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5 10:41: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智慧园区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目前,国内一些科技园区、经济园区先行先试,智慧园区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2012年,中关村将示范区“一区多园”的空间信息与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科技金融资源、招商引资等信息进行整合,促使中关村向智慧园区全面转型。今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暨星光影视园“新媒体信息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项目”投入应用,运用RFID、云服务等构建了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体系,从“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三个角度对园区内的人、车、物等资源以及媒体资料等虚拟资产实现了全方位的监测与管理。
一、软件谷打造智慧园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软件谷而言,智慧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智慧化提升园区竞争力已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在国家级园区中,有63个提出了智慧园区的建设理念,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左右,其他各级园区也积极开展智慧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在南京,“十二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将南京打造成为“人文绿都、智慧南京”。2011年,在软件谷的建设初期,法国凯捷公司对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高端策划和顶层设计,提出将软件谷打造成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园区“云之谷”,以智慧化提升软件谷综合竞争力。
2.智慧园区的建设与软件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核心在于运用现代ICT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海量运算能力,提高区域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推动高端产业发展。因此,智慧园区的打造必须建立在软件产业的高端发展上,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和传感网等先进技术将会构建起园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和面向未来的全新园区形态。同时,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也将会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必将对今后软件谷的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智慧园区建设是软件谷“二次创业”的迫切要求
对于软件园区而言,第一次创业主要是依靠便利的交通、充裕的人才、优美的生态、完善的配套和高效的体制机制等优势条件,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进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第二次创业需要以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为目标,依托园区良好的发展环境、优质的政务服务和集约高效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核心是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因此,只有在智慧园区建设上走在前列,才能够更好地整合园区发展要素和资源,创新管理手段与措施,减少运营成本和流程,承接全球高端产业转移契机,加速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在与国内外诸多软件产业园区的同质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的规划、目标和现状
1.建设规划
在《中国(南京)软件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南京)软件谷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按照国际化、生态化、智慧化理念,打造“绿色、低碳、智能”软件谷;以云计算技术和应用服务引领发展,加快云技术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工业设计、移动支付、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产业园、超级云计算服务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三网融合产业园、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基地。
2.建设目标
以建设“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软件园区为目标,优化顶层架构设计,集成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化建设模块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园区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主导产业的巩固与提升,实现“政务工作公开化、园区服务网络化、数据资源共享化、辅助决策智能化、体系建设标准化”,高标准建成“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化智慧园区。
3.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
目前软件谷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主要有 IBM 润和软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北大工学院南京研究院、中兴通讯全球云计算中心、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江苏虚拟软件园、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紫金(雨花)科创特区云端虚拟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等,可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的信息技术支持。
4.正在搭建的体系架构
软件谷目前正在按照“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瞄准产业发展前沿,精心打造移动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专业园区,并积极搭建“一中心、三平台”建设架构,即: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以及依托超云中心建设的“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等三大平台。
(1)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该中心作为软件谷的基础云平台,今年年底将正式建成,未来将承担为谷内各类软件企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功能,也是软件谷建设智慧园区的核心技术依托。该中心主要建设云服务和云应用两个平台。云服务平台一期建成后,计算能力将达200万亿次、存储规模将达PB级,后续超算性能指标还将扩展到千万亿次以上计算能力和EB级别海量存储规模。云应用平台则提供创业孵化应用云、培训应用云、研发测试应用云、政务应用云、治安应用云、环保应用云、交通应用云、教育应用云、医疗应用云等业务。
(2)“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该平台主要引进智慧产业领域内的高端企业,聚集智慧产业上下游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对智慧产业进行顶层方案规划和分模块设计,研究适应软件谷产业特点的智慧园区架构和产业链等各个方面,开展智慧交通、智慧楼宇、智慧警务、智慧环境、智慧电子商务等典型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完整的智慧产业链条。位于软件谷A8地块的楚翘城项目是软件谷公司自主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与南京电信的合作,楚翘城从设计、建设到管理、运营、服务都贯穿了智能化、宽带化、无线化、融合化的理念,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企业管理运营的成本,达到商业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工作高效化。
(3)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该平台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整合谷内现有的公共技术平台资源,打造一体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孕育孵化载体,从软件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索、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关键软件产品和应用的产业化促进等三个层次开展软件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而为谷内企业在大数据、云渲染等前沿信息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创新尝试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和强大专业的后台支持。
(4)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该平台汇聚谷内所有行政资源,负责制定信息化工作规划、分解年度目标、安排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组织人才培训、交流发展经验、开展绩效评估等工作。软件谷建立协调会商机制,及时解决软件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任务跟踪和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高效推进。同时,设立信息化组织实施机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行政管理、企业服务、企业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特点,全面负责“管委会—职能局或专业园区—企业”三级信息化建设与指导工作。
三、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规划
1.三大策略推动智慧园区发展
一是抓软件产业和互联网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软件,通讯、移动互联、游戏动漫等行业应用软件,物联网产业和云计算数据服务,网络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着力优化软件产业结构,提升软件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抓智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紫金科创特区、创业创新城和中以智慧园等一批载体,大力推进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产业园建设。三是抓“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以重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合作,努力做到“开发一个系统,引进一个团队,推出一批产品,培育一个产业”。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引进有影响力的重点合作项目,积极做好企业落户服务工作,储备一批新的合作企业,逐步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慧行业应用领域形成集聚优势。
2.加快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建立惠及企业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通过部署针对园区的网络解决方案,建设简洁、可靠、高性能的园区网络,基本实现光纤网络接入能力和无线宽带信号全覆盖。提升网络承载能力与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各类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提升宽带互联网省际、国际的出口能力,建设全市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网络运行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日常运行监管与网络监测预警,加强对重要设施的保护,建立应急通信保障机制。
3.积极推进三大功能应用
一是加快推进网上企业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基本信息库,定向各类扶持企业的政策、信息、资源,实现从项目准入手续办理、专项申报材料评审、统计数据分析、专业技术评估、人力资源管理、财税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全过程的信息化动态管理。二是加快“智能招商”模块建设,将谷内所有可利用的土地、楼宇资源和招商条件等信息全部入库联网,根据招商对象的实际需要,在第一时间为其寻找符合条件的落户资源。三是加快企业与园区的社区媒体交流平台建设,及时汇总谷内企业对园区发展和政策服务的具体诉求建议,及时有效准确互动,有针对性地提升环境建设和政务服务水平。
4.丰富业务支撑平台
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即反应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有一定的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智慧城市”在广义上指城市信息化。即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智慧园区是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充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类园区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为园区铸就一套超强的软实力。智慧园区的重点在于“智慧”:一方面,它在现实的园区环境之外,综合应用各类IT网络技术,通过网上虚拟园区等实现方式,加强园区内部的互动沟通和管理能力,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它更强调增强园区管委会政府、园区企业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把园区内各方的专长资源加以整合推广,为科技园区打造一个整体的强势品牌。
从技术理解:智慧园区结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并整合城市的运行状态,构建了未来城市的信息基础,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的发展。
从应用理解:智慧园区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智慧园区带来的改变不仅限于理念范畴,它将使园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换方式、公共服务、机构决策、规划管理、社会民生七个方面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变革。
2 智慧园区的特征
智慧园区,因为有了“智慧”,不再停留在园区数字化层面,一个符合要求的智慧园区需要具备“以人为本、全面感知、内生发展、智能协同”的四大特征。
1)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以个体推动社会进步,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面向未来的数字包容,让园区中的人类生活更美好;2)全面感知:通过感知技术,将人、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感知与互联,形成智慧的泛在信息源;3)内生发展:园区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量,围绕这种内生发展动力,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实现自我适应调节、自我优化和完善;4)智能协同:实现泛在信息之间的无缝连接,协同联动,是园区实现智慧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智慧园区不仅仅是我们原来所宣传的无线城市、数字城市的概念,而是集“智”与“慧”与一体的城市新形态。因此一个成功的智慧园区必须具备智慧园区的四大特征,从根本上实现智慧园区“融合、服务、创新、协同”的目标。
3 “智慧园区”顶层设计
在传统的园区体系中,园区由各司其职的独立部门建立并管理。但是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预算限制、基础设施利用不充分,特别是传统管理方式无法从全面整合、互联互通的全局视角去管理园区,这些问题正给园区管理者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要建设智慧园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模式,把园区视为由多个互联互通的子系统构成的单一体系,而非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一个完善的智慧园区正如同最高等生物——人一样,能够感知周围及内部的变化,通过神经传递这些变化信息,由大脑处理后,做出全局的决策,并下发指令由身体器官去执行。
“智慧园区”的顶层设计的制定将决定规划的高度和边界。在顶层设计阶段,框架设计,包括园区基础设施层、园区智能感知平台、园区应用支撑平台、园区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保障制度、信息化标准体系五个部分。框架设计是基础设施、平台及应用系统高层设计的出发点。
3.1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层,包括地块驻地网;移动通信网;无线局域网,包括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地块内局域网;通信机房,包括商务区公共通信枢纽机房、地块内集约化通信机房和楼层设备间;地块信息化管理中心,包括通信机房、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和配套服务设施等设施。
3.2 智能感知层。智能感知层是园区数据采集和自动化控制层,包括园区的环境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能源监控系统;地块内的环境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能源监控系统、智能会展系统、智能抄表系统、安防控制系统、智能卡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信息系统、会议系统、有线及卫星电视系统、紧急广播系统、智能微电网等。智能感知层通过广泛分布的传感网、射频识别(RFID)和嵌入式系统,使物理实体具备了感知能力;这部分类似于人体的神经末稍和神经元,主要用于采集城市各类信息并将信息展示给城市里的各个成员。核心元素包括传感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移动终端、信息亭、多媒体电话、个人电脑、电子广告牌等。
关键词: 昆明地区 园林花卉植物 应用研究
1. 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和分类
1.1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
花卉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上讲,花卉仅指观赏其花或叶子的草本植物。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按照一定的技艺进行栽培管理和养护的植物,都称之为花卉。包括观花的(如月季、牡丹等),观叶的(如蕨类、吊兰等),观芽的(如银芽柳的银色绒芽),观茎的(如紫竹、斑竹、红瑞木)等,观果的(如佛手、观赏西葫芦、碧冬茄等),观根的(如水杉的气生根、木棉的板根等)。其中,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既有水生植物,也有陆生植物,气生植物;既有匍匐矮小的,也有直立高大的;既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木本中有乔木,灌木和藤本等等,种类繁多。城市园林花卉是花卉中主要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种类,其范围也在日夜扩大。
1.2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分类
观赏植物种类繁多,习性各异。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气候分类法,形态分类法,实用分类法。
气候分类法
即依据花卉原产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类,因为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基本上决定了花卉的生态习性,从而也影响了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等,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通常分为4类。
1、热带花卉
包括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花卉、热带高原花卉和热带沙漠花卉。这类花卉因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是四季高温无寒,因而其耐寒性较弱,耐热性强。
2、副热带花卉
这类花卉包括4个亚类型:(1)地中海气候花卉,如非洲菊、唐菖蒲、香豌豆等,都要求有温和的冬天和凉爽的夏天,在暑热地区入夏即出生长缓慢或停止。(2)副热带季风气候花卉,如翠菊、山茶、杜鹃等较能适应暑热,但不耐严寒。(3)副热带高山花卉,如报春花、龙胆、高山杜鹃等喜凉爽的夏季,忌夏季高温高湿。(4)高原花卉和副热带沙漠花卉,如芦荟、仙人掌等多浆植物,其突出特点是耐热耐旱,但耐寒性较差。
3、暖温带花卉
这类花卉分2个亚类型:(1)欧洲气候型花卉,如三色堇、雏菊、紫罗兰等,喜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气候;(2)中国气候型花卉,如牡丹、、一串红等,比较适应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的气候。
4、冷温带花卉
包括我国东北、西北高寒地区和北美气候以及中欧、北欧、东欧等地原产的花卉,如百合、黄刺玫、丁香等,这类花卉耐寒性较强,但忌高温高湿,尤其是百合等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开花不良,极易染病。
形态分类法
草本花卉:即从外形上看没有主茎或者虽有主茎但是主茎没有木质化或仅有体基部木质化的花卉,这类花卉按其生命周期的长短又分为多年生草本花卉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两类。
木本花卉:指植株茎木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类花卉。根据其茎干形态及其生态习性分为:乔木、灌木、竹类。
实用分类法
依据用途和栽培管理方式进行分类:1、露地花卉;2、温室花卉;3、切花及切叶栽培花卉;4、干花栽培花卉。
2昆明地区常见园林花卉植物
2.1一、二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这类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如凤仙花、鸡冠花、波斯菊、万寿菊、矮牵牛等。
二年生花卉:这类花卉需要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如石竹、羽衣甘兰、雏菊、三色堇等。
2.2宿根、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它们终年常绿或以地下须根越冬或过夏。如等。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为适应生存需要变成球形,其顶部有肥大顶芽。如仙客来、唐菖蒲。
2.3木本花卉
指植株枝茎木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类花卉,
乔木:植株有高大的主干。如香樟、桂花、云南山茶、海棠、梅花、紫薇等。
灌木:植株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能力较强,而且株体生长较为低矮。如杜娟、含笑、山茶、栀子花等常绿灌木,和月季、牡丹、连翘等落叶灌木。
2.4水生花卉
指终年生长在水中或沼泽地中的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按其生态习性及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
挺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出水面。如荷花、千屈菜等。
浮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叶片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如睡莲、王莲。
沉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叶全部沉于水中,仅在水浅时偶有露出水面。如莼菜、里藻。
漂浮植物:根伸展于水中,叶浮于水面,随水漂浮流动,在水浅处可生根于泥中。如浮萍、凤眼莲。
2.5野生花卉
所谓野生花卉,就是未经人工驯化和栽种的草本花卉。云南是野生花卉的王国,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前景非常大,野生花卉株高差异较大,既有匍匐低矮的,也有高达1.5米的。如报春、龙胆等。
3昆明地区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及示例
3.1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绿地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中,在道路、建筑以及必须的构筑物之外的空旷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树木花草等观赏植物布置起来,创造出花团锦蔟、绿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达到人们对园林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环境保护和美化风景艺术等多方面的需求。
3.1.1花卉在园林布置中应用
花卉在城市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即是利用其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形态等,来布置出不同的景观。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花从、花群以及花台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装饰柱、廊、篱以及棚架等。
(一)花坛一般多设于广场及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和道路的中央,两侧及周围等处。花坛要求经常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廓,因此多选用植株低矮、生产整齐、花期相对集中、株从紧密而花色艳丽(或观叶)的花卉种类来布置。一、二年生花卉是布置花坛的主要材料。花坛种类繁多,因季节的不同分为春花坛、夏花坛、秋花坛和冬花坛。因使用的花卉材料不同可分为:
灌木花坛:主要用开花或色叶灌木布置而成。
草花花坛: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以及多年生宿根花卉配置而成。
混合花坛:用开花灌木以及草本花卉混合配置而成。
专类花坛:应用品种、类别繁多的同一种花卉配置的花坛,如牡丹专类花坛,月季专类花坛,花坛等。详见附表六。
(二)花境花境是借鉴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长的景观,并加以艺术提炼而应用于园林景观布置的一种形式。即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为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不同种类的花卉以自然斑块状混交栽植,其边缘可以是自然流畅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布置花境应突出其自然和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因此最好的花材应是宿根和球根花卉。详见附表七。
(三)花从及花群
花从及花群是将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散生于草坪山坡的景观借用于园林造景之中,通常布置于开阔的草坪周围,使林缘、树丛、树群与草坪之间起联系和过渡作用;也可用于布置自然曲线型道路的转折点,使人产生步移景换的感觉;也可点缀于小型院落及铺装场地(包括小园路、台阶等)之中。较常用一、二年生花卉及球根、宿根花卉。详见附表八。
花台和花池
花台是将花卉栽植于高出地面的台座上,花池则一般平与地面或稍稍高出地面,但其周围多用砖石等围起,形成一种池型的封闭空间,类似花坛但面积较小。通常设置于庭院中央或两侧角隅、建筑物的墙基、窗下、门旁或入口处。
篱垣及棚架
在景观配置中,对于篱垣、门楣、窗格、栏杆以小型棚架等也常用花卉材料加以点缀和掩蔽。
岩石园和墙园
岩石园和墙园主要是借鉴自然界中的山野崖壁、岩缝、石隙间散生的野生花卉所显示的独特风光而布设的一类园林景观。
缀花草坪
在观赏草坪以及游憩草坪中适量混种一些植株低矮、花叶细小而适应性强、有自播繁衍能力的草本花卉来装饰点缀,形成缀花草坪。较常用野生花卉混合种植,且以宿根花卉为主,间以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水体景观
在园林中,除了水池、湖面等需要布景点缀外,还常专设一区,创造涧、喷泉、跌水、瀑布等水景,汇于池沼湖泊,栽种多样水生花卉,布置成水景园或沼泽园。常用布景的水生花卉(包括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浮萍、芦苇、千屈菜等。
3.1.2花卉装饰
花卉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除用于露地景观布置外,还常用于美化室内及建筑近旁,创造优美舒适的劳动、生活、休息环境;或应用花卉专为各种集会、展览场所等进行美化布置,以突出主题,烘托或调和气氛。
公共场所的花卉装饰
像车站、码头、广场、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医院、疗养院、商场等这些与人民广泛接触的公共场所,一般都有花卉(包括观赏植物)的适量布置,或供人欣赏、评品,或为了适当遮掩而美化环境,或烘托氛围,或起标志、分散视线和注意力的作用。
在广场入口及建筑周围,通常已有园林景观布置而花卉装饰只是在节日前后或迎送嘉宾时暂时性的应用。所以首先要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布置时着重整体效果和远观效果。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或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门厅、过道等处一般都有标识说明,花卉布置应与之相协调,可用观赏性较强的盆花或三五组团、或散散落落、或设立支架悬挂等来布置,既不影响交通,又不要占地太多,且观赏效果良好。
休息室等要求布设精致的盆花、花篮、盆景等,最好具芳香,既可供人们欣赏,又可消除人们的疲劳、轻松人们的心情等。
节日街道广场的花卉装饰一般是用大型盆景配以高大的标语、标牌、画像、花篮、花球等,以渲染节日喜庆气氛,色彩上要多用红、黄、紫等鲜艳亮丽色系。
居住环境的花卉
居住建筑中的花卉装饰主要应用于起居室、餐厅、卧室以及阳台、客厅等处。门窗及阳台护栏最好用蔓性植物花卉加以装饰,向阳的窗户或阳台可用金银花、牵牛花、茑萝等组成花檐或绿棚。枝叶下垂的花卉最适合放在窗台及阳台外沿或悬挂于窗台中央。有落地窗时可陈设小型花瓶、盆花或微型盆景等。一般窗台上可放置盆花、插花或盆景来装饰。室内几角处最适合用盆花或花瓶加以屏蔽或装饰,常用常绿观叶或观花叶俱美的材料,如凤梨、绿巨人、发财树等。桌柜台面等适宜选用花色鲜艳或外形精美的盆花、盆景、插花及花篮、干花、花包等布置,以供近处观赏,最好选用体量较小的。如新几内亚凤仙、仙客来、红掌等。居室内自然光线较弱,最好选择喜阴或耐阴性较强的花卉材料。干花观赏持久、姿态活泼,也是居室美化的常用素材。
展览会场的花卉装饰
花卉展览因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庆贺展览、纪念展览、科普展览、品种评比展览等,或兼而有之。
游览观赏用温室的花卉布置
游览观赏温室是在冬季陈列热带、亚热带花卉供游人参观游览欣赏,使人能在寒冷季节里感到春的温暖、夏的热烈,仿佛到了异国他乡。此外,在寒冷地带还建造宽敞的温室,分隔成各种气候分区,布置组成不同气候地带的植物景观或室内花园。
3.2园林花卉植物的配置
3.2.1花卉造景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在花卉配置造景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地域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在花卉配置造景时要因地制宜。选择花木种类、品种时应以当地乡土种类为主,引种其他地域或气候带的花卉种类时,应按照“气候、立地相似的原则”进行,并加强相关的科研、实验,待完全适应后再大规模应用于景观配置中。要做到科学、安全可靠、节约、有效。
位置相宜的原则
每一座园林、每一片绿地、每一个景点,都会有地势高低、土壤高燥或低湿、地面空旷而阳光充足或阴蔽而光照不足、四周郁闭而通风不畅或周边开阔而通风良好、肥沃或贫瘠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花卉配置时,要注意因位而宜。高燥的阳坡地就应选择耐旱性强的花卉,低湿处则应选耐水湿的花卉;耐阴的花卉必须栽种在荫蔽的环境下,避免强光照射,喜光的阳性花卉则必须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向阳处。
我国传统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中,花木配置是非常重视因位制宜的。一般山丘地的配置,以松、柏常绿针叶类花木为主体,以杏、枫香、黄连木、槭树与竹类等色叶树木类为衬托,并以杜娟、栀子花、绣线菊等花灌木相间其中,以丰富山林景观的层次和色彩。而溪谷水边,通常配置池杉、乌桕、枫杨、垂柳、水竹等植物,以丰富水岸景观。池塘水体,一般适当栽种观赏性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浮萍等以点缀水景。住宅区或庭院中可用梅花、海棠、玉兰、紫薇、桂花、腊梅、紫竹、芭蕉等,配置牡丹、芍药、等多年生矮生花卉,并结合栽植一些草坪、地被植物,形成乔、灌、花草及地被相结合的立体生态型景观,保证四时有花、四时有景,花红草绿,美景宜人。大片的草坪周围,通常散植雪松、龙爪槐、枫香、丛竹等色形具美,又能遮阴的花木。墙面、廊、架、柱、桥等则常用紫藤、葡萄、西番莲、叶子花、爬墙虎、常春藤、牵牛花、鸟萝、金银花、鸡血藤等藤本或蔓性花木。山坡台地,一般栽植野蔷薇、迎春、木槿等加以装饰点缀。
总之,要按照不同的方位、地势和立地条件,顺应花木的生物学特性,照顾游赏美景的需要,做到配置有方,各得其所。
色彩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花木配置时应做到色彩相宜,即花木的色彩(叶色、花色、茎杆和枝条颜色等)应与周围环境、地理位置、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场景氛围(喜庆、哀伤、热闹、幽静)等相协调,要能通过花木的色彩、形态等来衬托气氛、突出主题、创造意境。
在花木配置时,常常用到对比色彩搭配配植,若应用得当,能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烘托气氛的作用。
此外,在花木配置时还应同时考虑不同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如黄色最为明亮,象征太阳的光源。比如,幽深浓密的片林或风景林往往使人产生神秘莫测的畏惧感,若在其中间植一株或一丛开花或秋色叶鲜艳的乔木或灌木,如银杏、枫香、桦木、迎春、连翘、黄连木等,于林中空地或林缘,可以使整个片林或风景区活泼而明亮起来,同时还有扩大空间感的作用。红色是火与血的颜色,给人感觉热烈、喜庆和奔放,刺激性强,能很好地渲染喜气洋溢和活泼热情的气氛。如街头小游园中栽植一片石榴,花开时节似一片红云;或在地势高显的坡地上栽植一丛或一片红碧桃或榆叶梅,开花后如霞如云的尉为壮观。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具有深远、清凉、宁静、舒缓的感觉,因此布置以夏季观景为主的景观时,多选用蓝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紫色具有庄严、高贵和浪漫温馨的感受。园林造景时常用紫藤、紫丁香、洋绣球、美女樱等以及一些高山花卉,如勿忘我、大叶铁线等,尤其在花坛布置时常用紫色系列的花木与鲜黄或亮黄色系的花木搭配,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鲜明的印象。白色悠闲淡雅,是纯洁朴素的象征,给人感觉柔和、淳朴、凉爽和洁净,通常用来柔化鲜艳的色彩,也常用于夏季景观的布置。此外,园林造景是通常以白墙为底色,配植枝干修条的竹类、垂柳或花色艳丽的乔木、灌木等,映衬出美丽如画的景致。园林雕塑也常用白色,与周围的色彩与景观搭配,更能突出雕塑的主题与意义。
季相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花木配植时应考虑树木花草的季相变化,使园林景观因春、夏、秋、冬四季而变换,力争月月有花,季季有景。在景观创作中应将地形与植物这两种与人类最具亲和性的造景因子结合起来,在一年四季中表现出不同的景观题材:春景突出春意盎然—注重植物叶色与春花植物合理搭配;夏景则以夏阴浓郁为主—注重植物自身的形态、郁闭后的遮荫效果,并用夏花植物来点缀其中;秋景应侧重秋果秋实秋色—注重植物的色彩和果实形态等的变化,并点缀叶树,以强化景观效果;冬景则宜突出清爽与风寒的冬意—以常绿的松柏等植物与落叶植物巧妙配置而形成丰富的天际线与疏密错落的空间内容,同时考虑自然风雪冰霜等景观的因素。这样既能给人美的感受或美的联想,又能使人从花木的生长变化中感受到四季的变换、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兴盛衰亡,增加人对自然的感知和视觉感观上的刺激。四季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冬季景观的配置,当然也是园林景观构造中最难的。其实,树木花卉在冬季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一般多采用枝条优美的落叶树种,配植适量的常绿观赏树,如松、竹等以及耐寒性开花花木,如梅花、蜡梅等,充分注意雪景、冰雪的借用等,也可营造出幽静迷人的冬之景致。转贴于
因景制宜的原则
花木配植造景时除考虑气候、地理、物候等自然条件外,还应兼顾景观的人文需要以及造景的目的、功效等人为因子。无论是纯朴还是混交,是孤植、丛植还是片植、对植、行植、篱植,都要因景观主题的需要而选择。一般,孤植应植于重要位置或视线的集中点,并注意与周围景观的强烈对比,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而某一特色花木的集中片植,或由少到多的配植,能烘托出浓郁强烈的景观氛围。对植通常适宜于园门、厅堂、桥头等的两侧,一般选择冠型优美且规整对称的花木,如海桐、球柏、黄杨等。行植一般用于园路两侧和建筑物的四周,可选用龙柏、银杏、香樟、棕榈、玉兰等树干高挺,冠型整齐、枝密阴浓的花木。园林境界、树坛、花坛、草坪周围、道路的边缘等通常用黄杨、栀子花、木槿、杜鹃、女贞等密植成篱,以分割空间,并有防护功能。
因质相宜的原则
在花木配植造景时还需要考虑花卉植物的质地和质感差异,所选用的花卉材料质地与质感等都应与所处的环境、造景的目的与意图相吻合。如垂柳依依,给人的感觉是温柔与飘逸;栎、槲等叶质粗糙宽大,给人的感觉是质朴与粗犷;水仙的冰清玉洁、牡丹的华丽富贵、松树的苍逸与遒劲、雪松的高贵与清丽,这些都因为其形、其质的不同,应用配置时要充分考虑花材的质感差异,做到“以人为本”,因需取材、因景取材。景物相宜,人物相宜。
珍惜古树名木的原则
老态龙钟的古树名木,以其独特的审美形态,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因此,在城市景观配置时,要珍惜并保护好古树名木,可以因此、因形、因势而配置独特的花卉景观,来衬托它和修饰它,使人触景怀古,观感岁月沧桑、造物的神奇和自然的伟大。
3.2.2花卉造景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植物造景不仅走进了富裕、殷实的现代家庭,也逐渐成为宾馆、商场、写字楼等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耐阴的观赏植物、无土栽培的应时花卉以及仿真的墙花、草坪等布置而成的室内景观,使人们身居居室,却仿佛置身于优美的大自然怀抱,能消除人们的疲劳、恢复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十分崇尚自然,在园林布置中大多借鉴自然界景观特色,使人们置身其中加入大自然的怀抱,他们十分重视造景植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的稳定性。很多国家在保护、培育繁殖、育种创新的同时,还不断地从国外收集、引种大量的观赏植物。
植物景观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红又专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于这一点,国内国外都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国内有一种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等,而轻视植物的现象。更有偏激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山水便是园林的骨架,挖湖堆山是理所当然的,而植物只是毛发、是陪衬。而今人口稠密,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环境恶劣,生活其中的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自然与古人相去甚远。因此在构造城市景观时还应以人为本,将城市与自然相融合,以植物材料为景观主体,同时借鉴、吸收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华。应以自然为师,以提高率视率、改善生态环境为住,同时要满足游人的观赏需求,尽量减少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等化学药剂所造成的污染。
3.2.3花卉植物色彩配置艺术探讨
自然界通过色彩向人们展示出物质的生命、存在和运动状态。著名色彩学家伊顿(Johannes ltten )认为:“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象死的一般”。花卉,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给人以华丽、典雅、赏欣悦目的感觉,在园林绿地中创造出五彩缤纷、花团锦簇、绿草如茵、香气宜人的景观;使环境轻松,气氛活跃,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庭园种植中花卉色彩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时我们通常根据建筑或周围环卉的风格和特点设计某一色彩为主调的花卉,以营建一种特殊的场景氛围,给人们不同感觉。
(一)粉色
纯粉色是由最基本的红色和白色调合而成的。人们通常所指的粉色,其色调的范围非常之大,有蓝粉色、黄粉色、亮鲑肉色等冷暖两极的多种粉色形式。在花卉中用冷暖两端的粉色如用蓝粉色和黄粉色相邻搭配的效果通常不佳,而当它们各自处在冷色调-----白色、净蓝色和灰绿色的环卉之中,则有恰到好处之感,
通常认为粉色与黄色的组合有悖常规,但鲑肉色与黄色的搭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淡粉色在人的眼里是柔和的,在庭园中能产生宁静与和谐的气氛。粉色花卉的设计相对比较容易,在整齐的常绿树篱背景的烘托下,粉色显得非常美丽。橙色和粉色搭配令人赏心悦目。
粉色与玲珑剔透的白花和银叶搭配极具浪漫色彩。蓝粉色与浅紫色和蓝色的完美组合表现出轻柔而优雅的组合。
粉色花卉较适合布置在浅色建筑墙面前的绿地上,营建一种淡雅宁静的气氛。
在粉色花系中适用于做花卉的材料有:杜鹃、粉色八仙花、毛地黄、秋水仙、月季、福禄考等。
(二)橙色
橙色包括淡色类如桃色、杏黄色和琥珀色以及纯桔红色和浓色类。有些橙色植物鲜艳夺目,万寿菊为典型的橙色。在秋季柔和的光照下,各种深浅不同的橙色,无论是叶、浆果或花的色彩都显得那么鲜艳,如果再搭配蓝色花和紫色花,则色彩更加浓艳。夏季由于光照强烈而效果不佳。
橙色一般以绿色作陪衬。夏季如果要避免眼花缭乱,最好是大量配置阔叶植物。天蓝色和灰绿色也有同样的效果。青铜色和紫绿色叶是纯橙色的很好互补色,紫黑色叶对比太强烈。蓝灰色或蓝绿色叶可与橙色很好地配置。
在以橙色为主调的色彩设计中,点缀鲜红色和金色,会给人一种干旱与炎热的感觉。在有装饰物、雕塑的环卉中,赤褐色表现得很好,这时宜用砖红色作背景。在富有现代气息的设计中,用浅橙色和暗橙色与紫蓝色和蓝灰色叶搭配,突出深紫色和蓝色花。
常用的橙色花卉材料有:金盏菊、万寿菊、旱金莲、百合、大丽花等。
(三)绿色
绿色是庭园中最普通的颜色,正因为如此,也最容易被忽视。植物的叶子变化多端,五彩缤纷。浓绿色是大多数花色,尤其是红色调花色的完美陪衬色。绿叶可略带橙色、粉色、红色或紫色,也可能呈明显的淡灰蓝色或蓝色。如果绿叶上开着白花,被有蜡质、微毛或绒毛时,颜色会生变化。叶片总体上所呈现的色调从灰色渐渐过渡到银色,最后几乎呈白色。在有些绿色叶片上有白斑或黄斑,这属于叶色变异的另一大范围。实际上将叶色、叶形和叶片的质地变化一并考虑时,无需用花就很容易地设计出一色彩鲜艳、极富情趣的花卉。
当鲜花盛开期已过,花儿不再娇艳时,绿叶尤显得重要。灰绿色、全黄色和具黄斑叶的草本植物和落叶灌木能产生光斑的效果。如增加一些白花植物,使景观显得淡雅而素朴。
用于花卉的绿色植物有:金边虎尾兰、金叶侧柏、玉簪、马蹄莲等。
(四)红色
在自然界,红色是警告的信号,预示着危险。亮红色花非常引人注目,尤其在绿色的陪下,更为醒目和热烈。因而,在安闲恬静的休息区,不宜全用红色。亮净红色与浓绿色搭配仿佛使人置身于热带雨林之中。蓝----红色类与其它冷色调如深蓝、紫色、银色、白色或淡柠檬----黄色的搭配表现出十分传统的色彩。相反,暖色调的橙红色与纯蓝色、金黄色、净橙色、白色和灰绿色搭配产生新鲜、充满活力的现代设计效果。在深紫色叶和深紫色花的陪衬下,配置各种深浅不同的红色效果都非常好。唯一可能有问题的是橙红色与净粉色或蓝粉色的搭配。另一方面,鲜红色与樱桃粉色的组合令人精神振奋。
常用的红色花卉材料有:石竹、萱草、一串红、大丽花、郁金香等。
(五)白色
白色属冷色调。在鲜花丛中点缀数朵白色,花卉显得清新而富有生气,平衡并不受影响。在设计宁静的环卉时,要注意在完全光照下,白花由于自身的光亮而会令人迷离。在荫蔽处白色有着无可比拟的魅力,它使阴暗的花卉变得明亮起来,其作用妙不可言。在庭园设计中,用白色布置晚间活动场所或作路边引导配置以预告路界。在一又长又狭的庭园一端配置白色,会产生长度缩短的视觉效果,正如淡蓝色、紫色和灰色有给人远离、空间扩大的感觉一样。因此,要想让花园显得更长些,只能在房屋附近栽植具白色花和叶的植物。白色寓意着纯洁无瑕,但纯白色却很不见。白色常微泛苹果绿、米黄或粉红的光泽。如果仅有白色而别无它色,庭园则毫无生机,不免使人产生悲凉之感,可适量地搭配其它色调,以增加温暖和深厚的感觉。在阳光充足的花卉,白色花在银色、灰叶和蓝色叶的陪衬下更为娇妍夺目。在荫蔽处以浓绿、奶黄色或灰色为背景。
在园林造景的植物中,开白花的大约占1/3左右。如雪花莲、蜘蛛百合、瓜叶菊、腊菊等。
(六)黄色
黄色既有冷色调又有暖色调的黄色。黄色可以和白色调配出各种米色,而这些柔和的颜色能减轻紫色和深蓝色的沉重感觉。黄色使人联想到日光,因此在庭园的阴暗处配置黄色,可活跃气氛,使人感到愉快。在黄色中点缀白色、灰绿色和鲜橙色,可谓是一组漂亮的组合。黄色和橙色的柑桔属植物和地中海植物搭配种植,使花卉显得热烈而欢快。用蓝色调的棚架作背景或在花丛中放置数盆浓亮蓝色的花,可达到意想不到的观赏效果。
全黄花卉的设比较容易,因为一年中开黄花的植物很多,加之还很多黄色叶的植物。但是与大多数的颜色一样,黄色也有不足这处,在完全光照下,全黄花卉色彩太浓、给人以超重的感觉。可以用深蓝紫色花和鲜红色花及浓绿色叶和淡灰蓝色叶作补色,使色彩协调,给人清晰自然的感觉,或用红色、橙以和青铜色作补色,给人以热情和温暖。
可作花卉材料开黄花的植物有:小苍兰、毛蕊毛、春黄菊、连翘等。
(七)蓝色
在世界庭园植物中,纯蓝色极为少见。而带紫色的比纯蓝色或天蓝色更为多见。蓝色和红色或白色一样是极为醒目的颜色。种植柔和的紫蓝色和烟灰色植物,使人想起那被蒙上薄雾的远山。如果在远离房屋处使用这些颜色,可以产生使空间增大、庭园扩展的视觉效果。作全蓝色种植设计比较困难,因为开蓝花的植物相对较少,花卉不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保持蓝色。此外全蓝设计显得平淡无味,如果拓宽选择范围,增加柴油色花,突出白色、粉色、深红色、鲜红色和紫色,这样色彩更浓,又能让人感到凉爽和清静,效果更好。混植白斑、银色、灰色和紫叶植物,可引起人们的观叶情趣。纯蓝色与秋季的黄色、金色和红色相配令人惊奇,而一年中正是秋季有很多合适的植物可供挑选。在夏季可用1年生植物作亮蓝色和橙色或柠檬黄色的配置设计。
常用的蓝色花卉植物有:蓝花翠雀、蓝雪花、风铃草、蜜草等。
(八)紫色
紫色有暖色调的紫红色和冷色调的蓝紫色。这些不同的颜色容易调和,与绿紫色或青铜色叶搭配是恰到好处。深紫色花和深紫色叶与其它浓艳的颜色如鲜红色、深红色和深蓝色组合产生郁闷和激昂的动感情绪,极富戏剧性,在光斑下效果尤为显著。如果再增加银色和少量米黄色或白色,可以让色彩明亮起来,显得轻松,浪漫。
用各种黑紫色花如郁金香、鸢尾、大丽花和堇菜与白色、银色、亮灰绿色的花和叶配置,给观赏者以惊奇感。深亮紫色与净橙色花,柠檬黄和金黄色对比鲜明。
淡紫色与银叶和灰叶植物配置产生安闲恬静感,如再点缀些色更浓的紫红色,则显得生机勃勃。在以黄色为主调的花卉,淡紫色花和紫色花以及紫绿色或青铜色叶植物可起到很好的陪衬作用。
紫色的浆果、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在秋季进入旺盛生长期,而这时金色叶和橙色叶植物可以起奇迹般的背景作用。春季和夏季用金色叶或黄斑叶灌木及多年生草本配置可产生简洁明了的效果。
常用的紫色叶和紫色花植物有:葱、紫鼠尾草、古铜茴香和熏衣草等。
总之,花卉的色彩主要由植物花色来体现,植物的叶色,尤其是少量观叶植物的叶色也是不可忽视的。
宿根花卉是色彩丰富的一类植物,加上适当选用些球根及一、二年生花卉,使得色彩更加丰富。在花卉的色彩设计中可以利用不同花色来创造空间或景观效果。如果把冷色占优势的植物群放在花卉后部,在视沉上有加大花卉深度,增加宽度之感。在狭小的环卉中用冷色调组成花卉,有空间扩大感。在平面花色设计上,如有冷暖两色的两丛花,具相同的株形、质地及花序时,由于冷色有收缩感,若使这两丛的面积或体积相当,则应适当扩大冷色花的种植面积。
3.2.4花卉植物质地配置艺术探讨
园林花卉的质地是花卉植物给人的视觉感和触觉感,视觉感和触觉感的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联想。浅色花、小花型和细叶型给人以亲切和甜美,深色花、大花和大叶型的则给人以热烈和粗犷。前者适宜居住区、医院和学校等,后者则把公共绿地的繁荣景象尽情渲染。不同质感的花卉植物搭配时要尽量做到协调,花卉植物与花卉植物、花卉植物与其他植物、花卉植物与所处环卉都应有一个协调,因为造景就是目的与意图的吻合。如金边龙舌兰、金边虎皮兰等的叶质粗糙宽大,给人感觉是质朴与粗旷;水仙的冰清玉洁;牡丹的华丽富贵;松、竹的高贵与清丽;叶子花、松叶菊的热烈欢快;百日草的欣欣向荣;勿忘我的自然与小巧;八仙花的典雅和庄重等等。在种植位置上,根据质感要求的原则,我们在设计时一般把大花(如月季,牡丹,马蹄莲,绣球花等)、植株较高的花(飞燕草,羽扇豆,丁香等)、深色的花(紫露草,紫菀,蓝花翠雀等)、大的灌木(如蔷薇,连翘,鸡爪枫等)放在花卉的后半部,这样给人一种沉稳、协调之感。相反,把小花、浅色的花、矮小的灌木放在花卉的前半部,给人以扩大空间,放远视线的感觉。另外,花卉的造景还要考虑花卉植物的质感还应与周围的建筑物、周围的面积、花卉的体量以及所表现的气氛取得协调。比如:在墙的周围布置花卉时,不妨在墙的基部种些藤本的、攀援植物,然后在前半部种矮小的草花。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墙面进行修饰,消除呆板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一种自然、清晰的美感。在娱乐的地方,应种植低矮,花色艳丽,质地小巧的花,它可以使人心情愉悦之感。在公园安静休息区里应种些花色相似,质地较轻的花,它可以使人感到放轻,轻盈的感觉。总之,在花卉的配置时要充分考虑花材质感差异,因需取材,因景取材,做到景物相适,人物相宜。转贴于
3.2.5花卉植物.姿态和体型配置艺术探讨
花卉的姿态是由花的姿态所决定的。花的姿态有数种。有的叶片是分裂的,花为球形,这种花给人一种团结、力量之感,(如)。有的花呈碗形,半重瓣、瓣缘齿裂,这种花给人以繁茂之感,(如牡丹)。有的花小、在枝顶排成大型圆椎花序,它给人以热情,奔放之感,(如落新妇)。花的姿态五彩缤纷,我们只有根据设计的要求来选择不同姿态的花,另外,我们在配置时,还要注意把最完美的部分充分展现给观众。
由花的姿态组成了花卉的体型。花卉的体型有大的花卉和小的花卉之分,一般在花卉设计的大小包括植床的设计。花卉的种植床是带状的。单面观赏花卉的后边缘线多采用直线,前边缘线可分为直线或自由曲线。两面观赏花卉的边缘线基本平行,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流畅的自由曲线。花卉大小的选择取决于环卉空间的大小,通常花卉的长轴长度不限,但为管理方便及体现植物布置的节奏、韵律感,可以把过长的植床分为几段,每段长度不超过20米为宜,段与段这间可留1~3米的间歇地段,设置座椅或其他园林小品。对于花卉的宽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过窄不易体现群落的景观,过宽超过视觉鉴赏范围造成浪费,也不便于管理。通常,混合花卉、双面观赏花卉较宿根花卉及单面观赏花卉宽些。单面观宿根花卉2~3米,双面观花卉4~6米,在家庭小花园中花卉可设置1~1.5米,一般不超过院宽的1/4。
3.3昆明市地区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示例
3.3.1公共绿地的应用示例
公共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具有一定设施内容,在美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供群众游览、休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功能性园林绿地,主要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游乐园、街道广场、街头绿地、博览园、专类园等。
一综合性公园
一般综合性公园都应有文化娱乐区、体育运动区、儿童游乐区、观赏游游乐区、老年人活动区以及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分区,因其功能性质的不同,景观布置手法也应各异,所选用的造景材料也要有所区别。
(一)文化娱乐区
地形要求平坦开阔,绿化以花坛\花境\缀花草坪为主,以便于游人集散,可适当点缀一些高大乔木,同时能起到遮阴可分隔空间的作用;不宜多种灌木,以免妨碍游人视线,影响交通.铺装地面上应留出种植穴来栽种大乔木,还可用镶嵌草坪砖来进行铺装,既可增加绿量,又能增添情趣。如黑龙潭公园大门左侧的水体娱乐区、翠湖公园的中心景等。
(二)体育运动区
适宜选择速生、高大挺拔、冠大而整齐的落叶树种为造景主体,这样夏季可以遮阴,秋季有色叶美景;冬季又不影响光照。但切忌栽种容易落花、落果、落毛的树种。再相间配置一些具香味的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或低矮的花灌木、草坪、地被植物等,还应该在树下或草地、花境边沿布设美观舒适的凳、椅,以供观看或休息。一般球类场地四周的绿化要与场地有5—6米的间距。
通常体育运动区都用围栏、花架、化廊等来进行空间隔离,可用藤本或攀延性景观植物来布置,具香味更佳,如紫藤、牵牛、茑萝、山荞麦、凌霄、金银花草、三角花等,既可丰富景观层次,又有更好的防护与隔离效果。如昙华寺公园后园瑞应塔、西华园中心大草坪景区等。
(三)儿童游乐区
除布置适宜的游乐设施外,应考虑儿童的耐久性差、好新鲜刺激、爱热闹、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等特性,适宜选用无毒、无刺、无刺激性气味和无刺激性反应的植物材料来构造景观。一般在其周围栽种浓密的乔木、花灌木或竹类来与其他区域相隔离,同时步设一些色彩鲜亮、造型新奇的凳、椅以供休息;活动场地中应适当疏植庭阴树(香樟、桂花、樱花、合欢、榕树等),以供夏季遮荫;出入口可设立雕塑、花坛、喷泉、假山石等,配以体形优美、色彩鲜艳的草本花卉、花灌木等,以刺激儿童的娱乐兴致。如昙华寺公园和圆通山公园的儿童乐园等。
(四)观赏游乐区
通常布设的有(1)花树草坪景观,即以乡土开花乔灌木(广玉兰、玉兰、白兰、羊蹄甲、合欢、碧桃等)为造景主体,以绿色草坪为底衬,间植一些野生花卉以及蕨类、紫花地丁、匍匐美女樱、等地被植物,配置成多层次的立体景观。(2)竹林主体景观,即成片栽植毛竹、紫竹等形成幽深竹林景观,同时在竹林边缘或外围布置精巧的竹类园,种植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竹子,如佛肚竹、金丝竹、黄金间碧玉竹、碧玉间黄金竹、斑竹等。还可在竹林中散间常绿阔叶灌木、常绿针叶灌木及开花灌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竹林中常用卵石布设曲折蜿蜒的步行道,漫步其中,远离尘嚣,如入远古苍茫。(3)花溪水体景观,即在溪流或人工建造的曲池边用沙地柏等匍匐的针叶灌木以及开花地被、花灌木(山茶、三角梅、扶桑、美人蕉、石蒜等)组成花溪主体,同时在水中用荷花、睡莲、千屈菜、浮萍等水生花卉加以点缀,溪岸边植垂柳、水石榕、大花紫薇、碧桃等并配置石凳、座椅等,形成温润而清幽的水体景观。(4)疏林草地景观,主要是供游人游憩、遮荫、闲谈论理等,以草坪为主体,其上栽植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香樟、榕树、槐树、柳树等)组成小树林或散植雪松、白皮松、玉兰、海棠等园景树,再散间花木花坛或野生花卉组成的花境、花带等,草坪布置应选择叶色纯净、叶质柔美、耐践踏的草坪草种。因为该草坪不是单纯的观赏草坪,应该考虑有一些游人进入,可在草坪上三五成群地点缀紫嶶、红白碧桃、银杏等观赏树木,同时用花灌木、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等组成梅花形、圆形、葫芦形等花丛,或在树丛周围用花灌木、草本花卉等布置成波浪型;此外,还应该布置弯曲的小路,以保证其可通达性以及可驻留性。这样既有立体层次感,又能随季节变换而产生色彩变化,还可形成丰富的景观。如民族村和翠湖公园的沿湖景观绿地等。
(五)老年人活动区
一般,在综合性公园中老年人活动区应与公园景观主体相融为一体,同时还应与生活服务区相隔较近,以方便他们使用。在景观空间布局上应区划出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以健身为主,可供进行球类、毽类、武术、跳舞、慢跑、气功、吹拉弹唱、斗虫、遛鸟等活动。这一区域除设置适宜的健身设备(单杠、压腿杠、球网等)外,景观布置上可以用高大的落叶乔木起空间分隔作用,树下设置色彩淡雅、造型古朴的凳、椅,以供休息。活动区内可用低矮花灌木、匍匐的常绿灌木、多年生草本花卉以及一、二年生花卉等组布成小的花坛、花带等,既可增加视觉刺激和观赏享受,又能以此来分隔出不同的活动小区。这样,他们在参加活动时就即可互相观看、欣赏,又互不影响。静态活动区主要供老年人晒太阳、下棋、聊天、观望、学习、打牌或书画等,一般布置在动态活动区的外围。可以在树荫下设石凳、石桌;可以在道路曲折处建亭、台;可以在几角处设花架或曲折回廊;可以挖水池供垂钓;还可以设画廊展览栏。这样好静的老年人可以在欣赏周围美景的同时交友谈天,下棋对弈,精心垂钓,比评书画,舞文弄墨等,既可排谴孤寂、愉悦身心,又可激发生活热情,使他们的晚年时光充实而快乐。如翠湖公园临水廊等。
(六)生活服务区
主要是为了满足游人的生活需要而建设的公厕、小卖部、餐饮部、公园管理部门等。该区域硬质建筑较多,地面多进行硬质铺装,因此其植物景观布置应做到因地制宜,同时与全园的景观特色相一致。象公厕,最好掩映在高大乔木中,其周围应配置一些香味花木,四周可用沙地柏、平枝荀子、地锦等匍匐性花卉或攀延植物布置,这样既可柔和建筑的生硬、消除厕所的异味,又可使厕所这一不雅的处所变成一处优美的景点。当然,应有标牌、标识来引导游人。
大家好,我叫,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推选我成为咱们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咱们的小区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其中涉及的社会关系就像社会一样复杂。当我们单独一个人与政府或各种机构处于一对一的关系中时,普通个人是很少发言的,即使有不和谐的声音,大家也难以听到。但整个小区作为一个天然的会场,一个人的声音会因集中的人多了而显得非凡响亮。在其它场合个人是很难找到“业主”这样唯一的身份认同的,因为其它场合中的各种关系就显得散乱而不集中不和谐的现象即使存在但也不显眼,而在小区内却截然不同。
我们都知道业委会就是小区实行业主公共事务民主制度,协调办理物业治理公共事务和社区公益事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公益性是它的最大特点。要成为业委会成员的条件之首是必须热心公益事业,我们业委会成员为业主办事纯粹是“为人民服务”,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有一定组织能力等等条件,我认为自己不仅具备了以上条件,,还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组织能力,懂得物业治理专业知识,知道经济核算,具备处理危机的能力,介于我的工作性质,有双休日,我也有时间来处理业委会工作。要做好业委会工作,先要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正确合理的运用它,在处理业委会和物业治理企业之间的矛盾与纠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合法合规,要协调处理好业主公共利益和事务,在此我也做好了良好的心理预备,预备在长期的业委会工作中接受我们广大业主的监督,同样要下定决定在面对业主的不理解或者物业治理企业这样那样无故的埋怨、指责和非理性“待遇”时,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泰然处之”。
据相关统计资料,在我们身边最多只有3-4%的业主会有强烈维权愿望,而大多数业主是沉默的,只有通过我们广大小区业委会成员的不懈的宣传、屐以事实和法规来说话,使广大的业主觉醒,逐渐扩大维权的比例。美国治理学家法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工作的奉献”,在此我向大家公布,在这场唤醒、发动、普及法制教育的过程,我将以百分百的热情与主动,投身到维权活动中来。
谢谢!
【关键词】社区居民自治;业主委员会;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住房体系中公有住房占主体地位开始解体以及私有住房社会群体的兴起,使得社区的依法自治开始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必然性。但随之而来的居民小区治理问题却成为了社会普遍感到困惑的地方之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如何顺势而为,规制和引导以社区业主共有产权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业主自理自治组织,充分尊重和发挥社区自理自治组织的功能,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政府公共管理资源,并取得社区治理中政府与业主互动的最佳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社区居民自治和业委会的发展情况
社区居民自治,是建立在社区、自治含义基础上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到社区居民自治的主体、客体、目标几个构成要素。在21世纪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完善居民自治制度,全面推动城市居民自治,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发展战略。在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推动下,城市居民自治发展将成为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主导。业委会是有业主选举产生的管理社区日常活动的居民自治组织。现阶段,我国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正处于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的发展过程,居民自治组织的发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自治的实际社会影响力还比较有限,在自治过程中还存在转统体制对自治的发展的限制,社区居民参与率低、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二、桂林市七星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在业主自理自治过程中成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目的在于使物业管理区域里的全体业主通过制定和遵从共同的契约和规章,能够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对属于业主们自己的房产物业进行业主的自主治理和自我经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桂林市各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的发展状况还不容乐观。
笔者共走访了桂林市的七个小区,分别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区教职工住宅区、花园林涧、漓江花园、朝阳社区、五通社区、东岸枫景、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教职工住宅区。经调查居民满意程度最高的为漓江花园小区。这七个小区已经成立业委会的有六个小区,占调研小区数的百分之八十五。经调查居民满意程度最高的是漓江小区,朝阳社区的满意程度最低。根据调查发现,漓江花园业委会已成立了11年,每年都会召开一次业主大会,其业委会有少量经费,解决问题效率低下,成员由爱心人士兼职,目前三年一届,业委会主任可连任也可被罢免。朝阳社区有两个业主委员会,由居民投票产生,且有固定办公地点,业委会有法人代表资格,能竞聘物业公司,属纯商业型小区,业委会成员有工资,存在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区教职工住宅区是事业单位型小区,而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花园林涧由于居住成员复杂,问题较多。五通社区有三个业委会,成员无工资,一年召开一次业主大会,时间自定。东岸枫景小区业委会组成人员复杂,其办公场所与居委会合用。广西师范大学教职工住宅区业委会成立不久,也在业主自理自治的过程中缓慢前进。
从笔者目前所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桂林市业委会在自理自治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待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办公场地
在笔者的实地调查和走访中发现,居民业主委员会普遍存在办公经费来源不稳定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一是业委会不同于居委会,居委会是政府行政权力的末梢,因此不像居委会那般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二是业委会不同与物业公司,业委会没有权力收取费用。三是业委会没有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少。缺乏经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的业主委员会的经济独立性,不能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另外,笔者在所走访的小区中发现43%的业委会没有办公场所。由于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导致了业委会成员上班不便以及与业主交流难等问题。
(二)业主委员会委员构成不合理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即业委会成员中男女失衡及成员人数占小区人数比例不协调。例如漓江花园有420户居民,按照比例应有业委会成员7人或9人,但漓江花园业委会成员实际上只有5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年轻的居民需要外出工作,只有老人有闲暇时间。选举业委会成员没有合理的选举条例办法,是否当选业委会成员只看得票率高低,没有能制定出根据人员比例选出成员。因此造成了业委会委员构成不合理。
(三)业委会与业主关系松散,业委会成员责任意识不高
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业主只有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才会想起业委会,另一方面,业委会委员出任此职位是出于一种爱心及无薪兼职的情况下,所以部分人员在工作中不积极、不认真与业主交流解决业主投诉的问题业委会成员的责任意识是有待提高。例如桂电羊角山小区居民反映的垃圾场与老人平时活动的地方太过于接近问题,羊角山小区业委会并没有及时解决该问题。
(四)业委会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间的权责关系不明确,法律地位模糊
在社区治理中,小区的治理主体有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公司三个。许多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认识还不足,对业主委员会的作用更是含糊不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进行过针对性的学习,有些业主对自己在业主委员会及物业管理中的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不太清楚,因而很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确。
(五)业委会自我宣传力度不够,业主对其缺乏了解
业委会宣传工作不到位一是由于宣传方式单一,业委会主要通过粘贴公告的方式让居民了解小区的相关信息,其方式简单单一。二是宣传成本过贵,没有经费来源的业委会负担不起。如东岸枫景小区安装的电子显示屏,由于耗电量过高以及维修成本过高等原因电子显示屏平时都是关闭的。而业主对业委会信息了解不够的原因有二:一是业委会的宣传力度不够,二是业主缺乏相应的权利意识。
三、改善业主委员会工作现状的对策分析
街道办是社区居委会的上一级部门,而社区居委会与小区业委会的关系又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所以可以说,业委会是有相关指导部门的。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业委会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必须得从制度上入手,在相应部门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以供使用。只有经济基础稳定业委会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要解决业委会成员不合理的问题得从源头入手。要完善相关条例规定,如年龄区间、男女比例、以及业委会成员数占的比例等。关于业委会与业主关系松散、业委会成员责任意识不高的问题,要加强对业主的宣传力度,让业主明白他们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其次,以生活补助的名义、以及考勤的方式向业委会成员们发放一定的资金。最后。拟定相应的值班表。这样,委员们可以更有动力,也更有效率地去为小区业主服务。
针对业委会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间的权责关系不明确,法律地位模糊的问题,只有相关职能部门才能明确划出他们的职能范围、人大才能明确他们的法律地位。
针对业主委员会工作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业主对其信息了解不够的问题,笔者的对策是开发用于小区的日常信息的手机报。手机报是一种简单有效低成本的方式,老人小孩都可以使用。
四、结语
随着住房商品化的发展,以及在当前市场转型过程中,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传统社区管理不再完全依靠居委会的一元行政管理,而开始转向居委会、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的三维框架,业主委员会是业主进行自我管理自理自治的有效形式之一。业主委员会的自理自治之路并不平坦,它需要更多的完善与发展。因此,在住房改革的大背景下,业委会的自理之路也会随之变化,前途光明。
参考文献
[1] 刘安.业委会发展的困境及其突破[J].城市问题,2012 (3):98-102.
[2] 闵学勤,黄灿彪.适度的社区自治及其路径选择―基于香港和内地社区治理模式多的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2):42-46.
关键词:草皮;草种;混配
中图分类号:S28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促进了草坪业的迅猛发展。但是,传统的播种方式的草坪生产已满足不了快速园林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业主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草坪建植的任务。草皮卷的诞生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进行苗圃化的生成,快速地进行草坪建植,满足绿化效果,高效而便捷。
1.草皮概念及特点
草皮与草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草坪是在园林中采用人工铺植或草籽播种的方法,培养形成的整片绿色地面,是园林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休憩、娱乐的活动场所。草皮是指草地上可以剥离,并可移植到它处,生长成草坪的前期产品。草皮最突出的特点是可移植性,它是一种专门用于快速建植的商品型草坪。因此,草皮作为建坪材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草坪。
草皮分为单纯草皮和混合草皮。混合草皮是由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混合播种,或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与其他草本植物混播而形成的草皮。混播草种生产草皮的主要优势在于,混播草种的群体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因而具有更好的综合表现。混播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种草坪草种的优良特性,适应变化较大的环境,更快的形成草坪,并能保持草坪质量的稳定性,但缺点是不容易建植成颜色和质地均一的草坪。
2.混播草种分析
全球草坪草的栽培技术以高尔夫球场草坪草为代表。草坪草是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 株密植,并经修剪的人工草地。18世纪中,英国自然风景园中出现大面积草坪。中国近代园林中也出现草坪。它一般设置在屋前、广场、空地和建筑物周围,供观赏、游憩或作运动场地之用。草坪草按用途分为:游憩草坪草、观赏草坪草、运动场草坪草、交通安全草坪草和保土护坡草坪草。当选择草中的哪种类型最合适于你时,应该首先考虑你要栽植地的气候。你需要也考虑你的草坪一天能得到多少太阳和荫凉。草坪品种根据其地理分布和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分为冷季型和暖季型两大类。
高寒市位于秦岭以北,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较好,空气略干燥,应选择冷季型草坪草,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以及华东、华中等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及长江以南的部分高海拔冷凉地区。它的主要特点是绿色期长,色泽浓绿,管理需要精细等。可供选择的种类较多,包括早熟禾属、羊茅属、黑麦草属、翦股颖属、雀麦属和碱茅属等十几个属40多个种的数百个品种。目前主要的草皮草种有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紫羊茅(Festuca rubra)、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的一些品种。
选择合适的草皮草种是草皮生产成败的关键所在,这要求全方位的考虑,草种既要满足市场需求,还应该符合当地气候条件,从业者也应充分了解所需草种的基本性质和特征。调查发现,高寒地区较多的草皮卷草种混配组合是: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或者是用不同品种的高羊茅或者不同品种的草地早熟禾进行混播,这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草种混播建坪可利用不同品种或种的优良特性互相弥补不足,做到优势互补。
高羊茅在抗旱、抗寒抗病虫方面的能力是其它草种难以比拟的,是最耐践踏的冷季型草坪草之一。它的建坪速度较黑麦草慢,但较草地早熟禾快,被广泛应用机场、公路护坡和赛马场等草坪建植中。
多年生黑麦草生长迅速,越冬能力稍差,耐部分遮阴,较耐践踏。
草地早熟禾的抗寒性、秋季保绿性和春季返青性能较好,在全日照或微遮阴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但当遮阴程度较强时生长不良。它的建坪速度比黑麦草和高羊茅慢,但再生能力强。
3.草种配比分析
根据不同的建坪需要,将高羊茅、草地早熟禾、黑麦草进行合理搭配,并调整它们各自所占的比例,能达到良好的建坪效果。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1)黑麦草生长旺盛,在混播中最好不超过50%的比例。
(2)在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的混播中,由于高羊茅的丛生生长特性,必须是混播的主要成分比例在70%以上,以形成致密的草坪。
(3)高羊茅作伴生种时比例应控制在30%以上,比例太小的高羊茅植株常形成直立状斑块,形成杂草。
4.各指标适宜混配方案分析
4.1质地
草坪的质地决定于草坪草种的质地。草地早熟禾和黑麦草的草质细软,高羊茅有较宽的叶子,质地坚硬。因此以高羊茅为建群种的混播草坪质地较差。其中,用不同种的早熟禾或者黑麦草混播能得到质感较软的草坪。
4.2耐践踏性
耐践踏性是草坪忍受外来冲力、拉力、践踏等能力的指标。当以高羊茅为建群种时,可得到耐践踏性强的草坪。以早熟禾和黑麦草为建群种时,耐践踏性一般,但是由于草质比较软,适合公园里供人们休憩娱乐的草坪建植。
4.3色泽
以高羊茅为建群种的草坪为亮绿色,以黑麦草为建群种的草坪为墨绿色,以草地早熟禾为建群种的草坪为鲜绿色。由于高羊茅有较明显的叶脉和更深的颜色,因此在混播中,高羊茅所占比例对色泽有一定影响。
4.4均一性
早熟禾、高羊茅各品种间混播均一性较好,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3种不同比例草坪草种混播均一性较差。当混播中的高羊茅比例比较小时,会形成直立状斑块,影响均一度。
5 养护
5.1 浇水 铺种草坪中浇水养护是关键,是获得良好铺植效果的保证,必须在铺植第1次滚压后马上浇水。尤其是第1遍水,以漫灌为宜,最好能小水灌透,以充分湿润土层,太大的水流不仅会把刚铺好的草皮冲起,而且不利于土壤对水分的吸收,造成浪费。其后要根据情况再进行适当浇水,掌握一次浇透、干透再浇的原则,这样有利于草根向下延伸。直到新根生成,开始生长,则可进入正常的草坪管理阶段。
5.2 修剪 修剪是草坪最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修剪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通过修剪可以促进禾草分蘖,增加草坪的密集度、平整度和弹性,还可增强草坪的耐磨性,延长草坪的使用寿命。新建草坪,第1次修剪应在植株高度达到15cm时进行,留茬高度12cm。以后剪草遵从1/3原则,留茬高度5~7cm。如果草坪草生长很高时,不能通过一次修剪就将草坪草剪至要求的高度,应增加修剪频率,逐渐修剪至所需的高度,否则会使草坪草根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止生长,对其生长极为不利。为避免剪草机在地表留下车辙,最好在土壤不潮湿又较松软时进行修剪。修剪最理想的时间为叶片干燥时,可减少对草坪草的人为伤害。剪掉的草应及时用铁耙耧出,增加草坪透气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剪草时一定要保持剪草机刀片锋利且油门要开到最大,可减少叶面创伤。修剪的草坪,高度可控制,景观优美,而且促进基部萌发新枝。
结论
草坪是人类栖身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草坪的要求越来越高,混播草坪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因此混播草坪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在高寒地区做草种混配筛选研究时,被选作混播的草种或品种要在叶片质地、生长习性、色泽、枝叶密度、垂直向上生长的速度等方面有较一致的特点。而不同草种之间的搭配,产生的草皮效果仍值得探寻。几种搭配方案的最佳配比以及混播草坪的养护与病虫害防治也仍需进一步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在各个参数之间取得平衡,得出最适宜的一种或几种草种配比方案。
参考文献:
[1]孙吉雄.草坪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沈少君,林文雄,陈芳育,等.草坪混播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草地,2002(4):47―5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园区大学生志愿者 大学英语教学 现状调查
一、引言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此次博览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已超过240个,世界各地数以千万计的观众聚集于上海世博会,参观交流。世博局官方数字显示大概有8万世博会园区志愿者将参与到世博会之中,其中90.6%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将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自愿无偿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信息咨询、参观者秩序引导协助、接待协助、语言翻译、残障人士援助、媒体服务、活动及论坛组织协助、志愿者管理协助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发生的得体有效的行为,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合理的动机和有技巧的行动。[1]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世博会园区志愿者与来自世界上不同文化,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成功提够服务的关键。世博会园区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与外国游客交流的成败。本文对园区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并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建议,以期为今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大型会展活动志愿者培训提供帮助。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概述
在过去的20年间,许多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从各种角度展开了研究。陈国明[2]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特定环境中有效、得体地完成交际行为以获得预期回应的能力”。 Wiseman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与来自其他文化的成员进行得体、有效交际所需具备的知识、动机与技能”[3]Brian H. Spitzberg指出,“ICC的判定是认定某一行为在给定环境下是否得体、有效。”[4]Gudykunst从交际学的角度出发,把ICC组成要素分成了不确定性控制和焦虑控制,形成了焦虑与不确定性控制 (Anxiety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理论。Martin and Hammer从社交技巧的角度认为ICC包括交际功能行为、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以及谈话控制行为。Ting-Toomey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涵盖认知、情感、行为这三个方面。Spitzberg和Cupach指出,交际能力模式的三要素是知识、技巧、动机。[5]陈国明提出的个性强度、交际技能、心理适应、文化意识可以被包含于动机和技能两个方面之中。此外,陈国明也提出“知识也应该成为在考虑ICC组成的要素之一”。[2]
Byram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角度出发,在外语教学的框架下构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他认为交际能力构成模式包括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方面。[6]要与来自另一国家或另一种文化的交际者交流,必须要具备最基本的相关知识,即自己文化以及交流者文化中有关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产物和行为的知识,具备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一般过程的知识。同时成功的交际需要达到有效的信息交换和良好关系的建立与保持。这两个方面都需要依靠态度因素。对待外国人与其他文化的态度以及有无交际意愿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交际的成败。知识和态度因素是前提条件,交际过程中表现出的技能也是决定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Byram将技能分为理解与建立联系的技能和发现与交际技能。[6]前者是指分析自己国家文化信息和其他国家文化信息以及将两者建立某种联系的能力;后者是指在交际或非交际环境中发现某些文化信息的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上海世博会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状况,以及上海世博会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在哪些方面存在跨文化交流障碍。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剖析我国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改革建议。本调查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采取测试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首先在Byram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的基础上编制《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卷》并设计了访谈大纲。测试卷全面覆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方面。根据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的结果,本测试卷对Byram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各个维度都具有较好的效度指标。调查分两步进行,首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上海世博会园区200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测试而后随机对其中30人进行了个人访谈。
1.调查内容
1)《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卷》内容
此调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卷》多采用多项选择题,共100题,分四部分:文化知识问题,交际知识问题、跨文化态度问题以及针对技能测试的情景问题。
2)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访谈大纲
①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跨文化交际知识是否关心,为什么?
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你的英语老师是否给学生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采用什么方式介绍?
③你通常喜欢通过哪种课堂活动方式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
④你喜欢阅读或观看与西方文化有关的书籍或电影等视频资料吗,大多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⑤你有外国朋友吗,你经常采用什么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是什么?
⑥在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你是否感到焦虑,为什么?
⑦如果与外国游客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发生交流障碍,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⑧在世博园区上岗前,你进行过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培训吗?具体实施情况怎样?
2.调查情况分析及结论
测试卷结果显示,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对文化知识题的平均失误为6.1,平均失误率为29%,其中89%的错误集中在时间观念、身体空间距离问题上;交际知识题的平均失误为5.2,平均失误率为26%,大学生志愿者对各种文化的交际禁忌把握不准确,有76%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在此类题目中出现错误;跨文化态度题的平均失误为5.9,平均失误率为23.6%,园区大学生志愿者普遍愿意与游客朋友进行交流,但对某些文化存在不理解,交流方式不适应;针对技能测试的情景问题的平均失误为11.8,平均失误率为34.7%,学生学到的各种文化知识。交际技巧不能很好的运用于具体的真实跨文化交际情境。
通过访谈显示,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跨文化交际知识普遍比较关心,有86%的访谈者表示对跨文化交际知识非常关心,并会努力吸取相关知识,他们表示随着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的频繁和深入,有效地跨文化交流是成功的保障;95%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谈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会通过图片,音视频等方式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但只是在讲授语言点时随机插入文化的讲解,不系统,零散,而且相关知识量较少;55%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喜欢阅读或观看与西方文化有关的书籍或电影等视频资料,有10%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表示不喜欢阅读或观看,他们表示看或读不懂有些外国电影和书籍的内容;25%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有很多外国朋友,经常采用电话或网络与他们进行交流,交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47%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有二三个外国朋友,不经常进行交流;交流内容仅仅涉及到学习专业方面。而33%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表示没有外国朋友,不怎么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在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的过程中,46%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并不感到焦虑,但对外国游客的文化以及交流方式感到不习惯,少数习惯感到不理解。10%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感到与外国游客交流时,紧张不安,害怕出错。与外国游客发生冲突的原因,不同园区大学生志愿者有不同的想法,大体有二类:对外国文化不熟悉,总是以自己的文化习惯来衡量外国的文化;交流风格不同,总是试图用自己的交流习惯来影响外国游客进而产生冲突。在世博园区上岗前,进行过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培训,由世博局和所在院校组织,多以讲座的方式讲授文化知识,培训时间较短,没有进行情景训练。
总之,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某些文化和交际知识缺乏了解,从而导致交际失误;对待外国文化持开放、接纳的态度,但仍然对有些外国风俗、习惯不理解;在技能的掌握上缺乏在特定的真实情景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四、对大学外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建议
调查显示,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仍然存在明显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力度,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
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7]跨文化交际被正式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此次调查,认为应建立新的教学模式“4+1”模式。即大学英语课前五分之四的学时用于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掌握这五种技能后,剩下五分之一的学时用于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使学生系统的学习相关的文化交际知识,提高学生对目的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在价值观念、态度、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的宽容性和接受程度;提高跨文化意识,识别文化差异并能够发现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培养接纳变化的态度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终身教育和成长的自我适应能力,培养跨文化敏感性进而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能力。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从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能够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听说、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主[8];学习显性文化主题、文化模式和价值取向;情感意识以及涉及言语和非言语的具体文化特征;培养对具体文化中得体行为、认知和期待正确假设的技巧;培养观察和收集信息的技巧:培养对陌生的人或事物延迟评价的态度;了解学习新文化的风险性,培养适应新文化的愿望,能够克服文化不适应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不断地经历描述、解释、反应的过程[9]。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文化碰撞,学习者掌握更多的目的文化知识,加强学习者对自己母语文化的意识,产生更多的更为得体的语言与文化行为,提高学习者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教学策略
在教学手段和工具方面,以多媒体网络为支撑,利用音频、视频材料体现英语教学的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文化讲座、文化参观、文化表演、文化谜语、关键事件分析、角色扮演、案例分折、文学作品分折等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学习。向学生介绍文化新领域的可叙述或描述的知识;以某个文化专题为学习任务,统一观摩文化现象;组织学生根据预定的计划就某一文化专题或某一文化事件,作汇报式讲演;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假设的交际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小组内或大班内汇报演出他们的交际行为。教师描述发生的事情,并提供交际各方的感受和反应,并不解释在此情景中交际各方的文化差异,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发现文化差异。使学生经历各种各样的,在与另一文化的人们交际时或在适应到另一文化中时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冲突情景,从而提高其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语
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交际。此次调查结果反映了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表明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追求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流利性的同时,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201203153)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Lusting, M. & Koester, J.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2nd) [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6.
[2]Chen, Guom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me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Philadelphia, PA, April 1990).
[3]Wisemen R.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 In. Gudykunst, W. B. (Ed).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3.
[4]Spitzberg B. H. A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 .In Samovar, L.A. & Portef, R.E. (E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Ninth Edition[C],(P375-387).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5]Spitzberg, B.H.,&Cupach,W.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M]. Beverly Hills, A: Sage,1984.
[6]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M].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7.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8]Damen,Louise.Cultural Learning: The Fifth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C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87.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中图分类号:DF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157-03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当前的新课题,而将社会管理创新与西部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融为一体的课题研究,在我国则是首次。目前,在纠纷解决机制上,国外有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特别是美国的“司法ADR机制”以及日本学者棚濑孝雄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等研究成果对我国法学理论与实务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对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方兴未艾,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不同的利益群体大量出现,导致矛盾纠纷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社会矛盾纠纷在利益纠纷下往往转化为或者包含着民族、宗教等问题,最严重时,在受到境外敌对势力的影响和控制下,利益纠纷转化为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关系等社会纠纷。面对西部民族地区日益纷繁复杂的纠纷解决需求和纠纷处理机制的缺失以及司法资源的相对有限,各基层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倍感构筑一个适合民族地区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具有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基于此,我们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选择了西部民族地区的一个县(越西县)为样本,来探讨西部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
越西县地处偏远的四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北连甘洛县、石棉。幅员2 256.47平方公里,辖9个地区工委、5镇、36个乡、288个村、908个村民小组、2个街道居委会。现在有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总人口23.45万人。
过去在国家解纷解决机制尚未建立之前,越西县有着彝族特有的纠纷解决机制,即“德古”领导下的民间调解。但国家建立了正式纠纷解决机制之后,彝族传统的“德古” 民间调解渐渐被取而代之。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的大量出现,越西县也逐渐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大调解工作体系,拥有调解、诉讼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2012年,我们调研了越西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开展的情况,发现该县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后,解决社会矛盾纠纷问题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通过非诉讼方式处理纠纷的案件大幅上升
2009年,越西县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560起,结案556起,结案率为99.3%;2010年,法院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480起,结案477起,结案率为99.4%;2011年,法院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共571起,结案570起,结案率为99.9%。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结案率呈上升趋势。然而,通过非诉讼方式处理的案件也在逐年增加,2009年全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1493起,结案1412起,结案率为94.5%;2010年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1275起,结案1176起,结案率为92.2%;2011年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1 811起,结案1 056起,结案率为90%。这些数据反映出该县法院诉讼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案件越来越多。
(二)人民法院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案件,产生了诸多不足
由于该县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较多,出现了办案人员短缺的窘境。同时,由于在民族地区,民族案件逐渐增多,由于部分案件当事人不会说汉语,而法院中会讲彝语的工作人员较少,从而严重影响了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另外,该县人民法院中法官年龄结构偏大加之业务能力不强,在不断增多的案件压力下,办案质量得不到极大的提升。
(三)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施过程中,传统的调解方式在民间重新出现
由于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案件数量逐渐增多,各纠纷解决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及时地解决各类纠纷,这就导致了越西县过去被代替的彝族特有的民间调解方式“德古”再次出现。在彝语中,“德”是“瘠”、“瘦”的意思,即病态的象征,而“古”是“治”的意思,故“德古”指“治理人间的病态,惩罚非正义的行为”。在彝族地区,人们把熟知习惯法及其他社会规范,遇到纠纷能明析事理、仗义执言、以理服人的头人,尊称为“德古”。过去,在我国彝族地区,彝族人遇到重大、疑难纠纷或者案情复杂、矛盾尖锐或涉案人数较多时,则会请“德古”等民间权威来进行调解,从而迅速有效地平息纠纷。虽然越西县又出现了“德古”民间调解,但由于“德古”属于至今并未纳入正式制度的民间调解,未成为多元化解纷解决机制的一种解决方式,所以当地诸多彝族群众虽然内心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处理纠纷,但迫于司法途径的权威性,仍选择花高成本,走司法程序。
(四)越西当地群众对非诉讼解决机制认同感不高
从调查问卷的信息来看,我们发出调查问卷310份,其中有213份(占问卷总数的68%)的问卷一般群众反映:他们对于矛盾纠纷的解决仍倾向于人民法院。他们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具有强制力,通过司法程序更有利于保障自身权益;而调解仅仅作为一种尽力让双方达成共识的一种方式,不具有强制力,同时也不能很好地保障权益,与其浪费时间在调解上,不如直接走诉讼程序。从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当地群众对非诉讼解决机制认同感不高,更认同人民法院的诉讼解决机制。
上述四个方面反映出:越西县非诉讼方式解决案件比例在上升,法院诉讼压力在增大,群众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认识不够,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在该县宣传、推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健全越西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义
越西县随着经济的日渐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利益关系也不断变化,各种矛盾纠纷也随之出现。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体制的转换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我国市场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另一方面,人民的权利意识、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在觉醒和增强,各种形形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各种利益关系此消彼涨,各种价值观念交互碰撞,矛盾错综复杂。所以在社会管理创新下完善彝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一)有利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在建设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努力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纠纷机制,整合一套功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价值相互渗透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有效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在“社会管理创新”这一时代背景下,引导凉山州越西县彝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发展,进而推广到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维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尊重纠纷主体的多样选择,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体现了纠纷主体对各种解决纠纷方式有不同偏好,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就能很好地尊重纠纷主体的各种选择,让纠纷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自身利益选择解纷方式。多元化是相对于单一性而言的,其意义在于避免把纠纷的解决单纯寄予某一种程序,并将其绝对化。它以人类社会价值和手段的多元化为基本理念,重视民间和社会各种自发的或组织的力量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为当事人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以实现不同的价值。
面对越来越突出的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多发性与司法资源的有限性、司法能力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发挥多元优势,针对各类纠纷的不同特点,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在于:程序简便灵活,效率较高;化解纠纷的成本低廉;能够妥善解决情与法、情与理、法与乡规民俗的冲突;能够拉近纠纷处理者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优化配置司法资源,减轻法院的压力
司法的过高期待和传统纠纷解决途径的单一化会直接导致法院压力加大,追求效率的动机使得法院不得不向增加法官人数、简化诉讼程序寻找出路,这必然会妨碍程序的正规化,影响司法的权威性。在司法资源短缺、诉讼成本不断攀升、法律援助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司法资源利用上的不平等会不断扩大。而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向当事人提供便捷、及时、经济和符合情理的非诉讼服务,扩大法律服务的绿色通道,达到司法资源的优化利用,最终实现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三、完善越西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对策
(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内部的完善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涵括了诉讼解决纠纷机制和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两类。
1.诉讼解决纠纷机制的完善。越西县人民法院目前正以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强化诉讼调解。在规范层面上,该院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越西县人民法院规范诉讼调解规则》及越西县人民法院、越西县司法局《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此来规范调解工作。在原则上,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坚持走调解多判决少的路子。在目标考核上,将调解结案率纳入目标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目前该院创新调解方式,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做好调解工作。将庭前调解与庭中调解相结合,庭内调解与庭外调解相结合,同时,采取委托单位(组织)调解和人民调解员及亲戚朋友调解的方式,把民事调解工作贯穿于整个诉讼调解过程,努力提高案件调解率。
2.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的完善。目前,该县已有几个乡构建起了“大调解”工作体系,如南箐乡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严格将社会矛盾化解作为综治维稳的重要工作狠抓落实,把矛盾纠纷工作放在首位,并形成了相应的机制。具体做法为:一是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为副组长,具体负责“大调解”的日常工作,全面加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主要负责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排查矛盾纠纷、收集掌握工作信息、整合调解力量、协调处理重大矛盾纠纷、培训调解员、建立健全工作台账。三是扩大调解网络覆盖面。建立健全纵向覆盖镇、村(居)、社三级,横向覆盖各单位(部门)的调解网络,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员工作”。
总之,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体系下,越西县自2011年以来,坚持“一手抓预防,一手抓调处”,严格落实县、乡一月一排查,村、社半月一排查的矛盾纠纷滚动排查调处工作制,切实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同时,以乡(镇)、单位综治办为载体,深化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运作高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着力强化矛盾纠纷疏导能力。通过实行联合接访、上门接访、内部调解等方式,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指引下,工作成效显著。如2011年第一季度,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5件,调处矛盾纠纷183件,调处率为85.1%,实现了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目标。
(二)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机制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仅由多个纠纷解决机制共同组成,更重要的是这些机制在独立运作的同时,强化衔接,互相配合,实现功能互补。首先,应重视调解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加强人民法院对调解工作的指导,建立相关协调指导机构,并定期了解人民调解的工作进展,从而研究相应对策,解决问题,不断推进人民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其次,可以建立司法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庭审观摩和联合培训制度,使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等组织密切联系,强化工作配合,达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真正意义上的功能互补。最后,应强化宣传引导,推广好的经验,使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发挥更大的优势,进而在全县形成健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三)严格规范各类纠纷解决机构
越西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所以不健全,部分原因来自纠纷处理机构的过于松散,这使得机构内部工作人员办案效率低、缺乏足够的工作热情,同时在办案过程中出现了有失公平、公正的现象。由此可见,严格规范各纠纷解决机构,对于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在各纠纷解决机构建立严格的工作规章制度,规范各类运行机制,实行当事人监督制度,确保纠纷处理的公正。
(四)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
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应将越西县彝族特有的民间调解纳入正式的民间调解制度,成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解纷方式。“德古”调解在越西县彝族同胞中具有很高的威望,所以将“德古”调解纳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必定会从源头上解决诸多尖锐的民族矛盾纠纷,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当前可将“德古”调解逐步实现规范化,将其职责范围定位在民事纠纷中,至于刑事纠纷必须通过刑事诉讼解决,促进“德古”与人民调解逐步融合。广泛吸收民间有威望的“德古”进入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培训增进其对国家法律、政策的理解,促进两种调解方式不断融合,功能互补。在当事人权限范围内,调解活动的方式应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可以以“德古”调解方式进行。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越西县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实现各类纠纷解决机制功能相济、有机衔接,从而增强解决矛盾纠纷的有效性,促进彝区和谐稳定,正是当前越西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我们相信越西县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必将走上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有效地促进彝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永强,乔闻钟.民族地区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探索——关于“北川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5):5.
[2] 刘永强.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北川模式[J].黑龙江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4):18.
[3] 马尔子.浅谈凉山彝族德古[J].凉山民族研究,1992,(创刊号):15.
关键词:冬奥会 高校志愿者 组织模式 现状与机遇
所谓志愿者,就是指在大型活又型ü不求回报的参与和对活动全面的支持,为了帮助活动圆满完成而无偿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一类人。在奥运会赛事活动中,志愿者的存在,不仅帮助赛事可以圆满完成,还可以为奥运会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帮助中国与国际接轨,给外国友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还为社会的整体发展提供积极地推动作用,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接下来就京张2022年冬奥会以及高校志愿者的服务机制做一个系统的说明和阐述。
一、冬奥会为北京和张家口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一,冬奥会可以帮助北京和张家口在很大程度上拉动经济的增长,在冬奥会期间吸引一些外资企业的投资,这样张家口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地之一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第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由于这次冬奥会的联合举办,受到北京城市的影响和带动也让更多的国内国外人士接触到了张家口这个城市,拉动了张家口城市的整体发展。
第三,推动了两地精神风貌和文化交流的碰撞与融合,调动当地人民积极响应奥运会活动举办的积极性,带动了城市整体的运动氛围,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身体素质水平。
二、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研究
1.志愿者的工作定位
一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都深深地烙印在志愿者这一行业上,奥运志愿的无偿力量的贡献,帮助奥运事业的建设节省了经费开支,同时也促进奥运事业的建设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圆满完成。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快速发展,对志愿者需要的人群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今北京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大型都市,需要的志愿者不仅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水平,针对不同的场合需要制定不同的任务分配方案,也就需要不同能力水平的志愿者。面对这一情况,一些青年志愿者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后天学习能力,志愿者团队需要的也正是这方面的志愿者人才,
2.志愿者服务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的现状
如今的志愿者团队越来越需要一些具有专业素质的大学生的加入。培养一些大学生树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意识对大学生来说是步人社会之前很有意义的一次综合素质的锻炼,同时还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学习的意识和素质,开阔眼界,与外国友人广交朋友。但是与此同时,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还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首先,一些大学生对于类似于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实践并不是很清晰的了解,在解决事情上缺乏责任心。其次,现阶段的大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缺乏一定的正规性,大多数的大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只是单纯地因为新鲜感,容易流于形式。第三,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应对能力还比较薄弱,在一些突况的应对上还是缺乏一些主观的思辨能力。最后就是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评价机制做的不够完善。针对以上问题还需要对高校志愿者人员的选择提出更加具体和详细的要求,以此来保证冬奥会能够顺利进行。
3.高校志愿者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1)体育的解读能力。这项能力综合的反映和要求高校志愿者一旦加入了这一行业,就需要能够充分地解读奥运会运动理念的精髓之处,帮助大学生在进行志愿者活时能够完全融入到体育赛事的运行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热爱体育赛事的热情,推动整体奥运会发展的进程。
(2)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志愿者来说,在为从世界各地来参观奥运会的人提供服务的同时,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及时快速的解决问题,将自己观点清晰表明,同时也可以锻炼高校大学生一个整体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