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5 10:41: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课 困境 对策
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课教育所达到的客观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一)课堂出勤率低、纪律差
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采取合班上课的形式,班级人数多,不利于课堂管理。很多学生上课自觉性不高,长期不上课。课堂上,学生看手机、电脑、睡觉、打游戏、看其他书籍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大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基本改变以往的“注入式”方法,进行一些师生互动。但是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学生即使参与,也是应付了事,学习态度不认真,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三)对思政课缺少认同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是增强认同,树立正确的“三观”。而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持消极态度,认为这门课程对将来就业没有用处,常以一种能逃则逃、能躲就躲的敷衍态度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不受学生欢迎。
(四)课外实践活动难以落实
思政课需要一部分课外实践作为理论课的有益补充,但在现实教学中,一部分实践课无法真正落实,其原因普遍是学生人数多、教师人员不足、经费难题、安全问题及校外实践是否与校内课程的时间安排有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困境的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困难,在思想政治课改革中,首先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探究问题”的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一)课堂教学――思政课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状况、心理特点、思想动态,在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力争采取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寻找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在怀疑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由、愉悦、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协作精神,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
1.创造人性化的学习氛围
以“学生发展为本”,诱导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的意义是引导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寻找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这就要求教师营造自由欢快而又富于激情的竞争氛围,利用学生“机灵而富有创见”这一优势,组织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对某些带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帮助学生消除疑虑,培养能力,拥有智慧,提高觉悟。
2.增加热情的“情境表演”
目前,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在课堂上增加观赏性与参与性强的“情境表演”,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使自己的表现欲得到释放,让参与表演的学生从发亮的眼睛、兴奋的神情和热烈的掌声中体验成功后的自豪、满足、振奋等情感,让观看表演的学生在笑声中放松身心、调节情绪,从而诱导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地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
3.组织激烈的“课堂辩论”
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诱导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迸发智慧的浪花,激发创新热情,加深知识的理解。而课堂辩论这一环节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有效途径。通过设置诸如“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的辩题,这些与学生思想实际密切联系的辩题,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就业及择业的先后选择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课外管理――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校内外的管理和指导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主题的选择要紧跟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结合专业特点,考虑实践的可行性。实践的方式可以是:思政课教师兼职做班主任或辅导员、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1.思政课教师兼做班主任或辅导员
在大学中,班主任和辅导员是直接接触大学生的老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进行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他(她)们是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生活的引领者,是大学生的贴心人,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全面负责。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应有兼做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经历,这不仅对自己能力的锻炼提高大有裨益,而且可在大量接触和了解学生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2.思政课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
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做学校内党员培训班的兼职教师、指导教师,给大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这部分大学生在校是骨干,走上社会以后,其中一部分将进入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需要思政课教师为之倾注心血。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积极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都带有政治性、公益性、学术性与娱乐性等。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挥特长、锻炼能力、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形式。
3.思政课教师兼职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是“三观”塑造的有利时期,常常会出现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等特点。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有着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条件,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有些大学生会因学习、生活、就业、恋爱、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产生诸多矛盾。据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大学有近两层的学生有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然而,目前各个大学的心理咨询室的教师往往人员不够,直接接触学生的机会不多。而思政课教师教恰好有便利条件,接触并了解学生多,思政课教师如果在教课之外的业余时间里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则一定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4.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课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必须紧跟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思政课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实践活动。2013年5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专门会议,全面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教育工作,要求各高校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改革开放前沿地、现代工业、科技发展中心、贫困落后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进行调查研究;到革命历史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胜进行参观考察。在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课指导方面,思政课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针对当地的实际状况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可以进行行业调研,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岗位体验、指导学生政党志愿者,等等。
(三)考核方式――思政课教师应探索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积极的探索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的时候,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考核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通过考试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只能采取全面综合的方式评价,评价的方式应重在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
考核的方式可采取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可由:论文、读书笔记、课堂发言、出勤、作业、社会实践报告(调查)等多项组成。平时让学生写论文、体会、调研报告等,能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总之,一套行之有效、灵活宽松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减轻学生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者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广大教师只有适应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59-2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了要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点强化对学生学涯、职涯和生涯规划引导,以学生成人、成功和成才教育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任务和目标,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以提高教育质量,“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程的开展即是这一探索尝试的结果,本文将对此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推动该门课程的建设和完善。
一、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实施必要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综合体现教育育人和管理育人这一基本理念,其实施需要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想理论课教师和其它教学人员共同协调进行,方可形成教育合力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学和管理相分离,从而使管理和教学过程不能相互取长补短的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如何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教学与管理的密切协调配合,各高校立足于自身特点在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重庆文理学院在也立足于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在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此课程的实施体现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寓教于管、寓管于教、教管结合、重在导行的教学理念。
(一)寓教于管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片面强调理论教育而忽视管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课如果仅注重理论教学而缺乏管理实践的支撑最终会导致思想教育流于形式,成为学生应付考试的工具而难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学中的“知行合一”原则要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融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通过将理论细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之根本目的。“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中,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管的基本要求。
(二)寓管于教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管理的细节操作而忽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入思考。这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化举动难免会给人留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印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与高校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势必会通过“润物细无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转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通过将高校学生日常管理要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实现了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对接,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创造了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实施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寓教于管、寓管于教、教管结合、重在导行的教学理念的基本体现,也是高校教学和管理的现实需要,但课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教学和课程建设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实施困境解析
“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实施初期曾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对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抱有热切期待,希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改革思路。然而随着该课程教学探索热情逐渐消退,“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教学实践中同样涌现了其它思想政治教育课难以避免的教学实施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对教学效果缺乏直观感受。“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以强化学生学涯、职涯和生涯规划引导为主要内容,专注于对学生的成人、成功和成才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内容设计,主要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几个主要方面。专题教育本为实施课程多元化,增加课堂趣味性的有效形式,然而在本课程专题内容教学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未能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产生教学共鸣。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疏远感使部分学生觉得“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内容枯燥,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易出现教学“困倦”。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实施过程也逐渐形成了单一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从而严重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形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激情,更缺乏内容探索和理论创新,从而使教学沦为简单的“完成任务”,严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单一的教学形式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缺乏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上课成为“应付任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师生教学“困倦”的出现强烈要求改革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方式以进一步推进此课程改革发展。
(三)教学师资相对短缺,课程教学难以保证。“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开展主要集中于星期天下午或晚上这一时间段内。这使得对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需求大,而愿意承担教学师资力量则比较小,从而出现有限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的情况。为了维持“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正常开展,教学中不得不实行“大班制”,这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管理难度,更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专题教育需要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保证,而专业师资建设力量不足也必将影响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实施中出现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师资相对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本门课程的建设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积极寻求相应问题的应对措施以使此问题早日获得解决。
三、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建设对策
“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实践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和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等问题提示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从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丰富教学形式和强化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建设,方才能真正体现寓教于管和寓管于教的课程建设需要,实现课程教学设置的预期目标。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进一步完善。
(一)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学生行为示范引导。“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展以强化学生学涯、职涯和生涯规划引导为主要内容,专注于对学生的成人、成功和成才教育为中心,主要从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法制、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等方面对学生开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设计,以注重强化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引导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和“学有所长”,真正达到该课程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教学目标。
(二)丰富课程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变传统重知识传授式教学为学生主动探索式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互动,将课堂的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探索式教学模式转变。通过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丰富的教学形式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课程改革和创新热情,从而消除教师的教学“倦怠”现象,推动“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三)以教学专题教育为中心,强化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该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保障,也是制约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瓶颈。“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教学大纲设计中确立了以专题教育为主要实施形式,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精品化的专题教育师资队伍是实施该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面对相对有限的师资力量,这需要根据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专业和个人兴趣确定专题教育建设方向并进行集中备课培训,从而集中有限的力量凝练教学精品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本课程教育教学效果。此外,稳定的师资力量也可变“大班”教学为“小班”教学,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推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有助于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针对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努力,从而有效推动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进一步建设完善。
四、本文结论
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是实现大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寓管于教和寓教于管的有机结合,在教育管理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中践行“知行合一”的基本德育理念。”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正是在这一方向指导下所进行的一项有益探索,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和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努力从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丰富教学形式和强化师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完善本课程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建设完善将构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重庆文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Z].2011-05-01.
[2]重庆文理学院.《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教学大纲[Z],2010-05-15.
[3]周长友.高校思政教育主体间关系初探[J].改革与开放,2003,(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对高校人才的需求较高,而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往往会融入本区域的自身产业和地域特征。要求高校毕业生一方面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问题与现状
思想政治课跟其他科目不同,该课程的开展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社会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课地位十分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存在了一些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和压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形式与普通科目不同,其作用是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重点在于思维方法的培养。由于该课程学习内容较多,教学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且成效不能及时在“成绩”中表现,故学校教师容易轻视,甚至“不待见”该门课程,而将多数精力放在物理、生物、化学、语文和数学等其他科目上,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近几年来高校思想政治老师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充,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但对政治老师的培训较少,较高层次的政治老师仍然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学校的需求。大多数的政治老师则选择的是灌输式教学,“你讲我听”模式较为普遍,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就难以提高。高校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教学观念均需要进行优化和改革,否则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途径
思想政治课既然是必须课程,就必须要发挥必修课程所应起到的作用,因此当前教育形势下如何让思想政治肩负起应有的任务问题备受关注。要想发挥好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就需要从学生、社会和生活的角度出发,以学校教学模式为主体,保证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陶冶学生自身情操的基础上,锻炼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跟高校培养目标联系起来。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和基础,首先通过取舍教材内容来突出重点,利用切合实际的案例,吃透内容,抓住深度,以引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共鸣,层析教学,因材施教。教师还要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多媒体、高科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眼前一亮,提高兴趣。传统教学中缺少实践教学,高校需要加强院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完善教学设备和技术体系,安排专一的教师带领和指挥,并加强开展活动。
2.网络教学模式改革
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将教材内容融入到网络教学中,多样化结合,突出重点和主体,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网络平台中的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更好地为企业和学生服务。
3.改革考评方式
考评是反映学生对某阶段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考察和评定,当前教学形势下必须要摒弃传统的考分评定,将考评内容融入活动中,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考评,将学分考评作为一个参考,从而公正、客观地对学生思想进行,综合性的考核。
学校思想政治课程能够正确树立学生的思想和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面临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深化改革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庆军.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202-02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相对而言,大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的时候,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在高校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台上是一个人在讲,台下是几百人昏昏欲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教材或课程设置是否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思想政治课真的吸引不了学生吗?如果要吸引学生需要从何着手?认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成就、经验,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卓有成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一件意义重_大而刻不容缓的工作。
1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初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我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突出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情况、新特点,突出受教育者群体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1)以实践为准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只有真正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增添新的内容,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和政策实践结晶融汇到教学中,既要讲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讲清理论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然性,又要有的放矢。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现实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不回避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要通过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创新的关系。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
(2)贴近学生。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教学改革必须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变化趋势,关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迫切需要理解和解答的思想政治问题人手,开展理论教育。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往往与入党、评优、评定奖学金、助学贷款、保研、就业等个人利益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理论教育必须正视学生的认知冲突,摸清学生思想困惑的症结。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贴近学生生活。
2 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就是好方法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教学方法的滞后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瓶颈。因此,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我国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灌输”为主,虽历经改革,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没有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仍然拘泥于灌输式的书本知识传授,教者忠实于教材,照本宣科;听者也只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本是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将其置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迫识记,很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进行探求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创造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对话式、学导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教学方式,力求生动活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1)“对话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独白”式教育,教师在课堂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现代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对话”式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对话”式教学是贯彻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的必须,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必须。师生的交往、对话、讨论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领会所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讨论的形式,还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精神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亲切、自然、生动,没有了台上台下的距离感。但是,组织课堂讨论并不是一项随意的工作,而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慎重、认真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讨论题目,讨论前要做充分的资料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找好重点发言的同学,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正面、准确、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目前,教师对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需要在提高讨论效果上进一步下功夫。
(2)“学导式”教学方法。
多年来,高校的理论课多以课堂讲授(灌输)为主,“教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普遍存在讲授内容多。学生进行思维少,讲授时数多,学生自学时间少的现象,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了学生自我学习知识能力的发挥。学导式教学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现象。
学导式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自学、解疑、演练、精讲四个环节。自学阶段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阅读有速读、细读、精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思要结合,要大胆质疑,并作出笔记,写出摘要。为了学生的“思”,教师要巧妙设疑,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恰当设疑,设疑是关键,如果设疑得当,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考探索的积极性也就高涨,而反复积极的思考有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疑是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探索,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解疑、教师点拨解疑或组
织主题辩论会的形式。辩论的形式学生比较喜欢,(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辩论的形式)可在小组辩论的基础上选出代表,组织全班范围的专题辩论会。教师要组织学生广泛搜集材料,多方面寻找证据,写出发言提纲。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丰富知识。开阔思路,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独立批判的能力、思维辨析的能力和论辩演讲的能力。
(3)“研究式”教学方法。
在理论领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尚不成熟的问题,教师可以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首先要选题,教师选题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为主,题目不要太大太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或由教师拟定后由学生选择。选定题目后就要析题,即对所选的题目进行分析,查资料,写笔记,在析题的过程中找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并记录所发现的若干问题。写题,在析题的基础上将所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将自己所研究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总结出来,即撰写成论文或研究报告。研究式教学的主体可以是个体的学生,也可以由学生按兴趣、研究题目组成研究小组,即群体的学生。对于优秀的论文或研究报告期末要给予奖励。
(4)“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又称情景教学,是当代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渐渐归纳并领悟出一个适合个人特点的有效的思维路线和思维逻辑,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化理论学习,真正作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化理论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5)“实践”教学。
首先,要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内涵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主要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提高业务能力而开展的教学实践,也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
【关键词】大学生 廉洁教育 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39-02
行业类高校承担着培养未来各行业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的重要任务。因此,行业类高校大学生的廉洁教育的成效,对行业未来的廉洁状况有持久深远的影响。行业类高校中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专业实习负担比较重,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显得非常必要。
一 调研思路和实施过程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意向的调查采用里克特量表法开展调查,采用五等分方法进行评分,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实施大学生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基本认知和态度,并据此提出改进大学生廉洁教育课堂教学的建议。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北京市行业类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计向北京37所行业院校骨干教师发放问卷并回收。总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为90%。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很有必要
关于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的必要性这一问题的回答,统计得分为3.83分,这在五分制打分中,是一个比较高的得分,这说明绝大多数行业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开展廉洁教育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知。
2.教师关心反腐倡廉等社会热点问题
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与学生谈及反腐倡廉的相关问题,此问题得分为3.90分,表明教师们对于反腐倡廉这一热点社会问题有较高的关注,也说明教师们在教学中能把理论教学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提倡和推广。而对于当前我国发生的重大腐败案件的关注度得分为3.81分,再一次印证了广大教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强烈关注。
3.教师对于反腐倡廉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储备亟待加强
对腐败的成因问题回答显示得分为3.33分,这是一个接近于及格的分数,这说明许多教师对于反腐倡廉等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够。而对于我国反腐倡廉基本历史的了解,这一题目的得分仅为3.08分,说明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我国反腐倡廉的历史情况了解很少,教师们所拥有的历史素材和历史知识积累还亟待加强。对于我国目前基本反腐方略的了解得分为3.28,与我国反腐倡廉的历史相比得分略高,这说明教师对于我国的当前反腐倡廉的现状关注度要高于对历史状况的关注。
4.教师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把握很不充分
教育部规定的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调查结果显示,这一问题的得分仅为2.22分,是所有问题中的最低分。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了解不多,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5.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相关程度存在差异
调查表明,教师们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4门主要课程中,大学生廉洁教育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内容相关性最强,得分为3.92分。其次是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得分为3.61分。第三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得分为2.83。最弱的是基本原理课程,得分为2.67分。此外,教师们认为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安排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适宜程度得分为3.31分。这表明多数教师认为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中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比较适宜的。而从思想政治社会实践课程的调研报告来看,大学生所做的反腐倡廉调研报告的频率程度得分为2.42分,在五分打分制中,处于及格分数以下,说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很少写出相关报告。
6.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实际困难
教师们被问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困难”时,39名教师表示教学课时紧张,时间不够,占受调查教师的36.11%;36名教师表示的相关知识结构不够,占33.33%;21名教师表示学校没有相关的制度要求,占19.44%;6名教师表示没有经费投入,占5.55%。还有其他6位教师认为是仅靠教育远远不够或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太大等其他因素,占5.55%。
7.大学生廉洁教育成效有待提高
在受调查的教师中,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影响作用,有3名教师表示没有影响,占2.78%;51名教师表示影响不大,占47.22%;36名教师表示一般,占33.33%;15名教师表示影响比较大,占13.89%;还有3名教师表示影响很大,占2.78%。这说明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成效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三 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契合策略
1.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教师赞成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他们关注反腐倡廉等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使命感。但是,就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来看,多数教师的知识结构还有待完善。因此,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契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有必要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对教师开展专门培训,以完善广大教师在反腐倡廉方面的知识结构。从培训内容来看,第一,应加强反腐倡廉的理论知识学习,让教师们熟悉腐败的成因理论,世界各国的反腐理论,尤其是应重点掌握我党的反腐倡廉的基本理论。第二,应让教师们了解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历史实践,尤其是我党在历史上开展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反腐方略和反腐规划有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第三,教师应该系统掌握教育部有关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把大学生廉洁教育与法制和诚信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第四,引导教师注意积累我国当前的反腐倡廉的重要案件,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积累素材。
2.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安排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相关知识与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相关性是不同的。因此,根据调查结果,应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和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重点融入一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关内容。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党的建设章节重点讲解反腐倡廉的知识,在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安排与腐败犯罪有关的法制知识讲解,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中融入反腐倡廉的道德教育等内容。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安排反腐倡廉专题教育也是比较适合的途径。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大学生到廉政教育实践基地开展调研活动,使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通过实践活动塑造大学生拒腐防变的优良品质。
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建立制度保障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实效性。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效率并不理想,因此,提高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一、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了解,增加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情,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开展大量探讨的机会,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互动式教学法下,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可以主动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自主解决,然后总结学习成果,使学习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状态下,学生能以很愉快的心情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从而提高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使学生在大量的自主探讨下产生许多新想法,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表达观点,激发创造性思维。
互动式教学法主要分两种形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首先营造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讨论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必再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面对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提问时应持开放态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生生互动即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应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通过讨论、辩论和竞赛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了解清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整体思维情况的条件下,理论课教师综合运用一切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运用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听懂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对其进行启发。一般来说,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要稍高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新知识,拓宽知识范围。同时,教学艺术的钻研很有必要,教学艺术包括提问的艺术、举例的艺术、板书的艺术和激励的艺术,依据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基础,教师以一定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艺术,在恰当的时候增加使用教学案例,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获取个性化知识。在安排作业方面,教师应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多进行课外学习,课外查找资料完成作业,同时对理论内容进行反思。
三、运用形象教学法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形象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极大便利,各类信息通过运用科技技术被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增强了信息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并提高了人们的兴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运用形象教学法可以灵活地向学生呈现各类信息,使思想政治课不再简单枯燥,也不再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达到以理论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直观地呈现各类教学信息,将抽象的思想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不断创新科技使用方法,创新教育方法,不断用新手段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同时,在选择教学形式时,应紧密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的理特点和思想动态,顺应潮流,选择针对性和灵活性强的教学形式。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通过选择各类案例,比如当前时事,以这些事情为切入点,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同学之间积极探讨、交换意见,从而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成功结合理论与实际,帮助学生活学活用理论。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从例到理”型和“从理到例”型。前者是从案例讲解到理论知识的传授,后者是从理论知识的传授到案例分析,巩固知识。运用这两种方法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给学生自由讨论留足空间,并且,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一步步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大学生人格素养是未来社会将勇挑重担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心理品质涵养。它不但体现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个体人格方面的道德约束性,还体现未来社会职场所要求的在个性品质方面的一种内化趋势,通常呈现在个人气质、性格品质等先天素养条件,以及后期现实社会中的经验、道德标准等。由此可知,构建良好的学生人格素养,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达成的,必须需要经过漫长的、繁杂的、渐变的过程,它可谓是系统性极高的一项大工程,而政治课教学则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素养的重要载体。
1 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格素养的主要表现
1.1 生活方式趋向于贪图享乐
现阶段,大学生通常在经济上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大部分完全由父母去负担他们的消费。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所流行的商品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念,在学习为主的校园里刮起了一股股享乐主义、求欲望满足、求奢侈华丽之风。
1.2 思想政治素质整体偏低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政治意识、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综合表现,它将在长期内影响一个人的政治活动与政治追求,与个人命运共始终。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集中表现为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识、态度、觉悟和参与情况。部分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
1.3 情感心理不成熟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他们在思想、心理、情感、人际及发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日益呈现多样性、层次性、差异性和多变性。这些表现直接影响其人际关系,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包容心和同情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和帮助别人。
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格素养的策略
2.1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关注社会生活实践
政治课教师要强化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力度,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和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及精神实质,并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和处理现实问题,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社会中,学会如何正确分析和清楚理解社会百变的现象;让他们懂得用最冷静、最稳妥、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最终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智慧思维能力,明辨是非,强化健康人格,树立的自觉性、积极性。
2.2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教学
思政课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党的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到政治教材、课堂教学中,可以牢固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促进学生的微观认同和微观践行、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真正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信仰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随着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由过去的整齐单一向复杂多元转变,各种思潮,各种观念相互激荡,正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认识,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素养,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的思想,从而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他们进行人生选择。
2.3 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会给大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当然,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素养,必须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人格素养的形成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政治课教师要尝试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因为健康的心理离不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解决心理问题。而健康的心理能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有助于将正确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补充,理想信念教育趋向于利用说教、灌输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而忽视他们的心理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有利于完善人格,改善心理状态。因此,政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因素在理想信念形成中的基础性功能,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道德 道德教育 时效性
为了深入了解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情况、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和看法,以生为本,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建构,从而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为高校的道德教育和管理提供必要的事实基础,提高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于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对长江大学类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期望可以通过调查数据掌握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认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长江大学类专业(包括理科类、工科类、医学类、农学类、文科类、艺术类、体育类、石油地质类)随机进行问卷分配,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每个专业中的某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样本量550,问卷收回503份(回收率91.5%),其中有效问卷486份,问卷有效率96.6%。调查样本为在校普通本科生。
二、主要调查数据与结论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
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回答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应该开设,以及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否有效等有关思想理论课重要性认识的问题上有着积极的认识,有75.5%的大学生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想理论课是必要的,60.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可行的,约68%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帮助。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持消极态度,认为效果是不强的。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行为表现
大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有30.4%的同学是出于对自身思想品德的提高而学习的,即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其他的同学都是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上课,其中约有26.9%的同学是因为这是必修课,所以才上的,12.3%的同学是为老师的教学内容所吸引的,15.6%的同学主要是应付考试想拿高学分,14.7%的同学受学校纪律的外部约束而上。大部分同学是出于外部因素而非自身因素而选择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的表现如何,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听课的,但是行为有所不同。少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不够重视,有20%的学生对其较重视。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是积极的,他们知道其是重要的,对自己是有好处的,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些人是抱着这样积极的动机进行学习的。但是通过对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行为表现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表现与他们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大学生对思想理论课的知行不一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保证思想理论课的开设和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
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行不一现象原因调查
首先,对部分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的调查表明,约有35.1%的学生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自身因素所造成,即对课程不感兴趣,而有29.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环境问题,大班教学的效果比较差,约20.8%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课程本身的内容不好,14.2%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的问题。
原因分析:
(1)大部分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感兴趣成为阻碍教学的主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从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当前的热点、难点,约有56.6%的大学生认为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是首要任务。针对此问题相应列出了大学生最喜欢的社会实践方式,39.7%的大学生推崇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27%选择社会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态度。要引起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注意和反思。
(2)有20.8%的学生认为教材不理想,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不理想。这是从课程本身原因出发,由于理论性知识太多,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听起来感觉晦涩、不好理解。约有55%的学生认为这是由于课程本身内容不吸引学生,太过枯燥和太深奥,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此外,17.8%是由于学生自身不愿意学,当然这也与课程本身有一定关系。
(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行不一的原因还与教师有关,由于教师教学方法没有运用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起着引导性作用。我们调查了教师进行的思想理论课教学为何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有40.3%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有31%的学生认为是教师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等。这说明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生不需要高深、博学的教师,只要他们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需要,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有40.2%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课程本身枯燥不吸引人,使得教学得不到成效,19.6%学生也是倾向课程本身的问题,认为内容陈旧脱离现实,使得学生不好理解,有13%的学生认为是教育工作者本身素质的问题,也就是教师的素质问题,有17.4%的学生认为是由于社会环境和理论课程存在现实与理想差距的问题,让学生觉得不好接受。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行不一现状的调查,发现影响其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对于这种纯理论性的有关政治理论方面知识的课程本身就有抵制的情感,知识重复讲解,导致学生一看到这种类似课程就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生,教起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其二是由于课程本身的原因,思想理论课的特点就是理论性、思想性、政治性特别强,学生自己理解有难度,学起来比较枯燥和无味,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是无法体会其深层含义和精髓所在的。其三是由于教师的原因,教师是连接学生和教材的纽带、媒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理论性极强,又深奥枯燥的课程,是最考验教师能力的,因而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
三、针对调查结论的对策建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提高道德认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其时效性和大学生对其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反思,根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行不一现状的调查和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学生内在道德需要为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产生动机的基础,在心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如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内在需要,对此课程就没有兴趣,也就失去了最好的老师。思想理论课只有以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为基础,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需要的道德知识进行传授和讲解,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遇事容易感情用事,冲动、鲁莽,很容易在社会上吃亏。思想理论课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性格,教授他们如何理性待人、待事,如何处理就业压力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在保证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后,再教导他们如何处理社会上的道德问题,这样更容易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导。
2.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注重德育实践
虽说是理论课,但是理论与实践是不分家的,理论是为实践做准备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起枯燥、深奥的政治理论课,学生更倾向于自己亲身实践,去敬老院照顾老人,去孤儿院陪孩子们玩耍,去社会上进行道德调查,等等,这些活动的意义比上几节课都要深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生的是道德认知,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成道德行为,学生才能形成客观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产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进而形成道德自律。学生只有通过实践,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道德事件,才不至于到了社会发现有那么多与理论课教导相违背的事情,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廉洁教育指教育者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对大学生加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优良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国敬业的职业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就是让大学生知廉洁、懂廉洁、要廉洁,以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廉洁修身的风尚。
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却反、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意识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情况。更有少部分同学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以个人为中心,这就导致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价值观相对较为薄弱。
针对以上现象,大学生廉洁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从诚实守信抓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辨别是非、抵御腐蚀、自省悔过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作为大学阶段每位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廉洁教育的内容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为了对大学生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可行性进行探析,本文从大学生对廉洁思想认识的现状和对廉洁教育的态度入手,对浙江省杭州市内的10所高校进行了一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每个维度下均有相关指标做相应的评定。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22份,有效回收率90.3%。问卷和访谈结束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调研结果分析
1.大学生廉洁思想认识现状
1.1大部分大学生的廉洁价值观正确
从大学生对廉洁的认知和廉洁价值观念来看,大学生对腐败都有认知,能区分不够廉洁和腐败,能客观地认识到腐败带来的危害。调查显示,71%的学生认为廉洁行为对个人发展很重要,且55.62%的学生认为诚信的品质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并将其认为是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不可或缺的品质。
1.2 部分大学生的廉洁信念不坚定
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的不廉洁行为相对较少,且普遍对不廉洁的行为表示厌恶。但当问及对不廉洁办事途径的选择倾向时,35.21%的学生选择送礼走捷径的办法;当调查问及当发现不廉洁行为时,是否会以实际行动出来制止时,高达60%的调查者选择独善其身。
2.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态度
2.1部分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对象的认识存在偏差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廉洁教育很重要,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廉洁教育。高达76%的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对象存在偏差,认为廉洁教育应当自上而下,应该从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开始,其次才是学生。但事实上,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他们对于廉洁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对高校廉洁教育对象的认识上,学生和教师同等重要。
2.2 部分大学生认为廉洁教育方式单一,缺乏新意。
大学生接受廉洁教育比较被动,对廉洁教育缺乏真正的了解。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方式比较单一,调查中,以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类课程为主;开展的廉洁活动中,“廉洁教育讲座或课程”占38%,”播放反腐警示教育专题片或电影”占21%,“反腐倡廉专题演讲比赛”占15%,其余占26%。有28%的学生表明在所在高校的思政课程当中有廉洁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相对凌乱,没有成体系。
2.3部分大学生认为廉洁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学生所在高校的廉洁教育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但学生普遍认为教育效果不明显;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比较随意的特点,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相关统一、完整的教育内容,不利于学生廉洁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调查中,有少部分高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课程,大部分高校只是把廉洁教育的内容放到“两课”教学中,而“两课”教学又面临课程多,时间短的尴尬境地;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对廉政文化的参与度并不高,当问及更倾向于接受何种形式的教育内容时,大多数同学表示愿意接受廉洁教育类方面的课程,对于课程类型,倾向于头脑风暴式的真实案例教学方式。
二、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可行性探析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将廉洁教育系统融入其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国内外形势的错综复杂,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表现出了相对滞后的状态,以至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高校应该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缺乏艰苦朴素的作风,抗挫折能力较弱,集体观念薄弱等问题,在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程条件下,从学生认为的课程缺乏系统性、新颖性等问题入手,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廉洁教育的内容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将腐败与反腐败理论、廉洁思想等刻在大学生的脑海里。特别是要在形势政策课课程内容中,找到合适的融入方法。如在形势政策课中安排廉洁教育的专题,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分层次的进行法制和诚信、社会主义荣辱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2.不断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形式,将廉洁教育落实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