下,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及时地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要素是会计记录上的主要对象。
2.实现约束会计的重要性
作为会计学的分支,约束会计接受了传统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有着会计学共同的一般前提,除此之外还具备一些特殊的前提假设。如管理决定假设。假定管理的价值是其管理方式的函数,其效用的发挥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经济价值。一个组织只有进行科学管理,通过管理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来一一消除企业发展的“约束”,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因此必须要形成一套解决约束的流程,用逻辑地、系统地回答以下任何企业改进过程所必然提出的三个问题:改进什么?改成什么样子?以及怎样使改进得以实现?约束会计正是在想找出各种条件下生产的内在规律,寻求一种分析经营生产问题的科学逻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可用一句话来表达即找出妨碍实现系统目标的约束条件,并对它进行消除的系统改善方法。会计特征不同与传统会计相比,约束会计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个特点是对约束资源作用的明确考虑。传统会计与约束会计在利润表上主要不同点在于产品分类被约束资源分类所代替,约束会计对约束资源的考虑通过列举各种约束体现出来。第二个特点是对产出贡献影响的说明。约束会计报告强调了决策和行动对约束产出贡献的影响,因为产出的所有重大变化都是通过约束点实现的,这种报告方式就可以引起管理层对相关领域———阿基米得约束点的注意。第三个特点是打破营业费用(OE)与产出(T)之间同步增减的关系。为了衡量实现目标的业绩和效果,约束会计打破传统的会计成本概念,提出了三项主要衡量指标,即有效产出、库存和运行费用,约束会计认为只能从企业的整体来评价改进的效果,而不能只看局部。库存投资和运行费用虽然可以降低,但是不能降到零以下,只有有效产出才有可能不断增长。会计信息披露不同约束会计的利润表是一份业绩报告,它能反映实施经营思想后的业绩和员工情况,报告的产出部分强调了利用约束资源提高产出的重要性,同时确定成本是否得到了充分控制。传统会计报告只注重收入和费用,并信奉“卖的越多赚得越多,如果销售额不能提高,就得削减成本”。其他除以上几个方面之外,约束会计是事前管理,由此能转守为攻,先设定目标再着手计划工作,脚踏实地的向目标前进,注重从预防的角度解决问题,从而杜绝了组织中的救火式行动;传统会计明显是事后管理比较被动,根据历史业绩,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忽略了纠正在未来经营环境下的意义,以及由于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所造成的损失。约束会计简单、直接,被业界专家誉为一种“常识管理”方法;相反,传统会计复杂、臃肿,要从大量会计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十分繁琐。综上所述,约束会计的诞生是会计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为会计的可持续。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方法林对约束会计的产生进行了简单的回顾,通过对传统会计与约束会计进行比较,指出传统会计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不足,分析约束会计在延续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优势,指出会计由传统的模式向约束会计模式转变成为必然,且传统会计到约束会计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参考文献:
[1]方法林.约束会计与传统会计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09,07.
[2]田沛.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J].今日南国.2010,01.
1 系统优化算法描述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能够有效地对抗多径干扰,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深入运用。OFDM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通常采用的是静态和动态这两种分配策略,其中静态资源分配策略是为用户分配固定的子信道和功率,没有考虑信道环境因素,以及如何对有效的系统功率进行合理利用;动态资源分配策略则可以根据信道环境的变化,对功率分配策略进行调整,但是动态资源分配算法往往较为复杂,不易实现。
为了解决静态和动态这两种常规分配策略的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功率分配方法,从而实现用户功率分配的公平性,以及增大系统容量,使其最大化被利用。该分配方法能够保证用户拥有最低速率以及功率平均分配的情况下,先对子信道进行分配,从而实现系统容量的最大化;然后再对功率分配策略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所有用户拥有公平的速率比例,并维持系统在最大容量状态下正常运作。同时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原理来降低分配算法的复杂度。
2 系统模型
2.1 运行原理
(1)第二OFDM收发机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一OFDM收发机中;
(2)第一OFDM收发机接收到信道信息后,将其发送到“资源分配算法模块”中,资源分配算法模块会根据用户业务需求,分析当前宽带信息以及接收到的信道信息,通过算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就是最优资源分配方案;
(3)资源分配算法模块将分配方法反馈给第一OFDM收发机,第一OFDM收发机再反馈给第二OFDM收发机,两个OFDM收发机开始执行分配方案,为用户分配系统资源和功率,并对子信道中的用户数据进行更新。
利用这样的原理,子信道分配方案和功率分配方案就会随着信道环境的变化而自动适应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2.2 数学表达式
假设当前OFDM系统中有N个用户,M个子信道,在功率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对系统的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能够确定子信道分配方案和功率分配方案,从而实现系统容量的最大化利用。因为在系统添加了“比例公平”的要求,所以系统中每个用户都必须拥有比例速率。
优化目标的数学表达式为:
在上述公式中,N表示系统中的用户总数量,M表示系统的子信道数量,ρn,m表示用户n在子信道上的信道增益,只取值0和1,表示信道m是否分配给了用户n,Pn,m表示用户n在子信道上的功率,M0表示功率谱密度,B表示系统有效宽带,Ptoatl表示系统总功率。表示用户间的速率比,是为了确保系统总容量在用户之间的比例分布公平。
3 功率分配
在进行功率分配前,要先对子信道进行分配,假设系统的总功率在所有自信道中是平均分配的模式,在对子信道分配过程中,加入遗传算法,其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经过上述算法对子信道进行分配,能够获得一个最优值的方案,这个方案能够保证用户拥有最低速率,同时能够对信道容量进行最大化利用。在这种基础上,对系统功率进行分配,其目的是实现所有用户拥有公平的速率比例,并维持系统在最大容量状态下正常运作。
3.1 功率分配数学表达式
3.2 功率分配流程
功率分配虽然同样利用了遗传算法原理,但是与子信道分配不同的是,功率分配是针对多个目标的优化,优化遵循的原则为:维持系统在最大容量状态下运行;保证所有用户分配到的功率总和不超过系统的总功率;保证用户所分配的速率公平。具体流程图如图3所示。
3.2.1 随机产生初始染色体
随机生成一个初始种群,种群个体数量为M,每个个体命名为一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含有N个元素,每个元素的值代表用户分配到的功率比例,元素值范围为0~1(0为没有,1为全部),所有元素值相加小于1。
3.2.2 评估每个染色体的适应度
功率分配是针对多个目标的优化,所以它的使用度函数包括:系统容量和比例公平两部分。在计算染色体适应度时,需要分别评估系统容量的适应度和比例公平的适应度。前者是由函数的计算权值来决定染色体的数量,权值越大,分配的染色体(M值)越多。在本次分配方案中,将比例公平的权值设为0.6,系统容量的权值设为0.4,即如果有100个子信道,其中60个用来评估系统容量的适应度,40个用来评估比例公平的适应度。
3.2.3 整合染色体
对于上一步中分开计算的适应度值,在该环节同样需要根据不同的适应度各自计算染色体的体重,并将其整合为一个染色体,从而以单个染色体的形式进行后续操作。
3.2.4 产生新的种群
(1)选择:设定Ps为选择概率,在进行第一次迭代时,随机生成W个染色体,计算出每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并舍弃掉W*Ps个适应度较低的染色体。
(2)交叉:设定PC为交叉概率,随机选择剩余染色体中的一个节点,然后根据PC来交换父代节点,使其产生子代。
(3)变异:设定Pm为变异概率,根据Pm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染色体,改变其元素值。
(4)终止条件:当迭代次数达到300时,即Gen=300时,遗传算法停止,并将最终结果返回。
当遗传算法结束时,系统的总功率以最优化的方案分配给了各个用户,不仅维持系统在最大容量状态下运行,而且保证了用户之间的速率比例公平。
4 仿真结果与分析
仿真是将分配方案放在参数环境下进行验证的过程,本次仿真中,首先会对系统最大容量的理论值、分配后系统最大容量的真实值进行对比分析;然后会对系统中每个用户的比例速率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会对系统中具有不同用户数量时用户的最低速率进行分析。
4.1 不同分配方案的系统容量
4.1.1 参数设定
系统中用户数量为8个,子信道数量为64个,无线信道为6径信道,系统总功率Ptotal为1W,系统可用宽带频率为1MHz,功率谱密度M0为-80dB/Hz。分配方案中遗传算法的参数设定为:染 色体个数W为100个,选择概率Ps为0.9,交叉概率Ps为0.7,变异概率Pm为0.035,终止条件Gen为300次。
4.1.2 仿真结果
只进行子信道分配后的总系统容量要小于最大容量分配值,这是由于在分配过程中需要保证用户的最低速率。在进行子信道和功率分配后,总系统容量要略小于子信道分配后的总系统容量,这是由于在分配后,要维持系统最大容量运行,并保证用户速率比例公平,所以染色体的权值要稍大一些。
4.2 不同用户的归一化速率
4.2.1 参数设定
设定用户速率比为γ1=γ2,γ3=γ4…=γ8=1。
4.2.2 仿真结果
要实现系统最大容量分配,就需要将所有资源分配给1个用户,该用户速率比例为1,其他用户为0。静态分配秉持传输速率完全公平的原则,却忽略了速率比例的公平,所以无法满足用户对速率比例公平的需求。仅进行子信道分配后,每个用户均已满足最低速率要求,在进行子信道、功率分配后,用户间的速率按照比例公平系数分布,实现了速率比例公平。
4.3 不同用户数量的用户最小速率
4.3.1 参数设定
使用上述参数。
4.3.2 仿真结果
遍历子信道的功率分配算法能够对子信道进行合理分配,相比起静态分配,它能够更好的保证用户的最小速率,但是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得出的动态分配算法比起遍历子信道的分配算法又要优越一些,能够在系统容量上进行增益。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授权用户的状态会随时发生变化,系统在进行功率分配时,不仅需要保证用户的最小速率,以及用户间速率比例的公平,还要维持系统容量在最大化状态下稳定运行,所以就需要对传统分配策略进行优化,本文的仿真结果证明,将遗传算法融入功率分配算法中,能够有效满足以上需求。
参考文献
[1]曹哲.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功率分配与切换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李荣凯.AF协作通信系统中节点选择和功率分配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
[3]杨晓峰.协作通信系统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4]殷玲.双向协作通信系统的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
[5] 徐磊.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中协作中继传输问题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吴学璇(1992-)女,河南郑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无线移动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