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10:45: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健康教育评价指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科学性原则,指应充分注意指标的相关性、层次性,并保证同一类同一层次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2)客观性原则,指在选取的每个指标能如实反映所需评价内容的客观本质。(3)完整性原则,指能全面反映研究内容的各方面情况。(4)可测性原则,指尽可能将指标量化,并用数字来表达。(5)简易性原则,要求在满足完整性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指标的数量。
2评价指标的建立及解释
依据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结合对健康教育网站现状的分析,尝试提出健康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自顶向下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详见图1。体系的准则层由网站内容、界面形式、网站功能、规章制度、网站运维和社会影响6个准则指标构成,每个准则内容又有具体指标项。下面详细介绍每个指标的含义及评价的具体内容。(1)网站内容网站内容直接关系到网站的整体质量,由四个指标组成:资讯主要评价信息的更新度、权威性和时效性;保健知识和康复知识主要评价网站内容的覆盖度、实时性、权威性,是否有助于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医疗决策能力;内容维护评价信息的更新度、内容数量与年增长率,网站是否有专人维护并及时清除失效和错误信息。作为一个健康教育网站,可以多提供一些康复保健常识,在内容上可以做以下考虑:①加大对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等疾病的普及健康教育;②加强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如内、外、妇、儿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和抢救措施;③增加合理用药知识,如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服法等;④加强就诊知识普及教育。(2)界面形式界面形式由三个指标组成:网页布局评价网站版面是否有统一的色彩风格和主色调;网页层次评价网站栏目、内容布局,内容层级复杂度和清晰度;健康教育特色评价网站的公众健康教育特色是否突出。(3)网站功能网站功能由五个指标组成:友情链接评价网站链接数量,包括链接相关的健康机构,加入微博、微信链接等,是否无死链、错链;网站导航评价网站是否提供网站地图、帮助、重要服务和栏目使用说明等;信息检索评价网站搜索便捷度和准确度。包括在显著位置提供搜索引擎,提供按标题、内容的关键字等检索方式,搜索结果的准确度、相关度排序等;新技术使用评价网站是否可使用人脸识别登录、绑定QQ、微博等账号登录,设置网站二维码等;网站交互性指有定制功能,网址是否容易被记住,能否支持用户留言、在线医生咨询等。(4)规则制度安全制度是指是否制定了网络安全制度、负责人是否明确;审核制度主要评价网站是否具有版权标注和有效的ICP备案号,是否有严格的资源审核制度;应急预案评价网站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的处理方案,如防止数据被侵入、破坏和灾难恢复措施;用户制度评价网站是否制定了用户管理规章制度。(5)网站运维人员资质指负责网站的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网络管理、网站制作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页面响应速度评价打开网页、搜索内容的响应时间;网站稳定性评价网站有无出现无法打开和打开网页错误的情况;信息安全性主要评价对有害信息及时处理、上报,并有完整的信息追寻机制和应对措施,定期进行后台程序、数据库、病毒防治更新和数据备份等。(6)社会影响日均访问量主要评价Alexa排名情况,用户是否经常浏览该网站,是否使用在线预约挂号、参与健康互动讨论;搜索引擎上出现率指以该网站名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索的结果情况,包括搜索条目数和准确性;用户满意度指用户对服务质量的总体性评价,包括是否有助于丰富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满足个性化需求、保护个人隐私等。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计算过程
根据AHP的理论和方法,分别建立各判断矩阵后,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各个判断矩阵的权重系数(表3-表9)。查表2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从而可检验矩阵一致性,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10所示。根据表10可知,所有判断矩阵的CR值均远小于0.1,满足判断矩阵整体一致性的要求,表明所构建的判断矩阵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成立,指标权重向量计算结果合理。经过总体目标的确定、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权重分配,可计算出每个指标的合成权重,并根据评价体系使用百分制以便于网站实际的评价工作,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由此得出一个健康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表。
4结语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理论思辨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应遵守的相关原则,初步建构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已成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新兴教育实践活动,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如何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标准,探讨评价方法,对于指导我国当前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制定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一堂课的高效与低效,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可以观察的外显指标来进行。但是这些指标的确定需要依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而定。心理健康教育课因其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和心理适应指导而具有独特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课堂的训练活动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反思内化等,因此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评价指标需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目标指向心理品质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思潮,改变了心理学对消极心理因素关注的局面,转而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从诊断、治疗转向发展和预防。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人的善端和积极品质比查漏补缺式的心理咨询更能有效预防心理困扰,倡导关注个体的积极情绪和情感(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积极的人格特质(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以及创造力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将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转变消极心理学主导的局面,转而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目标指向培养和塑造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
(二)内容着眼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课程评价指标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学生的发展任务为切入点,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个体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定的发展任务和要求,完成发展任务则能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否则就会影响个体的发展。由于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存在着两面性——积极和消极,那么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就必然存在困惑,倘若走向消极一面过多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必须着眼于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引导上。
(三)过程关注心理交流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育心”的过程,要使个体的心灵得到教化就必须敞开心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交流的平台,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分享自我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心理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自我的反省,反思自我是否存在心理困惑和问题,是否缺失某种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与教师分享自我的成长困惑和疑问,分享、传递心理健康维护的相关技巧,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引导。
(四)小结强调体验内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和感悟的程度。任何“说教者”“灌输者”仅仅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不顾学生的自我体验,都将导致事倍功半。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最终要靠学生的体验内化,课堂中的训练教育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学生自我反思,将所有外在于自我的心理技能、知识内化吸收,并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及内涵
(一)构建的指标体系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客观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需要一个具体、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心理健康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存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元素,不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不是知识而是策略和方法,并且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须从教师、教学、学生三个核心元素着手。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解读
1.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两个方面来考察。心理教师的基本素质评价着重考察教姿教态、教学理念,心理教育能力从增进咨询效果的两个必要因素——共情体验和积极关注的能力两个方面考察。
(1)教姿教态。教姿教态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自己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教师展现的态度,是比教学方法更重要、更能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关注教师语言是否真正做到了亲切、自然、大方,肢体动作是否恰当。其观测指标包括:言语的自然大方,平易近人,透露关怀而不显威严;表情自然、亲切,不生硬;肢体动作自然大方,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反馈。
(2)教学理念。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两大任务在于对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及潜能的开发。所以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考察应着重于教师是否将心理困惑的消解与心理品质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性决定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资源,营造气氛,让学生自主决定其心理的发展。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评价需考察教师是否抛弃了传统的权威角色,及在课堂中主导、支配课程的时间和程度。其观测指标包括:是否对学生的积极和消极行为同等关注,而不偏向一种行为;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自支配时间的比例;教师是否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是否对学生的发展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是否鼓励学生积极纠正问题、发展品质等。
(3)共情体验。共情是指教师暂时放弃自己成熟的理性,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感受,理解学生的世界,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对教师共情体验能力的考察要看教师是否能尽快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体验到学生的情感,是否成为了一个“知心教师”。其观测指标包括:耐心倾听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立场,感受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同喜同乐融为一体,同时不失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做好一个解释者,能与学生交换和交流意见;能进行适当的自我暴露,促进学生的发展等。
(4)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指教师无条件地接纳学生作为一个主体所拥有的情感、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应避免出现两类偏差:其一是关注个别化倾向,只关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其二是关注点的偏差——只关注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学生群体,教师应关注课堂中每一位学生的反应,对每一位学生的活动进行积极的反馈;对于学生个体,教师在关注学生不良的行为、情感时也要关注他们积极的情绪、行为及品质。关注层面也有深浅,教师的关注不应该局限于表面,需要深入学生内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感受并给予积极的肯定支持和帮助,无时不刻不体现着无条件的温情,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与关心。其观测指标包括:关注的广度,关注了班级上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只针对个别学生;关注学生的积极和消极行为而不存在偏颇;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无建设性的消极批评。关注的深度,深入学生的内心,向学生传达出无私的温情,处处体现着关爱,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敷衍塞责。
2.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过程评价
(1)教学目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主要目标分为两个:积极适应与主动发展。从较高层面来说,需要考察教师是否以适应和发展为主要目标,是否按照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心理需要制定活动目标;从较低层面来说,考察教师是否能够准确、清晰地理解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偏离出适应或者发展的目的。其观测指标包括:教师是否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制定课堂适应性和发展性教学目标;实际教学是否以促进学生适应生活、学习、生理变化、人际交往,发展智能、个性、社会性、创造性等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否细化、具体且有操作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以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主,严格执行教学目标的同时关注生成性目标;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
(2)教学材料。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材料必须适应教学目标,两者不出现冲突或脱节。建构主义课程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活动内容必须“回归生活世界”,这就要求教学材料要来自生活,活动内容必须新颖、有趣,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其观测指标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适应情况;教学内容、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是否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否新颖、有趣,具有吸引力;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合,是否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内容的组织是否具有条理性,层次分明,层层深入。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流畅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内容、目标、教学方法的切合度,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良好体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过渡顺畅、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体现出一个教师对课堂内容理解的程度,缺少逻辑性的课堂显得杂乱无章,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学准备时间不够。对于活动过程的考察可以从活动的衔接是否环环相扣、逻辑是否严密、是否做到了层层递进入手。其观测指标包括: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层层深入;教学过程是否存在过度牵强、生硬的问题;教学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条理清晰。
(4)教学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应注意活动形式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教学原则等相适应,尤其要控制讲授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载体,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心理剧、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行为训练等。在选择具体活动形式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的适切性。其观测指标包括:活动时间与理论讲授时间所占的比例,是否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是否能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且与教学内容做到了最好的适应。
(5)课堂氛围。学生在自由、民主、有安全感的课堂气氛中更容易表现真实自我。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自由、民主的气氛。学生能在民主的课堂里自由自在地探索,任何正确适当的学习行为都不会受到批评,课堂是安全、相对无拘束的,学生拥有发言权和一定的决定权。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体验。课堂氛围的观测指标包括:教师是否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课堂是否是安全、民主、自由的;学生能否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是否足够信任教师等。
3.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生表现的评价
受到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一味强调认知目标达成的观念逐渐转变成关注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目标,关注终极认知目标的同时也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同样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参与度。
(1)行为参与。学生的行为参与是对教师教学的直接评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教师的预设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从学生的行为参与评价教学,就必须考察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面、参与程度等。其观测指标包括:参与面,有多少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表现出多大的兴趣;参与度,学生多大程度上积极投入到班级活动中,是否能够完全跟着教师的教学过程步步深入。
(2)情感体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在活动中产生心灵的触动或震撼,使学生的学习超越认知,深入情感。学生体验的充分性、丰富性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课堂中学生能否感受到心灵的碰撞,能否产生情感的震撼;能否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思;能否对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有深刻而丰富的体验等,都是教学评价需要考察的。其观测指标包括: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教师所创设的心理环境;是否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否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3)认知改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须关注通过教学或通过活动学生在认知层面的发展和改变。即教师在结束课程后,学生在认知上是否能去除自己的非理性想法,进而接受理性的观念。其观测指标包括: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是否深入思考;是否在课堂中反思过自我的不良认知;是否去除了与课堂主题相关的不合理信念;掌握了多少发展积极品质的技巧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注意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需经历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价值判断四个过程,期间要避免出现目标偏差和结果偏差,力求做到评价结果的准确、客观。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以改善学生心理状况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
尽管课堂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于对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胜任力等方面的评估,但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进教学最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的评价中要注意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需要围绕此目标展开。
(二)评价方式方法、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客观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要尽可能避免主观偏差。任何评价工具和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任何评价主体都具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主观能动性,单一方法和单一主体往往易导致评价的片面性。因此在课堂评价中需要结合多种评价方法由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同行、教师本人都应该是评价的主体,此外还应注意多个评价主体之间的合作评价。
(三)评价信息内容收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收集需要体现操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收集信息提供了方向和指标,信息的收集须严格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而不得随意改变。然而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灵活性和变通。
(四)将评价的甄别、监督与指导、激励功能相结合
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将使整个评价过程缺少指导、激励、人文关怀;过于注重质性评价将弱化评价的甄别、监督功能。因此,评价要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不能有所偏向,充分发挥评价的甄别、监督、指导和激励功能。
注:本研究系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级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调查》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目的: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初步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在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增减,最终确定各级指标及权重值。结果: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两次咨询表回收率均为88%,权威系数为0.905。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结论:基于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可信度较高。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评价;Delphi专家咨询法;大学生
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随之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成为很多大学的必修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也纳入各高校的议事日程。但对于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各高校一般采用全校通用的指标体系,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阻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文章拟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公平公正考核教师教学质量,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该课程的建设。
一、资料和方法
(一)Delphi专家咨询法
Delphi法是通过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经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修正,使专家的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最后根据专家的综合意见,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1]。本课题主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因此,要求专家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根据Delphi法要求,拟选择江苏省内17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的一般资料为年龄:25~<30岁5人,30~<40岁8人,40~49岁4人;教育工作年限:10年以下9人,10~20年8人;职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14人,教务管理教师2人,心理辅导员1人;学历:硕士14人,博士3人。
(二)专家咨询问卷制定
在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初步选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备选指标,并在问卷中设置了开放性问题,以了解专家对问卷中未提到内容的意见和建议。遵循专家咨询法的要求,每次专家咨询均有详细的填写指南,并将上一轮咨询表的回答情况反馈给专家。备选指标重要程度依据Likert5分法分为5个等级: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很不重要(1分)。专家对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也分为5个等级:很熟悉(5分)、熟悉(4分)、一般(3分)、不熟悉(2分)、很不熟悉(1分)。判断依据分为理论分析、实践经验、从同行处了解、直观感觉四类,影响程度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并进行运算,最终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各项指标权重取值范围均在0~1之间,且各项一级指标权重之和为1,任何一项一级指标所包含的全部二级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任何一项二级指标所包含的三级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
(四)统计学方法
专家的可靠性由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来衡量。专家的积极系数以回收率表示,权威程度由权威系数(Cr)表示,Cr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专家对方案做出判断的依据,用Cα表示;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Cs表示[2]。权威系数计算公式Cr=(Cα+Cs)/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指标采用变异系数(CV)表示,其值越大,表明专家意见越离散。在本研究中,整理第二轮咨询结果,对变异系数小于25%的备选条目予以保留,当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结束本次调查。同时采用Kendall协调系数W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协调系数W在0~1之间,越接近于1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越高[3]。
二、结果
(一)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及协调程度
第一轮咨询15名专家应答,应答率为88%;第二轮咨询15名专家应答,应答率为88%。一般认为积极性较高的应答率在70%以上,本研究中专家们对参与此项研究的积极性较高。根据计算公式,本研究中专家权威系数Cr为0.905,一般认为Cr≥0.70为可接受信度,因此,本研究中专家对此次评估的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信。在本研究中,第二轮专家协调系数W=0.125,专家意见比较协调一致。
(二)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发放专家咨询表17份,回收15份,回收率88%;专家意见及条目修改情况总结如下。删除部分三级指标,具体为:二级指标“硬件建设”下的设备建设、资源建设;二级指标“软件建设”下的心理档案、心理网站、危机干预、心理社团;二级指标“保障建设”下的经费到位、学习交流;二级指标“学生个体成长”下的心理健康水平、问题预防;二级指标“学生集体成长”下的班级凝聚力、课堂氛围、班级成长;二级指标“教师成长”下的能力提升。修改的指标为:将原一级指标“教学效果”及其下设的二级指标“学生成长”、“知识素养”放到“教师”指标下分别作为其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原二级指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重复,将“教学水平”删除,并将其下设的三级指标“教学理念”转移到二级指标“教学能力”下,作为其三级指标,将三级指标“教学评价”转移到二级指标“教学效果”下作为其三级指标;将“教学环境”下的二级指标“硬件建设”放到二级指标“保障建设”指标下作为其三级指标,并在“保障建设”指标下加入新的三级指标“组织制度”。
(三)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本轮咨询后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变异系数均小于25%,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如表1~3所示。
三、讨论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估,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多年来,研究者试图寻找一套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但进展缓慢[4]。本文在遵循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通过咨询专家意见,对量表内容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构建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科学性、可信度较高。
(一)选择的专家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可靠性
专家的选择是实施专家咨询法的关键,专家人数视研究项目规模而定,有研究认为,专家人数不宜超过50人,以15~50人为宜[5]。本研究选择江苏省内17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其中既有教务管理教师,又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职教师,还有心理辅导员;教育工作年限在10年左右;专家的学历既有硕士还有博士。分析结果显示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较高,可以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两轮咨询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
对于采用专家咨询法经过多少轮才可使专家意见较一致,一般无具体要求,多数短期经过2~3轮评估,专家意见已相当一致[2]。本研究在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25%,第二轮专家协调系数W=0.125,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
(三)备选指标来源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要求
本研究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基础上[6],结合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初步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备选指标,并在专家问卷中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以了解专家对问卷中未提到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不断检验其是否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要求。首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完整性原则[5]。其次,在课程评价的手段上,要将质化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7]。综上,建立在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要求基础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可信度高。
(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各高校一般都用同一指标体系来评价所有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没有区分不同课程的特殊性。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的主要途径,所以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形成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平衡发展。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特点建立起来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更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杨玲玲,赵振娟,林平,等.基于Delphi专家咨询法护士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997-1000
[2]冯志英,王建荣.应用专家咨询法设计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2):6-9
[3]陈加军.住院患者体验量表(IPEQ)的编制[D].郑州:郑州大学,2013:4-5
[4]刘海燕,宁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98-101
[5]李亚敏,肖啸空,刘树雷.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22(5):109-111,137
[6]游英会,赵瑞雪,郑爱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408-411
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系统研究较少,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杨忠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第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包括领导组织和物质保障,这是工作的基础;第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主要指内容和方法,这是工作的核心;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即实效性,这是工作的关键。每个一级指标下再确定若干个二级指标。”钱兵将一级指标分为对学校的评估、对教师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估。对学校的评估主要是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教师的配备、资金的使用,在其他学科的渗透等;对教师的评估主要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定期参加培训的时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等;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是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对社会的认识、学习人生处事态度,情感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等。方双虎和姚本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标准、基本设施工作标准、队伍建设工作标准、课程教学工作标准、心理咨询工作标准、心理测评工作标准、科学研究工作标准、评估督导工作标准等。
总的来说,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少,不仅缺乏理论基础。同时也没有实证研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针对作者所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中所存在在问题提出的,不具备普遍性。在实际操作中,评价的出发点应该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促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在事实上更多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绩效进行评价,多以工作量以及奖金来衡量。
二、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评价指标的设想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评价指标的设想的说明:首先以CIPP评价模式的四个要素为基本框架,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一级指标。其次以第三方评价模式为指导思想,由专门第三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构来执行,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专业性。最后根据具体指标的权重给予分数,可通过分数来判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根据每条具体指标及说明,学校有相关活动则得分,没有则不得分,满分为100分,75分以上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良好,75分以下则需要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结果,也是重在促其改进。通过评价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接着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最后再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具体指标及分数如下。
(一)背景评价
1.评价计划的制定:计划内容具体详实2′,计划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2′。
2.组织架构: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5′,有分管的校级领导2′,组织定期的教育技能培训2′,成立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小组2′。
3.规章制度: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3′,学校制定有心理危机干预预案2′,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的计算的执行标准1′。
(二)输入评价
1.人员编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5′,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相应的资质2′,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比例2′。
2.场地设施: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场所5′,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备齐全2′。
3.经费预算:学校每年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经费投入3′,经费使用情况符合预算2′。
(三)过程评价
1.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室有固定工作时间及专职人员10′,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有保密管理措施5′,定期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5′。
2.心理课程:开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课10′,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3′,能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开设课程2′,能普及到全体学生2′,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2′。
3.全面渗透:学校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5′,各学科教学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课外活动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2′,建立与家庭的联系1′。
(四)结果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人们越来越感到原有的教学评价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学,需要寻找新的、更加科学的与之相适应教学评价体系。所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教学改革特点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一、充分认识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
教学评价是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的有效手段,其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在任何年代、任何教育模式下,学校教学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都会为得到好的教学评价而努力调整其思维方式和教学活动来适应教学评价指标和方法。因此,教学评价在实践中对教学活动具有指挥导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校的办学方向。随着素质教育思想在学校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和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等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急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育功能从注重鉴定和选拔向注重导向、激励和调控发展。
二、构建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策略
1.学科教学评价指标要符合新课标的思想并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新课标的思想与素质教育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就是:第一,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第二,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通过组织、指导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仅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要获得学习方法,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也要得到发展。
2.学科教学评价指标要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与调控作用。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一定要面向教学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其一,有利于学校领导实施评价的管理功能,把握教学方向;其二,有利于教师发挥潜能,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其三,有利于教师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教师自我完善、发展和改进教学提供方向;其四,有利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促使学生独立学习、实践探索、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受;其五,有利于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主题思想的贯彻。
3.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内容综合化。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每个人的角色不同,所担任的工作任务不同。反思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内容满堂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个性得不到发展等问题,原因很多,但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和手段单调,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改变过去只有领导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单向评价原则,建立一个科学的、公平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使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人,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使每一个人在评价过程中都得到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如:在评价主体上,学校领导可以根据学生学科成绩对该科任教师作出评价;教师一方面根据成绩对学生作出评价,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和反思,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以此对学校领导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研活动等方面作出评价和建议;在评价方式上,学生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或教师评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或提出建议。在评价手段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全程教育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要全面,要从思想品德行为、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兴趣特长、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要把各种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纵观当前中小学学科教学评价的改革方向,教学评价功能正在由注重管理转向管理功能与教育功能并重;教学评价主体正在由“单一”转向“多元”;评价形式正在由“单一模式”转向“多样化评估”;评价内容正在由“知识与技能”转向“综合素质”。(稿件编号:090724004)
参考文献:
相对于中国13亿多总人口、7亿多农村人口来说,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还远远不够,健康教育对象已由高危人群扩展至一般人群并以青少年为主我国艾滋病疫情现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健康教育对象不仅要包括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以及青少年、妇女、难民、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还应该包括普通人群。回顾文献发现,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的各类人群,包括了高危、重点及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一般人群,其中青少年是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涉及最多的人群。青少年在具有性需求的同时性健康知识严重不足;在能力开始形成的同时对婚前、婚外态度较开放,存在无保护。因此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另外,截至2007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占80%[7]。由此可见,青少年又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因此做好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是过去宣教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未来应常抓不懈的重心。健康教育内容以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为重点2004年,卫生部制订了《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并指出可作为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防治传播材料的依据。该《知识要点》包括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传播途径、反歧视等十点[8]。另外,有调查发现,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和病理知识是我国城乡居民最想获取的艾滋病知识[9]。综合文献发现,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上述十大要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病原学知识也几乎在每项健康教育中都得以宣传;但反艾滋病歧视、防治政策、性伦理道德与生殖健康知识、无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等内容仅在少数项目中得到宣传。
UNAIDS指出一般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高度污名化与严重歧视[3],并认为禁止歧视的法律改革等制度性干预是综合防治的需要[5]。我国卫生部长陈竺也提出反歧视是做好防治工作的思想和道德基础,相关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来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反歧视的宣传力度,反对助长污名化的社会评判与恐惧。此外,基于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防治政策宣传等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继续重视宣教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这些内容的教育力度是未来健康教育应努力的方向。知-信-行理论是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健康教育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将有关理论应于实践以及如何应用[10]。目前我国大多数机构与项目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均以知-信-行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但该理论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指导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该理论的作用比较有限[10]。国外艾滋病健康教育广泛采用的则是健康信念模式、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紧张与应对互动模式等多种理论[10]。因此,以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借鉴国外应用这些理论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或综合应用多种理论于实践中,以提高教育效果。健康教育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有长达数年的项目,也有短至2学时的健教活动,平均约4个月左右[11,12]。分析文献发现,多数研究因为涉及的教育对象、地域等较广泛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周期较长,但鲜有针对同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进行健康教育的报道。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前期获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会发生遗忘,因此可能影响远期效果。白广义等在农村居民中进行了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及一般宣传三种教育形式的远期效果评价(远期定义为3个月),结果发现各种形式的远期效果均较差[13]。
健康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且效果均较好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传播可分为自我、人际、群体、大众、组织传播[10]。综合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在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的是前四种形式。自我传播,如向对象发放宣传小册子、小折页、宣传单页等;人际传播,如健康咨询、个体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等;群体传播,如专题讲座、选修健康教育课、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等;大众传播,如播放与艾滋病有关的宣传片与电影及公益广告、广播、出版卫生期刊、张贴宣传画等。除此之外,社会营销模式、小手牵大手模式等形式也应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中[15,16]。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米光明等人提出了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采用“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形式[17]。回顾文献发现,每一种教育形式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各种形式效果的优劣,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顾沈兵等进行了自我、人际、群体、组织及大众传播五种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提高防治知识方面,最有效的是群体传播;在服务行业中人际传播最有效,而组织传播在企业、集贸市场等行业中的效果最好;群体传播在文盲或半文盲群体中的效果最好,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以大众传播效果为最佳[18]。陈潇潇等的研究发现,将发放小册子自学、专题讲座与现场咨询答疑两种形式结合实施的效果最好[14]。张劲松等的研究发现,同伴教育在态度转变方面的作用最大;而专业教育在重难点知识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同伴教育及大众传播[19]。徐缓等的研究发现,接受多途径宣教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未接受者、知识误解率少于未接受者,而且知晓率随宣教方式累计接受数的增加而上升[20]。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行业、兴趣、教育内容等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育形式,并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健康教育评价评价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多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即通过比较教育对象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有关指标的情况来反映教育效果。虽然简单易行,但无法控制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此难以准确地评定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少数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参与式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21]。程玉兰等认为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知识、态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较片面;而定性研究的主观性较强,因此提出可应用以综合指数法为主、以定性研究方法为辅的评价方法[21]。评价时间分析文献发现,绝结束后1月内进行评价,有些甚至是结束后立即进行。仅少数研究选择在教育结束后3、6、8个月等较长时间后进行评价[13,22,23]。
评价内容与指标回顾文献发现,多数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进行评价;其次是行为改变,如安全套的使用、非婚、HIV自愿检测与咨询等。对于上述内容的评价指标,多数文献均选用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改变率。我国目前并没有国家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但相关研究已开始启动并可见相应的研究成果。2002年,田本淳等研制了《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操作手册》,该指标体系以效果评价为主要内容,同时对关键过程也进行评价,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操作性定义[24]。2004年,徐缓等提出应使用双重指标(知晓率和知识误解率)对人群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程度进行评价;并应用此指标在农村居民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误解与知晓不是完全相反的对应性关系[20]。2008年,彭佳林等制订了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三级,一、二、三级指标分别有3个(行为倾向、促成与强化)、8个(知识、健康行为信念、健康行为态度等)、21个(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传播途径知晓率等)[25];同年,方鹏骞等制订了人群健康教育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一、二、三级指标分别有4个(行为倾向、促成、强化与改变)、11个(知识、健康行为态度、政策法规等)、40个(艾滋病基本知识、自我效能、安全套可及性等)[26]。国际上针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评价也先后提出一些指南或指标。2002年,UNAIDS和WHO为监督各国落实《艾滋病承诺宣言》而制定了《核心指标》,包括国家承诺与行动、知识与行为、效果、全球承诺与行动四类指标[27]。2004年,WHO、UNAIDS、AIDS全球基金等联合研制了《AIDS、TB、疟疾监测与评价工具箱》这一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28],内容主要包括投入评价、过程评价、远期效益评价和产出结果评价;同年5月,WHO、世界银行、美国国际家庭健康等联合研制了《国家级青年人群预防AIDS项目监测与评价指南》,该指南包括工作、影响因素、行为、远期效益指标4个部分[29]。
作者:谈学灵 陈彬 单位:成都学院医护学院
1.主客体评估指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评估指标包含主体评估指标和客体评估指标,分值25分。主体评估指标包括主体构成评估指标体系和主体素质评估指标体系。客体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学生的基本心理素质。
(1)主体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主体构成和主体素质两个指标。主体构成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情况,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是执行者。包含四个方面,其一专兼职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否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设置专兼职心理咨询队伍,设置的比例是否按照1:3000来执行,评估的组织人员是否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需要。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队伍建设,考察的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的职称、年龄、师生比例等内容。其三,学生心理社团组织的建设,指学校时候成立了心理社团,学生社团机构是否健全,社团时候开展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其四专兼职人员的心理知识培训,考察的是心理咨询人员是否接受持续的接受相关的培训,加强再教育。主体素质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功能。主要是指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指授课教师和咨询工作队伍。考察的素质包含政治素质、理论知识、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必须爱国爱校,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学生的心理素质评价指标
主要考察学生心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校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层面的工作。考察的主要方式可以借助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来进行,考察过程中注意随机性。
2.环境评估指标。
(1)内在环境评估指标
分值8分,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和管理监督体系。制度建设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选拔、培训以及管理机制的完善情况。管理监督体系主要是指是否定期对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考评。主要是考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制度化情况以及决策监督体系是否健全。
(2)外在环境评估指标
分值8分。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机构设施以及专项经费提供等指标。宣传指标考察的开展多种渠道、多媒体的宣传活动,包含网站建设、校刊、校报、宣传板以及广播等渠道,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的途径应该多种多样,有自己的宣传阵地。机构设施主要是指有无心理咨询室、监督部门的办公场所、心理咨询档案室和活动场所,以及基本的满足需要的仪器设备、测评设备,这些设备是否能符合标准。经费指标,主要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经费支持是开展工作的保障和动力。
3.过程评估指标。
(1)计划评估指标
分值5分。主要包含教育的整体规划、计划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计划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计划的全面性。
(2)实施方式评估指标
分值20分。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途径。包含了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咨询、举办报告情况等5个指标。教学管理考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单位隶属,教研室的设置以及教材的落实情况。课程设置和举办报告指标考察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和必修情况以及课程的覆盖率能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主要侧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情况。校园文化活动考察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否丰富多彩。心理咨询工作指标考察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的团体咨询、个体咨询以及解决学生问题的实际情况。
4.绩效评估指标
(1)活动成效评价指标
分值8分。主要通过在校生的满意度、往届毕业生的满意度、教职工的满意度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实行纵向和横向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纵向评价考察的是不同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横向考察的是同一时期不同群体产生的效果。
(2)科研和奖励指标
分值7分。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面是否有投入及投入绩效,通过科研项目和表彰奖励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3)安全稳定指标
分值5分。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有无发生重大影响稳定的极端事件。包含学生因心理问题发生的自杀、伤人,以及影响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事件。
二、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各个指标所占分值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才合理,才能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投入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根据目前的主要工作,对指标内容进行细化。
三、评估注意事项
评估指标体系有效发挥需要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也就是需要考核主体重视、辅导员群体的重视,否则考核就成为一种形式,有了做秀的成分。
1.及时反馈
评价部门不能将考核结果简单进行公布,评价结果应该和结果分析进行结合,避免出现只知道结果而不知道出现结果的原因、不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工作中类似的情况还会不断出现,甚至出现逆反情况,反而达不到评估的初衷,所以在评价体系中要注重及时反馈。
2.评估结果合理运用
为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掌握学校健康教育活动的进程;调整和确定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逐步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评价对象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对象分为学校和教育行政两个层次。
1、学校: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其中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及其它各类学校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2、教育行政:指县级以上(含县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二、评价方法
以学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评为主,学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互评及上级部门抽评为辅。
各地间互评或上级抽评时,采用推荐和随机抽样各半的方法,被评学校分值指数≥0.5为通过,否则以互、抽评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代替自评结果存档(分值指数=互、抽评分值提高数/自评分值提高数)。所评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未获通过,则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自评结果按减10分处理。
三、评价时间
各地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地实际确定评价时间。每学年至少自评一次。原则上每学年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一次互评或抽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十月底以前将上一学年度的自评结果(表4)报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每年底前国家教委通报各地健康教育评价结果。
四、奖励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奖励办法对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奖励。
国家教委将在适当的时候对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附: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实施细则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实施细则
一、指标体系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两个层次,指标体系的建立则以学校为主,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不设具体评价指标。学校的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
Ⅰ级指标
Ⅱ级指标
Ⅲ级指标
1、课时
教学条件
2、教材与教具
①教学基础
(0.10)
3、采光照明与黑板
(0.30)
教学卫生
4、课桌椅
(0.20 )
5、饮水与洗漱设备
6、厕所设备
7、教学计划
教学管理
8、教案
(0.15)
9、师资培训
②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0、授课质量
(0.30)
(0.10)
11、传播活动
开课情况
12、开课率
(0.05)
13、书面考核
知识掌握
14、实际操作
(0.10)
15、头发与指甲
习惯培养
16、面部与衣着
③教育效果
(0.15)
17、体育锻炼
(0.40)
公共卫生
18、教学用房与宿舍
(0.10)
19、校园与厕所
缺课情况
20、缺课率
(0.05)
二、Ⅲ级指标评价标准的说明
(1)、课时:根据教基[1994]14号文件要求,各中小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每周要在活动类课程“科技文体活动中”安排0.5课时开健康教育课(以列入正式课程表为准)。未列入课表的其它时间和其它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不作为此项指标的评价内容。
(2)、教材与教具:教材必须做到①体现“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八项内容,②教育内容(文字、插图)无概念错误,③课文深度和文字量符合教学规律。(三项);教具包括挂图、模型、幻灯片及其它类型的健康教育用具。内容相同类型不同的教具只按一种计算。允许自制教具,但自制的教具必须科学、准确。本指标对教具的评价只要求内容,不要求类型,以“必备教具配备率”为评价指标。必备教具目录见附录1。
必备教具目录 = ×100%
(3)、采光照明与黑板:采光照明的测量方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照明测量方法(GB5700-85)》,所查各教室平均照度的总平均值为本指标的评价值,总平均照度应不低于150LX;黑板应无裂缝、无反光、无眩光(3项完全达到为合格),以受检“黑板合格率”为指标。
(4)、课桌椅:评价标准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课桌椅卫生标准(GB7792-87)》,课桌、椅号(或高度)均与就坐学生身高相符合时才计入符合人数。以受检“课桌椅符合率” 为指标。
(5)、饮水与洗漱设施:①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②应提供相同于教学班数的完好的水龙头,对无自来水的农村学校酌情评价。
(6)、厕所设施:学校修建的厕所,其学生数与蹲位比应达到:男生40:1,女生20-25:1,男厕所小便池要相应配套。
(7)、教学计划:应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计划一致(确定执行情况时可参考教案)。
(8)、教案:教案应包括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小结等8项主要内容;教案书写应做到无概念错误、整洁、简练等3项主要内容。共11项内容。
(9)、师资培训:授课教师平均每人每学年应接受120小时以上的培训。培训形式为:培训班、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学交流、观摩课等。
(10)、授课质量:教师授课应做到概念清楚、启发式教学、语言生动、理论联系实际、板书公整等五项主要内容。
(11)、传播活动:学校每学年应利用宣传栏、家长会、班队会、广播、卫生小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或家长宣传不同形式的卫生保健知识达20次。
(12)、开课率;开设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班数占应开设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班总数的百分比。
(13)、书面考核:核实个人成绩和总平均成绩。以全部学生总平均成绩为指标。
(14)、实际操作:从附录2中按各年级教学要求随即抽3项,受检学生做到3项完全符合标准为合格。评价时对受检学生采用逐项淘汰的办法(每查完1项,将不符合标准的学生淘汰)。以受检学生“合格率”为指标。
(15)、头发与指甲:学生应做到头发整洁(勤洗头、无异味、无头虱),指甲整洁(勤剪指甲、保持干净),2项均做到为合格。以受检学生“合格率”为指标。
(16)、面部与衣着学生应做到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2项均做到为合格。以受检学生“合格率”为指标。
(17)、体育锻炼:学生应做到坚持做好课间操(态度认真、动作准确为合格);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以做操合格“百分率”或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百分率”为指标。
(18)教学用房与宿舍(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宿舍):应做到地面和墙壁无烟头、无污迹、无纸屑、窗明、桌椅净、物品摆放整齐。6条均做到为合格。有学生宿舍的学校,受检宿舍数不应少于受检教学用房与宿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受检教学用房与宿舍“合格率”为指标。
(19)、校园与厕所:校园应做到无杂草、无乱丢废弃物、无痰迹、无污水洼(池)、无乱写乱画(5条);厕所应做到无臭、无蚊蝇蛆滋生、无乱拉乱尿、粪池加盖(5条)。公10条
(20)、缺课率:指除事假以外的各种原因造成的缺课。
缺课率(‰)= ×1000‰
学年课时总数=每周平均课时数×全学年教学周数
全校学生数=(学年初学生数+学年末学生数)÷2
注:对有关指标进行评价时,可检查全部对象,或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评价。
三、评价表
表1:学校健康教育评价选项表
表2: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记录表
表3: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表
表4:教育行政部门健康教育评价表
四、统计与等级评定
1、统计
学校:总得分=∑各Ⅲ级指标得分
行政:总得分=(得优学校数×1.0+得良学校数×0.8+得中学校数×0.6得差学校数×0.4)÷学校总数×100
2、等级评定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等级评定表
本次
等
评价
级
提高
优
良中差
20-32
33-43
44-54
55-64
65-72
73-79
80-85
86-90
91-94
95-97
98-99
100≥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1
≥019~15
17~14
15~12
13~11
11~9
9~8
7~6
5~4
3~2
1
-114~10
13~9
11~8
10~7
8~6
7~5
5~4
3~2
1
-1
-2~-3<10
<9
<8
<7
<6
<5
<4
<2
<1
<0
<-1
<-3
注:对教育行政部门不设等级评定。
附录:1、健康教育必备目录
2、健康行为实际操作项目
附录1
健康教育必备教具目录
为使健康教育教学正常进行,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应配备包括以下内容的健康教育教具。
小学:(42项内容)
人体外部形态;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眼、耳、口、鼻的结构;皮肤结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身高、体重、体温的测量器具;良好的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公共卫生习惯;眼保健操和用眼卫生;对数视力表;正确的读、写姿势;正确的坐、立、行、睡姿势;牙刷和牙齿(模型);七大营养素及其来源;玩耍和体育锻炼安全;健康三要素和环境污染;美化环境;蚊、蝇、蟑螂、臭虫、老鼠形态;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的形态;碘缺乏病;交通标志;计划免疫;女性内生殖系统;儿童期、青春期女学生形态的变化;男性内生殖系统;儿童期、青春期男学生形态的变化;伤口擦洗、包扎方法及用具。
中学:(19项内容)
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眼、耳、口、鼻的结构;对数视力表;七大营养素及其来源;青春期男、女生形态的变化;性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艾滋病);血压计;肺活量计。
附录2:
健康行为实际操作项目
小 学:
中 学:
1、身高的测量
1、脉搏的测量
2、体重的测量
2、血压的测量
3、脉搏的测量
3、肺活量的测量
4、体温的测量
4、运动外伤或小外伤的处理
5、刷牙的正确方法
5、计算月经周期
6、做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 6、拒绝吸烟、饮酒的方法
7、正确的读、写、坐姿
7、设计食谱
8、剪指甲
8、检查视力方法
9、止血、包扎的正确方法
9、与异性同学交谈
10计算月经周期
11、拒绝吸烟的方法
12、设计食谱
注:以当地使用教材为判断正误的标准
表1:
学 校 健 康 教 育 评 价 选 项 表
指标评 价 选 项指标评价选项
1.
课
时
A.0.5课时/周 D。0.2课时/周
B.0.3课时/周 E。少于0.2课时/周
C.0.25课时/周 11.
传播活动做到细则要求:
A.≥20次 D.≥8次
B.≥16次 E.<8次
C.≥12次
2.
教材
与
教具教材与教具配备率分别满足:
A.3项,100% D.2项,≥70%
B.3项,≥90% E.1项,<70%
C.2项,≥80%12.
开课率A.100% D.≥30%
B.≥80% E.<30%
C.≥60%
3.采光照明与黑板总平均照度与黑板合格率分别满足:
A.≥150LX,100% D.≥80LX,≥70%
B.≥140LX,≥90% E.<80LX,<70%
C.≥120LX,≥80%13.
书面考核总平均分:
A.≥90 D.≥60
B.≥80 E.<60
C.≥70
4.
课
桌
椅课桌椅符合率:
A.100%
D.≥70%
B.≥90%
E.<70%
C.≥80%14.
实际操作合格率:
A.≥90% D.≥60%
B.≥80% E.<60%
C.≥70%
5.饮水与洗漱设施① 饮水,②教学班数:水龙头数
A.①达标②1:1 D.①要求自带水②3:1
B.①达标②2:1 E.低于以上标准
C.①要求自带水②2:115.
头发与
指甲合格率:
A.≥90% D.≥60%
B.≥80% E.<60%
C.≥70%
6.
厕所设施男女学生蹲位比:
A.40:1,20-25:1
D.51-55:1,31-33:1
B.41-45:1,26-28:1 E.<55:1,<33:1
C.46-50:116.
面部与
衣着合格率:
A.≥90% D.≥60%
B.≥80% E.<60%
C.≥70%
7.
教学
计划
A.有计划,进度、内容与之一致
B.有计划,进度、内容有调整
C.有计划,1/3未完成
D.有计划,1/2未完成
E.无计划
17.
体育
锻炼
合格率:
A.≥95% D.≥65%
B.≥85% E.<65%
C.≥75%
8.
教
案
做到细则要求:
A.11项内容
D.7项内容
B.10项内容
E.少于7项内容
C. 8项内容18.教
学用
房与
宿舍合格率:
A.100% D.≥70%
B.≥90% E.760%
C.≥80%
9.
师资
培训平均每人每学年受训:
A.≥120小时
D.≥48小时
B. ≥96小时
E.<48小时
C. ≥72小时19.
校园与
厕所做到细则要求:
A.10条 D.4条
B.8条 E.2条
C.5条
10.
授课质量做到细则要求:
A.5项内容
D.2项内容
B.4项内容
E.1项内容
C.3项内容20.
缺课率A.≤5‰ D.≤15‰
B.≤7‰ E.>15‰
C.≤10‰
注:对介于评价选项之间的情况,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多因素的评价选项,以最差因素为准确定选项。
表2:
健 康 教 育 评 价 记 录 表
1、课时:
课时/周
2、教材与教具:教材符合 项要求,教具配备率为 %
3、照明与黑板:
教 室123456789101112总计
平均照度(LX)
黑板合格率
4、课桌椅:
教学班12345678910111213合计
受检人数
符合人数
5、饮水与洗漱设施:饮水
;水龙头:
个
6、厕所设施:蹲位 男
个; 女
个
7、教学计划: 有 无 ; 执行情况如何:
8、教案:内容做到
项;书写质量做到
项
9、师资培训:授课教师 人 ;本学年授课教师累计共接受培训
小时
10、授课质量:做到 项
11、传播活动:本学年达
次
12、开课率:实开课教学班数
个;应开课教学班数
个
13、书面考核:平均成绩约为
分
14、实际操作 15、头发与指甲
16、面部与衣着
合计
受检人数
14、合格人数
15合格人数
16合格人数
17、体育锻炼:做操合格百分率约为
%,或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百分率约为
%
18、教学用房与宿舍:(只填“合格”或“否”)
合格率
%
19、校园与厕所:校园做到
条;厕所做到
条
20、缺课率:本学年全校学生累计共缺课
课时
表3:
学 校 健 康 教 育 评 价 表
校名:邮政编码:
教学班数:学生数:男生: 人女生: 人前次评价得分:
评价结果指标12345678910本次评价得分:
选项 评价等级:优良中差
指标11121314151617181920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选项
注:选项A、B、C、D、E的分值分别为5、4、3、2、1分。
教育行政部门健康教育评价表
单位名称:
邮政编码:
评价统计
指标各选项学校数指标各选项学校数指标各选项学校数
ABCDEABCDEABCDE
1 8 15
2 9 16
3 10 17
4 11 18
5 12 19
6 13 20
7 14
优良中差合计
小学(所)
中学(所)
合计
评价结果:
分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健康教育; 社区卫生
Effect Evalu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CDIO Education Model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for Urban Citizen in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GONG Shu,HUANG Hong,GONG Jie.//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0):109-11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CDIO o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of urban citizen in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Method:From Jan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4,300 patients with cardio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were screened from our community hospital for health examination,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sampling method,1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l was used for health education,the pathological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and prevention ability training underwent through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family doctor service team.The lifestyle awareness,confident behaviour control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1 year of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all kinds of life style awareness rat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all kinds of confident behaviour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hypertens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dyslipidemia and strok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Community health
First-author’s address:Lugou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in Fengtai District of Beijing,Beijing 10016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0.032
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达350万,居各种死因的首位[1-2]。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性、致残性和发病低龄化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健康教育作为“六位一体”的重要内容,已被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职能[3-5]。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健康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传播模式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导致受众人群的参与度低、受益率低[6]。北京市宛平地区有居民和农民11.39万,致使新农合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生活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健康教育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让患者受益匪浅,面向新农合居民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注重病理知识、健康素养和预防能力三结合教育,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相关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本社区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共3098名,所有居民均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项目要求进行社区检查,从中筛选出30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60例,女140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每组150例。干预组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30~80岁,平均(65.2±3.5)岁;疾病类型:高血压90例,冠心病65例,血脂异常78例,脑卒中38例;非干预组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32~76岁,平均(63.8±4.4)岁;疾病类型:高血压88例,冠心病67例,血脂异常75例,脑卒中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通过社区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进行病理知识普及和预防能力培养。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于2006年提出的国际性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设有能力培养、全面实施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将学习者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4个层面,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习者在4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采用工程教育规范,以分阶段知识教授、实践性技能训练和基本急救素质培养为体系,开设用药、慢性病知识、预防知识和急救知识的课程,定期开展医疗素质、养生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阶段性实施实操训练、急救训练的能力科目。建立效果评价指标,如知识评价指标、态度评价指标、过程性指标和行为评价指标,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流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干预1年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知晓情况(包括体育锻炼、低盐饮食、不吸烟、监测血压、足够睡眠)、知己行为控制情况(包括不良行为、治病行为、遵医行为、养生行为)、心脑血管病治疗情况。其中高血压的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分显效、有效、无效[7]。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冠心病疗效判定标准如下,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消失,心绞痛明显缓解,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心绞痛有所缓解,心电图有一定程度恢复,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及生活质量均未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8]。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血脂正常范围,总胆固醇(TC):2.80~5.17 mmol/L;甘油三酯(TG):0.56~1.7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0.96~1.15 mmol/L;女:0.90~1.55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LDL-C):0~3.1 mmol/L。患者以上任一指标调至正常范围以内为有效,反之无效[9]。脑卒中临床疗效参照《脑卒中临床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主要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1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以率(%)表示,比较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方式知晓情况比较 比较干预组治疗后各项生活方式知晓率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知己行为比较 干预组治疗后各项知己行为均显著优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心脑血管病治疗情况比较 干预组的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习惯的改变及各方面的压力影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其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11-12]。药物等常规治疗固然是心脑血管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但非药物干预治疗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3]。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负着本辖区的健康保健工作,且健康教育作为“六位一体”的重要内容,已被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职能。因此,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延缓生理衰老的过程,实行健康教育干预是必要手段之一[14-15]。
本研究中,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通过疾病知识、用药知识等知识教育,在正确生活方式、饮食平衡控制、烟酒危害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指导,经过健康团队和家庭医生健康小组两级教育模式,测试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状况,选择体育锻炼、低盐饮食、不吸烟和血压监测等条目,进行调查和指标评估。干预组治疗后各项生活方式知晓率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于对心脑血管病知识了解不多,特别是高血压的危害性及其并发症的产生不清楚,所以对由心血管病所要求的知己行为很少,通过养生素质、医疗素质等素质教育;对自控能力和急救能力加以培养,灌输服药注意事项、用药知识,测试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知己行为改变状况,选择不良行为、治病行为、遵医行为和养生行为等项目进行对比。通过讲授心脑血管的用药知识、预防知识和急救知识,开展医疗素质、养生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阶段性实施实操训练、急救训练的能力科目,参加健康日宣传活动。干预组治疗后各项知己行为控制率均显著优于非干预组,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及脑卒中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心脑血管病健康教育中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力生,王文,姚春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6.
[2]王文,刘明波,隋辉.中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对策[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5):321-323.
[3]笃铭丽.小组式健康教育对改善心血管内科患者血脂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6):4349-4351.
[4] Edward F.Crawley,查建中,Johan Malmqvist,et al.工程教育的环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5(4):13.
[5]周云勤.低知识层次的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30-2231.
[6]伍珍贵.健康教育对门诊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903-904.
[7]季东.高血压心血管病的防治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1,5(11):9-10.
[8]凌华.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6):37-38.
[9]张然.饮食治疗血脂异常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50-1451.
[10]卢一悦.健康教育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干预效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191-1192.
[11]陈秀丽,刘丽新.社区健康教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7(z2):341-342.
[12]周英芳.健康教育对心脑血管病人从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7):45.
[13]董申琴,邵小青,靳春艳,等.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7(34):4096-4099.
[14]陈荣耀,李瑞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7(19):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