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6 08:15: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正文:
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护理工作者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系统教育,促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配合治疗和恢复健康的行为,以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健康教育逐渐被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引入护理活动,成为护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内容往往做不到位,即使进行,也只限于向患者介绍一些住院知识与常见病的注意事项,教育效果不够满意。现将原因分析和对策总结如下。
1 主要原因分析
1.1护士方面
1.1.1专业知识不熟悉,不能很好地完成健康教育工作,素质有待提高。
1.1.2没有计划,护士健康教育工作随意性太强,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
1.1.3时机不对,护士没有根据病种和病情分阶段有针对性得实施健康教育,导致效果不佳。
1.1.4观念没有及时改变,长期受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制约,没有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健康教育者角色的认识。
1.2患者方面
1.2.1病人自身素质差别较大
患者文化、职业、环境、素养等各不相同,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对健康知识的渴求程度,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有很大差异。针输液的,怀疑护士所讲的知识。
1.2.3 缺乏健康信念及学习动机:健康信念是指一个人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而这些认识和看法往往受个人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的影响,同时影响患者主动学习的动机。主动学习,易于接受健康知识,而被动学习,则接受知识仅处于应付状态[2],其效果必然较差。
1.2.4知识缺乏
有的病人对疾病的预后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复发、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1.3医院方面
1.3.1管理层没有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单独的重要工作来抓,监督不够。
1.3.2 缺少明确的质量控制办法
在实施健康教育考核过程中,由于其没有一种科学的量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在质量控制中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考评指标,从而影响到了健康教育的质量评价。
1.3.3缺乏有力的后勤支持
健康教育实施中的一些辅助器材也需要投资,如宣传手册、电视、光盘等物品。
2 对策
2.1 护士方面
2.1.1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将健康教育纳入继续教育的内容,规定不同年资、职称的护士接受健康教育培训的学分;通过举办学习班、专题讨论、外出短期学习等方式,使护士掌握有关行为科学、传播学、心理学和预防医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同时掌握医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聘请院内外专家和护理骨干编写下发较为系统的健康教育教材,并将健康教育纳入岗前培训的内容,以利于护士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缩短培训周期。
2.1.2提高认识,促进护士观念转变
由于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慢,对现代护理认识相对滞后,缺少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护士需要不断地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面,掌握实施健康教育的交流与技巧,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不断需求,从而拓宽护理服务领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1]。
2.1.3加强与医生的沟通
开展健康教育前护士将健康教育计划与主治医生沟通,达成一致后在对病人实施。
2.1.4实现弹性排班
对护理工作任务、内容、程序、人力和时间等影响因素需做通盘考虑,做出系统、科学地安排,使护理人员明确职责、任务,以满足病人护理需要为原则,保持各班工作量均衡,合理有效地安排人力,以使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效率不断地提高,使健康教育逐步满足病人需求。
2.2患者方面
2.2.1实施办法因人而异
护士在与病人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通俗性,根据病人的社会、文化及知识背景的不同,使用简繁不同的语言;正确选择词汇,直截了当地表达,以准确传递信息;使用易为病人理解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必要时要反复释义,以免引起误解。
2.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
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病人通过特定的护理服务与接受护理服务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护理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种专业性人际关系[3]。
2.2.3加强宣传,使新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在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着变化,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由急性传染病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转化,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2.3医院方面
2.3.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督促管理。
2.3.2加强考核标准,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细化健康教育考评指标,制定监督管理办法,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3 结论
护士只有完成了对病人的科学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才可以说实现了对病人的整体护理[1]。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建立健康行为的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的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3]。
参考文献:
[1].赵美燕.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导[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29
[2].范景敏,黄爱松.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护患因素[J].华夏医学,2001,14(5):723.
健康教育发展滞缓的原因
(1)护士方面: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一些护理人员平时不注意积累知识、更新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护理知识,满足于现状,形成懒散、不求上进的思想,导致专业知识匮乏;护理人员在社会中承担多种角色,要履行多种义务,使护士身心疲惫,无精力再获取更多的知识。② 沟通意识不强: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技术过关(硬)患者就会满意,以至在工作中埋头做治疗、护理,忽视了与病人的有效沟通。③积极性降低,急诊科患者多、流动性大,没有相对固定的人群,护士进行健康教育难以了解病人掌握的程度,以及达到的效果,从而降低了护士的积极性。
(2)患者方面:①患者文化程度和接受认知能力:部分患者文化层次低,接受事物能力差,不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对其不感兴趣,使护士难以与其沟通。②患者年龄、病情、语言表达能力及方言:老年人听力减退,记忆力差,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疾病带来的疼痛导致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焦虑、烦躁的心情,患者难以集中精力;语言沟通障碍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影响护患沟通效果。
对 策
(1)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沟通意识。首先要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要让护士从繁忙的工作中摆脱出来,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才能提高要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才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需求。要让护士认识到通过交流,患者得到了自己所需的知识,增加患者满意度,而且提高了对护士的信任度,对防病治病及减少护患纠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宣传形式多样化。健康宣教能否起到促进作用,除了患者本身的认知能力外,还与护理人员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有关。①口头宣教:护士可边操作边宣教,内容要有针对性,语言通俗易懂,让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可信任,愿与护理人员交流思想、情感,在双方沟通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患者,其乐意接受,能收到满意效果。②书面宣教:将各种常见病、易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小手册,以文字结合图片。此方法可更好的帮助病人理解、记忆,形成健康行为。③电话宣教:电话咨询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接受教育简便快接的方式,而且进一步满足了病人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的需要,密切了护患关系。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患者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使人们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1]。患者是受教育的主要对象,其种种因素均会影响健康教育效果。因此,探讨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积极寻找干预对策,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满足患者及家属实际健康需求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象为护士、患者、家属共168名,其中护士40名(23.8%),学历中专11名,大专及大专以上29名;患者86名(51.2%),学历小学9名,初中及高中37名,中专及中专以上40名;患者家属42名(25.0%),学历小学4名,初中及高中19名,中专及中专以上19名。
1.2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06年4~9月份期间收入我院肛肠科的86名患者,42名家属及肛肠科、呼吸科、烧伤科的40名护士。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个群体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承受能力、社会支持情况、对护士的信任感8项内容。于2006年4~9月份期间在肛肠科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发放168份,收回168份,有效率为100%。
2 结果
见表1。表1 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统计 由表1显示,患者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承受能力、社会支持情况、对护士的信任感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其中,对护士的信任感(94%)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心理状态(91.7%),文化水平(86.9%),健康状况(73.2%),年龄(56.0%),经济承受能力(49.4%),生活方式(42.9%),社会支持情况(38.7%)。
3 讨论
3.1 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增强护患关系 由表1可见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中护士的信任感占94%,说明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严重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当护士得到信任时,患者会主动与之交流,将其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倾诉给对方,希望得到对方的关心、帮助与支持,对其所施教的健康教育知识深信不疑、牢牢记注,积极改正不健康行为;反之,则不愿意与之交流,对其所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不参加或拒绝实施等。为此,护理人员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进其早期康复。(1)我们可通过岗位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护士崇高的道德风尚;(2)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储备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及水平则是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能的前提[2],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还要学习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成为具备T型结构的人才;(3)应鼓励在职护士参加护理专科及本科的自修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拓宽知识面;(4)医院可增加继续教育力度,扩大继续教育规模,按照“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并存,各项相关知识并举的方法,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及水平;(5)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沟通成功的必要条件,注意培养护士与患者沟通与交流技巧,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3.2 善于把握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状态 表1显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中其中心理状态占91.7%,说明患者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同,其健康教育所收到的效果也不同。在疾病缓解期,患者暂时摆脱疾病困扰的苦痛,又急于知道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对知识的渴求是主动的,健康教育的效果最佳。对于紧急情况下如大面积烧伤的患者首先关注的是生命问题,而当其痊愈后则关注的是整形问题,作为护理人员,要善于分析、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才能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这种教者的针对性与学者的专注性的有机结合,能产生平时不可能达到的效果[3]。
3.3 注重健康教育的灵活性 表1显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中文化水平占86.9%,说明患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差异,他们对健康知识的学习、理解、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求知欲较高且掌握的较快,而文化水平低的患者,接受能力较差,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重健康教育的灵活性,对接受能力强的患者,护理人员除介绍诊断、治疗、护理、病情等,还可让患者自己通过医学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介获得有关自身疾病的防治信息;对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做到少而精且分次、有序[4],使内容更具体、有针对性并对教育内容反复强化,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3.4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 表1显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中健康状况占73.2%,由于患者的健康状况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的健康状况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同,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首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确定健康问题,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才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8.
2 黄津芳.护士健康教育意识调查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501-501.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需求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目前,各级医院实施的系统化整理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好评。在精神科,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受幻觉、妄想、意志缺乏、认知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以及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等症状的影响,势必会影响其对健康教育依据,现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有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2006年3月—2006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20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男101例,女99;年龄15岁-80岁(31.69岁±11.36岁);病程4个月至30年,平均5.72年;临床分型:偏执型100例,青春型5例,单纯型14例,紧张型1例,未定型80例;职业:体力劳动者173例,脑力劳动者27例;文化程度:文盲26例,小学46例,初中84例,高中及以上44例;有精神病家族史者50例,无精神病家族史者150例。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
1.2.1.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性格、家族史、发躯体疾病、疾病分型、病程、住院次数、自知力、家庭干预、对工作人员信任程度等[1]。
1.2.1.2 简明精神疾病量表(BPRS)[2] 由Overall和Gorham编制,共18个项目,并将其分为5类因子,即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
1.2.1.3 健康教育需求评定量表 自行设计,主动向医护人员寻求与本病有关的知识、虽不主动寻求有关知识,但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注意事项交代或相关知识讲解时能够注意听,并部分或全部遵从,为有健康教育需求;拒绝与医护人员交流、敌视医护人员、虽有交流但不接受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或根本无法与之交流,为无健康教育需求。
1.2.2 评定方法 对每位病人用上述工具进行评定,评定前对2名精神科护士(均为主管护师)进行评定工具使用的一致性培训,并进行了模拟评定,Kappa系数=0.86。
1.2.3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输入计算机,用POM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教育需求 本组200例病人中有健康教育需求146例,无健康教育需求54例。
2.2 相关因素分析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教育需求与住院次数(r=0.1561)、自知力(r=0.2403)、家庭干预(r=0.1564)、对工作人员信任度(r=0.5922)、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r=0.2393)、BPRS思维障碍因子分(r=0.1413)、BPRS激活性因子分(r=0.3608)、BPRS敌对猜疑因子分(r=0.3608)及BPRS总分(r=0.3118)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提示:住院次数越多、自知力缺乏、家庭对病人的歧视、病人对工作人员信任度差则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越差、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BPRS思维障碍因子分、BPRS激活性因子分、BPRS敌对猜疑因子分及BPRS总分越高健康教育需求越差。
2.3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主要因素,以健康教育需求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20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F=2.9水平上共选入6个因素:X4、X12、X14、X16、X18、X19,即文化程度、自知力、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度、BPRS缺乏活力因子、BPRS激活性因子、BPRS敌对猜疑因子。以作用程度大小(标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依次为X14、X19、X4、X16、X12,其中X14、X18、X19、X16呈正相关,即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差,BPRS激活性因子分、BPRS敌对猜疑因子分、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越高,对健康教育需求越差。与X4、X12呈负相关,即文化程度越低、自知力越差,对健康教育需求越差。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有73%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有健康教育需求,27%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无健康教育需求。通过进行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因素涉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BPRS敌对猜疑因子等。这与英国护理专家Johns JL指出的“护理学中的‘信任’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临床上它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信任被认为是病人授权护士进行工作的先决条件”[3]相一致。病人自知力没有恢复,甚至没有现实体验能力的情况下,向病人讲解一些敏感问题,导致病人反感;孤僻懒散、意志活动减退的病人,越来越缺乏高级意向要求,此时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不宜全部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应实施多角度健康教育及分层管理,既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发展特点也适应病人的需求[4]。
首先,护士对健康教育要有足够的认识,掌握相关疾病的知识及健康教育的技巧,与病人进行恰当的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对有健康教育需求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应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实现“知(知识和学习)-信(信念和态度)-行(产生促进健康的行为、消除危害健康的行为等行为改变)”转变。对无健康教育需求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寻找适合的切入点。以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症状为主的病人可先从“知”开始,让病人熟悉病区环境、医生、护士、接受治疗。教育方式是,多接触病人,每天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10min,随病情好转,循序渐进地增加知识教育内容。以情感淡漠、孤僻懒散、意志缺乏、认知障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症状为主的病人,因交流困难无法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应从“行”开始,以行为矫正为主,目的是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所需行为,维持其残存的适当的行为。让病人每日定时参加工娱疗活动、督促病人按时作息、吐痰入盂、大小便如厕等,每日督促不少于2次。
总之,影响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需求的因素较多,无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与否,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在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时,应更多关注无健康教育需求的病人,以帮助他们尽可能长久地保存躯体、精神及社会功能。
参 考 文 献
[1]赵贵芳,贺敬义.影响精神分裂症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1):11-12.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263.
>>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分析 工科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国际贸易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管理模式的研究 浅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创新教育的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提高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生物类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浅析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管理方式对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浅析 浅析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论高等农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农业院校农学类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孙华 张东彦")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偏差、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体系等原因,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等农业院校应该树立正确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重视和改进该项工作。 【关键词】农业院校 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43-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和储备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健康的农业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而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高等农业院校(以下简称“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形成对策。
一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不同专业和背景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得出了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结论。研究者发现,当下研究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绝大部分研究生能够对自身和环境有正确的认知,能通过调整心态、端正认知来改变不合理的信念。然而,与本科生相比,农业院校研究生群体具有知识结构丰富、年龄段高、生源情况复杂、社会化程度高、就业压力偏大等特点,这使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对2005级、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研究生群体中心理异常的比例低于本科生,然而心理异常的个体,其异常的程度却比本科生严重;何长才(2005年)在研究发现,对研究生威胁最大的三种心理健康问题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分别占被测研究生总数的22.85%、17.48%、15.94%。在农业院校研究生群体的研究上,李梅等(2002年)在对农业院校为主的397名研究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研究生在强迫症、焦虑、恐惧、偏执以及精神异常上显著高于成人常模。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问题发生、及时解决问题。
二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将问题和原因剖析如下:
1.重视不够,缺乏对应的教育辅导机构
农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大多归属于学生工作(部)处管理,研究生(部)处没有成立相应的教育机构。由于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不够深入,大部分师生认为,研究生群体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与本科生相比,他们人数少、学历高、知识面广、就业机会多,因此也应该具备相对较好的心理素质,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心理教育工作普遍偏重于本科生。
2.认识偏差,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问题化
农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三项任务,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排查心理问题、预防和及时治疗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培育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和完善的人格。三者相辅相成、平衡发展,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然而,现实中由于心理教师队伍的缺乏、心理疾病的危害性较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的成效较慢等原因,农业院校心理健康中心极其容易将关注点主要放在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预防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方面,日常工作中主要以尽早发现和识别有心理疾病的研究生、稳定研究生心理为核心,严重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
另外,农业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教师、各级政工干部和辅导员组成,政工干部和辅导员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往往容易将研究生心理问题和德育问题混淆起来,分析心理问题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去疏导,结果可能越疏越堵,并可能因为耽误了对心理疾患的及时发现和转介治疗而耽误了患病研究生的最佳治疗期。
3.缺乏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许多环节组成,如宣传、预防、发现、转介、研究、跟踪调查等过程,每个环节相互配合,形成系统化,教育效果才能彰显。然而,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不足、场所限制、师资队伍不够强大、研究生扩招等原因,目前农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一个整体协调的系统,工作的方式和途径集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咨询、心理小游戏等方面,虽然也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欢迎,但是本质是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多是以说教、灌输、游戏为主,没有形成全员化的关注,没有结合农业院校研究生的专业特点、个性特点开展教育,心理活动过后难以坚持跟踪调查,只是转向被动地等待、发现心理问题,很难引起研究生情感的共鸣。
三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加深认识,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农业院校全体师生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机构的完善、专项经费的增加等方面,加大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
2.科学认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研究生心理水平,最终达到建立健全人格的目的,这与德育教育工作、甄别和发现心理问题的工作,本质上是不同的。因此,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发现心理问题,也不能直接等同于德育教育、观念问题,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全面认识,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宣传、引导、咨询、跟踪、干预等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效果。第一,系统地开展心理课程建设,安排专业教师、一线心理辅导工作者编写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教育书籍,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为本校研究生提供专业的指导;第二,健全心理健康咨询体系,每学期定期对研究生开展排查工作,逐步完善研究生心理档案,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障碍、身体患病、家庭突发状况等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跟踪、了解;第三,建立和完善的预警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对研究生的压力源、出现的行为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危机干预,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第四,以加强研究生干部队伍建设为契机,倡导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更好地调控情绪,提高抗挫折能力,保持心理平衡。
4.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目前,从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通常包括心理专业教师、心理咨询中心指导老师、政工干部、辅导员等,这是从院系到学校都有的专门队伍,看似十分完备,其实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第一,需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农业院校中,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然而在现实中,导师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力度不大,农业院校对于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认识也不够,应该继续加强导师的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第二,需要加强研究生班级里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中最基层的部分,他们可以以同学和好友的身份了解心理状况、进行危机干预、做好预警工作。
5.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用药知识; 健康教育; 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152-02
doi:10.14033/ki.cfmr.2016.26.086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疾病谱的改变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患者就诊时希望了解和药物治疗相关的知识,而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如果对药物剂量、使用方法、给药时间、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正确掌握和解释,会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出现药物治疗之外的副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患者在用药知识方面缺乏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安全用药,提高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患者800例,其中进行用药知识健康教育前400例(2011年3月-2012年3月),开展用药知识健康教育后400例(2013年3月-2014年2月)进行用药知识调查。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调查都是在患者知情同意、意识清醒、语言表达清楚的状态下进行。设计调查问卷,每题满分为5分。得4分及以上评定为知晓;3~4分评定为部分知晓;3分以下评定为不知晓。表1显示了健康教育前的结果:用药知晓率平均只有78.17%,部分知晓7.42%,不知晓14.42%。
1.2 改善方法
1.2.1 分析患者在用药知识方面缺乏健康教育的原因
1.2.1.1 护士临床用药知识缺乏 药理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护士如果仅仅依靠在校学习的药理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临床实际需要。临床药物种类、名目繁多、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不一样,各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如盐酸氨溴索不宜与碱性溶液混合,氨茶碱与西咪替丁合用可增加茶碱的血清浓度和毒性等。工作中护士如果不加强学习,就很难熟悉用药知识,也不能满足对患者进行这方面健康教育的要求。
1.2.1.2 护士人际沟通能力差 传统的医学模式认为护士只需要执行医嘱,不强调护患沟通,导致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之有的护士沟通能力欠缺,做不到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中:如在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巡视患者、床边交班时。虽然医院对护理人员就沟通的内涵、要求及技巧进行了培训,但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护士整体沟通水平提高较慢。
1.2.1.3 护士编制不足 笔者工作单位是校医院,护士少,年龄结构偏大。学生来医院治疗大多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短时间内工作负荷较大时,对用药的健康教育就不够系统。
1.2.1.4 管理层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来院就诊对象是教职工和学生,文化层次高,用药安全意识较强,希望受到这方面的健康教育,但是管理人员注重绩效,对健康教育方面的关注度不够,也导致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观念淡薄。
1.2.2 改进措施
1.2.2.1 加强学习,提高意识 每周在科室会议上向全体护士反馈用药知识方面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法规的知识学习,明确护士工作职责,强化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树立安全意识,规范个人医疗行为,从思想上认识到药物指导的重要性,保证安全用药[1]。同时加强对护士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健康教育水平,在院内组织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讲座,由护士长和护理骨干授课,既增强了授课者的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者的水平。选派护理骨干利用假期外出进修学习,拓展专业知识,借鉴他人经验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授课和实践指导,使其他护士不断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前沿的护理健康教育技能,为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1.2.2.2 加强临床用药知识的培训 护士既是临床用药的实施者,又是用药效果的监测者[2]。护士药理知识掌握是否扎实全面,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用药效果与安全,也影响到能否科学指导患者用药,所以一定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理知识的培训[3]。科室统一购买《临床护理药物手册》及《常用药物使用须知及配伍禁忌》;考虑到科室护士年龄较大,每次只安排一种药物的学习内容;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出现,要及时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专人负责收集药物说明书,指导临床正确配伍和合理用药。护士不仅自己要正确用药,还要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如口服或注射头孢类药物应告知:服药期间以及停药一周内忌饮酒,同时避免服用含乙醇的药物或食物,如藿香正气水、酒心巧克力等。
1.2.2.3 规范药物使用流程 治疗给药时,明确告知患者所用药物名称、主要药理作用及副作用以及如何减少副作用。注射或静脉用药要现配现用,放置时间不宜过长,需要冷藏的药物一定要放在冰箱;对于口服药护士可制作小卡片,将药品名称、剂量、用法写在卡片上,让患者一目了然,注意字体要大,字迹不能潦草;对于一些特殊药物可以制成醒目的标识:胃药分饭前30 min、饭后30 min服用,可打印成“饭前30 min”、“饭后30 min”直接贴在药品包装盒上,避免了患者来回询问如何服药的现象,也增强了用药的安全性。
1.2.2.4 健康教育指导个体化 根据不同病种、不同年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以选择其信任的护士,采取聊天、拉家常方式了解其用药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配合药物宣传手册进行指导;遇到输液过程中擅自调节滴速的,明确告知滴速过快的危害;一些常见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医院外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进行服药指导,护士可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始终:如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巡视患者、床边交班时,都要抓住时机进行健康教育,告知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及次数是患者接受指导、提高安全用药的关键。
1.2.2.5 定期进行督查 护士长定期进行不同形式的提问和考核,了解护士对常用药物知识知晓情况,并向患者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对药物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护士的用药知识健康教育患者是否满意,并结合反馈意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进行改进。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宜及时反馈给医院药事委员会,由药事委员会收集资料并及时信息,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1.2.2.6 增加护士编制,合理排班 医院领导向学校申请增加护士编制。排班时护士长根据工作量多少,治疗难易程度,弹性排班,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以便较好地完成每个班次的工作,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4]。平时护士长与护士要多沟通交流,让护士认识困难,充分协调,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有效时间进行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还可以向领导申请改善护理硬件设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操作设备[5]。
1.3 统计学处理
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用药知识知晓率数据采用Origin 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air-Sample T-Test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近1年健康教育后,2013年3月-2014年2月对来院就诊的400例患者再次进行用药知晓情况调查,显示患者用药知识知晓率达93.75%,部分知晓5.50%,不知晓0.75%,见表2。
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用药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开展健康教育前的患者(P
3 讨论
通过对患者健康教育缺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特别是规范用药及健康教育指导个体化后,避免了老年人服药中漏服、错服的问题。刘荃珍等[6]曾做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调查,其中错用、漏用药物一项比例高达57.63%。高校医院服务对象是知识层次较高的教师和学生,用药知识需求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要努力适应这种需求,加强用药知识水平的学习,让患者满意。
健康教育是护理新模式的职业要求,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运用于护理工作中,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更新的产物。通过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指导患者药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向人们传播正确用药理念以及维护健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炳强.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9):135-137.
[2]黄宏春,林京,刘绊.临床护理人员用药知识掌握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4,21(4):39-40.
[3]徐蕴芳,于秀玲.用药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初探[J].军队医药,2001,11(2):77-78.
[4]黎婷,刘秀梅.护患纠纷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477-479.
【摘 要】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护士以病人为中心,针对病人及家属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1]。本文从基层医院护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健康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医院 健康教育 现状 对策
在医学模式向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健康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普遍重视。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获得相关知识,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提高病患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基层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大农村,病患人群基本文化素养不高,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难于改变,加之长久以来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制约,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观念滞后,导致护理健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到位,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本文针对我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原因分析
1.1 管理因素
1.1.1 缺乏支持体系 医院管理者存在有重医、轻护思想,注重医疗投入,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开展、投入不够重视。
1.1.2 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普遍重视,在临床工作中也制定了相关的健康教育制度。但是由于多数护理管理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工作重心偏向于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对护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重视不足,缺少监控的硬性指标,使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1.2 护理方面的原因
1.2.1 护士观念滞后,对教育者的角色认知偏差 护理的任务是:减轻病痛、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2],也就明确了护士教育者的角色。但是长期以来功能制护理的制约,许多护士还没有接受新的护理观念,对护理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注重履行护理者的角色,而对教育者的角色认识不足,教育意识淡薄,缺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主动性。
1.2.2 知识受限,教育能力缺乏 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3]。护士应针对病人开展包括疾病防治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教育活动[4],而基层医院护士教育起点较低,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对护理健康教育实施程序认识不清,因此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落实中存在着教育内容泛化,无针对性、实用性,教育方式单一等缺陷,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质量得不到保障。
1.2.3 缺乏教育时间 医院管理制度核定编制床护比为1:0.4,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护士严重缺编,工作负荷较重,难以提供充足的教育时间。
1.3 病患方面的原因
1.3.1 健康知识的需求差异 由于病人自身文化素养不同,导致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同、理解力、意志力不同、接受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也不同。
1.3.2 疾病的认识不足 基层医院服务对象主要面向于广大农村,生活、卫生条件较差,自我保健意识薄弱,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难以更改,使得多数病人仅限于解除病痛,治疗疾病,而忽视了健康教育在致病防病中的重要作用。
1.3.3 缺乏信任 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实施的,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病人认为护士只是执行发药、打针等简单的护理操作,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医生才能治病,只相信医生的解释。这样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其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
2 对策
2.1 健立护理健康教育考评制度 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护理健康教育考核制度,对病区健康教育进行监控,考核结果纳入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对病区护士长管理能力及病区护理质量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
2.2 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 护理管理者应自觉学习现代护理理论,更新观念,将现代护理观念纳入继续教育内容,分阶段地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鼓励护士参加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树立正确的现代护理观念。
2.3 强化角色意识 通过对护士规范化培训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明确护士职责和义务,增强责任感,强化教育意识,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履行教育者的职责。
2.4 加强对护士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健康教育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沟通技能,因此,护理部应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考核计划,强化护士基础理论、护理健康教育知识、教育程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不断促进护士提高专业素质和履行教育的能力,增加病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2.5 合理配制护理人员 根据病区实际护理工作量,对不同职称、年龄的护士进行合理调配,尽力缓解护士缺编的压力,把护士时间还给病人。
参考文献
[1] 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
[2]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关健词】影响;健康教育;效果;原因;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准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的职能由单纯的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护理技术服务,同时还希望护理人员为其传授自我护理技能与预防保健知识。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护理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院实施健康教育三年多来,从季度定期检查和随机口头调查结果来看,健康教育覆盖率已达100%,但知晓率不足60%。
1 原因分析
1.1护士方面
1.1.1 护士观念陈旧,对护士角色认识有偏差,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护理,对健康教育的执行是应付任务式的完成,没有用患者接受教育后行为改变的角度来衡量健康教育质量。
1.1.2对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不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形式、时间和方式,多由护士来决定,护士和患者对健康问题认识的分歧,是影响患者教育的消极因素,当护士的评估与患者的需求有差异,可导致患者的教育无效。
1.1.3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和时间。自从有了医疗,就有了健康教育,只是一直未被引起重视[1]。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现有的健康教育知识,大多是从有关整体护理知识中获得或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而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多学科知识的应用过程。护士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沟通能力,影响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由于护士人员不足,工作量大,使护理人员忙于应付治疗,缺乏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健康教育。
1.2 患者方面
缺乏接受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受患者文化程度的影响,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需求的不同,对护士所讲的内容理解不同,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1.3 教育内容及方式
由于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个性修养、个体差异以及疾病不同的阶段。接受教育的方式存在差异,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统一单调的宣教式教育模式,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2对策
2.1 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教育能力
成立院内健康教育管理小组,各科室选派一名专业知识过硬,沟通能力强的护士参加,组织小组成员参加省内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学习,参观学习外院健康教育小组管理经验,,各科室制定专科疾病健康教育标准资料,组织护士培训学习,院内举办学习班,外请护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鼓励护士参加各种继续教育,注重加强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和沟通技巧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使护士能得心应手地将知识传授给患者,以达到患者增进知识和改进不良行为的目的。
2.2 正确评估,因人因病、因需施教
由于患者在不同的阶段,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不同,对教学的需求不同[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护士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获得信息,正确评估患者学习的需求,接受教育的能力,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患者需要的教育方式让患者获得知识,进而改变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
2.3 规范管理,保证健康教育计划落实
建立三级质控管理体系,由健康小组成员担任科室健康教育宣传员,制定每位患者必须完成的健康教育项目,基本内容为入院初期介绍环境和疾病概况,住院期间药物作用、检查事项、手术前后注意点、饮食指导、活动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出院前期自护技能和预防保健知识的教育。每天检查健康教育内容是否按时逐条逐项落实,责任到人。护士长每周1~2次检查患者住院期间各阶段的教育内容。护理部组织健康教育小组成员每月抽查一次,以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为衡量标准,检查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病区工作质量考核。实行健康教育三级质控,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机制,确保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3]。
通过以上做法,护士与患者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掌握了疾病相关的知识,更加自觉的配合各种检查治疗,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同时提升了护士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水平,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敬佩感,极大的提高了对护士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满第兰,李艳华. 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护理研究 2001,15 (1):1-2.
关键词:县级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已不仅仅停留在维持生命和没有病痛的水平上,而是需要不断的保持和促进健康。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如何开展体现医院高水准保健服务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贯穿于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医务人员有责任向患者传授疾病的保健知识,形成人们的意识和健康的行为,增强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县级医院,由于各种原因健康教育工作常常被忽略。本人就县级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做以下分析:
1医院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
由于陈旧观念的影响,部分领导和护士长认为健康教育是医疗工作的附属部分,可有可无。在缺乏重视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机构管理,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具体的安排和要求,用于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对兼职的健康教育人员缺乏正规的培训,更无对健康教育的考核力度。以上原因导致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观念、目的认识不清,缺乏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缺乏有关心理学、论理学、人文学、美学、社会公共学等方面的知识及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其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新护理模式下的要求,不能有效的与患者沟通及实施完整高效的健康教育。部分工作人员用"卫生宣教"代替"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看作是"卫生宣教"的延续,缺乏从患者的行为改变和态度转变上考虑,不能从根本上转变患者的不健康的行为。还有部分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厌烦,工作时态度敷衍,只是进行简单的常规宣教,被动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主动的、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2患者接受能力有限,健康观念有偏差
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健康知识了解的少,接受能力和记忆力差,边听边忘,医护人员反复多次讲解,仍达不到预期目标,常常事倍功半。还有部分患者认为只要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肉体上的痛苦就是健康,对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健康的威胁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健康知识的获得不重视,对健康教育缺乏兴趣。
3对策
为了促进县级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适应医学发展的要求,针对县级医院健康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本人提出以下对策:
3.1重视健康教育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医院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的措施保障。特别是在医疗日趋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医院健康教育是树立形象和关乎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如何开展体现医院高水准服务的健康教育,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3.2健全医院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 医院健康教育应由一名副院长或者护理部主任直接管理,明确规定医务科或预防保健科为医院健康教育的职能科室,成立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配备1~2名具有师级以上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专职人员,各科室指定不少于1名健康教育宣传员,配合专职健康教育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各科室、各部门健康教育人员均有明确职责,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3.3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3.3.1要经常集中各科室、各部门健康教育人员学习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学科,通过讲座、观看录像、外出观摩、考察等方式进行培训,建立起医院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再通过她(他)们在各病区言传身教,培养出覆盖全院的健康教育队伍,形成一个健全的健康教育网络。
3.3.2集体化教育与个体化教育相结合 对住院患者共性问题采取集体教育。如利用工休座谈会进行宣教,对同病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采取相对集中进行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职业、文化、所处环境、心理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教育。
3.4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且各具特色 通过语言、图文、电化及实践教育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如:工休座谈会、个别谈话、咨询、讲座、查教、宣教材料、科普读物、照片、实物、母婴同室的电视宣教等,使健康教育的内容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4.1人际传播技巧始终贯穿于健康教育之中 在健康教育中,人际传播技巧是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是在面对面的教育活动中,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技能来传递健康信息。这要求健康教育人员掌握谈话的技巧,就是要使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受教育者提供适合个人需要的信息,谈话的内容要明确、有针对性、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语速要适中。同时,倾听是交流的基础,健康教育人员在倾听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克服干扰,主动参与,给予积极的反馈,不断分析、总结要点,再配以有技巧的发问,使回答者作出清楚、完整而真实地回答,从而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
4加大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 ,保证人力、物力资金
经费问题是制约健康教育的首要问题,医院要保证每年有用于健康教育的经费,用于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康教育橱窗、印制健康教育科普材料等,保证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检查力度,建立与评先选优、晋升职称挂钩的激励机制.对健康教育专员、各科护士长要严格要求,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指导护士按照标准开展健康教育。医务部、护理部加大检查力度,按照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进行时间内检查、时间外抽查、定期考核,检查科室健康教育质量。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工作开展好的科室和个人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将成绩记入科室和个人档案,作为评先选优和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以此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