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0 14:46: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

第1篇

一、全面自查

我科严格按照医院的统一部署,以国务院大督查关注的领域和2017年第三方评估发现的不足为重点,围绕简政放权、服务监管、便捷服务三个不到位,以“氛围营造”“清理整改”“作风整顿”“追责问责”“建章立制”五大专项行动为抓手,重点自查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我科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范围开展工作;

2.在日常工作中,不存在超过办理时限、办理程序不规范等情况;

3.药剂(医技)人员在日常服务中均尽职履职,业务水平均符合岗位职责要求但仍需加强,服务办理效率有待加强;

4.患者在划价取药(检查检验)过程中感到方便快捷,但因医院HIS系统不完善导致患者多跑路情况客观存在;

5.我科不存在“红顶中介”、违规违纪现象;

6.中央和省、市、区安排工作任务和交办事项均已按要求落实整改到位、及时反馈办理结果;

7.营商环境整治宣传氛围不浓,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

    2.工作量大,部分人员身兼多职,偶有服务不到位现象。

    3.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厚,部分干部职工意识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学习贯彻落实,及时召集科室成员开会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医院营商环境整治方案;

第2篇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和群众改革获得感不断提升,盘锦市把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并确定为今年的目标任务。近日,国家统计局盘锦调查队对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营商环境建设现状

1.率先参与打造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2.0版。

一是盘锦市在省内第一个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端口覆盖至市、县区(经济区)、镇街、村(社区)四级600个政务中心的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市域政务服务窗口扁平化、一体化业务联动;二是统筹调度各县区、辽东湾新区和44家市(中省)直部门集中攻关、完成了2批次共计4355项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和办事指南录入工作;三是通过对录入事项要素细分“最小颗粒度”,穷举每一种办事情景编制窗口受理标准、后台审批办理规程及服务对象办事指南,全市网上办事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坚持政务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通过持之以恒开展实施建设,实现进驻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率为38%,申办要件缩减率为30%,提高了服务效能;二是通过编制标准化操作手册,指导窗口人员按标办事,杜绝了以往的“心情标准”和“经验标准”,实现了全链条业务办理规范化运行;三是通过开展1500余人次的仪容仪表、服务规范及业务办理等专项培训,实现了窗口按标服务;四是通过按服务动线合理布局服务区域,按服务需求合理增设服务设备,按服务导向合理配置服务标识,按服务感受合理规范服务行为,综合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政务服务品质。

3.着力推进政务服务扁平化落实就近“通办”民生实事。

一是以让群众办事“不多跑一次”为出发点,借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就近“通办”民生实事之力,制定《盘锦市推进“政务事项就近办,方便群众办事”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在市域范围内打破层级、地域限制,改变政务服务按照属地管辖权进行申请受理的传统模式,变“层级审批”为“扁平化服务”,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二是全市首批211个异地申请就近“通办”事项已正式公布实施,在省内率先实现了17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项“全城通办”。

4.依托综合窗口集成化,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

一是积极推动设置民生、社会、商事登记、工程建设、跨域受理和统一出件等六类“综合窗口”,市县区两级政务大厅普遍开展“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集成化服务模式试运行以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在多个窗口来回跑动的次数;二是《盘锦市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工作实施方案》正在征求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待对市县区各100个高频“最多跑一次”事项及30个“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进行综合论证后,拟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

5.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是加大营商环境监督及案件办理力度。盘锦市营商局会同市政府督查室重点针对基层办事“小鬼难缠”问题开展了明察暗访,将一批县区社会民生类政务大厅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市通报,并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二是积极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三是建强“8890”综合平台做好便民利企服务。截止目前,“平台受理各类投诉咨询37000余件,办结满意率达到90%以上。

6.大力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度。

一是升级项目管家专班服务坚定企业投资信心。由各级营商部门对项目管家实施情况进行监管,通过对接启动“项目专班”服务,以马上就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不漏事、不压事、不误事的精神,有效帮助解决项目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加强营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业务水平。目前盘锦市及各县区(辽东湾新区)均组建了独立的营商环境建设局,均具备政务服务管理、营商环境监督、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8890”及民心网平台建设职能。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盘锦市各级营商部门组建时间较短、职能作用发挥有限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在营商观念认识层面尚不到位等原因,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营商投诉案件办理满意率不高。

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对营商投诉案件特别是政府拖欠企业款项问题办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勒紧裤腰带也要处理好的认识和决心,导致盘锦市营商案件办结率、满意率不高,甚至有“假办结”、“被办结”现象。

2.各级营商部门权威性有待提高。

各级职能部门存在本位思想,知道有问题、有短板不敢自曝“家丑”刀刃向内解决问题,加之各级营商部门担当精神不足,特别是面对一些矛盾问题还未“长出牙齿”,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大。

3.机构改革后续有关“先立后破”工作受制约。

个别县区机构改革后续工作跟不上,其中“8890”平台存在人手不足业务不熟和案件推诿扯皮等问题,工程消防审查验收移交等工作存在专业力量支持不到位问题。

4.办事“推脱缠绕”仍“小鬼不散”。

通过明察暗访发现个别县区政务大厅社会民生类服务窗口存在设置不合理和限号“服务”现象,个别基层窗口工作人员变相“吃拿卡要”和被要求开具“奇葩证明”“不合理证明”问题依旧存在,对基层干部“能办缓办、能办不办”等“小鬼难缠”问题整治不彻底,曝光问责力度不够。

三、调查建议

1.全力做好营商环境评价,打造有量化指标支撑的“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

借鉴全国文明城创建成功经验做法,狠抓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推进,加强培训、出台方案,建立营商环境建设“一盘棋”格局,编织好营商环境建设“有人干”这张网,严格落实责任、严肃问责,全面提高评价量化成绩,举全市之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

2.建立政务服务扁平化办理机制,全面落实就近“通办”民生实事工作任务。

重点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建立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等政务服务扁平化管理机制进行督查考核,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则,争取在公安、税务、医保、社保等条线管理领域推出更多更高质量的跨层级跨区域“全城通办”事项,并积极推进热门和高频事项在县区内跨层级综合受理、县区层面跨区域综合受理,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事项就近“通办”民生实事工作实效。

第3篇

一、目标任务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的通知》等部署要求,紧密联系实际,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为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集聚地、高颜值旅游目的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在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营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二、活动方式

开展集中研讨。各支部、股室(中心)组织干部深入学习营商环境有关文件、省市领导讲话和指示批示,对标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大讨论”活动内容,谈认识、谈体会、谈感受、谈不足,以思想大洗礼力促工作大进步。

三、大讨论内容

将提升企业满意度作为“大讨论”最基本内容,紧紧围绕职能职责,以“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时时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为出发点,查找营商环境建设关键点,全面展开查摆问题、剖析原因,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进而化解营商环境中的难点、堵点、痛点。

(一)政治意识、政令畅通方面

1.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执行上级政策上,尤其是对坚决打好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是态度坚决、行动积极,还是做选择、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以各种理由来推拖、搪塞;

2.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上、尤其是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是不讲条件,积极主动围绕中心、贴身服务,还是讲价钱,有利就上、无利就让;

3.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上,是想方设法快速高效推进,还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按部就班、四平八稳。

(二)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方面

1.在担当意识上,对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改善民生上是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还是谨小慎微,遇到问题“照书读、套条文、扣字眼”;

2.在推进工作中,是不怕苦不怕累、勇挑重担,还是拈轻怕重、推诿扯皮;

3.在工作作风上,是主动深入一线,查实情,办实事,还是深居简出、养尊处优,遇到问题绕道走。

(三)服务态度、工作作风方面

1.对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工作,是按时间节点要求主动想办法,按时完成,还是叫困难,找借口,久拖不办;

2.对市场主体要办的手续,是主动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提高效率,还是追求部门和个人利益,给了好处就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

3.对企业或单位服务,是主动做到能不收费就不收费,需要收费的按下限收费,还是巧立名目收费,擅自抬高收费标准或搭车收费;

4.在廉洁行政上,是时时处处严格要求,不向服务对象伸手,还是搞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吃拿卡要;

5.在工作纪律上,是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还是工作期间随意脱岗,擅离职守以及上班时间上网购物、干私活等。

四、活动要求

第4篇

[关键词]便利店;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022-02

1 易捷连锁便利店竞争环境分析

(1)现有竞争对手。第一,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商超。第二,旺中旺、派拉蒙等连锁便利店,中石油昆仑好客便利店。第三,普通的日用杂货店。

(2)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便利店潜在的对手主要为日益发达的网络购物平台和代购等电子商务模式。

(3)顾客讨价还价能力分析。买方总是希望用最低的价格购买产品,这将会使供应行业获得可接受的最低的投资回报率。为了降低成本,买方通常会讨价还价,要求更高的质量、更多的服务、更低的价格,顾客讨价还价能力的改变将最终影响企业的利润。

(4)替代品出现的影响。目前易捷连锁便利店经营渠道拥有较强的独特性,可能替代品为中国石油下属的昆仑好客连锁便利店及邮政、盐业、铁路、银行、保险等行业利用自由渠道经营连锁便利店和社区便利店。

(5)供应商的影响。第一,易捷便利店经营的品类很多,以致没有任何一家供应商能够左右企业的经营行为,所以供应商的砍价实力总体不高。第二,易捷便利店发展初期,经营规模及影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应商的砍价实力。第三,部分品牌的供应商取得了独家资格,拥有一定的垄断经营能力。这增强了供应商的砍价能力。

以上分析,易捷连锁便利店供应商的砍价实力较强。但随着经营总量的提高,供应商对渠道的重视程度会相应提高,砍价实力会随之下降。通过对行业内五种基本作用力的分析,易捷便利店发展最大的威胁来自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影响。

2 易捷便利店竞争环境分析

2.1 易捷便利店面临的机遇

第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活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持续增强。第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私家车数量快速增加,易捷便利店拥有固定的进店消费人群并且数量持续增加,为易捷便利店营业额持续增长提供动力。第三,私家车主的消费能力较普通人群的消费能力高。

2.2 易捷便利店面临的挑战

(1)便利店网络竞争激烈。得终端者得天下。没有网点的市场是没有物质基础的市场,不形成网络的市场是没有控制力的市场,各便利店的竞争最终体现为网络的竞争。

(2)人才的竞争。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需要大量既有现代管理理念又有一定行业经验的管理人才。易捷便利店依托中石化集团公司发展,从业人员全部从原公司委派,不符合连锁便利店的经营要求。

3 易捷便利店竞争优劣势分析

3.1 易捷便利店在竞争中优势

(1)品牌优势。易捷便利店依托加油站按照中石化统一的形象改造,统一企业的品牌形象,统一企业标识,并根据中石化加油站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内部管理,狠抓优质服务,使该店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2)网络优势。中石化集团统一部署,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成品油零售网络建设视为企业的饭碗工程、生命工程,积极开展成品油零售网络的建设,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的便利店网络。

(3)较低的开业成本及雄厚的人、财、物的支撑。易捷便利店依托中国石化加油站设立,开业只需一次性投入营业场所的改造费用。而在易捷连锁便利店发展初期,中国石化集团对下属各公司给予的三年收支平衡的扶持政策,使该便利店在发展过程中无须担心资金、人员的压力,具备了其他便利店不可想象的资源优势。

3.2 易捷连锁便利店在竞争中劣势

(1)进入日用消费品零售市场的时间短,易捷品牌的知名度较低。可供借鉴的渠道营销经验不多。

(2)易捷便利店是依托现有的加油站先开店再培育忠诚消费客户,特点是门点多、覆盖面广、商品销量少。城区中心的大型网点少,偏远地区的网点多,渠道建设成本高。

(3)停车场地较小,便利店可供经营的面积较小,商品数量单一。

以上分析发现:易捷连锁便利店的优势主要在于依托布局合理的成品油零售网络建立的便利店网络,这是其较稳定和竞争对手不易形成的优势,也是公司生存、发展之本。其劣势主要是网点多而高回报网点少造成的运营成本高。

4 易捷便利店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易捷便利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管理层次多,市场响应慢。当前易捷便利店基本还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总部、省、市、县、便利店五级组织结构,这种管理层次过多的组织机构势必造成市场响应慢。这种运营模式,顾客的响应速度极低,信息在传递中会失真甚至丢失,根本无法抓住商机。

第5篇

一、冷链食品检测和经营场所环境检测情况

每个礼拜四定为冷链食品检测日,礼拜三汇集这周需要检查的冷链食品店、商超、农贸市场等名单发给县疾控中心,礼拜四由执法人员带领疾控中心的人员去检测点做人员和外环境的检测,冷链食品每周做一次,从业人员是每半个月做一次。截止目前为止,总共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检查商超60余家次,农贸市场100余家、餐饮行业300余家次,对冷链食品及包装共检测74份(肉类35、水产品类23、其他食品7、食品外包装9),对环境检测45件;对从业人员检测120个,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培训人员55个。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执法人员每日对冷链食品店、商场、农贸市场等巡查,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营者意识淡泊,不愿意配合做核酸检测。二是市督导组的要求,每个小摊小贩购进冷冻食品也要做核酸检测,这项工作实在是太难,也无从得知名单。三是执法人员不足。

第6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工商管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交叉性的学科,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之上,通过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举措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的管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目前来说,市场经济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世界经济的联系逐渐紧密,各国之间的合作也变得更加频繁,但是受到的冲击也相对于增多。所以,为应对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工商管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根据具体的管理专业与经济专业的发展,探索出更加进步的管理方法,推动工商管理与现代企业的发展。

1.工商管理的意义

1.1、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国内的市场化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在保证市场环境的前提之下有序的竞争,这样才能使得市场经济有序健康的发展。而在市场环境之下的竞争主要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工商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意义重大。工商管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使企业更好的控制与管理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与重大的发展战略的决策,从而促进企业间的合理竞争与合理发展,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有序健康发展。

1.2、增强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必须要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才能存活下去,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实行合理的管理方法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工商管理是企业在制订战略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的知识,为企业的生产管理、人资管理、品牌管理、文化管理等提供理论准备,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工商管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3、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工商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下,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推动市场环境有序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得市场的经济更好的发展;同时,工商管理的发展会推动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的高低,保障市场环境之下的经营人员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健康发展。这样会使得国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而促使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2.工商管理发展的问题

2.1、内部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

工商管理内部部门职能划分明确,是确保工商管理机制正常运作的基础。但当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存在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的情况,部门职能混乱,管理工作交叉重叠,降低了工商管理工作效率。在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的情况下,当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时,下级工作人员需要通报多个部门才能得到处理指示,延迟了解决危机的最佳时间,容易造成市场经济的损失。

2.2、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环境的改善,我国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在工商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制度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执法人员的素质偏低与执法力度的不足;第二,部分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制度的完善对于工商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会成为我国工商管理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2.3、人才缺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使得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高质量的人才。但是我国在工商管理方面起步较晚,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性与实用性,这就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矛盾,缺口较大。

2.4、经验不足

我国工商管理起步晚是我国工商管理经验不足的最大原因,再加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大背景下的工商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经验更加不足。

3.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

3.1、培养专业人才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巨大缺口,所以想要弥补人才的这一缺口,必须加大相关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工商管理,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但要发展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事业必须做到一下三点:第一,国家应加大对工商管理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投入;第二,高校应扩大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第三,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注重实用性与创造性,培养创新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3.2、工商管理制度规范化

只有建立健全的工商管理制度,才能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划分,便利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让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有理可循、有法可依,实现规范化与综合化。在制定工商管理规章制度时,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确立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约束工商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操守,要表彰先进员工、培训落后员工,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管理,很多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进行制定的,缺乏人性化管理,进而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了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人性化,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促使企业工商管理的人性化。

3.3、知识的全面管理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核心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了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也就是企业管理的发展新方向,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的动力,这也就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这种管理理念也就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完善,把之前的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转变为现在的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平台。从之前的控制经营生产到现在的自由生产,这也就发展企业经济的再生,同时也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知识管理也就增加企业之间的协作能力,也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交流,给现在的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把企业之间的竞争增加了,这种竞争也就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

3.4、模糊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

随着电脑技术的到来,企业工商管理在现在的市场中也就存在经营管理的模糊,很多的企业进入市场导致开发商、经营商和零售商变得模糊,这是很多企业也就开始及时生产和零库存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进行管理,也就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企业经济的运转,这也就有效的解决了结构经济的危害,避免了市场经济的损失。企业应该加大学习力度,对企业工商管理的理念进行研究,让企业管理走在最前沿,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工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想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的研究力度,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一个工商管理的专业人员,必须要不断的提高专业的技术水平,加强市场分析能力,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综合竞争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迎红.新环境下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64.

第7篇

历史渊源

先秦秦汉时期,齐鲁的商品经济在全国一直居於领先地位。这种局面的形成,既与齐鲁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有关,又同工商管理政策相联。

齐鲁之地虽然很早就得以开发,但限於地处丘陵,沙质土壤,农业难以发展起来,而以桑麻、渔盐见长。这便有了齐地“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渔盐”,及鲁地“颇有桑麻之业”之说。至西汉司马迁时,齐鲁已出现经营百亩千亩桑麻的业主和以经营渔盐的业主越业越多,这就是最早的齐鲁商帮。

形成背景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当时齐国与鲁国地处交通要道,为商贾必经之地,这为商业的发展具备了重要条件。齐国建国之初,人民贫穷,国家不富。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弥补农业“少五”的不足,国家当局允许人民经商,从而使得商品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也为商鲁的形成创造了宽鬆的环境。同齐国相比,鲁国相对保守一些。由於封土面积较小,随着人口的繁衍增殖,至西汉时,人们为了生存,除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外,只得以经营工商业作为出路。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的邹、鲁“好贾趋利,甚於周人”的经商习俗。

先秦时期,齐国统治者多实行较为宽鬆的经商政策和发展商业的宽鬆环境,这样就为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鲁商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基础。据《史记·齐太公世家》等记载,吕尚被封为齐侯,在治国时利用山东半岛自然资源的优势,不仅对男人,而且还劝妇女参与经商。经商的行业主要是鱼、盐、漆、布、帛等。

经商之道

鲁商的经商之道,最早形成於战国秦汉时期。齐鲁商人在长期的商业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主要包括预测分析、经营谋略、业务作风等较为完善的经营之道。

这些行之有效的经营方法,不仅为当世和後世的人们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提供了参考与指导,而且还为中国古代商业经营管理理论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构成我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陶朱公范蠡在这方面则表现得更为出色。他不仅预见到市场上商“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变化趋势,使自己处於有利的位置,而且还预见到“居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定陶,为经商的好去处。故到此经营,取得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的经济效益。

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内涵分析

当前电商模式是整个时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电商模式应用过程中,无论其实施理念,还是其应用模式都较不成熟,因此对茶叶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茶叶企业来说,有着相应的难度和要求,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电商模式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要素,无论是具体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还是消费者自身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都是当前电商模式应用推广的主要背景。

1电子商务模式的具体内涵分析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成熟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系统发展下的营销模式改革,电子商务模式的成熟应用,其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与消费理念之间的趋同化融合,在电子商务模式中,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内容更加多元,而且选购过程也更加便捷,同时消费者成本和企业营销成本,也进一步降低。所以,电商模式的成熟应用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创新与突破的动力。随着人们消费习惯更加成熟,如今电商模式在整个婴儿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其对消费者的具体应用需求也实现了进一步融合,比如其经营理念更为成熟,消费者可以完全通过自身的判断,结合客户的评价模式,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产品。所以,通过对电商模式的具体交易状况,可以看到,电商模式在整个产品效果中的比重日益加大。通过使用互联网电商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不仅是产品价格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其选购产品时,不再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多数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商模式,其整体营销压力进一步降低,无论是其具体的运行成本,还是其分销渠道建设的力度,都可以稍微减弱。因此,无论是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还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客观需要,互联网电商模式都是实现其有效应用的基础,也是两者都不能忽视的重要要素。而对于当前整个社会的消费主体来说,多数中青年更喜欢选择电商模式来选购自身的产品,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我国多数茶叶企业当前正处于从传统经营模式中,处于转变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电商模式的具体内涵和客观要求,通过系统化融入价值需要,构建合理完善的发展模式。但是客观的来说,我国电商茶叶企业,无论自身经营实力,还是经营理念都较为匮乏,相对于其他大型茶叶企业来说,不少中小型茶叶企业,未能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所以,不管其成熟度,还是其经营效果,都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电子商务环境日益成熟的今天,中小型茶叶企业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构建适合整个企业发展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的具体理念。

2当前中小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茶叶营销过程中,依赖的都是渠道加盟店的营销模式。对于大型茶叶企业来说,其具备完善的营销渠道,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其茶叶产品的营销难度压力就较大。因此,随着互联网电商模式的应用日益成熟,中小型茶叶企业如果能够借助这一网络媒介,便能够实现自身产品的有效营销,但是对于整个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在使用电商模式时,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其整体运行理念构建上,存在一定差别,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来说,其要求茶叶企业在使用这一模式时,必须注重产品经销、产品客服和产品贸易等多个体系内容,而中小型茶叶企业,由于其自身经营实力较为有限,加上其经营实力和经营经验不足,因此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其很难对茶叶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察觉。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运行来说,其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服务运输模式,而完善的物流运输,是实现整个电商模式运行的基础,也是其最重要的一环。但是从当前整个物流状况来看,多数中小茶叶企业也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对产品品牌的保护理念,所以整个茶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破损等现象,从而影响了其市场口碑和成熟消费者的满意度。最后,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营模式构建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多数茶叶企业缺乏选择合适平台的经验。通过对当前茶叶营销电商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京东商城、淘宝和天猫都是可以都是当前最适合消费者选择的营销模式,而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平台,是企业经营实力和产品销量要求相一致的。选择的合适平台,就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究。

3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构建的具体要求

事实上,茶叶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在于对环节上的优化和简化,所以说,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突破点和创新点。对于中小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是其最重要的创新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从而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在运行过程中,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茶叶产品的特点内涵及具体的参数状况以及相应信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相关网页上进行传输,从而使得消费者更为便捷地了解该产品的具体特点和内涵。使用电商模式,是消费者和中小型茶叶企业之间的双赢过程。所以,合理探究经营管理模式的内涵和要求就极为必要。在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其能够有效降低自身渠道建设的压力和难度,同时也使得整个产品销售活动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当然很少人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企业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市场,因此其必须及时快速的了解整个茶叶市场的选择的具体需求和消费动态,只有系统化了解整个市场的特点,才能够实现电商模式与茶叶企业经营的合理融合。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其想要真正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认识到电商模式的运行,不仅仅是该企业营销模式的变化,更是整个企业运营理念的创新与完善,因此,选择茶叶企业要将自身发展与模式运行结构相结合,通过将消费者的具体要求和整个时展的具体趋势相融合,从而构建满足茶叶企业发展运行的具体模式。

4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

通过不断优化该模式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的最佳效果,而想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完善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就需要充分做到:首先,中小型茶叶企业要具备产品品牌意识,确保自身产品的独立性和品牌化意识,在进行产品品牌注册过程中,必须将自身企业经营理念和茶叶产品的特点与品牌的设计相结合,通过打造属于自身的独立品牌,才能够在整个互联网时代,使得消费者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和选择该产品。当然,在品牌化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丰富品牌内涵,还要注重对自身品牌的益维护。在电商模式中,品牌是企业运行的核心,也是产品的象征。其次,茶叶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和产品特点,通过了解市场的具体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茶叶产品的生产理念,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生产过程较为迅速,对市场的反应也较为便捷,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厂家要直接面对市场及消费者,在构建该模式运行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自身能力的有效评估,不能使得其超过自身运行能力,从而限制了发展质量,在互联网电商时代,其要求茶叶企业具备良好的反应速度,所以,中小型茶叶企业必须注重构建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此外,茶叶企业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时,需要对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进行有效了解,结合具体的市场调研状况,从而打造和包装满足自身产品营销的具体模式和理念,当前在整个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不同的企业要结合适合自身的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或者结合自身状况,构建属于自身独立的门户网站。中小型茶叶企业要通过互相抱团,从而构建具有经营实力的运行平台。最后,在中小型茶叶企业运行模式中,其不能使用单一或者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运行,其需要在结合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具体发展状况来不断调整企业的运行模式,通过认知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实现自身产品的经营效果。在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要注重对自身内部的运行模式建设,还要注重选择与企业自身相关联的各个元素,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入。比如适合中小型茶叶企业产品的运输机制,客户服务机制等等,通过融入市场化元素,提升电商模式运行的效果与质量,在坚持以消费者和客户为导向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整体最佳效果。

5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茶叶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实力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必须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可以说,电商模式是实现其转型发展的核心,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应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探究适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对于这一模式的内涵进行准确认知。

参考文献

[1]王永贵.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1):122-125.

[2]黄清河.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ERP的模式与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14(13):141-143.

[3]郑焕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5(3):163-165.

[4]师芙琴.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7):71-74.

第9篇

摘要:在当今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问题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看,企业不仅是对股东负责的经济实体,还是一个需履行社会责任的实体。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以财务报表为主的财务报告模式改革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报告 财务目标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性质也随之发生转变,企业并非只有股东投资经营的独立经济体,而是由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命运共同体。而以往管理理论只着眼于经济责任,没有把承担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忽视了社会的各项支出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弥补了这一不足,认为企业发展与社会的影响密不可分,企业生存发展也应归功于各种社会因素的支持。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在财务报告如何披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Oliver Sheldon提出,他认为应将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企业内外各种人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包括道德因素。H.Bowen(1953)提出了商人应履行以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念为基础进行决策和制定生产经营规则的义务。 Davis(197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当前法律规范约束之外,从社会利益角度出发的各种行为。而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已成为国际主流,且我国政府主张建设“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为我国开展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随着政府对环保、企业人员权益、产品质量等方面管理的不断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要结合经济责任、道德伦理、法律责任、社会公共利益,即要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利益相关者概念界定

企业是由各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财物、劳务等各种资源组成的契约集合体,利益相关者依据其向企业投入的经济资源分享企业的产权收益。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对利益相关者观点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认为要制定出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利益相关者理论支持者认为企业是所有相关利益方之间的一系列多边契约,相关利益方即是契约的主体、可以是管理者、雇员、供应商、顾客等多种主体。弗里曼(198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这个概念直观地描述了利益相关者与组织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高层经营者和投入专用资本的员工、供应商等)和边缘利益相关者(政府、消费者、竞争者、社会公众等)。

二、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存在的不足

企业现行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是以保障投资者利益为原则,同“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相匹配,而与目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机制相悖,对其他权益要么披露不足,要么不予解释,不能准确反映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首先,当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报告模式和硬性规定,多数企业还是注重于传统财务报表的编制。但这一报表明显不能满足更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诉求;其次,目前企业多是在社会责任报告中给自己贴上正面标签,很少披露自身不足,例如对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产品质量诉求、员工工资拖欠问题很少有企业在报告中提及。这使我们的多方位评价体系难以得到有效支撑;再次,企业往往是追求高利润的投机方,道德力量的约束力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当前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使得相关法律模式规范再次受到重视。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来保障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但对环境、消费者,就业保障等方面的模式缺乏,造成相关利益者在权益遭受损失时无法可依,无处申诉,这种缺乏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实施流于形式。

三、社会责任视角下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析

(一)投资者利益

投资者作为企业主要的资金提供者,是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将实现最大化利润作为目标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首要条件。管理者则要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来维护众多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上市公司,通过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能使股东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从而保障股东投资的稳健性。

(二)债权人利益

虽然都是企业资金供给方,债权人与大股东相比往往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作为信息供给的需求方,往往难以实时监控资金的投入运作方式。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资金本息能否按时归还,为了充分保障债权人的权益,降低资金筹集成本,管理者的责任在于把握市场动态,稳定现金流,在保证既定收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三)职工利益

管理者通过招聘、管理员工,发放福利、增加工作岗位和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来保障职工权益。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往往过多地注重追求自身利益,注重投入产出,而对于职工权利保障意识淡薄。职工作为企业运作的微观经营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产品质量,所以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不仅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而且能够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及长远发展。

(四)供应商与竞争者利益

供应商是经营活动的上游利益相关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和谐关系直接决定着企业资金链、产品生产的有效运转。从资金成本上来看,良好的洽谈、持久的合作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最终实现双方共赢。竞争者是企业降低成本,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动力与方向标,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制定友好合法的竞争战略,在保证有序的竞争环境下,努力实现高收益。

(五)消费者利益

来自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各项反馈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与价值。因此,企业必须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而管理者的责任正是通过管理企业的生产,创造符合消费者利益的产品。基于整个“生产―消费”链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目标为产品合理定价、生产高质安全的产品、提供完善的销售服务,并将这一社会责任范围从消费者个人扩大到竞争者与供应商。

(六)生态环境及社会公众利益

环境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生产需要环境资源,为了追求短期高额利润,企业置环境污染于不顾,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相悖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先前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多都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因此不能仅仅把经济利益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准。从环境角度来说,管理者的责任应为完善对企业生产废弃物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营等几方面。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目标的融合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从外部环境角度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如果企业能积极为员工谋福利、改善工作条件,企业就会树立良好的职业声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若在环保节能方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就可以免受社区和公众的谴责,减少政府政策性检查和行政处罚,享受更多政府的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与整个外部环境实现积极互动,从而使企业实现长远发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国际形象,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供应商合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议价能力,进而降低采购生产成本。另外,良好形象的树立可以帮企业化解融资难题,降低经营风险,有效地实现了从融资到资金收回整个过程的灵活性。从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角度看,员工作为企业利润的直接创造者,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所在。尤其那些存在高风险、高压式作业方式的企业,应该进一步改善员工工作条件、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建立和谐持久的劳资关系,吸引和招募到更多的优秀员工,创造出更多生产力,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五、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报告模式改革

(一)拆分原有的财务信息,分体系列示

为了更好地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将原有的财务信息进一步划分,如对员工进行招聘、培训的费用,在管理费用中列报;分不出哪些是对员工招聘和培训的费用,明细可以在社会责任中具体列示;对顾客购买的产品维修费用也在此明细列报等。即相关财务信息在财务报表列示,具体明细纳入社会责任报告体系中。

(二)构建基于多用户的财务网络数据库

企业应构建以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财务报告模式,即建立一个基础数据库、一个相关利益者信心需求数据库和一个报告数据库。报告数据库提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各种报表,需求数据库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个性需求提供他们定制的信息,定期向他们报告。另外该模式还有一个友好的用户处理界面,利益相关者可通过该界面实时地和公司进行沟通以获取所需信息。

(三)严格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社会责任应包括产品性能及配套服务、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度、员工工作条件、职工福利等方面,企业应将上述社会责任以及对用户和潜在客户的社会咨询服务等纳入报告体系。另外为了积极响应当前的环保与和谐社会政策,企业应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设立环保、节能、社区建设、社会捐赠等信息披露专栏,使得整个经营受到社会的承认,真正在社会监管下有效经营;继而更灵活地获得社会融资、财政支持和政府优惠政策等。

参考文献:

[1]宣大红.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报告信息列报改进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

[2]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7):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社会责任[R].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