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村体育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19 14:57: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体育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村体育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育;限制条件;教学措施

在广大农村,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状况确实令人担忧。

一、当前农村小学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师不受重视

体育观念的落后,学校体育管理无系统,体育教师是杂课教师,甚至还有这样一种看法: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有些学校认为体育课不是正课,可有可无,一个学期下来,一节体育课也没有上,除非上级要求检查课程的开展情况,才不得不上一两节体育课。这不狠狠地剥夺了农村孩子对体育的渴望!同时也大大地打消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2.学生家长不重视

有些家长根本不重视子女的身体锻炼,一味要求子女学习,不让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认为体育影响学习,耽误学习时间。有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能考取重点学校,甚至剥夺他们的课余时间,休息日也让子女去补习班补课。他们的这观念给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带来了许多不利。

3.农村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有些农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竟然搞了教学奖惩,教师更加忽视了体育教学,甚至有些学校取消了体育课,有体育课的也往往被其它学科挤占。学校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忽视了体育的社会价值,而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又导致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场地器材匮乏。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如我们学校最多的时候有三个班一起上体育课,本来就较小的校园,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学生的身影,哪里还能腾出场地开展活动。还比如高年级的学生想打篮球、乒乓球什么的,不说场地不够,就连篮球架,乒乓球桌都没有,所以农村小学生只能在户外踢踢毽子,捉迷藏,跳跳绳等。难怪有些体育老师上体育课时不得已采取了“放羊式”教学。

(2)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齐,操场坑坑洼洼长期失修,仅有的器材长期锁在室中闲置不用,造成器材老化和破损。这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开展。

(3)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师资为教育之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我校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即使有些学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也被学校需要而改教为语文、数学等主课, 体育教师只是兼教。

(4)教师的上进心、责任心不强。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严重不足,且日趋老年化。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业务上不加强进修,导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思维缺乏深度。另外,农村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是极少的,对课改的精神领悟不透,从而导致对教材不够了解,把握不准教材的重难点,造成教学无创意,这也使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

二、如何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

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难题,找到突破口,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

1.学校方面

学校领导提高各学科组长、班主任、代课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把增强学生体质纳入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提高全校师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学校要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多渠道、多方位地改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学条件,给体育教师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认真扎实开展体育教研的活动。

2.在体育教师方面

首先体育教师要学做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师,学会上好每一节课。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学习的渠道还是很多的,比如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的优秀教学案例以及名师资料视频,结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上课,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总之,作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为农村学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其次,农村小学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在短期内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所以我们就应该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在农村的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对一些平时没什么用的东西多留心,使其变废为宝,直接改造成一些适合学生使用的简易器材。比如:废旧的自行车轮胎,用于课堂教学。可用于各种站住的定点,免于用石灰做标记;可用于各类投掷练习;可用于各种角力、套圈、钻圈等游戏;可用于各种级跳练习等。还可以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沙包、毽子、跳绳等,这样既节约了学校开支,也让学生养成爱护器材的好习惯。

第三、因为农村学校条件不好,所以体育教师可利用农村现有的自然资源,取长补短。如可以到田野去练习跑步,可以到山上去爬山增强体质;把绿草地当成天然的小足球场;用废报纸做成纸团用于投掷等。因此,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因摆脱传统体育的框框,充分利用农村所特有的资源,发挥农村优势,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有乐趣,让更多的孩子们体验体育运动的激情。

三、结语

总之,现行的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已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诸多方面的配合,共同努力,改变现行的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让学生的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耿海燕.新时期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探讨――基于河北省的调查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

[2]陈磊,吴学锋.基于人文理念下的农村体育教育管理机制探讨[J].农家顾问,2015(04).

第2篇

农村体育文化作为农村体育的灵魂,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内容博大精深,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不可忽视的德育功能。一方面农村体育文化可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拼搏观,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人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农村体育文化还能培养人们的健康意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因此将农村体育文化发扬光大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农民的体育意识较为淡薄,大部分农民对体育运动缺乏正确认识。同时农村地区体育条件较落后,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不健全。加之上级部门不够重视农村体育文化,较少开展体育活动,且出现管理不到位、责任意识淡薄、岗位职权不明确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

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将农村体育文化发扬光大,进一步推动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增强农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有关部门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百年大业,教育为本”,校园体育教育是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重要渠道和突破口。基于此,本文在2018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立项(2018LSZ030)的支持下,探究如何在校园体育教育中有机融入农村体育文化,目的在于促进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发展农村体育文化要求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新时期的农村体育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因此广泛涉猎农村体育方面的相关书籍,为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十分必要。朱家新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发行的《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分为理论研究篇和实证研究篇两部分,以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发展理论,并进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篇包括前五章的内容,主要介绍农村、农民与农村体育,分析新时期环境下的农村体育发展,研究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探讨其运行机制。同时就基于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农村体育建设进行深层次探析,并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农村体育展开探讨,系统分析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因素。实证研究篇以福建沿海地区的农村为例,对农村体育现状展开细致深入的调查,涉及农民体育参与现状、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农村体育消费现状等多方面内容。该书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证分析,理论部分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实证部分分条理性、细致深入,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现实指导性较强。其对从事农村体育文化相关工作者了解新时期农村体育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教育具有传播和更新文化的作用,发展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离不开校园体育教育。如何实现农村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教育无缝衔接,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教育的作用,推动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同时开发农村体育文化的德育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当代体育教育的重要教学研究方向。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农村体育文化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农村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能及时抓住机遇将农村体育文化适时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学校可采取长期培训结合短期培训、公费结合自费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此外也可以一些优惠政策吸纳优秀人才,不断壮大教师队伍。第二,重视农村体育文化理论教学。农村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认识到新时期的校园体育教育并非简单的运动技能培训,其在促进学生的智育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农村体育文化的内容,如农村体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农村体育文化有一定认知,从而促进农村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第三,重视隐性文化的作用。隐性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隐性文化的作用,营造农村体育文化传承环境,使其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教学模式。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农村体育文化。在体育课中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进行文化渗透,如开展民族体育竞技赛或在一些特殊节日中开展各类体育文化活动等。

在校园体育教育中渗透农村体育文化,不仅能促进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知识内容,推动其体育、智育同步发展。教师应意识到农村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农村体育文化,弘扬优秀的农村体育文化精神。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进行教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研究以过硬的专业素养为前提,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可见,学习相关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条必经之路,《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兼顾理论与实证,内容详实,是一部优秀的参考著作。

作者简介:黄茜,女,壮,广西河池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舞蹈。吴国天,男,侗,广西柳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第3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农村体育;创新模式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推广,广大的城镇居民受益较大,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处于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体育运动开展却是举步维艰,人数众多的农村人口身体素质并未有显著提高,农村体育运动开展是“全民健身”计划落实的关键环节,需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配合才能够加以妥善推进,将大学体育文化引领农村体育运动开展,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理念的形成,建立我国体育教育融入农村体育的服务思想,促进大学体育教育服务农村体育发展创新模式的形成。

一、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农村体育运动方式的形态,可以展现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需要追求,农民多数时间没有多余的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更无法谈及运动知识与技术的习得,如在东北地区冬季会持续近6个月,更是无法进行户外运动,因此场地、经济原因严重制约农村体育运动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村固有的传统观念认为从事体育运动者即“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思想,会给年轻有意愿从事锻炼的年轻人带来不小的阻力,这些固有的错误思想也是阻碍农村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大学体育教育服务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农村体育需要融入大学体育教育新鲜的血液才会充满活力,与城镇相比,农村体育锻炼者会很难接触专业的体育教育知识,难以有机会与专业体育人才进行交流,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更需要大学体育教育人才的引进,配合当地学校体育境况进行教学才会使农村体育人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的局面。(二)大学体育教育毕业的学生应首先立足于农村体育服务,我国对三农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对于体育教育毕业的学生,应把握好这一机遇与挑战,积极面对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这片土壤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与才华,同时也为就业渠道增加更多选择性。(三)快速架构城镇与农村体育生活交流渠道,大学体育教育能够指导、组织农村体育人口在当地进行体育活动与比赛,减少了以往因体育交流产生的交通、地理环境而耽误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有利于合理化组织农村体育人口进行体育运动比赛,提高农村体育业余文化生活水平,改变农村人口体育活动的传统观念。

三、大学体育教育服务农村对策与展望

(一)大学体育教育要在现有培养目标基础上融入服务农村体育研究方向问题研究,抓紧时间根据农村体育特点进行设置体育本科生课程,甚至在学历提升考试中制定相应各类人次培养目标与计划,与体育课程、教学环节等进行有机结合。在大学教学实习过程中,更多的院校会忽视社会体育专业的实习,因此需要重复利用这部分时间环节期间,使社会体育面向农村体育进行具有时效的实习,使更多学生在学校毕业前夕更多了解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态势,强化学生励志服务农村体育的思想。(二)大学体育教育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做法,在大学周边的农村先行建立体育示范村,营造体育示范力量,辐射周边农村快速带动体育运动思想传播。在农村建立体育辅导站,由学校派固定人员定期进站对农村体育人口进行体育知识科普,讲授体育锻炼基本知识与基本运动规律介绍,进而激发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知,在体育活动的带领下使乡风更加淳朴。(三)农民体育人口可以进入大学校园接受体育教育,依靠大学设立的体育示范村庄,大学首先要树立大学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农村的服务意识,发达城市周边的农村受到城镇人口体育锻炼思想的耳读目染,对体育的认可程度较高,同时,农民经济条件较好有更多可用于体育锻炼的消费能力,可以将这部分农村体育人口引入城市高校,对他们进行大学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与照顾政策,为农村体育人口更加便利的进行体育活动提供场地的保证,大学丰富的体育资源可以在周末或在假期充分对农村体育人口进行资源配置,整合体育资源有效利用,一方面减少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对周边示范村庄农村体育人口开放,提高农村人口体育锻炼的热忱。(四)今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式见好,改变传统的农村体育消费观念,将多余可用的资金纳入体育用品的购买与消费,提高对体育消费品的购买力。以农村企业内运动人口作为突破口,引领这部分人群进行体育运动方式先行,沟通城市体育用品企业与乡村企业进行大力合作,开展体育赛事赞助行为,一方面引导农村体育人口正确增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城市体育用品企业的产品推广也大有裨益。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哲学反思

农村学校主要是指县以下的由镇乡一级政府直接管理的乡村中小学校,其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农村的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现有普通中小学86?6万多所,农村约占89%,在校中小学生1亿?6900多万,农村约占74%。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农村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国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也关系着我国新一代农民的整体素质。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窘境

1?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

(1)名义上虽有校长分管体育,但实际上许多分管校长分而不管,对随意占用体育课尤其是毕业班的体育课听之任之,有些地区毕业班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

(3)体育课质量基本无人关心,校领导只对文化课感兴趣,体育课可有可无。

(4)分管领导对体育课多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数年不听、不看体育课是常事。

(5)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抓体育工作与教育质量对立起来,使学校体育工作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

2?师资不足

(1)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的体育专业教师不足,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寥寥无几。

(3)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在农村学校,体育课一般被认为是副科,体育教师很难被列入师资培训的范围内。

(4)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比较片面,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认可,不能同工同酬。

3.教学问题突出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科学性、灵活性;体育考试项目的确定不够科学、灵活、全面。

(2)体育课开课率低,随意性大。大多数农村学校把体育课纳入了教学计划,列入了课程表,但名副其实的体育课开课率相当低,往往把体育课当成室外活动课,让学生自由活动,或者把体育课当成“自习课”,玩一玩,放松一下,有一名老师监护就行。尤其是村级学校,开课随意性更大,有的班主任对上体育课是随心所欲,想上就上,想不上就不上,体育课名不副实。

二、哲学思考

笔者认为,在认识上,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社会评价与管理上,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还缺乏一

套科学规范、严格公正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在经济上,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体育教学落后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领导的态度和爱好

“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中向我们揭示这样一个现象:校领导对体育的态度,对某个体育项目的特别爱好,也能使小城镇学校体育硬件有所变化。苏州横扇小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和对篮球的特殊爱好,导致了人均GDP并不被看好的横扇镇,在人均球类数指标上,超过人均GDP第一的上海中小学。

对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已形成一条“规律性”的认识,即领导的态度和爱好成为决定一切的因素,并已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改革的成败竟完全取决于少数领导的态度和爱好。

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目标是公民社会。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走向公民社会的重要途径。当我们感叹世界文明进步的同时,审视我国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我们也意识到公民社会的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2.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缺乏整体性和配套性

体育,使人的生命系统按其自然本性而正常发育、成长,避免畸变伤损,圆满地实现生命全过程的预求;使生命系统按照人类社会的需求,在体质、体能、体型、体力等等方面发生合乎目的的相应变革、强化或优化,适应不同形态人的活动的需要。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五育”的整体性推进来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却偏重于智育和德育,漠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显然有悖于教育的整体性规律。

体育是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整体结构中各个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的综合体,如果单独一个方面,孤立起来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在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构成了一个体育文化整体,但事实却是农村体育与农村学校体育属于不同的条块,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教育政策“城市取向”,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大,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的今天,我们一味地强调城市文化所代表的时代文化对农村的导向和表率作用,长期奉行的整齐划一思维模式,事实上造成了我们在教育取向上的单一化。由于教育的话语权、决策权集中在城市阶层,也潜在地使得我们的教育政策和主流话语更多地带有“城市取向”。

没有对先进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就不会有先进理念的形成,与此同时,先进的理论并不代表先进的理念,因为理论转变为理念需要一个过程。教育领域特别是学校体育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体育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必须先接触和了解理论。能不能接触和了解理论,有三个问题:第一,想不想知道?第二,从哪里知道?第三,有没有条件和办法知道?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就面临着这三个问题。今天我们的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情形是:标准的课程,规范的教学,有力的控制,等等;学生的自由、天性、创造力就在这样的教学中逐渐丧失殆尽。在这个问题上,教育本身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理性回归

农村学校体育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现代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农村学校体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生态环境要素;是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教育;是最具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是最具现代性的先进文化传播器;是联结学生与自然、学校与社会的文化纽带;是促进体育文化传承,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后盾;是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器。

1.构建主体性意识,依法教改,依法治体

李泽厚先生认为,人类通过漫长的历史实践终于全面地建立了一整套区别于自然界而又可以作用于它们的超生物族类的主体性体系。但是由于传统文化中上尊下卑思想的长期影响和现实社会体制内的等级压迫,造成了广大农民及农村体育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使得学校体育工作和改革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经常发生,却少有人问津。学校体育工作和改革,尤其在农村,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人治。例如,对学校体育经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只做了一些原则的规定,如“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在经费上尽可能对学校体育给予支持”等。但学校体育经费具体给多少,还是有关领导说了算。张校长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就可能多给一点,李校长不太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就可能少给一点。如果体育教师胆敢提出不同意见,就用“要顾全大局”、“服从整体规划”等大话来压你,如果不服就给你“穿小鞋”,甚至搞打击报复。

要改变学校体育改革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因领导的好恶而变化的局面,必须构建农村学校体育各主体的主体意识,依法治教,依法治体,真正做到:第一,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定新的制度和法律,具体明确农村学校体育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强制度和法律的宣传,唤醒农村学校体育改革中各主体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特别是教师主体的法律意识,用法律维护学校体育的地位和教师自身的利益与地位。第三,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加强对教育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2.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

辩证联系的思想要求用整体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另一方面,整体的属性、功能并非各部分属性、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新的特征和功能的整体。

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必须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为此,第一,农村学校教育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五育”是一个整体,偏废任何一育都不利于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第二,树立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重要的观念,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是现代教育的主体。第三,教学内容需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利用学校教育12年的时间(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改变一个人的思想,12年的时间足可以让一个人接受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第四,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依托,推动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空间

对于一个以“三农”为主要成分的国家来说,没有富于特色的合宜的农村学校体育模式及相关的政策倾斜,应该只是一种遗憾,而对于在理论和实践上本已存在巨大差异的农村学校体育来说,“城市取向”的学校体育政策,使得本是乡村传统体育文化最为丰富的农村,遗弃和背离了他们原本有价值的体育文化资源,这不仅仅是体育工作者们的遗憾,更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悲哀。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改革要解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不管是教师还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必须勤于学习,掌握和培养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开展创造性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部门应尽可能地建立创新机制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如农村有山、有水、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大自然,让学生去爬山不会比枯燥的“跑圈”运动量小;让学生在田野里抓蝴蝶,听到的笑声或许是最开朗的。农村学校应尽可能地根据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的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这种“兴趣”能够陪伴他们一生。

参考文献:

[1]刘志民,丁燕华?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R]?体育科研,2004(1):62~75?

[2]孙庆祝,等?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4(8):53~55?

第5篇

体育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学校体育教师、专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者和从业者以及体育爱好者。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绥化市乡村人口中参与体育锻炼者仅为23.4%,其主流人群是老人、儿童和妇女等留守人员、部分残疾人、返乡农民工和部分大中小学生,导致农村体育人口比例偏小,群众体育发展缓慢。而绥化市农村体育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和少量的运动员及教练员,农村体育人力资源数量比较缺乏。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最近几年,绥化市体育局在各乡镇连续举办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例如望奎县、明水县、兰西县、青冈县各乡镇,人员多达五百余名,重点讲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要求、岗位责任,大众健身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体育指导计划的制定等等,这是绥化市体育局、绥化市体育总会发挥部门和人才优势,服务农村基层的实际举措,为在农村体育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提升指导质量和水平,开展农村体育教育奠定了人才资源基础[3]。

2.物质资源领域

第一,物质基础。据东北网报道:截至2012年,绥化市加大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力度,拟建100处以上的健身工程中已建成84处,仅绥化市区就已建设54处。同时,全市160个乡镇162个社区实现了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全面普及,位于黑龙江省前列。经权威部门统计:绥化市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在全市城市社区建设约651处全民健身工程,现已建成385处。全市乡镇要建320处全民健身工程,现已建成376处,完成100%以上。全市村级全民健身工程要达到668处,现已建成412处。其中市本级、北林区和庆安县已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村全民健身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可见,目前,绥化农村体育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基本能够满足需要。第二,资金投放。根据黑龙江日报报道: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绥化市,根据农村人口比重大的特点,逐步探索出农业地区抓好体育工作的新路子。虽然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但是各级政府克服种种困难,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了广大农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条件。例如兰西县在经济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所属19个乡镇投资40多万元修建体育设施;肇东市向阳镇、昌五镇和宋站镇各投资100万元兴建了带有主席台和观礼台的400米标准田径场;庆安县投资10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28个标准篮球场地,为乡镇机关学校举办篮球比赛,平时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又把田径场地由原来的163处增加到178处。该县农村的乒乓球活动室的建设也发展到了村屯一级。与此同时,绥化市在取得国家和省的资助同时,利用体彩公益金在北林区太平川镇等全市7个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各辟建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一处,受到广大农民的交口称赞。由于绥化市突出抓好农村体育工作,使得全市的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成效显著,所辖10个县(市)已全部跨入体育先进县行列。另外,全市共有体育先进乡镇120个,国家级“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7个。这些举措有效地推动了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第三,农村体育赛事。经过调研认为:目前,绥化市各级乡镇每年都举办体育运动赛事,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赛事举办率达到98%。相反,大中小学校举办体育运动会则达到100%,举办时间范围多集中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与此同时,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还举办篮球赛、大秧歌比赛、台球赛、乒乓球赛、广场舞赛等,这些赛事的举办即丰富了农村体育文化生活,又接受了体育知识教育,为提高农村人评价与欣赏体育赛事,对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方法、练习方法和健身方法的了解与掌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3.民族文化领域

通过调研可知:绥化市现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31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民族总数的68%,其中包含了黑龙江省9个世居民族;共有7个民族乡(分别是6个满族乡,1个朝鲜族乡);共有67个民族村(包含49个满族村,15个朝鲜族村,2个回族村,1个达蒙民族村),并呈现出大分散于各市县、小聚居于各乡村的分布格局[5]。由于少数民族,拥有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满族珍珠球、朝鲜族顶瓮竞走、回族踏脚、蒙古族鹿棋、达斡尔族曲棍球、赫哲族渔猎文化、鄂伦春族狩猎文化、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等,这些项目继承了丰富的体育文化底蕴,反映出千百来的、民俗民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人的体育文化教育不容忽视。

4.制度资源领域

在农村体育教育政策与法制宣传方面,绥化市体育局为了使农村体育发展稳步顺利实施,积极下发有关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宣传的制度文件,例如《绥化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评估方案》《关于开展绥化市第二届“科学健身嘉年华”活动的通知》《2014年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群众工作的通知》《市体育局开展在职党员“体育惠民进社区”组团式服务活动》等等,这些文件的颁发不仅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农村《全民健身计划刚要》的实施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5.学校体育领域

第6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变革

近年来,城镇化的的大潮侵袭之后的农村面临巨大挑战,既是机会也有挑战。在社会各行业变革的进程中,教育无疑呗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尤其是这两年兴起的“校园足球”的开展,有一次掀起了继“乒乓外交”之后的又一次体育浪潮,让所有从事体育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业看到了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之最密切的应属教育部门,做好学校体育无疑成为教育部门最热议的话题,而体育课堂教学就有了一席广阔发展的天地,必然会掀起体育教育教学变革。

1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

1.1优势

1)民间项目众多。2)农村中学地域广阔。3)农村气候环境适合体育项目发展。

1.2劣势

1)农村中学学校体育师资欠缺。2)农村中学学生流失严重。3)农村中学学生能利用的体育资源有限。4)村中学的所需资源与之不相匹配,形成体育资源有限。

2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拐点

从“新课改”推行至今十多年过去,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存在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教育教学太死板,没能真正的应用“新课改、新课标、新课程”的相关要求推行,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要切地的推行“新课改、新课标、新课程”,就要从新发信啊体育教育教学的“新拐点”,就是要从体育教育教学变革开始,以“体育游戏”作为主要拐点,将体育课堂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才能真正的做到先学后教、带着问题学习等,才能让体育课堂变“活”起来。

3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策略

3.1规范体育学科工作评价

在规范化办学的进程中,对于教师工作的评价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就是如何科学的对各学科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业绩评价上,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找到一条能符合大众的评价标准,而体育教师的教学业绩也不列外,而规范体育学科工作评价的内容、方式、机制等都应科学化。对体育教学来讲不仅要育体,更重要的通过育体来育人,从而实现体育的育人与育体的双重任务,其关键就在于课堂参与度来考量,在评价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业绩要将“体育游戏”作为考量标准,学生是否玩起来了,是否愉悦的玩起来了,是否每堂课都愉悦的玩起来了。

3.2丰富教学内容

农村中学包括城镇中学的体育课更多的是强调“运动负荷”,而没有采用多元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体育教学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练”,让内容和形式变的相对较单一,应加强体育教学内容安排,看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案和教学内容的符合程度,从而规范教师的教授内容。

3.3抓落实,强调过程监督

从学校半血规范来看,我国学校现行正在加强“督导”体系的构建,其核心就是强盗过程监督,从学校督导、片区督学整体的规范进程来看,我国的体育课堂的落实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提高的是教师的素养,提高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准,提高的是教师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的是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等,让体育教师的整个课堂都受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社会人士的多方监督,从而落实“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和理念。

3.4开拓教学手段

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文化课教师教学手段更应该多样化,其拐点或是突破口就是——体育游戏的开展来看,同样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体育教师有不同的教法,那么同理,我们可以让同一个教师学习多个教学手段或教法教授同一个内容,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真正的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我国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的发展不竭动力,才能真正的改进我们的体育课堂教育教学。

3.5推广多元体育锻炼方式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273-02

当前社会对人才德智体美劳不同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必不可少,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需要重视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由于农村体育教学受到现实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存在很多不足,以下进行细致的阐述。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体育管理体系建设不全。在整个农村小学教学工作体系中,并没有突出体育管理体系的作用,导致农村体育教学组织机构成为空壳,也没能明确体育教学教师、体育场地建设、体育教学要求等事项的目标,另外,在管理方式上也不符合当前小学的发展现状。因此,现有的管理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

2.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教学的功能性较强,除了具备一般学科德育、智育、美育的功能,还具备增强体质和锻炼身体的功能,对整个社会产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很多农村小学并没有深入认识小学体育教学的功能,只是片面地认为小学体育教学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没有重要的影响。这种观念的存在是小学体育教学发展最大的阻碍[1]。

3.农村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上的欠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场所及其设施的建设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农村小学建设了自己的篮球场,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年龄特点,所建篮球场为成人型的,小学生很难进行运动训练,导致篮球场成为了摆设。另外,还有一些农村小学并没有在体育教学场所及设施建设上投入充足的资金,学生实际可以开展的体育活动过于简单,未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场所及设施的建设上,需要对其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加强。

4.农村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现阶段农村存在小学体育教学无法开展的状况,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村小学在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上严重不足,导致相关体育活动的进行相当缓慢。不能因为缺少专职体育教师就不设置相关活动,农村小学解决这方面问题可以从现有教师团队中发现可体育课的教师。当前师范学校培养出的教师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他们不仅学到了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知识,而且学到了体育理论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活动能力。针对这一特点,农村小学可以在现有教师中选择能胜任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这种由其他教师兼职的方式为学校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2]。

5.农村对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在整个农村的教育工作中,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并没有把体育教学视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体育教学的功能和地位也没有落实。小学在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上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并且开设了相关的知识竞赛,但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上却没有进行丰富,并且学生成绩考核也没有体现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项目。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普遍比较好动爱玩,也乐于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并渴望在体育比赛中表现自己,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没能得到满足,所以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上,首先需要对学校的体育意识进行加强,重视小学体育教育后,设置丰富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小学生的发展要求。

6.国家相关政策贯彻不彻底。国家虽然颁布了相关的政策规范,但是真正实施的农村小学却很少,一方面由于农村体育场地、器材以及体育老师等条件落后;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对体育教学工作认识不足。现阶段教育在不断改革,农村小学也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完善农村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在体育器材配备方面可以自制一些简易的器材,比如,可以利用用过的饮料瓶制作健身哑铃、标志杆、沙漏、手榴弹等;可以利用稻草制作不同的跳绳、靶子、垫子等。这些器材的制作并不会花费过多的成本,值得推广应用。在利用体育器材的时候,可以进行多功能的利用,比如,标志杆也可以用来当球门或其他小型障碍物;跳绳可以用来进行三人角力或拔河等活动,还可以用来做起跑线或者终点线;跨栏架除了其本身的功能,还可以用来在游戏中当障碍物[3]。在制作体育相关器材时候尽可能使用暖色调,以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定期清洁体育器材,及时对损坏器材进行维修,保证不同年级学生的使用。设置专门的器材室合理存放体育器材,并随时提醒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要爱护这些器材。

2.开发农村小学体育场地。考虑到农村现有经济条件的限制,可以设置一些小型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对这些运动的赛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可以多举行一些三人制的比赛;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结合场地进行分组分块训练;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学生可以在篮球、足球等场地进行环绕跑等体能训练。由于农村现有的体育场地不足,因此不利于投掷等项目的进展,针对这一问题,小学体育投掷项目的开展可以利用学校周围围墙,可以对投掷项目进行角度训练;体育场所的边角地带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用,制作一些爬绳、平梯、梅花桩等;除了体育场地,还可以利用远离教学区的场地,比如,利用一些台阶区域,开展一些跳台练习。当然,也可以进行一些室内的体育训练,比如,学生身体平衡力的训练,可以设置单腿支撑、屈膝下蹲等动作。农村周边的环境不同于城市,因此体育活动开展的地点可以进行灵活的选择,比如,农村周边的小树林,可以开展带队耐久跑训练。学生在该环境中不会感到枯燥,还能和大自然亲密的接触。

3.合理改善原有的授课模式。根据每堂体育教学人数适当调整授课模式,如果人数过多,可以进行分组训练,这种方法不仅能使教师关注到不同小组学生的活动情况,而且在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增加了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更有助于保障教学效率的提高。分组对学生的自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小环境中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也不会表现得很紧张,每个学生都更能积极主动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

4.合理配置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资源。在这方面就需要国家人事制度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落实,平等对待城市和农村教师的培养及配置工作,不断加强对在农村师资薄弱的地方进行教育事业的教师的鼓励政策,从而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到农村工作。对于农村小学现有的体育教师,设置一定的培训活动,重视体育教师的短缺问题。另外在选择培训单位上,不能只选择专业的师范院校,这些院校虽然在专业知识上比较丰富,但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农村小学体育现有的教学不够了解。所以只进行专业师范院校的培训,会造成所培训的内容不符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的结果。所以,可以尝试参与一些专业机构的培训,真正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4]。

5.加强农村小学的体育管理。保障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进展,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管理,其中体育器材以及相应设施就是管理的一方面,除了体育老师定期检查体育器材以及相应设施的完整和完好,学校还应该专门设置相应的监管团队,全方位保证体育用品保存的完好。无论是课间操还是平时的体育课外活动,体育教师都要坚守自身的岗位,保证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对于学生课间操和不同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一定的评价,老师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评价,而学校教务处对老师工作的概况进行评价,层层保证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落实。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体育器材、场地等辅助准备活动进行落实,其次要清楚每一位同学的身体状况,当然也要在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问题的选择上提前准备,保证每堂课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在每次体育课堂结束后,体育教师要保证体育器材完好地归还到器材室,并对该节课堂进行总结,不断改善优化课堂。

6.不同丰富小学体育活动。对于农村小学体育活动,不能局限在以体育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上,还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比赛或者竞赛,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制,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是游戏类的竞赛,也可以是趣味性的竞赛。比赛的对象可以只在本学校的不同班级内,也可以和临近外校进行,以此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农村小学课间活动中,也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教育功能,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设计符合本学校特色的课间操,并把该课间操设置为体育活动项目之一。另外,还可以开展一定的业余训练活动。农村小学受到自身经济条件和学生家长两方面的影响,并未开展较多的业余训练活动。但是业余项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深入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展,值得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推广。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应该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农村小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发展的需求,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途径,不断突破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消极因素,为农村体育教育事业开拓出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胡惠奇.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4.

[2]李泉.湖南省郴州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生存现状调查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毕秀红.唐山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及策略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8篇

课外体育训练不仅能帮助教师发现具有潜力的学生,还能帮助学校储备体育项目后备人才,是一种能够有效带动学校体育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郑州市小学中有28%的学校拥有自己的校运动队,但是他们缺少长期的体育培训,剩余的被调查小学没有自己的运动队。郑州市虽然每年都会举行各种类型的中小学比赛,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缺少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培养项目后备人才,比赛成绩都不太理想,部分学校仅仅是为了参与比赛而仓促组建小运动队,通过短暂的训练后就与其他兄弟学校共同竞技,很少有学校能够按照计划有目的、制度化的进行课外训练,部分学校也参与了需要团队协作的排球、篮球等项目的训练。

2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及学生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态度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郑州市绝大多数学校领导虽然都认为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很重要,但是仍然不太重视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他们将大量的精力都投人到学校的升学考试方面,而农村学校常由于条件有限很难真正开展体育工作。绝大多数教师都很积极的开展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但是由于条件有限,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开展还是不太顺利。学生家长既希望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来改善体质,缓解孩子的课业压力,又害怕过多的体育活动会占据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在学习之余尽情玩耍,同时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课业要求不同,导致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有所差别,其中大多数高年级学生由于升学压力常将体育运动时间花费在学习上,这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3制约郑州市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3.1区域经济差异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制约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郑州市总人口近1300万,农村人口占400万。由此可见,郑州市的农村人口还较多,人口基数还较大,同时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这些都表示要改善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需要从集中在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开始抓起,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问题作为郑州市体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来解决。

3.2教育政策问题。对郑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教育政策问题,重视高等教育轻视低等教育,重视城市教育轻视农村教育,重视重点大学轻视普通本科,重视发达地区教育轻视贫困山区等是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在教育投人方面的一贯作风。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农村学校得不到足够的教育投人,从而导致学校的硬件设施差,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运动器材,缺少必要的新教师编制,进而导致很难引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高校体育毕业生。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投人不能满足教育需求,致使农村各级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长期呈现滞后状态。

3.3农村学校大环境的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长期影响着学校领导、家长和学生的思维,他们并没有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另外学校的指导思想还没有从“学习第一”向“健康第一”转变;农村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体育专项经费投人,致使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日常教学的需要;农村学校很少请相关专家来指导工作,同时体育教师没有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致使自身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3.4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学校的最大愿望就是每年都有较好的升学率,绝大多数农村学生以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从农村走向城市。他们心中处于第一位的都是文化课成绩,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迫于升学压力而将体育运动时间花费在学习上。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提高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引导和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调动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所以,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自发性和自主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他们享受运动的乐趣,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体育兴趣。

4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对策

4.1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保障和财力支持。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体育教育体系,逐步实现体育教育的统筹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宣传工作,确保体育相关政策的全面落实,将体育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建设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保障和财力支持,提高体育教师的工资和待遇,确保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稳定,适当放宽体育教师职称评审的条件,转变体育升学考试的指导思想,加快体育升学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步伐,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热情。

4.2农村学校领导要进一步确立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农村学校领导不仅要意识到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还要从思想上加大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仅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还要确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落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落实体育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学校领导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改善体育教师的教学和办公环境,加大对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育教学监督评估机制,促进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4.3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全程参与,是主导体育教学活动的关键。因此,体育课教学效果与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息息相关,体育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成果的好坏,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能直接的影响到农村体育教学的提高和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师要善于将理论教学和体育实践相结合,在满足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丰富和改革现有的教学环节。

第9篇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一)体育课课时不足

根据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教师紧缺,重抓教学质量,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或把体育课当成学生的自由活动课。

(二)体育教师不足,专业水平不高

山区学校,学校布点分散,学生数少,绝大多数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老师全包干,没有专业体育师资队伍,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体育教师,偶尔有专门体育学校毕业的新分教师也要包干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特长。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不公正的待遇,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较大,但是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满足不了体育教学的需要。

(四)认识不到位,领导不重视

某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把考试成绩作为考评的主要指标。学校直接给班级排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与教师的评优、晋级挂钩,过分强化了统考教学科目成绩。为了保证升学率,以牺牲体育为代价,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走的路多,学生体质好,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学校领导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课。

(五)体育场地窄,器材少

山区农村学校学校规模越小,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校园面积普遍较小,有的学校为了保证文化课的正常进行,建校舍就把校园基本占完,学生无活动场地,资金不足,对体育器材的配备较少,场地、器材严重紧缺。而许多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更是严重不足,教师教法单一,学生爱好体育但不愿意上体育,许多体育课变成了自由活动课。远远达不到《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对农村学校所规定的要求,体育活动场地小,器材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难以开展。

二、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多方筹集资金,把体育经费预算在教育经费中使用预算中、并固定占一定比例,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想方设法扩大校园面积,修建体育教学场地,添置体育教学设备,确保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

(二)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管理制度

纠正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轻视现象,乡镇中心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对各村完小的各类体育活动细化指标,促使学校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研究,把体育教学工作纳入对学校、对教师考核的重点内容,加大奖惩力度,促使教师全员积极参与。

(三)加大力度,建设队伍的

积极争取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专职体育教师的特长,以校本培训为基础,让专职体育教师对兼职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全体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四)结合实际,创新思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