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流信息的特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0 14:46: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物流信息的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物流信息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成本;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随着人们对信息价值认识的加深,信息商品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信息商品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我们在感受到信息生产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感受到物流信息成本优化的重要性。本文侧重分析企业在信息生产过程中对物流信息成本优化的几个问题,初步探讨企业降低物流信息成本,做好物流信息成本预算和提高物流信息质量等问题。

在现代物流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物流信息成本主要是发生在物流信息市场交易支出和企业内部物流信息运作耗费两方面。因此,我们在进行物流信息成本优化时,必须考虑企业内部信息生产与运作的费用的优化和企业外部获得信息所需支付的费用优化。具体从可操作层面而言,物流信息成本优化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降低物流信息化成本,二是做好物流信息成本预算,三是提高物流信息质量。

一、降低物流信息化成本

降低物流信息化成本就是施行物流信息标准化。物流信息标准化是一个广义的标准化概念,指将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施行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化,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质量标准化,并形成全国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标准化体系。

1.正确定位物流信息设备功能,合理确定物流信息设备性价比。

目前,我国信息产品利用率低,大多数组织中的信息技术设施和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办公室用电脑主要用于办公自动化、业务数据处理等,但是这些电脑的软硬件配置超过了实际应用的需要,绝大多数计算机的CPU工作利用率在10%以下,这就导致了设备的计算能力过剩,从而造成浪费。

2.正确决策,延长物流信息设备使用周期。

在我国物流信息成本高的主要方面是物流信息设备投入大,建设成本高。相对于传统的耐用品,信息化产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更新速度特别快,比如个人电脑、数码相机和手机等产品,用户刚刚熟悉了这款产品,新一代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的新款产品就出现了。这样,用户被诱使购买和使用每一代产品,导致其信息化成本迅速增加。然而,如果能够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使得用户可以跨越其中的某代或多代产品,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信息化成本。

在信息产品寿命的每个阶段,中国都还处于劣势,按照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原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来华建厂。一般来讲,产品的寿命周期包括研发、生产制造、消费,以及报废和回收等几个阶段。

在产品的更新换代方面,这些厂商不断推出新产品。两方面的原因促使这些类型产品在中国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一是中国各级政府、领导追求信息化的迫切愿望加上这些厂商的大力度持续的宣传和促销缩短了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从而缩短了更新周期。

二是消费者和用户的消费观念与西方截然不同,尽管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可是在个人计算机和手机的更新频率上远比后者要快得多,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做好物流信息成本预算

物流信息成本是影响物流信息质量的重要约束条件,如何根据费用约束合理分配有限资源,以保证资源运用的高效率和良好效果,便成为物流信息管理人员关注的主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做好物流信息成本预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物流信息成本预算与一般成本预算和评价体系不同,作为被评价对象的物流信息对处于不同层次管理者和使者来说,其潜在价值一般是不同的,即使针对同一组数据而言,他们的主观期望质量评价值也可能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其职能的侧重点不同所致。

因此,物流信息成本预算评价的目标,不仅要识别出所谓的较优预算方案,更重要的是如何从不同层次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评价方案之间效果的差异,特别是与作为不同标准预算方案之间的差异更应当明确,以便进一步结合管理者和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特点,对资源分配作出进一步调整以实现预算方案的深层次优化。

三、提高物流信息质量

提高物流信息质量是采用相对物流信息成本优化的方法。提高物流信息质量可以减少物流信息失真给企业增加的超量库存所多开支的利息,超期库存所多支出的保管费,迂回运输所增加的运输成本,退货所增加的装卸搬运费等。

信息对物流表现的重要性,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过充分的重视。这种疏忽起因于缺乏适当的技术来产生所需要的信息。管理部门也不太赏识和深刻理解迅速和准确的信息交流是如何改善物流表现的。历史上的这些缺陷现在都已被排除了。目前的技术能够处理绝大多数所需信息的各种要求。一旦需要,人们随时都能获得基于实时的信息。

信息迅速流动的好处直接关系到工作程序的平衡。对一个厂商来说,要想实现快速的交付,可能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在当地的销售办事处积累1周的订单,把它们邮寄到地区办事处,在批量的基础上处理订单,把订单分配给配送仓库,然后,通过航空进行装运;其二是,通过来自顾客的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随时可取得提单,然后使用速度较慢的水上运输。两者相比,显然前者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后者则可能实现在较低的总成本下甚至更快的全面交付。由此可见,关键的目标是要平衡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总之,随着物流流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物流信息成本也就越来越重视,物流信息成本的优化在人们的日程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优化方面也会越来越多,本文作者想借此,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鲍吉龙,江锦祥.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9-95.

第2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1

一、物流信息内涵与特点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对于物流管理行业也不例外。物流管理行业的信息化一度是一个很难实现的问题,早在19世纪,人们对于物流管理的认识是了解甚微的,在物流的整个环节中,把所有的信息都精确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已经不再是阻碍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的问题。

1.物流信息的内涵

曾有学者认为,物流信息是在物流的整个过程中所真实发生并反映出的运动变化,这个过程中的所以信息包括各种文字知识,图表以及相关情报等都是物流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词汇,在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如果不能第一手的掌握行业的信息,将会使企业单位的竞争力降低,不能够在市场中取得竞争力,因而物流信息的准确把握,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在整个物流活动的发生过程中,任何与物流环节相关的内容,输入、转换、输出以及信息反馈等在内的任何环节都会有物流信息的参与。

2.物流信息的特点

物流信息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物流信息的内容包含很多,因为物流本身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繁琐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从接收订单到货物配送,运输,包装,加工,装载等每一个环节中都包含很多信息。其次,物流信息的更新性很快,信息瞬息万变,因而实用性很强。例如在承接订单时如果对方要求进行个性化服务,那么这种业务的时空限制性就很强,因此物流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最后物流信息的质量要求很高。物流的过程是一个很多人参与的大的活动,从生产到产出,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的劳动者参与,因而,物流信息的准确,及时是很重要的,也正是这些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才使得这个庞大的活动能够完成。因而物流信息需要高质量来保证物流活动的进行。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我国的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相对较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之后,很多西方的先进市场经济经验和模式进入我国,虽然有一部分企业认真学习贯通领会了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单位仍然是按照改革开放前的老思想。老套路在管理着企业的经营模式,这种落后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很有可能使我国的物流管理行业不能进步和发展。

2.我国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晚,我们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方面还是依靠传统路径在进行,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各个物流企业的信息不能够共享,物流信息的综合处理不能做到及时实效。

3.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

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认识,物流行业被认为是一个简单的货物运输的行业,思想上的不重视造成我国在物流管理方面上的人才及其缺乏,尤其是物流信息化管理这块的人才,人才的不足也是限制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4.政策及制度环境有待改善

由于我国没有同意的物流运行标准,运营起来的管理模式在各地也是各不相同,正式由于标准的不统一,造成我国物流行业不能成为一个整体,运用大环境的力量来向前进步,作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应该及时完善,使大环境下的物流行业能有明显提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物流管理的关键就在于管理理念要先进,我国的物流企业单位应该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的管理。物流公司作为一个流通性强、信息更新速度快及过程复杂的一个单位,应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在实现共享的同时,努力把客服的需求做到最好,尽量的降低运行的成本,在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

2.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

物流单位要重视信息化技术在行业内所起的作用,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提升员工的信息化理念,在平日的工作汇总完善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管理效率,使得公司的收益可以达到最大。

3.建立现代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

人才是企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发展,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是很重要的。企业要定期进行人才的招聘、培训和管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吸引人才的加入。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加入,使物流管理更加具有专业性。

4.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政府应该从长远考虑,制定可供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兼顾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促进和实现物流行业管理信息化,全面调动物流行业的积极性。

四、结语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对于物流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因而任何企业只要掌握了信息技术,就可以在市场经济下取得主动权,把握住商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企业单位由于资金、设备等多种原因,无法把信息技术管理完全应用到工作中,这使得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管理行业中的实施性并不高。因此,通过本文主要阐述的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与对策,首先分析了物流信息的内涵与特点,然后阐述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的对策。希望物流管理行业的人员能够提升自理的管理理念,使我国的物流行业真正开始一个新的时代,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1(11).

[2]钱佳,浅议物流管理与信息化问题[J].经济师,2009(12).

第3篇

关键词:产业聚集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057-01

1 引言

产业聚集区近年来发展迅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产业聚集区的不断发展,凸显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中,物流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资源整合能力差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产业聚集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自然成为政府和许多企业比较重视的问题。各地方政府相关机构,以及部分企业纷纷开始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是效果不佳,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物流信息平台甚少。

针对产业聚集区公共信息平台,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葛禄青,刘仲英指出了传统服务模式的不足,归纳和总结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三种服务模式,并对平台成功运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童明荣,周蓝蓝从建设机制、运营机制和实施策略等方面研究了政府主导型城市物流公共信心平台的发展模式。孔卓介绍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四种运营模式,并详细说明了每种模式的应用范围。但是现有的研究中,很少讨论产业聚集区的物流信息平台问题。在产业聚集区内,相关产业的物流联系紧密,物流运行有许多相同与相似之处,急需通过信息平台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但是现有的物流模式研究很少提及产业聚集区的物流信息平台模式。本文对产业聚集区与物流信息平台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适合产业聚集区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行模式,并分析产业聚集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具体功能,为产业聚集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 产业聚集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模式分析

2.1 现有物流信息平台模式分析

文献[3]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广告增值型服务模式,合同制型服务模式,信息软件型服务模式和紧凑整合型服务模式。广告增值型服务模式是在物流平台的网站上物流供需信息,通过给企业做广告,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式来获取利润。合同制型服务模式是信息撮合加上会员制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在建立的物流信息平台上吸收会员入会,通过会费来盈利。平台为入会的会员提供配货、配车等撮合交易服务。信息软件型服务模式,即信息融合加上软件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向客户提供物流信息平台软件,软件在完成内部物流信息管理的同时,还可以完成企业间物流信息的交流。通过软件使用权或中介费盈利。紧凑整合型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平台整合大批货代,并通过区域发展客户,同时采用紧密型挂靠车辆的管理办法控制车辆资源,以其自身的IT实力和资金垫付实力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转。这四种模式是较为经典的分类模式。

文献[1]将传统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分成单一技术驱动模式和单一信息中介模式,进而提出信息资源共享、物流服务交易、价值链集成三种服务模式。信息资源共享是指物流服务需求方与物流服务提供商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供需资源共享。物流服务交易模式通过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物流交易功能,实现物流交易的电子化,所有的物流交易活动,包括物流商查询,选择,确认,物流费用支付,物流跟踪等活动,完全由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来实现。价值链集成是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把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货运、仓储、配送和流通加工企业通过统一的平台整合到一起,以构建完整的物流服务价值链,参与更高层次供应链物流外包服务。

2.2 产业聚集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模式选择

产业集聚区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在我国产业聚集区发展非常迅猛,许多省份的产业聚集区已有数百个之多。产业聚集带来的结果之一是物资的大量集散,而且许多的物资具有相同、相似或者相关的特点,这对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提出了较高要求。

(1)广告增值型服务模式。

此种模式注重信息的与分享,盈利模式主要靠广告,归根结底是高访问量,浏览量,而不是信息的利用数量。而产业聚集区追求物流的高效处理,而不是企业访问网站的数量。因此,这种模式很难适应产业聚集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

(2)合同制型服务模式。

此种模式的特点是会员制。拥有会员资格的企业可以享受物流信息服务,如物流查询,物流撮合,物流交易等。产业聚集区企业的物流需求具有长期性与连续性,因此,合同制服务模式比较适合产业聚集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3)信息软件型服务模式。

此种模式下,信息平台向物流企业出售或租赁物流信息软件,并提供相关物流信息的服务。产业聚集区内部的企业规模如果较小,可以通过低廉的价格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若产业聚集区内部企业规模较大,已经拥有了自己成熟的信息系统,此种模式将很难成功。

(4)紧凑整合型服务模式。

此种模式需要整合货代,通过货运组织货运资源,然后将货运组织成一个信息网络。产业聚集区是物流集中的地区,往往都是固定的客户,因此,需要货代的机会较小。紧凑整合型对于公共信息平台来说并不太适应。

(5)信息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模式下,平台的收入依赖平台的强大知名度和大量的访问量。而产业聚集区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能够吸纳的企业数量有限,因此,靠庞大的访问量来获取收益的模式并不太适应产业聚集区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6)物流服务交易。

这种模式主要提供一个物流交易平台,将物流供给双方整合到平台上,向用户提供物流交易的一切服务。产业聚集区物流的信息量大,定制性要求高,因此,需要一个信息平台来完成寻找,选择,一直到最终完成物流交易的整套服务。因此,物流交易服务模式对于产业聚集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7)价值链集成。

此种模式是一种“大物流”模式。信息平台能够完成所有的物流服务,并能够整合所有的物流信息资源,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作效率。但是此种模式是难度最大的,也是投入最多的,虽然十分适合产业聚集区物流运作特点,但在现阶段,若要实施,难度较大。

3 产业聚集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模式对比

产业聚集区物流的需求可以分为标准物流,定制物流,零散物流,整批物流等几方面。标准物流指的是产业聚集区的物资大多是标准化的物流产品,如托盘,集装箱,纸箱等。定制物流是指非标准化的物流,如特殊件,特重件,超长超大件,异形件等。零散物流指的是企业的物流需求量小,不足以以整车形式进行发货。整批物流恰恰相反,是指由于货物量大,需要进行整车运输。表1指出了产业聚集区不同类型的物流需求所适应的公共信息平台模式。

4 结论

产业聚集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模式的选择,不仅要与产业聚集区这种组织形式相匹配,而且还要与产业聚集区的类型相匹配。本文通过对物流信息平台模式的分析和对产业聚集区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的产业聚集区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匹配程度。结果发现,物流服务交易型和价值链集成型是最适合的选择,而广告增值与信息共享是最不适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葛禄青,刘仲英.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服务模式[J].现代管理科学,2008,(05).

第4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逐步深入,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也如火如荼,并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由于很多物流企业是从以前的交通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缺乏必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整合集成,因此这些物流企业很难适应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要求。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构建适应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第三方物流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简称3PL或TPL),是指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活动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现代物流作业方式。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实施的一类信息系统。它是通过对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输、使用等环节为企业更加合理、顺畅的运营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是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第三方物流管理者执行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提供相关信息的纵横交错的立体动态互动系统。它根据第三方物流独特的业务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有效控制和管理活动,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以实现对物流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比以往的物流信息系统更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利用信息技术使第三方物流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致力于擅长领域,为客户提供灵活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

根据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生产制造企业中,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满意率很低。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是作业速度慢和物流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其次是作业差错率高、运作成本高,如表1所示。(表1)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急需改进,尤其是其物流信息能力。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是围绕对信息资源的占有而展开的,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利用信息技术使第三方物流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凭借其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快速地、有效地、低成本地满足客户的要求。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物流信息的加工处理来达到对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信息流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了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沟通,能够通过信息共享提高运作效率;(3)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实施有助于企业的正确决策;(4)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提高企业服务水平、赢得客户信赖,达到不断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没有成熟有效的物流信息系统,尽管许多物流企业搞过相应的信息系统开发,但绝大多数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这些初级建设的物流信息系统大多数都是静态而且是孤立的,一些现代化的先进信息技术,如GP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GIS技术、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也不是特别广泛。因此,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收效甚微。例如,有些物流企业不清楚系统的建设目标,基础建设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因此建成的系统应用层次不清、归纳程度不高,设计的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出有效作用。在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由于3PL企业缺少对其管理信息系统的合理规划,因此大多数企业对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仍然处在基础的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阶段。相比之下,在库存管理、订单管理、采购管理、优化企业运作流程方面,信息系统并没有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就更高层的供应链管理来看,对于信息系统高层次的开发利用则更显欠缺。

五、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设计

(一)设计思想。立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物流信息系统除了必须实现基本的物流业务功能,如订单、库存、配送、运输的集成以外,还必须具有物流优化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以满足第三方物流行业的专业化、契约性特点,从而最终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及时、准确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设计准则。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还能够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个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特征:(1)软件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包括各个层次员工,因此必须易于使用;(2)精确性:物流信息系统必须精确反映当前物流服务状况;(3)及时性:物流信息的时效性很重要,特别是对于物流行业很重要,比如库存水平。物流信息系统必须能够提供及时、快速的管理信息反馈;(4)以客户为中心: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优劣是能否赢得客户的重要因素;(5)灵活性: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具有灵活反应能力,以满足系统用户和顾客需求;(6)识别异常情况:物流作业要与大量的客户、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公司进行协作,这就要求物流信息系统能有效识别异常情况;(7)易于扩展:物流的业务可能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很容易扩展或二次开发;(8)系统整体性:就是根据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的系统能满足全面、完整覆盖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要求;(9)实用性与先进性原则:物流信息系统必须适应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并且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10)经济性: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是经济实用的;(11)成本精简:成本精简是物流信息系统运作的目标。

(三)需求分析。本阶段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个步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只有需求分析做好了才能开发出一个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立足于用户需求对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明确系统目标并初步建立模型。由于物流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因此在调查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流程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能从全局上保证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集成性。

(四)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功能分析。依据软件工程原理,在对企业进行了需求分析之后,紧接着就进入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阶段。分析物流企业物流业务的层次结构,有利于更有效地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图1)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利用信息技术使第三方物流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致力于擅长领域,为客户提供灵活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因此,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第三方物流功能专业化、服务个性化、管理系统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尽管各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不同,但设计的理念都是相似的。相比传统物流信息系统,在解决局部业务信息化的同时,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要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运用先进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思想和技术,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物流实际运作的集成解决方案。根据流程合理化的基本原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特点为信息系统设计功能,如图2所示。(图2)

1、客户管理。主要包括对企业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经销商管理。

2、基本业务管理。基本业务管理主要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配送跟踪管理和报表管理。(1)订单管理:接受客户的订单、处理订单,并且依据不同的条件对订单进行查询和统计。(2)库存管理:包括出入库管理和在库盘点进行管理,入库管理包括货物的入库登记、各种物品库存信息的查询和统计;出库管理包括物品出库登记、出库信息的查询和统计。(3)运输管理:包括可用运力资源管理、区域管理和车辆管理。(4)配送跟踪管理:配送管理包括配车计划和配货计划;状态跟踪管理包括车辆调度、回单确认、货款结算等。(5)报表管理功能:这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最主要的信息输出手段,是企业决策者和客户了解业务状况的依据,它既可以提供动态的统计报表功能,也可以提供多种特定的统计报表等。

3、财务管理功能。管理物流业务中和费用相关的各种数据,以及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分析和比较。

4、物流优化分析系统。主要包括多级库存系统分析优化模型、车辆路线优化模型、全球定位系统模型。

5、物流预测。主要依据市场信息和企业业务数据完成预测。

6、辅助决策支持。主要包括各个基本物流业务的完成状况、公司物流绩效分析、评价、预测,主要供公司高层分析决策用。

(五)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当前比较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体系结构是采用C/S+B/S的混合模式。C/S模式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而B/S模式具有跨平台和较好的网络扩展性。因此,在设计系统体系时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各自的优势。C/S部分主要通过Intranet技术接受公司内部指令,完成公司内部的基本业务管理,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B/S部分则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主要是接受客户需求以及实现与供应商、分销商的互联,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这种混合模式克服了C/S模式的可移植性差、系统维护困难以及不能及时地与用户交换信息和B/S模式的数据处理能力不强、实时性不高以及安全性低的弱点。这种模式能将C/S模式的交互性好、实时性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和B/S模式的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以及信息的检索、查询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构具有可伸缩性强、网络效率高、可管理性强、可重用等优点。

(六)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时可能运用到的信息技术

1、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EDI是信息流和物流相结合的关键技术,通过建立企业间数据交换网来实现企业间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及时化和信息化。

2、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对货物上的条码进行自动扫描实现对货物的信息自动输入系统。

3、电子订货系统(EOS):指企业间利用网络与终端设备以在线方式进行订货作业和订货信息交换的系统,分为EOS中心和EOS客户端。

4、射频技术:射频技术依据电磁理论原理。它主要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

5、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系统):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信息,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以提高经济效率的系统。

6、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能够获取、存贮、管理、查询、模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地理数据的通用地理信息技术。

7、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应用使得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这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并大大地削减了物流成本。

六、结论

随着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设计一套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完善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将给企业带来更现代化的管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实力。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淑萍.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及信息系统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

[2]程素娥.企业信息化之物流管理系统研究.山东纺织经济,2009.3.

[3]张洪涛.浅谈物流信息系统与现代物流管理.佳木斯社会科学学报,2007.3.

[4]顾煜.试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商场现代化,2005.12.

[5]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陈冈,石双元.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情报杂志,2005.7.

[7]王小莉,李金伴.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探讨.现代经济,2008.7.

第5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实施方法

一、引言

近年来,物流产业已成为国内外产业发展的热点,而物流信息化则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国外,美国和日本在较发达的信息化基础上,物流活动的组织已由企业内部信息集成转向各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国际化、网络化的态势己经出现 。我国也开始了大力发展物流业,而国内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正在快速提高,许多企业已发现了这个巨大的“第三利润源泉”。国内物流资源也在逐步整合,物流信息、物流企业、物流科技、物流标准等在我国已全面展开。现代物流已是一个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几大部分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系统。在该系统中,一方面是商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流动,另一方面则是信息由消费者向生产者的流动。信息化管理技术为现代物流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已发展为现代物流的核心。本文以中国物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提出一套实施高效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方法,以期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物流新特点——信息化管理

(一)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含义

物流信息化包含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首先,信息成为物流业务中商流、物流(商品移动)、资金流的载体;其次,通过信息交换实现物流业务,反映物流资源的信息成为信息资源,并且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竞争的情报和一种财富,通过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以实现物流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二)物流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物流是一个多环节的管理过程,与其他信息化相比较,物流信感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的应用,主要在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其二,信息技术如何协调各环节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并优化系统流程,实现整体成本的降低。

三、我国物流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运输专业化程度和运输效率不高,没有形成有机的综合运输网络。客观的讲,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是很低的,其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设施和管理的发育程度较低

据数据显示: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

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1%。这种状况限制了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现有物流企业不能开发广大的市场,自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成本改善自己的信息化设施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 物流信息处理系统效率低

物流信息处理不及时,系统效率低下,不能做到快速响应,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系统运转效率,主要反映在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率等三个方面。在中国,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不足50公里,营运汽车的单车年工作量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空载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而美国一辆货车的工作量等于中国20辆车的工作量。中国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到6个月。因此在物流系统中,效率是一个关键因素,对信息处理的不及时会直接影响物流服务的速度与质量。

(三)物流信息平台的不健全

建立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是当前物流实现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是采用何种技术或标准,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流与整合。这具体涉及到交易软件与物流软件的对接,买卖合同与运输保管合同的对接,结算系统的对接等系统集成问题。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需要在买方、卖方和物流第三方的许多实体间移动数据和传递指令,传统的EDI是大型企业惯用的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但它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其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它以固定事务集合的传递为基础。这种僵化的模式限制了公司通常所必须的发展需求,如引进新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发展或替换公司的计算机系统,等等。物流信息平台的不健全问题急需解决。

四、实施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在电子商务时代,在改进物流服务理念、大力培养物流人才、打破地方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将交通运输物流业传统物流业务流程中所包含的各个彼此分离的环节集成起来,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结和管理,使整个业务流程台理化、透明化,才能行之有效地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转变。

(一)通过信息融合提高信息采集的精确度

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物流业的管理一直属于粗放型,精确度不高。“精确聚焦”要求对物流信息的采集必须对准焦点,具有精确性;对信息的探测必须做到精确定位,才能保证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地点进行配送。为实施“精确聚焦”,首先就要采取信息融合技术,在物流系统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精确采集信息,使物流系统中的全部资源都实现可见性,并且实现精确定位,有效地对物流资源进行调遣和利用。信息融合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数据处理技术,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所需的决策和判定,是关于如何协同利用多源信息,以获得对同一事物或目标更客观、更本质认识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陶。在信息网络系统中,原始采集的信息经常是无序、分散甚至错误的,要经过处理,将大量的信息进行融合,相互印证,去伪存真,才能得到精确、有用的,相互关联并且方便使用的信息。

(二)建立一体化的物流协同平台

物流的信息化首先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物流的成功必然伴随着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再造,不能局限在一个纯技术范围来研究。许多传统产业的信息化都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简单的应用、个别环节和功能的信息化已经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进一步的信息化、现代化,需要解决产业的整个系统优化、流程改造、经营管理理念等问题,信息系统需要集成。供应商与客户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构成物流网络,成为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多方位、纵横交叉、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以便“用信息代替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基于一体化平台的需求,一些物流信息系统由于原来顶层设计的缺限,已不适应一体化的要求,因此顶层设计必须适时“主动聚焦”,进行重新设计,并强化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以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通过敏捷物流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由于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物流管理必须更加灵敏、及时,因此“快速聚焦”成为必然,通过从物资或其它物流业务供应起点直达需求终点代替逐级前送的方法,减少繁琐的中转和仓储,以信息代替库存,提高物流生产的效率,实现快速响应。敏捷性是物流企业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抛弃传统的依赖大量库存的观念,依靠快速反应的信息与运输系统进行高效的保障,重视高效的信息管理和反应及时的运输,保证信息流和物流在各个渠道畅通无阻,运用高效的速率管理应付物流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敏捷物流的实现一方面要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识别技术、全物流资源可视化技术、EDI、无线网络技术和商业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物流系统自身的业务流程优化。

五、结语

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应当是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有效形成生产商、物流商和需求方的有机的供应链关系,从而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并最终使产品的设计生产更好的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对物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带动我国物流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现代物流的跨越式发展,应该明确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并从“通过信息融合提高信息采集的精确度”、“建立一体化的物流协同平台”、“通过敏捷物流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三方面进行把握。

参考文献

[1]姜大立.物流信息化发展研究.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02):3,6

[2]高霞.企业物流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支持.电脑应用,2008(09):13-15

[3]宋俪,欧俊松.物流信息化及其趋势探讨.集装箱化,2011(02):13-14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效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73

[中图分类号]F252-4;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物流信息管理是基于物流产业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分析设置的一门课程,也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能够使用主要物流信息技术与设备,具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初始化、操作和日常维护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顶岗实习夯实基础。

1 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内容只注重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的理论介绍,而没有重视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脱离实际,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二是课程教材与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三是教学方式简单,尤其是实训环节,仍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只会照搬照抄,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少专门的物流信息系统操作实训室及相关教学软件,不利于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如何引起学生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提高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效果、体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真正突显出这门课程在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对于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现代物流人才十分必要。笔者通过这几年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就如何提高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效果浅谈几点看法。

2 高职院校提高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2.1 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而物流信息管理本身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理论性、技术性内容较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学,加上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学习方法不科学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得物流信息管理教学难度加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设计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管理教学目标时,应紧密对接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不再强调传统教学目标中一些理论性过强、应用率不高的内容。若按照企业管理层次划分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他们处于执行层;若按照在信息系统的层次划分,他们处于运行控制和业务处理层(见图1)。

作为这一层级的员工,在学生阶段除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操作,如办公软件、物流信息系统等软件的使用以及条码设备等硬件的使用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通过以上分析,确定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首先,知识目标:

①了解物流信息化发展情况及相关基本概念。

②理解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平台搭建的过程及原理。

③熟悉各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原理。

④熟练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操作规程。

⑤掌握物流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

其次,能力目标:

①能够快速适应物流信息化发展。

②能够组织物流信息系统开发。

③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

④能够熟练操作物流信息系统。

⑤能够构建物流信息安全体系,重视物流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问题。

最后,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友善沟通的作风。

③培养学生诚信处事的态度。

④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⑤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品质。

2.2 结合具体工作岗位职责开发课程标准

2.2.1 课程标准设计理念

物流信息管理应打破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黄炎培提出的“手脑并用,教学合一”的观点为基本指导思想进行课程设计,即: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共同开发课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驱动,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组织课程教学实施,用职业技能比赛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育人理念。

2.2.2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首先,聘请物流行业企业专家、物流基层管理技术人员和物流专业优秀毕业生与物流管理专业专职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

其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以物流信息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物流企业生产实际,分析不同类型行业、企业对物流信息管理人才需求的层次、工作岗位职责、标准、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要求,然后由校企双方合作确定该门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最后,依据物流行业各职业岗位的职责和标准,结合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设计制定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更具科学性、操作性和规范性的课程标准,其中包括课程目标、课程任务、课程内容、学习情境、教学模式、评价方法、教学建议等内容(见图2)。

2.3 按照物流信息作业的基本顺序设计课程内容

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信息识别与采集:运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学会采集货物信息。

物流主要信息技术应用:运用企业的仓储和运输等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物流信息分类编码等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运用EDI技术、EOS技术进行物流信息的传递;运用GPS技术、GIS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动态跟踪与定位。

物流主要业务环节信息管理:运用所学物流信息技术及方法对包括仓储、运输、配送在内的物流主要业务环节进行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安全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安全管理。

2.4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实用型的专业人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其最大的特点。而当前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大多采用传统教室教学与上机实训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即:实训和理论是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的。上机实训时,理论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能会由于不熟悉理论知识而盲目操作;而对于理论扎实的学生,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实训内容,大部分课堂时间又被浪费。

因此,结合高职物流专业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特点,我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融入实践教学内容,而基本理论的讲解则主要是服务于实验和实践,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技术运用的能力。该课程针对每一学习情景,结合实际需要,采用“课堂内深化理论知识+校内模拟实践操作+校外参观演示认知及顶岗实习”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将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彻底改变教与学分离的现象。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课堂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拓展、动手体会理解的方式实现理论知识的深化。其次,校内模拟实践操作充分利用校内物流信息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接触使用各物流信息技术,操作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掌握物流信息管理工作流程。最后,在校外通过参观认知真实作业环境,使学生先具有感性认识,在校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加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2.5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在采用各教学方法时,建议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各项任务,但同时也要突出个人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1 引导文教学法

在布置某项任务时需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时,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教师可先根据知识点设计引导文,在引导文中提出问题即任务,并讲明任务要求和能力要求,然后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6个步骤引导学生自学,最后教师负责解答学生的疑问(见图3)。

2.5.2 模拟实践教学法

在进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操作时,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模拟实际情境,将每组学生分角色,按角色完成岗位任务,看哪一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在介绍各物流信息技术操作使用时,采用模拟演示法,充分利用实训室的仪器设备、录像、PPT等教学设备进行模拟演示,观看演示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时不仅对各物流信息技术进行操作演示,还要讲解其工作原理,加深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理解。

2.6 采用多元评价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该课程考核分四部分:一是平时学习表现占10%,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成绩评定,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积极性高低;二是平时作业占10%,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和学习测评的要求,规定学生必须按时完成相应的任务和作业,按完成情况考评;三是理论知识测试占30%,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自行进行网上测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自学能力;四是课堂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占50%,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 语

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合二为一,并尽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才能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信息化 发展策略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导致了物流管理质的变革。工业化时代,物流企业就是利用运输工具把工业品按照客户的要求准时的送达目的地,完成的是门对门的针对性的服务。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较晚,在管理环节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各个物流企业之间的交流较少,自身硬件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重复投资,还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信息化成为物流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物流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它通常由设备、程序和人员组成,可以给物流管理者制定、实施和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化的服务。广义上来讲,物流信息系统是应用在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狭义上来讲,只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一企业中的应用。

二、物流管理信息的特点

1.物流信息数量大。 物流信息的每个子系统和每个环节都能够产生大量的物流信息,例如物流过程中的仓储、包装、运输、搬运、流通等,随着各个物流企业之间合作的加强,物流过程中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大。

2.物流信息更新快。 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客户订单的增多等,物流信息的更新速率加快,客户对物流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3.物流信息来源种类多。 物流信息系统内部不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物流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在物流信息管理中应当对这两部分信息全部收集并进行统筹管理。

三、信息化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优势

1.实现物流信息的统筹管理。 在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方式中,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运输过程中也经常发生运输物品遗失的现象,不仅会对客户造成损失,也严重损害了物流企业的信誉。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在自己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政府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获取运输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对物流信息的统筹管理。

2.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订单的同时也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品安全和送达速度也影响着物流企业的信誉。在信息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物流企业可以充分的了解每辆车的运输路线和运载量,选择最优的路线和方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物品的运输安全和速度。

四、信息化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的企业。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包括很多的物流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保持着“大而全”的经营方式。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销售都靠企业的内部来完成,这种管理理念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的阻碍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我国物流信息技术落后。我国在物流信息化管理方面技术普遍较低,物流信息技术水平、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都严重阻碍着我国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各个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不能完全共享,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亟待整合。

3.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我国物流行业的人才相当缺乏,特别是物流信息管理一类的人才,其培训和人才储备远远不够,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亟待加强。

4.政策及制度环境有待改善。物流企业一般都是跨区域和跨部门经营,因此标准化、统一化的标准对于企业自身成本控制和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存在严重的区域化行政现象,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在各个地方政府的辖区内也容易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我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1.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我国的物流企业不仅要以现代的公司理念来管理公司自身,还要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物流公司要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办法,在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把所的环节在细分化的基础上作为整体来管理,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给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安全和最快捷的物流服务。

2.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 物流企业应当重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宽带水平,运用最新的信息管理技术,提升信息交换平台效率。公司内部还要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控制中心,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公司物流管理的高效益。

3.建立现代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培训和管理机制,吸引专业化的物流人才。物流企业还要加强对本公司原有员工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这样才能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专业化、现代化和科技化。

4.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物流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决定着本地区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市场。政府要从长远利益来考虑,充分认识到物流行业信息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制定可以兼顾物流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促进和实现物流行业管理信息化,全面调动物流行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1

[2]钱佳.浅议物流管理与信息化问题[J].经济师,2009

第8篇

[关键词] 物流信息系统 第四方物流 增值服务

目前,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信息系统成为近年来信息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开发技术与运行平台的差异,不同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是异构的,这使得它们之间的信息交互存在障碍,导致信息不畅通,进而导致企业运作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因此,有效地整合异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与物流相关信息系统的信息互通,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现代物流技术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方物流(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4PL)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信息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来解决各种异构物流信息的交换问题,使整个与电子商务相关系统的信息能够互通,以提高整个平台的系统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物流的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向服务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和Web服务(Web Services)技术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解决难题的希望。本文先介绍SOA,然后介绍在4PL信息中构建基于SOA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方案。

一、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OA是一种架构模式,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服务间定义良好的接口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这使得构建在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以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的高度共享。

1.SOA结构模型

图1 SOA结构模型

SOA中的角色包括:

(1)服务使用者:服务使用者可以是一个应用程序、软件模块或服务等。它发起对服务注册中心中的服务的查询、绑定并执行服务。服务使用者根据接口契约来执行服务。

(2)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是一个可通过网络寻址的实体。它将自己的服务和接口契约到服务注册中心,以便服务使用者可以发现和绑定该服务。

(3)服务注册中心:服务注册中心是服务发现的支持者。它包含一个可用服务的存储库,并允许感兴趣的服务使用者查找服务提供者接口。

2.SOA实现的关键技术

Web服务是SOA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实现方法。Web服务主要的关键技术是开放的Internet标准:UDDI、XML、SOAP、WSDL和WSFL,即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规范(UDDI,用于服务的发现和);扩展标识语言(XML)为数据交换的格式;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用于服务调用);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用于服务描述)和Web服务流语言(WSFL,用来定义工作流)。

二、基于SOA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其设计思想是考虑到物流相关企业原有的应用可能还需要保持,引入SOA构架和Web服务后,可以将已有应用中那些需要开放的功能另外包装成为Web Service。这样,这个应用程序既能被其他应用程序的通过Web Service进行访问,又能保证原有的应用不受影响。因此,引入SOA和Web Servcices技术,在4PL信息系统中搭建一个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通过将不同物流信息系统对外的接口进行Web Service封装,构建物流信息服务注册中心,在SOA结构下,实现物流信息服务的描述、注册和动态发现,以及服务的访问等问题,为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消除物流信息的“数据孤岛”。依照SOA的工作模型,在4PL信息系统中设计了基于SOA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总体方案

1.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功能

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主要包括两部分功能:一是用户及增值服务管理。它完成使用本平台的所有用户统一管理、控制,从而实现其自身效益。二是物流信息服务注册。它包含一个可用服务的存储库,相当于SOA中服务注册中心的功能,其物流相关的企业自己的服务,并允许感兴趣的服务使用者查找服务,以供使用者来查找发现、绑定和执行。

2.系统间信息互通

物流系统间信息互通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物流信息互通关系图

物流系统间信息互通时,其步骤如下:第一,用户访问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取得身份认证。第二,用户系统到物流信息服务中心查询符合自己需要的Web Service。第三,物流信息服务注册中心向用户系统返回查找到的Web Service的WSDL服务描述。第四,用户系统根据得到的信息,生成Web Service并绑定到相应的Web Service上。最后,用户系统调用Web Service实现用户请求。

3.具体实现步骤

(1)可以通过.NET或J2EE去实现4PL信息系统中常用管理模块,包括身份认证、增值服务管理。

(2)建立物流信息服务注册中心,工具较多,如MS2003.UDDI等。

(3)各物流系统的开发人员将待暴露的那些功能包装成Web Service,使用WSDL描述它,然后登录到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中注册用户,并将WSDL到服务注册表中。

(4)查找/调用Web服务,以实现信息互通。

4.方案剖析

该集成方案充分运用了SOA的特点,实现了物流相关企业信息的高度共享。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容易实现。在不改变现有系统结构的前提下,通过Web Service封装可以提供服务接口的应用层来访问,并且数据交换采用XML格式,因此不用修改原有体系结构,轻松地实现数据交换。

(2)松散耦合。SOA将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在服务实现和客户如何使用服务方面完全隔离开来,屏蔽了具体的细节,这使得服务可以在完全不受影响情况下进行修改。

(3)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平台自身的效益。当各个物流实体在平台上大量进行交易时,平台就收集了很多宝贵的交易数据,平台可以在这些数据上做数据挖掘,以有偿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定制的数据模型。同时,信息交换中心可以以会员的形式或服务次数收取适当的中间服务费,实现自身的盈利。

(4)数据访问安全。由于使用者的应用是基于服务的,数据交换的格式是XML,而数据库一般部署到防火墙后的,因此整个平台信息的访问也是安全的。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由于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使用的系统平台和开发语言等千差万别,这导致物流相关企业间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成为一项复杂的工程。本文提出了在4PL信息中基于SOA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方案,该方案就是想利用SOA的优势,对所有加入本平台的系统实现信息对接,做到整个物流平台的资源高度共享,从而消除“信息孤岛”,为实现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供运作效率。同时,提供服务的同时,如何实现平台自身的效益,我们做了尝试性的探讨,这对我们构建全国性的物流信息网络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淑琴夏火松编著:物流信息与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4-5

[2]hao he. What Is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EB/OL].. 2003-09-30/2008-01-17

第9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南京

物流外包策略的实施需要企业内部以及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有效协调。在对南京一些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时中发现,物流产业的这种协调发展面临很多障碍。工商企业有外包物流业务的需求,但对承接物流外包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许多顾虑;第三方物流企业抱怨工商企业不肯释放物流业务;政府相关部门在推进地方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有意协调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又往往困惑于没有合适的指导措施。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信息流已成为物流系统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成为提供跨企业、跨区域高质量物流服务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快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相关部门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1 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物流信息化指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平台和信息装备等对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和配送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配送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衔接,从而构造出高效、高速、低成本的供应链体系。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础环境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企业(或机构)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发展,使现代物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目前的发展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中80%是企业对企业(B2B)交易,电子商务带来的这种交易方式的变革,使物流向信息化并进一步向网络化发展。

2 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状况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货物进行跟踪、分拣等;基于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由于货物包装形状和规格各异,为便于机械化装卸及各种方式联运.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一了货架、托盘、集装箱的尺寸标准。日本的丰田物料搬运公司以自动搬运技术为基础,将搬运(无人搬运车)、保管(自动仓库)、控制(系统软硬件)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支持所有行业的物流。

美国通过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运用准时制(JIT)、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美国国家运输交易市场利用Internet技术,为货主、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商提供一个可委托交易的物流交易公共信息网络。美国Capstan公司建立了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会员制方式提供服务,将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集成到平台上。日本的住友、三井和三菱等三大综合商事,2001年就共同合作构筑电子物流信息市场,将商品电子贸易与物流运输两大项业务同时在互联网上完成,从而在日本国内构筑起第一座最大的电子物流信息市场。

美国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例如沃尔玛同休斯公司合作发射了专用卫星,用于全球店铺的信息传送与运输车辆的定位及联络,公司运输卡车全部装备了卫星定位系统(GPS),总部实时掌握每辆车的位置、装载的货物、目的地等信息,合理安排运量和路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潜力。许多欧洲供应商在配送系统中使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用来提高配送速度和提高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在德国,有一定规模的国际货运、运输公司、船运公司,几乎在决策、管理、操作各环节都有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德国口岸部门也建设了相应的进出口报关系统。

3 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技术应用和基础环境建设方面

由于南京缺乏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是传统储运企业的翻版,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根据调研,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的条码、RFID、GPS/GIS和EDI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南京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不够理想。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辆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也不多。在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面,南京是我国重要的通讯信息中心。是我国长途交换中心和传输中心之一,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广泛覆盖、高速互联、具备多种服务能力的信息基础设施。电信、广电、计算机3个网络也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3.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面

2003年南京王家湾物流中心建立了物流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载中心和海关监管点,是南京第一个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为载体,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综合物流信息中心。在运营一段时间后,由于规模较小的物流货运商存在进入壁垒,导致最后该信息平台被弃用。同时随着王家湾物流中心的物流职能向丁家庄物流中心转移,王家湾海关监管点也已并入龙潭港保税物流中心。

目前南京的政务性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口岸平台、各类交通监管信息系统及某些特殊商品监管信息系统,分别已在各有关职能部门主持下开始运作。但南京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个具备企业内部物流体系和第三方物流体系信息共享功能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应该是对目前各分散在不同企业和部门的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具有可视化的特性。

3.3 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工业企业方面,南京的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和电力五大支柱产业的企业广泛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或ERP系统,已构建了较好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但这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更多的用于生产物料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能真正用于物流管理的还不多。商贸企业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已经涌现出苏宁电器、苏果超市、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图书物流中心等一大批内部信息化较好的企业。高效的物流配送是商贸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保障,因此,商贸企业一般都以配送中心为基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中小型工商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虽然也有迫切的要求,但是在实现过程中,由于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所需的人力、财力认识的不足

或者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不能保证对物流信息化的投入,信息化程度还较低。

物流企业方面,南京目前的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都比较低。由于物流信息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难以统一,加之缺少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标准,造成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成本较高。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经济实力、业务范围和业务总量有限,物流信息软件的高价格和运作的高成本限制了其购买和使用。总体上讲,南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较低。

4 加快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 不同功能的物流信息平台

不同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物流业务协同管理平台、物流过程可视化管理平台、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供应链管理平台。

物流业务协同管理平台:通过对物流过程的运输、库存、配送等3个流程进行协同,在实现企业内部协同的基础上,采用需求为驱动的方法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物流过程可视化管理平台:以运输、库存、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物流过程为对象,以PDA、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为基础,对物流业务过程进行计算机管理,并为用户提供查询、统计、分析、图形显示和输出,实时、准确、动态地管理物流业务过程。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为服务企业的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对物流活动的良好运作提供信息交换和系统支持,有效地解决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缺乏协作和沟通的问题。

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分类,帮助用户实现对车源、货源以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的查询: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请求,运用决策工具进行决策分析,自动将满足要求的决策方案输出给用户。

供应链管理平台: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其在信息收集和获取方面的优势为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针对交易活动产生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创造更高的信息附加价值。

4.2 不同应用对象的物流信息平台

不同的物流信息平台有不同的应用对象,包括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区域层面等,不同对象的物流信息平台应既服务于各自的对象又有相互联系。

企业层面的物流信息平台:2005年8月南京推出了十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十大重点项目中现代物流集聚区项目有龙潭物流基地、王家湾(丁家庄)物流基地、南京空港物流基地和幕燕金属物流中心共4个。目前王家湾(丁家庄)物流中心正承担国家发改委“企业信息化专项”――南京丁家庄现代物流信息化项目,龙潭港具有进口保税、出口退税、简单加工、外汇管理等功能的保税物流中心已开始运营,这正是这些企业根据各自的特点,构建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的良好契机。

行业层面的物流信息平台:南京有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和电力等五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在国内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在南京地区就有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扬巴公司、南化公司等多家石化企业,在2006年就成立了中国石化南京地区区域联合采购协会,同SKF轴承、NSK轴承和SPIRAX疏水阀三大品牌供应商签署了南京区域联合采购框架协议。建立这些行业的采购、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平台不但可以进一步降低物流运营成本,还可以辐射到南京以外的区域。2007年10月南京市提出了要整合资源,重点构建“IT供应链物流交易平台”、“化工交易物流信息平台”和“钢材物流交易平台”等公共信息平台。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